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关于心理学的现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院于2007年7月~2008年8月,拟诊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64排螺旋CT扫描的16例的患儿。男孩10例,女孩6例,年龄在1~8岁。其中
2.设备与注射器:日本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MadradristronCT高压注射器;22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BD22G);采用非离子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造影剂的总量1.0~2.0 ml/kg。
3.护理方法:
(1)检查前护理。①询问病史及核查化验结果。检查前行与医师一起仔细询问病史及核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检查结果,对曾有造影剂过敏、严重肝肾病人、心力衰竭、血钾过低、活动期心肌炎、尿毒症等病史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检查异常的患儿禁止检查。②作好常规准备、物品和器械准备。检查前准备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各种抢救药品,药物的剂量、有效期;同时备好心脏复苏设备如除颤器、检查工作是否运行、氧气量等。③心理护理。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接纳患儿,通过交流了解掌握患儿的心理状态。缓解患儿紧张不安的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检查目的,注意事项,必要性,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签订特殊检查同意书。
(2)检查时护理。①镇静。本组患儿年龄小于8岁,检查难以合作,给予10 %水合氯醛灌肠,0.5~0. 8 ml/kg。镇静后于平静呼吸状态下扫描。②试敏试验。做试敏试验时选择管径较粗有弹性的静脉血管,尽量避免在临近关节部位穿刺。用原液(碘普罗胺注射液)1 ml,采用BD22G静脉穿刺,15 min后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无不良反应者再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射前先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静脉推注20 ml生理盐水,防止针头脱落及造影剂外渗,调节好高压注射泵,速度1.0~3.0 ml/s,注射剂量20~40 ml。③过敏反应观察。注射造影剂时,同时观察病人对造影剂的反应,有无全身发热,面部潮红、口干,皮肤潮红、恶心、轻度呕吐、肢体麻木感,为正常反应,呈一过性不适,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护理人员可根据情况详细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工作。为预防此类反应,可于注射造影剂5 min前遵医嘱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10 mg,同时造影剂加热至30 ℃。一旦发现过敏发生,立即停止造影剂注射,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 mg,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0.3~0.5 mg皮下注射,或苯海拉明20 mg,肌内注射;重度反映如血压下降、休克、喉头水肿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 mg,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喉头水肿可用舒喘灵气雾剂吸入,严重者行气管切开;支气管痉挛者可给予氨茶碱、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可给予多巴胺或肾上腺素;如心跳停止可在心外按摩下加人工呼吸并使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如出现休克应及时补液,并使用脱水剂防止脑水肿。④碘普罗胺外渗的处理。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射更换注射部位。扫描结束后抬高患肢8 h,局部硫酸镁冷敷4 h,后改为局部热敷2 h。8 h内肿胀达到高峰,2 d后看肿胀是否逐渐自行减轻或消退。如局部外渗严重,出现水泡,坏死血管神经性水肿者除冷敷硫酸镁外,还应口服地塞米松,非那根等抗组织胺药,给予抗炎抗感染等对症处理[1]。
(3)检查后护理。扫描完成后,在拔针同时用无菌棉球按压皮肤穿刺处,防止血液渗出,按压应在5 min以上,避免形成皮下淤血,同时瞩患者慢慢起身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正常情况下留观30 min后,方可离开,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排泄。
转贴于 结果
16例患儿,2例因是保留灌肠液便出,检查过程中惊醒,患儿躁动不安,经安抚劝慰均无效,扫描未成功,其余14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无过敏反应发生,无外渗。扫描未成功的2例患者1周后重新进行该检查,检查前嘱患者,不能排出水合氯醛灌肠液,等患儿深睡后再行检查,检查过程顺利;16例患儿诊断明确,其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5例、单心室1例、右室双出口5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法洛四联症2例、房缺2例。
讨论
64排CT血管造影成像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检查的顺利进行及图像质量的保障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一定的急救知识,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以防万一,细致的作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2]。
本研究中16例患儿均为独生子女,因从小疾病困扰,父母过度关心甚至比较溺爱,对此项检查无心理准备,因此为了使检查顺利的进行,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心理状况要充分的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安抚工作。在可能情况下带患儿参观CT室环境消除恐惧心理,用儿童易于接受语言形象讲解有关检查方法,鼓励患儿树立信心,对无法用语言沟通患儿多采用肢体语言,多给予关爱,如给予玩具、画册等,以增进感情防止哭闹引起心率加快等不利因素发生。
碘普罗胺是非离子造影剂,具有浓度大、渗透压高、吸收慢的特点,高压注射器压力高,速度快,若血管选择不当会造成药液渗漏出现局部肿胀坏死[3]。因血浆渗透压的不同,在碘普罗胺以较快的速度注入人体时,病人易出现局部冷,热,涨,痛等不适,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及造影剂类型,剂量,注射速度等,充分作好造影剂使用前的准备,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扫描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高危因素,作好病人家属的解释工作及相应的预防工作,有效的预防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的发生,以提高螺旋CT造影检查的安全性[4]。造影剂外渗直接影响检查效果。
【参考文献】
1常玉莲,张斌,樊文鑫,等.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26):2473.
一、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政府现也正在努力减小地区间的贫富差异,但是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乡镇的师资及教学硬件设施与城市的相比还是有不小的距离,不同区域的乡镇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施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部分经济比较差,没有地域特色等经济发展的乡镇,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经济来源。这一部分乡镇中,乡与乡的学校位置散、上学人数少,学校覆盖范围广,对于乡镇中心学校也是只能针对部分区域进行招生,容易造成学生上学难、干脆不上学外出打工的现象。部分能依靠自身发展经济的乡镇,也在逐渐形成学校合并,乡镇中心学校的重点发展方向,可以扩大覆盖的招生范围,合理建立学生寄宿、暂住等方式解决路途较远的学生上学难问题。虽然乡镇学校的差异性较大,但是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都有着其需要发展的空间和改变的必要性。对于乡镇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心学校,需要针对现有的状况从管理上着手进行改善。
二、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应对措施
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使学生热爱学校和教师
校园是学生和老师每天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校园环境的舒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的情绪。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于环境的改善,学校应关注细节,更应该动员每一个学校成员。清洁卫生上,应该号召大家从小事做起,不随地扔垃圾,学生宿舍、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要收拾整齐。食堂更是要注意卫生,严格管理,把师生的饮食打理好,才能使其身心健康。校园设施上,可以改善体育锻炼设施和场地,改善教与学的设备和材料。在师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倡导文明的风气,向学生推崇文明用语、文明行动,用微笑温暖每一个人心。还可以请学生和教师敞开心扉向学校管理人员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师生明白他们每一个都是校园的主人,都有建设好校园的权利与义务,让师生在相互督促和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培养感情,形成学生敬爱教师、热爱学习,教师热爱学生与教学工作的完美组合。
2.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乡镇学生在更贴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父母也许没有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重视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同时也不放松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校园管理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基础教学工作,学校应该制定有章可循的教育责任制,还可以举行教学竞赛,例如以班级平均分为评比对象。每学期或者每半学期对评比出来的优秀班级学生和老师给予鼓励,可以组织班级外出游玩,或者每人发一份小礼品,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有更多努力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讨论会,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没解决的,大家想办法帮忙解决,已经解决的,也可以让大家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重点是鼓励学生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和挫折,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最需要这样积极向上的态度。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校应该让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这句话的真切含义。再者,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旺盛时期,学校应该完善体育运动设施,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运动,户内的或者是户外的都可以。下雨天不方便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师可组织一些如跳绳之类的户内也可以进行的运动,或者是户内集体小游戏,调动大家敞开心扉相互交流,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婴儿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家长的照顾和教育之下成长。不可否认,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乡镇也许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其实他们每天都在以自身的行动在“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们意识到,从吃饭穿衣到说话做事,孩子都是在家里学会的。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也会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相反,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讲文明,乱扔杂物或者是和人吵架,那么培养出来的小孩,也会乱扔垃圾,不懂得如何礼貌待人,要让家长明白自己对于孩子的影响之大。
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生活中以身示范,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家长,同时也教导自己的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做一个勤奋乐观的家长,让孩子耳濡目染,养成学习努力,开朗乐观的良好品质。
学校还可以多开家长会,或者多组织教师进行家访,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需要,能更主动地寻找自家孩子所缺乏的教育内容。学校也该积极向家长请教他们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汲取众人的智慧,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来改善管理,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4.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是开展学生教育的基本力量。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更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在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研能力等方面,学校应组织全体教师相互学习和监督。学校应该关心每一个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尽力改善教师的办公和生活环境,让学校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大家庭。学校应适当地组织教师的集体活动,使得教师在紧张工作的同时也不忘放松身心,与同事多加交流。也应多组织教师学习和进修,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小范围的学习如校内班级之间的相互听课和评课,大范围的学习如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听课与讨论会议,都能够给教师之间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寻找更多的教学灵感。
学校还应完善教师晋升体制,让晋升透明化,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订立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为之努力,让教师更专注于自己的教育工作而不用分心。
5.管理应完善教育质量目标责任制
完善的教育质量目标体系,使得教师的教育质量有章可循,这是学校不可缺少的管理体系,也是晋升透明的途径所在。学校应完善教学管理规定,完善具体的检查考评制度,督促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每一步。从备课、讲课到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到进行家访,都应该有相关充足的记录或者是评价标准。可以采用班级学科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来评价教学效果,但是注意到学生的基础素质会有差异,所以也应该考虑到把提高班级成绩作为评价内容。
6.与上级教育部门加强联系,学习管理经验
乡镇中心学校在想办法改善管理现状的同时,应该加强与上级教育部门的联系,交流管理经验。管理人员可以到上级学校去参观学习,留意他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他校的教师培养计划以及教育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借鉴别人的好方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
总之,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希望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乡镇中心学校管理的改善不仅需要学校管理层的努力,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管理人员应在经验和教训中不断探寻新的管理良方,以适应人类社会和历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学校教育中,考试已成为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机制,是在校大学生所不可避免的学习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考试作弊现象也由来已久,它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类考试的增加,考试作弊现象在各高等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新的状况,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特点、新状况
新时期下,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呈现出新特点、新状况,具体分析,主要归纳如下三个方面:
1.考试作弊范围面广。相对于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高规格高质量的国家级考试而言,高校内部的考试在作弊性质上不具有违法性,处理的结果也不具有严厉性。考试作弊的风险低、代价小,刺激着许多大学生在考试中抱着博弈的心态去实施作弊。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中,包括像北大、清华等这样的名校也不例外。作弊大学生的数量多,内容的深度大,而且有不少大学生几乎是门门作弊、科科作弊。
2.考试作弊隐蔽性强。在当代大学校园里,夹带、交头接耳、抄卷等传统的作弊手段已很少见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和方法也日趋现代化,“科技含量”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手机、无线耳机等,因为它们自身小巧、携带方便、存储量大且方便作弊,使它们在大学校园充分显露出附加功能和价值,成为了大学生作弊的新宠。
3.作弊成功率高。经过对大学生作弊的分析,不难发现宽松的考试纪律、温和的处罚管理学论文,是驱使大学生作弊的动力之一。一般情况监考老师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发现有作弊的情况,一般也是先给予警告一次,并不会立即对学生按作弊处理。这样一来,往往纵容了大部分学生,作弊现象有禁无消。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尤其现在备受社会关注的80后、90后,尤其是90后,他们在重重压力下,探索真我,渴望自由;思维与情感方面,冲动而极端,单纯而脆弱。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大学生正处在青春迷茫期,由于不可避免地过早与社会接触,许多负面的影响随之而来。考试作弊便成了他们“张扬自我”的“舞台”,但探究他们的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可谓五花八门,一果多因。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分析
从处分作弊学生的实践来看,几乎所有大学生都知道考试作弊是违纪行为,各高校对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处罚都很严厉,但仍有部分学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惜以身试“法”。大学生作弊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学生自身问题、学校方面的问题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学生自身问题方面入手,侧重分析影响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试图寻找防止、减少甚至杜绝学生作弊的相应对策。
1.从众与习惯心理。对于部分学生来将,作弊不作弊他们都能考的不错的成绩,平时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得态度是端正的,认真听讲、认真笔记。如果说大学生作弊从心理态度及主观动机可分为积极主动的心理因素和消极被动的心理因素的话,对于这部分“跟风”、“随大流”作弊的学生,在主观上他们的作弊应是属消极被动的心理因素。对于这一部分考试作弊的学生来说,作弊往往还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不良习惯。遇到考试,习惯性作弊,逢考必作弊,大考大作弊,小考小作弊。
2.侥幸与过关心理心理。实际上,作弊就是一种赌博性质的博弈现象。在作弊之前,许多大学生会把作弊的难度系数、风险系数及学校处罚后果的严厉性及成功的概率综合的分析起来,当作弊的失败概率较高、得不偿失时会让一部分人不敢铤而走险,进而只能老老实实的考试。再加上部分监考教师不愿意对作弊的学生一棒子打死,往往只是提醒一下,重的也不过是让学生提前交卷。有些学生就利用教师的这种同情心,没有羞恶感,大着胆子作弊。也许正是尝到了弄虚作假的“甜头”,一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更加凸显,相信自己能够遇到好的监考老师自己也会碰上好运气,导致作弊风盛行。
3.逆反心理。大学生正处在热血沸腾的年华,他们有自己的行为方式。社会的进步,让他们已不绝对迷信老师的言教和权威管理学论文,相反,在大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和跟老师辩驳的景象,甚至有时学生说的有理有据,让老师哑言失色。特别是我们所说的90后。在社会、家庭重重压力下,他们探索自我,喜欢张扬个性。有了挑战老师权威的经验后,这种叛逆的心理也扩张到了考试,他们把平时对学校考试制度、任课教师的不满,发泄在考试过程中,享受这种叛逆行为给自己心理器官带来的刺激和。
4.浮躁心理。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的怀疑、批判,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意识系统崩溃,以“利”为目的逐渐主导了人们的行为和观念。社会、高校充满着浮躁的氛围,上至教授、下至一般教师人浮于事不安心做学问,行走于名利场上,完全丢失了社会赋予知识分子这个特殊集体的历史责任。这样的氛围也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引导,我们的大学生为了能够争排名,拿奖学金、获荣誉等个人利益,也很自然的躁动起来,一心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任何事都想一步到位、一劳永逸,对于考试作弊大多存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心理,视作弊为达到成功的最快最佳的方法和途径。
三、对策研究
考试作弊不论是从学生道德素质的角度,还是从学风校风的角度而言,其负面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要想从根本上治疗、预防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顽症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入手,分析最为微观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动机,从各个方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进而标本兼治,不给考试作弊留生存的死角。
1.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成因后,应根据不同心理状态来对学生的心理矫正和思想引导:身体力行帮助大学生在心理上构建、培养健康的思想品质。最重要的是树立良好的竞争心理;必须要让同学知道诚实信用是做人做事的最为根本的底线。
因此,要有一套持续有效的教育机制。传统高校诚信教育基本以简单说教为主,对于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发生冲突的现象解释乏力。虽然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仍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可塑性。再加上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思想,多用大学生的思维去管理大学生,平等互敬,激励鞭策,用朋友的身份去分析作弊的利弊和诚信缺失的危害。因为,同样是教育引导,用平等的身份激励引导远胜于以一名管理者的身份高高在上。
2.全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我国高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仍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还未完善起来。而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缺必须有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因此,对于高校而言,亟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软、硬件及师资做出明确规定,点面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管理学论文,分设专门负责学生诚信事务的部门等。此处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积极的早期预防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将被动消极的、诊治式的、面向少数人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转向主动积极的、塑造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加大普及宣传力度,唤起师生对优化心理素质;将分析作弊学生的内在心理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有效的分析作弊的心理成因,从根源上加以杜绝。
3.创新考试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校和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考试方法进行调整,让大学生在快乐中实践中学到知识领会知识。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和个性的不同,实行弹性学制,由学生根据学分要求自主选择课程;改革考试制度,可以采取改变考试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创新学生评价体系,改传统卷面成绩占主导的模式为重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挥的形式,从而控制学生浮躁心理,变“被”考试为一种衡量自我的快乐之事,这样考试风气自然将得到有效提高。
4.完善考试作弊惩罚机制。当大学生把作弊的价值看得越高,有目标激发的动机越大。因此,只有加强处罚力度,提高学生作弊风险,严格执行现有的惩罚制度,甚至可以通过立法形式规范考试管理,让考试作弊者不仅承担学业上的后果,而且还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才能从制度上来遏制各类作弊的心理动因,消除作弊动机,预防考试作弊。
[参考文献]
[1]蔡景华.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
[2]张爱芳.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 新西部,2010,7.
[3]刘静.经济转型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立的动力机制研究[J]. 天府新论,2010,4.
[4]徐建辉.也谈考试作弊的危害及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2009,1 .
[5]左振,倪守建,强景.大学生诚信考试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2.
[6]李军.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 济南大学学报,2002,4.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o)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影响,探讨Pio对心肌缺血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io预处理组(Pio组)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滞剂5羟基葵酸(5HD)+Pio组(5HD+Pio组)4组. 各组于缺血/再灌注前24 h尾静脉注射相应溶媒及药物,5HD+Pio组注入5HD 10 mg/kg 30 min后再给予Pio 3 mg/kg;Pio组只注入Pio 3 mg/kg;SO组不结扎前降支,4 h后取出心脏;余三组结扎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 h后取出心脏. 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RTPCR法测Fas mRNA的表达. 又另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SO,I/R和Pio组,行心肌梗死范围的测定. 结果:①与I/R组相比,Pio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②与I/R组(34.93±5.55)%相比,Pio组(20.24±3.93)%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
【关键词】 吡格列酮;缺血再灌注;凋亡;线粒体;钾通道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ioglitazone on myocardial apoptosis induced by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and mitochondria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in rats in vivo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pioglitazone protection from myocardial I/R injury. METHODS: Twentyfour health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 shamoperated group, I/R group, pioglitazone treatment group and 5hydroxydecanoic acid (5HD)+pioglitazone group. Apart from the shamoperated group, I/R, pioglitazone and 5HD+pioglitazone groups were administered solvent or drugs intravenously 24 h before occlusion,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0.9% saline, pioglitazone (3 mg/kg) and 5HD (10 mg/kg) plus pioglitazone (3 mg/kg). In 5HDpioglitazone group, 5HD was given 30 min before pioglitazone injection. The shamoperated group was not ligated, while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was ligated for 30 min in I/R, pioglitazone and 5HD+pioglitazone groups. Then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was reperfused. Four hours later, the hearts were quickly removed to be used for observing the ultrastructure of mitochondria and measuring the apoptosis rate by TUNEL and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s of Bcl2, Bax, Caspase3 proteins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Fas mRNA with RTPCR. Eighteen health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3 groups: shamoperated group, I/R group, pioglitazon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siz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detected. RESULTS: ①Compared with I/R group, the damage of mitochondrial ultrastructure in pioglitazone group was depressed. ②The infarct size was (34.93±5.55)% in I/R group while pioglitazone reduced the infarct size to (20.24±3.93)% (P
【Keywords】 pioglitazone; ischemia reperfusion; apoptosis; mitochondrial; potassium channel
0 引言
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损伤是冠脉再通后重要并发症[1],目前尚没有一种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 因此,寻求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预处理药物,尤其寻找可以同时治疗糖尿病并保护心肌I/R损伤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实验以在体大鼠为模型,通过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对大鼠心肌I/R损伤的延迟保护,以及对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形态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Pio对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K+, mitoKATP)的影响,为临床寻找可以同时治疗糖尿病并保护心肌I/R损伤的药物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50~300 g,同济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盐酸吡格列酮(批号M050601,北京太平洋药业);5羟基葵酸(5HD),伊文思(Evans) 蓝(美国Sigma公司);红四氮唑(TTC)(美国Amresco公司);TUNEL试剂盒(上海罗氏公司);Bax,Bcl2,Caspase3免疫组化ABC抗体试剂盒(美国Santa Cruz公司);Trizol(美国Gibco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试剂.
1.2 方法
1.2.1 实验分组将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6只. 假手术组(SO组):行冠脉穿线但不结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于缺血/再灌注前24 h由尾静脉注入9 mL/L生理盐水,开胸结扎冠脉前降支30 min,松解后再灌注4 h;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滞剂5HD+Pio组(5HD+Pio组):于缺血/再灌注前24 h由尾静脉缓慢注入5HD 10 mg/kg,30 min后再缓慢注入Pio 3 mg/kg,持续5 min,24 h后处理同I/R组;Pio预处理组(Pio组):于缺血/再灌注前24 h只注入Pio 3 mg/kg,持续5 min,余处理同5HD+Pio组. 然后,于再灌注4 h后迅速取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后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 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 同时取缺血区心肌(SO组穿线下相应部位)各两块,一块迅速液氮保存,行RTPCR检测各组凋亡基因Fas mRNA的表达;另一块放入25 mL/L戊二醛固定后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另取SD大鼠18只,分为SO组,I/R组及Pio组,再灌注4 h后,测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围.
1.2.2 模型建立参照文献[2]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 10 mL/L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仰卧固定,记录II导联心电图,气管插管,小动物呼吸机辅助呼吸(EXP/INSP=1∶2,呼吸60次/min,潮气量14~16 mL),经3~4肋间打开胸腔,用自制简易拉钩将其撑开以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找到左心耳和肺动脉圆锥,在左心耳根部下方2 mm处以50线进针,穿过心肌表层在肺动脉圆锥处稍下方穿线,结扎冠脉前降支,将丝线两端穿过自制的一根长2 cm,直径3 mm的聚乙烯小管,轻轻拉紧丝线两端,用小止血钳夹持细管,在II导联心电图见R波明显增大伴ST段即刻抬高,结扎线以下心肌组织颜色变暗,说明心肌已缺血,30 min后松开止血钳,拨去细管,使前降支血流再通行再灌注. 逐层缝合胸腔,待大鼠麻醉复苏后,拔掉气管,再灌注4 h后,采用颈椎脱臼法迅速处死动物,打开胸腔取出心脏,PBS液冲洗残留血液,待检.
1.2.3 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模型建立成功后,缺血/再灌注4 h,重新麻醉,打开胸腔,重新结扎冠状动脉, 迅速从一侧颈动脉套管注射0.01 mol/L伊文思蓝溶液(溶于PBS液)1 mL, 待心脏充分染成蓝色后迅速取出心脏, 放入PBS 溶液(0.02 mmol/L, pH=7.4)中漂洗数次, 将心肌标本置于-20℃冰箱1 h, 取出待其稍解冻后, 沿垂直心脏纵轴方向从心尖到结扎线下方将其切成2~3 mm厚的薄片, 共约7或8片; 在解剖显微镜下小心分离蓝色未缺血区域和红色缺血区域; 将红色的缺血心肌片置于10 mol/L TTC磷酸缓冲液(pH=7.4)中, 在37℃下染色20 min; 缺血但未梗死心肌染成砖红色, 梗死心肌则为土黄色, 呈不规则或岛屿状分布; 再次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缺血未梗死心肌和梗死心肌;最后用电子天平精确称取缺血未梗死心肌和梗死心肌的湿质量. 测量和计算心肌缺血范围用缺血心肌质量/左室总质量×100%来计算;心肌梗死范围用梗死心肌质量/缺血心肌质量×100%来表示.
1.2.4 心肌透射电镜检查将各组切取小块心肌在25 mL/L戊二醛固定2 h后, 送同济医学院超微病理室, 经清洗、 固定、 梯度脱水、 包埋后, 在80℃恒温箱内放置10 h聚合, 修组织块, 做超薄切片, 用醋酸双氧铀、 拘缘酸铅双重染色各10 min, 用荷兰FEI Tecnai G212型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并拍片分析.
1.2.5 HE,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心肌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取四组组织,经100 g/L甲醛固定后,送同济医学院病理室,常规石蜡包埋,4 μm切片,二甲苯脱蜡,经各级乙醇至水洗,再行HE染色;按Bax,Bcl2,Caspase3免疫组化ABC抗体试剂盒及TUNEL试剂盒说明书,行免疫组化染色,封片,干燥过夜,在镜下观察并照片. TUNEL标记前用DNA酶处理切片做阳性对照,用标记液代替TUNEL反应液做阴性对照. 判定标准:阳性表达细胞为棕黄色,Bcl2为核膜和胞质表达;Bax蛋白主要存在胞质,部分在胞核;Caspase3则主要在胞核表达,部分在胞质; TUNEL阳性细胞核和细胞碎片呈深浅不一的棕黄色. 每张切片随机选10个视野(×400). 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视野内凋亡细胞个数/视野内所有心肌细胞个数)×100%. 用HMIAS2000型全自动医学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同济医学院病理室提供),计算阳性细胞指数=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阳性细胞占整个视野的面积百分比,反映各组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
1.2.6 Fa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及半定量分析
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Fas及βaction(作为内参)的mRNA表达水平. Fas基因引物序列为5′ sense: 5′ATGCTGTGGATCATGGCTGTC3′ (56~76); 3′ antisense: 5′ATCTTGGGGGCTGTTGTGC3′ (811~829), 774 bp;以βactin为内参照,引物序列为: 5′ sense: 5′ACCTTCAACACCCCAGCCATGTACG3′ (376~400); 3′ antisense: 5′CTGATCCACAT CTGCTGGAAGGTGG3′ (1049~1073), 698 bp(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
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5℃,5 min;变性:94℃,30 s;退火:61.4℃,30 s;延伸:72℃,30 s, 共9个循环. 退火温度改为55℃,变性,延伸温度不变,27个循环. 最后终末延伸72℃,10 min. RTPCR产物分析:预先做好琼脂糖凝胶,取标本3 μL和Loading Buffer 2 μL混合,在0.5的TBE电泳缓冲液中以电压100 V电泳20 min检测,重复5次. 电泳条带以成像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并照相.
转贴于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多重比较用LSDt检验,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P
2 结果
2.1 Pio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I/R组与Pio组相比,心肌梗死范围为(34.93±5.55 )% 和(20.24±3.9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Pio预处理对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形态学的影响心肌透射电镜(图1)可见SO组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正常;I/R组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明显减少或消失,形成电子透亮区,基质成斑点状,甚至空泡状,灶性空化,肌丝断裂;Pio组线粒体基质颗粒部分消失,嵴排列欠整体,少部分断裂,肌丝结构基本完整,排列欠清晰,与I/R组相比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5HD+Pio组与I/R组差异不大. HE染色可见I/R组大鼠心室肌有大小不一出血点和坏死灶,心肌细胞间可见炎性细胞,胞核减少,细胞肿胀,心肌纤维排列不整体,染色增强,嗜碱性变,有肌溶解改变;5HD+Pio组与I/R组相似;Pio组与I/R组相比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心肌纤维排列较整体,未见坏死灶.
2.3 Pio预处理对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凋亡指数的影响I/R组和5HD+Pio组Bax和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
SO组AI为9.23±6.83;I/R组和Pio组AI为55.44±6.63和28.19±4.9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Pio对Fas mRNA表达的影响I/R组Fas mRNA表达积分A值为0.77±0.05, Pio组为0.44±0.04,较I/R组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PPARγ在心血管系统的广泛表达是TZDs发挥作用的基础[2]. Yue等[3]发现罗格列酮能减少I/R糖尿病大鼠的梗死面积并改善心肌的收缩功能. 本实验以在体大鼠I/R为模型,结果显示Pio预处理24 h后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透射电镜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Pio预处理对线粒体有明显保护作用;HE,免疫组化染色以及TUNEL法证实Pio能减少I/R心肌细胞凋亡. 本实验从形态学和生物化学角度说明Pio预处理对大鼠I/R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线粒体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新近通过线粒体钾通道开放剂和阻止剂的研究发现:增加线粒体钾通道流入促成细胞防御能对抗缺血损伤[4]. 线粒体钙超载在I/R损伤中起主要作用. Liu等[5] 研究发现激活mitoKATP开放,引起钾离子内流,膜去极化使质子泵建立起来的膜电位降低, 降低钙摄取驱动力,抑制Ca2+内流,能有效防止线粒体钙超载,从而减轻I/R损伤. 实验结果显示Pio预处理能明显减轻I/R损伤,而该保护作用又能被mitoKATP阻滞剂5HD所阻断,推测Pio具有激活线粒体内膜mitoKATP,钾通道开放作用,从而减轻I/R心肌损伤及心肌线粒体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I/R时细胞凋亡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6]. Bcl2是抑制凋亡基因,它可以抑制许多刺激诱发的凋亡,而Caspase3激活是I/R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凋亡发生的标志酶,已经证实它与抗凋亡因子Bcl2,促凋亡因子Bax及Caspase3激活关系密切[7], 它能激活下游的瀑布式反应,最终导致凋亡[8]. I/R时心肌细胞确实存在Fas抗原mRNA表达水平上调及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说明它们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Pio预处理能下调Fas抗原mRNA表达水平并减少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增加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 Pio的这种作用又能被mitoKATP阻滞剂5HD所阻断,推测Pio具有线粒体内膜mitoKATP开放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兰香,惠增骞,张华,等. 左旋卡尼汀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27(3):238-240.
[2]Di Filippo C, Rossi F, Rossi S, et al.Cannabinoid CB2 receptor activation reduces mous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volvement of cytokine/chemokines and PMN[J]. J Leukoc Bio,2004,75(3): 453-459.
[3]Yue TL, Bao WK, Gu JL,et al. Rosiglitazone treatment in 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 is associated with ameliorated cardiac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rote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J]. Diabetes,2005,54(2):554-562.
[4]Rourke BO. Evidence for mitochondrial K+ channels and the I/R role in cardioprotection[J]. Circ Res, 2004,94(4):420-426.
[5]Liu H, Zhang HY, McPherson BC, et al. Role of opioid 1 receptors, mitochondrial KATP channels, and protein kinase C during cardiocyte apoptosis[J]. J Mol Cell Cardiol, 2001, 33(11): 2007-2014.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是西方心理学的开创时期,随后形成了重要的心理学派别。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科学心理学及人文心理学研究取向的根源,但在西方心理学史中针对开创时期的研究真的很少。在那一时期,对人文心理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实验心理学的重视,对布伦塔诺、斯顿夫的评价远远不及对冯特、费希纳的评价。为此,在历来有关心理学开创时期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对人文心理学家的研究少于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对布伦塔诺的研究少于对冯特的研究。在对人文心理学家的研究中,斯顿夫更受冷落,在德国心理学上,已成为“几乎被遗忘的心理学家”。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斯顿夫的著作手稿及其相关文献资料在世界大战中被损坏。
2 斯顿夫的心理学理论
(一)斯顿夫的音乐心理学
由于斯顿夫是心理学的理论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他的音乐素养,他对音乐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贡献很大。他试图在赫尔姆霍茨关于听觉理论的基础上,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立场来证实音乐理论。斯顿夫最有影响的著作是《音乐心理学》,这与他毕生对音乐的追求相一致,对音乐的研究让他在他在听觉领域取得了仅次于赫尔姆霍茨的地位,这被作为音乐心理学研究中的先驱性工作。他在《音乐心理学》中对心理物理学概念的修订做出了重要贡献,把哲学和现象学的理论与观念引入了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音学说。
(二)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
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与布伦塔诺在《经验观点的心理学》中所提出的意动心理学有异曲同工之处。斯顿夫着重对“现象”问题的研究。斯顿夫在如此背景之下,提出了自己的机能心理学。为了区分现象心理学,指出了当时的四种心理学立场。(1)联想心理学,认为只有现象是直接给予的。(2)研究意识的机能,这接近现象心理学的立场,可以看做是对现象和机能的折中。(3)在第一种的基础上推论出研究意识的机能,这是情绪万能的思想。(4)认识和情绪的机能都是直接给予的,这是斯顿夫所采纳的思想。
(三)斯顿夫的情绪认知评估理论
在斯顿夫的文章发表90年后的今天,情绪认知理论已成为了情绪范式研究的核心,认知和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和理论讨论的核心。斯顿夫对情绪心理学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他不仅制定出了比当论更加清晰的情绪认知―评估理论,它彻底取代了现有的认知理论。
假设斯顿夫的观点与他的老师布伦塔诺、胡塞尔以及当代哲学家的观点相一致,情绪本质上是有意识或仅仅是信仰和欲望的精神状态的表现。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那它会对情绪状态的本质问题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对于情绪意向性的意义仅仅受到当代心理学家的粗略关注,在最近的认知―情绪讨论中没有发挥作用。可能是由于大多数的当代心理学家,甚至是认知取向的心理学家假设意向性的意义不是内在的而是派生的,也就是说,这个特质归于大多数的情绪实体仅仅与它们的认知评估有关。虽然现在斯顿夫所提出的情绪意向性有待解决,鉴于认知―情绪理论的重要性,它将会获得更多的关注。
3 对斯顿夫的评价
首先,斯顿夫原为哲学家,他为了哲学的兴趣而成为心理学家。他有音乐家的天赋,又把这些兴趣服务于心理学。他能够成为实验者,是由于哲学的信仰,而不是气质所造就的。在就职柏林实验室主任期间,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的事业,如录音档案的建立,儿童心理学协会的创办。就个人成就而言,他是一个赞同实验主义的意动心理学家和音乐心理学家。斯顿夫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机能,同时又企图调和意动心理学和内容心理学的对立。他的主张为屈尔佩的内容与机能的二重心理学的先导,并为科勒和考夫卡建立实验的现象学和格式塔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更加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性哲学的核心是实践,更强调时间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没有绝对理论只有相对的理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进行重构,通过消解现代心理学中绝对的“中心”,主张人应该尊重自然,提倡多角度视角看问题,认为研究问题可以多种方法,反对了为科学主义,实证主义。我国学者赵家祥曾经提出对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复杂的,如果把这种复杂的联系简单化,就可能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轻视实践经验的教条主义倾向,另一种是片面强点实践的重要性、忽视或不能全面理解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的唯实践主义倾向。现代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取向必将导致追求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化的必然结果,自然现象是不因为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的,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人本质上就具有社会性,受制于所在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同时又具有能动性,那么把自然科学的发展道路沿用于心理学无疑是不合理的,用客观量化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无法真实地反映人的心理。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实际最终必然导向了惟实践主义的错误理论与实践观。后现代主义研究者的形象由原来的置外的、沉思的、不动感情的观察者转向积极主动参与的、更富解释的探索者;研究方式由注重归纳推论和试验研究转向注重语义分析和协商对话;有价值中立、人为机器的立场转向价值负荷、人性复归的立场;这种转变使心理学研究的结果理论更具有实践应用性。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关注理论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对现实问题的适应与解决,强烈要求恢复心理学应用知识的合法地位,强调心理学的生命力在于实际应用,认为脱离现实生活的、处于象牙塔之上的传统心理学终将失去市场和存在的价值。后现代主义反对将心理学归为自然科学,强调心理学的边缘性、交叉性和中间性学科定位。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更加关注心理学的实践性。
理论的不惟一性和多元性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后现代主义因为对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后现代主义认为理论不是唯一的应该是多元的。在科学主义视野中,理论是理性思维运用科学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抽象与概括的结果,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虽然事物与现象是千差万别的,但其本质只有一个。后现代主义则认为,事物的本质不过是关于此物的见解,理论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应,任何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的框架中去解释,因此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概念体系和解释框架,在各自的体系内都能有效的解释世界,不存在惟一有效的解释。每一位研究者在从事各自的研究时,都应该考虑这项研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及环境因素:选择这一课题的根据何在?它所含盖的范围?他要证实和支持什么?又要阻止和反对什么?对后现代学者而言,对自己及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反省是至关重要的。真正普遍性的理论取决于心理学的本土化和全球化发展,取决于心理学理论自身的发展,笔者个人认为理论的多样化是理论统一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理论是实践和实践中包含着理论后现代主义认为本质主义视野下理论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和实践是感性活动的绝对划分是一种错误,理论和实践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正如瑞安所言:所有理论要么是它所描述的过去实践的理论,要么只想未来的实践理论,而且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理论本身是另外一种实践的形式,所有的心理理论来源于心理实践活动,同时既然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观,那么理论可以理解为一种实践。心理实践活动因为实践的主体是人,那么不存在没有理论的个人,我们任何人在实践活动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只不过这个理论是“个人理论”,这种“个人理论”体现在个人对同一理论的不同的理解;体现在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的不同;个人本身的差异性,那么实践主体本身有个人理论进行指导,因此不存在脱离了心理理论的实践活动,可以说实践本身是理论的实践。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depends upon cultura l and historical res ources of its own, so it has considerably different forms of historical developm ent and long-term evolution, which psychology can count on for further advanceme nt.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show different historical categories, different styl es of realistic evolution, and even different trends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ps ychology. Therefore, current advancement of psychology should not discard otherhistorical categories but regard them a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sources for a cademic innovation to extend the horizon, exploit the potentials, and complete t he function of the disciplin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category of psychology;primary innovation
一、 心理资源概述
所谓心理资源是指可以生成和促进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如心理学的成长要有自己 植根的社会文化土壤,这就是心理学的社会文化资源。心理资源既可以成为心理生活的资源 ,也可以成为心理科学的资源。心理学面临着如何理解、看待、保护、挖掘、提取、转用资 源的问题。心理学的发展不应该抛弃自己的文化历史传统,而应该将其当作可以借用的文化 历史资源,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挖掘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的研究,完善自己的功能。
科学心理学只有很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心理学的探索却有着久远的过去。通常 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只是连续的线性更替关系,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淘汰和取代了原有的传统 形态的心理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其他不同形态的心理学仍然与 其并存着,仍然各自发挥着自己的功能。通常还认为,历史上只有哲学的心理学和科学的心 理学。科学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脱胎之后,就取代了哲学心理学,成为惟一合理和合法 的心理学。其实,历史上出现过多种形态的心理学。这些不同形态的心理学并没有随着 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出现而消亡,它们依然存在于现实生活和学术研究之中,并在不同的 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共出现了五种不同形 态的心理学。这就是常识的心理学、哲学心理学、宗教心理学、类科学心理学(或类同心理 学)和科学心理学。[1]解读这些不同形态的心理学, 考察科学心理学与其他形态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心理生活是生成性的和创造性的,生成与创造的过程则需要特定资源。所谓心理 资源的一个含义就是指人的心理生活建构的基础、生成的养分以及拓展的依据。人的物质 生 活需要自然资源,而人的心理生活则需要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历史资源和现实资 源。心理资源具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形态。
任一学科的生成、发展、进步、拓展都需要文化、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资源。心理学也 同样如此。例如,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都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5]在心 理学的 研究中,与文化相关的分支学科也在快速地扩展和成长,如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 究等。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是指心理学在自身的研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与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历史、文化的根基、文化的条件及文化的现实等所产生的关联。心理学与 文化的关系经历了文化的剥离、文化的转向、文化的回归、文化的定位。心理学与文化的关 系不仅涉及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6-11] ,而且还涉及心理学的单一文化背景和心理学的多元文化发展。心理学与 文化 的关系定位将会带来心理学的新视野、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发展。再如, 心 理学在成为独立学科的前后,与其他学科一直有着特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心理学 的发展和演变。但是,学术界对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却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探索。心理学 与相关 学科的关系经历了一种历史的演变过程,即从心理学依附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到心理学排斥 其他学科来 保证自己的学术独立性,再到心理学寻求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他学科 建立起共生的关系。这既标志着心理学学科的成熟,也标志着心理学开始容纳所有的学术资 源。这意味着心理学不仅借助于其他学科来发展自身,而且又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用 的 资源。从不同学科的学术独立到不同学科的学术共生,这是一个新旧时代的重大学术转换。
二、 心理资源考察
心理学无论是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还是对心理学自身的反思,都需要挖掘、提取和 转用自己的资源。这就是关于心理资源的考察。
对心理资源的考察首先涉及考察的视角。这是指研究者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根基。对于心 理资源,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有自己看待和理解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可以有自己揭 示和解释问题的着眼点和着重点。即便是否认、忽视和歪曲心理资源的存在,也是对待或看 待 心理资源的一种特定视角。考察的视角决定了研究者所获取的关于心理资源的内涵和内容。 眼界与视域的不同,都决定着研究者所捕捉到的和所提取出的心理资源的差异。
其次,对心理资源的考察还涉及考察的学科。心理资源是文化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历史 的 存在、生活的存在和人性的存在。这就给不同的学科分支提供了多 学科交叉和交汇的研究内容。由于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因此,对 心理 资源的揭示和解释也有所侧重与不同。例如,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文 学、文化学等学科对心理资源的考察,都会有不同的视角与方法。
第三,对心理资源的考察还涉及考察的内容。心理资源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思想、解说 与积累。分离和分解心理资源,解释心理资源的基本性质,确定心理资源的基本方面,追踪 心 理资源的演变发展,说明心理资源的特征、特点等,都是考察心理资源的最基本内容。对如 何 定位、分析、揭示、解释、说明、借用心理资源,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它既可以是哲学反 思的方式,考察关于心理资源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思想前提和理论设定;也可以是实证研究 的方式,通过实证科学的手段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和考察心理资源的存在和变化;还可以 是历史研究的方式,通过历史和未来的定位和定向来揭示和解释心理资源的演变和演化。
心理资源的考察结果可以成为人理解自身存在的重要内容,也可以成为发展关于人的心 理研究的重要学术内容。人的心理生活的创造、建构和拓展需要资源的支撑。提供心理资源 不仅 是丰富人的心理生活、提升心理生活质量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心理科学进步 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基石和基础。
三、 心理资源分类
心理学的五种形态,不仅仅反映着心理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演变,它更是一种资 源。可以说这种观念转变是心理学研究上的重大进步。
首先,常识心理学(又称为民俗心理学、素朴心理学等)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 理 学,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学。它有两个存在水平,一是个体化的存在水平,是 个体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获得的,是个人 对心理行为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社会化的存在水平,是不同个体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 共同形成和具有的,个体可以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和掌握隐含于社会文化之中的心理常识。 常识心理学既是普通人心灵活动的指南,也是普通人理解心灵的指南,它是科学心理学发展 的文化资源。[12]
其次,哲学心理学也是一种心理学的资源。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心理学就寄生在哲学 之中, 是哲学的一个探索领域。哲学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式是思辨和猜测。正是通过思辨和猜 测,哲学心理学探索了人类心理行为大部分重要的方面。当心理学成为科学门类之后,哲学 心理学在哲学研究中转换成为心灵哲学的研究。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则转而去反思心理学研究 中关于对象、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前提或思想预设。[13]
再次,宗教心理学亦是心理学的资源。宗教心理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科学的含 义 或是科学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对宗教心理的研究。这是科学心理学 的一个分支。二是宗教的含义或是宗教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家按照宗教的方式对人 的心理行为的说明、解释和干预。后者既是宗教活动提供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是现代科 学心理学的传统历史资源。宗教中的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信仰心理方面的重要阐释以 及干预人的心理皈依的重要的方式。这为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 心理学思想理论、研究方法和干预技术。心理学的创新就必须提取宗教心理 学中的资源。[14]
第四,类科学心理学(类同形态的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资源。所谓类科学心理学,是指 在与心理学相类同或 相接近的科学分支或科学学科当中,也有关于人类心理行为的相关研究和研究成果。这是在 与科学心理学相类同或相类似的其他科学分支中的心理学思想、理论、方法与技术。这些研 究和成果也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方面或特定的层次上,以特定的方式 、方法或技术,揭示和阐释了人类的心理行为,并为心理科学的诞生和发展提 供了十分重要的和不可忽视的基础和内容。因此,这些相关的或相近的学科门类也都与科学 心理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15]并不是只有心理学才关注对心理行为的研究,其 他类同形态 的心理学也从各个不同的学科视角,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多方面、多 层次的探索。蕴含在不同学科门类中的心理学探索,得出了关于人的心理行为的不同的思想 学说、不同的理论阐释、不同的影响方式以及不同的干预技术。这种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分门 别 类的研究给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怎样使科学心理学不至于分解、分裂 、消失和消散在其他类同学科中,以及怎样使科学心理学去吸取、提炼、接受、消化、融会 类同形态的心理学研究。如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光学还是声学的研究成果都为 心 理学关于视觉和听觉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生物学特别是进化论对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 展,对人类心理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解释框架和细致的特定学说; 还有 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像俄国生理学 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研究,都深刻影响到了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学的发展也揭示了以异常形式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为全 面认识和了解人的心理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当代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研究,也 提供了对人类智能活动的基本认识,推动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学对社会个人、 人际关系、社会群体、人类社会的研究,也提供了关于群体心理、社会心理、文化心 理、国民性格的成果。生态学对科学心理学的影响则在于提供了共生发展的生态学方法论。 生态学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学科的诞生,而且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的形成。在生态学的 框架中,人的心理与他人、社会、环境、世界等等,都是彼此共存、相互依赖 、共同成长的。生态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形成了生态心理学和心理生态学。生态的核心 含义是指共生。生态的视角是指从共生的方面来考察、认识和理解环境、生物、社会、人类 、生活、心理、行为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主张就是天人合一。 这是人与天的合一,是我与物的同一,是心与道的统一。
最后,科学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资源。心理学作为科学是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来描 述、说明和干预心理行为。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虽然在短时内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面临着 重大问题。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物理主义和人本主义、实证论和现象学两种不同研究 取 向,并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统一是其一直不懈的努力。科学心理学既有基础研究和应 用研究 的分类,也有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分类,关键是心理学研究类别的顺序。其研究方式 和方法存在着实验和内省的地位和作用之争。[16]
四、 心理资源的提取
在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后现代是心理学研究者所处的和面对的历史时代、历史阶段、 当代风潮、当代思潮。如何理解后现代的来临,如何面对后现代的问题以及如何引领后现代 的 发展,是心理学的发展所必须要经历的。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 社 会步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与之相应,其文化思潮也由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后现 代主义思潮被看做是西方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重大变革,并很快风靡欧美、震撼学界。科 学心理学的发展显然无法摆脱这一大的文化氛围。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社会不仅大踏步迈 向现代大工业社会,而且逐步确立起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科学统观一切的权威,并以此构 造了西方的现代文明。但是,当今的后现代主义运动则是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解构,是对 理性独断和科学霸权的摧毁,它强调所有的思想和文化平等并存的发展。后现代精神在于 “去中心”和“多元化”。这无疑打破了西方心理学的独霸地位,带来了不同心理资源的互 惠互利。
心理学的本土化是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思潮,一种定位,一种寻求。[17—18] 当然,从 提出关于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开始,心理学的本土化就经历了不同的历程并体现出不同的 目的。心理学本土化的目的在于,一是对科学心理学或正统心理学之外的其他心理学探索的 关注和考察。这是所谓的本土心理学的最为基本的目的,也是本土心理学最一开始的 基本含义。二是对西方实证心理学的霸权地位的挑战。三是对根源于本土社会文化的心理行 为和研究方式的探索。四是对本土心理学资源的挖掘和创造。五是对心理学研究的原始性 创新的追求。希望能够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有新的创造。
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国际化趋势, 国际社会的 联系日益紧密, 地球已经成了“地球村”, 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球化的经济问题、社 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不单单是某一国家或某一民族各自的问题, 而是整个人 类共同的问题。 全球化既是产生全球性问题的历史前提, 同时又孕育着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可能性。不同 学科视野中的全球化概念是不同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 心理学正经历着一场转变, 即由只关心单一文化背景转向 多文化的融合, 由方法中心论转向问题中心论, 由单一理论转向复合理论。心理学不能回避 现实问题。要使心理学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必须以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抛开传统的理论派别 之争, 摒弃对抗, 一切围绕解决现实问题展开。这就是心理学全球化的内涵。
在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框架中,并没有诞生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中国的现代科学是从 西方传入的。同样,在中国的本土文化中,也没有诞生出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中 国现代的科学心理学也是从西方传入的,也带着西方文化传统的印记。那么,在中国发展自 己的科学心理学时,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中有没有自己的心 理学传统。如果有,那么这种本土的心理学传统具有什么性质,包含什么内容。如果有,那 么应该如何去理解、解说、阐释和对待这种本土的心理学传统。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本土 的文化传统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学传统。因此,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中国本土的心理 学传统能否成为中国科学心理学发展和创新的有益资源。所以,如何理解中国本土的心理学 传统,就成为决定中国心理学未来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和发展性的研究任务。
中国心理学的跨世纪发展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那就是从对西方或对外国心理学的模 仿中解脱出来,去寻找和挖掘中国本土的心理资源。新心性心理学就是一种植根本土文化资 源的创新努力,试图开辟中国心理学自己的新世纪发展道路,新心性心理学对心理学研究 对象的理解和心理学研究方式的确立有一个基本的变化。[19]新心性心理学涉 及心理资源 、心理文化、心理生活以及心理环境,即涉及心理学的文化资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 学 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对象背景。心理资源是关于心理学发展中的文化历史资源和文化历史 形态的考察。心理文化是关于西方的心理学传统和中国的心理学传统的跨文化解析。心理生 活是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种新视野、新认识和新理解。心理环境是关于心理与环境关系 的一种新的思考和分析。
总之,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应该是把自己建设成为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新型学科。心 理学的未来形态就是资源形态的心理学,这可以称之为心理学的第六种形态,是立足 于心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心理学形态。
[ 参 考 文 献 ]
[1]葛鲁嘉.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及其考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0-23.
[2] 葛鲁嘉,陈若莉.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5):79-87.
[3] 叶浩生.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J].心理学报,2001(3):2 70-275.
[4] 麻彦坤.当代心理学文化转向的动因及其方法论意义[J].国外社会科学,20 04(1):2-7.
[5] 霍涌泉.心理学文化转向中的方法论难题及整合策略[J].心理学探新,200 4(1):12-15,30.
[6] 田浩,葛鲁嘉.文化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5 (5):1269-1271.
[7] 余德慧.文化心理学的诠释之道[J].本土心理学研究,1996(6):14 6-199.
[8] 李炳全,叶浩生.主流心理学的困境与文化心理学的兴起[J].国外社会科学 ,2005(1):4-12.
[9] VIJVER F V D. The Evolution of Cross-cultural Research Methods[M]∥Dav 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f Culture &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 1: 78-92.
[10] KIM U. Culture, Science, and Indigenous Psychologies: Anintegra ted Analysis[M]∥Dav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f Culture & Psychology.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1:54-58.
[11] ADAMOPOULOS J, LONNER W J. Culture and Psychology at Acrossroad: Histo 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M]∥Dav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 f Culture & Psychology, 2001: 15-25.
[12] 葛鲁嘉.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6):715-718,727.
[13] 葛鲁嘉.哲学形态的心理学考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二[J].河 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76-79.
[14] 葛鲁嘉.宗教形态的心理学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134-138.
[15] 葛鲁嘉.类同形态的心理学总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5(3):95-98.
[16] 葛鲁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议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五[J].华 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42-46,64.
众所周知,20世纪的社会科学领域兴起了全球性的“本土化”热潮。建国之初,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对此也进行过一些探索。1980年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召开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巨化”研讨会上,杨国枢教授宣读了题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方向与问题》的论文,这被看作是中国的心理学正式迈向中国化的第一步。时至今日,心理学的中国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看来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有关的问题仍待进一步的推敲,以利于心理学中国化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一、心理学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自1989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努力让自己在科学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向自然科学靠拢,模仿自然科学的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强调心理学的科学化。强调用自然科学中实证、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试图以生物的或生理的的形式来解释人所具有的复杂心理现象。心理学自认为是自然科学的一支,但它较之自然科学的其它分支又有自己的特点,心理和行为太多地受时空条件的影响,处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不论是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还是在价值观上都存在着差异。因而较之其它的自然科学更难有统一的规律可循,更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与方法。虽然在心理学的先前研究中,西方心理学家奉行“价值中立”原则,不考虑文化对心理影响的差异。但是,现在的人们开始质疑这种研究成果的跨文化推广性,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成果难以解释不同文化人群的心理和行为,不仅非西方的心理学家指责西方心理学模式的不适当性,就是西方心理学家内部也有人对种族主义和霸权主义表示不满。许多心理学家呼吁心理学研究要大力挖掘本国文化传统中的心理学资源,立足于本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环境,运用适合于本国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国人的心理。因此,心理学的中国化运动拉开序幕。
二、心理学中国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心理学的中国化方面,在杨国枢等教授的率领下已取得了突出进展。但是,由于当代心理学工作者大多数受过较为系统全面的西方心理学教育,因此,目前的本士化研究现状并不是很乐观,用杨国枢教授的话讲:“我们所探讨的对象虽是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中国人,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却几乎全是西方或西方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中国人,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我们却变成了西方人。我们有意无意地抑制自己中国式的思想观念与哲学取向,使其难以表现在研究历程中,而只是不加批评的接受与承袭西方的问题、理论与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取向与本土化的研究取向相去甚远,使其研究成果很难反映中国人的真实心理与行为,很难找到影响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也就很难揭示中国人的深层心理,更不用说建立成熟、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理论模式了。
三、心理学中国化研究中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于西方国家。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只是简单的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照搬过来,不管它是否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例如,在研究中国人的心理特点时,大部分是将西方量表进行简单的修订后测中国人的心理。但是这些量表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经济条件、价值观的基础上制订的,用这样的量表来研究与西方人文化、历史背景差异很大的中国人,其可靠性是很值得怀疑的。因此,我国研究者很难突破西方的研究模式,走中国化的研究道路。
(二)研究方法以实证主义为主导。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科学之后,就一直把成熟的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楷模。它从自然科学中继承了一种科学观,即实证的科学观。通过这种科学观,心理科学接受了传统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的世界图景,采取了实证的研究方式。实证研究强调的是完全中立、价值无涉地对心理或行为事实进行描述和说明。目前心理学中国化的研究虽然以中国人为被试,并试图寻求适合考察中国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工具、方法和概念理论的内容,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实证科学的性质或方式,追求的仍然是西方科学心理学的那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理论解释的合理性。
(三)以问题为中心。有学者认为建立中国人的心理学,首先要使研究方法中国化。这样的思路其实走入了误区,带来的后果有两方面:一方面危害了心理学学科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也使本土心理学走入了死胡同。西方心理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证,即模仿自然科学的可操作性,可量化性。心理学为了实现学科的独立性,不得不向自然科学靠拢。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就是取得了研究方法上的成就但忽视了研究内容。在心理学的中国化研究中,应当吸取这样的教训.如果过分强调研究方法,必然使心理学研究形同虚设,无法真正与现实生活契合。以研究方法为中心,只会加剧心理学的分裂。在心理学的中国化研究中应该避免使用研究方法来约束自身的发展。
在心理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吸取西方心理学的经验和教训,在新的起点上.把研究建立在大心理学观的基础上,坚持学科统一性,以问题为中心。我国的心理学应致力于本民族、本文化的问题,不要过分考虑建立什么样的理论体系.心理学应是开放式的,绝不应该用研究方法把自己封闭起来.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只有处理好与西方心理学的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一种关于中国人的心理学体系.
参考文献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起源于西方,脱胎于哲学。自从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后,心理学就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咨询则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西方心理学家们通过种种科学研究使心理学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使心理咨询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诚然,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确实主要在西方兴起发展,但是中国其实在相当早的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心理学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我国的哲学中就已经包含了心理学的思想,其中又属道家学说中研究的最为广泛深刻。先秦道家思想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对现代心理咨询有所启示。
一.先秦道家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
道家的许多专著如《道德经》、《庄子》中都很多有关心理学的思想。比如说《道德经》中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意思是“认识别人是智谋,认识自己是智慧。战胜别人是有力,战胜自己是强大。知道满足的人富有,顽强前进的人有志向。不失所追随的人长久,身死而精神不灭的人长寿。”这其实也是现代心理咨询中所倡导的,即认清自我,树立目标,知足常乐。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治疗核心便是探索来访者长期的隐藏的潜意识冲突,使其呈现出来,然后对其加以分析,使来访者对自我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解决现实心理冲突。这其实就是“自知者明”的具体体现。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所创建的意义治疗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这与“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学说中所追求的“所”、“道”其实都有生命的意义这一层含义。老子在《道德经》中还曾多次提到观、明、玄览。这里的观是指观察、感知,代表着感知觉;明是指明白、通达,代表着思维过程,玄览就是深观远照,从整体上去把握万事万物的总法则、总规律。这代表的是思维上升到高级的阶段,能够掌握事物的概念,深刻认识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总的规律性。这也是心理学中的重要规律。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到:其形化,其心与之然。意思是说人形体的变化可以引起心理的变化,这与心理学中的所提到的身心健康论是一致的。人生理的变化会引起心理的变化,而心理的变化也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变化。中国心理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到道家思想的心理学意义,业已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以及著作。尤其是申荷永关于精神分析与道家的研究,许金声关于全人心理学与道家的研究。许金声主讲的“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更是把大量的道家的理论和修炼的精华,用于人的调整。这里的“全人心理学”特指许金声提出的关于心理学研究体系的概念,主要是指一种开放的、究竟的、在对人的理解上具有最大包容性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态度。全人心理学认为,道家关于“道”的概念极为深邃、丰富。“道”是自有永有的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能够体悟、遵循者就是得道之人。
道家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不仅在中国被重视,西方一些心理学家也很早就对其展开了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就非常推崇道家思想,他多次说,他关于自我实现的概念来源于中国的道家的“无为”。他在晚年甚至预测心理学的第三种思潮将过渡到以“道”、“上帝”为中心的第四种思潮。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十分欣赏道家思想,在他的主要的著作中,多次引用老子的《道德经》。例如,他在《存在之路》中说:“我最喜欢的,并总结了我很多更为深刻的信念的是老子的另一段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的治疗理念也正是如此。他在治疗中强调对当事人不干涉,对当事人真诚一致,给予当事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当事人“共情”。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写过关于道家的书。20世纪30年代,卡尔・荣格(Carl Jung)就对道家的内丹学进行研究,开启了心理学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理查德雌尔海姆(Richard Wilhelm)与荣格著有《金花的秘密》(《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一书,使心理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崭新的认识,不少西方人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中国的经典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荣格在这部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文化、比较中西差异,尝试建立一种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进行心理学理解的桥梁。还从西方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诠释道家的修炼。从精神分析看,内丹中的“元神”对应于“无意识”,或者说以“无意识”状态存在。内丹中的“识神”对应于“意识”。无意识具有难以估量的巨大的能量。修炼则是让意识与无意识统一整合,开发出无意识的巨大能量。为此,精神分析也发展了一些路径和方法。荣格还曾用集体无意识理论理解了内丹学著作《太乙金华宗旨》中的超越现象,视之为一种无意识的表征。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是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的创始人。他曾是天主教神父,在非洲祖鲁族地区生活了二十年,之后接受精神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交流分析等心理学训练。他的“家庭系统排列”在处理个案时,让代表各自进入在家庭系统的位置,代表在这过程中常常能够体验到当事人的感觉。该方法就是创造出一个氛围和环境,让“道”来起作用。家庭系统排列由于行之有效,在世界风行,尤其是中国。海灵格说他的方法主要是受了道家的影响。家庭系统排列体现的是“道的力量,是中国老子的智慧”。
二.先秦道家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咨询的启示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向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咨询师在这里扮演的并不是一个医生的角色,而是一个引导者,通过对来访者的支持和帮助,使来访者发挥自己本身的潜能,从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这和道家思想的一些理念是相同的。道家主张:“自胜者强”便是这个意思。
其实道家学说中的很多理念都对现代心理咨询有所启示,《道德经》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说应该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事物的自然天性,森田疗法的重要原则“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即是这一原理,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体现在要遵循人体和自然的规律,咨询过程应当顺其自然,根据来访者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不应该急于求成,忽视来访者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列御寇》中说:“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这里的“诚”通“情”,“谍”通“泄”。是说一个人如果内心积郁,就会在体表上流露出来,旁人一看就知道。好比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内心的状态往往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通过观察来访者的表情、步态、动作可以加深对来访者内在状态的了解。《管子・白心篇》中说“卧名利者写生危。”意思就是醉心于名利的人,往往会为前途未卜而耽忧。《内业篇》中说“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疾困乃死。”这些剖析人们情绪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念跟现代心理咨询是一致的。现代人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经常是由于过于看重名利,然后产生种种忧郁和怨愤的负面情绪,然后导致一些身心问题。如果加以引导,使其以一种道家的顺应与自然的心态去面对,便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暂时脱身出来,获得心灵的放松与清净,也即道家所说“心地清净为天下正”。道家学说认为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不好的事情可以变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心理咨询中一些极端不好的现象能向好的方面转化,关键是咨询师要善于引导。比如焦虑可应用于应对压力事件,抑郁可以有助于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事物在释放完能量后就会自然消亡,“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在心理咨询中对于一些不好的病症现象可以先充分去释放,然后再去解决它。
现代的性心理咨询、绘画治疗、书法治疗都与道家思想有关,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道家的理论理念。道家所推崇的一些锻炼方法,如气功、吐纳、太极拳剑等不仅可以用来强身健体,也可运用于心理治疗,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人群,可以通过自己勤加练习,做到自助自愈。道家所提倡的吐故纳新之术跟心理咨询中常用的腹式呼吸其实也是类似的原理。杨德森与张亚林所创立的“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就是脱胎于道家学说,其中的松静术、柔动术、病情分析会、保健心得志等都是根据道家文化所提出的一些治疗方法。
林语堂说过:“道家学说给中国人心灵一条安全的退路”。说的就是道家学说对人心理所起的一种作用,现代心理咨询完全可以借鉴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采用更加合适有效的理念和方法去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依据道家学说,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困扰。虽然心理咨询产生发展与西方,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国人和西方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我们需要有我们自己的心理咨询理念,而从传统文化比如道家学说中去探寻,毫无疑问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曹鸣岐.道家思想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迟欣阳.道家文化中的健康心理学思想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3]张金洪.道家思想与心理咨询和治疗[J].才智.2009(31)
所谓方法论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一种研究工作的模式,库恩(T.S.Kuhn)称其为“范式”[2](P167)。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研究方法论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构造主义的自我观察的方法——对经验的主观主义研究方法论
以冯特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是与间接经验相对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意识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知识而非经验本身。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既然是一门关于研究人的经验的科学,因而心理学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观察这种直接经验。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己才能观察到自身所体验的经验,所以心理学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观察的手段(亦称内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学研究的这一观点和方法论思想在冯特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的工作中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他认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自我观察者才能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被试。
这种研究心理学的方法论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术受到了许多批评。因为内省法只强调以被试、而且一定是需经严格训练的被试的自我观察报告为依据,其结果不仅无法达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和偏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消极的影响往往就是他们所规定的训练产生的。此外,他们还力图排斥同时期出现的其他一些心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研究方法、动物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这就使得自我观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发展,其结果则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论所取代。
2.机能主义的多样化研究方法——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只对直接经验进行自我观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现实地解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是如何发生、发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在它受到批评的同时,先后在西欧和美国产生了机能主义心理学。以詹姆斯(W.James)为先驱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强调心理学在人类实践中的应用,主张心理学不仅应该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还要研究动物心理、儿童心理、个体差异和变态心理等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他们采用了描述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和生理实验法等。虽然机能主义心理学并没有完全放弃内省法,但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强调了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重视心理活动在操作过程中的特点与规律,探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应用研究方法,不仅弥补了内省法的不足之处,而且推动了心理学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为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临床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到来打开了大门。
3.行为主义的极端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以操作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由华生(John.B.Watson)所开创,后为斯金纳(B.F.Skin-ner)所发展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对意识的研究,坚持只有能被观察到的、可予以客观记录和定量化的行为才符合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标准和原则。这在实质上就是把布里奇曼(P.W.Bridgman)在物理学中所倡导的操作主义观点作为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并以此指导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反叛,在方法论上继承和发展了机能主义心理学重视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原则,彻底抛弃了对意识的内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并最终成为一种“没有头脑的心理学”。由于行为主义在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上的极端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偏见,使它无法对行为产生的心理和意识等有关人的内部过程作出完整的、客观的和全面的解释。但是,它所发展起来的一整套能精确控制、测定行为的研究技术和方法,还有它对环境、刺激条件以及行为反应变化的关系所作的客观描述与精确的测量,使心理学彻底脱离了仅仅只能依靠被试的自我报告这一缺乏客观依据的非科学状态,成为一门能为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能对人在各种条件下的行为规律进行测量、预测、控制的实用性科学。诚然,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机械论思想否定了心理学对人的意识和心理活动内部过程的研究,从而最终把自己推到了发展的死胡同里去,但是,它却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其他一些反对机械决定论的心理学,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4.完形主义的整体方法——以现象学和场论为指导的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作为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个对立面,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与行为主义完全不同的一条路。格式塔心理学在康德(I.Kant)哲学的影响下,强调人的知觉的完整性和组织性,反对去寻找心理和意识中的“元素”,认为应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经验,而人的这种直接经验是按原来的结构被接受的。对于这种整体的经验,如果强加分析、化整为零时,其原有的整体性就会被破坏。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坚持1+1>2的观点。这在当时把心理现象分解成基本的组成单位的研究倾向中,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并对其规律(如知觉的组织原则)进行研究,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受物理学场论的影响,采用拓扑学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独树一帜的是勒温(K.Lewin),他提出的行为函数:B=f(E,P)发展了对人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推动了社会心理学中有关团体动力学研究的发展。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一种方法论工具,现象学的观点被认为可以用于对人的主观体验进行科学研究,并弥补那些只注重行为的实验数据的不足,它主张对经验采取自然的整体观点,从而获得了知觉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现象学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对于某一研究者运用这种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难判定的”[4](P524)。
5.计算机模拟与类比方法——以信息论作为主要方法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论来解释人的心理过程。计算机科学为现代认知心理学探索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过去无法“看到”的心理操作过程得以模拟和表达。认知心理学纠正了行为主义否认意识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错误倾向,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对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对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用计算机和程序软件的操作和运行来模拟和解释人的心理过程,确实是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具有历史性变革意义的进步。但是,这仍然是以机械论的观点去研究人,把社会的人简化为机器的人。因此,现代
认知心理学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释和真实反映人的实际心理活动规律。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尚有许多困难。也许是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尚未达到科学心理学所需要的程度,或许未来能制造出完全类似人类的机器人,心理学家也许就能从中破译出人类所有心理活动的秘密和规律。但是,现象学家休伯特指出:没有任何脱离肉体的机器能够赛过人类的意识,因为它缺乏每一个人所特有的那种与世界紧密结合的共同发展的特征,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5](P25)。
二、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现状与问题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与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化。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意识到行为,又回到了意识,似乎转了个大圈子。但是,通过这一循环过程,研究方法论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冯特的自我观察报告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并没有错,但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适当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只能依赖被试的自我观察这种原始的方法,显然缺乏科学的依据,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给心理科学留下的一大笔财富,即它的研究方法、仪器、测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学家还有不少人在使用着,行为主义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当今教科书里广泛引用的内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心理过程,而有关人格结构和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王国。从这个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之上的。纵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确定的目标,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是“欲速则不达”。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展研究的技术手段,若不能及时修正和调整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对象和范围,甚至在指导思想上“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话,仍然会事与愿违。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前车之鉴。
时至今日,心理学的学派之争已基本结束。心理学对感觉研究基本上已经有了较一致的结论;有关知觉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而记忆和思维的研究则侧重于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探索;至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发展看来困难更多一些,正在寻找更有效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情绪心理学在几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着研究,从认知、生理、环境和社会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开人类情绪之谜。关于动机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尔的驱动递减论、勒温的场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海德、凯利以及维纳的归因理论等主要流派所占领。但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更加强调了对人性、人的价值与人的潜能的研究,并力争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马斯洛特别强调了整体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复研究法(iterationtehnique),即以整体观为前提,通过实验来理解各有关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他还特别重视对个体的研究,认为一般规律不能直接推论个体的特点,而由个体的研究却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规律。一般规律只能帮助人们去理解个体,但解决个别的问题仍需要用个案法的整体分析手段[5]。
由此可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就目前来说仍尚未达到一致的认识,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研究领域的各种方法论及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共存于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中,由不同方法论所指导的各种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时并存。首先应该说,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心理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在对待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上,就像对待任何科学一样,不应该也不可能用单一的研究模式去人为地强制性地统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在是一种最复杂的现象,它有着许多不同的水平、层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研究决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方法去处理。但也不应该用“随心所欲”的态度去对待。如何形成一种更加有效地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论,是科学心理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科学心理学研究发展中新的方法论构建与整合
无论是否意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总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同样也不例外。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决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选择。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当技术还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时,对原有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加以重新选择,寻找某些子目标以现阶段可实行的手段先予以解决,然后再对总的目标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辩证的研究、分析和归纳。鉴于心理学的历史经验,心理学家们已经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论。例如,朱智贤等人曾提出过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构想。在其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6](P52-58)。研究心理现象,首先要对人的心理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并不能替代具体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体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摆脱一定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过去的许多学派,虽然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都由于他们在哲学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为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所取代。特别是在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时,就更有必要对人们原来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指导思想进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论的错误,弥补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类似行为主义的错误。同时,也能使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有了正确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还需要形成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备和达到的条件的制约。在经历了科学研究的微观阶段——分析研究之后,科学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向宏观阶段——整合研究迈进的趋势。有关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香农的信息论和维纳的控制论,即所谓的“老三论”。而在此之后又出现了所谓的“新三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理论和托姆的突变理论。所有这些理论都为现代科学的一般方法论提供了有用的思想。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出自心理学,但对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指导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学派系林立、众说纷纭的状况,就更需要用像系统论那样的思想方法,来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这个本身就具有客观系统性的研究对象。正如哲学方法论不能代替科学的具体研究那样,这些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并不能代替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指导。心理学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建构符合心理学科学发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最后是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问题。可以说,心理学现在已经涉及人类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因此在具体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上必定有相当大的差异和跨度。具体的方法是与具体的研究问题相联系的。心理学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几乎运用了所有各种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药理的、临床的、数学的方法;心理学本身又有实验的、准实验的、非实验的、思维推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长处,但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多层次、多元化和动态的;同时又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我们不仅需要在某个局部问题上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微观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体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思想理论与研究方法论,归纳和综合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学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描述性的初级水平阶段,而应该是可操作的、有预测力并有控制力的。这样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间既有自己较完整、较一致的理论,包括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又具有更为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作用和效果的现代科学。
【参考文献】
[1]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库恩.必要的张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所谓方法论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一种研究工作的模式,库恩(T.S.Kuhn)称其为“范式”[2](P167)。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研究方法论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构造主义的自我观察的方法——对经验的主观主义研究方法论
以冯特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是与间接经验相对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意识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知识而非经验本身。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既然是一门关于研究人的经验的科学,因而心理学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观察这种直接经验。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己才能观察到自身所体验的经验,所以心理学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观察的手段(亦称内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学研究的这一观点和方法论思想在冯特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的工作中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他认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自我观察者才能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被试。
这种研究心理学的方法论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术受到了许多批评。因为内省法只强调以被试、而且一定是需经严格训练的被试的自我观察报告为依据,其结果不仅无法达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和偏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消极的影响往往就是他们所规定的训练产生的。此外,他们还力图排斥同时期出现的其他一些心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研究方法、动物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这就使得自我观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发展,其结果则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论所取代。
2.机能主义的多样化研究方法——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只对直接经验进行自我观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现实地解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是如何发生、发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在它受到批评的同时,先后在西欧和美国产生了机能主义心理学。以詹姆斯(W.James)为先驱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强调心理学在人类实践中的应用,主张心理学不仅应该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还要研究动物心理、儿童心理、个体差异和变态心理等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他们采用了描述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和生理实验法等。虽然机能主义心理学并没有完全放弃内省法,但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强调了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重视心理活动在操作过程中的特点与规律,探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应用研究方法,不仅弥补了内省法的不足之处,而且推动了心理学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为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临床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到来打开了大门。
3.行为主义的极端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以操作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由华生(John.B.Watson)所开创,后为斯金纳(B.F.Skin-ner)所发展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对意识的研究,坚持只有能被观察到的、可予以客观记录和定量化的行为才符合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标准和原则。这在实质上就是把布里奇曼(P.W.Bridgman)在物理学中所倡导的操作主义观点作为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并以此指导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反叛,在方法论上继承和发展了机能主义心理学重视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原则,彻底抛弃了对意识的内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并最终成为一种“没有头脑的心理学”。由于行为主义在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上的极端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偏见,使它无法对行为产生的心理和意识等有关人的内部过程作出完整的、客观的和全面的解释。但是,它所发展起来的一整套能精确控制、测定行为的研究技术和方法,还有它对环境、刺激条件以及行为反应变化的关系所作的客观描述与精确的测量,使心理学彻底脱离了仅仅只能依靠被试的自我报告这一缺乏客观依据的非科学状态,成为一门能为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能对人在各种条件下的行为规律进行测量、预测、控制的实用性科学。诚然,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机械论思想否定了心理学对人的意识和心理活动内部过程的研究,从而最终把自己推到了发展的死胡同里去,但是,它却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其他一些反对机械决定论的心理学,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4.完形主义的整体方法——以现象学和场论为指导的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作为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个对立面,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与行为主义完全不同的一条路。格式塔心理学在康德(I.Kant)哲学的影响下,强调人的知觉的完整性和组织性,反对去寻找心理和意识中的“元素”,认为应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经验,而人的这种直接经验是按原来的结构被接受的。对于这种整体的经验,如果强加分析、化整为零时,其原有的整体性就会被破坏。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坚持1+1>2的观点。这在当时把心理现象分解成基本的组成单位的研究倾向中,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并对其规律(如知觉的组织原则)进行研究,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受物理学场论的影响,采用拓扑学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独树一帜的是勒温(K.Lewin),他提出的行为函数:B=f(E,P)发展了对人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推动了社会心理学中有关团体动力学研究的发展。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一种方法论工具,现象学的观点被认为可以用于对人的主观体验进行科学研究,并弥补那些只注重行为的实验数据的不足,它主张对经验采取自然的整体观点,从而获得了知觉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现象学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对于某一研究者运用这种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难判定的”[4](P524)。
5.计算机模拟与类比方法——以信息论作为主要方法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论来解释人的心理过程。计算机科学为现代认知心理学探索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过去无法“看到”的心理操作过程得以模拟和表达。认知心理学纠正了行为主义否认意识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错误倾向,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对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对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用计算机和程序软件的操作和运行来模拟和解释人的心理过程,确实是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具有历史性变革意义的进步。但是,这仍然是以机械论的观点去研究人,把社会的人简化为机器的人。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释和真实反映人的实际心理活动规律。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尚有许多困难。也许是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尚未达到科学心理学所需要的程度,或许未来能制造出完全类似人类的机器人,心理学家也许就能从中破译出人类所有心理活动的秘密和规律。但是,现象学家休伯特指出:没有任何脱离肉体的机器能够赛过人类的意识,因为它缺乏每一个人所特有的那种与世界紧密结合的共同发展的特征,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5](P25)。
二、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现状与问题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与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化。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意识到行为,又回到了意识,似乎转了个大圈子。但是,通过这一循环过程,研究方法论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冯特的自我观察报告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并没有错,但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适当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只能依赖被试的自我观察这种原始的方法,显然缺乏科学的依据,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给心理科学留下的一大笔财富,即它的研究方法、仪器、测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学家还有不少人在使用着,行为主义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当今教科书里广泛引用的内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心理过程,而有关人格结构和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王国。从这个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之上的。纵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确定的目标,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是“欲速则不达”。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展研究的技术手段,若不能及时修正和调整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对象和范围,甚至在指导思想上“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话,仍然会事与愿违。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前车之鉴。
时至今日,心理学的学派之争已基本结束。心理学对感觉研究基本上已经有了较一致的结论;有关知觉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而记忆和思维的研究则侧重于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探索;至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发展看来困难更多一些,正在寻找更有效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情绪心理学在几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着研究,从认知、生理、环境和社会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开人类情绪之谜。关于动机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尔的驱动递减论、勒温的场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海德、凯利以及维纳的归因理论等主要流派所占领。但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更加强调了对人性、人的价值与人的潜能的研究,并力争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马斯洛特别强调了整体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复研究法(iterationtehnique),即以整体观为前提,通过实验来理解各有关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他还特别重视对个体的研究,认为一般规律不能直接推论个体的特点,而由个体的研究却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规律。一般规律只能帮助人们去理解个体,但解决个别的问题仍需要用个案法的整体分析手段[5]。
由此可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就目前来说仍尚未达到一致的认识,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研究领域的各种方法论及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共存于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中,由不同方法论所指导的各种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时并存。首先应该说,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心理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在对待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上,就像对待任何科学一样,不应该也不可能用单一的研究模式去人为地强制性地统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在是一种最复杂的现象,它有着许多不同的水平、层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研究决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方法去处理。但也不应该用“随心所欲”的态度去对待。如何形成一种更加有效地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论,是科学心理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科学心理学研究发展中新的方法论构建与整合
无论是否意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总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同样也不例外。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决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选择。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当技术还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时,对原有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加以重新选择,寻找某些子目标以现阶段可实行的手段先予以解决,然后再对总的目标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辩证的研究、分析和归纳。鉴于心理学的历史经验,心理学家们已经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论。例如,朱智贤等人曾提出过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构想。在其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6](P52-58)。研究心理现象,首先要对人的心理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并不能替代具体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体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摆脱一定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过去的许多学派,虽然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都由于他们在哲学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为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所取代。特别是在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时,就更有必要对人们原来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指导思想进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论的错误,弥补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类似行为主义的错误。同时,也能使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有了正确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还需要形成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备和达到的条件的制约。在经历了科学研究的微观阶段——分析研究之后,科学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向宏观阶段——整合研究迈进的趋势。有关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香农的信息论和维纳的控制论,即所谓的“老三论”。而在此之后又出现了所谓的“新三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理论和托姆的突变理论。所有这些理论都为现代科学的一般方法论提供了有用的思想。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出自心理学,但对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指导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学派系林立、众说纷纭的状况,就更需要用像系统论那样的思想方法,来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这个本身就具有客观系统性的研究对象。正如哲学方法论不能代替科学的具体研究那样,这些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并不能代替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指导。心理学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建构符合心理学科学发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最后是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问题。可以说,心理学现在已经涉及人类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因此在具体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上必定有相当大的差异和跨度。具体的方法是与具体的研究问题相联系的。心理学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几乎运用了所有各种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药理的、临床的、数学的方法;心理学本身又有实验的、准实验的、非实验的、思维推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长处,但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多层次、多元化和动态的;同时又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我们不仅需要在某个局部问题上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微观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体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思想理论与研究方法论,归纳和综合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学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描述性的初级水平阶段,而应该是可操作的、有预测力并有控制力的。这样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间既有自己较完整、较一致的理论,包括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又具有更为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作用和效果的现代科学。
【参考文献】
[1]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库恩.必要的张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