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施工流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基础工程
1.1 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复核(包括轴线,方向)桩机就位打桩测桩基槽开挖锯桩浇筑砼垫层轴线引设承台模板及梁底板安装钢筋制安承台模板及基础梁侧板安装基础模板、钢筋验收浇筑基础砼养护基础砖砌筑回填土。
1.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①天然基础基槽(坑)机械开挖应设置标高控制点,预留20cm~40cm土体用人工清槽,以免扰动基底土体,且基槽(坑)底必须平整坚实,开挖后应及时浇筑砼垫层。
②基坑开挖前须对边坡稳定(无支护基坑)、支护型式(有支护基坑)、降水措施、挖土方案、运土路线、土方堆放位置等编制好施工方案,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③天然基础承台必须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否则必须与设计联系进行处理。
深基坑或基础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支护和开挖,承台埋置较深可能对附近已有建筑物及市政设施造成影响的要在施工期间落实相应的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④桩与承台的连接: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桩直径不小于800mm的不宜小于100mm,对于250
⑤采用焊接接桩时钢板宜使用低碳钢,焊条宜用E43,应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焊接完成后应冷却8分钟后方可锤击。对桩位偏位大于规范要求或地基土质与勘探资料不符时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处理。
⑥打(压)桩后的桩位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要求,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位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⑦基础垫层浇筑前必须保证土体表面平整,无浮土、泥浆、积水,必须用木枋对垫层位置进行定位方可浇筑,垫层厚度必须达到图纸设计要求。
⑧基础模板安装应该通线验收,截面内部尺寸不许超过±10mm,侧板高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不宜高低不平。
⑨基础钢筋验收要按施工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以及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等内容,重点复核柱预留插筋的位置、品种、直径和数量。
⑩基础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淋水湿润,承台内积水应及时排除,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基础回填前应将基坑内模板木枋、钢顶、钢管及零碎材料清理干净才能回填。
室内回填以分层进行,并分层碾压密实。回填土面用石粉约100mm厚做找平层,并用振板振平。室外回填土应同步进行,以免影响排栅搭设。
2 模板工程
2.1 施工工艺流程
轴线投设柱(剪力墙)模板制安设置标高控制点二层梁板模板制安线管预埋验收验收依次推进。
2.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①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工序)的作业量,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
②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单块模板尺寸、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
③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跨度超过18m结构梁、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绘制模板设计图,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报审,严格执行审核后的施工方案。
④模板轴线引设、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柱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进行交叉检查,确保无误。
⑤柱子、墙、梁模板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预留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
⑥模板安装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模板内无积水。
⑦模板工程完成后需复核梁的截面尺寸、梁板标高、开间尺寸及每一开间的板面平整度必须符合图纸及验收要求,同时模板工程完成后木工班组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剩余的材料不准堆放在平桥上,要做到工完场清才能申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⑧模板支撑系统应对立杆垫板、倾斜立杆、单独立杆、水平联系杆件及探头木方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浇捣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跟班。
⑨底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定。已拆除模板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等级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荷载,必要时加设临时支撑。模板拆除后必须做到材料分类堆放,以及该材料用完后必须工完场清,打扫干净。
⑩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对照施工技术方案观察检查。
3 钢筋工程
3.1 施工工艺流程
熟悉图纸钢筋下料钢筋制作钢筋绑扎(柱、墙、梁板)验收。
3.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①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②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③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④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梁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⑥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mm,以利于浇筑混凝土。
⑦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以及抗震设防烈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来选择。钢筋的绑扎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
⑧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⑨伸出楼面的柱(插)筋应设置定位箍筋,有条件的可采用钢筋焊接固定。
⑩梁柱节点箍筋应按图纸要求形状制作,当梁柱纵筋较密时可焊接成封闭环式箍筋然后按设计要求的间距绑扎,当现场绑扎有困难时可在柱每侧设置不少于1根¢12钢筋段与节点箍筋点焊成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起下沉到设计位置。
钢筋工程完成后应复核梁的截面尺寸及梁板的标高、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以及钢筋的接头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4 混凝土工程
4.1 施工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4.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①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现场用坍落度筒检查。
②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严禁随意加水拌合。
③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⑤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⑥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⑦柱(剪力墙)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剪力墙)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⑧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⑨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⑩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斜屋面、楼梯段等部位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低处混凝土后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抹平。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所有部位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设专人跟班检查。
5 砌体工程
5.1 施工工艺流程
砌砖作业准备砖浇水砂浆搅拌砌砖墙验收。
5.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砌体砌筑前应做好轴线引测和控制线,设置好水平标高、门窗预留洞口、窗台标高的控制点。
①做好作业前施工准备,基底垃圾应清理干净、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②砌块砌筑前应提前淋水湿润或使用专用砂浆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③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④斜坡面与墙体交接处、楼地面上三皮砖及梁底顶砖均应用水泥砂浆砌筑,预留线管、线槽等部位砌筑时应按相关要求设置拉结钢筋。
⑤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应按图纸要求设置。
⑥凡设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
⑦非承重墙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⑧墙体顶部应预留200mm左右空隙,间隔3~5天后再将砌块用水泥砂浆斜顶砌筑,水泥砂浆必须饱满。
⑨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⑩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开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
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
所有的砌筑工程施工场地(含工作面)应每天都要做到工完场清,每个验收批申报验收时所有楼地面都要打扫干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刘勇.对建筑施工监理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价值工程,2010(33).
[2]于子鹏.对建筑施工中常见安全事故的分析[J].价值工程, 2011(03).
一、工程概括
本工程为某综合商业广场,2幢20层对称布置,下设4层裙房,地下室1层。南主楼为商住楼,北主楼为商务楼。1—4层为餐饮、娱乐和商场等营业性建筑,5层为管道层,地下室为车库和设备层。
二、施工整体流程控制
施工总体流程属于施工流程的最高层次.反映的是高层建筑工程中各单位工程(区域)之间的施工流水关系。是高层施工工程项目的管理核心,是实现经济与技术的结合关键。掌握它可以对工程的劳动力配置,材料构建,机械设备,需用工时与施工方法的周密研究部署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工程的有序开展。
1、施工流水控制
施工流水段划分应围绕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塔楼进行,可以划分为主体核心区、主体区、主体以外区域等三大区域。主体以外区域可以视工程规模大小,根据施工组织需要再进一步细分。塔楼与其它区域的关系因施工阶段不同而繁简不一。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塔楼与其它区域通过地下室紧密相连,互关系比较复杂,流水施工方式变化比较多,采用不同的流水施工方式,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高层建筑施工总体流程有平行施工、依次施工和流水施工三种基本方式。三种流水施工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进行合理选择。本工程为缩短建设工期,尽快回收投资.施工采用了塔楼先行的依次施工流水方式。
2、塔楼施工流程
塔楼施工作业面狭小,但是施工工序却特别多。仅结构工程施工就有1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相对独立的作业空间和时间。因此塔楼施工作业空间极为宝贵,必须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按照施工工艺顺序,在垂直方向合理安排作业空间确保各工序自下而上流水施工,其经验值得借鉴。
三、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施工进度计划是工程项目施工的时间规划 规定了工程施工的起迄时间、施工顺序和施工速度,是控制工期的有效工具。进度计划主要有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工程进度计划和资源需要量计划四大类。
1、施工总进度计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是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活动在时间上的体现。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是根据施工部署中的施工方案和工程项目的展开程序,对全工地的所有工程项目做出时间上的安排。正确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是保证建设工程按期交付使用,降低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重要条件。
2、塔楼施工进度计划
塔楼施工进度计划属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工期和各种资源配置条件,按照施工过程的合理施工顺序及组织施工的原则。用横道图、网络图或形象图对塔楼从开始施工到全部竣工,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安排及相互搭接关系。
四、主要专业施工技术及管理控制
1、钢筋工程
⑴平台楼板、筒体墙等钢筋网的绑扎。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形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全部钢筋的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以免网井歪斜变形。楼板上下排钢筋之间应放置“凸”“丌”形Φ12撑筋,以保证双排钢筋间距。正确筒简体的钢筋采用“∽”箍加混凝土垫块。柱用带铅丝的混凝土垫块,梁板用混凝土垫块来控制混凝土保护层。
⑵柱或梁中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支叉点均应扎牢,箍筋与纵向钢筋的支叉点可成梅花或交错扎牢,以防骨架歪斜;箍筋接头在梁中沿纵向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筋上,在柱中沿竖方向交错布置并在箍筋与柱角竖向钢筋的交接点上.
⑶悬臂板和排口的上部钢筋应位置正确,以防止雨蓬板和挑沿板表面出现裂缝,雨蓬及挑沿的上部钢筋应用支架撑起固定。
2、模板工程
本工程柱子共5种规格,采用角铁框九夹板面板的定型模板,弧形梁为50mm厚木底板和钢制定型侧板。其他梁、平台则用50mm厚木板及九夹板,支撑系统采用门架式多功能脚手架。模板和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倾覆,撑杆要垂直,搭头要牢固密缝,不漏浆,不爆模,不变形。电梯井内模采用筒模,井架固定,拆卸模板用神仙葫芦起吊模板,外模则采用定型专用片型大模,并用对拉螺栓控制位置及断面尺寸。
3、混凝土工程
⑴每层上部结构采取两次浇筑方法,即柱,筒体墙为1次,梁板为1次。混凝土浇筑手段采用两种方法:现阶段采用现场搅拌站塔吊,高速井架水平、垂直运输--人力小车--浇筑点。接下去则采用现场搅拌站--混凝土固定泵--垂直、水平管--楼层布料机--浇筑点。
⑵泵送混凝土
a、输送管的布置:垂直输送管长度与水平输送管长度的比值宜不大于3:1,水平输送管从固定泵通过弯管朝上输送,垂直输送管通过管道井向上传送,井壁每隔2m放预埋铁件,将垂直输送管固定在井筒上,水平输进管用Φ48×3 5钢脚手管作支承架。
b、混凝土固定泵设置在搅拌机卸料VI处。浇筑时设置布料机,设置点用Φ48钢管和脚手板搭置高50cm的支承平台,平台处支撑须加强。
五、结语
由于高层建筑正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结构复杂程度增加,高级装修要求高,对技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工作就更加重要,并要不断地总结、完善施工管理经验,使施工组织真正的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8-0034-02
1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分析
项目只是一次性的活动,并且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目标,但项目经理的工作基本一致,即在完成项目目标和让客户满意的同时,把施工组织协调、预算时间和质量范围中各种相关活动有规律的组织起来,成功地把握资源优化配置。项目经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上负责人的代表,作为公司最高管理者授权对负责施工工程项目全面的项目管理者,其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地位非常显著。具体来说,项目经理的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组建项目经理部、明确管理职责、配备技术人员。
2 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现状
2.1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现状
施工项目经理绩效是指工程项目在一定时期内项目经营效益和项目管理者的成绩,即项目的结果绩效,以及该工程项目为取得这些效益和成绩的一切经营活动过程的效率,即项目的过程绩效。
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关于项目经理绩效的考核标准己设置绩效指标、评分权重等,十分简单易用,但实践中各企业在具体实施时是否科学合理,项目经理对其实施是否有看法和意见,还有什么地方应该值得改善,尚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此,陈尚卿(2006)采用实地调研加上问卷的方式对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对象占到总数的65.2%,对绩效评估的现状持怀疑态度或者不认可态度,另一方面,目前的施工企业中在绩效评估方面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与改进。
2.2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问题
综合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目前在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绩效考核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2.1 业绩占考核比例过高
我国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制度以来,众多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经理绩效考核时将上缴款(即向企业上缴的管理费用)作为最为核心的考核要素,并且都将上缴款作为主要的鼓励方式。一旦某个工程项目得标,公司将根据合同所定价格按同一比例确定上缴款项。多缴则代表该经理的业绩就更好,且所获的薪酬提成也更多,这种方式存在巨大缺陷,因为它没有对项目本身的复杂度、经费支持等客观因素加以综合考量。毫无疑问,这种以“业绩主导一切”的衡量标准会给企业带来内部过度竞争、员工唯利是图等负面影响。
2.2.2 考核标准相对不合理
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是根据企业的历年经营数据和项目的历史绩效水平,进行综合平均得来,缺乏对项目复杂程度的进一步评定。众所周知,企业不同的项目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但现阶段对它们却要面临统一的考核标准、采取相同的绩效评价手段,显然这种方式不是站在公正和客观的基础上来考虑的。因此,可能造成被评价方不接受所得的评价结果。
2.2.3 绩效结果较难反映现实
在各个项目施工难易程度不同的背景之下,考核结果往往难以反映项目经理的实际能力。在现实情况下,有些初次担任管理层的项目经理既可能碰到非常容易的项目,也可能碰到异常复杂的项目,这些状况会使得考核结果与他们实际水平的偏差。有些项目经理会因此夸大其能力也会影响企业项目任务的分层分配。
2.2.4 绩效考核体系效果不佳
对项目经理的考核直接影响着绩效的好坏,目标考核和素质评价没有很好的相结合,直接影响结果性的目标考核,从而导致了客观评价项目经理工作行为。在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领导和员工很少有机会沟通,往往变成形式化、走过场。
2.2.5 绩效考核目标单一性
绩效考核基本上与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挂钩,往往与员工的晋升、培训、个人发展等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对某项目的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经理的职业生涯发展。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制度以来,大部分企业主要的绩效考核标准是向企业上缴的管理费用,以此作为激励方式会导致企业员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无法将资金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
3 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设计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目标要能满足企业日常运作的要求,杜绝目标的单一化、绝对化,以确保绩效考核中的评估结果为企业日常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本研究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在综合考量项目组以及项目经理的情况下,设计出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
据以上流程图,可将绩效考核流程归纳为三个部分。
3.1 准备部分
绩效考核之前,应首先确定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并将企业宏观目标分解成微观的、项目组可执行的目标,由此项目组确定各自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组的绩效目标,结合自己的工作分析和胜任特征,建立自己的绩效目标。
3.2 主体部分
由图可知,绩效考核是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构成的一个循环过程。企业要达成绩效考核的目标,必须通过制定制度和计划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项目总监要即时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敦促项目经理的绩效在绩效考核循环体系下能力不断提高。
3.3 应用部分
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五个方面:
①薪酬设计。主要是指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项目经理劳动报酬的部分依据,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手段。
②职务调整。根据考评结果了解项目经理的特长,将其调任到相应的岗位,做到知人善任。
③招聘甄选。在对项目经理进行综合考评之后,择优者进行岗位提升。
④培训开发。针对考评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项目经理培训计划,从而提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
⑤生涯管理。根据考评结果了解项目经理的特点、职业倾向,由人力资源部门为其制定职场生涯规划。
图2在传统的项目经理绩效考核流程上有所创新和扩展,即在传统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在前期增加了对项目组工作目标和岗位责任、项目经理工作分析和胜任特征等准备工作,在后期从五个方面有效应用绩效考核结果,使整个绩效管理的流程更加充实。
引 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建筑节能已成为节能的重点。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水平高低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建筑企业的水准,同时,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观察与分析,还可以对后期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所以,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是施工企业管理综合水平的良好体现,同时也是建筑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现代建筑节能施工更加复杂,必须对其施工现场实行流程化的监管,才能提高其监管效率,才能保证建筑节能施工现场有秩序的施工。
1 建筑节能施工
1.1 墙体的节能施工
墙体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实心砖或者是空心砖,空心砖一般是用于整砖平砌,所以为了节约建筑材料,一般会使用空心砖,在转角或者其他需要半砖搭砌的地方,使用实心砖。除此之外,墙体中的各个预留孔和预埋管道洞口等,也需要使用实心砖。墙体保温施工时墙体节能施工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施工步骤,可以在内墙或者是外墙建造保温层。在内墙建造保温层,其技术含量较低,但是易操作,其保温效果一般。外墙建造保温层,铺设的面积较小,容易导致保温层整体的破裂以及脱落,其施工成本也比较高。墙体的节能施工质量和施工材料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注重材料质量的检测,一定要符合表1所述的各项准则。
1.2 门窗的节能施工
为了提升建筑的节能水平,在安装门窗时,需要注重门窗的导热能力和密封性能。从整体来说,金属的导热能力较强,在选择门窗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金属门窗的使用,可以选择钢化玻璃、塑料和木质材料,其中,木质材料以及塑料的隔热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双层的玻璃材料隔热效果也比较好,其性价比比较高,对于特殊空间的处理,例如卫生间,要想增加其隐蔽性,就可以使用边框是塑料材质的木质门窗,这样既美观又节能。
1.3 保温屋面及屋顶的节能施工
一般情况下,屋面保温层的材料要注重这几项性能:密度、隔热效果、排水性能。保温层的施工工艺通常是采用反铺法或者是正铺法,反铺法是将保温层铺设在防水层的上面,而正铺法是将保温层铺设在防水层的下面。相比较而言,反铺法有一定的优势,因其利用保温材料的排水性,可以有效保护防水材料,维修比较简单,但是施工成本比较高,不利于节能施工。
1.4 楼地面节能施工
楼地面的节能施工需要注意这几个部分:①楼板的保温节能构造;②地层地面的保温节能构造;③整体保温材料的铺设填充层;④地面辐射采暖构造。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基层处理剂的配置,基层处理剂应该和卷材或者是胶熟剂的材料相融合,基层处理剂可以采用喷涂法或者是刷涂法进行施工,在喷涂均匀之后,再铺贴卷材。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应该采用热熔法施工,铺贴合成高分子卷材应该采用冷新法施工。
2 施工现场监管
2.1 施工现场管理原则
明确工作原则是保证工作开展效率的首要步骤。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而言,在实践的管理当中应当严格地遵循科学化、标准化、经济效益化的原则,从多个角度、不同的理论方面提升建筑水平。①是科学化的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管理,应当力求做到科学化、合理化,符合我国大型生产和大规模建设的客观性要求,同时还要严格地按照作业流程和操作方式来执行各项业务,确保现场的各项资源均得到有效的利用,将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才能与技术全面发挥出来,保障建设水平;②是经济效益的原则,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仅需要对市场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质量以及成本进行协调,形成正确的进度观和科学的生产观;③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原则,建立起标准的工作体系、建立起规范的检测标准,是现代化建筑的客观需求,所以在实践当中还需要有效地协调各项生产,避免在施工之中出现主观随意性的状况,保证科学正规的施工作业秩序。
2.2 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较多,同时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不仅需要对物资流通的状况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施工作业程序、施工的质量、施工现场的整体等进行管理,相关责任人员还需要严格的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岗位制度,明确施工的诊断和试验技术分析。各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①以建筑行业的相关市场为工作导向,力求建筑产品可以做到精品化、科学化、标准化,保证客户满意;②全面地消除施工作业当中存在的浪费现象,真正意义上体现出组织纪律性和管理的高效性;③不断地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能;④还应当针对施工现场的定额管理进行提高,逐步地降低能源损耗和物资的消耗,避免出现资金占用、材料压库以及浪费等现象;⑤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各项作业流程进行协调,避免生产的风险、保证现场的作业具有组织性,发挥出最佳的效益。
另外,还要注重建筑节能材料的监管。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是主要构成部分,其种类也比较多,施工周期会比较长,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都会出现变动,但是材料的按时到位是确保建筑项目的基础。要施工材料监管过程中,要事先确定采购程序、采购要求,选择质量合格的供应单位,切实履行采购合同控制和进货检验。对于节能工程来说,一定要保证建筑材料的节能效果以及材料本身的质量。在施工阶段,节能材料要经过多次质量检测,检测合格之后再正式进场,投入使用。材料的质量是施工质量的前提,在施工材料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流程进行,还要加强施工质量监督,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
3 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监管流程的优化
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监管流程的优化是在监管系统中建立的一种保证信息畅通交流的合理化、有意识的组织活动,组织监管机构如图1所示。不仅要考虑监管过程设计的各个参与单位的内部联系因素,也要考虑系统外部的环境因素。在优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3.1 集权与分权统一
绝对的集权和分权模式是不存在,在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的监管过程中,集权是指掌握所在领域所有监管权限的负责人,其系数人员是命令的执行者;分权是指在总权利负责人之下,各级下级人员在各自领域掌握的决策权,总负责人主要负责协调工作。由于建筑节能施工现场涉及的专业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所以,在监管优化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集权和分权统一的模式。如图1所示,每个部门负责好自己的施工内容,对施工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而总负责人要协调好各个下属层之间的施工顺序以及关系,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现场的秩序。
3.2 完善监管分工协调性的措施
节能工程施工的监管是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管,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避免部门之间的施工矛盾,减少由于监管责任权限问题导致的冲突。所以,对于建筑节能工程监管组织机构设置时,应该协调好监管过程中的内部关系,并且合理规范好监管体系中的任务关系,完善监管过程中的工作制度,切实做好监管体系中的横向以及纵向的信息交叉。
3.3 建立监管跨度和监管层次相统一的措施
监管跨度和监管层次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监管跨度的增加有助于监管层次的优化,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节能工程中反应的各个施工细节所涉及的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监管人力的投入,降低人力成本。但是也会造成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量的增加。所以,在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的监管过程中,监管跨度和监管层次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达到权利的均衡。
3.4 采取责任、权利、利益对等的措施
在监管优化过程中,要确保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对等,这是保证监管优化效果的前提。例如,监管人员的责任过大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权利过大,会导致其。因此,处理好责任、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保证施工现场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避免不良风气的出现,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另外,要不断优化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监管流程,以保证建筑节能设计的有效性,且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细化监理工作,做好各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平.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的相关问题和施工中的质量常见问题[J].工业现代化,2011(09);89~90.
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质量管理,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为防止安装工程出现质量通病,要对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抓好前期质量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1 预留预埋阶段主要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1.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
(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
(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
(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
(7)各专业之间有无错、碰、漏等问题;
(8)采用了哪些新材料,其品种、规格是否满足要求;
(9)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1.2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图纸翻样。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在图纸翻样阶段,对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未发现的有关问题,应及时和监理工程师联系。
(2)编制材料明细表。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计算人工工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人工工日计算。
(1)根据定额计算定额工日,乘以经验系数,得出换算工日a;
(2)参照队里考核指标,根据工程量,得出经验工日b;
(3)根据土建进度计划,考虑施工三至四天一层的特点,计算保证工日c;
(4)根据经验数据,给a、b、c以权重0.2、0.3、0.5,得出:计划工日w=0.2a+0.3b+0.5c;
(5)根据本作业班组的技术力量组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作好人员机动储备。
1.3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队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项目部审核队级(工长)技术交底,班组技术交底在工长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样板方式为主。这里重点介绍队级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2 预留预埋阶段的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本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预制构件加工程序
a.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b.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a;
c.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d.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c。
(2)预留预埋安装施工程序
a.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编制队级技术交底文件,绘制施工大样图;
b.上报项目部审核,审核通过一一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各施工专业队下发施工任务单和派工单,进行施工;审核不通过一一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a;
c.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隐蔽工程验收,以项目部检查结果为准;
d.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令表格中签署“同意浇筑”意见,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3 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贯标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但如何把总目标细化,克服质量目标责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项目部的管理思路,考虑到安装阶段的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留预埋施工阶段造成的,所以在预留预埋阶段,严格实行了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了本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化,具体做法是:
(1)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量分目标为优良;
(2)依据优良等级标准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书,在交底书中,按照高要求的标准编写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原则上把验收标准中的误差范围划分为正负各三档共六档,一般情况下取三至五档,实行五级检查制度,检查记录中须签明检查时间一一具体到分钟;
一、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的项目分类
1.电气安装工程
电气工程在预留、预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施工图纸在墙体内和板缝暗设线管,其次是开关箱和接线盒,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准确的熟悉掌握图纸,不得出任何差错,安装队长现场负责。土建内装饰完工后,电气安装达到突击阶段,管线内穿线,配电箱盒的安装,灯具的安装要集中进行。安装工作完成后,灯具通电,防雷接地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
2.给排水工程
预留、预埋阶段,上下水预留孔洞应预留准确,随土建工程予留好不准乱打乱凿。集中安装阶段,上下水按照图纸进行安装,卫生间地漏低于地面20mm,坡向正确。安装完毕后进行水压试验和管道严密性试验,做好试验记录。排水施工中,其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均采用成品45度三通或四通及90度斜三通或四通,主管可以使用正四通,但横管严禁使用正四通,出户埋地管和立管连接采用两个45度弯头,并用混凝土支墩固定立管根部,埋地管穿越基础时,其上表面与基础距150毫米,距墙面为115毫米,当管径DG50-75时,距墙面为100毫米。排水管安装完毕后,要做通水,通球试验,球径要适宜,管径为DG50-75寸时,球径是其管径的70%。做好卫生器具盛水试验,并记录管线名称,试验部位,数量、卫生器具、注水深度。
3.采暖工程
采暖立支管距墙的距离,DG15-32的管径,其管子中心距离墙面50毫米,管径DG40时,其管子中心距墙面60毫米,管径DG50以上的距墙面净距为60毫米。G40及其以下管道采用丝扣连接,DG50及其以上管道采用焊接连接,转弯单位的管道除采用丝扣弯头外一律用煨制弯。散热器安装前必须做单体水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为0.8Mpa,在2-3分钟内不渗漏为合格,散热器顶部距窗台板下不应小于50毫米,下部地面不宜小于200毫米。采暖管道试压时,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五分钟内降压不大于0.2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做外观检查,不渗漏为合格。回水管,在地沟内部分要做一次试验,最后要按系统进行清洗。
二、预留预埋阶段主要技术准备
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7)各专业之间有无错、碰、漏等问题;(8)采用了哪些新材料,其品种、规格是否满足要求;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2.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
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在图纸翻样阶段,对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未发现的有关问题,应及时和监理工程师联系。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队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项目部审核队级技术交底,班组技术交底在工长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样板方式为主。
三、预留预埋阶段的施工程序
1.预制构件加工程序
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
2.预留预埋安装施工程序
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编制队级技术交底文件,绘制施工大样图;上报项目部审核,审核通过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各施工专业队下发施工任务单和派工单,进行施工;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隐蔽工程验收,以项目部检查结果为准;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令表格中签署“同意浇筑”意见,不通过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3.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贯标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但如何把总目标细化,克服质量目标责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项目部的管理思路,考虑到安装阶段的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留预埋施工阶段造成的,所以在预留预埋阶段,严格实行了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了本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化。
纵观我们的生活环境,各种高层或者超高层的建筑体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不仅大城市有许多的此类建筑,很多的中小城市最近几年也出现了很多此类建筑体。它们的发展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为了积极的响应国家对建筑基坑的规定,并且合理地使用土地,目前这些建筑开始广泛的设置地下室,一些地区甚至设置多层,可以深到十米之下,因此与之相关的深基坑支护工作就成为了当今的一项重点项目。不过因为它并非长久的建筑,不属于整个的主体构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在工作的时候单纯注重它并非长久使用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忽略它的重要意义以及操作的繁琐性特征等,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在进行完基础部位的时候,它能够有效的保存便是合理地。更有甚者以为只需要开挖一个深坑然后对其进行简要的布置就行了,这种问题的出现使得项目面临许多潜在的危险性因素,轻则耽误时间,重则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
该项工作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操作时的具体工艺规定。有以下的几点,第一,工艺要先进,保证基坑可以均匀受力,有效的发挥出支护的重要意义。第二,很多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通常被规划到市中地区,它的位置决定了施工的难度,由于附近有众多的物体以及管道等,在工作的时候应该确保对附近的物体不会产生副作用,不可影响到附近的管道的运行。第三,在挖设基坑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地下水工作。具体的讲可以通过明排等措施来达到目的。最后一点,参考具体情况制定最有的设计,确保项目发展最为合理。众所周知,地下构造以及附近环境问题都靠支护结构来做基础的保障。因此支护结构的相关工作会对基坑工作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它还关系到整个项目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地运作。
1 基坑支护的设计
具体设计的时候应该参考具体情况,并合理分析相关的信息内容,要认真的做到下述的几项内容。
首先,合理的引入各项先进的工艺以及思想等,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分析,要灵活运用,切忌固守成规。当今时代背景下,并没有非常权威的设计公式等,很多情况下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此项设计活动需要和其他的有效的区分开来,应该抛弃固守的思想,通过开展合理地监测活动来引导设计工作的开展。
其次,重视支护结构理论和材料的试验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往今来,任何理论知识的获取都是通过进行很多的探索之后才得到的。在与之相关的各项探索活动上,我们国家和很多西方国家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吸取经验勇于探索才可以。但是,因为最近几年,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此类建筑物,因此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工作一获取了充足的实践资料,不过没有合理地测试信息,目前仍未产生理论知识,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的重视。
第三,在具体的开展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拓展思维,积极进行新探索。具体的工作中,结构的不同要素之间通常是有非常紧密的内在关联。因此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有整体意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具有很多的功能。对于各种水文状况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支护体系。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地分析探索,真正的选取出适合使用的体系。
2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基坑支护施工要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工程类型、基坑开挖规模、周边环境、支护结构等因素。基坑支护施工要注重支护结构的稳定,坑体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方案。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地按照下述的方法进行。
首先,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思想意识的提升,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在处理支护体的时候,应该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对生态有影响的问题。其次,由于现场附近的一些物体以及管道等会对工作有影响,因此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应该合理的分析这种要素,降低因为这些因素给工作带来影响的几率。最后一点,在布置施工步骤的时候尽量的要统筹全局,综合考虑。确保工作可以在现有的环境中顺利的进行。要努力的协调好员工以及步骤等。
3 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施工前准备、支护桩的施工、联系梁等的施工、锚杆的施工、土方开挖。支护桩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然后用钢筋混凝土做护壁。联系梁施工时,先开挖基槽,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抗渗墙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再对联系梁施工。
4 深基坑支护的信息化管理
深基坑施工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是基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即基坑支护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形、是否会产生沉降及水平方向的位移或倾斜、支护结构是否有裂缝以及基坑底是否产生隆起和变形,若发生这些问题将导致基坑支护结构的失败。
基坑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根据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等情况,比照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动态分析监测资料,全面掌握位移变化的大小、方向、变化频率,对照报警标准,预测下一阶段工作的动态,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超过位移设定的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沉降和裂缝;临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倾斜和裂缝;基坑底隆起的观测等。以上监测除每天进行目测之外,一般每8-lOm设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开挖后每天监测3次,位移大时应适当加密。
5 突发事件的处理
建筑施工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参与人员多的过程,施工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见的事件。对于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更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准备。常见的突发事件有:基坑内管涌、流沙;基坑支护局部出现成因不明的裂缝、沉降;气象异常,出现持续多日的狂风暴雨;相邻工地施工的影响,如降水、打桩、开挖土方;地下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或止水帷幕的施工等等。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会同相关单位研究解决办法。
6 结语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施工单位应按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施工,并尽量做到边施工、边监测,还要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对称均衡,限时限量”的原则,杜绝盲目施工和野蛮施工的现象,加强对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的控制,保证工程顺利、安全地完成。
参考文献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05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属于重中之重,不仅关乎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目前在社会经济的作用下,我国的建筑工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规模上也呈逐渐扩张的趋势,进而也就对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是对建筑企业的挑战。基于此,寻求有效积极地管理手段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从流程化的视角提出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企业的发展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取决于工程质量的好与坏,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基于施工过程具有相对复杂型,且影响因素较多,如管理制度、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水文环境、建筑材料、图纸设计及其施工设备等,与此同时还与维修服务、施工活动、交工验收等密切相关,基于此,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强各个环节与过程的管理,将各种因素的质量提高,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健康发展。
2 流程化质量管理的方法
2.1 作业性工作流程质量管理
这里主要是指工程施工中对整个项目质量影响大、技术条件复杂、持续时间长的工作流程,并且这也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难点与重点。因此,在实施管理前可设计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以此来将工程质量于工程项目管理效率提升。具体的做法是将动态联盟建立于项目正式开工之前,并以此作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沟通、协调机制,同时依据作业性工作流程制定标准化施工程序,使各个单位均全面详细的了解,之后将各自的管理体系和作业性流程管理责任建立,同时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加强监督,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加强指导,之后考核评估各方作业性流程质量管理,将相关问题找出,同时对管理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改进,从而不断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和优化施工方案。
2.2 验证性工作流程质量管理
主要是对完工作业的验收和检查,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必须明确重要的工作流程关键工作节点,进而以此为依据将验证性工作流程合理化构建,进而对验证性工作流程的运行做出有效的指导,保证质量管理评价的公正与客观。基于验证性流程具有动态循环的特点,因此可借助管理不断优化,并且在管理中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以多方监督和合作机制保障验证性流程的成效。
2.3 过程性工作流程质量管理
该过程是一种文化、一种制度制定与实施的过程,在运行中过程性管理工作流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管理性流程相关纲领为依据,使各单位将管理性流程的工作节点明确,并将相应的责任矩阵制度建立,同时以联盟监督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形式查找运行中管理性流程的薄弱点,进而对其不断深化总结并优化,并且动态的调整与更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理论化、制度化管理,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建立和施工单位各个单位并非独立存在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流程指导与监督,这样才能保障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不受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影响,从而直接提升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
3 建立流程化管理的建议
一是对质量管理流程加强分析。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流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因此可在项目工作流程中植入流程化思想植。同时各个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还要以WBS 技术分解具体的工作任务,并针对相应的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以此来实现项目质量管理的协同性与一致性。二是对运行结果加强控制。控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是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并且以上我们也提出了以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来促进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联盟应组织考核小组对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的评价,并且针对关键问题进行诊断和查找,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分析工具(如鱼刺图、雷达图)进行结果的运行控制,推进质量管理过程的不断改进。三是构建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目前我国的建筑项目规模在不断地拓展,并且大型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而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也因为流程关系复杂和涉及单位多显得更加复杂,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个项目信息系统建立,使参建各方都能进入,并以该平台为契机实现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以此来将项目质量管理的沟通成本降低,同时也大大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效率。
4 结语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流程化的项目质量管理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它是在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构建的统一质量管理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将不同单位间的质量沟通壁垒消除,同时还能够将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实现动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质量管理,并且该过程具有循环性的特点,有助于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最大化改进与优化,从而将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提升,进而推进我国建筑事业和建筑企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并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黎明,文艳.前期质量控制视角下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6):15-18.
一般认为,施工工程项目中设备、材料成本约占工程项目造价的60% ~70%,与此相关的物流费用约占工程项目造价的5%~8%左右。同时物流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项目资金占用成本的比例和工程施工进度,因此,工程物流又被称为承包工程的第三方利润源。在物流成本对企业的利润贡献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何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能力,已成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目前,已经有部分学者对物流成本控制能力进行了分析,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首先,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还处于落后状态。虽然不少施工单位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严重。物流一体化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存在很多困难。其次,物流成本还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中,而是被分解成不同部分,缺乏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来反映物流成本。因此,企业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来完整地计算物流成本,更不能单独真实地核算出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真实全貌。而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流程更为复杂,其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涉及方方面面。
基于此,本文依据武汉市某大型建筑施工公司,从其物流环节过程来寻求其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定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作初步的探讨。
二、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影响要素分析
第一,采购物流成本控制。企业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反应,就必须高度重视供应商的评价选择。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环节上,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和市场风险缺乏深化的认识,采购工作存在简单化、不规范化的倾向,许多的物资采购招标活动不够规范,尤其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供应商准入制度,这都人为地增大了企业的供应风险,提高了采购成本。另外,采购方式的选择,采购计划的编制等对采购物流成本的控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运输物流成本控制。所谓运输费用是承运单位向客户提供运输劳务所耗费的费用。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较大,有调查结果表明,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40%左右,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索。运输费用的控制就是要加强运输的经济核算,防止运输过程中的差错事故,提高运输决策的科学性。在物流运输决策中主要体现在: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服务商的选择,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计划编制及运输能力配备,安全运输等问题,整体协调来保证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时性。
第三,存储物流成本控制。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将库存降低到最低水平,同时又必须保留一定的安全库存,以保证快速满足需求。现代物流控制中的存储费用控制能力主要取决于仓库管理水平、仓库货物损失、仓储设备水平。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是根据过去的经验估计生产计划的原料需要,物料之间的配套时间没有基本的批准标准,为保证供给,施工企业采用的安全库存大,冗余库存一般达到5%-10%以上,库存资金浪费严重,库存周转慢。而且某些施工项目结束后剩下的冗余库存无法被后续施工利用,堆在仓库常年无人问津,成为死库存,责任也无法追究,使库存成本增加。
第四,现场物流成本控制。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70%,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势必要求加强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的材料种类繁杂,数量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杂乱,木材、水泥霖雨、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物料的二次加工损失严重,一次利用率低,在施工现场多次搬运和丢失浪费等现象,都产生了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和经济损失;同时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机械设备管理不善,机械设备故障不断,状况较差,平时维护保养不足,导致施工设备利用率不高和机械的非正常损坏,影响施工进度;另外,施工场地规划不合理,有些施工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落后,造成项目成本增加。
三、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
在建立物流成本控制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量做到全面、科学、合理、实用,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方案的可比性,指标的系统化,并反映评价的目的要求。因此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流系统特征值指标,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的产生主要来自材料采购费用、装卸搬运费用、储存费用、现场管理费用等。因此,建立物流成本进行控制指标体系也要从这几方面着手,即采购物流成本控制、运输物流成本控制、存储物流成本控制、现场管理成本控制。
第一,层次分析法。首先,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将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影响要素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总目标层(A)、准则层(B)、判别层(C)。其评价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其次,构造判断矩阵B。判断矩阵的含义:相对于上一层某要素,本层次各个要素重要性两两比较的判断值。其具有如下性质:bij=1且bij与bji互为倒数。构造判断矩阵B如下:
一、引言
近年来,在钢材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并随着国家对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大力支持,钢材物流仓储业务也随之繁荣起来,而加快仓储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仓储企业由功能单一的仓储中心向功能完善的各类物流配送中心转变,由商品保管型的传统仓储向库存控制型的现代仓储转变,是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降低社会库存、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为了及时抓住市场机遇,S市棱光股份有公司提出了建设集销售、加工、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钢材物流中心项目。本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90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具有年卷板开平120万吨,仓储8万吨的能力。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集中体现了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当地就业水平,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建设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在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从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此,本人将项目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与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实际密切结合,深入分析了本项目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要点,从而为加强本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S市钢铁物流中心项目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点分析
1.人工费的控制
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人工费主要包括内部人工费和外部人工费两部分。其中,在内部人工费控制上,应合理安排物流中心的施工进度,在施工项目中各个子项目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浪费和防止子项目间人员配置的重复是控制好内部人工费的关键措施。此外,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计划,特别是相关人员安全施工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效率。而在外部人工费的控制上,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范围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按定额工日单价方式承包,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施工合同核定施工工程质量并支付劳务分包费用,同时加强预控管理,控制支出,发现超支应及时分析原因,予以纠偏。
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成本往往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所占比重最大,一般达到7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的控制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S市钢铁物流中心项目所需要的相关投入要素主要有柴油、水和电等,其中,柴油的年需要量为200万吨,价格为5900元/吨;水的年需要量为20万吨,价格为2元/吨;电的年需要量为45万度,价格为0.9元/度;项目营运阶段所需相关设备详见表1。
3.工程款的支付
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包括预付款的支付、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和质量保证金的数量与支付等,对于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而言,其建设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和公司实力,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缴纳保证金,只有当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量达到垫资金额时,再开始支付工程进度款,对于其他施工单位,如果施工单位是与经常来往的企业,且信誉较高,公司可以支付预付款,但需要施工单位提供履约保证金或银行保函,对于施工范围、施工量、合同金额比较大的施工单位可以按月支付工程进度款,对于施工范围、施工量、合同金额比较小的施工单位可以按项目进度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进度款支付方式的确立必须在招投标阶段进行,并在合同中体现,公司应当要求所有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在支付至合同总额的70%时一律停止支付,待工程验收合格或设备调试合格后再支付剩余的15%-20%,并且必须保留有10%-15%的质量保证金,质保期为一年至五年不等,这样的支付方式将大量的工程款推迟在项目后期进行支付,保证了前期项目建设时资金的充足,减轻了融资压力,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和项目成本。
4.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做好相关预案,进行严格且有效的控制。
(1)预防设计变更的产生
对项目施工设计发生变更的预防,应提前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和图纸会审时尽可能地消除漏洞,尽量在项目施工前发现问题,提前实现变更,减少损失。对那些影响项目成本的重大变更,要设计多个方案并比较各个方案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做到“先算账、后变更、再花钱”,保证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2)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联合确认”的制度
棱光公司和龙泾公司应当确定董事会、专业工程师、总工、财务总监和经营班子等各个管理层,对发生变更时的审批权限、变更范围负责,同时也要对发生的任何变更和签证制定完善的签证制度,尤其是对导致施工费用增减的变更和签证,必须由公司有相应的权限的管理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公司和造价审核单位共同签字盖章。
(3)建立规章制度,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本公司工程师进行监督和约束
棱光公司必须向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派驻工程师,工程师要熟悉合同确定的工程施工范围,不能盲目签证,必须通过严谨的签证审核,特别要注意的是对隐蔽施工工程的签证,同时也要严格做好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施工记录和监理日记的监督,对隐蔽工程和变更签证等要做好相关记录。
5.工程索赔
建设工程索赔是指承包单位在签订工程合同后,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或者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经济或时间补偿要求的行为。为此,在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工程索赔过程中应切实注意防范由于合同签订不缜密导致的索赔纠纷,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签证工作,棱光公司在项目承包方签订合同之前,应该由相关部门做好规划,就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成本或其他因素导致本公司利益受损时,对项目责任单位应该在合同里制定好索赔细则,最大化的保护本公司利益。
三、结语
本文将项目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与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实际密切结合,深入分析了本项目施工建设成本控制的要点,以为加强本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但本文研究只是本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后续的研究将在本文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全过程、全成本、精细化的项目成本管理思想,设计本项目的成本管理流程,为合理控制项目整体成本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最大化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娄强.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科学之友,2007(5):91-93.
[2]杨帆.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方面的综合运用[J].现代工程网,2007:36-38.
[3]孙震,罗嗣怀.刍议如何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即时化[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
[4]赵兴涛.工程成本控制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9).
[5]易金舫,范涛.浅述中小型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的控制[J].四川建筑,2003(4).
【关键词】流程化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一、流程化管理模式的相关概念论述
流程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中本身就包含精湛的管理技术,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规范、系统的管理体验。流程管理的应用范围广泛,社会组织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一个合理的、高效的流程体系。
(一)流程化管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对流程化管理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就引用了先进的流程化管理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完善,流程化管理也被广泛应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从以前的流程控制逐渐转移到流程的改造上,把已有的产品生产流程中无法造成产品价值增值的流程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新颖、更加适应顾客需要的产品生产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流程业务重组思想(BPR),这一思想的产生是流程管理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最早提出与研究这一思想的是Hammer等人,但是,这一思想在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与控制中的执行效果并没有像质量管理专家预期的那样成功,高达70%的失败率使得专家们不得不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二)流程化管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
随着质量管理机制的不断规范,建筑施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此外,由于传统的建筑市场发展模式以粗犷发展模式为主,且衡量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依据是投标价格,这就导致施工单位依靠团队施工经验来评价质量管理水平,显然,这是不科学的。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无不是因为质量管理流程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
根据现在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应用现状不难发现,尽管当前的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但是经过认真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下面两种结论:第一,流程化管理理念在项目质量管理领域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提升项目的自身价值,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流程化管理的思想在工程质量管理领域随着现代项目的复杂化与大型化而逐渐成为行业发展与进行质量管理的新趋势。通过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已有的大型化、国际化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正逐步向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向靠拢,但是从实际的管理与运行状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在理论上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创建科学的流程化工程项目质量体系
(一)体系创建的基础
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创建受到了项目本身特征的影响,即项目本身拥有的复杂性以及一次性等特征直接关系到体系的创建成败,因此我们需要从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论知识,结合目前制约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瓶颈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质量体系构建。
(二)创建科学的流程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型
结合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以及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我们可以把动态联盟理念融入到流程化质量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缓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运行模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型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组织保障,二是流程化质量体系运行。
三、流程化管理工作的落实
随着流程化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力度的加大,我们发现了当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把动态联盟理念与流程化理念融入到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体现了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在工程项目建立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还应遵循如下建议:
第一,深入分析质量管理流程。把流程化管理理念运用到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质量,还能提升流程化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流程化质量管理模型及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然而,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各个单位仍然需要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利用WBS技术进行分解,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从而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上下的一致性与协同性。
第二,创建科学的项目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工作单位较多、管理流程较为繁琐、管理范围较广等,创建一个项目参建各方都能进入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各参建方通过信息平台传递项目质量管理资料,从而降低项目质量管理的沟通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第三,不断加强流程化管理体系的运行结果控制。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就是通过控制各项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在流程化管理模式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联盟应组织专门的评价考核小组就流程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分析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借助雷达图、鱼刺图等分析工具进行结果的运行控制,从而保证质量持续改进过程的实现。
四、结语
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模式是当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通过对项目质量管理的统一规划,我们可以有效缓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质量沟通问题,创建合理的沟通协调制度,同时在具体的工作流程质量管理控制方面,通过规范化、动态化的循环过程,能够最大化地促M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