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胶印印刷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8 10:08: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胶印印刷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胶印印刷方法

篇(1)

二、理论教学体系的分析

目前,本校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理论教学共计20个学时,按照印刷品质量检测工具(密度检测、色度检测、测控条及测试版),印刷质量检测和控制参数和变量,印刷品的质量评价方法,最后介绍印刷品质量控制系统四个环节进行讲授。总共分为8个章节,即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本课程学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等。第二章,介绍密度测量技术,第三章,介绍印刷质量控制色度测量技术,第四章,学习印刷品质量检测和控制工具——测控条和测试版,第五章,介绍印刷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参数,第六章,介绍如何进行印刷图像的层次控制,第七章,学习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和主客观结合评价法,第八章,介绍印刷机质量自动控制系统。通过以上理论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印刷品质量检测密度测量原理和色度测量原理,印刷测控条和测试版基本知识,印刷质量控制中重要参数和印刷图像层次控制等基本理论。

三、实践环节的补充

印刷品质量检测和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评价印刷产品的质量,让企业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并不断提高印刷产品质量。由于在印刷品的质量检测过程中,主观检测和评价在印刷品质量检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正确对这些印刷品的缺陷进行检测和评价,仅仅凭借理论教学讲授,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即如果学生学习了大量的印刷产品检测和控制的理论知识,却发现实际生产中仍然不会检测和正确评价印刷产品质量,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对该课程学习兴趣的消失,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对整个印刷工程专业的兴趣。因此,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以达到良好的综合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开发同学们的专业兴趣。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分为四种形式:第一,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以课堂授课的形式,提出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形式。例如,在讲授密度测量技术时,除了介绍彩色密度测量种类,密度计的测量原理,密度测量中误差分析等,与此同时,详细说明密度测量技术在印刷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在印刷品主观评价理论讲授的同时,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有质量问题的印刷样张,让学生在课堂先主动分析样张,努力发现问题所在,再逐一对印刷样张进行讲解。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对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第三,通过布置课下作业,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印刷测试版,并打印输出,测量测试版相关印刷参数,加深对印刷品客观评价相关内容的理解,并掌握合理正确评价印刷品质量的方法。最后,通过在企业实习操作,到企业中讲授目前主要的印刷设备质量控制系统,比如海德堡的CPC系统和CP2000系统,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通过以上实践教学的补充,使学生真正实现“学为之所用”。学了,用了,自然就会大大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实践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此外,只有了解了生产实践所需,才有可能为印刷行业培养大量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并进一步为培养印刷行业研究型人才储备大量的后备力量。

篇(2)

关键词:印刷工艺;智能标签;电子

智能标签又称为射频识别,是一种新型的通讯技术,其可以通过无线讯号对特定的目标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读写,这种读写不需要识别系统和目标进行机械或者光学的接触。其是通过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进而使标签的制作与印刷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这种标签与条码扫描相似,对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智能标签简介

智能标签是一种电子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合而成。其中,芯片主要实现数据的接收与传送功能,由阅读器发出射频信号,通过对信号的读取使阅读器、天线、计算机网络三者之间相互连接,进而形成一个电子模块。阅读器将来自天线的特殊信号发送给某个区域内的电子标签,然后再将反馈信息加以处理,最后输送给计算机网络,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该商品的相关信息。智能标签为商品的防伪、管理、运输、保质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便利,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电子标签的防伪效果更佳,且其功能更多。目前,电子标签的天线普遍采用2种方法进行制作:一种是冲压法,另一种是蚀刻法。这2种方法的制作成本较高,对电子标签的推广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电子标签需要开展新的制作技术。其可以通过印刷导电油墨的方式进行天线的制作。这种制作方法能有效地节约成本费用,并且不论是从材料的消耗量还是从产品的生产效率上看,都是最合适的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标签天线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使电子标签更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

2印刷工艺与智能标签

2.1印刷工艺的比较

目前我国的印刷方式大体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传统印刷方式,另一种是数字印刷工艺。其中传统的印刷具有凸印、凹印、胶印等多种方法,采用的印刷方式是压印刷。较为现代的数字印刷是一种无压印刷工艺,其中包含静电摄影、喷墨印刷等多种印刷方式。承印材料上的图文内容直接由计算机进行转印。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印刷方式为胶印,胶印机如图1所示。在我国,一半以上的出版物采用的都是胶印印刷的方式。能够进行承印的材料的种类较多,例如各类纸张、纸板、塑料、金属等都可以胶印。胶印还有一种无水胶印的印刷方式,其由硅胶树脂组成印版的空白部分,在进行硅胶树脂印刷的时候,不吸附油墨。由于缺少了水的作用,进而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并且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精准度。无水胶印印刷后所得到的墨膜厚度大约在0.5~3.0μm之间。在无线线圈印刷中选用胶印的印刷方式,具有效率高、精度分辨率大的优点。但是胶印的墨膜厚度不够,与线路印刷的要求不相符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多次反复印刷,进而加大墨膜的厚度。然而这种方式会影响印刷的精确度,为精细线路的套准控制带来了挑战。包装和装潢印刷主要采用的是柔版印刷的方式,其主要采用纸张、纸板、塑料薄膜等材料进行印刷。柔版印刷是一种直接印刷的方式,其选用1~5mm厚的柔性感光树脂进行制版,并且选用卷筒纸印刷,具有印刷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采用这种印刷方式,所得到产品的油膜年度处在0.01~0.1Pa.s之间,可以选用水基油墨、UV固化油墨、溶剂型油墨印刷。但是柔版印刷具有分辨率低的缺点,通常为60L/cm。不过进行精细印刷可以达到80L/cm,墨膜的厚度大约处在6~8μm之间,满足天线印刷的需求。近年来,薄版技术不断发展,柔性印刷改善了原有分辨率低、精确度不高的缺点。然而,其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近年来,喷墨印刷技术飞速发展,是一种功能性较多的印刷工艺。这种无压印刷工艺可以将计算机中的信息直接喷涂到各种不同的材料上。其具有复杂的油墨系统,所使用的油墨有多重类型,可以是热熔型、水基型,也可以是UV固化型,其油墨的粘度大约为10mPa.s。静电摄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电子印刷技术。其又成为激光印刷或者静电复制,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技术还没有应有于智能标签的生产中,也缺乏相应的使用优势。

2.2印刷工艺的应用

采用印刷的方式进行智能标签天线的制作具有5点优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产量大,能够有效地节省生产时间;运用轮转的方法印刷速度快,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油墨转移的能力,例如StorkPrint公司制造的RSI丝网印刷标签专用生产线(见图2),能够连续印刷50万m;传统的蚀刻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料,进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然而印刷技术可以采用导电油墨在材料上直接印刷,对化学试剂的依赖性较小,具有环保的优点;天线的制作可以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导电油墨的印刷。如果选用丝网印刷这种万能的印刷方式,则能够更加灵活地选择标签底材;印刷技术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天线样式设计,进而使天线的样式更加丰富。因为其能够进行多样式的设计,所以可以在更多形状上进行标签的黏贴,例如,曲率、角度不同的物体表面。不仅如此,通过印刷制作的导电油墨天线能够承受巨大的外部机械压力。具备黏性流体的特征,且弹性更强,在标签受到挤压变形的时候,其具有一等的承受能力,进而使标签表现的更加可靠和稳定。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进一步发展智能标签,采用印刷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其能够有效地提高智能标签的使用功能,减少制作成本,使制作更加简洁便利,进而大大提升智能标签的质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田海英.数字新技术在标签印刷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3(11):16-18.

篇(3)

为了防范假币,每个国家从货币的设计到印制过程中都精心设计和制作了各种防伪措施。人民币的防伪就从纸张、油墨、印刷等方面采用了各种措施。

水印:水印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预制模具。改变纸浆纤维密度的方法制成的,其图案都有较强的立体感、层次感并生动传神。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100元、50元纸币采用了固定人像,20元采用了固定花卉水印(荷花),10元、5元、1元纸币分别采用月季花、水仙花、兰花等花卉水印,其中10元、5元还采用了数字白水印: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纸币在沿用1999年版人像水印和花卉水印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白水印。水印以其制作难度大、生产周期长和生产成本高等特点。在货币防伪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世界各国的钞票几乎都使用了这个技术。

安全线:安全线是在造纸过程中采用特殊技术在纸张中嵌入一条比较薄的金属线或塑料线。近年来,许多国家在安全线上使用了许多防伪技术,如印有缩微文字的安全线、有全息好磁性的安全线、荧光安全线、开窗安全线(指局部埋入纸张中,局部在纸面上的一种安全线)等。1999年版100元、50元纸币采用了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迎光观察,可见“RMB100”、“RMB50”微小文字,仪器检测有磁性。20元采用了一条明暗相间的安全线。10元、5元纸币采用了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10”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查有磁性。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纸币都采用了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分别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RMB100”、“RMB50”“RMB20”组成的全息图案。

手工雕刻凹版印刷:雕刻凹版印刷是纸币防伪使用的一项主要防伪措施。特别是手工雕刻凹版,由于每个雕刻师均有自己的刀法和风格,其雕刻线条的手法、力度和艺术表现方式。别人很难模仿,就是制作者也不可能做出完全相同的两块雕版。凹印版经雕刻而成。其图案线条呈凹槽形,涂布油墨印出图案后,油墨附着于钞纸上,凸出于纸张表面,具有立体感强,层次分明的特点,用手触摸有凹凸感。这是货币印刷应用最早、使用最广,也最具成效的防伪技术。第五套人民币1元以上纸币在正面主景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纸币还在票面正面主景图案右侧增加了凹印手感线,用手触摸,有极强的凹凸感。

隐形面额数字:是利用图案线条深浅、角度变化制作印版印出的图案。它正面观看是一种图形。将钞票转换适当的角度,会看到图案中还隐藏着另外的图案。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版别纸币票面正面右上方有一椭圆形图案,从一定角度观察,即可看到与面额相同的数字。

对印:一般是采用正背面同时印刷,迎光透视钞票,会看到正背面同一部位的图案经前后对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对接无错位、无重叠现象。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100元、50元、10元和2005年版10元以上各券别纸币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观察,正背图案重合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假币的识别方法

为便于社会公众方便快速地鉴别人民币真伪,从人民币设计之初,主持者就从多方面设计了防伪措施,对普通群众来讲。识别假币的最简单方法可以概括为:眼看、手摸、耳听、机测。

眼看:一看钞票的水印。真币的水印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透光观察清晰。假币水印多是用浅色油墨加印在纸张正背面。不需迎光透视就能看到。二看50、100元看左下角光变面额数字是否在金色和绿色(50元)、蓝色和绿色(100元)之间发生变化,假币采用珠光油墨或绿色油墨印刷,不会变色。三看对印古钱币对印图案、胶印、凹印接线印刷对接是否吻合。假币受印刷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对印不吻合,存在错位、间隔、重叠等现象。四看安全线。真币安全线是将金属或塑料线条夹在钞纸中间,实物与安全线融为一体,结合牢固,具有磁性,安全线上可见数字缩微文字或全息图案。假币一般是印上的,少数假币加入实物安全线但没有相关信息。五看隐形面额数字。第五套人民币真币右上角椭圆处,通过一定角度清晰可见与钞票面额相同的数字,假币无隐形面额数字。

手摸:一摸纸张的厚度。假币用纸是普通胶版纸或普通书写纸,手感较厚。二摸雕刻凹版印刷图案手感。人民币纸币在人物头像、行名、主景图案、盲文面额数字、凹印手感线等部位采用雕刻凹版印刷,仔细触摸是明显凹凸感;假币为胶印印刷,无凹凸感,少量假币通过二次加工,要么是在人物头像和凹印手感线部位压印凹印手感,要么在整张钞票上压印凹印手感,而真币只有在使用凹印印刷技术的部位有凹印手感。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74-01

一、生产管理原则

实习工厂的生产管理是对实习工厂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和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它是整个实习工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印刷工业是以加工产品的生产为主,所以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讲究经济效益 讲究经济效益就是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因为只有生产成果超过劳动消耗才能增加积累,发展生产。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要防止片面追求产量、速度,只顾多块,不顾好省的倾向。我校的印刷实训工厂也和其它产业工厂一样以提高生产经济效益为宗旨,兼顾教学实习,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令、色令、千印等的物量指标和产品价值指标、产品劳动指标等制定经济核算制度,来完成学校给我们制定的经济效益指标。

第二,以销定产 以销定产就是根据销售的要求来安排生产。在生产管理中坚持以销定产的原则。首先要克服埋头生产,不顾市场需要,不重视销售的单纯生产观点。其次,要正确地处理生产同销售的关系,即既满足销售又兼顾生产,生产要为销售服务,满足销售需要。我校印刷实训工厂主要面对我校广大师生的印刷需求,立足于本校,面向社会,印刷学校办公用品,教师讲义,著作及学生教科书,学习笔记等。首先要考虑的是需求,不能盲目地预印,造成生产资金的积压和浪费,在处理这两者关系时要防止两种片面性,一是只讲销售服务,“饥不择食”地随便地扩大生产规模,这种做法在竞争中必然失败,二是要不断地提高生产管理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例如:搞好市场调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建立雄厚的技术储备,促进技术进步。

第三,科学管理 实行科学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符合现代大生产要求的一套管理程度和方法。实行科学管理必须做到一是建立统一的生产指挥系统,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二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即建立和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如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设备维修和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等。

二、生产计划管理

印刷实训工厂的生产计划,是实训工厂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实训厂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着实训厂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因此,编制生产计划是印刷实训工厂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它要兼顾生产和学生实习两个方面。生产计划是根据实训工厂的产品销售订单和学生实习计划制定的,是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编制其它计划的主要依据。

1、总产值的计算规则

印刷工业总产值按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的“工厂法”计算,即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在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将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生产成本的全部价值直接相加而得,必须扣除转移价值的重复部分。

总产值计划完成率(%)= 实际总产值/计划总产值*100%

2、总产值的计算范围

我校的印刷实训工厂主要以印刷书刊为主,是书刊型印刷企业,占比重很大的主要原材料(低等装帧材料),这部分价值占企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是加工性产业的集体表现。计算范围包括:胶印照相制度,胶印电分扫描、胶印印刷、书刊装订、裁切开料、原辅材料和房、水、电费及工资成本。这些作为商品产值,还有一部分为订货者来料的价值,所以

总产值=商品产值+来料价值

商品产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并可供作商品销售的工业产品的价值,它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为社会提供的商品总量。

3、生产任务安排

(1)产品产量。印刷实训工厂的产量任务首先要面向市场,同时也应考虑充分利用实训工厂的生产能力,增加利润,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盈亏平衡点法来衡量。所谓盈亏平衡点法,就是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界限时,产品生产所支出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才能为销售收入所抵偿;千印数小于这个界限,实训工厂就要亏损,千印数大于这个界限,实训工厂才能盈利,这个界限就是盈亏平衡点。在确定产量与利润的关系时,有时还牵涉到人力、设备、材料供应、资金、时间等条件的制约,需要加以综合考虑。

(2)安排车间任务。生产任务的安排不仅要对实习厂总的生产任务作出进度安排,而且将整个实训厂的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个车间,规定车间生产任务。安排车间任务作用在于更具体地进行平衡工作,使生产任务得到保证,确立车间在生产方面的经济责任,更好地调动车间积极性,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安排车间任务的方法,一般是首先安排产品车间的生产任务,然后安排辅助车间的生产任务。

篇(5)

柔印在软包装领域徘徊的原因

先讲一下海南永光的案例,海南永光是国内第一家用柔印133线/英寸印版在薄膜上印刷之后再干法复合加工食品软包装的企业,它的产品曾在1998年全国柔印产品质量评比中获得过一等奖,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因为当时在食品包装领域,凹印已经是175线/英寸的印版,而柔印最多只能采用133线/英寸的印版,两者的质量水平不在一个档次。而且,凹印网点可以渐变到零,柔印网点却只能衰减到2%~3%,最小网点边缘存在明显的硬口。另外,多联拼版是薄膜复合软包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印版加网线数低,拼版后图像的清晰度下降非常明显。柔印也曾尝试过提高印版加网线数,但印刷过程中堵版故障会明显,材料损耗大幅上升。因此,没有哪个用户愿意接受柔印产品。没有订单,海南永光的试验必然要失败。

那么,柔印现阶段面临的质量需求又是怎样的呢?以前,人们常说柔印就是柔印,它不同于凹印,不能用凹印的质量去要求柔印。这种说法在业内一直很流行,但是现在情况已经有所变化了。2013年,德国柔印技术协会(DFTA)呼吁进一步提高柔印质量,并明确提出三点要求:高清晰度,细网点,扩大色域。而且,我们国内柔印标签已经达到175线/英寸印版、1%网点渐变到零的质量水平,产品的批量稳定生产说明柔印工艺已经成熟。

市场对更高质量的柔印提出了需求,但是反观现有的薄膜柔印,仍然停滞在133线/英寸印版的水平,所以也就只能在质量要求明显高出一筹的食品复合软包装大门外徘徊。

柔印在宽幅卡纸印刷上的应用

先说一下2005年发生在欧洲的利乐包ITX危机。2005年9月,在意大利马尔凯地区环保所的一次例行质量检查中,发现采用UV胶印工艺的无菌复合包装的雀巢婴儿配方牛奶中含有微量的感光化学品异丙基噻吨酮(ITX)。这种化学品本来是在婴儿配方牛奶包装盒UV胶印过程中使用的,可能有残留物迁移并渗入到了婴儿牛奶中。

针对这一事件,利乐中国随即发表声明,称事件与利乐中国没有关联。声明中称:首先有问题的婴儿牛奶在中国市场没有销售;其次,利乐中国(包括台湾省在内)所有工厂均采用柔印水墨工艺,不存在UV胶印工艺中的ITX污染问题,雀巢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所有利乐包装均来自利乐中国工厂,不涉及ITX。由此可见,宽幅柔印水墨技术方案为利乐赢得了中国饮料包装市场。

同以利乐包为代表的柔印饮料包装相竞争的是以康美包为代表的凹印饮料包装,据了解,汇源果汁至今还采用凹印包装。凹版能达到175线/英寸,而柔版只能达到133线/英寸,但由于饮料包装是从欧洲传过来的,它沿用了欧洲大色块、粗网线的设计风格,所以柔印利乐包的印刷质量并没有同凹印形成很鲜明的对比,用户也都能接受柔印的这种工艺设计。但是两者在成本上有很大的差异,因为柔印对纸张的要求不高,对不同质量的纸张都能适应,因为它能够用不同硬度的印版来进行匹配;而凹印即使加装了静电吸墨装置,对纸张平滑度等还是有较高的要求,否则容易出现堵版、刀丝、小网点掉网等故障。

这里说一个案例,上海新洲当年印刷麦当劳汉堡盒时,采用的是博斯特凹印机和溶剂型油墨,但出现了一个客户投诉:儿童把汉堡盒拿在手里后,不经意地搓了一下,手上就沾上了黄色的墨渍。接到投诉后,上海新洲马上从青州意高发购进了一台机组式柔印机,将汉堡盒的印刷工艺由凹印改为柔印,迅速扭转了市场局面。所以,环保以及对纸张成本的控制就是宽幅卡纸柔印的优势所在,也是它能够取胜的一个主要特点。

前面也提到,当前市场对柔印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宽幅卡纸柔印还停滞在120~133线/英寸的水平,渐变网衰减到零不可避免地存在硬口,其印刷质量与凹印相比差距还很明显。

柔印现阶段的工艺水平

对于柔印现阶段的工艺水平,下面分别从印版、油墨、网纹辊、柔印机,以及以标签柔印为代表的柔印工艺控制5个方面加以介绍。

1.已经公开的柔版最新技术

其一,激光柔版的平顶网点技术,这是近年来很热的一个技术,是在直接制版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高光小网点的耐磨性,从而提高印版的耐印率。其二,柯达Flexcel NX柔印网点技术,它采用方形激光器技术,随机生成多边矩形,印版的最小网点直径达到10μm。其三,艾司科HD网点技术,采用圆形激光器,主曝光过程中由于氧气参与,使感光树脂反应不彻底,通过洗版使网点变尖,直径变小。其四,日本旭化成(Asahi)的水洗版技术,它的特点是具有与UV油墨表面张力相匹配的印版表面张力,所以印刷中不容易出现堵版。我对这种印版做过跟踪测试,发现其表面张力比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激光印版的表面张力低1~2mN/ m。其五,杜邦的热敏版技术,这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种环保技术,它通过加温使未固化的感光树脂从固体变为液体,然后在一定压力下由无纺布将液化的树脂吸出,摆脱了用洗版液(包括有机溶剂和水性溶剂)洗版时对印版表面张力的干扰,可以控制印版着墨区与凹陷区的表面张力不产生波动。其六,康迪泰克的橡皮版技术,它是建立在胶印马牌橡皮布基础上的,胶印橡皮布的耐印率非常高,可以达到500万~600万印,所以要降低柔印成本,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途径。其七,柔版的其他印前技术,如方圆网技术、特殊区域的混合网技术、印版表面微孔技术(实地加网技术)。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印前技术?俗话说“七分制版,三分印刷”,说的就是制版的重要性,而制版的重要性主要就体现在印前技术上。所以,我们搞印刷的也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印前技术。

柔版新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平顶网点是对激光柔版的重大修正,恢复与改善了印版UV固化强度,提高了印版耐印率。第二,柔版最基础的原理决定了印版特点,柔版水墨印刷工艺的印版耐印率是最高的,可以超过凹版60万~70万印的耐印率(不退镀,一次电雕后的耐印率),但柔版UV油墨和溶剂墨印刷工艺的印版耐印率就要差许多,其印版在第二次印刷时往往就会出现大量问题,如独立点断掉、印版开裂、磨损、耐印率不够、缺网等。第三,传统洗版方法存在不足之处,即洗版溶剂的溶解性波动。其实,柔性版供应商对洗版溶剂是有固定测试方法的,比如要定期测试几个数据,然后按照测试数值有针对性地添加某几种溶剂。但业内有多少企业坚持这样做了?据我所知很少,大家都是用完了旧的溶剂,然后换一桶新的溶剂而已,至于说缺什么补什么,只有个别企业在这么做。正因为此,就造成了印版表面张力的波动。第四,同油墨表面张力相匹配的印版表面张力研究值得关注,近几年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据我所知,一家做肯德基产品包装的企业在生产中就发现,在确定了某一种印版以后,假如换用不同表面张力的油墨,印版不堵版的概率大大上升。所以,立足于柔版基础原理的新技术是值得我们大力关注的,国内一线的柔印技术人员已经很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

总之,质量与成本是柔版革新的内在动力,平顶网点也罢,精细小网点也罢,都是为了提高柔印的质量与降低它的成本,它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本问题、实践问题。

2.柔印油墨技术

近年来,柔印油墨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薄膜印刷上使用溶剂型油墨可以达到600m/min干燥速度已经不成问题了,纸张印刷上以利乐包为代表的达到600m/min干燥速度的水性油墨也已经不成问题,在薄膜、铝箔等非吸收性材料上印刷的UV油墨在标签上用得很普遍,也不成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柔印油墨在非吸收性材料上的附着、干燥速度,以及不黏附并滞留在印版上的特点,使柔印油墨质量体系更趋完整。

3.新型网纹辊技术

以前谈到网纹辊技术时,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印版加网线数与网纹辊线数的匹配,最早是1:4,后来提高到1:5、1:6、1:7。依据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印版最小网点直径必须大于等于网纹辊网穴开口直径,以免印版最小网点塞进网纹辊网穴中。激光陶瓷网纹辊围绕网穴深度与开口直径最佳比值的网形改善,正是基于这一基础理论进行的,一般要求网穴深度是开口直径的23%~33%,最佳比值为28%。

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了与电雕凹版通沟技术极其相似的连通型网纹辊,如图1所示。连通型网纹辊可以把配置繁杂的网纹辊精简到4~5类,而且在同一类储墨量级别的网纹辊中,油墨转移量可以得到明显提升。为什么要强调网纹辊的储墨量呢?因为“凹转柔”像“胶转柔”那样采用传统网纹辊是不行的,必须要考虑大幅度提高油墨的颜色密度,因为凹印网点有两维性,既有面积大小,也有深浅,而柔印网点只有一维性,所以大或较大储墨量的网纹辊将是解决“凹转柔”难题的利器。连通型网纹辊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网纹辊技术,目前国内的网纹辊制造厂家都有这种技术。

4.柔印机新技术

第一,机组式机型的版辊辊枕技术。目前该技术在标签印刷机上用得很普遍,如基杜柔印机的Flower结构、麦安迪P系列、太阳机械的STF-340-8C组合式柔印机、欧米特的新机型等,都已经采用了辊枕技术(如图2所示),就是在版辊两端增加两个铁盘,起到控制齿轮节圆的作用。我觉得这种技术非常有必要推广到其他印刷机上。第二,卫星式机型的中心压印辊温度控制技术。为什么窄幅机组式柔印机可以印175线/英寸、1%网点,而宽幅卫星式柔印机就只能印133线/英寸以下的产品?难道说宽幅机的精度比窄幅机差吗?其实原因就在于宽幅卫星式柔印机中心压印辊受热后会膨胀,就会使印刷网点增大,容易造成堵版。美国PCMC柔印机上有专门的控制技术,但价格很高,所以难推广开来。幸运的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中心压印辊温度控制技术,而且非常有效。今年5月我曾测试过一台柔印设备,色组间干燥温度设置在60℃,开机前测定中心压印辊的表面温度为30℃,机器运转一整天,到晚上停机前再次测定中心压印辊的表面温度,基本仍保持在30℃,绝对误差不超过1℃。第三,采用CCD照相机采样的Kiss & Go印刷压力开环控制技术。当中心压印辊受热膨胀之后,可以通过自动控制软件使印刷色组向后退,使印刷压力保持恒定,这个技术开创了用卫星式机型印刷高线数印版的先河。第四,以AVT为代表的采用CCD照相自动检测并反馈的印刷压力闭环控制技术。先印刷一个光标,然后测定这个印刷光标,用这个印刷光标来衡量网点扩张,其实就是检测中心压印辊与版辊之间的间隙,并实现印刷压力自动调节。相较于开环控制方式,闭环控制方式更稳定,当然成本也更高。此外,基于全伺服机型的阻力矩检测并反馈,以控制柔印两个压力的精度,目前国内柔印机械制造行业也已经有相关技术了,它开创了柔印有可能走照相机行业的“傻瓜机”的操作方法。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辊枕结构与齿轮节圆控制技术。齿轮节圆控制技术的特点就是传动齿轮节圆直径等于版辊外圆直径,其实,生产中的垫版、调压等都是为了保证这一点。在此需要向大家说明的是,齿轮节圆直径是不变的,而版辊外圆直径是可变的。为什么版辊外圆直径可变?这是由于印版厚度误差、双面胶弹性层精度误差,以及影响版辊圆度的其他因素(比如垫版)等造成的。标签印刷中常常碰到由于排版因素引起的版辊跳动,造成墨杠与齿轮杠。但自从柔印机上采用了辊枕技术之后,这个缺陷就被克服了。胶印的印版是有缺口的,但是胶印印版不会跳动,就是因为胶印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上有辊枕(俗称肩铁)。柔印把胶印中的辊枕借用到自己的版辊上来,所以这几年柔印的质量精度有了大幅提升。辊枕的作用主要是将版辊外圆控制在节圆范围内,辊枕技术能够将复杂的柔印两个压力的控制简化为照相机中的“傻瓜机”。

5.不断完善的柔印工艺技术

标签柔印反映了最高端的柔印工艺,成功实现了175线/英寸印版、1%网点渐变到零且没有硬口,成熟的“胶转柔”锻炼了日趋成熟的柔印工艺。柔印工艺的顶层设计特点有别于胶印与凹印工艺对一线操作人员的依赖,所有印刷企业都说机长的作用很大,凹印机是机长“一把刀”,胶印机的水墨平衡也都由机长来控制,只有柔印强调的是工程师,对机长的要求却不高。只要柔印工程师设计好合理的柔印工艺路线并推广下去,机长只管照着工艺要求执行就行,哪怕是操作水平相差很大的机长,印刷出来的产品质量波动也是很小的。因为柔印是舶来品,从国外传过来的时候就有自己一套成熟的工艺理论,在国内市场是一种逐步成长的工艺。有幸的是,国内柔印界的不少年轻人在这上面确确实实下了功夫,他们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所以柔印工艺控制的一个特点就是“理论―实践―理论”,这使柔印工艺同其他印刷工艺相比,基础要扎实得多。国内一家知名柔印企业提出的口号是“In the know,on the go”,就是提倡讲究理论,而不是凭经验。

薄膜和卡纸凹印工艺面临的困境

成熟的凹印工艺首推溶剂油墨方案,但采用溶剂油墨在环保与成本上面临无法回避的压力,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有机溶剂排放。举一个溶剂型油墨薄膜凹印的案例加以说明:1台薄膜凹印机,印刷速度300米/分钟,门幅1米,每天运转20小时,每天的产量为36万平方米,需要消耗油墨约2.52吨(按平均耗墨量7g/m2湿墨计算)。按油墨与有机溶剂的配比1:1.5计算,则需要消耗3.78吨溶剂;凹印油墨的固含量按30%计算,则油墨中的溶剂为1.76吨。这样算下来,1台凹印机运转1天的溶剂耗用量为5.5吨。这5.5吨有机溶剂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和雾霾。雾霾已经引起整个社会对有机溶剂排放的警觉,据悉北京已经将包装印刷业列入大气污染防控范畴。

当然,也可以对有机溶剂进行在线回收,目前不少凹印企业已经在做了,但是面临着混合溶剂回收成本与收益不相符的尴尬。回收的混合溶剂只能卖到精馏厂进行精馏之后,再买回来,一出一进,受损失的还是凹印企业。此外,虽然凹印也在提倡采用水墨印刷工艺,但是由于难以解决刀丝和干燥速度慢两大难题,所以凹印水墨工艺至今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试想,如果我国政府采取类似于北美的环保政策,对有机溶剂排放进行处罚,那么凹印将如何应对?我想,答案应当是高质量的薄膜和卡纸柔印。

高质量薄膜和卡纸柔印呼之欲出

篇(6)

一、开设数字印刷课程的基本条件

印刷技术专业是笔者任教学校的传统特色专业,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骨干示范专业,多年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建设上不断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增开数字印刷相关专业课程,主要基于对印刷技术创新的基本判断而作出的课程调整。

我国印刷业正处于印刷技术数字化的过程,数字化工作流程应用在平版胶印中使行业内发生了更深刻变化,印前、印刷和印后技术设备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数字化应用正在由印前领域扩展到印刷全过程,这正是学校数字印刷技术课程设置和建设的基础。学校配套的数字印刷设备也为学校数字印刷技术课程设置和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一)数字化由印前走向印刷全程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一次印刷技术革命,实现了排版数字化,而现在印刷技术正由排版数字化向印刷全过程数字化发展。事实上,数码印刷就是传统的静电复印利用数字化排版提供的数字化页面,实现了印刷全过程数字化,整个印刷过程无需人的干预,喷墨印刷就是这种典型的数字印刷。但是,印刷技术数字化不只表现在数码印刷的出现,CTP甩掉胶片和晒版,实际是印前制版的数字化,而当实现在胶印机上直接制版或自动上版,无需人的直接干预,在数字化系统控制下自动完成印刷全过程的时候,胶印印刷也可以被称为数字印刷,并且凹印、凸印、柔印等其他方式的印刷也在向数字化发展,都能成为数字印刷。从整体上看,印刷技术正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新成果,还是印刷机数字工作流程,都体现出了数字化在印刷全程的应用趋势。

(二)印前数字化设备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对于胶印和印后数字化的发展,印前制版数字化在业内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从近几年产业变化的情况分析,几乎90%以上的印前生产都用计算机拼大版、数字打样。学校配备了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热敏CTP印版冲印机、北大方正畅流JDF&PDF数字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印刷包装印前实验室流程软件系统,这些印前数字化设备的完善为印前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三)印后设备趋向自动化、集成化

事实上,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带动了印后设备生产商对印后设备数字化功能的研发,数字化折页、自动配页、订书、上胶、裁切等都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印后设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印后工作的整合集成化。目前,为使学校数字印刷课程建设产生良好的实效,发挥印后设备具有多功能和多工位的效率,达到缩短工序、提高效率,实现一人适合多工序的工作需求,学校配备了数码高速多功能一体机、液压程控切纸机、压平机、腹膜机等印后数字设备,真正培养能适应印后技术自动化、集成化的印刷人才。

二、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建设的实际应用

课程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社会需要。学校开设数字印刷技术课程从理论和实训两方面入手,既让学生掌握数字印刷的理论基础,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近两年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已逐步成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课程,对打造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印前专业理论教学部分围绕正在迅速增长的数字印刷展开授课,复制工艺层面涉及像和转印、功能部件和结构,应用层面涉及数字印刷的各种应用。由于数字印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一体化特点,因而教学过程和方法应该考虑到这种特殊性。数字印刷与多门基础课程存在密切关系,性质上属最终专业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之一,为此需要介绍与数字印刷市场有关的信息。

实训部分通过结合目前已商业化的数字印刷技术、设备类型、市场目标、应用领域、产品种类和企业生产过程等设计6个学习单元,学校建立了每一个单元按典型产品的目标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数字印刷原理,区分各种数字印刷技术以及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质量差异,在学校数字印刷实训室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与设备操作、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材料选择、质量检测等有关的知识。

根据数字印刷设备与技术多样化的特点,学校数字印刷课程以静电照相数字印刷、喷墨印刷和其他数字印刷技术设备为物质载体,按各种类型数字印刷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生产工艺、产品特点和质量检验要求等安排教学内容与环节,使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操作技能。

三、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建设的措施

反观近年来,学校数字印刷课程设置和建设的实践,摸索出了初步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起来,就是在课程建设中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改革不适应专门人才培养的体系和结构,使教学内容与地区或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 能力培养为重”的原则,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广泛吸收先进经验,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新教学手段互补,取长补短,形成课堂、 多媒体、实训教学并用的综合教学模式。

(二)高度重视实验、实习实践性教学

篇(7)

中图分类号T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161-02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

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不透光、空白部分透光的为阳图型胶片;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透光、空白部分不透光的为阴图型胶片;

2)拼版:又称“装版”、“组版”。因为最终形态的书籍多为16开版面,而生产多用对开纸上对开印刷机进行印刷,如此就需要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拼在一个对开版面胶片上,然后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对开纸按一定顺序折成16开,得到16开的书籍大小。拼版可以采用人工拼版或电脑拼版,拼版时要根据折页顺序、书籍配页顺序、裁切等来排列胶片的位置;

3)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4)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量,以便更改;也可为客户提供审校依据;还可为正式印刷提供墨色、规格等依据及参考数据。

3 书籍的正式印刷

打样出来的样张经客户校稿签字后即可用印刷机进行正式批量印刷。批量印刷时,为确保书籍印刷色彩的再现性,需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书籍印刷品的色彩是由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叠印而成,叠印中的印色次序就是色序。彩色印刷品多采用四色印刷机印刷,一次印四色,四色叠印后的色彩效果及套印准确性,能立即鉴别出来并能及时给予调整。但四色印刷机色序的安排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避免覆盖前一个颜色;

2)主色调后印,次色调先印,以突出画面的主体色调。例如风景画面偏冷色调,因此可后印青色,而人物画面偏暖色调,因此可后印品红色;

3)油墨黏度大的先印,油墨黏度小的后印,避免发生油墨的逆转印。

确定好印刷色序后,在印刷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水墨平衡,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套印准确性、墨色深浅、图文清晰度、空白部分洁净度等印品质量项目,坚持三勤操作,即勤检查印样、勤观察版面水分、勤搅拌墨斗内油墨,使水墨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状态,保证整个印刷过程质量的稳定性。

4 书籍的印后加工

书籍印刷完成后,在书籍封面上可进行上光、覆膜、烫印或其他装饰加工处理。

4.1 上光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既能使得印品表面呈现光泽,又能使印品原有图文的光泽透射出来。

4.2 覆膜

覆膜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覆盖于印刷品表面,经加热、加压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加工过程。经覆膜的印刷品,表面更平滑光亮,提高了印品的光泽度和牢度,还起到了防水、耐磨的作用,是书籍印刷最常用的印后加工方式。覆膜的工艺流程为: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试覆膜抽样检查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4.3 烫印

烫印是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上的模板,使印刷品和烫印箔在短时间内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板的图文转印到印品表面。通常,烫印工艺是根据封面设计者按书刊的价值、出版者要求及书刊内容来确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在书籍封面上只烫印书名、出版者,稍讲究些的烫印一些花纹图案,或再用各种颜色的烫料搭配、套烫在书籍封壳的表面。

篇(8)

印刷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印刷业GDP值8677.13亿元,同比增长12.59%。截至2011年底,印刷企业102484家,从业人员达到356.67万,但快速发展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结构失衡导致印刷技术人才缺口加大。一方面技能型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企业找不到可以马上投入生产应用一线的人才;另一方面,相关印刷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对印刷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考验。课程体系相对滞后、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生学习成就感欠缺,人才培养与发展的矛盾就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该为社会输送什么样的合格印刷技能型人才,中职印刷实训教学发展的好坏将起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如何改革与发展实训教学,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印刷实训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问题

印刷实训课是对印刷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印刷实训课具有教学内容广泛,实践性强,教学内容多样性的特点。然而,就我校印刷实训教学情况来看,学校印刷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对专业的人才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是什么制约着实训课的发展?如何提高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把实训课搞活?如何才能培养出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学生?这些问题曾长期困扰着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与思考之后,我发现制约我校实训课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学校印刷专业创办时间短,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训教学体系,理论多,实践少。

我校组建印刷专业只有7年多时间,虽然培养出来几批学生,但是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社会需求有些差距,在校学习理论多动手时间少,导致学生技能熟练程度低,能一直从事印刷行业的学生不多。

(二)缺乏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专业教师和有实际经验的高级职称专业教师。

我校印刷专业教师一半是直接从大学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操作技能不够,而专业其他教师企业工作经验也较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小,而且至今专业组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三)缺乏校企合作经验,不能建立有效的实质性的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建专业时间短,与企业联系较少,缺乏校企合作的经验,从而没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顶岗实习,不能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缺乏专业的、操作性强的,紧跟当前行业设备现状的实训教材和相关指导书。

印刷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设备、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使用的教材却不能马上更新,致使实训教材出现滞后现象,也没有相关的指导书。

(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实训配套设备不够齐全、设备相对落后。

由于我校专业较多,印刷不是特色专业,学校和政府投入较少,设备更新较慢且设备不够齐全,目前只有胶印和丝印设备,印前和印后设备不全,而且整体设备不能与企业设备同步更新,设备比较落后。

(六)实训组织方式、考核方式过于陈旧。

组织实训是分小组进行,每组人数较多,课堂管理较困难;考核还是按理论课方式分期中和期末考核,方式比较陈旧。

二、中职印刷实训教学改革对策

(一)加强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力求合理,追求实效。

根据目前我校实训技能课的教学发展形式,必须提高实训技能课的科技含量和构建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体系。

(1)修订教学计划,整改实训课程

通过市场调研,建立行之有效的印刷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及配套的教学实训大纲。整合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集中度,连续性及有效性。建立每学期的实训计划及第五六学期的综合实训教学,实现实践教学的整改。

(2)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

在校实训期间采用项目教学法,按照生产过程系统化程序安排实训项目,使学生逐步完成由简单印刷品到复杂印刷品的全部工艺生产过程,达到实训即生产,生产即实训,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实训项目一般来自实际小产品,要求项目完整并可再现,项目也可以从实际完整产品中分解得到。通过三年级一年的独立顶岗实习,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另一方面通过零距离、仿真性、长时间的独立实训,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模式,奠定学生就业技能基础。

(3)提高实训有效性

建立生产式实训,采取实际订单式生产,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序、分岗位进行真实的技术操作和顶岗实训,提高实训效果。建立实训项目“小产品超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库中的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是一个典型的小产品,每个实训项目都有着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实训,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如利用胶印工艺制作台历,利用丝印印花,但每类印品工艺复杂程度和产品精细度不同,从而可供不同学生选择。

(4)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以往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或是夺占了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实训课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我们虽然重视了学生实训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但学生成功的案例却较少,学生没有获得在实训课中所应得的快乐,从而无从激励学生有更高的实训学习热情。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当教师表扬肯定他们成绩的时候,他们在心理上就表现出对自己创造的满足,进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掌握好技能的欲望。为此,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他们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突破实训教学的改革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行实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所学专业突出实用性,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

(1)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实训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为了促进实训教师队伍的发展,应对不同层别的实训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新手型教师的要求重点是学习,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课组备课小组、校教导处组织的活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实训教学的技能;对于成熟型教师的要求是,重在实现教学行为的再提高,针对预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及时根据教学过程的发展情况做有效地调整,即根据实训教学过程,及时记录自己或他人处理在实训教学中预设教学设计、教学行为之外的细微之处,记录当时自己或他人处理“意外”情况的做法,进行分析和反思。

作为实训教师必须加强实际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同时,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产业不断升级,一个优秀的实训教师不能只是“蜡烛”,而应该是“发动机”,要不断增加“新能量”“新动力”;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一潭“泉水”。为了鼓励和培训更多的实训教师能加入到“双师型”教学骨干队伍行列中,学校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加大力度激励实训教师们积极报名、参加培训、努力取证。并且,利用多种形式使实训教师走进企业,接触实际,提高操作水平,学校可每年轮流安排实训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顶岗操作。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培养更多的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实训教师,从而逐步壮大“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这样,所教的学生在毕业以后,走向就业岗位才能站稳根基。

另外学校可聘请和引进行业内有丰富经验的能工巧匠和高级技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将企业的生产模式及职业素养灌输给学生,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带到课堂,使课堂更加贴近企业需求,从而激活实训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创新,同时也加强了实训教师的队伍。如我们专业聘请了一个企业印前主管到校兼职讲授CTP工艺,并与企业合作让学生下企业上相应的CTP实训课以克服学校暂时无相关设备而无法开展实训的困难。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订单式教育

订单式教育的实质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实施订单式教育的关键是学校与企业深入有效的合作,企业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通俗地讲,订单式教育不是简单地“订数量”,而主要是“订质量”,所订的“单”是全面培养人才的方案和实施过程。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由专业人士对人才需求的预测,确定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共同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实施过程中,请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协助学校实施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督查学校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要打破按学科组建实训室的格局,各实训室仿照真实的职业环节,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技术,分别按照技术模块、工艺流程、生产流程进行建设,从而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岗能力,充分利用订单企业的优势,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效地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实习期间可以安排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教学与企业用人“零距离”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订单式教育的合作机会,将实训教师派往订单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通过专业教师走出去,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与行业、企业搞好关系,采取互利互动的原则,在学校的人力、财力、资源等方面予以支持的条件下建立相对稳定校外实习基地。

(3)整编实训教材

编写与实训设备相配套的具有操作性强的实训教材。例如我们按照专业现有的实训设备编写了《PZ1650印刷机操作与调节》《印刷排版》等校本教材,并且正在编写新进设备的操作使用教材。

(4)更新设备

按照企业当前使用的设备状况引进一些与企业接轨的新型设备,例如我校为节约资金,购买具有与企业相同功能的但幅面小的八开四色胶印机。

(5)改革实践能力评价方法,实施“双证书”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是实训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而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今后就业的必要条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双证书”制。“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即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此,实训课教学应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相挂钩,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实训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实训技能练习,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使实训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沟通,实训教育与劳动就业相衔接,用证书考试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除了职业资格证书外,还可通过印刷产品、答辩、教师评审等多种评价方式评定学生成绩,特别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素养,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另外对学生上岗实行分工轮换制、责任考核制、出勤考核制、鉴定评语制约束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校实训期间每月进行技能大比武,检验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动手提高实操技能;而且实训期间,每个学生要填写实训报告;实训结束,每个学生写出一份实训总结,并召开交流会和总结表彰大会。为此我专业制定了实训考核成绩结构,见表一。

通过改革评价方式,改变平常项目训练无成绩考核的历史现状,提高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避免了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定乾坤的弊端,引起学生对实训课的重视。

篇(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含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加工、物资供应等活动)的经营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

(三)本办法仅对新闻出版业主营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由《出版单位会计核算办法》、《发行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报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印刷、复制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和《印刷物资供应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组成。从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投影片(含缩微制品)等出版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出版单位”)、发行企业、报业单位、印刷、复制企业、印刷物资供应企业应根据其经营特点,执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

二、出版单位会计核算办法

(一)说明

1.出版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出版单位所属具有法人资格并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应执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

2.出版单位内部单独核算、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发行、期刊、印刷等机构,参照执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并在出版单位统一的会计账簿体系之内分别设置相应的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账账、账实核对。

3.出版单位根据出版物的特点,可对库存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投影片(含缩微制品)等的呆滞损失实行分年核价、提取提成差价的办法。

4.出版物经审批报废时,应按报废清单设置辅助账。再销售时,其收入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中核算。

5.出版单位非独立核算的发行机构经销外版出版物,属受托代销商品的,应按《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属非受托代销的,应将购进出版物视同本版出版物进行管理与核算,其中采用售价核算的,可在“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等科目中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6.原在“编录经费”科目核算的可以反映单一出版物的费用作为出版物的直接成本,在“生产成本――其他直接费用”科目核算。

不能反映单一出版物的费用通过“编录经费”科目核算,并按照合理分配方法分配计入相关出版物的成本。

7.出版单位以提供广告服务、专有出版权使用再许可版权使用费(含租型)、版权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其广告收入、专有出版权使用再许可版权使用费收入(含租型收入)、版权贸易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中核算;否则,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中核算。

8.出版单位委托有关单位协助进行出版物的宣传推广;可视同委托代销方式按合同规定以推销出版物总定价(码洋)的一定比例支付宣传推广费。

(二)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会计科目的设置

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应计生产成本”、“编录经费”等科目,并对“库存商品”、“产品成本差异”、“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其他应交款”、“资本公积”、“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收入”、“补贴收入”等科目的明细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规定。

2.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243库存商品

一、本科目应按出版物类别、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库房应按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设置实物明细卡片,记录库存出版物的进销存情况。

二、库存商品的计价可采用定价法(或计划成本法,下同)或实际成本法。

(一)采用定价法核算库存出版物

1.出版物完工入库时,按入库出版物定价,借记本科目,按实际生产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定价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贷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

2.采取委托代销(寄销)或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发出出版物时,按发出出版物定价,借记“委托代销商品”或“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3.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产品成本差异”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库存出版物

1.出版物完工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2.采取委托代销(寄销)或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发出出版物时,按实际成本;借记“委托代销商品”或“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3.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4.单品种销售成本的结转,可采用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已销出版物的销售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三、销售退回出版物的核算

(一)采用定价法核算

1.未确认收入的已发出出版物的退回,借记本科目;贷记“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2.已确认收入的销售出版物的退回,对销售收入在当期已确认,但销售成本尚未结转的,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对于销售成本已结转的,还应同时,按退回出版物的定价,借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产品成本差异”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出版物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处理,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等。

(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

1.未确认收入的已发出出版物的退回,借记本科目,贷记“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2.已确认收入的销售出版物的退回,对销售收入在当期已确认,但销售成本尚未结转的,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对于销售成本已结转的,还应同时,按退回出版物的成本,借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出版物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处理,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等。

1244产品成本差异

一、本科目核算出版单位按定价法(或计划成本法,下同)核算库存出版物时,库存出版物的实际成本与定价(或计划成本,下同)的差异。

二、出版物完工入库时,按定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定价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贷记本科目;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借记本科目;按本期销售出版物的定价,贷记“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

三、本期销售出版物应分摊产品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成本差异=本期销售出版物总定价×产品成本差异率

本期产品成本差异率=(期初产品成本差异+本期产品成本差异贷方发生额/期初出版物总定价+本期入库出版物总定价)×100%

其中,出版物总定价包括库存出版物、委托代销出版物、分期收款销售发出出版物的销售总定价。

四、本科目应按库存出版物的种类或经营部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出版单位库存出版物、委托代销出版物和分期收款销售发出出版物的实际成本小于总定价的差异。

1261委托代销商品

一、本科目按照出版物的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及受托单位分别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明细核算。

二、采用定价法核算委托代销(寄销)出版物

(一)采用定价法核算的,可按“实洋”和“折扣”设置明细科目。

(二)出版物发出时,按发出出版物定价,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三)结转当月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产品成本差异”;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委托代销(寄销)出版物

(一)出版物发出时,按发出出版物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二)结转当月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1281存货跌价准备

一、出版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出版物提成差价”明细科目,核算对库存出版物提取的呆滞损失准备。

二、出版物包括库存图书、期刊(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投影片(含缩微制品)。

三、出版单位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库存出版物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并实行分年核价,按规定的比例提取提成差价。出版单位首次提取提成差价时,借记“管理费用――出版物提成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以后年度末应计提的金额大于本科目的期末余额时,应按差额,借记“管理费用――出版物提成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应提取的金额小于本科目的期末余额时,应冲回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出版物提成差价”科目。

四、提成差价的计提标准:

(一)纸质图书,分三年提取,当年出版的不提;前一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10%―20%;前二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足价提取20%-30%;前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按年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30%―40%.(二)纸质期刊(包括年鉴)和挂历、年画,当年出版的,按年末库存实际成本提取。

(三)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按年末库存实际成本的10%―30%提取,如遇上述出版物升级,升级后的原有出版物仍有市场的,保留该出版物库存实际成本10%;升级后的原有出版物已无市场的,全部报废。

(四)所有各类提成差价的累计提取额不得超过实际成本。

五、出版物经批准报废时,在出版物提成差价中列支。

(一)采用定价法报废核算时,按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定价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借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按定价,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二)采用实际成本法报废核算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六、“存货跌价准备――出版物提成差价”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出版单位提取的库存出版物的呆滞损失准备。

2176其他应交款

一、出版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文化事业建设费”明细科目,核算出版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广告收入一定比例计算交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出版单位按广告收入提取文化事业建设费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文化事业建设费);实际交纳时,借记本科目(文化事业建设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192应计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出版单位期末归集当期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时(出版物已入库、已发货或已销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以合同、付印通知单、协议工价、市场材料价、稿酬计算标准等为计算依据,应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结算的款项。

二、应计入本期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支出,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根据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应计的生产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成本,不得以应计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三、应计生产成本项目实际结算时,应根据实际结算金额与应计成本的差额对库存商品或本期销售成本进行调整。

(一)采用定价法核算库存商品时,按应计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与应计成本的差额,借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库存商品时,如果相关出版物尚有库存,按应计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与应计成本的差额,借记“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出版物已经出售完毕,按应计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实际结算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出版物单一品种、分版(印、批、期)次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已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结算的款项。

3111资本公积

一、出版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明细科目,核算出版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拨款和专项贴息资金。

二、出版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拨付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拨款和专项贴息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4101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应按“稿酬及校订费”、“租型费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气“制版费用”、“印装(制作)费用”、“出版损失”、“编录经费”、“其他直接费用”等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其中:

(一)稿酬及校订费,是指支付给著者、译者、校订者的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版税、额定稿酬等所有报酬及翻译文字的校订费用;

(二)租型费用,是指从境内外出版单位租赁型版、本单位印制发行而支付给出租型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再许可使用费;

(三)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是指出版物生产所需的纸张、装帧用料等原材料以及辅助用料的成本;

(四)制版费用,是指在出版物的排版、制版以及纸型、胶片、母片、母带的型版生产过程中支付的各种加工费用;

(五)印装(制作)费用,是指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支付的纸质出版物印刷费用、装订费用,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复制到录费用、印刷费用、包装费用,投影片(含缩微制品)的复制费用和装帧费用等;

(六)出版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某种产品尚未完工之前发现的各种废品扣除过失人应承担的赔偿或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的报废净损失,包括由于出版单位的责任形成的重新生产所支付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加工、退稿等费用,以及非管理原因造成的报废损失等;

(七)编录经费,是指按照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的编录经费;

(八)其他直接费用,是指除上述各项费用以外的其他直接成本,包括选题策划、开发、设计制图、编辑加工、专题会议、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实验以及各类专项费用等。

以包印张(件)方式进行结算的,应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计算清单或合理的比例按本科目所设置的明细科目分解记入相应成本。

二、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时,图书应按品种分版(印)次核算,期刊按单一品种分期次核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投影片(含缩微制品)按品种分批次核算。

三、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一)发生书配盘(带)或盘(带)配书时,以有定价的一方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无定价的一方视为另一方的成本组成部分。书或盘都有定价的,应分别核算。

(二)正在制作过程中的同批(印)次出版物需增加制作数量时,如果能同批(印)次制作,应当将增加的数量、成本并入本批(印)次出版物;如果不能同批(印)次制作的,应按新的批(印)次核算。

(三)纸质出版物为刊登广告而加版、加页的生产成本,可按广告成本单独核算,不计入生产成本。

(四)期末,出版单位应将完工品种的生产成本全部转入库存商品,不得仅按已售产品或部分生产成本结转。完工出版物品种根据入库、发货、销售清单(包含非本社库和作者包销)确认;纸质期刊根据收到的样刊确认。

四、实际发生或应计的各项生产费尽,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应计生产成本”等科目。

4106编录经费

一、本科目核算出版单位编录部门所发生的、无法直接计入某一种出版物成本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如人员工资、办公费、编录用品等费用。

总编辑及总编室、设计、校对、绘图、印制、村料等人员工资、社会保险、职工福利、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图书资料等费用作为期问费用,应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编录经费中能直接确定为某种出版物费用的,直接计入其生产成本Z不能直接确定为某种出版物费用的,按编录部门归集分摊。期末;归集当期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时,应按总印张或总定价、总初版字数、盒数、总印数等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进行分配。

年度内,出版数量不均衡,也可在本年度的l-11月份(或l-3季度)按计划定额分配,全年实际编录费用减去l-11月份(或1-3季度)累计已分配数后的余额,在12月份一次分配完毕。

出版单位具体采用何种分配方法,由出版单位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三、发生编录经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工资”、“低值易耗品”、“待摊费用”等科B.四、期末,在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编录经费,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可分别按编录部门、个人及费用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六、编录经费按实际发生数分配的,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采用计划定额分配的,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本科目如有余额,并入“存货”项目。

5101主营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应按品种分版(印、批、期)次、类别进行数量和金额核算。

二、出版单位应按以下规定确认销售出版物收入实现,并按已实现的收入记账,计入当期损益。

(一)出版单位销售出版物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1.出版单位已将出版物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

2.出版单位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出版物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出版单位: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销售出版物的收入应按出版单位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

(二)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出版物时。通常以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并将提单交给购买方时确认销售出版物收入。

(三)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f于收款方式销售出版物时、通常以发出出版物并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销售出版物收入。

(四)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销售方式销售出版物时,应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同时,按商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

(五)采取委托代销(寄销)方式销售出版物时,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情况确认收入;

1.视同买断方式,是指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收取所代销出版物的货款,实际售价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的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委托方在交付出版物时不确认收入,受托方也不作为购进出版物处理。受托方将出版物售出后,应按实际售价确认为销售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再确认收入。

2.收取手续费方式,是指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出版物数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在这种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应在受托方将出版物销售后,并向委托方出具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受托方在出版物销售后,按应收取的手续费确认收入。

(六)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出版物,是指购买方依照有关协议有权退货的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如果出版单位能够按照以往的经验对退货的可能性作出合理估计的,应在发出出版物时,将估计不会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收入,估计可能发生退货的部分,不确认收入;如果出版单位不能合理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在售出出版物的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七)采取预交定金方式销售出版物时,以发出出版物确认收入。

(八)出口出版物

1.采取离岸价方式销售出版物时,以办妥报关、发运手续,货物装上船或飞机确认收入;

2.采取到岸价方式销售出版物时,以购买方开据的收货凭据确认收入;

3.采取代销(寄销)方式销售出版物时,以收到货款确认收入。

三、出版单位对外提供劳务,其收入按以下规定确认:

(一)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

(二)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5去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c当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出版单位、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时,则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三)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分别以下两种情况确认和计量:

1.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

2.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确认的收入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作为当期损失;

3.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

四、采取出租型版方式取得专有出版权使用再许可版权使用费,以收到货款或将销售凭单交给承租型版单位时确认出版物销售收入实现。

专有出版权使用再许可版权使用费中包含著译者版权收入时,根据版权使用协议,应按扣除著译者版权收入后的部分确认收入。

五、采取刊登广告方式取得广告收入应在相关的广告刊出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予以确认收入。出版单位委托广告公司等中介机构广告业务,广告收入按扣除费后的金额确认收入。

六、采取版权贸易出口版权和合作出版境外销售方式,以收到境外销售单位支付的款项确认出版物销售收入。

七、出版单位根据应确认的收入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现金”、“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八、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203补贴收入

一、出版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增值税返还款”和“其他补贴收入”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出版单位取得的增值税返还款以及出版物出版补贴等专项补助。

二、出版单位取得增值税返还款和专项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报表项目补充编制说明1.“编录经费”科目余额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

2.“应计生产成本”科目余额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项目。

3.出版单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库存出版物的构成及提成差价的计提标准。

三、发行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一)说明

1.本办法对发行企业有关存货、收入的核算方法作了补充规定。

2.发行企业可以采用售价(或码价)核算,也可以采用进价核算。

3.发行企业出版物的采购业务可以不通过“物资采购”科目核算,直接通过“库存商品”科目核算。

4.发行企业包装物的采购与摊销业务可以不通过“包装物”科目核算,直接通过“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

(二)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会计科目的设置

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的明细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规定。

2.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243库存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发行企业从供货方购进的出版物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或明码标印的定价(码价)。凡所有权不属于本企业的出版物,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以按照“期刊”、“教材”、“图书”、“年(历)画”、“音像制品”、“出租商品”等出版物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或码价)核算

1.期刊、教材、图书、年(历)画、音像制品的核算

(l)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验收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与“现金”、“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商品进销差价”等科目。

(2)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发出时,借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期末,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

2.出租商品的核算

(l)发行企业应在“出租商品”明细科目下,按照“出租、商品售价(或码价)”、“出租商品摊销”设置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2)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对外出租时,借记本科目(出租商品售价或码价),贷记本科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3)期末,摊销出租出版物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摊销)。

(4)出租出版物报废时,按已摊销的价值,借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摊销),按未摊销的价值,借记“营业费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售价或码价)。

四、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

1.期刊、教材、图书、年(历)画、音像制品的核算

(l)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验收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现金”、“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

(2)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发出时,借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期末,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

2.出租商品的核算

(l)发行企业应在“出租商品”明细科目下,按照“出租商品进价”、“出租商品摊销”设置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2)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对外出租时,借记本科目(出租商品进价),贷记本科目。

(3)期末,摊销出租出版物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出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摊销)。

(4)出租出版物报废时,按已摊销的价值,借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摊销)、按未摊销的价值;借记“营业费用”科目,按进价,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进价)。

1244商品进销差价

一、本科目核算发行企业采用售价(或码价)核算的出版物售价(或码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设置“进销差价”、“进项税额”明细科目。

三、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验收入库时,按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惜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进销差价),按含税进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贷记本科目(进项税额),按不含税进价,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结转当期出版物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本科目(进销差价、进项税额),贷记“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等科目。

四、本科目可以按照出版物的种类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五、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销售也尚未摊销的出版物的进销差价。

1271受托代销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发行企业按照寄销方式接受外单位委托,代其销售出版物的进价或售价(或码价)。

二、本科目可以按照受托代销出版物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将受托代销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可以按照委托代销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

1.受托代销商品采用进价核算

(1)发行企业收到受托代销出版物验收入库时,按进价,借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代销商品款”科目。

(2)发行企业将受托代销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出版物发出时,借记本科目(按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二级科目)。

(3)结转当月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或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

(4)期末,根据受托代销出版物销售汇总单结转应付账款,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5)受托代销单位向发行企业发生退货时,借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

(6)发行企业向委托代销单位办理退货时,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二级明细科目)。

2.受托代销采用售价(或码价)核算

(1)发行企业收到受托代销出版物验收入库时,按售价(或码价),借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代销商品款”科目。

(2)发行企业将受托代销出版物委托外单位代销,出版物发出时,借记本科目(按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

(3)结转当月销售成本时,惜记“主营业务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或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

(4)期末,根据受托代销出版物销售汇总单结转应付账款,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商品进销差价”、“应付账款”科目。

(5)委托代销单位发生退货时,借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委托代销单位设置的明细科目)。

(6)向委托代销单位办理退货时,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受托代销出版物类别设置的明细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发行企业受托代销出版物的进价或售价(码价)。

5101主营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发行企业在出版物销售活动中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托收货款过程取得付款方滞纳金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应作为营业外收入核算。

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二、本科目可以按照核算内容设置“商品销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销售折让”、“销项税额”等明细科目。

三、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

(一)采用进价核算库存出版物

1.实现出版物销售收入时,按实际售价,借记“应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预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商品销售收入)。

2.出租出版物实现收入时,借记“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收入)。

3.期末,根据“商品销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等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计算销项税额,借记本科目(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二)采用码价核算库存出版物

1.实现出版物销售收入时,按实际售价,借记“应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预收账款”等科目,按码价与实际售价的差额,借记本科目(销售折让),按码价,贷记本科目(商品销售收入)。

2.出租出版物实现收入时,借记“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出租商品收入)。

3.期末,根据“商品销售收入”、“出租商品收入”、“销售折让”等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计算销项税额,借记本科目(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报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

(一)说明

1.报业集团、报社(以下简称“报业单位”)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

2.报业单位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出版社、杂志社、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印务公司等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

3.报业单位承接外部报刊等印刷业务时,由委托印刷单位自购提供新闻纸等印刷材料的,单独设置“代管新闻纸”等备查簿登记,进行收、付、结存的核算。

(二)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会计科目的设置

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拨付所属资金”、“社会公益往来”、“上级拨入资金”、“采编费用”、“记者站经费”科目,并对“其他应交款”、“资本公积”、“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等科目的明细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规定。

2.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441拨付所属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对所属的非独立5去人单位拨付的经营等项目所需资金。

二、报业单位向所属单位拨付资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报业单位向所属单位投入的资金总额。

2176其他应交款

一、报业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文化事业建设费”明细科目,核算报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广告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交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报业单位按广告收入提取文化事业建设费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文化事业建设费);实际交纳时,借记本科目(文化事业建设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182社会公益往来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以报纸为载体联合举办社会公益性活动的经费。

二、本科目应按社会公益活动项目名称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报业单位收到专项公益活动赞助款时,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专项活动发生费用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科目。

待该专项活动结束时,本科目如为惜方余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报业单位尚未结束的社会公益活动的经费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本科目余额应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列示。

3102上级拨入资金

一、本科目由报业单位所属的非独立法人单位使用。

二、所属单位收到报业单位拨入的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上级拨入资金”项目列示。

四、运用“拨付所属资金”和“上级拨入资金”科目对报业单位进行内部核算时,期末,报业单位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时两个科目余额相互抵销。

3111资本公积

一、报业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或新闻出版发展基金”明细科目,核算报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专项资金拨款。

二、报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4101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报纸的生产成本。

二、报纸的生产成本可按纸张费、排版、传版费、印制费、采编费、其他费用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反映报纸编辑、印刷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一般报纸的单位成本以千对开印张(简称“千对开”)为核算对象。其中:

(一)纸张费,是指报纸印刷全部用纸成本。

(二)排版、传版费,是指报纸照排费用、委托印刷所发生的版面传输费用。

(三)印制费,是指报业单位印刷机构和委托印刷等发生的费用。

(四)采编费,是指归集采编费用、记者站经费等发生的费用。

(五)其他费用,是指除上述费用以外,应计入报纸生产成本的其他直接费用。

相关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三、月末,将归集完整的费用全部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106采编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采编部门开展新闻采访、报纸编辑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采编部门人员工资及附加、福利费、稿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美术摄影费、图书资料费、通联费、业务招待费、外事经费、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物业管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社会保险费等。

其中,稿费包括出版稿件支付的稿费,内部采编人员非职务撰稿及非采编人员撰稿的稿酬,按规定支付的审稿费以及对来稿摘编向投稿者支付的信息费等。通联费包括采编部门组织大型读者活动以及为作者、通讯员组织大型业务交流、培训活动的各项费用等。

二、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类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采编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待摊费用”、“累计折旧”等科目。

四、月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108记者站经费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驻外记者站所发生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各驻站记者及工作人员工资及附加、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邮电通讯费、图书资料费、通联费、房屋租赁费(物业管理费)、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修理费、水电费、社会保险费等。

二、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类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记者站发生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月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101主营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的报纸发行收入。报业单位承接外部报刊印刷等取得的印刷收入也在本科目核算。广告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应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按收入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报纸发行收入的金额应为报业单位与邮局或发行机构实际应结算的金额。

四、报业单位预收的报刊费在报纸实际出版发行时,确认为报纸发行收入。

五、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405其他业务支出

一、报业单位应在本科目设置“广告成本”明细科目,核算报业单位的广告成本。

二、报业单位为客户刊出广告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组稿费、广告业务费、设计制作费、专设广告机构人员工资及附加、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等。广告的制版、印刷费等一般不单独计算。如采用加版、加页等方式刊登的广告,则应计算所有费用。

相关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501营业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报业单位在报纸发行、销售业务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发行人员的工资及附加、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宣传推广费、业务招待费、租赁费、运输费、发行网点费、其他等项目。

其中,宣传推广费,是指报纸发行过程中,为促进和扩大发行量,支付给其他媒体或协助报纸推广的部门的相关费用、劳务费,为报纸发行、推介组织各类活动所支付的费用等。发行网点费,是指为组织报纸发行工作而设置的门市、经销网点、投送网点所发生的各项业务经费等。

二、相关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五、印刷、复用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一)说明

1.为了规范印刷、复制企业的会计核算,正确计算印刷、复制企业的产品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特制定《印刷、复制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书刊、报纸印刷、音像电子出版复制(复录)等企业。包装装潢、铁制罐和塑料等其他印刷制品企业可参照执行。

(二)书刊、报纸印刷成本核算

1.印刷具有连续、多品种生产和分阶段结算产品的特点,要求印刷产品成本核算采用分类与分批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按产品类别、定单、批量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分批核算成本的基础上,也可按“本”、“件”、“张”计算成本。

2.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实际发生数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如采用计划成本法或定额成本法等方法核算的,应在规定的成本核算期内调整为实际成本。

3.为正确计算印刷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应按各个生产车间(包括独立工段、独立小组,下同)在生产过程中所担负的任务,划分为基本生产与辅助生产。

(1)基本生产,是指为完成各类印刷产品加工任务而直接进行的生产,例如电脑制版、胶印印刷、装订等基本生产车间,分别核算各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2)辅助生产,是指为本企业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生产,单独核算企业内部为印刷产品生产提供劳务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4.为便于按加工步骤计算分类产品的分段成本和总成本;对具有几个生产工段多生产步骤的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还可按各工段在生产中担负的任务划分为基本工段和辅助工段。

(1)基本工段,是指直接为各类印刷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并能按产品的批别分别统计工时消耗且工时所占比重较大的主要生产工段,如制版车间的电脑排版、电分,或CTP直接制版等工段;印刷车间的轮转胶印、平印、零件印刷、上光、贴塑、过油等工段,装订车间的骑马河、平装、精装、联动机等工段。

(2)辅助工段,是指为基本工段提供劳务或对基本工段的产品进行检验的附属工段或工序,如制版车间的整版、磨版等工段或工序,印刷车间的晒版、调墨、成品检查、文字检查等工段或工序;装订车间的烊胶、毛(光)本检查、磨刀等工段或工序。

5.为统一印刷产品的计量单位,企业计算分类产品单位成本时,应采用实物产量,个别不便统计产量的特殊产品可用百元产值;计算分批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机种单位成本时,应采用实物产量。

印刷产品基本分类及计量单位,示例如下:

电脑排版(万字)

制版(四开块、十六开块)

书版轮转胶印印刷(包括上版)(令)

书版双面胶印印刷(包括上版)(令)

单色胶印印刷(包括制上车版)(对开色令)

彩色胶印印刷(包括制上车版)(对开色令)

零印印刷(百元产值)

骑马装订(千本――32开、令)

平装装订(串线订、无线胶订)(万页――32开、今)

精装装订(万页――32开、令)

特种装订(万元产值)

上光(或过油)(令)

压膜(平方米、令)

外购商品

纸张代料

其他

其中,外购商品,是指本企业向其他单位购入的不经过本企业任何加工或装配,或为客户发外加工后加收管理费的商品。

6.印刷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应设置以下成本项目:

(1)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虽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如制版用的软片和各种药水,印刷用的油墨、橡皮布、PS版,装订用的热熔胶、线、布,压膜用的塑料薄膜、胶水等。

(2)印刷用纸,是指为委印单位代垫纸张进行产品加工时,该产品实际耗用的纸张成本。

(3)燃料和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气和动力费用。

(4)工资及福利费,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各种属于工资性质的补贴和职工福利费。

(5)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报废损失,包括纸张超伸放、产品缺交与补版和重制重印的损失。

(6)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车间为加工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7)委托外加工,是指委托外加工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7.企业进行印刷产品加工生产,应按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用途;分别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及相应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明细账子以归集。

(l)基本生产明细账,应按各个基本生产车间及其所属各个基本工段和各分类产品别设置,分别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登记。

对基本生产车间所属各辅助工段的生产费用,可以合并设置一个账户予以归集;辅助工段只设置工资及福利费一个成本项目,其他各项生产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明细账进行核算。

(2)辅助生产明细账,应按各个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及为受益部门提供的劳务或产品别由厂部统一设置,分别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登记。

(3)制造费用明细账,应按各个基本生产车问及所属工段分别设置,并按制造费用细目进行归集。

8.原材料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1)企业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应按车间、部门、工段和用途别归集的“材料耗用汇总表”,据以登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有关明细账。

(2)基本生产车间一个基本工段生产两类或两类以上的产品,且耗用同一种原材料,应尽可能分别统计各类产品的实耗数,并按实耗数计入产品成本;如不能划分而又必须分配的,可按实物产量、工时比例或产值比例进行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

9.人工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1)基本生产车间的工资及福利费,应按车间、部门的“工资汇总表”,据以登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有关明细账。

(2)基本生产车间的一个基本工段生产两类或两类以上产品,各类产品的人工成本,可按该工段的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工资率乘各类产品的实耗工时数(或实物产量)计算后求得。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工段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工资率=工资及福利费总额÷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总数

(3)基本生产车问的几个基本工段共同完成的同一类产品,其人工成本应按各工段的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工资率乘各工段实耗工时数(或实物产量),分段计算各个工段成本,经加总后计入该类产品成本。

(4)基本生产车间辅助工段的工资及福利费,按各受益工段的受益程度采取定额法比例分配。

辅助工段发生对外供应劳务收入,不得直接冲减基本生产成本;对外供应劳务应负担的工资和福利费,可以根据实耗工时及工时工资率或定额成本进行分配。

10.燃料和动力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l)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耗用的燃料和动力,按使用车间、部门的仪表记录数的比例进行分配。没有仪表记录的,燃气按所用设备每小时耗用量计算耗用数分配;动力按使用机器的马达匹数与开动台时的乘积比例分配,分别记入有关明细账内:

①属于基本生产车间的基本工段耗用的;应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①属于基本生产车间耗用而不能按基本工段划分或由辅助工段耗用的,应记入“制造费用”明细账;

③属于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应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2)基本生产车间的一个基本工段生产两类或两类以上的产品,其燃料和动力直接记入受益产品;如不能直接记入的,可按实物产量或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11.其他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生产过程中,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1)印刷用纸张和委托外加工发生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2)固定资产折旧和低值易耗品摊销,分别按使用车间、部门编制的“应计折旧明细表”和“低值易耗品摊销明细表”,将应由各受益的车间、部门负担数,分别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有关明细账;对应由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部分,还应按各受益的基本工段分别归集登记,尽可能直接计入受益产品成本。

(3)照明电和水,应按使用车间、部门的照明电表和水表的记录数的比例进行分配。如无仪表记录,照明电按使用灯光的千瓦数与使用小时数的比例分配;水按每小时耗用量或人员比例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有关明细账。

(4)机器和房屋租赁费,能直接按使用车间、部门划分的,应直接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和“管理费用”等有关明细账;不能划分的,应按受益车间、部门的使用工时或使用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

(5)基本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应在同类产品已完工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不得将报损的废品支出,列入其他成本项目。

12.共同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生产过程中,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1)辅助生产车间成本的分配

①辅助生产车间有商品制造任务或对外供应劳务的,应根据有关的施工单和用料、耗料记录,按其应负担的实际成本计算。

②辅助生产车间为企业内部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应按该辅助生产车间为之服务而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和人工实耗工时数乘以工时成本率计算。

③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基本生产车间、各辅助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的劳务成本,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明细账的有关项目内。

(2)制造费用的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的发生的制造费用,按实物产量、工时比例分配于该车间的基本工段。

13.月末,企业应根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有关明细账和各种材料、费用分配表,及其他有关的单据,进行成本核算与分配,求得如下各种成本:

(1)各辅助车间当月各项目成本和总成本;

(2)各基本生产车问及其所属工段当月各项目成本和总成本;

(3)各类产成品的各项目成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各类在产品的各项目成本和总成本;

(5)各批产品的分批成本和单位成本。

14.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界线

(l)电脑照排产品以出菲林片为产成品,未出菲林片为在产品;

(2)胶印照相制版产品以打样签准为产成品,未签准为在产品;

(3)印刷产品以印制单规定的产量印刷检查完毕后可供销售,或可移交下一工段为产成品,在此以前为在产品;

(4)装订产品以装订、检查、包扎好可供销售为产成品,在此以前为在产品;

(5)其他产品,以加工完毕可以单独向客户结价收款的为产成品;不能单独结价收款的,以可移交下一工段加工的为产成品,在此以前均为在产品。

15.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标准

(1)材料成本:凡能按产品批别建立用料记录的,均按分批记录计算产品的用料成本;如不能按批建立分批产品用料记的,可按实物产量、约当产量或产值比例进行分配。

(2)人工及费用成本(指工资及福利费、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一律按在产品与产成品所消耗的工时、产量比例或约当产量进行分配。

16.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

(1)企业必须如实核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对由基本生产车问的几个基本工段,多步骤加工完成的分类产品,可以按工段计算在产品成本。

(2)企业核算各分类在产品和产成品应负担的单位生产成本时,应将上期结转在产品成本与本期各同类产品的生产费用发生额合并后计算。公式如下:

①材料成本计算

本期产成品和期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单位生产成本(指实物产量或产值)

=(期初在产品成本十本期生产费用发生额)÷(本期产成品实物产量或产值十期末在产品实物产量或产值或约当产量)

②人工及费用成本计算

本期产成品和期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单位生产费用数(指实耗工时或实物产量)

=(期初在产品成本十本期生产费用发生额)÷(期初在产品工时数或实物产量十本期发生工时数或实物产量)

17.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

产品销售成本和期末产品成本的核算,按完工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同口径的实物产量或百元产值成本计算的单位成本进行核算。公式如下:

(1)按实物产量计算销售成本

①实物产量单位成本

=(期初完工产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完工产品产量十本期增加完工产品产量)

②本期产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数量×实物产量单位成本

③期末产成品成本

=期初完工产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工产品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2)按每百元商品产值成本计算销售成本

①每百元商品产值成本率

=(期初完成产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成产品成本)÷(本期销售收入十已开发票尚未回笼的销售收入十已完成但尚未开出发票的该类产品的销售收入估计数)

②本期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销售收入×每百元商品产值成本率

③期末产成品成本=期初完成产品成本十本期增加完成产品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④每本(套、张)单位成本一该批总成本。印制本(套、张)数量

该批总成本=∑(各产品实物量×该产品单位成本)

(三)音像电子出版物复制成本核算

1.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复制,是将母带、母盘上的信息进行批量翻录的生产活动,要求企业按产品载体形式(产品品种)归集产品生产费用,一般将母带、子带、CD母盘、CD子盘、DVD母盘、DVD子盘等品种作为产品成本的核算对象。企业可按上述分类产品分别核算产品成本。

2.音像电子出版物产品的复制成本,应设置以下成本项目:

(1)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巨料和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燃料及动力,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如磁带复制企业的C―0外盒、印刷品(唱词等)、书型盒、饼带、AB贴、包装月、PP盒、粘接带、封口胶、打包带、纸箱等,光盘复制企业的聚碳酸酯、银靶、硅靶、铝靶、镍靶、感光胶、胶水、油墨、网框、网布、包装盒、纸箱、打包带等。

(2)委托加工母盘,是指光盘复制企业委托外部加工制作的母盘。

(3)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

(4)工资及福利费,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各种属于工资性质的补贴和职工福利费。

(5)制造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以及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和办公费、劳动保护费等。

3.音像电子出版物复制成本的计量单位:磁带制品为“盒”、光盘制品为“张”。

4.复制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照生产步骤进行归集,分别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归集登记。生产步骤一般包括:母盘(带)制作、子盘(带)复制、盘面印刷、包装、装潢等。

5.原材料的归集与分配

产品生产耗用的原材料,应根据各生产步骤的领料凭证和“材料耗用汇总表”,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如不能直接计入的,可按各产品的产量、重量、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等确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

6.委托加工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应根据委托购入母盘的实际成本,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

7.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实际发生的动力费用,应根据仪表记录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平均单价计算,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项目;如没有仪表记录的,可按生产实物产量和工时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机器功率X机器时数)比例,或定额消耗量比例等确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个有关产品成本。

8.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计件工资,应根据工资结算凭证和“工资分配表”,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计时工资,应根据人工工种的不同,按不同工种生产各类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生产步骤的有关生产成本。

(2)奖金、津贴、补贴和计提职工福利费,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按计入的工资额比例或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生产步骤的有关生产成本。

9.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l)根据车间、部门分别设立制造费用明细账进行归集与分配。

(2)按车间、部门受益情况分别核算;不得将各车间、部门的制造费用汇总后统一分配。

(3)月末,根据各类费用的项目性质和特点,确定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计算后将制造费用分配记入各有关产品成本。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

10.月末,企业根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等有关明细账和费用分配表以及各类单据,进行复制成本的计算与分配。

(1)每个步骤产品完工经检验合格后,由车间填制完工产品转移通知单,分别作为财会部门成本计算的依据和下道工序或仓库接收的凭证,以及车间产品转移记录的备查单据。

(2)财会部门依据最终产品车间送来的完工产品转移通知单、仓库产品入库单、产品成本明细账和有关原始凭证资料,选用移动平均法等产品计价方法,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据以计算产成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3)根据复制企业的生产特点,一般不计算各步骤在产品成本。月末,如有在产品及可回收废品,可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约当产量,并结合已完工产品产量,与总生产成本相配比,最终计算在产品成本和可回收废品的成本。

11.产品销售成本,应按该产品销售数量和该产成品单位成本计算后结转。

六、印刷物资供应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一)说明

为了规范印刷物资供应企业的会计核算,正确计算印刷物资供应企业的商品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特制定《印刷物资供应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印刷物资供应企业成本核算

1.印刷物资供应属于商品流通领域,其成本核算包括印刷物资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

(1)印刷物资销售成本,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购进商品的价格,以及属于价格性质的价外支出。

(2)期间费用,是指其他不属于价格性质的经营支出。

2.印刷物资供应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为当期实现销售收入的全部商品。

印刷物资销售成本可按印刷物资的属性划分为:印刷机械设备类、印刷器材类(版材、感光材料、配件等)、印刷耗材类*墨、包装材料等人纸张类、木浆类、光盘材料类和其他物资类等。

3.企业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各类商品的性质,对印刷物资销售成本可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一般按类选用以下核算方法:

(1)印刷机械类物资,因单价大、购销数量和次数少,适用进价计价的个别计价法核算成本。

(2)耗材类物资,因品种多、单价小而杂,且销售数量大、进货批次多,但销价较稳定,适用售价计价的分类进销差价率的方法核算成本。

(3)纸张、木浆和光盘材料类等物资,因进销数量大,品种少、批次多,价格较单一,适用进价计价的加权平均法(或后进先出法等)核算成本。

4.印刷物资销售成本应与当期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相配比。企业当期商品销售成本核算一般按出版系统内外划分:

(1)供应系统外的物资销售,以当期实现销售的商品作为成本计算的依据;

(2)供应系统内的物资销售,以出版社、供应方和承印厂确认付印单上的数量,并按供应结算金额确认的销售收入部分,作为当期成本计算的依据。

5.商品销售成本的核算

(1)根据销售收入情况,分别计算当期各类商品物资的销售数量或金额。

(2)按确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各类商品物资当期销售成本。主要方法如下:

①按进销差价率的方法计算成本

某类商品进销差价率=(某类商品期初进销差价十当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某类商品期初库存商品金额十当期购入库存商品金额)×100%

某类商品销售成本=该类商品当期销售收入×(l――该类商品进销差价率)

②按加权平均法的方法计算成本

商品销售成本=∑(某商品当期销售数量×按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进货单价)

③月末,企业汇总各类商品销售成本后,计算出当期全部销售成本。

6.期间费用的计算

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非价格属性的费用,一般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l)营业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以及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一般包括:

①商品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

②商品促销费用,是指为扩大商品销售所发生的促销费用,包括展览费、广告费、经营租赁费、销售服务费等。

③商品仓储费,是指仓库在储存货物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仓库租赁费用。

④销售部门的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销售部门)有关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业务费、质量检测费用等。

⑤委托代销费用,指委托其他单位代销商品时,按代销合同规定支付的委托代销手续费。

⑤商品进货费用,是指企业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以及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和入库前挑选整理等。

(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商品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一般包括:

①工资性支出和管理费用,是指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审计费、诉讼费、咨询费、聘请中介机构费等。

②无形资产摊销。

③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正常业务经营活动发生合理的支付,如招待费、业务费用等。

④损失或准备,是指企业存货盘点时发现盘亏、盘盈的净额损失以及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047-03

一、引言

包装印刷企业基本上属于订单加工企业,其相较于其他制造企业特点明显,一是需要先报价竞标后生产,即需要在投产前预测产品成本,为报价竞标提供成本依据,成本信息的质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二是产品的差异化,每批订单的工艺特点、订单数量均可能不同,产品差异化导致产品之间的成本差异,进而成本核算的难度加大;三是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间接费用在产品中比重加大,而目前我国包装印刷企业大部分仍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分配间接费用,即选取产品的产量指标或机器工时或是人工工时作为单位费用的分配基础,然后根据不同产品的消耗量计算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此种分配方法会扭曲产品的成本而不能适应企业新的成本环境。

本文以包装印刷行业的X公司为例,对其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进行研究,以期找到适合该类企业并有助于提高其成本管控水平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X公司的应用

(一)X公司成本核算的现状

X公司是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管理严格的现代化包装印刷企业,以纸制品包装为主导,其生产工序分为印前、印中、印后几个环节,印前主要是制版,印中主要是胶印印刷,印后包括覆膜、裱纸、模切、糊盒等。从成本核算角度看,该公司属于典型的订单加工型生产企业,其主要业务流程为业务部门竞标后拿到订单或原有客户直接下达订单;业务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协同,根据ERP系统中原有关于每道工序的经验成本数据,结合订单的工艺要求推算成本,进而与报价比较,决定是否接受订单;按订单数量和工艺特点组织生产,按约定日期提交印刷产品。

X公司现有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已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公司目前成本核算情况如下:一是材料部分,主要材料如纸张以订单为单位领取,还有一部分材料如油墨、膜等以机台为单位领取,其他材料以车间(工序)为单位定期领取;二是人工成本、机器折旧成本等核算到机台;三是其他成本均只核算至工序。总体来说,公司是以分工序核算的方法粗略地进行事后成本归集,能够基本满足编制报表的需要,即企业虽然是按单报价,但成本核算却没有跟踪至订单,企业生产完成之后,并不确切了解每个订单的盈利情况,至于哪个订单是真正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的还是停留在经验估计的层面。由此可见,考虑公司的工艺特点,将成本核算到订单层面极为必要。

(二)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1.管理层有良好的成本管控意识。该公司经过了20年的发展,积累了多家优质的客户资源,规范了生产管理流程,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非常重视成本管理,意识到准确的成本信息、良好的成本控制将有助于企业质的发展,原有的粗犷式的成本归集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具备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管理体系。X公司现拥有运行良好的ERP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成本核算相关的成本信息,其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可实现生产计划系统、销售系统、物料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等多个模块的集成。另X公司的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具备掌握新成本核算方法、从企业现有的系统中读取数据用于成本核算和分析的能力。

3.产品种类多,工作流程复杂,间接费用比重高。X公司按工艺特点,其主要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即药品小盒类、OMD产品和说明书类。据统计,X公司一个季度的订单量可达500单左右,每个订单产品数量或工艺要求均有变化,成本核算难度很大。X公司使用的均为德国进口设备,折旧成本较高,另人工成本也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公司现行的工序法成本核算精度远远不能支撑企业决策需要,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正是适合于间接费用较高,以时间为主要变量,可以将成本核算至每个订单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条件

1.做好培训、宣传等基础工作。X公司对精细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有强烈的愿望,特别是公司负责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然而推行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各系统配合,故必须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制定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使相关人员掌握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确保试点实施顺利开展。

2.选择典型产品作为试点。为确保试点能够有效开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工艺特点和订单数量、订单频率等信息确定典型订单,试行新的成本核算方法。

3.根据试点效果定期调整、适时推广。追踪实施新方法典型产品的成本,按订单分析单品盈利状况,通过与原报价系统成本比较,修正实施程序,完善新成本核算方法,并逐渐扩大典型订单的范围。

(四)典型订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1.了解产品工艺流程

X公司生产主要根据客户订单定向生产包装印刷产品,结合不同客户、不同产品的工艺特点,可将其产品主要分成三大类,即药品小盒类、OMD系列、说明书类。每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各工序主要生产设备亦有所不同,故其成本核算的内容要有所区别。

2.确定典型订单

考虑案例企业工艺特点、产品数量、订单频次和客户的情况,选取的典型订单分为三大类十小类,见表1。由成本核算人员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跟踪核算,取得单品成本的相关信息。

3.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典型订单成本核算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1)确定有效总作业时间。X公司每个月工作天数22天,每天3个班次,每天理论工作时间24个小时,考虑到休息、停机、待产等因素,假定有效工作时间为理论时间的80%,由此每月有效总作业时间为22天×24小时×60分钟/小时×80%=25 344分钟。

(2)确定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总产能成本÷有效总作业时间。

(3)确定单位产品作业耗时,通常通过访谈、直接观察等方式取得相关数据。OMD典型产品作业耗时,见表2。

(4)计算单位产品作业成本。单位产品作业成本=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单位产品作业耗时。

(5)计算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单位产品作业成本。OMD典型订单产品作业成本和单位成本信息,见表3。

三、结论

X公司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虽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实施取得了一些经验做法:一是依据工艺特点将产品分类;二是根据订单信息确定典型订单;三是跟踪典型订单成本,完善时间驱动作业法的应用流程;四是将两种成本法信息进行比较,为优化决策提供支持。

为进一步推广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尚需进一步完善。第一,细化作业资源成本系统分类,细化在流程层面归集成本相关信息,时间方程数据尚需进一步精确。第二,扩大典型订单的选取数量,以增强其代表性、典型性,同时随着产品订单的变化,典型订单的样本选取需要定期更新。第三,发挥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成本在控制的层面作用,如关注剩余产能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 丁友刚,卢敏珠,甘慧希.Kaplan访谈系列之十――将时间添加作业成本法[J].会计之友,2011(2):127-128.

[2] 陈艳.从产品成本计算实例看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J].财会月刊(上),2011(3):53-55.

[3] 王蓬.估时作业成本法标杆管理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2(2):11-12.

篇(11)

文秘工作对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和单位的工作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文秘工作,并使之与档案工作规范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和200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文试就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衔接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1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1.1 文秘的素质修养,是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

由于有些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文字秘书兼任的,因而文字秘书的自身修养直接影响着文稿的质量和文档管理的水平。文字秘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从专业上说,虽然有区别,但业务关系上又相互联系,更重要的是二者的工作成果往往又同存于一个载体,可以这样说,文字秘书的修养是决定文档资料价值,进而搞好文书档案管理,使文书档案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这就是该事物间的本质联系。

文字秘书要自觉地、全面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才兼备、既合格又称职的国家特殊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仅仅通过文字的抄写、记录和文稿起草做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同时,由其经手、处理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字材料,也为文书档案提供了准确的、丰富的、详实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1.2 文字秘书是一名优秀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

由于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的局限,许多企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都是由文字秘书兼职的。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又隶属当地档案局领导,因此,文字秘书应在遵循档案管理必须坚持党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按照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关于统一管理、完整与安全、便于利用的原则要求,努力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修养。

文字秘书兼做文书档案管理,主要是做文书材料的立卷、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缩微、鉴定、检索、保护、利用、信息和统计等环节的工作。这些环节之间既相互连接,又相互制约,而利用则是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其它环节都为利用服务,为利用打基础和创造条件。做好文书档案工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服务,是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根本任务。

作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为了保证文书档案在中心工作中的作用,即作为单位工作的参谋作用,作为宣传教育的素材,作为历史的凭证,作为科学研究的必要基础条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通过单位办公部门的内设机构即文档室进行的,而这类文档室对于较小单位而言,则具有综合性,它不仅是管理文书档案,同时统管了诸如人事、科技、会计等档案,门类更多,内容更丰富,工作更复杂,这样,要求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要求为机关中心工作的利用创造方便的条件,而且要求提供的资料迅速、准确,这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文字秘书在加强秘书工作修养的同时,又必须具有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有关理论、业务、纪律、技能等方面的修养,做一名合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

2 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际工作中,文秘和档案工作实行的是分块管理。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但是这种体制某种程度上拉大了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距离。文秘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档案人员也很少考虑文秘人员工作,致使二者在衔接工作中出现了许多脱节之处。本文主要针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1)用纸不达标,装订不规范。《格式》规定,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g/m2-80g/m2的胶印印刷纸和复印纸,型号国际通用的A4型。装订要求在左侧订、无漏页、无坏钉、不脱落、不散页、后背平整。但长期以来,公文用纸是很少注意克度要求,常因纸张质量差和耐折度低,以致于保管时间不长便开始发黄。而且相当一部分单位的公文还在继续延用过去的16开型纸,即使是用16开,有时大小也不一致。印刷装订中,漏页、掉页、压字订脚不齐、顺序颠倒等问题时有发生,使公文的严肃性、美观性和档案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2)版记不全面,附件不规范。版记是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相互衔接,顺利实现“文档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标识。而日常文秘工作中常常不被重视,只有主题词而无抄送抄发单位有之,不标明印发部门和时间者有之,甚或没有版记,尤其是主题词的选用不准确或自拟自编更给文件归档拟写目录造成困难,增加了“文档一体化”的操作难度。《格式》还对公文的附件作了明确规定,但在现行公文制中,有些单位却不能处理。有的不标识“附件”二字,有的“附件”字样标识不当,正文和附件的名称、序号不一致,附件单位单独装订时不标识正文字号和排列序号,附件和正文难以对号入座也严重影响着公文的规范立卷和规范归档。

(3)原稿不齐全,编号不规范。公文原稿的收集整理是公文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时候办文过程很规范,但实际归档时,却发现只有定稿,缺了原稿和修改稿。还有的归档材料是传真原件,不经过复印就存档,短期内字迹模糊不清。公文编号上的差错一般则是由于登记不及时,分类不准确造成的。漏号、重号等情况的出现既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又不符合立卷归档的要求。

3 加强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的措施

加强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文档一体化”意识。“文档一体化”的实质是把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从组织制度到具体程序真正交融在一起。这个概念的提出,旨在加强档案部门对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档案的质量,同时减少档案部门的工作程序,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使文档工作流程科学化、合理化。因此,文秘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档案意识。要站在为历史负责的高度,按“文档一体化”的要求,规范办理好每一份公文。

(2)强化“全过程管理”工作。首先,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不论文秘工作,还是档案工作,每个环节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明确认识各自的岗位责任,这是“全过程管理”的前提。其次,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档案法》、《格式》和《办法》等法规对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及公文归档工作均作了明确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和文秘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在精通的基础上认真执行。第三,要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机构,建立优秀的工作队伍。这是“全过程管理“的基础。第四,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办理公文。第五,配置的设备和工具是”全过程管理”的关键。同时还应注意操作的熟练性和规范化,对一切不合理、不经济、不正当的使用行为要坚决禁止。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