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生毕业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10-23 10:31: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毕业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毕业教育

篇(1)

廉洁自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教育项目之一,也是新时期高等院校的德育要求。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增,高校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为祖国的建设提供大量的精尖人才的任务。为了确保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高水平的政治素养,高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廉洁自律教育。

一、对高校学生进行廉洁自律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必要

目前,部分学生为了谋求考试过关,在考试时出现作弊或者是向教师送礼等现象,这样的学生完全丧失了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廉洁自律的品质;有的毕业生为了找到好工作,在自我推荐的材料中夸夸其谈,甚至编造一些自己从来没有获得过的奖项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上的现象会严重干扰高校校风、学风的建设。因此要在高校开展廉洁自律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做法是错误的,并认识到诚实守信、奉公守法的做人原则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对高校学生进行廉洁自律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监督、预防高校中的腐败现象

对高校学生进行廉洁自律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贪污、受贿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持自己的人生操守。进行廉洁自律教育还能够加强高校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力量,杜绝高校腐败的风气出现。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目前,高等院校已经不再是“世外桃源”,其中也存在行贿受贿、拜金、奢侈等腐败现象。尽管这些现象是让每个人深恶痛绝的,但是还有部分学生依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人生信条。

二、对毕业生进行廉洁自律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

廉洁自律意识对毕业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廉洁自律意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判断。面对是非善恶,依然能够按照自律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哲学家解释说,认识是行为的先驱。只有具备正确的认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好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廉洁自律精神,让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腐败现象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并了解腐败现象出现的危害,从而不被世俗左右行为。

(二)强化学生的廉洁意志,规范廉洁行为

廉自律的意志,指的是学生为了保持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而不断克服内部的和外部的种种诱惑,并为保持自身的廉洁进行不懈努力。众所周知,廉洁自律的保持是会受到环境的种种挑战的,有时还需要牺牲切身的利益,往往这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诱惑会使人的意志动摇。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廉洁自律意志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善恶的抉择时依然保持知行统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优秀作风。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廉洁的工作作风。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谓人格,指的就是一个人的稳定的、长久不变的心理品质。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内心诸多矛盾的冲突,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保持一致。对大学生进行廉洁自律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将会面临权力、金钱等各方面的诱惑,当其对以上的诱惑产生欲望时,就会导致内心和行为产生冲突,若是内心缺乏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关键阶段就很可能会堕落。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廉洁自律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具有关键的作用。

三、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廉洁自律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面对腐败时,断然拒绝腐败,保持廉洁高尚的人格。从更加切合实际的方面来说,学生保持廉洁自律的信念,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坚持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廉洁自律教育不仅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同时还应该主动吸收外国的研究成果,积极调整高校的廉洁自律教育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的廉洁自律教育取得明显的效果。

篇(2)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现在很多大学都开始重视对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武夷学院也不例外,武夷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双世遗武夷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因为院校坐落于闽北大山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信息流相对闭塞,人才就业难,周边产业不发达等。现在武夷学院从很多方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将从武夷学院山区办学为出发点,谈谈武夷学院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学家施恩教授立足于人生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9个阶段。萨珀是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他根据自己的“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共五个阶段。1978年,美国施恩教授又提出的职业锚理论包括这五种类型:创业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管理能力型职业锚、自主型职业锚、技术职能型职业锚。

除了以上这三种理论外,还有许多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各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但其核心均围绕着自我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决策。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李军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自我认知缺乏、职业认知缺乏和对社会认知缺乏。在我国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比较陌生的词,许多学生渴望能学会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很茫然,也没有学会有步骤地、科学地去规划。很多诱惑性的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整天浑浑噩噩,也不懂得为自己就业作好准备。多数大学生明确表态自己来上大学就是为了一本毕业证。这样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人生观。

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缺乏自我认识,没有正确评估自己,依赖父母和教师。对于职业,更是不去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也没有目标,更不懂得该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流程

(一)让大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自我评价就是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对于当代大学生,最适合的一个词就是“茫然”。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才能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然后“涵养穷索,致知力行”(武夷学院校训)。那么该如何让大学生在大学学习前期就开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去做好铺垫呢?大学生又该如何去自我认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且伴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逐一进行引导。

1.职业生涯规划的问卷调查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该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就为学生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卷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学生重视这方面的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到比较真实的数据,反映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现状。(2)学生通过做问卷调查,对他们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为就业做好铺垫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启发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在武夷学院,不仅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校级选修课,还有专职辅导员引导学生去探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武夷学院也坚持学科建设和就业指导相结合,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这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为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坚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可以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描述过“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社会就业状况,这恰恰生动反映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找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学生和家长都感到满意的理想工作。武夷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05年10月正式成立。中心在武夷学院“会做人、会学习、会实践、会创新”的“四会”人才培养观的指引下,逐步实现了培养目标的全程化、专业化。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中心紧紧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对接”的原则,划分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就业创业协会和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这四个板块。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的就业信息和职业测评等信息,从而了解到自己有什么不足,并提高自己。校团委和就业指导中心每年联合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2.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付诸实践。(1)从寒假暑假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寒暑假社会实践,去了解自己喜欢的行业。所以,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在学生大一暑期前,指导学生制作个人简历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观有进一步的认识。(2)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以此提高专业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3)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武夷学院地处闽北山区,大学生自主创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市场小、进货渠道窄等。武夷学院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和团委为了扶持学生自主创业,于2010年11月份启动“大学生创业示范店”评选工作,经过对学生申报的20多家自主创业店的实地走访考察、资料评审,最终确定了首批四家示范店。这一举措鼓励了很多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武夷学院在继续开设创业选修课的同时,也联合YBC项目办为准备创业的学生免费开设SYB课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大量理论基础知识,并邀请校外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进行授课,实现与YBC项目的成功对接,并提供0.5~1万元的资助和3~5万的免息无担保贷款,为武夷学院的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3.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探索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路。武夷学院动漫学院是经福建省教育厅审核批准成立的,是为适应福建省创意经济产业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动漫人才基地。

动漫学院列入福建省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规划,动漫学院与广东新广人才交流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大拇哥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安博教育集团就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采取职业资格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共建实习基地和研发基地。动漫学院走出一条创新的就业培养模式。这个新的创举,带动山区院校的就业指导,也走向了新的方向,既然在闽北信息流闭塞,那么就把人才带出去,到知名企业中接受专业的职业和技能教育。专科生以“4+1+1”的模式完成大学学业研修。所以,专科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必须要为以后去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上学期就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训,实训的收益非常好。学生利用半年在企业的时间,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去学会适应企业的文化生活。

通过对毕业生的追踪了解,在校期间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比未做规划的同学更有成就,不论求学还是求职成功率都更高。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并不是门槛,真正绊住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是大学生自己。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职业发展前景知之甚少,大学时期不会做生涯规划,不训练职业能力,这样的求职者如何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促进就业,还能够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因而我们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努力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王一敏,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与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李军,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J],安徽: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01):115-118

篇(3)

近年来高校快速扩招,就业形势逐年严峻,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使学生及家长都非常关心就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所谓"真正"做好,就是应该讲实效性,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择业相结合。

1、大学生择业观的思想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在我国,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而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发挥作用,才能做到人尽其用。当前,我国每年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工作之一。当代大学生们拥有开阔的眼界、先进的思想、丰富的创造力以及开放的心态,他们自信、个性鲜明,敢于接受挑战,但是,即将走上社会的他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择业竞争,他们又表现出迷茫、压力和困惑。因此,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顺利地寻求到一份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的工作,是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 大学生择业中存在的主要思想行为问题

⑴盲目乐观或者过度悲观。当前大学生择业形势并不乐观。然而,在招生宣传册上,一些高校往往会说本校的择业率高达95%,而真实签约率可能远远达不到。虚高的择业率,往往是将所谓灵活择业、隐性择业扩大后得到的。而相当一部分学生,被这些用数字撑起的假象迷惑,盲目乐观。

⑵求职目标功利性强。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引导下功利主义的影响,物质和功利渗透在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中,在求职与择业的过程中,已经明显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面对多重的择业标准,他们越来越将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收入与优越的工作环境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以此进行职业选择。

⑶诚信意识明显缺乏。当前大学生人才竞争市场,人们感到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诚信。如:有的大学生在应聘材料中无原则地抬高自己,有一个班的同学到一个单位应聘,十几名同学说自己是学生会主席;有的把自己应聘材料进行造假,如:修改成绩、编造更多获奖荣誉等等。另一方面就是违约。经调查发现,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就业违约率达5%-8%。违约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签约后又找到了更好的单位;二是找到工作后又考上了研究生;三是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发现单位与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差距太大。同时,部分单位在签约时对学生违约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助长了一些学生不签白不签的心理。

3、 思想教育在高校毕业生择业观的作用

⑴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毕业生来说,面临就业抉择,他们首先关注的是就业的形势以及与他们就业去向密切相关的具体就业政策。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的宣讲和就业形势的教育,是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成功就业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方法。为毕业生讲清就业形势,正确为自己的就业定位,使毕业生做好应对就业难的思想准备。此外,要组织毕业生深入学习、领会国家的就业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⑵帮助毕业生客观看待社会、准确看待自己。对毕业生要在就业中保持主动性,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拓宽眼界,客观看待社会和找准自己的位置。社会上曾经有一种不正确的说法:大学毕业生要找到好工作必须依靠关系或者背景。其实,以大学里经常见到的情况看,很多没有"关系"和"背景"以及农村来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中很多人的心理素质都很不错,对待工作也能够做到任劳任怨。对于企业来说,正是因为企业看准了这些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优势",所以才对他们敞开了大门。

⑶注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很现实、很重要的内容。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毕业生的诚信意识,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培养毕业生的法律意识,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自己要依法行事,也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⑷加强对毕业生适应社会的教育。首先是心态的转变。过去学生时代是个纯粹的消费者,参加工作后,是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劳动者要付出被单位承认的劳动产品,才能被单位领导和同事认可。过去大家比得是学习成绩,现在大家看得是工作业绩。

其次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只有短短的4年,关系好不好,4年后都会分开;单位可能会使人一辈子终身工作的地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会对事业发展有很大助力。

第三,多向单位老同志们学习。不仅是态度尊重会使自己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而且在工作中,也会获得关键的提点,可以减少工作中可能的失误,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初步就这些,其他更多的,在工作中会慢慢会有体会。

参考文献:

[1]林志昆.高校毕业生择业观思想教育问题研究

篇(4)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新概念,并对高等院校提出了要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高等教育基本培养目标要求[1]。

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创业教育的重心,而不只是培养能去创业的人。研究生群体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目前,我国本科生创业教育开展势头良好,而研究生创业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本科生,由此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方式等并不完全适合研究生群体[2]。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总体还处于少数研究者的理论探讨阶段,缺少实践教育环节。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但从全国整体来看,研究生的创业教育的实践开展还存在空白。因此怎样能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群体进行创业教育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我国研究生与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

(一)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对比

1988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届创业大赛,这一举动解开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帷幕。4年后,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教育部选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以推动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跨入了多元化探索的阶段。2010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成立了,随后教育部组织召开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并引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这标志了我国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3]。

因此,就历史发展进程而言,我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同时起步,并驾齐驱。只是大部分高校都将创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本科生,而针对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却被忽略掉了。

(二)创业教育的内涵对比

目前学者对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

对于本科生的创业教育的内涵来说,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为“创业型人才说”,即指以培养创业者为教育的主要方向,提出本科生创业教育应该多培养能够真正创业的人才,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种为“创业素质说”,指的是以企业家精神、创业能力、创新素质等为培养内容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改变未来的工作[4]。

而对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学者们提出首先是要对研究生主观精神层面的塑造,通过理论知识的丰富,让研究生对于创业思想有深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创业相关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则更加重要[5]。

可见,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较本科生创业教育更加强调精神层面的塑造,同时,也更加强调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

(三)创业教育开展的模式对比

本科生创业教育模式包括核心层、社会层和国际层三个层面。核心层是基于学校层面的,它包括三大要素:创业教学、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社会层是基于国内社会环境层面的,它包括四大要素:校际交流、企业、政府、社会舆论,它们共同构成了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层面。而国际层是基于国际环境层面的,它包括两大要素:国际院校交流和国际校企交流。

目前本科生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为: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设计和大赛,同时设计和组织一些创业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参与进去。同时要做好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国际合作,如开展国际院校交流和国际校企交流[6]。

而研究生创业教育主要有:第一,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相关创业大赛,强化创业意识的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强化研究生的创业理论和创业思想。第二,建立创业园,进行商业化运作,专门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资金资助以及技术援助,教会学生如何创业。第三,设立创业教育学院,并以此为依托,在学生中间开展专门的创业教育和训练,并通过各类创业活动以及联和企业实训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7]。

(四)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对比

就目前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来看,其创业教育的内容侧重在: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含创业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

而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则主要以创业知识技能类课程为主,也会开设创业意识训练、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的相关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程为主,少数高校开设了创业必修课。

从创业教育内容方面来对比分析,研究生和本科生大体相似,但就开展的情况而言,仍旧不够全面,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的创业教育,在内容上都过于局限于理论的学习,而实践类的课程显得比较少。

(五)创业教育遇到的问题对比

国内本科生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开展了多年,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高校开设创业课程普遍不足,有的学校还没有设立创业课程;第二,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相关的创业教育教材还不够科学系统;第三,学生在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的参与度方面积极性不高;第四,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可依[6]。

在研究生创业教育方面,主要遇到的问题有:第一,全国大部分高校都不太重视研究生创业教育,所以其大的教育环境还没有充分形成;第二,大部分研究生的创业教育都是走在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后面,一部分高校简单模仿本课程的创业教育,另一部分则实施较严格的管理,但缺乏复合研究生专业和个性的多样性教育方式;第三,我国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开始实施奖学金制度,而且竞争激烈,因此研究生都十分关注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很难将精力转移到创业方面[7]。

三、加强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措施分析

(一)政府和高校应更加重视研究生的创业教育

就目前的研究生创业教育状况来看,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要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指明方向,提出了主要的目标和具体规划,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同时联合社会企业,推动企业要为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提供平台。高校是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具体执行方,高校应重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培育优良的创业教育队伍,提高工作实效。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人才。

(二)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定位

高校应结合研究生的实际特点对研究生创业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应更多地注重从广义的角度来探索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应将研究生创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毕竟研究生创业的愿望与本科生相比并不强烈,另外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及专业能力。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是指培养能够自主创业的人。但实际上,创业教育并非是要让大学生都去创业,而更多的是让大学生能理解创业的内涵,了解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创业教育应更加要基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研究生创业教育应加强研究生的自我认知的能力、心里调适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重点放在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上。

篇(5)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college graduates’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before employment and the factors to affect this situation. Analyze the causes and propose measures so they can act as the basis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s well as consultation for the graduates. Methods:us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s the tools to measur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for 180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effects from their genders, degrees are analyzed. Results: Grad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prior to employment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verage for adults of the country with remarkable difference (t =4.50, 5.38,P

【Key Words】college graduateprior to employmentanxiety and depression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类大学陆续开展各种活动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约有10~3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1],尤其是就业前的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转折,导致出现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状况、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我们对这一群体做了调查,为进行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选择为随机抽取人才市场某大公司招聘时,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共调查人数180人,其中男生94人,女生86人,大专生70人,本科生110人,,平均年龄 21.14±1.35岁。

1.2研究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调查工具[2],被试者根据最近1周实际情况填写问卷。SAS、SD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自评结束后将20个条目各个得分相加得到总粗分,把总粗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以我国常规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

1.3统计方法 经统一计分标准处理。测查所得数据使用SPSSl0.0软件系统进行t检验, P

2结果

2.1毕业生SAS、SDS评分与国内正常人常模比较

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 两者比较焦虑、抑郁均有显 著性差异(P

表1 毕业生SAS 、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s)

项目 毕业生 常模 t值 P值

SAS 32.16±7.03 29.78±0.46 4.50

SDS 38.72±8.35 33.46±8.55 5.38

2.2不同性别毕业生SAS 、SDS评分结果比较

女生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男生,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不同性别毕业生SAS 、SDS评分差异比较( ±s)

项目 男生(n =94) 女生(n =86) t 值 P值

SAS 35.35±5.72 40.15± 10.11 3.87

SDS 40.17±8.20 45.16± 9.25 3.81

2.3不同文化程度毕业生SAS 、SDS评分结果比较

大专生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本科生,焦虑评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大专生就业前焦虑程度更高。见表3

表3不同文化程度毕业生SAS 、SDS评分结果比较( ±s)

项目 大专生(n =70) 本科生(n =110) t值 P值

SAS 44.63 ±7.63 37.17± 8.46 6.04

SDS 42.65±7.70 41.86 ±7.20 0.69 >0.05

3讨论

20世纪90年代起, 我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 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化,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打破了原有的计划分配体制, 开始向双向选择就业制度转化。新的就业体制给毕业生带来了机遇和自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毕业生不得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寻找工作, 加上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 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的状况, 这些都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困难。高校毕业生面对这样的就业现状更容易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前抑郁、焦虑水平高于正常人常模,这与刘洋等报告一致[3]。女生抑郁、焦虑评分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抑郁、焦虑倾向较为较出,这与女性的自身心理特征有关,但也受目前的社会因素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为胆怯、多疑、缺乏自信,而且对外界感受细腻、敏感,有的女生甚至怀有性别上的自卑感,这些都造成女性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差,而社会在求职、用人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偏见与歧视亦加重了女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压力大于男生,。大专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本科生, 这可能源于专科院校本身的软硬件条件有限, 影响力不及本科院校, 学校以往的就业率可能也不及本科院校, 于是, 学生对就业本身产生了畏惧, 找不到自信, 不敢与本科生进行竞争。如果此时不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指导, 自然会增加他们的焦虑程度。

以上种种心理反应。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对求职环境的应对不良而造成的,只要能主动适应,各方面引导得法,这些心理障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的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减轻抑郁、焦虑程度,。

总之,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通力协作, 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时代到社会角色的顺利过渡, 从而更好的保障大学生的就业以及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篇(6)

一、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高速发展的社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渴求高素质的人才。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高素质能使知识与能力正确而有效地发挥作用。政治文化素质是大学生基本素质之基础。除此之外,在现代信息社会,能在在一定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用合理的思维、学习方法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掌握本领域的知识技能,适应、胜任本岗位的工作,并有所创新和发展,这些都是信息社会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则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毕业生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毕业生思想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毕业生处在人生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即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生踏入社会前的重要一课。重视和抓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成功转换角色,积极投入工作服务于人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 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大幅度上升,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于发展和就业,一部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而一部分学生仍对未来有着盲目的乐观, 甚至认为就业是四年后的事情。忧患意识,应是当代青年所拥有的一项基本心理素质。从大学生入学开始, 学校就要对他们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感,引导大学生及早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着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准备,为将来走向社会、走向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2.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

毕业生在大学生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对其进行的思想教育决不能掉以轻心,高校应把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高度,安排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毕业班的专职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工作。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再深入了解毕业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3.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能够对当前就业现状和国内外形势有更清醒的认识,了解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方针能够正确的解读,从而正确认识社会,清晰定位认识自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对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责任感教育,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调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能与特长都要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结合,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5.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对做好大学毕业生思想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他们生树立起面向市场、面对就业竞争的信心和勇气,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化解心理压力。作为高校,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开展心理咨询和服务,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我,正确定位自我,勇敢地面对未来挑战。

6. 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提高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大力发展适合高校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加强对网络招聘市场的监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开展送就业岗位信息进校园、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活动。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管理服务工作的衔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每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而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能力欠缺,对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也不足。我们要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1.创业教育的含义和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般说来,“创业”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把“创业”视为创办自己的企业。广义的创业是指开创事业。从特定的意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以对教育对象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进而鼓励和引导他们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兴办或经营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创业教育就是强化对教育对象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我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开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经过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创业教育已经由起步阶段向巩固发展阶段迈进。

2.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就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大学生创业既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是:

2.1加强创业教育,是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必须通过开辟大学生自主创业渠道来缓解就业压力。随着1999年起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岗位减少,就业人数激增。再加上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减员增效,企业调整结构,大量在职人员下岗,大量农民工进城使就业人数激增,而同比课提供的就业岗位呈下降趋势。二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波及就业。一些行业由投资过快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引发的产能过剩将逐步显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将受到遏制。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行业及其关联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三是世界性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影响大学生就业。进入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更加增多,对我国产品的所谓的反倾销越演越烈,进而影响需求大户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四是生产技术进步正在减少大多数制造过程所需的人数。

2.2加强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实施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知识经济在客观上要求加强对新一代劳动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加强对自主创业的教育和引导;而大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造就一大批知识型、专业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教给大学生创业的本领,鼓励和引导高职学生创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

2.3加强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自身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大学传统教育在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强求一律、抹杀个性,排斥个性人格的培养,脱离经济、脱离实践。创业教育强调个性人格的培养,正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创业教育从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入手来弥补这一缺陷,强调教育和经济沟通,引导大学生在校就开始锻炼自己,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有市场意识、有创新意识、有创业素质的新人。

2.4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是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创业就是就业的意识的需要。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就业有畏难情绪,主要的怕吃苦、怕创业失败、怕生活不稳定,再加上新一代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体验,一部分人学识不高却追求高层次的工作岗位,一部分学生情愿在家里等“运气”,也不愿意寻求创业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形势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观念,树立凡从事合法职业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可以带来高收入和发展机遇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创造辉煌人生价值的观念。

2.5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要求。21 世纪是一个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世纪: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消费结构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主动,消费类型由抑制性向个性化转变,居民消费的自主选择权和决策权不断增强。这一切必然使生产的多品种、小批量成为其显著特点。这就势必导致新的产品和新的行业不断涌现,而在新的行业中,起初都是新开办的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小企业具有相对优势。这种社会需求的特点,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3.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3.1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大多数大学生和其他社会大众的赞成,为深入推进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笔者就“大学生创业”这一现象对部分大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其中多数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可行的,大学生创业不会影响学业。一些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蓬勃的朝气,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正因为多数大学生有创业激情,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3.2大专院校已经开始投入力量,进行了人力与设施建设与资金各方面准备,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搭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创造了条件。目前,一些学校为开展创业教育,投入了专门的师资力量,建立了培训基地,起到了帮助大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作用。一些院校通过前段工作实践,已经摸索出一套成功有效的教育方式,为开展创业教育打开了通道。具体的教育模式有:用强化课程、专业、学科建设的办法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采取实践导向型模式进行创业教育,加强与企业的链接,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以创业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为主导,以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器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机会,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采取学科导向型与实践导向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创业教育,依据专业不同对学生在以学科为导向还是以实践为导向上有所进行侧重,探索出了一些大学生创业的新形式。

3.3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保障。目前,由于得到了国家贷款、税收等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由很难实现,变成了很容易实现。一些大学生由个体户小老板变成一定规模企业的大老板,已经被社会认可,其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给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理由。眼下政府正在积极加强与创业相关的法律、金融、风险投资等建设,并制定相关保障、激励的配套政策的情况下,引导大学生重视创业教育,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保障。

总之,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刺激下,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在高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可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支持大学生在一些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进行创业,让年轻大学生有发挥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帮助大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成长的喜悦与挫折的痛苦,不断锻炼成长。

【参考文献】

篇(8)

二、解决措施

(一)国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并发展农村经济

首先,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就业制度和就业法规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增强就业市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同时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社会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持久社会动力,政府应尽可能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科学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增加农村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同时,政府应结合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地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使高等教育的人才生产与社会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相匹配。再应利用信息服务、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等手段,对高等教育与社会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使其保持人才供需总体平衡、协调发展[4]。再次,社会认同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特别是作为农村籍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父母们的认同。因此,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转变对农村落后和地位低下的偏见,鼓励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回农村家乡发展,让每一个想回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没有舆论压力成为被认可的人才。

(二)高校加强教学增加个性化和适应

首先,高校应该针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教学水平,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充分使大学生能学到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并且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高校应多考虑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实际特点和特殊情况,针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弱势和不足,对广大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增加个性化和适应,做好其就业指导工作。尤其应纠正大学生不切实际的职业定位。鼓励广大大学生到基层去,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再次,高校还可以针对需求群体开设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到农村市场进行创业的同时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5]。

篇(9)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两会”期间也被纳入议题提案,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式下,大学生就业更成为与中国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的话题。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1.扩招政策。自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扩招,当年就扩招了48%。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扩大规模的辅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成为高校稳定问题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这些都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2.就业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但劳动力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3.盲目择业现象严重。目前,大学生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由于“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普遍流行,毕业的时候盲目投简历,以先安顿为目标,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不少学生盲目就业,对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另一方面也产生大量违约现象,给大学生的社会信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失业率有上升之势,社会需求变化加剧,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挤占效应”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普遍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是就业还是考研,客观的说,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09年全国将有610万应届毕业生,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00万人,超过700万的庞大人群。

我们可以进一步运用博弈论的模型来分析,假设大学生毕业只有考研和就业两种选择出路(这里仅就普遍存在的这两种毕业选择进行讨论),那么将这两种选择做博弈,得出最佳选择组合:

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人同时选择一种途径的预期收益没有部分人选择就业、另外一部分人选择考研的预期收益大,所以,大学生还是应该准确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优势,正确选择毕业去向。

大学生就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培养成本比较优势。人才培养的成本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时间成本。一般大学生的学制为四年,而要考研还需要2年~3年,如果我们用考研的时间先去就业,势必会比考研的同学多2年~3年的累积工作经验的过程。二是教育成本。选择考研的学生会比选择就业的学生多出2年~3年的教育费用,包括学费和住宿费。三是其他成本。如图书资料等,投入会更多些。因此,研究生在择业时要求待遇高,本科生则要求低些,二者对比,就使大学本科生就业的比较优势更大。

2.就业期望值不同。研究生就业难,主要受制于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而本科生则不然,他们更容易面对现实,更愿意从基层做起,大多不计较报酬。

3.自身优势。大学生一般都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比较能够容易接受和适应,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相对少地受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因此他们更有可能开创全新的产品和市场。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问题的探讨。世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内发展地区就业市场趋于饱和,下岗职工占有很大的比率,大批海外学子学成归来,这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影响了我国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如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通过其他的途径得到解决,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需求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系统。

2.注重中国经济转型与就业问题的联系。随着我国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重心将实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一般制造业到高科技先进制造业的转换。因此,从长期看,中国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改革现行教育模式,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这次就业困局也将是化“危”为“机”的好时机。扩大就业重在开源,以创业促进就业,全方位启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打造自主创业的造血机制才是破解就业瓶颈的根本解决之道。为此,要加快建设多层次创业政策体系,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90-02

一、引言

拓展训练是现代西方国家新兴的一种户外体验式教育培训,学员通过特定项目的训练,达到锻炼身体、拓展潜能、增进团队精神、完善自身人格、实现全面素质发展的目的,于1995年传入国内,现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和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培训[1]。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关于拓展训练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的研究和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依据拓展训练先进的理念和训练方法,结合我校毕业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专业特点,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场地设备、训练器材和依托校外机构,选择适合我校毕业生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拓展训练项目,将拓展训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期探索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同影响,寻求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2届本科毕业生88人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各半,男生平均年龄22.5岁,女生平均年龄21.8岁。

(二)研究方法

将88名学生分成每班男女均等的2个教学班,每组44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为期一学期共48学时的拓展训练教学和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实验组拓展训练项目有盲人方阵、信任背摔、攀岩、空中断桥等,对照组传统体育项目有篮球、网球、跆拳道、太极拳等。对2组人员分别进行就业能力前侧和后侧,测试维度采用胡海燕[1]研究结果,并略有改进,测试包括毕业生个人素质、情绪调控能力、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聘能力等5个维度,共15个指标。问卷采用五级评定的形式,分为完全赞同5分、比较赞同4分、一般赞同3分、不太赞同2分、很不赞同0分。

(三)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正态分布判断、方差齐性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t检验及实验前后同组别同指标的t检验,显著性界值为0.05。

三、结果与分析

(一)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教学对毕业生个人素质的影响

个人素质包括自信心、责任感、奉献精神、冒险精神和团队精神5个子系维度。由表1可见,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毕业生个人素质在自信心、责任感、奉献精神、冒险精神和团队精神等各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后在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自信心、冒险精神和团队精神等指标上差异显著(p

(二)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教学对毕业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影响

毕业生情绪调控能力包括抗压力、情绪沟通能力和自我心里调节能力3个子系维度。由表1可见,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毕业生情绪调控能力在抗压力、情绪沟通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各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后上述3指标差异均显著(p

(三)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教学对毕业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毕业生思维能力包括信息交流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2个子系维度。由表1可见,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毕业生思维能力在信息交流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后信息交流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判断能力差异显著(p

表1传统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维度类型12实验前对照组12实验组12P12实验前对照组12实验组12P个人

素质12自信心123.21±1.03123.22±1.2312>0.05123.62±1.07*123.95±1.02***120.05124.16±1.00**124.29±1.02**12>0.05奉献精神123.15±1.11123.14±1.0612>0.05123.32±1.04123.53±1.07*12>0.05冒险精神123.30±1.13123.27±1.1412>0.05123.61±0.91*124.38±0.59***120.05123.86±1.00*124.17±0.58**12

调控12抗压力123.00±1.02123.02±0.9512>0.05123.47±1.01*123.92±0.82**120.05124.27±0.90124.58±0.96*12

调节能力123.30±1.00123.31±1.3212>0.05123.62±1.23*123.82±0.90*12

能力12信息交流能力123.29±1.17123.32±1.2312>0.05123.68±1.40*123.84±1.09*12>0.05分析判断能力123.12±1.35123.11±1.2612>0.05123.55±1.42*123.89±1.21***12

实践

能力12决策能力122.98±1.19122.91±1.1112>0.05123.09±1.39123.24±1.17*12>0.05解决问题能力123.40±1.21123.39±1.1212>0.05123.71±1.03*124.19±1.14**120.05123.56±1.18*123.91±0.49**12

沟通能力123.42±1.14123.44±1.2012>0.05123.64±1.30123.96±1.04**12

能力12面试技巧123.18±1.22123.16±1.2812>0.05123.33±1.07*123.67±0.69**120.05123.55±1.02*123.66±1.03*12

(四)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教学对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

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包括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危机应对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4个子系维度。由表1可见,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在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危机应对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各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后在决策能力指标上差异均显著(p

(五)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教学对毕业生应聘能力的影响

毕业生应聘能力包括面试技巧和表达能力2个子系维度。由表1可见,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毕业生应聘能力在面试技巧和表达能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后上述2指标差异均显著(p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传统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均能提高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拓展训练对毕业生个人素质的影响大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对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的影响大于对奉献精神、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影响。

2、传统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均能提高毕业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拓展训练对毕业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影响大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对抗压力和情绪沟通能力的影响大于对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影响。

3、传统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均能提高毕业生的思维能力,拓展训练对毕业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大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对分析判断能力的影响大于对信息交流能力的影响。

4、传统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均能提高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训练对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大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对解决问题能力、危机应对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影响大于对决策能力的影响。

5、传统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均能提高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训练对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大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

6、拓展训练相较传统体育教学更能促进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建议

1、拓展训练把情绪调控、精神理念、社会适应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这种互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使毕业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中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绪情感态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新的体育课程,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大有裨益。所以,拓展训练课程是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普及拓展训练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针对不同时期在校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不同需求,设计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比较经典的拓展训练项目,对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态度价值观、社会实践能力、职业规划、心理素质等方面实施系统性的锻炼和培养,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谢恩杰.拓展训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胡海燕.基于就业能力调查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8.

篇(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已经由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2005年的1686所,在校学生已经由1978年的85.6万人发展到2004年的1316.78万人,招生人数由1978年的40.2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475万人。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连续七年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最近几年普通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每年以几十万的数量增加,这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另外,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各级行政机关都要大量减员、分流;一些国有企业转换经济机制,调整经济结构,造成企业下岗、待岗、转岗工人数量增加;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出现前所未有的就业激烈竞争形势。加之供需结构性矛盾,人才培养与需求的错位,出现了买方市场占优势的局面。

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在明确“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前提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毕业生就业的配套政策,建立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一些地方政府也都根据当地情况出台了一些地方性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政策和规定,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不断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形势分析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以便理性择业。

就业观念教育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营造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环境,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担当的任务,有了教育环境和氛围,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教育大学生树立以下就业观念:

1. 勇敢迎接竞争和挑战的观念。就业市场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承认它存在,你不承认它同样存在。大学毕业生必须主动适应,勇敢地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要增强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和创业自立精神,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清楚大学毕业后有了岗位才能谈发展,成就事业要从干小事起步,看准的工作就要大胆去干。大学生参与竞争需要雄厚的实力做保证,而竞争实力是通过大学生活过程中逐渐培养和主动塑造得来的。因此,大学生要珍惜学习期间的宝贵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来锻炼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充分利用好学校丰富的思想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设备资源,在集中的时间里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培训,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2. 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和一个职业定终身的就业体制不复存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在人才流动中实现的。大学生就业必须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骑着驴再找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为胜任更好的工作积累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要有在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中,学会发现机会、抓住机会,能在竞争的大潮中学会游泳的本领。一般来讲,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在工作中不断找准适合自己的能力、气质、兴趣、特长的岗位,在职业的不断调整中实现职业匹配。

3. 多渠道就业的观念。谈到专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笔者认为有没有岗位是最重要的,岗位的归属性质不重要,离家远近不要顾虑太多。观念的更新就需要大学生不要眼睛盯着“体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而要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飞速发展,已在国民经济领域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就是铁的现实。广阔的农村天地,敞开了接纳毕业生的大门。经济发达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增长,对大学生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新的舞台,这一战略的实施加快了西部生态重建、资源开发和城市化的进程,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以感召有志之士,需要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

4. 不断进取的观念。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进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接轨,国际经济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接受现代教育的大学生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力和超前的思想预见性,清楚时展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活到老学到老,走在时展的前列。发展的潮流是掌握在具有科技实力的人手中,大学生要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主动。

心理调整教育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实现,天之骄子的光环远离了大学生。2003年以来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在市场中发生了变化,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过去毕业就能端上“铁饭碗”。这些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去面对,要及时调整心态,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