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比尔·盖茨曾说过“如何收集,管理和利用信息将决定您的胜负”,可见信息化建设的好与坏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近几年来,很多中小企业都引用了管理软件,大都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监督,堵塞了漏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资金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技术力量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发展;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高效实施;传统观念影响很深,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分析
以典型的生产企业为例,一般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计划部、物资保障部和财务管理部,都有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之相对应,而且整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集成体,它们相互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实践证明,推行企业信息化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更有益于转变企业思想观念,转换企业运行机制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要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方法,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典型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众多,在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里又有很多技术方案和产品可以选择。要发掘企业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企业信息化系统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化人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一)提高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配置,积极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要实现中小企业运用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经营、运作,就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尽可能多的设立网络中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二)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良好的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捷、高效的一面,也面临着不少安全隐患和来自多方面的威胁,软、硬件故障、网络攻击、病毒破坏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使网络系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当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增强工作人员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规范工作中信息采集、录入和传递的流程,明确责任人、工作对象和发生时间,记录好信息处理的流程,保证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安全的在计算机网络中流转。对于工作人员既要强调工作效率也要重视数据安全,明确数据保密的观念,按正常的步骤操作。加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三)科学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ERP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提高效率与质量,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促进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企业要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就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来研究和审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作用,了解其目的和意义,做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合,用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统筹来促进企业内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准确地分析和制定企业发展方向。ERP产品比较多,不同企业间的规模、产品结构、市场战略、管理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企业在选择ERP软件的时候,应该着重从企业需求、软件功能的拓展与开放性、二次开发工具及其易用性、完善的软件文档、良好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系统的稳定性、供应商的实力与信誉、合适的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四)切实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让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念、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分别对车间和部门负责人、财会人员、生产计划员、购销人员、生产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等进行贯穿于ERP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培训。因为ERP系统的使用会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员工现有的操作方式或操作流程。要从精良生产、准时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对ERP项目涉及的人员分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进行软件功能使用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加强培训效果。
四、结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和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企业必须要随时根据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势态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改造。它不仅包括对产品和生产流程的重整,还要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管理流程。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会在解决具体难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改变,渐渐领悟到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但是无论是中小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的提高,IT人才的充实,还是信息系统带来的企业效益的显露,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完善信息化制度,让信息化为企业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国芬.企业产业信息化及定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10).
信息孤岛通常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孤岛概念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最近十年更是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部署最为看重的问题之一。然而在广大中央企业,截止目前,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是信息化部署中的顽疾,相比十几年前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善。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规划,缺少跨界人才参与项目
信息孤岛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信息化的整体统一规划。目前,各企业在信息系统的部署上依然是以单个功能项目为单位单独进行立项、开发、推进实施,例如OA系统、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甚至档案系统等等。而且在项目的规划中往往只会考虑与自身相关的功能,与自己不相关的内容几乎不会考虑,例如OA系统的项目人员几乎不会为财务系统的开发动一点脑筋。另外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在企业中,缺少大量的了解不同领域知识、拥有不同领域具体工作经验的跨界人才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就是说很少有人了解两个单独的信息系统中有哪些有价值的数据可以共享。比如财务人员只了解财务业务及财务系统,业务人员也只了解业务操作及业务系统。而具体信息系统的立项规划过程中,就造成很少有人去想不同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问题。
2.准信息孤岛
前些年,很多企业为了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实施的企业门户系统,意在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个性化企业信息平台来集成各种应用系统、数据库、电子邮件等各种数据,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处理。然而,经过若干年的沉淀后,我们不难发现,企业门户系统在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情况下,除了将各个系统最基础的用户登录信息及最简单的一些新闻信息共享外,几乎没有更深层次的数据共享交换,与最初的大数据时代构想往往相差甚远。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准信息孤岛,即仅仅实现了最简单的数据共享交换功能,各个信息系统间的重要业务数据依然相对独立,系统间毫无数据交换。这样的结果与我们企业最初的构想大相径庭。
3.对于已实施系统不愿再投入精力开发数据接口
在现实工作中,由于不同上下级单位的IT规划进程的不同,经常会出现上级单位在规划某一信息系统时,下级单位已经早先实施完毕了同一功能的系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更多的原因还是前面提到的信息系统缺少统一规划。然而在实际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往往我们更多的是采用消极的态度。即不做任何形式的数据对接,直接造成上下级单位间同一类型信息系统的信息孤岛产生;或者强制要求下级单位更换与上级单位同一平台的信息系统。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是对企业资源严重的浪费。前者会造成信息交换的严重瓶颈,后者则会造成人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在了解了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后,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培养精通IT技术,通晓各项业务的高素质跨界专家型人才队伍,是企业未来信息系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类人才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具有信息技术知识教育背景,从事过计算机等相关行业工作,了解IT最新前沿技术,具有敏锐的IT技术嗅觉;
②在除信息部门以外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通晓各项业务,了解日常业务中最需要的东西;
③勤于思考的品格,不断深入研究如何利用IT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④具有比较良好的数学基础,可以利用数学建模分析数据,探寻数据间潜在规律。
(2)在信息系统的规划中,应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研究哪些数据可以在未来提供给其他系统作为数据共享,并为日后的数据共享创建统一数据接口标准,逐步实现各系统间大数据共享。
(3)对于已经实施完成的信息系统,如果有大量的数据交换需要,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统一的数据共享规划下,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开发相应的数据接口,最大程度发挥现有系统的潜力,完成和其他系统的数据对接交换。
二、信息系统操作的复杂
我们的企业在新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用户的抵触。在这其中有些信息系统所面临的用户抵触是短暂的,而另一些信息系统所面临的用户抵触则是长期的,严重的甚至造成新系统的弃用。这里我们不禁有个疑问,为什么用户会对IT信息系统有抵触的态度呢?原因之一,就是操作的复杂。这里我们又会有个疑问,信息系统不是让操作更便捷么?的确,信息系统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用户的操作更加便捷。然而在信息系统的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实际操作用户的足够了解,往往结果背道而驰。这里我们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将用户分为五个群体,逐一对每个群体进行分析:
1.高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中往往几乎不需要数据录入,这一群体更多的是浏览数据分析结果,审批数据记录,然而由于其管理地位的特殊性,往往也是反映意见最受系统规划重视的群体,他们提出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建议也可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回复及改进。但是这一群体却是对信息系统最宽容的群体,因此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是最少的,也是最容易解决的。
2.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中往往不需要有较多的数据录入,这一群体更多的是审批数据记录,查询数据结果。这一群体更多关注的是业务数据以及审批记录本身,他们提出的建议并不复杂也比较容易得到有效的回复及改进。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是并不多,但是处理起来有时存在一定难度。
3.底层一般操作人员
底层一般操作人员由于数量庞大,在信息系统中有较多的数据录入,对信息系统的感受往往最容易反映出来。由于人数众多,他们提出的建议数量也众多,而且相对庞杂,对于系统的改进难度较大。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是关键性的,处理起来存在很大难度。
4.重要节点操作人员
重要节点操作人员数量很少,但是在信息系统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群体在信息系统中有巨大的数据录入量。一个不简便的操作,对于这一群体来说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例如:某一个操作如果需要多点5下鼠标,那么几年下来则可能需要多点几十万下甚至上百万下鼠标。然而由于这一群体的工作性质(重复性体力劳动),他们的意见却最难得到反馈,也是最不受重视、最易忽略的一个群体。在实施过程中,这一群体可能根本还没来得及了解清楚自己可能要在未来几年面临的“灭顶之灾”时,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已经收拾行囊结束实施过程了。所以在系统实施结束后,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一般是最大的,由于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因此最后对系统的影响也是最严重的。
5.系统维护人员
系统维护人员和重要节点操作人员一样数量很少,但是在信息系统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实施过程结束后,大量的后期维护操作就落到了系统维护人员身上。如果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那么后期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将呈爆炸式增长。所以在系统实施结束后,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一般也是比较大的,由于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转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最后对系统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
在分析了上述五个群体的操作特点后,我们不难看出,往往我们花精力最多的高层和中层人员群体,他们的抵触情绪却是最少的。而我们往往忽略的底层关键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他们的抵触情绪却是最高的。因此在系统规划及实施过程中,我们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底层一般人员、底层关键节点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上,认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做到精益求精。修改每一处可能给他们未来带来障碍的问题,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更大的简便他们的工作过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新系统是为了简化他们的操作而设计的,让他们从繁杂的数据操作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保证系统平稳健康的运行。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困惑
信息系统的本质目的是简化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流程,追求的目标是更加便捷。然而便捷与安全永远是一对矛盾,如何在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实施中找到便捷与安全的平衡点,是信息系统规划和实施的关键。
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系统规划时考虑到了安全性因素,做了很多安全性方面的工作,但是实施后却发现依然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以至于系统在运转后承担大量的不可控风险。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当初规划时安全性方面的工作没做到位。之所以安全性方面工作没做到位,很大原因在于部署系统安全时,往往都是业务人员和信息开发人员在做安全性部署,并不是安全专家在做安全性部署。而业务人员和信息开发人员本身追求的目标是系统的便捷,这与安全工作背道而驰。另外,业务人员和信息开发人员往往将安全性寄托于外部咨询公司和咨询顾问,而外部咨询公司及咨询顾问虽然有着比较全面的系统安全设计经验,但是他们在并不了解本公司系统安全性特性,因此,往往造成实施后系统依然存在大量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在信息系统规划时,得到本单位保密及密码部门的支持。在信息系统成立规划及实施小组时,要求保密及密码部门全程参与,提供安全性方面的建议与措施,确认各个实施步骤,利用保密及密码部门的安全防范经验,保证信息系统设计的安全性部署。
2.在信息系统规划时,聘请专业的信息安全咨询顾问或信息安全咨询公司,对系统安全性做出全面评估。
3.培养本企业的信息安全专家,对所实施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安全专家应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信息技术知识,从事过计算机等相关行业工作,了解IT最新前沿技术及最新安全技术;
(2)在本单位保密及密码部门工作,或有保密及密码部门工作背景,熟悉国家保密及密码要求,熟悉本单位保密及密码要求;
(3)拥有IT安全性方面的认证资质,如CISSP等。
四、软硬件的投入怪圈
在中国,近年来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但是长期盗版软件的泛滥,人们对于软件与硬件的投入似乎总逃不出一个怪圈,认为硬件投入比软件投入更加值得。这里我们打个比喻:花钱买橙汁。在总投入一定的前提下,有时我们宁愿花大价钱买一个很贵的杯子也不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最好的橙汁。究其原因,我们总认为如果橙汁不好喝我们至少还得到一个好杯子。然而我们却总忽略真正给你带来愉悦感的鲜美橙汁。杯子再好也无法提高给你带来的味觉的体验。虽然我们得到了名贵杯子这个实际的有形资产,然而却没有得到一流橙汁这个无形的价值。软件和硬件就好比橙汁和杯子的关系。
在软硬件的投入中,我们应当更加科学的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软硬件投入比例,从而发挥软硬件的最大效能,有效提高实施效果。
五、维护与改进后期投入的吝啬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信息系统前期的高投入理所应当,而系统上线后的高投入不可想象。然而我们的很多信息系统之所以运转起来困难重重,往往就是源于后期投入的吝啬。一个完美的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有机体。为什么我们对诸如淘宝、京东等网站系统存在的不满远远小于对企业内部运转系统的不满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网站系统在不断的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改善。“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是开心网给用户的最真切的承诺,而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为什么不能做到每天在进步呢。
农垦企业是中国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代表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较高水平。但是,我国农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好,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且,有很多农垦企业还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于远离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农垦企业,面对国际化挑战和信息化冲击,将怎样建设和完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农垦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1 对企业信息化认知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但目前我国许多农垦企业并没有引起对信息资源的足够重视。不少企业对企业信息化认知不够,还存在众多误区:观点一,吃饭问题还没解决,搞什么信息化;观点二,信息化建设既花钱作用又不大;观点三,信息化建设就是买几台计算机,然后联网、上网;观点四,开发信息系统就是找人编程等等。个别企业领导缺乏现代管理观念,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与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对还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表现为漠不关心,资金投入不足;对已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表现为对信息化需求不足,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往往把技术的因素考虑得太多,以为建好网络就可以了,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他们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不应只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延伸,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的延伸,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使管理决策者能充分及时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1.2 缺乏资金和人才
农垦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自身的特点,地理位置远离城市,所经营的农产品受自然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而且融资渠道少、难度大,造成资金匮乏,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在困难中挣扎。既使一些农垦企业在前期能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在后期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实际信息化的建设中,开发的各系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它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为适应市场,适应发展,也要不断调整和更新,后续资金需要将会越来越多。人才方面,农垦企业缺少人才是众所周知的,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还缺少一种重要的人才─IT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企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立项、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都需要IT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所购买的产品不是终身受用的,需要根据企业发展变化来维护和更新,而开发商也不是终身免费服务,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IT技术人才,并能进行二次开发。目前,除了一些新兴的科技型农垦企业具有IT技术人才外,大多数农垦企业没有IT专业技术人员或数量不足或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缺少既懂得IT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3 信息化建设步伐慢且水平低
农垦企业信息化现状大至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仍旧徘徊在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对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了解不够;第二类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抱有高度的热情,也有基本的IT基础,但缺少技术和人才,基本上是孤立的IT应用,没有大量投入,企业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第三类是将信息化成功转为驱动企业成长的手段,企业接入互联网,并开始了电子商务,具备信息化的基础和经验,具有专业的信息化部门。目前大多农垦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于第一、第二类较为原始水平,计算机应用还处于单机应用为主的状况,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还不够高。对已经建立网站的企业,不是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推进电子商务应用,而是出于追赶企业上网的潮流,网络建好后,不知道如何开发和应用网络资源,网站内容不丰富且缺少更新,不能深层次地利用网络资源,企业网络后期投入不足,导致企业网络如同虚设,毫无任何经济效益和战略意义。目前,建立网站的企业还很少,过半的农垦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能上网的企业普遍对网络的应用方式过于单一,仅限于信息查询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和推广。
1.4 管理规范性不够,管理体制、管理手段与信息化要求不符
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技术,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引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许多农垦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管理思想都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个别还停留在家族式的管理状态,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观念与信息化要求不符。管理基础薄弱,使信息化建设难以顺利实施并充分发挥效果,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不健全,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管理人员;企业生产、技术、经营、财务等方面普遍存在无章可循、有章不依的混乱状态;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不规范,缺乏标准性等等。
2. 对策与建议
2.1 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经营资源,企业的管理与决策都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才能把握市场机遇,更好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农垦企业管理者必须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科技论文。一方面,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农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买几台计算机然后联网的问题,应重在应用。信息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其作为新技术的应用既会带来管理的革命,又将带来管理的规范化。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先进管理观念、先进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信息采集、储存、传递、使用过程中失真、衰减等现象将会得到很大的改观。有利于提高信息质量,优化决策,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2 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自身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农垦企业信息化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来考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考虑当前企业情况的同时,着眼未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盲目铺摊子,造成新的重复建设。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农垦企业要用信息技术来规划各个业务流程,制订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尽可能不受硬件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也要便于整个管理系统的分步实施,有足够的整体性升级能力。其次,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按照总体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从实际出发,本着够用、好用的原则,从小投资开始,从一个一个子系统开始,根据企业当前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来选择企业所需的管理信息系统。例如,如果首要问题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获得市场信息及产品信息,可以先开通Internet;如果是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成本问题,可引进或开发相应的财务系统;如果是客户服务问题可先建立相应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如果是对所属区域内的土地成分、作物布局、农水渠网等进行数据保存和分析,为生产实践作指导,可引入或开发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待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完善,切忌短期行为。这样企业既很快地提高管理水平,又可把有限的资金分步投入到急需的项目中去,确保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得到合理的利用。再次,网络设计要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来考虑,既要考虑到先进性和可靠性,还要考虑到开放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设计要立足于先进技术,采用最新科技,以适应大量数据传输以及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使整个系统在国内外三到五年内保持领先水平,并且有长足的发展能力,以适应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
2.3 加强和完善管理基础工作,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和关键。科技论文。首先,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企业的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包括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指标体系、信息流程、凭证票据、报表文件等的标准化。应根据农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结合信息化的特点,对企业管理进行优化、简化、网络化和制度化改造,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业务流为主线,梳理、整合、优化、规范管理业务流程,健全岗责体系,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岗责体系和保证系统顺利运行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经济指标体系;规范凭证票据、报表文件等。其次,基础数据的准备,如企业历年来购销存的经营数据等。第三,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农垦企业要精简机构,改变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将一切不产生增值的环节去掉;改变多层次“宝塔式”管理模式为平面网状的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等。信息化的前提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说,没有标准化,就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科技论文。
2.4 实施IT资源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由于农垦企业缺少资金和人才,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大规模地搞信息化建设,也没有专业技术人才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因此,农垦企业可采取IT资源外包的方式,将所有的IT需求外包给ASP服务供应商。ASP服务供应商将融软、硬件、网络技术为一体,拥有并管理IT的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以互联网为媒介,并通过互联网为农垦企业提供服务,快速地在Internet上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门户或电子商务环境,将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交流和资源管理、电子交易等架构在个性化的虚拟网站上,获得与大型企业同样的资源优势,具有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的手段和能力,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农垦企业实施IT资源外包,其大多数应用软件将被存放在ASP服务供应商的服务器上。有些农垦企业不愿意外包的应用软件也可存放在农垦企业内部系统内,通过使用这种模式,农垦企业将花最少的钱,有机会接触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IT技术,最有效地使用应用软件,集中精力做他们的核心业务。同时,可将IT节约下来的资金投入到他们具有最大竞争优势的方面,加速企业的成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5 培训和引进人才
农垦企业信息化需要三类人才,一是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操作员,二是既懂得IT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IT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第二类人才最为缺少。因此,农垦企业必须加强培养和引进人才。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聘或通过自培、委培、进修等多种形式来培养自己的IT人才;也可以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中长期聘用具有IT专业的技术人才,“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措施留住人才。农垦企业由于远离城市,工资待遇低,要留住人才关键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和环境。首先,要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从住房、工资、福利、职称和各类保险上提供优惠待遇,想人才所想,千方百计解决人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排除后顾之忧,让人才能扎下根,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其次,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第三,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是根据一定的程序,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给予评价,以便形成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的过程。第四,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参考资料
1、关雪锋,中小型企业信息化难在哪里?,中国计算机报,2001.10.26
2、木子,入WTO信息化的高门槛挡住了谁?,赛迪网,2002.01
在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部门要重视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体系,并实践到实际施工中去。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各部门施工人员要掌握工程各个结构的施工内容,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使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水平和规章制度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化建设模式模糊不清
在建设信息系统前,首先,设计者在设计软件过程中,要快速的掌握整个建筑施工结构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根据施工现场需求对企业工程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规划整个工作流程,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为了确保建设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管理部门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第一,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快速的掌握整个施工管理方案以及项目管理内容,了解各个施工环节设备的运用方法,并实践到实际施工中,充分的体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作用。第二,在制定管理方案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企业管理方案以及项目管理方案,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不允许采用图表以及算法等方式进行推算,避免计算机产生的管理方案出现无法满足施工需求现象。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按照制定的管理方案进行作业,体现出建设信息化系统的主要作用。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建筑企业在施工前,相关部门要对施工中采用到的计算机以及信息化建设管理进行规划,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操作过程,充分的掌握各个结构内容,方可对其进行开发以及引进新软件,不允许存在盲目投资等现象,在设计软件时,设计人员要考虑到数据信息共享问题,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在制定计算机软件时,开发商应当根据施工现场主要结构进行规划,建筑施工企业部门要掌握好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并了解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点,确保软件开发后达到实际工程施工需求,使计算机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1.3企业软件开发重复投入
近几年,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开发的软件出现技术水平不达标、使用效果不理想、开发的软件无法使用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软件开发时部分企业处于孤立状态。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工程软件制定的标准进行作业,不断完善开发文档内容、做好开发内容笔记,软件开发完成后,管理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审核工作,达标验收后,要及时的补交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存档,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的同时确保建设项目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4企业与软件公司结合存在问题
在设计软件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在不了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及业务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容易导致施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设计的信息化系统达不到用户要求,软件系统在没实行的情况下已经失去其先进性,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完善软件内容,系统软件根本无法进行运用等。其次,大部分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过于看重眼前利益,不愿意为系统软件进行投资,而软件公司又太过于看重推广利益,不愿意将过多的权益让给企业单位,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使系统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在系统软件行业中达不到代表性以及先进性标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工作,使软件开发公司能够顺利完成软件开发过程,确保建筑施工信息达到共享目的。
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对策
2.1合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选之路
在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部门要不断的完善以及整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体系。首先,管理部门要对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员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充分的掌握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内容,然而,组织成这样一个技术团队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此之前,软件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充分的掌握整个企业管理内容以及各个施工部门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式以及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及见解,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设计人员还可以根据企业施工实际投入金额进行预估,并制定新的管理方式,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讨论,规划出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理念以及实际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从小规模做起,实现基础目标后,逐渐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组织的管理方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资源,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
2.2确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施工企业部门在掌握整个工程施工规划内容的同时不断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充分的了解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定合理的企业管理系统,选择最为合适的软件开发商进行合作,采用相应的技术对完善后的施工管理体系进行巩固。在信息化系统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减少施工过程的复杂性、避免系统施工过程中发生差错等现象,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步施工,确保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企业业务能够顺利运行。
2.3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
建筑企业部门在完善管理方案时,可以与软件开发商进行沟通并采纳其意见以及建议,为往后的测试以及试用过程做好铺垫。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部门通常采用样板进行讨论,采取工程施工的其中一个项目对开发人员进行介绍,使其充分的了解主要的管理方案、掌握企业的业务方面内容。在软件开发前,管理部门可以对熟练操作过程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充分的掌握施工的操作过程,提高其的施工技术水平,并对工程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以及故障维护人员和企业业务技术人员与信息数据管理分析人员做好作业分配工作,确保开发者在安装以及调试硬件和网络与软件安装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按照管理责任制度进行作业,并将完善后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新规划的工作方案进行有效结合,使施工过程能够正常运行。
2.4加强信息化建设技术的人才培养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各层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信息化系统进行作业。首先,企业领导要掌握整个信息化系统内容,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定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的了解信息化建设技术的主要内容,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跟上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合理的采用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作业,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以及决策性,在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策划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含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掌握信息化系统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竞争意识,使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企业共同发展。
3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过程以及信息化管理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确保各个企业施工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施工信息,提升施工企业的动态管理模式,对施工企业规划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亚利.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职业安全,2014(8).
对于中国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宏观方面说,信息化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说,民营企业实现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有利于节约生产材料,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有利于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利用;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和利用[1]。
一、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有些行业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企业已经超过30%,但局域网的应用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电子商务的应用也主要在于网上查询、网上信息,而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资料表明,目前真正实现信息化较高级应用的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5%。也就是说,国内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只有5%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表现在:
1.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存在观念误区。中国相当大比例的民营中小企业都是以订单(销售)为生存基础的,有单子才能活命,没单子就倒闭,平均寿命也就三至五年。在生产规模未达到一定层次基础上,信息化手段往往无法显示出其在大量烦琐的生产过程中准确高效的优势。企业的拥有者、管理者认为客户、渠道才是企业生存的源泉,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方面仍然比较狭窄,认为信息化就是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用电脑打字、玩游戏、聊天、看新闻;认为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上网”,或者偶尔浏览一下网页也就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32
[中图分类号]F259.2;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目前,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循序渐进,物流信息化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形成了从企业到行业,从区域到全国全面推进发展的势头。例如,制造业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进行管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实行一体化运作,推进了从上游企业到下游企业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不仅可以整合物流园区各类信息资源,还能使物流系统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1 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现代物流中,信息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构建了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流动,可使企业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保证物流园区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条件。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基地物流的作业效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对基地内的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2)信息平台建设有助于促进标准的统一。根据基地业务的特点,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管理经验,能够加快我国物流行业技术标准的形成。
(3)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由于基地规模较大,综合性较强,在企业管理中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2 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以及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目前,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的主要业务有仓储及配送、港口管理与服务、基地后勤附加服务范围等。现有的管理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客户业务受理存在问题
在业务受理、业务进程反馈和业务结果确认中,尚未建立可以与客户及时、有效沟通的平台,导致订单驱动方式,无法顺畅贯穿于整个物流生产环节,妨碍了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具体表现为:目前,业务受理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真和电话接收委托,与客户沟通的主要方式局限于电话和邮件,没有相应的信息平台受理业务,处理速度较慢。
2.2 生产指挥调度存在问题
目前,对设备资源只能实现静态管理,缺少对设备资源的实时状态采集、可视化展示和交互手段,无法将设备资源与生产结合,进行动态管理,妨碍了进一步整合设备资源、提高资源利用合理性,以提升生产效率。
具体表现为:调度人员目前只能通过电话询问方式获取叉车、拖车、吊车等作业机具和作业的状态。
2.3 生产作业方面存在问题
缺少对生产节点完成状态和数量的采集工具、传输手段,难以提高作业进度以及作业量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既妨碍了客户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又难以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具体表现为:如输油量、输灰量、输水量、输电量等,大部分依靠手工抄表,二次录入的方式,增加了现场作业的工作量,数据采集时间较长,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2.4 相关系统和设施整体应用问题
客户无法及时跟踪获知委托单的作业状态;资源数据采集时间长,无法实时展示;生产数据采用人工抄表、二次录入;在作业数据中没有关联到机具人力和设施,无法实现机具作业效率核算。
3 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在基地物流园区信息化的设计和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各项业务之间的交互功能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衔接。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业务受理、进度查询、结果反馈等信息服务,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即时、高效、准确地采集资源信息、生产作业等信息,从委托单的接收、调度执行、完工结单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跟踪管理。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物流信息化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
3.1 制定科学可行的基地信息化发展规划
基地明确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在于构建信息优势和集成物流的“整体合力”,加快物流组织向“便于信息快速流动和开发利用”转型,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物流的整体需求,借鉴国外物流信息化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基地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确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3.2 采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
为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基地必须开发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海陆一体化展示平台、客户业务受理、调度管理与资源展示、作业管理、经营管理、权限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架如图2所示。
3.3 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以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看重硬件投入,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日显重要。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也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通过物流信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各种物流活动与物流平台所提供的物流环境能够有效兼容,促进物流活动更高效、更流畅,使物流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益。
4 结 语
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被各级政府提高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业务量大、服务类型齐全、设施种类多,按照“以信息化建设为主,促进产业转型,打造现代物流” 的发展战略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基地物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安基.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
[2]韩勇.物流园区系统规划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2.
近几年来,我国虽然有80%的零售企业在进行信息经济化建设,但只有少数零售企业通过信息产业经济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不少零售企业忽视了信息化建设,还有的走进了种种误区。文章针对我国零售企业目前利用信息化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 问题的提出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传感技术等多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过程。
零售企业作为以直接供应消费者生活消费品为基本任务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零售业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连锁店、专卖店、入驻百货等方式来发展了,其还必须走进信息经济时代。当前,信息化建设成了零售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国内百强零售企业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成功的运用了信息化管理,巩固了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然而,目前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通过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果的零售企业非常少,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一,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走进了误区,表面上使用了先进设备,如POS系统、MIS、ERP管理系统,但这些先进设备只是作为简单的销售工具使用,不仅不能在总部、分部和配送中心之间进行信息反馈,更不能合理进行商品配送和调剂,而且还不能利用其收集的数据资料,分析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倾向以及指导未来的销售和服务。
面对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找出制约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零售企业发展实情的信息化发展模式,这对于当前处于“内忧外患”形势下的国内零售企业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2.1 信息管理水平不高,企业信息化程度有限
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问题,信息管理方法也只是对国外先进企业的初级借鉴和模仿阶段,并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同时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人才管理以及培养模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具体来讲,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零售企业工作人员对电子商务平台系统的使用以及供应链管理平台和门店管理系统等高科技的技术应用熟练度不够;第二,对于整个零售企业而言缺乏对其高度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总之,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部分。
2.2 信息系统缺乏对顾客的全方位研究,顾客体验度不高
传统零售企业提供的产品往往具有趋同性,异质性不够,消费者对商品和零售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这些因素往往都会促使顾客转向零售企业的竞争对手。比如,沃尔玛的信息化水平一直以来位居同业前列,其ECR(有效客户反馈系统)以顾客为导向进行商品的补货和配送,使高品质的商品和正确的信息经过无纸化的EDI系统,把生产商的生产线和零售商的结账平台连接起来。而对于我国国内零售企业来说,远没有达到沃尔玛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缺乏对顾客的跟踪研究和分析,对顾客的反馈建议以及顾客的消费倾向等等信息统计、研究不够,这很大程度上促使顾客对我国零售企业忠诚度下降;另一方面,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我国许多零售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需要或工作上的要求而进行的,而缺乏从顾客的角度开展信息系统的建设,没有真正做到“以顾客为本”。
2.3 供应链信息化运作不足,企业经营效率有限
供应链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门店分布广而分散,商品的采购和供应需要精准而及时,这就需要优秀的信息系统全方位支持,来提升商品供应效率。而当前大多数国内的零售企业在商品采购、门店选品、货品配送、补货、货品上架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如选品失误、畅销品缺货、断货率高、货品滞销等一系列供应链问题,对于关键环节的把握不足极大地降低了零售企业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其次电商平台的系统运作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门店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熟练度不高,导致整体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于预期,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配合度不够,无法实现利益共享,互利共赢,在整体运营效率上也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3 零售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
3.1 优化自动办公系统,促进企业信息高度共享
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构建,可以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合作伙伴间快速无缝地流动,实现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零售企业的管理系统的结构不断优化,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更直观便捷地反映出各个要素之间的系统运行状况,从而真正地提高和节省了企业运行的费用和成本,通过高效率的运作不断提升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不断促使企业转变为扁平化组织结构,做到真正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并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办公系统的创新也提供了一定的平台,通过将办公系统移植到通信端的方式,使得零售企业各个环节的员工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公司的发文,有效提升员工的办公效率。同时,商场如战场,面对云波诡谲的市场环境,紧急会议的召开在所难免,“互联网+”也真正改变了以往传统会议的方式方法,避免了组织参会人员入会的麻烦,通过办公系统中引入视频会议的功能,可以帮助参会人员即使在异地也能够参与协同办公 ,极大地提升了办公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会务费用以及企业人力成本。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3.2 加强客户关系的信息化管理,构筑良好的顾客沟通渠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零售企业的服务环境不断加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快速地收集到客户在消费购买过程中的意见和反馈,同时,可以帮助零售企业对最终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以及购物满意度提升进行更加精准地把握和分析,不断增加客户的粘性。CRM软件尤其是分析性把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和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可靠的信息,再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进一步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上和技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提供准确的依据。使零售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服务到所选的有效的顾客全体,同这些客户保持长期和有效的关系。
通过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全面详细地掌握客户的相关信息资源,与客户之间建立良性的沟通循环,打通二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企业根据客户的业务使用数据信息,参考其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通过精准的客户分析,帮助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推广活动,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以便更便捷的促成销售,切实提高零售企业的服务质量,增加客户的粘性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
3.3 完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随着零售市场不断开放,共享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等更多的点对点的信息对接,信息的收集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当中。并且,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零售企业的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加强对财务状况的监控管理,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例如,京东商城的首席运营官李永提到的基于京东自建物流和仓储体系的核心目标“让交付更便捷”,京东通过客户为先、智能物流、信息化大数据等因素,为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不同阶段需求能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4 结 语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265-0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很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因此都积极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而且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处于转型的时期,因此很多的地方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总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在2015年,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占到了全国所有企业总数的86%,而三分之二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民营企业转型难的问题已经凸显,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都在努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以及信息沟通机制,在我国对于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也很多的,但是较国外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因此本文的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ξ夜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民营企业信息化现状
现阶段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数量很多,但是规模不大,在2013年-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比例分别为83.57%、89.68%、93.63%,而未能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民营企业占民营企业数量的16.43%、10.33%、6.37%,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普及还是很广泛的,但是在应用方面还不是很好,现在已经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民营企业有一半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基础应用的阶段,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属于单机应用,还不能实现“无纸办公化”和“电子办公化”,其中在所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民营企业中,搭建了基础网络的民营企业占到了47.73%,主要是邮件的收发和信息的查询以及OA等,同时,进行系统建设的民营企业占比达到了31.74%,系统使用主要是财务系统、企业的官网、邮箱以及办公自动化,能够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整合到一起的民营企业仅仅占比为15.63%,因此可以看出,高级信息化建设的民营企业数量还是不多,基金有2.83%的民营企业能够实现全面、成熟的信息化建设。
现在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不是“有”和“没有”的问题,而是信息化建设水准高低的问题,随着民营企业上市的冕宁县加强,而且融资渠道的逐渐宽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能够达到高级信息化建设水准的民营企业还是寥寥无几。因此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加强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很有必要,找出制约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当下的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
很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知识文化水准并不是很高,因此除了企业的一般业务之外,很难去针对民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领导者没有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安么企业的中下层领导以及员工更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很多的民营企业只有在业务发展的一定的程度或者成本实在太高的时候方可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放能够对信息化建设有所考虑,或者看到其他的民营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自身的也进行效仿,很少有管理者能够自主的对本企业的经营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由于重视不够,在政策、制、资金方面的投入也不够,因此这是导致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迟迟得不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2 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民隐企业本身的运营资金就不是很足,再加上融资渠道不是很广泛,企业融不到相应的资金,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是很强,利润空间很小,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的传统企业经营出境更加的困难,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的激烈,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这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有心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导致了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保障,最后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迟迟比佳落后。
2.3 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民营企业的在信息化建设专业人员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很多的民营切规模小,组织架构比较加单,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没有那么多的职能部门,更不可能将企业的信息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单独的设立成一个部门,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管理都是内部人员兼职进行,所以,专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人员根本不足,比如很多的民营企业网站管理和维护一般都是市场部人员兼职管理,财务信息系统都是财会人员兼职管理,对于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也只是找维修公司进行维修,根本没有企业自己的专业管理人员,因此在组织、人员等方面民营企业做得还不够。
2.4 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
很多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是找当地的科技公司进行制作,比如在网站的制作之前,都是寻找当地比较知名的网站设计公司,但是一个地区的网站设计公司比较出名的不多,因此导致了一个地区的民营企业网站都出自一个网站设计公司,所以很多的民营企业的网站都出现了类似现象,网站的雷同使得民营企业缺乏差异化的企业形象,没有针对民营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所以很多的IT供应商为了利润,只是简简单单的设计,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不能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运营的效率。
2.5 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现在我国政府尽管在民营企业信息化提出了加快的建设的意见,但是相关的支持政策做得还不够,比如与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使得很多的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病毒攻击、非法入侵等问题的时候没有法律保障。同时我国也没有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税收、财政和金融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缺少的就是资金,资金的不充实导致了民营企业靠自己根本无力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导致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比较缓慢,同时,我国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比如支付手段、配送体系等等都很落后,很的中介结构以及高质量的咨询结构还没有形成,因此这些外部环境都是制约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主要因素。
3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
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审时度势,更多的了解当下市场的行情以及企业管理的相关信息,加强对民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按步骤进行改善,加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准,同时地区的行业协会也要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鼓励民营企业不断得完善信息化建设,同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定期对企业自身的中低层管理人员进行开会,说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鼓励企业的员工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改进的意见,培养企业全员的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3.2 扩展融资渠道,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民营企业在每年的营业收入中应该留出一部分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属于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民营企业应该根据现阶段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对于当前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要做好准备,不断的扩展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困难,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分析,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3.3 引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
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重新的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得切的组织架构与信息化建设相符合,同时设立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团队,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民营企业的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工作、监督、以及制度的制定、人员的管理等等,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应该招聘专业的信息技术相对精湛的员工,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同时也要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建设
民营企业影噶根据自身所属的行业、经营的产品以及目前经营的处境进行信息化建设,不萌满目的随从或者任意而为,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不能人云亦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符合了自身的经营实际情况,方可真正的起到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基恩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网站的建设、OA的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财务系统的设计等方面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方可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
3.5 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国家应该不断地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引导,同时,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的一定的支持,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等合作,扩展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政府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进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营造合理的竞争环境,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论
民营企业走信息化的道路是经济发展形势所趋,也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快速的信息化转型,提高民营企业对信息化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通过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现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了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民营企业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的一定借鉴,由于本文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
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加强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素. 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 福建质量管理, 2016(1).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企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较低
目前普遍存在的状况是:一部分企业决策者的信息管理意识淡薄,对信息化重视不够。认为搞信息化投入大,见效慢,不合算;有的只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对采用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极不适应。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上,企业领导者,特别是决策者的重视与否、认知程度高低是关键所在。
2.实施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规划
主要表现在:企业前期的系统咨询论证不充分,导致后期软件系统建设科类繁多、体系混乱、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既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为企业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的升级换代带来困难。信息技术装备落后,社会网络化程度低,对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技术只是提供可能,应用才会产生效果。企业信息化只有与企业的业务相结合才有实际价值。
3.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严重缺乏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产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人员素质远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企业员工文化程度的低现象,使企业人员的新知识、信息的输入、接收都存在巨大障碍,严重影响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较低,影响了管理的现代化。
4.信息流通不畅,使用率低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超区域的信息交流能力,难以超出地域限制与潜在的客户或经销商实现沟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交流不畅是困扰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信息不灵、情况不明仍是目前影响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原因。
5.企业规模集中度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能力弱
我国企业结构的突出表现是独立分散,集中度低。各企业自成体系,规模经济性能差,专业水平低,缺少盈利和积累能力强的大企业,这些成为我国企业推进信息化的严重制约因素。
6.市场营销观念淡薄,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信息需求意识淡薄,普遍缺少市场信息系统这个驱动力,加上管理方式落后,从体制上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施科学管理的内在需求,这就使我国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手段,特别是高效利用各种信息载体攻占国际市场能力太弱,不仅在占领国际市场方面举步维艰,而且国内市场被外商挤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二、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企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作用在于它将为企业建立起对外界变化多端的环境实现快速反应的机制,它的直接效果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水平。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相互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不断创新,最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从企业基础实力来看,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抑制了企业基础实力的增强
我国信息化网络应用程度不完全,使其效益的发挥大打折扣。较低的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严重影响了决策成功率。企业信息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抑制了企业基础实力的增强。
2.从企业产销能力来看,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产销的各个环节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设施的大环境,企业普遍缺乏超区域信息交流能力,难以超出地域限制与潜在的客户或经销商实现沟通,严重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3.从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来看,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降低了资金运作水平
我国企业信息化所表现出的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灵、情况不明的现象,势必使存货量加大,甚至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大量呆滞存货的存在使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都失去其真实含义,从而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4.从企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来看,企业信息化的滞后使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能力都无法有效发挥
企业信息化水平低造成的市场信息不灵,则大大制约了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我国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低,尤其是应用网络的比例表明信息化功能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信息化,而推进企业信息化必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
1.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企业信息化才有可能顺利进行。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已不是技术问题的处理,不仅仅单纯是增添设备、建设网络的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领导、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视;二是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三是规范的管理基础。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确企业信息化的方针目标,转变观念,树立信息化意识,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效益挂钩,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讲求实用和实效,坚持效益与务实的发展思路,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企业信息化要兼顾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扩充性。在坚持实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不断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广泛应用、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吸收和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成果来更新完善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保持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应着眼于建立共同的企业信息化推广网络体系,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因为分散的、独立的推广网络体系将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3.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长期工作,需要保证资本运营的稳定性。要加大资金投入,把信息化资金列入到企业建设的投入计划;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在,因企制宜地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必须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同步,以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相适应为依据,确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骤。
4.抓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
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及组织机构的合理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技术性的,但绝大多数是组织和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和合理的组织机构。其次要加强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使企业全员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全员的危机意识、管理意识、信息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三,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并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尽职尽责。第四,要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制定明确、量化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5.充分发挥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后发优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具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即“后发优势”或称“落后的优势”。由于“后发”,我们可以不必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充分利用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借鉴发达国家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管理方法及丰富的经验,加快发展步伐。
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大型企业海尔集团于1992年就开始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和电子商务,进行集中采购和控制,使海尔仓库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二,资金周转次数提高50%~150%,库存资金降低15%~40%。2000年,海尔原材料网上采购达100%,通过网络手段销售达170亿元。海尔用于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累计为3500万元,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5亿元。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相对而言,中小企业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快速的反应能力。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的高层仅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决策,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的方法就在于坚持长期的投入,同时逐渐优化企业管理。但是在中小企业队伍中,还没有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还为数不少,这也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中的绊脚石。
(1)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计划制定、执行与控制
企业实行计划管理,包括制定年度计划,包括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以及费用支出的计划,各个计划间都存在相互联系。由于缺少信息系统,企业在编制计划及调整计划时,工作量大,时间长,误差大,执行与控制环节效率不高,主要依据人的因素决定,更没有进行预算的管理与控制。
(2)信息不畅通
信息除了包括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中小企业的外部信息不畅通主要表现在采购环节的比价系统缺失,销售环节缺乏市场预测与分析等方面;而它们的内部信息也往往存在沟通问题,如采购部门因缺乏沟通和信息交流而无法全面掌握和预测产品的存货信息、生产信息。总之,信息流通缓慢、信息处理手段原始、反应速度慢,没有形成对工作流的有效处理和控制机制,都是中小企业信息普遍存在的问题。
(3)对各职能业务部门的影响
由于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往往会造成供应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的效率低下。举例说,库存管理方面由于库存材料、备品种类多数量大,盘点也很困难,而传统的手工方式并不能做到定期的金额核对和数量核对;财务方面由于缺乏监督职而无法做到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没有严格的成本控制,使得降低成本也不能切实可行,也不能有效的减少坏帐的发生;而销售管理方面,公司对销售点的销售情况、存货情况、收货情况也不能全面了解。
(4)企业缺少电子商务系统
很多中小企业缺少客户和供应商的有效管理,没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宣传手段单调、缺乏创意,没能很好地扩大企业知名度。
二、信息化实施对策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的信息化往往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怎样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地预测市场,已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下面我们就如何信息化进行三方面的介绍:
(1)ERP系统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它在整合并优化整个企业上下游业务流程的时候发挥了理论和工具两个方面的作用。理论上它包含生产控制、采购、生产、财务管理、预测、销售订单处理、销货分析、本地和全球的配销、质量控制、报导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思想。在管理企业整个供需链的工作中充当了有力的管理工具。
ERP计划主要包括了以下功能模块:应用供应链管理,严格供应商的管理,以提高采购透明度,采用比价系统和严格的采购价格管理、审批系统,严把采购关;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客户进行信誉度、诚信度的评价,对客户的采购价格进行统计管理,并通过报价管理,严格控制销售利润;应用销售管理模块,实时反馈外地销售部门的销售状况和市场情况,为实现“以销定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供原始数据;应用库存管理模块、存货核算管理模块,实现财务和库存的账实相符,从简单的金额管理升级到金额、数量、实物的一一对应管理;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严把用人关,清晰人员调动、升迁、工资、职称等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管理,以明确绩效考核、公平公正的用人宗旨;应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严把计划关并进行实时调整,以高效率体现生产管理思想。
企业的信息化的应用应该逐步扩展到供应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等各职能部门,怎样科学的制定销售计划、生产计划,缩短采购提前期、交货期,组织安排生产、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审批和监督工作,是每个企业必须提上日程的重要思路。
(2)无纸化办公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资源管理、公告板、电子公文、人事薪资、公司制度、业务资料、公用信息、个人办公室、系统管理等大部分;涵盖了日常办公中各主要的环节,主要实现电子公文的流转和相关办公事务的管理。
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但是在需要许多人一起协同工作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我们更需要提高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最终实现“无纸”办公。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能够建立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平台,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全面提高办公自动化效率。如建立企业员工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子邮件通讯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市场动态信息的及时反馈、收集、指导生产活动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资料的有效管理等。无纸化办公系统既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企事业的凝聚力,也让企业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为企业增加效益奠定了基础。
(3)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商务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不仅适合于大企业使用,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也非常有利。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实力较弱,中小企业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通常情况下,电子商务的用途具有四种类型:信息访问、个人通信、购物服务、虚拟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电子商务能给它们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它能够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Internet的到来可以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由于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在信息方面就能够与大企业竞争。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市场
中小企业使用网络可以及时地获取最新的商业发展趋势的信息,以指导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得中小企业传统市场的竞争力得到加强;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2.市场供应链使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对供应商提供设计和工程服务的要求将增加;厂商将外包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客户将需要更多的电子通信以用于下订单、记账等业务,当大的客户有这种要求时,这将对供应链产生大的影响;客户将要求他们的供应商提供更多的存货管理服务;制造商将继续减少供应商的总数量;供应链中各公司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3.内部操作和过程控制
随着更多地使用联网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公司内的通信和协作将改进;将更多地使用自动化制造技术,为集成外部数据和内部操作提供更大的机会;企业雇员的数量将减少,但每个雇员的工作量将增加;企业的操作和管理成本将减少。
4.客户服务
制造商将试图缩短它们的新产品和服务面世的时间;制造商将试图将价格降到最低;产品质量将受到更大的重视;供应商将会发现有必要更好更快地提供有关订单状态的信息(如产品的生产日期等);商家将会更加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信息和电信服务之间的竞争将加剧;提供给制造商的信息和电信服务的种类将增加;新的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将出现;计算机在企业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要更上台阶,必须摈弃传统管理上的浮躁与短视,合理实施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能使企业领导及所有管理层人员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加快速地作出决策;使企业查遗补漏,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达到无纸化办公;使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合理调配资金、降低工耗、办公费用等等。相信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地在管理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当今是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通过互联网渠道搜集海量信息,为企业产品推广和联系客户提供了平台。当前,尤其是伴随着“两化融合”的推进,许多的企业都意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人力投入,以促进企业走向信息化发展道路。但伴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信息安全问题,例如:不法分子采取技术手段窃取企业重要信息进行不正当交易。企业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企业倒闭。因此,作为企业而言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信息安全问题。深入性地分析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避免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
1企业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就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来讲,只要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1.1内部原因
1.1.1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意识薄弱
当前,多数企业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因缺乏实践指导,管理层信息化意识缺乏,发展盲目,对信息安全问题往往忽视,使得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
1.1.2信息安全软件技术不高
当前国内的信息安全软件技术虽然发展较快,但同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软件技术水平相比,差距仍旧比较大。并且信息安全软件是“盾”,黑客病毒是“矛”,防范措施总是很难赶上病毒以及黑客的发展。
1.1.3管理缺乏规范
部分企业由于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安全问题的危害性,重投入,轻管理,空有信息系统却管理混乱,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问题防范机制,这就给恶意人员侵入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了机会,造成企业的重要信息被窃取或丢失。
1.1.4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一般而言,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维护和升级都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但由于企业的高层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企业的发展程度差异,导致部分企业没有配置专门的管理技术人员,设备与系统缺乏专业的维护管理。
1.1.5信息安全问题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
针对当前国内危及企业信息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这种类型犯罪较难管理,企业因信息被窃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难获得合理赔偿。
1.2外部原因
现阶段,企业信息系统受到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外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逐渐在市场中突显出其重要作用。一些不法分子看准信息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这一点采用不同手段来窃取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来谋取利益。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也会采取一些不法手段来获取其他竞争对手的信息,借以打压竞争对手。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企业应提高信息安全问题防范意识
企业应提高信息安全问题防范意识,将信息安全问题防范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将其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立足长远,合理规划,重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的防范,加强对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可能会发生的信息安全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2.2正确选择信息安全防护软件
目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于信息安全问题往往会采用信息安全防护软件方式来防范安全问题。但有些企业在选择信息安全防护软件时没有注重信息安全防护软件的质量,有时候选择一些防护性能弱,价格低廉的软件。使得信息安全防护软件起不到防护功能。即浪费了企业资金,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3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管理
我们知道,不管是任何安全防护硬件或者软件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一定的漏洞,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和攻击,使其失去防护功能。所以,其只是辅助措施,对于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不能完全依赖技术手段,以为只要采购好软硬设备旧高枕无忧了,而是要在拥有技术手段的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且管理人员切实贯彻落实才能防患于未然。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制。基于企业的信息系统不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技术支持下所建立的,所以在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各个系统可能存在的运行安全隐患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企业根据系统的不同找出各自的不安全因素和漏洞。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制,通过量化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系统运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网络管理。企业的信息系统遭到破坏,信息泄露都是企业外的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来窃取的。因此,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对网络安全管理,给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环境。
3结语
总之,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必须要重视的课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企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运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企业应重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信息安全防范对策,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