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文化产业经营模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从四维文明视野看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上世纪初。它最初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汉语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完全有不同的理解。本论文从四维文明划分的角度认识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以区别于认为文化产业只是文化艺术产业或创意产业的狭隘认识。
自从梁启超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分以来,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论述越来越多。但是仅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维文明不足以概括人类文明全貌,一些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曾经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分野,也有人把人类文明区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个层面,最为流行的是就人类文明的主干部分简单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板块。其实,人类始终生存于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体系之中,人类文明可以大而化之地分为自然文明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个区域。自然文明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文明是处理人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物质文明是处理人与物质的关系;精神文明是处理人与精神的关系。
四维文明之间互相贯通彼此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融为人类文明整体。在上述划分之中,四维文明之间也是互相交错,彼此交融的,并没有一条截然分明的界线,但是各自的主干是相对明晰的,大致说来,政治属于社会文明,经济属于物质文明,文化属于精神文明。
而现代经济已经早已突破了物质经济的狭隘概念,走向“大经济”的广阔天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物质经济、社会经济和精神经济等多个领域。在经济中心时代,从经济视角透视人类文明的一切方面,所有的活动均可以经济尺度加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GDP)可以相应分解为自然生产总值、物质生产总值、社会生产总值和精神生产总值四个基本方面,各自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结构的重要指标,进而自然生活消费、物质生活消费、社会生活消费和精神生活消费在人们生活总消费中所占比例也成为衡量人们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满足人们自然需要,扩展人们自然自由的产业群落为自然产业;满足人们社会需要,扩展人们社会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社会产业;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扩展人们物质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物质产业;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扩展人们精神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精神产业。
从四维文明视野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属于精神产业。
二、浙江民营文化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特点分析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民营企业撑起了浙江经济的大半江山,在生产总值(GDP)中超过国有经济成分。国家工商联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总量居全国第一。
浙江省还按照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思路,搭建产业平台,以基地园区的形式吸引民营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广厦集团、宋城集团及宁波文体用品、德清钢琴制造、富阳古籍影印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区块迅速崛起,浙江正成为全国文化产品的制造基地和集散中心。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和LOFT49创意产业基地,在较短时间内吸纳了7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集聚效应正在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归纳浙江民营文化产业主题文化企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1.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急速增长。宋城集团、横店集团、广厦集团等一批龙头民营文化企业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2.民营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块状经济结构。如德清钢琴制造中心。
3.民营文化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民营文化企业主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在早期,浙江民营企业主体是乡镇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是刚刚从田地里上岸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20多年的发展中,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着扩大再生产欲望和能力的企业,产生了希望提升素质的自发要求,开始加强自身的学习。二是注重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民营文化企业普遍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地位,因此千方百计吸引各类人才。
4.注重文化创新,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如:横店影视城的全国品牌推广。
5.民营文化企业国际化迅速提升。浙江义乌文化商品国际贸易覆盖世界各国,宋城集团筹办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
6.民营文化企业已融入市场,面对竞争找市场不找政府,形成开发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产业集群的独特运营模式。
三、结语
近期,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对于民营资本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和政策的强心针。这既拓宽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又能对文化产业起到很重要的推进作用,能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文化建设。
浙江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省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民营文化产业在促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的进入。政府通过规划引导、技术创新、法制保障、人才支撑、品牌引领、产业集聚、开放带动、政策扶持等各个方面来加快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
[2]柳士发.从经济学看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信息,1999,(2).
[3]“浙江省私营经济发展前景的思考”课题组.当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浙江民营企业的抽样调查报告.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同样,意大利的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很发达,尤其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意大利政府积极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剧场木偶艺术。木偶艺人们根据一些古代诗歌、浪漫传奇或流行的歌剧情节,用精雕细刻的木偶和道具进行即席创作,吸引众多国际游客。这里的商店和地摊到处都可以买到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木偶——它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著名纪念品。政府还计划为青年木偶艺人开办培训机构,举办西西里木偶节,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兴建木偶戏学校等。
2“文化遗产日”打造国家文化品牌
法国的国家集中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保证了国家管理的权威性。作为文化大国,法国是最早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度。这项活动是由法国中央政府主导、各级地方政府执行、社会各方支持的整体工程。活动期间,所有公立博物馆免票,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并给予税收优惠,旨在引导和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20多年来,该活动调动了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情,群众性的保护活动随之兴起。法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着巴黎凯旋门、卢浮宫等112处“民族古迹”和4万余处“纪念建筑”,此外,未列入保护行列的全国各地40余万处“地方宝藏”均妥善得到相关部门和民间协会、民间人士的有效保护。一些民间组织积极讨论国家文化遗产政策,向议员提出建议。很多民间组织还颁发奖金鼓励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奖励在此领域作出贡献的人士。文化遗产学校、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纷纷建立。
这种特定节日的设定以及所带动起来的社会各方的反应和行动,对法国的历史文化品牌无疑有着巨大的塑造和宣传效益,显示了法国民众的文化品位,对促进法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法国,2006年接待了7800万名外国游客,当年的旅游收入达350亿欧元,继续蝉联“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称号。可以看出,文化遗产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文化生态博物馆
所谓生态博物馆就是把文化遗产原状保存和保护在其所属的社区及环境中,它不是一座封闭的建筑场馆,而是动态、开放的展示社区,被称为“无墙的博物馆”。自然、人文、环境、传统、民俗等无形和有形的遗产在其原生地由发明和使用它们的居民自发保护,使人、物、环境处于固有生活关系中。游客也是在这种环境中观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可移动实物、传统习俗和民间表演等系列的、完整的文化。这种营建“活的文化”的博物馆由于契合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目前世界上共有300余座生态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造乡运动”就类似于这种生态博物馆。当时,由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和城市进程加快,城乡落差加大,人口疏密失衡,对日本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极大冲击。有些学者提出:如何让乡村挖掘富有乡土特色的人文资源,营造一个优美、自然、富有人情味的故乡,以吸引都市人群,于是,“造乡运动”应运而生。“造乡运动”强调内发性,即一村一品,各不雷同,例如福岛县大沼郡的三岛町宣布,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全家都被视为特别町民。他们可以自由出入,让孩子们呼朋引伴在小溪中捕虾,到山上采蘑菇。村里还成立了生活工艺馆,馆内设木工、陶艺、编织、涂装等工房设备。观光客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亲手体验器物的制作,并有专人指导,接受咨询。这是一个在城市里的人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具备的空间。1995年,中国与挪威两国的博物馆学界提出了在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苗族地区创族生态博物馆。这支久居深山只有4000余人的苗族,头饰独特,有繁多的婚丧、祭祀礼仪,有别致的音乐、舞蹈和精美刺绣,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遗存。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的民居、神龛、庙宇、戏台、作坊、油坊、剪纸、刺绣等文化遗产均保持完整,婚礼、葬礼和游戏的整套仪式规矩复杂,饮食品种繁多,在政府投入和保护下,已成为北方农耕桃花源和文化遗产抢救示范基地。这种乡土艺术、农业文化是一方水土的产物,生态博物馆就地取材,化陈旧为神奇,在生活中得以创造、使用和传承。可以看出,生态博物馆非常值得在我国进行探索和推广。
4文化遗产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模式,这是因为公园的历史文化主题内涵的不同,而国内外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成功案例,深圳华侨城控股公司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主题公园比较典型。经营者就着眼于历史文化,从中寻找主题经营的灵感。可以说该产业的发展历程无一例外都建立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过程上。1989年开业的“锦绣中华”,以微缩景观为表现手法,再现了中国历史和文明的80处名胜古迹,成为中国旅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91年开业的“民俗文化村”,将24个村寨、56种风情集于一身,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1994年建立的“世界之窗”,荟萃世界文明精髓,一直是珠三角旅游的第一品牌。
主题公园是以游客体验为目的,游客体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难以量化,又牵涉投入、产出、技术水平、行为习惯、时尚追求等众多因素,因而主题公园是最需要创意的产业形态。对主题公园而言,产业经营模式主要表现为:
(1)娱乐体验结合历史景观。自主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历史文化的选择上,更体现在素材的组织和运用上。“世界之窗”如果没有108个景点和气势恢弘的广场巨幕,就不会有“你给我一天,我给你世界”的展示方式。在对游园设施的组织、运用中渗透着创造者对历史、文化的理解、阐述和演绎,并且注入了一种时尚娱乐元素。脱胎于国外的欢乐谷公园,既有美国的小镇,又有加勒比的港湾,还有香格里拉的生灵,这些差异巨大的文化背景都源于“智慧创造情景”的理念,并借助娱乐设施给予消费者不同文化的娱乐化体验。
(2)广场表演和节日狂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间文化中升华出“广场演绎”的形式。深圳“世界之窗”斥巨资建设了大型舞台,在“锦绣中华”建立了中华广场,创作“龙凤舞中华”等大型的广场演绎节目,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此相配套的是剧场式的演出和大量的村寨表演。过节是我们民族格外重视的风俗,造节是经营文化的手段。为了塑造独特性,管理经营者提出了月月有节日的口号,使节庆活动成为亮丽的风景,国际啤酒节、狂欢节、泼水节都成为经典的文化品牌。从2002年开始又集中所有的文化品牌创办了唯一的旅游狂欢节,游行队伍与观众一道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形象,使主题公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从以上各国的文化遗产开发模式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第一,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位;第二,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性,决定了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以静止、凝固的方式去保护,在不改变其按内在规律自然演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寻找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及与旅游开发等的良性互动结合;第三,坚持“创意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不仅体现在对历史文化的选择上,更体现在文化素材的整合运用上,并使之转化为有形的、具体的消费体验方式,与市场和受众接轨,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规模经济。[论文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飞龙.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59-66.
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同样,意大利的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很发达,尤其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意大利政府积极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剧场木偶艺术。木偶艺人们根据一些古代诗歌、浪漫传奇或流行的歌剧情节,用精雕细刻的木偶和道具进行即席创作,吸引众多国际游客。这里的商店和地摊到处都可以买到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木偶——它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著名纪念品。政府还计划为青年木偶艺人开办培训机构,举办西西里木偶节,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兴建木偶戏学校等。
2“文化遗产日”打造国家文化品牌
法国的国家集中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保证了国家管理的权威性。作为文化大国,法国是最早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度。这项活动是由法国中央政府主导、各级地方政府执行、社会各方支持的整体工程。活动期间,所有公立博物馆免票,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并给予税收优惠,旨在引导和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20多年来,该活动调动了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情,群众性的保护活动随之兴起。法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着巴黎凯旋门、卢浮宫等112处“民族古迹”和4万余处“纪念建筑”,此外,未列入保护行列的全国各地40余万处“地方宝藏”均妥善得到相关部门和民间协会、民间人士的有效保护。一些民间组织积极讨论国家文化遗产政策,向议员提出建议。很多民间组织还颁发奖金鼓励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奖励在此领域作出贡献的人士。文化遗产学校、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纷纷建立。
这种特定节日的设定以及所带动起来的社会各方的反应和行动,对法国的历史文化品牌无疑有着巨大的塑造和宣传效益,显示了法国民众的文化品位,对促进法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法国,2006年接待了7800万名外国游客,当年的旅游收入达350亿欧元,继续蝉联“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称号。可以看出,文化遗产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文化生态博物馆
所谓生态博物馆就是把文化遗产原状保存和保护在其所属的社区及环境中,它不是一座封闭的建筑场馆,而是动态、开放的展示社区,被称为“无墙的博物馆”。自然、人文、环境、传统、民俗等无形和有形的遗产在其原生地由发明和使用它们的居民自发保护,使人、物、环境处于固有生活关系中。游客也是在这种环境中观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可移动实物、传统习俗和民间表演等系列的、完整的文化。这种营建“活的文化”的博物馆由于契合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目前世界上共有300余座生态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造乡运动”就类似于这种生态博物馆。当时,由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和城市进程加快,城乡落差加大,人口疏密失衡,对日本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极大冲击。有些学者提出:如何让乡村挖掘富有乡土特色的人文资源,营造一个优美、自然、富有人情味的故乡,以吸引都市人群,于是,“造乡运动”应运而生。“造乡运动”强调内发性,即一村一品,各不雷同,例如福岛县大沼郡的三岛町宣布,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全家都被视为特别町民。他们可以自由出入,让孩子们呼朋引伴在小溪中捕虾,到山上采蘑菇。村里还成立了生活工艺馆,馆内设木工、陶艺、编织、涂装等工房设备。观光客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亲手体验器物的制作,并有专人指导,接受咨询。这是一个在城市里的人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具备的空间。
1995年,中国与挪威两国的博物馆学界提出了在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苗族地区创族生态博物馆。这支久居深山只有4000余人的苗族,头饰独特,有繁多的婚丧、祭祀礼仪,有别致的音乐、舞蹈和精美刺绣,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遗存。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的民居、神龛、庙宇、戏台、作坊、油坊、剪纸、刺绣等文化遗产均保持完整,婚礼、葬礼和游戏的整套仪式规矩复杂,饮食品种繁多,在政府投入和保护下,已成为北方农耕桃花源和文化遗产抢救示范基地。这种乡土艺术、农业文化是一方水土的产物,生态博物馆就地取材,化陈旧为神奇,在生活中得以创造、使用和传承。可以看出,生态博物馆非常值得在我国进行探索和推广。
4文化遗产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模式,这是因为公园的历史文化主题内涵的不同,而国内外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成功案例,深圳华侨城控股公司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主题公园比较典型。经营者就着眼于历史文化,从中寻找主题经营的灵感。可以说该产业的发展历程无一例外都建立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过程上。1989年开业的“锦绣中华”,以微缩景观为表现手法,再现了中国历史和文明的80处名胜古迹,成为中国旅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91年开业的“民俗文化村”,将24个村寨、56种风情集于一身,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1994年建立的“世界之窗”,荟萃世界文明精髓,一直是珠三角旅游的第一品牌。
主题公园是以游客体验为目的,游客体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难以量化,又牵涉投入、产出、技术水平、行为习惯、时尚追求等众多因素,因而主题公园是最需要创意的产业形态。对主题公园而言,产业经营模式主要表现为: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需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应用现代经营理念兴办加工企业。通过推行科学管理,培育熟悉市场的企业家,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二是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业资金密集,生产周期长,又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这就需要把最好的资源做成最好的项目,吸引区域外资本、民营经济和农村种养大户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通过产业化资金补贴等财政杠杆形式,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三是通过整合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的小生产水平上,精深加工不多,带动能力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缺乏优势。通过整合资源,把散、小、弱的企业整合发展成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团,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比如,江西省九江市纺织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充足的原料供应和一定的生产规模,但过去由于企业布局分散、产业分工不合理,容易导致恶性竞争。通过产业聚集获得规模效益,通过合理分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将有助于加快九江纺织业的发展。
发展经济是各地政府的职责之所在系,也是本区域之中所有人应负的责任,因此,政府和本区域之中所有人均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全力积极维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文化上的传承。这样一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现本地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这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对于诸多农村地区来说,其区域之内特色文化产业往往积淀相当深厚,文化产业传承的任务极为艰巨。要相积极传承特色化文化,不仅要注重于保护,而且还应当对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实施更为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依赖于市场化的运作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积极做大与做强我国的农村文化产业。如此才能为文化产业之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有鉴于此,各地方政府均应在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经济责任意识的带动下,全力支持与引导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
2.出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农村文化产业所具备的独特竞争优势就在于特色化。在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应当致力于发挥特色,展现出优势,这就无法离开政府的积极指导与规划。政府所提供的政策性支持能创设出一流的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情境,从而营造出肥沃土壤,落实文化产业经济今后发展的趋向,提升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凝聚力。各级地方政府在当地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中应当着力体现出规划、引导以及管理等各项职能。要在实施充分调查与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我国农村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依据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依据本区域的特点以及优势,健全完善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农村文化产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特色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规划中要做到以绿色文化产业观为主导,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3.推动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以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的活力
持续创新是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就当然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经济所提供的各类农业产品具备了质量不高、服务层次较低等问题,由此而导致农村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欠缺活力。文化产业经济能够为现代人直接提供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消费品,所以,要求文化产品以及服务应当扎扎实实地立足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的创新性开掘,以目前已有的农村文化资源为前提,积极开展文化再造,满足持续变化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要按照消费需求所出现的新变化,运用产品创新以实现产品与服务具有适应性、超前性以及高质性。适应性主要是指应当观察市场的变化,让产品能符合广大客户的切身需求。超前性主要是指具备战略的眼光,所生产的产品不仅要具有区域文化的特色,而且还能引领当前的时代潮流。高质化主要是指要合理地融入现代新元素以及新技术手段,持续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做到以质取胜。在农业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中,还应当适时从政府主导往市场运作进行转换,从而真正落实文化产业经济所具有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农业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全面鼓励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共同来经营我国的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并且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进入到文化产业经济市场之中。
文化产业跨界整合式发展有助于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门类,完善资源供给体系,丰富产业形态等,同时也将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中创意设计等关联要素在其他产业中植入,为其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引擎,提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及路径。
一 文化产业跨界整合式发展的背景、概念及其边界
区别于其他产业门类,以头脑风暴、智力集成为主要动能的文化产业富于极大的产业张力。一方面,新的创意思维、新的艺术创作手法、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会赋予文化产业自身跨越代际障碍、资源禀赋局限,具有较强独创性的文化产业门类、产业形态和经营模式等,形成具有排他性的文化产业竞合优势。同时,这种以智力创新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门类对其他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整合性,对关联产业具有越界改造的内在基础。而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为文化产业的跨界整合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将实现整体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份额。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14美元,其中浙江人均GDP达到9115美元。虽然近几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持续深入,但危机背景下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战略空间。与此同时,3G和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的推进,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施,以及全球一体化市场的构建等为文化产业跨界整合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条件。尤其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确立了文化强国战略,文化产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跨界整合式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发展思路与战略抉择也获得了良好的政策条件与要素支持。
文化产业跨界整合式发展将催生出两种新的产业形态。一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视阈内,通过新的产业内容、产业要素等的植入对传统文化产业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经营门类、产业形态等方面产生变革促进力,进而带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文化产业门类的孕育,成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重要驱动器。比如,依托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出版物的崛起,以及网络阅读终端普及的机遇,改革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与盈利机制,大力建设网上书城,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等。对传统广播电视业务的网络拓展问题也是具有相似性质的产业发展命题。又如,在会展业、演艺业、观光业等发展中与传统建筑业的有效结合,带动主题民俗文化旅游等业务版块的崛起。同时在文化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如何在立足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引进与吸收传统产业发展进程中一些好的机制与做法,如企业内部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政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等,这也将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创意思维、创新技术等文化产业要素在其他产业中的渗透,赋予其他产业全新的产业形态、经营模式及发展的动力机制等,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比如通过创意思维、创新技术在传统木质玩具制造业中的引入,提升玩具的设计、包装及制作水平,提高产业附加值,扩大产业规模,发展玩具衍生产业等。又如,通过提升工业设计、创意等环节的实力提升工业产品竞争力,通过新文化要素、文化理念的植入提升农业观光游的层次等。
二 文化产业跨界整合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从整体上说,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跨界整合式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案例不断涌现。而文化产业跨界整合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正集中暴露在跨界整合的质量与快速发展速度不相匹配,跨界整合的市场秩序及竞争规则的建构滞后于市场发展的现状等。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016-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大众接触媒体习惯的快速变迁,报纸媒体经历着行业崩解的转型之痛: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数量降幅显著,广告经营额萎缩严重。自从2012年以来,我国报纸媒体就进入断崖式下滑通道。2013年报纸广告实收额下滑20%以上,用户数量下降18%以上;2014年V告收入下滑25%以上,用户数量下降22%以上;2015年报纸广告降幅再创新高至35.6%,用户数量下降32%以上,都市类报纸广告下滑50%以上[1]。广西报纸经营情况也跟全国较为趋同。据笔者的实地调研,目前广西共有报纸近40家,日发行量约200万份,2015年广西报纸发行量减少约1/3,广告收入下降32.5%,广告占版面积降幅达34%,近50%的都市类(不含党政机关报)出现亏损。广西报纸媒体已经到了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用户数量大幅下降,广告收入严重萎缩,“内容-广告”的单一经营模式严重制约着自身发展。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广西报纸媒体只有进行适合自己的变革转型才有生存的希望。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合理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广西报纸媒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般说来,地缘、资本、媒体经济实力是媒体多元化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然而,经济实力决定广西报纸媒体不能像上海报业集团那样进行大刀阔斧地变革,地域方面的原因决定不能像南方报业集团那样具有地缘优势,民间资本进入广西报纸媒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广西报纸媒体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探索更为适合自己的变革方式。广西报纸媒体尽管在财力人力上有所欠缺,但也有自己优势:(1)多年的经营累积丰富的本地资源,可迅速与本地各行各业形成联络;(2)接地气,资讯密切贴近本地居民工作与生活;(3)具有民俗性特色,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广西报纸媒体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地方媒体的优势和特色,开源节流,探索多元化经营的路径,才能在新媒体变革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路径探索
随着用户获取新闻的渠道、接触信息的方式、媒体接触的习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报纸媒体的“内容-广告”传统经营变现模式已遭遇困境,向多元化经营方式转型是报纸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广西报纸媒体的多元化经营应该如何开展?有哪些经营项目可以选择?这是广西报纸媒体多元化经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笔者从内容生产、相近产业经营、跨界经营、体制改革四个方面提出多元化经营的路径。
1.内容生产:“新闻+服务”
新媒体时代媒体经营的关键在于用户数量和用户黏度,这就不仅需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国际国内新闻,还需要当地新闻资讯和服务类资讯内容来支撑,以吸引和累积本地用户。事实上,广西报纸媒体因为媒体影响力、地域方面等原因单纯依靠自己的采编力量所提供国际国内新闻往往是二手信息,很多的娱乐、体育、财经、科技等版面内容也是以网络信息拼接的二手资讯为主,真正原创而又能引起人们较强阅读欲望的内容就是广西本地新闻、本地资讯。本地新闻虽然是一手信息,但毕竟信息数量有限。因此,广西报纸媒体有必要从单纯提供新闻资讯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如果在提供本地原创新闻的同时,以超链接方式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类资讯与少数民族生活服务指南,设立 “问政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和“少数民族生活服务指南”,这种便民的生活服务资讯将成为广西本地百姓生活的刚性需求。另外,“新闻+服务”的内容生产模式不仅可以吸引大量本地用户,还可以通过后续的增值服务和本地应用来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如发挥报纸媒体长期以来积累的本地线下优势,实现OTO运营。
2.相近产业多元化:策动对应文化产业项目
报纸媒体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的共性,发展文化产业有先天的优势。报纸媒体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领军者,文化产业是报纸传统经营模式下一块曾经忘却的自留地。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符合国家政策的发展要求。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多样性的文化产业资源。目前广西有壮族、瑶族、苗族等11个少数民族。多种类的民族造就了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包括独具风情的少数民族节庆风俗,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等;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如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壮族的干栏建筑;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如壮锦,壮剧等,这些绚丽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经过深入挖掘和整合开发将形成人无我有的特色民俗文化产业项目。广西报纸媒体拥有强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发展文化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广西报纸媒体的真实性和良好口碑让人毋庸置疑,其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为文化产业获得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市场空间;二是拥有熟悉文化产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为广西报社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也是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的基础;三是广西报纸媒体多年来创办的颇具特色的文化专版、专栏,培育了众多的读者群,也为报纸涉足文化产业累积了用户资源。另外,少数民族人口达1711万,占广西总人口的37.18%,广西报纸媒体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也有利于拉近与本地少数民族的距离,增加少数民族民众的用户黏性。
3.跨界多元化经营:本地特色项目
传统意义上,广西传统报纸媒体的职能是信息传播,媒体经营的重点是扩大媒体覆盖面,提高发行量,从而增加广告收入。这种经营思路在当今媒体环境下已经举步维艰。要转变传统报纸媒体的运作模式,突破媒体运营瓶颈,跨界多元化经营是报纸媒体在新形势下不错的选择。广西报纸媒体跨界经营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多年本地化传播,凝聚了巨大的传播影响力。报业具有自己的传播渠道,可以从原来的“将注意力卖给他人”变为“将注意力留给自己”[2],整合自身传播渠道优势推广新的服务或产品。报社跨界经营,可以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为传播推广新的业务节省广告成本。同时,在推广跨界产品或服务时,可以自主将广告放到与产品、服务或消费群体相关的内容版面中,将广告与内容形成一定的关联,使广告信息准确到达目标消费群体,从而提高营销推广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随即,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服务,或OTO运营。进而,实现“新闻――广告――销售”一气呵成;第二,报纸媒体雄厚的本地关系资源。报纸媒体是个社会关系资源大矿,不仅与地方政府、社区、金融机构等具有良好的关系,而且社会接触面广,三教九流七十二行都有不同程度的资源,为跨界经营累积了资源对接点。
至于跨界经营的项目,可以选择本地化、特色化、容易与内容形成联动的项目。如南宁是我国蔗糖第一大产区,报社可以依托蔗糖之乡,创建蔗糖电子商务及相关信息咨询服务,同时专门设立面向全国蔗农的公益组织――“蔗农之家”,创建“中国蔗农网”。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既有著名的自然景观,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典型亚热带滨海风光等,又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广西还是东盟国家的通道和门户。2016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4.09亿人次[3]。广西报纸媒体可以从旅游平台、旅游项目包装、旅游衍生品开发等方面将广西的旅游资源盘活起来。另外,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已连续举办13届,广西报纸媒体熟悉博览会的情况,并与东盟各国的媒体形成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址南宁,旅游博览会永久落址桂林,报纸媒体可承接政府服务外包、城市营销传播,或根据东盟战略合作伙伴或商家的需要定制企业营销活动。
4.改革管理体制:混合型经济
在管理体制方面,广西报纸媒体内部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业务形态,是以采、编、广告为基本业务的组织形态。当报纸媒体的多元化经营业务是非相关行业、多元化跨界较大或项目化、产业化运营时,这种组织形态便会阻碍新业务的开展。对于新跨入的行业,应该实行项目制、职业经理人负责制,突出经理人在跨界多元化运营中的专业性,不干涉具体的经营策略,从绩效层面来考核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另外,广西报纸媒体尚属于国有事业单位,尚未实行转企改制。多元化的经营对人才的要求较高,传统“大锅饭”的人才机制和管理体制缺乏生机和活力。推进转企改制是广西报纸媒体多元化变革的体制保证。改制后的企业可以考虑引进部分民间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果推行的阻力和难度较大,可在媒体内部部分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增量转型”的思路盘活存量,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在政治舆论导向的管控方面,建立特殊管理股制度来实现对舆论导向的管理和控制。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建立长效的激励和监控机制,实现员工和报纸媒体长期利益的绑定。
三、结 语
加强本地内容服务来吸引和留住本地用户,策动民俗特色的文化产业来突显民族特色定位,l展跨界项目来盘活报业本地资源,改革管理体制来保障多元化经营的运行,广西报纸媒体多元化经营路径的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我们知道音乐产业的构成内容比较丰富,有教育类的,比如:音乐艺术培训机构,比如:各类音乐艺术培训学校或培训班;有经营类的,比如:销售音乐书籍或乐器的琴行机构;有表演服务类的,比如:固定的音乐演出场所或专门组织音乐表演的演出公司;还有生产类的,比如:乐器生产、维修以及翻新的工厂等。这些内容按照我国精神经济学与艺术经济史学创始人李向民教授的观点可分为三类:艺术生产部门、艺术传播部门以及艺术经营部门。这三类产业链共同组成了音乐文化产业的版图。
与此同时,音乐文化形成产业模式除了要具备以上特点之外,还需要整体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标准,应当具有独立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音乐产业内部生产行业形成完整而相互联系产业链。②因此,音乐文化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交织影响的实业体系。
二、地方旅游业与音乐文化产业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令全世界侧目,国民收入也水涨船高。旅游成为我国民众休闲娱乐的首选方式之一。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名胜古迹繁多,各省市都在大力打造旅游项目,提升自身对外的吸引力,提高自身旅游业的创收能力。在此背景下,我们发现音乐文化产业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音乐文化产业对地方旅游业的招牌效应
地方旅游业想要发展壮大,除了自身的先天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之外,还需要有独特的亮点和品牌特色给予支撑。这种品牌支撑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特点从中开发,并且这种开发必须紧密结合音乐文化产业同步发掘;音乐文化产业的开发主要以经营性演出公司或演出团体的形式(或思路)开展。比如: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云南丽江的印象丽江(以及丽江千古情、纳西古乐和丽水金沙)、浙江杭州的印象西湖等等。这些精彩的实景演出活动,既提升了当地旅游业的形象,也牢牢抓住了当地的人文历史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他们这些演出提升了当地旅游业的形象,人们因为这些演出而记住了桂林、丽江、西湖,这些记忆是立体化的,不仅仅有自然风光,更有音乐文化产业所带来的人文底蕴。
(二)音乐文化产业对地方旅游业的宣传推广效应
当音乐文化产业为地方旅游业带来摘牌效应的同时,也对地方旅游起到了推广的作用。这种推广也如前文谈到的是一种立体化的推广,当自然风光融入人文历史因素,并且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这种推广效应必然是十分成功的。像桂林、丽江和西湖等地都从中尝到了甜头。
(三)音乐文化产业是提升地方旅游业软实力的关键因素
文化软实力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概念,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推进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是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③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十分快速,各种形式、类型以及不同地域范围的旅游都十分成熟了,比如:自然风光类的(桂林山水)、古城类的(丽江古城)、名人故居類的(伟人故居)、地域特征类的(东北看雪或三亚看海)、游轮类的、度假类的等等。但是无论哪种类型,它都有着其他地方同类型旅游线路的竞争。而音乐文化产业的介入使得这些同质性竞争出现差异化。比如:桂林的自然风光秀美,然而广西甚至湖南和广东还有其他地方的山水一点都不比桂林逊色,他们都属于喀斯特地貌,但是其他地方没有印象刘三姐,因此这种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当前旅游业竞争的新热点。谁能抓住这个热点,谁就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立于优势地位。
(四)丰富地方旅游业的经营模式
随着音乐文化产业介入到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之中来,地方旅游业的经营内容、经营模式都得以加强和复杂化。传统旅游业的经营无外乎:景点门票、餐饮、住宿、导游、纪念品销售和游客客运等方式。现在在旅游业经营版图上就加入了音乐演出、乐器销售、地方音乐(舞蹈)培训等项目。这些音乐文化产业的介入既增加了地方旅游业的就业人数,同时也提升了地方旅游业的税收收入。
(五)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地方旅游业与音乐文化产业的结合是一种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音乐文化产业可以提升地方旅游业的品味和档次,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竞争的新热点,提升地方旅游业的软实力;反过来,地方旅游业也能借助旅游资源有助于当地音乐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对当地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主要依托的是当地的自然景光,这是一种历史遗产,而历史遗产之中往往蕴含着某种当地独特的音乐文化痕迹,它们两者间是一种无缝连接。这种独特的当地音乐文化就是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范畴。因此,地方旅游业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反向作用是一种良性作用,对当地的传统音乐也是一次很好的保护和弘扬。
动漫游戏游艺产业被称为我国创新型文化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当前它的主要价值特征体现为创意性、文化性、科技性、娱乐性、休闲性、产业可持续发展性和附加值快速增长性上。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漫游戏游艺产业价值链涵盖到集声、光、电、机械、动漫、影视、娱乐、休闲旅游一体化的高科技与旅游商贸结合互动的产业链,同时,也是传播一个国家意识形态信息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动漫游戏游艺产业是创新型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传播范围、互动效益最广的产业。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这一产业健康、阳光、时尚的发展成为我国政府正在探索的方向。中山市是中国动漫游戏游艺机产业的发源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20多家游戏游艺机企业,包括室内和室外游艺机的行业龙头企业金龙和金马。中山市目前动漫游戏游艺机产品占国内70%、全球40%的销售份额,2006年,中山成为全国第一批游戏游乐经营场所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后,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呈现出发展上升的良好机遇和前景,被广东省确定为打造动漫游戏游艺产业集群的龙头。
制定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产业朝深度和广度发展
政策的引导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依据,中山市成立了以政府牵头,联系经贸局、发改局、财政局、文广局、科技局、教育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扶持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在中山市港口镇中国游戏游艺机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和加大了产业园的规划、配套服务和建设力度。加快制定游戏游艺企业引进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将产业园的建设与创新型文化产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产业园建设规模和产业经营、销售、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引进力度,对待动漫游戏游艺机企业不嫌贫爱富,在产业相关的政策范围做到优惠共享,吸引一些配套的小企业到产业园落户经营,逐步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集群发展的地域优势。
对以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带动创新型文化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企业进行发展重点扶持,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于以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带动的特色旅游项目,从中山市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抽出资金按项目审定给予奖励,监督企业专款专用,扶持企业创新发展产业链,拓展新的盈利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游戏游艺企业上市,政府帮助企业进行上市前辅导,提前在科技创新、专利申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等方面进行帮助,从而加快了动漫游戏游艺企业转变企业经营和发展思路,推动动漫游戏游艺企业通过上市来带动产业集群式跨越发展。
支持原创,对研发的产品获得各种奖项的企业和个人,经相关主管部门认定后,予以补助和奖励。鼓励企业跨地区并购或参股相关的动漫游戏游艺企业,投资动漫游戏游艺项目的孵化和开发,建立良好的创新发展机制,为中山动漫游戏游艺企业产业链完备建设和延长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贷款支持。目前中山市的金马、金龙、世宇和智乐等游戏游艺企业都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专项科研成果,并进行跨地区产业经营,已逐渐成为动漫游戏游艺行业的龙头企业。
注重中国(中山)国际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博览会的价值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中山市委、市政府把动漫游戏游艺产业作为中山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的战略产业,大力培育和支持其发展。从2008年第18届中国国际游艺机产业博览会暨2008中国(中山)国际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商贸洽谈会在中山举行开始,中山市已争取到博览会永久落户中山的资格。中山市将中国(中山)国际游戏游艺产业博览会的宣传内涵外延进行拓展,通过办展会的机会和途径,宣传中山发展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发展创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现代新型娱乐旅游产业、发展动漫游戏教育产业的成就和产业配套发展措施,吸引了国内外相关的企业、高校、投资人、专业技术人员来中山发展。通过专业的动漫游戏游艺机展会平台,达到企业、资金、人才、新闻舆论、社会认知度朝中山聚集的目的,扩大了中山在上述领域的社会影响力,奠定了中山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提升了中山市创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品牌形象,正在实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的目标。
整合动漫游戏教育资源,为产业创新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动漫游戏游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当前动漫游戏游艺产业的发展遇到创新的瓶颈问题,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解决中山动漫游戏游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中山市相关的高校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加大了对动漫游戏游艺师资队伍的引进和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本地教育培训机构与国内外动漫游戏游艺教育机构开展联合办学,引导学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在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动漫游戏游艺人才专项培养经费,用于扶持和奖励人才培养优秀的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使动漫游戏专业建设能够与游戏游艺企业科研进行高度的结合,实现工学结合、校企政三级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中山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创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与文化、休闲旅游有机结合,把中山建设成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创新发展和经营模式转变的实践基地
中山市游戏游艺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滚动发展和壮大,一些企业已经积聚一定的能力和能量,在研发、生产、销售、主题乐园或游乐园连锁经营、游乐与休闲娱乐业结合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产业链经营发展创新之路。形成新形势下产业互动发展的态势。如中山市金马游戏游艺设备有限公司,利用自主开发生产的产品,打造中山市长江5A级游乐园项目,形成了一条集开发、生产、游乐园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为产业创新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盈利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开始将这种盈利模式逐渐在全国推广。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研究的意义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以广阔的视野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问题,既立足“三农”抓增收,又跳出“三农”抓增收;既把“三农”内部增收的文章做好,又在“三农”外部寻求新的增收点。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采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以新理念经营农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千方百计搞好农村经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实现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了如“乡村文化产业化”、“乡村旅游”、“销售店+中介机构+农户”、“老板租地+农民打工”等新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探讨
1.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之一:乡村文化产业化
乡村文化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模式,乡村文化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乡村文化产业化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里以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为例。王公庄是一个1048人的村子,该村70%以上的村民以绘画、卖画为生。目前,王公庄绘画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其绘画作品每幅售价几十元至上万元不等,绘画作品远销上海、北京、广州及韩国、日本、美国等地。村民中绘画收入高的达近百万元,低的也有几千元。王公庄绘画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文化品牌逐步叫响。为推进王公庄的快速发展,市委宣传部注重市场运作带动,积极开拓营销市场。一是筹建王公庄绘画专业市场,将全村画家工作室集中经营,积极吸引外地客商入住,将绘画精品集中展示。二是组建了市场化公司。从外地引进熟悉绘画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的经纪人,对本地经纪人再培训,从而形成了画家专心绘画、公司负责中介、业务员出外跑路子的一条龙运营模式。三是积极举办画展。先后组织王公庄绘画作品在木兰文化节、庄子文化节等节会上展览,还到上海、北京、香港和台湾及东南亚办展览,以此提高王公庄绘画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内国外同时叫响王公庄“中国画虎第一村”这一文化品牌。
2.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之二:乡村旅游
商丘市旅游资源丰富,整合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模式。近年来,商丘共接待旅游者1320.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1亿元。近六年来,商丘市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平均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2.2%和23.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乡村旅游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减少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数量,增加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可间接增加5个就业岗位;发展乡村旅游,要解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问题,兴建旅游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这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发展乡村旅游,要兴建农副产品基地、农业观光基地,这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转型,并有利于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增加农业产出,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发展乡村旅游,要开发各种旅游食品、饮料、纪念品等,对当地土特产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规模、上档次,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加速非农化进程,带动农村城镇化。乡村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产业链,乡村旅游延伸开的产业链包括:旅店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甚至包括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乡村旅游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乡村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的旅游产品。
3.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之三:销售店+中介机构+农户
这种模式首先有固定的和一定规模的销售场所,并且该场所能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信誉度高;其次,有牵线搭桥提供信息的中介机构,该机构可以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再者,就是提供价廉质优的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农民。
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销售店同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来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或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给生产价廉质优的农产品的农民。为了加快完善我国质量安全农产品供应体系,充分强化农业产业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应把超市等销售店纳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范围,鼓励发展“销售店+中介机构+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打破部门之间的行政分割,建立跨越商务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农业产业化管理机构,支持和管理新型的“销售店+中介机构+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产品送入超市等销售店,为农产品进销售店创造条件。
4.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之四:老板租地+农民打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一些地方的农民出现了流转土地的愿望,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脱离出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土地的集中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采取租赁、转包、入股等多种方式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让农民获得最大限度地方便和实惠的同时,将原来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到少数种田能手或龙头企业的手里,依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它主要是通过土地整合,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用地的目的,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潜能。
把土地集中到龙头企业或农村能人手中,带动周围农民致富,土地的流转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老板租地+农民打工”改革了农业的传统运作方式,以前,农民地里种什么、种多少,心里没谱,盲目的跟着市场转,却总是落在市场后面。租地老板能根据需求行情和销售信息,发展规模种养殖。“老板租地+农民打工”模式,让租地者能赚钱,出租地的农户得到实惠,打工农民增加收入,而且,成功地调整了产业结构。
租地老板根据需求行情和销售信息,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可种植蔬菜、瓜果、药材和优质的粮食作物等农作物。这样,可及时普及新技术和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土地市场的建立,将促使土地向资金与人才相对集中的方向流转,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昕坤.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3).
[2] 张泽.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3,(4):45-47.
[3] 高敏.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及其发展机制[J].乡镇经济.2006,(8):16-20.
[关键词]
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界定;构成要素;园区类型
园区一般是指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是园区的一种形式,它具备特定的业态组合要求、是新形势下文化产业集聚的载体,具有文化创新力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实际意义。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研究应从属性定位、构成原则、作用机制、架构模式等角度出发,即文化、产业、管理、政策、服务、创新、整合、集聚。且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类型园区的构成要素具备基本定位的联系性与区别性,即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演进与承递关系,及发挥作用的不同层级和角度的区别;构成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基础要素如都需具备统一管理、产业集聚、市场资源、配套服务等构成要素普遍性特征,也具有统一生产、生活、生态三方要素融合统一的特殊性特征。
1园区概念的界定支撑要素分析
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国内外近些年对此探讨的研究越来越多,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Anne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1]。其共性是提出文化园区是具备一定文化娱乐、生产消费相结合的,是具有多功能性的、提供就业的、社区性的地理区位。在我国,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则包含了集中不同的称谓,如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等,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则偏向不同的着重点。如陈少峰认为文化产业园是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赵迎芳则强调文化产业园区的孵化器功能、创新研发能力、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集聚区特征[2]。
2园区类型及特征要素分析
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经了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后工业园几个主要的阶段,文化产业园区便是后工业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对生产、生活、生态的态度则由对立逐渐走向统一,而文化产业园区在对此三者统一的基础上也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按园区发展的模式划分出了几种不同的类型。
2.1政策导向型园区
此类园区是在地方政府规划和推动下建立和管理的园区,具有很好的经济支撑和政策支持,“政策”、“产业”是重要构成要素。此外,政府作为规划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因其调动资源的广度和力度,在服务园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具有沟通内外的中介连接功能,“中介”也是其构成要素之一。
2.2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此类型园区一般是民营或私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侧重经济效益,在园区开发和经营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吸引企业入驻并形成产业集聚。此类园区以“资金”“资本”为主要构成要素。但因其对商业经营和经济效益的侧重,对产业链培育、和产业的成熟完善则需要进一步提升。
2.3资源导向型园区
如对传统文化或特色文化资源依附型园区。这类园区具有一定的先天资源优势,内涵上侧重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特点,主要以“文化”、“感官”、“体验”为要素特点;以大学或特殊人才聚集地为依托型园区。此类园区依托“人员”优势,集聚创意人才、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学术”、“学习”、“教育”要素中体现优势;先进科技资源为依托型园区。此类园区一般依托高新技术密集,科技产业发达、高科技企业聚集、科研机构和人员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依托,其构成要素着重以“研究”、“研发”、“技术”为要素特点。
3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的基本框架:直接或间接受宏观政策及区域政策的影响、并对其规划、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依托雄厚资本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资源;具有产业及产业链培育或集聚能力;具有学术、研究、研发水平;具有服务管理功能、沟通内外市场及要素间流通;具有明显文化属性特点、满足特定文化需求、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生产、生活、娱乐、消费的有机体。在其基础要素、发展要素、功能要素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产业、文化、研究、学术、资本、服务。由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在不断完善,园区发展也在不断升级,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构成要素的研究和分析也将从不同的角度逐渐完善和成熟。
作者:吴侨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