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8 10:08: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

篇(1)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英语教育逐渐普及,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超过1亿人。

然而,据某人才市场报报道,在上海,金融、IT、电子、通讯等行业都存在专业外语人才紧缺的状况,尤其在外企,在和外籍老板、高层管理人员,甚至海外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时,涉及大量专业英语,企业对员工英语水平的要求是“越专业越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只拥有外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宽广的知识面、深度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较好的交际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应以就业为导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各大中小外向型企业,其工作内容主要涉及英文资料的阅读及翻译,出口产品说明书的翻译,企业介绍的英文翻译,商业电子邮件的翻译,生活口译等,所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兼顾理论与实践,加之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引导,重点培养学生对实用性文体的翻译能力。本文针对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若干改革建议。

一、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现状

1 重理论,轻实践

长期以来,翻译教学都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大家往往把翻译课当做一门纯理论课对待,忽略了其技巧上的实用性。学生往往只听不做,该如何避免错误,如何正确处理都是听老师讲的,动手能力差也就成了不能避免的缺陷。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的时候,学生只能目瞪口呆,因为交到自己手中的任务与老师的例句往往是不同的。很多学生都知道增词的翻译技巧,但是在遇到问题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例如,Residents enjoy ready access to a range ofleisure activities,more varied than ever before,from theatres and restaurants t0 golf,horse tidingand fishing,这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译作:“居民们随时可以享受各类休闲活动,这些活动比以往更加多样化,从戏剧、餐饮到高尔夫球、骑马,以及垂钓。”很少有人想到在“垂钓”后加上“应有尽有”,加上“应有尽有”会使译文读起来更顺畅,意思表达得更完整。这说明实际翻译的实践机会太少,学生仅熟知理论,是无法适应实际需要的。

2 术语、专业词汇量不足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商务英语词汇有许多完全不同于普通英语词汇的含义,尤其是专业术语。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译者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商务词汇和术语,做到翻译简洁、选词精练、译文地道,避免行外话。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掌握商务英语词汇就特别重要。在普通英语中,we,you完全可以翻译成“你,我”,但在商务函电中,选词就要符合行业规范,根据实际情况you翻译为“贵方,贵公司,或你方”,we翻译为“我方”。如:

We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0f May 1 l th,2008。

这句话应该翻译为“贵方5月11日来函已收悉。”,而有的学生对此不熟悉,就会按照普通英语的理解,翻译为“我们已经收到了你们5月11日的来信”,很显然在商务函电的翻译中这是不恰当的。

同时,在商务英语词汇中商务术语占了很大比例,同一术语在商务不同领域中具有不同词义,这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如“premium”一词,大家都知道在保险业务中,译为“保险金,保险费”,如:Youhave to pay home insurance premiums,(译文:你需要支付房屋保险费。)但在销售领域中应译为“溢价”。如:During the 1990’s the large premiumspaid in acquisition often resulted in prices thatgreatly exceeded the value of tangible assets,(译文:20世纪90年代,企业收购中支付的大额溢价常导致购买价格远超有形资产价值。)如果不了解“premium”一词在销售领域中的含义,这句话就无法翻译。

3 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结晶。而翻译作为语际之间的转换活动,不仅仅是语言在表层的转换过程,也是语言在深层次上的文化移植过程。

在商务环境中存在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造成对文章的曲解情况,例如:How does a new banklike Sainsbury’s succeed in attracting peopie awayfrom the High Street banks?在这个句子中,不存在任何生僻词汇,但学生的翻译却差强人意,根本就不知道the High Street banks为何物。这里的the High Street是英国人的特有词汇,在英国highstreet不单指某一条街,而是泛指“城镇中最繁华的商业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在古英语中,high通常用来形容“高贵的,一流的,高尚的”,如highsociety(上流社会);high priest(主教,大祭司)。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high开始用来形容“连结城市、县镇的公用道路”。据记载,早在9世纪,highway(公路)就进入了英语词汇。大约在11世纪,highstreet开始用来专指“用筑路材料铺成的大道”。中世纪,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在这些“用筑路材料铺成的大道的路面”附近开始出现商店、旅店、酒馆,high street也逐渐演变为“城镇中繁华的商业区。”因此,the High Street banks指代传统的银行(因为传统的银行往往都设在繁华的商业区里)。所以,这句话的含义为:桑斯伯里开办的银行是怎样把人们从传统银行中吸引过来的?由此可见,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难以正确翻译。

4 商务英语翻译课教师自身缺乏商务知识

目前,许多外语教师所学专业是英语语言学,他们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丰富的词汇量及深厚的阅读功底,能够熟练掌握和自如运用中英两种

语言,他们学贯中西,对中西文化有较透彻的研究和了解,甚至不少教师对东、西方翻译理论、翻译史以及笔译、口译、节译、编译、同声翻译等技巧都有所掌握。他们不仅教授英语游刃有佘,对翻译教学的拿捏也恰到好处,而一旦遇到商务英语的翻译时,对商务知识的缺乏却常常让他们江郎才尽。许多英语语言学专业的教师,并不知道B/L(Bill ofLac曲g提单)是什么,D/A(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是什么,商务知识的缺乏成为他们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瓶颈。

5 教材的选用不合理

教材的选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现在使用的大多数商务英语翻译教材来看,就编排体系而言,主要是在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点进行汉英或者英汉翻译,而没有全面系统地对翻译知识和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因此学生学起来漫不经心,觉得没有什么好学的。另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学与时俱进,相应的教材也应该反映时代的特点。而有些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不仅违背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实用性特点,也缺乏时代气息,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结果就白白浪费时间,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措施

1 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线,在理论的指导下多实践

翻译是一项实践活动,各种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实际上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充分参与教学,从而使翻译教学得以有效实施,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实践。但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也不会有有效的实践活动。所以,翻译教学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线,在理论的指导下多练习,多实践。首先让学生掌握翻译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用普遍的原理来处理个别的实例;其次,在具体的翻译练习中将理论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体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多样的,最基本的例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翻译一些进、出口产品说明书,企业介绍,商业电子邮件等,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实现有目的的反复训练。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直接播放一些商务活动、导游活动和会议交流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担当翻译,亲身体验。亦或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践,增强翻译实践能力。

2 加强术语、专业词汇的介绍,补充必要的专业知识

面对学生术语、专业英语词汇缺乏的状况,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特别注意术语和专业词汇的介绍。比如在公司简介的翻译教学中,学生都知道Ltd,和Inc,表示股份有限公司,但如果碰到Volkswagen doBrasfi S,A,Volkswagen G m b H,RENOLDPlc,就不知道是什么了。S,A,或者S/A是法语词,而G m b H是德语词,两者与Ltd,和Inc,意思相同,都表示company with Limited Liability(股份有限公司),而Plc,是指a public Limited Company(股票上市公司,也叫公共有限公司)。所以,Volkswagen d0 Brasil S,A,是南美大众股份有限公司,Volkswagen G m b H是(德)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nold Plc,是利瑙德公共有限公司。如果把所有同类的词汇总结给学生,那么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此外,用人单位还特别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在熟练掌握商务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扩展语言应用技能、加强语言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如目前各种外贸企业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流程,了解相关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法规及相关的商务知识,能在对外贸易活动的各个环节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国际贸易知识以及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3 适当引入文化背景知识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以跨文化背景为基础,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准确完整地重现出来,它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转换。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适当地引入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还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深理解。例如,当学生看到“the fourtigers of Asia”时,许多学生就不理解了。明明我们都说“亚洲四小龙”,为什么不是“the fourdragons of Asia”?因为同一种动物在不同文化里含义截然不同,“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吉祥形象,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称我们的后代为“龙子龙孙”。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的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这时适时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就可以有效渗透文化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不仅仅指传统文化,还包含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一个国家商业精神的体现,与商务英语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际间的商务活动交流不仅需要了解一个企业所处国家的传统文化,更要了解涵盖商业精神、品牌文化、商业环境、人文理念等的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渗透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全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流通都离不开商业文化的制约。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中一方面要渗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商业文化,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 扩充商务知识,力争成为“双师型”教师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一个个未知到已知,循环往复。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限的,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课教师自身缺乏商务知识的问题,教师本身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教师自身可以通过自学,了解一些对口的职业资格考试,像“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外贸单证员”等,扩充自己的商务知识;或者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和外贸公司锻炼学习,对真正的商务交流有亲身的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知识,再回到课堂中把实践得来的经验用于教学,从而达到“工(作)(教)学相长”。同时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支持缺乏实践技能的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经费,并在年终考核和业务评估中给予适当的考虑。这样,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既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水平,又为学校培养了“双师型”教师。

5 因“生”选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教

材要新颖。教材的内容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落后的与时代脱节的教材不能为当代学生所用。其次,教材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太难的教材会让学生感觉所学知识高不可攀,难以掌握,从而产生畏难心理。太简单会又让他们感觉索然寡味,没有意义。最后,教材的编排体系要合理。商务英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英译汉,汉译英同样重要,教材应该两者兼顾,不能有所偏颇。同时理论与实践不能脱节,既要有翻译理论同时附带相应的实践练习,并配以真实的案例,再附有常见的商务英语术语的翻译是再理想不过的了。总之,我们要因“生”选材,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选择真正适合他们的教材。

三、结束语

中国入世之后,众多的外国企业纷纷来中国寻求发展的机遇,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走向世界。有关资料显示:人世后,对我国冲击最大的不是汽车业,也不是制造业,而是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在我国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约36万家,而国内取得外销员资格证书者却不到10万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既懂商务又懂英语的人太少。此外,还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和三资企业。据预测,在未来10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的人才之一。由此可见,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必将使得国际商贸人才尤其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和规范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门专业课,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智力与人才竞争的时代。在我们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始终秉承“专业+外语”的理念,为培养既有专业又懂外语的“双料”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使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不愁嫁”,还要“嫁得好”!

参考文献:

[1]赵维佳,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2]孙,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科技教育,2009,(5)。

[3]孔雪飞,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英语教学,2009,(4)。

[4]王淼,浅析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词汇翻译[J],科教论丛,2009,(4)。

篇(2)

一、研究问题和方法

(一)研究问题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别对第二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学习焦虑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外语学习焦虑在某些方面对语言学习有“帮助”作用,焦虑可以使学生保持头脑清醒、灵活。因为国内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焦虑与语言学习成绩的关系持有不同观念,所以笔者打算以此入手,进行相关研究。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焦虑,表现如何?

2.第二外语学习焦虑与学生成绩是否存在相关性?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123名英语专业大四学生(2010级)。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第二外语学习焦虑问卷”及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外语期末考试成绩。

“二外学习焦虑问卷”是根据Horwitz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FLCAS)修改而成的一份调查问卷。FLCA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二外焦虑测评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一般性的外语学习焦虑,而不仅限于外语课堂焦虑(王才康,2003)。所以,FLCAS可以作为我们测量第二外语学习焦虑的工具。

3.数据收集与分析

向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大四学生发放问卷123份,要求在课间填写。回收问卷119份,其中有效问卷116份,录入数据之后,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二外学习焦虑的基本状况

问卷结果全部输入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33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之后,计算出每个学生的焦虑总分,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得出以下数据。

学生的焦虑指数在46~125之间,平均值79.26,最大值125,众数9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存在较高的第二外语学习焦虑。本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学生因受到焦虑的困扰而不敢发言、不愿参与课堂活动,甚至对第二外语课程采取消极回避态度。当学生被叫到用法语回答问题时,他们的压力最大,焦虑程度最深,因为他们会担心自己发不准音或发错音,将单词或句子的重音放错位置,老师同学听不明白,等等。

为了方便将本实验结果与国外的经典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笔者将本实验的总体结果与Horwitz(1986)及Aida(1994)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纵向对比,结果见下表。

由此表可以看出,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与Horwitz(1986)及Aida(1994)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本实验中英语专业学生的焦虑值与以往的权威研究相比:最小值相差不大,最大值相差比较多,平均值相对较低,标准差相差很大。不难看出,中国大学生的外语焦虑分数明显低于国外的两个研究样本的分数。Saito等人,以及Bailey和Onwuegbuzie曾发现母语――外语的类型不同(Saito,1999;Bailey,1998),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本研究的均值跟和Aida研究结果相差较大,这可以归因于这两次研究中学习者之间不同的学习背景。Aida研究中的学习者是西方人,所学的语言是跟他们母语距离很远的一门亚洲语言,即日语;而本研究中的学生是英语专业的,他们已经有第一外语英语的基础,而且接触的第二外语法语也是一门西方语言,所以焦虑值没有Horwitz及Aida研究中的学生的焦虑值高。

(二)二外学习焦虑与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

通过SPSS11.5统计软件的相关性分析程序,统计出了所有被试者的平均焦虑值和学生第二外语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焦虑状态对学习者二外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笔者将116名学生根据焦虑值分成了三组: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的归类于高焦虑值,共计18名,占总人数的15.52%;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归类于低焦虑组,共计71名,占61.20%;剩余的27名归类于中等程度焦虑组,占总调查人数的23.28%,然后分别计算出各组焦虑值和平均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对数据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整体的焦虑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中焦虑组的相关系数最高,也就是说,语言焦虑对中焦虑感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这一研究结果与Gardner(1976)等人发现法语课堂焦虑与法语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以及刘润清和吴一安等人做的实证研究结果不一致,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高焦虑组的相关系数最高。笔者认为虽然学生整体的焦虑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但是焦虑程度不一样,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就会不一样。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高焦虑组的学生对二外学习特别害怕,导致他们对二外学习越来越没有自信,在考试时虽然焦虑感很强,但是对自己的定位偏低,考试的时候相对放松。对于中焦虑组的学生,他们也存在考试焦虑症,因为他们很想在考试中表现自己,太想拿好成绩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压力最大,相应的焦虑感就上升了。而对于低焦虑组的学生,他们本身对二外学习很自信,面对考试的时候焦虑感就相对较低。前人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出在低焦虑组,学生的焦虑指数与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这说明语言焦虑也存在积极影响,只是这种关系在统计上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语言焦虑对语言学习的这种促进作用能否真正影响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仍然是一种学术上的假设,其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英语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正经历着较高的第二外语学习焦虑。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整体的焦虑与其学习成绩呈显著性负相关,但是由于焦虑程度不同,中焦虑组的相关系数最高。这些结果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那么,导致学生产生二外学习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学生对FLCAS焦虑量表的反应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根据Horwitz对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的阐述,笔者对问卷中的33个问题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以下表格。

注:第18、28、32题是反向题,在计算总分时已经把分值全部变成正向

从上表可以看出,被试中有50%以上的学生“经常有”或“总是有”这些焦虑,畏惧负评价,交际畏惧、情景焦虑及情感过滤器太高。从统计数据中看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交际畏惧”和“负评价焦虑”得分明显高于“考试焦虑”。这说明了英语专业学生在二外课上,与考试相比,更惧怕用第二外语交际。然而,语言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这四个技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学生产生交际畏惧会影响其二外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必然影响第二外语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产生交际畏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笔者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性格比较怯懦,缺乏自信心。

(2)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没有进行足够的操练,所以在用第二外语回答问题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

(3)学生的好胜心容易导致焦虑。因为大家的二外学习都是从零开始,没有一个人是有先天优势的,所以当有学生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落后了,课堂表现不够理想时,心里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根据这些导致学生产生二外学习焦虑的原因,对于如何在二外教学中减轻学生的焦虑,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对策: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明白学生在二外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挫败感等消极情绪是正常的,了解学生的焦虑状态,调整教学方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挫伤学生学外的信心,教师应采用适当的纠错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学生的负评价焦虑,让学生明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开口,哪怕一张嘴就错,也比缄口不语强,让学生不再有出了错怕被笑话的顾虑。

再次,认识不同学生的焦虑表现形式,了解个体的焦虑倾向,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降低焦虑的方法。在不影响教学大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重新制定试题设计思路,难易程度适中,要兼顾那些有焦虑情绪的学生。

最后,要培训教师的心理学知识,教师应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减少焦虑,走出焦虑状态。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更是他们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四、结语

情感和母语是影响第二外语学习的两个主要因素,而焦虑是情感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焦虑对第二外语学习产生的影响,充分了解学生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焦虑,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采取措施,适当地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第二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Aida,Y.Examination of Horwitz,Horwitz,and Cope’s Construct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apanese[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e Education Press,1997.

[3]Gardner,R.,Symthe,C.& Clement,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spective[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4]Graham,S.Effective Language Learning[M].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7.

[5]Horwitz,E.K.,Horwitz,M.B. & Cope,J.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

[6]Maclntyre,P.D. & Gardner,R. C. Anxiet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oward a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89.

[7]Scovel,T.The E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aerch[J].Language Learning,1978.

[8]陈.课堂焦虑感与口语水平的关系[J].山东外语教学,1996(4).

[9]成艳萍,何奇光,韩晓立.英语课堂焦虑对大学生口语表达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10]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出版社,2003.

[11]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2]王才康.外语焦虑量表(FLCAS)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心理科学,2003(2).

篇(3)

我国的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外语专业人才,为国家对外交往与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大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拓宽外语人才的知识面、全面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是21世纪中国外语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

在世界发达国家,尤其在欧洲,外语的学习及应用非常普及与深入;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如印度、泰国、菲律宾等,我们的外语水平也远远不如他们。这一事实说明:我们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大学外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的设定偏低、教学效率不够高。诚然,其中有许多客观因素(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学条件不尽如人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基础薄弱等),但我们更应拓展思路,从教师素质、教学理念、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材等方面来寻求突破。

要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及效率,首先要看清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的不适应

改革开放为外语专业教学提供了积极的发展机遇。过去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分配形势较好,使人们普遍认为外语是热门专业。这种状况导致了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动力不足,外语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危机意识。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

外语专业多年来的单科特征造成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对其他人文学科及自然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教材知识结构单一,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老化。

(三)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

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局限,外语专业本科生往往缺乏相关学科知识。外语技能训练强调模仿、记忆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独立见解能力的培养,致使他们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协同工作能力偏差,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外语教学的实际投入存在反差,学生的语言产出技能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四)教学管理与硬件设施的不适应

自从1999年高校实行扩大招生政策以来。大学外语教学的资源呈现明显的匮乏,对外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教师队伍的不足和语言实验室的短缺使外语教学的形势日益严峻。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数十年的发展已经使高校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运作模式,按照特定的轨迹基本保证了教学与科研的日常运转。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要求,原有的制度和运作方式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其滞后于新时代且束缚个性发展的种种弊端,高校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转变思想观念

1,教学目标定位

外语专业教学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妥善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准确把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教学置于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树立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教师为其主导的观念,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本科教学与终身学习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外语专业本科教学仅仅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一个为使学生今后成为各行各业专门人才奠定基础的阶段。

2,师资队伍的建设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新的缓解高校扩招步伐的政策。但是,就目前高校的现状,师资队伍的建设仍处于滞后的阶段。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得师资队伍的匮乏显得更加的明显,教育资源的享用率也明显不足。如果高校外语专业教师的补充得不到质量的保证,师资问题将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瓶颈。要使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真正得到落实,必须培养一支语言能力过硬、教学技能过关、文化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

(1)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译具佳,口头表述能力强。

(2)懂得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及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

(3)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能将文化内涵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4)掌握现代教学技能,能使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5)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高校外语专业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面临着全面的重新整合,无论学科知识结构还是跨学科知识结构,都需要调整、充实、完善与提高。唯有如此,方能胜任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学任务。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师资队伍培训的投入。既培训教师的语言技能,又培训二语习得理论:既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又大力扩充教师队伍。同时重视合理的梯队建设,以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培养复合型人才

外语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它与某种被载体的有机结合才堪称专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外语传统上在我国是与文学或语言学的结合。然而,改革开放的今天,外语与文学或语言学的结合的人才需求量日渐减少,而对于外贸、外交、法律、金融、新闻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处于进行时的模式有: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单位委培+专业方向、双学位等。对此,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指出:各外语专业应从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实际发展的需求出发,从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确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并选择复合型专业,创立学校和专业培养人才的特色。

(二)丰富学科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

为满足教学需求,我们不但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手段和设备,而且需要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制定教学大纲,并合理配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1,学科内容

根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

(3)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从传统意义上讲,外语教学要求学习者经过若干年系统教学后,全面具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上述五项基本功却受到课程涵盖的信息量、学科

内容的实用性及授课过程中的趣味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正因为如此,所培养的学习者在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及工作中的应变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种种差异。

课程教学首先要有足够的信息量。信息量有教与学两个层面的含义:

(1)教师每节课所授的内容是否充实、透彻、难易相当;授课主题与课堂内容是否相符;所涉及的方面是否体现了授课主题:

(2)学习者作为受众,对授课内容有最直接的感受。他们会凭直觉对每节课作出如下评判:自己是否学有所获:是否思路得到开拓;是否对曾经忽略或不甚了解的学校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愿望。

教学主管部门应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扩展专业倾向课与专业知识课,探讨如何将专业知识传播和语言训练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摸索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加强所学语言国家的经济、文化、经贸及国情方面的研究。鼓励专职外语教师朝着各自熟悉或有志于从事的专业方向发展,创造多劳多得的工作局面,从政策待遇上形成制度。保证其朝着顺利实施的良性方向发展。

2,教学方法

教学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必须照搬的一套固定原则和步骤,而是动态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实践过程。不少学生习惯于一言堂式的课程学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带给他们的惰性与依赖性的结果。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埋没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主动创新的个性发展,使教与学脱离了其应有的发展轨迹。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1)鼓励激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容许学生各种观点的存在,鼓励冒险、鼓励遐想、鼓励多向思维,摒弃思维定向,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课堂的讲解中,要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来激活语言基本功,使之转化为综合运用能力,激发他们自觉地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使其更能够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2)主题教学模式

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百科知识和分析能力,形式逻辑思维基本完善,辩证思维也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外语教学内容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主题开始,采用主题教学模式,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学习的综合技能提取信息。探讨问题,同时在这种对意义的认知构建过程中,使学生较为自然地习得知识和技能。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能否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师生互动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重视教的方法,忽视学的策略,忽视学习者的学习心理过程。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应明确教学新理念: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他们既是教学过程的实践者、研究者。设计者、改革者。又是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咨询者、鼓励者以及教学活动的协助者。学生的角色应该由过去的被动知识接收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师生作用、师生关系焕然一新,各自都由过去的单一角色转变为现在的多功能角色。

篇(4)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9-0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化,社会和经济对人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四年来,美国政府再次对中小学外语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其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外语界在1999制定了《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目标》将美国21世纪的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为5个以字母c 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简称为5C外语教育。具体说那就是:运用外语交际,体认多元文化,贯连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性,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5C目标体现了当代最新的语言习得理论,代表了21世纪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5C”标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个“5连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5C”学习目标不仅是外语学习的核心内容,而且体现了当代最新语言习得理论,代表了美国21世纪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5C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用主义的知识观,二是学校课程的实用性,三是课堂教学的交际性。

由于笔者处于美国小学教学的第一线也就能更深刻的理解了5C在小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由此对于现在我院外语系开设的两个新专业应用英语以及学前教育英语方向的教改与创新有了一点个人的见解。

首先,由身边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了解到他们很多人来自国内的国际学校,也就是说我们这两个专业以后的就业前景将会大有市场。目前山东省内的国际学校大部分在青岛等沿海城市,教师收入较高,如果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培养计划与国际学校的教师招聘标准挂钩将对我们的教学以及将来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教师是一个需要全面能力的职业,所以更需要在多方面多层次开设不同种类的课程。对任课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学阶段,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领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交流,防止和纠正纯粹教授语法等单调的语言知识的做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优先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除了学习英语语言系统外,还必须有机会接触英语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因特网、电视录像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了解英语国家当代的文化知识和日常生活情况。如反映英语国家日常生活的原始录像,一些学生能够阅读的英文报刊材料等。常见的有英语歌曲、英语电影、广告、新闻、评论、访谈、专题片、照片、图片、卡通画、海报、旅游地图、景点介绍、餐馆菜单、车船票、旅行时刻表、玩具等等生活中能见到的。教师可以在整体教学计划的范围内,从其他学科中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题目去寻找阅读资料,然后组织他们就所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如结合世界历史,谈谈美国的国庆节与中国国庆节的异同。英语和汉语各有各的语言文化特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尽量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充分接触所学语言,让学生置身于模拟情景、直观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之中,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极为广泛的语言实践,通过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对英语国家多元的社区活动,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可以模拟真实的任务和活动,复制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事件,开展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活动。

再次,对于教材的选编。教材应把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再通过案例分析等情景模式让学生把专业知识更好地融入现实,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达到既巩固专业知识又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目的。这种结合可以克服纯粹知识学习的枯燥,调动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的交际性和功能性。建议由系部老师自编教材而不是采用已经成型的教材或者直接由任课教师个人制定学习材料,这样才能更好的联系实际对学生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当然,一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笔者了解真正美国外语教学的精髓,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见解,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而言最好的学习就是沉浸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真实交际中提高听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锻炼阅读以及写作水平。这样才能够真正将语言学习与语言应用相结合,检验真实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篇(5)

独立学院从1999年开办至今,已从快速发展期来到了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2008年出台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是教育部为独立学院开出的“处方”,要求独立学院在转设、撤销或是合并中进行定位。截至当前,湖北省已有11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余下的独立学院也在积极寻求生存与发展之路,探寻差异化办学方针,这些离不开专业教学的支撑。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外语教学发展为例,探讨适合该专业形成差异化、特色办学的发展途径。

一、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外语教学发展现状透析

1.市场营销专业设置专业外语课程的重要性。作为工商管理类的传统专业,市场营销融合了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当前,多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主要课程的设置,是从基础性课程逐步往专业课程延伸的。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基本遵循此规律,在4个学年的课程配置中,依次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外语教学是指在基础外语、基础课程掌握之后,用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在市场营销专业领域掌握较强的外文文献阅读、翻译、写作及沟通能力,学习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传统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设置专业外语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独立学院深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更加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转型变革期谋求更大发展的独立学院也肩负着培养这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针对工商管理类当中的市场营销专业,将专业外语的教育融入其中就显得愈发重要。通过外语这项语言工具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有效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外语沟通技能,深化独立学院发展,在传统专业的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2)有利于专业课程建设完善。在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中,囊括了专业导论、市场营销调研、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推销学、服务营销学、整合营销传播、高端市场营销策略等课程,遵循从基础的营销学知识逐步深入和细化到专业知识。因此在整个课程的搭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需要融入要求更高的市场营销专业外语课程,其不仅是对整个专业知识的高度凝练,更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专业学生在国际环境下的实战能力,构建企业进行跨国交流和经营的战略思维。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通过专业外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国际前沿专业信息,了解专业知识发展背景,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提升外语水平,从而达到综合应用知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目的。一方面,专业外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可以明确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目的,引导学生从基础外语的学习思维向专业外语学习思维转变,掌握专业词汇内涵。另一方面,可以让市场营销学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双重技能,即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同时精通外语应用能力[1],能够高效处理实践中的难题,形成较强的综合能力。

2.专业外语教学发展情况。自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至今的14年间,众多高校都大力推进英语等语种在学科专业课程中的教学,独立学院也在这方面不断做出尝试及变革。但大部分学校仅仅将这种外语和专业的结合教学变成双语教学,偏重在专业课程或是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当中挑选出1-2门用汉语和某种外语混合作为授课方式,无论在课程设置、师资安排、教材选用、教学评估等方面,都对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重视不够。

(1)课程设置。专业外语是外语和专业结合的复合课程,具有专业领域的特定属性,能帮助学生获取除母语以外的专业内知识,信息覆盖量巨大,重点在于实践应用性。

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外语教学有一定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中,除了有大部分高校都会设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还专门设立《营销专业外语》,以此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素养。

然而,当前市场营销的专业外语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

其一,专业外语依然作为边缘课程存在。《营销专业外语》作为专业选修课配置,32学时,2学分,开设在本科教学的第七学期。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并没有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考试形式和授课方式相对传统,创新不足。

其二,专业外语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国际市场营销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在本科第六学期开设,并以双语教学形式展开,在课程设置上早于《营销专业外语》的学习,但在实际的课程实施中,两门学科之间并没有很好承接,依然是两门独立的课程。

(2)师资力量。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高校较为薄弱,且进行专业外语教学的教师多为外语专业人才,并不具有商科背景,因此很难将专业外语教学讲解深刻、细致,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与基础外语的学习并无差别,专业素养并没有得到提升。为大力推进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变,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专门聘请了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工商管理学科背景及工作经验的教师负责专业外语的教学工作,以此培养专业素养较高、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3)教材选用。在近三年的实际运用中,教材选用一直是困扰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外语教学一线教师的难题之一。当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专业外语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高水准的多为国外原版教材,但教材难度、教材价格都较大,且专业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和国内存在差别,并不完全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使用。因此有不少教师选择自编教材,但此类书籍大多编写粗糙,在外语技能和专业知识结合上不够紧密,质量不高。

(4)教学效果。通过对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09-2011级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专业外语的掌握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教学进度较慢。教学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大多数都是学生在之前的学期中学过的,但换成英文教学时,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授课教师不得不放慢授课进度,32学时无法讲完所有知识点。

第二,教学方式难创新。学生在学习基础英语时已完全习惯教师翻译、讲解等模式,在专业外语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依赖性很强,如果没有教师逐段翻译讲解,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文献阅读任务,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考虑到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很难创新。

第三,教学反馈较少。学生对于专业外语教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课上、课下与教师互动交流都较少,这和学生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有出入。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学的课堂一般都与教师有很强的互动,并且能在课下与教师交流,给出教学反馈,但在专业外语的教学课堂上,由于受语言限制,多数学生与教师交流不多,遇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能力较差。

二、提高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1.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学者全丽娟在进行专业外语的研究性学习价值探讨时,指出专业外语在不同阶段的功能特点:一是具有工具隐喻,这是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帮助低年级学生掌握专业外语词汇;二是具有桥梁隐喻,为中级阶段,目的在于沟通比较,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专业信息的处理能力与敏感度;三是具有海洋隐喻,是高级阶段,目的在于发挥专业外语的实践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熟练应用专业外语的能力[2]。

因此,可根据专业外语的功能特点,优化设置当前课程体系。

(1)分设三个阶段展开专业外语教学。一是初级阶段,可设置在大学本科第5学期,重点教学专业外语词汇,衔接大学英语的学习;二是中级阶段,可设置在大学本科第6学期,重点教学专业外语阅读和听说,强调理解和处理信息能力;三是高级阶段,可设置在大学本科第7学期,重点教学专业外语写作,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2)适当增加专业外语的学时与学分。在不影响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划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专业外语的总学时及学分,方便教师教学展开,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3)加入必要实践环节。可从理论教学的总学时及学分中划出一部分放在专业外语的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在第7学期高级阶段专业外语的学习中,更应融入实践教学内容,发挥专业外语的实际运用效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一是要分时段、分批次加强在职教师的外语表达能力培训[3],壮大现有专业外语教师队伍;二是要加强专业知识的交流,鼓励年轻教师多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结交高层次人才,丰富专业知识。(2)引进经验导师。一方面,聘请有商科背景、口语流利的高层次人才任职教学,另一方面,邀请有经验的跨国公司人士、企业精英等来校交流,定期召开讲座、论坛等。

3.创新教学应用方法。根据专业外语课程设置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初级阶段,教师以授课为主,选用专业外语教材,结合双语教学模式,母语与外语交叉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涵义,夯实学生专业学习基础;中级阶段,教师授课辅之以学生自主学习,选用国内外期刊文章、专业前沿文章等作为教材,教师做介绍性讲解,引导学生课上阅读文献并自主翻译,适当引入任务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提升专业学习能力;高级阶段,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以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给出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及设置原则选择相关文献进行小组学习,然后汇总展示,与其他组同学共享信息,以此增强学生对专业词汇、表达方式、专业信息处理的熟练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方案中有一个身份较为特殊的第二外语课程。以二外法语为例,近年来,随着高校法语专业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迄今,国内开设法语专业的院校达150所,包括本科和专科),法语作为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也在相应地蓬勃发展。对于它的课程性质、课时总量和学分安排等,各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二外法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教学难点逐步积累并演变为现代二外教学瓶颈,高校二外法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法语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第二外语的教学现状

1.课时不足。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组制定的《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零起点学生所要达到的授课学时为240学时,开课4个学期,而许多高校只开设了两三个学期,周学时也仅仅为四至六个学时。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二外法语在英语专业的课程方案中属于专业必修课程,是英语专业的第二外语必修语种之一,周学时为4学时,共开设四个学期,总学时为256学时,相当于法语专业教学总学时的10%左右。又如华南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该校二外法语的周学时也是4学时,共开设三个学期,总学时216学时,只是相当于法语专业教学总学时的10%左右。二外法语作为一门外语,同样也需要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班级规模过大。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合班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笔者所在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1级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有150人,2012级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有200人,每个年级均是合班上课。人数多则无法保证教师因材施教,也不允许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法错用等问题,初学时存在的错误学习方法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学习者越学越觉得困难,越学效率越低,因此慢慢失去学习法语和应用法语的兴趣与信心。

3.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二外法语多为综合课程,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语法和词汇为主,没有专门开设听力、口语、阅读等课程,甚至在课堂上也没有做听、说等方面的训练,最后导致的结果:学生学完法语后只是在个人简历上显示“第二外语――法语”,学生既不会说,更不会熟练运用。

4.教材陈旧落后于时代要求。现在选用的二外法语教材大多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该教材虽然自出版以来一直是各高校二外法语学习的首选,也为二外法语教育及外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词语新语言现象不断增加,此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语的学习效果。

5.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在许多高校的二外法语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为主导,即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学过程如下:(1)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2)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的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学生跟教师朗读单词。教师说出母语意思,学生说出法语单词。(3)讲授语法:讲解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语法规则进行转换等。(4)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学生分析语法与译成母语。教师随时纠正错误。(5)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6)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换句话说,二外法语的教学还是在模仿专业的语言知识教学,向学生灌输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记忆的单词词组及需要理解和巩固的语法点。目前,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不在此,第二外语的文化教学应和语言教学同等重要,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法等,都应给文化教学提供足够的分量,建立符合大学生心智水平,并满足他们人格成长与发展需求的教学层次。

二、高校二外法语教学未来改革的方向

从以上问题分析来看,对二外法语进行改革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组制定的《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级的法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对法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以法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全面提高法语运用能力打下基础。而且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法语二外课程的需求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二外法语教育进行改革。

1.适当增加学时。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力求学好、用好第二门外语,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应适当增加开课学时,力求达到大纲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强化二外法语的整体教学效果。课时的增加为学生争取了更多时间学习,这样无论是对于希望获得实用法语的同学,还是对于想获得法语证书,或是想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学生都很有帮助。

2.课程设置多样化。学生为什么选择法语作为他们的第二外语呢?根据他们的学习目的,大致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对法语语言本身、法语国家和地区很感兴趣,希望学习实用性强的内容,希望在校期间能掌握法语,能用法语进行日常交流,使法语真正成为未来就业的一块敲门砖;第二类学生是打算考研,在学习中偏重于学习语法、表达方式、阅读、写作等。由于考研一般要求考生二外法语的水平能够达到法语专业基础阶段(第四学期结束)的水平,该类学生自然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二外学习机会;第三类学生则是要求拿到学分,达到普通合格水平就行。针对不同需求,在他们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后,做一份关于学习目的的调查问卷,然后分为三个班级,分别为实用法语班、考研备考班和普通班。实用法语班开设综合法语课程、法语读写课程、法语听说课程和法语国家及地区概况课程;考研备考班开设综合法语课程和法语读写课程;对于被动学习的普通班,开设常规的综合法语课程即可。这样的分班教学可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选用合适的新教材。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一套好的教材,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各类法语新教材问世,选择的余地更大了。新版教材在内容、场景设置等方面都具有现代性,在新词汇新信息方面也反映了时展。新教材更注重听、说等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具体选用哪套教材,可以根据上面的分班教学方案决定。

4.改进教学方法。各高校二外法语教学中,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获得最多的就是词汇和语法。但是学生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大多是希望学到实用的内容,因此,建议将传统的翻译教学法与基于神经功能的法语强化教学法①相结合,使学生在极有限的时间内用法语交流。

5.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就是顺应时代要求产生的,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手去学习外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将其用于二外法语教学中,如选择有趣的电影情节或动画片配音、戏剧表演等。

6.积极引导学生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听与说贯穿始终,加强口头交际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尽量应用在课外,如法语角、法语文化节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笔者针对国内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二外法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和努力方向。希望通过改革,调动学习者学外法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二外法语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基于神经功能的交际教学法:在神经科学和语言认知的基础上,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UQAM)Claude Germain教授和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ten教授一起创立了一套全新的语言教学体系,即“基于神经功能的法语强化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组编.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肖辉.语法翻译教学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孙辉.简明法语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篇(7)

一、对外商贸英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指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完善对外经贸体制。国家规划为我国近期的对外经贸发展事业绘制了宏伟蓝图。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际的较量。中国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败关键是看我们国家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各地区各部门对外经济贸易业务的频繁,这就需要大量的懂外语的外贸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普遍开设的经贸英语课程。开设的课程多为一学年的商贸英语,且多在大三或大四等高年级开设,内容多涉及基本的商贸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英语术语等。由于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为学生的就业常创造更多的选择,故课程颇受学生的欢迎。

二、商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据笔者考查,商贸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首先学生感觉学的不多,学的不深,毕业后很难派上用场,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问题的现状和学校设置商贸英语课程的初衷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开设对商贸英语课程认识不够,普遍认为课程的开始是为了开拓一下学生知识背景,无需专和精的学习。多数开设商贸英语课程的学校都为了学生就业而设置该课程,并不把商贸英语课程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这一战略地位上来规划和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首先在师资配备上并不专业,商贸英语课程的教师多数就是普通的英语教师,并没有很强的经贸知识背景,认为英语教师备备课就能教授商贸英语课程,结果必然导致教学内容肤浅,教学效果欠佳。其次在教材选择上多选择简易的商贸英语素材,多是原则和规则之类的叙述而并非实践的案例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总结。总之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商贸英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不甚理想。

2.经贸英语教学内容、资源和教学手段脱离实际。翻阅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不难发现,多数教材为10年前甚至更早的教材,而我国的对外经贸发展迅速,经贸的理论的实践和案例年年更新。有些新理论和新学说很难在学生的教材中得以体现。受制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商贸英语课堂也出现了老师在台上一章一章的讲,学生在课下半信半疑的听的机械教学模式。老师讲解单词然后讲解课文和练习,孰不知商贸领域的知识是实践的知识,商贸知识又是一个复合型的知识体系,不仅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要有营销、交际谈判、物流服务、金融知识等放放面面的知识,它和一般的英语文学和英语语言的学习区别还是很大的。

3.经贸英语的教学重点上,很多经贸英语仅仅偏重于读写译的训练而忽略听说的训练,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商贸领域的商事活动很多首先是通过电话或面谈沟通开始的,而后在再做一些合同起草等文字性的工作。如果从业者不能在初次接触中很好的理解对方的发盘询盘等要点,后面的合作也很难进行的顺利。

4.商贸英语课堂缺少对学生进行不同国家商务惯例和商务文化的教学和讲解,造成学生对将来从业的适应和过渡期漫长。尽管国际上关于国家贸易有统一的规范,比如UPC500等,但各个国家由于宗教、民族文化等的差别,表现出了多样的商事惯例和文化。比如在南美的客户很少有接受远期信用证结算的;中东地区不接受货物秸秆包装的传统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三、经贸英语教学中的英语与对外经贸专业知识的衔接探索

改革和完善传统商贸英语教学弊端,应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等形式讲解经贸英语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涉及经贸英语文体风格和语句特点及专业词汇的学习之外,应该更多地系统学习经贸专业知识,并加大对外经贸实务知识的引入和讲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之,要做好知识性和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结合。

第一,增强和加深对外经贸专业知识的学习。经贸英语只是经贸知识的表达符号和工具,没有准确扎实的专业知识必然导致经贸英语变成脆弱的花瓶,“中看不中用”。这方面应该探讨引入经贸专业教师的必要性。虽然商贸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自然无法和经贸专业的学生进行比较,但商贸专业的教师以其系统性和宏观性的专业背景在讲授商贸英语课程时就能更好的做到高屋建瓴,更贴近现实和实务,也更加符合学校设置经贸英语课程初衷和目的,即是为学生的就业增加竞争力。即使有些学校受制于师资的匮乏,也应该在商贸英语师资配备上多考虑具有商业背景英语教师担任,唯此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第二,加强国际上商贸惯例和国家间商业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以使商贸英语的学习更加使用和得体。对外经贸活动和商事活动是人们交际活动的一种,交易活动的过程必须符合普通交际活动的基本基本原则。比如,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和互相尊重批次的文化和传统,等等。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才能把握商机真正多好对外经贸。比如,英语学生都知道圣诞节是12月25日,Merry Christmas是所有学过英语的学生都知道的西方基督教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但圣诞节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意义也许体会并不深。举个例子,中国广东某外贸加工企业接单为位于美国的采购商加工一批圣诞树,但该批圣诞树由于厂方组织生产不及时,导致该批次圣诞树在来年的一月份才到达美国西雅图海港。由于圣诞节已过,圣诞树被采购商退回。该例说明,了解目标国的商事管理和文化的重要性。

第三,注意改进商贸英语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采用案例教学。分专题和模块,考究语言精确性的学习。模拟商事活动的现场,进行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如何处理好经贸英语教学中的英语与对外经贸专业知识的关系,是一个很具现实性的课题,有效衔接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复合型涉外经贸人才是高等学校商贸英语课堂努力的目标。

篇(8)

1.引言

NESTs是指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Non-NESTs是指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下文中有些部分NESTs指的是外籍英语教师,Non-NESTs指的是中方英语教师。许多国外学者通过从双方对语言的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差异及教师本身的性格情感等方面对两者的比较进行了大量实证性研究。Medgyes(1994:355-367)曾作过一个大规模的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有来自11个不同国家的325名英语教师。这些教师被分为NESTs和Non-NESTs两组。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两组不同类别的教师都有同等机会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在这个调查中,Medgyes指出NESTs在语言和交流上的能力高于Non-NESTs。Medgyes(1992:340-349)认为,NESTs唯有在语言能力比Non-NESTs略胜一筹。尽管两组老师在教学行为上各有不同,但Medgyes(1994)指出,“两组教师的区别不能说明他们谁是好教师谁不是。学校应该雇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教师而不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背景来选择教师。尽管国外学者已经对英语为母语教师和英语为非母语教师的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以教师作为被试对象进行的,而且实验方法也以调查问卷为主,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带有主观偏见性。本文将学生作为被试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和谈访研究两种实验方法,对学生心目中的NESTs和Non-NESTs进行对比研究。在Medgyes(1994)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的研究问题:

(1)中国学生对NESTs和Non-NESTs有无特殊偏好。

(2)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国学生对双方教师的选择。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研究者于2009年4月对浙江工业大学6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学生由中方英语教师和外籍英语教师共同授课。共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是100%。除了进行调查问卷外,研究者还对这60名学生逐一作了访谈研究。

2.2调查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分别针对教师的“个性特点”、“语言掌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反馈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采用了5级Likert标度法,分为5个等级(从“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有些满意”/“非常不满”)。下文中提到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总和。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2009年3月,即正式调查前,研究者抽取了其中10名学生进行了试点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及反馈意见修改了问卷。除了使用调查问卷外,还对学生逐一谈访研究,归纳总结出学生对两方英语教师评价的其他因素。

3.结果与讨论

本调点研究了NESTs和Non-NESTs在“个性特点”、“语言掌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反馈特点”这几个方面的差别和学生对两方教师的评价,并探究了其他因素对学生作出评价的影响。除了调查问卷以外,还通过和每位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其他存在的影响因素。

3.1问卷调查的研究

3.1.1“个性特点”

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Jeremy Harmer,1998)。Jeremy在1998年的时候作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学生更喜欢性格好的老师。

在调查中,将“个性特点”的调查分为“与学生的目光交流”、“肢体语言的使用”、“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及“才艺表演的运用”这几个方面。通过表1数据表明,学生对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的个人素质及个性持普遍的肯定态度,满意率都超过了80%。其中在“与学生的目光交流上”,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得到的满意率基本持平。而在“肢体语言的使用”上,外籍教师比中方教师高出了整整10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才艺表演的运用上”,外籍教师达到了95%。这表明,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放得开,更加活泼外向。在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和外籍教师比较,中方教师更具有教师的权威和长者的形象。“一日为师没,终生为父”的观念使得中方老师对学生有一种“严父”的态度。但是随着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的传入、教师自身教学经念的积累、自身素质的提高,中方教师也逐步和学生加强了沟通。在“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的学生总体满意率上甚至还超过了外籍教师2个百分点。

3.1.2“语言掌握能力”

在调查中,将“语言掌握能力”调查主要分为“语音标准程度”、“语言流利程度”、“语法准确程度”及“与学生语言水平的适应程度”四个方面。

在英语语言掌握能力和语言应用方面,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他们的语言能力是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的语言能力不可比拟的。Felix和Medgyes在他们的著作里也提到了NESTs的语言能力。Medgyes(1992)指出语言掌握能力的很多方面对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来说还存在着挑战。

从表2可以看出,在“语音标准程度”、“语言流利程度”、“语法准确程度”上,外籍教师有着明显的优势,分别比中方教师高出15,17,15个百分点。但是外籍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具体语言使用上,比如“与学生语言水平的适应程度”,反倒比中方教师低了16个百分点。这可以反映出中方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能力,而外籍教师更要把自身的语言天赋转化为教学优势。

3.1.3“课堂教学能力”

Phillipson(1996)用了“the native speaker fallacy”来指出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他认为Non-NESTs一样可以成为理想的英语教学教师。Non-NESTs在英语学习上和英语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典范;他们能更有效地教学学习策略;他们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现在,很多中国学校在招聘英语教师上,对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员要求放松,有时甚至不需要他们提供相应的教学资历及背景证明。一些学校强调外籍教师的英语母语身份从而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我们可以从很多网站上找到招聘外籍教师的信息:不需要学历、不需要经验就可以得到一份高薪的教学工作,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热衷招聘一些年轻的没有资质的外籍教师,招聘单位往往疏忽对外籍教师教学资格和教学经验的要求。

在调查中,将“课堂教学能力”分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主要教材和辅助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师生交流与课堂活动”五个方面。

课堂教学能力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表3可以看出,在前4个方面,学生对外籍教师的满意率明显低于中方教师,但在最后一个方面“师生交流与课堂活动”上,外籍教师比中方教师高出了12个百分点。在教学上,外籍教师应该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校的大纲来给学生选择上课的教材而不能脱离大纲,避免漫无目的进行教学。而中方教师应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1.4“反馈特点”

教师作为评价者时,反馈非常重要(Mccarthy,2002)。积极公正的反馈能使学生正确地完成任务,给予他们成功感和满足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教师不作出积极的反馈,学生很有可能会以为其回答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或感觉自己的回答没有必要,就会导致失去参与课堂交互活动的兴趣,最终导致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表4表明,学生对外籍英语教师和中方英语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的表现都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对双方教师在不同形式的反馈形式的满意率基本上相同。在对双方教师的反馈特点调查中,笔者将教师的反馈分成“重复式”、“肯定式”和“表扬式”三个方面。在“肯定式”和“表扬式”上,外籍教师比中方教师各高出5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而在“重复式”上,中方教师则比外籍教师高出9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看重老师的反馈评价,他们有强烈被认可、被赏识的意识。外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满足学生需要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中方教师的表扬反馈满意率相对比外教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严师出高徒的古语让中方教师更多选择了重复和肯定式的反馈。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而且比较脆弱,缺少称赞会使得学生减弱自我意识,最后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中教在保持肯定式反馈的满意率外,更加要提高表示式反馈的满意率,关注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综合以上发现,学生对中外英语教师都持有肯定的态度,双方教师获得的满意率都在60%以上。

3.2谈访调查

采访了对外籍教师满意度不高的学生,原因主要有不习惯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侧重点、采用了不适合学生教材以及不会讲汉语、有时难以和学生沟通等。还有一方面就是学生自身要承受的考试压力让他们对外籍教师偏重口语教学及互动活动无暇顾及。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太疯狂,没有为人师表的样子,在这些学生眼中,老师应该是高高在上的。

首先,很多研究者(Insull,2001;Parry &Su,1998)称从消极的方面来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的权威以及学生的被动学习都起源于儒家文化。根据儒学,整个社会以级别排列,长幼有序。许多研究者称这种等级制度加剧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Chang,1996;Martinsions,1996)。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正确的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应该接受他们而不能质疑他们。相反来说,学生应该顺从、谦卑、好学,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学生往往是沉默及被动的。还有尊敬长辈是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师生关系间是一种消极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尊重长辈,所以无论长者说什么,晚辈都要全盘接受,教师是不可能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质疑老师。这也许就造成了有些学生更喜欢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形象。

其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种种等级考试中没有对口语的要求,所以学生更喜欢中方教师相对重视语言和考试技巧的讲解。

再次,学生的行为会被社会因素所影响,比如文化,在许多课堂内,教师和学生会有学习背景上的差异,因此多文化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和学生意见可能会产生许多不易察觉的分歧。Cortazzi认为外籍教师用他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而并不一定适应当地的学生(Cortazzi,1996)。中国学生从小就接受了强调记忆、模仿和重复。Cortazzi在1993在中国作了一个调查研究,他提供了这样一组对话:

学生:我很喜欢你的课,但是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你每个星期都讲口语。

学生:但是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你学习了讲话。

学生:但是我能把什么带回家?我的书上没有笔记也没有语法点。

教师:但是现在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学生:那在考试中有用吗?

Cortazzi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文化,但是外籍教师认为口语交际也很重要,外籍教师过于强调口语部分,而疏忽了语法及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帮助,这是一种学习文化的错误搭配。

综合以上一些谈访及研究,像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对中外教师的满意度都有一些影响。

5.结语

本研究基本上支持Medgyes(1994)的假设,即外籍教师与中方教师在个性特点、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是双方教师都可能成为优秀的英语教师。Medgyes(1994)在研究中没有提到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等因素对教师教学及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而本研究表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等因素对中外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这三个因素影响了中国学生对中外两方教师的看法。而V.Arva(1994)的研究结果:资格不符的外籍教师只要能够说话交流照样能够找到工作。本研究认为不够全面,虽然在国内存在着这种现状,但是外籍教师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说语言掌握能力,特别是纯正的语音语调(个别外籍教师会带有浓厚的地方音)。Felix(1987)指出非英语国家的成年人很难说一口与母语为英语人士同样的英语,就像鸭子无法变成天鹅一样。Medgyes(1992)指出,对母语为非英语人士来说,语言掌握能力对其是一个挑战。而在所有的语言能力之中,语音是最难克服的障碍(Scovel,1988)。

本研究的结果对中外籍英语教师有着一定的启示。第一,外籍教师应对所任课国家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外籍教师不应该有他们的教学能够改变任教国家的生活的心态。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受其社会文化环境所影响而不是靠外籍教师的几次英语课就能改变的。第二,外籍教师应当接受所任教国家的文化及教育体系,而不应该认为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当地的教师先进或是认为自己是外籍教师而拥有更多的特权。Phillipson(1992)提出要小心语言和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指的是一种语言文化强加于另一种语言文化之上,比起前者,后者往往被认为是不合适或者是低等的。第三,外籍教师应该缩小并逐步消除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之间存在着典型的教学矛盾(Rao,2002),消除这些矛盾对外籍教师提高课堂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中国的英语教师来说,第一,因为在国内英语属于学业课程,学生重视语法知识,而中国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决定了他们通常不会积极地参与交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教师应该积极给学生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发言。第二,中国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励,多使用表扬式的反馈。中国文化的面子观念是造成学生缺乏冒险、不愿主动多说英语的重要原因(王宇,2005)。中教应发挥师生交互活动的功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以积极、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以上是笔者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当然,这只是一个小规模的研究,不能概括反映所有的情况,还有待我们就此项目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ortazzi,M.Cultures of Learning:Language Classroom in China[M].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1996.

[2]Chang,J.The Handbook of Chinese Psychology Oxford[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Felix,S.Cognition and Language Growth[M].Dordercht,Netherlands,Foris.1987.

[4]Insull,B.Encouraging student voices in a Chinese classroom[J].English Teaching Forum,2001,39(4):34-37.

[5]Jeremy,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Longman.1998.

[6]Martinsons,Conguering cultural constraints to cultivate Chinese mangagemnt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1996,15(9):18-35.

[7]Mccarthy,M.语言教师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Medyes,P.The 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EFL/ESL teacher’s self-image:An international survey[J].System,1994,22(3):355-367.

[9]Medyes,P.Native or non-native:Who’s worth more?[J].ELT Journal,1992,46(4):340-349.

[10]Medyes,P.The Non-native Teahcer[M].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1994.

[11]Parry,K.and Su,X.Culture,literary and learning English:Voices from the Chinese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1998(33)159-161.

[12]Pillipson,R.Linguistic Imperialis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3]Pillipson,R.The Native Speaker’s Burde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4]Rao,Z.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J].TESOL Journal,2002,11(2),5-11.

篇(9)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3-0122-03

一、引 言

焦虑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Curran (1972) [1 ]曾提出利用交际语言学习方法,降低学生课堂的紧张和恐惧。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被普遍采用,但是它却引起了人们对焦虑及其对语言学习影响问题之关注。Young (1991) [2 ]认为,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信仰、教师对语言教学的信仰、师生的交互过程、学生之间的交际、教学程序等因素,都有可能触发语言焦虑。语言焦虑包括3大成分:交际恐惧、考试焦虑和否定评价恐惧 (Horwitz,Horwitz,& Cope,1986) [3 ]。交际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简称CA)是指口语交流的恐惧,它是语言焦虑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母语、外语交际中都有表现。在母语中,它与个人遗传基因、交际强化经历、早期交际技能习得以及社会接触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外语中,它除了受到Young (1991) [2 ]所列举的诸因素影响外,交际恐惧还可归因于母语焦虑的迁移、有限的语言技能以及对交际困难的预期。外语课堂上师生的评价、集体的注目等因素都会使外语交际恐惧雪上加霜。交际恐惧严重影响外语表达和外语学习(王天剑,2010) [4 ]。在表达方面,紧张和恐惧会妨碍认知和思维,造成语无伦次,结结巴巴,表达不连贯,过多重复等现象。在学习方面,交际恐惧较强的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积极性,回避各种练习机会,以至于个人口语技能得不到发展。技能落后会进一步加剧焦虑,形成恶性循环(王天剑,2010) [5 ]。

交际恐惧是外语学习者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影响中、小学生,也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语言技能发展。随着我国近几年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在读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然而国内对硕士研究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如何控制硕士研究生的交际恐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以积极的情绪克服消极的情绪,要求外语教师关心学生,强化师生感情纽带,多鼓励少批评,容忍不精确的表达等等。笔者认为通过沟通训练,提高交际技能,改变自信心,是克服交际恐惧并获得持久效果的根本方法。沟通训练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对面交谈方法,也可利用网络平台交流。不同的沟通方式对外语交际恐惧(CA)有何不同影响?沟通方式与既有的交际恐惧(CA)水平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对于这两个问题,在国内尚无发现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

此研究的被试来自于贵州某高校非英语专业2011级(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为了使不同实验条件中的被试在实验开始之前构成对等组,研究采用了匹配程序:对150名研一学生进行交际恐惧(CA)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这些学生进行每3人一小组的匹配,匹配的标准是每小组学生的CA水平相差不超过2分。从匹配的学生中排除有拒绝参加者的小组,然后从剩余部分随机选出20个小组(共计3×20=60名)参加实验。为确保这些学生能够完成有关实验操作,又对他们进行了与计算机操作有关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些被试都熟悉打字和网络交流操作。进一步分析表明,这60名被试当中,女生占42%,男生占58%。被试年龄介于23~34岁之间,平均25.6岁。

2. 研究工具

(1)交际恐惧(CA)量表 研究所用的交际恐惧量表是根据Horwitz et al.(1986) [3 ]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发展而成。FLCAS测量的是包括交际恐惧、考试焦虑和否定评价恐惧在内的一般外语焦虑,而本研究只涉及交际恐惧,因此仅仅从FLCAS中挑选出有关交际的19个项目,构成交际恐惧(CA)量表。为了目前的测量需要,量表被翻译成汉语,而且为保证译文与原文的等值,翻译经过了3位教授研究生英语课且具有副教授职称的英语教师的反向翻译检验和修改才最终定稿。

(2)网络交际软件 本研究采用网络交流软件Skype下载版,作为文本交流工具。交流界面使用英语。本软件可以满足网上的同步文本交流需要。

(3)沟通主题 本研究使用的沟通主题包括:1)研究生学习与考试;2)高校/故乡生活;3)朋友/亲人/老师/明星;4)性别观念;5)理想壮志;6)业余时间。

3. 研究程序

利用随机方式把每个小组匹配好的3个被试分配到3种研究条件下:控制条件,对面口头沟通训练条件(口头沟通),网络文本沟通训练条件(文本沟通)。每种实验条件均有20名被试。研究者以及任课教师与参加口头沟通和文本沟通训练的40名被试签订知情同意协议,其中包含:参加并完成实验可获得平时成绩的95%以上作为报酬。沟通训练时间是连续6周的每周五晚上,口头沟通组在晚上8:00~8:20之间,文本沟通组在晚上8:00~8:25之间(多出5分钟用于补充阅读和打字所占用的时间),地点在指定的语言实验室。口头沟通组和文本沟通组的任务分别是用英语两两对面会话和网上文本沟通,沟通对象是实验者临时随机指定的本组被试(两人一对)。沟通主题由实验者临时通知,正式沟通之前不许做练习准备,训练中不许使用辞典等工具。对文本沟通组,正式沟通之前进行一次Skype 使用方法演示。沟通训练期间,实验员每次均到实验室予以监督,但一般不干预交流过程。最后一次沟通训练完成后,召集所有被试,使用和前测同样的量表进行交际恐惧(CA)后测。

三、结果与分析

实验过程中,口头沟通组内有一个被试流失。为了不影响两两交流,临时补充一个被试,但其结果不进行分析使用。与流失的被试匹配的控制组和文本沟通组中的另外两个被试的成绩在最后分析时,也予以剔除,以便形成新的对等组。这样一来,统计分析仅仅包括19组被试,共计57人。为了计算57名被试的CA得分,首先对量表上各个陈述下属的不同选项确定分值。选项按照“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顺序排列,对应的分值是“5,4,3,2,1”(如果陈述句是紧张症状的描述)或者“1,2,3,4,5”(如果陈述句是放松状态的描述)。由于共计19个陈述,被试得分的可能范围是19~95分。这一得分范围可以分为3个近似等距离区间,19~44分为低度CA区间,45~69分为中度CA区间,70~95分为高度CA区间。

为了回答两个研究问题,首先需要使用描述统计技术,展示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前测与后测结果,以及前后测之间的变化幅度。然后需要使用包括相关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等在内的推断统计技术,以便确定实验条件的效果,以及实验条件和学生既有交际恐惧(CA)之间的交互作用。表1系不同实验条件中被试的前测、后测结果,以及前后测之差额。前后测的差额代表着实验条件对交际恐惧(CA)的影响,正值表明恐惧增加,负值表明恐惧下降。

根据表1可知,不同条件内被试在实验前的CA平均值高度一致,这是严格匹配分组的结果。口头沟通条件显著降低了CA(平均降幅8.69分),其他两种条件作用不明显(控制条件平均增加0.73分,文本沟通条件增加1.27分)。根据相关样本t检验,口头沟通条件对CA影响极其显著(t=6.03,p

四、讨 论

控制组CA水平在6周内变化不大,这一发现同Horwitz et al.(1986) [3 ]的研究一致:语言焦虑是一种情景独特性焦虑,它具有跨时空的相对稳定性。口头沟通训练组中,被试的CA平均水平在实验后下降极其显著,证明口头沟通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外语CA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口头沟通组的实验条件与真实的外语口头交际环境相似。口头沟通训练过程中习得的交际技能和交际策略,可以直接迁移到实际生活和课堂当中,增加学生交际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最终降低他们的CA。文本沟通条件对CA的作用不显著。产生这种不显著作用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文本沟通与现实外语口语沟通方式区别较大,文本交流主要涉及的是读写技能,而不是听说技能,因此它对CA的作用不像口头沟通那样达到统计显著的程度。产生这种不显著作用的原因之二是,文本沟通条件对CA的影响复杂,其中既有降低CA的情况,又有增加CA的情况,二者平均之后,文本沟通的作用在数据上被抵消一部分。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发现是,沟通训练条件与既有CA具有交互作用,并且沟通训练的作用折线图呈现近似“V”字形状。这一结果可以通过多方面原因或可能原因解释:其一,不同沟通训练条件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其二,对于低度CA,进一步降低的余地有限;其三,中度CA的产生也许与交际实践经验不足有关,高度CA的产生也许除了实践经验不足外,还与语言基本知识欠缺有关。文本沟通条件似乎增加了既有CA的高度,也许是因为该实验条件对于那些语言基本知识欠佳的硕士研究生,比如专科起点的硕士研究生所带来的主要是失败、挫折,而不是成功和满足。

五、结 论

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变革,传统的学习模式不断地受到挑战,但是从学习者的情绪反应角度来看,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不可取代的。面对面的交际沟通模式是交际恐惧产生的原因,但同时也是解决交际恐惧问题的最佳突破口。网络环境的交际训练尽管对外语学习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独特优势,但对于克服交际恐惧的功效是有限的。高交际恐惧者也许同时缺乏实践经验和基础知识,在语言基础知识方面,对他们进行补漏筑基,此后再辅以技能训练,也许对交际恐惧问题解决更有裨益。

六、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如下局限性:1)为了获得实验前的对等组,研究通过前测进行精确匹配,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实验的内在效度,但同时却降低了实验的外在效度,这是与随机取样相比的不足;2)虽然研究是在实验室进行,但对于实验外的被试活动难以控制,被试在实验室之外的有关活动可能干扰实验效果;3)实验样本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Curran,C. A. Counseling-Learning:A Whole-Person Model for Education[M].New York:Grune & Stratton,1972.

[2]Young,D. J. 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5):426-437.

篇(10)

一、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往中使用很普遍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与国际接轨进程的加速,对人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基本的交际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阅读及写作相当不错的学生碰到说英语却难以启齿 ,在英语的应用上成了一个十足的哑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

1.条件限制

1)缺乏必要语言环境。我国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学生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 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培养听说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听说实践机会。而现在绝大多数班级较大,一般在60人左右。班级人数过多就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少,口语的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3)听英语的机会太少。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目前,学生由于电化教材设备和资源较差等种种原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这样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

2.心理障碍

英语课本上的语句并不深奥,学习中的主要困难源于它的外语特性 汉语是我们的第一语言,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习, 由于不受其他语言的干扰, 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对于英语,农村学生多是在初一年级才开始接触,早已习惯了母语思维,加之缺乏适当的语言环境,学习起来往往举步维艰。许多学生在使用英语词句时总想着他们的汉语意思,习惯于靠翻译的办法推进,这种模式势必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表达能力,想说说不出,说出来就错。于是多数学生宁可费事去写, 也不开口说, 背弃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对口语练习更是惟恐避之不及。

3.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良影响

当前,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1)轻视英语口语教学和学习。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应付英语等级考试,而目前英语等级考试还没有口语检测项目,学生便片面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教师持这种态度的也不少。于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上,学生学习英语像学习古汉语那样: 阅读、背诵、默写、填词、翻译、 解释,口语训练普遍不被重视,本末倒置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英语课程教材中安排的大量口语活动得不到落实,形成“哑巴”英语。

2)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积极性不高。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氛围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

二、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坚持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教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实践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谁越是敢说、多说,谁就越早学会说英语。学生开始说英语开始时,免不了会有些紧 张、害怕、害羞,教师应热情鼓励,及时帮助,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说下去。一个轻松、宽松的环境,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容,一个鼓励、期待的眼神,都能帮助学生顺利说英语。

3.创设适当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表现欲很强,英语课堂则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每人都到这个舞台上去尽情地表演,用所学过的英语知识表达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如,在进行“When is your birthday?”教学时,教师让前后桌四个学生为一组,假设给其中一个组员过生日,让每个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词汇、句型表演生日聚会的短剧。教师可以把课堂当舞台,自己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改编成短剧让学生登台表演。在教学中,可准备经典的英语演讲、电影对白、文章、新闻报道等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标准英语口语训练教材,学生以范例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对范例的内容稍加修改,加上自己的观点,就可以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了。

4.布置背诵任务,强化积累和习惯形成。背诵是积累英语语言和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英语发音、节奏、连贯、停顿以及换气的有效方法。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材料朗读背诵。选择的材料最好有录音,且语音语调纯正的文章。背诵能将一些英语句型、 语法材料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痕迹, 以便使用时脱口而出。

5.推行三种问答教学方式,增强交际运用的互动环节。提问具有“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提问一般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三种方式。“师问生答”主要用于教师将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执导编排成小品就其中的实物、情节、细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这样的问答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节奏紧凑,用时少,效率高。“生问师答”主要用于学生就英语学习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问题用英语向老师提问,老师也用英语进行回答。“生问生答”由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时引导学生间相互用英语问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互教、互学、互纠整体效应,促进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并且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形成能力、挖掘潜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6.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交际的场所。学生在学得一定科学基础知识并建立了稳定兴趣以后,就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地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多看课外读物, 组织课外一帮一学习小组、英语角等,老师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到英语角与学生进行英文对话、交流。促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7.注意改错的艺术。学生说英语,出错是难免的,因此老师应注意改错的艺术性。有的教师习惯于一发现错误就立即打断学生,进行直接纠正,并要学生重复老师的正确句子。这种改错的方法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宜多用,因为它往往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不利调动学生参与口语实践和积极性。教师的改错要有所选择,对一些小错,尤其是学生不熟练而造成的口误就不宜有错必纠,因为随普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会自行纠正的。即使需要纠正.也最好由学生自己纠正。

8.文化障碍的消除。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因此,英语口语教学是否成功,是某种意义上说是能否帮助学生消除文化障碍。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和提高语言的基本功外,更要使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特定的语言环境、 特定的文化观念等,努力扩大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弥合文化沟壑,才能在交际中随机应变,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随着口语的不断被重视,我们教育工作者,会在工作中总结更多提高英语口语的实用方法,我们的学生口语教学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建花. 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篇(11)

中图分类号:H195;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8-0054-03

基金项目:辽宁医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B2013001)

作者简介:吕文娇(1982―),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辽宁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按照教育部 “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的精神要求,以尽早解决留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及临床见习时遇到的语言困难为目的,辽宁医学院特为留学生开设了每周6学时的综合汉语课程,每周2学时的汉语口语,还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每周4学时的医学汉语必修课程。然而,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收到的效果却远不如预期的好。为此,教师们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状况,以及学习汉语的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了解。调查发现,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解决。对外汉语教师必须付出更大的热情、提出更好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双方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背景、动机和态度

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和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做个简单的比较,不难发现,两种专业留学生在学习动机和态度上有着很大不同。语言专业留学生因将来要从事和汉语相关的工作,或打算在中国继续学习其他汉语授课专业,所以对汉语学习有较好的心理准备和强大的动力,其中也有小部分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有一些了解,因此,学习态度较好。而英语授课的医学专业留学生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医学知识,学费较低是他们选择中国的主要动机。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英语基本可以满足沟通需要,学生对学习汉语并不重视。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汉语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以求顺利毕业。因此学生们觉得学习汉语是一种负担,甚至对学习汉语有抵触情绪。

(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留学生选择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专业,学习和生活环境相对独立。因此,学生除了在每周6学时汉语课上可以接触到汉语外,其他时间几乎完全被英语或其母语环境所包围,这种环境下,让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汉语是非常困难的。

(三)学习内容

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汉语课是不分科的,一本医学汉语教材上听说读写共同进行,课时有限,单位课时内需要掌握的知识量较大,再加上汉语是留学生们较为陌生的意合语言系统、汉字读写相对较难掌握。这些都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带来极大困扰。

医学汉语的教材内容中加入了很大一部分医学相关内容,受篇幅的限制使得日常交际部分相对减少。教师若采用完全依靠教材的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便会脱离实际交际环境,学生在学习汉语初期,得不到使用汉语交流的,便会丧失学习兴趣。

二、教学策略初探

在汉语教学初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并努力使学习汉语和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挂钩是对外汉语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生在乐于接受汉语的基础上,再在课堂上引入好的教学模式、使用正确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相信会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有很大助益。

从表面上看,英语授课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只要掌握日常会话,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就可以了,但实践和调查发现,系统地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常识,不光可以让学生在中国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老师们会发现,汉语好的学生,往往专业课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当然这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天赋有关,但另外也要归功于汉语较好的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一)注重文史知识的导入

要想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和一般汉语言进修留学生一样,让其快速掌握基本的汉语会话,在一开始便产生使用汉语交际的之外,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文化导入,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对汉语产生兴趣。如“故宫”“长城”“京剧”这些与中国文化知识相关的词语,绝大多数医学留学生完全没有概念。璀璨的中国文化本身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可以马上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勾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英语授课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而言,对中国文化的感知与认同,不仅决定其汉语水平的进步,更与其学习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不容小觑。因此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绝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配合中国留学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与世界不同国家、民族沟通交流的任务。

(二)注重民俗常识的扩展

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中国社会民俗情况知之甚少。很多学生除了知道这个国家叫“中国”,他们来时飞机落地的城市叫“北京”之外,对其他几乎一无所知。学生由于对中国民俗概况和思维方式不够了解,在实际交流中常常遵循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习惯行事,因此,在交际中常会导致交际失败、理解偏差,甚至会产生文化冲突。这使学生对融入中国社会失去信心,进而拒绝学习汉语。

在口语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向老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1.商场里,男女一同购物,常常女性走在前面,男性跟在后面拎包;中国已婚妇女不冠夫姓、可以不戴婚戒。这些现象是否都说明中国是女性主导的社会?

2.在饭店里可以看到各种奇怪的食物,中国人是不是一个野蛮的民族?怎么什么都吃?

3.中国人好像都没有宗教,这是个没有信仰的国家?

如果教师觉得这些问题与汉语教学无关,不做解释轻易放过,就会造成留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偏见,而学生是不会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国家的语言感兴趣的。课堂讨论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中国尊重妇女、中国的多民族融合使得饮食习惯互相影响,以及中国的自由等情况。

(三)注重医学术语的解释和医学知识的渗透

在医学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医学术语的学习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联系紧密,因此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做好这部分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帮助很大。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中坚持以字为基本单位

对于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快速适应汉语字本位这一特点,对于学生日后对医学语言,尤其是医学术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适当使用英语

大量使用学习者的母语或其他第三方语言教授汉语历来是对外汉语教学所不提倡的。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很紧张,汉语方面,不但课时十分有限,课后学生也没有更多时间复习。这使以往用于语言留学生的纯汉语、以认知为基础的教授方式较难实现。在医学汉语的课堂上,需要学生用更短的时间来掌握更多与医学相关的语言知识。那么对于英语授课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过程中以英语为辅助语言进行授课,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医学术语时,英语可以更清晰地表达复杂的概念。

3.对于医学术语的解释,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有些医学术语,如果单纯地让学生与其英文名称及图片相对照来机械记忆,难度是比较大的。而汉语是意合语言,每个词,哪怕是专业术语,词语内部字与字之间也存在着意义联系。如果为学生解释清楚这个词的汉语意义和来源,对帮助学生记忆有很大好处,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蛋白质”,就是“鸡蛋的蛋白中的主要物质”;“十二指肠”就是“一段肠,长度大约是十二个手指排列起来的长度”;维生素意为“维持生命的元素,没有它就会死”。类似的词还包括“胡萝卜素、叶绿素、桑葚胚(组织学与胚胎学)”等。

(四)让汉语学习与医学或未来求职工作建立联系

曾经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印度的女孩第一次到医院实习,辅导员将她带到实习的科室,介绍了导师和她认识以后便离开了。由于医生很忙,便请她先在办公室休息一下。女孩汉语不太好,性格又比较内向害羞,学习主动性较差,坐在办公室两个小时不知道如何进入状态。

这种情况自然和学生本身性格有关,但是也和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汉语教师的日常教育引导脱不开关系。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师,我们不但要尽职尽责教好汉语,更要时刻告诫学生汉语水平对日后实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更要多介绍一些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与导师、同事、患者交流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克服恐惧,主动与他人交流,以便更有效地学习。

此外,还有一些留学生,虽然医学专业课学业不精,却因为汉语学得好能够留在中国或是回国后找到外事方面的工作。这种无心插柳的成功例子也不在少数。教师多渗透一些以往毕业生的经历,也能激励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多做努力。

陆俭明先生指出,对外汉语的研究应该紧紧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这个根本问题。医学院校对外汉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征和学习目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摸索出一条最适合医学院校全英文授课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路,在保证医学专业留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日常交际的同时,也为他们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及临床实习尽早扫清语言障碍。

参考文献:

[1]张发斌.对我院藏医学大学生实施藏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6,(6) .

[2]莫赛.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文化因素导入研究[J]. 广西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

[3]姜安.论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医学汉语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9,(20).

[4]倪露学.对医学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30).

[5]朱婧,王韫华.浅谈我校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 .

[6]李美杰.从中巴文化差异谈文化教学对英语授课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重要性[J].才智. 2011,(15).

[7]蒋晓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