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代号
专业
名称
4月16日(星期六)
4月17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000004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6217
人机工程学
04490
室内设计原理
00353
06219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584
室内构造与材料学
06216
中外建筑史
04583
室内设计工程基础
020104
财税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8019
理财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69
国际税收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068
外国财政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20106
金融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9092
投资银行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76
国际金融
00078
银行会计学
08019
理财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79
保险学原理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10
国际贸易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248
国际金融法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0889
经济学(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177
投资理财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9092
投资银行学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258
保险法(**加试)
00103
证券投资学(**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250
投资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8019
理财学
04762
金融学概论
08592
房地产投资
08591
金融营销
08593
金融衍生品投资
05175
税收筹划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04
会计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20210
旅游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889
经济学(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96
专业英语
00199
中外民俗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20213
企业财务
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6
中国税制
09092
投资银行学
00015
英语(二)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57
管理会计(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07
高级财务管理
00208
国际财务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222
物业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5831
房地产财务管理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8264
房地产市场与营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6400
物业服务经济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404
物业管理国际质量标准
030106
法律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167
劳动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8
保险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33
税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0107
经济法学
00231
市场竞争法概论
00257
票据法
00258
保险法
00015
英语(二)
00249
国际私法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169
房地产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917
仲裁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19271
外商投资企业法
19270
商法概论
030302
行政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语(二)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34
社会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22
中国行政史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261
行政法学
040102
学前教育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399
学前游戏论
0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40108
教育学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69
教育学原理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68
德育原理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0472
比较教育
040120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3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04578
中国小说史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4577
中国通史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6420
中文工具书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0479
当代资本主义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81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483
科学思维方法论
00482
人生哲学
00480
中国传统道德
040302
体育教育
00498
体育统计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97
运动训练学
00495
体育保健学
00453
教育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496
体育测量与评价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87
体育心理学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02
体育管理学
00499
体育游戏
00501
体育史
050104
秘书学
00320
领导科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23
中国秘书史
00524
文书学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312
政治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527
中外秘书比较
00511
档案管理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25
公文选读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037
美学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41
语言学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037
美学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453
教育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50201
英语
00087
英语翻译
00830
现代语言学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603
英语写作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选考)
00841
第二外语(法语)(选考)
00842
第二外语(德语)(选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50206
英语教育
00087
英语翻译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453
教育法学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0838
语言与文化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603
英语写作
19291
普通语言学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50302
广告学
00037
美学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选考)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选考)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40
法学概论(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244
经济法概论(选考)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305
新闻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659
新闻摄影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15
英语(二)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61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就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及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较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我们必须强化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的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探析与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结构组合和序列编排,构建起有专业特色的艺术高职语文教材体系。
一、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艺术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一般属性的同时,还表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质。高职语文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公共基础课,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在传授民族语言艺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相对于艺术高职的特殊专业要求,传统意义的高职语文教材就显得缺乏必要的对应性。鉴于此,我们应该以现代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潜心投入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的建设,以期构建起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实用、形式多样的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体系。
二、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33-01
现代生物技术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突飞猛进的技术领域之一,按照操作对象的不同,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5个方面,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人类保健、农牧业、轻工业、环保及精细化工、新能源开发等各个领域,已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日益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1]。现代生物技术这门课程在各大高校农林、生物类专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该学科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及就业。为此,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课程建设的多方面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1 教学大纲的适时修订和教学目标改革
该课程教学处于系部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2010级是最后一届专科,2011级开始招生的是生物科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也要及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保证教学大纲的先进性,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2]。
考虑到教学对象与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专科教学向本科教学的过渡期大纲调整,为科学制定适用于本科教学的课程大纲奠定基础,初步实践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中,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人单位对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近3年生物教育毕业生的能力评价反馈普遍良好,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关系。
2 依托校级精品课程进行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和教材建设
2011年《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被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形成具有各自专业背景知识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教授、博士、硕士等组成,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校级教学类项目比赛中,团队多人次获得教学、教案、课件比赛中的好成绩。
教学团队根据教材大纲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建设适用的教材。2007级以前的生物教育学生使用的是杨玉珍和汪琛颖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生物技术概论》。2010年招生调整,开始本科招生,停止专科招生,原编教材已不适应该专业的学科发展。结合生物科学专业特点,教学团队的杨玉珍主编及团队多位教师参编了一部新教材《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更好地体现了前沿性和科学性,教学团队拟定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采用此教材,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3 教学内容体系的合理整合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从内容上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五大工程,以及在农业、食品、化工、医药、环境等领域的应用。考虑该专业学生已从其他相关课程中学习过酶、微生物发酵、蛋白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该课程的基因工程部分教学内容是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并且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故在教学中给予较多的学时分配和课堂讲授,同时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内容弱化课题讲授。另外,讲授生物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内容时,通过具体的实例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采用,使抽象概念化的教学显得多彩有趣。主次分明的教学内容设计,加上多样教学方式的采用,空洞乏味的知识内容不再难以理解,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充实教学内容
考虑生命科学系女生远多于男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如花年龄学子对美的向往与渴求的实际特点,特增添了生物技术的美容应用内容。人造真皮、人工牙齿、各类生长因子等具体应用极大地充实了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不再遥不可及,变成了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事例,学生完全被吸引其中。
5 借助多样先进技术和多元化资源,创新教学形式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抽象复杂,传统讲解的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借助鲜活图片及视频动画等题材形式,以强大的感官刺激,来提升学习兴趣。如在PCR技术讲解时制作分步骤的PPT动画,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再结合PCR仪器反应参数设置的具体操作,虚化的教学内容演化为生动、形象的定格画面,产生了长久记忆效果。针对实验部分的内容,教师仅复述实验步骤,很难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通过运用flash技术,将繁琐的实验步骤以flas进行操作演示,搭配简洁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以操作按钮为引导预演练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实验内容。
如在基因工程抽象的分子杂交与细胞工程形象的组织培养的内容讲授时,尝试借助全功能的编著软件Director,融入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视频等元素,以小电影的表现形式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内容更加生动化,学生完全融入其中。
6 强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合适自用的实验讲义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3]。笔者担任该课程教学近10年来,一直倡导学生走入实验室,参与实践。根据实验室建设条件和学生的兴趣,经多年的不断调整,从十几个备选项目中挑选出6~8个项目进行实验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锻炼。针对市场上没有适合该课程的实验教材,根据教学实际,编写自用实验讲义,既实用又节约了费用,此种形式教学资料较受学生欢迎。
近10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历经8届毕业生,成果颇为显著。据统计分析和观察,学生试卷作答优秀率和理解率、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均有明显提高。这表明改革实践的探索研究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探索改进,卓有成效的方面还要强化做细,比如依托专业背景的模块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实用化探索[4]。
7 参考文献
[1] 杨玉珍,刘开华.现代生物技术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
专业 名称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020115 经济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1 发展经济学 0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0015 英语(二) 00139 西方经济学 00142 计量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3 经济思想史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40 国际经济学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19 餐饮
管理 00989 国外饮食文化(选考) 00986 中国饮食文化 00987 餐饮美学(选考) 00015 英语(二)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988 食品营养学(选考) 00990 宴会设计(选考)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985 餐饮经济学导论 020120 金融
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选考) 00055 企业会计学(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选考) 00181 广告学(一) (选考) 00183 消费经济学(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26 商务
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选考) 00055 企业会计学(选考) 00015 英语(二)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选考) 00181 广告学(一) (选考) 00183 消费经济学(选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29 物流
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选考)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选考)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选考) 02628 管理经济学(选考) 00152 组织行为学(选考)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选考) 00055 企业会计学(选考)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选考)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选考)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选考) 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25 劳动关系学 03322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00015 英语(二) 03323 劳动经济学 03327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 03328 公共管理(**加试) 00034 社会学概论(**加试)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326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20314 销售
管理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181 广告学(一)(**加试)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83 消费经济学(**加试) 020320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015 英语(二)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109 监所
美国在2061计划的一份《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报告中指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应该是“了解科学、技术和数学是具有推动力量和局限性的独立的事业,理解科学重要的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并承认其多样性和统一性,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处理个人和社会的问题。”[1]
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其根本在于民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于是否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回顾科学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对人的世界观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从而引起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在21世纪,无论社会还是个人想要成功地发展,全民及个人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文科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提高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对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有着直接的关系。我校开设的自然科学概论课程是面向文科学生的科学通识教育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的探究,加强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自然科学概论是我院为文科类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公共基础课程,为了系统性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采用了模块教学,包括“古代科技文明”;“宇宙的探索”;“近现代科技的发展”;“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新材料及新能源”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下面对五个模块内容作简要介绍。
模块一:古代科技文明
以时间为轴线介绍古代东西方的科学技术及其思想,着重对中国、希腊、阿拉伯等国的科学技术史、科学家及其科学思想进行介绍。
模块二:宇宙的探索
仍以时间为主线介绍人类从古至今在探索宇宙结构中形成的各种宇宙观以及在人类宇宙观的认知上宗教在其中的影响。介绍现代宇宙观的理论依据(广义相对论等),介绍黑洞、暗物质及时空旅行。
模块三:近现代科技的发展
介绍近现代科学理论(以经典物理、近代物理为主)的发展及完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所产生的第一、第二次及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及社会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模块四: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
简单介绍在生命探究的历程中,人类在生命认知过程中的重大发现及现代科技手段对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中的影响,在环境污染、人口健康等方面进行专题讨论,由此引发学生对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思考。
模块五:新材料及新能源
作为文科学生,关注我国国情和需求,关注国家科技重点研究领域,关注重大关键技术和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是作为社会人的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2月9日颁布的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中提出了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11个重点研究领域[2],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我们以新材料(尤其纳米科技)、新能源(以聚变能、太阳能)作为新材料及新能源的讨论专题。
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点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为了更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知识,加深其对科技的认知,除了上课讨论的专题外,还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科技相关的网站,如
⑴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网站:http:///
网站内容丰富,共有20余万字,1500余幅图片和100多段视频动画。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展现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科技,走近中国古代科技,铭记人类科技进步的每一步足迹,共同传承人类文明的遗产。
⑵网易公开课
学生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的教授讲授的课程,内容涵盖科技、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其中有多集配有中文字幕。如在讲授探索宇宙的专题时,介绍学生观看麻省理工学院的公开课《搜索黑洞》 全6集;仙后座计划:《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3集;耶鲁大学公开课《天体物理学之探索和争议》24集。这些视频大大开拓了热爱天文知识的学生的视野。
⑶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立本课程的网络课程
借助学校网络资源建立了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具体要求,共享相关资源,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学习和互动。
2.小组协作进行专题讨论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先由学生自愿结合成5-6人的小组若干,每个小组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地球资源等专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作好PPT,派一位代表发言。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小组在讨论食品安全问题时,还专门以买者的身份到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进行实地调查,在食品安全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其他买者的采访了解人民的心声,后期通过协作制作出视频,以此引起人们的警觉和对社会的良知,在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之间多了相互关心,在获取知识和多种技能上加强了交流学习。
3.开展科技知识竞赛
为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科普知识,通过竞赛提高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培养科技创新的精神,并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参观中国印刷博物馆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对世界的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印刷博物馆设有“源头古代馆”、“近现代馆”、“印刷设备馆”和“综合馆”,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此馆建在北京印刷学院院内,作为印刷学院的学子,在了解印刷术的过去、现在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教师将安排学生参观中国印刷博物馆,了解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印刷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三、结论
开设综合性的科学教育课程可以弥补文科学生科学素养的缺失,自然科学概论课程是我校为文科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在教学过程的不断探索,将过去以时间为主线调整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借助网络资源及参观中国印刷博物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对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有所感悟,通过小组协作专题讨论、开展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加强了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0-0170-01
一、田野调查与民俗学的关系
田野调查又被称之为田野工作、田野作业以及野外考察等。田野调查在人类学研究中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种方法。不仅如此,田野调查也逐步成为民俗学研究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作为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民俗学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它的所有资料都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换句话说,民俗活动就是民俗学得以发展的基础,民俗学就是以传承民事项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田野调查为手段,通过深入地进行田野调查来获得重要的理论。对于我们所说的“田野”,现阶段存在着多维阐释。[1]一直以来,我们对田野的认识,是以自然主义理想为基础的,认为田野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甚至觉得只有在异地他乡才能够进入田野,才能够深入地了解田野调查,才能够体会到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由此得来的田野调查通常是指通过到农村、基层、草原接近自然去的方法来实现的。随着田野调查研究的深入以及民族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田野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田野调查也不仅成为一个空间意义上的地点,甚至部分研究者简单而深刻地认为,人文世界无处不是田野。由此可见,田野对于民俗学概论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田野调查,那么民俗学概论这一课程也难以有效地开展。[2]
二、田野调查对民俗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民俗学概论课程与田野调查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田野调查在民俗学概论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田野调查应用到民俗学概论课程当中可以使民俗学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元化。除了带学生去课外实施田野调查之外,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在课内也同样可以实施田野调查。田野调查在民俗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首先,将那些传承人邀请进课堂实施田野调查。众所周知,传承人对民俗事项具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是某些民俗事项文化的传承人,随着田野调查内涵的不断丰富,我们可以将传承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传承人对民俗事项的介绍,使广大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田野调查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顺利完成田野作业。传承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回答这种田野调查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田野调查水平。[3]例如,教师可以邀请湘西剪纸等传承人走进民俗教学的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表演以及问题的回答,进一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通过制作多媒体的方式来实现田野调查。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广大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田野情景,使学生深入地感受田野调查的一种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科学技术也不断地深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而充分运用这些技术,尤其是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图形、文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模拟出课堂田野空间,制造相应的田野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田野调查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这种方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嗅觉,使学生充分感受田野调查,深入了解田野调查中能够获取的知识。在今后的民俗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
最后,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田野调查。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田野调查并扮演调查中的角色,来实现学生在田野调查中感受的深入。不仅如此,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田野调查中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并依据田野作业基本要领的不同,来带领学生深入理解与观察相关的民俗概念知识。[4]将室外的田野调查情景至于课堂之上。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广大学生讲述一些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
综上所述,通过田野调查这种实训方式,民俗学课堂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学生学习民俗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提高,极大地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当然,也应当意识到,田野调查对民俗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相关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作者:赵燕妮
参考文献:
[1]沈昕,齐丽媛,钟华君.走向生活:《民俗学概论》教学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7-32.
影视文化已经涉及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影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影视是大众传播媒介
电影和电视作为一种记录、保存、普及、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其巨大作用甚至可以同人类文明史上创造文字、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相比美,在人类没有影视这种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之前,人类文化的成果,主要是通过书籍、报刊,乃至某些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等)来记录、保存、传播和交流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影视文化的产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史上自从语言、文字、印刷术产生以来,在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传播学告诉我们,人类传播方式的变化速度在不断加快。这种速度本身就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语言到文字,几万年;从文字到印刷,几千年;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400年;从第一次试验电视到从月球播回实况电视,50年。下一步是什么?某些新形式媒介正在地平线上出现……但是十分清楚的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信息时代。”(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
二、影视艺术是文化交流的手段
影视艺术绝不意味着电影、电视只是机械地纪录生活或照搬生活。恰恰相反,任何影视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与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电影、电视表现社会生活并不是纯客观的纪录,其中必然渗透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判断。
当我们在欣赏一部影片或一部电视剧时,除了获得艺术享受之外,还能够体察到某个社会、某个时代、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尤其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影视艺术,能够十分清楚、逼真地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非常生动、非常鲜明的社会生活画面。世界各国的影视作品,虽然存在着各种流派、风格和类型,但从这些为数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各个国家社会生活的状况,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风云起伏和变化发展。因此,电影、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和观代综合艺术,能够集中传达出时代和社会的信息,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时代观念的更这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
三、影视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自从澳大利亚7万年前的岩画被发现后,人类的文化史与艺术史显得更加悠久。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都是早在蒙昧时代或者文明时代的初期便已经出现。在以后的一段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再没有发明出新的艺术种类。直到P9世纪末叶和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才相继出现,成为人类科学史与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电影与电视共同组成了一种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和电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发明。然后才导致新艺术的诞生。完全可以这样说,电影、电视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都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电影、电视是惟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姊妹艺术。
电影的诞生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的。19世纪后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欧美等国的科学技术日趋繁荣,光学、电学、化学、声学、机械学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门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当时,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有许多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各种实验。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才促成了电影的问世。
直到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白色幕布上放映了自己摄制的《火车进站》等影片,真正的电影才终于问世了。他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逼真、活动的人物,这种惊奇感简直令他们目瞪口呆。有的观众看到银幕上下雨,赶紧打起了雨伞;而当银幕上出现火车急速冲来的镜头时,观众中有人吓得大叫,甚至准备站起来逃走。可见,电影这门新的艺术自诞生之日就开始显示出其神奇的魅力。
从诞生到发展,电影始终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四、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
影视艺术是以影视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或屏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电影、电视作品的创作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活动,这是因为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的缘故。其他一些艺术门类的创作属于个体创作,比如绘画、诗歌等等。然而电影、电视作品的创作,可以说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大的范围就有编剧艺术、导演艺术、摄影艺术、美术设计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剪辑艺术、录音艺术、等等。十几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影视作品的创作是一个大的生产过程,而且缺少哪一门类都没有办法完成创作。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最大限度地吸取了这些艺术门类的手段和技巧。
五、影视艺术发展推动了对大众传播的研究和传播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47-03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汽车的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和维修。同时汽车的普及,大众对汽车的认知程度亟待提高,因此了解汽车知识势在必行,而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接受系统的学习。太原理工大学从2007年就开设了全校公选课《汽车工程概论》,车辆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电、机测、液压方向也开设有《汽车工程概论》课程。该课程容量大、服务专业面广,因此对其进行教学建设和实践十分必要。本文对《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划分教学层次,采用多元化的课程目标
《汽车工程概论》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三个工科专业,同时是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公选课。由于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对汽车知识要求的深度广度不同。因此可以将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
A层次是针对车辆工程专业低年级学生。对车辆专业,《汽车工程概论》课程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及早地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将该课程从原来的第3学期提前到第1学期,这样车辆专业的教师在第1学期就与学生有了直接接触,便于解答学生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有利于进行专业介绍和教育。《汽车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知识,明确车辆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车辆工程课程体系的大体框架,激发学生对汽车专业的兴趣,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B层次是针对机械和工设专业的学生。对这些专业来说,《汽车工程概论》是唯一的汽车类课程,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要求组织教学。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汽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汽车的性能及相关新技术,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未来可能从事与汽车有关的工作提供汽车背景知识。
C层次是针对全校学生的公选课。这部分学生工科知识比较弱,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要求方面更强调基本概念。其目的和任务就是普及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趋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鉴赏汽车的能力,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
依据《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三个教学层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
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体系包括汽车文化、汽车构造、汽车性能与法规和汽车新技术等知识,以及汽车行业现状、汽车运动、名人名厂名商标等内容。教学体系上应该既体现汽车的相关基本知识,又要反映汽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精练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应以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标准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1。应合理安排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了解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和汽车电器及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工设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了解汽车车身结构及造型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
1.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好《汽车工程概论》课程,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组织保证。为了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老教师亲自授课,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授课技巧;(2)安排经验丰富的教授给青年教师担任教学指导老师,帮助新教师找出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课件制作及教学语言表述等方面的问题;(3)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讲课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组织教研活动,研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学内容、进度和要求,增强了教学的计划性和严肃性;(5)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来,以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组织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承担教改项目和教材编写,以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7)加强新技术培训,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充实自己,如果仅满足于已有知识,将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通过以上措施,不仅提高了《汽车工程概论》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而且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能够良性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为本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课程组教师十分重视教材建设,经过充分调研和准备,2011年编写了由国防工业出版社组织的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工程概论》。教材编写力求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内容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结合,不仅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及应用技术成果,而且还包含汽车发展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本教材由“汽车工业发展史、汽车的分类与特性参数、汽车结构、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维护及运行材料、汽车排放与噪声、新能源汽车”七个基础平台组成,形成了《汽车工程概论》教材体系。教材结构体系经过精心设计,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和循序渐进的叙述顺序,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同时,为了与本课程教材配合使用,编制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投入使用,效果较好。为了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材内容较为广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课堂讲授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侧重点不同。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授课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汽车厂商文化、品牌文化、汽车名人文化、美学文化、著名车展及赛车运动等汽车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工程技术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汽车文化素养。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中的汽车结构这一章节实践性很强,如果没有实验,学生对汽车内部的结构很难搞清楚,对汽车的认识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验数量,注重实验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探索汽车发展的内在规律。本课程的实验是以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课堂所讲授的基本内容。结合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我们将实验课时由2学时改为4学时。最初开设的实验有汽车发动机构造认知、汽车底盘构造认知两个实验,随着实验和实训设备的增加,如新购置了桑塔纳轿车和帕萨特轿车电器实训台、汽车模拟驾驶仪,实验教学在继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汽车电器认知试验及汽车模拟驾驶实验。通过汽车模拟驾驶使学生切实感受对汽车相关系统的操纵,理解各系统的相互配合,如起步过程、变速器换挡过程时离合器操纵等。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我们注重实验环节的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较多,我们安排学生分组分批到实验室,保证学生的动手实验机会。同时为了确保课程实验的教学效果,我们编写了相应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通过实验课程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更加深入地理解汽车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对汽车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太原理工大学晋翔车队组织的节能车大赛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设计创新能力。
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汽车工程概论》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互动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
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存储量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初步开发完成了《汽车工程概论》课程及汽车文化知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可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图表、图片以及大量的专题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使原来许多用传统方法讲授起来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中的汽车构造部分比较抽象、难懂,如果采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实验录像等手段,可以让学生很快就建立起清晰的概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可将最新的汽车技术带到课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广大学生得到最新的教学资源。实践证明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结束语
《汽车工程概论》是针对车辆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机械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该课程还是全校公共选修课。通过对《汽车工程概论》课程的建设和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汽车知识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使师资队伍的师德教风、教学水平、教学的规范性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也激发了教师参与各种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召文,高伟.高校非汽车专业《汽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7).
[2]肖生发,罗永革,等.“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A]//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论坛论文集[C].2010.
[3]计云萍,任慧平.“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9,(6).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52-03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面简称“概论”)是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两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课程以中国化为主题,重点阐述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围绕“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个主题,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空间四个向度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岗位型人才,和专业课一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05思政课改革方案,作为核心课程的“概论”课使用的是全国高校材,此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内容丰富,但是,正因其理论性、系统性过强,内容庞杂、抽象,不能适应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的需要。所以在概论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需要教师根据高职教育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有两个原则:第一,紧抓教学内容的根本――教材。对于“概论”课教师来说,不管采用专题教学还是分章教学,都必须以教材为蓝本,深入把握教材的导向和精神、遵循教材的基本结构、领会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第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丰富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笔者来看,“概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遵照以下三大原则。
1.精选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必须把握好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主线和重点,要设法讲深讲透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且在教学中还应力求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使学生把党的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体现概论课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在这里我推荐一部视频:《感动中国》。近年来国家可说是多灾多难,可是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例如武文斌、金晶、翟默、长江大学大学生等)却照亮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道路,这些平凡却伟大的人物,通过《感动中国》展现和引导,绝对可以重塑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灵魂!
2.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社会现实,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现在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环境里,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但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有的还有一些片面的或偏激的看法,教师就要抓准当今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讲授内容,设法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或不正确的认识,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概论”课教学内容中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贫富差距、社会主义民主、和谐社会、先进文化这些内容的教学,必须要和现实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否则则是缘木求鱼。
3.反映最新成果。反映最新成果,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新、要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不是陈旧理论的重复。“概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它的内容体系既是既定的,又是开放的,所以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界研究的进展及时地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相关知识素养,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始终站在时展的前沿,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充分反映时展的要求,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概论”课鲜活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概论”课的教学充满活力,才能使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
二、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对于专业课来说,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评价往往不高,戏称其“睡觉课”、“ 可逃课”,因此有人称“概论”课程为高职最难教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一是“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内容相对繁杂、熟悉和枯燥;二是部分教师讲课枯燥乏味,方法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专业课改革如火如荼,思政课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针对现阶段思政课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重抽象的逻辑推理、理论证明,轻理论联系实际或“案例教学”,高职教师应当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构建一种平等对话、生动活泼的教学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笔者认为,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演讲与讨论相结合、研究性教学法这些互动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贴切、鲜活、真实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性思维的诱导、情境问题的建构设计,在课堂上可以设疑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角色体验、辩论赛等方式来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以主动思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启发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激活课堂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
例如,社会主义本质这个专题内容,就可以用讨论法或案例分析法讲授。首先向学生呈现案例:两个“罗芳村”的形成,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村的差异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贫富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接下来引导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提出经历了什么过程?本质中两个核心词汇: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怎么与现实相联系?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区别是什么?现阶段贫富差距该怎么认识?这一个内容几乎用上了所有的互动教学法,信息量大,说服力强,贴合实际,引人深思,与全书内容融会贯通,学生思考了、争论了、理解了,教学效果就出来了。但如果这章内容照本宣科的讲授,学生根本不愿意听――他们中学就已经把社会主义本质背的滚瓜烂熟了!
三、采用多种教学媒介,完善教学环节
传统“概论”课的教学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普遍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为媒介,科技含量低,效率不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投影、幻灯、录像、广播、电影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概论”课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又一崭新的平台,赋予了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2]。
1.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录像、录音、影视资料、幻灯资料等,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在设计和制作时,要想办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等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大力提高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教师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课件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开设网上课堂。“概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设网上课堂,构建网上“概论”课教学基地。教师可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参考、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模拟试题等全部上网,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享。教学资料数据库中不仅可有文本形式的资源,还可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求异、求新的心理,学生可以课后上网浏览,随点随学,从而可以保持课程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实践证明,对“概论”课网络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以大大丰富和拓展该课程的信息量,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展现网络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3.创建网上论坛,开辟教师个人的教学博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论坛和教学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表达方式,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等优势,“概论”课教学可以合理予以运用。借助教师教学论坛和博客,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实时聊天、自由论坛、电子邮件等在线和非在线方式传递信息和互动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学习中的疑问及其思想动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上教师既应创造宽松、平等、信任的氛围,又要有必要的监控和管理,以滤除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引导学生分清是非、真假和美丑的界限。
四、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巩固教学效果
“概论”课与现实联系紧密,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教学应附着实践化的能力价值。社会实践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概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03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并具体指明“要注意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力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的突破。”
1.丰富校园实践教学方式
目前,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有课堂讨论、观看音像资料、做校园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拓展教学等。课堂讨论贯穿于教学中,在热烈的讨论中既让学生学到了理论,又进行了积极思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表达和应变等多种能力。播放视频资料不仅能激发学习抽象理论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利于诠释抽象、深刻的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剖析社会实际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单调枯燥的缺陷。比如,《改革开放三十年》、《感动中国》、《鲁豫有约》等影片,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进》、《小平十章》、《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指导学生搞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加深对理论和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在讲授“思想”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选读《选集》并写读后感;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展开实地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等,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接触课程所讲授的理论文本,以提升理论的深度。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中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理论的体验与内化得以实现。
2.开拓社会实践教学空间
到社会上开展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课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不仅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学以致用,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历史感和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文献,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走向工厂、农村等社会大课堂,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从现实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为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通过服务社区来参与社会,在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活动,如无偿献血、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儿童等献爱心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到社区进行家电维修、计算机维护等“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等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文物摄影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文物摄影应该是对历史审美认知后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数码摄影设备以文物为对象的拍摄记录,客观并再现其艺术性。
摄影在文物中的使用除了客观记录它的历史状态,也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要遵循以真实、美观为基础的艺术规律,要求摄影者要具备一定的文物相关知识,要理解文物本身是从不同的领域和侧面反映出历史上人们改造世界的状况,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实物资料。文物所具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证作用,构成了文物特性的表现形式。文物摄影时有针对性地调动光线、角度、镜头,充分运用艺术手段来塑造、刻画它。对它有深刻的认知才能从作品中展现出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它所要传达的信息。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于1981年4月8《关于拍摄文物的几项暂行规定》中指出:“拍摄易损文物(如壁画、彩塑、书画、纺织品、漆器等)一律禁止使用强光灯。”灯光照片时还应注意光照时间、光源与器物的距离和灯光热度等。对光源敏感的器物类型,不应长时间光拍,否则会使绘画、织品等脱色、剥落,字迹模糊,甚至引起本身的质变。所以在测光的时候需要对文物的特性有所认知。以最快、最准确的速度拍照,从而缩短器物的光照时间。在选择灯光的时候酌情使用散光灯和聚光灯,不要是器物骤然升温或降温,这样容易使器物受到损坏。争取在初步入库时完成该器物的大部分的摄影任务,不要经常反复拍照同一器物。
z影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光线的布局以及器物的构图,在文物摄影中也同样重要,首先是光的运用就非常重要,它能使所拍摄对象呈现历史沧桑感也能使拍摄对象绚丽多姿。其次是拍摄角度的选择,十分重要,一件器物最重要的照片是正面全景照片。(如图1、如图2)作为入库级别高的藏品应用彩色胶片,拍摄彩色反转片和负片(如图3),有条件的单位对重器、珍品也可以拍录像片存档。针对具有重要的文物信息胶片,博物馆会进行电子文档备份(如图4)。
2 摄影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
2.1 文物信息的储存与展览
按着文物摄影的分类,去寻找他们的共性和个性。文物摄影可以按文物的分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古墓葬、古遗址等较大型不可移动文物摄影;另一类是陶瓷、玉器、书画等较细致、可移动的文物摄影。在文物摄影中要注意:具体的细分可大致分为这几个方面:考古摄影、古建筑摄影、石窟摄影、器物摄影。通过文物分类,可以有效地提高摄影团队的合理分工,更细化文物信息的储存和整理,为后期展览提供资料。文物的展览不仅仅是传统摆在橱窗展览的形式,更多的是互联网上的互动展览,虚拟图片360度的展现,如今影像采集、加工、输出全部基于数字技术,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发生了重要改变;文物摄影不再局限于影像工作本身,参与并推动了文博单位的数字化、信息化工作。
2.2 数位宝库的多元化运用
通过文物摄影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把文物这个历史文化艺术品进行了数字化录入,形成了丰富庞大的资料库,是博物馆典藏资源集合的基础,加以延伸出更广博的交叉应用,成为21世纪研究的利器。例如,的资料库包含故宫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故宫书画典藏资料检索系统、清代文献档册目录、善本古籍资料库等,展现了故宫器物、书画、图书文献等丰富的典藏。在数位计划多管齐下整合丰富资源、无限延伸文物的附加值,从典藏资料库、主题网站、多媒体互动光碟与展示、文物衍生产品的运用等。而这些都基于摄影技术在文物上的使用,发挥了文物的价值。利用新媒体对群众经行宣传教育和推广。以数位典藏的资源为数位学习的素材,建立起博物馆数位学习示范中心、数位学习平台,并开发内容教材,提供同步或混合线上教学功能。深入浅出的通过图片了解文物的制作、鉴赏、修复等保护的方法,而非传统拿实物出来比画,更好地延续文物的寿命。
2.3 文化遗产写实的记录
随着国家对历史古迹、文物等历史遗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文博行业,但是由于传统艺人的大量流失,很多传统技术没有沿传下来。而传统修复技术的局限性,大量的文物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很多考古发现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被破坏,基于这些因素,摄影在文物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记录被发现的原始状态,更好地为后人研究和复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的推进,文物摄影也包含了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拍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人心,即使实物形态的文物消失,摄影影像的留存也可以留住那短暂的美好瞬间,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之一,是文化遗产深入人心的好方法。
2.4 辅助鉴定依据及印刷
由于近年来文物作伪严重,结合科技发展,很多企业正在研究怎样通过仪器鉴定真伪。现在中国的雅昌艺术网、江苏省文交所以及南京国典艺术保真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摄影技术,记录每一张书画作品的特征,通过每一个放大的信息点去记录,以辅助鉴定。同时日本的二玄出版社由于运用了高精的仪器设备和仿真的宣纸对文物进行再记录再印刷,起到了再传播再保护的功能。更好的帮助人们对文物进行复制和保护。所以,文物摄影实际上是运用多重的摄影技术和技巧,才能达到高度的“传神”效果,并不是单纯的记录式的翻版。
3 文物摄影的应用价值
3.1 艺术价值
人们一般认为文物摄影只是客观记录艺术品的写真造型,而却忽视了,其实我们在遵循古人的艺术杰出作品的时候还在经行二次艺术传播。作为一个文物摄影工作者,必须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认知、熟练运用现代化摄影记录设备和技法,了解古人和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展现完美的摄影作品。
3.2 市场价值
首先是由文物摄影引申而来的3D修复技术,它可以更便利、更快捷替代现今石膏树脂修复的可能性。其次,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当今掀起了第三次收藏热,大小拍卖行竞相举槌拍卖文物艺术品,艺术品图录成千上万的印刷出版,这使得文物摄影拓展了博物馆之外的另一个潜力巨大的应用市场。以及现在各种微拍等,都需要有好的文物摄影作品为基础,去吸引投资爱好者的眼光,进行更好的宣传。减少文物在搬动中遭受损伤的可能性,从而为文物保护带来了便利。
参考文献:
[1] 赵广田.文物摄影概论[M].甘肃文化出版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