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立医院税务筹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营改增”对公立医院的影响
因为公立医院本身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又涉及到系列经济业务;具体行业立足于医疗服务,同时涉及租赁、工程建设、人力外包等系列事项。所以,“营改增”对公立医院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一)前后未变的情况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明确把“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列为免征项目之中。公立医院的主营收入即因医疗服务而获得的收入不需要征收增值税,和过去免征营业税是没有差异的。
(二)税负下降的情况
在营改增制度设计中,存在小规模纳税人专门应对的增值税率3%,低于原来适用度较广的营业税税率5%;部分规模不大的基层公立医院等医疗机构,在去掉主营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外的其他收入额度小于500万的情况下适用于该税率,能直接导致税负下降;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还存在简易征税的情况,具体确定税率同样为3%或5%,低于或等于原来适用度较广的营业税税率5%。对于公立医院而言,科研经费及进修培训等收入适用于简易征税对应的税率3%或5%,在因抵扣导致税基肯定下降的情况下,均能直接推动税负下降。
(三)税负提高的情况
在营改增制度设计中,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税税率有6%、11%、13%、17%等几种情况,均高于原来适用度较广的营业税税率5%。这样,从逻辑上说均存在税负提升的可能性。比如对于非医疗性租金一项,如果非2016年5月前获得的,所产生的税负额度往往高于比营业税境遇下的额度。
(四)支出方面的影响
在征收增值税的情况下,部分合作方基于自身盈利等方面的考虑,会因增值税这种价外税的因素提升合同额度数值,变相提高医院成本费用;部分合作方尤其是建筑涉及人工方面,缺乏_具增值税的资质,会影响公立医院的抵扣额度,实际上提升了应缴税负额度。
二、“营改增”境遇下公立医院的应对困境
(一)动力不足问题
在“营改增”的情况下,公立医院主营收入应对的税负方面没有变化,有影响的是其他方面的收入,在医院收入格局中的地位相对有限,在实务层面容易被忽视,缺乏积极认真应对的动力,部分公立医院人员甚至还认为那是企业方面的事情,对这方面的关注度较低。
(二)劳动量和既有资矛盾问题
公立医院财会等方面岗位设置及在岗员工素质情况是和过去征收营业税境遇下相适应的,在征收增值税的情况下明显提升了劳动量,在多方面还有素质或者说胜任能力方面的挑战。这些,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政策比较稳健的情况下,在特定时段中会面临人力资源紧缺的困境。
(三)成本效益问题
无论是其他收入对应的税负增长问题,还是因营改增导致的成本提升风险问题,应对管控均需要一定的成本耗费,尤其是后者需要根据劳动量的提升而对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一定调整,办公管理等方面的日常成本会有所提高。在特定时段中,耗费的成本存在高于收益的可能。所以,管理层在思考管控这系列事项之前,容易遭遇到成本效益比值的问题
(四)微观层面问题
管控整改因营改增出现的风险问题,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在实务或者说微观层面,容易遭遇到障碍或阻碍因素。比如,无论是收入方面的税负提升问题,还是支出方面的潜在成本增加问题,都需要较高水准的发票管理支撑应对,而这在部分公立医院中往往却是薄弱环节。另外,在抵扣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也面临着类似问题。
三、公立医院应对“营改增”的建议思考
(一)提升定位,打造推进动力
应该从两方面强化推进医院管理升级转型,其一是推进提升公立医院的经营意识及色彩,二是推进提升公立医院的成本效益意识,籍此打造应对“营改增”导致的系列问题的动力。
一要在经营意识和绩效意识的推动下,借助各类企业方面的经验情况,推进在因涉税收入部分应对的相关筹划,进而规避税负可能增加的风险。二要适当打破一般税务筹划的思维局限,把税务筹划的重点从收入方面转移到支出耗费方面,以规避因其他相关方或合作伙伴因“营改增”转移税负筹划而导致医院成本提升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后者更为关键。
(三)脚踏实地,提升管理水准
公立医院应对“营改增”带来的影响和挑战,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切实提升多方面的管理水准。应该强化重视发票管理环节,确保相关票据的真实、及时、充分而适当,避免因票据问题导致税负或成本提升,在增值税一开始全面实施的初期阶段尤其需要注意这方面事项。应该强化重视合同管理,在涉及增值税方面的相关说明舞弊明确,避免出现歧义,另外需要适当规范医院经济合同系列过程尤其是审核环节的管控。应该强化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立足公立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可能的方式尽力提升在岗人员的胜任能力,另外以此为机会倒逼推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化转型,规避过往因事业单位编制问题导致的僵化现象。另外,还应该强化重视合作伙伴管理及具体合作过程中的议价博弈管控等系列事项。
(四)有所作为,外界拓展有效空间
从外界方面来看,对于公立医院而言主要可行维度有二,其一是积极配合当地税务机关的相关工作打造和谐的征纳关系,虽然无法直接降低税负,却能有效推动纳税流程的完成,进而降低办公管理成本;另外,在关系和谐的情况下也利于税收减免政策信息的及时传达及更好利用。其二是倒逼修正顶层设计,依托医院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属性,争取更多税收优惠政策设计的出具。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2016年5月起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营改增”政策,作为我国税收体制的新变化,营改增给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医院会计核算、税负水平和纳税管理等都因此有了较大变化。
根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医院属于非企业性单位,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但有些地方税务机关则按照经营规模认定,将部分“营改增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医院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广州大部分三甲医院都为一般纳税人。由于“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的财务管理影响较少,本文拟主要以三甲医院为例,讨论在一般纳税人身份下,“营改增”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应对的策略安排。
一、营改增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实施前后,医院应税业务的会计核算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收入核算、成本核算以及纳税核算三个方面。
首先,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取得收入时,一般纳税人需要将增值税销项税额从实际收到的款项中扣除,将余额(不含税收入)确认为会计收入,因此与“营改增”前相比,收入额有所下降。
同样的,由于按规定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且单独核算,医院外购商品或获得服务时,也只将支付金额扣除了进项税额后的部分确认为实际成本,因此应税业务的成本支出会低于营改增前的水平。
另外在纳税核算方面,核算过程复杂。营业税应交税费=应税业务收入×相应税率,营改增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交税额要综合销项与进项两方面核算,而且,增值税的纳税申报也更加严谨,需要根据适用不同税率的各项业务收入以及进项税发票填列明细资料表,申报过程较营业税复杂。
(二)对医院税负水平的影响
缴纳营业税时,医院应税收入统一按5%税率计算缴纳税款,营改增以后,医院提供的服务一般适用现代服务业税率6%,由于计算税额时收取的收入视为含税收入,实际税率为1÷(1+6%)×6%=5.66%。因此,能否取得足蚴量的可抵扣进项税,决定了医院税负水平的高低。如果可抵扣进项税足以弥补增值税销项税率高于营业税率的部分,则实施“营改增”后医院税负有所降低,反之医院税负较税制改革前更重。
可抵扣进项税取决于应税支出金额及相应的税率。医院应税支出主要包括差旅费、劳务费、卫生材料费、版面费、办公费、设备采购费等,其中差旅费和劳务费无法取得可用于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该部分支出不能作税前抵扣,因此在日常支出中应注意对该两类支出进行监管控制。而此外的购买卫生材料、设备和日常办公费支出一般都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按6%、11%、13%、17%税率进行抵扣,与医院6%的销项税率相比,进项税率较高,有利于医院少交增值税。如果应税项目支出能够部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特别是如果当期有大额设备采购发票,医院的税负水平将大幅降低。
(三)对发票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前,医院对所有营业税应税收入均开具营业税发票,发票开具单一简易,而实行增值税后,发票业务管理难度有所加大。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可用于进项抵扣,国家对专票的管理非常严格,专票的领用和开具都有更高的管理要求,例如专票的开具需要专门的机器,专票抵扣联需要经过税务系统比对认证通过后方可抵扣等等,这都要求医院财务人员注重增值税票据的使用,加强票据的管理工作。法规规定,虚开增值税发票属于刑事犯罪行为,这就意味着,在营改增之后,医院税务管理风险显著加大,医院财务人员要特别注意增值税专票可能引起的刑事责任风险。
二、医院应对“营改增”的策略安排
(一)梳理应税业务,确定适用税率
医院应对应税收入进行梳理,根据业务性质确定适用税率。主要分为5大类:横向科研经费收入、药物临床实验收入等技术服务类收入适用税率6%;医院出租房屋等不动产租赁业务、土地使用权转让及不动产销售业务适用11%增值税率,2016年4月30日前房产租赁项目可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5%;进修生学费属于文化业收入,适用税率3%;医院或附属杂志社发行期刊图书收入,按13%优惠税率计税;其余业务如汽车出租、机器出租等有形动产租赁收入按17%计税。
(二)梳理抵扣业务,辨析进项税可抵扣与不可抵扣项目
对医院日常支出项目进行梳理,辨析相应进项税是否可从销项中扣除,开展税务筹划工作。一方面,鼓励报销人员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能够提供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减少医院整体税负。与此同时,要注意进销税额的匹配,医疗收入属于免税收入,与之对应发生的支出项目不可作进项抵扣,取得的专票金额不可从销项中抵减,若已抵扣须作进项转出,避免偷税嫌疑。
(三)细化调整会计科目
为了准确计算增值税金额,医院财务人员必须对增值税销项与进项同时进行记录与核算,这就要求对纳税核算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和细化。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医院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转出”等明细核算科目,以对增值税各个计算要素及计算过程进行详细核算和记录。
(四)做好发票管理,规避专票风险
医院应安排专人负责开票系统及增值税发票专用设备的管理及使用,规范发票领用、开具、使用的流程,而且注意在向个人售货或提供减免税应税服务时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更不得无真实经济业务虚开专票、为别人或请别人代开专票。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营利性医院的发展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是卫生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于营利性医院的税收的问题也是注意的焦点。在2000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营利性机构将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自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给予下列免税优惠;对取得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免税到期后,营利性医院将比照服务业企业纳税。随着三年免税期的终结,许多营利性医院已进入纳税环节。
1、分析营利性医院税收的状况及问题
营利性医院关于税收方面的状况和问题应该要引起重视。了解到这些状况与问题才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对营利性医院的税收进行更好的筹划。
1.1营利性医院的税收负担过重
我国的营利性医院在进行医疗机构分类之前,与非营利医院是一样享受着免税政策。而现在,很多地区是按照饮食服务业的标准来对营利性医院进行收税。所以在这些地区,营利性医院需要缴纳十几种税。比如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等。因此,营利性医院每年所要缴纳的税收,在总收入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那些效益不是很好的营利性医院来说,是沉重的负担。我国的公立医院可以获得政府的财政补助,而营利性医院没有政府提供的财政补助,但是却要缴纳一定比例的税费。对营利性医院所征收的各项税收的总和,已经超过了一些营利性医院的所能够承担的实际承受能力。
1.2国家对税种和税率的设置不合理
国家对营利性医院的税收的征收,没有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来制定相关政策,而是把营利性医院也按照一般民营企业来收税。 而且税种和税率都按这一标准。这是不科学的。比如营利性医院的职工的工资,先按一定的比例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再对医务人员的个人再按一定标准来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项就占了营利性医院所要缴纳的税费的很大的一部分。
1.3免税期相对来说比较短
中国的营利性医院从整体上来说,发展的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在艰难的发展着。它所需要的发展时间与其它的企业相比,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国家给予营利性医院三年的免税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它的税收的负担。但是营利性医院的投入与产出并不像其它企业一样,能在三年之间就能收回成本,获得收益,它往往需要更久的时间。所以从具体的营利性医院的收益情况来看,三年的免税期限是远远不够的,免税期需要更久的时间。
2、关于营利性医院税收筹划的原因
营利性医院对税收进行税收筹划可以让营利性医院在与非营利性医院的竞争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利于长远的发展,也能够对医院的在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
2.1税收筹划有利于营利性医院的长远发展
营利性医院可以通过税收筹划来对税收进行合理性的安排,按照国家税法的要求,对一些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对自身的一些方面进行整合调整等来减轻税收的负担。这样既可以防止一些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也能让营利性医院因为较少的税收负担而可以更好地发展。营利性医院的税收筹划的结果不是全部都是很快能取得很好的收益的。营利性医院如果要取得长远的发展,营利性医院的税收筹划就必须保持它的长期性。如果只能坚持一段时间,那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的。所以营利性医院的税收筹划要长久的去坚持,才能够最终达到收获最大利润的目的。
2.2税收筹划有利于营利性医院的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各个营利性医院的自身情况是不同的,应该根据各个医院的不同情况,对自己的营利性医院的税收情况进行筹划。而且根据自身的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税收筹划的方案。而且要特别关注新的关于税收征收的政策。要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以在不同时期调整税收筹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营利性医院进行了很好的税收筹划,可以让营利性医院把资金更好的去进行利用,可以让每一部分资金都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达到最好的效果。税收筹划也可以让营利性医院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医院的发展当中去。
3、营利性医院进行税收筹划的解决途径
3.1营利性医院应该确定适合的组织形式
按照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制的企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纳税人是自然人的话,最后的收入就中缴纳各个合伙人所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如果是一些综合性的大型的营利性医院,最好是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因为规模较大,经营的风险随之增加。如果是小型的营利性医院,采用合伙人的形式是比较好的,需要缴纳的税收相对少一些,也比较容易进行管理。
3.2营利性医院应该调节一下所承担的主体税种的相关要素
营业税和所得税是营利性医院所要承担的主体税种。因为公立医院更有影响力,民众更愿意到公立医院去就医。营利性医院虽然可以自主确定价格,但是不能任意抬高价格。不然的话,人们是不会选择营利性医院来看病的。民营医院要想针对营业税和所得税来做出对策,就只能促进医院的各方面服务质量、按照自身情况来确定医务人员的人数以及做出其它相关方面的调整,提高营利性医院的名气,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就诊,以此来应对营业税的负担。
3.3用好用足3年免税政策
根据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营利性医院可以3年免除缴纳税费。但是对免税期限的开始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各个地方对营利性医院免税期限开始的时间的认定制度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政府对营利性医院的免税期认定的时间会早一些,从营利性医院获得执业许可证的时间算起。有的地方政府对营利性医院的免税期认定的时间会迟一些,从核定了医院是营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这一性质算起。营利性医院应该要和所在的地方政府进行沟通,把这三年的免税期限的限定日期了解清楚,并且把这三年利用好,发挥最大的医院的绩效。
3.4对成本费用进行很好的筹划
营利性医院可以在财务方面运用各种方法来节税。可以利用不同的会计账务方法来处理。如对坏账准备的提取。为了节税的需要,营利性民营医院要采取适当的坏账准备提取方式。营利性医院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应对坏账准备:一种方法是应收账百分比法,另外一种方法是帐龄法。但是如果营利性医院的应收的帐款总额的绝大部分是由3年以上应收的账款构成,这是就可以通过重大会计政策变更这一措施,将百分比法改为按帐龄法提取坏账准备金,这种方法会产生比较大的纳税差异。还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如加速折旧法、余额递减法等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来延后缴税的时间。
4、政府对营利性医院税收筹划所要做出的相关努力
政府对营利性医院所要做出的相关努力首先应该要对营利性医院制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营利性医院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分子,现有的国家税法制度还不够完善。而在对于征收营利性医院的税收方面,国家应该要制定出更为具体的针对营利性医院的税收的相关政策,以让营利性医院的税收征收标准更为规范,从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和减少营利性医院的关于税收的偷税漏税等各种违法行为。国家应该要对有需要的营利性医院制定一些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营利性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以及培养更专业的人员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来鼓励营利性医院的发展。国家只有在适当的范围内,对营利性医院更多的政策倾斜,营利性医院在中国才能够得到飞速的发展。其次国家可以减轻营利性医院的税收负担,减少对营利性医院的税收的税种以及设定合理的税率,还可以延长目前的三年的免税期。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帮助营利性医院更好的发展。
结语
营利性医院的税收筹划可以减轻营利性医院所要缴纳的税收,这是在合理的范畴内进行的。这样有利于营利性医院的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毅, 胡善菊.营利性医院税收问题的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09,8(26):11-13.
温州康宁医院此次的上市谋略,主要因其作为精神病专专科类医院的特殊性,更是吸引了众多业内外的瞩目。
康宁上市之路
如今的温州康宁医院,与初建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始建于1998年的温州康宁医院,当时只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精神康复医院,如今已成为国内民营精神病专科类医院中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
温州康宁医院在2014年8月成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事,被院长管伟立界定为中国医院发展史的一个关键节点。在他看来,双方在教学、科研学术平台和人才培养建设层面展开的密切合作,对于医院发展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
温州康宁医院同样历经了民营医院市场的诚信危机和行业疲软时期,尽管包括政府政策在内的社会大环境已经在不断改善,但是相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的发展劣势显而易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营医院唯有创新发展意识、立足需求发挥市场运作能力,才有可能迎来发展的转机。”管伟立深蕴其道。
于是,管伟立针对传统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弊端,变“关”为“管”,破除对精神病患者的“狱禁型、封闭式”管理套路,这也是管伟立独创的精神病院管理新思路。他曾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解释道:“治疗精神病患者,需要对他们进行管理,而不是依靠关禁闭。我们对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在病房里放置了电视,甚至还有被视为危险品的镜子。这在其他精神病院是不可想象的。”
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管伟立开始规划早已设想的发展蓝图――未来5?10年,建成拥有超过20家连锁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疗集团。多年来,温州康宁医院的业务量年年递增,已相继在乐清、永嘉、平阳、苍南等地区开设了连锁医院,并于2013年接受了独立第三方德福基金、鼎晖投资,通过注资和向当时股东收购股份的方式完成了首轮融资。2013年至今,温州康宁医院累计获得2.3亿元的风险投资,此次上市,依旧是得到德福基金与鼎晖投资两家机构的大力注资。
早在几年前,管伟立便有了上市的念想。“医院未必要通过患者来挣钱谋利,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融资的方式同样能够获取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将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手段。”他介绍,此前在美国医疗资本板块中,涨势最突出的就是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
据上市申请披露,此次温州康宁医院冲刺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除了用于扩张其运营规模和高端医疗服务能力等相关用途外,下一步还将重点发展移动和在线医疗咨询平台,并积极改进资讯科技基础设施。
提交上市申请到底离上市成功还有多远?正在操作医疗产业投资与并购的投资人罗森告诉《中国医院院长》,递交上市申请并不代表成功挂牌上市唾手可得,从前期审查到后期发行认购需步步为营。
一家内地民营医院若选择在香港主板上市,一般都选择以H股模式,这样需要通过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的审核。
首先,在资产盈利方面,大陆要求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的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香港地区则要求,近三年内盈利合计超过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盈利须达到2000万港元,此前两年合计须实现3000万港元。
具体申请过程需经历准备阶段、审批阶段和销售阶段,目前温州康宁医院仍处于上市流程的第二个阶段。在经过第一个阶段的委任保荐人和中介机构、拟定重组方案以及筹划上市时间表和具体的重组、审计、内控评估等工作后,才能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申请,等待审议和回复提问,并由上市委员进行聆讯。这一阶段的审查通过后便是关键的销售阶段,主要事项包括组成承销团、编制研究报告、公关培训、投资者路演、接受传媒访问、刊发正式通告和公开招股,最后股份正式挂牌买卖。直至如此,这家医院才算是成功上市了。
罗森表示,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医院税务、产权未规范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造成审查不合格被打回或终止审查。而香港地区与大陆的营商习惯、司法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差异也极易影响到医院的上市成败,特别是在盈利额核算、企业估值等环节。此外,便是发行时可能出现的认购不积极问题,这支股票能否被公众看好并争相购买,才是企业能否成功上市融资的关键。
即便一家民营医院要上市面临的挑战重重,但罗森坦言,在这次融资大潮中,温州康宁医院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顺势而上,其结果值得期待。
从容发展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听及温州康宁医院要上市的消息,众多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在于:这家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医院是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
国内的精神疾病医疗服务市场经历过一个尴尬的发展阶段,至今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的升高,精神疾病治疗服务需求不断扩增,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由此促生了众多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诞生。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4年,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数量已由90家增加到214家。
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精神科)中唯一的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温州康宁医院在行业内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对于外界会不会对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上市举动有所调侃,管伟立并不介意。温州康宁医院的上市申请中也公示道,上市不仅能够加强温州康宁医院作为一家向患者提供关怀、专注于成效的高品质医疗服务机构,更能够展现临床声誉,吸引到更多专业医务人员。
有人对此表露质疑,精神病专科医院在服务对象、管理模式、医疗护理方式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均显示出不同于一般专科医院的特质,自身应具备极强的公益性,将其作为营利机构上市会不会造成群众的抵触心理。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赵淳表示:医院上市仅是一种融资方式。当医院发展到一个瓶颈阶段,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来加以扩大发展,这有助于将医院做大做强。资金的来源无非是融资、上市等途径,虽然资本的积累具有一定的趋利性,但只要把握好上市的“度”,与自身的公益性其实并不违背。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访问研究员邓智德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目前,国外的精神病专科医疗集团已有上市先例,诸如美国的“全民健康服务”、英国的“Cambrian”,二者规模都很大,旗下坐拥数十甚至上百家连锁医院。此次温州康宁医院若能成功上市,确将为国内精神病专科医院开拓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在医疗资本市场中,精神疾病医疗服务市场或应向国外看齐,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社资办医融资潮起
2009年,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登陆创业板交易市场,成为国内第一家IPO上市的医疗机构。2013年凤凰医疗集团上市时,正值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放开民资办医院的限制”政策,借着那股东风,这支“纯医院股”甫一挂牌上市便获追捧,认购反应强烈。
就在温州康宁医院提交上市申请后不久,国内规模最大的私立妇产科专科医院集团――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毫无意外地反响热烈,至公开发售截止日,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赢得7.7倍超购。
纵观这些即将上市或已经成功上市的医院,绝大多数都走着高端化、专科化、连锁化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它们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意图扩大经营规模,并且要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而资金运作的公开透明有助于获得公众的认同感。在这点上,医院上市对于它们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效应。”赵淳如是说,“再有很显然的是,那些成功上市的医院基本上都是专科医院。对于证券审批部门来讲,专科单一清晰、特色突出,比较便于论证以及今后的监管工作。”
1、经济转型升级,保险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几年前有所减缓,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增长阶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保险要针对产业组织的新特征,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为经济保驾护航;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成为实体经济的推助器,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的投资优势。
2、参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保障支柱作用
商业保险要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
3、面对保险业产业链融合的趋势,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险业应该围绕“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从中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4、在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出现
包括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加入电商平台、专业第三方保险中介平台、专门的网络保险公司。
二、机遇
在保险业新常态下,保险营销人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2013我国保险深度为3%、保险密度为209美元,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国十条”确立我国建设现代保险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业、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根据3500元/人的标准计算,我国保险业务总量达到49000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第一,消费者需求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保险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居民保险需求在保障型、分红型的基础上,增加对医疗、养老、投资理财型产品需求升级,增加对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的需求。
第二,多样化的健康保险服务的机遇。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政府“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第三,多样化的养老保险服务的机遇。减税养老保险政策落实,普通百姓购买养老保险的选择将更多,比如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同时还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探索对失独老人保障的新模式、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
第四,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机遇。“政府通过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公共服务领域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养老、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效率。”保险营销员利用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险服务。
第五,多样化的责任保险产品机遇。根据“国十条”,将会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第六,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机遇。在国际上,巨灾商业保险赔款一般占到灾害损失的30%至40%,我国还不到1%,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非常紧迫。“国十条“明确要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巨灾再保险等制度,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第七,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机遇。“国十条”明确了将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落实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今后,农民将可以选择到更多的“三农”保险产品,包括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
第八,拓展保险产业链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十条”指出“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鼓励发展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等新兴业务。支持保险机构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参与保安服务产业链整合。“国十条”还明确了加强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用地保障政策。意味着与保险有关的领域,保险公司都可以进入或参与。保险经营既要发展主业,也要重视客户的附加值服务。
总之,在新的社会发展新常态下,保险营销员在社会保险经办、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理财管理、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信用保险以及与保险相关的产业等方面的业务,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保险营销员要成为客户的风险管理专家、理财顾问、健康顾问。
三、挑战
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行业转型升级,要求人才也要升级,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开发,无论是普通工人还是科学技术人员,是管理人员还是营销人员,各种人力资源素质都要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保险新常态下,保险营销员面临新的挑战。
1、市场的发展要求营销员调整知识结构
保险营销员除了掌握传统的保险业务之外,由于要提供更多的保险附加值服务,就要学习更多相关的业务知识。风险管理专家,要懂得风险管理的一般知识、风险管理流程,还要熟悉有关法律知识;要做好客户的理财顾问,除了掌握保险产品之外,还要懂得其他个人投资理财产品的特点,如证券、期货、黄金、房地产业务等等,一名合格的理财顾问还应当懂得财务知识、税务筹划知识;健康顾问需要懂得医疗保健知识。一个优秀的保险营销员,就像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2、新常态下的消费需求要求营销员提升服务能力
保险营销员在新常态下,不仅要具备产品销售能力,还要具备发现和开发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具备进行投资理财、风险管理、健康管理综合保险计划的设计能力;主动提供附加值服务的能力。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量的增长,互联网销售渠道抢占了市场份额,主要是险种简单通俗易懂的险种。保险营销员的立足点在于提升服务能力,在险种条款复杂的险种和综合保险计划方面赢得客户。
3、保险公司经营要求营销员创新营销模式
保险公司传统的“加强激励措施,加强推销力度”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太适应保险新常态发展的要求。保险营销也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保险营销员最终以提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客户解决急需的和潜在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由于每一位客户的背景、条件和需求都不相同,对于保险营销员来讲,顾问式的销售模式,具有创新性和极大的挑战。
四、适应新常态,创新谋发展
1、转变观念,适应新常态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在保险业新常态形势下,保险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保险营销员面临巨大挑战。我国保险营销员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保险营销员,从发展的情况来看,目前营销队伍人员逐渐老化,当年的业务精英,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各家保险公司出现增员难的情况;新的业务人员培养要花费巨大成本而效果慢。老龄化的结果,一方面,不仅是有效人力减少,另一方面,老的营销人员出现知识更新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伐。一个典型的例子,某老营销团队,平均年龄50多岁,团队业绩与年轻团队(平均年龄30多岁)比相差一大截,究其原因是,老龄化团队以销售小额健康险和意外险为主,年轻团队以销售大额健康险和分红险为主,老龄化团队知识落后、观念落后,知识不足,难以销售理财产品。
所以,转变观念、适应新常态是营销人员的当务之急。2013年苏黎世香港公司终止了700名经纪人的合同,改用独立理财顾问模式;汇丰上海分公司关闭拥有200人的营销员渠道,改为银保渠道;泛华集团正在探索开展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中衡公估建立了在线咨询平台。国内300万保险营销员何去何从?是改变经营模式的时候了。观念对了,路子就不会错,保险营销员要有新常态观、新营销模式观、新知识统领观。
2、营销员角色转型升级
保险营销人员是理财顾问、健康顾问和风险管理专家,是了不起的工程师。在保险产业链中发现消费者的当前需求和潜在需求,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提供理财计划、健康管理过程中,需要细致、细化的专业服务;优秀的营销员应当具备投资理财知识、健康医疗知识、客户服务知识,并能将知识运用于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营销员实现转型升级,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
五、营销模式多样化
1、绿色营销是赢得竞争的必由之路
保险业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个性化的服务要求首先是诚信、合法。维护保险业的良好形象,使保险业持续稳健发展,是每一个保险营销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有了这个基本的职业道德,就不会向客户强力推销不适合的险种而获得高回报的佣金,应当诚信地、切切实实地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量身定制保险计划。
2、锁定专属客户的营销策略
保险产业链上众多的服务项目,要完全掌握并能统揽,有一定的难度、不易做到。所以,锁定你的专属客户,并提供专业的服务,是制胜的法宝。因为专业,更容易获得客户满意而赢得竞争。
3、向独立人模式方向发展
目前已经出现保险公司专门服务各公司专属人的保险中介机构。例如广州美臣金融服务集团,专属各保险公司的人,遇到客户需要投保其他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时,可以透过美臣金融服务提供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独立人可销售多家寿险公司产品,保险人通过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留住客户。
4、拓展网络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