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临床上,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1]。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发生骨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向严重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最多。由于这种形式的创伤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抢救治疗,一旦在手术室急救中出现延误,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此,我院对此次所收治的手术室急救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取得显著呈现,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急救以及护理的50例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对患者采用CT或者X线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没有出现凝血或者造血功能障碍,患者不是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25):其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12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为(44.0±1.0)岁。对照组(25):其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11例;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为(46.5±1.5)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手术室急救中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和急救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等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成立相关的系统化流程护理小组,对之前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和隐患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制定相关的手术室急救流程。对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熟练度。
在患者住院之后,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然后由组长迅速做出初步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支持措施和急救方法[2]。此外,在移位时要注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保护。对患者的呼吸道情况进行检查,并且进行吸痰和辅助呼吸等护理。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紧急气道,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要快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对发生休克的患者要立即进行纠正,同时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及时的排查,并进行处理。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较为隐秘的潜在出血点进行检查,同时组长要指导护理人员进行包扎等,并将心电监护仪开启监护[3]。
在手术室中急救过程中,组长要站在患者的头部位置,同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相关护理等。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办公室的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交流和沟通,保障患者的检查结果能够及时地传递到所需科室。
1.3观察指标对整个手术室急救过程中术前准备和完成基本支持以及护士交接时间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X2或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两组术前准备和护送交接以及完成基本支持时间等方面,试验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上,多发性开放性骨折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折症状,其具有非常高的发病几率和致死以及致残率[4]。这种疾病的患者病情十分危险,常常会出现休克和外伤等较为严重的症状。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则很容易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性的代谢功能失调以及生理功能紊乱等情况,进而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需要对患者的早期症状进行及时控制,并且要将患者的危重情况进行缓解,同时还需要稳定患者的内部缓解,避免对患者的内部器官组织造成一些不可逆转的伤害。对患者一般采取积极复苏和紧急处理以及有效止血等处理,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以往的护理工作中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及操作不规范等情况,进而导致出现手术室急救紊乱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在手术室急救中,对患者采用系统化流程护理,其主要是按照先后顺序和事件的重要性来实施,进而能够做到有条理和有计划的进行操作。在护理中,成立相关的流程护理小组,将所有的医护人员集中在一个统一的规划内,最终形成以患者为服务中心,达到最终的抢救目的[5]。在实施急救流程化护理小组之后,能够使得护理人员之间和医护之间以及各个科室之间的协调性提高,缩短了各个流程的时间,赢得抢救的时间[6]。同时护士长可以根据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流程方案实施者、患者的反馈,对流程方案进行重新评估并逐渐将其完善,这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可以将急救护理质量不断的进行提升[7]。经过此次的研究表明,对两组术前准备和护送交接以及完成基本支持时间等方面,试验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对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室急救时,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流程干预,有效地缩短各个流程的时间,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值得在临床手术室急救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家文.舒适护理在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6:123-125.
[2]刘华.多发性骨折伴休克患者病房的急救护理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304.
[3]王雪梅.多发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3:37-38.
[4]俞海萍.成骨不全致多发性骨折1例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6:119-12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44-01
创伤性休克是指挤压伤、骨折、严重损伤等创伤引起的休克,引起休克的原因包括体液损失、酸碱失衡、强烈的疼痛感刺激、血容量偏低、组织分泌物的毒性作用等。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属于严重创伤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治疗不得当可能引起患者病情加重,骨折部位容易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因为大出血导致死亡。因此,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需要接受及时、高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为了研究高效护理在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将我院2011年来收治的30例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本护理、心理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来收治的30例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名,女性患者11名,患者年龄6~57岁。引起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为:交通事故19例,高处坠跌5例,挤压3例,钝器2例,其他1例。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
1.2 急救护理方法
1.2.1 早期判断: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与受伤原因和受伤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咨询患者家属和目击者了解患者致伤原因和部位,初步判断患者伤势。同时观察患者的骨折症状,比如大腿肿胀、畸形;是否存在内出血的体征,比如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等。必要时可以借助X线、B超、腹腔穿等检查手段进一步确认患者伤势。
1.2.2 有效护理:妥善安置患者,观察患者表情和神志、周围循环、皮肤色泽温度等;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和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采用仰头抬颌法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面罩或者鼻导管供氧;如果口腔内存在异物,则需要及时清理,以确保气道通畅;对骨折部位予以止血、固定、包扎,防止二次损伤。
1.2.3 术前准备: 抢救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的关键是进行及时、有效的急诊手术。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多会内出血,所以抢救此类休克的主要方法是封闭伤口控制出血[1]。对于有急诊手术指证的患者,在做好抗休克治疗的同时,需要做好急诊手术的前期准备,比如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并配合手术室和麻醉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手术抢救患者。
1.2.4 抗休克治疗:抗休克治疗的根本途径是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休克时间较短的患者,可以经由补充血容量进行救治;高龄休克患者在血源短时间内无法及时供给的情况下,需要补充平衡液。当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mmHg)≥2.0时,可以判断为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此时处于严重的血容量失衡状态,体内有可能存在实质性脏器破裂、创面外渗、血液损失、血管断裂等液体损失;休克同时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改变、大量血浆外渗等[2]。有统计数据表明:休克指数=0.5时,血容量接近正常或正常;休克指数=于1时,丢失的液体量占总数的20%~30%(1000mL~1500mL);休克指数1~2时,丢失的液体量占总数的30%~50%(1500mL~2500mL)[3]。医护人员可以依据上述指数自行评估并科学控制输液量。
1.2.3 心理护理: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大多是因意外事故受伤,加上创伤引起的出血、疼痛和正常生理功能障碍,患者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比如恐惧、痛苦、愤怒甚至是绝望。此时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宽慰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同时运用自身娴熟的技术救治患者,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危重患者提供全程陪护,正确指导患者避免意外的发生,保证救治的顺利进行。患者家属在面对此类突发事件时,也会产生冲动复杂的心理反应,因此医护人员也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家属希望医护人员运用高超的医术救治患者,所以在配合治疗的时候会带有干预性的行为,比如扩大、曲解、隐瞒病情;有时候也会将其对肇事者的负面情绪转加到医护人员身上。对此,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向家属解释,解答家属的疑问,及时通知家属病情进展,并让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对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以增进护患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3 讨论
近年来,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危险人类生命安全的一大隐患。导致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原因包括:胸部外伤引起的血气胸,腹部外伤引起的肝破裂、脾破裂,骨盆骨折、粉碎性四肢骨折和其他严重创伤等。对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开展急救,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熟练的急救技能和丰富的急救经验。临床上,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有争分夺秒的要求,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快速、有效的各项急救措施,于此同时为急诊医生的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不仅提供生理护理,也需要对情绪有波动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鼓励宽慰患者,消除患者的恐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患者家属,需要解答家属疑问,及时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进展,增进双方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1年来收治的30例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救手段、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通过早起病情判断、严密观测患者体征、提供抗休克治疗和开展心理护理等手段,30例患者都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创伤性骨盆骨折是临床急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种骨折类型,多由车祸、压砸、撞击等较大暴力所致。由于骨盆腔的解剖生理性因素,骨盆为松质骨,盆腔壁的血管及静脉丛极为丰富,骨盆一旦骨折出血,出血量可达到1000ml以上,极易导致患者休克死亡。我院2006年以来抢救此类患者27例,现将其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8~6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7例,挤压伤5例;骨盆骨折合并全身上下肢多发骨折12例,合并多处肋骨骨折血气胸8例,合并脾破裂3例,后尿道损伤4例。27例患者就诊时均已发生休克。经过治疗,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26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2急救护理
2.1伤情评估
患者送入急诊室后,对于情况紧急者可通过绿色通道进入诊治程序,护士迅速进入救治流程和护理程序,一般按ABBCS 法进行检查患者,A(气道)有无堵塞,是否开放;B(呼吸)动作和频度;B(出血)体表主要出血部位;C(循环)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感知觉)患者意识情况刺激反应状态[1]根据检查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
2.2辅助检查准备
2.2.1应查血、尿常规及血型,各种生化指标测定,对于该类患者要及时配好血备用,如病人不能排尿应进行导尿,以排除肾和膀胱的损伤。生化指标则指导电解质补液,特别是保持酸碱平衡,特别是对于休克患者容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2.2.2根据患者的情况,X线检查,对骨盆拍正、侧位片,斜位片,情况严重可在病情允许下做CT和三维重建。
2.2.3对于有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有腹膜刺激征者,应行腹腔诊断性穿刺,考虑为实质性脏器的损伤,如肝损伤,脾破裂等。对于多次诊断性穿刺得出的阳性结果,要注意是否是腹膜间隙的血肿蔓延至前腹壁形成的血肿。
2.3病情监测和护理
对于休克患者,护士应迅速监测血压、心率、呼吸、SP02、心电图等,找出休克的原因,尽早的建立静脉通道,一条为上肢浅静脉,另一条经颈内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早、足、快地补充血容量,同时给氧,氧流量掌握在4~6 L/min,密切监测血氧饱合度。有开放性伤口时要控制出血,根据医嘱准确运用药物,严密观察止血效果和是否有再出血的趋势,并报告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必要时随时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手术止血。密切观察尿量,尿色和性质,单位时间内尿量的多少可直接反映休克的程度。
3并发症护理
3.1腹膜后血肿的急救护理
一般腹膜后血肿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膜刺激症,巨大血肿可沿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蔓延至肠系膜根部、肾区和膈下,还可向前至侧腹壁。对腹膜后血肿的患者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止急诊切开后腹膜,因为后腹膜切开后,压力减低,可引起大出血,可致病人迅速死亡。
3.2尿道、膀胱、直肠的损伤的急救护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经常合并会淤血肿胀,下腹部彭隆伴有尿道口出血要考虑坐骨支骨折并发尿道损伤,局部治疗包括恢复尿道的连续性、引流膀胱尿液、彻底引流尿外渗;如下肢部存在压痛及肌肉紧张,导尿为血性要考虑膀胱破裂,手术治疗包括探查、修补、引流尿外渗及膀胱造口。在内出血时要考虑骨折端刺破直肠导致直肠损伤,以转流粪便、清创、缝合及引流为原则,并可与各相关科室协同处理。
4讨论
骨盆骨折出血抢救时,由于下腔静脉常因骨盆骨折导致的血肿受到压迫而使输入的液体得不到循环,因此切忌在下肢静脉穿刺或切开插人短的塑料管输血输液[2]。对于骨盆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多采用股骨牵引、骨盆吊带的悬吊牵引以及骨盆外固定架固定等措施,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他们对其采取治疗措施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治疗的必要性并主动参与配合治疗。同时护士要加强临床护理观察,提高对患者休克及并发症觉察的警觉性。只有通过及时合理的急救与护理,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才能得到成功的救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46-01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与交通运输的发达,创伤尤其严重损伤患者较以往明显增多,且伤员损害程度较大,伤情较为复杂,尤其是复合性损伤及重要器官损伤时,常危及生命。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而言,其生命体征在伤后1h内即会显示出极大的变化,故国际急救界素有“伤后黄金1h”的专业急救理念,能否及时进行确实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急救模式中,实行的是被动的护理作业顺序。患者按照这种工作程序需先经拍X光片、做B超、抽血等多项按部就班的检查,再按病人伤情的轻重缓急程度由多科诊治,护士按照医嘱进行处理,这样一来,有可能导致病人失去最佳抢救时机。时间意味着生命,在创伤急救的过程中,一分一秒的时间常常关系着患者的生命或一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急救的应变速度及方式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创伤急救的护理质量,我们除了迅速建立一支综合能力强、应变速度快的急救护理队伍外,还把护理程序应用于创伤急救中,大大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2~75岁。其中颅脑外伤50例,多发性骨折24例,多发性软组织损伤11例,内脏损伤34例。
2 方法
患者“120”接车入院,接诊时快速、及时、准确评估患者伤情,实行首诊负责制,果断进行紧急救治。抢救第一个段落后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补充更正措施。对生命体征稳定的病人,经过处理后可安全转送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或在急诊留观。
3 护理程序
3.1 评估:(1)询问相应部位的外伤史,伤情分类。(2)身心状况: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了解患者全身情况、为护理活动提供依据。(3)临床症状:出血、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或不规则、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疼痛、体温异常。
3.2 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与呼吸道分泌物误吸有关。(2)组织灌注量不足:与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损伤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创伤有关。(4)舒适性改变与组织损伤疼痛有关。
3.3 护理措施:(1)解除窒息:及时准确清除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把患者头偏向无伤口一侧,床边准备好吸痰机及其用物,保持用物清洁,勤吸分泌物;高流量吸氧,注意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有无出现紫绀;对于呼吸衰竭者,协助医生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控制出血、扩容与抗休克:建立2条静脉通道,腹部以下损伤选用上肢静脉,而上肢与胸部损伤选用下肢静脉;出血部位可用止血带结扎止血法,直接夹闭出血管断端以阻断血流的止血方法适用于能清楚地见到喷血管断端的止血,一般在清创的同时结扎血管,损伤组织辨认不清的不宜用,否则易造成重要的神经血管损伤,可用外用药物止血法,有条件可适当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3)预防感染:对病人所存在的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如伤口处理,长头发剪短,脏衣服剪开,有开放伤口者,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有耳漏鼻 漏者,将头转向患侧,用棉垫垫在耳廓、鼻孔外,用无菌棉棒吸干漏液,局部保持清洁。(4)减少或限制增加疼痛的因素:如骨折固定,闭合性骨折选择适合的夹板固定,开放性骨折应先止血后固定;运用冷敷、热敷、药物止痛等方法。(5)连续观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的变化,重点观察病人的神志及瞳孔变化,警惕颅内高压及脑疝的出现,做好记录;留置尿管,记尿量;包扎后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如果病人呼吸困难,给予高流量吸氧;观察患者颈部及四肢活动情况。清点病人物品,并记录。
3.4 效果评价:(1)患者病情稳定,送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班。(2)病情不稳定,送手术室或继续抢救。
4 注意事项
(1)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部位,如有休克,应先行抗休克处理。(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可把刺出的骨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3)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4)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其间应垫棉花或其他物品,尤其在夹板两端、骨突出部位和悬空部位应加厚衬垫,防止受压或固定不妥。(5)固定应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浮肿或青紫,说明血运不良,应松开重新固定。(6)固定中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伤员进行各种活动。(7)止血带结扎止血时应松紧适宜,时间不宜过长。
5 讨论
5.1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创伤有突发、危急和难以预测的特点,约有20%的伤员有生命的问题。伤员及家属或陪同人员对医院的第一印象,在进入急诊室时已形成,最早参与抢救并陪同伤员的护士,首先成为影响医院形象的角色。所以,我们体会护士必须树立高度的爱护伤员观念,熟悉救护业务,了解公共关系,能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进行紧张有序、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5.2 即时性护理为主:危重伤员在进入急诊室时可能已处于濒死状态,优先评估和处理的是带有共性特点的威胁生命的可视性伤害。急症护理受诸多因素影响,难以体现伤员个性,制订一套整体化、系统化的护理计划也不现实,只能实施即时性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基础护理。重要的是对伤情变化予以动态评估,确认适合的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并施以相应护理抢救措施和医护协作。
为积极探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从综合治疗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笔者特对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急救护理干预,以期为及时挽救患者的宝贵生命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92例,年龄均处于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2±8.1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与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病史调查和常规体检而严格排除恶性肿瘤和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并且在性别、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均行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急救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措施包括: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入院后应迅速为患者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由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容量往往不足,静脉大都处于瘪塌状态,再加之骨盆骨折可能损伤血管的特殊性,故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输液和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反复穿刺而延误最佳抢救时机。对于休克较轻的患者,应采用留置针进行表浅较粗的静脉穿刺输液治疗;而对于休克较重的患者,则应采用深静脉穿刺输液治疗,两条静脉通道的位置选取应集中在同一侧肢体,以便于管理和生命体征监测。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通过鼻导管以5L/min的剂量为患者进行吸氧,有效增加血氧饱和度并积极转变机体主要脏器的组织缺氧状态,全面促进患者休克的回逆。在为患者进行吸氧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状况的变化,并对吸氧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根据患者实际行气管插管并采用呼吸机的辅助治疗。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应配备专人实施护理,并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微妙变化,全面协助患者完成相关项目的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查结果指导和调整患者生命状况。与此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及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而为手术赢得更为充足的时间。④全面做好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恐惧等负性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以热情的态度面对患者,以诚恳的态度鼓励患者,并通过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而向患者表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充分意识到自身心理和生理的配合对于争取时间及早手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评价指标 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的疗效评定标准为患者经抢救后病情好转,脱离危险,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主要实验室检查项目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P
2 结 果
经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后,两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比率显著提升,高达97.83%;而死亡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2.17%,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骨盆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重症外伤性疾病,大多由于强大的暴力撞击而挤压骨盆所导致[1]。骨盆骨折的大部分患者均合并有休克以及尿道损伤和腹腔脏器损伤等相关病症,而合并失血性休克则是最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2]。也正是由于骨盆骨折患者一般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和脏器损伤,同时再加之骨折端渗血现象的加重而最终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大幅度降低,故骨盆骨折患者易并发较为严重的失血性休克[3]。因此,如早期得不到有效的抢救或救治不当,均可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死亡现象的发生。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日益提高,护理理念的全面更新,其急救护理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疾病的抢救[4]。尤其是在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应通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全面做好心理疏导等措施来推进其临床救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本研究特对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急救护理干预,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性急救护理干预患者抢救成功的比率显著提升,而死亡的比率则显著降低。由此可见,系统性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及时挽救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宝贵生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艳芳.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3):68-69.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53-02
院前急救也被叫做现场急救,是指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直至将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过程的第一阶段,反映出的是医院急诊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何谈救人呢?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我们出诊就要搬运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较差,那搬运病人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院前急救患者共110例,其中男60例(占54.55%),女50例(占45.45%);年龄范围11~82岁,平均年龄37.6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56例(占50.9%),刀枪伤32例(29.1%),高处坠落伤9例(占8.2%),挤压伤3例(占273%),其他情况10例(占9.1%)。
1.2 护理措施
1.2.1 快速出诊:研究表明如果患者能够在1h内得到救治,病死率为10%,8h后得到救治,病死率高达75%。所以医护人员接到“120”电话后,应迅速准确地记录患者的受伤情况、发展程度、出事地点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及时出诊。救护车必须在1~5分钟内开出医院,如呼救范围在1~10公里以内,10~15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如果遇到的是突发重大事件应马上报告有关领导,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在病人到达之前做好那些准备工作,以便尽快抢救病人。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1.2.2 正确评估处理伤势: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马上对患者的伤情做出正确的评估,动作迅速,处理果断。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急救和呼救并重。在评估患者的伤势时注意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状态和其生命体征;进一步判断患者有否伴有呼吸困难、循环障碍、颅脑外伤、胸部外伤、腹部外伤、脊柱骨折等病情出现, 对有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应紧急开放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及进行呼吸支持,对心脏骤停者进行连续心脏按压。
1.2.3 伤口处理:医护人员在伤口处理过程中需要有效地控制住创伤部位的出血情况,对四肢部位出现骨折情况的患者在搬运之前要确保已经固定好骨折部位,对于脊柱或者骨盆骨折的患者在转运时要使用铲式担架或者硬板床,搬运前先固定。搬动时将伤者身体以长轴方向拖动,不可从侧面横向拖动;对于出现开放性气胸的情况需要迅速使用棉垫或者毛巾垫在患者呼气的位置之末,保证立即覆盖胸壁伤口后再使用绷带或三角巾进行包扎。
1.2.4 心理护理:对于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来说,心理恐惧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或者加重患者的伤情,在心理上需要护士对其进行一定的安慰和鼓励。如果患者伤情严重可以通过适宜的抚摸或者轻拍患者背部、握手等肢体语言方式,让患者感到关怀和支持,给患者以安全感使其建立自信。
2 结果
在本组110例患者中有15例由于创伤情况伤及颅脑、胸腹多个器官比较严重,导致发生创伤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95例患者由于抢救及时,护理措施得当,均得到了成功的救治。
3 讨论
院前急救的多发创伤患者一般伤情比较复杂,死亡率较高。研究表明,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有3个死亡高峰:(1)是在创伤发生后的数分钟内;(2)是在患者受伤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这段时间被称为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时机;(3)是在患者伤后数日至数周内,这期间多会引起继发感染、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在进行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时提高反应速度和评估质量十分关键,努力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救治,任何拖延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在现场救治过程中护士及时、全面地观察病情变化并且准确地记录对于医生早期采取正确的救护措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院前急救是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高能损伤所致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多见于车祸、高处坠落及塌方挤压等事故中。伤情严重、复杂,死亡率及病残率均较高,是创伤急诊的难点。急诊患者死亡或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时间,主要是入院的最初2d〔1〕,而急诊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预后,危重患者的存活多依赖于提供紧急救助护士的决策〔2〕。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严重移位的不稳定骨盆骨折28例,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所指的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诊断标准是:Tile’s B型骨盆骨折前方骨盆环移位≥4cm,Tile’s C型骨盆骨折向头侧移位3cm。共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22~83岁之间,平均33.8岁。骨折类型:Tile’s B型11例,Tile’s C型17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10例,挤压伤5例。所有病例在入院时均有休克及合并伤。其中膀胱损伤14例,尿道损伤8例,直肠损伤2例,肠破裂4例,肝破裂2例,脾破裂5例,颅脑损伤8例,四肢长骨或大关节损伤12例。
1.2治疗方法和结果 2例死亡患者,其中1例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抢救3.5h死亡,另1例伴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于入院后6.5h死于剖腹探查术中,其余均抢救成功。治疗方法:B1型骨折采用腹带包扎或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B2型予以单纯卧床或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C型行移位侧下肢骨牵引。
2 急救护理
2.1抢救休克 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为:骨盆属于松质骨,骨折后本身出血较多,邻近有动静脉丛,加之盆腔静脉大多无静脉瓣阻挡回流,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出血量常在1000ml以上,因而休克发生率较高,且休克是以失血性休克为主。护理措施:①患者入院后立即予心电监护,每30~60min测量生命体征变化1次,必要时每15min测量1次。观察意识、四肢皮肤弹性及末梢血运情况、全身失血症状和局部血肿,如腹股沟区、会阴、臀部及下腰部等处是否有血肿,注意保暖,吸氧。②抗休克裤的应用:抗休克裤不仅能固定骨盆骨折,而且有抗休克作用。其止血机制和作用在于缩小血管裂口,固定骨盆,减少失血量。同时将横膈以下的血液转移至横膈以上,供应生命器官,维持有效循环量。③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大量快速输血输液。早期快速大量输液、输血是抗休克的关键,同时对腹膜后血肿也可以达到自然压迫止血作用〔3〕。在上肢或颈部建立2条外周静脉通道快速输入平衡液、血浆、浓缩红细胞、低分子右旋糖酐,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④常规留置导尿观察尿量。本组28例遵医嘱在30min内输入平衡液1000~2000ml以扩容,其中8例重度休克患者给予加压输血,300ml全血在4~5min内输完。2例重度休克患者,虽经积极抢救,终因伤情严重,分别于入院后3.5h,6.5h先后死亡。
2.2合并伤的观察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暴力造成,常伴有多种合并伤。我们应该细微地了解伤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会有淤血肿胀,下腹部膨隆伴有尿道口出血要考虑尿道损伤;如下腹部存在压痛及肌肉紧张,导尿为血性要想到膀胱破裂;在内出血时要想到直肠损伤;如诉腹胀、腹痛,腹部有压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表现,要考虑腹膜后血肿或腹腔内出血;如出现神志、瞳孔改变及头痛、呕吐情况要考虑颅脑损伤。其中1例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抢救3.5h死亡,另1例伴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于入院后6.5h死于剖腹探查术中;其余患者均在相应科室得到有效治疗。
2.3骨盆制动 严重骨盆骨折伤情重,常不能经受急诊整复手术,若未发生进行性大出血急需行急诊止血手术,应积极纠正休克,病情平稳后再择期手术。骨折移位可加重出血和毗邻脏器损伤,因此骨盆制动很重要。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的诊断明确后,立即采取初步的骨盆稳定措施。B1型骨折采用腹带包扎或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B2型予以单纯卧硬板床或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C型行移位侧下肢骨牵引。支架固定、骨牵引后常规摄骨盆X线片了解移位纠正程度。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以减少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观察针眼渗血情况[4],针眼处用75%酒精消毒,2次/d,同时观察牵引重量以免过牵,对骨盆外固定架的镙丝要调整好松紧度防止脱落。本组1例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不牢靠,护士观察到继续出血,调整外固定支架后,出血被控制。
2.4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对患者打击很大,因生活不能自理、工作中断,患者既担心治疗费用和婚姻生活,又怕影响家庭成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心理压力很大。护士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多与患者交谈,以解除其孤独感和压抑感,并以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使患者获得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好亲属工作,避免亲属的负性情绪影响患者心理,并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发挥潜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本组患者均出现焦虑,经医护人员耐心开导和家属关心支持,焦虑明显减轻,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
3 小结
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伤情严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急救护理措施为抢救休克、合并伤的观察、骨盆制动、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Quinn T,Thompson DR,Boyle RM.Determining chest pain patients’ suitability for transfer to a general ward following admission to a care unit 〔J〕.TAN,2000,32(2):310.
作者单位:265600 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
强大暴力伤的骨盆骨折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和器官损伤,再加之骨折端渗血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常合并休克、尿道损伤、腹腔脏器损伤,救治难度大,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一直是创伤外科领域中的重大挑战之一[1]。早期抢救不当,常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在开放骨盆骨折患者抢救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正确熟练的医疗技术、还要配合细致的护理工作,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开放骨盆骨折患者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16~67岁,平均38.5岁;受伤原因:挤压伤13例, 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14例;来诊时合并失血性休克19例;合并脾破裂3例,肝破裂2裂,膀胱损伤2例,尿道损伤3例,会阴撕裂伤1例,多根肋骨骨折6例,四肢骨折7例。
1.2 结果 本组患者痊愈出院33例, 合并失血性休克的19例病例,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及早处理合并伤,死亡1例为合并脾破裂大出血,另1例为合并严重胸外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 急救及护理
2.1 入院常规处置 立即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 予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予以氧气吸入,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 并注意患者意识、表情、肌张力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受伤部位及伤口出血情况,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取休克卧位,头及下肢略抬高以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及改善脑灌流,迅速剪除衣裤以便观察和操作,注意保暖并尽量减少部位,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快速完成各种化验采血,配血备血,为临床抢救做好准备工作。导尿,及时配合做好导尿前的准备工作,早期进行导尿并留置导尿管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损伤尿道的修复[2]。观察尿色、尿量和性质。导尿过程中若插管困难且血性液体溢出应怀疑由尿道损伤,及时请专科医生会诊,切忌反复插管加重尿道损伤和患者痛苦。若插管顺利未见尿液引出而且导出少量血尿,常为膀胱破裂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关的处理。
2.2 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二条以上静脉通道是抗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加压输血输液,早期、快速、足量补充血容量,对难以穿刺者,果断实施静脉切开。输液时选用上肢血管、颈外静脉,均用留置针穿刺,防止由于患者烦躁或搬动造成普通钢针刺破血管影响液体输入。视病情而定,必要时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保证快速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本组行深静脉置管5例。忌用下肢血管,否则快速输液、输血会加重盆腔静脉丛出血和后腹膜血肿,无法增加有效循环,不利于抗休克[3]。上肢二条输液通道应尽量集中在同侧肢体,以便另侧肢体进行生命体征监测[4]。补液时应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先输入平衡液,后输血或羟甲淀粉(代血浆),二者比例为2∶1或3∶1,早期输液速度可达2 000 ml/h~3 000 ml/h,以维持有效循环[5]。测量中心静脉压,可作为调整血容量及评判心功能的指标;休克期中心静脉压在10 cmH2O(1 cmH2O0.098 kPa),应补充血容量,不宜使其超过12~15 cmH2O,否则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如中心静脉压高于15 cmH2O时而休克未纠正,一般是由于心功能不佳引起的,应给予强心药物。骨盆骨折出血量大,应及早准备足够的血液输血。在处理原发病灶、控制出血、积极补液的同时要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及激素,根据情况早期反复使用纳洛酮等,可提高机体抗缺氧、应激能力和抢救成功率。
2.3 病情观察 本组病例病情危重,变化快,多伴有生命危险,护士应每15 min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各1次。休克初期脉搏细而快、晚期缓慢、甚至触摸不到。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尿量及尿比重变化,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休克患者单位时间内尿量可直接反映休克的程度,可为输液量及速度提供又一可靠的依据,尿量减少1/2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尿量30 ml/h,提示循环状态有所恢复。观察有无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恶心、呕吐等高血钾症状及呼吸深大、昏迷等酸中毒表现,根据医嘱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皮肤色泽及肢端的温度,口唇或指甲发绀说明微循环血流不足,当胸前或腹部有出血点,提示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如四肢冰冷说明休克加重。
2.4 防治内脏器官继发性损伤 由于骨盆以松质骨为主,骨盆腔内血管丰富,出血量较大且不易控制,需绝对卧床,尽可能减少搬动,避免增加出血而加重休克,如必需搬动,应将患者放置在平板担架上移动。骨盆骨折很有可能合并内脏器官受损,尽可能快速进行床边胸腔、腹腔及盆腔超声检查,摄X线片,请相关专科会诊,重点监测内脏器官损伤,以便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因剧痛、恐惧而不能很好配合检查治疗,或由于处于休克期因反应差而缺少主诉,内脏器官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容易漏诊。故需要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严密观察病情、反复细致地体检及仪器辅助检查,使内脏合并伤能够及早发现。
3 心理护理
患者突遭意外的严重损伤,患者都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迫切想了解病情,担心自己会致残,这种负性情绪对康复有一定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针对患者的具体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耐心开导、安慰体贴患者,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和制定护理计划,向他们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及各项治疗、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了解病程的发展规律,解除思想负担,取得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心理依靠,有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4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如经积极治疗及护理而休克无好转,诊断性腹腔穿刺结果阳性或腹膜后血肿迅速扩大时,应及早剖腹探查并手术止血,对合并开放性骨折、膀胱破裂、尿道损伤、会阴撕裂亦应尽早手术。术前做好备血、备皮、皮试等。
5 小结
开放骨盆骨折出血量大且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病情重[6], 患者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很大痛苦,积极而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抢救休克的关键,迅速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是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全面而细致的观察病情,是早期发现合并损伤、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而病情观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开放骨盆骨折患者急救及护理的体会是:及时迅速、分工明确、慌而不乱、准确判断病情、对症护理、反复观察病情变化、分清主次。
参考文献
[1] 罗从风.重视骨盆骨折的早期处理.中华创伤杂志,2009, 25(1): 6-8.
[2] 祁方遒,黄菊,谢立红.严重骨盆骨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中国伤残医学, 2008, 16(1): 94.
[3] Huscher C G, Chiodini S, Napditano C, et al. Endoscopicright thyroid lobectomy. Surg Endosc,1997,11(8): 877-878.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胸部损伤的患者54例,男37例,女17例,年龄12-67岁,平均37.2岁。受伤原因:刀刺伤15例,交通事故伤31例,坠落伤3例,摔伤4例,砸伤1例。其中闭合性损伤26例,开放性损伤28例。
2 急救护理
2.1 急救措施。胸部外伤的早期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患者是否能够生存,因此,护理人员要立刻配合医生,了解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1]。给患者插入鼻导管进行吸氧,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变化,必要时需要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对于闭合性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肋骨骨折的状况,单处骨折,用胶布固定胸壁,多处骨折,要防止发生反常呼吸运动,护理人员需要用敷料填满软化区,然后用胸带加压包扎固定。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道,并彻底止血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整个急救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2 一般护理。
2.2.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然遭受意外伤害,心理上还很恐惧,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帮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争取让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救治工作。
2.2.2 护理。对受伤的血气胸患者,搬运时,动作需轻柔,保持水平位,勿扭曲或者牵拉造成不必要的再损伤。
2.2.3 补液护理。对胸部损伤的患者补液的原则:宜慢不宜快,补液量控制在每天1000ml以内,补液应给右旋糖酐(胶体液),因为患者对晶体液较为敏感,所以如果给患者补晶体液极易造成肺休克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2.2.4 引流护理。护理人员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引流管的扭曲或者受压,可以将引流管固定在床上[2]。另外,引流管是一个密闭装置,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在翻身或者活动时动作要轻柔,不要造成引流管的连接处松动,同时护理人员要经常检查引流管,保持引流装置处于密闭的状态。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果连续3小时,引流液超过150ml/小时,且颜色是鲜红色,应考虑患者胸腔有活动性出血,应向主治医师及时汇报。
2.2.5 并发症的预防。①肺部感染的预防;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较多时,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2-3次/日,15-20分钟/次,并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②压疮的预防:对患者进行翻身,1次/2小时,翻身时,要避免身体扭曲,左右两侧交替进行,并经常检查患者受压部位有无异常。③尿路感染的预防:要保持会阴的清洁卫生,每天更换尿袋,2周更换尿管,并注意观察尿液的性状和颜色。
3 结果
患者经过积极的护理,胸部损伤的54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由于失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进而引起全身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最后死亡,其余52例患者经积极的救治均逐渐好转,最后痊愈出院。存活率为96.3%(52/54)。
4 小结
本组54例胸部损伤的患者经过积极、准确的急救护理,有52例逐渐好转,最后痊愈出院,存活率为96.3%。通过对这54例患者的急救护理观察,胸部损伤急救护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可以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 救护要点
1.1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吸氧:在不影响伤员救治的情况下,把伤员放于安全舒适的,如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这种可以使伤员最大限度地放松,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检查患者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内异物及血液分泌物等,若出现上述现象,此时应首先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出异物,清除分泌物及积血,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应密切观察伤员的呼吸,注意其呼吸频率和幅度,为下一步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1.2 迅速处理出血伤口:凡是出血的伤口都要止血,伤口出血可大致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常采用加压包扎法,将无菌敷料覆盖于伤口后用绷带或三角巾以适当压力包扎,松紧以止血为宜,一般情况 20 min 后即可止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也可用钳夹结扎止血;对于头、面部、颈部和四肢的出血,可用指压止血法,用大拇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表浅动脉,阻断血液流通,以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对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可采用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头皮出血比较严重,因为头皮的血管比较丰富,出血量自然比较多,要立即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头部受伤造成的七窍流血,有可能是颅底骨折的结果,此时用填塞止血,会使原本能从耳、眼、鼻、口流出的颅内出血积攒在颅内,导致脑疝。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试图填塞止血,应利用变化让其彻底流出来。当然,颅底骨折是很严重的颅脑外伤,现场还要考虑有无颈椎骨折,一旦颈椎骨折,变换就容易造成截瘫;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出血量大且难以止血, 怀疑是骨盆骨折时,应立即用宽大的棉织品或三角巾紧紧捆住臀部,将骨盆切实固定起来,防止骨盆继续出血,并使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上软物,减轻骨盆骨折的疼痛。所有的包扎一定要快 、准 、轻 、牢,松紧适宜,不可过紧,以免妨碍血液循环;不可过松,以免脱落或移动[1]。
1.3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各种损伤如大出血、体液丢失都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抢救创伤出血、休克等危重伤员十分重要。首选静脉留置针,既可保证液体快速通畅进入体内,又可防止病员在躁动、改变和转运中针头脱落,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的原则和部位。
1.3.1 心肺复苏病人:心肺复苏病人应选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上肢大血管距离心脏路径短,用药后能够通过上腔静脉系统迅速进入心脏,发挥复苏作用,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一般避免下肢静脉,建立1~2条静脉通道。
1.3.2 失血性休克病人:接诊后应立即建立3~5条静脉通路,对输液通道合理分配,快速补血、补液、应用药物;疑有腹腔脏器破裂出血病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经其补充的液体可通过破裂静脉漏入腹腔而达不到复苏目的。首选及应用套管针最大限度的快速输入液体、血液等,对于烦躁病人可保证静脉输液通畅,争取抢救时间[2]。
1.3.3 多发性骨折病人:根据宜固定、观察、抢救、不影响手术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尽量选择上肢,对于四肢骨折,可选择深静脉置管,如锁骨下静脉置管等,并固定骨折处,保证检查、治疗、操作方便。
1.3.4 脑外伤病人:这类病人意识不清、烦躁,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宜用套管针并建立在易于固定的下肢血管。
1.4 病情评估与判断,做好一切院前抢救工作:当意外伤害发生或伤病员突发急症时,救护人员应及时准确收集患者病史,通过目击者或家属对患者病情发生的经过进行了解,尤其侧重对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意识、瞳孔、血压、脉搏的改变,有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兴奋或烦躁不安等早期休克表现,创面是否继续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等,应认真详细地做好各种记录[3]。
1.5 及时与急救院方沟通:现场急救另一重要条件是院前抢救小组与即将转送医院之间的及时沟通与配合,首先利用通讯工具与转送医院详细通报病情以利于医院做好接诊的准备工作,到达医院后护士和医生应向急救院方汇报对患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和用药情况,并详细说明患者目前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总之,院前急救大多没有充分的时间和优越的条件,一定要分秒必争,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患者身边,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将患者转送到急救医院进行救治。
2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社会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及各种突发灾难事故发生的增多,自然灾难的院前急救已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急救人员应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实施紧急救护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病情恶化,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应及时与急救院方取得联系,及时通报患者病情,做到安全、及时、顺利地将患者送到急救院方。各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然灾害和突发卫生事件成批伤员医疗救护流程,使抢救过程紧张有序,使全部伤员得到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创伤意外和交通事故频发,致使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据报道,在所有骨折中,骨盆骨折发生率约为1%-3%,在因交通事故死亡人群中,骨盆骨折是第三位死因。因而,骨盆骨折的诊治和护理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应积极谨慎对待。
1临床资料
1.1—般情况
本组患者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年龄38岁。车祸伤20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或跌伤5例。
按照Tile分类,本组患者A型19例,B型12例,C型2例。
1.2合并伤情况
单纯骨盆骨折无其他脏器合并伤者8例,有合并伤者25例。其中,合并尿道损伤18例,腹盆腔脏器破裂12例,颅脑创伤6例,肾创伤5例,血气胸1例,失血性休克8例。
1.3治疗情况
单纯骨盆骨折无合并伤患者均系稳定型骨折,行外固定、牵引或卧床休息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积极抗休克治疗。实质或空腔脏器破裂出血者行剖腹探查术。颅脑创伤根据具体病情予以开颅手术清除血块或保守治疗。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肋骨外固定治疗。
2护理
2.1急救的护理
2,1.1气道护理
严重创伤患者若无自主呼吸或因其他原因存在气道阻寒情况时,应及时清除异物和呕吐物等,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呼吸通道。①置管成功后,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观察患者胸部随呼吸的起伏运动有无异常,有无因肋骨骨折、气胸等原因造成的胸廓反常运动。后者引起的纵隔摆动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②闭式引流的护理:血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应注意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注意观察引漉渡的性质、颜色和引流量变化。观察气体引流情况、渡平面变化,保持通道畅顺。
2.1.2循环护理
由于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大出血引发的失血性体克,所以骨盆骨折急救的主要任务就是抗体克。患者有明显外出血时,应及时压迫止血。患者出现休克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①快速建立有效、充足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浅静脉切开或者深静脉插管。保证液体通道的畅通。②液体入量应遵循“先快后慢、晶胶体并重”的原则,首先补够血液胶体渗透压和有效血容量,必要时应及时输血。③抗休克治疗疗效的观察: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出现血压上升、中心静脉压正常、意识清晰、心率减慢、皮肤温暖,尿量增加等表现都说明抗休克治疗有效,此时继续维持适当速度、适当容量液体输入,对于老年患者或者具有心脏、肾脏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液体入量过多。若经积极抗休克治疗,血压不上升或上升后很快又下降,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在抗休克治疗基础上积极手术探查。超级秘书网
2.2急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