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风险管理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10-30 11:06: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风险管理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风险管理分析

篇(1)

1.认识风险

企业运作过程中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还有股市风险。财务风险是以上风险住要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本文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按照成因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1.2资本风险,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如股本构成比例不当、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等;分配风险,如是否分配的选择、是否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选择;筹资风险,如股东的选择及信誉等级的评定。

1.3支付风险,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1.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1.5机会风险,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1.6纳税风险,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1.7资产、债务重组风险,如重组类型、重组内容、重组方式、重组伙伴的选择。

1.8财务政策、会计政策与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指选择不同的财务会计政策的风险和进行近、中、远期财务情况预测引导经营行为偏差及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1.9内部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的风险。

1.10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1.11对外担保风险。

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一般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各在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或相对重要的影响。如公司初建期的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成熟期的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衰退期的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控制风险、资产重组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密切相关,财务活动本身就是经营与管理的结合。经营、管理决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伴随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又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起抑制或加速作用。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企业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防范(预警),化解风险;同时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可用来帮助决定是否投资或发放贷款,使企业进一步获得融资空间。

2.风险预测

财务风险预测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价、当前财务风险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应对方案,附必要的发展计划、规划、财务、会计、审计资料。企业可根据财务风险情况制定报告间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年度报告,特殊时期可以月度报告或随时报告。

预测财务风险首先要设定财务安全系数(或财务风险系数),由于风险的未来不确定性,因此要测定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安全系数。

财务安全系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根据木桶理论和重要性原则确定的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二是根据权重确定组合因素(比率)安全系数。

单一因素安全系数的设定,是在某一风险因素比较突出、对公司影响较大,而其他风险因素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将这一因素的风险值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系数。这就要求预先设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在这个基础上,设定风险级次,由此测定安全系数。单一因素的风险分析,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无法全面揭示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其有效性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也需要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或有事项、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投资控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综合分析,要求分析人员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组合因素系数,是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需要预先设定一些重要因素及其标准值,并确定权重分布。组合因素分析的优点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可能挂一漏万,尤其有些风险因素不便于以比率的形式反映,也就不可能建立在模型中,因此可能掩盖最严重的因素;二是通过历史数据评价过去,不能推测将来;三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性质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初建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修订因素组成及其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借助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公司的行业分类、经营状况、分配政策、经营环境,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另外,各项指标应建立在合并报表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母子公司风险叠加的影响。

3.化解风险

篇(2)

关键词:

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风险管理;交易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速,这意味着房地产价格评估所覆盖的业务范畴进一步扩大,已经从传统的房地产交易、保险、抵押、税收扩展至房地产交换等。房地产评估作为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不仅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着足够的经验作为依托。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房地产价格的评估是在理论范畴内并与评估人员的经验相契合的。在大量的经济行为内,房地产评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存在其相应的风险性。尤其是在现阶段房地产经营活动的风险被转嫁的情况极为普遍,这无疑影响了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1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

风险国外学者A•H•威雷特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基于此可以看出,这种不确定性的损失就是风险的核心所在。抵押房地产价格风险评估,指在抵押房地产评估活动中,因为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人员违反国家基本法律法规或者是因其他客观因素影响导致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偏差,并且对于使用人的权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进而对于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产生的法律责任与经济、剩余方面损失的客观可能性。因为外部因素影响,或者评估机构、评估人员自身问题导致评估工作无法按时完成,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房地产评估风险。因此对于房地产价格评估工作而言,需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以尽可能的规避潜在风险。保证在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诸如房地产价格评估的基本条件完备与否、基本条件与评估独立性与客观性方面的影响程度等。

2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风险的因素

2.1信息不对称

信息作为交易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对于抵押房地产价值评估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经济交易的过程中,如果有意委托人与人的信息不对成,会造成极大的房地产评估风险。作为信息优势方,与委托人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委托人方在抵押房地产价值评估方面存在巨大的风险。委托方聘请的人在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过从主观角度来看,委托人对于人的主观业务能力监控存在较大的难度。如果人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委托人也无法准确的判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另外信息不对称之下的委托关系,对于委托人而言也存在极大的风险。

2.2交易费用影响

在交易的过程中,降低交易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了达到交易目标,需要从外部交易费用着手,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交易风险。另外在降低这部分费用支出的时候,需要重视交易动机的转变,必须将交易的临时性与随机性方面转向为长期性。如果客户对于抵押房地产评估的主要业务范畴与内容不甚了解,那么在其寻找评估机构的时候会增加许多交易成本,诸如咨询费用、谈判费用等。在评估的过程中,客户能够通过提供抵押贷款方的银行中获得评估机构相关信息,诸如名单、资料、联系方式等,然后客户自身对评估机构进行选择。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必要的外部交易费用支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固定的评估机构生成的报告产生交易行为,无法细致的对问题进行全面考察与审核。虽然降低了信息费用,但是信息不对成的情况却更为严重。

2.3评估机构的利己主义动机

对于评估行业而言,其特性是低投入背景下带来的高回报。那么基于此,评估机构就会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在此阶段评估机构对于业务而言大多都会接受。但是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对于部分虚假产权的文件骗贷情况较为普遍。

3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风险管理对策

3.1协调信息不对称

可以考虑通过识别信号的方式预防逆向选择。评估机构需要建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然后不断的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保证提交的评估报告质量可靠。这样才能够树立自身形象,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建立良性循环。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评估风险,评估机构也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财务状况等一系列数据信息真实度进行考量。这样便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评估风险问题。

3.2交易费用的控制

在控制交易费用方面,可以选择项目投保的方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风险。但是需要注意尽量选择范围较广的保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评估风险。随之而来的费用增加也是必然的,做好合理的区分是关键。另外也可以通过与其它评估机构建立合作管理,分摊评估风险,不过这种方式影响费用的因素与时间、合作方式有关。

3.3改变评估收费方式

由于目前高估现象的频繁出现,改变评估方式对于降低评估风险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评估方式的改变需要从政府指导价着手,也可以考虑通过双方当事人的协商确定,不过需要注意的事必须保证在收费标准以上。为了杜绝因评估人员自身主观因素引起的不公正评估,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与激励体系,监督权由客户与机构领导部门保有,定期进行检查与分析。另外加强评估机构内部审核制度的建立,对评估人员的利己行为进行惩处,才能够保证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风险的可控性。

参考文献:

[1]肖艳.我国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风险及风险管理[D].重庆大学,2001.

[2]石薇.我国房地产抵押评估的风险管理[D].天津大学,2012.

篇(3)

【摘要】建筑工程的实施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由此导致了工程建设的风险,阐述了建设项目常见的几种风险,并提出了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 工程风险管理;风险规划;合同

Civil Engineering Risk Management Analysis

Zhao Rui-she

(Ding Yao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Xi´anShaanxi710000)

【Abstract】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subject to various uncertainties, which led to the risk of construction, elaborated several common risk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proposed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Key words】Project risk management;Risk planning;Contract

1. 前言

(1)风险管理是指面临风险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减少风险负面影响的决策及行动过程。或者说风险管理是在项目实施期间识别和控制能够引起不希望变化的潜在领域和事件的形式、系统的方法。

(2)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对实现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首先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将这些风险定量化,对风险进行控制。国际上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和目标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工程索赔、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常用方法。

2. 土木工程常见的风险

引起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主要指经济方面的风险、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以及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等。

2.1经济方面的风险。

主要包括:

(1)招标文件。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潜在的风险。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都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工程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等。

(5)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2.2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主要包括: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即所谓霸王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工程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工程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等。

(3)分包方面。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4)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2.3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一般是指不可控方面风险,主要包括:

(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提供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有时与实际出人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2)水文气象条件。主要表现为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拖延和财产损失。

(3)施土木工程的风险管理分析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一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施工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给正常施工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或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延误施工进度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未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工程发包人管理施工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未能及时答复等。

(7)地方安全风险。如施工现场或办公场地恐怖活动的突然出现,某一地区发生战争以及当地治安环境的恶化等都会给工程项目带来经济风险。

3. 工程项目风险防范的方式

对于工程项目风险的防范通常是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和规划,并在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不断控制风险。

3.1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规划的依据:

(1)工程项目规划中包含或涉及的有关内容,如项目目标、项目规模、项目利益相关者情况、项目复杂程度、所需资源、项目时间段、约束条件及假设前提等可作为规划的依据。

(2)项目组织及个人所经历和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及实践。

(3)决策者,责任方及授权情况。

(4)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风险的敏感程度及可承受能力。

(5)可获取的数据及管理系统情况。

(6)风险管理模板,以使风险管理标准化、程序化。

3.2风险管理规划的方法及内容:

(1)风险管理规划一般通过规划会议的形式制定。风险管理规划将针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制定如何组织和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风险应对计划及风险监控的规划。风险管理规划应包括:方法、人员、时间周期、类型级别及说明、基准、汇报形式、跟踪。

(2)经过风险管理策略和规划,我们防范风险一般可采取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三种方式。

4. 工程项目防范风险的措施

4.1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

索赔的证据包括招投标文件、会议纪要、来往信函、指令或通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工程照片、气象资料、各种验收报告、有关原始凭证、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在对业主索赔过程中,把协商或合同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若确实协商无法解决,只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诚信度极低且恶意“玩空手道”拖欠工程款的业主,只有将其送上被告席。

4.2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出现在议标工程中,防范的途径:

(1)了解业主和有关部门落实的工程是否合法。

(2)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合同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供担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其担保由对方承担。

4.3防范“烂尾楼”工程的风险。

施工企业的风险在于工程款不能回收,停、窝工损失得不到赔偿。防止风险发生的途径,不承诺垫资,履约保证金只能出具保函,一旦拖欠进度款,即向其发出限期催款函,如仍不支付,则果断停工(这是行使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除非业主支付或提供了充分适当的担保,方可继续施工。

4.4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

4.4.1垫资施工风险的规避可从两方面进行:(1)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2)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债务和合同的转让,施工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分包商和材料商不需经业主同意,只需通知业主就行了。

4.4.2但债权转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额度不得高于总包合同约定的进度款的支付额度。

(2)分包工程的核量和材料购销的对帐要及时准确。

(3)分包合同和材料购销合同应明确约定;当业主拖欠总包工程款的额度大于分包欠款或材料欠款比例时,或者由于分包人原因致使总包工程款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确认时,分包商、材料商收到总包人债权转让通知后,同意受让债权额度为总包所欠分包或材料商的债务额度。

4.5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

篇(4)

1.1建立管路学术组织

由护理部选拔1名对管道护理有临床经验、又善长管理的副高级及其以上技术职务的护士长任组长;再依据临床科室管路使用情况及其疾病特点选出5名副组长,均要由副高级及其以上技术职务的护士长担任,每位副组长分管10~12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选拔出1名管道组员,要求由学历为大专及其以上,在本科室工作两年以上,并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管理的护师承担。

1.2护理部职能

护理部对管路组员实行垂直管理,并依据直线管理原则,即以护理部—组长—组员为主线,建立患者管路护理管理架构。定期进行各科室管路相关知识培训和管路安全督导活动。护理部还制定了具体的管道护理流程,即评估、解释查对、标识检查妥善固定、班班交接保持通畅、脱管、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评估脱管原因、严密观察病情、心理护理、交代注意事项及记录等,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管道管理,从而提高管道护理质量。

1.3组长、副组长的职责

管道学术组组长、副组长负责制定管道学术组培训计划、培训目的以及对组员的各种培训、检查、指导;提高组员的专业技能和增强其责任心;根据我院各科室特有的管路特点制定其管道护理管理方法,定期举办各种管路护理知识讲座,以及开展相应的管路管理评价标准,管道护理流程,管道脱管处理流程,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组长每季度定期到患者床旁查看管路护理的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疑难问题进行会诊;每季度组长针对各护理单元出现的管路问题要进行分类、汇总并与护理部质量控制数据进行整合,生成柱状图,使用柏拉图80/20原则,找出主要问题所在,通过鱼骨图进行要因分析,针对原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即通过PDCA循环管理,促进管路护理质量不断提升。副组长要及时收集所负责的护理单元反映的管路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将问题在组长召开的小组会议上进行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从而保证护士对使用管道的每个环节均能实现有效的护理。

1.4管路组员的职责

管路组员要针对本护理单元临床管路护理工作风险进行监管和对管路质量指标进行监控;参加医院管路学术组组织的培训和督导活动,并要将培训内容与本科室管路特点结合起来,对全科室护士进行培训,此外,管路组员还要向本科室护士演示各种管道的特有护理及其固定方法,对于同时携带多种管路和特殊管路的患者,管路组员还要在病房现场操作其具体固定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结合我院所制定的住院患者管道风险评估表讲述各种管道种类、管道滑脱危险因素等。

(1)由各科室管路组员定期对本科室管道护理情况进行督导与考查,指导护理人员按规范流程操作,并从导管种类、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意识,肢体活动力、配合力,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轻度危险为4分~6分(评估1次/3天);中度危险为7分~12分((评估1次/2天);高度危险≥13分(评估1次/1天)。针对不同患者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①妥善固定各管道,必要时双固定。②悬挂预防管道滑脱标识。③病人翻身时要妥善固定管道后再翻动病人。④对安插管道的躁动病人要给予适当约束。⑤遵医嘱给予躁动病人镇静、镇痛。⑥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讲解管道护理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⑦护士每班交班时要交接管道的位置、刻度、标识等。对于应用住院患者管道风险评估表评估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对薄弱环节及其重点时间要严格床旁交接班,及时发现患者的负性情绪,并用安慰、鼓励性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配合。

(2)各科室管路组员应熟练掌握临床管路护理质控标准,随时对本护理单元管路质量进行监控与自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消除,定期参加管路学术组组织的关于全院管路不良事件及其发症的通报活动,从产生的错误中,总结经验,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管路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3)每月管路组员在管路学术组副组长的带领下,要进行分组专项督导,交叉进行床边查房和本科室的自查,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环节和过程的监控,发现管路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和及时沟通反馈,同时制定整改措施,特殊疑难管路问题要上报给组长,并由组长组织大家进行会诊以解决问题,从而降低管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2结果

我院自2012年10月开始实施垂直管理模式下的管道风险管理以来,在实现患者安全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相关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作为实施前对照数据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垂直管理模式下管路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相关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作为实施后的对照数据进行比较和讨论,其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实施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满意度

实施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5)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055-03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也很难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可兑换货币,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外资企业必须使用他国货币作为外贸收支的结算工具。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买方占据贸易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出口结算中,中国外资企业没有选择结算货币的优先权”。因此,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处于被动地位的中国外资企业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损失。现代企业会计早已摆脱传统的“报销、记账”工作模式,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会计师是否精于财务管理之道,将决定外资企业的未来生存发展空间。

一、外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出口贸易合同的条款约定管理

财务会计师要积极地参与对外贸易合同的签订工作,汇率因素应考虑在内,规定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风险比例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由于对外贸易是双边交易的问题,交易双方都希望降低汇率风险,因此,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双方很可能会产生矛盾。对外贸易双方可以选择的折中方法是:计价货币有利的一方要向不利的一方提供其他让利;软硬货币搭配的方式计价,双方共担风险;若双方相互持有债权与债务,可以选择同一货币计价。尽管,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的外资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如果会计师能够利用合同的有利条款,那么将会很大程度地降低汇率风险损失。作为企业的理财者,会计师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核算,更为重要的是“博学多才”,要及时地掌握国际贸易合同法规的相关知识。在对外贸易合同谈判中,会计师应把握合同条款的要素,力争做到“滴水不漏”。

(二)汇率风险敞口头寸的管理分析

买卖头寸平衡法是指通过调整外汇买卖头寸,来实现买卖头寸平衡的方法,外汇交易风险的敞口是买卖头寸的差额,因此,买卖差额为零就可以完全规避外汇风险。买卖头寸平衡法的运用并不是以完全消除外汇风险为目标,而是尽量减少外汇风险损失。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出口收汇与进口付汇、偿付外汇贷款的时间,来实现一定程度的买卖头寸平衡。买卖头寸平衡法是最基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法,因此,在外汇风险管理中,企业应该首先选择此法。交叉弥补风险是指将两种不同外汇的买卖头寸进行交叉平衡,从而规避外汇风险。交叉弥补风险必须选择汇率相对稳定的两种货币,例如,港币兑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可将这两种货币的买卖头寸进行交叉平衡。交叉弥补风险是一种低成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企业先进行同一货币的买卖头寸平衡,然后,再寻求交叉弥补买卖头寸平衡的机会。

(三)外汇交易避险法的汇率风险管理分析

外汇交易避险法中的避险外汇交易与贸易、非贸易交易是相互独立的,在不影响交易对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外汇交易本身,来管理外汇风险。随着近年来中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通问题。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周转难题,还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套期保值是买进或卖出与现汇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外汇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外汇期货合约,而补偿现汇市场所带来的实际汇率风险。外汇期权业务的优点在于可锁定未来汇率,提供外汇保值,客户有较好的灵活选择性,在汇率变动向有利方向发展时,也可从中获得盈利的机会。对于那些合同尚未最后确定的进出口业务具有很好的保值作用。期权的买方风险有限,仅限于期权费,获得的收益可能性无限大;卖方利润有限,仅限于期权费,风险无限。

二、外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数据检验分析

(一)汇率风险管理之前的企业盈亏数据分析

为便于分析问题,假设一家外资企业甲公司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在2010年1月4日,甲公司与国外进口商乙公司签订贸易合同,规定在未来的12个月内,每个月的15日为发货日,甲分12个批次向乙出口价值为USD7 200万元的商品,每个批次USD600万元的货款于发货日之后60天结清。

2.在2010年1月5日,甲公司新上了一条国产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人民币CNY6 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五年,提高生产效率30%,从2010年3月起,分12次付款,每月付款CNY500万元。

3.在2010年4月15日,为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甲公司向中国工商银行借入资金人民币CNY8 000万元。

甲公司的外汇敞口头寸风险数据(如表1所示):

(二)外汇敞口头寸的风险管理分析

在前述的示例中,会计师没有运用任何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在人民币呈现显著升值趋势的背景下,外资企业甲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汇率风险损失。然而,如果会计师能够灵活地运用外汇敞口头寸管理,那么甲公司的境况将会有所改观。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国内的物价指数CPI呈递增趋势,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会有所提高。与此对应,由于美国经济景气度不高,美联储采取的是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美元的贷款利率较低。因此,甲公司应选择美元贷款,用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提高项目投资的收益率。在外汇敞口头寸调整后,甲公司的外汇敞口头寸风险数据(如表2所示):

(三)金融衍生工具角度的汇率风险管理分析

汇率套期保值就是利用价格变动的同向性,通过反向交易,平补现货的头寸,从而规避风险,是以期货的盈亏来弥补现货的盈亏。空头套期保值(short hedging)是指处于现货多头地位的人,即持有外汇资产的人,为防止将来汇价贬值,在期货市场上,当前做一笔相应的卖出交易(当前卖,将来买)。多头套期保值(long hedging)是指处于现货空头地位的人,即持有外汇负债的人,为防止将来汇价升值,在期货市场上,当前做一笔相应的买入交易(当前买,将来卖)。

外汇期权交易的规则是:期权标的物价格上涨时,买权(看涨期权)的买方获利,而买权(看涨期权)的卖方亏损;期权标的物价格下跌时,卖权(看跌期权)的买方获利,而卖权(看跌期权)的卖方亏损。当预计期权标的物价格上涨时,就应该买入看涨期权,如果未来期权标的物的现货价格上涨,期权的买方将以较低的协定价格买入,再以较高的现货市场价格卖出,从而获利。当预计期权标的物价格下跌时,就应该买入看跌期权,如果未来期权标的物的现货价格下跌,期权的买方将以较低的现货市场价格买入,再以较高的协定价格卖出,从而获利。

三、结论

汇市行情预测是决定会计师能否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外资企业的财务会计师一定要掌握金融理财的知识。根据现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汇市行情预测应结合基本面预测和技术面预测。基本面预测是指从国际收支、利率差异、相对物价、货币供给、经济增长、公共政策、心理预期等方面来分析未来的汇率走势。技术分析法认为所有影响汇率的因素都会反映在汇率的走势上,因此,过去汇率的变动趋势也就反映了未来汇率的走势。技术分析法重点分析汇率的短期走势,而基本分析法分析外汇的内在投资价值及汇率的中长期走势。

当未来汇市行情的走势得到判断后,会计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外资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了。第一,在签订国际贸易合同时,会计师要把握合同条款的要素,一定要将汇率结算风险考虑在内。第二,会计师要充分地运用外汇资产与外汇负债之间的头寸调整机会,尽量地降低外汇敞口头寸风险。第三,外汇期货与外汇期权是存在交易成本和风险损失的避险工具,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应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最后选择。企业汇率风险主要集中于贸易与非贸易的交易风险,项目复杂、形式多样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在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师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英]保罗・威尔莫特.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M].刘立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陈玉清,宋良荣.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刘永泽.会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曲永刚.外汇投资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Analyze the Management of Exchange Rate Risk for the Foreign Capital Enterprises

CHEN Guang-zhi1,CUI Dan2

(1.Department of Finance,Dalian Le-ting Technical Electric Line Co.Ltd,Dalian 116600,China;

篇(6)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从单纯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及援外工程项目的建筑承包商,逐渐成长为国际大中型项目投资建设业主。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国际投资建设项目呈现超大型化、跨国跨区域化、工艺技术复杂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及合作方式多样化等特征,对我国企业的国际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高的项目风险管理要求。因此,只有把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风险管理纳入国际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范畴,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及所有环节,才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

风险可定义为未来变化偏移预期的可能性及对目标产生影响的大小。其特征是:①中性;②大小与发生的可能性相关;③可量化、可保险、发生概率可知;④客观性、可变性、阶段性、多样性、相对性和层次性。

国际投资建设项目的主要风险

2.1政策风险

主要指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项目相关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变化,导致国际投资建设项目原定目标难以实现的可能性。包括我国及项目所在国经济政策、技术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财政、金融、投资、税收、环保、土地等政策调整,特别是政府更迭,他国政治因素介入,合作方地位和影响力重大变化等对项目的影响。由于国际投资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政治敏感性,规避政治风险更是国际投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的首要内容。

2.2环境与社会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国际投资建设项目的环境生态影响分析缺陷,环保措施不当,导致重大环境影响,引发社会矛盾,从而影响国际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社会风险指由于国际投资建设项目对项目所在区域社会影响估计不足,或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可能给国际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带来困难和损失。

2.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竞争性项目常态化的重要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实际供求关系与预计有较大差距,导致项目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低迷,产量和销售收入达不到预期目标,严重影响项目效益。市场风险涉及面广,风险因数多且复杂,需要分层次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认真予以识别。

2.4工程与技术风险

虽项目前期阶段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对国际投资建设项目选用的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建设方案、场(厂)址选择、工程方案及配套工程方案、原材料燃料供应、总图运输等进行了必要的论证分析,但由于资料不全、前瞻性不足等主客观原因,仍可能发生预料之外的问题,使项目遭受损失。特别需要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工艺技术本地适应性、成套配套质量、能耗消耗指标、引进国外二手设备的工况性能,以及成熟工艺与当地原辅材料的匹配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2.5组织与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指由于项目管理模式不合理,项目内部组织不当、管理混乱,本地化失败,主要管理者能力不足、人格缺陷等,导致投资突破预算、项目不能按期竣工投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组织风险指由于项目参与方众多,法律法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差异,各参与方动机和目的不一致,项目参与各方合作失败,可能导致项目合作的风险,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

2.6项目特定的风险

其他风险指针对具体国际投资建设项目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的特有风险因素。例如,国际投资建设项目需要特别注意考察核实外方合作对象法人资格、资信、实力和合作污点记录等问题;对于矿山、油气、有色资源开采等资源开发项目,资源储量、地质结构、勘探技术等风险是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融资风险是需要认真分析的一个风险因素,资金供给不足,资金源中断导致建设工期拖延,严重时甚至被迫终止项目;利率、汇率及外汇管制等金融市场变化也是必须分析的重要风险因素;对于大量消耗原辅材料的项目,原辅材料的供给、价格和运输保障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风险因素;在水资源短缺区域的项目,项目耗水量大的,水资源风险因素必须应予重视;国际农业投资项目还必须考虑气候、土壤、水利、农药化肥适应性、病虫害以及管理技术适应性等不利影响的风险分析。

国际投资建设项目风险分析的程序内容任务

国际投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任务是:①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方法;②识别风险源和风险状况;③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影响或损失程度;④制定风险对策和风险应对计划,估算风险应对成本,确定风险等级和处理权限。

国际投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的常用方法:风险解析法、专家调查法、风险概率估计法、概率树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风险综合评价法。

国际投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分析的具体程序如下:

3.1 风险识别:在风险识别时,应注意借鉴历史经验,特别是项目后评价经验。风险识别采用分析和分解原则,把综合性的风险问题分解为多层次的风险因素。风险识别的结果是动态风险清单。

3.2 风险估计:估计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其对项目影响程度。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

3.3 风险评价:指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揭示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风险因素,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对策。包括单因素风险评价和整体风险评价。

3.4 风险对策:是国际投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点基本要求:①贯穿国际投资建设项目的全过程;②针对性;③可行性;④经济性。

3.5风险的动态监测与控制:是动态过程,即识别、分析和预测新风险,继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和风险清单,重新分析现存风险,监测不可预见事件的触发条件和残留风险,评审风险应对策略、应急预案、定期汇报制度的实际实施效果;更新分析评价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建立项目经验教训数据库和风险管理模板。主要方法有:风险再评价;风险审核;偏差和趋势分析;技术绩效测定;储备分析;状况检查会。

4 国际投资建设项目的常用风险应对策略

由于国际投资建设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具有威胁和机会并存的特征,所以风险应对策略分为威胁风险应对策略及机会风险应对策略。

4.1威胁风险应对策略针对有可能给项目带来消极影响和威胁的风险,主要包括:①风险回避:指彻底规避风险,断绝风险源。通常仅适用于两种情形:一是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且发生的频率较高;其二是应用其他风险对策防范风险得不偿失,经济上不可行。②风险减轻:指把不利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降低至可接受的临界范围内,是绝大部分项目采用的主要风险对策。风险减轻措施必须针对项目具体情况提出,包括内部采取的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以及外部采取的共同分担和转移措施;③风险转移:指将项目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承担,避免风险损失的一种方法。应注意的是它仅仅简单地将风险管理责任简单转嫁给第三方承担,并没有消除风险。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将风险源转移出去,二是仅把部分或全部风险损失转移出去。主要方式有:保险、第三方担保及履约保证、合同分包、合同管理等;须注意分析核实接受方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处理能力;④风险接受:指自己主动或被动承担风险给项目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主动接受策略是建立应急储备和应急预案,安排人、财、物和时间用于处理已知或未知的风险。

4.2 机会风险应对策略针对有可能给项目带来机会的风险,采取的策略以把握和充分利用机会为原则。包括利用策略、分享策略和增加策略。

篇(7)

在当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上市企业也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定的风险,上市企业也不例外,而这些风险的存在均有可能对上市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好上市企业的风险进行探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风险管理及其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针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原因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一个过程,主要通过风险的科学管理、风险的认真分析、风险收益的稳妥获取、风险的有意识承担等环节来实现对风险的管理。[1]其通过深入、全面地分析事物来做出准确的决策,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国内外对风险管理的概念仍缺少一个统一的定论。COSO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由企业管理者、董事会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贯彻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层次以及企业战略编制,旨在更好地判断出可能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对风险进行管理,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更好实现的一个过程。[2]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企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通过对财务风险、风险转移、业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进行管理,以便最大限度提升企业股东价值的一个过程。从程序的层面而言,企业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通过对各种风险暴露进行系统管理来达到战略目标的一个过程,其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决策的执行、风险识别以及风险管理办法的选取。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是提升企业股东风险价值的一种工具、途径、办法;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创造风险价值的能力实现显著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创造风险价值的能力。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基于内部控制整体架构演变而来的。2003年,COSO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其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拓展,其重新定义了风险要素,指出风险要素应包括8个,即风险对策、目标设定、信息与沟通、内部环境、监督、事件识别、活动控制以及风险评估。[3]该框架为全球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概念体系指导及术语。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比,《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容及范围均更加广阔、更加全面,其要求企业管理层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企业各部门和各层次可能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全面风险管理。针对不同的组织内部层次,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主导性相对次序也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企业发展初期,风险管理通常并不占据主要地位;待企业步入快速成长期后,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尽管在同一时代,行业不同,其各自的侧重点也有可能存在着一些差别,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信息披露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其更适合以内部控制来主导风险管理;而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由于其对监督管理的要求比较严苛,所以,其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更适合以风险管理来主导内部控制。[4]

2上市公司开展风险管理的策略

2.1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风险管理良性体制

优质的企业管理是顺利开展风险管理的前提,而若想使两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则离不开相关的制度保障。上市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及部门规定等来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管控企业的风险,提升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保证企业依法经营,最终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了保证上市企业自主、有效的开展风险管理,笔者认为上市企业应全面优化自身的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由董事会负责管理,再结合企业的预期发展目标来编制战略目标,并将其严格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次。一线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各管理部门、支持部门及业务部门来负责,而风险监管工作则由各部门的管理层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采集企业经营决策的情报、信息以及风险状况,再结合企业各层次及整体的风险容忍度及风险偏好来监督、管理并指导企业管理层各分部门的风险监管工作,最后再全面评估各分部门的风险管理成果,并将成果上交给董事会。

2.2发挥组织优势,开展全面风险管理

通过分析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发现,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对企业所面临风险的范围及性质的准确识别和判断。内部控制属于一种降低与控制风险的体制,其也是企业管控风险的一个主要办法。在企业的经营期间,业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内部控制活动的过程中,便形成了预防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各部门管理者在履行其监督管理职责的过程中,便形成了预防风险的第二道防线,而稽核部门及企业管理层则是预防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另外,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应要求企业各层次的工作人员,依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利用企业内部有效沟通渠道,把企业每日可能面临的风险详细地传达至企业管理层,以此来指导企业的决策,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此外,不少外部有关方也可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譬如,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客观地复核企业内部控制、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

2.3构建科学认识风险的内部环境

唯有全面掌握风险的特点及定义,方能更好地识别、判断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借助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将其所面临的风险传递给上一级管理层,最后再由决策层编制出对应的处理对策,并把这些对策告知所有工作人员。业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或者利用IT向企业管理层及其他工作人员反映共享的风险。除此之外,上市企业应当贯彻企业“一盘棋”的理念,不仅应对企业的各种操作风险加以高度重视,而且各部门应摒弃本位主义,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凝聚发展合力,权衡利弊,科学合理地开展风险管理。

2.4建立专业部门负责评估风险

从理论上来说,上市企业的稽核部门及内部审计均属于一个成本中心,其发挥着企业内部风险警示的作用。然而,事实上,部分较为先进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却逐渐被人们视作企业的内部咨询机构或培训机构。所以,应要求上市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及稽核部门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风险评估职能,并加强对企业的风险监管。

2.5加大交流与学习力度,树立风险意识

上市企业应经常邀请有关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或组织员工参加与风险管理有关的讲座,同时,还应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对企业员工开展与内部管理、风险管理有关的知识问卷调查,以增强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员工对风险管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开展风险管理。

3结论

综上所述,上市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上市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笔者认为,在上市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第一,必须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风险管理良性体制;第二,必须发挥组织优势,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第三,必须构建科学认识风险的内部环境;第四,必须建立专业部门负责评估风险;第五,必须加大交流与学习力度,树立风险意识,这样方能保证上市企业风险管理的顺利、有效开展,从而推动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洁.浅谈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知识经济,2015(16).

[2]余翠荣.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篇(8)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受到社会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在运行过程中能将其经济风险控制在合理地范围内,就需要将其工程经济管理能力进一步地提高。工程施工不仅需要将其经济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也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因此工程项目资金与保证施工质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去保持双方的平衡。

一、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对工程项目的资金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将其资金的流向控制好,使其能根据其具体的流向进行具体的风险控制,这样的针对性比较强的风险控制方法有利于其有效地进行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只有对工程经济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使其发展过于缓慢,甚至导致工期拖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对于风险状况也要进行提前预估。

二、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中的风险问题

(一)资金营运过程风险

我国的许多工程在经济管理方面所给予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这对于其资金运营过程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使其经济管理活动较难开展。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应当注意将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其按照企业所制定的规范来进行,将其中不符合规范的地方进行整改,使其更加适合工程的经济管理。许多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业务对于设置合理的规范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在运营过程中很容易遇到相应的风险。这对于工程经济风险管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形成一定的工程经济管理体制才有利于提高其对整体风险的控制能力。

(二)成本控制过程风险

目前在工程施工单位的生产成本的控制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没有及时规避的经济风险。这与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有着重要的联系,由于物价上涨,建筑行业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的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时工程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对于企业的资本控制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在接受相关项目之后其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了浮动,就会对企业的利润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项目承包之前,就需要将原材料的价格浮动考虑在内,使企业能尽可能少地受到成本风险的威胁。

(三)招投标过程风险

建筑企业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相应的经济风险,这是因为某些建筑企业为了得到某些机会,会采用一些恶意竞争的手段,使其他招标企业在价格上失去竞争的优势。这对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随着施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建筑市场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因此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已不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了,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规范政策,使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能遵守一定的规范,使建筑市场的发展能趋于和谐。因此对于某些建筑企业的恶意竞争行为需要给予一定的限制,这样会导致项目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发展。

(四)合同管理过程风险

建筑企业在完成招投标工作后,需要进行合同的签订,保证双方能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切身利益不受到损失。在制定承包合同中的条款时就需要将一些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引导双方对于其中所存在的经济风险进行具体的了解。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种是业主对其所应当承担的风险没有很好地进行承担,反而将责任转移到承包商一方,这样对于承包企业来说需要承担一定的合同风险和经济损失;另一种是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没有将条款写完整,造成在遇到问题时,合同中却缺少相关内容的情况,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不利的。

三、工程经济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一)加强资金运营风险控制

在开展建筑项目工程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资金运营的风险管控,使其在运营过程中能更加合理地规避风险,在运营过程中对需要的资金来源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尽量通过负债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需求。目前很多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对于资金的运用情况都会进行控制,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需要对其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也是文章着重需要探讨的地方。在建筑工程项目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将其运营成本合理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无关的资金来说是对其产生不了较大的影响的。工程经济风险管理所面对的主体主要是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将其成本进行合理地控制,成本控制能有效地减少工程经济风险。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将其中的现金流充分地运用起来,使其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对于成本所需要的资金进行合理地控制,使其对现金流的操作不影响其工程建筑项目的正常运行。工程建筑项目的运行的范围可以非常广,因此可以在其运行的过程中选择更多种类的业务,但其最好与成本控制业务保持一致。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每一部分的资金的运用都进行合理控制,对于其所能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使其与项目的负债程度相当。通过对工程建筑项目中的流动资金进行合理配置,能有效地加强工程经济风险管理能力,项目中的资金都能得到良好地处理,各类资金的周转效率有效提高,将资金运作得更加高效,拥有完善的运作程序,促进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二)构建成本控制体系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材料的成本占据其总成本的大部分,为了避免材料成本部分出现问题,需要建设相应的成本控制体系。在材料成本预估的过程中,如果对于市场上材料的售价情况的调查不够广泛,就会造成成本控制不佳,处于工程项目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应当对材料成本有一定的认知,需要对市场上的材料流通情况进行确认,使其能合理地做出成本预估。在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员工应当对企业所建立的成本控制体系加以重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直接利益挂钩。员工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对市场上原材料的流通状况进行调查,选择合适的质量和价格,实现价格最优化。

(三)实施招投标过程控制

施工企业需要将其报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提供报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作出科学地评估,使其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恶意压低报价对于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将其报价根据市场及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提供,这也对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四)加强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篇(9)

关键词:

电网;风险管理;电力系统

前言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在迅速发展之下带动了方方面面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运转中,电力资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现如今如果脱离了电力资源,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会危及社会的正常发展。随着电力资源作用的日益增大,以及人们对电力资源需求的增加,电力企业不得不加大电力资源的供应,也就使得电网的结构愈加庞大复杂,电网的生产改造工作也越来越频繁和分散,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为了加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的识别各类电网风险,就需要对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有效预防电网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这一概念简单的来讲就是采用相关的方法来研究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去防范以及应对,以此提高安全性能。电网运行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只有确保电网安全高效的运行,才能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然而在电网运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1.1监督体系不完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电网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电网的管理可以更加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电网管理不尽如人意,再加上电网运行风险监管系统的不完善,使得电网系统的安全性有所降低,难以保证电网的正常以及稳定运行。

1.2缺乏行之有效对策予以应对

造成电网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一般主要以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经济原因、设备故障灯多个方面引起的,在电网的运营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有些危险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然而有些危险在避免不了的时候,如果发生则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予以改善,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做到这一方面。

2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特点

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电网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风险特点。

2.1风险的产生具有连锁反应

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受到诸多风险因素干扰,其中某一因素一旦转化为事故,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也会产生连锁反应,诱发其他因素转变成更大的事故,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对电网的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2风险后果危害大

电网运行受到科技因素的影响开始走向智能化以及自动化之路,不同区域之间的电网联系的更加紧密,但是正是由于这一趋势的存在以及扩大,电网运行会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影响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3电网风险管理建议与策略,以此促进电网的安全运行风险管理

在电网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让电网安全运行,对其进行风险管理是势在必行的,使用好的、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利于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那么,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如何对电网的运行进行风险管理呢?文章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

3.1健全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机制

对电网的运行进行风险管理,其实就是电网管理者对电网运行中所产生的数据采取识别、分析、定级以及监管等方式,在数据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判断来采取合适的措施或方法,以此来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因此,在电网系统中要建立以及健全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机制,而这一机制的成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管理者要对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所有风险进行虚拟假设,并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应对方式的标准操作程序,为日后风险的出现做好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为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总合各方面的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之上做好有效的控制手段,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3.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做好电网运行风险管理还需要提高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如果电网运行中出现不稳定因素,而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一旦引发事故势必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电力企业要提高安全意识,重视电网的调度工作,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做好电力运行的风险管理。与此同时,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要以开放式为管理原则,将管理的整个过程和系统予以透明化,在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中采用开放式管理制度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风险的管理和评价,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电网管理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促进自身的发展。

3.3在电网安全运行中采用智能化风险管理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对于社会行业的发展,技术这一因素的发展都给这些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电网管理中往往都是以人为管理为主,但是人为管理也存在诸多弊端,很容易引发不可挽回的事故,因此,在技术的作用下,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可以采用智能化高科技手段,不仅可以实现对电网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而且在实际的操作、管理中也可以避免发生更多的误差,减少人力管理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使得管理人员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得到解放,更精确的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4结束语

电网安全且稳定的运行,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电网运行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普碧才.局部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方案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6(04).

篇(10)

二、房地产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一)加强经营环境分析房地产企业应该认识到,外部的政策和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获得土地的时候土地政策非常重要,开发建设的时候金融政策非常重要,租赁销售的时候住房政策非常重要。由于住房是民生的重要部分,而且短期内供需很难协调,导致政策作用非常大。外部经济环境仅次于政策环境,房地产的建筑业部分更需要关注的是成本,原材料的价格上升会直接增加建设成本,压缩利润;而现金流和借贷又需要关注市场利率等政策。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强政策分析和市场预测。房地产企业在战略中就应该综合社会、政府、市场、供应商、购买者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尤其是要分析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走向,准确判断,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大限度的预测,制定最佳的发展战略。(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该提高分析评估能力。主要是针对房地产项目的分析评估,企业除了在财务上能够合理预算外,更应该加强对房地产项目的分析评估,能够全方位掌握项目的优劣势,预测项目可能遇到的问题,预测未来的销售情况和收益情况。例如,周边的教育、医疗、交通等都会明显影响商品房的销售,学区房、地铁房就一直卖得很好。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能力。内部管理是对企业开发建设全程的管理。企业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加强对人力、财力、物力等全方位的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提升收益水平。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保证建筑质量,提升建设效率。企业应该主动分散风险。“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基本的道理。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更要紧的是放对地方。一是将闲置资金投资到流动性较高的金融产品中。房地产企业需要的是大量资金,需要的是高度流动性。那么房地产企业的闲置资金,可以投放到流动性高的金融产品中,产生固定收益。二是房地产企业可以投资上下游,这样可以掌握定价权,防止上游建筑风险;下游就是服务业,高品质的服务也是一种产业的附加值。(三)提高经营销售措施房地产的终端是销售,只有销售出去才会带来投资的回收、带来现金流的回流。销售得好才是根本,才是最终防止出现“卖不出去,投资回收不了,贷款还不了”的风险的最好手段。企业必须采取多种营销手段,提升销售业绩。企业应该开阔思路,不断创新。在如今的社会现状下,消费者要求很高,消费者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服务。企业租赁销售,不仅仅是卖楼。就像万科的物业管理,就一直在行业里很出名。而且,很多企业也不断创新思路,开发出很多受欢迎的模式。房地产企业必须开阔思路,围绕房地产开发,提供多种服务,提供高品质的配套服务,以吸引购房者。(四)着力风险转移手段企业应该签订有利合同。获得房地产开发资金需要与银行签订合同,进行开发建设需要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购买原材料需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租赁销售需要与地产中介签订合同。因此,只要企业能够合理分析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制定合同的时候,就能够明确责任,就能在风险到来的时候,有效规避风险。比如,一个固定的利率,让企业能够不受市场波动影响;一个固定的出包价格,能让企业保持恒定成本。企业应该购买保险。购买保险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但是这种成本是合理的,这种成本显然低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目前,运用保险的手段来转移风险的方式,也日益成熟。从企业的开发建设过程,到最终的销售过程,目前都有对应的险种。企业应该加强研究,购买合理的保险。

篇(11)

(一)农作物保险

农作物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分担风险,分摊损失,即由处于同等风险条件下的多数未遭受损失的投保农户均摊少数遭受损失农户的经济损失。实际上,农作物保险是通过交纳保险费使风险在农户之间(如果有补贴,则在农民和纳税者之间)分散和转移,以此对农民提供有偿的风险保障。农作物保险可分为单一险和多重险。单一险仅补偿特定灾害造成的损失,典型的如雹灾险和火灾险。而多重险则对一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保险赔偿。一般来说,大型商业化农场的保险需求较强烈,而商业化程度较低、规模较小较分散、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小农式生产对保险的需求强度则较低。这是因为农民对保险的需求与其预期的保险费的收益率正相关。大型商业化农场因生产规模大,相应的风险也大,预期的保险费收益率较高,因而对保险的需求也就较高。但保险是建立在大数法则基础之上的,因此有足够的人数参加,是保险取得成功的基本运行条件。

目前各国对单一险种多采取自愿参加方式,而对高风险的多重险,为保证保险的顺利运行,多采用了强制参加方式。此外,由于农业生产风险大,灾损率高,而农民的支付能力又较低,因而农作物保险的政策性很强,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许多国家政府都对农作物保险进行了补贴。普遍的规律是:发达国家多给予补贴,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所限则较少补贴;多重险由于高出险率导致的高保险费率多予以补贴,而单一险则较少补贴;实行强制性保险的国家为避免农民的抵制,不得不以补贴方式做出一定补偿,因而补贴比例较高,而自愿保险补贴比例则较低。如,实行强制性保险的日本和瑞典对农作物保险的补贴比例分别高达60%和66%,而实行自愿参加保险的美国联邦作物保险的补贴比例则为30%左右。农作物保险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很好的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作用,特别是在市场总供求水平不变而单个农户遭受重大损失时,受损农民有可能获得赔偿。并且农业保险不会扭曲市场价格,相对于灾害救济措施来说,也减少了政府直接财政支出的负担。但其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1)农作物保险的高赔付率导致了一个两难的矛盾:如果政府进行补贴,无疑将加重纳税人的负担;如果政府不补贴,则又会因高保险费率而造成农民的低参与率,而导致保险的失败。(2)难以控制保险中存在的“道德损害”和“逆选择”。(3)管理较复杂,数据累积困难,影响到保险的成本。

(二)灾害救济

灾害救济与农作物保险同属自然风险管理措施,但在性质上却截然不同:农作物保险是一种有偿的风险保障,而灾害救济则是政府向农民免费提供的风险保障;农作物保险是一种事前的风险管理措施,而灾害救济则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灾害救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向受灾农民发放救济款的;有提供优惠或补贴贷款的,还有提供各种实物形式的救济的,但其目的都是为那些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巨大损失的农民提供救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无疑,灾害救济在减轻农民遭受自然灾害损失,以及安定农村社会和维护政府统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灾害救济措施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其主要问题是,它的免费补偿性质使其与其它农业风险管理措施难以协调,特别对同样作为自然风险管理措施的农作物保险起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在自愿加入保险的情况下,灾害救济措施往往会使农民产生侥幸和依赖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到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三)价格保护

价格保护是政府减少农业生产者因价格波动导致收入减少风险的一种重要的市场风险管理手段。其最普遍的形式是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格制度。各国政府制定农产品保护价格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生产者免受市场风险的损失,并协调好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但各国制定保护价格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则因各自不同的国情、经济发展的阶段、工业化的程度、农产品自给的程度、市场化的程度、以及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强弱等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并得到合理的收入、稳定市场供求、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生超常波动,是各国政府实施保护价格制度所通常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实施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的核心是要规定一个适宜的最低保护价格水平。一般制定保护价格有三种方法:(1)生产成本加适当利润。这一方法好处是农民的生产成本可获得补偿。但缺点是可能导致价格脱离市场供求关系,从而扭曲市场信号,并且成本核算繁琐。(2)前3—5年的市场平均价格。其好处是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对农业资源配置的自动导向作用,并省去了成本核算的繁琐过程。缺点是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民生产成本未来的变化。(3)复合标准。

它综合了上述两项标准,以及通货膨胀率、农业贸易条件、国际价格水平、今后市场的供求趋势等多项标准,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实施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必须具备两项基本条件:一是物质条件,即政府必须对实行保护价格的农产品进行库存储备,这样才可能通过吞吐库存来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进而达到稳定农产品价格的目的;二是资金保证,实行保护价格制度必然要发生一些费用,其中主要有库存费用及其占用资金的利息费用以及收购农产品的资金。在国外,对这些费用有通过财政预算直接进行补贴的,如美国、日本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通过市场风险基金形式进行调节的,如欧盟国家和澳大利亚等。前者的优点是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农民的收入,缺点是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后者的优点是可从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并且基金的运作较之财政拨款的繁杂手续更为简捷和方便。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减少农民的价格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由于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因而对于保证农产品市场的充足供应和稳定政府的统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在欧洲共同体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但近年来,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在一些国家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究其原因,一是保护价格人为地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破坏了市场均衡,不利于市场机制在引导生产和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自动导向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造成了农产品大量过剩,不利于出口,从而引发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和剧烈的调险;二是从利益关系上来说,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补贴虽然稳定了农场收入,但却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抬高了消费者价格,实际上是将农业损失的风险转移到了纳税者和消费者身上,因而引起了许多纳税者的不满。

(四)期货市场

商品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和转移风险两大经济功能。正是期货市场的这种独特功能使其可以有效地把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首先,由于期货价格是所有参与交易的当事人对市场供求状况估计的总和结果,并且期货价格水平不断随供求双方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具有预期性和世界性。所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显示远期供求关系,为生产者决策提供合理的价格信号,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其次,期货交易的过程转移了价格风险的承受人。农民在期货市场上主要是利用套期保值交易转移价格风险,避免从产品生产到最后出售这段时间发生不利的价格变动所带来的损失。利用期货市场减少价格风险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1)有一个发育较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2)有较完备的法制建设,以保证买卖双方的商业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3)交易当事人要具有较高的商业素质和基本的期货交易知识,才有可能参与期货交易。运用期货市场减少农业价格风险的好处是不会扭曲市场价格,并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期货市场是一种有偿降低价格风险的管理活动,农民在存在其它无偿风险管理项目的情况下会尽量避免参加期货交易;(2)期货市场只能保障交易者不致遭受比近期最低市场价格更低的价格风险,但不能缓解农产品价格水平长期低于其它行业的状况;(3)期货交易对市场发育程度和农民的商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迄今发展中国家还很少有发达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

二、我国农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的生产、供给和销售都由政府统管,因而根本不存在市场风险的管理。至于自然风险管理,建国后虽搞过一段农业保险,但很快就被取消,长期以来一直靠政府灾害救济来缓解农民的困难。改革开放以后,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对农业风险管理的需要,1982年恢复了农业保险。到1993年,农业保险已覆盖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大部分农业地区。1982年至1994年,共收入农业保险费32.7亿元,支付赔款35.3亿元,为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民群众的损害和稳定农村经济做出了可贵的努力。1990年,在郑州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粮食批发市场,之后又相继建立了上海粮油交易所、四川猪肉交易所等10家与农产品交易有关的商品交易所,并推出小麦、玉米、大豆、绿豆、红小豆、棕榈油等10余个品种的农产品标准化合约。

大型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形成的价格已逐步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指导价格,期货市场的发展也为我国农业的市场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1993年,政府又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轻农民市场风险的保护政策,包括合同定购粮棉实行价外加价,建立粮食的收购保护价制度,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并与之相适应,在中央和省一级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和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农业部全国农村经济信息网,以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督分析和检查。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风险管理已走过了从单一的灾害救济手段逐步发展为由农业保险、灾害救济、农产品保护价格、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多样化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的发展道路。但我国实施多样化农业风险管理的时间还不长,许多措施尚处在实验和摸索阶段,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从总体看来主要有:

(一)以灾害救济为主的自然风险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虽然自1982年以来我国恢复了农业保险,但迄今农业保险在整个自然风险管理中所占份额还很小,我国自然风险管理仍主要依靠传统的灾害救济方式。90年代农业保险对灾害损失的赔偿额平均每年5.4亿元,而政府财政每年用于灾害的救济费则高达17.3亿元。灾害救济由于其纯粹的政府行为而存在许多弊病:(1)它的无偿给予性质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2)救济数量有限,只能弥补很小一部份损失;(3)救灾资金在层层下拨过程中易被挪作他用,到不了真正灾民手中;(4)更重要的是,其事后补偿的性质与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对于风险保障的需求已很不适应。中国农业正处在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向质量改善为主的时期,农民在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进行投资和改进生产结构采用先进技术中,都蕴含着更大的风险,也呼唤着作为事先风险防范措施的农业保险能够更多地担负起对农民提供风险保障的责任。

(二)农业保险的商业性质难以适应中国农业高损失率、高保险费率与农民低支付能力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业务主要由中国保险集团财险公司承揽。这种商业保险性质的农业保险与我国自然灾害较多且灾害发生有逐步加重趋势的国情已很不相适应。据测算,一般商业保险的综合费用率为8%—13%,而农业保险则要高达20%,如果按照实际损失率,仅保险1亩双季稻,就要交保费50元,显然,这对大多数刚刚越过温饱线的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但如果降低保险费,又不符合商业保险公司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因此使商业性农业保险陷入了两难境地,并导致了农险业务近年来的大滑坡,从1992年保费收入8亿多元降至1995年不足5亿元,以至出现了由过去的农民不愿入保险,变为今天的保险公司不接保险的怪现象。

(三)保护价格政策缺乏连贯性,难以达到保护农民的目的

我国实施粮食保护价格制度以来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保护价格政策缺乏连贯性,难以达到保护农民的目的。1993年,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保护价格只相当于甚至还低于粮食生产成本,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为扭转这一状况,1994年保护价一次性上涨水平达30%。1995年为稳定物价,保持了1994年的价格水平不变,而同期农资价格涨幅过大,导致保护价与市场价差距扩大到每公斤0.60—0.80元,形成事实上的保护水平低。1996年不得不又一次大幅度提高粮食保护价格,一次性提价达40%以上,结果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销售困难。而从国际经验来看,保护价格的年季间波动幅度应保持在15%以内才有利于价格政策的连续性,并有利于农民对价格作出预期和进行生产决策。(四)期货市场上投机交易成分过重,难以实现套期保值转移价格风险的功能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期货市场缺乏完善的交易法规和统一的监管机构,一些地方在市场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期货市场,导致期货市场发展过热。此外,目前在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不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情况下,期货市场上投机交易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成为变相“赌场”,也难以实现农业风险管理所要求的套期保值转移价格风险的功能。

三、我国实施农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构想

(一)我国农业风险管理应努力实现稳定目标与效益目标的完美结合

农业风险管理有两大基本目标:一是稳定目标,即能够最大限度地稳定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二是效益目标,即对农业风险的管理应取得尽可能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或者说,既要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又不要过份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还要有利于实现均衡的市场价格和提高农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只有实现了农业风险管理稳定目标与效益目标的完美结合,才能算实现了真正卓有成效的农业风险管理。

(二)自然风险管理要逐步转变为以农业保险为主,灾害救济为辅的格局

从提高整个农业风险管理的经济效益来看,我国应在对自然风险的管理中从战略上来一个彻底转变,扭转过去农业风险管理格局中过多地使用灾害救济而忽略农业保险的状况,真正确立起以农业保险为主、灾害救济为辅的格局。为此,政府要从政策、机构、人员和资金等多方面对农民参加保险予以必要的支持,同时还要在农业保险法等有关农业风险管理的法规中,以立法形式明确农民参加保险与获得政府灾害救济的关系,打消农民中存在的依赖政府救济的侥幸心理。

(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合作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体系

适应我国大部分农民无力负担较高保险费,国家也无足够资金提供较多补贴,同时农民的保险意识又比较淡薄的状况,目前在我国应逐步建立以合作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体系。其经营形式可采取农民合作经营加层层再保险的联网形式,以利于保险的推广和普及。对于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和一些油料作物等,可实行强制保险;而对其它涉及面较小、较次要的农作物,则不必强制农民加入保险,可通过宣传、动员、示范等方式鼓励农民自愿参加。在资金负担上,目前以实行低保额、低保费、加政府低水平补贴的办法为宜。

(四)合理制定农产品保护价格水平,完善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

利用好农产品保护价格的关键,是合理制定保护价格水平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保护价格时综合考虑:(1)前几年的市场价格水平;(2)当年的生产成本情况;(3)物价变动趋势或通货膨胀率;(4)农业的贸易条件,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盈利率相对其它部门不致下降;(5)国际价格水平;(6)今后几年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发展趋势;(7)以及有争地关系的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在实施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中,设立农产品保护价格的决策和执行机构:(1)组织、制定、监督和协调农产品保护价格的实施;(2)建立规模合理的农产品储备,并设定适当的库存吞吐调节带,以调节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3)设立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基金,以弥补因执行保护价格所导致的亏损;(4)健全市场法规;(5)改善农产品的信息和监测体系;(6)对城镇低收入居民进行合理的目标补贴,以保证农产品保护价格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