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0 10:09: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

篇(1)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 以节奏为基础。

3、 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 综合性。

2、 即兴性。

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 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 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 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 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 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 、 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活动中的体现

(一)音乐本性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是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在他的思想中,就有着音乐的本能。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听见音乐会作出反应,有的兴奋,有的安静。婴儿的时候,唱歌给他听,他会笑,会目不转睛看着你,会手舞足蹈。幼儿的时候,给他段音乐,他会随音乐舞蹈,作出一系列反应。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所有的音乐环节是为幼儿服务的,将幼儿的音乐方面的本能发挥,扩大,强化。

(二) 以节奏为基础

节奏音乐中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的准确与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乐感符合。记得我带的中班的一个小朋友,叫杨宏宇。他刚来奥尔夫音乐课堂的时候节奏非常的不稳。老师示范完四四拍子的节奏后,请他来模仿,这个还稳一些。可是四二拍子的节奏却非常的不稳。随之,听音乐律动的时候,也不能与音乐合拍。更别说音乐表演,即兴表演了。这样的孩子,就是因为节奏感不强,不稳定。也可以说是听力辨别力较差。看出了这一点,我平时跟在一起说话,走路的时候,会刻意的体现节奏,让他模仿。还有,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他不清晰老师示范的节奏,我就在他的后背上、腿上轻轻的拍出同样的节奏,让他不仅用眼睛和耳朵辨别节奏,更是用身体各个部位去感受。经过一年的训练,现在他的节奏已经比较稳了,乐感也强了。能够拍出四三拍子,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了。

三 、实践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法原则

(一)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是结合了音乐,舞蹈,美术,语言,等多方面的教学法。不止是单纯的音乐。如《我的好妈妈》中,首先要用语言形容妈妈,声势感受音乐,然后唱妈妈,打击乐配乐器表演音乐,最后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妈妈。 我觉得在幼儿教育方面音乐是不可缺少的。

(二)即兴性

奥尔夫音乐中的即兴性。我理解为,出示一段音乐,请幼儿即兴舞蹈,即兴配乐,即兴打节奏等。即兴性,可以让幼儿尽情的发挥,不局限于某个命题或动作等,使幼儿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发挥所长。《印度之舞》课中,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即兴舞蹈,孩子们舞蹈的非常好,但没有体现出印度风情,那么老师将一些具有印度特点的舞步、动作教给幼儿。再次播放音乐即兴舞蹈,孩子的舞蹈可以说非常漂亮,舞出了幼儿的特色,孩子的心态,印度的风情,即兴的味道。在孩子积累的素材中,可以现场即兴发挥,是充分考研孩子的临场发挥能力。孩子本身就很自由,不喜欢拘束。然而,音乐课中让孩子放松,发挥,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音乐本身就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陶冶情操的,不是一板一眼很拘束的活动。

篇(2)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各种审美能力,对将来其它学科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在音乐的帮助下,幼儿可以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新思想、新策略、新路子都非常值得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去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幼儿园音乐课中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与其让幼儿听老师的话,不如老师先听幼儿的话。老师们常常会走入的误区就是过于强调自己是一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

在幼儿园音乐课中,教师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多数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尝试着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从实战的角度客服心理障碍,是每位幼儿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例如:教授儿歌《小兔子乖乖》,老师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创编出比较符合音乐内容的形体动作,不必限制他们的想象,只是从指导的角度去适当干预就可以了,让幼儿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自己创作。这样他们会对课程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会各式各样,有的甚至超出了小兔子的范围,但这恰恰是唤醒幼儿想象空间的一个绝好的机会,不要跟孩子说不可能,眼前的不可能也许就在明天会变为可能,自主想象创作的结果往往令人感到无比的奇妙,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音乐作品的选择要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特点

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小朋友哼唱一些幼儿歌曲,还时不时加些表演,有时候还主动要求老师放这首歌的音乐,当老师问起为什么要听或唱这首歌的时候,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这首歌好听”。这个现象在教学中常常出现。

那么,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可以适当考虑那些简单的、单旋律的、易于表现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一段体,可以反复重复,旋律感、节奏感强,再现性强,能感染幼儿,很快调动情绪,吸引他们大多注意力。例如:《拔萝卜》,这首幼儿歌曲是根据一个很幽默的民间童话改编的,叙述的是一对老夫妇在地里种下了一个大萝卜,收获的时候小花猫、小鸡、猴子等小动物都来帮忙拔萝卜的经过,歌曲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旋律为一段体,简单上口,每段歌词以一个小动物的角色重复旋律,反复再现旋律突出歌词和拔萝卜的情景过程。整首儿歌可以灵活地带动教学,既可以边唱边跳边模仿又可以借用到语言活动方案和科普活动方案中,这样的音乐作品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宽度,收到良好效果。因此,作品的选择往往直接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应注重情景教学

幼儿园音乐课情景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幼儿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当的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施教效果。情景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再现音乐、理解音乐、记忆音乐和了解故事情节等,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学教育。

例如教儿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熟学旋律、节奏、歌词,熟背故事的内容和重点情节等之类,都可以精心设计其情景教学。创设情景可以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幼儿,使其融入。想象自己真的就是一只小蝌蚪,这种感觉跟生活中幼儿自己过家家很相似,老师在情景外适当指导和干预,让幼儿仔细体会自身和音乐形象的结合过程,进行有意识的互动和模仿,这样教学会大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游戏娱乐中享受并逐渐接受音乐作品,这样教学老师也很轻松,可以在设定的情境环节中轻松的加进学习要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学龄前儿童对于音乐的敏感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音乐课教学来启发和帮助更广泛的学科教育是很行之有效的办法。音乐课在幼教中的重要地位是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在实际教学中每位老师的活动设计不一定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在不断摸索中才能掌握音乐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作品的选择、情景的设计、幼儿主体地位的建立等都是音乐课教学中很重要的因素。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可以看到的是,近些年幼教事业在不断进步、创新,幼教工作者的素质和层次在不断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大发展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创新的、实用的幼儿音乐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篇(3)

一、发展现状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总面积34964.2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75.9 万人。2010 年绥化市共有幼儿园451 所,公办园15 所,私立幼儿园与集体园426所。目前,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主要教育内容之一,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但是,在绥化市北林区开展的音乐活动课并不完善。

第一,从幼儿园对音乐活动重视的程度上的调查。在调查的所有幼儿园中有83%都开设了音乐活动课,在这些幼儿园中有20%是公立幼儿园其余80%则是私立幼儿园,在公立幼儿园中平均每周都会上一节音乐活动课,在私立幼儿园中只有一所是一周上一次,其余的都是以节日或活动的形式开设的,比如,国庆节的时候就会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活动,每个班级都会出节目,进行集体的联欢,共庆佳节,每学期都会在不同的节日举行不同的音乐活动,但是很少会单独以上课的形式进行。可见幼儿园对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的调查。在所有幼儿园中,有71%的幼儿园教学内容单调,多数以唱歌舞蹈为主,对于幼儿对打击乐器节奏感等方面接触很少。另外一所幼儿园能认识到艺术培养的重要性,并能与游戏相结合,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音乐活动教学方法的调查,80%的幼儿园会以传统上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20%幼儿园会集合故事及游戏的方式进行。调查表明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单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条件差,方法单一

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是幼儿园教学水平无法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幼儿园环境条件简陋,活动空间狭小,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降低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乐器的缺失,导致音乐活动课的死板呆滞,知识通过影像资料传播,失去音乐活动课为幼儿代来的快乐及美的享受。

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老旧单一。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多数选择传统的上课模式教学,在教唱歌时都是老师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舞蹈也是有老师一个一个的动作教,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加强记忆。并没有给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用这种灌输的方式难免让幼儿产生厌倦的心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乐器的使用频率少,幼儿很难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及银色的变换。[1]

(二)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底

北林区幼儿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教师在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方面不够过硬。第一,幼儿园教师中老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多为初、高中毕业生,只有部分人员受过正规的幼师培训, 对幼儿音乐教学法了解甚少,新教师中有很少一部分为幼师毕业生,但大都是职业幼师班毕业的,专业基础素质较差,加上没有实践经验,又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指导,致使教学水平提高缓慢。第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幼儿在活动中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享受,而非会唱几首歌,跳几只舞那样简单机械。在调查中发现,北林区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幼儿的乐理知识掌握多少,老师和家长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的学习是立竿见影看的见的进步,而音乐情感的熏陶是长时间才能看到的成绩,通常这种成绩家长重视程度较低。第三,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师幼比例偏低,教师任务繁重,导致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三)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2]。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关注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多为幼儿提供机会,并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实践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则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艺术本身带来的美感,认为知识的传授可以看得见且效果明显,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家长也是这么认为,只要让幼儿学会知识就行,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熏陶,他们则认为不值得学习,随年龄的长大和知识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私立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多数都依照家长的意思去办,导致最后恶性循环,家长对幼儿教育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应多向家长介绍,而不是一味的依照家长的想法教学,这样就是去了其幼儿园教育的意义,更失去了音乐活动教育的本质意义。同时,一定程度的阻碍了幼儿的发展。知识和美感的培养都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游戏与教学相分离,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幼儿接受不好等负面影响。

三、对策及意见

(一)提高教师音乐素质,增强专业技能

第一,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应以专业毕业生为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为在校教师提供在职培训,学习等机会。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提升其专业素质。帮助教师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容和目的,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的公开课。可以是本园的也可以是其他幼儿园的,通过直接的观察从中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幼儿园应鼓励教师大胆想象,推陈出新。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课的时候,应以幼儿为主,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兴趣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这样幼儿不仅可已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3]例如,在小班开设音乐课时应以音乐欣赏为主,通过音乐的快慢来做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们简单的节奏,“妈妈”就可以拍两下手,“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要幼儿对所学的歌曲进行打节奏,并交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最有效最捷径的方式来教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要一成不变的用一种方法,每次的课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幼儿会失去好奇心,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要多加些创新的成分,使课堂生动活跃。切忌,教师在一节活动课上使用的活动形式不要太贫乏,太多。最好设定在两到三个。

第三,教材选择。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生动性形象具体的图片信息较多的图书,能够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书中内容要简单易懂,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节奏感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另外对幼儿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简单。同时在上课时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歌词的改变和创作,及打击乐等乐器的使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三)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幼儿园应多向家长介绍相关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是家长能充分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加强家园合作的力度,构建更多的途径及方式。以此来保证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纲要》指出:音乐可以净化心灵,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在一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让音乐潜移默化到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既可以美化孩子的心灵又可以借音乐之力优化一日活动质量。

二、与活动区活动相融合,提高幼儿自主参与音乐活动及各项活动区活动的兴趣,享受音乐生活的乐趣?

在活动区活动中,注重使用音乐浸润的策略开展活动。在音乐表演区的墙饰中,将主题活动中每次音乐教育活动学习的歌曲节奏图谱、歌曲插图、各种表演道具一一提供在活动区中,既巩固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把握,又激发了幼儿掌握技能后大胆参与表演的兴趣。与此同时,在音乐表演区为孩子们提供了巨幅的音乐情景图片喷画,配合音响中的音乐共同使用,如:蔚蓝大海的背景配合《海之声》《水族馆》的音乐,森林童话的背景配合《动物狂欢节》《小树和精灵》的音乐。当孩子们走入大大的背景图片中,再伴随着与背景相契合的音乐,仿佛身临其境之中,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到音乐的美丽价值,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欣赏、表演的积极性。此外,还积极地引导幼儿参与材料的投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和孩子一起制作和准备各种各样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玩具、各类表演的服装、道具,如:动物头饰、塑料桌布和一次性垃圾袋制作的美丽服装、纱巾、彩绸等,并配备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装扮,大胆表演,以孩子们特有的方式表现自我、抒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在活动区活动的过程中,音乐表演区幼儿的游戏内容丰富,展现出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我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在活动区指导幼儿大胆自主的进行个人歌唱表演、多人合作自编舞蹈表演、双人互动音乐配器打击乐表演等。每天活动区的活动中,我们班的音乐表演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的表演会不知不觉间无形的影响着其它活动区幼儿的活动。美工区的幼儿在与主题相关音乐的感染下,结合音乐旋律的美感,激发出了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创作出诗意盎然的优美作品;结构区的幼儿聆听着音乐,也激发了他们的设计创作激情。角色扮演区域的幼儿踏着音乐旋律中时而欢快时而柔美的节拍,设计着各种还原生活的扮演情节。科学区、益智区和语言区的幼儿在音乐中更加安静的思考、观察、探索着奥秘。音乐教育给活动区带来了一片和谐、向上的美好氛围。

三、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将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浸润于日常生活之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合作意识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生活活动包含有进餐、午睡、盥洗、入厕、喝水、整理等,是幼儿一日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音乐教育在幼儿建立常规、调整情绪、培养习惯、相互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绝佳的优化作用。音乐以其“移情悦性”的特性在不断影响着幼儿,帮助他们理解时间与空间、遵守集体游戏活动规则,引导幼儿管理自己的情绪,努力克服困难、开展学习。盥洗、进餐过程中,受幼儿个体差异的影响,有的孩子总会最先做完自己的事情,有的孩子总会磨蹭耽误时间,结合主题活动合理安排一些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还可以使各项活动环节过渡更加紧凑,由音乐代替教师对纪律常规的控制约束,更突显了幼儿是一日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一日活动的引导者的理念。另外,两人或几人一起参与的互动式音乐游戏,还能为不敢主动交朋友的幼儿创造与伙伴间互动交往的机会,在音乐游戏中更自然、更直接的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一日活动的生活活动各环节中,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歌曲、乐曲、儿歌,结合音乐的节奏特点、段落特点或歌词内容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游戏。例如:加餐后要上课了,提早吃完加餐的孩子要消耗大量的等待时间坐在椅子上等未吃完加餐的孩子,《纲要》在一日活动安排的要求指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在等待过程中也变得充实、发展,我会为幼儿播放音乐、同时提供多种音乐游戏,节奏鲜明的音乐引导幼儿玩律动游戏感受节拍,歌词有趣的音乐引导幼儿玩手指操游戏发展动作,音乐旋律变化明显可分段落的音乐引导幼儿玩伙伴间的合作动作游戏,如:播放《五只猴子吃香蕉》发展幼儿手指动作的同时,感受5以内数字的递增递减。播放两人一起合作玩的游戏音乐《握手舞》,音乐分为AB两个段落,A段时两人拍手,B段响起时两人握手,再次重复AB段落时,坐在小椅子上的小朋友要调转方向换另一个伙伴进行拍手和握手的游戏。中班幼儿正是培养交往意识、合作意识等行为习惯的良好时期,玩音乐游戏可以在更多的时间为幼儿创造与伙伴交往的机会。受个体差异的制约,个别不会或不敢尝试交朋友的幼儿,正可以借助音乐游戏的时间,在音乐中积蓄勇气、在规则中积蓄主动性,大胆的与多个伙伴游戏,为培养交往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进餐时,我会结合主题选择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在轻松的音乐旋律中,舒缓身心、调节心情,增强食欲。午睡时,结合主题《美丽的家乡青岛》播放海浪、海风的声音以及潮涨潮落的“海之声”美妙音乐,让幼儿一进入教室就感受到轻松宁静的氛围,在温柔、悠闲的旋律中安然入睡,使幼儿的身心愉悦。

四、与教育活动有机整合,使富有音乐特色的教育活动,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多年的音乐教育活动研究中,我发现音乐活动有着其特有的艺术性特点。它既不像科学活动那般追根究理,也不像语言活动那般严谨。音乐活动体现得更多是感受和表达。教师在幼儿学习中起着示范性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每一次演唱歌曲、每一次表演舞蹈、每一次引导幼儿聆听音乐,都应该像站在舞台上表演那样情感丰富、歌声悠扬、动作优美,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应突显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从而让幼儿以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充分感受音乐的美。看到教师的示范,幼儿才能倍受鼓舞的主动参与对音乐的体验,并以此为起点,进行自身体验后的艺术再创作过程。

音乐教育活动中,我还会使用情景化、游戏化的策略。创设各种游戏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不同环境氛围,如:歌曲《大母鸡》的活动中,我会在教室中创设青草地的情景,给每个孩子戴上翠绿花图案的花头巾扮演小鸡,教师本人也披上桌布当翅膀、戴上花头巾扮演母鸡妈妈,带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唱歌曲。孩子们看看身边的伙伴,再看看自己,都觉得自己真的变成了小鸡,亲身体验了艺术的乐趣,就更方便孩子们理解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五、借力于户外活动、早操活动,将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融入其中,与幼儿的喜好同行

早操活动和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幼儿最喜欢的环节,也是发展身体素质最重要的环节。每一个新的学期开始,我们都会为幼儿创编新的早操,早操六部分各环节的动作会随着音乐的节拍由舒缓到欢快再到动感、激情,然后舒缓放松。使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以抛物线的形式逐步适应大运动量的动作练习。为了让幼儿更喜欢参加早操活动,每个学期的新编早操动作,我都会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歌曲音乐进行创编,“喜羊羊”、“熊出没”、“开心超人”、奥运会经典音乐,还有“春晚”中小朋友表演的节目音乐,都是我们早操的音乐精彩环节。每当小朋友们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就喜欢扭动四肢动一动、跳一跳来表现快乐的心情,但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影响,孩子们能自主创编表现的肢体动作非常有限,单一的几个动作已经不能满足孩子对音乐表现的热情。在这时,我们帮助孩子们编排了多个早操动作,按节拍和动作规律组合成早操律动,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动作发展需求。而孩子们学会了这么心爱的歌曲动作表演,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参加早操活动,真是一举多得。

篇(5)

我们都知道,音乐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必须要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的始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出对幼儿园(3~6岁)的孩子来说,以节奏音准训练为主,适当进行识谱教学为好,让孩子在节奏、律动中去感受音乐的美。

下面我简单谈一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一点具体做法。

从情趣出发,让孩子得到美的启蒙。孩子刚刚开始接触基本音阶时,我把七个音符都书写出来,让孩子能直接地看到,然后再逐个音符教孩子认识,可以用琴伴奏,孩子随着唱,一段时间以后,孩子自然能记清各音符的唱名。但是,音准问题还是掌握 不好,再用这种教唱的方法自然不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这个时 候,我就会用“听”为主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具体做法是: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拍一下手喊3,另一组孩子跺一下脚唱mi;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组就唱la;再拍一下喊7,另一组就唱xi……,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既有音名、音准的变化,又有一问一答式的游戏,既训练了孩子的音准感,又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足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好动,如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坐着不动,她们会坐不住的,所以当孩子对一首歌曲能唱之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配合。如大班歌曲《看看谁的本领大》,歌词是:“警察警察真威风,维持秩序管交通,护士护士多爱心,耐 心细致照顾病人……”孩子们基本会唱以后,可以让孩子离开自己的座位,模仿警察、护士的动作,同时在做动作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因为警察的动作威风有力,护士的动作优美轻柔,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既巩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 到了歌曲的强弱规律。所以,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没有吸引力的东西,最好是让孩子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氛围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

幼儿园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她们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她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如我在教孩子“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刚开始时,我就说:“这个音符唱两拍,那个音符唱一拍”,孩子们都不能接受,不能掌握。后来,我想办法把拍子―这个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的事物,进行了简单化。首先,让孩子分辨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小猫叫声长,小狗叫声短……,孩子们特别感兴趣,都能积极的进行练习。接着让孩子闭上眼睛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奏的走步声和跑步声,再让孩子们用拍手的方式模仿出来,从而把声音的长短过渡到动作。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首先就是让她们接受美的熏陶,让她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孩子并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音乐欣赏对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她们的整体音乐素质有很大的作用。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课本身就是以欣赏法为主,但同时在歌唱、器乐和律动教学中也随时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的教育,并不十分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但是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音乐教学就得为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而进行一系列技术和知识的传授和简单训练。故而练习法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方法。

我们还知道,孩子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的,在课上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老师的示范,特别是在唱歌和律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示范法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篇(6)

对于儿童来讲,3到6岁是开发他们潜能的最佳时期,而音乐是最好的启发儿童艺术潜能的手段之一。如果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音乐上面的培养,那么可以使他们的艺术潜能很大程度上被开发出来,也能为他们的良好艺术素养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学前音乐教育以及对于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不断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改进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一、学前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未能对教学法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教学法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教学法课程都不能予以正确的态度,这种现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讲是相当严重的。首先,很多学校认为教学法课程内容简单,随意性很强,所以对于教学法课程的建设一直处于忽略的状态,导致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其二,教学法课程的教师受到学校教育观念的影响也忽视了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此外教师也很少去幼儿园进行实际的考察,所以在教学时,他们的授课内容和幼儿园实际需要的有着很大的出入,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培养的能力和当下幼儿园所需要的很不相符,这也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最后,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思想上就不能对教学法课程引起重视,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动力,所以在他们毕业之后进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二)学校对于学前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我国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前音乐教育课程的安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包括课时较少,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相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这就使得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的。学前音乐教育这门课程不仅要使得学生熟练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听课和评课、观摩、试教等)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将学前音乐教育的理论充分的转化为该课程的教育行为。

(三)学校的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考核和评价。一些学校采用与其他课程差别不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考评,也就是通过技能课和理论课在学期的各阶段的成绩以及期末成绩按比例进行核算,从而得出学生们在各方面的素养考评。很多学校,几乎都是采用随堂或者书面的方式进行阶段或者期末的考评,但是这种考评方式缺少针对性,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检测学生对学前音乐教育课程的真是掌握程度时采用这种方式往往不够全面,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二、构建合理的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第一,学校的领导需要重视学前音乐教育课程。学校要对音乐课程的安排进行合理的改革,使学生所学到的教学内容是与实际相符的;选派经验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幼儿园专职教师担任音乐教育课程的课外辅导教师,在师资力量上为课程提供保证。第二,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师而言,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教师要定去当地的幼儿园进行实际的考察,通过实践了解和熟悉现代的幼儿的心理需要以及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所需要培养的能力,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举办音乐课程大赛,学生要展示自身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还要通过现场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来完成整场比赛。

(二)使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在教学组织和设计中,应针对职业目标,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者模拟实际的情境的行动中,积极主动参与设计、实施职业活动的经历,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在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模拟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幼儿园模拟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重视学生情绪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和研究,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三)建立健全学生的综合评价方式。为了能够使培养出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在音乐课程方面的考核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在考核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度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并重,从而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较高的说服力。为了完善音乐课程的考评体系,考核内容需要在原有的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对学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一般来讲,学校会对学生在学期的每个阶段以及学期期末进行考评,教师应该讲音乐教学技能加入到阶段和期末的测试中。学生只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是不能合格的,只有在进行了模拟教学或者幼儿园的试教后,经过专业教师以及学生任课老师还有专业性较高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评定后得到认可才能认为学生通过了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只有具有音乐教学中该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才能通过考试。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教学技能,在毕业之后才能尽快的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课程。

三、结语

篇(7)

二、文献综述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1.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研究

(1)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特点的研究。我国学者王德君在其文章《论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特色》中提及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在课程思想上追求“原本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素材;在课程方法上,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2)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价值的研究。黄薇君的《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促进幼儿园素质教育》一文中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国外学者Aysen Arslan通过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小学的应用,指出奥尔夫音乐教育代替传统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自信,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潜藏的能力(例如创造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笔者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原本性”,也就是追求自然的本性,使儿童自然而然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并自发地用语言、动作等表现出来。正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

2.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韵律活动的研究

(1)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下的韵律活动的可行性研究。迟艳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指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儿童进行音乐学习的一种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比较适合在幼儿园实施,它的可行性体现在:首先,奥尔夫以节奏作为基本要素对儿童进行教学,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其次,奥尔夫音乐主要以即兴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重视儿童的主动学习,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再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儿童音乐学习的过程,促进每一个孩子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韵律活动在幼儿园运用情况的研究。陈雯在《奥尔夫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运用》中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实际应用于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后得出了一些体会: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音乐教学;在游戏活动中贯穿音乐,将游戏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为幼儿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及时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臧琳佳在《奥尔夫教学法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文中,也提出在幼儿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切从儿童出发。

(3)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在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张卫民在《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异化现象点击》中就提及,幼儿园在实践中存在着异化现象:其一,有些幼儿园进行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明,认识肤浅,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其二,很多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幼儿园,都只是在进行以节奏练习为主的乐器演奏活动,缺少综合性课程。其三,我国不少幼儿园为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向幼儿园的小朋友收取高额学习费,面向社会还要收取高额资助费等。其四,一些人把奥尔夫儿童音乐舞台节目表演作为显示幼儿园教育教学成果的平台。

我国引进奥尔夫音乐的时间还不长,还处在不断发展中,在幼儿园的韵律活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都是因为对奥尔夫音乐的运用还没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无法把它真正应用于我国的教育实际,相信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教育能够实现其“中国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篇(8)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幼儿阶段是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虽然只是启蒙教育阶段,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音乐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和智力能力的发展,同时对他们的协调能力等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影响。此外,在幼儿园中进行音乐教学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独特美感,并产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思想上认识到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并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独特情感,重在欣赏[1]。但当前我国有很多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学习一些歌曲的演唱,甚至要求幼儿学会相应的表演。这种教学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幼儿灌输一种竞争意识,只有表现好才会得到教师的喜爱。幼儿在小小年纪就要经历这样的竞争,难以体会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这对幼儿来说所起到的是一种阻碍性的影响。

2.技能性教学明显

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思想上有错误的认识。音乐教师常常将注意力放在幼儿的技能提升上,不关注幼儿在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音乐教学,如果幼儿能在音乐影响下展现出一定的表现能力,那么就说明他们得到了发展,并懂得了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但由于部分教师的功利性太强,很容易陷入“技巧提升才是硬道理”的误区中去,导致幼儿音乐教学出现了严重误区。

3.过于依赖教材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通常来说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的,而所传授的课程比较老旧,多年以来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两只老虎》和《我是一个粉刷匠》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常见曲目,虽然这部分儿歌已经显得过时,但很多教师并不积极进行创新,而是依赖教材内容[2]。这使得教学在创新方面和内容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难以提升。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误区的解决对策

1.正确认识幼儿园音乐教学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是对未来幼儿发展进行的一个铺垫,并不是让他们在音乐上有所成就,只是让他们能在幼儿阶段健康地成长和得到快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更加看重幼儿的心理感受,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重视情感体验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幼儿的音乐感受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能让音乐教育充满乐趣,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幼儿音乐教学。例如,在《采蘑菇的小姑娘》唱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幼儿进行唱歌接龙比赛,让幼儿以随机抽取的方式一句接一句地进行演唱。整个过程将以十分轻松的方式进行,这不仅能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而且能使幼儿热爱音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3.结合时代进行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材中固然有一定的好处和优势,但在现代化社会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将时代特征的内容与幼儿的音乐教育融合到一起。例如,前段时间比较流行《小苹果》,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首歌来进行音乐教学。虽然幼儿可能不能理解歌曲当中的含义,但由于其轻快的旋律,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喜爱之情,并感受《小苹果》所带来的乐趣。对幼儿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感受,因此,与时代相结合进行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总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幼儿的内心感受,让他们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真正目标。我们只有走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误区,才能促使幼儿在学习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音乐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由于受到教学题材和教学模块设计的局限,教育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教师应当从多形式的民间民族音乐资源中汲取养分,丰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民间民族音乐资源在幼儿音乐课堂开发的基本原则

1.代表性原则

中华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民间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对这些种类繁多、类型丰富的音乐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遵循代表性原则,选取那些被广泛认可,节奏、乐器、旋律、肢体语言表现均达到完美水平的音乐素材。例如,《百鸟朝凤》运用道具和口技模仿各种鸟的叫声,将唢呐音色的不同变化和小乐队的伴奏优势发挥到极致,就非常适合作为大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育素材。

与此同时,所运用的音乐资源还必须具备地域代表性、民族代表性,能够切实保证幼儿从中感受到民族民间艺术之美。例如,道情是甘肃皮影戏的剧种之一,普遍流行于黄河两岸,其落音拖腔的地方,众人相和,以增强气氛,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适合在中班音乐欣赏课当中运用。

2.适宜性原则

幼儿年龄较小,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阶段的孩童活泼好动,他们主要通过具体地感知形象来认识事物,记忆、思维和想象活动具有表象特征。3~4岁的小班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学习个性、兴趣、爱好;中班学生处于游戏巅峰阶段,他们极其偏好角色扮演类的游戏,爱玩会玩;大班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渴望追寻那些引起他们好奇心的事物,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处于萌芽时期,学习行为方式和学习态度比较稳定。

在不同班级运用民间民族音乐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适宜性原则,所选取的音乐素材应当与幼儿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相吻合,一方面要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还要适宜幼儿发展,尽量选取那些幼儿喜闻乐见的素材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例如,中班学生喜好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可以开展《金沙》音乐剧欣赏活动,帮助幼儿了解音乐剧的形式和特点,感受3000多年前神秘的古蜀文化。

3.普及性原则

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认识水平有限,无论选取何种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教师都需要注意所选择的音乐应当具有普及性,可为大众可复制,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便于幼儿理解。纵观以往的幼儿音乐课堂,笔者发现虽然也有教师关注到民间民族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所选择音乐素材的普及性这一问题,选用的素材对幼儿而言明显具有一定难度,幼儿理解不了那些音乐的形式和表现特点,这就导致他们开始抗拒课堂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当尽量挖掘那些能调动课堂气氛、韵律特征明显、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素材。

二、民间民族音乐在幼儿音乐课堂开发的基本途径

幼儿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音乐剧欣赏活动和集体舞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应用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两个途径将其有效融入幼儿音乐课堂:

1.与表演结合

音乐剧融音乐、戏剧于一身,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通俗易懂,可以表达那些用歌词无法表现的强烈情感。幼儿音乐教师应当关注民族民间音乐教育资源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教育素材,将其与表演结合,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例如上文提到的《金沙》等类型音乐。

2.与舞蹈结合

“音、体、美是一家”,音乐离开舞蹈便会黯然失色。教师可以将民间民族音乐与舞蹈相互结合,通过集体舞、创造性律动等形式渗透音乐教育。例如,《七月火把节》《千手观音》《草原小牧民》《竹筒声声》都可以与舞蹈相互结合。

民间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中最灿烂的一颗明珠,加强对民间民族音乐运用于幼儿音乐课堂的研究,既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提高幼儿音乐课堂活力的需要。幼儿音乐教师除具备专业音乐素养之外,还应当不断拓宽知识面,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注意发现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篇(10)

实施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要求我们按照主题指向、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活动课例等内容来编排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园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编排内容,既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又要保证音乐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从而突出幼儿音乐能力提高和发展的要求。在实施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开展音乐活动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时,我们要结合幼儿园的情况,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首先,无论是进行综合主题活动的研究,还是进行音乐教育活动的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其次,如果教师能够时刻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问题放在价值观的首位,也就不会刻意地、形式主义地一味纠缠于课程组织的外在形式,而会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和幼儿共同学习的每一个瞬间,集中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落实。我们应始终把音乐作为表达幼儿情感的载体,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制定有效的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季节、节日等因素,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就某个具体的活动而言,活动方案实际上只提供了一个模板,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园所的具体情况修改活动方案。即使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临场发挥,增加一些即兴的元素,使音乐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预设的模式,还要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教育价值。

二、开展音乐活动,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关注教几首歌曲、开展几个韵律活动等,主题活动十分具体形象,深度不够。随着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铃木镇一等人的音乐教育思想与方法陆续传入我国,教师对音乐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目前大家都比较热衷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但多数教师对奥尔夫的理解还很肤浅。

音乐能力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能力,还包括思维能力。音乐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体操”,音乐学习就是让幼儿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幼儿园音乐课程要注重幼儿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与表达、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好的音乐教育活动应该能够把音乐的概念、知识和音乐的感觉、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精选教材,让幼儿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发现、探索新的音乐现象,只有当所有的幼儿都意识到这些现象时,才有可能将这些知识内容介绍给他们。而概念、知识的真正掌握,体现为幼儿在不同的情况、环境中能够识别并创造性地运用它们。这就需要多次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技能。但是技能的发展也仅仅是一个手段。

三、音乐活动要结合主题活动

音乐是一门形象性与抽象性兼有的学科,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把握音乐的规律与本质,可以将音乐活动与主题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增加幼儿音乐学习的感性基础和实际生活的体验机会,也可以加深主题活动的深度,培养幼儿的音乐思维、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的敏锐度。音乐活动与哪个主题活动相融合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要自然地结合,形成整体性。如数学活动中,可以将探索声音的大小、打击乐器的分类等内容融合进去;美术活动中,可以将画、声音与节奏等内容融合进去;语言活动中,可以融入小音乐剧的表演、音乐故事以及吟诵等内容。

四、音乐活动与各类活动相渗透

1.游戏中的音乐活动。在幼儿园丰富多样的各类游戏活动中,可以有机地渗透音乐教育的内容。如角色游戏中的“小剧场”游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进行表演,在复习音乐教育内容的同时,进行即兴自由的音乐创造表演等等。

2.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随机而灵活地组织或安排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如在用餐、睡觉、散步、阅读等时间中穿插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也可以将幼儿要学习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供幼儿欣赏等。

3.节日中的音乐活动。节日中的音乐活动通常是为庆祝节日而安排的各类音乐表演和娱乐性活动。在这类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作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由幼儿自愿担任表演的主持人,安排确定表演的节目,鼓励全体幼儿都来参加音乐表演。这类活动更容易使幼儿充分体验到音乐活动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4.其他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其他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实际已经渗透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以及语言、数学、科学、美术、体育等领域。将音乐活动渗透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应在主题背景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注重音乐活动的时效性,将音乐活动渗透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篇(11)

[3]朱家雄,王峥,等校译.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3.

[4]张明红主编.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