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海外投资的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11-07 11:16: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海外投资的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海外投资的方式

篇(1)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宜人的气候、独特而舒适的生活环境、高质量的社会与文化的基础建设。澳大利亚的五个大陆首府及州府城市均位居世界最适合居住的前十位城市之列,其中悉尼已连续多年被评为五大世界最佳居住城市之一。澳大利亚虽然拥有世界一流质量的住房和教育,以及完善的健康保障福利体系,但在澳洲生活的成本却远低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澳大利亚的海外人士和访客们普遍认为,这里很有吸引力而且生活很实惠。

另据2003年的一份行政意见调查显示,澳大利亚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居世界第四位,领先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健全、公开、高效和透明的监管体系,使其成为世界上政治稳定风险最低的国家之一。事实上,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积极主动的改变,更进一步为海外投资者创造了适合发展的理想环境。在政府决策实施效果方面,澳大利亚排名世界第七位,政府体制能够迅速作出政策调整,来面对任何经济挑战。澳大利亚经济在经历了世界经济衰退、亚洲经济危机后,近几年仍能保持平均GDP3.6%的高速增长。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和计划,积极鼓励与支持海外投资,其中包括不久前修订的澳大利亚商业移民计划。澳洲政府欢迎并鼓励投资的态度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商保障。

此外,从移民政策的发展看,澳洲近年来一直积极吸引海外专业人士与成功商业人士的移民与投资,移民政策相当宽松,为有意赴澳投资及发展的成功人士创造了良好条件。

房市成投资热点

澳洲的房地产市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已十分成熟。根据最新权威机构的统计和分析表明,澳洲房地产近40年来平均每7至10年即可增值一倍。近年来,随着澳洲经济的不断攀升和移民配额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投资的政策,澳洲房地产市场表现出了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据组省房产研究表示,悉尼房产的平均价格已达50万元,悉尼地区的平均房价也首次升至30万元。这将激励更多潜在买房者进入房产市场。该研究所所长Kelly称,未来10年,悉尼房产市场将出现平缓和高峰期,平均房价有可能在不到10年内就突破100万元。财政厅长Egan表示,这是因为一些大型基建项目如M5高速公路的建成投入使用,帮助提升了悉尼西南区的房产价值。

澳洲房地产是该地区长期的支柱产业,也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投资,市场规模很大,并在过去几十年中保持了稳步快速增长的良好纪录。澳洲的楼价平均每7年翻一倍,这已成为澳洲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基本规律。澳洲房地产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不同,政府不征收遗产税,可以世代拥有。房地产没有使用年限,而可获开发的土地又越来越少,这正是澳洲房地产不断受到海外投资者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澳大利亚对外汇兑换没有任何控制,货币完全国际化,资金流出、利润汇出、资本撤回、权利转让以及贸易付款都不受任何管制,因此受到海外包括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者的青睐,被评为投资者的“世外桃源”。

投资的最佳时机

篇(2)

二、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的现状和风险特点

(一)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的现状

从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它的表现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投资区域较为集中。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这不仅是因为两个地区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比较突出,还因为两个地区和中国的政治关系比较密切,资源互补性较高,而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因中国企业自身技术和管理的缺乏、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的差异,投资风险较高,投资力度并不大。[1]第二,投资行业比较狭窄。在海外投资的项目中,中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技术水平附加较低的商务服务和批发零售业中,针对技术获取型、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的投资比例不是很高。第三,投资动机规划不够。自改革开放之后,因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了一种粗放式的模式,国内自然资源明显短缺,资源需求矛盾导致海外自然资源的投资力度得以增强,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国内海外投资力度逐渐加强,但还存在战略动机不够明显的问题,传统优势逐渐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取代。第四,面临多重投资风险。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是跨国企业的关注焦点,而和国内投资市场相比,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更大、更多、更复杂,风险种类较多。

(二)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风险的特点

从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风险的特点分析,它主要表现在客观性、不确定性、项目投资风险可变性、投资风险多层次性四个方面:第一,客观性。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发生是由各种决定风险因素的存在而导致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每个项目的寿命周期内,这种风险都处于一种无处不在的状态,只要企业存在海外投资行为,风险就不能避免。第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特征,虽然投资风险的存在可以确定,但风险的发生却是不能确定的,而它的不确定主要集中在投资风险是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呈现什么状态、产生什么结果等方面。[2]第三,海外项目投资风险的可变性。海外投资风险的可变性存在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中,它的存在会导致各种风险的质与量随着项目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而在这一发展变化中,有些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一些风险也会在项目的发展中产生新的变化。第四,海外投资风险的多层次性。企业海外投资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因此,导致风险发生的数量也比较多而杂,所存在的风险发生因素也比较多,而在这种状态下,各个风险因素和外界的交叉影响就导致风险的发生呈现出一种多层次性。

三、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

(一)生产风险

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受东道国政治环境、生产原料、器械设备、技术人员、生产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均会导致产品在生产环节无法按照规定完成生产计划。但是,产品的生产作为企业海外经营活动开展的第一环节,它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虽然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海外投资企业来讲,企业的预期收益往往是依靠生产资料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转化成产品来决定的。企业海外投资生产中,因对当地生产环境认识程度的不足,任何一个细小的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生产的完成度,而产品生产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企业的经营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在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生产风险的规避非常重要,也是很多企业海外投资中都会面临的一种风险类型。[3]

(二)销售风险

销售风险就是企业产品海外销售中所产生的一种风险类型,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产品生产过剩、海外销售市场认识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所导致的。首先,企业产品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导致生产量大于需求量,产生产品滞销,但因海外投资企业所在国和投资国环境差异的存在,销售风险是不能避免的,还需企业在产品生产前就对市场做好准确、客观的分析,这样才能减少企业海外投资中的销售压力。其次,因每个国家和消费者所需产品的样式、品质和价格都存在差异,若产品无法被海外投资国所认可,这就存在着产品滞销的风险,而要想减少这种风险的存在,还需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丰富产品的种类,提升产品的质量,合理调整产品的价格。最后,销售渠道作为提升产品销售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海外投资企业在进入到新市场后,需要积极打开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量,降低销售风险。

(三)投资决策风险

企业海外投资管理中,其存在的投资决策风险主要存在于投资区位选择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风险、投资方式决策风险三个方面。在投资区位选择风险上,企业海外投资区域的选择会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差异、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企业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偏爱,正是因国家地理位置较近、文化差异较小的影响,和其他地区相比风险较低,稳定性较高。在投资项目选择风险上,因不同国家间消费动态不同,企业若在投资中没有对他国的市场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没有实时掌握全球市场的动态信息,不仅会导致风险隐患决策的出现,还会导致经济收益受到损失,导致整个投资活动的失利。在投资方式决策风险上,很多企业的投资方式都是以跨国并购为主,这主要是投资企业在财力、资源、实力比较雄厚和充足的情况下,跨国并购具有降低成本风险、双方资源共享、收益获取较高的优势。因此,企业跨国投资的方式还需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战略目标合理选择。

(四)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它作为企业海外投资活动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风险因素,是指公司内部不合理的财务构成、筹集资金不当所导致企业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性。[4]目前,企业海外投资活动不仅有实体性的投资,还有很多金融性质的投资,这种投资环境的存在就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而杂,而资金的运用、管理和各国财会之间的差异,都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存在。而在此基础上,不仅各国之间财会制度的差异会引发一系列的风险,企业资本构成状况的不合理以及利率的波动均会引发各种财务风险,给企业的收益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加强海外投资的宏观调控和指导

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中,面对各种风险要想有效规避,还需加强对这类投资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工作。首先,政府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定期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投资信息,在投资形式和方式上给予政策性的指导,以帮助企业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并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咨询机构的培训,形成一个系统的海外企业风险诊断制度。当然,风险的诊断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企业自身还需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展开针对性的咨询,从整体上提升企业境外投资的效率。其次,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审批放权不足的问题,简化海外投资的审批手续,适当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给予竞争力较强和管理较为规范的企业一定的投资自主权,以增强企业海外投资管理的灵活性,提升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再次,针对海外投资项目和投资行业的管理问题,采取投资申请分类登记管理制度,将海外投资分为鼓励性和限制性两种投资项目,按照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对外投资产业方向展开合理规划。[5]最后,加强海外投资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力度,让企业能够在这一平台中准确掌握当期或之前海外投资的存量和流量变化情况,全面掌握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和行业区域分布情况,以及发展现状,减少企业海外投资的盲目性。

(二)主动防范海外投资中的商业经营风险

和国内经营中所存在的风险比较,海外经营中的风险不仅较大,还具有难以预测的特点,更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中的商业经营风险,跨国企业需要从四个方面给予防范:第一,完善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产权结构的清晰程度,在完善的治理结构中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转。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诊断制度,加强对企业日常风险诊断程序化的分析和处理,这不仅降低风险的处理成本,还能有效预防突发性风险的发生。第三,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投资项目向优势较高的产业和产品聚集,通过合资开发和战略合作等形式,提高自身的创新技术,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以提升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以及风险的抵抗力。第四,明确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决策的权限和责任,在管理上既不过严,以保证其经营活动中的灵活性,也不能过松,以防止海外企业投资自行决策中投资失误和失控行为的发生。

(三)充分利用海外投资保险的风险分散功能

在现行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其涉及的功能有损伤补偿、市场开拓、融资便利、信用提升、风险管理五个方面,在运用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它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选择合适的投资保险模式,目前,国际上的海外投资保险模式主要有以美国模式为代表的双边保证制度,以德国模式为主的单边保证制度,两组制度各有利弊,选择不同的投资保险制度,所关系到的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和补偿内容也有差距,而当前比较流行方式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灵活使用。第二,选择合适的海外投资保险保单产品,就目前海外投资中所存在的股权保单、债权保单、租赁保单等形式而言,股权保证以承保投资者投资的资本和收益为主,适用于股本投资;债权保单以承保债权融资的本金和利息为主,适用于银行带环和其他债权性的融资;租赁保单以承保租金收益为主,适用于租赁。海外投资保险产品的选择中,若选择合适,能有效防范海外投资中的经营风险。[6]

(四)建立海外投资安全监控的会计管理体系

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管理中,海外资金的安全性和财务审查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也是保证企业财务得以动态监测,有效规避企业海外投资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在保证投资的安全性上,可根据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管理的特点,建立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信息优势,以会计监督为核心的投资风险管控体系。[7]在这个体系中,加强对海外投资企业的财务监督,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制,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以有效解决企业与海外投资风险相关的财务预警、决策、预测等方面的问题;建立海外投资运营即会计信息联动平台,做好企业会计信息生产角度问题、会计核算规制的设计问题、投资所在国的法律环境和会计规范的适应问题;建立海外投资的绩效监督体系,以负责海外投资企业的资本投出安全监控、审计和绩效评价为主,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上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3)

中图分类号:F275,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实施海外投资是中国当前守护金融资产价值,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选择。然而,当前中国海外投资在投资规模、投资方式、行业分布、投资目的地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相应引发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一、海外投资的风险

有投资就有风险,外投资的风险更大:

1.政治风险。因为海外投资就是在他国中,将本国的资本进行投入,因此国家的政治状况会使其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政局不稳、政权更迭、民族冲突持续不断的情况下经常发生,甚至爆发内战或国家分裂的情况,通常存在政治风险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活动的过程中,政治风险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

2.自然风险。在他国投资建厂、设立公司或者与其进行合作、合资经营、合作开发等,因为在投资的过程中会有土地的占有,例如厂房、建筑物等的存在。因此,接受投资国的自然环境应该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地震、台风、火灾、冰雹、大水等自然灾害中,投资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气温、降水量也会给材料的储备、运输和生产销售带来严重的影响。

3.市场风险。不管是海外的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再或者是政府投资,市场风险都会在其中产生一定的影响。站在直接投资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波动、竞争的强弱、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以及群体文化的发展,对于材料采购和成品销售来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站在间接投资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会影响股票,而市场利率的变动则会影响债券。

4.生产风险。这是就海外直接投资而言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计划制订得不周全,生产管理跟不上,必然会影响投资效益;另外,在更新产品或转产的过程中也隐含着极大的风险,如果时机瞄得准,就能获利,否则,难免破产或被兼并。

5.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金的筹集。海外投资建厂所需资金除一部分由国内自筹外,大部分来源于海外的各类贷款。贷款利率高低、期限长短以及币种软硬,都会给投资带来风险。二是贷款的归还。贷款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如果到期不还,必须承担违约责任,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三是资金的周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如外单位长期拖欠贷款、资金被长期占用等,生产就难以为继。四是货币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在企业偿还外币贷款过程中,均需要以本币兑换成所需偿还的外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本息的偿还。在这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汇率风险。

二、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海外投资中各种风险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对海外投资加强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风险损失。

1.选择合适的海外投资方式。我们要不断地向发达国家的海外投资实践汲取经验,其海外投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直接投资,也就是在国外直接办厂、开公司等;第二,间接投资,把国外股票和债券等买进来;第三,其他形式,对贸易进行补偿和租赁。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风险也会随之有所增长。我们在进行投资方式选择的时候,一是要结合实际国情,包括自身的还贷能力和技术水平等;二是要在多种投资方式中不断进行评价和对比,找出适合的一种。在这里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合资经营方式的选择之后,对合作者的要求也要有一定的高度。

2.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海外投资的方向大概分为两种含义:第一,是针对国家或者地区进行的投资;第二,是针对部门或者行业进行的投资。

在进行投资地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重点考虑投资目的地的环境,因为投资之后的效益与这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不管是在自然环境方面还是在一些小的交通、水电、能源以及国家的一些政策等等一系列方面中,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很好的投资环境,风险自然就会很小,但是如果是相反的话,投资风险必定很大。针对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的投资环境,我们要进行充分地调查和研究,要选择出最适合投资的国家或者地区,这样对于我们企业的海外投资来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投资部门和行业选择的时候,要具体分析投资国的现状,要找到在其地区范围内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部门,只有这样,投资的风险才不会很大,而且还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通常情况下,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工业部门投资成为主要方向之一,例如制造业、纺织业等;在还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中,能源开发部门则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向,例如,采掘业、森林也、渔业等。不管是在什么类型的国家中,服务业是投资最佳的选择。

3.搞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可行性研究和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前期工作。其主要内容就是研究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经济上是否合理,财务上是否赢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一定要建立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事前必须对投资项目的矿产资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艺技术、原料燃料供应、产品销售、对外协作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然后分析利弊得失,选择最佳方案,切忌在情况不明或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的条件下盲目上马。项目评估工作可以在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就进行调查研究,在拿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后,提出评估意见。项目评估工作由专门的、有资信的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完成。在项目运营后还要做项目后评在项目运营后还要做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和项目决策前的评估具有不同的意义,它也是项目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经验教训是后评价的主要特点。

4.加强管理人才的培训。人才的管理在海外投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中会存在很大的不同。针对海外投资管理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国内企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且还要能够会说外语,对于对外经济贸易也会有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当前,在我国这样的人才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这样的话,就需要度安排一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或者多给这些人员一些出国进修的机会,使我国的海外投资管理人员得到很好的发展。

5.建立和完善海外投资信息系统。建立海外投资信息系统对于企业海外投资来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信息系统可以将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传递到国内。投资者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样的话,因为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小或者消除。

参考文献:

[1]施之果,黎玉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海外投资的方式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1).

篇(4)

【关键词】海外投资风险防范

海外投资当然有许多成功的事例,然而正如上面的数据显示,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而存在诸多风险,企业损失惨重。

一、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

1.政治风险

在资源丰富的非洲和拉美等国家,政局往往很不稳定。在政权更迭之后,对外资政策也会相应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掌握政权之后,他们往往对于外国投资者采取敌视政策。撕毁前任政府的正式承诺甚至书面合同,通过强制性方式剥夺外国投资者的权益的现象经常发生,令外国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有一些国家政府的外资政策朝令夕改,令外国投资者投诉无门。

2.投资决策风险

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境外企业是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环境下活动,必须充分了解东道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海外融资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原因如下:一是金融障碍,即中国银行提供的跨国服务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常规银行业务,自身投资参股于工商企业活动的很少。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中国银行还不能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融资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而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一般不愿支持中国海外企业的融资,担心中国企业规模小、收益低、风险大,会给银行带来损失;二是企业对国际融资环境的研究和重视不足,对国际融资环境还不熟悉,利用国际融资的能力不强。

4.政府管理及服务风险

一方面,由于中国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导向、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在有关国外一般性商务信息和政策法规的情报搜集和传递方面,还未建立一个有效的渠道,因此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中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保护本国企业投资者境外投资利益的制度还很不完善,没有境外投资法,境外投资保险覆盖面窄,支持力度小,投资保护协定签订工作滞后。

二、海外投资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根据商务部研究所的一项数据表明,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65%是亏损的。吴田平认为,企业到海外投资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对目标市场全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选择合作伙伴和咨询机构时要保持谨慎。

1.投资前做好可行性研究

细究中国一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没有对项目和当地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没有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致使项目先天不足。因此,中国企业一方面要舍得付出成本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争取拿到各方面的数据,这是做出投资决策的前提;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程序。做可行性研究要循其规律进行,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进行探询,领导者的主观臆断常常是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2.强化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服务功能

行业协会要发挥指导作用。行业协会要教会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寻找合适的合作方式、如何选择投资方向、如何避免恶性竞争等。协会应该就企业拟投资国家的基本情况提供咨询和指导,有条件地,对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主动协调。

大多数发达国家设立特别金融机构,对本国投资者在海外的投资活动,用贷款或出资的方式加以支持,如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此外,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指导和加快相关立法的建设、加强对境外投资的信息服务及对涉外企业的税收优惠保护等都是政府宏观服务的体现。

3.了解相关的法律及保险制度

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法律问题很繁杂。如江苏昆山一家生产童车、玩具的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的同时,就申请了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东道国市场的其他竞争者仿冒其技术,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由于缺少资金和法律援助,企业一直无力提讼。

投资的组织形式应该属于投资所在国的管辖范围,应依照该国关于投资的法律规定办理。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投资,从控制法律风险及限制和减少经济责任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另外,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众多海外投资企业分散风险。

4.做好海外投资的结构性安排

如果投资目标国是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可以限于股权、债权、服务合同等方面的常规性考虑;如果投资目标是法治欠缺的发展中国家,以股权形式投资会面临财产被当地合法侵蚀的风险。就投资的行业而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海外扩张,为了保证制造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对海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有必要的;而资源性企业的产出并不是与大众市场打交道的消费品,持股反而增加企业的海外产权风险,不妨以保证资源供给为首要目标,采取无股权但有长期服务合同的形式。

另外,通过购买跨国公司股份的形式介入海外经营也是值得考虑的。依照公司法律,美国和欧盟对外国投资者的持股基本没有限制。中国公司可以通过公开购买股份,成为占较大股份的股东,进入董事会参与跨国经营。这样,外国公司在第三国获利以后,中国也能够分得一部分,这比自己去直接投资更安全。

5.加快培育国际化经营人才

海外投资是一项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不仅要求经营者通晓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必要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环境和国际市场,还要求对东道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经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幷具备较强的管理技能。因此,长远看来,中国要制订出培养人才战略,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外向型经济人才,从而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欲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应借助各方力量共防风险。这样才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内,降低因某一笔投资失误而导致企业承受灭顶之灾的可能性。

篇(5)

经济发展理论表明,发展中国家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赶超战略,进行有效的海外直接投资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根据Dunnling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借鉴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一旦达到2000美元,产业结构就应进行调整,把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转移至海外,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为迅猛,部分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已经具备海外输出资本的基本条件。

中国海直接投资目前具有如下新特点:

从投资主体看,所有制类型日益多元化,国有企业比重有所下降。海外直接投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集体企业及联营企业等类型。民营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中地位日益突出。

从投资行业看,涉足领域不断扩大。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已从过去以贸易领域为主,逐步拓宽到资源开发、工业生产、农业及农产品开发、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研发中心等行业在内的更广泛的产业领域。2005年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和采矿业都占了2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占了26%,海外承包工程涉及的房屋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子通讯和电力工业都在快速地发展。

从地域流向看,海外投资对象国逐步增多,亚洲地区仍是重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从起步时先进入香港地区,到目前已遍及世界五大洲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90%以上的国家中有中国直接投资企业,欧洲有80%;,非洲有79%。

从投资方式来看,跨国并购趋势加强,成为当前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中海油、联想、海尔等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涉足跨国并购领域,2005年,我们跨国并购占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57%,2005年甚至被称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年”。中国企业集群式投资显现。国内企业也开始尝试集群式“走出去”路线。为推动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今年我国启动了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工作。目前已确定首批八个合作区项目,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新趋势

根据近几年的发展状况预测,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将呈现出以下主要趋势:

投资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大。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已步入海外投资快速增长时期。海外直接投资将由传统制造业逐步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拓展,跨国并购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将得到巩固。有学者预计2006至2010年五年问,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累计60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176亿美元,年均增长22%。

制造业海外投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制造业生产能力很大,国际竞争力较强,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行业已产能过剩,对外贸易摩擦增多。今后,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拓展市场的需要,也为了减少贸易摩擦,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制造业企业将加快海外投资,逐步实现市场、外贸方式和原产地的多元化。

民营企业成为生力军,大型企业龙头作用继续增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发展的环境得到法律保障,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已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将以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机制,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成为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在中小技术产品、差异产品、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将得以发挥。中国大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经验日渐丰富,国际竞争能力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龙头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中国跨国公司也将更具规模。

投资战略模式转变。海外投资企业从最初的单纯获取资源和市场,转变为通过海外投资实施全球战略,开始从生产要素、市场、多种资源总优化配置角度实施全球化,利用投资整合海外资源,获得技术,得到营销网络,增强竞争能力。

进一步促进海外直接投资的对策

当前,阻碍中国海外投资迅猛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管理还不成熟。我国目前还缺乏一整套促进和管理企业海外投资的法规和制度,也没形成一套健全的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信息服务的社会服务机制。二是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管理也不成熟。企业缺乏海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存在短视行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制度、财务混乱;从事跨国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还比较欠缺。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促进和优化海外直接投资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营造良好海外投资环境

加快海外投资立法,逐步完善促进体系。推动海外投资立法进程,保证企业海外投资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在财政、金融、税收、外汇、保险、出入境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促进政策,积极构建境外投资担保制度,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办厂,提高企业海外投资的积极性。

加强指导和信息服务能力。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提供权威性的海外投资市场导向信息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完善海外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信息服务,明确中国境外投资的鼓励重点、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提供以及相关国家的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和投资环境等情况,促进企业充分了解东道国情况,减少盲目性和投资风险,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

增强协调保障能力。利用多双边磋商机制,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交流,及时协调解决我国驻外中资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依法保护中国投资者和境外资产的合法权益。加快签署双边投资促进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推动中国企业集群式海外直接投资。商务部推动在境外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选择牵头实施单位和实施方案。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也将有力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为密切中国与东道国的经贸合作做出贡献。

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提升竞争力

稳步推进,制定积极稳妥的海外投资战略。中国企业大多没有海外直接投资经验,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整体布局性就较差,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初期竞争中缺乏后劲。且有的企业在投资前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匆匆决策,往往也导致投资后经营效益不佳。

篇(6)

从国际投资发展历程看,国际跨国投资的大规模发展始于1870年,中间经历了4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是殖民地时代的跨国投资,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的海外直接投资;二是二战后以美国对欧洲大规模援助为代表的跨国直接投资;三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跨国直接投资的再度高涨,日本无疑在这一时期充当了重要角色;四是上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所带动的新一轮的跨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在这一时期,尽管发达国家仍然在全球化时代的跨国直接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包括韩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化时代中的跨国直接投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1870―1914年英国海外投资

以1847年《谷物法》的废除为标志,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由于在制造业方面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其出口额急剧增加,出口的快速增加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扩张和资本积累的快速增加。据统计,1860―1870年,工业生产的增速为33.2%,1870―1880年,增速为20.8%,1880―1890年,增速为17.4%。出口的迅速增加为英国海外投资奠定了基础。1850年英国海外资本输出为2亿英镑,到了1870年就猛增到14亿英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4年,英国资本输出达到41亿英镑,占全球对外投资额的43%,是当时海外投资无可争议的霸主。从相对比例看,1870―1914年间,英国对外投资额长期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第一次大战之前居然达到创纪录的10%,对外投资额占其储蓄总额的25―40%。

这段时期英国海外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从投资形式看,间接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政府贷款是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在海外建立投资信托公司再进行投资的形式完成。二是从行业分布看,铁路等基础设施、工业金融和政府贷款是英国海外投资的主要领域。三是从区域上看,英国的海外投资有一半以上流入了英国在美洲、印度和南非等海外殖民地。四是从投资主体看,商人、企业家和地产商是海外投资的主体,政府所占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五是从投资目的看,获取海外原料基地和销售基地是英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

(二)二战以后美国海外直接投资

二战以后,海外投资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低潮期后,又迎来了一次期,从战后一直到1970年,美国在全球的直接投资中扮演了无可争议的老大地位。1946年,美国的海外直接投资的金额为72亿美元,到了1970年增长到782亿美元,增长了10倍以上,美国海外投资占GDP的比重也从1946年的3.2%提高到1970年的7.5%。经济、军事、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以及其他软实力是决定二战后美国在全球海外投资地位的重要因素。首先,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GDP、工业生产甚至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都具有绝对领先的地位。二是战后所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奠定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为美国企业大规模海外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三是战后美国企业无论是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还是单个企业的规模,都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对其他国家具有绝对的垄断优势。

与英国海外投资相比,美国的海外投资也具有几个明显有别于其他时期的特点。一是从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来看,既包括了西欧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包括了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二是从投资的先后顺序看,美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依次为资源型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三是对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是美国具有压倒性竞争优势的行业,包括计算机、汽车、电信等等行业,投资主体是大型的跨国公司,例如通用汽车、福特以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等。四是对发展中劳动密集型国家的直接投资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丧失竞争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的结果。五是政治因素在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战后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资本顺利打开西欧大门的重要保证,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是否是美国政治盟友成为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重要考量。因此,在发展中地区中,拉美地区、墨西哥等就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原先的东方阵营很少成为美国投资的对象。

(三)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的海外投资

二战以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日本经济开始起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初步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从19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也开展了海外投资的步伐,到了80年代后期,日本曾一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对外投资大国。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开始逐步缩减,在全球的投资地位又逐步被美国所取代。

综合日本的海外投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在美元占绝对主导权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日本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往往先将日元换成美元,然后进行海外投资,而利润的汇回又要重新换成日元,存在较大的汇率风险和兑换成本。二是日本进行海外投资的重要基础是通过巨额贸易顺差所形成的巨额外汇储备。三是70年代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更多的是流向资源型国家,两次石油危机和日本本身资源匮乏的格局是推动日本进行资源投资的主要因素。四是80年代以后,日本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投资开始大量增加,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日本的贸易壁垒所进行的被动型投资,行业主要包括汽车、电子等。五是90年代以后,在全球一体化推动下,日本对周边包括中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开始增加,日本将周边具有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制造业基地,主导形成了东亚生产网络,并以此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这是日本为了提高竞争力而进行的主动投资,电子信息产业是投资的重点领域。

(四)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

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通讯和交通、运输等技术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以及世界各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密切,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经济全球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的全球化。所谓生产全球化是指生产分工体系从以一个国家内部为主转向全球范围,形成全球性生产分工网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是生产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而跨国投资则是主要载体,跨国投资是衡量生产全球化程度的主要指标。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新一轮跨国投资的高涨。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占东道国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1980年全球平均仅为2.3%,到1990年上升到4.3%,此后迅速提高,到2007年已高达14.8%。

在这一轮全球化投资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除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继续扮演重要的投资角色以外,包括韩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显著上升,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相对于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对薄弱,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投资表现出明显的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特征。一是从投资类型看,多种因素限制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很少对资源型国家进行投资,换而言之,获取海外资源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二是作为追赶型的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技术的追随者,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这是被动型投资,另一种是为了利用低成本优势进行的主动投资,投资区域主要是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三是从投资的行业看,制造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例如韩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占了其对外投资的50%以上。四是从投资主体看,大企业是投资的主体,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是为大型企业配套。最典型的就是台湾地区电子和汽车产业的对外投资,大企业主导,跟随了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

二、不同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海外投资特征的比较

(一)不同阶段主要海外投资国家和地区的相同点

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经历看,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人均收入衡量要高于同期世界人均GDP的平均水平,经历过经济快速发展或者正在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从不同阶段主要海外投资国的经济水平可以看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的时候,其经济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同期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在跨入大规模对外投资阶段的英国、美国和日本,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即使是在全球跨国投资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的韩国、台湾地区,其在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时,人均GDP也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而且在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时,普遍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的发展阶段,例如英国在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前就完成了工业革命,一举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大国,而美国则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摆脱了大萧条所带来的影响,政治经济实力远远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同样,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时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可以说经济实力是一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基本条件。

这些主要海外投资国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之前或者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的时候,开放型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对外贸易在这些国家的发展中已经占了相当的地位,日本、韩国等国甚至明确提出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例如英国,推动英国工业革命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为了获取东方国家的贵金属而推动了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并向这些地区大量出口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出口积累的巨额财富是英国实施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基础。即使是提出对东方国家实行“出口管制”战略的美国,凭借其战后急剧扩张的经济、政治实力,在“马歇尔计划”的带动下,通过向西欧等国大量出口制成品,使出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1950―1973年,美国出口的实际增长率达到了6.9%,出口占GDP的比重也从1950年的3.0%提高到了1973年的4.9%。考虑到出口因素,可以说,这些国家的对外投资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或者规避进口国的贸易壁垒进而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

这些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国家第三个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在海外投资中发挥投资主体的作用。在早期的英国的对外投资中,尽管政府的鼓励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真正带动英国海外投资的主体还是各种企业,包括给其他政府提供贷款的也主要是大型的金融集团,英国政府很少直接介入到海外投资活动中。同样,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一个基本条件。例如日本,在其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时,包括丰田、本田、索尼等都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国际性大公司了。这些企业不仅是对外投资的主体,而且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是这些企业海外投资取的成功的保证。

(二)不同阶段主要投资国家和地区海外投资的不同点

一是对于这些进行海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进行海外投资时所面临的国际货币体系环境有所不同。在英国大规模海外投资时,国际上实行的是金本位的货币体系。在这种货币体系下要进行海外投资,必然要获得大量的贵金属作为支撑。而完成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通过出口积累了巨额的贵金属,这是英国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时,国际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两个阶段,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还是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都是国际储备和结算的主要货币。这种货币体系安排保证了美国在海外投资时拥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支付手段。一方面,海外资金大量回流美国,为美国的海外投资提供了低成本的资本;另一方面,美国可以直接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为海外投资融资,尽管有可能带来美元的贬值。在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的时候,全球的货币体系实际上已经进入牙买加体系,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美元依旧是国际结算和储备的主要货币,这决定了其他国家要大规模海外投资,必须通过持续经常项目顺差的方式获得美元,而美国则没有必要采取经常项目顺差方式获得海外投资所必须的美元,这就是为什么只有美国在经常项目长期大幅度逆差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世界头号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地位,而其他国家却不能做到这一点。

二是影响海外投资区域的政治因素在不断减弱,而经济因素则明显上升。在英国开始海外投资的时候,出于保护自己投资的目的,直接投资一般都是投向自己的殖民地,政治因素是影响英国海外投资的重要因素。而美国战后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时,当时正处于东西方冷战的时候,美国的海外投资也很少投向东方阵营的国家。而日本在开始海外投资时尽管也是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但日本的海外投资尽管也是主要投向自己盟友,但这更多的是经济而非政治上的考虑,不像美国,其海外直接投资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对外投资时,政治因素在其对外投资中较少被考虑,能否获得经济收益是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投资时主要考虑因素,投资地域多元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是制造业投资始终是对外投资的重点,但是投资的目的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90年代的全球化以前,美国、日本等国的海外制造业投资更多的是一种出口替代型投资,即市场导向型投资,海外投资目的地往往就是原来的出口目的地,例如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投资以及70年代以后日本对美国的投资往往属于这种类型,即海外投资是市场导向型的投资。但是90年代以后,无论是原来老牌的海外投资大国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导向型的投资在制造业的投资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比重。这是由于全球化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的结果。

三、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启示

(一)当前制约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不利因素

首先,从一些国家的海外投资的经历看,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的时候,以人均收入衡量的经济水平已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国尽管已经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从人均收入水平看,还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9年,按照现价计算,我国人均GDP3600美元,而同期世界人均GDP为8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均GDP仅占世界水平的44%。与已经进入大规模海外投资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如果仅仅按照国际经验看,我国还未达到大规模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阶段。

其次,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的时候,已经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是这些企业扮演了海外投资的主要角色。相对而言,我国除了部分垄断行业以外,在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制造业,除了华为、联想、海尔等为数不多的企业以外,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屈指可数。2009年《财富》的世界500强名单中,尽管中国大陆有34家企业上榜,但是绝大多数是国有垄断行业或者竞争不充分领域的企业,缺乏真正高技术或者充分竞争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在一些领域的投资主体尚未培育成熟的情况下,投资主体缺乏竞争优势和垄断优势,这使得我国的海外投资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当前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首先,进行海外投资的国家,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拥有支持海外投资的物质基础,即通过长期的贸易顺差或者其他方式积累巨额的贵金属或者外汇储备。与其他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一样,在出口导向型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外汇储备已经跃居全球第一,这是我国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支撑。

其次,在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等主要国家进行海外投资时,最开始都是对资源型国家进行投资,以获取稳定的资源供给为主要目的。在经历了资源投资以后,才对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尽管目前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之后,在资源开采等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跨国投资能力的能源资源巨头,完全有能力在我国海外投资中扮演开路先锋的角色。

(三)对于我国海外投资前景的判断分析

从国际经验可知,目前既有我国海外投资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我国海外投资的条件。仅仅从国际比较很难直接判断我国是否到了大规模海外投资的阶段,必须根据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分析。

篇(7)

海外投资当然有许多成功的事例,然而正如上面的数据显示,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而存在诸多风险,企业损失惨重。

一、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

1.政治风险

在资源丰富的非洲和拉美等国家,政局往往很不稳定。在政权更迭之后,对外资政策也会相应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掌握政权之后,他们往往对于外国投资者采取敌视政策。撕毁前任政府的正式承诺甚至书面合同,通过强制性方式剥夺外国投资者的权益的现象经常发生,令外国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有一些国家政府的外资政策朝令夕改,令外国投资者投诉无门。

2.投资决策风险

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境外企业是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环境下活动,必须充分了解东道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海外融资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原因如下:一是金融障碍,即中国银行提供的跨国服务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常规银行业务,自身投资参股于工商企业活动的很少。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中国银行还不能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融资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而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一般不愿支持中国海外企业的融资,担心中国企业规模小、收益低、风险大,会给银行带来损失;二是企业对国际融资环境的研究和重视不足,对国际融资环境还不熟悉,利用国际融资的能力不强。

4.政府管理及服务风险

一方面,由于中国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导向、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在有关国外一般性商务信息和政策法规的情报搜集和传递方面,还未建立一个有效的渠道,因此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中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保护本国企业投资者境外投资利益的制度还很不完善,没有境外投资法,境外投资保险覆盖面窄,支持力度小,投资保护协定签订工作滞后。

二、海外投资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根据商务部研究所的一项数据表明,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65%是亏损的。吴田平认为,企业到海外投资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对目标市场全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选择合作伙伴和咨询机构时要保持谨慎。

1.投资前做好可行性研究

细究中国一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没有对项目和当地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没有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致使项目先天不足。因此,中国企业一方面要舍得付出成本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争取拿到各方面的数据,这是做出投资决策的前提;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程序。做可行性研究要循其规律进行,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进行探询,领导者的主观臆断常常是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2.强化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服务功能

行业协会要发挥指导作用。行业协会要教会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寻找合适的合作方式、如何选择投资方向、如何避免恶性竞争等。协会应该就企业拟投资国家的基本情况提供咨询和指导,有条件地,对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主动协调。

大多数发达国家设立特别金融机构,对本国投资者在海外的投资活动,用贷款或出资的方式加以支持,如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此外,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指导和加快相关立法的建设、加强对境外投资的信息服务及对涉外企业的税收优惠保护等都是政府宏观服务的体现。

3.了解相关的法律及保险制度

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法律问题很繁杂。如江苏昆山一家生产童车、玩具的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的同时,就申请了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东道国市场的其他竞争者仿冒其技术,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由于缺少资金和法律援助,企业一直无力提讼。

投资的组织形式应该属于投资所在国的管辖范围,应依照该国关于投资的法律规定办理。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投资,从控制法律风险及限制和减少经济责任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另外,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众多海外投资企业分散风险。

4.做好海外投资的结构性安排

如果投资目标国是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可以限于股权、债权、服务合同等方面的常规性考虑;如果投资目标是法治欠缺的发展中国家,以股权形式投资会面临财产被当地合法侵蚀的风险。就投资的行业而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海外扩张,为了保证制造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对海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有必要的;而资源性企业的产出并不是与大众市场打交道的消费品,持股反而增加企业的海外产权风险,不妨以保证资源供给为首要目标,采取无股权但有长期服务合同的形式。

另外,通过购买跨国公司股份的形式介入海外经营也是值得考虑的。依照公司法律,美国和欧盟对外国投资者的持股基本没有限制。中国公司可以通过公开购买股份,成为占较大股份的股东,进入董事会参与跨国经营。这样,外国公司在第三国获利以后,中国也能够分得一部分,这比自己去直接投资更安全。

5.加快培育国际化经营人才

海外投资是一项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不仅要求经营者通晓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必要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环境和国际市场,还要求对东道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经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幷具备较强的管理技能。因此,长远看来,中国要制订出培养人才战略,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外向型经济人才,从而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欲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应借助各方力量共防风险。这样才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内,降低因某一笔投资失误而导致企业承受灭顶之灾的可能性。

篇(8)

房地产投资历来都是高净值人士热衷的主要投资领域,但当前低迷的国内房地产市场,让广大高净值人士急于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而且高净值人士的投资方式也日趋理性,他们开始将眼光放得越来越广,越来越长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搜罗低风险高附加值的投资方式。《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调查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中拥有海外资产的已经达到13。海外资产在可投资总资产中的平均占比为19%。投资标的以房地产为主。在目前没有海外资产的高净值人群中,也有将近30%的人在未来三年有进行海外投资的计划。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了当下富豪投资的潮流趋势。

在海外投资中,“海外购房团”这一词汇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中国的海外购房团纷纷奔赴全球各大楼盘销售地,一时之间,中国富豪成为了世界房产销售中心的心头爱,在海外房产亦不景气的今天,只要看到了中国富豪,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由此可见,海外投资最主要的方式仍以房地产为主,这也契合了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国富豪在全球掀起了买房狂潮,以加拿大为例,据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投资者在加拿大温哥华购房比例持续增加,已达到29%,较去年25%的比例上升4个百分点。中国富豪的巨大经济影响力也波及到了海外房产价格,报告称,在去年,由于中国人的大量置业将温哥华的房价推高了12%。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富豪在海外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力量。

除国内房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外,人民币升值、海外房产信息透明化也是海外购房投资热的有力助推器。人民币兑美元5年内累计升值了22%,海外购买力也不断增强,海外贷款的还款压力也持续降低,这让众多的富豪人士看到了投资新希望。而且在次贷危机之后,国外房价大幅下跌,去国外买房的性价比高要远远高于国内,在国外的一些城市,无论是出租回报还是升值空间都相对比较合适。而且很多国家也实施了有吸引力的购房政策,吸引了大量中国买家。因此,海外投资无疑成为了高净值人士当下的明智之选。

当海外投资成为一种趋势,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原因让如此众多的国内高净值人士选择将资产投向海外?

根据《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得知,子女教育成为海外投资的最主要目的,一半的高净值人群因为子女教育而进行海外投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家长的最大心愿,富豪人士尤为甚之。国内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海外教育与国内教育体制之间的差距仍然是不言而喻的。欧美等国一流的教育水平,科学的课程设置,综合性素质的培养,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成为了富豪人士为子女搭建美好未来的理想地。

而且,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海外购房,这也是很多家长为子女接受海外教育而做出的附加选择。“以房养学”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是留学生中比较流行的生活方式。家长为孩子在国外购买房产,留学生读书期间可以住,留学结束以后则交房屋托管公司继续赚租金,这也成为了一些人的投资方式。

《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的调查还显示,13海外投资是为了移民。14%的高净值人群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中,还有46%的高净值人群考虑移民。

篇(9)

一、前言

电力属基础产业,与民众日常工作及生活息息相关。当前,中国海外投资的热潮已延伸到电力行业,中国电力企业利用自身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优势,将开拓国际市场作为发展重点,力促国内电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及盈利水平的提升。电力行业的复杂性质决定了其投资过程繁琐,风险较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对投资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将社会、经济效能发挥到最大。

二、中国电力行业海外投资现状

1.从投资主体分析,海外投资以国有电网企业为主。电力行业具备技术性强、垄断性高、资金需求大等特征,又受政府管制,因此以国有企业建设和经营为主。国有企业“走出去”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以企业财力为支撑,以技术和设备为依托,比较容易实现大规模收益,对项目所在国家经济起带动作用。因而,我国电力企业海外投资多集中在各大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

2.男幸凳粜苑治觯我国电力海外投资多以输变电、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为主。投资最多项目的是水电项目,约占总项目数量的44.68%,其次是火电项目占19.5%,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8.51%,太阳能占2.13%。

3.从地区和国家分析,中国电力行业海外投资跨越多个地区和国家,既有巴西、印尼等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也包含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例如,2010年,印尼和巴西电力海外投资额分别为4.28亿元和9.89亿元;2011年4月,美国电力海外投资额12.3亿美元;2013年5月,澳大利亚电力海外投资额28.73亿元。

三、中国电力行业海外投资动因

1.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提高电力企业国际影响力

电力行业属我国基础性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极为关键,加大海外投资和发展速度,将有助于国家实现国际产能合作、提升设备出口、增加国内工业需求、促进综合实力提升。开展电力海外投资,能够对国内存在的产能过剩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确保电力行业供需平衡,促进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资源及资本的合理配置。当前,国内火电行业矛盾突出。基于该种情况考量,电力企业通过对具备丰富资源条件的国家实施项目投资,加速国内电力产业走出去。同时,海外投资能够通过技术、劳务、设备等交流,提高电力企业国际影响力。

2.提高收益水平及国际竞争力

我国电力能源投资市场尚未全面开放,相关法律和定价体系等尚不完善,海外电力投资能够依据所选区域,整合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电能成本统筹及盈利水平提升。发电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通过各类投资活动,学习海外先进管理理念及经验,实现自我创新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电力投资评估、项目开发开发、设计、施工、准备、运营等方面,与跨国电力公司竞争,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我国电力企业更具国际竞争优势。

3.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企业要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既要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也要以资本运作方式,使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其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新的效益增长点。相较于产品贸易及服务,对外投资更具带动性和利润空间,能够实现国际市场份额增长和扩大。因国内发电结构调整空间有限,企业可借助宏观政策,对海外电力投资进行严格实施和把控,实现投资区域拓展,增加盈利方式,对国内外市场及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应用,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电力行业海外投资对策

1.优化电力企业治理结构,实施集成化管理

(1)治理结构优化,能够使电力企业呈现高效运行状态,通过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相互制衡,使各权力主体处于协调的利益分配状态。

(2)海外电力投资外部环境缺乏稳定性,内部各要素互为关联,具备开放性特征,管理难度大,可尝试采用集成化管理,对信息、参与主体和相关知识等进行整合和管理,注重日常交流,促进整个行业投资及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集成化管理应用到电力海外投资中,能够对电力项目实施中的各类复杂性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2.挖掘区域优势,深化目标市场

(1)电力企业应据自身优势,寻求重点区域市场,形成国际经营网络,构建电力产业分析与投资的国际平台,促进区域营销网络体系更加完整,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化研究,实现早布局、早分析、早落地。

(2)电力企业应依据电力市场竞争情况,将市场进行划分门类,对发展中国家区域优势进行重点挖掘,借助地缘优势,优先与周边国家合作,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行业目前海外投资发展态势整体良好,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电力企业要依据自身运营发展状况,对我国电力海外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海外投资方式参与国际电力市场竞争,以严控风险、实现盈利水提升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满足我国能源战略发展要求。

篇(10)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退休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203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峰为22.06%,退休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将为47.39%。在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的情况下,如何支付日益增加的养老金成为政府有关部门面临的难题。随着社会保障面的扩大,资金缺口会更大,作为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要满足填补缺口的需要,就必须实现保值增值。

一、海外投资的必要性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条例》,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全国社保基金管理人,对托管资产的年收益率要求不低于通货膨胀加上三个百分点,2003年、2004年、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8%、5%、1.8%,但从近年的数据看,2001、2002、2003、2004年的收益率分别为2.25%、2.75%、2.57%、2.32%,全国社保基金的营运能力并不令人满意,没有达到《暂行条例》的要求。

海外资本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存在巨大的差距。2003年,美国、香港股市涨幅分别为25.04%和63.68%,同期成熟市场的平均涨幅为25.54%,同年,上证综指涨幅仅为10.27%,1982-1993年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香港的社保基金组合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6%、10.8%、7%、13%和8.6%,而全国社保基金01年至04年的平均收益率尚未超过3%,可见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可以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90年代初以来,社保基金运营国际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投向海外证券市场的比例不断上升,各国也纷纷放宽社保基金投资海外证券的比例限制,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爱尔兰、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瑞士、英国、美国的海外投资占本国社保基金的比例分别为16.05%、.29.53%、9.07%、5%、2.5%、60.08%、34.69%、14.01%、17.12%、34.27%、5.79%、6%、26.06%和4.33%。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实践说明了必须进行海外投资,进行全球化投资组合管理,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证券市场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分散风险,规避国内股市变动对全国社保基金的冲击。

篇(11)

一、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之间所签订的.旨在鼓励、保护、保证及促进国际私人直接投资的双边条约。目前来看,我国订立的双边投资协定数量猛增。联合国贸发会议曾在厦门公布了《国际投资协定近期发展动向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已经与11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仅次于德国。可见,其在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利益保护方面作用重大。但是,这一保护方法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际投资条约虽然为数不少,但仍有相当多的国家之间没有此种条约安排。我国作为世界上缔结双边投资保护条约数目仅次于德国的国家,现有此类条约110余件。但以联合国192个会员国为参照.仍有约80个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并未与我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条约。那么在双边投资协定在其未覆盖的国家的海外投资保护方面就处于空白状态。

第二,双边投资协定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在保护我国海外投资方面的预期.是建立在该协定完全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之下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双边投资协定成功订立,但由于对相关事项、条款,尤其是争端解决问题约定的不明,以及之后出现了诸多协定未预见到的情势(如战争、革命、内乱或因资本输入国经济陷入困境导致外汇短缺.继而限制或停止外汇交易等情况,从而使得已订立的双边投资协定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多变投资保护协定

综观国际社会关于投资领域的多边立法.主要有:1985年世界银行通过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1992世界银行通过的《外国直接投资待遇指南》、WTO框架下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及可供利用的WTO争端解决机制;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关于自然资源之永久宣言》和《各国经济权利义务》、1965年世界银行通过的《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投资争端公约》。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区域性多边投资立法,此处不一一列举。这一保护方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性的多边投资协定尚未达成。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了一次多边投资立法努力.试图制定一个全球性、综合性多变投资协定。经合组织成员国经过三年艰苦谈判,最终也只是产生了一个多边投资协定草案。未能在国际投资领域形成一个有力的多边投资协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发达国家在投资利益上存在巨大矛盾,其在条约的例外事项、确立和维持例外的方法、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诸多事项上难以达成一致。二是该协定所设定的相关标准大大超出了发展中国家所能接受的范围.这就使得该协定在客观上不会成为为各国广泛接受的多边投资协定。总之,构建一个统一的多边投资公约可谓困难重重。

第二,现有的多边投资保护协定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对于WTO体制,其在所涵盖的投资领域的范围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其把对国际投资的调整对象仅仅限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补贴与反补贴措施、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与国民待遇等几个有限的方面。同时,ICSID体制在实践中由于组成人员来源结构不合理导致裁决有偏向发达国家利益的倾向:其案件仲裁的时间长、费用高,裁决撤销制度常有滥用的危险;其管辖权常被扩大,使得东道国对争议的处理机会减少;其执行在国家援引豁免原则时常有不能被执行的危险。这些缺陷使ICSID未能发挥出快速、便捷地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作用。

三、海外投资担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