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浅谈教学中的美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10-24 10:29: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浅谈教学中的美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浅谈教学中的美育

篇(1)

英语教师应能灵活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即善于运用与教学目的相适应的,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的方法和具有启发性、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凝聚力,使学生把英语学习的沉重负担变为乐趣。学起于思,思源于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常规的英语教学中都是教师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提问,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也可以让教师回答。通过这样的课堂形式的改变,不仅使学生学习了原有的课堂知识,还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曲则全,枉则直,窘则盈,蔽则新。”意思是说奇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平淡无奇的讲述,即使内容无懈可击,也很难在学生思维的溪流中激起浪花。而恰当的设疑问难,则可以给抽象的语言概念增添催化剂,唤醒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使记忆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辅手段,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以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提高美学素质,塑造形象美

著名教育家克莱顿柯伦在《教学的美文》中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学的素质怎样进入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方法时,他们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美学素质,更要不断提高美学素质,在教学中塑造美的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1.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他(她)的仪容、风度、服饰、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都作为一种信息向学生传递,同时也受到学生的审视。因此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可以为教学活动营造一个美的氛围。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和修饰作用,还可以使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语言美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同时,相应的“体态语”也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满足学生对语言美的心理需求。

英语教学不仅要求语言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应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的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而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教师要善于利用风趣的语言教育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语言要新鲜,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板书美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之为“微型教案”。它是教师输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媒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手段。板书又是一门视觉的艺术,最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体现直观教学的艺术美。板书设计要文字简练,一目了然,内容完美,结构清晰,恰当运用和谐的色彩搭配并巧妙应用各种字体、图形、表格等,清晰的构图有利于形象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引导思考,增强记忆,尤其是对课文整体理解可以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情操。

三、充分运用教具,在课堂情景中感受美

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实物,如简笔画、图片、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时,教师应注意其审美性。如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画面逼真,力求和谐性和审美性。这样的直观教学,不仅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在教具的运用中感悟、领略其中的美。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此外,教室的巧妙布置,座位的合理编排等方面都能给学生以美感。通过潜心营造美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佳境。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4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体育教学与美学越来越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健美”是体育审美的主要特点,也是体育审美的出发点。“健美”主要是通过人体美来表现的,而人体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两个方面。人体的自然美就是人的生理、解剖特点形成的躯体美,包括姿态美、动作美;而社会美指的是人的生理、道德、情感、意志等形成的精神美,其中包括品德、谈吐、举止、风度等。美学家称人体美是最深刻最动人一种美,是万物中最协调,最均衡的一种美。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体育课中的一个跨栏动作或排球的扣球等动作,它往往需要全面的身体素质,不仅需要有灵敏、速度、力量、协调与柔韧等素质来完成,还要使学生感知到这些身体素质是躯体美的体现。体育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对人体美的向往,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课中各项技能运动所表现的美。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只把一些突出的篮球运球过人、扣篮或艺术体操、街舞等动作认为是美的;而快速跑、投掷类等动作就认为是不美的,甚至对它们产生了厌恶感。其实,前者是展现一种娴熟、协调、轻盈的美,后者是展现一种速度、力量的美。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同属美的范畴。此外,另一种美是人内在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形成的精神美,它渗透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崇高的理想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强大动力。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这种追求更富有激励性,表现出积极上进的向往美。

二、体育教师应重视美的创造

首先,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的美。体育教师通过经常的锻炼,保持身体的健与美,给学生一个美的标准;其次,体育老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基础。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示范每一个动作,应留给学生美的感受。另外,体育教师应重视“情感”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理解学生存在的“难处”,多给以学生激励,乐于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育教师也应时常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

三、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1、从教育学生形态美入手。形体美的教育,应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站、立、做、行等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动作意识,逐步做到完成动作的姿态准确、节奏鲜明、轻松自如、刚劲有力。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向青春期过渡,此时男同学喜欢竞争性较强的运动,依此特点,教学中多采用富有“对抗性”、“挑战性”的练习方法,如篮球赛、足球赛、接力赛、追逐跑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女生则不同,她们爱好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舞蹈、健身操和艺术体操等教学内容。此外,男女生之间生理差异较大,比如:女生肌肉不如男生发达,力量偏小,所以速度和耐力较差,但女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较男生好,根据以上男女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男生可安排一些力量型和技巧型的练习,如快速跑、引体向上、俯卧撑等练习,这不仅可以促进男生的机体发育而且还可以增强男生的形体锻炼,有助与塑造健美的体型。女生可以安排一些健身操、瑜珈操、跳绳等练习,在身体功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身体形态。

2、从培养学生动作美入手。体育中的动作美主要表现在千姿百态的人体运动中。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投给人以奋进、力度之美;各种体操运动给人的惊险、刚健、节奏之美;各种球类运动则给人协调、机敏、轻盈美。同时,人在体育锻炼时,能获得一种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所蕴涵的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会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让自身在运动中去感受动作正确、协调所富有的美。学习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教师在教授运动技能时要注意示范动作的准确与美感,给学生直观而完美的动作概念,在示范动作到位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激情,为学生掌握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从培养学生行为美入手。体育锻炼都在紧张、激烈的活动中进行,人的行为就具有更本质表现,内心深处对运动所产生的反应会更直接而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在体育教学这个特定的条件下,加强学生鉴别美与丑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行为美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应按课堂常规要求学生,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队伍,并要求做到“快、静、齐”,这也是行为美的一种真实体现。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活动较多,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往都多与其它学科,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或教学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相互间的配合、协作是取胜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关注动作失误、比赛失利的学生,鼓励他们勇于面队挫折,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待“东山再起”。

篇(3)

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才为宗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样,美育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把体育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中美的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的形体与动作姿态更趋完美,使美育对体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新人。

一、体育运动中孕育着无限的美育

由于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勇敢顽强,坚毅果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例如80年代的中国女排队员以勇猛顽强的拼搏精神多次获得世界比赛的冠军,从而激励了亿万人民的爱国热情,人们纷纷以女排为榜样,努力工作,为国争光。当体操王子李宁娴熟的鞍马托马斯全旋动作,占旭刚破世界纪录的惊人一举,伏明霞优美的高难度高台跳水动作,还有象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杂技演员表演的各种惊险绝技,以及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迷人的舞蹈等,无不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这都体现了体育中所孕育的美育。参加体育运动,人们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感受到坚定刚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服从大局等品德之美,进而引起心灵的震撼,受到感情的熏陶,实现思想的升华。

二、体育运动塑造人体的健康美、匀称美、协调美

体育最直接的目的和效果,就是健美人的身体。黑格尔说过:“通过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如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和谐发展是人体美的最高表现,它包括形体的美、动作的美和姿态的美。

体育运动塑造的是人体的健康美、匀称美、协调美。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体育是促进人体正常发展,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动作,发展身体素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多活动项目如唱歌游戏、集体体操、自由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花样游泳及花样滑冰等都是在有节奏的乐曲配合下进行的,这其中充满了美的教育。有些活动如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球类活动等,虽无明显的韵律,但均具有内在强烈的节奏感,在高速度、高难度情况下完成最美妙的动作……。一个短跑运动员在竞赛中赢得千万人的欢呼,一个体操运动员表演高难动作,往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人体美的显示,给人以巨大的影响。体育和美育几乎象一对孪生兄妹,学生对美的追求也是强烈的,如多男学生对健美训练感兴趣,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希望自己的体魄强健,肌肉发达,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安排一些男子健美运动的练习,如哑铃与杠铃的上下肢配合的交替练习,学生们就特别喜爱,也正是学生们自己所追求的。同样女学生更喜爱美,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美的形体,在体育课中安排一些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的练习,特别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恰好艺术体操、健美操的练习内容包涵了多人体优美姿态的展示与美感,而艺术体操中的练习又正是健美练习中的主要内容,对女学生来说是很适宜的,正符合女学生们爱美的心理要求。

三、教师是美育的导师

体育教师是开展学校体育的组织者,体育思想的贯彻实施者,还是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者,同时也是美育的先导者。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美学修养,来展示教态美、示范美、语言美,让学生处处感受到美,欣赏到美,使学生充分领略教学艺术的魅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体育教师必须做到,形体美和行为美。体育教学中,教师本身的形象和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体态、仪表、神情、举止、语言等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把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融化在教案中,还应当善于从教材中发现美、感受美、提炼美,并通过教学实践,把它传递给学生。第三,心灵美和语言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从热爱学生出发,以良好的情绪、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公正的评判,给学生树立精神美的楷模,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到运动的,深受心灵美的陶冶。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在形式之一。和谐的语言有利于身心健康,优美的语言有利于真诚相见,和睦相处。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积极的语言能使精神振奋,表现出昂扬的情绪,感染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体育审美教育效果。试想如果一个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拙苯而不美,语言不简练,那么就不会给学生留下美的印象,更击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如在许多几何图形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来:“王老师,你今天真漂亮!”我就问:“为什么,今天老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学生被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一个节目:“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景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参加。我让他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买卖声不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

三、在活动中体验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地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篇(5)

可是,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在教学中的落实.那么究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对于完成美育的教育任务却常常落不到实处,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往往成为一句空话,而通过对数学美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醉于数学美的享受之中,心旷神怡,使身上的肌肉松驰而消除紧张学习带来的疲劳,调节生理节律,使大脑得以积极的休息,实实在在地完成美育的教育任务.

事实上,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

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它们虽然蕴涵着美的因素,但由于数学的美主要是通过数学语言来体现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模糊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美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感知力,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比如,对于任意三角形,它们的三条中线总是交于一点,使学生看到各种三角形都是如此而并非巧合,显示了一种奇巧的美.同样,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三条垂直平分线、三条高也分别交于一点,更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既使是最简单的图形——三角形也蕴藏着铁一般的规律.

从数学美的外在表现形式出发,变抽象为直观,充分揭示其美的内涵是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空间审美感知力(即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征的感知力)的培养也是如此,解析几何中讨论的空间曲面是对称的,对称虽然显得呆板,若将其看成一种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图形和它们的方程之间有着怎样的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数学中蕴含的美感,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分析鉴赏能力.

二、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数学审美想象力

数学审美离不开想象,想象在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谈数学审美想象力,就不能不提到“0.618”这一数字.“0.618”在数学上称为黄金分割数.按此比例把线段分割做成像框给人以协调的感觉;它可以把圆十等份,做成正十边形,连接对角线又可得到正五角星;另外,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最佳藕合系数,其变动范围在0.617-0.675之间摆动,正巧把黄金分割值0.618包括在内.人类意识活动的最佳状态的重要条件是脑心耦合机制,即心脑以心、脑最佳频率耦合的形式参与了思维.这些都并不是巧合,而是缘于数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美. 转贴于

又如,在讲授利用圆的内接多边形面积的极限来求圆面积时,结合我国魏晋时代数学家刘徽首创的“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说明刘徽想到了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并认识到了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可以向有限转化,这在当时是一种多么新奇美妙的数学思想啊!

再如,对数的学习是比较机械的、枯燥的.如若在本章学习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一张0.01mm厚的纸折叠十次以后,有多厚”学生是可以计算得了.在此,又提出问题,若是折了100次呢?有的学生或许可以算得,估算即为2100层纸厚,为2100=(210)10≈(103)10=1030即为1030×0.01×0.01×0.01km=1024km,这有1024公里长度,学生都为之惊叹.这一数字,只是估算,学生感到有趣、好奇,它的新颖奇特在学生的心灵中引起了一种愉快的、孕育着丰富的“美感”想象.进一步为了解决这一繁而惊人的计算,而因追求计算的“简单性”——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导致了对数计算方法的产生.学生带着兴趣、美感、追求,开始学习对数运算.

三、教师应以美启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数学美的完善与追求,是发现新理论、创造新发明的重要线索和有力手段.事实上,当某个理论、某个问题或某个对象,无论是其思想内容,还是其形式方法,尚未完善时,往往会遵循审美标准、依据美的规律去继续创造、发展直至完善它,这就是创造性审美思想.

创造性审美思想具有直觉性、统一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审美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处处有所体现.

当n是自然数,n!表示从1到n的n个自然数的乘积,而当n=0时,0!显然无意义,这就破坏了阶乘定义的整体和谐美,考察公式Cnm=m!/(n!(m-n)!),这里m、n是自然数,且m>n,当m=n时,左边为Cnm=1,右边为m!/(m!0!),为使m=n时,公式仍成立,就必须补充规定0!=1,从而满足了和谐性.

篇(6)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所感动、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采取以美助德的主张。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一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

二、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配以“××××―×――”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以代价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傣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傣族特色的优美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一定会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也会表达出他们想学、想唱、想跳的欲望。

三、用读、拍、打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读、拍、打结合的方法,如在学唱《母鸡叫格格》这首歌曲时,先出示曲谱节奏,我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小组进行视读练习,等到读熟练流畅后进行视拍节奏,最后教师弹旋律学生边读边拍节奏进行合奏练习,加入歌词进行朗读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练习中的节奏规律发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创作、编排、自打节奏、随琴用la模唱旋律。这不但为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让学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四、在歌曲的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表情的歌唱应该是演唱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对任何歌曲,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音乐特征等。而后,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下列问题:歌曲的情感表现如何?表现歌曲的技能技巧掌握得如何?在歌曲的音乐风格问题上表现如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以便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表演中的优缺点。这其中,尤其要明确认识:自己在表演技能方面有哪些地方影响了音乐情感的表达,影响了表演的艺术质量,从而在技术上有针对性地予以突破,以保证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感情,保证表演的艺术质量。这个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表演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怎样做能达到这个目标呢?音乐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特别是对音乐学习能力比较低、甚至音乐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要防止发生歧视、甚至剥夺音乐能力有缺陷的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现象。队友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音乐学习。

篇(7)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美育素材,同时地理教材也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充分发掘地理教材的美育知识,运用艺术形式,使之具有审美价值,我们要有意识地把美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美、感受美,在实践中表现出智慧美、创造美和心灵美。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形成一种愉悦的情绪,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达到既定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地理教学渗透美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学校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劳五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使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在讲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一小节小标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叙述着:“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移动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那地球是什么样子呢?”这是学生新学期的第一堂地理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是谁在宇宙间看到地球的样子呢?这是学生的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用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在航天飞机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个漂亮的星球,像一个令人觉得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蓝白条痕相间,水蓝色大气层薄薄一层覆盖。”“我在中国上空慢跑,我想着故乡,我来了。”这就给学生一个联想的空间:既有形象美、色彩美,也有语言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运动规律在认识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时,让学生把行星的运动规律同一张巨大的光盘联想到一起,想象它们同向、共面、近圆的规律,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壮美的宇宙乐章。在认识非洲气候时,我们联想到了对称。在认识海水盐度的纬度规律时,使我们联想到如“M”形的山峰。

二、地理教学渗透美育的途径

(一)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给学生以雄、险、奇、秀等多种形态美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雄伟美,指那些具有高大形体、阳刚之美的自然景观。如东岳泰山的“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登泰山极目远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之感油然而生;瞿塘峡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钱塘怒潮的“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等雄伟壮观景象,引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中体验美的感受。险峻虽令人有惧怕之感,但也可形成美景。观看险峻的自然景观,能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如西岳华山,历来以险著称于世。“华山天下险”就在于山体四面峭壁干仞,挺拔险峻,山高坡陡。游人登山游览必须经过许多险径才能达到。因而险峻美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奋勇进取,全力拼搏,争取胜利;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观,曲折离奇,变化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细品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二)锤炼地理教学语言美

悦耳动听的声音使人在听觉上产生美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和兴奋。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和地理景象,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观感知。因此,更多的还要依靠教师倾注感情和充满魅力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清晰准确的表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学生陶醉在情景的艺术环境中,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获得很好的艺术美的享受。

在地理教学中可大胆地引用一些诗词、散文、成语、俗语等来表达祖国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如讲“庐山瀑布”时,可以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手法喧染瀑布奇美的景色,使学生领略美的意境。在讲授“北国风光”时,可引用同志《沁园春・雪》的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样,可以渲染意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又如讲“桂林山水”时,可引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深受感染,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巧用有趣味的地理故事,增强课本内容的趣味性,活跃教学气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讲“密度流”产生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可讲历史上的一个战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由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往来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躲避了英军的袭击,并从背后给予英军守兵很沉重的打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密度流帮了德国潜艇的大忙。”由此激发了学生对密度流的探索兴趣。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导学生的审美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美的意境,充分运用审美的因素去感染学生,必将激起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使之既成为美的享受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篇(8)

一、数字美,计算中的美

阿拉伯数字看似枯燥,但它是从无数具体的物体数量中抽象得出,在让学生认数、写数的同时让学生喜欢数学,有着丰富的美的蕴含。1像根木棒也像火柴,2像小鸭,8像葫芦……数学计算中,也有很多美的地方,如11×11=121,111×111=12321……,计算结果是回文数,正着读与倒着读完全相同,而且还以中间数为基准对称。尤其它还有十分巧妙、简单的简算方法等等。又如循环小数商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犹如万里长城绵沿不断,又似大海波涛,生生不息,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图形美

在教学平面几何初步认识时,通过操作、观察、度量、绘制等,让学生领悟直线美、曲线美和对称美。对称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匀称和对等。对称性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对称美是一种形态美,数学的对称美是侧重于形态的。德国数学家魏尔曾经说过“美与对称性密切相关”。对称,展示整体的和谐与平衡美。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结构美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许多知识前后联系密切,通过由此及彼的转化,能促使知识的正迁移,方便学生掌握新知,并由此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如在教了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采用图示方法,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图表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懂得,只要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就可以通过运用割补、拼合等方法得出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如在教学由商不变性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到比的基本性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等等时,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产生正迁移,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从中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蕴含的内在结构美。

四、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是指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和表达形式的简洁,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的简单。它既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形态美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先让学生对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的两道加法算式分别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但所得的和却是相同的。在这两道算式中,一道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而另一道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这样的运算定律文字叙述冗长,学生记忆困难。如果这三个加数分别用字母a、b、c来表示,那么这个加法结合律就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b+c),这是一个多么简洁的数学表达形式,它表达了加法结合律这个概念的丰富的内涵和全部的外延,它把加法结合律表达得再也简洁不过了,真是太美了。

五、统一与和谐美

数学知识本身充满着对立统一的观点,如加与减、乘与除、精确与近似、有限与无限等等,到处充满着矛盾。如乘和除是对立的,但学生了解了分数乘除以后,又可把两者统一起来,即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的自然数又都是由有限个基本单位“1”组成的,这说明“有限”包含在“无限”之中,而“无限”又从“有限”中得到发展……在教学中,通过提示知识间这些有限与无限、合与分,变与不变等等对立统一的关系,指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和谐美。

六、表现美、创造美

篇(9)

现在的学生个体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初中生产生现代人常见的空虚、无聊、寂寞等心理疾病。特别是现代初中生所表现出的破坏力是前所未有。

面对这一切,如何才能更好地巩固初中生美育这块阵地,并使它获得应有的发展?很显然,如果一味地沿袭旧的方式,坐而论道,那将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加强初中美育教育是势在必然。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要明确学校美育的任务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不是要培养艺术家。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这一点不仅是学生个体生活幸福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闲暇时间的空前充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特征将日益强化。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类个体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真、善、美等追求将成为主导性的心理需要。忽视这一超越性需要,就会产生现代人所常见的空虚、无聊、寂寞等心理疾病。所以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加强培养初中化学教师的教育美

化学教师充分创造化学教学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化学教学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这表现在:

2.1 化学教师努力要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美,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

2.2 努力发现学生体现美、创造美的形式,让学生的成长作为他们自身成长的动力。

2.3 化学教师要体现化学的科学美,科学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的智慧之美及其表现的伟大的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发掘并展示科学美不仅是美育的需要,而且对化学教学本身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化学美的能力

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由于千百万年以来人类整体社会审美活动实践在心理结构上的积淀,人类个体身上天然就禀赋了某种美感能力。这一天然的感受能力具有原初特性,教师要以此为基础、爱护、发展个体的审美感受力。我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发展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3.1 从正面感受化学美

3.1.1 实验装置美:例如我在讲授“水的净化”时,整套装置横平竖直,错落有致,和谐美观,而其中的各个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又各不相同,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激起了他们的强烈的创新欲望。

3.1.2 实验操作美:过滤器就好比一个奇妙的筛子,让浑浊的液体变澄清;带活塞的滴液漏斗和启普发生器仿佛是一位胸有成竹的指挥官,通过对导管活塞的开或关,随时控制着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3.1.3 实验现象美:实验中,最让人惊叹难忘的是实验现象美,如有惊无险的氢氧点燃爆炸、美丽的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树、火星四射的铁在纯氧中燃烧等一系列实验现象如梦如幻,魅力无穷, 常引得学生不由自主地伸长脖子,屏息观察,在惊叹之余,更激发起了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欲望。

3.2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2.1 正反对比,培养学生的鉴赏美能力。如:在讲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小节保护空气时,我下载一些视频,一段展现蔚蓝的天空,小鸟在自由的飞翔,有清清的流水,各种植物长得非常的茂盛。另一段展现,灰色的天空,没有小鸟飞翔,污浊的流水,各处冒烟的工厂,枯萎的植物。在讲第三单元课题4爱护水资源时,播放了一段录像,展现没有污染的太湖的景象;另一段展现污染后的太湖的景象。看到这里,不用多费口舌,美与丑学生已一目了然。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诉诸学生的直观感受,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产生深刻的感受,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环境被破坏后的丑恶,从而自觉地去保护美的环境,达到审美认识的深化。

3.2.2 相对对比,培养学生的鉴赏美能力。如:讲空气的成分介绍“惰性气体(稀有气体)”的“惰性”时,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惰性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惰性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的颜色的光,可以做成霓虹灯放射出绚丽的色彩,平淡无奇的硝酸盐可使节日焰火万紫千红,体现了化学的奇异美。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正确地鉴别美的内容。

学生鉴赏美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一是因为只有具有鉴赏美能力才能谈得上创造美。二是具有鉴赏美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生活带来情趣与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3 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化学教师的形象美是指教师应该力求既突出重点和难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富于启发的提问和演示,通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简洁而有序的板书,亲切而自然的风度神情,优雅而大方的衣着举止,用极感人的形式传达教学内容,使学生既得到知识又得到美感享受。教师就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即寓美育于教学之中。

(2)教师应该力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美:如多做一些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实验操作的美,展现自己的实验现象美;让学生讨论一些化学问题,来体现自己的语言美;多设计一些课外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体验过程,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3.2.4 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挖掘教材和化学史中的美育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学生美的心灵。

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情感,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表现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注,对事业的忠诚以及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应真正使学生树立“怀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学建国之才,有效国之行”的高贵品质。例如,讲授盐的知识时,向学生介绍中国是原盐品种最多的国家,海盐、井盐、池盐(湖盐)、岩盐(矿盐、石盐)四大品种俱全。自贡是我省的主要食盐产地,出产优质井盐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不仅幅员辽阔,而且物产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讲授纯碱时,可结合教材介绍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先生的制碱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对初中美育、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别力、审美欣赏力和审美创造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全中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

篇(10)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春天来了》这一课中,我在歌曲《大树妈妈》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随着教师的歌声有表情地律动,孩子们完全沉浸于童话般的春天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要注意发挥音乐“通感”的作用,即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势和通道,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音乐的本质,自主地表现音乐,获得美感体验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情感外露的特点,在音乐教学的每一课内容中都少不了用游戏,歌表演或律动的形式去表现歌(乐)曲。着重对学生进行律动,表演的趣味培养,具体分为三个阶段:①有意引导。当学生唱会一首歌曲后,教师与学生一同演唱,边唱边表演,以老师的表演去吸引学生,去感染学生,很快学生会模仿教师,随师一同表演,这一阶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感体验,并为学生积累经验;②激趣。这是以第一阶段为基础,时常故意给学生置疑,向学生“请教”,请同学们帮帮老师为歌曲编表演动作,很快学生们便满腔热情的手舞足蹈起来,各抒己见,编了很多动作,教师从中选取恰当的动作,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大家共同表演,这一阶段是激发学生的趣味,提倡主动参与美感体验;③成功体验。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先前经验后,鼓励学生自编自演,或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编并表演.随后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获得大家认可的个人或小组则可以当小老师在前面带领大家表演,给他们获得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一阶段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增强审美体验的成就感,发展学生的创编能力。通过听听、唱唱、跳跳、演演、奏奏、讲讲、比比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孩子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他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他们对高雅艺术的好感,情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情感的生理能量得到舒泄,并使其自然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进而使学生的原有情感领域获得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着合作的愉快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不但理解了概念,而且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因此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 通过音乐实践启迪学生的审美创造

篇(11)

汉语生动优美,博大精深,表情达意准确又细腻。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以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热情洋溢的情感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浓墨重彩表现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表现人文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韵律美等,因此,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欣赏、品味优美词句,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享受。

二、分析揣摩言行,感知形象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沉香……这些人物言行中表现出来的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美与心灵美。

三、创设恰当情境,感受意境美

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品味,靠教师的指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境。如教学《荷花》一课,教师可创设情境,通过“荷花池”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四、潜移默化熏陶,体悟情感美

小学语文美育是凭感情的“渗透”和学生的体味感悟来实现的。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不放过一字一句,引导学生揣摩语感,体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此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情感,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丰富情感,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扩展情思,获得启迪和教益。如阅读《济南的冬天》体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阅读《藤野先生》体验友谊的纯真之情;阅读《祭妹文》品味骨肉间的血肉亲情;阅读《最后一课》品悟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精神等。

五、指导学习“美读”,鉴赏整体美

小学语文教材,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大自然中的雄奇山峰、广袤原野、欢快溪流、辽阔海洋、花鸟虫鱼,多姿多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表现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的语言作品,是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整体美?美读是关键。叶圣陶先生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既是“读”的训练方法,又是“读”的理想境界,可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配乐诵读等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生活”,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韵味、意趣,通过动情地“读”来激活作品形象、情感和意蕴。在美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以达到课标所说的“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