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触电急救的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10-30 10:24: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触电急救的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触电急救的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8-01

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特点分析

(一)政治性强且影响大

广播电视的受众不受诸如年龄、性别、民族及文化程度的限制,只要做到能听、能看,便能够从广播电视中获得相关信息,因此受众极为广泛;而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肩负着党和国家喉舌的重任,国家的重要信息均是通过广播电视途径向全国传达,因此,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极高的威望。

(二)实时运作且不可挽回

在实际的播出过程中,节目的现场与播出同步,且画面不可逆转,尤其在引人关注的大型直播节目,期间丝毫的差错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环节多、设备多且环境复杂

广播电视正常工作的步骤包含播出、传输及入户等多个环节,且所需要的设备种类多,操作人员队伍庞大,而任何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此外,广播电视信号需经过电缆、光缆及多种形式的无线电波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路经城市、田野,甚至穿越高山、江河,且要长期承受天气因素的考验,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着信号传输的不确定性。

(四)广播电视时刻处在对敌斗争的前沿

虽然我们目前生活的世界是和平的,但各种分裂及敌对势力并不安分,他们会不休止的运用技术手段来干扰安全播出,广播电视所特有的政治属性使其成为各类分裂和敌对势力攻击的重点。

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大环境之下,在众多宣传与教育途径中,广播电视所占比例最大,作用也较为明显,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分析,广播电视是国家及各级政府开展宣传工作的喉舌,更是是实现社会稳定与信息的重要舆论工具。

三、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措施分析

(一)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建立、健全责任机制,领导积极带头,自上而下实施分工协作,且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加强对重要设施设备、重点场所等重要环节的管理,以崇高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播出效果,务必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二)加强播出部门与节目编排部门的协调工作

播出的节目质量其好坏取决于采、摄、编与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而安全播出是各部门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播出部门在热情地为节目编排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又要一丝不苟的按章办事,与其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注重团队协作,因为节目编排不当、播出带呈递混乱等都会直接影响播出,并极有可能造成安全播出事故。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协调与联系制度,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疑问在第一时间与相关责任人联系,尽可能的减小损失。

(三)加强科学管理,完善技术安排

1、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技术资料,特别是各播出信号流程图以及每台设备的详细接线图,这样,在播出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准确的应对;2、对设备建立详细的使用维护记录。故障发生后都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总结,积累经验,以提高技术人员对常见故障的快速处理能力,关键是提高预防能力;3、利用新技术规范管理,以确保安全播出,如可增加播控技术监测设备。事实证明,增加播控监测设备更有利于直观、快速地查找故障,这样节省排查时间,可有效的完成对故障的排查与修复,提高安全播出的能力。

(四)坚持对播出设备的定期检修

实际播出时,设备的运行是否良好对减少播出事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定期对播出设备进行维护与检修,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与安全播出的重要措施,以此应制定科学可行的定期的设备检修制度,并坚持执行,并对监看、监听的设备的参数进行详细登记,一旦发现异样表现,要敏锐、及时、彻底地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五)故障处理要及时且准确

当出现播出故障时,要沉着冷静,切不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要依靠所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去积极挽回局面,而这就需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且加大演习力度,只有这样,当故障发生时,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的原因,科学、合理的处理故障,确保安全播出。

(六)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队伍

1、加强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对工作人员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努力提高工作人员大局意识与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为实现安全播出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业务知识与技能学习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所使用的播出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过硬的技术和熟练的业务水平,将很难应对新形势下的安全播出工作,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使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作为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做好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工作中,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有序播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一、废旧电池的污染及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已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它们都含有汞、锰、镉、铅、锌、镍等各种金属物质。废旧电池被遗弃后,电池的外壳会慢慢腐蚀,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逐渐渗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如果人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废旧电池造成的污染是惊人的。下面着重介绍电池中所含的几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

1.锰: 过量的锰蓄积于体内引起神经障碍,早期表现为综合紊乱。较重者出现两腿发沉,语言单调,表情呆板,感情冷漠,常伴有精神症状。

2.锌:锌的盐类能使蛋白质沉淀,对皮膜粘膜有刺激作用。当在水中浓度超过10-50毫史/升时有致癌危险,可能引起化学性肺炎。

3.铅:铅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活血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肾等器官能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代谢过程,还能直接作用于成熟红细胞,对婴幼儿影响甚大,它将导致儿童体格发育迟缓,慢性铅中毒可导致儿童的智力低下。

4.镍:镍粉溶解于血液,参加体内循环,有较强的毒性,能损害中枢神经,引起血管变异,严重者导致癌症。

5.镉:镉进入人体使人的肝和肾受损,也会引起骨质松软,重者造成骨骼变形。

6.汞:它在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中是最值得一提的,这种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确实不浅。长期以来,我国在生产干电池时,要加入一种有毒的物质――汞或汞的化合物。我国的碱性干电池中的汞的含量达到1-5%,中性干电池为0.025%。全国每年用于生产干电池的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1953年,发生在日本九州岛的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给人类敲响了汞污染的警钟。

以上这些金属的污染最大特点是在自然界不能降解,只能通过净化作用,才能将污染消除。重金属的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果人类忽视对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最终将吞下自酿的苦果,因此,加强废旧电池的回收就更显重要了。

二、废旧电池的回收

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应该有严格的程序:

1.放置专用的废旧电池回收桶

2.定期专人上门收集

3.电池分类

4.库房分类并安全储存

5.集中到一定数量后运至专门的处理厂

6.处理利用稀有重金属

在这个程序中,回收是第一步,没有回收就没有处理,做好回收工作是关键,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三、废旧电池的处理

国际废旧电池处理方式。国际上通行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回收利用。

1.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

废电池一般都运往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场,但这种做法不仅花费太大而且还造成浪费,因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质。

2.回收利用

(1)常压热处理法

常压冶金法在处理废旧电池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低温下加热旧电池,可提取挥发出的汞,温度更高时回收锌和其他重金属。二是在高温下焙烧废旧电池,使其中易挥发的金属及其氧化物挥发,残留物可作冶金中间物产品或另行处理。

(2)真空热处理法

真空热处理法需要在废电池中分拣出镍镉电池,废电池在真空中加热,其中汞迅速蒸发,即可将其回收,然后将剩余原料磨碎,用磁体提取金属铁,再从余下粉末中提取镍和锰。

(3)湿处理法

废旧电池的湿法处理技术是基于电池中金属及其化合物溶于酸的原理,除铅蓄电池外,各类电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原料比热处理方法纯净。

四、对废旧电池危害的认识

废旧电池造成的污染已相当严重,但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废旧电池的处理就随手一丢,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也许多数人会问: “ 就这么一个小东西对于地球来说,能有什么了不起呢!还说什么破坏?”所以处理废旧电池最大的困难是在目前认识水平上产生的技术困难和经济困难,归根到底还是与认识相关。

废旧电池的回收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回收网络和体系,加强宣传引导,科学地认识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回收废电池的活动。 对废旧电池做善后处理的同时,也需要从源头上做出努力,要求制造商逐步降低电池中汞含量,最终禁止向电池中添加汞,并且逐步淘汰含镉电池。

参考文献:

[1] 杨坤宇,《电源技术》

篇(3)

【关键词】变电站地基改造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M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变电站的地基牢固程度对整个变电站的经济安全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搞好地基部分的施工建筑,有助于维持整个变电站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采取新技术、新策略处理地基问题是各工程单位需要积极关注的问题。在变电站地基改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地基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地基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损坏。

一、变电站地基改造的问题

变电站是我国电力行业不可缺少的结构,而地基是变电站稳定运行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发展,旧的地基已经满足不了高负荷的承载要求,阻碍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尽管国内积极倡导变电站的地基改造工程,但不少变电站地基存在了软化、沉陷、损裂等问题。导致变电站地基改造出现问题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主要集中在:

1. 工序问题。施工人员方面,大部分施工队伍都由农民工组成,由于施工经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乏而影响到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地基工程返工、维修次数较多,影响到整体施工的质量。在设备操作时,未能综合运用好机械设备作业,导致地基各项指标达不到施工标准要求。

2. 技术问题。早期我国的地基建设技术水平有限,造成施工单位在建设期间未能保证各项技术达到标准要求。最为显著的特点则是技术等级过低,具体表现在旧地基填土高度不达标,地基以下的排水系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雨天出现堵塞等问题,这些都给地基的使用性能造成损坏。

3. 结构问题。严格上来说,标准的地基结构应分成表层、中层、深层,每个结构都要用不同的材料填充密实,这样才能维持地基的正常使用性能。但传统的地基建设施工中对于地基结构的规划未能给予重视,旧地基在结构厚度、砂石材料、地基处理等方面均未达到高水平要求。

4. 基础方面。地基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基础,对于变电站而言打好地基是整个施工项目的重要基础。变电站根基不牢会影响到后期厂房的使用质量,如:变电厂厂房在基坑开挖时未把握好深度,使得厂房一旦受到震动影响后则会造成地基受损,情况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建筑结构受损。

二、地基改造需注意的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变电站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地基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变电站正常使用。为了满足新时期国内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对早期地基建设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进行处理是工程单位需要积极思考的。未来变电站地基改建工程需从多个角度考虑,而变电站地基的使用性能将作为重点标准考核。

1. 注重质量。质量是地基改造的硬指标,质量是地基改建的根本,没有质量保证的工程是不合格的。工程单位引进一项新的地基改建技术必须要保证质量达标,这是今后所有改建项目必须遵守的原则。工程结束后必须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性能检测,确保质量与实际使用要求达标后才能正常使用。

2. 注重效益。变电站地基改造必须要创造相应的价值,地基建设除了为了满足现代电力行业的需要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地基改建时必须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在制定改建方案时要从工程效益等方面综合对比,保证地基改造工程适合变电站供电作业的需要。

3. 注重能耗。变电站地基改造过程中要关注能源消耗量的大小,尤其是对变电站工程成本造价等方面严格控制。以最低的改建成本投资获得最大的地基使用性能, 这是每个单位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若新的地基改建方案投资要比旧方案多,则地基改造难以发挥理想的作用。

4. 注重环保。保护环境不受损坏也是地基改造的重要原则,是地基改建工程总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施工单位在引进改建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变电站改造的环保价值,对原有的地基尽量处理后使用,把工程改建时造成的垃圾、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坏。

三、地基改造中常用的技术

地基是地基工程的基本结构,地基性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地基的使用性能,是施工单位应该积极研究分析的方面。地基改建技术运用期间,施工人员应先进行相关的实地勘察,掌握好变电站周围的具体环境,然后再针对性地选择地基改建技术投入施工,这样才能保证达到理想的改建效果。

1. 巩固技术。地基加宽技术的运用要结合工程附近的具体环境而定,对地基存在沉陷、变窄的工程则必须要进行加宽处理。如:变电站在施工期间,若地下水资源含量充足,地基容易出现弱化或膨胀状态,为了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在改建时应配合有效的加宽处理以达到稳定地基的效果。

2. 循环技术。循环技术的根本理念是“二次利用”,在地基改建时尽可能把旧资源利用起来。早期地基建设时挖好的地基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旧地基在长期使用阶段已达到稳固状态,新改建施工时应积极填补,而不倡导重新打地基。只有出现严重的翻浆、沉陷等问题时才需重挖地基。

3. 试验技术。在改建工程实施前对地基现场进行多方面的勘察,这一环节可以为施工人员收集到很多的工程资料,为具体的改建施工提供帮助。勘察技术是改建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涉及到的内容有:路表强度测试、地基土试验、地基勘探、地基拓宽区勘察等,为改建技术运用提供帮助。

4. 检测技术。地基改建技术中运用到的检测技术主要是性能检测,其能够对早期旧地基的性能强度进行准确的检测判断,让工程单位了解当前地基的实际情况。在地基改建时需把握好弯沉检测得到的各项指标参数,如:承载力大小、地基结构等,这些都是新改建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

四、结论

变电站是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设施之一,在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地基问题的处理。施工人员应熟练掌握造成地基受损的具体原因,根据变电站地基的具体状况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外在因素不会给变电站建筑设施带来过大的影响。作为施工单位,则需要积极更新地基改造技术,保证变电站地基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文仲,王坤昂,谢义兵,赵志忠.灌注桩侧摩阻力在不同状态下的试验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1).

[2]王广宇,洛桑格来,张桂曼,张进生,李志健.某银行办公楼工程勘察与结构设计[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72-01

1结肠伤的特点

曾在实验中证实结肠、小肠伤的愈合能力相似,即使在感染的情况下亦可愈合,但结肠壁薄、血运差,尤当伴发大出血时,全身血容量减少10%,肠道血流量即可减少40%,休克期大量晶体补液可使组织间隙液增加54%,局部缺血、缺氧加之水肿、污染、炎症反应,均将影响伤口愈合。

剖腹探查、腹腔污染都会延缓肠道蠕动的正常恢复,小肠恢复较早,但结肠常需2~3天。此间未做肠道准备的小肠内容物可被推向已充满粪便的结肠内,内容物增加、产气,腔内压力升高,将对修补的吻合口产生不利影响。结肠内栖居多种大量细菌,一旦破裂溢出污染,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感染,腹内脓肿、脓毒血症或MODS,是穿透性结肠伤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结肠伤90%以上为腹部穿透伤,74.7%伴发1个以上其它脏器伤。穿透伤多有剖腹探查指征,但入口可位于下胸部、腰背部等处。腹部闭合伤有时因昏迷,体征不明显,无特异性体征,或只表现为腰背部、会疼痛时,易于误诊,常在剖腹探查中始被发现。术中漏诊后果更为严重,早期与剖腹后反应难以鉴别。待出现难以解释的全身反应时,再次探查已为时过晚。漏诊主要原因是切口不当、视野不清、检查不细。漏诊部位多在肝、脾曲和升、降结肠腹膜外,对结肠旁血肿、水肿区必须探查。

2平时穿透性结肠伤的处理

二战后人们已认识到平时伤与战伤不同。Woodhall等1951年即提出在选择的病例一期手术是安全的。Stone等1971年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亦证实一期手术的有效性。其后逐步推广,一期手术率已达42%~64%。近期 pezim对早期刺伤的一期手术率已达92%,Taberi[5]对轻污染的一期手术率达97%。而死亡率已由早期的23%降至2.6%以下。本组一期手术率为74%,无一死亡。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和指征,一期手术成败的关键是病例的选择。病例的选择取决于损伤部位、致伤物体、损伤范围、伤后时间、并发伤数和类型、污染程度和有无休克。对孤立的结肠伤,污染轻作一期手术多无异议,但对损伤程度、污染轻重,理解不同,标准各异。George将腹腔污染分为Ⅲ级:轻为穿孔近旁粪便漏出;中为限于一个限象;重为超过一个限象。而Sakaki认为污染2~3个限象为中,四个限象为重。Flint将结肠伤分为Ⅲ级:Ⅰ为孤立结肠伤,轻度污染,无休克,可以一期手术;Ⅱ为全层贯通伤、撕裂伤,中度污染;Ⅲ为严重组织缺损,血供丧失,严重污染,深度休克。Ⅱ、Ⅲ级应予造口或外置,但George对FlintⅡ级的64%作了一期手术获得成功。Eshraghi对美国多位专家进行调查,根据损伤程度共分8个类型,但处理方式至今仍不一致。如轻污染穿透伤,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者92%,造口3%;

篇(5)

(1)在课上的研究。在课堂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利用软件建立了课堂学习平台,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平台搜集学生上课的所有数据,日积月累,从而形成一个数据仓库,面对数据仓库,我们不仅仅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而是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去研究数据仓库中各种数据所隐含的丰富信息,根据分析的信息笔者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更好地揭示错综复杂的教育现象的本来面貌。

(2)课堂前后的研究。2013年笔者引入一套课后评价反馈测试平台――“家教新干线”, “家教新干线”是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个平台,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行为的数据都自动生成并留存,一方面易于他们后期的学习行为评价和评估,还能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数据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笔者也不用再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中偏好、难点以及共同点等,笔者只要通过分析整合学习的行为记录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学习过程中规律,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的关联分析和演变分析等功能,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可得知各种行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对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笔者认识到,我们现在所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线教育和数字化校园,都仅仅只是数字,还谈不上数据。随着互联网、云等综合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数字云集在一起,才形成了数据。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课堂,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变成了网络和线上学习,而我们传统的课堂,也将成为交流学习成果,答疑解惑的场所。这又使笔者联想起比尔・盖茨的一段话:“五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的确,现在我们的教育,正在向这个方面转变,这不正是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探索吗?

篇(6)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4904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21101)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曲中水( 1971-),男,硕士,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王建卫(1973-),女,博士,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0 引言

含噪图像的恢复是图像处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属于图像预处理环节,去噪图像是图像分割、分析和识别的输入图像,直接决定了后续处理的准确性[1]。按照图像处理域,可分为基于空域的处理和基于频域的处理;按照图像处理像素点的数目,可分为基于点的处理和基于模板的处理;按照图像处理的颜色模型,可分为灰度图像处理、基于颜色分量相关的彩色图像处理和基于颜色分量不相关的彩色图像处理。

在空域处理中,目前图像去噪的处理是以模板处理为基本操作, 由于模板操作的操作对象是以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像素集合,在去噪时不可避免地会丢失图像的细节信息。因此,本文进行了基于像素点的去噪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操作的空间滤波器,滤除灰度图像和RGB彩色图像中椒盐噪声的算法。

1 基于空间域的去噪方法分析

1.1 脉冲噪声分析

脉冲噪声是唯一一种引起退化的视觉可见的噪声类型,该噪声的去除效果直接决定了图像的视觉效果。(双极)脉冲噪声的概率密度为:

篇(7)

0 引言

通常煤制油废水的CODCr浓度为4000-6500mg/L、氨氮浓度为 180-210mg/L、酚浓度为40-50mg/L等。煤制油废水的大量排放及废水成分复杂、难以生物降解的特点成为困扰我国煤制油行业的一个重大难题。

1 酸化法

酸化法即将废水调节至酸性,利用酸性条件下产生的质子中和废水中胶体的双电层,从而使废水达到破乳除油降低COD的目的。

煤制油废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这些活性剂能与废水中的油类等污染物形成一种稳定的乳化液。酸性条件下,废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皂类、高级脂肪酸盐类很容易被电性中和而失去稳定性,乳化液中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破乳。另外,酸性条件可以使废液中的乳化剂转变成乳化性能差且不溶于水的脂肪酸类,从废水沉降出来,从而达到破乳、降低COD的目的。

酸化法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预处理和其它工艺联合应用,如:酸化-混凝法、酸化-Fenton法、酸化-SBR法等。酸化法的特点如下:

1)处理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基建费用低;

2)操作简单,有机物去除稳定且反应迅速;

3)酸性条件下对构筑物腐蚀严重,增加构筑物防腐成本;

4)酸化过程所用强酸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2 酸化-Fenton法

酸化-Fenton法是利用Fe+和H2O2快速反应生成的氧化性很强的-OH来氧化分解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一种水处理方法。酸化-Fenton法的机理是:过氧化氢与亚铁离子反应自身分解生成高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和氢氧根离子(OH-)。其基本反应作用原理如下 :

Fe2++H2O2F3++-OH+OH-

F3++H2O2Fe2++HO2+H+

Fe2++-OHF3++ OH-

Fe2++HO2Fe2++O2+ H+

HO2+H2O2O2+H2O+-OH

RH+-OHR・+H2O

R・+F3+R++Fe2+

R++O2ROO+CO2+H2O

利用上述系列反应,废水中的有机物RH被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以氧化分解,COD值大大降低。酸化-Fenton法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有如下几个特点:

1)Fenton试剂可以降解废水中的各种有机物,可有效地氧化降解各种有机废水,例如醇、醚、氯酚、除草剂、多聚芳香化合物废水等,适用范围广泛。

2)Fenton试剂为环境友好材料,在处理过程中生成H2O、CO2、O2和氢氧化铁,无二次污染。

3)Fenton试剂对有机污染物降解彻底、快速,多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

4)酸化-Fenton法通过自由基反应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可为后续的生物降解提供有利的条件。

5)酸化-Fenton法也存在处理费用较高的问题。

3 盐析法

盐析法的原理是压缩油粒与水面界面处双电层,使油粒脱稳。但该法由于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所以使用较多,作为初级处理应用广泛。

目前,通常把盐析和反渗透相结合处理乳化油废水,取得很好效果,其要点是在含油废水中加入1%-4.5%的聚铝或水溶性盐,在pH 值2-5范围内混合均匀,静止0.5-1h,油分上浮,除去漂浮油,过滤,此时油分去除率高达99%。而后用反渗透处理含铝盐或铁盐的水溶液,盐几乎100%去除。透过水可以循环使用,浓缩水在油水分离中循环。该方法不产生污泥、不排放浓盐水且处理费用比较低。

4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根据固体表面吸附力的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是指吸附剂与吸附物质之间是通过分子间引力(范华力)而产生的吸附。化学吸附是指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依靠所生成化学键引起的吸附。吸附阶段主要有颗粒外部扩散阶段、孔隙扩散阶段和吸附反应阶段。

吸附剂是决定高效能的吸附处理过程的关键因素,理论上一切固体都具有吸附能力,但是只有多孔物质或磨得极细的物质才能作为吸附剂。常用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树脂、腐植酸类吸附剂、改性淀粉类吸附剂、改性纤维素类吸附剂等。在废水处理中,吸附法多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和高比表面积,将废水中的溶解油以及其它溶解性有机物吸附在吸附剂的表面,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活性炭中的泥炭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乳化油,所以在处理含乳化液废水中可作为破乳剂。有机吸附剂可分为天然改性和人工合成两类。有机吸附剂一般比无机吸附能力强,二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吸附剂的再生方法主要有加热再生法、药剂再生法、化学再生法、湿式氧化再生法和生物再生法等。加热再生法处理活性炭时,炭的损失率高,而且再生成本也较高。药剂再生法不但处理成本高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化学再生法、生物再生法和湿式氧化再生法是今后活性炭再生方法的发展方向。

5 气浮法

气浮法也称“浮选法”,其原理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以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物质的三相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微细气泡粘附在被去除的微小油滴上后,因粘合体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从而使水中油粒被分离去除。气浮法在煤化工废水预处理中的作用是除去其中的油类并回收再利用,此外对后续的生化处理还起到预曝气的作用。

6 化学混凝法

化学混凝法是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之水解产生氢氧化物胶体及水合配离子,中和废水中有机物表面所带的电荷,并使这些带电物质发生凝集。混凝法一般作为预处理或后处理配合生物降解法使用。

6.1 混凝剂和助凝剂

水处理混凝剂应具有价廉易得、使用方便、混凝效果好且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特点。混凝剂主要分无机盐类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两大类。无机盐类混凝剂目前主要有铁盐和铝盐。铝盐中主要有硫酸铝、明矾及硫酸铝和硫酸钾的复盐。无机铁盐中主要有硫酸铁和氯化铁等。

高分子混凝剂主要包括无机和有机两类。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是使用较广泛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人工合成的聚合氯化铝对各种水质适应性较强,适用的pH值范围较广,对低温水效果也较好,形成的絮凝体粒大而重,投量约为硫酸铝的1/2-1/3。目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成为混凝剂开发的一个热点,如聚合硅酸铁(PFSiC)、聚合硅酸铝(PASiC)等新型混凝剂,与聚合铝相比,其效能可提高10%-30%,且价格相对较低,应用前景广阔。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它们都具有巨大的线性分子,每一大分子有许多链节组成,链节间以共价键结合。

6.2 混凝反应的机理

水的混凝涉及很多因素至今仍未完全清楚,比如水中杂质的成分和浓度、水温、pH值、碱度以及絮凝剂种类和用量等都会影响混凝的效果。水中投加铝盐或铁盐絮凝剂后发生了水解和聚合反应,水解和聚合的产物与水中胶体污染物进行上述四种作用生成了粗大絮凝体。同种胶体颗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这些胶体会受到静电作用而相互排斥,排斥力和排斥能的大小随着颗粒间的距离和电荷数量而变化。颗粒间排斥能越大就越难靠近,也就越不利于絮凝沉淀。加入电解质后,水中的电解质离子可以和部分颗粒表面电荷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减小扩散层厚度并降低排斥能,形成絮凝体。目前得到广泛认同的混凝机理包括: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

7 结束语

总之,随着煤制油行业的不断发展,煤制油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同时煤制油废水难于处理,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研究煤制油废水的处理工艺使之达标排放对于保护水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篇(8)

一、要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景。问题情景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动画情境

学生对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非常感兴趣。在动画情境下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学习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动画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的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体会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

(三)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发。

(四)创设挑战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走进数学、亲近数学。

二、要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教学

数学教学要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地释放,努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渊博学识、严谨态度、生动有趣的讲课、自然大方的教态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其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的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方可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生生的双边活动,注重互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教师精心设计好思考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能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三、重要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会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要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篇(9)

酒店景观与其他景观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性,如私密性、舒适性、半开放式等。除了这些特性,三亚市亚龙湾区域内的酒店景观还比其他酒店景观多了一些自己的味道,这主要体现在观海及舒适性的高差处理等。古时三亚被称为“天之崖”。这些酒店位于三亚这个天然的滨海区域内,海景是其独有的天然特色。为了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岭南风情并且体验到椰风海韵的海景,酒店采用了各种设计方法对高差进行处理。本文以亚龙湾区域内极具有代表性的金茂三亚希尔顿大酒店、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三家酒店为例对这些高差处理手法进行解读。

1 三家酒店的景观特点

1.1金茂三亚希尔顿大酒店[1]位于有“中国的海岛天堂”美称的三亚,依美丽迷人的亚龙湾而建,距离亚龙湾洁白细腻的沙滩仅数米之遥,其纯净的沙滩,壮丽的山峦、葱绿的热带雨林和异彩纷呈的景观,处处诠释着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客房、套房种类齐全,服务设施完整,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活动(图1)。

1.2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1]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亚龙湾的中心,正对亚龙湾高尔夫球场。湛蓝的大海和银白的沙滩是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天堂和户外娱乐活动的理想之地。从客房可观赏到壮观的南中国海景、花木葱茏的热带花园、环礁湖泳池和18洞的亚龙湾高尔夫球场(图2)。

1.3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1]是中国唯一具有巴厘岛热带风情的度假酒店。开放式大堂、通透的走廊、一线海景及独特的梯田式田园风光,带给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纯度假感觉。三亚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一大特色就是睡在浴缸中就能看海景。浴室被独具匠心地设计在阳台上,就连浴缸也安装在窗户旁,日式的木桶、竹帘,与阳台外的花木相映成趣,在享受花瓣浴的同时将海色天光尽收眼底,感觉像是在海水中畅游,享受花间月下徐徐而来的清风。远可见蔚蓝的大海和天空连成一片,无边无际;近可观澎湃海浪力卷“千堆雪”,气势磅礴。听着海浪拍击礁石的巨响,只觉得心旷神怡,清爽之极(图3)。

这三间酒店的景观有自身的特色,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第一,位于海南三亚美丽的亚龙湾海岸边上,都有大片银白的沙滩,都有对着大海的大面积草坪;第二,通过地形处理提高原来相差不多的高差,形成各种高差景观效果,对人的视线起到或藏或露或引导的作用;第三,通过植物营造各种私密空间。

2三家酒店的高差处理景观设计手法

建筑和景观设计风格固然重要,但如何结合自然环境进行巧妙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的印象?这需要设计师在了解项目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周边独特环境引入酒店,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进行造景,创造出极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景观。通过对三个酒店高差处理的不同设计手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总结:

2.1用分级挡土墙、弧形梯田、弧形叠水处理高差

金茂三亚希尔顿大酒店门前的堆坡用的是分级挡土墙处理高差关系(图4),并在分级挡土墙的基础上加小园路(图5)或木栈道(图6)。从小园路或木栈道进入酒店可以达到人车分流的效果。挡土墙上有生态材料打造的景观灯柱,形成独特的景观标志。酒店入口区域即景便是热带雨林式生态景观,群落式的植物设计与场地地形相互配合[2]。

金茂三亚希尔顿大酒店后花园面海部分的景观则截然不同。采用弧形梯田、弧形叠水等台地式设计方法处理高差变化(图7-8)。从酒店客房往下看,弧形的叠水就像一层一层的浪花追逐着奔向海边。整个后花园景观视野开阔,天然海景尽收眼底。局部景观变化出各种开放的、半开放的休憩空间(图9),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所需空间。前入口区域景观和后花园景观设计先抑后扬,游人身处其中,丰富的空间设计会给他们带来一种拥抱自然、与大海水融的亲密感,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2.2运用东南亚风格的叠水、叠级花坛、特色台阶处理高差

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的特色在于景观与建筑群动势的呼应,构成高低错落、立体层次丰富的画面。设计以“建筑”为基础,将园林融合其中,通过重要场地――半开敞式餐厅的视线引导,将天然海景纳入到园林环境之中形成借景,并充分考虑了滨水景观中建筑与水面所构成的丰富的空间视觉效果[3]。

在酒店建筑群的轴线上,运用东南亚风格的叠水景观来处理酒店门前的高度变化,而且在叠水中加入喷泉的动感(图10),让人在酒店前就能感受到酒店的风格和生机勃勃的气氛。在行车道的处理上,一边用叠级花坛,一边用开阔的草地。在行车过程中保证视线不被遮挡(图11)。

沿着酒店建筑的中轴线,以强硬的设计手法,首层建筑直线向大海方向发展时,景观设计与建筑形体呼应,一方面以水池环绕建筑两边,利用高差,与大海互相“借景”。从酒店大堂第二层望向海面,环绕建筑的水景和大海连成一片,错位的视觉效果拉近了大海与酒店的距离,仿佛建筑建在了海中央,半开敞式餐厅屋顶如同栈道伸向海的另一方。强烈的直线视觉冲击,展示了建筑和大海的交融(图12);另一方面,在半开敞式餐厅屋顶设计流水墙,坐在半开敞式餐厅里面用餐,即使炎热的夏天,也如身处水中,感觉凉气逼人(图13)。

台阶在园林中使用非常普遍。一般只要有地形高差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台阶出现,它是连接不同高程活动界面的主要元素。在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的花园景观里,通常利用几步台阶形成道路与草地的过渡,既限定了场地的空间范围,也加强了场地的空间独立性(图14)。

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的蓝涛海滩吧(图15)对各种高度变化大的处理也是别出心裁。场地以建筑为制高点,靠着自然地形的坡度,用弧形大台阶处理建筑与海岸的高差,形成半圆形、折形内聚的由上而下的观海景观,实用功能与美学效果兼具。

2.3用台阶、小型瀑布和毛石挡土墙处理高差

北宋中期的郭熙在《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金茂三亚希尔顿大酒店和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后花园的朝海景观都采用大台阶、小坡度逐步处理高差关系,从而达到一个深远、平远的景观效果。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的高差处理也有其独到之处:在入口处采用大尺度、大面积的梯田处理高差关系。与另外两个酒店相比较,红树林度假酒店的建筑群与大海的距离较短,后花园景观的高差受景观平面距离的影响而坡度比较大。设计采用连续的木台阶通往沙滩,强化坡度大的特点(图16)。在沙滩上回望酒店建筑,仿佛自山下而仰山巅,形成了高远的景观效果。在小瀑布两边设置台阶(图17),在台阶的平台处有草坪,在小瀑布下的水池边设置较大的休息平台。在一个较小的空间感受多样的空间变化。在高差相对较大的地方采用毛石挡土墙,再种植一些特色藤本植物(图18)。

在其他两家酒店景观里,草坪极少会让游人进入。在红树林度假酒店里,营造了一个超大的草坪(图19),既能让游人徜徉草坪观海,又可以提供大型的空间举行活动,与游人互动。

3 小结

本文谈及的主要为酒店景观高差变化及其产生各种景观效果。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按照人们精神、美学、生态的高标准营造宜人的景观环境时,必然要更多地考虑到高差的因素,高差变化能更好地丰富景观的立面效果。

综上所述,高差处理的设计形式有分级挡土墙、弧形梯田、弧形叠水、规则叠水、叠级花坛、特色台阶、小型瀑布、毛石挡土墙等。通过高差处理的不同设计方法,结合周边环境特点,可以变化出多样的景观。本文抛砖引玉,希望以后能够在传统的设计方法外探索出各种新的表现方式,从而丰富空间类型和人与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主要功能指的是为系统的自动控制装置、保护装置、监控通讯装置等控制、保护回路的正常运转可以提供电源,以及当发生交流电源消失后就为事故照明等可以提供直流电源。如若直流系统出现接地的话,那就比较容易使得接地短路,自动装置误动、继电保护或者拒动,以及造成直流保险熔断,或者使保护以及自动装置去控制回路而失去电源。这样的话就为变电站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安全风险。

二、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性

变电站内的直流操作的电源系统,它的直流供电网络将分布在各个一次以及二次设备之处,当发生接地的概率较高以及对电力系统危害性较大的故障之时,直流系统的正极将会接地,那么就有会造成继电保护误动的可能性,同时因为有一般跳闸线圈,比如出口中间继电器线圈以及跳闸线圈等。等其均接到电源负极,回路再发生接地或者绝缘不良的话则就会形成两点接地,同时引起保护的误动;直流系统的负极接地,如果回路中再有一点接地,那么就会形成两点接地就可将跳闸回路或者合闸回路短路,同时保护拒动,如果此时系统一旦发生了故障,那么保护的拒动则就必然会导致系统事故扩大。与此同时,还极有可能烧坏继电器的触点以及保险。所以直流系统对地的话应该有良好的绝缘体并且对其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同时当某一点出现接地故障之时,应该立即发出报警的信号,并且提醒运行人员可以查找并且排除故障,进而可以隔绝直流系统接地,以免引起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三、对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运行方式的阐释

变电站的直流系统的主要输出是电源方向为主的线路控制保护装置、公用信号装置、控制保护装置、设备操作装置等等变电站运行的设备。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直流系统的两段母线将处于分列运行的状态,因此直流负荷将处于断环运行的状态之中。直流以及交流系统则分别带有一部分直流负荷,并且同时使得两段母线的直流负荷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则很有必要禁止两套充电系统的长期并列运行。通常见的直流系统运行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五种。

第一种方式是充电装置以及母线之间的一一对应运行,即1号充电装置的运行位置则为第一段母线,如此推算,2号充电装置的运行位置则为第二段母线。同时母线的分段开关则为分闸位置,那么该方式可以实现两段母线之上的直流负荷均匀分布。

如果其中一组的充电装置或者蓄电池组发生故障之时,那么就可以采用第二种运行方式。并且这种方式只有一组蓄电池组或者充电装置在母线之上运行,那么母线的分段开关则变成合闸位置,此时依然可以使两段母线的直流负荷保持均匀分布。

一旦其中一组的母线发生故障的话,那么就可以使用第三种运行方式。如果该方式可以正常运行的话母线的充电装置以及蓄电池组设置在该母线段,母线的分段开关应该设置在分闸位置,此时直流负荷应该全部分布在正常运行组的母线部分。

若其中一组的充电装置同另一组的蓄电池同时发生故障的话,那就必须采用第四种运行的方式,这种方式将蓄电池和充电装置组分别放置在两段母线上运行,将母线的分段开关应该设置在合闸位置,此时直流负荷则就可以实现两段母线的均匀分布。

一旦交流电源全部失压,那么直流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两块蓄电池组则可以分别为两段母线供电,那么应该设置母线分段开关在分闸位置,同时这种运行方式可以保证直流负荷在每段母线的均匀分布。

因为变电站各系统的所有运行过程是动态的,那么这就需要确定一个统一的原则,这样的话才会对发生状况时的系统及时进行状态的转换,同时该原则应包括的内容有:

3.1、两组充电机以及两组蓄电池是不能较长时间并列运行的;

3.2、当充电装置发生问题之时就应该对各部分的操作顺序为先合母段开关,同时在停止交流电源;

3.3、每一种转换方式都应该使系统避免出现失压的状态;

3.4、应该按照合母联开关、合负荷开关、分母联开关这样的顺序进行负荷的转移。

3.5、一旦充电装置工作处于在送电状态之时,这样的话确保充电模块电压可以高于蓄电池端的电压。

四、直流系统接地的处理

当直流系统发生接地之时,应该由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发出预告信号。此时,应首先确定的是正极接地,或者是负极接地,或者是完全接地,还是绝缘电阻降低。之后再根据他的运行方式、检修、操作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判断可能接地的地点,并且找出寻找地点的步骤以及方法。

4.1、直流系统接地查找方法

一般来说,每段直流母线则都会配置一套绝缘监查设备,这个设备就可以监测到直流系统中的正负母线之间绝缘状况,然而出现直流接地故障后这种设备就只能够进行大致故障范围定位,同时具置还应该配合手动拉路方式的来查找。

然而,在确定大致的接地范围之后,就可以辅助使用万用表对母线的电压进行测量,从而判断直流系统接地情况,正负极的电压出现不一致时,哪一级电压低那就可以判定该极是接地极,此时可以配合使用拉路法就可以对故障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

而拉路法则就是指将直流系统的各负荷回路进行短时的停电处理,同时停电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秒。负荷回路的停电顺序应该建议是:事故照明回路、接地现场临时工作电源、附属设备回路、操作控制回路、保护回路、信号回路、蓄电池回路。而当拉某一回路短时停电之时,而接地现象并未消失的话,那就表示该回路直流系统运转是正常的,同时就需要对下一回路进行测试,这样的话就可以直到短时停电后接地现象消除为止,那么该回路为发生直流接地的位置。然后经过层层的分解以及段段的排查,这样最后就可将接地点定位在特定简单的回路之中,同时也可以通过使用摇表对该回路内的接线进行绝缘测试,同时进行故障排除。

4.2、借助仪器查找直流接地故障

在运行过程中近几年因为微机保护的应用以及综合自动化的发展,传统的“断保险”“拉回路”查找直流接地的方法,就已经适应不了电力系统一、二次回路在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因为变电站的扩改建,这就使得二次回路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系统本身就存在着大量事故隐患,这样通过拉回路查找直流接地的话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事故的发生。

以ZJDT-TQP5Q这种便携式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定位装置作为例子来说明使用仪器查找接地故障的操作方法。第一先将装置的信号发生器接到靠近蓄电池输出端的地线上以及正、负母线。同时将表钳在直流配电屏的屏面上的各个保险的出口线上,如果检测结果是“非接地”,那就说明这扎直流电源的回路没有接地故障。如果这扎线检测结果有“接地”然后在分别钳各个回路,检测方法与上面相同。其次是在直流配电屏的电缆而对出口处,对于每条电缆分别钳住查找,如果在“快速”期间,显示是“非接地”,那就表示该回路没有接地故障;那就显示是“接地”,则就说明该回路有接地故障,同时故障比较严重,同时参考“绝缘模拟指示”的亮灯情况对其进行判断。当检测出接地支路后,应该对具体接地故障点进行定位检测,这是为了可以方便迅速地检测出具体的接地故障点。

直流系统的单个支路如果有多个直流电源相连的话,一旦现场条件允许的话,那么建议在检测时应该断开各个连接压片,这是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同时也可使用“绝缘模拟指示”的微小差异,分开实际接地回路以及通过环路形成的虚假接地回路。

五、 结语

因为直流接地是变电站中常见的一种故障。因此对于该种故障的处理就需要掌握基本的直流运行知识,那就必须深入了解变电站内直流系统和负荷回路的工作的运行状态,同时根据积累的经验来对检测设备以及其他故障现象等故障位置做出准确判断。

篇(11)

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个企业为了领先地位的保持和竞争力的提提升,就需要不断投入研究开发费用,且企业的经营支出中研发费用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这一现象在高科技企业最为常见,而在传统企业中该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对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恰当有效的会计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其对财务报告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探究其会计处理方法及优缺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恰当有效的会计处理方法同各国的会计准则并不完全相同,目前主要有三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处理方法。

1.1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化”。

这种做法以美国为代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研究和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做出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研究开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

1.2研究开发费用的资本化。

例如,荷兰的会计准则规定,研发费用只要预期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即可予以资本化,并在5年内进行摊销。这种资本化的做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企业的短期行为。但不加区分地将其全部资本化,又违背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

1.3“有条件”的资本化。

这种做法以英国为代表。英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将研究支出作费用化处理,其中消耗固定资产的费用可以资本化。而对开发费用则可以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也推出了关于会计处理方法的明确规定:将研究开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由于研究阶段的支出目的不是产生具有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因而它很难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故此阶段发生的支出应直接计入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则在满足技术可行性等条件时应予以资本化。

二、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优缺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研发费用会计确认情况主要分为三种,即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在我国,通过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吸收与借鉴,新会计准则主要实行的会计处理方式是有条件资本化。

2.1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优势分析

概括地说,新会计准则下,有条件资本化这种会计处理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其不仅遵循谨慎性原则,同时也符合配比性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2.1.1开发费用资本化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开发支出是企业发展和获得成功的一种重要表现信息,而资本化处理方法将研究与开发费用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管理层对无形资产预期收益评估的信息。

2.1.2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本质上,开发费用是一种资本化支出,其最大的特点是后效性。企业投入开发经费后,产生的效果和收益一般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得以体现。但是,管理者是有一定的任期的,一旦将开发经费支出划为费用核算中去,将会增加支出,造成本期利润下降。而这会影响到管理者的业绩,因此管理者很可采取降低开发经费支出的手段,来获得较高的短期利润,与此同时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却受到了损害。新会计准则下的资本化处理方法对这种倾向做了很好的纠正,也使企业保持了在技术层面的优势。

2.1.3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一般地,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近年来,部分国家的股市情况表明,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他各类股票的市盈率,这说明“科技含量”已成为企业价值的一部分。而开发费用资本化能够使企业技术开发动力有所增加,同时也可以使企业的价值不断增加。

2.2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缺点分析

虽然,新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具有诸多优点,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2.2.1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实际应用中,关于无形资产的一些研发业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较大的风险性,难以清楚地将整个研发活动进行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的划分。并且会计人员本身对于科学技术没有深入的研究与了解,导致该项工作难以有效完成。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中的这一规定,虽然表面上看比较简单,但并不易于实际操作。

2.2.2资产确认标准主观性较强,造成企业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研发活动一般分为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而在开发阶段关于支出的规定标准,大多是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判断,从而在客观上使得盈余管理空间有所加大。因此,企业将这两个阶段进行合理地划分之后,只要通过对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进行调整,操作利润是很容易实现的。

2.2.3无形资产摊销中的不足

在新会计准则下,对具体摊销年限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从而使企业难以确定无形资产的寿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尹继波,继丹.谈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的处理方法.经济技术协作信2009;18

[2]王宜兵.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的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09;9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