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0-29 09:47: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

篇(1)

0.引言

土地整理是地形数据库的建库工作重中之重,地形图测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形图测绘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以往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发展为现在的全自动化、高清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一系列新型的地形图测量技术应运而生,可以满足不同地形地势的测绘需求,克服复杂地势对测绘带来的困扰,大大提升了地形图测绘的精准度和完整性,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误差,从而为地形测量数据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1.土地整理及测量工作

地形图测量工作是土地测绘整理项目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整个土地管理项目的前提基础,地形图测量精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土地规划项目的是否顺利开展,进而直接影响到项目施工科学性和可行性[1]。精确可靠的测量数据是确保土地涉及规划的前提条件,会使得项目规划更详细、更便捷,能够让项目规划设计更加贴近显示,方便后期施工。一般情况下,土地地形图测量是按照1:2000的比例尺进行测量的,但是某些重点土地区域要做好精确化整体,比如水沟、堰塘、道路、提灌站等,这些地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一般要按照1:500的比例尺进行测量。其实,不同的地形地势在进行地形图测量采用不同的比例尺,这是地形图测量的一项技术要求。在土地项目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一般采用1:5000比例尺,对于地质灾害性地形进行灾害监测和评估时一般采用1:2000比例尺,而1:500和1:1000通常用于项目工程中的施工和验收环节。在测量过程中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一般将测量结果和一直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提升测量数据的精准性。完成地形图数据测量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必须将测量的结果应用到实地地形图中,验证其精准性,从而发现不足之处,从而加以修改,补查缺漏之处。

2.土地整理地形图测量技术影响因素

地形图测量技术一半是测量地球表面上的地物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高程,将投影和高程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进行缩小,在采用符号标注并绘制成地形图。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土地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会采用航空微型测量技术,而针对小范围的土地测绘一般采用聚酯薄膜测图板技术[2]。影响地形图测绘数据的精准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气。天气因素是影响地形图测绘的首要因素,恶劣的天气环境会给测绘工作带来极大阻碍,也会使测量所得结果出现误差,进而直接影响到测量数据的精准性。二是测量仪器的性能。测量仪器性能高低是影响测量结果的关键,性能良好、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的仪器更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因此测量工作开始时要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调整好仪器的各项参数设置。三是人为因素。测量员是操控仪器和完成测绘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测量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较差、缺乏责任心、对工作技术要求松散、操作过程不符合规定,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得测量数据的精准度大打折扣。

3.土地整理地形图测量技术类型

3.1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地形图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精确度高、成图速度快。数字化测量仪器操作简单便捷,用于野外测量较为灵活方便。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测量结果实时显示。数字化测量仪器设备具有高清的成像成图软件系统作支撑,能够将测量到的地形结果通过图像形式动态实时地展示出来,而测量员整个的地形测绘工作也是透明而直观的,可以为地形测量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二是提高野外地形测绘效率,节省测绘工作时间,该仪器特别适用于野外地形测绘,能够任意查看定位坐标。该项技术能够弥补以往传统测绘技术不能迅速成图的缺陷。三是不收作业时间限制。数字化测量技术没有作业时间的要求,拥有智能化操作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地形测绘工作,大大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只需一个人就一个完成采集点坐标测量数据采集,此外该仪器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联网设备传递到数字化软件数据库中,并根据使用者的要求生成不同比例尺的地图[3]。

3.2全站仪测量技术

全站仪测量技术同样是一款操作便捷的技术,它同样具备测量数据精密、操作灵活轻巧的优势,全站仪测量所得的数据一般都是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在土地整理地形图测绘中,全站仪测量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逐步发展,全站仪仪器的便捷性和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4]。全站仪测量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项目工程地形图测量时,要运用到工程放样,采用全站仪测量能够将施工设计规划图中的相关电位精确而快速地预设到地面上,减少施工误差。二是才继续拧地形图测绘时,能够将控制测量技术和地形测量的实施过程进行同步,为施工测绘提供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并指导项目施工的导向测量工作。

3.3GPS-RTK定位测量技术

一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势。GPS测量时,载波相位法可以将精度拓展到1ppm。在大量的工程测绘实例中,运用GPS技术测量的相对定位精度能够控制在50m以内,目标相对定位精度能够精确到1mm,也就是说能够观测到一只苍蝇或蚂蚁的动态运动过程。而在1500m以内的工程测量和精度定位中,监测定位数据的误差在1mm以内,在高层建筑检测定位时,垂直平面误差在5mm以内。由此可见GPS定位测量技术的具有高精准度的优势。GPS定位测量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定位数据,为工程测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二是具有多功能、适应广的优势。GPS定位测量的功能繁多,应用范围较广。GPS能够为客户提供持续性实时的动态目标的三维立置、移动速率以及时间信息,在定位和导航功能之外还可以用于测量目标运动的速度和目标距离。三是具有测量耗时短、操作简便的优势。传统的工程测量以静态定位为主要方法,选择一条准线,根据规定的观测精度和观测要求来完成检测测量任务,测量时间在1小时至3小时间,而GPS动态定位法,可以将几个小时的测量任务缩短为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GPS定位测量技术本身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以及空间定位技术的基础之上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自身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只需要人们根据实际应用安装一定的开关设备,同时发出任务指令,GPS定位系统就能够全面、精确地采集到用户所需要的数据。

4.结束语

篇(2)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气候的不断变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水利工程在近几年旱涝并存,严重影响了周围人民生产水重和生活质量。为此,采用有效的实地测绘技术成为解决旱涝问题的关键点。本文结合某水利工程地理测量实例,就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CORS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Reference Stations,CORS)是当代 GNSS 测量的前沿技术。是由基准站网子系统、数据控制中心子系统、流动站子系统、数据通讯子系统和数据子系统构成,将卫星定位技术、测绘学、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结合为一体。于2011年正式向国内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各种不同精度的时间和位置服务信息主要服务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气象监测、地震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社会公共定位导航服务等领域。

二、地理测量应用实例分析

某水利基础地理测量工程,采用GPS连续运行卫星系统(CORS)在地形图测绘、专题数据采集、植被调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GPS 连续运行卫星系统 CORS 在本工程基础地理测量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

2.1地理测量方案的选择

本工程基础地理测量主要是对湖区水下地形、湖滨区岸上地形及五河入湖段的河道地形的测量测区范围达到6000多km2,且大部分测量任务涉及到水域,这就要求测量方式必须满足长距离、大范围、高精度的作业特点。

常规GPS RTK是基于临时基准站和流动站观测的卫星相同、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相关,从而消除或降低这些误差的影响,提高基线测量精度。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这种误差相关性逐渐衰减直接导致测量精度降低。

在理论方面常规GPS RTK测量的作业范围可以达到10~15km,然而通过多年的GPS测量经验发现,各种不同的仪器型号,不同的作业环境使得GPS RTK测量的作业范围受到很大影响。

水利测量一般都是地形较为复杂,遮挡较为严重的区域,加之水利测量对高程精度要求很高,这就导致常规GPS RTK测量的作业范围只能控制在6~7km。

CORS 通过在该地区建设了50个连续运行基准站,构建了高精度、高效率、高时空分辨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网,精确测定这些基准站的位置及变化率,基准站连续接受卫星信号,将信息传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同时接收流动站发送的接收机概略位置信息,数据处理中心会根据流动站的位置选择与之较近或定位精度较好的基准站信息,虚拟出一个参考站,然后根据各基准站上误差信息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解算出该虚拟站的误差,虚拟参考站的位置一般在流动站周围5m范围内,保证了虚拟参考站与流动站误差相关性。这种虚拟参考站技术解决了常规GPS RTK测量因基线距离的增大而导致测量精度降低的问题。

CORS测量与常规GPS RTK测量相比较,减少了架设临时基准站,减少了外业工作人员,解决了因距离增大而导致的精度降低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大面积水域无法架设临时基准站和长距离,大范围作业测量精度,节约了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

2.2 地理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本工程基础地理测量D级GPS控制网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全网共布设D级GPS点197个,联测水准129个,其中三等水准点85个,四等水准点44个。这些控制点布设均匀、点位稳固,网形布设合理,成果可靠,各项精度指标均优于规范要求。

该工程基础地理测量项目中的分项专题地理数据测量主要是对湖区周边的重点圩堤及其附属物进行测量,测量范围涉及到全湖区。利用CORS根据地区基础地理测量D级GPS控制点成果采集专题地理数据的同时,对CORS测量点位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采用Trimble 5800双频接收机,测量方法采用多历元静态已知点测量,在每个已知点上测量两次,每次采集30个历元,最后求其平均值,作为观测数据。最后对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内符合精度统计和外符合精度统计,从而分析 CORS 测量点位精度。

系统内符合是各个历元观测值之间的比较,是工程测量中点位精度的主要参考值。具体统计方法是,计算每个观察点的三维坐标的各分量所有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参考值与测量值求差。根据公式(1)计算定位结果在X、Y、H方向的内符合精度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统计结果见表1。

表 1CORS 内符合精度统计与外符合精度统计

外符合精度是将各测点Trimble 5800双频接收机通过本身自带的解算模块求得的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与将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D级GPS 点坐标求差。根据公式(2)计算测量点在X、Y、H方向的外符合精度中误差。

从表1可以看出,CORS系统精度较高,完全可以满足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根据 CORS系统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统计,结合多个项目的测量经验,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工作效率、劳动强度等因素,利用CORS完全可以替代四等及四等以下等级的水准测量。

2.3 CORS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2.3.1 CORS 测量外部影响因素

在CORS 测量中,在测量过程中流动站接收机需要接收来自测绘局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数据通讯系统(如移动公司等)发送的差分数据和流动站接收机本身接收到的卫星数据,这两种数据的质量,测量人员无法干预,如果这两种数据有中断或数据质量不好会直接导致测量精度降低或无法测量。对此,测量人员只能选择GPS卫星分布均匀、接收到的卫星数量多、基站差分信号好的时间段进行测量作业。一般情况要求接收卫星数量多于5颗PDOP值小于6时进行CORS测量。

2.3.2 CORS 测量作业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在CORS测量中,作业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简化。一般情况下,一名测量作业人员携带一根测杆,在测杆顶端安装流动站接收机,测杆中部安装操作手薄,这样就可以进行外业测量。对于地形图碎部点采集,这种简易操作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但是对精度要求高的图根点、等级点测量就会造成人为的精度损失。对于精度要求高的等级点测量,建议测量人员在等级点位上架设三脚架,进行严格对中、整平3次量取仪器高求其平均值做为仪器高程数据,分不同时段、测量多个历元,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三、结束语

常规RTK测量是GPS技术发展的基础,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CORS)则是RTK技术的最新发展,它克服了常规RTK测量的诸多不足,降低了测量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程质量。由于水利测量大多数属于地形复杂区域,如河道、湖泊、 山区等,在这种复杂地形条件下,利用CORS测量,将会为水利工程建设快速提供高精度测绘资料。但是,测量也同样存在自身的不足,比如卫星遮挡严重,导致流动站接收机无法接收卫星数据或卫星数量小于 颗时,数据通讯系统无法覆盖区域,无法完成测量工作等等,需要测量人员采取有效的结合方法,提升工程测量的质量水平。

篇(3)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既需要做好地籍调查以及监理等相关工作, 也需要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和高科技的助推作用,同时,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协助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把我国的地籍测量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地籍测绘的目的是获取和表述不动产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等有关信息,为不动产产权管理、税收、规划、市政、环境保护、统计等多种用途提供定位资料和基础资料。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地籍测绘的成果包括: 地籍数据集,地籍簿册和地籍图。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监理方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工作,往往个别环节的差错,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实施监理制度,设计严格合理的监理方案,可以做到层层把关、严格检验调查中的各个环节,是保证和评价调查成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实施监理制度

二、地籍要素测量及监理

地籍要素测量是为了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等。主要内容有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面积。

1地籍控制测量及监理

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引入监理制度,根据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设计合理的监理方案,以保证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在开始实施测量工作前,测量小组须向监理方提供起算点数据,并由监理人员检查测量小组所有拟投入使用的仪器及鉴定证书等,经检查合格后,由监理方签字认定,方可开始测量工作。

(1)监理人员严格审核测量小组提交的观测数据及相关资料,要求网形布设合理,结构良好,数据记录规范、工整、无涂改,能够很好地满足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2)监理方认真计算测量小组所提供的数据,根据一类地区应布设三级导线、拨地导线两级; 二类地区可布设拨地导线、图根导线两级的精度要求检核。

(3)监理方可在原施测控制网基础上进行外业检查,对控制网观测和计算资料进行全面检查验算,统计其精度。同时要求使用仪器精度等级不低于原观测仪器精度,野外检测可按总点数的15% ~ 20%抽检。

2地籍图的测绘及监理

地籍测绘的主要成果是地籍图、界址点坐标册和地籍测量外业调查表。其中界址点坐标册和地籍图都是外业实测成果,都涉及精度问题,宗地图的绘制在内容、规格和比例尺上都有较高要求。因此,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 )界址点的测量与监理

a界址点精度

界址点坐标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依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的精度要求也应有不同等级。

( 2) 界址点的测定

界址点的测量可采用解析法和部分解析法两种:

a解析法: 野外用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方向交会法等测量全部界址点、主要地物点( 保护点) 并计算点位坐标。以界址点、主要地物点的坐标为基础,测量其他地籍要素的几何图形要素计算坐标,并以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作校核。最后根据以上数据展绘成地籍图及宗地图。

b部分解析法: 用解析法测量街坊界址点和街坊内,部分明显界址点的坐标,再用丈量数据装绘街坊内部宗地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以街坊界址点控制街坊内部宗地。成图时先展绘测有坐标的界址点,再根据彼此的关系距离,用经宗地草图校核后的丈量数据装绘街坊内部。呈曲线的界线可采用图解测绘。

( 3) 监理方案的实施

在界址点测定过程中,监理人员应进行旁站监督,使测量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规定进行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a观测用的仪器设备有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钢尺等,这些仪器都应进行严格的检校。

b细部点坐标宜采用极坐标法测定。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5 mm,水平角采用DJ6 经纬仪观测一测回,归零差不应大于1';

c观测工作必须在已设置界址点标志的基础上进行,按街坊分组观测、分册记录和计算。坐标计算取至厘米。

3地籍图的测绘与监理

( 1) 原图的精度要求

通常地籍原图的精度包括两个方面,即绘制精度和原图的基本精度。

a绘制精度主要指图上绘制的图廓线长度,对角线长度及图廓点、坐标格网点、控制点的展点精度,通常要求: 内图廓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 2 mm,内图廓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0. 3 mm; 图廓点、控制点和坐标网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 1 mm,其他解析坐标点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 2 mm。

b原图的基本精度主要指地籍原图上界址点、地物及其相关距离的精度。通常有如下的要求: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的距离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 3 mm。依测量数据装绘的上述的距离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 3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 5 mm; 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 4 mm。

( 2) 图边的测绘与拼接

为保证相邻图幅的互相拼接,接图的图边一般均须测出图廓线外5mm~10 mm。地籍图接边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点位中误差的2倍。小于限差平均配赋,但应保持界址线及其他要素的相互位置。避免有较大变形,超限时需检查纠正

( 3) 监理方案

当测量人员全面检查自己的成果之后,应将观测记录、计算数据及地籍原图交由监理方审查,检查的方法分为室内检查、平行检查和巡视,具体检查内容为:

a. 检查各种地籍要素如行政界限、地籍编号、界址点及界址线、街道名称、门牌号、地籍控制点以及在宗地内能够注记下的单位名称、二级分类的地类号等。

b. 实地检查部分图幅各种地物要素的测绘情况。

c. 按照技术要求,检查各幅地籍图的接边情况。

d. 检查地籍图图廓间及图廓外注记情况。

4宗地图的测制与监理

( 1) 宗地图的测制宗地图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编绘宗地图时,应做到界址线走向清楚、坐标正确无误、面积准确、四至关系明确、各项注记正确齐全、比例尺适当。

( 2) 监理方案

监理方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对测量完成的宗地图进行实地核查,检查部分宗地图的宗地号、地类号、占地面积、界址点号、四至界限、相关距离及土地利用现状等要素的完整性、准确性及规范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直至合格。

5面积量算、统计检查与监理

( 1) 土地面积量算

地籍测量中的土地面积量算,一般是一种多层次的水平面积测算。通过土地面积量算工作所得到的面积数据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土地、收取土地费( 税) 的依据,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另外还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数据基础。

( 2) 监理方案的实施

a监理人员在室内认真核算检验各图幅内宗地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之和与图幅理论面积之差是否满足检核条件。

b检查各宗地面积与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结束语:

地籍测量是一项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邹岩.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2)

篇(4)

一、以房地产权属登记发证工作为核心,依法做好房地产测量及房屋面积计算管理工作

房地产权属登记发证制度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立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房屋权属证书上记载的房屋面积是法定面积,直接关系着产权人的权益。因此,各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发放权属证书之前,要严格按有关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房地产测量与房屋面积计算工作。同时,要防止政出多门,对未经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授权,擅自从事涉及房屋确权的房地产测量及房屋面积计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对其中已经给房地产权利人造成损失的,应联合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二、加强房地产测量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各地要按照建设部《关于加强房产测量工作的通知》(建房[1991]385号)的要求,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健全和充实房地产测量队伍,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房地产测量机构和专业人员。在房地产测量及房屋面积计算工作中,要加快推广计算机应用,积极开发房地产测绘软件,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执法检查。对于不按收费管理规定、未取得收费许可证,擅自收费和加重房屋权利人负担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对责任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对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利用职权,故意拖延时间,吃、拿、卡、要的工作人员,要严肃查处。

三、认真执行规范,提高房地产测量及房屋面积测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各地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房地产测量、产权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员,认真学习关于房地产测量及房屋面积计算的规范与规定。房地产测量及房屋面积计算,涉及到住宅设计、房地产测量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等方面的规范、规则,要系统地组织学习与培训。要把房屋产权证书登记的面积正确率作为考核房屋权属发证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立起房地产测量及房屋面积计算责任制度,层层负责,对出现房地产测量及房屋面积计算事故的,要追究事故当事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篇(5)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地形测量。权属调查是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在此基础上,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开展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形测量,由于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跟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地籍信息也正在实现现代化管理,为此,国土资源部和各方土地部门明确要求城镇范围内的土地登记必须以数字地籍调查测量的结果为依据,全面推行现代化,规范化的地籍管理工作。

在我国,常规的GPS测量主要使用静态,快速静态方法来建立二级以上平面控制网,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也仅限于此;GPS RTK技术主要用于地形测量的碎部点采集,施工放样等,而用来代替一,二级加密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的界址点测量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二、地籍测量中在工程测量的应用

通过一些资料的初步了解,我们可以大略的了解到一些GPS RTK技术的思想。应用RTK技术,使得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合。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传输距离的增加,RTK技术将在地籍测量和其他领域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为了提高精度,最好选5个以上的点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参数。为了校验转换参数的精度和正确性,还可以选用几个点不参与计算,而带入公式起校验作用,经过校验满足要求的转换参数认为是可靠的。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城镇全解析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发展,使城镇地籍管理和地籍测量手段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有力地促进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城镇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今,GPS正在越来越多的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例。GPS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当GPS应用于地籍测量时,审查测量规范是必要的,以便人们能采纳这项新技术而不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协助国内地籍测量的“鞋拔子”。当然GPS也有一些我们能够接受的限制。GPS对测量工作实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地籍测量需要GPS,同时,这项技术也代表了测量方法的改进,使其成为沿着高生产率方向发展的一种自然进程。

三、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的构建研究

1.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一般城镇、村庄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测量,城镇也可选择三种方法并举原则。如针对新建城区、工矿企事业相对集中地区以及经旧城改造过的规划整齐的街区可采用全解析法或测算法,即外业测定每宗地界地点平面位置坐标及宗地内永久性的建筑物房角点平面位置坐标;针对人口居住密集的老城区居民地,由于建筑物密集、宗地面积小,界址密度大且通视条件差,随着旧城改造的不断深入,面临旧城改造的、可采用图解法成图,即利用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大平板成地形图后根据实丈的宗地数据装绘成地籍图;在街道或街坊较整齐,而街坊内部通视较差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不是永久性的散列式的居民点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成图。所谓部分解析法成图就是宗地界地点不是全部解析坐标,而是街坊外廊界地点实测及每宗地界址点部分实测而其他界址点图解。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到底部分解析点应占总数多少比例,即需实测多少量,这不仅决定着外业工作量的大小,还决定了测量经费的投入多少,因此,要掌握既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又能节省工作量和资金的原则,一般掌握单位宗地界址点全测,个人宗地至少实测一条界址边,其他丈量图解处理。

2.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性

地籍管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时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这一特点就要求初始地籍测量成图的周期要尽可能短。那么,对原有图件资料的充分利用是缩短成图周期的极好途径。所以,在目前土地部门技术力量弱,仪器设备差的条件下,开展地籍测量这项工作量大,只求一步到位有一定的难度。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测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灵活应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3.宗地界址点标记的恢复

篇(6)

[Keyword]: Ground measurement; transformation of squatter settlemen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ownership; the development of;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 前言

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历史形成、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使得棚户区改造中的地籍管理非常复杂,在改造中形成很多阻力和困难,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搞好城市发展规划,促进国计民生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必须要做细做好,协调好开发利用的关系,从而促进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地籍管理中的测量工作,有效的利用地籍管理方法做好棚户区的改造工程中的土地测量,是目前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化解社会纠纷,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 地籍测量的概念与应用

地籍测量是在对地籍的信息统计过程中进行的具有政府行为的基础性测绘工作,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也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地籍测量是以土地权属为基础,对每宗土地进行权属界线位置的测量,计算宗地面积,从而形成一整套基础资料和地理参考系统。它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以及在规划开发时的有关测量工作。其服务宗旨是为土地管理服务、为保障土地权属服务、为国家生产和建设服务、为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服务、为城镇房地产交易服务,地籍测量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是对土地这种自然要素,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具有利用价值,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在法律规定中,土地资产是作为一种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具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和排他性,是土地经济形态的表现和资本物的表现。现在城市建筑中,民居建筑的土地资源管理在城市规划改造中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为房屋建筑的土地资源一方面是由市民个人出资有偿使用的土地,另一方面它又经过了复杂的环境、人文、历史等发展,其地籍价值不能依据单一标准衡量,因此,就使得城市规划中的棚户区改造时,土地管理工作异常复杂。

地籍资料在统计整理过程中,必须具有可靠性、精确性、概括性和完整性。在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中,首先要对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例如地理位置、范围、行政隶属、用地概况等进行详尽的调查,才能更好的做好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工作。由于城市棚户区的复杂性,调查内容包括变更地籍资料、土地利用分类、初始权属、地籍的区域划分、宗地划分等内容要充分考虑调查摸清,界址认定过程中把握宗地的相邻精度、几何条件等因素。在测量工作中,从事地籍测量的人员应该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必须坚持“权属合法、四至清楚、面积准确”的原则,对统计数据相互校核,准确无误。地籍测量完成后要进行地籍图的绘制,绘制内容包括:宗地编号、利用类别、等级、面积、权属界线、界地点、以及行政区划界线与房产情况,地籍图是地籍测量的最终结果。

三 地籍测量在棚户区改造中的意义

地籍测量结果的应用在棚户区改造中,测量内容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对地籍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以及在地籍测量与调查中的其他信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正确理解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土地管理的角度看,在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中,由于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棚户区建筑老旧程度之间的不协调,以及危旧房屋改造的需要,也是实现城市布局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地籍测量结果的应用对实现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维护、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基础上,有利于有效协调人与土地关系,把握社会生活中人类社会和土地之间关系的平衡,实现人与人之间、代际之间及地区之间的关系和谐;有利于土地流转之间的平衡;避免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资源、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协调;把土地的支配和使用本着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目标来开发,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带动经济的可持续性。

2.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对于土地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中加强土地管理,使得土地价值再实现,保护耕地的总量维持平衡,在城市规划中以棚户区改造代替新建土地开发建筑,对于提高土地质量、利用率和生产率等方面,起到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的目的。

3.在城市改造中,对规划区域的土地数量、质量进行详细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有利于控制建设用地、农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和质量及其变化,通过严格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临界水平,并建立科学的地籍管理档案,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控制和纠正。

4.对城区发展规划用地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建立土地资产核算制度,科学地评价土地的资产价值,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按照会计核算体系,在进行成本、效益核算时,充分考虑旧区改造的社会价值,除将土地占用成本计入土地资产成本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损失,将其计入成本核算,从而得出土地利用的真实效益。

5.通过科学严谨的地籍测量技术实现了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土地再利用与土地权属变更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在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中有效化解社会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四 结语

地籍测量结果的应用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法律依据,是一套从实际出发,涵盖变更地籍资料、土地利用分类、初始权属、地籍的区域划分、宗地划分等内容的测绘技术,为改造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权属变更提供了公平合理的法律依据,是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发挥好地籍测量的作用,必须坚持以为土地管理服务、为保障土地权属服务、为国家生产和建设服务、为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服务、为城镇房地产交易服务的宗旨,指导棚户区改造的土地权属再分配关系,切实保障改造区域内居民的土地利益和合法权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篇(7)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口与土地问题矛盾的不断突出,土地的科学化管理越发重要。为了加强地籍与土地管理工作,地籍测绘必须先行。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主要在于技术是否高度集成和数据流是否连续。测绘仪器的智能化和内置软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多种模式的分析,将现代测绘技术合理的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

2.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他土地管理工作服务。

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其专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2)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3)有配套的成果资料;(4)必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

3.现代地籍测量技术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资料分析数据获取数据编辑、整理、入库。

4. 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5.现代地籍技术的作业方法和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根据地籍测量的专业性可将其分为GPS测量、野外数字测量、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4种模式。受环境、技术、特点等条件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5.1 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其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2)定位精度高;(3)观测时间短;(4)操作简便;(5)全天候作业。

GPS技术引入地籍细部测量,目的是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地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量,对于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10CM,城镇待坊内部稳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15CM,误差为利用技术完全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

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RTK技术已经逐步取代常规的测量方式,成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与常规静态测量和快速静态测量相比,其测量边长范围更大(0-10km均可使用)。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能在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为GPS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提供了保障。

5.2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数字地籍测量分为确权、测量、编绘三个环节,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与搭配。

5.3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5.4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

6.结语

通过对现代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多种测量模式的分析,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

数字地籍测量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其自动化成都和测量精度均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目前,数字地籍测量已逐步成为地籍测量的主流,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其理论和方法也在实践中得到逐步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因为地籍测量内容广,涉及的数据多,而传统计算数据的方法却非常繁琐,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测量技术,而数字化测量具有独特的优势,使用的范围也非常广,所以成为了最好的测量技术选择。数字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来测量的一种方法,通过连接测量设备,采集地籍信息,然后将信息输入到设备中,从而制出地籍图,最终利用地籍图来管理地籍。地籍测量是综合的作业系统,通过对地籍的测量可以实现对土地的现代化管理。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含义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一种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械辅助测量绘图方法。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在计算机技术成功研发并使用后,以计算机为核心连接输出设备,在计算机内部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采集完成后的地籍信息进行输入、绘图、管理等多位一体的测绘技术。数字化地籍测量最大的特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地籍信息图形数据库,为开展现代化地籍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各个城镇的地籍数据库及地籍管理系统,其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势

(一)数字化测图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有效应用,合理的弥补了传统测量方式中的不足,通过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就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具备良好的速度优势,尤其是全站仪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了数据的采集与记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集合多项功能于一体,切实提高了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数字化测图技术的高效化和自动化应用,推动了地籍绘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土地测量工作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精度较高

就地籍测绘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地籍测量工作数据的精准性以及可靠性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测量的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数据,与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越高,测量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越高。这就要求相关地籍测量工作人员应当加大对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数字化测图技术进行科学化利用,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整体性较强

地籍测量工作中,测量控制点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化的控制网络的建立,对于土地测量工作的实际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测量结果具有强烈的整体性,便于相关地籍测量人员对受到损坏的界址点进行科学化的维护和处理,从而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可见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三、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的步骤

在地籍测量中使用数字化测图的时候有以下7个步骤:

一是,测图前的准备,首先要规划测图的地表,然后将所有的地表一一分化、编号,在做好编号之后,才能开始测量,而且要按照编号的顺序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

二是,做好地籍测量的控制工作,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为日常的测量工作提供服务,而且通过对地籍测量的控制,使得各个传递的点、坐标都能确保精准无误。

三是,仔细测量好地籍,尤其是各个关键部分,在测量地籍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GPS和全站仪,并采用草图配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让某些重要的位置具体化。

四是,编辑地籍的测绘图,在出现最初的测绘图之后,就要编辑图像。编辑图像可以使用具体的制图工具,同时也有一些图像不需要使用制图工具,只要适当的修改地图,或者是将地貌上一些明显的符号删除即可。

五是,准确的计算出地籍的面积,在计算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及时的修正错误。在计算的时候,采用分级计算的方式,先从整体开始,然后逐渐的到局部。多次核对计算的差异,处理好面积的平差,然后将面积汇总,从而计算出面积。

六是,在多次的检查图像并保证没有任何错误的情况下,生成一个涵盖所有图表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上有地籍图和面积的汇总等内容。

七是,在图表进入数据库之前要进行反复检查,因为只有在数据精准的情况下才能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系统在设立之后,要在系统上增加管理人员,并正确的保存数据,以免数据丢失,保证数据库内的所有数据都没有经过删改。

四、数字地籍测绘系统

计算机是数字地籍测绘系统的核心,地籍测绘系统主要由数字地籍测绘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由数字化仪、全站仪、解析测图仪等设备输入数据,由打印机、数控绘图仪输出数据。数字地籍测绘系统较成熟的有南方CASS,武汉RDMS,北京EPSW等

南方测绘LASS系列数字测图系统采用AutoCAD为系统平台,充分吸收利用数字化成图,地理信息系统(G1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数字地球(DE)的最新技术,数字化成图技术领先。

武汉瑞得的RDMS数字测图系统图形编辑及数据处理功能很强大,此系统使用的是最新的GIS图形平台,新加了显示三维图功能,用户还可以自己定义符合。并且此系统支持图形操作的UNDO功能,图形的可视化操作得到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应国土资源部“一五”规划的要求,“数字国土”工程已全面展开,因此,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1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1.1 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斯.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为3种方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这种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但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3)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方式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2 GP8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能在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RTK技术卡要有两种方式:

(1)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存在的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冈,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将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1.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1.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2 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和“数字国土”的关系。

3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篇(10)

Abstract: Cadastral ownership investigation is the indispensable of cadastral surve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es of cadastral ownership investigation. And present their views to the current ownership of the investigation.Key words: cadastral; cadastral surveys; cadastral ownership investigation; cadastral survey

中图分类号: P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籍主要是一个提供有关土地权利、用途或价值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综观国际地籍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地籍内涵和功能的深化是随着我们对土地概念的理解程度而加深的。

从总体上来看,现代地籍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土地税收、控制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利的分配;(2)对土地产权提供保障,保证士地产权市场的高效运转,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管理提供支持。在农村地区,通过地籍对土地权利进行登记,为农户的土地权利提供保障,可以鼓励农民增加农业投资。在那些土地缺乏和存在土地纠纷的地区,一个运转良好的地籍系统将会产生明显的社会和政治效益。在城市,地籍系统能够使土地买卖、抵押和租赁以更低的成本运行,八而促进土地市场的高效运转;(3)为政府和土地使用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供土地方面的信息。

1.1 世界地籍发展趋势

作为提供土地基本信息、征收赋税和保护土地产权等工具的地籍系统进入21世纪以来受到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推进、航测遥感技术的出现对地籍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各国从不同的侧面对地籍制度进行了完善,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地籍逐渐向多用途地籍转变;

(2)地籍一业化;

(3)新技术在地籍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4)由二维地籍走向三维地籍;

(5)日益重视地籍的立法工作;

(6)地籍管理制度改革。

1.2 现今世界各国的地籍发展状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信息资料统计。欧洲的40个国家都颁布了地籍管理、土地登记的法律、法规、条例,其中绝大多数国家专门颁布了《地籍法》、《土地登记法》,而且都设立了地籍局、地籍所、地籍办公室等专门的地籍管理机构。特别是德国正在全面见者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现在技术手段使工作效率发大提高。荷兰于1990年建立了地籍信息(非图形)的联网查询,有2500注册用户,1997年完成全国地籍图数字化。

联邦德国的地籍管理在世界范围是独树一帜。被公认为代表着现在地籍的最高发展水平。德国的地籍历史悠久,最早发现的土地登记薄距今有870多年的历史。从发展的过程来看,德国地籍经理了土地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帝国时期地籍(现代地籍的前山)以及目前的现代地籍四个阶段。综合考察德国地籍的发过程,可以得出德国地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法律为基础;

(2)定义清晰;

(3)地籍资料需要公证;

(4)应用广泛;

(5)自动化程度高;

(6)土地登记由法院负责实施。

1.3 我国的地籍发展现状

同世界各国一样,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也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尽管我国地籍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现代地籍在我国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地籍管理系统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地籍制度尤其是土地登记制度不完善;立法不完善;地籍管理中的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基层地籍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适应国际地籍发展潮流,借鉴国外地籍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对旧的地籍系统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籍登记的范围,将地籍登记的范围扩大到广大农村地区,以满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地籍管理体制改革,转换政府职能,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地籍管理,充分利用传输型遥感卫星“中国资源二号”所发回的数据,加快地籍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要重视优秀地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

地籍调查,其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

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地籍调查,即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信息,在实地确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界址和利用状况,并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精确定位、面积测算等地籍测量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权属调查一般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人力进行,其主要任务是“确权”,既查清每块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利用类别、等级、境界等,并把调查结果编成册,为土地权属登记、发证及统计工作提供原始资料。由于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而且还涉及到单位和个人的利益,足以体现其的重要性。

3土地权属调查与界址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界址调查又是权属调查的核心

3.1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土地权属调查可分为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土地使用权调查。

3.1.1 土地权属调查目的

土地权属调查的目的是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顺利推行登记发证制度的先决条件。

3.1.2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土地的权属状况

(2)土地的位置,包括土地的座落、界址、四至关系等。

(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线。

(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3.1.3 土地权属调查原则

地籍调查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

(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3.1.4土地权属调查程序

(1)拟订调查计划。

(2)物质方面准备。

(3)调查底图的选择。

(4)街道和街坊的划分。

(5)发放通知书。

(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7)实地调查。

(8)资料整理。

3.2 土地权属状况调查

3.2.1 土地权属来源调查

土地权属来源(简称权源)是指土地权属主依照国家法律获取土地权利的方式。在调查土地权属来源时,应注意被调查单位(即土地登记申请单位)与权源证明中单位名称的一致性。发现不一致时,需要对权属单位的历史沿革、使用土地的变化及其法律依据进行细致调查,并在地籍调查表的相应栏目中填写清楚。

3.2.2 其他要素的调查

权属主名称。

取得土地的时间和土地年期。

土地位置。

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等级调查。

3.3 界址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界址调查又是权属调查的核心。界线调查时,必须向土地权属主发放指界通知书,明确土地权属主代表到场指界时间、地点和需带的证明与权源材料。界址调查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界址调查的指界

2 权属主不明确的界线调查

3 乡镇行政境界调查

4 界标的设置

5 界址的标注和调查表的填写

6 土地权属界址的审核与调处

4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关系

土地权属调查制约着地籍测量的成果,地籍测量检验着权属调查的优劣。

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有关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绘于图上的技术工作。但在地籍调查的工作中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相互协调好才能保证地籍调查成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土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是强化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心任务是摸清土地家底和确认土地权属,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结论

在兵团设计院工作的五年中,就地籍权属调查中的一些情况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

1.原始资料不齐全,相关权属证明也经常出现欠缺。

2.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地方权源不清,所以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引起权属纠纷,不好协调。

3.在农村或城镇经常会面临土地征用、转让等等方面的问题。

4.地籍图更新不及时。

5.在土地方面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

6.农村地籍工作比较薄弱,需要加强。

总之在做权属调查工作前务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找齐所调查对象的所有关于其权属方面的资料,还必须考虑到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调查工作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在调查工作中务必做到认真细致,不遗漏任何一个小的方面,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方便以后的地籍测量工作和地籍成图以及入库。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现代测绘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现代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化技术就开始应用到计策测绘中。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已日趋成熟,开始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一、地籍测量的原则、内容及成果

地籍测量技术应在测量工作开始前进行地籍调查,取得相关力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籍测量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要求土地信息可靠,地籍测量应具备完整的测量原则与内容。在信息系统设计方面,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可扩展标记语言、网络化、跨平台、开源等一批新技术及新理念也在不断影响着信息系统设计的方法。

1、地籍测量的原则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土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收集不动产的权属资料、质量等级等;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相关面积,测定测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形;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以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正确性和现实性;进行有关的地籍测绘工作。

3、地籍测量的成果

地籍测量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地籍图:地籍图上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两大类。地籍薄:地籍薄是以表册形式表达地籍内容的一种正式文件。地产册:地产册是土地权力登记册,具有法律效力。界址点坐标册。土地统计册及土地估价图。

4、界址点精度要求(如表1)

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坐标系

与地籍测量密切相关的有大地坐标系(俗称地理坐标系)和直角平面坐标系。

我国目前采用“1975年北京坐标系”,这无疑对各地区地籍圈、地形罔的拼接和使用都将是方便的。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定一些能互相通视的点(称为三角点),构成连续的三角锁形状或网形状。三边测量:对布设的三角网,用测定网中各边长度代替各内角的观测,用内业计算方法求解出各点坐标值。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在地面上选定相互通视的点,测定导线边长的转折角度,并观侧所有的连接角,如图1。导线测量是城镇建立地籍控制网的主要方法。

3、卫星控制测量

采用卫星定位技术,相邻点间不要求通视,从而省去了大量的地面测设工作。

三、地籍要素测量

1、地籍要素测量的对象

地籍要素测量的线对象主要包括:行政区域界线及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界线;土建筑物的轮廓线以及其它具有重要意义的永久性建筑设施的轮廓线等。地籍要素测量的点对象主要包括:控制点和目标点。

2、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2.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野外数字测量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三种方式: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500,GRE3,GRE4等)+测圈软件。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在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功效不高。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

2.2 GPS测量模式

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GPS RTK技术主要有两种万式:GPS RTK接收机+测图软件。GPS RTK接收机是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优点是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

2 .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

1、地籍图地形要素数据质量要求

要素完整、编码正确;空间数据及其附属的属性数据正确、完整,相邻图幅同一要素表达及属性一致;所有地形要素都以点、线、面和注记特征存在,地形数据之可逻辑一致,相关要素处理准确;点状要素符号以“BLOCK”方式建立。文字注记均为为TEXT对象。所有面状地物必须构面;不允许存在悬挂线、回头线;有方向的线状地物,全部采用“左推”方式绘出。

2、地籍图地籍要素检查

检查界址线与界址物重合关系;检查宗地号、地类号和界址点号是否与调查表一致;不允许存在隙地和狭弄。检查空宗划分是否符合地类调查要求。检查确权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性质是否矛盾。

五、面积量计算

1、土地面积量算的几种方法

解析法就是实测的数据计算界址点坐标。图解法是在地籍图上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算面积的方法。

2、量算面积基本单位与量算方法的选择

从要求来讲,控制面积精度应高于碎部面积精度,解析法精度高于图解法精度。

3、面积量算的精度控制

实际土地测量中往往要求量算某一区域内的全部分类面积。引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平差原则和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面积量算的平差原则:士地面积量算,与一般测量工作一样,面积量算应有检核,以防止粗差的产生并对面积量算成果进行控制与平差。

4、输出面积计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