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大全11篇

时间:2023-11-09 10:36: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九拍音乐教育介绍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九拍音乐教育介绍

篇(1)

正文:

音乐是表演艺术,她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态①。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

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的校内音乐教育和校外音乐教育。

一、儿童校内音乐教育状况

在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的校内音乐教育中,《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儿童的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都作了详细的解读。

整本《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际上包括和涵盖了三个具体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技能。②这三个具体目标改变了校内音乐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儿童校内音乐教育由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儿童校内音乐课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说儿童校内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

儿童校内音乐教育虽然重在体现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但在学生受感染的过程中,换句话就是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还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做基础的。这就要求校内音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情感审美的同时,也要巧妙渗透音乐知识和技能。

在渗透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方面,要注重方法的巧妙:既不破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意境,又能把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用交流的形式传导给学生。这就对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音乐素养要有高水准、高标准的层面,只有对音乐知识熟练掌握,并且能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驾驭校内音乐课堂,让儿童校内音乐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儿童校外音乐教育状况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③从音乐教育的目标来说,儿童音乐教育无论是哪种途径,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应该把这一目标始终放在第一位。

儿童校外音乐教育不像儿童校内音乐教育那样有完整的课程标准和全国统一的课本教材,但校外音乐教育一般教学设备比较先进,师资力量比较强,再加上校外的音乐教育机构为儿童提供的实践机会比较多,舞台表演的机会也很多。

这就需要对儿童校外音乐教育的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便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让儿童音乐教育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以石家庄市的“彩色周末”为例:石家庄市从每年的三月下旬到十月底,每个周六的晚上会有“彩色周末”文艺演出。演出的形式是露天联欢会,属于群众性娱乐活动,由街道办事处承办,或者由辖区知名企业承办。这个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记得刚刚发起“彩色周末”的时候,演出节目几乎被老人们所垄断,近几年,中小学的少年儿童成为了“彩色周末”的主要演员。更有祖孙两代同台演出的节目不断出现。这是为校外儿童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彩色周末”虽然不是音乐盛会,但让演员和观众难忘,让儿童在自己的家门口体验了音乐的魅力,领悟了音乐的震撼力。

在周末,我们很容易看到某个儿童音乐训练中心的大门前,熙熙攘攘的父母们领着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艺术训练班、提高班。这些训练班的设备先进,师资力量强大,学费也是昂贵的。家长付出了学费,当然希望花费的学费和孩子学习物有所值,再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做祟,还有家长之间的相互攀比,于是便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有许多孩子甚至是哭着、闹着、极不情愿地被家长推进了学堂。这样的校外音乐教育,全然不把儿童的感受考虑在内,更谈不上顾及音乐教育的核心及目标,于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作”④便成为空谈。

这就是儿童校外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三、校外音乐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严格意义上的校外音乐教育不单指那些专门的校外音乐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还有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等非音乐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出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经过儿歌、童谣的滋养。

那时因为媒体传播的落后,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很贫乏。那时候的儿童音乐教育往往是亲耳聆听学来的。没有什么专业的音乐技能培训。当长辈们轻轻哼唱着歌谣哄孩子入睡,那挥舞的蒲扇就是节拍器,随着歌谣的节奏,蒲扇送来阵阵凉爽的风,孩子们也枕着歌声入睡。这就是最早的来自家庭的校外音乐教育。

改革开放后,城市街头的公园里有舞蹈队和文艺表演队,每天的早晨或傍晚,那些非正规团体的队员们(大多是一些离退休的人员),在一招一式的训练排练,这些社区音乐训练吸引了附近的孩子们,孩子们在观看中不经意地学会了一招半式,并在学校的课堂中表演给老师和同学看,这是社区音乐教育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商场或者生产厂家也会搞一些促销活动,而这些活动为了吸引人往往用文艺节目穿插其中。在这些场合中往往少不了孩子们的凑趣,不管是当观众还是当演员,孩子们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于是,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又成了校外音乐教育的另一种形式。

四、儿童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⒈河北省文明办举行的“新童谣创作”活动是校外音乐教育的创新。

河北省举行“新童谣创作”活动的目的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传唱民族歌谣,创作反映民族风情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石家庄市的各个中小学都组织参加了这次活动。当参赛的获奖者接到石家庄市电视台的颁奖晚会邀请通知时,孩子们的再创作激情被激发了。当桥西区红星小学杨丽旋同学的作品被评为一等奖后,这篇优秀诗歌吸引了音乐老师,于是音乐老师为作品谱曲并教会学校的孩子们歌唱。

活动到了那个时候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因为那些优秀诗歌被每一个孩子关注,石家庄市电视台也进行了追踪报道。还有的作品被省内的专业作曲家谱曲,也被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谱曲。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和出自业余作者创作的音乐作品,被放在一起传唱、评论。石家庄市内的各中小学也都参与到活动中:或者举行吟诗会,或者编创成剧本,或者以合唱合奏的形式表演这些优秀作品。

一次活动引起这样大的轰动,大概连举办方――河北省文明办也没有料到吧?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⑤

这次的活动虽然不是一场音乐盛会,但有了孩子们的热情参与,就成为了一次校外音乐教育的创新。这不就是音乐教育所要求的最高境界吗?

⒉欣赏音乐会是校外音乐教育的另一种创新尝试。

音乐是情感、感受和心绪细微变化的语言。能否敏锐地感受和领会音乐语言,要看儿童对民间和作曲家作品领略得如何。儿童校外音乐教育对孩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用欣赏音乐会的形式来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欣赏音乐会时,首先应该教会儿童参加音乐会的最基本的注意事项:提前入场,万一迟到了要在中间音乐休息的时候再入座。不大声喧哗,不在乐曲中间部分喝彩或鼓掌,以免打断音乐。不带婴幼儿参加音乐会,不要中途退场。

笔者曾经多次欣赏音乐会,在石家庄市的艺术中心观看过爱尔兰“舞之魂”舞蹈团演出的踢踏舞《舞之魂》。那次演出伴随着爱尔兰舞蹈的令人震撼的激情,以及演员与音乐天衣无缝的配合之下,演员以一列高速列车般的速度跃动着,你甚至可以感觉到你的座位上传递出的热量!演员的舞姿、技巧和精确的击打令你为之不由自主的震颤!

《舞之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踢踏舞发源地爱尔兰的活力风情、弗拉门戈戏剧的韵味、古典芭蕾的深邃、萨尔萨舞火热的激情及爵士舞的浓情融合在了一起,是将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的壮丽舞剧。

在观看这场演出之前,笔者对儿童的欣赏水平还不了解,持票入场时看到好多儿童也在入场,还曾担心儿童观众因为不了解爱尔兰风情和爱尔兰音乐,在音乐会上会坐不住,影响演出效果。结果在演出中,舞蹈“以力量、步调统一、欢快的节奏感”感染了观众,观众和着音乐的节奏击掌伴奏。听着它的音乐你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快乐。那些令你头疼的烦恼,只会随着轻快的节奏消失的无影无踪。所有欣赏那场音乐的会的孩子都很优秀,他们用自身的音乐修养吸取了异族音乐文化的精华,表现出自己的音乐素养,升华了自己的音乐追求。

在欣赏音乐会的过程中,观众的情感记忆得到发展,对旋律美的敏感性和感受性得到增强。也许看一场音乐会并不能使儿童增强多少鉴赏音乐的能力,可是在日积月累的日子里,总会让儿童从音乐中领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心境。这样在没有给儿童介绍音乐术语之前,他们就掌握了形象语言,这不仅对音乐教育,而且对整个情感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于提高儿童音乐修养的方法,我们不妨让儿童多听听专业的音乐会,这也是儿童校外音乐教育的另一种创新尝试。每一次的欣赏音乐会,都是在音乐素养的积累上迈出了一大步。为了教会儿童听懂音乐,就要介绍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手段。这个介绍在欣赏音乐会之前先有家长、老师来给孩子渗透,等欣赏过音乐会了再来和孩子一起讨论音乐会的感人的地方和曲目创作背景。

笔者总是在欣赏了音乐会后,和自己的学生们探讨一番,有时那些孩子们的看法让人耳目一新,也许这些学生的看法就成了你撰写论文的出发点了。

如此地良性循环肯定可以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水平。儿童校外音乐教育应该从实践出发,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注重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不要让儿童校外音乐教育成为限制儿童创新能力的夹板,不要让盲目的攀比心作怪,要让琴童有展演和创新的舞台。

注释:

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②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

爱好音乐艺术是人类共有的本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音乐,学会如何赏析音乐,分辨音乐的优劣是当今音乐教育一个严峻的问题。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音乐教育而言,是培养学生终身爱好音乐的情趣和尊重音乐文化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为音乐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培养“倾听”的习惯

高中的音乐课以欣赏为主,教材提供了一大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一切感知都是从倾听开始。然而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首先,教师要造就良好的“倾听”氛围。如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器材来吸引学生去倾听。其次,教师要根据作品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欣赏探戈名曲《小伙伴》时,笔者提出:“这首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它由那些乐器来演奏的?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在表演探戈时,舞者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因为提出了问题,就为学生的倾听提出了目的。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倾听,在音乐中寻找答案。从激发学生“倾听”的愿望,到切实完成倾听任务。当然,中学音乐的欣赏除了在音乐的审美形式中获得愉悦外,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每一项问题的提出、解决和最后情感的升华,都应建立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

二、以拓宽学生的“想象”为己任

现代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自主、自助、自奋和自励。即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自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通过实验或论证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再停留在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上,而要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式的“设法把学生的思路拓宽。”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多模式,常用的有“启发式、对比式、谈论式、争辩式、假设式”。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几乎都有简短的说明介绍。对音乐的理解其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为课本所局限。笔者在讲授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的祭献之舞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供一段解说或表演一断情景。音乐一响起,同学们所感悟到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以探险为主题,有的是以森林中土族人的祭祀活动为主题,还有的是以血性谋杀为主题。虽然情景大不相同,但有一点共同的感受,音乐阴森恐怖,充满野性。而由这点引申的都是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一切知识更为重要。”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打破常规,努力把学生的思维解放出来,不要让他局限在某一区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触角”去感知丰富的世界。

三、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财富》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那么,在音乐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只要多动一些脑筋,就可以提供学生很多创造的机会。比如,可给学生提出与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也可以安排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被激活。长此以往,就会不断产生新点子、新见解乃至新的作品,这些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常用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经常展开一系列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节奏训练,笔者让学生在已有的节奏的基础上,进行节奏接龙。如第一位学生打出×.× ×××× ××的节奏,那么第二位同学从后一拍开始接×× ×××× ××第三位则×××× ×× ×.×……把模仿和创新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又巩固了节奏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可以运用到考试中去。平时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考试。在期末考中,笔者没有给学生安排单调的技能或书面考试,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创编一个音乐剧或音乐小品。经过精心准备,最后的期末考变成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展示会。每一个作品都编写了剧本,分配了角色,而且努力用音乐贯穿整一部作品。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把所学的音乐作品很好的融入到音乐剧中(作为背景音乐出现),还自己填词改变了许多歌曲。笔者为学生精彩的表演所陶醉,更为学生大胆的创新所折服。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四、让生活中的音乐走进课堂

据媒体报导,现在的学生九成以上都很喜欢音乐,然而却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音乐课。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也有教师本身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针对这些现状,笔者力求让音乐课变得更丰富,更加贴近生活。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一点,音乐从生活中来,而不是从书本中来,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人造的音乐生活。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时代,要真真切切走进时代,把教材内容变为开放式,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在现实生活中,大众音乐已经凭借各种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和学生产生了深刻的震荡。笔者认为学校绝对不能闭关自守,应将音乐学习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来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或歌曲,并要求他们着重阐述对作品的介绍和对音乐的理解。当然大部分同学都介绍了流行歌曲,作为教师,笔者鼓励他们要有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对这些音乐不要统一采用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完,笔者总是作一些简短的评介,逐步引导学生走入健康的音乐生活。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育内容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等。

马克思曾说过:“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能欣赏音乐的感情,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培养音乐的耳朵,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让我们走进音乐,拨动感悟音乐的心弦,扬起高雅艺术的风帆吧!

参考文献:

[1]学习――内在的财富.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3)

爱好音乐艺术是人类共有的本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音乐,学会如何赏析音乐,分辨音乐的优劣是当今音乐教育一个严峻的问题。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音乐教育而言,是培养学生终身爱好音乐的情趣和尊重音乐文化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为音乐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培养“倾听”的习惯

高中的音乐课以欣赏为主,教材提供了一大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一切感知都是从倾听开始。然而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首先,教师要造就良好的“倾听”氛围。如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器材来吸引学生去倾听。其次,教师要根据作品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欣赏探戈名曲《小伙伴》时,笔者提出:“这首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它由那些乐器来演奏的?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在表演探戈时,舞者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因为提出了问题,就为学生的倾听提出了目的。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倾听,在音乐中寻找答案。从激发学生“倾听”的愿望,到切实完成倾听任务。当然,中学音乐的欣赏除了在音乐的审美形式中获得愉悦外,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每一项问题的提出、解决和最后情感的升华,都应建立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

二、以拓宽学生的“想象”为己任

现代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自主、自助、自奋和自励。即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自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通过实验或论证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再停留在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上,而要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式的“设法把学生的思路拓宽。”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多模式,常用的有“启发式、对比式、谈论式、争辩式、假设式”。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几乎都有简短的说明介绍。对音乐的理解其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为课本所局限。笔者在讲授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的祭献之舞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供一段解说或表演一断情景。音乐一响起,同学们所感悟到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以探险为主题,有的是以森林中土族人的祭祀活动为主题,还有的是以血性谋杀为主题。虽然情景大不相同,但有一点共同的感受,音乐阴森恐怖,充满野性。而由这点引申的都是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一切知识更为重要。”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打破常规,努力把学生的思维解放出来,不要让他局限在某一区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触角”去感知丰富的世界。

三、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财富》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那么,在音乐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只要多动一些脑筋,就可以提供学生很多创造的机会。比如,可给学生提出与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也可以安排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被激活。长此以往,就会不断产生新点子、新见解乃至新的作品,这些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常用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经常展开一系列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节奏训练,笔者让学生在已有的节奏的基础上,进行节奏接龙。如第一位学生打出×.× ×××× ××的节奏,那么第二位同学从后一拍开始接×× ×××× ××第三位则×××× ×× ×.×……把模仿和创新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又巩固了节奏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可以运用到考试中去。平时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考试。在期末考中,笔者没有给学生安排单调的技能或书面考试,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创编一个音乐剧或音乐小品。经过精心准备,最后的期末考变成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展示会。每一个作品都编写了剧本,分配了角色,而且努力用音乐贯穿整一部作品。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把所学的音乐作品很好的融入到音乐剧中(作为背景音乐出现),还自己填词改变了许多歌曲。笔者为学生精彩的表演所陶醉,更为学生大胆的创新所折服。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四、让生活中的音乐走进课堂

据媒体报导,现在的学生九成以上都很喜欢音乐,然而却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音乐课。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也有教师本身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针对这些现状,笔者力求让音乐课变得更丰富,更加贴近生活。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一点,音乐从生活中来,而不是从书本中来,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人造的音乐生活。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时代,要真真切切走进时代,把教材内容变为开放式,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在现实生活中,大众音乐已经凭借各种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和学生产生了深刻的震荡。笔者认为学校绝对不能闭关自守,应将音乐学习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来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或歌曲,并要求他们着重阐述对作品的介绍和对音乐的理解。当然大部分同学都介绍了流行歌曲,作为教师,笔者鼓励他们要有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对这些音乐不要统一采用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完,笔者总是作一些简短的评介,逐步引导学生走入健康的音乐生活。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育内容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等。

马克思曾说过:“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能欣赏音乐的感情,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培养音乐的耳朵,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让我们走进音乐,拨动感悟音乐的心弦,扬起高雅艺术的风帆吧!

参考文献:�

[1]学习――内在的财富.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4)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土音乐优质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灵活运用,创新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地的乡土音乐和促进当地乡土音乐的研究和发展。因此任课教师应通过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学生进行乡土音乐熏陶,合理开发资源、激发学生探索乡土音乐的兴趣,巧用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掌握乡土音乐等途径来进行乡土音乐教学。

【关键词】乡土音乐;音乐教育;泰州民歌

一、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一)能够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

乡土音乐源于并成长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农村的孩子从小受长辈们吹拉弹唱的熏陶,因此一般都对土生土长的乡土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和情感。如果将当地的乡土音乐进行提炼升华,有效的融入本地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本地乡土音乐的热爱,让学生较为系统的学习到本地的音乐艺术。此外,乡土音乐是本地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利用本地优秀的乡土音乐进行美育教育,是书本上的其它音乐所不能替代的。但是由于乡土音乐往往是口口相传,没有系统的体系和完整的谱系,因此如何高效的开发乡土音乐并使之有效的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孩子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身边音乐的能力,进而使之喜爱本土音乐,热爱自己家乡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地的乡土音乐

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其它形式音乐的冲击,当前乡土音乐逐渐向衰落,因此有效的保护并传承乡土音乐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应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但乡土音乐的教学目标也并不是只为了会唱一两首歌,让孩子感受到其中的民族情才是民族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同时学习家乡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对我国的音乐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

(三)促进当地乡土音乐的研究和发展

家乡的乡土音乐文化时时感染着我们,所以,我们要立足本土,把家乡的特色文化展现给世人,让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泰州的乡土音乐文化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感悟,为今后有关泰州音乐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出一份锦薄之力。

二、多土音乐进课堂策略研究

(一)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学生进行乡土音乐熏陶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同时学校有教师、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等多种教学资源,因此学校是开展乡土音乐教育的最好平台,可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营造出浓郁的乡土音乐氛围,使学生以耳濡目染中热爱上当地的乡土音乐,从而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可以利用教室墙壁、教学楼的走廊、音乐教室等场所张贴具有乡土特色的音乐作品、场景、故事等,亦可宣传乡土音乐知识。除此之外,校园广播是传播音乐的良好平台,可在每周的一定时间,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播放一些乡土音乐作品、知识等,通过耳濡目染的形式来影响学生。农村地区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其扎根于广裘原野的优势,鼓励学生走向田间,走向船头,走向打麦场地,去真切感受当地民歌手那种原生态的唱腔、唱词。

(二)合理开发资源,激发学生探索乡土音乐的兴趣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音乐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对乡土音乐感兴趣,才有可能去主动的学习。笔者认为,要想激发学生对乡土音乐的兴趣,可从简单易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作品人手。例如兴化的《板桥道情》、靖江的《打豆号子》等,这类作品词典相对简单、押韵、内容与学生联系较为紧密,传唱较广、可唱性较强但演唱方式较为简单,例如《板桥道情》在演唱时,表演者怀抱长皮道筒,手持10余厘米长的简板快慢有致的打着节奏,忽紧忽慢地手拍道筒,并用方言来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这类作品比较受学生的喜欢。课堂上,老师可让学生在让学生模仿《板桥道情》表演姿势、词典等,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乡土音乐的魅力。此外,老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本地区名人与本地音乐的逸事,例如笔者曾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我们当地名人郑板桥先生表演道情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的兴趣。

2.妙用教材,发掘资源

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音乐课本,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笔者认为,在教材中寻找家乡元素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切入点。例如例如苏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杨柳青》属江苏的民歌,而泰州民间号子《《打麦号子》在风格上与其相似,因此可以将其引入进行扩展教学,在此来宣传和发杨泰州的乡土音乐:此外,作为我们文化瑰宝的戏曲在音乐教学中有地位较高,例如苏教版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已出现。有进行戏剧教学时,我将淮剧(泰州的剧种)的一些知识介绍给学生,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淮剧作品供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更多的家乡元素。

(三)巧用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掌握乡土音乐

1创设乡土氛围,以感受体验为主导

学习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乡土音乐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给学生也给自己创设一个乡土音乐文化的氛围,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音乐水平,综合素质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也能让教师在氛围中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领略乡土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乡土音乐的关注、了解和热爱。例如在讲授《情系江淮》(苏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时,笔者先通过播放舞台录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号子的起源,然后出示打麦的工具:连枷,让学生模仿打连枷的样子,然后让学生用方言介绍自己家乡的美丽之处。随后我用幻灯片展示能够表现泰州风俗人情的名胜古迹、乡土风俗的图片。最后让学生进行歌词的创编,再以号子的形式来演唱,课外延伸其他类型的号子。这样一来,使学生进一步人情、入境地去体验歌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也让音乐课堂回到生活中。

2结合教材内容,以拓展比较为途径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乡土音乐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教材选取与之形式相似的乡土音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拓展比较法学习乡土音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乡土音乐的兴趣,掌握乡土音乐。

参考文献

[1]《刍议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实践体系》沈钢《上海教育科研》2007/5

篇(5)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X|”节奏变为“XXX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篇(6)

音乐趣味教学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 “钹”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指挥。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学习趣味,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篇(7)

一、借用器乐,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X|”节奏变为“XXX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篇(8)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音乐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的音乐课堂中,我们应充分认识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重大作用,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和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服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的内容和卞题,将学生们不能亲历的很多历史事件、艺术表演、民俗民风、各地风光等场景,利用电脑软件制作音乐课件,并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如此将视听相结合,能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生动直观,在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中,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更直接、更深入地感受与理解。

2.媒体与讲授相结合

实践表明,在音乐教学中,若将媒体运用与具体讲授相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教学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并适时提出问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琵琶及琵琶古曲进行了解、探究的强烈愿望。第一步,让学生观看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中描绘战争场面的一段录像,在此基础上设问引导:(1)该段表现战争场面的音乐是用何种乐器演奏?( 2)你觉得该种乐器的单独演奏是否已表现出了战争的壮观场面?第二步,播放《十面埋伏》的“九里山大战”一段音乐,设问引导思考:此段音乐是何种乐器演奏?又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第三步,课后实践研究,增强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访问民间艺人,了解我国琵琶古曲的具体情况。

二、以音乐为本的多学科综合模式

音乐新课程提倡“学科综合”它提出了音乐课程内部学习领域之间的相级融合,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相级融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当前,“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音乐教师普遍接受和认同,在实践中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有机地和舞蹈鉴赏相结合,鉴赏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社交舞等,并对其小同特色、风格和音乐作出评价,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等。例如教学鉴赏《德拉次基进行曲》时,在学生反复聆听乐曲主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联想此所聆听音乐的节奏和平时人们什么动作的节奏较为吻合,并让其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用各自的动作、表情来配合乐曲的进行学生们的动作五花八门、情态各异,有的边走边拍手、有的模仿背着小军鼓的样子边走边击、有的三五成群跳上了集体舞热闹非凡。通过将音乐与舞蹈结合,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进行曲,以及进行曲的特点。

三、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学习模式

随着教育改苹的深入发展,以本着“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充分发展学生人格”为理念的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教育观念的变化迫使学校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它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主体发展的教学思想和方式。

1.鼓励参与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者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可事先将下节课所要鉴赏的作品内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提前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待具体教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与介绍。如此训练,则能有效加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以笔者一次教学《音乐与人的社会》内容为例,在学生了解了所谓的“实用音乐”的概念之后,启发学生寻找现实生话之中的不同的“实用音乐”,并鼓励其用不同的形式加以介绍具体学习交流时,同学们的“表现”让我颇为震惊:他们不仅找到了许多不同的实用音乐作品,还以小品、话剧、诗歌等不同形式进行介绍和表演,将“实用音乐”在人类生话中的不同作用淋漓表现教学中,有的学生还做到了自己设问,提问其它学生进行学习如此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对“实用音乐”作用的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合作交流

在平时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我们突出学生欣赏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聆听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市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具体的鉴赏教学中,可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自学活动,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如让学生自己通过找一找资料,拍一拍节奏,哼一哼旋律,议一议卞主题的方式,对所要鉴赏的乐曲进行充分的学习与分析如此学习,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教者再对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不足进行补充讲解

篇(9)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课程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育课、文化课程一同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音乐课程便成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学习文化课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音乐教学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初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普遍处于一个初、中级阶段,因此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对音乐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初中音乐课程是与文化课程同样重要的一门学科。

二、以学生为主体、强化音乐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初中阶段的学生,从心理与生理上都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教师在转变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注重强化音乐教学的两个方面:

1.通过聆听激发想象。音乐是一门以听为基础的课程,学生了解一部作品、欣赏一首乐曲都是通过双耳聆听来实现的。“听”可以说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在教师转变教学主体地位之后,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聆听的能力。通过乐曲演奏的速度、音色、乐器等分析出音乐所要体现的情感;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的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聆听过的音乐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画面。

2.通过歌唱表达情感。音乐的学习是以“听”和“唱”组成的,“听”是一种吸收,“唱”是一种表达。对于初中学生,教师不能再采用之前那种教师伴奏,全班合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歌唱将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从而更好的理解与体会学生们内心的感情。比如在欣赏完音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哼唱的方式来表达出这首乐曲所体现的具体情感,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别进行点拨,以求让学生们达到充分理解音乐主题思想的效果。

三、改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增强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对于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

1.丰富教学资源。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没有捷径,只有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丰富教学资源,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作曲家、形势以及风格的音乐作品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其他音乐进行对比来让学生具体体会作品之间的差别,例如在欣赏聂耳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引入、冼星海等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不同音乐所体现出的不同情感的过程中逐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强化乐理基础知识。要想更好的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除了在感性上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之外,更需要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乐理知识进行强化。一方面教师应该教学生认识乐谱,让学生通过乐谱可以将一首作品哼唱出来,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韵律、节拍、速度、乐器等各个要素对于音乐作品的影响。学生在了解这些乐理基础知识之后,对于欣赏音乐就更加得心应手,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速度也就大大加快。

四、改善教师授课方式、以兴趣作为起点深入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善于用兴趣引导学生,让学生受到兴趣的激励,从根本上提高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以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受到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音乐大多是流行音乐,对于古典、民族等音乐的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利用流行音乐与课堂内容共通之处,以此将二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梁祝》的流行音乐版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之后再将小提琴协作曲向同学们引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陌生感,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将音乐与音乐背后的故事联系起来。每首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其关于作者、创作年代、历史背景等的相关典故。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将故事介绍给学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依次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与理解。

五、结束语

通过文章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气息,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够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放松心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更多优秀的教学模式会被研制出来,不断应用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毕达哥拉斯 音乐理 论和谐

1绪言

    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由极限和制定极限的两者和谐而构成的。相互对立性质的和谐,不同性质物体的和谐统一就是宇宙,是有秩序的“Kosmos ’。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数制定了秩序。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有“形”的宇宙是有秩序的,没有“形”的宇宙是没有秩序的,“数”就是给予万物形象的主宰。毕达哥拉斯学派确立了世界万物以数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理论。“数”制定了自然、神、心灵和宇宙的关系,毕达哥拉斯学派理论体系中数是主宰(the one),是世界万物的根源,具有善的属性。毕达哥拉斯派看来,数为宇宙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数量和形状决定一切自然物体的形式,数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具有几何形状。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理论中数是自然物体的形式和形象,是一切事物的总根源。因为有了数,才有几何学上的点,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所以数在物之先。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数决定的,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

2毕达哥拉斯的音乐论

    古希腊时代观照声音世界的态度首先联系Harmonia思想,之后探究宇宙、自然和人的Musike。所谓Musike是现代西方称之为“音乐((music)”的词源,来源于Zeus和Mnemosyne之间出生的九位女神Musai,指她们在Apoll。之下主管文艺、音乐、舞蹈、哲学、天文学等人的所有智能活动的女神行为ii。因此这Musike的概念和今日我们知道的音乐概念有一些差异。古希腊时代的Musike意义更贴近于创造整体艺术,现代西方称之为音乐的,如演奏乐器等这样的行为当时用melo。或no~等词汇。当时古希腊普遍认为Musike超越人能力的神秘力量或给予灵感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行为或现象。

    在这种古希腊哲学背景下产生的毕达哥拉斯思想中,音乐具有联系人和宇宙的和谐,表现Harmonia的音乐不是简单的助兴的行为。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发展这种和谐观的人。因Harmonia体现了混乱和不和谐带来秩序的属神原理,所以音乐也具有两种价值。音乐像数学一样使人看到自然的结构,为心灵带来和谐净化内心和身体。毕达哥拉斯认为具有这种重要意义的音乐原理很难在知识的其他领域,特别是缺少“象征表象体系”的学生内心世界扎根成长,他开始寻找规划音乐要素可以沟通的方法iii。这件事像Plato所说一样,使毕达哥拉斯成为数学音乐论的莫基人1Vo毕达哥拉斯发现了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弦长距离的关系,现论点既成事实了。

    毕达哥拉斯认为节奏和旋律在模仿人的自然听力很难觉察到的天体的移动。音乐受支配于万物根源的数,所以它是宇宙形成原理又是作为伦理价值的物理音响存在。毕达哥拉斯观念中只要正确使用音乐,它为心灵的各个部分带来和谐,镇定内心和身心通过净化恢复和提高健康。这种观念内含音乐教育的音乐道德观念,对古希腊人来说每个音乐的tonoi道德性质,音乐的数秩序反映在人的心灵,音乐影响人的行为并可以改善人的性格v。所以在古希腊时代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最早在古希腊介绍音乐教育的人是毕达哥拉斯,他通过音乐教育强化了古希腊社会的凝聚力,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

   毕达哥拉斯相信通过感觉进行说服,教育人具有实用性意义,让受教育者欣赏美丽的样式或构成,聆听优美的节奏和旋律,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毕达哥拉斯最早使用明确的节奏和旋律,确立了音乐教育体系。从而发展的音乐治疗,协调人的不良习性,欲望和精神状态,使之恢复纯洁的精神状态,进一步通过特定旋律治疗身体上精神上疾病。这跟草药拯救人的生命是一个道理,通过适合的旋律除去精神上干扰因素塑造和谐状态vi。他把这样的音乐治疗方式试用在他们的共同体。晚间学生人睡之前毕达哥拉斯为他们演奏音乐,净化他们的心灵驱逐白天的内心兴奋。为了让他们做个好梦用音乐制造气氛,使之内心平安做好安息心灵的准备。到了清晨他用没有装饰的舒适声音和里拉琴的演奏,使用特定旋律和歌曲来驱逐整晚带来的无知觉,使他们解除疲乏。毕达哥拉斯掌握了什么样的节奏和旋律对人有益或有害,从而能够控制悲哀、愤怒、失望、嫉妒、傲慢等情绪。为生病的身体和心灵开了特定舞蹈和动作处方。毕达哥拉斯喜爱演奏亲自制作的八弦里拉琴,他认为相似双簧管的管乐器阿夫洛斯((Autos)动摇人的内心不适于治疗,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人认为弦乐器比管乐器更有治疗效果。

    关于毕达哥拉斯的音乐治疗能力古希腊有相传的传说。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观察天空行走在Kroton市内。经过酒店时有个青年大声吵闹。这叫Taummenia的来自外地的青年,亲眼目睹了他的情人从别的男人家里出来,伤心之余在酒店喝酒听管乐器笛子的演奏。随着时间的流失青年人沉醉于酒和音乐,控制不住情绪大声吵闹要放火。看到这情景毕达哥拉斯连忙要求乐师停止正演奏弗里几亚调式vii,换为慢板庄严的强强格((spondaic)节奏。乐师换了音乐之后青年镇定了情绪,旁人趁机说服他安静的回家viii。这音乐治疗行为使毕达哥拉斯在当时行使奇迹而名声大振。

篇(11)

学习、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地达到最佳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目标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为了适应当前培养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从世界范围吸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经验,必须继承和发展我国音乐教学方法和经验,集众家之长,综合运用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把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推向新的水平

一、视唱法

视唱法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的活动,进行识谱唱曲的方法。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视唱法,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音乐知识,积累音乐经验,培养学生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等多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因此,视唱法是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让学生把乐谱转化为实际音响,不仅需要有读谱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有用人的声音正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因此,运用视唱法要注意:一般应是在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和把握音准、节拍、节奏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音准、节奏等的基本训练,同时,还应尽量与乐理知识教学结合,为学生独立视唱创造条件。

在运用视唱法时,整个教学过程不宜教师带唱,必要时可用琴声示范,而且一般应以轻声慢速视唱为恰当,同时要培养学生击拍视唱的良好习惯。

二、模仿法

模仿法,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室或同伴作出的演唱、演奏以及表演动作等方面的示范,进行仿效尝试练习的教学方法。

模仿法在我国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自古有之,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我国民间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实际也是模仿法。由于模仿法具有从音乐到音乐的直接性、不完全依赖乐谱而保留音乐风格特点等优越性,我们可以从某一角度来说,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延续千年之久,模仿法的运用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运用模仿法应注意:教师提供的音乐信息应是多种方式的,最常见的是音乐教师用声乐或器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模仿的音乐,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音乐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音或录像等方式来展示某一音乐片段,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示范时应边示范边分解动作,同时边讲解动作或演唱、演奏的练习要领,以便于学生的仿效尝试练习。

三、视奏法

视奏法,就是指导学生独立运用乐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进行积极的配合活动,进行视谱奏曲的方法。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视奏法,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为学生的审美需求服务。视奏法与视唱法一样,需把乐谱化为实际音响。同样要求学生不仅需要熟悉乐谱,了解乐谱各种符号的意义,而且要有用乐器准确奏出的能力。不管是中、小学的器乐教学中,还是中师的琴法和器乐教学中,都应该运用视奏法。运用视奏法要注意:最初阶段也宜采取指谱奏曲的方法,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识谱奏曲,学生开始宜慢速视奏,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并应尽量与乐理知识教学结合。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或通过实际音响,或向学生正确示范(如歌唱的呼吸、弹琴的姿势、手形等示范)或展示直观教具(如图片、图表)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的特点是生动而形象,具体而真实,因此常常广泛地运用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为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学中的演示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演示可以是教室示范,可以是观摩录像,聆听实际音响,也可以是展示图表及实物等。运用演示法要注意:教师在范唱歌曲或是范奏乐曲时,一定要正确示范,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音乐。

五、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的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讲评法等同属于讲授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将音乐文化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音乐教学中,一般音乐知识教学多采用讲解法;音乐欣赏的作品介绍中多采用讲述法;举办音乐知识欣赏讲座中则多采用讲演法;而教育见习的课后总结中又多采用讲评法,如此等等,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

讲授法是历史上使用最久、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常受到批评,却依然被广泛采用,教学远不等于讲授,但教学却不能没有教授,因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这就常常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我们应该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重,使之相得益彰。运用教授法应注意:音乐教学中的讲授应当结合音乐(包括音响、音乐作品等),使学生对各种音乐知识在音乐中的实际意义与作用有切实的感受和完整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那种离开音乐实际音响和具体音乐作品条文式空洞说教的方法应当避免。讲授应富有启发性,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情感的起伏。说话的速度不宜太快,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总之,清晰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欣赏法

欣赏法是指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学生通过以情感为主的体验来感悟音乐,从而培养审美感、道德感等高级情感的教学方法。

欣赏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是十分常见的。通过欣赏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是借助于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评价,还可以适当利用诗歌、戏剧、歌舞、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辅欣赏。总之,通过这些音乐欣赏活动,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情操得到陶冶,艺术视野得到开拓,逐步培养起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运用欣赏法应注意: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进行编配部分节奏的参与;也可以是运用乐器和乐式的参与;还可以采用人声“哼鸣”主题的方式参与等等,通过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注意音乐、进行音乐、体验音乐,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七、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通过训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来巩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逐步学会学习。

音乐课的练习多种多样,有视唱、视奏、听记、发声、呼吸、模仿节奏、创造节奏、创作歌曲、乐理作业、音乐作品分析等等,其方式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课堂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练习法要注意:练习要注意方式多样化,保持恰当的分量。课堂练习的次数不宜过多,每次联系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同时还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练习的新鲜感。

八、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全体或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探讨问题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是一种多项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讨论中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运用讨论法应注意:教师对讨论的问题应有充分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既要考虑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也要考虑讨论问题的难易适度;既要准备正确的答案,还要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产生的若干答案。同时,还应给学生布置阅读材料,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等。

九、比较法

比较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例进行对比之中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

应该说,对许多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比较才得以确立的,通过比较,可以区分客观事物间、知识间的异同,有利于学生把握正确的概念。因此,比较法是培养具有同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兼有的较好途径,同时,对培养立体思维能力更有促进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欣赏、表演不同的音乐作品或片段,再予以分析、比较其不同的音乐情绪、音乐特点等等,均有利于学生把握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进一步感知音乐。运用比较法要注意:运用比较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的内容中,最好有一个对象是学生熟悉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辨出其异同,从而充分发挥比较的作用。

十、发现法(亦称“探索法”)

发现法是指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教材或材料,通过自己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从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好学、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要解决的问题,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再从实践到理论上去检验、证明,通过发现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