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服务业礼仪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服务的特征
1.无形性
服务是满足他人需要的活动,是通过人际交往而实现的,是服务生产者以劳务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与实体商品相比,是无形无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实体商品,人们比的是质量和价格,即物美价廉;对无形的服务,人们讲究的是感受和体验,因此,对服务价值的衡量就是客户满意度。
2.不可分性
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被服务方只有加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才能享受到服务。也就是说,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直接发生联系,服务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服务的消费过程,两者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不可分的。
3.差异性
服务的差异性由服务人员素质的差异决定,同时也受顾客本身个性特点的影响。因为服务方和被服务方都是人,人的素质能力和性格等都是有差异的,不同素质的服务人员会产生不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同样,不同的被服务人员,由于个人素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着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4.不可储存性
服务是无形的,它不像有形产品那样可以被储存起来,用于以后出售或消费。这是因为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使它无法像实物产品一样被储存,只能在生产的同时被即时消费。
服务礼仪的内容
服务礼仪的定义: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言谈、举止、行为等,对客户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
仪态规范
仪态: 指形体语言它是另一种名片,得体恰当的形体语言能为你的职业生涯带来成功。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你的潜力、能力、工作态度,另一方面也决定于你平常工作中的举手投足,行为举止。
1、站姿
基本要求: 挺拔、优美
形体训练: 两脚并拢、两膝并严、两腿直立、提髋立腰、吸腹收臂、挺胸抬头、下颚微收、双目平视、两手自然下垂贴放在大腿两侧,注意手掌平伸,五指并拢,双眼平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面带微笑。(一位站姿,较简单易学,进行现场互动演示)
2、走姿
基本要求: 协调稳健,轻盈自然
形体训练: 收腹挺胸、哽颈、双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随步伐自然前后摆动。注
意面带微笑,表情自然大方。女员工双脚成一条直线走:男员工双脚呈左右两点行走。
3、蹲姿
基本要求: 保持二位站姿
形体训练: (女)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后退半步两腿靠紧向下蹲,下蹲的同时,左手放于左膝,右手放于右膝,身体保持正直,表情自然,双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
(男)左脚在前,右脚后退一步向下蹲,下蹲的同时,左手放于左膝,右手放于右膝,身体保持正直,表情自然,双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
4、欢迎顾客的姿势
形体训练:保持二位站姿,双眼注视对方,面带微笑,自然亲切地向顾客点头(脸微微向右侧)示意并对顾客说:“您好!欢迎光临!”
5、指示顾客进门的引导姿势
形体训练:基本保持二位站姿,左手下垂,右手五指并拢,从腹前抬起,向右横摆到与腰部同高身体右前方,微笑友好地目视顾客,直到顾客走过去,再放下手臂。
6、询问顾客的姿势
形体训练:基本姿势保持二位站姿,双眼注视前方,面带微笑,自然亲切地向顾客点头(脸微微向右侧)示意并对顾客说:“请问,你需要我帮忙吗?”
7、给顾客指引视线范围内的东西
语言:“你要的商品,在那边不远处。”
形体训练:基本姿势保持二位站姿,将右手由前抬到与肩同宽的位置,手臂伸直。用手掌指引正前方,头不偏,眼与手的方向一致,且眼睛要兼顾所指方向和顾客。
8、带领顾客的引导姿势
语言:“请跟我来”
形体训练:基本姿势保持二位站姿,将右手由前横摆到与肩同高的位置,前臂与后臂呈135度角的弯曲。用手掌(掌心向上)指向顾客要去的方向,身体要侧向来宾,眼睛要兼顾所指方向和顾客。
6、指示顾客就坐的引导姿势
语言:“请坐”
形体训练:基本姿势保持二位站姿,左手下垂,右手由前抬起,从上向下,摆动到距身体45度处。
7、给顾客指示替代商品的姿势
语言:“对不起,您需要的商品暂时没有,您看这种喜欢吗?”
形体训练: 在说对不起的时先向顾客点头至歉,然后在自己身体的右侧展示商品的动作。展示的位置应在胸同高处,掌心向外。
8、给顾客指引收银台方向的姿势
语言:“请到收银台缴款”
形体训练: 与“请跟我来”的姿势相同
9、给顾客递交商品的姿势
语言:“这是您买的商品,请拿好”
形体训练: 基本姿势保持二位站姿,说话的同时双手的前臂抬到与腰同高,后臂自然下垂,说请拿好时手臂前伸,同时身体要做45度的鞠躬。
10、与顾客道别的姿势
语言:“请慢走,欢迎再次光临。”
形体训练: 保持二位站姿,上身向前弯曲作45度的鞠躬。并对顾客说:“请慢走,欢迎再次光临。”(注意说“欢”字时低头,说“临”字时收尾。)
课程方案:
第一部分:服务礼仪概述
第一节 礼仪
一、礼仪的含义
二、礼仪的分类
三、礼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服务礼仪
一、服务
二、服务礼仪的含义
三、服务礼仪的特征
四、服务礼仪的功能
第三节 服务礼仪的基本要求
一、强化职业道德
二、明确角色定位
三、善于双向沟通
四、坚持“三A法则”
五、注重形象效应
六、提倡零度干扰
本章小结
重点内容
案例分析
基本训练
第二部分:服务人员的仪表仪容规范
第一节 仪表仪容概述
一、仪表与风度
二、仪容的含义
三、服务人员注重仪表仪容美的重要意义
四、服务人员仪表仪容的要求
第二节 面部的修饰规范
一、眼部的修饰
二、眉部的修饰
三、口部的修饰
四、鼻部的修饰
五、耳部、颈部修饰
第三节 发部的修饰规范
一、发部的整洁
二、发部的造型
三、发部的美化
第四节 肢体的修饰规范
一、手部的修饰
二、下肢的修饰
第五节 面部的美容与化妆
一、面部美容与化妆的基本要求
二、皮肤的日常保养
三、面部化妆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三部分:交往礼仪
一、称谓与见面礼仪
二、介绍与名片礼仪
三、沟通礼仪
四、客户沟通礼仪
(一)基本技巧
1、规范的称呼礼仪
2、服务常用文明用语
3、表达技巧
避免使用负面语言
语言中体现以客为本
避免三种忌讳的说话方式——“P式”“J式”与“C式”
及时肯定对方
综合运用副语言
(二)如何应对顾客的不满
1、了解客户为什么会不满
2、为什么要平息客户的不满
3、平息不满的策略
认真倾听(及时道歉、适时提问)
采取行动
跟踪服务
(三)高效电话沟通6大技巧——学会和你的钱袋子通电话
1、伴随微笑问候“您好,欢迎致电**客服热钱,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的?”
“您好,我是***,您现在方便通话吗?”
2、保持你的微笑和得体的举止
3、控制你的音量和语速
4、明确该说与不该说的
5、合理使用“呼叫等待”
6、重复他的问题
7、先结束通话再挂机
五、服务人员的情绪管理
1、认识情绪
2、为何要进行情绪管理
3、服务工作中不良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4、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四部分:服务人员的语言礼仪
礼貌用语
文明用语
行业用语
电话用语
第五部分:服务人员岗位规范
岗前准备
接待顾客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邮政作为公用企业,服务是邮政企业的根本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邮政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邮政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效优质的服务工作。开展邮政营业人员服务礼仪培训能够帮助营业人员建立正确的客户服务心态,掌握服务工作中必备的礼仪知识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服务习惯,从而打造专业、值得信赖的职业形象,为邮政企业创造出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笔者结合陕西省邮政公司开展营业人员大规模服务礼仪培训的情况,就如何做好邮政行业服务礼仪培训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培训前要精心策划,选好培训内容
对于服务礼仪培训,从字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个外表形象问题,然而,没有内容的形象是站不住脚、不能落地实施的。因此服务礼仪培训,既要关注人的表面形象和服务技巧,更要关注人的服务素养与心态。它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服务意识与服务素养:即要加强服务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改造,使其提供的服务应当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奉献,实现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心态转变,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顾客待之以礼,待之以诚,以实际行动满足客户的需要。
2.形象礼仪:主要包括仪容、仪表和仪态礼仪。仪容指的是容貌、发型、在外面的皮肤应注意的礼仪细节。仪表礼仪指营业员穿着打扮,包括工装、西服的穿法、工号牌的佩戴、皮鞋颜色和搭配等标准规范,员工在岗期间的打扮要做到整洁、得体、朴实、大方,要杜绝一切不得体和过分的修饰打扮。仪态礼仪指员工在营业期间和办理业务时,要随时注意自己的站、行、走等姿态,做到端正、文明、大方、优雅的标准。
3.接待礼仪:主要包括迎接、指引、递接、送客礼仪。迎接客户礼仪指营业员要启用站立式服务,主动迎接每位客户。指引、递接礼仪指大堂经理给客户指引和递接茶水、名片时要使用规范的行为手势。送客礼仪指当客户办理完业务准备离开时,营业柜员和大堂经理要礼貌与客户道别,站立并微笑送别客户。
4.沟通礼仪:即员工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尽量提高个人谈吐修养和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必要的客户抱怨投诉处理技巧。营业人员要善于和客户沟通,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应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对客户热情谦恭、主动周到、耐心细致,不使用任何不文明语言,妥善处理客户的抱怨投诉,不得与客户发生任何形式的争执。
二、培训中要注重演练,提升培训效果
区别于通常采用的讲授式培训模式,服务礼仪培训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应采用“心智训练+综合素质训练+实景演练”的封闭式训练模式。除基本服务礼仪知识讲解外,培训中还要重点包括营业人员淡妆技巧现场演示指导、服务礼仪操演练及客户抱怨投诉处理技巧演练等内容。
1.营业人员淡妆技巧现场演示指导:主要训练营业人员如何化好职业淡妆,学会用正确而简单的化妆方法来化妆。适当的化妆既是自信自尊的表现,又是尊重他人的方式,还是树立良好形象的手段,营业人员化妆应做到淡雅、简洁、庄重、健康。
2.服务礼仪操演练:将营业人员常用的注目礼、站姿礼、指引礼、握手礼、蹲姿礼、递接礼、走姿、坐姿、鞠躬礼、挥手告别礼等编排成礼仪操,让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现场加以演练,并作为今后服务礼仪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而将服务礼仪融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3.客户抱怨投诉处理技巧演练:在分析顾客抱怨投诉心理的基础上,讲授处理抱怨投诉的要诀和流程,并重点结合日常营业窗口服务中遇到的常见抱怨投诉问题,以情景模拟的方式,组织学员现场进行团队演练、当面由专家进行点评指导。
笔者认为,实际演练中最好组成由各市局人力资源、市场经营、服务督察等部门负责人及授课教师组成的考评验收小组,对学员的演练情况进行点评打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三、培训后要及时跟进,做好落地实施
据有关资料统计,多数学员在培训学习之后不能很好得利用所学改善自己的工作,并且这种学习转化问题大多是发生在培训之后的应用环境中,而非培训前和培训中。因此,服务礼仪集中培训结束后,要营造服务礼仪培训转化的应用环境,推动培训有效落地实施,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服务礼仪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通过将服务礼仪操演练纳入晨会内容,晨会时彼此检查着装、形象、相互握手问好,可以将服务礼仪融于日常的工作中。在培训结束后,开发服务礼仪培训视频和手册,也是推动服务礼仪培训常态化开展的基础资料和重要抓手。另外,从企业内部选拔一批既熟悉业务又在礼仪方面有专长的内部培训师,委托专业礼仪培训机构进行重点培养,再由这些内部培训师对营业人员进行持续跟踪培训,可以有效推动服务礼仪培训常态化开展和培训成果转化,同时也可以省去企业高额的成本费用,降低培训成本。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在刺激学员的转化动机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培训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可采取企业每月评选形象代言人、微笑大使,开展行业礼仪大赛等方式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使学员感受到其培训成果的转化行为是得到组织大环境认可的,从而提高学员培训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业务部门要在培训结束后,将服务礼仪培训的主要内容纳入服务规范检查范围,进行长期跟踪检查,进一步健全服务礼仪推广应用的监督约束机制,持续激发学员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所掌握的工作技能。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各行业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铁路也提出了“减员增效”,取消了计划招生的指标。这对多年来靠计划经济办学的技工学校来说,面临着一种生源枯竭的严重考验。加之铁路分局把学校的办学经费减少了50%。在困难条件下,学校究竟如何生存,这成了全校教职工共同关注的热点。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动员全体教职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引导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不靠上帝靠自己,不靠计划靠市场的新观念。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调整科室结构,加强了培训科、学员科人员的力量,明确了分工职责,为建成较为完整的培训基地创造了条件。另外,我们还认真分析了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建校15年来,学校已拥有比较健全的教学设施,前三年,又先后被分局确定为客运人员、接触网工、计算机、货运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基地。今年初,分局又把职工失业、下岗、息工培训基地放在了我校,学校现有的一些实习场地,实验室、电教室等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我们提出了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思路。我们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分局各业务处和分局职教中心,联系寻找培训任务,到基层站段去宣传学校正规培训的优势。在分局和各站段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积极的筹备,我校的短训班连续不断地办了起来,包括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劳资干部的培训,甚至局职教软件培训班也放在了我校。
……..在实践中,我们以严谨的求实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环境,周到的后勤服务,靠质量,靠声誉,赢得了铁路培训内部市场的信任。
……..二、针对特点,形式多样,树立服务意识
……..目前我校的职工培训对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复退军人的岗前培训,每年的人数约400人,学校始终保持在800人左右的规模,学制为两年半;另外,就是承接的各种短训班,包括大专函授的学历教育;三是为站段培养急需的技术工人。学校的培训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持从严治校和良好的校风得以发扬,我们组织学员科、培训科,认真研究措施,修改过去的规章制度,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传统,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考核办法,建立了学员自管组织。并结合学员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职业道德、铁路改革形势、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同时,在学员中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发挥学员专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几年来,在我校培训的复退军人之间,从未发生过恶性事件,教学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浓厚,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办班形式上,我们采用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长学班与短训班相结合,并采取与分局有关处室、与兄弟学校、站段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服务现场。从前年开始,我校与兰州铁道学院联合开办铁路运输、接触网等大专课程,招收宝鸡铁路地区的铁路职工参加专科学习。这几年来,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今年又招收了169人;我们与西安铁路运校联办的中专学历教育班,这几年一直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取得信任。另外,我们还坚持走出校门到现场办学,创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新路,深受现场职工的欢迎。
……..在培训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我们要求全体职工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学员作为学校的上帝。我们结合学员现场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调整课程内容,增加现场工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切从实际出发,我校还主编了《接触网结构与计算》、《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等,在全路推广使用均收到良好的效果。除此外,我们还结合学校实际编辑了《接触网工专业模块教学》和《客车乘务》等教材,都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版权所有
……..三、更新知识,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办学质量又决定于教师的师德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打铁先得自身硬,学高方为人之师。为了紧密结合铁路企业内部职工培训的需要,我们还先后分批组织教师到基层站段“充电”。现场新技术、新科技、新设备、新手段的运用,就是我们教师学习的现场和课堂。所以这两年来,我们把教师到现场调研、学习作为专业课的一个重点,采取定时间、定目标、定内容的“三定”办法,组织铁路运输、线路、信号、通信、接触网五个专业的教师下现场“充电”,更新知识体系,了解现场正在运用的设备,把教学重点放在实用和操作技能方面。缩短了教师与学员间的心理距离。我们还利用暑假组织32名专业课教师,到外局学习考察,回校后撰写出57篇有价值的论文,已有13篇被省部级刊物采用。
……..目前,我们在每一期短训班开办之前,都认真地研究所教对象的需求,主动与委培单位共同研究教学重点,以及学员需要学到那些方面的知识,一切服务学员的知识需求。教师们认真备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尽可能通俗易懂、易记、生动,确保每一节课的质量和效果。
……..四、改善环境,加大投资,搞好基地建设
一、高职院校建立素能结合型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紧迫性
2009年7月16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广东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现场上敦促:“到2012年,实现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到2020年,实现全省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推动‘服务业大省’向‘服务业强省’转变。”前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经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这样,培养与服务业类一线岗位“零磨合”的人才的重任自然落到高职院校的肩上。而要由服务业大省向服务业强省转变,在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变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高素能”人才,即在注重培养有较强业务实操能力的同时,加强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市场。由此看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素能结合型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关键任务。
然而,由于过去对产业链中的生产环节过分重视,对设计、采购、仓储、销售和服务环节的忽视,使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把眼光放在培养“高技能”型的工科类专业人才上。这种观点在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渐显窘态,如不考虑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问题,最终将严重阻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曾经走访过分布于珠三角的46家外资企业的驻华分支机构,并与其外籍负责人就外贸类人才(主要针对高职毕业生)素能要求状况进行了访谈,结果如下。
在问及“您认为现在贵公司的外贸业务员最缺乏的素质是什么”时,有13家认为是外贸实操技能、20家认为是外贸职业礼仪,其他的分别认为是为人处世或英语水平等其他素质。其中绝大部分被访的负责人认为,刚毕业的学生在业务实操能力方面尽管比本科生要好,但仍很薄弱。
当问及“您是否满意员工的职业礼仪”时,33家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他们并不满意员工的职业礼仪,其余的则认为他们的员工在职业礼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当问及高职院校是否应该加大职业礼仪教育时,所有的被访者均表示赞同,其中有部分负责人表示职业礼仪教育在他们国家的本土教育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个别负责人甚至谈到中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礼仪状况令人失望。
当问及“您认为外贸专员是否需要具备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国际货代、单证员等资格证书”时,持肯定和否定意见的负责人各占一半。持肯定意见的被访者认为职业证书能够方便他们在选聘员工时作筛选;而持否定意见的被访者则是根据其经验,认为上述证书不能真实反映应聘者的能力水平,而试用期则是他们判断应聘者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在问及“贵司是否愿意接收在读大学生到贵公司作为见习业务员”时,有26家表示愿意且很乐意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其原因是相对于本科生,高职毕业生通常比较谦虚且服从性较好,尽管学习能力一般,但执行力较强且比较踏实。
由此看来,在日益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高职院校对学生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仍不理想。珠三角市场肩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任,必然产生对服务业类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如何培养素能结合型服务类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院校建立素能结合型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类职业证书缺乏权威性,双证上岗无意义
首先,“证出多门”现象严重。目前服务业类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除有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外,还有一些隶属行业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其他鉴定和发证的机构,另外还有些从国外引进的资格证书,如英国CIPS注册采购与供应经理认证。其次,取证门槛低、证书内涵价值低、缺乏科学鉴定手段、考评员素质不高、考证费用太高等都是目前鉴定发证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有关调查发现,有些考证从题库抽取组合的考核试题比较混乱,有些内容过于陈旧,考核过程缺少严肃性。
无序竞争和缺乏管理,使得许多服务业类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同度和信任度非常低,这也使学生取得双证毕业上岗失去了实际意义。
2、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工学结合难实现
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还是日本的企业教育以及韩国的“产学合作”法制化等教学模式,都是通过学―工―学的模式来培养“零磨合”的专业人才。一直以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也纷纷提出了各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口号。而在一些实操性比较强的专业如机电类、汽车维修、电子维修等专业中,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校内办厂或校厂联合办学的模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少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可以一次性接收大量学徒,这也就难以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即便有,也仅存在于个别有明显地方政府扶持的高职院校或者是一些零星接受几个学生的“实训基地”,再就是让学生到一些所谓的“模拟公司”进行实习费用高昂且效果并不理想的“模拟实习”。因此,纵观高职教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值得推广的现代服务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过分重视技能培养,忽视职业素质教育
尽管许多高职院校都声称开设了礼仪教育课程,然而这些课程大多以生活礼仪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作为基础课甚至是选修课来开设。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学生难以在课堂上掌握具体的职业礼仪技能,更别提在实际运用中学以致用,致使高职服务类专业学生往往被看成是“高技能、低素质”而难以被重用。
4、外语能力无法满足服务业国际化要求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传统的服务业已无法适应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在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为了能更快融入世界市场而日趋国际化。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宣布加大服务类专业的外语教学力度,其中最常见的是所谓的“双语教学”。事实上,自2001年教育部提出加强本科阶段双语教学后,许多高职院校纷纷争相仿效,并以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甚至学生就业的筹码。由于办学定位、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水平有限及教参匮乏等原因,一直以来在高职层次的双语教学均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三、建立素能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思考
1、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行“分岗双证制”,减少因考证造成的浪费
所谓“分岗双证制”是指在课程设置中按照专业岗位准入标准高低,分设不同等级的考证培训课程。这种双证制实际上是针对一些涉及面较广的服务类专业而在传统单一的“双证书”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更灵活的双证书制度,其具体内涵是分岗分级分课程。
这种“分岗双证书”制度既可保证学生取得双证毕业,又可使学生有更多选择空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及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事实上在实践当中,“分岗双证书”制度还能让学生提前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规划,带着强烈的职业目标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对整个专业的人才素能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联合服务中介建设素能结合型服务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在培养服务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校外批量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践探索,本课题研究组提出联合服务中介建设服务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思路,解决了高职院校在培养服务类专业人才的实训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创新了高职服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由于服务中介公司通常手上有着极其庞大的服务客户信息,在日常的业务联系中,他们对这些客户企业情况有着非常深的了解,包括了解哪些企业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这就使得他们能够一次性筛选出大量有接收实习生需求的企业,也解决了批量联系实习单位困难问题。由于对其客户的了解,服务中介公司能够根据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实习生进行比较通用的岗前培训,使准实习生更能适应各个实习单位的需要,这就解决了实习生分配困难问题。而且通过与这类工商及法律服务中介公司的联系,指导老师也能很快知道实习学生及其所在企业的实时情况,方便指导和考核,这就解决了统一管理的困难,同时也减轻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负担。
3、加大高职职业礼仪教育,培养真正素能兼备的服务类专业人才
职业礼仪是职业素质的最具体表现。在现行的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礼仪教育一直未被重视。职业礼仪来源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各行业竞争的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每一位职业人员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高职高专培养每一位合格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高职院校必须通过:以职业为导向,明确职业礼仪教学目标及内容;结合多方位教学形式,创新科学教学方法;纵横发展,建立教、学、考、评标准化的职业礼仪教学体系;加大专业教师职业礼仪培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方法来弥补现行的服务类专业职业礼仪教育的不足,做到培养真正素能兼备的服务类专业人才。
4、推广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服务类专业人才外语运用能力
所谓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是指把一门专业课程先拆分成汉语教学部分和英语教学部分,然后分开两次课进行紧密平行教学。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有如下优势:教材选定更灵活,有利于学生课后学习;语言环境更单纯,可暂缓师资不足问题;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有利于标准化教学。它解决了传统的双语教学的不足,既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专业知识、英语运用能力两不误的效果。
实践证明,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研究人员在所任教的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选取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贸易实务》两门课程,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行,结果表明,实施了拆分平行双语教学的班级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英语水平明显比实施传统双语教学的班级要好。而且在其后的相关专业课如单证实务、国际货运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上,实施了拆分平行双语教学的班级也明显比实施传统双语教学的班级要好。由此可见,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注: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建设素能结合型服务类专业人才研究》(编号:[2010]425),主持人:张晓燕。)
【参考文献】
导游人员素有“民间大使”和“形象窗口”之称,在旅游接待工作中是与游客相处时间最长的一线工作人员,其一言一行虽属生活小节,却代表着个人、企业、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导游工作也是一项传播文化、增进友谊的服务性工作。优质的旅游服务与规范的礼节操作规程、礼貌的待客态度、完美的礼仪服务是分不开的。因此,导游专业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还要重视学习服务礼仪知识,注重礼仪训练,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既能带领游客饱览名山胜水,传播中华文化,又能带给游客快乐温馨的经历,受游客尊重和欢迎的优秀导游人员。
一、导游专业学生服务礼仪形象实训的实际意义
首先,导游人员的服务礼仪修养贯穿在整个旅游服务过程中,对旅游服务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1)导游人员的服务礼仪修养可以反映一个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服务行业是“窗口”行业,具有涉外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旅游者来自五湖四海,往往根据接触时间较长的导游人员来判断该旅游目的地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具有良好服务礼仪修养的导游人员不仅受到游客的欢迎,还能为其所在企业、城市树立良好的形象。
(2)导游人员服务礼仪修养是解决旅游服务纠纷的剂。旅游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纠纷事件,重要的是如何去对待、去处理。“客人永远是对的”是服务业永恒的真理,作为一名具有较好服务礼仪修养的导游员,在游客抱怨投诉时,要心平气和、态度和蔼地倾听,并委婉地进行解决,使激化的矛盾得到缓解。
(3)导游人员的礼仪形象可以给旅游者带来美的享受。旅游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旅游过程中涉及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成为游客的审美对象。导游人员传递给游客温暖的微笑、优雅的风度、得体的打扮、动听的语言都能使游客得到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
二、导游专业学生服务礼仪形象的实训的内容
(1)微笑训练。微笑是服务业中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服务人员的第一张名片。因此导游人员要学会微笑,养成微笑服务的习惯;要把发自内心的对每一位游客的热情欢迎流露在脸上、融汇在微笑的服务中,从而达到使游客体验宾至如归的心理感受。
(2)化妆训练。服务业内员工化妆是对服务对象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可增强服务员的工作自信心。但是淡雅、清新、自然、协调是容妆的核心要求,切忌浓妆艳抹。在化妆训练中要求学生学会掌握淡妆的基本技巧,学会修饰自己,使自身的形象看上去更美丽、更赏心悦目。
(3)仪态训练。导游人员的仪态,包括日常生活的仪态,也包括在带团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举止等。因此在实训中要注重正确得体的体态、谦恭友好的神态、明确得当的手势与体态语的练习和指导,使之养成大方、自然的工作仪态。
(4)礼貌话语的使用训练。这项训练要使导游人员学会如何规范和准确得体地使用这些礼貌话语。其中,注重敬语的使用和训练,以达到良好语言习惯的目的。
(5)日常交际礼节的训练。细节决定素质,习惯成自然,生活细节经常会带到工作状态中去。要塑造导游人员的良好礼仪形象,包括握手、问候、接电话、介绍以及交换名片等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礼节,都要进行适当的学习、训练与规范使用。诚然,在实训中要注重每个动作的细节练习,多多操练才能形成习惯。
三、导游专业学生服务礼仪培训的方法
(1)专题讲座。为使学生能自觉地使用礼仪礼节,在思想和意识上达到统一,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等,因此举办礼仪方面的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礼仪的起源、发展和在现实生活中礼仪对人的社会交往起的作用,以及国内外同行业从业人员礼仪的使用情况及效果等,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学生对礼仪知识学习的重视。
(2)小组强化训练。礼仪的训练要求学生不仅会说,而且要会做,需要个人化的训练。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按4~6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强化训练。小组成员之间按照训练内容,互相检查、督促彼此的动作与仪容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进行小组间的礼仪展示竞赛,请相关教师评分,并评出最佳礼仪小组、最佳礼仪先生和最佳礼仪小姐。从而达到强化行为的目的。
(3)录像观摩。在导游人员的各种基本礼仪强化训练到一定阶段后,可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程序,在摄像机前展示自己的微笑、站姿、走姿、讲解手势等仪容仪态。摄录之后,用大屏幕播放,组织大家相互观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实表现,从而进一步改善。
(4)场景模拟训练。又叫做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担任导游及游客角色,教师根据实际设计场景,并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根据场景组织角色训练。
(5)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观看实例影片,给影片中的主人翁找错误,并分析讨论应该如何改正;又有哪些做得非常规范到位的地方,是值得自己以后在实践中学习和注意的地方……使条款化的规定变得生动形象,易于记忆与模仿。
参考文献:
[1]张利民主编.旅游礼仪,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和知识文化素养也不断提高。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由此带来的经济交往的国际化,都对企业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与社会整体环境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导游强迫游客购物,甚至威胁打骂游客,为旅游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工作人员打骂顾客;饭店服务员服务态度差,导致顾客不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反映了加强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1.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的关系
在“维基百科”上对职业道德做了这样的定义,“职业道德是指一种被普遍认为是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士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在职业上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法去谋取利益,不接受不应接受的利益,不能泄漏工作上的隐私,在面对雇主或上司不合理要求时,必须本着良知拒绝。”职业礼仪是职场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与情商等内容。
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道德对职业人道德的内在的和工作上的要求;职业礼仪都职业人外表的、行为和情商等方面的要求,职业礼仪可以反映职业道德,但没有正相关关系,有良好的职业礼仪不一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深化和丰富职业礼仪的内涵。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是职业人的综合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目前社会上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社会及企业对员工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有一定的重视,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行业差距大
不同行业企业对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服务性行业重视程度高于生产性行业。在一些服务性行业,比如酒店,旅游,美容等行业,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得到了很好的重视,而在一些生产性行业,比如钢铁厂,陶瓷生产厂等,重视程度性对较低,经常会出现员工语言,举止不文明,缺乏诚信等问题。其次,大型的正规企业的重视程度高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经营正规,有较强的企业文化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也经常接触一些高层次客户或国外客户,因此对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上要高于中小型企业。再次,人员文化教育层次高的行业企业重视程度高于人员文化层次较低的行业企业。比如教师、文艺工作者、政府公务员等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要整体上高于普通工人。
2.2部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不够重视
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生产性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规范和要求,领导本身在这个方面也有欠缺,比如,某些领导在与外宾谈业务时,为了表示重视,穿衬衫、夹克打领带,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损害企业形象。部分企业出现不按时交货、以次充好等职业道德问题时,习以为常,不能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2.3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教育缺乏实施与监督
有些企业具有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的制度规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缺乏实施和监督。比如,由于没有大量的专门职业礼仪方面的培训资源,而学校与企业社会没有良好的沟通,培训师资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导致礼仪培训的面不是很广,很多企业有培训需求和计划但很少实施。这些问题需要找到切实有效的方式给予解决。在职业道德方面,也很少有专门的职业道德有关的教育、宣传和活动。职业道德不能深入人心。在监督方面,由于不能与生产效益挂钩,不涉及到自身礼仪,很多领导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监督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问题。
2.4培训不到位
企业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不是很到位,缺乏系统性,仅仅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在服务业,比如酒店,相关的培训相对多一点,但也缺乏系统性。形式很单一,一般都是人事部门安排的讲座。在其他行业企业相关的培训效果更不理想。比如,我在给某银行做职业礼仪培训时了解到,他们进行这个培训仅仅是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从领导到一线员工对培训的热情都不大。同时了解到他们每年只进行一次为期一天或两天的培训,形式单一。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
2.5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
除部分服务业有相关的制度,很多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很欠缺。导致或者就没有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教育,或者偶尔进行一次,缺乏长期性、连贯性和规范性。比如曾经调查过一位在企业工作过五年的员工,他自从进入企业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相关培训。
3解决问题的措施
3.1 制定政策,引导部分行业企业对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重视,减少差异。行业企业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与教育方面的欠缺和不足,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规范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欠缺的行业和企业,并给予相应帮助,比如资金、师资方面的支持。
3.2 提高对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认识到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水平对本企业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到拥有良好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员工对提升企业形象,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服务整体水平等的重要的意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得到提升。
3.3加强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培训与监管
通过讲座、观看视频、竞赛、文艺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培训,是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深入人心。使企业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相关计划与制度落到实处。并通过一些部门,比如人事部门,和措施加大对教育成果的控制。
3.4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
针对很多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很欠缺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比如《员工手册》、《员工礼仪规范与奖惩措施》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等。
参考文献:
[1]向多佳. 职业礼仪[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游客到日本,一走进日本酒店,服务员就会满面笑容地说:“欢迎光临。”对顾客表示欢迎。只要顾客路过他们旁边时,他们会鞠躬对顾客打招呼。顾客离店,即使走出30米,还能看到日本人在向顾客鞠躬道别或挥手致意,正是这种一对一的认真体贴的服务和在不同状况下的应对,使日本成为了“服务王国”。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日本文化,将日本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日本式”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意义深远。
一、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外在形式的民族。与此相关的是,日本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养成了一种非常重视礼仪教育的社会风气和习惯,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模式。
(一)寒暄文化。在日本,人们平时见面最常用的问候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失礼了”等等。无论是谁,外出离开家门时,总要说句“我走了”,回来的时候又必定要打招呼“我回来了”。家里人总要相应地说“路上小心”、“回来啦”等寒暄语。
(二)等级文化。日本社会被细微的等级关系所划分,即使是同等实力的公司职员,也要根据其年龄、入社年份、工龄长短等论资排辈。因此,日本人在言行中常常需要首先考虑一下自己所处的等级位置。比如初次见面时交换名片,年纪较轻或身份较低的人要先递上名片。在接过对方的名片后,一定要仔细地审阅一番,根据名片的内容来相应地安排自己的言谈举止。
(三)仪表文化。日本人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和穿着打扮。有位日本人曾在书中写道:“一个身着破旧T恤衫、牛仔裤的人不管他的演讲多么出色,也没人会认真地去听他的演讲。”日本人认为,服装和仪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自我的表现,同时也是得到对方信赖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与人交往时,日本人首先从他(她)的服装和仪表来判断其人是否可信,是否值得尊敬。所以在社交场合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服装。
(四)气遣文化。“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常说的一句话。当经过别人面前时,特别是别人在讲话时,日本人一般都弯低着身子说声“对不起”或做个“劳驾”的手势后再通过。在洗手间,要求把擦过手的手帕放好后再走出去,尤其是女性。给人递东西时,日本人要求两手递。递刀类等危险东西时,要把带有刀、尖等危险处朝向自己再递给别人。日本人会充分考虑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这在日本叫做“气遣”文化。
二、日本文化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然的发音和礼貌的谈话方式。语言是沟通的基础与桥梁,语言面貌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缺失基本语言能力或不流畅、不优美的语言表达都会给酒店业服务带来负面效应。因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对语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为客人服务过程中,要做到普通话发音纯正,不带有方言,音质柔和,给人以亲切感;在与入店客人对话时应娴熟地运用敬语。具体的要求有以下两点:
1. 学习并运用“诚心接待”的表现方式。日本服务员对客人都使用礼貌用语,又称敬语,表达真诚接待客人的态度,如:
欢迎光临(いらっしゃいませ)。请这边走(こちらへ、どうぞ)。
请稍等(少々お待ちください)。
站在客人的立场,恰当地学习并运用“诚心接待”的表现方式,与客人的沟通要顺畅。“欢迎光临。”“请慢走,路上小心。”“谢谢您的光临,祝您旅途愉快。”运用语言的温暖贴心的力量,对客人传达自己的欢迎、感谢、道歉等心意,以心传心,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2. 学习传达完善服务内容的措辞表现。学习向客人传达完善服务内容的措辞表现,在什么时间,酒店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将服务内容正确周到地传达给客人。让学生学习传达周到体贴的服务内容的措辞表现,细致地介绍酒店能为客人提供的全方面的服务,学生的介绍代表酒店的形象,减少因粗心、遗漏而给酒店造成的损失。对于服务价格要谨慎,介绍服务内容时要注意观察客人的表情,会倾听客人的诉求,做到“擅听会说”。
(二)接受礼仪教育,进行岗位礼仪训练。教师手把手教会学生日常生活到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待人接物的规矩,接受礼仪教育。进行系统的礼仪岗位培训和礼仪训练,从发型、衣着、坐立姿势、鞠躬角度、打电话和接电话的口气用语到表情道怎样带路和开门,以及如何奉茶、如何与客人谈话等都要一一规范,各项规矩要求清楚明了。
(三)精髓层面礼仪到语言、语言到礼仪的双向渗透。行为举止彬彬有礼,语言得体的同时,要理解日本文化中的“不给别人添麻烦”和“气遣文化”(考虑他人感受)的精髓,要求教师以身示范,手把手教学生,带学生,形成从礼仪到语言、语言到礼仪的双向渗透。
三、总结和思考
学习邻国日本的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取其精华,学习日本人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和待人礼貌周到的精神。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中,融入日本文化的精华。注重培养学生自然的发音和礼貌的谈话方式;接受礼仪教育,进行岗位礼仪训练;精髓层面礼仪到语言、语言到礼仪的双向渗透。最后,将上述几点启示融入酒店管理专业各门科目的教学中,培养出有近接性、包容性、协调性、继续性、责任性五大综合能力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培训中牛箐老师分别从仪容仪表、职场服务礼仪、7+7文明规范服务礼仪、6S定位管理、改变心态、提升服务温度等方面进行精彩授课。整个培训采用现场互动、形象展示、舞台演练等方式进行,过程幽默风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现场气氛热烈,不仅使广大员工从服务意识、服务行为上有所提高而且从心灵深处对柜面服务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优质服务对于我们银行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在基层网点工作已近十年,十年的工作让我深深明白,柜台是银行的对外服务的窗口,是单位形象的代表,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形象,而临柜人员岗则是每天面对面接触客户最多的岗位,临柜人员做好服务尤其重要,为此,我总结了“三声服务”、“五个一样”和“五心服务”。
三声服务,声声入人心。大家都明白,随着服务业的完善与提升,“三声服务”愈来愈被大家重视,尤其在我们服务至上的银行业来说,对“三声服务”的要求和规范也越来越严格。“三声服务”就是: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可不要小看这三声,做与不做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起到的作用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为了做到并做好三声服务,我们时刻都要提醒自己要注意语气、语调和说话时的姿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以文化聚人心。以“责任、大爱、公正、和谐”为核心价值观,以“航空业贵宾服务品牌”这一公司愿景作为凝聚人心的旗帜。
以文化育队伍。通过举办“空港贵宾书画家笔会”活动、特聘茶艺专家为员工进行茶道知识讲授、邀请著名花艺师举办花艺培训等,向员工传达美丽生活的情怀。此外,贵宾公司还选拔业务骨干成立了专业的礼仪队,向各国际展会、大型赛事及企事业单位开展高端礼仪、培训输出,先后为青岛国际葡萄酒美食节、鲁商杯青岛帆船颁奖典礼、苏迪曼杯羽毛球赛等重大赛事进行礼仪服务,赢得赞誉。
以文化强意识。每月开展“一学一讲一考”活动,将哲理小故事刊登在《贵宾公司月讯》中,由员工书写心得体会:每月“服务标兵”在嘉奖仪式上进行服务心得感悟分享;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实操演练考核;开办“贵宾论坛”,鼓励创新思维,弘扬学习风气。深入开展“抓管理强素质促服务创品牌”活动,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让员工与之共同成长。
以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打造服务品牌
持续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旅客的多元化需求是贵宾公司的不懈追求。
完善“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建设。已形成一线服务、过程管控、终端管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带动公司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不断提升软硬件质量:在各一线岗位引进按摩椅与室内高尔夫球设施,在头等舱休息室添加主要通航国家的风景名胜画,更添宾至如归之感。
构建“七级管控”管理体制。工作中,实行主任、值班主任、科长、服务质量督导员、服务班长、员工、旅客七个层级的每目互动检查机制,遇到问题,立即整改。成立专门的“服务质量督导员”队伍,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
大力开展班组建设与团队建设。公司下属的“红地毯”、“白玉兰”、“头等舱”、“真情满程”班组坚持践行晨会、中会、晚会的“每日三会”制度,加强服务技能的巩固练习和总结;各岗位每天由班组长带领练习微笑和鞠躬礼并诵读服务口号、进行当日员工服务情况点评。
以持续的创新服务为理念彰显特色品牌
创新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动力。贵宾公司坚持全心、贴心、细心、用心服务,从细微入手,展现特色品牌。
探索服务新方法,追求服务新境界。按时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展意见征集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航空公司及时协调沟通,在为旅客提供的硬件设施、指示标识、食品种类上做了精心调整。为迎合国际客人饮食特点,增添新鲜时令水果:针对日韩客人的口味喜好,添加花生、小金啤;面对汉莎航空开航后的欧洲旅客,新增白葡萄酒、热食,尽最大努力给旅客提供贴心服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59-02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仪技能教育正日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尤以职业院校最为明显。各职业院校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求,纷纷开设了礼仪技能课程。然而,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陷入窘境,这种状况已经受到不少研究人员的关注,学界一致认为必须对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进行改革,为礼仪技能教学顺利走出窘境寻找新的出路。
一、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经过多年的礼仪技能教学,职业院校校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文明和欠文明现象,有些甚至出现在礼仪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这说明,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效果是不明显的,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内容保守单一
职业院校在整体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保守单一,表现出明显的功利目的。礼仪技能的教学在多数职业院校都是安排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以一个准专业的模块出现。因此。礼仪技能教学在这些院校里其实就是以求职礼仪技能教学为核心的,礼仪技能教学的内容被人为地、偏执地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过于功利化。一般来说,教学内容和范围的限缩,应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但正如前文所述,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所以限定礼仪技能教学内容和范围并非明智之举。礼仪技能教学内容不应该屈居就业指导课程某一模块的地位。职业院校的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是合理的,但以就业为导向不表示礼仪技能教学的内容就应该限定在就业指导范围。礼仪技能教学究其实质是属于学生综合素养教育范围的,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脱离素质教育框架谈礼仪技能教学,人为地将礼仪技能教学与素质教育割裂开来,是一种方向上的错误。将礼仪技能教学内容限定在就业指导范围内,弊大于利。
(三)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就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师资情况对所在学校周边的职业院校进行过调查,从结果看,各校均很少有礼仪技能教学的专任教师,甚至有的院校连名义上的礼仪技能专任教师都没有。教师往往属非自愿被安排授课,多数是暂时无法安排教学任务的教师,尤其是那些专业整合后被淘汰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年龄整体偏大、学历偏低。有少数是从没有专业、职称、职务或学历优势的艺体、思政等教师中抽调出来的。这些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礼仪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经过必要的转岗培训,创新能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都有待提高。而且,取得礼仪培训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为数极少,“双师”比例极低,这与现今社会对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期望极不匹配,与实现礼仪技能教学目标的师资要求相去甚远。
二、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对策
(一)科学重构教学内容
就礼仪技能的功能和教学目标看,礼仪技能教学内容宜分为两个模块,即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两个模块又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为若干子模块。公共模块内容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专业模块是针对礼仪技能有特殊或更高要求的特定专业而安排的,因专业而异,但并非所有专业都有必要开设专业礼仪技能模块。
公共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外塑形象,内炼修为,提高综合素养。通过公共模块的学习,学生培养宽容、理解、诚恳、谦逊的态度,练就讲究礼貌、谈吐文雅、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的行为举止,具备得体地处理内部和外部各种事务、在工作中协调与上下级和同事间各种关系的基本礼仪技能。公共模块按工作场景应包括如下子模块:接待礼仪、办公室礼仪、商务酬宾礼仪、差旅礼仪、商务活动主持礼仪等。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在公共模块中安排涉外礼仪与礼俗的教学内容。从功能方面看,公共礼仪技能教学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语言礼仪技能、行为礼仪技能和仪态礼仪技能。
专业模块则只对部分专业有特别意义,例如文秘专业学生对礼仪技能的要求比机械专业学生相对可能要高些。针对这些对礼仪技能要求高或者特殊的专业,需要单独研究专业模块的设置,对于该模块的子模块的安排当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可以考虑将这个模块安排进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就业指导中个性指导的内容。
两个模块的设置,能较好地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礼仪技能的不同要求,也能较好地促进教学人员从事不同层次的教学与研究,促进教师在礼仪技能教学领域也做到术业有专攻,进而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二)以强化实践为目的,丰富教学形式
1.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充分运用各种可用载体营造礼仪氛围。礼仪技能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仅表现为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还表现为其他多种形式。应充分运用各种可用载体营造礼仪氛围,将礼仪技能教学和学校的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完美地结合起来,采取可持续的教学形式,提高礼仪技能的教学实效。
首先,将礼仪技能教学和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尊崇规范的意识。以开设礼仪技能课程为基础,以“文明做人”为主线,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常规管理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礼仪技能教学和学校的常规管理结合起来,重在教育学生明白规范之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礼仪其实就是一种规范,是个人道德修为、文化涵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化形式。这种形式实质是从礼仪的规范属性出发,尝试从源头解决问题。
其次,将礼仪技能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现代社会各种资讯泛滥,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而学生的识别能力非常有限,所以环境的营造就特别重要。职业院校学生礼仪技能教学也可以通过环境配置的方式进行。这里的环境配置其实可以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来实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孕育学生的文化意识,而文化育人又是自在化、生活化的教育形式。文化氛围愈浓郁,愈有利于学生文化品格的自觉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坚持正确导向,坚持营造人文氛围,注重发挥校园活动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坚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举行礼仪技能竞赛、举办人文素质讲座等方式,有效、无缝地融入礼仪技能教育。
再次,将礼仪技能教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代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整体素质良好的人,方能具备竞争优势。礼仪技能教育,从本质上说属于素质教育。礼仪技能教学也应因材施教,要求学生从小处着眼,不断丰富自己的礼仪技能。学校应结合形势,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讨论活动,督促学生全面树立竞争意识,提高文明素养,养成文明
习惯,形成健康人格,进而增强综合素质。
最后,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礼仪技能教育。学校可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礼仪专栏,设置娱乐、欣赏、互动等版块,在网上进行礼仪技能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专栏过程中进行体验,通过现代网络渠道感受礼仪文明修身的氛围,从中接受礼仪技能教育,提升礼仪技能。
2.丰富礼仪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礼仪技能。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根本宗旨并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礼仪知识,而在于使学生习得礼仪技能。而技能的习得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因此应丰富礼仪实践活动。
首先,组建经济实体,为社会提供礼仪服务。学校成立礼仪服务实体,采用公司或者其他的企业形式,承接校内外各种礼仪服务业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而非模拟的礼仪服务工作场景,可以满足学生礼仪技能实习、实训等实践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因此而创收,整体收获是多重的,远比模拟性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其次,组织礼仪技能竞赛,提高教学实效。礼仪技能竞赛其实就是一种赛场教学法,是根据礼仪技能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礼仪技能比赛,将教学场所从教室移至赛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体验和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礼仪技能的兴趣,教学与竞赛紧密集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教学实效。组织礼仪技能竞赛过程中,很多人只看重竞赛的结果却忽视赛前和赛后的过程,认为赛前和赛后阶段并不重要,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赛前和赛后阶段恰恰是礼仪技能竞赛的最重要的阶段。赛前的指导、演练和赛后的总结、修整较之赛场当中的切磋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礼仪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仪技能竞赛的过程就是礼仪技能形成的过程。
最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礼仪实习,完善和发展礼仪技能。学校应积极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安排学生到校外单位进行礼仪实习,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运用所学礼仪知识和技能,亲自体验和感悟,在实习中强化学过的知识,同时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为礼仪技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基础。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勤问、勤练、勤总结,教育学生不必刻意关注实习期间所谓的报酬和其他经济上的收益,使学生明白实习最主要的是在真正的场景中历练自己,是在学习和验证如何工作。
(三)组建稳定、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礼仪技能教学其实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胜任。要强化教学效果,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前提。各职业院校应重新认识礼仪技能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逐步建立专业的礼仪技能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采用专职教学人员和兼职教学人员结合的形式,但所有教学人员均需为专业人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学团队,必须对团队成员进行礼仪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校内的专职人员可以通过送培、挂职锻炼等方法进行培训。鼓励团队成员参加相应的礼仪技能培训资格的培训,争取获取全国性或行业性的礼仪技能培训师资格,争取所有成员都能具备“双师”素质。选聘校外的兼职人员时需考察其实际的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只有礼仪行业的专家或专业人士并且具备相应教学能力的人员才有资格成为礼仪技能教学团队的兼职成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46-01
礼仪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礼仪课程更是管理服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将内涵建设作为提升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切入点,课程改革更是内涵建设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教学改革大多局限在专业课程的改革上,专业礼仪课程改革尚未全面启动,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忧,制约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专业礼仪是求职应聘的重要敲门砖,因而高职院校的专业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传统高职专业礼仪课程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职专业礼仪课程教学停留在理论阐释和实操练习上,与社交礼仪等公共选修课的区别不大,管理服务类专业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其综合职业能力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和用人单位的新要求,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要求不对称
传统的高职专业礼仪课程是在社交礼仪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设置的基础上发展的,教学时间一般为36学时,教学以专题的方式,分为个人礼仪与商务礼仪两大类,涵盖了礼仪概述、仪容仪表仪态训练、交谈礼仪、会面礼仪、应聘礼仪、接待礼仪、位次礼仪、餐饮礼仪、仪典礼仪等内容,包含的理论知识较多,针对性不强,不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行业为服务业,对礼仪的要求尤为重视,不能仅仅停留于熟悉酒店服务接待工作中的礼貌礼仪礼节常识,还应养成礼貌待客的良好职业习惯,具体适应具体岗位的礼仪要求,缩短与新的工作岗位的磨合期,加快理论性知识向实用能力转化的速度,因而在教学中应按照“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的思路,以职业能力、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为着力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胜任服务行业工作。
(二)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陈旧
传统的专业礼仪教学通常使用理论教学与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课程的考核评价停留于平时的课堂考勤和学期期末进行理论知识的开卷考核相结合的传统考核评价手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酒店礼仪》是一门融合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应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要求和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与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教育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
二、能力本位教育观的内涵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最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从职业能力要求入手开发相应的课程以有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
三、能力本位高职《酒店礼仪》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能力本位的专业教学要求课程既要服务于专业更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通常采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带薪实习,在就业方向上主要是在高星级酒店等旅游企业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要求毕业生能胜任酒店的会务管理、涉外接待、文员秘书、主管等基层管理职务。
四、《酒店礼仪》能力本位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课程模式的构建因素主要包含课程开发、课程结构、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环节,推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酒店礼仪》课程模式改革主要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课程开发――借鉴各类礼仪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校本教材
高职礼仪教材变化频繁,其所针对的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但因各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课时、教学改革各不相同,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够强,开发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符合本校学生专业发展的礼仪教材尤为迫切。
(二)课程结构――结合专业具体就业岗位的模块式教学法
基于能力本位的《酒店礼仪》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应进行大刀阔斧式的革新,可结合专业的具体就业岗位,借鉴模块式教学法,先确定课程的模块结构,将酒店礼仪划分为若干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再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建立各个具体就业岗位的模块课程体系。根据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生应掌握的能力要求和具体的就业岗位设置,可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行为能力模块、酒店主要岗位服务技能模块、主要客源国和地区礼仪知识模块、实践操作练习模块等,在酒店主要岗位服务技能模块中又细分为前厅礼仪服务小模块、餐饮礼仪服务小模块、客房礼仪服务小模块、宴会礼仪服务小模块、康乐中心礼仪服务小模块、商务礼仪小模块等等,课程的模块教学与就业岗位设置一一对应,课程结构合理,实践性强。
(三)课程管理――专业必修课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模式
在将《酒店礼仪》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应加强对酒店管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拓展酒店礼仪教学的空间,搭建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平台,从而构建起以专业必修课为主题,以相关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辅的课程管理模式。
(四)课程评价――构建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灵活采用教学过程评价和技能比赛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学过程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30%,技能比赛考核评价占总成绩的70%。教学过程评价分为课堂评价和平时项目训练评价两部分,其中课程评价主要通过每一次课的考勤和课堂提问、师生互动进行考察,以此培养和考核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沟通能力;平时项目训练评价是根据学生在每个模块训练项目的训练成效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24).
[2]谢群.能力本位教育观在高职院校的确立与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7).
[3]张文.高职《酒店礼仪》课程设计对学生素质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