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of MI-Theory-Base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CET in HTVC
LIN Yu
(F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To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should be valued. Teachers ought to differentiate the content, the process and the product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readiness, interests and learning styles to create environments that boost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and engagement. This essay analyzes how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and carry out MI-theory-base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Key words】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institute; Strategy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持续快速的发展,高职高专的招生数显著增长。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职高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职高专生源地遍及全省乃至全国。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风格等都存在较大差异。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多采用大班教学, 大多仍然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评价模式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这显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习需求。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必须采用差异动态管理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1 差异教学的概念
美国学者汤姆林森认为从最基本的角度而言,差异教学意味着学生在获取信息、理解和表达所学内容方面均存在多种选择。换言之,差异班级为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不同途径,学生可以在获取教学内容,处理加工信息和展现学习成果上有所区别。实施差异教学就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黛安・荷克丝在《差异教学一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一书中提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 我国中央教科所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总而言之,差异教学就是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种种个体差异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辅导,设计出基于种种差异的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采用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2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霍华德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差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其解题能力的指标,即一个人解决问题或创造出某个社会重视的产品的能力。他将人类的智能分成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些智能是相对独立的,又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组合,因而人们的智力是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具体到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他们可能在某一领域会展现出优势,而在另一个领域会呈现出劣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善于发现学生优势智能并加以引导,要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最优势的智能,提供多种多样的智能活动机会,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 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
目前常用的大学英语教学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法照顾的是中间层次的同学,打击了成绩差的同学的积极性,也使优等生成为牺牲品,个体化教学在现行条件下难以实施,而分层教学只是着重于教学目标的层次,教学速度的快慢,教学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而学生个体差异却是多方面的。而且分层教学是一种同质分组的教学,容易造成标签效应,造成教育的不公平,也难以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差异。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就要针对现行的教学法的优劣做出必要的调整,拟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帮助每一位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进行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1 差异化备课策略
3.1.1 明确学生间的差
教师的备课往往仅局限于备知识、备教材。差异教学的起点是了解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测查与评估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差异教学评估,差异教学不可能获得成功。所以首先教师要备学生。差异测查主要是测查学生个性方面的差异和教育上的不同需要。测查是指通过测量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在心理上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评估是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具体说来,教师在教学前测查学生的优势潜能和学习类型――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式及学习的习惯和环境,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性格、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常用的测查的方法有观察和记录、测验与调查等。
3.1.2 差异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具体化的教学目的,具有定向、激励、测度等功能,是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师生共同期望达成的学习结果。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不适当的教学目标则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我国现行的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下,最有可行性的差异化教学的手段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差异教学中教师应该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备课中可以从认知、情感等方面多制定几个层次的目标,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成功的愉悦感。
3.1.3 差异化教学内容
同教材并不是简单的同化教学内容,差异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需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师需要在了解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后,本着系统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组织。为学生所提供的学习内容要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同时又是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教师在考虑学生共性和差异的基础上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或是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度、顺序、进度等做出调整,并组织多种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同时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发展水平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和多维互动性。
3.2 差异化教学过程策略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教育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已经成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2.1 差异化教学方法
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也是不同的。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准备水平和学生学习风格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差异教学应该是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其中弹性分组是差异教学的核心。弹性分组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准备水平,学习风格,学习优势以及学习偏好组建教学小组,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活动,且小组经常重新组合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弹性分组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挖掘自己最佳的学习方式。个别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弥补了全班授课和小组教学的不足,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可以针对个别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过程其实也是差异化学习方式的过程。在差异化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伙伴教学和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分工,学生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伙伴教学,是由学生做辅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相互合作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它可以有效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学生学会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要求进行辐合思维的学习内容以自主学习为宜,要求进行分散思维、收束思维和评价的学习内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宜。
差异化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能反馈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是针对学生的层级差异,教师不能做整齐划一的课堂提问设计,要把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当作课堂提问设计的一种手段,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拆分、整理、组合,设计出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体系。在课前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设计出来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明确,有启发性。
3.2.2 差异化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个性、开启智慧、培养良好学风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作业练习。例如可以把作业练习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
3.3 差异化教学效果评价策略
在差异教学中,教学效果评价要贯穿始终。而且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绩互评等,提供丰富多样的成果与传统的测试相结合来帮助学生思考、运用和展示所学习的知识。其中形成性评价是重点,形成性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 而且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提问、作业、讨论等方面捕捉信息及时进行评价。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间的巨大差异给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为重建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差异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差异教学解决了大班教学中学生差异大的问题,能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参考文献】
[1]Heacox.D.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13.
化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看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追求的是课堂的“静”与“序”,导致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学习方式单一,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课堂教学策略时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是以智能为目的进行教学,二是以智能为手段进行教学。
1.以智能为目的设计课堂教学
其设计思路和组织安排是:首先确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智能,然后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活动明确地指向这一项或几项智能的训练和培养,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这些智能类型的活动方式,教学评价也关注的是学生的不同智能是否得到了发展。
2.以智能为手段设计课堂教学
就是设计能够体现或者发挥不同智能强项的活动,给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机会去发挥、运用自己所擅长的智能进行学习。改变学生过去整齐划一的静听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有机会、有可能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发挥出自身的智能强项,以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自身智能以及其他方面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的目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上两种思路常常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不必作出泾渭分明的划界。单纯的“手段”说或“目的”说都欠合理性,但就我们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弊端,以及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做法来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手段”优先,兼顾“目的”。即以智能作为教和学的手段,以多元的途径达到最终既加强了智能,也强化了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从智能结构看,在以往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重视学生的语文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教学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1.实验探究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如果离开实验,仅凭教师的口述和板书,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容易产生“前摄和倒摄抑制现象”,导致知识杂乱、混淆。如果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或其他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正确描述,就能使学生清楚、准确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这样做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例如氯气性质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氯原子结构,预测氯气可能有的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参考性实验方案,通过分组实验、讨论得出氯气性质结论。
2.指导阅读法
化学知识通常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许多化学知识以大量叙述性材料为特征,属于陈述性知识,是一种掌握事实的学习,适合指导阅读法教学。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科技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他们关心环境、能源、材料、卫生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如“二氧化硫污染”的教学,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结合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布置学生写出关于二氧化硫污染及防治方法的小论文,既提高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使学生的语言智能得以提高。
3.归纳——演绎法
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的教学常运用归纳——演绎法,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根据学习心理理论,概念的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指学生从大量同类事物中,通过辨别、概括、抽象出其本质属性,是通过大量处于下位的具体例证概括抽象形成的,要求有足够的正、反例证,通过辨别、发现和抽象得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这是一种上位学习。“概念同化”指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图式来学习新的概念,要求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材料的有关概念,学生要在辨别新概念与原有上位概念的异同中产生新概念,并将新概念存入更新了的概念网络。这是一种下位学习。例如对元素周期律应通过归纳——演绎法教学。
4.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是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机会的较好方法,通过讨论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得到充分显示。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先通过对lmol不同固体、液体及气体的体积数据和模型展示,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发现问题:一定温度下,lmol不同固体、液体物质体积不同,而在O℃、101325Pa时,lmol不同气体体积却相近,都约为22.4L,为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整个过程学生的各方面智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1.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由八种智力要素组成,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自知自省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这八种智力因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的。此外不能只重视语言和逻辑数学智力的开发。而是要同等重要这八种智力的开发。学生离开学校后能否仍然有良好的表现,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语言和逻辑数学之外的智力。加德纳呼吁要对这八种智力给予同等的注意力。这种理论不仅诠释了素质教育,给我们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使我们对智力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为智力的培养提出了方法论的指导。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2.1利用物理术语开发语言智能
物理概念、原理、符号、物理术语、实验仪器名称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素材。比如:电路符号、升华、能量守恒定律、凸透镜、烧杯,等等。物理学科中的语言智能的开发目标体现在:(1)明确这些术语的涵义;(2)熟练掌握;(3)准确、恰当应用,为其他智能的有效发展做准备。为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复杂的物理符号、概念和原理,就要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引导,由浅入深,逐步形成。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老师要尽量把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
2.2通过物理过程开发视觉空间智能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通常感觉物理较难,不能学进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视觉空间智能。那么,在物理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呢?首先,要求学生多绘制示意图,展示物理过程,开发视觉空间智力。中学生在力学解题中应该画规范的物体受力图、运动过程分析图以加强训练,光学中画规范的光路图,电学中画规范的电路图,等等。其次,老师在讲解某些物理过程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比如电和磁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都是以“上”、“下”、“里”、“外”、“左”、“右”等空间概念为基础的,老师在讲解上述方位词时应辅以必要的实物,以便学生在大脑中能存储形象化的语义编码,并教给学生理解方法。
2.3利用计算和逻辑推理开发数学逻辑智能
数学逻辑智能在物理学科中的表现方式就是计算和逻辑推理,其核心智能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任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都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一项智能是学生所有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当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智能。需要说明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并不只是简单地依靠习题训练和测试就能够真正做到的,还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4运用说唱开发音乐节奏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的核心指对声音、节奏的敏感力。物理教学中不乏体现声音、节奏的例证:物理实验中的声、光、电现象、仪器组装的顺序,以及课堂上老师、同学说话的语气和节奏等等。通过发展这一智能,学生能够将物理的知识和自己学习物理知识的感受,以音乐、诗歌、谜语、歇后语、身体游戏等方式表达出来。例如楞次定律可概括为:增反减同。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考虑作用在物体上力的顺序可概括为: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知力(给定的已知力),再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2.5通过物理实验开发自然观察者智能
物理学科中的自然观察者智能不仅指的是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还包括对物理变化中能量变化的观察与感受。学习者对研究对象表征和特征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是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技能、进行科学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的源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因此,在观察中老师要注意适时引导、激励设疑、引发想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引导激发学生多做实验,开放实验室,适当布置家庭小实验,等等,使学生多实验、多体验、多观察。
2.6利用小组合作开发交往交流智能
所谓交往交流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智能的核心在于与他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能够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这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与同伴或者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讨论、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内容方面,可以就物理概念、原理理解方面展开讨论,针对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辩论等。
2.7运用教学内容开发自知自省智能
自知自省智能是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其核心就是留心、反思与重建。学生的自知自省智能表现为: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以及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的潜能。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自知自省智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技能掌握和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的偏差,使学生欣然接受并改进;鼓励学生及时纠正在实验操作方面的失误;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给予表扬,或提出恰当的修改意见,等等。
2.8通过模仿操作开发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模仿操作。比如学生课堂上记笔记的过程首先就是一个模仿操作过程,其次才是思维过程。从模仿的对象来看,可以是模仿教师,也可以是模仿周围的同学;从模仿的内容来看,可以是对物理概念、符号、术语、原理等的读、说、写、练,也可以是对实验操作动作和技术的模仿,等等。开始的模仿是为了以后不再模仿;模仿也是为了形成习惯性的、规范的动作。总之,模仿是为了深刻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3.结语
中学物理教学的每一个具体内容都蕴涵着培养这八种智能的素材,只不过是不同的内容在培养八种智能时候有不同的侧重点。站在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所从事的物理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理念方面给我们以新的启迪: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不应一味地追求使学生获得准确、系统、严密的物理知识,而应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98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arvardGardner)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他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人不同程度地拥有言语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肢体动觉、音乐韵律、人际沟通、自我认识、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
2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1.2.1注重整体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各种智能相互协作、共同作用的过程。
1.2.2强调差异性,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七种以上智能。
1.2.3突出实践性智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1.2.4重视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
3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多种智能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创设使其优势智能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1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智能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运用的语言智能培养语感的策略:
3.1.1以读为本,形成语感。
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阅读教学的主心骨是读。叶圣陶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要让学生读,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真正读懂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默读、精读等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精美文章,积累语言材料,获得语感。
3.1.2品读结合,深化语感。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还要辅之以品,品读结合。"我们的课文阅读教学要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品读结合。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自己对父亲愧疚之情时,两处用了"聪明"一词:"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只有引导学生去认真去咀嚼品味,才能领悟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一片真情。凭语感可判断,"聪明"在此并非智力发达,记忆力、理解力强之意。如何理解"聪明"一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呢?品文章的叙事情节,知父亲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品作者的情感,知其对父亲满怀愧疚之意,品修辞手法,知作者当时在笑父亲"迂","聪明"当取反语;品词语的情感,知"聪明"在此是贬义,应理解为愚昧无知。通过反复品读,既可深刻地领悟到作者遣词的精妙,又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2挖掘论辩训练素材,拓展逻辑思维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论辩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根据职教特点,在口语交际课堂中,通过《演讲与口才》等书刊挖掘相关论辩素材,让学生学习他人的论辩技巧,并根据每一节课后的训练设计,组织开展辩论大赛,调动、激发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思维智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3驰骋想象,激活视觉空间智能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文转化法,即将学习材料适当的视觉化,给予学生丰富和充分的视觉刺激,不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笔者在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班教学《致橡树》一诗时,为了更好地把握诗人美好的爱情理想,正确理解"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的爱情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橡树与木棉的位置,并简单说明理由。这一策略,使职教语文与专业课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他们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3.4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发展身体动觉智能
3.4.1进行模拟表演训练
在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自身的智能特点以及专业特点,创设职业活动模拟情境,使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模拟各种不同的职业活动来展现其智能,发展其职业能力。例如,针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上,让学生提前准备某一处景区的导游词及景区幻灯片,创设模拟情境,在课堂让进行解说,最后评出最佳导游员。通过这个活动,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他们各自的特长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出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模拟岗位实习的平台。
3.4.2编排课本剧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编,排练课本剧,进行表演。例如,在教学《项链》时,可让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改编、排演。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观众评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最佳配角奖等。从改编剧本,到表演这一系列的环节中,并不仅仅是一种智能在发挥作用,而是语言智能、动觉智能、人际交往等多种智能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5利用音乐渲染情境,理解意境
利用学生的音乐优势智能,让学生置身于乐曲所创设的情境渲染之中,感受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感应效果。比如,笔者曾听过特级教师龙超奎在教《牡丹亭》节选一课时,他让学生将"春香闹学"一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改编演唱:形式不限,可以是流行歌曲、黄梅戏、京剧……,学生顿时情绪高涨,经过20分种的准备、排练之后,上台表演的同学都尽情表演,"观众"也都跃跃欲试。这种策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参与角色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本文的主题思想。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配乐朗读,音乐导入,以唱代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但应注意,音乐只是一种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总之,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体差异,应从多元智能理论这一视角出发,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081-03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英语是英语教育的早期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阶段,而单词教学又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为了了解现阶段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我们对北京市通州区的几所小学进行了走访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一般都是以意思与例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通过多读多写来强化记忆单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也很少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水平来“因材施教”。
针对目前的现状,很多教师和专家学者都做出了努力。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研究都致力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升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1]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从八种智能入手,谈自己在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并没有从学生的智能情况入手,对班级内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调查了解。[2]
针对之前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把“掌握学生的智能类型”作为研究前提,在充分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班级学生共同的优势智能,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快乐地学好英语词汇,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
与传统的智力理论不同,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八个方面的潜能。[3]其理论突出了智力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开发性,对促进儿童智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因材施教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为了能帮助学生通过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快速、准确、系统地掌握英语单词,本研究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通过调研掌握学生的智能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在提高词汇教学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五年级共6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访谈、问卷测试和任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智能类型。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的过程,不断改进完善,推动研究进程。
四、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研究过程
1.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学生进行访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八种智能的所包含的内容,编制了多元智能类型判定的访谈题目。通过访谈,对学生的智能优势有了粗略的了解。从中发现,无论学期成绩如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这也与我们先前的预期相吻合。
2.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智能情况,特别是能清晰反应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我们通过借鉴和修改,制定出了多元智能问卷测试题,并通过表格的形式,计算出学生每项智能的得分情况。
通过多元智能问卷测试题,每名学生的每种智能都能得到10-50分不等的分值,分值越高,代表着这名学生该项智能的优势越大。相反,分值越低,代表着这名学生该项智能越弱。由此,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每名学生的测试结果(如图1)。
测试题每项智能的最高得分为50分,我们规定得43分以上为该生智能强。通过问卷测试发现,有的被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也存在着某项智能较弱的情况;教师眼中的“学困生”,也有非常强的智能。
3.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智能情况
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给实验班每位任课教师发课堂观察记录表,记录每节课中学生活动所表现出的智能强项,为总结学生的智能特点提供依据。观察记录表如表1。
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在相应的智能类型上画“”,并作简要说明。要求教师每节课既要对部分智能优势表现明显的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又要在两周内对全班学生都进行一次观查记录。这样,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每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智能优势至少有六次记录。综合几位任课教师的记录,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到每位学生的智能强项。
(二)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我们综合了对学生进行访谈、问卷测试题和任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情况,得出实验年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从而总结出实验年级学生共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实验年级261名学生中,各项智能较强学生人数及所占比例如表2。
通过对调查和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我们掌握了实验年级学生的智能特点。从整体看,学生的语言、音乐、身体-运动和视觉-空间智能较强,其他几方面智能相对较弱。
以上测定结果为我们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英语单词教学策略奠定了基础。
五、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提出
基于以上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实验年级学生的智力状况,笔者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教学策略图。
(一)运用学生的语言智能优势,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语言智能是英语教学的主智能。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记单词。
(1)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进行词汇教学。
(2)自编儿歌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3)巧猜谜语,学习和巩固英语词汇。
(二)运用学生的音乐智能优势,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音乐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对于语言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学生的音乐智能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词汇教学时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强化记忆,提高了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1)将音乐节奏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之中,巧用教材中的英语歌曲促进英语词汇学习。
(2)改编歌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词汇。
(三)运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优势,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从得到的学生智能类型上看,有近73.9%的学生身体-运动智能较强。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学生身体-运动智能优势,收到了喜人的教学效果。
(1)运用表演和动手操作学习英语词汇。
(2)用肢体动作辅助英语词汇记忆。
(3)通过做动作猜单词促进英语词汇的记忆。
(四)运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优势,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小学生几乎个个喜爱绘画,而且都各有特色并乐此不疲。根据这个特点,教师运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优势,为英语词汇教学服务。
(1)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2)通过讲解自己的图画复习英语词汇。
(3)把语言转化成画面,巧记方位词。
六、结束语
在本研究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学生的共同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从学生的优势智能着手,设计一系列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按照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单词,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记忆和运用单词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使学生的弱势智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预期效果。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还会不断总结完善对学生智能类型的测定方法,使其更科学、严密,可操作性更强。同时,我们也会将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进行推广,希望本研究可以作为一个起点,对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运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建萍,杨雪梅.多元智能理论下个性化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
[2] 李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英语课堂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策略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好母语的同时学好作为国语的汉语非常重要。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的总体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上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策略作以简要分析。
1多元智能分析
在以往所认知的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教学上,除了教师强加式的灌输,学生的生记硬背外似乎没有一个更加具体的理论指导去改变这种现状。在这种干枯乏味的教育教学方式下,不仅不能让少数民族的小学生产生对汉语的兴趣,反而让他们心理上出现逆反和厌烦,其实这是大可避免的。众所周知,早在1983年,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总结到,我们每一个人要具备八种智能,其中包括语言智能、数学智能(逻辑)、运动智能(身体)、空间智能(视觉)、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内省智能等,这八种智能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实际上这些智能在我们身上的表现程度又有着不同。因此,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师要突破传统,强调多种智能共同发展,实现多元智能整体提高,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知道多元智能对于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就应当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教学当中。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才是根本。
2.1面向全体,满足智力发育不同阶段的学生
提升我国国力和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就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在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具有多元智能教学的能力,善于发展和掌握不同智力发育阶段学生的不同,并根据学生实际的智力和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
2.2个性化策略指导,实现弱势智能与优势智能均衡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激发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教师在掌握了多元智能理论后应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智能的发展水平和时期不同,强弱不同。所以,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更应该有的放矢,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强项,挖掘每个人身上不同的潜能,以强者带动弱者,共同提高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2.3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多元教学情境
随着小学汉语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发育认识度逐渐提高,在教学当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讲究个体差异,推动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则更加迫切地要求教师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利用网络媒体,声音,影响,图片等丰富学生的认知,生动形象的事物更加有益于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智能,让小学生的汉语水平得到提升。
2.4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人际交往的智能作为人类必须具备的基本智能,不是成人后步入社会才应掌握的,而是作为个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需要具备的能力。从小培养人际交往智能,更是培养和谐社会人才所必须的。因此,在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教师更要多多鼓励学生去表达,去沟通。通过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协作。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角色互换,角色转变,学会倾听,表达,理解。
2.5灵活、多样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的成长是需要不断鼓励和激励的,所以汉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给与学生鼓励,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帮助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认真对待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尝试多样化的技巧让学生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水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长足稳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掌握,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在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更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要过分迷信某一种论点,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发育和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多方位设计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调动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袁媛.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探究[J].成功(教育,2013(10).
[2]马建华.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4(07).
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是一样的,仍然以实用和应试教育为主,因而英语课堂还是以统一的方式展开,英语课堂氛围较为单调乏味,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较为突出,活动设计也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其次,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英语教学与学生智能的培养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因而在这种英语课堂中并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来提升其语言智能,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并逐渐对英语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这样既阻碍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又阻碍了学生其它智能的共同发展,如:肢体动作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等等;最后,英语课堂教学缺乏个性化。由于很多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其它能力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乃至九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诸如:语言智能、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等。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相对独立的智能以不同方式和程序进行有机地组合,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使得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智能都不一样。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理念在于如何让学生变得聪明,从哪些方面让学生变得聪明,而不在于学生的起点。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充分利用学生的其他智能来发展语言智能,让英语学习带动学生其他智能的共同发展。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如下:
1.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促使英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测量表对学生进行智能检测,并根据测验的结果了解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例如:班级学生共50人,则可以这样进行划分,语言智能组9人,数理智能组8人,音乐智能组4人,视觉空间智能组5人,运动智能组5人,自我内省智能组6人,人际交往智能6人,自然观察智能组7人。这种分组方式能够便于英语课堂操作,能够有利于实施不同的智能类型的教学,诸如: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可以鼓励学生朗读、编写英语故事和短文;讲述英语故事、谚语和轶事并让学生熟读;让学生做文字游戏;利用课前五分钟展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等方面来实施。
2. 英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开发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智力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智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让他们在自己的优势智能方面体验成功的喜悦,应用好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智能途径有如下几种:
第一,运用学生的想象力去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和写作智能。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同一张画面不同的学生能够编出不同的、有创意的故事。例如:在学习《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时,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画面的内容编写故事。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逻辑――数理智能,即使用数字和推理、抽象思维、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音乐智能,即敏锐感知音调、音律和旋律的能力;形象思维智能,即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立体化思维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即使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指交往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内向自省智能,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指导自己的人生;自然观察智能,指一个人与大自然的亲和能力,也包括辨认文化型产物的能力。这八种智能相对独立,但彼此间又有着极其复杂的联系。各种智能所侧重的核心能力不同,每个正常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八种智能,以不同形式表现或发挥于职业中。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2003)的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艺体类大学生(以下简称艺体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分别在音乐节奏、视觉空间和身体运动智能方面比较擅长,而在自我认知及言语语言智能方面可能较弱。然而,进入大学后的艺体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充满着对人文知识的渴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根据艺体生的特点,利用其音乐、空间、运动上的优势智能,激发其弱势智能。同时,知识的输入要全面:不仅要有英语语言工具性知识,还应包含艺体类专业性知识和人文性知识。同理,与“教”密不可分的“考”,也应该注重此原则,以充分发挥考评对教与学的反拔作用。那么,现行大学英语考评模式是否适合于艺体生呢?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了此问题。
一、现行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模式
通过对哈尔滨学院部分艺体生和个别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现行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模式中存在一些弊端:
(一)考评内容不合理,缺乏对人文性知识及艺体类专业知识的考查
考所学,即考评内容涵盖教学内容,而教材是面向课程层面的“教学内容”。以哈尔滨学院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内容为例,鉴于现阶段没有广泛推广的适合于艺体生的大学英语教材,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或《零起点大学英语基础教程》,但这两类教材在内容上均和艺体类专业知识缺乏关联性,且对人文性知识的输入不够。因此,考评内容仍然是以工具性知识的考查为主,缺少对艺体类专业知识和人文性知识的考查,不符合艺体生的实际需求。
(二)考评形式单一,不能较全面地考评艺体生
由于各高校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源问题,使得艺体生考评方式较单一,大多为传统笔试形式。虽然笔试形式效率高、易于组织测评,然而,笔试重理论轻实践、重识记轻应用。而且,单一的笔试考评方式也会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忽视艺体生的优势方面,比如,对善于表演的艺术类学生若采用role-play的形式考核其英语应用能力,利用其在音乐节奏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上的优势,激活其言语语言智能上的弱势,就可以激发艺体生的潜能,促进其英语学习的同时利于艺体生的综合发展。
由上可见,现行大学英语考评模式不能满足艺体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应在充分考虑艺体生的认知风格和专业特点基础上,构建适合于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评模式。
二、对构建适合于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评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应用多种考评方式,设计多元考评模式,注重对艺体生较为全面的考评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形成的评价观认为,学校教育应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霍力岩, 赵清梅,2005)。基于此,对在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及音乐节奏智能上有一定优势,而在自我认知智能方面可能是弱项的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评中,可将笔试与其他几种有效考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优势智能,激活弱势智能,比如,以其测试的可靠性、准确性、实用性、高效性和节时性必将成为外语测试主要方法之一的机考(孔文、李清华,2002)、口试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方式。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减少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做到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强调考、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考核内容的合理性
考与教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语言学家Hughes(2003)把二者关系客观地定义为“伙伴关系”,他认为,考作为测量学生语言行为的工具,既是促进学的手段,也是调整教的“指挥棒”。片面的考核内容会对教与学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对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核内容除包含对英语语言工具性知识的考查外,还要融入对艺体类专业性知识及人文性知识的考查。同时也要关注艺体生的英语基础,考核试题的难度要适中。切实做到考所学、考所教,对艺体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评。
(三)注重考评对教与学的积极反拔作用,积极推进教材调整及更新工作
鉴于考评对教与学的积极反拔作用,适合的教学内容对促进艺体生大学英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其主题、题目及情境才会与学习对象的智力和情感水平相适应,才会与其“真实生活”趣味联系起来(O’Sullivan,1990),学生才会“学在其中、用在其中、乐在其中”。因此,在选用大学英语教材上应考虑到艺体生的特点,对其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合理运用的同时,密切关注教学效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整或更新,使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艺体生的实际需求。切实发挥考评的诊断、导引功能,促进教与学。
三、结语
考评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艺体生担负传播我国文化艺术的重任,应在考虑艺体生的群体特征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各种考评中易于操作又利于语言发展的考评模式,对艺体类大学英语考评模式加以改革,通过对考评方式、内容、反馈形式以及考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地引导日常教学与考评,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艺体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Gardner, H.著,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 新华出版社,20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据此,笔者结合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实践,围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多元整体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即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施教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每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种智能基础,为他们创造多种展现才能的教学情境,使其扬长避短,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教师应利用多元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既能看到学生当下的水平,又能发现其内在的发展潜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行性
在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学要点要多元切入,激活学生多视角思考问题的意识;强调智能的社会性,知识教学的情境化,使课堂活起来;注重教学主体的多元互动,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并转化为能力;除了用激情、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学习者,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生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为英语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据此,英语教学目标不应是孤立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而应如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整体发展,即要充分挖掘、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则
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智力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段的身心状态和心智特点,智慧地变换教学方法,使教与学优化配合,和谐协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生成,为满足不同智力结构学生的需要,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不同潜力学生的智力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2.课堂互动的广泛性和开放性
英语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提问、讨论、表演、辩论、分角色朗读等都能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点,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空间。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体现人文关怀和智力开发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智力。互动的开放性能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也可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业评价的多元性和科学性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英语课程评价应多元化,即评价内容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整体发展,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小组、家长等。因此,教师设计评价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语言智能和其他智能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使活动生动有趣,使评价客观真实。
四、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多元智能理论和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结合应是多方面的,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对此,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一个能鼓励学生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生态。在多元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学习内容、自由度及学习时间相对灵活,课堂文化氛围开放,师生、生生互动,评价多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情绪,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生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诚恳待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以理服人,以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精力充沛,情绪饱满。面带微笑,目光亲切,表情轻松愉快,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激励和信任每一位同学,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先进,鼓励进步,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精心设计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利用视频、课件等教学媒体导入,可给学生展现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而且可触发人的情感因素,利用学生的视觉智能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另外还可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导入,从大家关注的环境问题导入,从生动活泼的动画片导入,从动人的音乐导入,采用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智能,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导入,能激趣引思,使学生在愉悦情趣之中学习英语。
例如: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7AUnit3 Let’s celebrate的Comic Strip时,我们利用电脑制作的Eddie和Hobo的动画片同时配以万圣节的乐曲进行导入。同学们边听边看,边展开想象:“What is Eddie doing?”“What is Hobo doing?”“what is a ghost?”“How do they celebrate?”“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pumpkin lanterns?”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地与本课要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这样的课堂导入,使学生的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听觉智能和音乐智能都得到很好的开发。
又如:在学生阅读前,出示一些和文章有关的图片、介绍人物和一些关键词,在介绍中故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去查找结果,学生在任务和兴趣的双重驱使下进行阅读,必然受到良好的效果。在学习苏教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第六单元Reading“The Taiwan earthquake”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几张有关地震的图片,同时引入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接着介绍该文作者Timmy,告诉学生:He was a survivor in Taiwan earthquake.学生们都对他如何在这场大地震中幸免很感兴趣,这时让学生们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3.采用开放式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培养上。开放式问题因无固定答案可循,容易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因此,教师要多采用开放式提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促进语言输出,使课堂师生活动更具有交际性。例如:在7B Reading A ghost in the zoo的读后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something unusual?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做出积极反应。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给出了许多好的方法:call 110 for help; run away as quickly as I can; shout loudly for help; don’t be afraid and search carefully; try to find the truth。再如在8A Unit 2 Reading School lives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ich is your ideal school life? 在学生描写的ideal school life中有这样的句子:We have a round classroom. We twenty students all sit around our teacher。
4.组织合作学习,实现课堂多元互动
新课标要求“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中获得知识。”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组织多元互动的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在由异智的学生所组成的小组中,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的学习活动,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达成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中既能发挥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也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享的智能。
例如:在组织7B uint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的Reading教学时,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师生共同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学习。作为课前准备,教师除了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阳光镇的信息外,还指导学生组成不同合作小组,为介绍阳光镇做准备,小组讨论角色分工,导游和游客协商表演方法,动作编排,个人分头熟悉剧情等,学生在这一阶段就对课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上,在教师组织学生用相互问答的方式讨论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戏剧的编排,最后,各小组向全体同学展示。有的学生在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后,悄悄调整自己的表演,临时改动台词,为的是使自己的表现更完美。表演结束后,师生对各小组的表演共同进行评价。课后,学生还为本次旅游编写了结局。这一节课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多元互动,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多元化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综上所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英语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通过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来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42-02
双语教师培训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训中,汉语言应用能力的培训比重较大,主要涉及汉语言的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参训教师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培训者着重考虑和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双语教师培训领域里的广泛运用,有助于开发和培养双语教师多元智能,更好地完成汉语言的学习。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提出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和亚洲许多国家各个层面的教育,并且取得极大的成功。根据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具有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想法和了解别人的语言智能;有效运用数字与推理的逻辑与数学智能;以三维空间来思考,准确感觉并把内在空间世界表现出来的空间智能;善于运用肢体来表达想法和感受的肢体动作智能;能够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的音乐智能;能够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的人际智能;自我觉察的内省智能和对生物辨别观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带来新型的人才观,让人认识到,社会中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智能专长,这些专长彼此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
2 创设多元化培训环境,提高双语教师培训效果
多元智能理论使双语教师培训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可以灵活运用的理论基础,从而丰富了双语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双语教师多元智能的发展创设了物质和动态的学习环境,使之成为激发和强化多元智能发展的强效活动平台。物质环境包括一切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场地。若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场地设计合理,能够对双语教师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在听、说、读、写等学习过程中,开发和培养多元智能。
例如,广播电视能够为双语教师的语言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感观世界,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语言学习情境,也是当前培训过程积极选用的语言学习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文本、图像、动画、色彩、线条、声音、视频、音量的变化,也时时刺激双语教师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为他们提供真实的、多样化的、易于理解的语言与文化材料,提供大量机会用目的语进行真实的、有意义的交流,做出相应的、及时的和易于理解的反馈等,从而发展和锻炼其多种智能,达到增强培训效果的目的;同时,由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所构建的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环境,可以让双语教师方便地查询到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突破培训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的时空限制,使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变得更加快速方便,也是今后要积极推进的学习模式。因此,在信息技术营造的学习天地里,各种智能活动都可以按需所求,获得培养和发展,提高双语教师培训质量。
动态环境包括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培训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的互动方式。培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有目的地安排教学过程,选择合理的、能够促进学员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探索教与学的关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开发适当的教学活动。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类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获取的信息量与记忆率,远远大于单一的听或看所获取的信息。因此,培训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应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转变成能够促进学员多元智能发展的多媒体形式,如文本、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富有刺激性和感染力,提供多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通过大量的非语言信息,如图画、实物、音乐、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激发双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多元智能,简化学习过程,降低学习难度,使最终的学习效果成倍增长。
3 创设多元化培训环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大教学环境与教学媒体的投入
按照多元化教学环境对双语教师汉语言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培训教学过程中比较理想的教学场地是以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网络机房为主的教学环境。这些环境的创建需要培训单位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所以不论是培训单位还是组织者都要意识到这一点,从保证培训的效果出发,在双语教师培训中要加大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的投入,促进双语教师多元智能的发展,提高培训效率。
3.2 提高培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若要建设优势的教学资源,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训教师要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教学。同时,培训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不仅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开展多元化教学,而且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教学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因此,要注重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要求培训教师在专业上提高学历层次,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可通过对培训教师进行多方面的要求和培训,促进培训教师不断学习,具备多方位、诸方面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开展多元化智能教学。
3.3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灵魂作用,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模式、方法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等。双语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具有自己的思维类型、年龄等个人特点,因此,在多元化教学环境中,培训教师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
1)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操作性、互动性、实践性都很强,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教学环境,培训教师要改变教学行为,优化学员的学习方式。其角色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参与者,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双语教师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强化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等学习方式,让学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感到学习的快乐。
2)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并不能完全分开,它们既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一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又要重视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这一观点与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观点是一致。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信息化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基于网络协作的等教学方法,重视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与双语培训课程整合,建立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员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改变传统的教学四要素之间的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