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关于保护环境的讨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地球是我们的家,同时也是我们的母亲。地球无偿的供给我们各种资源,而我们却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顾后果的肆意去破坏她。正如《只有一个地球》那篇文章所说的,我们不能再指望破坏了地球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地球如果灭亡了,那么降临到地球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所以我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环境,我建议大家做到如下几点:
1.珍惜现在的每一口空气,把工厂的数量尽可能的减少,工业废气也会随之减少。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政府已将许多重污染的工厂叫停,限期整改或迁移。我们还知道每家每户用的煤气已改成了天然气,倡导步行少用汽车,这都是保护大气的举措。我们还要多植树造林,森林不仅能呼出新鲜空气,还能净化空气。要制止乱砍伐森林的行为,要少破坏大自然。
2.不要滥用各种资源,如,煤、矿、木、水如果这些资源被无止境的开采,必定会形成各种资源的枯竭,当人们没有资源时,我们就无法生存了。
3.水是生命的源泉,但是它又实在太少了。虽然表面看起来地球上大面积都被水覆盖,可是能用的却不到十分之一,许多城市严重缺水,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目前,学校倡导我们在家里的马桶水箱里放一个矿泉水瓶子,不正是节约用水的举措吗?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不正是为节约用水尽一份力嘛!
只要大家做到以上几点,地球就有救了!
作文建议书范文保护环境
地球晚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生存资源和条件,谁不想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地球已经伤痕累累了。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了。
人们经常把保护环境挂在嘴边,可真正做起来却不往往有些困难。就拿塑料袋来说,人们都知道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也知道国家的限塑令的要求,可是人们还是在用,我们身边环境污染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人们大都知道废旧电池回收不当会污染环境,但许多的时候我们却把它们随手一扔。另外,我们周围浪费资源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常常忘了关水龙头等,为此根据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市民收听、收看关于保护环境的节目,阅读环保知识读物,讨论环境保护问题,与破坏环境的现象作斗争。
二、倡导市民节约纸张,节约粮食,节约有水,节约用电,节约燃料,共同节约我们有限资源。
三、把损坏的物品修理好再用,延长使用期,多使用循环用的物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纸制品。
四、设置专门回收部让垃圾及时回收并合理利用。
五、引导市民购买有环境标志和绿色标志的物品,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使用会破坏臭氧层的物品。
六、保护野生动物,不采摘花朵,不砍伐树木。
我们共同,一定会创造一个美好家园!
作文建议书模板保护环境
亲爱的同学们:
如今,地球环境已亮起红灯,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是否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呢?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节约用水
1、洗手打肥皂或涂洗手液时,不要打开水龙头。
2、洗完菜或洗完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菜、浇花。
3、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
二、节约用电
1、如果不用电视、空调、电灯等这样的电器时应关掉电源。
2、出门时请随手关灯。
三、节约纸张
1、纸要双面用。
2、用过的纸应钉在一起作为草稿纸。
3、才写过几页的笔记本不要扔掉。
四、节约粮食
1、吃饭不要留下残渣。
2、不要把饭粒掉在地上或桌子上。
3、不要把没吃完的饭菜倒掉。
五、废品循环利用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各类教育中都渗透着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环境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了解环境,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树立正确的思想态度从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素质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环境教育则是培养人类的保护环境意识。公民良好思想品德的体现是从保护环境开始的,而高中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由此可以看出,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生是未来环境保护的实施者和维护者,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不强,对于保护环境不加重视。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做出改革后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教材第三册《稳态与环境》中包含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命系统的稳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宗旨,通过环境教育为主线,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的方法
1.结合教材内容,强化环境教育。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立足于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特别是“隐性”环境知识,做到课堂教学和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目前世界上植被的覆盖率正在急剧减少,而温室效应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渐渐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从而告诉学生要保护植物;还有在讲解“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时候,可以把大自然比喻成人体,告诉学生人体一旦内环境失去平衡,那么人就会生病,大自然就像人体内环境,大自然的环境遭到破坏那么自然也会生病。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2.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在讲解教材选修二中《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即人类乱砍滥伐、严重的白色污染、工厂乱排放污水等一系列的反面教材,从这些角度分析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对地球有什么影响,从中启发学生要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这种循序渐进的启发使学生明白:只有好好保护环境,人类才能赖以生存和发展。
3.开展关于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题会。
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生是未来环境保护的实施者和维护者,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不强,对于保护环境不加重视.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做出改革后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教材第三册《稳态与环境》中包含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命系统的稳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宗旨,通过环境教育为主线,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高中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的方法
1.结合教材内容,强化环境教育.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立足于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特别是“隐性”环境知识,做到课堂教学和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目前世界上植被的覆盖率正在急剧减少,而温室效应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渐渐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从而告诉学生要保护植物;还有在讲解“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时候,可以把大自然比喻成人体,告诉学生人体一旦内环境失去平衡,那么人就会生病,大自然就像人体内环境,大自然的环境遭到破坏那么自然也会生病.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查阅的问题包括:我国有哪些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既迎合了学生喜欢上网的心理,又解决了问题。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得知了环境问题的种类,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生态的恶化、森林草场面积的减少等等。这些环境问题,绝大多数是人类不遵守自然规律造成的,是人为的。要克服这些问题,人类就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
二、播放一则公益广告的视频
广告内容为: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妈妈牵着一个小女孩,微风轻轻吹来一片纸屑,小女孩挣脱了妈妈的手,将小纸屑拾起来放进路边的垃圾箱。
视频播放完毕,提出两个问题:
1.这则公益广告的含义是什么?
2.在你身边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
关于广告的含义,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有的说,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的说,保护环境要从娃娃抓起……
关于第二个问题,对做得好的学生,大家报以热烈掌声。也有学生自我解剖,说出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面带愧色,决心今后从自身做起。教师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了表扬,对做得不到位的学生则肯定了他们能严于律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也给他们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屏幕显示以下内容
①为了大方或风度,致宴席上剩菜太多;②为了耍派头显威风而鞭炮震云;③豪华车后尾气缭绕;④为了省事,焚烧秸秆,浓烟滚滚;⑤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
视屏结束后要求学生回答:以上这些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哪些危害?
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雾霾影响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汽车的尾气、燃烧鞭炮的硝烟、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都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可想而知,如同火烧一般,几天后全部枯死。
四、自查自找,自我发现
屏幕显示:
1.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水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般大小的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这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电池里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对自然环境威胁很大的几种物质。若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2.播放公益广告:100个人,100辆车,每天碳排放量1350千克;100个人一辆公交车,每天碳排放量189千克;100个人,100辆自行车,每天碳排放量0。低碳生活,请选择绿色出行。
提问: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做?(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学生发言非常踊跃。
对于第一问,各小组给出以下答案。
小组(1):乱抛纸屑、乱扔粉笔头的现象。
小组(2):随地吐痰,零食的包装袋乱扔。
小组(3):快餐的饭盒和一次性筷子乱扔。
小组(4):吃饭不光盘,乱倒剩饭剩菜,既影响环境,又不节约粮食。
对于第二问,学生总结出更多。
小组(1):多运动,少看电视,少上网,多与家人出去散步。平时照明多用节能灯,少用白炽灯;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
小组(2):多喝水,少喝饮料;近距离外出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没必要时不开空调。
小组(3):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煤气阀门,少开电脑;叫家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晚上手机关机,一可以省电,二可以防辐射;尽量不开空调,可以开电风扇或用以前的芭蕉扇。
小组(4):洗菜水、淘米水用来浇花草,生活废水再利用;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用来做草稿纸;不乘电梯爬楼梯,既省电又锻炼身体;吃饭不用一次性筷子,到市场买菜带菜篮子不用塑料袋。
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为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益思幼儿园结合这一绿色节日,开展了“爱护地球,绿色行动”主题教育活动。
“我要给地球妈妈穿上绿裙子”“我要给地球妈妈戴上最美丽的小花”…… 小班孩子们的想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变成了现实,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为“地球妈妈”进行了打扮,通过撕、画、贴、印的形式,诠释了自己心目中“地球妈妈”的美丽模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为了让幼儿带动家庭和社会一起行动起来,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中班幼儿集思广益,想出了许多节约能源的好办法:节约洗澡用水,缩短淋浴时间;安装节水龙头;用节水型抽水马桶;节省纸张,少寄些贺卡;随时关紧电冰箱的门;爱护公共绿地;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等。孩子们还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周围更多的人宣传保护环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创造想象能力,为了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到亲子合作共同创作的乐趣,增进亲子感情。大班年级组举行了“低碳生活,保卫家园”亲子环保时装秀活动。亲子制作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各种废旧材料(报纸、旧布料、垃圾袋、旧光碟、等等)通过家长、孩子们巧妙的创作和利用,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环保包、环保帽子、环保时装。作品创意新颖、手工精致,将教育、娱乐、装饰等作用融为一体,富有创造性,充分体现了家长和幼儿的智慧,也有着对浓浓亲情的体验,更有着对废物利用、环保意识的培养。
爱护家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地球的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在幼儿中开展环境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将会使人类拥有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
幼儿园世界地球日主题教育活动通讯稿二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资源环境,善待地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4月22日是 “世界地球日”,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珍爱地球,让我们拥有一个绿色家园,近日,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我爱地球妈妈”的主题教育活动。
小班的幼儿看着爱护地球的宣传片,念起绿色环保童谣《我是地球宝宝》,中班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讨论着如何让地球妈妈轻松的呼吸,大班幼儿则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未来地球科幻画,幻想着未来地球色彩绚丽的明天。老师还倡导孩子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水、电,爱惜粮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懂得节俭,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爱护地球妈妈,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种养绿色植物,努力保护身边的每一片绿色;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地球的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对幼儿进行“世界地球日”教育,不仅让小朋友了解了世界地球日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让孩子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孩子的自觉行动。
幼儿园世界地球日主题教育活动通讯稿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作用,开阔学生视野,从小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认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开展环保绿色教育,明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主要工作:
1、让学生了解环保常识,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利用电视台、宣传窗,开展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3、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认识。
4、以少先队为载体,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具体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全体教职工明确环保教育,绿色教育的意识,统一思想,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校长室
2、举行环保图片展览,倡议书,号召全体学生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大队部
3、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学习讨论环保教育、绿色教育的组织实施形式。政教处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提高认识。
①、加强常识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认识自然环境,掌握基本常识。教务处
②、认真组织课余考察小组,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并举办考查结果汇报展览。常识组
2、加强宣传。
①充分利用校内闭路电视系统,在霞雾电视台中开设“我与自然”栏目,播放有关环保常识的影片、实地考查录像、学生观后感等。大队部
②在上小周报、班级小报上开辟关于环保教育的专栏,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资源共享,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政教处、班主任
③举办“浪费资源,就是破坏生存之道”专题展览。常识组
3、组织竞赛。
①组织环保知识竞赛。教务处
②组织“我爱大自然”演讲比赛。教务处
③组织“绿色地球,我的母亲”百人现场绘画比赛。美术组
4、社会实践。
①与##“争创文明卫生集镇”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定期清洁##主要街道卫生。政教处
②设立“绿色守护员”,分区包干管理校内各绿化地带。总务处
③举行“不乱扔垃圾,做文明公民”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集中力量处理集镇卫生死角,举行签名活动。政教处
④护理好大队部二亩“少年林”,植树护绿。大队部
⑤组织垃圾分类处理,废纸回收、废电池回收活动,利用废品进行小制作比赛。大队部
⑥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一分钱”,拒绝使用一次塑料用具的习惯。政教处
⑦开展“保护母亲何”活动。政教处
(三)、总结巩固阶段。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恶劣后果的逐渐显现,人类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活空间。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6年7月,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现在初中各个学科的新课本在编排上都或多或少的渗透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而生物学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显得格外密切,因为人类是生活“生物圈”中。
人类没有预见性的盲目的生产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人类面临着诸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各种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生物科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能够具备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能够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贡献,是每一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的从环境中索取一切人类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开展具体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笔者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时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导入新课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的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同学马上就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千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的意识。在结束第一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课本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要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草场、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伦敦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噪光污染等等,不胜枚举。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的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而最终人类是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名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学生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发达,现在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一些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杂志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有时这些消息对学生的震动很大。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应该说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只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日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的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做着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利用课本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课本中有不少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例子,如七年级上册中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七年级下册中有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课本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作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我国与青岛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数值(世界:8000立方米;中国:2292立方米;青岛:375立方米),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即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在结束学习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在浮山上见过有人网鸟;有的说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商贩;有的说在南山市场见到过从国外通过不正当途径进入我国的野生蜥蜴、乌龟;有的说还在早市上见过有卖死鹰的小贩,还有的说在东部有一家饭馆专门做以蛇为原料的菜……看到同学们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的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同学的惊异、义愤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就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的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的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其他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的听,包括一些平时很调皮的学生也在认真的听,也许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的震动了他们,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回家调查由于人类活动而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可以在每一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举行一些课外活动,如举办专题墙报、黑板报,请专家做环保方面的报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把环境教育渗透进高中地理环境教学的必要性
1.地球环境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浪费地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行为,已经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伤痕累累。温室效应、雾霾加重、泥石流灾害、沙尘暴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造成直接威胁。面对越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意识角度考虑,把环境教育渗透进课堂教学中,是实现地球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2.课程目标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后,“掌握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和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并且把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领会全球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树立正确的全球化意识。关注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问题,加强对我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关爱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发展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的“课程目标”。由此可见,环境教育渗透进高中地理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取向。
3.地理科学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是地理课程研究的两大对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使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掌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需要通过环境教育这一途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把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除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增强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地理知识本身就包含于环境知识中,面对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明确环境教育的目标,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把课本教材作为教学的知识载体,利用相匹配的环境事例增强知识点的说服力,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课《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幻灯片形式播放《啊,地球出汗了》的漫画,同时提出“该漫画反映的是怎样的环境问题?我们将其称作为什么效应?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的方式,对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得出人类无节制地排放二氧化碳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发挥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作用,在认识和应对气候变暖的课程中,我组织开展了“如何降低温室效应危害”的辩论比赛,把学生划分为不同身份,分别代表世界组织环保人员、政府官员、热带雨林的土著居民和采伐商人四种身份,学生以自身立场阐述对论题的见解,通过提出具体可行的环保举措,加深学生对气候变化危害的认识,进而增强他们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校本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师除了利用地理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育外,还可以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校本课程中,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校本课程应该有别于一般的学科教学,特别是关于地理方面,不同地区应当体现其特殊性和代表性。因为不同的地域,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相互有别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带领他们发现家乡的地理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循序渐进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家乡、了解社会、接受环保教育。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当地进行基础性的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我会根据地理课程每学期的必修内容,提供5-6个符合当地情况的地理环境调查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需要关注的是,拟定的研究课题必须体现当地特色,符合当地现状,且是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探究出答案的。例如:调查当地的地形类型,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调查当地的气候类型,找出人们不合理行为对天气造成的影响;调查当地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探究人口变化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调查当地生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讨论物种保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实地调研,不仅能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关心家乡的环境变化问题,而且能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对于较好的调研内容,可以编辑成地理校本教材,更加广泛地发挥其教学效果。
3.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不仅要渗透于地理教学课堂上,而且应该渗透于教学课堂外。也就是说,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在课堂学到的环保知识合理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植树节、国际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有关环境保护的节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细微环保的行为做起,一方面,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环保知识,掌握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另一方面,唤醒身边朋友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出保护环境的行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因此,环境教育应该从每一个公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环保工作。
参考文献:
二、活动目的
宣传全球温室效应的危害,倡导大家爱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并在活动中发扬志愿精神。
三、活动主题
“志愿添荫护家园”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吉林农业大学理科楼前空地。
六、活动开展
与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向各学院征集志愿者参加植树节的植树活动。
七、部门分工
秘书处:负责召开活动举行前的筹备会议,讨论相关事宜,解答相关细节。
实践部:负责树苗的购买,维持现场秩序。
网络部:负责拍摄活动场景。
报社:组织一次关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专题报道。
剧社:帮助实践部维持现场秩序。
宣传部:制作二块关于温室效应危害的宣传板报。
外联部:负责拉取树苗开支的赞助。
策划部:在活动当天参加维护秩序。
八、经费预算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6702
2012年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诉讼类型,在我国日趋显现出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立法上首次得到了肯定,环境公益诉讼也再次成了法学理论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简单、笼统的规定不足以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制度的主体资格、受案范围、证据规则等还需要通过相关立法进一步明确。目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环境公益诉讼很难从法理上得到有力支撑,有些学者指出,薄弱的法理基础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面临的瓶颈。所以,本文从法理角度对环境权的属性进行全面而深入分析,以期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理论的支持。
1关于环境权属性的代表性观点
环境权是一个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重要权利,亦是环境立法、执法、环境管理、环境诉讼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权”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法律文献和学者著作中。在欧洲发达国家,逐渐显露出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在环境权领域,注重和强调道德和精神取向的环境共享权,并通过创制一系列新的程序工具来保障环境共享权的实现。在环境权内涵的不断丰富中,出现了“公民环境权”、“国家环境权”、“人类环境权”、“法人环境权”、“洁净空气和洁净水权”、“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获得司法救济权”等环境共享权术语。关于环境权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私权或公权说。
关于环境权究竟属于公权还是私权,世界各国的学者对此产生了很大分歧。有的学者认为是公权,有的则认为是私权。日本法学家原田尚彦认为,环境权即使是宪法上的纲领性权利,也很难把它解释为应通过法院直接加以适用的绝对性私权。又有学者认为,环境权的理论同样具有包括所有权和人格权等在内的私权属性。从各国立法上看,美国联邦宪法没有确认环境权作为私权或公权的条款,但在美国州宪法中就有关于环境权作为私权或公权的规定,其他国家的宪法也有类似的条款。我国法学界大部分学者都主张环境权属于私权,但也有人认为其为公权。
2环境权的公益权属性探讨
2.1再论环境权的属性
不论私权属性的环境权还是公权属性的环境权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环境权的某些本质特征,但又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对于人类来说,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是享有清洁空气、水、阳光等环境要素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人生而享有的,是一种自然权利,具有人权的特性,不可剥夺也不可转让。对于国家来说,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对一定范围环境的,如果丧失这一基础,国家也就无从存在,在国内则表现为对环境的行政管理权。因此,这一权利对国家来说,是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权兼而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属性。不管是以私权来构筑环境权,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地来构筑环境权,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都必须在作为该权利的拥有者的国民或当地居民的信托和委托下,在国家和行政等所有领域内,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治公害于未然和保护环境而做出努力。
根据对环境权的一般性分类,至今为止提出了“日照权”、“眺望权”、“嫌烟权”、“通风权”、“静稳权”、“景观权”、“清洁水权”、“清洁空气权”、“历史文化性环境权”等多种环境权主张。我们把这些权利重新加以整理,可以分为一类如日照权、通风权、眺望权等与我们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私益性较强的权利;另一类如流域的清洁水权,涉及一定地区的清洁空气权,对原生自然环境的景观权,对历史性、文化性遗产而言的历史性环境权等“公共性”、“公益性”较高,支配“公共的空间”,公益性较强的权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环境权在具有私权属性的同时,环境资源的环境要素基本上存于“共享”状态,因此,环境权就其本质而言,离不开环境共享理念。空气、阳光、水等环境要素,森林、草原、河流等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人类所共享的物质与能量。尽管我们从个人本位来把握环境权的概念,但就其实质上说,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所共享,因此,环境权的主体和客体都具有了“共享”与“共有”的理念,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它又具有公益权属性。
2.2环境权的公益权属性分析
环境侵害的行为是社会生产、消费活动的伴生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性、价值正当性和不可避免性,这使得环境法的实体法与程序法也难免具有浓郁的社会性色彩。由于环境是具有生态性、地理性的整体,决定了对环境公共利益问题处理机制与环境法的建构机制仅从个人本位的法学思潮对其进行考察,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应从社会本位角度,对环境权进行思索,笔者主张环境权具有“公益权”性质主要理由如下:
环境侵权的特征决定了环境权的公益权属性。与一般民事侵权直接侵害某一个体的人格和财产不同,环境污染或破坏先直接作用“公共物品”的环境这一“中介物”,再间接损害一部分或全部社会成员的环境权益。所以,也可以说,行为人只要污染或者破坏环境资源,侵害或者有可能侵害环境公共利益,就意味着对公众环境权的侵犯。从此意义上讲,环境权是公益性权利。
传统的环境权理论凸显环境权的公益权属性。20世纪60年代初,在关于环境权最初的讨论中,美国密执安大学萨克斯教授提出了“公共信托理论”即:空气、阳光、水等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要素在当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不应为“自由财产”而成为所有权的客体,环境资源就其自然属性和其对人类的极其重要性而言,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共享资源”,即为全体国民的“公共财产”,任何人不能对其任意占有、支配、和损害。为了合理支配和保护这一“共有财产”,共有人将其委托给国家来进行管理,国家作为全体国民的受托人,必须对全体国民负责,不得滥用委托管理权。国家、政府保护环境的法理依据是公众具有环境权,即公众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公众环境权从其共享、共有性质来看其实就是一种公益性的权利。这种权利之实现,必须依赖国家、政府、组织、个人切实履行保护环境之义务。
3环境权的公益权属性之现实意义
紫金矿业污水渗漏、大连海洋石油污染、吉林化工桶被冲入松花江、南京栖霞区化工厂爆炸……近年环境事件频发。频发的环境事件形势严峻,还表现在跨区域、跨流域事件增多,协调难度加大;影响危害加深,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增多,动辄威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目前,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的年增长率为29.8%。环境主要表现为形式多样,但矛盾大都趋于激化,群众激烈的表达方式有增无减。
环境的“过激行为”可以认为是一种法外私力救济,是环境权益遭受严重侵害的公众在诉求无门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行为。这种民众在环境保护事务上对政府与企业采取较之以往更为主动与激烈的对抗方式的大量出现,充分暴露了现行环境法律的缺陷与转型期社会的困境。因为,根据传统法律,没有人符合原告(直接受害人)资格。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定为须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环境等公共利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的可能性时,公民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公益。环境权的社会性属性决定了他的目的是追求环境公共利益。虽然根据“公共信托”理论,国家享有委托管理权来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但是国家没有忠于委托人的委托行使权利,反而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危害环境公共利益,这时公民或团体有权利对国家的环境管理行为进行监督,而最有效的监督方式是提起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法人及其他组织或公民的行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讼的制度,包括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两种诉讼类型。
现代环境权产生背景,是由于存在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外部不经济性、环境的公共物品性质而产生的“市场失灵”情况,导致环境公共利益遭受损害,而政治国家的一味介入,又导致了“寻租”等政府失灵现象,环境权的属性具有多重属性特征。所以,公民可以通过主张“公益性”的环境权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公众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依据不是环境权的私权属性(维护私人利益),也不是环境权的公权属性(维护国家、政府利益),而是环境权的公益权属性,公民或团体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来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4结语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尚不完善,要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必须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权利必有救济”,“无救济必无权利”,环境公益诉讼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司法途径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免遭非法污染与破坏。由于环境权的公益权属性,公民可以通过主张“公益性”的环境权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使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在法理上得到了合理解释。然而,我国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限定为机关和法律规定的组织,将公民排除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之外不但有悖于法理,而且在现实中由于公民诉权受限而使环境公益保护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还在探索阶段,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尚未成熟,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及相关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环境权的理论探索也应该继续深入,从而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提供有力的指导与支持。
一、活动时间
2017年12月中旬—2018年3月下旬
二、活动对象
区属中小学生
三、活动主题及形式
以“保护小环境,爱护大地球,小手牵大手,共建我家园”为主题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举行一次国旗下讲话,向广大师生发出“除尘防霾、保护环境”的倡议;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对生活中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的行为展开大讨论;每班出一期以“保护空气污染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板报,倡导绿色伴我行的生活理念;每人办一份手抄报,宣传生活中预防空气污染的知识、常识;提倡学生对家长、亲友做一次环保宣传,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身边人保护环境;印制“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理念,引导家长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四、工作要求
(一)各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将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内容通过各学科课堂教学开展渗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树立学生“讲卫生、勤整理、护环境”的意识。
(二)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宣传。学校要通过校园广播、网络、新媒体、校报、板报、橱窗、手抄报、倡议书等多种方式,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广泛号召学生爱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三)引导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主动向家长及亲友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知识,特别是在文明燃放鞭炮、不焚烧秸秆及生活垃圾等方面知识作为重点宣传内容。
(四)大力开展学校环境卫生整治。学校要安排值日小组坚持每日洒扫,随时清扫,发现垃圾及时清理,保证各班教室、环境卫生保持整洁卫生。定期进行全面卫生大扫除,不留任何死角,在气温允许的情况下适量洒水减少尘土污染,保护环境。
(五)抓好工作落实,及时深入推进。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的落实效果,区教体局将此次活动纳入考核,教育督导室适时对各中小学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
(六)各学校在积极落实“六个一”活动要求的同时,应注意及时收集相关活动资料,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各学校将本次活动总结于3月15日底前报区教体局基教室,各学校可随时将开展活动信息报区教体局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