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伴随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其广泛应用于较多行业领域,生产制造以及科学研究整体水平逐步变成反映国家科技含量的重要标准。计算机科学不但有效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同时全面推进我国向着发达强大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基于其影响到我国的快速发展计划,为此对计算机科学的现代化应用研究尤为必要。主要目标在于可明确该项技术在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而科学应用于未来研究开发项目中,最终可令人们明确其发展现状并深化研究,推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当前,社会已经迈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也在追求提升生产效率。毋庸置疑,计算机科学在较多行业承担重要角色,其现代化应用研究持续推进各行业发展迎来了春天。然而基于我国国情决定,仍旧处在初级发展时期,计算机科学为一类高端新型的手段,因而在我国发展阶段中包含一定缺陷,并会受到阻碍影响。该类问题对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形成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有效应对处理。
一、计算机科学应用领域的现状
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科技起步较晚,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进入到工业时期,我国还处于自然经济阶段,而西方国家通过科技革命进入信息时代,我国才发展自己的工业,因此现在我国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基本都是国外的公司开发的,近些年随着国家的重视,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计算机可以极大的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近些年互联网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的应用,据最新的统计调查表明,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非常多。为了更好的使用计算机科学,很多企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一些企业甚至提出了无纸化办公的理念,很多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理念就可以实现,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由于我国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较短,对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较少,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计算机的应用效果。
二、计算机科学应用包含的问题
当前,我国计算机科学现代化应用探究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下述几个方面。首先较多应用计算机的单位没能真正明确合理的应用措施,包含漏用、乱用问题。例如工作人员基于对计算机应用管理手段掌握的不牢固、不熟练,令较多控制设施以及计算机内部程序受到了不良损坏。另外,还欠缺相应的法律管理以及文明监督工作条例,形成了较多机密信息被不良盗用的问题,令社会危害大大增加。例如,黑客应用计算机病毒入侵商业电脑之中,进而对社会稳定性形成了破坏影响。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网络时代的发展革命,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创造了可乘之机。例如一些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被不法分子利用,令受骗上当的案例屡见不鲜,大众财富安全不良受损。当前仍旧没能创建形成行业的科学发展系统,而是显现出较为混乱的应用探究格局。例如当前我国计算机开发研究类别多样,同时应用探究市场极为庞大,构成了各自单独的竞争发展态势,很明显该现象对行业统一发展极为不利,无法构成优质的发展建设环境。
三、提高计算机科学应用效果的措施
(1)、使用先进的软件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使用软件的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机应用的效果,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增加,在不同的领域中,所采用的软件具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具有相应功能的先进软件,可以极大的提高应用的效果,如在实际的机械设计中,采用一些CAD等设计软件,就可以在计算机中操作,与传统的纸质画图相比,设计的效率要提高很多。通过实际的调查可以知道,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每个软件公司都会针对性的推出一些软件,不同软件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软件,应用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一些先进的软件,需要付费购买后才能使用,因此很多企业出于成本上的考虑,会选择一些功能较少的免费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用的效果。
(2)、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
影响计算机科学应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分别是计算机自身的性能,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如果操作人员能够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必然能够提高应用的效果,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可以知道,受到我国教育水平的限制,操作人员自身的水平较低,尤其是一些传统的企业,人员没有受到最新的教育,无法正常的操作计算机。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应该提高相应的标准,对于一些老员工,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通过系统的组织员工学习,来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聘请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员工来讲解,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的软件,演示工作中如何操作软件,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科学应用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科学的应用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而我国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计算机应用的时间较短,计算机科学的水平较低。为推进计算机科学的全面发展,我们只有针对其应用状况、现实特征,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工作策略,明确未来发展研究方向。要想提高我国自身的计算机研究水平,必须对其应用的领域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随着近年来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根据不同领域的需要,人们针对性的开发了具有相应功能的软件,如果操作人员能够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同时采用性能先进的软件,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应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78
[2]何稳,高晓莉,秦磊,贾瑞刚.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170
[3]余江,浅谈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4):194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的系统学科,主要研究的的对象是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也就是说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和问题这几个方面,从抽象到具体无所不包。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有五个方面:(1)计算机程序能够做的事情;(2)怎样才能够让程序做更多的事情;(3)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在存取方面的问题;(4)程序怎样才能够突出其智能性;(5)人类怎样才能够实现人机互动。这是因为计算机科学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但是计算机属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因此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都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步伐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需要使用最为先进的计算机科学。
1 计算机科学应用领域的具体情况
众所周知,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受这段历史时期的影响,我国计算机科学的起步情况比西方国家晚,当西方国家进入到工业革命的阶段,我国还处于自然经济的体制之下,当西方国家经过科技革命之后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我国才刚刚步入工业发展的阶段,因为这一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使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技术情况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范围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到扶持的作用。
从工作效率方面来说,在计算机科学背景下诞生的计算机在日常工作的应用中能够快速处理一些办公事务,在极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给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从生活方面来说,计算机通过网络能够搜索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从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来看,两者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7个亿,也就是说我国计算机科学使用的最少人数为7个亿,使用的人口数量非常多。怎样能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科学,对其进行改革,从一点一点量的积累中获得质的飞跃成为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另外,从核心技术方面来看,我国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较少,大多靠国外的技术作为支撑,这一情况对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十分不利。
虽然我国计算机科学起步较晚,对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研究不如国外充分,但是我国拥有着广大的市场,人才众多,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也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因此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想要将计算机科学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则需要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且将其进行解决。
2 计算机科学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发现,我国计算机科学的水平不但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水平的限制,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进程。例如,计算机性能较低,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如果想达到效果最大化的目标就需要采用性能较为优越的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成本也比较高,因此人们往往选择一些自认为性价比比较高的计算机,这一做法严重影响了实际应用过程中计算的速度,降低了效率。
计算机仅仅是一台机器,自己并不会启动运作,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因而,计算机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情况则会对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我国目前发展的水平上来看,由于发展的历史较短,研究不够深入,因此会产生对计算机科学中软件系统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刻的情况发生,再加上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因此在使用计算机科学进行工作处理时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计算机科学在实际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硬件和软件,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你问题的部分主要是软件。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软件方面出现了VF、VB两种可视化编程软件,这两种软件的出现打破了编程需要专业化人员进行操作的弊端,及时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够完成简单的编写工作。此外,从我国软件的水平上来看,与国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这种差距通过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的努力在不断缩小,但是这种差距还是不能够忽视,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效果,所以我国还需要在软件水平方面继续发展,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3 提高应用效果的策略
3.1 使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科学软件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软件的使用情况能够对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效果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不同的领域所使用的软件程序也大为不同,因此需要对重要的领域采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科学软件。最需要提高软件水平的领域就是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中有一中软件叫做CAD,用这种软件可以在计算机进行画图,这种画图的方式与传统的画图方式相比具有效率高的特点。另外,根据相关报道显示,软件公司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人们应用的不同用途具有针对性地退出相关的软件,每个被推出的软件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情况进行选择。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选择计算机科学软件时,不能只注重成本,还需要深入了解其先进性和与企业的切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基础。
3.2 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影响计算机科学效用发挥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计算机自身性能的原因,二是操作人员基础素质。计算机科学相关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才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但是上文中也说到,我国相关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情况还处于令人担忧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水平的限制;(2)自身能力不足,相关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因此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员工招聘时提高相关的标准,为企业计算机科学操作人员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在企业中年资较老的员工,可以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其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基本素质,在不断地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自己。另外,聘请具有经验的、操作基本素质较高的人员进行讲解,演示软件操作的具体过程也能够对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起到重要的帮助。
3.3 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
我国自主研发的能力较差,这样很容易受制于人,因此需要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促进计算机科学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计算机科学在社会范围内已经得到普及,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但是从目前的发展局势上来看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芳,肖超.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作用和应用[J].考试周刊,2014,10.
[2]李雅蓉.计算机科学应用领域分析与应用效果[J].网友世界,2014,2.
众所周知,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受这段历史时期的影响,我国计算机科学的起步情况比西方国家晚,当西方国家进入到工业革命的阶段,我国还处于自然经济的体制之下,当西方国家经过科技革命之后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我国才刚刚步入工业发展的阶段,因为这一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使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技术情况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范围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到扶持的作用。从工作效率方面来说,在计算机科学背景下诞生的计算机在日常工作的应用中能够快速处理一些办公事务,在极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给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从生活方面来说,计算机通过网络能够搜索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从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来看,两者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7个亿,也就是说我国计算机科学使用的最少人数为 7 个亿,使用的人口数量非常多。怎样能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科学,对其进行改革,从一点一点量的积累中获得质的飞跃成为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另外,从核心技术方面来看,我国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较少,大多靠国外的技术作为支撑,这一情况对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十分不利。虽然我国计算机科学起步较晚,对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研究不如国外充分,但是我国拥有着广大的市场,人才众多,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也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因此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想要将计算机科学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则需要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且将其进行解决。
2 计算机科学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发现,我国计算机科学的水平不但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水平的限制,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进程。例如,计算机性能较低,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如果想达到效果最大化的目标就需要采用性能较为优越的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成本也比较高,因此人们往往选择一些自认为性价比比较高的计算机,这一做法严重影响了实际应用过程中计算的速度,降低了效率。计算机仅仅是一台机器,自己并不会启动运作,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因而,计算机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情况则会对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我国目前发展的水平上来看,由于发展的历史较短,研究不够深入,因此会产生对计算机科学中软件系统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刻的情况发生,再加上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因此在使用计算机科学进行工作处理时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计算机科学在实际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硬件和软件,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你问题的部分主要是软件。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软件方面出现了 VF、VB 两种可视化编程软件,这两种软件的出现打破了编程需要专业化人员进行操作的弊端,及时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够完成简单的编写工作。此外,从我国软件的水平上来看,与国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这种差距通过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的努力在不断缩小,但是这种差距还是不能够忽视,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效果,所以我国还需要在软件水平方面继续发展,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3 提高应用效果的策略
3.1 使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科学软件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软件的使用情况能够对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效果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不同的领域所使用的软件程序也大为不同,因此需要对重要的领域采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科学软件。最需要提高软件水平的领域就是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中有一中软件叫做 CAD,用这种软件可以在计算机进行画图,这种画图的方式与传统的画图方式相比具有效率高的特点。另外,根据相关报道显示,软件公司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人们应用的不同用途具有针对性地退出相关的软件,每个被推出的软件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情况进行选择。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选择计算机科学软件时,不能只注重成本,还需要深入了解其先进性和与企业的切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基础。
3.2 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影响计算机科学效用发挥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计算机自身性能的原因,二是操作人员基础素质。计算机科学相关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才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但是上文中也说到,我国相关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情况还处于令人担忧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水平的限制;(2)自身能力不足,相关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因此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员工招聘时提高相关的标准,为企业计算机科学操作人员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在企业中年资较老的员工,可以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其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基本素质,在不断地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自己。另外,聘请具有经验的、操作基本素质较高的人员进行讲解,演示软件操作的具体过程也能够对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起到重要的帮助。
中图分类号:TP308
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各行各业当中,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支持。计算机虚拟机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项重要分支,在我国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计算机虚拟机的应用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例如,利用计算机虚拟机进行授课、实验环境模拟、生产制造模拟等等。目前,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日常的运行和发展,计算机虚拟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1 计算机虚拟技术简介
计算机虚拟技术,顾名思义,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计算机虚拟技术是建立在虚拟基础之上的一门技术,是人们在计算机技术上,通过创新发展形成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虚拟技术也在此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善。目前,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CPU虚拟、硬盘虚拟。其中CPU虚拟可以实现多个CPU同时运行,相互独立,而且不影响运算速度,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硬盘虚拟实际上是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将硬盘的容量进行扩大,同样一块硬盘中,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刚才讲述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虚拟技术,与之相对的是计算机的软件技术,在计算机虚拟技术的支持下,在一台计算机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多个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无论是硬件虚拟还是软件虚拟,目前都已经在我们的电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都可以亲身体验这种优越的计算机虚拟技术。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虚拟技术逐渐的开始分类,目前,我们把计算机虚拟分为应用虚拟、桌面虚拟、服务器虚拟等等,每一个分类都代表了计算机虚拟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计算机虚拟技术已经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计算机工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随心所欲的模拟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这种工作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领域,而是被拓展到我国的各行各业,计算机虚拟技术在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带动我国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减小我们的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领域
2.1 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我国生产制造业中的应用
制造业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行业,国家的日常运行、国家安全等等都需要制造业的大力支持,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便利的衣、食、住、行、用,在我国的国防建设中更是需要制造业的大力支持,优良的制造业不仅可以为我国生产制造大量的武器装备,而且可以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解决我国国民的就业问题。
目前,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我国的制造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我们在进行单个零件的加工时,以前的做法是按照传统的制造工艺步骤,将某个零件进行试制,最后将制造出来的零件按照检验内容进行严格检验,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零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步骤进行模拟,包括零件的装夹、定位以及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按照事先编制好的虚拟程序,将整个零件的加工过程走一遍,最后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汇总出来,机械制造工程师按照计算机模拟输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工工艺的改进或者零件外形和尺寸的修改,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对所要加工的零件进行虚拟试制既发现了零件在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反应给工程师进行解决,又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生产制造的效率。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单个零件的制造上,而且在零件与零件之间的装配过程中也有大量的实际应用。众所周知,要实现零件与零件之间的装配需要良好的尺寸配合,只有良好的尺寸配合才能保证所装配出的零件的使用性,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零件与零件之间的装配模拟,在模拟装配的过程中,计算机会根据输入的模拟尺寸,将零件装配时,所需要的力量、扭矩等等通过数字的形式很好的反映出来,装配工程师根据所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确定装配工艺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不言而喻,计算机虚拟技术还可以对整个机器的实用性进行有效的仿真模拟,在两件设计之初就可以从直观的角度观察产品的使用性。我们日常所用的机械制造三维软件等等都是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体现,利用计算机将技术将某个零件的外形按照输入的尺寸模拟出来。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我国的生产制造业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帮助我们解决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类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行业与机械制造行业一样也是关系着我国国家命脉和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目前,无论是我国的政府还是我国的国民自身都开始大力重视教育行业的发展,许多高科技的技术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应用,计算机作为参与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授课,利用微机教室进行计算机培训等等都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重要应用。计算机虚拟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在我国的日常教学中也受到了重视和应用,特别是在我国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学实验的进行没有计算机虚拟技术的支持根本无法完成。例如在大学物理的电子实验中,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将电流曲线形象的反映在示波器上,供学生观察和验证自己实验的正确性。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物理现象,而这些物理现象通常用眼睛是无法进行识别和观看的,并且实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单单依靠自己的脑力想象很难理解,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具体化,形象的展示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让学生一目了然的观察抽象的物理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我国目前的物理学科中,流体力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流体力学相对而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仅仅依靠老师的口述和自己的想象很难对流体力学的知识点进行透彻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流体力学成绩比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计算机虚拟技术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例如人为的设置一个流体环境,将准备进行流体实验的零件或者结构以虚拟的形式放置在提前设置好的流体环境中,进行参数的采集,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流体的运动和变化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同时为以后的生产制造提供强有力的参数依据。相对而言,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因为物理学科反映的是实际原理问题,利用计算机可以将物理环境进行模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计算机虚拟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有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目前,计算机作为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必用工具,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发展中也是如此,计算机技术帮助我们进行财务统计、账目结算等等,都是计算机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表现形式。计算机虚拟技术作为一项高科技技术,在我国的经济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子银行的创设、支付宝功能的实现等等,当今社会网购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东西。从实质上讲,无论是我们在银行开通的网银,还是我们通过实名认证注册的支付宝都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虚拟的经济环境,这种虚拟环境从实质上讲是不存在的,是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出来的一种经济环境,这种虚拟的环境在遵守真实的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个虚拟的经济环境之下,人们进行的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与互换,最终金钱通过信息的形式进行流通,例如我们在利用支付宝进行网上购物的时候,我们没用用真是的货币进行交换,而是通过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的经济环境实现信息的交流。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经济环境的模拟,可以说是经济领域的又一项金融革命,最早人们要进行商品的买卖要利用笨重的金属货币,现在人们进行商品买卖利用的是各国流通的法定货币,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的经济环境在进行商品交易的时候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就可以完成。我们在网上进行转账、购物时,利用的都是虚拟的计算机环境,计算机虚拟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而且也大大推动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3 结语
计算机作为一项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广泛重视,计算机虚拟技术作为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延伸出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计算机虚拟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中,计算机虚拟计算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淑芬,陈学斌,张帅.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07):112-115.
[2]王志新,张华,李永明.计算机虚拟技术及其应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20(1):49-55.
[3]曹曼.虚拟技术刍议[J].青岛大学学报,2001,16(1):91-93.
[4]王晓蒲,杨博,殷志明.实验教学中的计算机仿真系统[J].大学物理,2007,16(5):21-23.
[5]张滨.虚拟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15):56-59.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工业领域的变革,同时给相关生产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水平和技术。随着各种技术之间相融合的发展,以计算机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为核心的机电控制领域将给工业及科研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实际应用。
1 计算机技术与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形成与技术的发展
忽略数字信号的量化效应,可以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看成采样控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将其中连续的环节离散化,则整个系统又可看成由不同的离散系统构成。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采样理论、差分方程、变换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和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综合应用到控制技术中,使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初步发展。对于结构复杂、时变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系统则融入了鲁棒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多种新型理论,逐步形成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新方向。
自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首先被用来自动检测化工生产过程的过程参量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同时也研究了计算机的开环控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用于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实现了直接数字控制。后经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分层式控制系统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控制等。伴随着计算机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最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1.2 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在生产、科研等诸多领域里,有大量的物理量需要按某种变化规律进行控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工业生产多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最初采用基地式仪表控制压力温度等在一恒定范围内,初步有了对工业生产的机械控制实践。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直接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各参量和过程的数字控制。计算机的微型化使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同时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生产领域。目前主要形成并应用的机电控制技术主要有PID控制,PID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代表,它吸收了智能控制思想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形成了自适应PID和非线性PID等更利于控制的变种PID控制器。另外还有模糊控制(FLC)、变结构控制等,均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在不断地拓宽。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的简介和生产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集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总称,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对各生产领域的控制过程进行监督操作。它主要应用领域有数控机床,通过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工业操作上结构、功能、操作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多CPU和多主线的体系结构,丰富了数控功能,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系统在机电控制工业的应用,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它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在工业上,它可以随机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更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等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也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上有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钢铁工业中,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得以实现,无论是大容量电机还是小容量电机现均可使同步电机或者异步电机实现可逆滑调速。也使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化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解决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开关控制的问题,逐渐取代了耗能多、故障率高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随着PLC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更是不断扩大,可采集存储数据,还可对控制系统进行监控。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工厂网络自动化的发展,PLC可实现通信及联网功能,更有助于工业生产的控制过程的监控。如今,PLC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力、汽车、轻工、环保以及文化娱乐等各行各业。
2.2 计算机在机械和电子控制产业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技术和机械电子控制技术一体化的有机结合,不断使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这些应用到的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的生产,更多技术是切身关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下面举几个具体实例来介绍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PLC实现了机械手移动工件的控制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机器人的应用正迅速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并从制造领域转向非制造领域,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随之出现。随着机器人的生产和大量应用,很多领域,许多单一、重复的机械工作由机器人(也称机械手)来完成。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进行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业方面,机械作业过程中驾驶室内的仪表盘正迅速由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渡,以此来改善人机交互界面。这种智能化显示终端又被称为虚拟化仪器显示终端(Virtual Display Terminal),它代表了当代仪器与控制装置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可通过屏幕任意选择显示机组中不同部分的终端信息,在屏幕上按操作者的需求,调用数据库信息,显示数据、图形、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数据信息动态存入类似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密度智能化数据存储卡,将农业作业过程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卡带回办公室,由计算机应用高级软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将管理者的决策和操作指令通过智能卡传送到拖拉机上的智能控制终端,实现自动控制农机的操作。
PLC在自动售货机中的应用。自动售货机通过顾客选择商品开关,投入的硬币值由PLC驱动数码管显示,经过光传感器识别,通过判断,进行下一步操作,经过PLC的系统控制和信号输出完成售卖过程。计算机技术和机电自动控制在自动售货机中的这项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PLC的应用更加广泛。
交通信号灯系统也是微机软件应用到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实例。通过主要应用PLC技术控制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动作。准确无误的完成信号灯的变灯动作来控制时间,这项应用更是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
电脑横机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机械编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现在的电脑横机是一种涉及到计算机、机械、电子、控制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电脑横机的编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最初的横机是手动横机,只能胜任比较简单的编织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脑横机中,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设计人员可对编织花型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数字直接控制机械的退圈、垫沙、脱圈、弯沙等相应的机械编织动作,由计算机指令控制系统完成整个设计的编织,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总结
在机械生产领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形成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变革。通过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宝,工程机械与控制技术[M].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
[2]马增强等,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1998.
[3]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机械自动技术的应用具有可靠性高、效率高、功能多元化和节省能源和材料等特点,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机械工业领域的变革,使生产水平和生产技术得到发展与革新。
1 机械工业领域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机械行业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机械行业在资金、市场、人才和技术等各方面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国际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有效的推进了我国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客观的认识到机械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牵制和引领作用,因此,加强对我国机械工业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至关重要。当前,机械工业领域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成果集中体现在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也就是指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以保证机械生产加工对象的自动的、连续的生产,优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机械制造业发展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机械自动化,同时也是实现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根本趋势。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一方面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进步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日益优化,也不断的推动了我国工业生产领域过程的优化,特别是使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日益数字化、智能化和微型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机械控制技术的微型化,同时也推动了机械工业控制技术的日益智能化,也促进了计算机技术、机械工业生产技术、电子和控制技术结合而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被广泛于各个生产领域。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2.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数控机床的诞生标识这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开始,因此机电一体化诞生的标识就是数控机床的问世;第二阶段,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动力;第三阶段,可编程控制器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则从根本上退迪欧你给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和电力电子技术都是机电一体化实现的监视基础和强力支持;第四阶段,激光技术、模糊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强有力的推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使机电一体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光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光学技术与机电的结合,实现光机电一体化。将光学技术引进机电一体化中,充分发挥光学的优点,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得到有效的改进,也有助于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源动力系统。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控制和执行系统中拥有足够的冗余度,保持系统具有较强的柔性,以更好的适应未来机电一体化系统更大的数据处理任务的要求,因此,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就是“自律分配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智能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智能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未来机电产品全息系统化特征和优势会日益凸显。
(4)微型机电化――微型化。蚀刻技术是当前最为新建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之一。当前,在实验室中通过对蚀刻技术的应用,已经制造出了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可以预见,未来机械将与电子实现完全的融合,特别是能够将机械的机体、传感器、CPU以及执行机构等集合在一起,组成一种体积很小的自律元件。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微型化也是发展的重要趋势。
3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业领域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机械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主要是数控机床。将数控技术应用到机械工业领域中,明显的优化了工业操作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了工业操作的精度。另外,机电一体化采用多CPU和多主线的体系结构是数控的功能得以丰富,并且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智能机器人就是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业领域应用的重要体现。目前,机器人的应用逐渐扩展向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推动了各种各样机器人产品的出现和应用。机器人应用于工业领域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证人身安全,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实现劳动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约原材料和成本。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机械工业技术结合起来设计出的工业机器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并且也逐渐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3.1 自动售货机的应用
顾客通过自动售货机选择商品的开关,由PLC驱动数码管显示出顾客投入的硬币数值,通过光传感识别器进行硬币数值的判断,进而通过PLC控制系统和信号输出功能来实现整个商品自动售卖过程。机械技术、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与自动售货机的应用中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PLC的广泛应用。
3.2 交通信号灯系统
微机软件在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典型案例还有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应用。交通信号灯系统主要是通过PLC技术的应用来对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动作进行控制,准确无误的完成信号灯的变灯动作来控制时间。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应用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出行秩序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3 码垛机器人的应用
码垛机器人的应用是计算机在机械工业领域应用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码垛机器人的日益智能化和数字化,其在搬运、点焊、喷涂等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码垛机器人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等相结合的集成化系统,其组成部分主要有工业机器人、编程器、控制器以及叠盘机、控制器和托盘输送和定位设备等。总之,码垛机器人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代表,能够为用户实际应用提供经济、适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4 结束语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融入机械生产领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工业生产领域注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其与机械工业领域融合得越来越紧密,使机电一体化在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机械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机械自动化。作为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工业方面的研究设计人员和工作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工业领域相结合是必然发展趋势,并且积极创新,设计出更加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以更好的促进机械工业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林.试论电子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2(03).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工业领域的变革,同时给相关生产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水平和技术。随着各种技术之间相融合的发展,以计算机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为核心的机电控制领域将给工业及科研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实际应用。
1 计算机技术与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形成与技术的发展
忽略数字信号的量化效应,可以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看成采样控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将其中连续的环节离散化,则整个系统又可看成由不同的离散系统构成。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采样理论、差分方程、变换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和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综合应用到控制技术中,使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初步发展。对于结构复杂、时变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系统则融入了鲁棒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多种新型理论,逐步形成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新方向。
自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首先被用来自动检测化工生产过程的过程参量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同时也研究了计算机的开环控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用于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实现了直接数字控制。后经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分层式控制系统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控制等。伴随着计算机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最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1.2 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在生产、科研等诸多领域里,有大量的物理量需要按某种变化规律进行控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工业生产多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最初采用基地式仪表控制压力温度等在一恒定范围内,初步有了对工业生产的机械控制实践。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直接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各参量和过程的数字控制。计算机的微型化使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同时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生产领域。目前主要形成并应用的机电控制技术主要有PID控制,PID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代表,它吸收了智能控制思想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形成了自适应PID和非线性PID等更利于控制的变种PID控制器。另外还有模糊控制(FLC)、变结构控制等,均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在不断地拓宽。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的简介和生产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集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总称,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对各生产领域的控制过程进行监督操作。它主要应用领域有数控机床,通过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工业操作上结构、功能、操作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多CPU和多主线的体系结构,丰富了数控功能,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系统在机电控制工业的应用,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它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在工业上,它可以随机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更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等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也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上有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钢铁工业中,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得以实现,无论是大容量电机还是小容量电机现均可使同步电机或者异步电机实现可逆滑调速。也使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化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解决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开关控制的问题,逐渐取代了耗能多、故障率高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随着PLC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更是不断扩大,可采集存储数据,还可对控制系统进行监控。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工厂网络自动化的发展,PLC可实现通信及联网功能,更有助于工业生产的控制过程的监控。如今,PLC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力、汽车、轻工、环保以及文化娱乐等各行各业。
2.2 计算机在机械和电子控制产业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技术和机械电子控制技术一体化的有机结合,不断使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这些应用到的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的生产,更多技术是切身关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下面举几个具体实例来介绍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PLC实现了机械手移动工件的控制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机器人的应用正迅速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并从制造领域转向非制造领域,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随之出现。随着机器人的生产和大量应用,很多领域,许多单一、重复的机械工作由机器人(也称机械手)来完成。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进行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 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业方面,机械作业过程中驾驶室内的仪表盘正迅速由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渡,以此来改善人机交互界面。这种智能化显示终端又被称为虚拟化仪器显示终端(Virtual Display Terminal),它代表了当代仪器与控制装置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可通过屏幕任意选择显示机组中不同部分的终端信息,在屏幕上按操作者的需求,调用数据库信息,显示数据、图形、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数据信息动态存入类似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密度智能化数据存储卡,将农业作业过程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卡带回办公室,由计算机应用高级软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将管理者的决策和操作指令通过智能卡传送到拖拉机上的智能控制终端,实现自动控制农机的操作。
PLC在自动售货机中的应用。自动售货机通过顾客选择商品开关,投入的硬币值由PLC驱动数码管显示,经过光传感器识别,通过判断,进行下一步操作,经过PLC的系统控制和信号输出完成售卖过程。计算机技术和机电自动控制在自动售货机中的这项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PLC的应用更加广泛。
交通信号灯系统也是微机软件应用到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实例。通过主要应用PLC技术控制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动作。准确无误的完成信号灯的变灯动作来控制时间,这项应用更是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
电脑横机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机械编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现在的电脑横机是一种涉及到计算机、机械、电子、控制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电脑横机的编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最初的横机是手动横机,只能胜任比较简单的编织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脑横机中,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设计人员可对编织花型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数字直接控制机械的退圈、垫沙、脱圈、弯沙等相应的机械编织动作,由计算机指令控制系统完成整个设计的编织,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总结
在机械生产领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形成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变革。通过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宝,工程机械与控制技术[M].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
[2]马增强等,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1998.
[3]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在21世纪的今天,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自动、高效、精确的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电子设备,无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更是对会计行业的一次巨大改革,即会计信息化(又称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手工会计、机械会计等会计手段相比,会计信息化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在会计核算领域,会计信息化将会逐步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这也将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会计信息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操作。其最重要的工具是电子计算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依靠电子计算机强大的信息记录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会计电算系统将会成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挥。
一、计算机技术运用在会计工作中的意义
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对于促进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会计工作方法和观念的更新,以及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会计人员以及会计自身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主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手工记账、报账等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避免了手工核算产生误差这一弊端,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在电算化系统模式下,会计人员只需要将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输入计算机之后,由计算机完成记账、核算等处理环节,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节约了大量的核算时间,也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用来进行会计监督与管理工作。
(二)为会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条件。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得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在会计核算的内容与会计核算资料的保存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使得会计职能、岗位的设置、业务流程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促进了会计理论的更新与完善,为此,必须要积极的探索新的、符合计算机核算特点的会计基础理论,用来指导新时期的会计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会计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为企业的经济分析和预测提供依据。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会计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当前的新数据进行采集,同时使其与过去的记录数据相结合,形成有效的会计信息,为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等工作提供依据,从而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保障。
二、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的途径分析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改进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为现代会计工作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使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是现代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巨大变革,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与管理也需要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我国也已经针对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应用的相关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与规范文件,这也说明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法制化的轨道。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会计业务的不断更新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体系也要不断的完善,才能使其与当前的会计工作相适应,使其监督与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提高会计数据安全性。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形势下,会计信息的保存方式是以磁性介质来保存,同时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导致了会计数据在保存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为此,我们应当不断的加强对会计数据的保存与管理。制定相应的防水、防盗措施,对于重要的数据要做好备份工作,针对突发事件建立有效的应急对策。与此同时要做好网络安全工作,防止电脑病毒、黑客等对会计信息的篡改和损害。
(三)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现代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同时也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与管理等知识也要具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培养出一批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三、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会计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更加准确、完整的反映会计信息,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会计电算化的应运而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算化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调,社会应给予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为此,我们应当不断从各方面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促进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内的作用得到充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杨国有.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4(08)
[2]刘欣.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应用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04)
1两大计算机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1.1中医相关系统
1.1.1专家系统该系统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专家解决某个领域问题的具有智能特点的计算机程序[3]。通常一个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模块和解释接口5个基本部分组成。近10年来,专家系统虽不断向实用性、稳定性、精确性努力,但仍未形成统一、固定的模式。
中医专家系统是以中医专家诊疗规律的逻辑思维过程为程序基础,通过数据处理和逻辑推理,模拟中医专家完成临床诊断治病的过程。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中医专家系统问世以来[4],已有遍及中医内、外、妇、儿、五官及针灸等领域超过300个专家系统[5]。中医相关系统的研制经历了由初期的转向中期的低潮、后期缓慢发展的状态,研究模型主要涉及辨证,较少研究组方[6]。为了不让中医专家系统自此停滞以致消失,一些研究人员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寻找突破口,力求突破发展的瓶颈。
杨氏等[7]提出用基于案例的解释来生成诊断结果的解释性说明及辅助构建基本案例的新思路,相比传统的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改进的系统可以适应不确定、不完全的知识表示;并详细介绍了两个核心的基本结构,即案例提取网和案例提取算法。案例提取网能有效解决知识获取瓶颈的缺陷,系统可以自动推理疾病的种类不再局限,同时案例可以修正和学习的功能改善了以往知识库中知识不能自动获取和学习的不足。
有学者为了解决临床多种辨证体系混用、辨证方法不统一及辨证不易掌握等问题,选择“五脏系统辨证”的辨证方法,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中医辨证的数学模型,秉承吴承玉教授的中医藏象辨证思想,开发了基于WPF设计的符合心系基础证模糊识别数学模型的一般性软件系统,力求使中医专家系统能够得到统一[8]。
侯氏等[9]提出的“网格”技术,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具有分布性、异构性、自治性、动态性的特点。引进结合数据库网格技术和中间件技术的专家系统,能解决传统医学专家系统不能适应大规模数据密集型应用、数据异构存放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这种新技术的结构模型,为进一步开发提供思路。
吴氏[10]针对传统中医专家系统缺乏系统性、智能型、实用性、忽视中医“整体观”及需要依赖专家个人经验和信息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计算方法的中医智能辨证处理系统。该算法融合了多种计算模式,能模拟自然界智能系统的生化过程,对不确定、不精确、甚至不完全真值有容错处理,获得了低代价的解决方案和较好的鲁棒性(robustness)。
从上述报道可以看出,近年来的研究充分考虑了中医学科的特殊性,并从不同角度对传统专家系统进行改进,在保证系统稳定、完整及实用等基础上智能化、人性化。但因中医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是各中医专家根据自己经验提供的,故知识库之间缺少统一和交互;另外,知识库中庞大、无章的数据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1.1.2辨证系统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望、闻、问、切”是其中的基础核心,但传统四诊方法和辨证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难以重复性,使中医的科学性一直无法得到国际认可。因此,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是整个中医辨证体系标准化、客观化的前提。
舌象是中医证型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但舌的颜色在临床中有时很难用肉眼分清,如青紫舌,青和紫是2种不同的寒热属性,若颜色把握不当,将影响临床治疗。为此,翁氏等[11]采用色度学原理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将血瘀证舌象定量化、客观化,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352例血瘀证和218例非血瘀证舌质改变,并进行舌质RBG量化观测,发现血瘀证舌的红色分量R值较非血瘀组显著降低(P<0.01),绿色分量G值2组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1);且血瘀证舌以淡紫为多,其次为黯红、紫红。同时,还观察到RGB量值变化可以灵敏反映舌质变化,不仅便于青紫色与其他舌色的区别,也可鉴别淡紫、紫红、黯红及青紫等程度的差异。
问诊在四诊中收集的临床资料最多、最广,加上有时患者提供的资料杂乱、缺失,故较难从中提取出与疾病关系密切的信息。何氏等[12]尝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医理论相结合,设计并开发研制出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人机交互功能的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该系统对收集的一系列临床问诊症状,通过程序分析做出初步判断,不仅能辅助临床医生治疗,也利于临床问诊的规范化。
脉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疗之一,但脉诊的感知因人而异,不同的医者即使对同一位患者的脉象诊断也不同,因此很难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增加了初学者对脉诊把握的难度。为了中医脉象学的研究更科学化,王氏[13]设计了脉诊专家数据库系统,采用时域和频域(尺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脉象信号,引入时频分析和小波理论对脉象信号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对处理后的脉象信号使用模糊集理论进行分类识别、模糊神经网络技术进一步优化。该系统将现代系统理论和信号处理方法与脉象学相结合,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目前除闻诊外,望诊、问诊、切诊的客观化和定量化均有所研究,对中医科学性的验证具有推动作用。另外,有学者考虑到中医有“无证可辨”的情况,利用现代CT检测技术定量诊断脂肪肝,发现脂肪肝患者肝脏CT值和肝/脾CT比值与各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论治脂肪肝提供了客观依据[14]。当然,因相关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各系统的单一性未能体现中医“四诊合参”的辨证原则,且系统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如上述舌诊中单凭青、紫颜色的变化判断疾病存在片面性,青紫舌虽主血气瘀滞,但亦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药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而脉象有“春胃微弦、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的平脉,弦脉虽主肝胆病变、疼痛、痰饮等,亦可见于健康者。
1.2数据挖掘技术
中医属经验积累的学科,医史文献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传统的传承方式是纸质记录和口口相传,故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疏漏、误传误用、片面、丢失等。电子化的储存、记录能保证名老中医经验完整性、准确性和永久性,同时存储卡的相互拷贝能实现知识共享,使中医的传承不再保守。但仅是数据的存储还不够,中医数据量的庞大、残缺、重复、复杂造成“数据量大,知识少”的尴尬局面。数据挖掘技术能从海量、不完全、有噪声、模糊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和知识,减少数据的冗余性、复杂性、模糊性。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常用于中医学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有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如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中的规律、个体化诊疗特征,提炼出蕴藏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等。
许氏等[15]从贝叶斯网络方法的原理与中医辨证思维的相似性出发,构建的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模型可将中医理论可视化、精确化、清晰化,同时介绍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数据预处理功能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王氏等[16]利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20余位名老中医的诊疗信息,病例数达600余例,诊次达2000次以上,挖掘出了众多名老中医个性及共性的病-症-证-方对应关系。
朱氏等[17]以蒋健教授诊治胃痛的有效医案为研究对象构建数据库,实现医案的存储、实时采集与数据转录功能,结合多种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蒋健教授治疗胃痛的组方用药特点。
谢氏等[1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了李成纲治疗脱发的用药经验。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采用规则分析,统计用药频次,且对组方药物中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析,发现李成纲处方中常用的、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还通过关联规则发现其遣方用药的规律及药物的配伍关系,反推脱发的病理机制。该研究为隐性经验的挖掘创造了条件。
蒋氏等[19]从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古籍中筛选出脾胃方1355首,对方中数据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频繁集方法,挖掘上述方剂的药物组成与病机、症状及关联规律。发现了7味核心药物、脾胃方的基本结构,以及有特殊组合关系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对应关联。该研究通过对某一病种的数据挖掘,进一步验证了中医“理法方药”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
由上述文献可见,数据挖掘技术在理-法-方-药-症-证等关系的挖掘中不仅促进了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为现代药理学提供了研究思路,为验证巩固古人理论的宏观医学和微观医学搭建了一个桥梁,如可筛选出有效方剂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方药,找出核心药对,根据经验剂量,实验提取药对的有效化学组分后,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这些组分的生物活性成分在人体内的作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3专家系统与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
当今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不断循环、产生和累积,势必导致新的复杂问题的出现。虽然专家系统有一定的智能性,但不能像人类一样有思索、应变等高级处理能力。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需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最大潜能。知识的自动获取是专家系统的核心,基于数据挖掘的专家系统将不再是通过从名老中医专家的经验中提取规则并将其转换为知识,而是从中医专家提供的大量数据中,通过挖掘出的知识自动获取,见图1。
图1是二者结合的第一步,虽然计算机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对于数据的处理、客观、量化有明显优势,但中医不同于其他学科,带有浓重的人文色彩,在治病诊疗的过程中需要领悟性、灵活性、技巧性,需要不断尝试,与患者沟通及了解和给予人文关怀等,不能将中医完全客观化、指标化。因此,可以引进类似Agent更智能和人性化的技术,它具有主动性、智能性、交互性、协作性和移动性的特点,有人类的认知性,如知识、信念、意图和愿望等。理想化的是做到人与计算机之间形成同伴关系,即关键处需要有经验知识的人来解决,而可以形式化的处理则依靠计算机,见图2。
2小结
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中医与计算机的结合是时展的必然,计算机对中医事业的推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出现使知识获得的步伐与数据增长速度的距离不断缩小,人类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但就中医而言,由于该学科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整体性等特点,如何使二者更好地结合尚存在一定争议。为此,笔者认为应在保留中医学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多学科、多技术协同发展,以最大限度发挥中医的优势。但需注意的是,临床患者症情多变,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因此,不能完全依赖现代技术,否则,将忽视自我经验的积累和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把握,以致影响治疗。
参考文献:
[1]杨涛,吴承玉.对“非医攻博”学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103-104.
[2]肖永华.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研究现状及“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应用前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1-3.
[3]胡华,黄政德,谢雪姣,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144-2147.
[4]张德政,彭嘉宁,范红霞.中医专家系统技术综述及新系统实现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2):6-9.
[5]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等.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04,17(8):458-459.
[6]白春清.中医专家系统三十年[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2):550-552.
[7]杨健,MAXL,杨邓奇.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68-1770.
[8]杨涛,胡孔法,吴承玉.基于模糊逻辑的中医辨证思维训练系统的研究[C]//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A集.北京,2014.
[9]侯松霞,鲁晓明.基于数据库网格的医学专家系统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8,32(7):189-191
[10]吴芸.基于软计算方法的中医智能辨证处理系统[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16(2):50-55.
[11]翁维良,黄世敬,洪尚杓.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质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0):58-61.
[12]何建成,王文武,丁宏娟.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370-2372.
[13]王燕.中医脉象客观定量化理论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118-122.
[14]王凌云,费新应.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研究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5):17-18.
[15]许朝霞,王忆勤,颜建军.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辨证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2):77-79.
[16]王映辉,刘保延.名老中医诊疗信息基础数据仓库与挖掘平台的建立[C]//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2006.
[17]朱蕾蕾,孙继佳,金采映,等.基于数据库及数据挖掘的中医医案方法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0):2888-2893.
[18]谢青,田亚婷.基于中医辅助系统分析李成纲治疗脱发用药特点[J].山西中医,2014,30(9):53-55.
中图分类号:TP399-C1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基础和发展希望,只有搞好教育,为培养祖国综合素质强的人才,祖国的明天才更有发展前途,所以要将先进科学引入教育事业,让教育事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计算机技术进入教育事业势在必行,其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无限的便捷和希望,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激情,既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质量,充分做到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让每一位同学都享受高品质教学。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计算机技术给教育工作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发展的负面影响,总体来说,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能还没有被教育工作者全部挖掘出来,比如在大学课堂,授课讲师上课必不可缺PPT,缺少PPT就不会讲课了,没有使用到计算机带给我们的其他作用。[1]本文笔者客观的讲述了计算机技术进入教育事业的具体应用与影响,分析了教育工作引入计算机技术之后的改变。
1 我国教育事业中计算机应用现状
纵观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初高中教育,以及大学教育,都存在着一些相似的问题,下面本文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1.1 计算机技术普及存在漏洞
众所周知,中国国土资源辽阔,人口众多,受教育人口占多数,在教育普及方面做得还是不到位,不全面。[2]比如,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学校中,很早就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城市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并不陌生,但是小城市,县城及农村等偏远地方的学校并没有普及多媒体教学,教学设备还是很落后的。
1.2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应用单一
我们大家虽然熟悉计算机技术,也对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并不陌生,但是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多媒体,其他方面的应用我们还不是很熟悉,由此可见,计算机在教育工作中应用形式还是很单一的。目前在我国,在普遍的大学教育中,很多授课教师都是人手一麦,一份PPT,造成的一种惯性就是老师没有麦克风、PPT课堂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这一点现象非常不好。
1.3 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过分依赖
上文提到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过于单一,正是因为应用单一,导致教师对多媒体教学非常依赖,虽然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鉴于计算机技术的两面性,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失去课堂主观能动性,如上文所述,造成拿掉多媒体不会讲课的尴尬状态。比如:在进行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时,光靠多媒体演示画图,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就会造成对函数的理解不透彻,学不好函数的现象;又如,对于初中化学,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时,会有大量的实验,如果这些实验光靠多媒体演示教学,那么学生根本无法领会实验的意义,试验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比如: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哪个位置保持水平、滴管能否伸入试管底部、内壁或烧杯中,滴液体之前试管应放置的位置,取液之后的滴管能否平放或倒置、托盘天平标准称量到多少克、称量干燥且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是否需要在天平两边放置两张白纸、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能否直接放置在天平上,是否需要小烧杯或表面皿的辅助等。这些都是细节问题,可是单靠PPT展示是显示不出实验的重要性以及无法引起学生注意的。[3]
2 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工作的应用及影响
从我国普及了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工作来看,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工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应用中体现了很多优点,但是作为新技术的融入,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及缺点的,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谈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1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应用的优点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工作中最大的应用体现在其跨时空性。在互联网非常普及的21世纪,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社会工作中的各行各业,由于网络的介入,让每个行业都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拿教育领域来说,当今社会对于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多地从课本走向生活实际,学习知识是为了更方便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育事业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是非常之紧密的,所以说,计算机技术引入教育工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理论机会和学习实践机会。当今网络教育形式是以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网络教育形式,发挥网络教育的各项功能,为学生提供的一种网络学习知识的环境。比如:现代远程教育,北京四中网校、尔雅通识课学习等网络远程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节省教室、教师等资源,可以说一台笔记本就可以完成教育课程,其方式非常方便、快捷,符合现代快节奏的发展进程。那么什么事远程教育呢?远程教育如何应用呢?远程教育又叫做遥距教育、远距教学,是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把书本之外的知识课程传送到受教育者电脑上的一种现代科学的教育方式。[4]这样的教育方式充分的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工作中跨越时空的应用,它属于校园教育以外的一种教育方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跨越传统陈旧的教育模式,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减少了教育中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省了学生往返学校的时间,增大了知识的连接,而且这种远程教育形式不仅适用于在校学生,也适用于一般业余进学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辅导专线、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学习,不仅增大了教育范围,还增加了学习的方式。
2.2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应用的不足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技术在给教育带来好处的同时,伴随着一些发展问题。计算机在教育应用中,会使学生不受计算机的拘束, 自控能力比较差,被计算机的误区利用,随心所欲。[5]比如:长期沉溺电脑,对眼睛、脊椎、身体各方面都是伤害。第二有一些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把老师布置的作用百度,把下载好的文章交给老师,在大学,更有购买学士、硕士、毕业论文的行为;在社会上,有一些人利用学生的单纯,通过计算机聊天技术如MSN、QQ、微博等网络等途径,骗取学生的个人财产;有些学生会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攻击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系统,恶意报复,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损害了个人名誉,被记录档案,影响一生的信誉。
3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事业,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待高科技的态度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客观的对待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培养综合实力强的21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宗泽.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J].信息化教学,2010(9):93-93.
[2]赵勇,王安琳.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探微[J].中国电化教育,2004(5):19-21.
[3]王在额.浅析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工作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166-166.
[4]任灵萍,郝月照.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影响[J].计算机教学,2001(1):23-24.
中图分类号:TN710.9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技术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向着操作便捷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由于其价格的降低越来越普及,计算机以其特有的计算能力和逻辑能力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并且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巨大的影响。同样的作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医疗领域,计算机技术也开始被应用。并且不仅仅是被用来管理的,在医学研究的方面也开始引进了计算机技术。除此之外在医学医疗上,诸如治疗监护、临床诊断、管理、医学教育等等都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这不仅仅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同时也是因为人们确实认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利用给医学的发展带来的便捷和促进。下面文章就结合医学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于医学发展的影响。
一、计算机技术于医学发展中的应用情况
(一)基础医学
无论是哪一门科学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独立到独立这一个阶段,并且这种发展过程必然会经历从定性到定量的理论分析,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然也是如此。因而计算机在医学的发展中最早应用于基础医学的领域。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上的发展应用,都使得计算机技术和医学的研究都已经分不开了。但是在对于量化分析的问题上计算机的作用无可替代。并且在相互渗透的基础上,还延伸出了其他的边缘性学科。
(二)辅助诊断
计算机在现代医学诊断的作用就是在病情的检查上,这主要就是依赖于其强大的存储功能以及逻辑计算功能,并且现代医学诊断的很多先进的手段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病人在进行病情描述以及基础检查过后,医生将信息输入电脑,而电脑中本身就有有关信息的数据库,计算机根据此检验记录,并再根据相应的化验结果进行诊断预测。目前的临床医学中这种新型的诊断方式开始得到普及应用,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而且除了诊断病理之外,计算机的技术还应用到了对生物的信息识别上,这主要是依赖于计算机的高分辨计算能力。以此对生物的细胞电位的变化进行检测,并通过计算将变化转换生成相位图,并且,由于电脑的计算以及逻辑能力较为稳定因此真实性更高,对于医生对相关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诊断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三)文献检索
经济的发展在现在社会开始趋于融合和一体化,知识文化的发展也开始呈现出融合以及交流的趋势。医学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的呼声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而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并且早在 2003年中国的医学界就开始意识到了医学信息的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资料的检索的重要性。非典的传播以及其危害,令所有的医务人员无从下手疲于应付,物种的变异速度令每一个寻找病院以及治疗方法的医学人员开始对医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医学知识的更新远远不能满足新病理出现的需求。此外那时医务人员在文献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寻找上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计算机的应用就极大的解决了类似的麻烦。让从医人员疲于应付,找不出准确的病源、没有彻底治疗的方法,给每个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敲响了警钟,即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大大滞后于入侵物种的变异速度。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具有超强检索功能的工具,能够为医务人员的学习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它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检索出那些可能需要花费很大人力才能查到的资料,使国内外的医学信息能够更为方便的互相传达和交流,实现全球医学知识的共享,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能够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同时加快了我国医学事业的科研进程。
(四)教育应用
计算机技术不仅仅是在实践医学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医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也非常突出。这就需要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些实践性或者是模拟性教学上无法做到生动形象,而只是通过一些平面以及静态的东西来教授。而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就可以很好的对所教授内容进行模拟,简化了教授难度,并且更加的生动易懂,避免了大篇幅的专业枯燥的解说。 学生不愿学老师唱独角戏而苦恼。这样的教学方式形象容易理解,容易深入人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学者能够轻松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交融地方的运用
首先,在诊脉技术方面的应用。因中医诊脉因人而异,而计算机能够将传感器收集的脉搏信号数据采用波型速加的方式加以处理、分析并判断出脉象与波型信号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波型对疾病予以诊断治疗,已使得中医诊脉技术上了一个台阶。这一技术弥补了中医诊脉技术中的缺陷,提高了诊脉了准确性,同时也是对中医的诊脉技术的推广,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计算机在处理医学图像方面的应用。现代医学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而医学影像的采集必须由计算机完成。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医学影像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计算视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计算机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包括其在辅助放疗计划方面的应用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的应用两层意义。通常听说的放射治疗计划,是指根据检查手段确定出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后,选择合适的照射源、射野面积、源皮距等参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由瑞典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首先提出的,它把放射线从不同的方向定向对准直照射病灶,在病灶中心形成大剂量聚集效果,使病变组织坏死的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达到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而在当代,以人工脏器替换病变或损伤的器官已不再是神话。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无论在医学研究,抑或是临床诊断治疗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计算机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解决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