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加强员工健康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HSE管理体系是关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安全管理工作受到国际石油界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绩,安全成为HSE管理的核心,而健康管理却没有同“安全”管理一样受到同等的重视。对于在海上从事勘探作业的深海船队而言,船队员工长期生活在这种高危环境、高度紧张、高强度劳动的环境中,员工的生理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影响。
1 勘探船队员工职业生理健康危害主要表现
船员长期的海上工作,无规律的海上生活,加上劳累,会有不同程度的海员职业病。高血压、腰腿风湿性疼痛、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脂肪肝、痢疾、心血管病、职业性耳聋、呼吸系统疾病等是最常见的职业疾病。据调查统计,消化系统疾病占海员发病率的15.7%~30%,比陆上居民发病率高。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陆上同年龄组的居民。各种各样的职业疾病不仅仅危害着员工的健康,同时患有职业疾病的员工后期的治疗费用也将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特别是对于海上勘探作业,员工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着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健康的身体是保证生产的前提条件。在海上生产作业中,紧急救援是船队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员工一旦突发疾病,救援的不及时将可能导致员工生命危在旦夕,同时启动紧急救援也将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重要的是将会严重影响其它员工心理上的担忧和恐惧。
3 “四+六”职业健康风险管控模式
所谓“四+六”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模式指职业健康管理的“四”大步骤和“六”大层级职业健康风险控制措施。“四”大步骤指识别职业健康隐患、评估职业健康隐患和影响、控制职业风险、建立恢复措施;“六”大层级职业健康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消除、替代、降低、隔离、管控和保护等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识别。需要组建专业的健康风险评估团队识别并总结出勘探船队所有类型的职业健康隐患并建立职业健康隐患登记,包括: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人类环境改造学的、心理的等。这些隐患有不同的感染方式,如:皮肤或眼睛接触、吸入、摄取、听、通过身体整个部分等。
职业健康管理的第二步:评估。风险评估矩阵图(横轴代表风险的可能性,纵轴代表风险的严重程度)作为健康风险评估的工具将健康风险分为低、中、高三种结果。对于中、高健康风险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使健康风险尽可能降低到合理的水平。
职业健康管理的第三步:控制。消除、替代、降低、隔离、管控和保护等作为职业健康风险控制的“六”大层级控制措施。通过合理的控制措施将职业健康风险控制到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是职业健康管理的目的。
职业健康管理的第四步:恢复。通过恢复措施减轻潜在的影响来预防健康风险进一步扩大。
4 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的举措
4.1 完善员工的医疗检查
员工的医疗检查分为三个阶段,包括:雇佣前的医疗检查,用以评估员工是否适合特定岗位的工作,如食品处理、驾驶、机械操作等;人员分配/转运前检查,员工在分配到国外前需要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医疗检查,在作业现场工作的员工需要定期接受驻队医疗检查,用以监护野外的作业环境对员工造成的职业健康影响。4.2 建立完善的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遵循保密原则为船队员工建立完善的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根据员工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单位和员工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员工健康。在健康监护的实践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健全健康监护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4.3 分析船队人员职业健康发展趋势
通过综合分析全体船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可以获得船队人员职业健康总体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全体船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还可以掌握各种职业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同时还可以得出各种职业病的出现与海上工作年限之间的线性关系等。经过对以上信息结果的掌握,从而可以科学合理的制定今后的职业健康管理计划和目的,采取必要的医疗或其它防范措施降低职业健康危害。
另外,通过科学准确做好船队诊所医疗记录,综合分析船队每月的诊所就诊记录,也可以得出船队员工总体的职业健康发展趋势,这将有利于关注船队员工的职业健康,也将有利于提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4.4 建立船队诊所的药事管理
在建立了职业健康档案并分析了职业健康发展趋势之后,应当加强船队诊所的药事管理。加强药事管理就是要根据船队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和职业健康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药品的分类、储备和管理,以及必要的诊所设备的储备和管理。通过药事管理,加强船队员工生理保健,降低职业健康危害。4.5 建立稳定完善的船队医疗队伍
充分考虑物探船的高危环境作业的特点,容易发生人员伤亡,因此现场急救能力是选拔医疗队伍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船队的药事管理以及船队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拔符合物探船特点的医疗队伍。
另外,建立稳定的船队医疗队伍是完善职业健康管理的条件之一,临时的、不稳定的、经常更换的医疗队伍缺乏对员工职业健康状况情况的掌握,不利于长期的、持续的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护。
4.6 宣传职业健康管理理念和知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变迁速度、生活工作节奏的迅猛加快,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员工承受压力不断增大,对企业员工原有的心理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企业员工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企业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和及时的疏导,不仅会给员工及其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也会给企业的经营效率、声誉形象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营造企业良好的文化心理氛围,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经成为加强企业科学发展的必要课题。
一、营造企业良好的人文氛围,促进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据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员工如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状态是否良好直接相关。主要是因为现在职场的人际压力主要源于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岗位而导致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竞争,人际关系需要员工精心建立和悉心维护。尤其是船舶企业,员工不仅要与上下级和同事之间和谐相处,也要善于和外协关系交流,除了协调港口、海关、边检的关系,还要面对开拓新业务的压力。这样就会给员工产生一种持续的情绪压力,于是焦虑、烦躁、抑郁、失眠接踵而来,给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营造企业良好的人文氛围,促进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首要环节。
一是创建良好的工作软、硬环境,营造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在软环境建设上,多开展如篮球比赛、象棋比赛、野外拓展训练、知识竞赛等多项文娱活动,鼓励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增进交流沟通,体会到团队带来的乐趣,并让员工们对团队的意识和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感悟至深,从而在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宽容友爱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又利于促进员工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工作压力。在硬环境建设上,在部署工作、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时,引导广大职工弘扬集体主义思想,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员工逐步树立“按照贡献的差异进行差异分配”的分配观念,关注员工的内心感受,达到既能增强工作效能又能维护员工心理健康,充分发挥人际关系调节在建设健康和谐队伍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建立利益均衡人文机制,妥善协调员工之间各种利益关系。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应把员工的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妥善协调员工之间各种利益关系。针对员工之间出现的利益矛盾,及早介入,深度关注,迅速开展观念引导、沟通协调以及必要的应急干预工作,找准事件群体思想矛盾、心理症结所在,坚持解释、协调、引导的原则,使员工之间利益均衡协调发展,共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员工心理健康。
三是畅通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工作上、人际关系中许多的不和谐常缘于错误的信息和其他方面的误解。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互敬互爱、以礼待人的文化氛围,使上下级、同事之间增进了解和共识,以提高员工之间的共情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关注员工心理诉求,加强员工心理疏导
船代核心岗位船勤工作随机性强,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经常加班加点,容易造成心理紧张、情绪失控。如:单证操作要求达到99%以上的准确率,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要求员工操作非常细致。久而久之,不少员工易患上强迫症,一份单子要看上几遍还不放心,非常怕出错。有的员工甚至做梦出了差错被惊醒,出了一身冷汗。因此,关注员工的心理诉求,加强员工的心理疏导,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促进员工心理诉求的充分把握。企业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心理健康及诉求调查活动,如座谈、接待、茶话会等,让员工畅所欲言,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与诉求的汇集和分析,准确把握员工精神文化需求、思想道德观念变化、价值理想追求和心理情感诉求,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全面掌握员工心理状况,为员工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加强员工心理疏导措施的有效实施。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职工心理疏导环节,对员工的情绪障碍进行矫治,帮助其进行心理调节,推进员工心理健康建设。同时,当管理者了解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及时予以指导,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理解支持而不是一味批评,让他们能感受到团队的关怀,减缓工作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邀请心理专家作心理知识讲座,通过网络信箱、微博、微信、讲座等形式,定期传播讲授心理卫生常识、心理疏导基础知识、心理疏导典型案例,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和看待心理压力,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调整职业心态,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最后,注重员工心理疏导方法的改进完善。一是疏导员工因外部工作环境压力源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企业应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搭建人文管理平台,关怀员工,加深情感,增强理解,共同创业。建立激励奋进的薪酬和分配机制,让员工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调整好心理压力,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二是疏导员工个人生活方面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员工个人生活方面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情感困扰、经济负担、焦虑、酗酒等相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在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减轻其压力,增进其身心健康。三是改变员工个体自身的弱点,即对员工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进行疏导,促进员工建立良好的价值观、生活观,建立良好的心理。
三、导入员工心理管理计划,促进员工心理健康
在公司有不少入职三年以上的成熟员工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在最初的新鲜感和挑战刺激过去后工作渐渐进入常态,操作性事务日复一日心生厌倦,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不良心理状态。为了帮助企业创建员工心理管理的创新模式,导入员工心理管理计划是关键环节。员工心理管理计划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为其组织和员工提供心理服务的项目方案,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的组织活动。针对目前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在管理中导入员工心理管理计划,帮助克服工作压力,实现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应把关心员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福利措施,将其制度化,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并将员工心理管理工作延伸到综合能力提升、新入职员工心理调适和职工亲子教育等领域,及时有效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支持建立“绩效导向”理念,以工作成绩作为衡量标准,配合行政部门对表现优异的员工有晋升、培训、深造的机会,淡化等级观念,使员工的潜能发挥,促进员工形成健康的心理,进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智慧热情和投身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朱丽芳.新形式下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
[2]章钰翔.浅谈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12)
[3]李娟.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7)
【关键词】教职工;体检结果;健康管理;应对策略;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89-02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国各方面事业都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了,不断增强人文关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有生力量的教职工队伍,更是要不断加强这种人文关怀,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了解其健康状况,找出其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规律和预防方法,保证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1.1对象:参检人员为教(教委)职员工,按实际收回体检表数(410)例统计,其中男性341例(%),女性169例(%)。
1.2体检项目与方法:常规检查:内科,外科(检验科,B超,放射科,心电图等)。采用统一表格,各项目检查统一编号,分科检查记录。体检结果由医生对每个人做出疾病小结与防治意见,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复查或住院。
1.3体检结果,具体数据,(见表1、表2)。
表1各年龄组男女阳性检出率
年龄男女受检人数阳性人数阳性检出率受检人数阳性人数阳性检出率30岁以下35822.9%421433.3%31-40岁1266954.8%19213369.3%41-50岁16413481.7%24519981.2%51-60岁907482.2%116910994%60岁以上807492.5%626198.4%1.4血清学指标、血压、ECG、眼底检测结果(见表2)。
表2血清学指标、血压、ECG、眼底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异常人数(例)阳性检出率(%)ALT262.3%TG18616.1%CH0L574.9%GLU221.9%LDL-C23620.5%UA353.0%HBsAg(+)373.2%ECG988.5%血压(mmhg)11710.2%眼底383.3%1.5体检结果分析。根据体检结果分析,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和工作性质的原因,大部分教职员工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2.教职工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从个体层面来看,健康管理有利于帮助教职工树立科学的维护身心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素质,促进个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深入进行,无论何种阶段的教育机构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本校的教职员工就是巨大压力的直接承担者,他们不仅要保持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不断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为国家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尤其是中学教师,还要承担一些科研任务。新时期的教育员工由于身心压力较大,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而学校通过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就可以缓解教职员工的这种压力,将人文关怀切实地落实下去。3.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策略
3.1校园文化和管理机制建设。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从根本上讲就是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营造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让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充分体验到被尊重感和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学校实施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具体实施上,学校要加强各方面保障制度的建设,注重人性化和民主化的管理理念,重视教职员工个人的发展,给教职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从身心两方面关注员工,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保证教职员工身心健康的状态,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2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健康管理。教育机构相关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对这方面的认识,重视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机构的设立可以由学校主管领导倡导,定期召开例会,制定工作计划,讨论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积极推动人文关怀在教职员工中的开展。
3.3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同时推进相关工作。开展人文关怀,不仅仅要从身体健康关注员工,同时,还要注重心理的健康教育。在身体健康方面,应建立包括监测及建档、评价及跟踪等规范的工作流程。预防是关键,要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体检,通过采集相关的健康信息数据了解每个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为教职员工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处理。在心理健康方面,要实行“员工帮助计划”,按照计划实施流程和步骤,在校内开展系统的心理诊断和辅导。另外,领导要时刻重视教职员工的情绪变化,主动进行沟通,及时帮助教职员工排解心中的苦闷。例如有的员工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中的一些方面还不是很适应,领导就要及时帮助,主动找其谈话,打消员工顾虑,改善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这样才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4.结束语
教职员工是每个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贡献。本文根据教职员工的体检健康状况和加强对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够促进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的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器。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054-02
当今世界,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健康素质逐渐成为企业间主要的竞争因素。但在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员工的在职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实践,却对员工健康关注甚少。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全球金融危机,员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考验,这就导致了员工的亚健康、满意度不高以及情绪低落等一系列问题,对企业和员工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员工身心健康问题已日显重要,开展健康投资与管理,实施员工健康管理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认为:为了形成可持续性的人力资本,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企业应当足够重视员工的健康状况并对其整体的健康资本进行适度投资。
1 健康及健康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1.1 健康及健康管理的概念
关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除了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外,还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四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其为亚健康状态。据研究,中国人口中有15%属于健康人群,15%属于非健康人群,70%属于亚健康人群。而几乎每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个体都或多或少患有慢性病和心理疾患。同时WHO研究表明:生物―心理―社会学意义上的健康状况=函数(15%的遗传+17%的环境+8%的医疗保健+60%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现代社会里的健康是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保健预防的途径获得,而不是依靠医疗科技的进步来避免或减少。
在美国,“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诞生已有20年之久,大多数企业都开展了员工健康促进与管理项目,进行员工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管理就是应用现代医学科技和信息技术从社会、生理、心理角度来系统地关注和维护企业员工健康,通过定量预测患病风险,关爱员工健康,减少因生病缺勤等问题而影响工作进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1.2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意义
理论与实践表明,员工健康状况不佳会给企业带来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反之实施员工健康管理所带来的好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健康管理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健康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工具,直接服务于“选―用―育―留”的每一个环节,与薪资福利结构、绩效考核等息息相关。以上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实现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使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将健康管理服务应用于企业员工的选、用、育、留环节能保护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保证企业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企业健康管理能降低企业总医疗保健费用。国外有调查显示: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未做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这说明实施了健康管理的企业,其员工的患病率、住院率明显降低,绝大部分的疾病风险都以各种方式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使万一患病,也会因为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而很快得到痊愈,从而降低企业的医疗支出。
第三,企业健康管理能大大减少员工因患病或健康事假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企业员工通过健康管理,不仅减少了自身患病的概率,其积极影响也降低其家人的患病可能性。这样企业健康管理既减少了员工的病假工时,又减少了其为照顾家人的健康事假工时,从而减少给企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
第四,企业健康管理是一项吸引优秀员工的福利项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火车头,在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的时代,企业的这项福利措施无疑会吸引许多既渴求事业成功也重视自身健康的优秀人才。
第五,企业健康管理能显著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研究表明做健康管理的企业,员工人均年产出总值提高了50%以上。这是因为实施健康管理,企业员工更能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更富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自然就会为企业注入更多的创新思路。实施健康管理,企业员工的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从而直接提高工作效率。
2 国内员工健康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1 国内员工健康管理现状
健康管理在我国兴起与发展不到10年,目前,我国员工的健康状况却并不乐观,很多企业对于员工健康的关注也还远远不够。
首先,传统健康管理被动低效,以往体检资料缺少统一的系统、规范的管理。由此企业管理部门难以对每次体检的结果形成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提高健康管理水平以形成系统、持续、全过程的管理是当务之急。
其次,企业普遍存在对健康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传统思想认为,没病就是健康,总是忽略存在于健康和生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人们对健康的提前预防重视不够。
最后,许多企业认为体检等于健康管理。许多企业也认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但片面的认为体检及其结果的记录与统计就是健康管理。其实健康体检只是健康管理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体检之前的准备及体检后的分析、评估、预防以及健康计划、维护、促进才是健康管理的关键。
2.2 影响员工健康的重要因素
2.2.1 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①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季节的变换,流行疾病的影响等。此外,天灾人祸、疾病衰老、死亡等都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重大打击,引起个体强烈的挫折感。②社会竞争环境。随着竞争的加剧,员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如工作进度、工作保障以及顾客或委托人的数量和性质等因素增加了员工的工作压力。
2.2.2 企业内部因素
主要包括:①办公环境;②文化因素。如企业的文化是否给员工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文化是否缺少对内部员工的关注等;③工作本身。如工作缺乏可控性会给员工带来紧张感,工作内容枯燥等;④企业重大事件的影响。如规模扩大、制度变革、裁员、行业不景气等重大事件;⑤其他原因。如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
2.2.3 个人因素
①个人生活习惯。比如:缺乏锻炼,饮食习惯不好,抽烟喝酒等;②个人心理问题。比如:心理承受能力弱,容易紧张、烦躁等;③家庭因素。比如:家庭的经济负担很重,家庭关系不和等。
3 改善员工健康管理的途径
3.1 打破传统健康管理模式,领导重视是关键
把无形的也是珍贵的健康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做到防治结合。加强与企业领导的沟通,引起领导对员工健康管理的足够认识,让领导充分了解员工健康管理体系的积极作用并对其保持高度认同,积极推动员工健康管理的发展,保障其实施,从领导做起,自上而下保持高度统一。
3.2 加强宣传科学生活知识与常识,树立正确健康理念,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应一面多角度地关心员工健康,进行健康教育与培训,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如对于脑力劳动者,每天上午10∶00要求员工做广播体操,可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下午3∶30要求员工跟着广播做眼保健操,缓解用眼疲劳。另一面企业应努力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物理环境。通过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再设计,减轻或消除恶劣工作条件。如依据人类工效学理论,从人体舒适度出发,关注空气、噪声、光线、温度、整洁、绿化、装饰、拥挤度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工作空间。同时,制订职业安全健康计划。推行职业安全健康计划可以很好地预防各类职业病。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健康保障。
3.3 增强员工的健康意识,营造员工健康心理环境,教育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里的“身体”指的就是健康,谈到健康,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要有健康意识,有了健康意识,通过不断地学习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其次,企业应努力创造令人鼓舞的社会环境,包括健康的工作氛围和劳动关系;再次,在金融危机情境下,员工心理压力问题已经成为企业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就决定了必须制订有效的心理健康计划,大致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帮助、双向沟通、营造良好企业氛围等。
3.4 建立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关键是开发“员工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在企业健康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开展不同的模式,保障员工健康,员工健康体系由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系统、健康管理制度与管理系统、员工健康帮助系统、健康环境改进系统和健康事故评估系统构成。其实施步骤为:第一,安排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参加定期的全面体检,重点复查易引发“过劳死”的疾病,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企业员工个人和家族病史进行调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系统;第二,以企业健康档案为基础,进行健康分析评估,将员工按健康类别进行分类,建立健康管理制度与管理系统;第三,根据企业健康数据分析,改善引起健康隐患的环境和饮食等问题;第四,建立员工健康帮助系统。与相关健康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提供健康资讯支持和就医指导服务;第五,在企业内建立健康事故评估系统。根据企业员工健康分类,设定健康事故标准,由第三方机构或企业决策层对健康事故进行预防及应急管理,确保企业健康管理的落实与实施。在这一整体中作为细胞的个体健康状况是基础,应该切实建立起健康信息管理,努力开发“员工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有高层领导的支持,并设有专门的执行机构,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以保证员工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序、有效地运行。
3.5 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组织中多数成员沟通遵循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因而对员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企业将健康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十分必要且意义非凡,这不仅更能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而且会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及归属感,使员工能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4 结 论
本文由此得出结论,身心健康的员工是企业不断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和保证,只有有效地实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和谐与双赢。同时也要注意到,企业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实施健康管理之前必须一方面要考虑健康管理的收益和成本比较,合理地判断其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多方合作,应积极引入政府、保险公司、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公司和员工的参与合作,共同推进员工健康管理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兴琼,陈维政.员工健康与组织健康关系探讨[J].商业研究,2008(10):80-82.
[2] 赵洋,蔡璐璐.企业管理中的员工健康管理[J].经济论坛,2009(11):94-95.
[3] 何勤,王萌.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现状分析及体系建立研究――从人力资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8(11):311-312.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4-0000-02
健康管理是指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全面检查、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过程。随着企业“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理念的提倡,为了准确了解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一些大的企业开始推广建立员工电子档案,动态跟踪员工的健康情况,通过构建健康管理系统,让员工和公司在第一时间掌握个人详细的健康状况,有效达到预防减少职业伤害,提高员工健康管理水平,使企业和员工的健康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网络环境下构建的健康管理系统在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于网络上各种因素的安全威胁,这些威胁随时有可能造成电子档案的丢失或外泄,应该说,在健康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一、健康管理系统信息的不安全因素
健康管理系统中记录着企业员工多年来的健康电子档案,这些信息具有个人标识,隐私性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网络是健康管理系统存在的基础,但也是引起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健康管理系统之所以能够将员工的体检信息合理的进行管理,并为健康提供服务,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用户健康信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网络可以将这些电子信息输送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然而电子信息与以往传统的纸质文档信息存储不同,电子文档信息缺乏固定的载体,这些信息高度集中,对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有高度的依赖性。计算机网络以及软件中的各种因素随时可能导致信息丢失、损坏、泄漏以及被人篡改等后果。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网络环境中的威胁既有来自于外界的自然原因,对网络及服务器的威胁,也有来自于内部的威胁,包括人为的误操作、病毒、黑客的攻击。例如病毒的发作,可能会导致网络上大面积的计算机感染,网络瘫痪,计算机数据的泄漏或被删除,这些给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信息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网络环境下健康管理系统的安全措施
为了保证健康管理系统中数据和资料的安全,需要加强数据资料从收集、录入、存储、查询到传输、备份等一系列的过程管理,这里将主要对网络威胁防范的角度提出对健康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
(一)做好系统的部署工作
健康管理系统一般会由服务器、软件系统、数据库、网络接入等部分构成。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首先要做好系统的部署工作。通常来说,员工健康管理系统会部署在企业内部网络,方便企业及员工通过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进行查看。但同时,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许多员工有在公司外部,通过互联网访问和查询健康档案的需求,为此,需要在互联网上部署访问服务器,满足用户的访问需求。在部署服务器时,要将企业内网服务器与企业外网服务器分开设置,将健康管理系统的核心应用服务器和主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企业内网安全等级较高的区域内,保证系统的安全,将用户Internet访问服务器部署在企业内网与外网的接口DMZ(demilitarized zone)区域上。DMZ中文名称为隔离区,也称“非军事化区”,它是为了解决外部网络不能访问企业内网服务器,而设立的一个企业内网与企业外网之间的缓冲区,DMZ区通过外部防火墙与企业外网相连,通过将用户访问服务器放置在此区域内,既方便外网用户的访问,也便于将企业内网中员工健康档案的数据资料方便地传输到用户访问服务器上。
(二)加强对病毒及黑客攻击的防范工作
在DMZ区部署的服务器,在一定程度上,随时可能遭受来自病毒或黑客的攻击。为保证系统安全,加强对病毒及黑客攻击的防范是管理员不可缺少的工作。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力和破坏力。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它具有复制能力,可通过系统的漏洞或弱点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
根据国内专业互联网安全公司金山网络正式《2011-2012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自2008年以来,病毒数量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增长,虽然2011年病毒数量增长较2010年及2009年新增病毒总数有所降低,但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的威胁却未减少。2011年年底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区CSDN遭受病毒的攻击,导致用户帐户及密码的暴露。预示着未来会有更多的病毒攻击将针对服务器展开。
对于病毒的防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基于系统自身的防范,这里包括安装正版的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和升级防病毒软件,同时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及时打补丁的方式,保证操作系统的漏洞及时被弥补。其次可以通过防范前移的方式,建立网关病毒防御体系。对出入服务器的数据信息进行查找杀毒,阻截来自Internet的文件病毒入侵服务器,将病毒阻隔在服务器之外。三是加强对服务器的管理,这包括不要在服务器上随意运行不清楚的软件或文件,特别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软件或文件;保证服务器上所安装的软件均为正版软件;不要在服务器上安装与健康管理系统无关的软件;不要轻易在服务器上使用U盘等。良好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是系统不被病毒感染的重要保证。
在做好对病毒防范的同时,也要做好对黑客入侵的防范。通常来说,黑客的入侵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黑客利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或网络协议存在的漏洞,对系统进行的入侵,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获得管理员密码或通过密码字典猜测到服务器密码,而实现对服务器的入侵。黑客的入侵目的大致有两种,一是以窃取资料情报或他人隐私为目的,另外一类攻击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为目的。第一种入侵对于被入侵的计算机系统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特征,但对健康管理系统信息的威胁却非常大,是健康管理系统重点防范的对象。
为做好对黑客攻击的防范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用户名和密码的管理,对密码的设置在长度和复杂度上要有相应的规定,同时要及时更换密码。另外可以通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来加强对黑客入侵的防范。一般来说,DMZ区部署在防火墙内,通过对防火墙的合理配置,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黑客的攻击。入侵检测系统是通过对网络日志,服务器请求,系统完整性校验等方式来发现黑客的入侵企图,通过系统的部署,管理员能够较及时地发现恶意攻击企图,提前作出防范措施。
(三)做好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在做好对健康管理系统互联网访问服务器安全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数据库的管理工作。数据库的安全在加强账号和密码的安全管理及访问权限的控制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系统日志安全的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可疑现象,消除危险隐患等。另外,员工健康管理档案的数据经录入核实后,通常不再改变。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属性的设置,将其设为只读,不再允许更改,这将有效地防止数据被篡改。
其次可以通过数据库加密的手段,来加强对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数据库加密系统的实现方式通常有三种,分别是系统中加密、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内核层加密、DBMS外层加密。目前常用的办法是在DBMS外层加密。DBMS外层加密是将数据库加密系统做成DBMS的一个外层工具,根据加解密要求自动完成数据库数据的加解密处理。通过对数据库的加密处理,不仅可以保证数据在数据库中存储的安全性,也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由于数据库加解密引擎是位于数据库与应用程序之间,加密系统的部署完全独立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系统对数据库的最终用户是完全透明的,不会影响到用户对数据的正常访问。
除了病毒、黑客以及人为误操作可能造成数据库的损坏和数据丢失外,一些外来的灾害诸如地震,火灾,水患等也会对数据库产生影响,甚至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为了防止这些灾难性后果的出现,也需要采用数据异地容灾备份方法实现数据的安全备份。
为维护部门员工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保障部门各项生产工作安全、正常的运行,特制订本方案。
二、原则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
三、范围
本方案涉及配餐部各劳动生产岗位,其中,个别特殊内容适用于劳动岗位在于车间、室外、机坪等一线员工(相应内容后附备注)。
四、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内容详见部门管理手册之《配餐部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第二版)》);
(二)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严格执行《配餐部健康证管理办法》,监护员工从业健康情况;
(三)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夏季暑运期间发放防暑降温劳保用品及消暑饮品;
(四)对一线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五)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相关制度,防止旺季业务繁忙引发工伤、职业病等发生,并完善上述情况所引发的劳动关系纠纷处理程序;
(六)合理调整人力资源配备,保障一线作业时间控制在合理合法范围内。
五、实施细则
(一)召开了生产旺季动员会,对旺季工作进行布置和要求。要求员工严格规范作息时间,严禁参与长时间打牌、玩网络游戏、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活动,确保工作之余保持充分的休息,当班时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状态。
(二)加强安全管理及宣传。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员工自身健康的防护意识;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于主要设备和危险场所粘贴温馨提示牌,提高员工的安全作业意识;加强安全巡检,发现威胁安全及员工职业伤害隐患于现场纠正,并报部门安全分管领导进行管理评审并限期整改;
(三)密切关注员工精神状态,杜绝疲劳作业。从最基层管理岗位(班组长)开始,对本组工作人员进行精神状态的目测,确员工在工作时间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状态不良的员工进行询问,视情况给予工作协调或调休。同时提倡员工在身体不适或精神状态不良时,主动向组长报告,确保组长更加合理的安排工作任务。
(四)实行轮休倒班制度,杜绝超时作业。一线生产员工,含仓库管理室、生产室、航机保障室、食堂管理室、设备维修室、质量控制室(工作地位于车间岗位)要严格轮班制度,除遇突发事件或工作量大的特殊情况,一律不允许加班工作。当航班任务过大且工作人员不足时,临时抽调休息人员协调工作,待人员充足时再进行补休。
(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量配备合理的人力资源。因航班延误无法准时下班的员工,对工作超时时间进行记录统计,当达到一个班次的时间给予补休一天;上晚班员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允许班组人员分批进行休息,以防止工作时间过长造成疲劳。
(六)备用应急药品,保障一线员工在身体不适时便于采取应急治疗;为员工提供消暑饮品;
职业健康问题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影响,还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影响,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职业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做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对其进行调整与创新,对职业健康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加强。笔者根据对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分析,得出提高企业员工健康水平的措施,使企业发展得到有力的推动。
一、职业健康领域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职业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取得良好发展,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在职业健康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其他领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较,较为落后,还在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理念,然而,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使得职业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多是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低,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也会随之落后,企业应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会使其与其他领域的先进管理模式相脱节,导致企业中职业健康管理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与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共同发展,要想将这种状况改变,就要从管理理念的创新入手。
(二)交通运输行业缺乏职业健康管理理念
地铁和高铁是我国交通行业的重点发展对象,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地铁和高铁行业在职业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并没有将每一部门的职责规定出来,使得工作人员对职业健康不够重视,如:项目工程师的督导职责、技术负责人的职业健康技术职责、施工人员的检查职责等。
(三)培训工作不到位
根据目前职业健康领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应该提高,有关职业健康的专业知识应该加强,但是,现在一些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并没有对本部门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即使培训了,培训的力度也不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无法提高,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职业健康创新策略
(一)引入健康管理理念
在职业发展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理念,而就目前职业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盟约关系、人文心理管理的职业健康理念引入进来,推动职业健康建设。
盟约关系理念是:个人和组织之间利用合约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靠纸张合约来维持,还需要依靠二者之间的信任来维持。在实际应用中,要求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建立起来,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依存感和归属感。同时,人文心理管理理念被广泛应用,其特点在于能够将心理管理视为重点,为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圈,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更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要想促使职业健康建设的发展,必须要充分研究员工的心理,结合发展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其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重视,迎来健康的职业路程。
(二)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目前,一些企业的员工安全意识不足,由于职业的原因,不仅身体不健康,心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地铁行业。地铁行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职业健康领域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对员工进行健康教育,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为工作人员提供职业健康防范技术,要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并对职业病的病例进行统计,为员工讲解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要定期为员工进行心理辅导,为了避免员工因为害羞错过心理辅导的最佳时期,有必要开设心理辅导部门,如:心灵驿站、热线电话等,为员工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做保障。
(三)提升职业健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是推动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战略的有效运行,其中职业健康领域的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员工的心理素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职业健康的发展。因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人事管理,应兼顾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要从根本上发挥管理的作用,职业健康首先需要引起重视。因为任何员工都需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不遗余力地在工作中发光发热,为职业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不但能够提高企业凝聚力,强化员工归属感,还可提升管理水平。所以,提升职业健康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可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转变为战略管理部门。
(四)培养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能力
健康管理对一个组织而言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紧密联系。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员工的健康管理,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本收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健康管理与人力资本收益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员工的健康状况会严重影响人力资本的质量,从而影响人力资本的收益。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培训投资、开展健康投资与管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质量,从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收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二手数据分析方式获取资料,并采用访谈法进行验证。
1.以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1)企业主动干预员工健康情况
健康时报有关企业主动干预员工健康情况的调查表明:仅有33.3%的企业会每年定期举办有关促进健康的活动,60%的企业偶尔举办,还有6.7%的企业从未举办过此类活动。
(2)企业需要的健康管理服务调查
健康时报关于“企业需要的健康管理服务”调查表明:需要健康讲座的企业占34.1%;需要健康咨询的企业占51.6%;需要营养指导的企业占9.5%;需要就医指导的企业占10.3%;需要体检报告解读的企业占30.2%;需要全面健康管理服务的企业占30.2%。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需要全面健康管理服务的企业仅占30.2%,从此侧面可看出企业实行全面健康管理的观念还没有建立。而目前,美国大多数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都接受了健康管理服务公司提供的专业化服务。例如,IBM在与Matria签约后的第一年,IBM的保健成本降低了4.5%,节约了2520万美元;在Matria专攻的慢性病上,医疗开支下降了近14%。
(3)企业每年对健康管理的投资
企业每年愿意在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投资的为:每年2万元~5万元的企业占17.5%;每年5万元~10万元的企业占24.6%;每年10万元~30万元的企业占27%;每年投入30万以上的企业31%。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企业对健康管理的投资不足30万元的企业占到69%,这表明企业对健康投资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投入明显不足。
(4)企业每年为每位员工在健康管理方面进行的投资
企业每年愿为每位员工在健康管理全面的投入为:50元~100元的企业占9.5%;100元~300元的企业占36.5%;300元~1000元的企业占38.1%;1000元以上的企业占15.9%。
从上述数据看出:投入1000元以上的企业仅占16%,1000元以下的企业占到84%,与国外企业对员工健康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有一定差距,美国百事公司会向员工提供100美元,去填写健康风险评估报告,衡量诸如体重、饮食、体育锻炼、压力和血压等因素;美国标准公司则减少了那些“同意参加预防性体检、加强锻炼,并注意饮食健康的员工”所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而美国一家管道元件公司,更是出台了的“员工健康关怀计划”:即一周锻炼3次,可获得7美元奖励;不吸烟,再加3美元。此外,全年无缺勤的员工还可以得到300美元奖励。
2.以员工作为调查对象
(1)中国企业员工的整体健康状态
据中国卫生部统计,中国企业员工中有60%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严重,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员工的亚健康超出平均13%以上。
根据中国健康管理中心网对员工对自身健康状况满意度调查中可以看出45.2%的员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基本满意,而很满意的仅占到13.2%,说明员工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并不高。
(2)中国企业家的健康状况
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管理者的“健康”就是让他们能最大限度发挥才干的最基本的保障。然而,我国企业管理者们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2004年4月,《中国企业家》杂志对国内企业家进行的《企业家工作、健康与快乐状况调查》的调查结果表明:患“肠胃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占30.77%、“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的占23.08%、“吸烟和饮酒过量”的占21.15%。同时,有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28.3%的企业家“记忆力下降”、26.4%的企业家“失眠”。
企业管理者的情绪健康也是很值得关注的。据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超过11个小时的企业管理者有87.4%,他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与工作压力大相关的生理与心理症状在不少企业管理者的身上出现,有关症状的比重依次是:“烦躁易怒”、“疲惫不堪”、“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和“悲观失望”。
(3)“加班”导致的“过劳”问题
近年来关于公司员工 “过劳死”等因工作引起非正常死亡的新闻报道不断出现,如东软集团的张东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年仅36岁,一连串的“过劳死”个案背后是令人担忧的 “加班现象”,据《环球时报》报道,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员工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过劳死”也呈现急剧增加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
从中国人力资源网的调查数据来看,80%以上的企业存在多数员工或部分员工经常加班的现象。其中43.08%的企业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任务多,员工常常要加班;40.51%的企业存在部分员工常加班的现象;仅有1.03%的企业不存在员工加班的现象。
三、员工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健康管理的产生是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次革命。人力资本是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应该关注人力资本的健康,而不只是过度利用。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压力都已经大大超出了员工身体、心理的承受力。企业应在员工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制定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企业不仅是一个盈利组织,还是一个社会单元,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担负起对员工的责任,关爱员工。
企业实施健康管理,能更详细地掌握员工目前的健康状况与存在的健康隐患。可以让员工保持了好的身体状态,减少缺勤。同时通过有意识的预防可以降低企业内部员工的患病几率及流行性疾病的传染几率,减少精英人才损失风险。
2.构建员工健康管理体系
员工健康体系由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系统、健康管理制度与管理系统、员工健康帮助系统、健康环境改进系统和健康事故评估系统构成。其实施步骤为:首先,安排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参加定期的全面体检,重点复查易引发“过劳死”的疾病,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家族病史进行调查,建立企业健康档案系统。其次,以企业健康档案为基础,进行健康分析评估,将员工按健康类别进行分类,建立健康管理制度与管理系统。例如:制定运动制度(要求员工每天参加企业统一组织的体育活动,如午间操制度)。第三,根据企业健康数据分析,改善引起健康隐患的环境和饮食等问题,如对工作餐进行调整,注重菜品搭配、营养补充等。第四,建立员工健康帮助系统。与相关健康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提供健康资讯支持和就医指导服务。最后,在企业内建立健康事故评估系统。根据企业员工健康分类,设定健康事故标准,由第三方机构或企业决策层对健康事故进行预防及应急管理,确保企业健康管理的落实与实施。
3.制定有效的健康计划
(1)员工健康计划
员工健康计划是企业通过专门的部门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并对每位员工的健康问题进行指导、跟踪、同时在企业内部改进工作流程、环境等,及时预防、解决员工的健康问题。健康计划的主要步骤是定期体检、健康指导、企业改进。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根据健康档案对员工进行个别的饮食、生活习惯指导,并提供相应的医疗、咨询等帮助员工解决健康方面的问题。同时根据企业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对企业的工作环境、饮食等进行改进,以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
(2)心理健康计划
员工长期处在“高压”之下,对员工自身和企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但却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常见的职业心理困扰,往往是由工作引起的压力反应、情绪抑郁、职业倦怠,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或生活中的心理困扰在工作中的体现。员工个人面对工作压力时,常常束手无策,甚至采取一些消极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最终的结果便是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损害身心健康。企业应采取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培训、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等多种方法来实施员工心理健康计划。
(3)职业安全健康计划
推行职业安全健康计划可以很好地预防各类职业病。ISO9000、SA8000等体系中均要求企业行为公民化、道德化,其中重要内容就是要求企业关爱员工、善待员工。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健康保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健康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从多角度的关心员工健康,进行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改善员工的职业健康环境,从而及早发现隐患,不仅能降低企业医疗支出,节约成本,而且还能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在推行健康管理时必须有高层的支持,并设有专门的执行机构,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以保证员工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序运行。员工的健康不可能通过一两项活动或短时间的促进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惠正一:员工健康管理提升公司生产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6-6-6(9)
[2]黄建始:中华医学杂志[J].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2006,8(15):10-13
[3]Rod Goffe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anaging People[M].
关键词:
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企业健康管理
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供给者,石油企业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但石油企业落后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使得近年来石油企业问题频发,职业病患病率以及员工职业病纠纷数量逐年增加,职业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制约石油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而职业病防治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若石油企业不能够及时认识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石油企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阻碍,国家的能源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针对石油企业职业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职责等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旨在完善我国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促进石油企业快速发展。
1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现状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不健全自《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来,石油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面对着走出国门的压力,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对石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虽然有《职业病防治法》来指导相应工作,但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预防工作的开展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2)员工对职业病的了解不够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职业病具有潜伏周期强、发展较为缓慢的特点。正是因为职业病不像其他疾病对人体产生迅速伤害,因此石油企业大多数员工缺少起码的认识,在患有职业病后,不能获得及时的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员工不清楚那些疾病是职业病,那些是身体自然老化所引起的,导致在患有职业病后不能够获得及时的赔偿。
(3)石油企业重视不够,职业病预防工作不到位石油企业对职业病预防不够重视体现在:①经费投入较少,职业病预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石油企业部分部门连基本的急救用品、危害标志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等职业病预防设备都无法及时配备,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②石油企业工作人员分布广泛,部分施工人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但企业却不能及时给这些高危作业人员配备专门的医疗小组,使员工患职业病的几率大大增加。③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在进行油气生产时,对“三废”的把控不严,致使“三废”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给企业员工带来了巨大的职业病风险。
2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指导和准绳,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石油企业才能加强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同时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时也有了参考方向。在《职业病防治法》的基础之上出台法律细则,力求将职业病防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法律体系中,用法律来规范石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企业对职业病预防重视不够,出现职业病后公司推卸责任的问题。
(2)开展职业病科普教育,提高企业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是员工,提升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才能真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因此石油企业应当定期开展职业病预防工作的宣传教育,同时借助业余时间开展职业病预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企业员工对于职业病的认识。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程度越来越高,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发展,对企业的职业病预防工作相对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进行职业病科普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3)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增强企业对于职业病防治的重视在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之前,石油企业职业病预防工作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法律的限制,监管部门应当作为监督者,加强对于石油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并定期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卫生考核指标,如果企业累计卫生指标不合格,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来引起石油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解决由于对卫生工作不重视而引起种种问题。企业应当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引进完整的防治设备,同时为高危工作人员配备专门的医疗小组,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到位的本质原因还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消除职业病的培育温床,才能从根本上上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下面是关于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
(4)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监管部门职责监管部门职责:①制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1]。②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规范其健康管理工作的目的。③负责对即将上马的项目进行职业健康审核,对于竣工项目进行验收审查。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自身职责加强对石油企业的卫生监管力度,在新项目的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审批标准进行卫生审查,只有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项目才能正常施工[2]。而针对那些即将竣工的建设项目,监管部门的验收工作也丝毫不能有半点马虎。
3结语
石油工业是我国能源供给系统的支柱产业,石油企业的健康运行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持人民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势在必行。
职业健康和生产安全是处于生产劳动一线的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只有保障劳动者的安全权益,才能激发劳动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企业必须承担职业卫生主体责任,为员工构建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健康。笔者,就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谈谈新新形势下应如何提升职业卫生的管理水平。
1 职业卫生管理问题分析
职业卫生管理意识薄弱,企业领导不重视,用人单位责任不落实;职业卫生防治机构未建立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未能有效的预防职业健康。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未做识别与分析,职业危害场所未充分辨识,日常监测不到位,职业健康监护不够完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员工不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2 职业卫生管理防治措施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卫生管理方针。很多职业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所以职业卫生的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加强职业卫生防治的意识,防治职业危害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职业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的过程,各部门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职业病防治技术。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防治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企业应设置职业卫生防治组织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同时,企业应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加强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管理。企业应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一次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定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对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进行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监管。一是对生产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情况进行日常监测,发现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要求是,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二是在职业危害场所的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三是设置的警示标识和载明职业危害种类、后果、预防等内容的警示说明;四是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设施、药品。五是要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六是要加强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机电设备的管理,防止有害、有毒物的跑、冒、滴、漏。
加强职业卫生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公司在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时,将职业卫生纳入检查项目,对现场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限空间等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情况、员工的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采取整改和治理措施。
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危害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职业健康监护将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公司应根据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确定职业危害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岗中,岗后体检,对体检发现的异常应予复查、处理;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本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禁忌体检,发现职业禁忌证人员应及时处理、报告;同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加强职业卫生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水平。一是要增强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知识,,使他们积极主动提供相应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设施,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健康。二是要对员工开展职业健康意识培训及职业危害防护技能培训等,使员工了解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及相关应急预案,积极主动采取防护措施,拒绝无防护措施的有害作业。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最后的防线,企业应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其发放标准,配备适宜的有资质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及定期检测劳动防护用品。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管理,使员工养成自觉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证正确佩戴。
3 结语
总之,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企业应要加大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和管理体系,在隐患排查治理、职业健康监护、宣传教育培训和劳动防护用品等方面,全面提升企业的职业卫生的管理水平,,保护员工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奇,杨德敏.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及对策的概述,职业与健康2005年8月第21卷第8期.
[2]张恒,黄关麟,王丰.石化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探讨.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1年第二期.30-32.
[3]雷玲.微电子工业的职业卫生[J].劳动医学,2001,18(2):113灢116.
[4]沙焱,何家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探讨[J].巾围职业医学,2008(2):45-47.
[5]张敏,李涛,等.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标准解读[J].劳动保护,2006(7):15-18.
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利器,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使患者就医体验良好、用户应用便捷,同时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它又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医院决策的基础,健康管理的路径。目前,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在做“云技术与大数据的应用”,即中国石油云平台。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大数据的决策分几个部分,第一是决策支持系统(BI),即用于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决策支持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决策支持。我们医院的系统2013年10月上线,共设计了11个系统,目前上线了6个决策系统,包括院长辅助决策、门诊辅助决策等,从管理的角度去看数据,发现问题,改进管理。这是大数据的挖掘,让医务部门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让医疗管理部门对医疗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的利用率,所以大数据使绩效和成本核算成了院长决策的风向标。
例如对设备进行管理,通过LIS、PACS数据库提取单台机器的工作量。通过his数据库提取各项医嘱的费用,进而得到单台机器一段时间的收入。通过设备管理数据库中设备台帐得到设备折旧。通过设备管理中维修管理得到单台设备维修维护成本。通过医嘱项与材料对照表及材料库系统得到材料成本。通过医院成本绩效数据库得到单科室人员工资成本,并按比率分配到单台机器上,最终以收益成本计算支出。
第二是健康管理系统。我们医院承担了中石油海外员工的健康管理,针对中石油的企业员工进行全面健康管理,一是规范健康体检,建立健全在职员工、离退休老职工健康体检制度。二是实施健康干预,建立和收集员工健康管理资料,开展健康分析评估,制定运动、饮食和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改善计划,并督促执行。对亚健康人群、慢性患者群以及特殊重点人群等,实行分类管理,进行健康指导和重点干预。三是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为员工提供科学、实用的健康理念和知识,加强和促进员工健康管理。利用健康管理系统,进行健康体检、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和健康监测,实现降低可控危险因素,减少慢性病危害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总之,作为一个信息管理者和医院决策者,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的管理利器,大数据是宝贵的资源,利用好了就是金矿,利用不好就是垃圾。而云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大数据挖掘的工作,大数据同时也是管理决策的基础,是业务数据的管理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