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文物出入库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0-31 10:19: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文物出入库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物出入库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43-2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为博物馆之基础性工作,也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工作。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一切工作之源,只有做好文物藏品保管工作,才能确保藏品安全,更好地发挥藏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工作进行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安全防范,做好藏品出入库中的规范管理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的珍贵财富,保护藏品的安全是保管人员的本分。文物藏品,包括从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入库、护理、提用、统计和注销等,每项都有严格的指标和规定。作为藏品保管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这一套工作程序,严格按照保管工作程序的要求开展工作。

(一)要提高保管人员的思想认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作风

笔者认为,首先应制定文物安全制度和防止灾害的措施,消灭可能发生文物损伤的因素。对于藏品在出入库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准备充分。工作中,笔者也时常碰到一些现象,如藏品出入库的搬运,原则上是由藏品保管员自己来做,这对于临时性的接待而言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对举办一个展览而言,藏品的出入库数量较大,保管员又只有一双手,仅靠一两个保管员自己搬抬藏品,既没有工作效率,也是不切实际的。出现这种矛盾时,笔者认为在搬运之前,保管员除了简单扼要地告知搬运者应注意哪些事项之外,强调对藏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包装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用囊匣装运藏品,是经多年实践证实并肯定为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囊匣在扣紧的前提下,内匣可先垫一层海绵,厚度为l公分至1.5公分左右,上面还可适当铺一层棉花或弹力絮。不过匣内放填充物时不能太多,因为塞得越实反而越不好,搬起来轻轻晃两下,里面不动就可以了。

其次,思想上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才行。对重要藏品的出入库搬运,保管员应负起责任,随藏品而行,并随时纠正不利于藏品安全的行为。对那些大件又确实不能作临时性包装的藏品更应作为重点,同时对搬运人员应进行临时性的明确责任和分工说明,做到责任明确,分工仔细,并提示搬运这类藏品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同时,还应针对不同藏品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温湿度和阴晴天气的日子进行藏品的出入库工作,尽量减少因人为管理不善,而使藏品遭到自然损害的事情发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要熟悉文物的性能及安全操作方法

任何文物在取放时,都应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这里也涉及一系列的方法和要求。笔者仅以陶瓷器在取放、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来向大家作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提携文物,一般都要双手捧持。器体大的瓶、罐、尊移放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的脖子。应该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底,以免分量过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

2.瓷器的大盘、大碗体制较重,移动时应双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移动特大件陶瓷器,可轻轻扶倒,将部分底部靠地旋转,再用一手伸入腹内,一手托底。小件文物可用纸包裹,防止散落。

3.薄胎的器皿,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更须小心,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4.像有些带座、带盖的瓶器取放时,工作人员不应贪一时便利连盖带座一起端,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当遇到多人鉴别鉴赏时,要一个一个来,待一个人欣赏完毕,把瓷器放到桌上,下一个人再来欣赏,不要两人将瓷器手递手地传递,以防万一失手。当然,文物出入库中涉及安全保管方面需注意的细节、事项还有许多,但作为藏品(库房)保管人员首先一定要熟悉文物的性能和安全操作方法,因为这是做好文物安全保护的基本功。

二、藏品建档,不应忽视建档后的补充和完善

藏品档案是藏品信息的系统体现,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藏品,大大提高藏品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在藏品丢失侦查、追索中提供充分的依据,从而减少国家财产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全民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必须区分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这给博物馆藏品工作提出了一个极高的要求。在藏品入库前,名称、时代、质地、用途、来源、尺寸或重量、征集经过、流传经历、现状、入馆凭证都必须一一登记在册,不放弃任何相关资料。尤其在征集中要做到每件文物都要填写文物征集表。

然而,藏品征集过程中所获得的文字材料只是藏品的初始档案,仅依靠初始档案对藏品进行研究、陈列、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更不是档案表填写好就完事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文物研究和利用日渐深入,相对藏品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而藏品自身由于时间的推移也会发生物理、化学的变化。对它的研究成果,这些情况都要能及时地记录入档,就像一个人的人事档案,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调动,都应及时记录在档一样。日常工作中,我们工作人员心中就必须要装有档案,把所谓“空闲”时间尽量用在建档工作上,从藏品入库时开始,就要学乳燕衔泥,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不断补充新的信息。尽可能地查找出每件文物的最初来源,包括事后捐赠者或其家属来馆看文物的活动记录,也应作为藏品档案的补充范围内。还有像报纸、杂志发表的与藏品有关的报道以及藏品的复制、修复等记录,这些我们都理应作信息跟踪,来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藏品档案的质量。

三、谨记责任,提高保管人员思想业务素质

首先是思想素质。保管工作是处于辅助地位的幕后工作。沙孟海老先生曾说过:当保管员如同每天做家务劳动,细碎、繁琐,表面看不到明显成绩。笔者对此也是深有体会,在日常具体工作中,保管人员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执行好所有相关规定,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有任何放松懈怠,更不能有悖规章或者敷衍了事。博物馆日常的藏品保管工作不仅辛苦、麻烦,而且相关的规章细则、条条框框也远非博物馆其他岗位可比,严格且十分繁琐,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实属不易。比如每次藏品出、入库的登记、交接和验收,“文物出入库无论时间长短一律要办手续”等等规定,都要求保管人员在每次工作中牢记在心,严格执行。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最大的工作效能,是对一名藏品保管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

其次是专业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藏品保管人员,除了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开展规范工作之外,还应掌握更多的技能,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岗位人员除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外,平时还应抓紧学习、钻研、掌握各类知识和藏品保管的专业知识。日常工作中应多向老专家、老一辈请教,以不断积累专业技能,使保管专业素质不断得以提高。

再者,一名文物保管员还应注重法律意识。平时要通过反面教材提高保管人员的警惕性和自律性,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或假公济私,不为金钱名利所诱惑,不参与任何文物营利的经营活动,这样才真正具备一名专业保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意识。

藏品是博物馆的生命。它不仅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传达和展示信息的主要工具,而馆藏文物的保管工作更是当前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博物馆藏品保管员,必须以明确的目标职责、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满腔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加强改进文物藏品保管工作,使之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藏品在博物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博物馆所有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博物馆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基本保证。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博物馆藏品的保管工作,科学管理和保护藏品,从而促进我国博物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弭辉.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22).

篇(2)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134 ― 02

[收稿日期]2014 ― 10 ― 19

[作者简介]崔彤(1979―),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科长,研究方向:文物安全、文物保护。

博物馆收藏的展品,价值连城,独一无二,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产,是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重要物证,是人类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损毁将无可替代,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博物馆主要存在偷盗、火灾、人为或自然损害等风险。博物馆员工必须从对国家、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出发,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化解或控制风险,尽可能减少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从而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博物馆里面的展品,很多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果出售,将获得大量金钱,所以容易遭不法分子觊觎,存在被不法分子盗窃、抢劫的风险,这是博物馆面临最大、最普遍的安全风险。近年来,多个大型博物馆都发生了文物被盗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展厅中保存文物数量大,参观人员复杂,由于一些博物馆经费条件有限,在举办展览时选择的展柜往往是传统造价比较低廉的木质展柜,展柜橱窗的玻璃厚度也达不到要求,整体防护能力比较薄弱,展品陈列在展柜内,观众与展品只有一片玻璃之隔,使用较为先进的工具即可破坏,使展品被盗抢或损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展览注重展出的真实感和展览与观众的互动性,在展览中,有许多展品“裸陈”在外面,观众伸手可触,特别是可分解或分组的展品,常有部分被有意或无意拿走或损坏。再一个保存藏品相对集中的地方就是文物库房,里面保存的藏品量质量好,数量多,更是不法分子凯觑的重要目标,一旦被不法分子侵入,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博物馆文物库房为老式建筑,长期的使用造成建筑物墙体开始松散,门窗密封性能减弱,防护较为薄弱,不仅有其门窗较易被破坏而直接威肋藏品安全,甚至墙和地面也存在被打洞侵入的可能。

火灾与水灾是各大建筑物的最大安全隐患,博物馆一旦发生火灾与水灾,里面的展品将会化为灰烬或严重损坏,所以说火险和水险是博物馆安全的两个大敌。1994年吉林市博物馆因为火灾而造成几千件文物损毁,就是最好的警示。博物馆引起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一是展厅大量照明灯具、音响、多媒体设备、电动模型等设备同时使用,用电增多,负载增大,长时间使用电线出现老化现象,极易引起火灾的发生;二是办公区工作人员在下班闭馆后没有及时关闭电脑、空调、充电器、取暖器、电热宝等设备;三是对明火、火源、易燃易爆物品控制不严、管理不善;四是在展览施工筹备期间,需要使用油漆、喷漆、电气焊作业,大量可燃材料的出现易引发火灾;五是有一些博物馆为了增加收入,将部分房屋出租作为娱乐场所,安全隐患脱离管理造成更多的火灾隐患;六是不法分子纵火破坏;七是观众流动性大,一些观众有吸烟的习惯,随身常带有气体打火机、液体打火机,如果监管不到位,一根燃烧的火柴和未熄灭的香烟都可能引发一场火灾;八是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广泛运用,展柜背面和场景隐蔽角落安装的设备和布线,由于通风不良及检修困难等因素,电器及线路发热引发的火灾事故,对博物馆是巨大的安全威胁。加之一些展品本身就是易燃物品,如书画、服装、动植物标本等,遇火即燃。而且一些保管藏品的包装盒、匣也是可燃物。水灾隐患主要因素:一是老建筑博物馆内部取暖设施为老式铁材质暖气,长久以来暖气被氧化锈蚀,在注水时容易发生崩裂漏水现象;二是各别博物馆为文物安全起见将文物库房设立在地下,这看起来安全,实则更增加了另外一种安全隐患水灾。如果库房暖气爆裂,或者夏季暴雨时节,发生暴雨灌溉的现象,文物安全将大大受到影响。

为让藏品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大博物馆通常采取增加馆际交流的方法,让展览走出去引进来。较大的博物馆每年除本地区举办的临时展览,对外交流展也逐渐增多。在展览中展品频繁更换,藏品的不安全因素增大。特别是交流展中,展品的长途运输,是安全监控及防范的重点。展品进入展厅和展品撤离展厅过程中安保措施极为重要。展品从出库移动到馆外,再从馆外运输到展览地点,许多展藏品都是在转移过程中丢失或损坏的。并且,每一次包装、搬运和拆装都要施加一定的力量,都可能造成藏品一定的磨损。藏品在馆内外搬运移动中,尽管博物馆都制定了安保措施,但极易因工作疏忽、准备不足或保护不到位而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此外,许多博物馆专业人员仅负责大纲的撰写和展览的策划及指导,把布展、撤展及展览辅助品制作等承包给设计展览公司操作。而展览公司的施工人员流动性强且大部分缺乏专业培训,布展、撤展往往比较马虎毛糙、磕磕碰碰,损伤展品外观的情况屡见不鲜,增加了展品破损的风险。在对藏品进行研究中对藏品进行拍照,藏品进行修复过程中需要提取藏品出库,这些都对藏品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以上是藏品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为了更好的提高藏品安全防范意识,使藏品不受到更大的损害,制定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博物馆安全工作应责任到人,并且由主管领导将工作落实到实处。由专人负责紧急预案的撰写、策划、组织、协调、实施。至少要制定两套以上的紧急安全预案。为了方便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应该由主管领导直接负责。并且定期举行各部门安全防范演练,达到如有紧急事件发生全馆人员立刻联动起来的效果。因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馆领导平时应该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并且,经常观察安保人员的精神状态,给予安全保卫人员更多的关心和鼓励,预防监守自盗等情况的发生,将安全隐患发生几率降至最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展厅的文物保护,应先从展柜的材质上进行提高,将传统的木质展柜换成耐磨损、不宜变形、耐火、耐腐蚀的铝合金材质,提高防护设施的防护能力。另外将展柜锁具的位置安装在展柜的底部,锁具选择正规厂家带有磁性的防盗锁,从而尽可能的增加盗窃难度,延长人为盗窃时间,为抓住盗窃嫌疑人争取更长的时间。展柜钥匙的管理要分人、分级管理。展柜上面的玻璃应使用自身防护能力较好的材质,如防弹、防砸、防紫外线、高透清洁、夹胶玻璃等,不论使用何种材质的玻璃,必须保证即使玻璃被破坏,玻璃也不会全部垮塌。因为如果玻璃垮塌,就算展品未被不法人员破坏,也会被玻璃砸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果受资金投人的限制,只能使用普通的玻璃或钢化玻璃,必须进行贴膜处理,防止玻璃被损坏时垮塌,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损坏展品,而且可以避免对观众造成伤害。一些不具备安装价格较高防弹、防砸玻璃条件的博物馆,应在开馆期间,在各个展厅分别增派全天候看管人员。

藏品库房的安全应先从建立完善的库房出入安全管理制度开始,目的是为了杜绝除文物保管员以外的任何馆内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进入藏品库房的可能。其次,严格规范藏品的出入库手续,所有提取藏品原由都填写相应的提取凭证,提取凭证应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并且由主管领导签字同意,方可提取出库。无论何人,何种理由提取藏品,都必须严格遵守库房出入安全管理制度。藏品保管员进入藏品库房应佩戴工作证,根据制度填写库房日志,记录每次进入藏品库由,其它因工作需要进入藏品库房的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应严格根据藏品库房出入库制度填写外来人员出入库凭证,并由主管领导审批后才可进入库房,库房管理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应全程陪同。如藏品需要出库,还必须填写藏品出库凭证,写清藏品出库事由。藏品入库需填写藏品入库凭证。如研究人员需要直接接触藏品,保管员应做好相应的藏品保护措施。

为杜绝监守自盗,以假换真等事件的发生,藏品库房的钥匙应由保管部和安全保卫科两个部门共同管理。藏品库房门锁应由至少三人以上共同开启。

从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进入库房开始,监控室工作人员就应该进行全程监控,电子监控设备自动记录进入库房人员的身份、进库时间、出库时间等信息及影像资料,一旦发生事故这些将是查清事故的有力证据。

在博物馆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应定期的聘请消防专家为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并且组织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让大家熟悉和掌握消防设施的功能和操作规程,做到未雨绸缪。这样的学习和演练不仅可以减轻博物馆消防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高了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及自我保护意识。日常也应该注意消防报警设备、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在有紧急状况发生的时候消防设备运转正常。火灾发生时及时确认火灾发生点,随后立即报火警,并向消防主管人员报告,随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如果日常检查发现消防设备故障,应第一时间告知安全负责人进行解决,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平时应确保紧急出口、消防通道的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灯应完好,防火卷帘下无堆放物品。

展览公司的工作者来自不同地区,他们的身份确定非常重要,经过公安部门的身份确定后,展览施工进场之前严格办理进馆临时工作证,并对施工队进行展览安全施工教育,签订安全施工协议。藏品布展过程中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展品的核对、展品的包装、搬运途中的保护等事项。藏品在馆外进行运输,护送工作应交由专业的安保公司进行押运,并对搬运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记录,并制定相关的紧急预案措施。如,运输工具在运输途中出现故障,或遇到暴雨、大雾、暴雪等恶劣气候,要有相应的紧急预案。并投保运输安全险,转移或减少风险损失。日常开馆期间,安保人员第一件事情就是对进入馆内参观的观众进行安全检查,这是确保观众和藏品安全的有效制度。任何妨害公众安全的物品,如打火机、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等,都禁止入馆。

结论

本文根据存在的盗窃、抢劫风险,提出加强木质展柜与玻璃的抗破坏能力,建立完善的库房出人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库房钥匙、展厅展柜钥匙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监控系统等防范措施。根据火灾风险,提出采用多样化的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注意消防安全设备的及时更新与保养等防范措施。根据布展、撤展及交流展览损坏的风险,提出了加强展藏品在移动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防范措施及加强对观众的一些必要性检查等多个方面的防范措施,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把它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止藏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刘振泉.浅谈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12,(11).

〔2〕李彬.论楼宇自控系统在博物馆建筑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6).

〔3〕王永武.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J〕.武警学院学报,2012,(06).

篇(3)

同时建立健全总登记帐还为藏品收入、拨出、借出、统计注销、安全检查、盘点库房等工作提供所需的业务依据。

“分类帐”是博物馆为加强藏品分类分库管理需要,按照藏品的不同类别而另立的一种帐册。它是各库管理藏品的统计依据,其格式、栏目内容与藏品总登记帐相同,“藏品档案”是对藏品的原始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鉴定研究,经过整理后立卷的各种资料,是藏品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对藏品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察和使用价值。

以上均属藏品的总登记范畴,藏品的总登记工作就是博物馆对入藏文物标本履行的登记手续,也就是说,博物馆对收进和支出的藏品均须按照国家文物局对博物馆藏品管理要求,以凭证、登记表、卡片、帐册等的形式进行准确的记载。这种记载既是藏品管理和藏品研究的原始资料,也是博物馆维护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完整与安全的必要依据。其目的就是对所藏的文物做到收进支出都有依据,便于藏品统计,进而为藏品的有效管理以及对藏品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打下工作基础。本人作为总登记岗位的工作人员经过几年来工作的积累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好“总登记”这一核心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地将博物馆的基础工作做好。

一、从总登记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职责看总登记工作在藏品管理中起到的核查监督作用

藏品总登记是博物馆保管部门对藏品实行有效管理的依据,是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的法定程序。博物馆搜集的文物、标本经过鉴选后,应严格履行国家文化财产的登记手续。这不仅是确定国家藏品产权的依据,而且是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博物馆藏品保存状况的必备业务依据,同时也是国家对盗窃、破坏文物的人进行惩处时的依据。从博物馆有效管理藏品来说,这又是藏品管理各个工作环节的业务依据和有效利用的关键。作为一名总登记岗位的工作人员除了应负责藏品接收时入馆文物、标本清册的填写和保管,藏品总登记帐填写和保管及藏品档案的填写和保管外,还应负责除库房卡片外所有卡片的整理和保管以及对藏品底片的保管工作,另外还要负责使用并对各种凭证和单据进行保管。不仅如此总登记人员还应对本馆的藏品进行清查或抽查,这就是总登记岗位的工作人员在藏品管理中所起的核查监督作用。

二、从总登记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看总登记工作在藏品出入库的过程中起到的总把关的作用。

藏品的总登记在藏品管理工作程序中是一个承上起下的环节,其工作程序是逐步深入,逐步完善,但每步都有各自的要求和规范,其中总登记是藏品登记的核心。及时鉴选登记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藏品的保护,提用,统计,只有正式编号的藏品,才能入库保管,提供利用,所以说及时、完整、准确地做好藏品总登记,就为保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以我区文物管理所藏品入库工作程序为例说明,一件文物经征集鉴选后确定入藏,首先由征集人填写“文物征集单”一式三联,一联交于捐赠人,一联留底,一联连同文物和其鉴定材料一起交于总登记岗位的工作人员(即总登记人员),总登记人员清点接收后填写入库单,并由征集人员、主管领导和总登记人员在入库单上签字,最后入库单交由总登记人员保管。

总登记人员接到文物后首先给出文物编号及分类帐号,然后根据文物的鉴定材料填写藏品档案,最后登入藏品的总登记帐。随后总登记人员还应负责将文物连同入库单一起转交给库房保管员,库房保管员确认接收文物后在入库单上签字。接着库房保管员应按照总登记人员给出的分类帐号进行分类卡片的填写,最后文物需经消毒和技术处理后方可上架。至此文物入库工作完成。

下面继续以我区文物管理所藏品出库工作程序为例说明,藏品出库需经领导批准,由总登记人员开出藏品提借三联单,库房保管员根据有提借人、主管领导及总登记人员签字的提借单提出藏品,交总登记人员审核后方能出库。提借单由提借人保存,提借单的存根交由总登记人员保存。

藏品归还时还是先交由总登记人员查看有无损坏,完好情况下在提借单上签字以示归还。总登记人员在将藏品退还库房时,库房保管员应经仔细核对后在提借单的存根上签字表示接收。这样通过发挥总登记岗位工作人员在这一工作环节的总把关作用,才使得文物出入库能够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实现并完善了藏品管理工作中文物出入库的制度。

三、总登记工作在藏品管与用矛盾的问题上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很多博物馆都会在藏品的管理与使用的问题上出现矛盾,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这类博物馆的总登记制度不够健全造成的。很多单位不重视总登记这一岗位,他们认为不用设立专人来担任此工作,孰不知这正是严重造成藏品管与用矛盾的根源。因为一个博物馆要想充分发挥出其所藏文物价值,必须设立专职的总登记人员,这样才能做到文物心中有数,才能更加妥善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使用。

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也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办各种专题展览、搞对外宣传教育、出版书刊音像资料或是对藏品进行深入地研究都是对藏品自身的挖掘过程。要完成好以上工作,除了和博物馆自身收藏状况相关外,最主要的就是要看总登记工作的登记质量如何,如果总登记工作做得完善,对每一件藏品都做到了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那么我们在利用这些藏品的时候肯定能够迅速挖掘出其内涵,或从文物中找到新的线索。相反如果没有完善的总登记制度,那么博物馆即使拥有再多有价值的藏品也无济于事。

篇(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 (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篇(5)

二、博物馆工作卓有成效。在新馆舍未建前,博物馆根据馆情,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在文物收藏、保护、整理、保管和研究、宣传等方面,全面的展开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对馆藏文物都进行了建卡、拍照、绘图、测量、建档等基础工作,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库房管理有严格的制度,文物出入库,人员出入库都有据可查。年,我市境内出土发掘了唐代古木船艘,为保护好这些古船,该馆成立了保护小组,外请了泉州及省博专家制定了保护方案。在近年的保护工作中,博物馆人员昼夜值班,对古船喷洒药剂,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温度、湿度、天气、喷药量、船体变化等数据的监测、记录。由于没有先进经验可借鉴,他们就成立了“古船保护”科研课题组,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科研攻关,多次论证和更新保护方案。现在,古木船已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脱水,定型、防腐等工作,已移至博物馆内,对外展出。由于保护成效显著,得到专家的赞肯。

为提高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淮北市博物馆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多年来,每年都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文物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走上街头散发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文物知识,张挂宣传条幅。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不断进行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安徽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下发后,博物馆配合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了《淮北市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的制定工作。该文件出台后,他们翻印了多份,分别寄送到相关单位。宣传工作的有力,使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广大市民文物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群众举报次数逐年大幅增加。市民丁仰振同志,为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一次性就无偿捐赠古瓷藏品近件。该馆还十分重视文物征集工作。平时注意收集信息,已发现文物,就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路途遥远等困难,想方设法的去收集。柳孜镇发现大量文物后,他们先后次深入到该地区,进行摸底、调查,收集,共征集古陶瓷器等文物上千件。听说离市区几十公里处的铁佛由一农民收藏了只古铜鼎,他们连续十多次上门做工作,使他主动捐献这件贵重文物。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博物馆新馆建设于年动工建设了。在一缺经验,二缺人手的情况下,该馆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反复论证陈列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为赶在××年国庆节前开馆,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文化局领导的带领下,吃住在工地近两个月,顶着三伏酷暑和蚊虫叮咬,一天工作十几小时,有的职工病了也不休息,打完点滴就上工地,有的家中有急事,来不及处理就赶来加班。有一次油漆气味一下子就熏到了七、八人,但是没有一人离开工作岗位,也没有一人叫苦。博物馆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艰苦奋战,终于如期开馆,向国庆周年献了厚礼。博物馆建成开馆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开馆的前七天,为配合市文化旅游周对外免费开放,原计划每天只接纳人次,但市民的踊跃参观,博物馆主动调整安排,加大组织力度,在七天之内共接待了观众达万人次。新馆开馆后,博物馆在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热情接待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人手不够,就加班加点连轴转,白天接待观众,晚上苦练基本功,为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他们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措施,变更开放时间,修改讲解词,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开馆三个多月以来,共接待参观团体多批次,观众达万余人次,其中免费接待中小学生近万余人次。

文史研究工作也成绩显著。近年来,他们先后进行了淮北地区历史,汉画像石,大运河,古陶瓷等研究项目,出版了《柳孜码头发掘报告》二册,发表各类学术文章多篇,近万字,为淮北的历史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文物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淮北市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文物管理工作责任重大。身负全市文物管理工作职责的博物馆,在人手少,资金短缺等困难下,奋力拼搏,努力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近年来,完成了两次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市境内的文保单位,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建立基础数据库,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物普查同时,认真落实了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为全市文保单位树立了标志牌,划定的保护范围,制定了保护方案。在文物发掘工作中,近年来,博物馆配合基建工程抢救性发掘古墓葬数十座,特别是年月开始的柳孜码头的发掘和××年月的市保单位双垄孜谷堆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年的柳孜码头发掘历时多天,共出土唐代沉船艘,唐宋陶瓷器近千件,唐宋时期全国各大窑口的瓷片万余片,宋代石筑码头一座,这不仅是对考古学补史,证史有巨大作用,而且解决了通济渠流经地点和路线这一历史悬案,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次发掘被评为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柳孜码头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的双垄孜墓葬发掘也取得了重大发现,出土了多片铜镂玉衣的玉片,几十件釉陶,其中釉陶博山炉及釉陶楼,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发现这么大的墓葬,这么多的玉片在安徽省也属首次。近几年,我市基本建设工程较多,各处的施工工地发现墓葬也很多,仅三中墓葬一次发掘汉墓座,出土了余件陶器,铜镜等文物。这些墓葬的发掘大大丰富了馆藏,而这其中,无不浸透着博物馆全体人员的汗水和辛苦。

为保护文物古迹,近年来,市博物馆主动配合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对省级文保单位两处进行了维修。××年申报并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两处。对重要的文保单位,他们还与专人签订保护协议,并定期到各点进行巡查,发现有损毁、盗掘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另外,还积极配合基本建设们认真进行基建工地文物勘探工作。××年,就完成文物勘察处。

四、文物安全措施得力,确保无责任事故

重视安全保卫工作是他们的传统,该馆曾多次被评为安全先进单位。馆里的安全保卫组织健全,制度细致,责任落实。新馆建成后,专门配有名保安人员,昼夜巡查,全天候小时监控。由于措施得力,管理有效,近年来未发生文物流失、损毁的责任事故,也未发生文物藏品被盗案件。同时他们还不断协同公安部门打击各种盗掘古墓葬和破坏文物遗存的行为,为保护全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淮北市博物馆成立于年,一个机构二块牌子,兼负文物管理所的职责。多年来,该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规,扎扎实实地做好文物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开创文博工作的新局面,为淮北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机构健全、职责落实。淮北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文物工作繁重。而该馆只有十多人。为抓好全市的文博工作,他们首先狠抓了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设。设立了保卫部、保管部、群工部、陈列部、考古部及研究室、办公室等机构,做到了分工精细,任务明确。同时,还陆续制定和完善了《劳动纪律》、《奖惩条例》、《岗位责任制》等多个制度,从而保证了文博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

二、博物馆工作卓有成效。在新馆舍未建前,博物馆根据馆情,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在文物收藏、保护、整理、保管和研究、宣传等方面,全面的展开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对馆藏文物都进行了建卡、拍照、绘图、测量、建档等基础工作,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库房管理有严格的制度,文物出入库,人员出入库都有据可查。年,我市境内出土发掘了唐代古木船艘,为保护好这些古船,该馆成立了保护小组,外请了泉州及省博专家制定了保护方案。在近年的保护工作中,博物馆人员昼夜值班,对古船喷洒药剂,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温度、湿度、天气、喷药量、船体变化等数据的监测、记录。由于没有先进经验可借鉴,他们就成立了“古船保护”科研课题组,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科研攻关,多次论证和更新保护方案。现在,古木船已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脱水,定型、防腐等工作,已移至博物馆内,对外展出。由于保护成效显著,得到专家的赞肯。

为提高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淮北市博物馆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多年来,每年都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文物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走上街头散发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文物知识,张挂宣传条幅。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不断进行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安徽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下发后,博物馆配合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了《淮北市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的制定工作。该文件出台后,他们翻印了多份,分别寄送到相关单位。宣传工作的有力,使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广大市民文物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群众举报次数逐年大幅增加。市民丁仰振同志,为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一次性就无偿捐赠古瓷藏品近件。该馆还十分重视文物征集工作。平时注意收集信息,已发现文物,就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路途遥远等困难,想方设法的去收集。柳孜镇发现大量文物后,他们先后次深入到该地区,进行摸底、调查,收集,共征集古陶瓷器等文物上千件。听说离市区几十公里处的铁佛由一农民收藏了只古铜鼎,他们连续十多次上门做工作,使他主动捐献这件贵重文物。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博物馆新馆建设于年动工建设了。在一缺经验,二缺人手的情况下,该馆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反复论证陈列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为赶在××年国庆节前开馆,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文化局领导的带领下,吃住在工地近两个月,顶着三伏酷暑和蚊虫叮咬,一天工作十几小时,有的职工病了也不休息,打完点滴就上工地,有的家中有急事,来不及处理就赶来加班。有一次油漆气味一下子就熏到了七、八人,但是没有一人离开工作岗位,也没有一人叫苦。博物馆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艰苦奋战,终于如期开馆,向国庆周年献了厚礼。博物馆建成开馆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开馆的前七天,为配合市文化旅游周对外免费开放,原计划每天只接纳人次,但市民的踊跃参观,博物馆主动调整安排,加大组织力度,在七天之内共接待了观众达万人次。新馆开馆后,博物馆在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热情接待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人手不够,就加班加点连轴转,白天接待观众,晚上苦练基本功,为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他们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措施,变更开放时间,修改讲解词,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开馆三个多月以来,共接待参观团体多批次,观众达万余人次,其中免费接待中小学生近万余人次。

文史研究工作也成绩显著。近年来,他们先后进行了淮北地区历史,汉画像石,大运河,古陶瓷等研究项目,出版了《柳孜码头发掘报告》二册,发表各类学术文章多篇,近万字,为淮北的历史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文物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淮北市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文物管理工作责任重大。身负全市文物管理工作职责的博物馆,在人手少,资金短缺等困难下,奋力拼搏,努力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近年来,完成了两次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市境内的文保单位,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建立基础数据库,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物普查同时,认真落实了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为全市文保单位树立了标志牌,划定的保护范围,制定了保护方案。在文物发掘工作中,近年来,博物馆配合基建工程抢救性发掘古墓葬数十座,特别是年月开始的柳孜码头的发掘和××年月的市保单位双垄孜谷堆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年的柳孜码头发掘历时多天,共出土唐代沉船艘,唐宋陶瓷器近千件,唐宋时期全国各大窑口的瓷片万余片,宋代石筑码头一座,这不仅是对考古学补史,证史有巨大作用,而且解决了通济渠流经地点和路线这一历史悬案,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次发掘被评为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柳孜码头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的双垄孜墓葬发掘也取得了重大发现,出土了多片铜镂玉衣的玉片,几十件釉陶,其中釉陶博山炉及釉陶楼,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发现这么大的墓葬,这么多的玉片在安徽省也属首次。近几年,我市基本建设工程较多,各处的施工工地发现墓葬也很多,仅三中墓葬一次发掘汉墓座,出土了余件陶器,铜镜等文物。这些墓葬的发掘大大丰富了馆藏,而这其中,无不浸透着博物馆全体人员的汗水和辛苦。

篇(6)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21-01

一、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成列展览队伍

总体来说,我国历史纪念馆文成列展览理队伍的现状是,多数历史纪念馆的成列展览理人员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所限,充其量只不过是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守护者和保管者,仅从事简单的文物摆放和文物查询工作,更不具备研究文物和利用文物的技能与水平,严重制约了历史纪念馆成列展览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历史纪念馆的对外形象。为了顺应历史纪念馆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就必须培养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成列展览理队伍。一是邀请专家来馆,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或者是委派工作人员到国内成列展览理工作搞得好的历史纪念馆学习考察,与同行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借鉴与吸收人家的成列展览理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今后历史纪念馆对外招聘工作人员时,要重点吸收一些具备文物研究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增强与状大成列展览理队伍的力量。只有真正具备了这些综合能力,才能达到全面提升历史纪念馆科学管理水平的时代要求。

二、是历史纪念馆策展人要亲历陈列布展管理的全过程

实践证明,无论是前期的内容策划,还是后期的形式设计,乃至最后的施工布展,历史纪念馆策展人一定要投身其中,参与整个陈列布展管理的全过程。从内容策划开始,先编写主题展览的陈列大纲,经相关专家研讨论证后编写出展览的细化提纲,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成形的展览陈列大纲及内容展示方案,最终提供给展览形式设计单位使用。在展览形式设计阶段,历史纪念馆策展人还要继续参与从内容设计方案到形式设计样稿的转化过度工作,并对设计单位的形式展示小样进行反复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终与设计单位形成共识,拿出提供布展施工的展览形式设计终审展示样稿。当展览进入现场施工布展阶段时,历史纪念馆策展人千万不能认为是制作单位的事而不管,还得继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进驻现场。

三、要高度重视展览对外开放后的后续管理工作

不管是主题展览,还是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合作办展,一般都会认为陈列布展完成并对观众开放后,就觉得如释重负,高枕无忧了,最容易轻视展览的后续管理工作。展览的后续管理工作,既包括对展览的安全管理和维修工作,又包括对展览内容的整改和对展览形式的更新。因为展览对外开放一段时间后,领导、专家和普通观众都会对展览内容和形式,提出许多反馈意见,而且随着年代的推移和高科技的发展,陈列内容和展示形式都需要不断地整改与更新,从历史纪念馆业务角度说,本身就是对陈列展览的负责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纪念馆展览永保青春活力,赶上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比如中国人民纪念馆的大型主题展览《伟大胜利》都非常重视展览的后续管理工作。

四、是要依法搞好成列展览文物的科学管理

首先,对成列展览文物的管理。从纪念馆文物的管理方式说,绝大多数文物归属库存文物。所以文物仓库就成为历史纪念馆成列展览理的重要场所。对库存文物的管理除了温度和湿度的特殊要求外,最重要的是以防火、防盗为主的文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新增文物的入账和入库制度;因借展、交换、查询、搬迁而产生的文物出入库制度;馆内文成列展览理人员的进出库制度;馆领导和文保部负责人、管理人员的离职离任文物交接制度等。国家历史纪念馆、首都历史纪念馆、上海历史纪念馆、重庆三峡历史纪念馆等在对库存文物的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好经验。其次,是对展览文物的管理。对主题展览、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中展示文物的管理,文保部负责人要与展厅负责人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而对于到外地举办的巡回展览、异地举办的馆际交流展览中的展示文成列展览理,则要高度重视文物运输安全问题,还要和接展方签署展示文物的安全责任协议,以确保展览文物的安全管理万无一失。在对展览文物的管理方面,浙江省历史纪念馆、陕西省历史历史纪念馆、河南省历史纪念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纪念馆、山西省博物院等,在国内都是搞得比较好的范例。

总之,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历史纪念馆的成列展览理工作严重滞后,就连最起码的文物库房和储藏台柜都显得陈旧与落后,而且管理方式也是以人工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历史纪念馆文物仓库建设的资金投入,不仅要修建一流的文物仓库,还要配备现代化的防火、防湿、防盗等方面的文物安全监控设施,同时要相应地提高文成列展览理人员的高科技操作技能水平,最终实现入库登记、分类造册、查询检索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目标,为历史纪念馆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谱写我国文博事业繁荣发展的时代篇章。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105-04

作为文物和标本的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

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大部分已经毁灭,保存下来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保存好这些人类文明的见证物,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也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只有科学管理、保护藏品,才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陈列展览提供精美的展品,才能将展品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以陈列语言的方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从而达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其效益,对藏品进行的科学管理,要求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形成专业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是现代博物馆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全国各类博物馆中,基层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2/3。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虽然在规模、藏品数量、质量方面和国家级、 省级博物馆没法相比,文物保护环境和条件也远远落后于国家级、省级博物馆,但其收藏的文物中不乏国家一、 二级珍贵文物。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基层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和技术保护工作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致使一些文物由于保护措施不利、管理不当或库房条件得不到改善,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一、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物藏品发生病害腐蚀既受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因为文物藏品自身材质的缺陷性,器物历经埋藏环境的长期影响,本身结构已经十分糟朽、脆弱,出土后即使在博物馆较好条件下保存,也会发生自然腐蚀损失。此外,加之器物出土时或者出土后缺乏有效的科学保护措施和管理手段,本来病害严重的器物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受到更大的损害,甚至有时器物一被触及,即碎为数块或粉末。即使是传世品,也会因为文物自身材质或其他保存环境的改变,造成藏品的自然腐蚀损失,甚至消失。

(一) 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藏品管理工作不规范

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认真细致且又扎实的基础工作,工作中的规范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文物的保护、利用及研究等。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要求藏品从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建档、入库、管理、提用、统计、注销等方面形成整套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程序。大多数基层博物馆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保管人员工作职责、库房管理制度、 藏品出入库管理制度等,这是藏品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往往出现脱节现象,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不能做到认真、坚决地执行, 加之保管人员变动, 新上岗人员大多未受过正规训练,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造成藏品管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具体主要表现在:藏品账、卡的登记工作方面存在定名不准,文物入藏时不登记来源,或来源不清,藏品登记只记总账、账目内容欠缺,计件混乱,账物不符等现象。有的单位为了应付检查,突击登记,随意填写内容,出现重号、错号、无号现象。在文物鉴定和级别划分方面,存在很大随意性,缺乏全面、细致的研究。在文物提取方面, 很多保管员不懂文物安全操作规程,常常不知道藏品怎样拿、怎样放,拿什么部位,不知道雨天、大风天、冰雪天、大雾天藏品不宜出库,特别在潮湿季节,藏品库房绝不应该打开。

(二)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环境不达标,致使藏品得不到妥善保护

当前,许多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环境不达标。一是文物库房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空气自动调节和控制设备,缺乏最基本防尘、除尘和防日光紫外线设施,不能对库房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自然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基层博物馆对馆藏的保护管理还停留在简单的仓库式保管上,只能基本满足保证文物不被盗走的需要。文物出土或征集入馆后,只能从日常方面予以保管,做到移置时小心谨慎,放置稳妥,也没有条件防止文物的自然损害。二是文物库房不达标,陈列和库房建筑基础陈旧老化,不适合文物存放。文物库房面积不足,文物堆放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文物藏品的保护。三是展厅设施简陋,不具备文物保护环境和现代化的展示条件,藏品保护意识薄弱,存在“重陈列、轻保护”的现象。

(三)基层博物馆藏品养护技术落后,致使藏品自然损坏现象严重。

在基层博物馆,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和错误观念,即文物入藏以后,只要不被盗就是完成保管任务,往往忽视了对文物藏品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文物在进入博物馆之后, 虽然人为损坏因素相对减少了,但它们却仍多处于自然状态下,一些自然破坏因素还在持久地、无时无刻地侵袭着文物。这些自然破坏因素包括气候变化、阳光辐射、 空气污染、虫蛀霉变等。在这些自然破坏因素的作用下,青铜器极易被有害锈侵蚀而断裂,书画、纺织品因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时有发生。各类文物都在不断发生内在质量变化,逐渐向衰败、毁坏方向发展,对文物寿命造成严重威胁。这些事故的发生,除客观原因外,还与库房保管人员缺乏必要的保管知识和文物保护技术应用不足有关。基层博物馆的大部分库房保管员不知道铜、铁器的有害锈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常常将铜、铁器与其他文物堆放在一起;征集来的文物在入库前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除尘、去锈等清洁工作,有时怕文物丢失、 被盗,把珍贵文物紧紧包裹起来,锁在保险柜中,长期不动,从而导致文物受潮生锈,遭到严重人为损坏。

(四)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人才奇缺

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的不足还体现在专业保护人才奇缺。基层博物馆没有设置从事藏品保护的专职人员岗位,都为从事陈列、仓库保管、文物征集等工作人员兼职。这些从事文物保护的人员没有参加过专门系统的藏品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保护藏品时,采取的是工作中摸索出的一些方法,只是在藏品入库前对其进行简单清洁,或者对部分藏品进行简单消毒。至于这些保护措施是否科学,是否会影响藏品寿命,是否破坏藏品内部的化学结构,根本没有去验证和检验。另外,在工作中经常存在不科学性和随意性。如有的博物馆不管什么质地的藏品都用樟脑来防虫,其实,樟脑对有机合成、化纤制品不宜使用,也不能与对二氯苯并用。有的博物馆进行文物修复和保护时,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既没有反复探索试验,也没有专家鉴定确认。同时,基层博物馆在用人体制上普遍存在问题。

(五)基层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资金匮乏

《文物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然而,在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经费的实际运作中却很难兑现。很多县级博物馆工作人员除了人头经费外,业务经费很少,自身的创收能力也较弱,无法支撑起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使得一些相关工作无法开展。

二、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的主要措施

藏品的保护,基本要求是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做到恒温、恒湿、防尘、防霉、防虫、防光、防人为损伤。大型博物馆资金充足,可以建立封闭式库房,采用先进的保安系统和温、湿度调节系统。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由于条件和经费有限,则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消除不利因素,改善不利的保存环境。

(一)创建适宜的保护环境

在藏品库房的选址上,要尽可能考虑藏品保护的相关因素,选择良好的环境。不要建立在临水的地方,减少湿度的影响;也不要建立在交通要道、闹市和工矿区,减少灰尘和废气的影响。库房建好后,应根据周围的环境情况,种植适宜的植物,利用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粉尘,净化空气。

在库房设计建设中,要尽量创造温、湿度相对稳定,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将库房的温、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藏品能长久保存的最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已有空气调节器、滤尘器、吸潮器和加湿器等先进设备,可以控制温、湿度,光照强度和空气的流通。但中小博物馆往往不具备购置所有设备的条件,藏品库房即使装备了空调系统,一般也无法做到全封闭无间歇运行。所以,在对藏品库房进行设计和装修时,要考虑如何减少室内外热湿源对库房环境的影响以及通风和防尘等要求,做到库房墙壁保温、防湿性能良好,门窗防护气密性能良好,这一点对中小博物馆尤其重要。为阻断室外热湿源传入,库房最好建在地下。如果在地上,在设计上可以采用回廊式结构,即在库房外设置回风走廊,或增加墙壁的厚度,并用防水防辐射涂料粉刷外墙。库房如有屋顶,应设计成带可开闭式通风窗的顶棚或吊顶。库房内侧墙面最好加装防护墙板,或用亚光防水涂料粉刷。地面应选用具有温、湿调节作用的材料,如木地板或传统的青地砖。柜架最好用硬木做成本色,不用油漆和涂料。在设计上还要考虑如何实现自然通风,对采用回廊式结构的库房最好不设外窗,只开内窗,利用内窗进行自然通风。为减少灰尘,库房的门窗要求密封良好,窗户应采用双层结构,对于外窗要加具有防紫外线涂层的窗帘。此外,库房还应具备防火、防盗设施及警报装置和相应的工作照明设施。

(二)妥善保管入库藏品

登记总账是藏品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凡确定了产权并经过初步鉴定,认为有收藏价值的就应办理入藏手续,并及时登录总账。登记总账要由专人负责,总账管理和文物库房保管实行专人分管,坚决杜绝一人兼管,必须遵循账、物分开的管理原则。文物入藏时,一般要以《入库凭证》为有效依据,同时要核对卡片和实物,无误时可登入总账。登记时首先需要把藏品所应编写的号码与账、卡、凭单上的号码核对一致,再对器物上书写的号码进行复核,确认无误时方能送交库房排架。要达到账目清楚,除字迹清晰外,主要是登账的内容要准确无误。藏品如有外拨和注销时,必须以书面凭证为依据,并在总账中予以注销。

所有记账凭证都应编页号后装订成册,它与账簿同样重要,应妥善保存。必须坚持认真填写库房日记,严格出入库制度。文物和工作人员特别是非库房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批和登记,确保藏品万无一失。

对入库藏品妥善放置是藏品管理中的重要工作。第一,严格遵守《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藏品应有固定的专用库房、专人管理”规定。第二,库房建筑和保管设施要求安全、坚固、通风、防潮、防虫、防尘、防有害光线、抗震。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保管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防火、防盗、防止藏品自然老化或损毁。要加强藏品安全的防护措施,研究和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安全报警、闭路监控等。第三,保管工作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重点保护”的原则。应对藏品的存放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不利因素和漏洞,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藏品的保护是根本,利用才是目的。所以,要根据藏品的级别、材质,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其中有的需要装匣,有的需要做软囊盒,有的需要装保险柜,有的还需要专设库房。珍贵藏品需要建立特殊档案,必须严格控制提用。第四,藏品摆放要井然有序,方便查检、提取使用。博物馆藏品的归放地主要是库房。库房中的藏品关键是排架,使藏品都能合理又整齐地存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对藏品的排架顺序要采用流水号,考虑到藏品安全,可以把小件放在上面,大件放在下面。如果条件好的话,可单设大件室,以便单摆独放。至于藏品之间的距离,要松紧适宜,以免取用时相互碰撞,造成损失。在藏品库房排架定位之后,要把它所在的库别、柜架层编号用笔标在总账和卡片上,只有标记了准确存放位置才便于查检、提取,外用退还时才能准确归放原位置 。

总之,要尽量从多方面为藏品创造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独立的文物环境。

三、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

(一)加强藏品的日常管理

第一,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博物馆的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安全保卫,主要是指防火、防盗和日常值班等制度;另一方面是藏品保管业务,主要涉及从藏品搜集、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定级、藏品入库、保管、提用、统计、注销的一整套对藏品的管理过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明确保管部门的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藏品保管大多是重复性和规律性工作,比较枯燥单调,保管人员容易产生麻痹、厌倦情绪,造成工作失误。因此,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保管制度,不断整改提高,逐渐形成文件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并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制约和监督保管人员履行职责,真正做好藏品的管理工作。

第二,因地制宜,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各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经费情况、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措施,合理、有效地使用经费,达到保护藏品的目的。保管人员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定保养计划,选择适宜的气候进行自然通风、抖凉除尘、消毒清理、投药检查,达到防虫、防霉、灭菌、调节库内空气的目的。可以购置一些简单的调温通风除湿设备,使库房相对湿度达到稳定。

第三,注重藏品的修复和日常养护。修复是保护藏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对藏品保护环境的损坏难以避免,对此,应根据损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加以保护。藏品保护环境的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修复藏品时,必须以不改变原状为原则,否则宁缺勿滥。对重要藏品修复,要谨慎行事,应由领导、专业研究人员和修复人员共同制定方案,再动手修复。

第四,要做好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博物馆必须建立藏品档案。”建立藏品档案可以使文物更好地得到保存和利用,并已逐步成为藏品保管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也是藏品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的必然趋势。各博物馆应尽快建立藏品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便于资料共享,从而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

(二)建立称职的保管队伍

第一,重视提高保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中小博物馆人员少、工作量大,更要培养保管人员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保管人员确实认识到文物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增强保管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明确保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标准;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

第二,提高保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藏品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物的保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要求保管人员不能光有热情没有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这对保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文物保管的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使用和操作。对中小博物馆,一方面,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鼓励保管人员岗位成才,对现有岗位人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提高保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注意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吸引外来的技术和人才,可以借鉴国内、国外同行的技术,也可以考虑从外单位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

第三,以人为本,尽量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通过高水平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团结一致,真诚合作。其次,尽可能创造条件,留住现有的人才。博物馆的成长离不开专业人才,要培养一些热爱博物馆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从业人员。另外,要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库房的设备和设施,激发保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辟筹资渠道,多方争取资金

归根到底,困扰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的瓶颈是资金问题。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基层博物馆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拨款,因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困难地区要提供足够资金用于博物馆藏品保护也不太现实。加之有些地方领导往往只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没有认识到文物本身潜在的价值,不能把文物资源、文物环境当作生产力加以保护和发展,而是将目光停留在其经济价值上,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支持、重视力度不够。为此,要保护好基层博物馆的藏品,就需要想方设法争取本级领导和上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多汇报多争取,确保事业经费有保障。一要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法》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的规定,争取博物馆事业发展经费进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二要积极通过举办特色陈列、临时陈列、扩大宣传来增加观众,吸引观众,引起领导的重视。三要借鉴西方博物馆生存发展之道,想方设法争取企业资金赞助,并给予企业以宣传回报,形成一种博物馆与企业互惠互利的局面。四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尝试文物商店、小卖部的承包,特色纪念品的开发,输出展览,有针对性地举行各类讲座,依托各大型博物馆举行联合展览等方式来增加事业收入。

篇(8)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38

[中图分类号]G26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69-02

博物馆库房工作由许多方面构成,其中文物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博物馆库房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对博物馆库房工作者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博物馆库房工作者只有不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博物馆的库房工作适应时代的挑战,日臻完善,为保护文物这个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载体的精神符号象征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内容

博物馆库房作为博物馆内的重地,可以说是整个博物馆的心脏部分。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严谨与否以及管理深度直接决定了文物在博物馆得到保护和看守的力度。

在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中,包括众多的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2个方面,外在及博物馆库房的安全系数,包括库房钥匙的归属,库房内应设立登记制度,闲杂人等非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库房内,也包括制订库房人员应当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必要的库房内安全检查制度,还包括整个库房的整洁程度,这些是比较外在的方面,而内在的方面主要就是博物馆库房内档案的管理制度,重点是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如果说前述的外在方面是硬件,那么博物馆库房管理的档案工作就是软件。

2 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博物馆库房面积普遍较小,文物藏品柜架不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博物馆业务范围的扩大,博物馆中存放的文物数量越来越多,而文物的保护不是零零碎碎的随意摆放即可,文物的放置是一项科学和系统的工作,它对博物馆的面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博物馆必须保证每件文物都有特定的存放地点,尤其是易碎和易破的文物种类,否则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但是现在的事实是大部分博物馆的面积有限,大部分偏小,文物被堆放在博物馆内,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都非常明显,因而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解决文物被损坏的可能性和对博物馆面积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2.2 博物馆库房管理的设施,尤其是基础设施有限

由于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它需要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进行博物馆库房管理。同时对文物保管场所的环境和基础设施都有一定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缺乏,缺少管理,尤其是库房的防虫害、防尘、防潮、防火、防盗,库房的温湿度等问题,博物馆库房工作包括方方面面。

2.3 博物馆库房的硬件设施有限

在影视剧中,博物馆的库房通常都是作为机密重地出现的,出入要有指纹认证,甚至还有人脸扫描,但是在现实的博物馆库房,尤其是文物档案室,硬件条件却和影视剧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在实践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局限和科技的有限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库房条件并不能达到标准,整体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很不够。

3 关于提高和改进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前述的几点在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经过思考后,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3.1 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只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保护意识,他们才能按照博物馆库房管理的要求来行为,并且在发现安全隐患以后积极采取弥补措施,而不是听之任之,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也将更加仔细,而不是大而化之,粗而放之。

3.2 注意博物馆库房的安全性

博物馆库房作为馆内的安全重地,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加大文物保管的安全意识。库房内外不得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文物安全的物品。库房钥匙分别交由两名保管人员,并妥善保管,库房钥匙不得随意转交他人。库房工作人员进入库房须有2人以上;非库房工作人员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擅自入内,经许可者,须由库房工作人员陪同。进出库房人员一律不许带包,严禁在库房内吸烟。创立库房出入登记制度,非本馆人员入库须在保卫科认真填写《入库人员登记表》,并由馆领导或保管部负责人签字。库房人员须遵守文物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周到。库房工作人员须遵守文物安全出库手续,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擅自提取文物。创立《库房工作日记》,由专人记录进出人员、时间、工作内容等情况,同时妥善保管好账册档案,严守库房机密。创立按时的安全检查制度,由保卫科迎宾保管部对库房安全按时检查,如防火、防盗等,如发现情况,须保护好现场,立即向馆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保持库房的整齐清洁,注意防潮、防尘、防虫、防光等。工作人员离开库房应做到柜门上锁、门窗关严、拉闸断电。

3.3 加强博物馆库房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现在博物馆的面积普遍偏小的问题,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博物馆的面积,至少不能让文物杂乱无章地摆放在一个地方,而要在其固定的有一定面积的位置有序存放,以免发生文物之间相互影响或者不慎被摔坏等意外。

3.4 加强博物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3.4.1 博物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针对当前博物馆库房管理硬件基础设施落后,软件基础设施不足,尤其是科技水平较低的情况,在博物馆库房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的方法有必要性。信息化不等于数字化,它能够为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工作环境、工作模式,博物馆库房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构建一个世界一流的文物存放环境,克服博物馆存在的设施落后、对文物保护不力等问题。

3.4.2 采用数据处理能力强、效率高的网络传输设备

在博物馆的建设当中,除了实在的文物保护环境以外,博物馆的网站建设和虚拟展示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要保证图片以及视频的高清性和数据传输流利性的要求,必须采用数据处理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的网络传输设备。有条件的博物馆最好能够采用千兆骨干或者万兆骨干的桌面。

3.4.3 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相结合,实现博物馆全馆网络覆盖

从博物馆内大大小小的会议到对博物馆内存放文物的调档和库房资料的查询和核对,都离不开网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智能手机和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在博物馆的建设中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信息点的分布也必须保证网络的宽而广,要全面覆盖,否则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会间接导致人力或者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有线网络管道的安装可能会导致博物馆库房的美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库房存放文物一定程度的不便利。

3.4.4 建立博物馆专业的中心机房

博物馆库房中的设备占了很大一部分资金,资金的不足是导致博物馆库房设施落后的主要原因,而中心机房的建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节省博物馆库房购买设备的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博物馆库房后期设备的维护,对设备维护成本的减少也大有裨益。专业中心机房的建设可以保证博物馆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其中要注意博物馆的空调系统要采用专用的机房空调,最好能安装2台,互为备份,切忌用家用空调代替专用空调;机房要配备自动灭火和自动报警系统,预防博物馆文物失窃以及在失窃以后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挽救。

3.4.5 建立和完善和博物馆库房管理及文物档案管理有关的国家文博信息专网

在信息时代,网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利用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快速的传达。在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和文物档案管理中建立一个构架文博信息专用网可以使博物馆的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和档案的保管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信息,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文物档案被损坏的一般规律,便于及时作出正确和适当的反应,也方便未雨绸缪。

4 总 结

总之,博物馆的库房管理工作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加强文化建设已成为政府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了文化产业大量的支持,成为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载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建设近年来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的期,一大批原有省级以上博物馆大多完成或正在进行改扩建或新建,并且在其中运用了新型的信息化和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博物馆库房的管理,但是在实践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我国当前博物馆库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粗陋的意见。在我国现今博物馆库房面积偏小,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管理工作秩序较为混乱的状态下,如何改善博物馆库房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如何依托高度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如何通过建立一个完整和高效的信息网络,提高管理的主体——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文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国文物的保护力度和安全系数,最终目的是要全力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竹. 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 文物世界,2011(5).

篇(9)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藏品也越来越多,因此,文物藏品防霉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文物保护越来越重视,文物经费投入逐年增多,各类博物馆的藏品、数量、种类越来越丰富。一些文物如丝质、棉质、纸质字画、竹木雕刻等,极易遭受霉菌危害,给文物藏品的保管带来不少困难。稍有不慎,一些文物就会遭到霉菌侵害,被微生物作为养分分解,造成文物藏品的酸腐蚀而产生的许多霉斑直接污染文物,从而加速文物的质变和损坏。

众所周知,许多县级博物馆由于受经费、设备、专业人员等条件的约束,环境设施较为简陋,对文物藏品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致使一些文物很容易遭受霉菌的污染危害,应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地防止纸质字画、竹木雕、丝织品、棉织品等文物藏品免受霉菌危害,确保馆藏文物安全。笔者以为,县级博物馆应按照“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因地制宜,采用必要的方法,加强防护措施。那么,如何把霉菌的危害控制在萌芽状态,对于文物保护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想就县一级博物馆文物防霉工作方法作些探讨。

首先,应加强文物藏品库房卫生管理。由于霉菌体积细小,用眼睛是无法看到的。工作人员进入文物库房时,人的身体衣服难免带有大量霉菌,带入的物品表面也有大量的霉菌,因此,进入库房前要进行消毒,且应尽量少出入库房,以减少霉菌的污染危害。新征集的文物入库前最好清洁后在阳光下晾晒半小时以上进行消毒,以达到消毒除霉菌作用。库房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等应穿戴经消毒过的干净工作服、拖鞋、手套等进入文物藏品库房,这些用具应每月放于阳光下晾晒2小时进行消毒除霉菌。要经常检查各类文物,尤其是纸质、棉质、丝质、竹木等易受霉菌危害的文物,及时发现被霉菌危害的文物藏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进行相应处理,以防霉菌对其它文物传播、扩散。

其次,注意控制文物库房的温湿度,使它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防止霉菌产生,消除霉菌的生长环境,以达到预防控制霉菌的目的。我们知道,霉菌在25―32度左右的温度是最适合其生长的环境温度,在高温环境下,我们可采取风扇,空气交换机,空调等进行排气降温、关闭窗、门来防潮防湿、加温除湿,及时采用取暖器,空调等简单方便的方法对文物库房进行控温除湿,将库房内温度控制在20---25度左右,相对湿度在55%左右。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藏品质地不发生霉变,不受霉菌危害。

第三,注意库房内环境清洁,减少空气中的霉菌。可用市场上销售的杀虫喷雾剂定期喷洒库房,但应注意在喷洒时尽量不要喷洒在文物上,以免影响藏品品质。墙壁上如有渗水发霉,先喷洒杀虫喷雾剂,并及时用灯泡或取暖器等烘干,以免霉菌扩散造成文物严重污染。此外,文物橱柜还应定期清洁、通风,必要时可进行杀菌消毒,确保文物免受霉菌危害。

第四,采用化学方法熏蒸灭菌。可利用一些化学药剂,如溴甲烷(CH3BR)环氧乙烷(CH2H4O)等熏蒸挥发,这些化学药剂易气化,易挥发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可有效地灭菌杀虫,保护文物免受霉菌之害。

此外,还可使用甲醛、莓敌、PM防霉剂等,在实际使用中,各博物馆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菌种,不同文物藏品来选择最佳化学防霉剂,并按规定严格使用,采取最有效浓度,以达到最好效果。使用中还要注意防护措施,戴好囗罩,手套等,预防人员中毒,最好采取各种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方法,不要专用一种,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博物馆藏品以材料质地,可分为无机质地藏品、有机质地藏品和复合质地藏品三种。各种材料构成的藏品,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它们本身始终进行着微观运动。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微观运动不仅可使藏品外观形态变异,且常引起藏品质量的变化,导致藏品损坏,失去原有的价值。因此,藏品保护就是要对抗自然的和人为的两方面破坏力。对抗人为的破坏力,是藏品保护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全民族文化素养、道德风尚日益提高和政策、法律、规章、制度逐步健全的情况下,人为破坏文物的现象是可以日趋减少乃至基本杜绝的。而对抗自然力对文物的破坏,要依靠科学技术,这是藏品保护的基本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芹.博物馆藏品陈列研究与艺术史阐释――以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新山水画研究为例[J].艺术百家,2012(Z1).

[2] 第九届全国体育收藏品展在深圳揭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9).

[3] 彭代佳.博物馆藏品信息采集相关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篇(10)

为提高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淮北市博物馆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多年来,每年都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文物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走上街头散发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文物知识,张挂宣传条幅。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不断进行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安徽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下发后,博物馆配合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了《淮北市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的制定工作。该文件出台后,他们翻印了5000多份,分别寄送到相关单位。宣传工作的有力,使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广大市民文物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群众举报次数逐年大幅增加。市民丁仰振同志,为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一次性就无偿捐赠古瓷藏品近20xx件。该馆还十分重视文物征集工作。平时注意收集信息,已发现文物,就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路途遥远等困难,想方设法的去收集。柳孜镇发现大量文物后,他们先后8次深入到该地区,进行摸底、调查,收集,共征集古陶瓷器等文物上千件。听说离市区几十公里处的铁佛由一农民收藏了2只古铜鼎,他们连续十多次上门做工作,使他主动捐献这件贵重文物。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博物馆新馆建设于20xx年动工建设了。在一缺经验,二缺人手的情况下,该馆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反复论证陈列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为赶在20xx年国庆节前开馆,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文化局领导的带领下,吃住在工地近两个月,顶着三伏酷暑和蚊虫叮咬,一天工作十几小时,有的职工病了也不休息,打完点滴就上工地,有的家中有急事,来不及处理就赶来加班。有一次油漆气味一下子就熏到了七、八人,但是没有一人离开工作岗位,也没有一人叫苦。博物馆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艰苦奋战,终于如期开馆,向国庆55周年献了厚礼。博物馆建成开馆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开馆的前七天,为配合市文化旅游周对外免费开放,原计划每天只接纳1000人次,但市民的踊跃参观,博物馆主动调整安排,加大组织力度,在七天之内共接待了观众达10万人次。新馆开馆后,博物馆在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热情接待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人手不够,就加班加点连轴转,白天接待观众,晚上苦练基本功,为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他们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措施,变更开放时间,修改讲解词,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开馆三个多月以来,共接待参观团体260多批次,观众达13万余人次,其中免费接待中小学生近万余人次。

文史研究工作也成绩显著。近年来,他们先后进行了淮北地区历史,汉画像石,大运河,古陶瓷等研究项目,出版了《柳孜码头发掘报告》二册,发表各类学术文章70多篇,近40万字,为淮北的历史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文物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淮北市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文物管理工作责任重大。身负全市文物管理工作职责的博物馆,在人手少,资金短缺等困难下,奋力拼搏,努力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近年来,完成了两次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市境内的文保单位,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建立基础数据库,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物普查同时,认真落实了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为全市文保单位树立了标志牌,划定的保护范围,制定了保护方案。在文物发掘工作中,近年来,博物馆配合基建工程抢救性发掘古墓葬数十座,特别是1999年4月开始的柳孜码头的发掘和20xx年12月的市保单位双垄孜谷堆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1999年的柳孜码头发掘历时200多天,共出土唐代沉船4艘,唐宋陶瓷器近千件,唐宋时期全国各大窑口的瓷片万余片,宋代石筑码头一座,这不仅是对考古学补史,证史有巨大作用,而且解决了通济渠流经地点和路线这一历史悬案,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次发掘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柳孜码头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的双垄孜墓葬发掘也取得了重大发现,出土了700多片铜镂玉衣的玉片,几十件釉陶,其中釉陶博山炉及釉陶楼,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发现这么大的墓葬,这么多的玉片在安徽省也属首次。近几年,我市基本建设工程较多,各处的施工工地发现墓葬也很多,仅三中墓葬一次发掘汉墓21座,出土了500余件陶器,铜镜等文物。这些墓葬的发掘大大丰富了馆藏,而这其中,无不浸透着博物馆全体人员的汗水和辛苦。

为保护文物古迹,近年来,市博物馆主动配合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对省级文保单位两处进行了维修。20xx年申报并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两处。对重要的文保单位,他们还与专人签订保护协议,并定期到各点进行巡查,发现有损毁、盗掘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另外,还积极配合基本建设们认真进行基建工地文物勘探工作。20xx年,就完成文物勘察4处。

四、文物安全措施得力,确保无责任事故

重视安全保卫工作是他们的传统,该馆曾多次被评为安全先进单位。馆里的安全保卫组织健全,制度细致,责任落实。新馆建成后,专门配有8名保安人员,昼夜巡查,全天候24小时监控。由于措施得力,管理有效,近5年来未发生文物流失、损毁的责任事故,也未发生文物藏品被盗案件。同时他们还不断协同公安部门打击各种盗掘古墓葬和破坏文物遗存的行为,为保护全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淮北市博物馆成立于1976年,一个机构二块牌子,兼负文物管理所的职责。多年来,该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规,扎扎实实地做好文物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开创文博工作的新局面,为淮北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机构健全、职责落实。淮北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文物工作繁重。而该馆只有十多人。为抓好全市的文博工作,他们首先狠抓了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设。设立了保卫部、保管部、群工部、陈列部、考古部及研究室、办公室等机构,做到了分工精细,任务明确。同时,还陆续制定和完善了《劳动纪律》、《奖惩条例》、《岗位责任制》等20多个制度,从而保证了文博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

二、博物馆工作卓有成效。在新馆舍未建前,博物馆根据馆情,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在文物收藏、保护、整理、保管和研究、宣传等方面,全面的展开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对馆藏文物都进行了建卡、拍照、绘图、测量、建档等基础工作,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库房管理有严格的制度,文物出入库,人员出入库都有据可查。1999年,我市境内出土发掘了唐代古木船4艘,为保护好这些古船,该馆成立了保护小组,外请了泉州及省博专家制定了保护方案。在近6年的保护工作中,博物馆人员昼夜值班,对古船喷洒药剂,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温度、湿度、天气、喷药量、船体变化等数据的监测、记录。由于没有先进经验可借鉴,他们就成立了“古船保护”科研课题组,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科研攻关,多次论证和更新保护方案。现在,古木船已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脱水,定型、防腐等工作,已移至博物馆内,对外展出。由于保护成效显著,得到专家的赞肯。

为提高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淮北市博物馆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多年来,每年都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文物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走上街头散发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文物知识,张挂宣传条幅。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不断进行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安徽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下发后,博物馆配合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了《淮北市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的制定工作。该文件出台后,他们翻印了5000多份,分别寄送到相关单位。宣传工作的有力,使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广大市民文物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群众举报次数逐年大幅增加。市民丁仰振同志,为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一次性就无偿捐赠古瓷藏品近20xx件。该馆还十分重视文物征集工作。平时注意收集信息,已发现文物,就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路途遥远等困难,想方设法的去收集。柳孜镇发现大量文物后,他们先后8次深入到该地区,进行摸底、调查,收集,共征集古陶瓷器等文物上千件。听说离市区几十公里处的铁佛由一农民收藏了2只古铜鼎,他们连续十多次上门做工作,使他主动捐献这件贵重文物。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博物馆新馆建设于20xx年动工建设了。在一缺经验,二缺人手的情况下,该馆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反复论证陈列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为赶在20xx年国庆节前开馆,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文化局领导的带领下,吃住在工地近两个月,顶着三伏酷暑和蚊虫叮咬,一天工作十几小时,有的职工病了也不休息,打完点滴就上工地,有的家中有急事,来不及处理就赶来加班。有一次油漆气味一下子就熏到了七、八人,但是没有一人离开工作岗位,也没有一人叫苦。博物馆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艰苦奋战,终于如期开馆,向国庆55周年献了厚礼。博物馆建成开馆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开馆的前七天,为配合市文化旅游周对外免费开放,原计划每天只接纳1000人次,但市民的踊跃参观,博物馆主动调整安排,加大组织力度,在七天之内共接待了观众达10万人次。新馆开馆后,博物馆在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热情接待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人手不够,就加班加点连轴转,白天接待观众,晚上苦练基本功,为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他们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措施,变更开放时间,修改讲解词,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开馆三个多月以来,共接待参观团体260多批次,观众达13万余人次,其中免费接待中小学生近万余人次。

文史研究工作也成绩显著。近年来,他们先后进行了淮北地区历史,汉画像石,大运河,古陶瓷等研究项目,出版了《柳孜码头发掘报告》二册,发表各类学术文章70多篇,近40万字,为淮北的历史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文物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淮北市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文物管理工作责任重大。身负全市文物管理工作职责的博物馆,在人手少,资金短缺等困难下,奋力拼搏,努力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近年来,完成了两次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市境内的文保单位,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建立基础数据库,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物普查同时,认真落实了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为全市文保单位树立了标志牌,划定的保护范围,制定了保护方案。在文物发掘工作中,近年来,博物馆配合基建工程抢救性发掘古墓葬数十座,特别是1999年4月开始的柳孜码头的发掘和20xx年12月的市保单位双垄孜谷堆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1999年的柳孜码头发掘历时200多天,共出土唐代沉船4艘,唐宋陶瓷器近千件,唐宋时期全国各大窑口的瓷片万余片,宋代石筑码头一座,这不仅是对考古学补史,证史有巨大作用,而且解决了通济渠流经地点和路线这一历史悬案,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次发掘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柳孜码头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的双垄孜墓葬发掘也取得了重大发现,出土了700多片铜镂玉衣的玉片,几十件釉陶,其中釉陶博山炉及釉陶楼,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发现这么大的墓葬,这么多的玉片在安徽省也属首次。近几年,我市基本建设工程较多,各处的施工工地发现墓葬也很多,仅三中墓葬一次发掘汉墓21座,出土了500余件陶器,铜镜等文物。这些墓葬的发掘大大丰富了馆藏,而这其中,无不浸透着博物馆全体人员的汗水和辛苦。

篇(11)

引言

当今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很多文物无法保存下来,文物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意义,文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是否严谨,如何进一步改进保护与管理措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下面将要讨论方面。

一、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意义

博物馆肩负着收藏、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责任。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文化被浓缩进博物馆,它们代表了历史文化。文物是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是中国源远流长历史的见证,它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载体,是团结中华各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保护文化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凝聚力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少的文物正在遗失,再也无法保存,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去保护它们。

二、文物背后的文化底蕴

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时代,历史的痕迹已经黯然离去,我们已经很难从身边看到历史的影子,可是我们不能遗忘历史。这些文物见证了我们不曾经历过的时代,繁华也好,萧条也罢,我们都应谨记历史,要从文物身上看到历史,这样才能在发展快速的今天找准自己的位置。长城虽然家喻户晓,但是它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赏玩,而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它是历史,见证了苦难和甘甜。博物馆的文物不像长城这样大露与世,因为他们比长城这样的建筑文物更容易毁坏,也难以修复。从文字出现来说吧,甲骨文被收藏在博物馆,并不是说这种字多罕见,因为它已经被记载下来,只是它代表着一种文化的诞生,有纪念意义。

三、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漏洞

(一)文物失窃、毁坏严重

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对外开放,每个人都有权利观赏,可是,近年来,不少大小博物馆都遇到失窃或者文物破坏的情形。其中以中国的故宫博物馆为例,在2013年5月8日,故宫博物馆失窃九件展品被窃,虽然偷盗者已经归案,但是这种事件是否能彻底解决还有待改进。此外,故宫的一些文物在检测时已经受损,比如清宫屏风浸水;再者,明代法器等四件藏品人为损坏;更甚者,有文物被拍卖,比如宋代书札。到底还有多少文物经得起丢失和损坏?文物丢失和破坏不仅仅是表面的丢失和破坏,而是我们对民族历史的敬仰遭到了亵渎。

(二)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

管理人员不是“看门狗”,而是管理者,需要从各个方面保护博物馆里的文物,不仅仅是负责人进人出。还是从故宫失窃说起,在盗窃者归案后,故宫相关负责人冠冕堂皇说这件事情已经得到了解决,但事实上确是毫无改进。把一个盗窃者关进监狱,还要更多盗窃者觊觎文物。管理者该做的不是做出没有行动的承诺,而是切切实实做好防盗工作,杜绝盗窃事件的发生。除了管理好外部因素对文物的破坏,还要管理好内部工作人员。文物丢失和损坏都与管理人员有关,更严重的是,管理人员参与破坏和偷盗文物。博物馆文物保护的一个环节必须是把管理员的素养提上去,否则,外忧内患,那博物馆的文物就更加岌岌可危了。

(三)资金制约文物保护力度

文物的保存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有些文物由于对特殊条件要求高,所以需要的更大力度的保护。其实,这方面对资金的需要还不是最主要的,尤其是对于地震等灾害区。文物难以禁受震动,尤其是陶瓷器类文物,因此在震后重建或修整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严重制约着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也使得博物馆的各方面工作施展起来困难,比如成列问题,没有好的成列专台,对文物的保护就很不利。

四、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支持,博物馆提高藏品保护水平

文物是人类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它的保护工作有很大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在政策上对文物加强保护的同时,还要给予资金支持。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在文物保护方面投入资金不实惠,因此导致了当地博物馆文物损坏严重,从而使文物保护工作很难实施下去。在外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文物也可能受到破坏,因此,提高藏品保护水平也必不可少。

(二)遵守制度严格管理,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一定要配合相关管理方式和制度,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帐、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要严格执行这一套程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藏品保护工作;一定要按照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进行管理,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在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关系处理上,要遵循先文物后建设的原则,能够保留的一定保留,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中,及时对即将被破坏的文物进行收藏。最好的办法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如若已有相关条例,必须按照条例进行。

(三)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

博物馆是一个对外开放平台,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博物馆充分利用这一点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文物应该被全民所知,也应该使全民对文物持有崇高的敬意,通过各种途径向全民宣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文物管理中,这会使他们新生自豪感,对文物保护很有帮助。不过,现在还有不少博物馆不对外开放,远远与社会隔离,这就体现不出文物的历史厚重感。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