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商务与经济统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8 10:08: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商务与经济统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商务与经济统计

篇(1)

1.引言

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全新贸易形式――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网络通信平台便利和快捷的特点,进一步简化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这样不但导致交易所用的时间大大减少,而且使交易费用也减少了,使公司与合伙人、消费者及供应者之间联系得到加强,使全世界经济信息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提速。当然,电子商务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商务运作方法和过程,还强烈的冲击和挑战着传统会计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环境,推动着传统会计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2. 传统会计受到现代电子商务的影响

现代电子商务深刻影响着传统贸易模式,作为对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反映与监督――传统会计不可避免地在管理模式、理论等诸多方面被电子商务影响。

(1)现代电子商务加强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的完成是公司管理模式的最终结果,这一模式由财务处理过程、方法、组织机构等组成。在网络的帮助下,交易各方能够快速知道产品信息、交易谈判、电子合约的签订等过程;因为交易流程表现出实时化、电子化以及远程化的特点,所以它在财务管理的时效性、适应性、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了。由此可见,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这样,企业才可以迅速掌握自身的财务经营情况,通过形成正确的对策,使给企业的带来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2)现代电子商务丰富了传统会计理论

会计是社会科学中的一种,外部经济状况是它方法和理论确定的条件,它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起作用,随着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在现代电子商务背景下,它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许多领域,同时传统会计未来前进方向是通用化、系统化、理论化和规范化,传统会计将完善它的理论、要素并且及时更新资产的概念、形成、权益的构成、会计环境及负债的类型等定义。与此同时,还要求其能够接受新概念(例如信息化会计、系统论、现代信息技术等)。

(3)现代电子商务提高了传统会计核算质量

在现代电子商务背景下,实在的商务运作被虚拟的数字环境所取代,在核算软件、方法、内容和会计核算方面实现了完善化、信息化、多样化和网络化,由此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中更加得到重视,确保了在企业运行中会计核算迅速掌握最准确、最完整和最基本的数据。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虚假信息等情况的出现得到遏制,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行有了保障,这样会计核算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3.现代电子商务为传统会计变革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的证)系等许多展提供充分了坚实最低够现代电子商务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商务运行方式。它是以提高贸易合作者间商务运行效率为目的,全面利用信息技术,并且通过利用电子手段获得贸易完整流程中的资料和数据,这样在商业的完整的流程中,贸易的直接化和无纸化成为现实。这样不仅突破了地区之间的隔离,而且大大减少了资金流、物资流及信息流的处理资金,还减少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促进传统会计的进步。

(1)一种全新的会计对象――现代电子商务

众所周知,会计对象定义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而且是被会计信息系统调控和反映的客观存在体,另外它以物资流通为基础,通过对价值活动进行管理,生成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优组配。由于会计对象对其信息的内容和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现代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由于外界环境改变所引发的信息需要的变化,迫使会计要适当地调整其对象的范畴和内涵。

(2)现代电子商务能够更新传统会计软件

电子商务使传统会计的运行环境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财务软件的应用环境。电子商务环境中的财务软件一定是建立在Internet、Exbanel基础上的。目前最新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具体发展如下:它从依靠单机、数据库的桌面财务软件发展到依靠Internet、客户终端Web化、分布式的网络财务软件,它们还有会计实务处理、信息研究、决策等多角度的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展现全世界市场情况,不仅减少多种经营管理费用,而且使商品流通时间缩短,提供比较多样的战略性财务信息、决策参考和财务分析能力,提升企业外部机构和内部各部门的财务管理技术。所以,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控制管理型系统将成为主流,这样不但使事前预测和计划的针对性成为现实,还能够使事中的调控和事后的分析统计变成现实。

(3)现代电子商务可以全面拓展会计职能

在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电子商务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会计不仅要承担起应有的监督与核算的责任,还要将其职责在公司的决策管理范围内得到发挥。会计核算职能要渐渐淡化,要把管理会计职能与财务会计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会计的分析、预测、控制等职能,把会计职能的重点放到管理、监督、调控、分析等方面;运用观念上的计量尺度和标准,这样经济活动就可以被准确、详实地体现,并依据会计的专业方法进行处理,对会计信息综合研究,准确预测公司的经营管理、外部状况和风险等,这样就能够达到公司的内部管理的要求。会计不但要对资金进行管理,还要能够对物流进行规划,使财务监控和进销存业务变成现实,实现会计核算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这样企业经营中最高效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了,它能够帮助领导做出决定,为公司的进步和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4.电子商务推进传统会计向网络会计的转变

网络技术在现代电子商务上被应用,它促进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出现,这样就进一步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步。传统会计理论被电子商务强烈影响着,同时一次巨大的应用方式的革命在会计领域内慢慢酝酿,这样最终传统会计会转变为网络会计。网络会计不仅消除会计电算化的不足,而且还能满足未来会计的多样化、网络化、复杂化的发展需要。

(1)网络会计是电子商务与传统会计的结合物

互联网支持着现代电子商务的进步,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经济贸易在企业与企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和消费者与企业之间进行,这样全世界网络供应链中一个结点就包括:银行、公司和消费者,网络会计能够承担联系网络各个终端结点的工作。因此,我们可以说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完美结合生成了网络会计,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它的发展与存在的保障;另外与传统会计比较,全面性、多样性、动态性等是网络会计所具有特点,它含有全方位的核算内容,不仅能够进行对传统会计工作,还把电子货币结算等网络经营业务变成可能,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网络会计不仅继承了传统会计,而且还发展了它。

(2)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密切相联

支持发展作为空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种现代电子商务不仅客观详实地展现出企业经营中的现金数量、财务经营状况,而且还使其会计报表具有合法性,拓展了会计发展的领域。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环境下,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技术而生存的网络会计,是披露、确认各种项目和交易的会计活动;同时网络会计是一种工具,它被企业用以进行会计监督和核算,从财务上能够体现整合电子商务的全部作用,并且创新在电子商务技术的广泛应用,它也持续前进。另外,网络会计还使电子商务的运作体系更加丰富,使实现电子商务的变得可靠,促进电子商务向高级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为网络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凭借一些技术手段的发展,网络会计能够非常有效地运作。在电子商务技术中,网络会计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数据挖掘(DM)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多项技术获得强力的保障,同时有了这些技术支持下,网络会计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随着基于Java技术、Internet / Intranet的WEB技术和三层架构组件技术等在电子商务范围内的成功应用,保障了企业网络会计的实现。

5.总结

电子商务不仅创新了传统会计理论方法与概念,还在强化经济发展的管理和调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要逐步向全新的网络会计转变,这将是当今会计学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方向。它以达到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标准为出发点,把网络会计特点发挥到极致,使会计信息分布式处理、资源共享成为现实,提高会计账务处理的效率,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坚实的会计基础。(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指导老师 :谢知非

参考文献:

篇(2)

一、流通与流通经济学

流通,从本质上讲其可以说是一种流动,但基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其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宽泛,例如对于研究人体结构,我们可以说人体血液的流动也是一个流通的过程,对于研究大自然的环境变化,我们通过研究空气的流动、海水的流动等等,总而言之,所有的物质流动都可以称为流通过程,而本文所研究的流通是基于经济学的范畴来进行。

从经济学范畴来讲,流通是一种商品或产品的流动,从传统意义上说,我们所说的流通只包含了商品的交换与流动,商品指的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流通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么一个交换的过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流通不仅仅指的是商品的流动,而包含了资金流通、人才流通、信息流通等等,同时也不仅仅是指一种实物流通,也可以是一种无形服务流通。但这一切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点,即流通是将产品从生产范畴过渡到消费范畴这么一个过程。

流通经济学就是以流通为根本的一个学科,其反映了产品流通的本质,当然,这里所说的产品包含了两种含义,一是有形的商品,如穿的衣服,吃的米饭,住的房子,行的汽车等等,二指的是无形的产品或者说是服务,特别在这么一个时代,这种服务日渐明显化,如衣服的退货服务、汽车的保修服务等等。因此,流通经济学应该把流通作为其核心概念来进行产品流通研究,如何进行产品的资源优化,通过什么有效途径把产品流通出去,如何做好保修保障等等都是其研究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从产品的购置、加工、运输、营销等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实施。

二、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重构流通经济学

上文说到,对于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应以流通作为核心的概念来进行,但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流通经济学究竟属于哪个范畴,政治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难以界定,其次,流通一词比较含糊混淆,其难以与贸易、商业、营销等等词汇区分开来,因此难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这些词语都可以用一个行内术语――商务来表示,因此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重构流通经济学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

商务,简单来说,是一种交换活动,这种交换活动与商业行为和服务行为相关,而商务经济学正是研究这样一种商业行为与服务行为的运作规律的一门学科。商务经济活动是包括了所有流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一种活动。商务经济学不仅研究的是国内的经济行为,同时也兼顾国外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把国内外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商务经济学首先是覆盖整个流通和服务领域的经济学。商务经济学首先要研究商业活动的规律。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营规律。除此之外,商务经济学还要研究与服务有关的经济理论。服务作为无形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研究生产业和生活业的发展演变规律,研究服务业发展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流通经济学,扩宽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传统的流通经济学,研究的只是一种有形商品的实物交换过程,从商品生产出来流通到消费者的手中,期间并无太多的交集,但商务经济学则从一个新的范畴来研究,即服务,特别随着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的出现,我们买卖的交易不仅仅强调产品的质量与功用,同时也强调一种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意识,服务的精神,而如今的淘宝网、当当网等这些网站的出现,正是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一点,对于服务态度好的商家,显然我们更乐意也更愿意去购买他们的产品。因此,拓宽了研究领域的流通经济学不仅仅局限于商品的交换,也应强调服务意识。其次,我们也越来越了解到一种变化,即我们交易方式的改变,传统中的交易一般都是面对面的交易方式,如今,我们可通过网上交易,以前走几公里路给的一个东西,如今一个快递明天便可到达,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流通方式的改变也要求我们的服务精神尽善尽美。因此,商务经济学的电子商务研究,无疑给流通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巨大的流通生产力。

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流通经济学,拓展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空间。传统的流通经济学研究的空间只局限于国内的流通与贸易,比较缺乏对于国际间贸易流通的研究。而商务经济学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研究,同时也能够兼顾跨国流通的研究,实现了国内外流通与贸易的结合与统一。比如对跨国公司商务行为的研究,把国内的公司、国外的公司和跨国的公司的流通手段、贸易功能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比较全面的流通信息,特别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流通经济学不仅要研究国内的产品服务,也要研究国外的产品服务,才能很好地把自身的产品流通到消费者的手中。

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流通经济学,明确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在以前众多的研究流通经济学的过程中,流通经济学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正确的定义,从而也使得其研究方法和方向也层出不穷。但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以其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唐・埃思里奇曾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描述为以下一般步骤: (l) 识别问题;(2) 限定研究目标;(3) 提出假设,提出预期结果以及研究方法;(4) 设计研究程序;(5) 获得适当信息;(6) 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我们在研究流通经济学时,要分析研究的问题是属于专题性的?学科性的?还是为研究其对策。显然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构建流通经济学应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应按照唐・埃思里奇这种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来进行,从而才能明确流通经济学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升流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三、从商务经济学中得出研究流通经济学的框架

基于上文分析了商务经济学对于流通经济学的重要性,以下我们探讨出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流通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一,研究流通与流通经济的核心概念。其主要包含流通的内涵与外延,流通的本质,流通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第二、流通的要素与分类。如可将流通可分为商品流通,资金流通,信息流通等等。第三,流通的功能、结构、渠道。具体是流通可带来怎样的影响,可通过什么方式渠道去促进商品的流通。第四,流通经济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流通的经济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联系。第四,流通经济行为的运作规律。第五,基于不同空间的流通经济行为。如可研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间的流通经济行为特点。第六,流通经济的规范与政策。对于流通经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怎样的规章制度和运作条例。

四、结语

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流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流通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部分,流通经济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是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去探讨研究流通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其研究的框架。既是为流通经济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把流通经济学当成一门学科去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对商务经济学的研究去促进我们对流通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希望给日后研究流通经济学的学者做一个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治理结构失衡,公司管理层管理混乱等诸多原因,导致公司业绩逐下降,出现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资不抵债等严重情形,最终受到特别处理,面临退市危险,使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巨大损失。但如果能够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构建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化逆境为顺境,就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财务预警系统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一、我国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现实意义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能实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地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发现财务状况异常的征兆,并迅速报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在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可以发挥四个作用:

1.财务监测作用。监测、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比较,进行核算、考核,找出偏差,并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2.财务诊断作用。它是根据跟踪检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诊断技术对公司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公司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即分析“警度”,告知“警情”的程度。并使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3.财务治疗作用。财务治疗功能是在监测、诊断的基础上,识别病根、对症下药,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到正常运转的轨道。准确来讲,治疗功能并非财务预警系统的本质功能。但是,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不仅应该能够找出企业的“症结”所在,而且应该能够提出改进方案和应对措施。

4.保健作用。通过财务预警分析,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弥补公司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预替系统,从而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即“防警”。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动态财务预警系统不仅仅包括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要使其能发挥作用,还要配合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内控系统。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状况的制约,使我国在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1.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财务数据,真实及时的财务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委托关系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拥有过大的权利,而且现行的监督机制和独立审计机制难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这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势必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有关利益各方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2.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的国有控制权不明确,使得投资主体的监管形同虚设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的“一股独大”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显著特征。在这种体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多人并不能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导致企业的内控失效。有的虽然也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内控制度,由于制度本身不切合实际,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有的虽然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合自身实际并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却由于外部监督不力,企业不愿执行,将其束之高阁。

3.上市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为也不够规范。上市公司有关决策层往往受到“第一大股东”,代表国有股或法人股的“关键人”的控制。甚至存在着控股方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圈钱”,利用关联方交易恶意造假,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特权消费现象。在这种不良但又比较普遍的行为当中,一般的投资者是利益受损方,而上市公司决策层是既得利益方,使得上市公司决策层作为受益者,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成为正常现象。

4.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有的财会人员忘记了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冒着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风险,为单位领导的不法行为出谋划策,粉饰经营业绩,甚至侵吞国家财产,更加加大了预警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难度。三、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实施的建议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量化的财务指标能对财务状况进行总量控制,而某些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可对细节即具体过程进行控制,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从微量上找出影响公司长期财务状况的动因。

财务预警是一种量化分析,它有利于清晰、直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但它难以全面满足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程度的需要,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定性分析,特别是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和审计质量等因素会直接决定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维度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具体来说,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的规则是:企业定期监测容易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的各种因素,报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并利用有经验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作定性分析评价。同时,定期运用预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由于模型预测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年度财务报告,因此,量化分析的时间可定为一年一次,而非量化分析相对容易些,可把时间定为一月一次,甚至更短一些,以便使预测更加及时有效。另外,在年度财务危机预警时,可把平时非量化分析结果和年度量化分析结果进行相互修正。例如,企业按助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出在财务危机警戒线以上,即企业不会发生财务危机,但根据企业当年报表外的非财务信息(如或有负债等表外因素)、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计算出企业的定性评价指标总分在预测警戒线以下,反映出企业存在着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出相反的矛盾,这就需要作出仔细判断,专业人员的主观性是否过强,还是定量分析模型因行业因素的变化需要重新建模。企业在仔细分析后,再重新预测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

3.关注重点指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首先,关注主营业务指标,加强主业监管。如果频繁变更主营业务,上市公司的业绩无法得到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投资者很难有一个合理的业绩预期,这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风险。如果主营业务急剧萎缩,并且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根本性的,持续性的,那么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能力强弱的直接市场表现无疑是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上市公司市场竞争的优劣态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指标经常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成持续走低杰势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研究的话,便意味着上市公司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如果不及时扭转,将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上市公司要强调突出主营业务,在评估上市公司主业竞争能力时要关注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其次,关注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判别盈利公司与财务危机公司的财务差异,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有着中长期的判别作用,而盈利能力及回报能力、资产流动性和公司增长能力指标则短期判别能力强。在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时,应侧重于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

3.进行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变动对预警结果的影响程度,重要指标的变动会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预警系统一旦报警,管理曾首先要确定是哪些指标偏离造成的危机,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调整可以针对某一个指标,也可以是某几个指标。选取哪种方式更有效、更经济,管理层有必要在敏感性和调整难度之间进行权衡,选取适当的调整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张艳秋王彤彤: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3)

篇(4)

关键词:协同商务 生态经济 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是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是一种能够维系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而满足其自身需求前景的经济。生态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必须把科技先导型经济纳入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之中。协同商务作为下一代电子商务系统,为传统业态带来了革新,有助于区域各生态企业网上网下的协同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生态系统,共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模式,为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崭新的道路。

协同商务在区域生态经济中的优势

所谓协同商务(Collaboration Commerce)是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通过改变业务经营模式和方式来达到资源最充分的利用,得以更有效地管理当今错综复杂的企业生态系统。协同商务能够解决区域生态经济所提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问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协同商务的生态效益优势

协同商务是一种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具备很强的生态经济效益优势。区域生态经济包括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等产业链,每种产业均可以利用协同商务整合商务流程,通过业务自动化、网络化和集成化实现跨企业、跨时空、跨行业的联合协同作战,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规模效益。B2B商务平台能建立工业衍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把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完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流程。这不仅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还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增值。同时,借助成本低廉信息丰富的互联网可推广经济区的产业优势和特点,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的 “品牌效应”,使其生态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营销模式对生态产业发展的制约。

(二)协同商务的资源配置优势

目前,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于其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发展不迅猛,各种产业没有形成整体联动效应。而协同商务恰好具备了强大的信息功能和资源配置优势,能够整合生态经济区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协同与共享。网络化的协同互动打破了原来传统产业间的障碍,整个产业链一起分摊职能业务成本和资源配置成本,形成了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大大降低了生态经济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趋于最大化。协同商务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机制也为生态环保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对传统产业进行绿化改造,优选生态产业项目,在带动第三产业升级的同时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最终缓解传统产业发展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压力,这是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三)协同商务的信息共享优势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生态化与知识化的时代潮流,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流的通畅。协同商务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将生态经济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整合成统一的渠道,实现生态产业链之间业务和信息处理的一体化。各种资源甚至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被优化组合,完全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从而提高区域生态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优势。协同商务还拥有全球化和知识化创新环境,其基于Internet技术的知识库管理使动态联盟企业之间共享废料再生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发展等信息,为生态经济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促使生态经济的现代化。对政府而言,利用协同商务平台还可以把分散的政务数据资源整合起来,提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体效能,实现各市县的产业联系、物流联系和旅游业联系,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因此,协同商务的信息共享优势,不断为生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形成良性循环的动态圈。

基于协同商务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生态经济是一个集成了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其他服务性机构以及普通消费者的庞大社会网络。其协同商务模式的核心在于生态价值链上的所有成员通过电子化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区域层面构建区域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生态产业链上的业务和资源的协同互动, 对生态经济发展形成有效激励。

(一)生态企业的网络化管理

企业是发展和实施区域生态经济的主体,也是体现生态经济效益的个体。企业应将生态环境管理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关键是建立基于协同商务的生态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绿色产品开发―绿色采购―清洁化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的循环业务流程的整合,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生态企业内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绿色管理体制和标准化的经营考核指标,对产品的绿色开发、生产、运输、消费及废弃再利用等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外部则开展生态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实现与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很好地协同工作,加强顾客对公司和产品的接受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的生态经济效益;最后扩展到B2B和B2C电子商务,进行绿色材料的电子化采购和绿色产品的网络化销售,以充分利用再生资源,提高生态产品的营销和销售能力。利用搜索引擎、BBS、电子邮箱、博客、视频广告等网络广告形式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大力宣传,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环保和绿色质量认知程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绿色形象的影响力。

(二)生态产业的协同商务体系

在网络经济时代,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重点就在于培育生态产业链和构建循环产业经济,分别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服务业内部建立信息系统,集合供应商、合作伙伴、市场中介机构参与生态经济的网络化运作。农业的生态产业链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的综合开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一体化经营。从农户生产初级农产品,上游企业将初加工产品提供给下游企业深加工,下游营销企业再销往市场,到回收副产品并将废弃物加工成环保农业生产资料,整个过程通过信息的传递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链。生态工业则应构建纵向和横向的清洁化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网络平台,将每一个个体企业都联合起来,形成一种高效的“闭路再循环”生态产业链。各节点生态企业都可以凭借信息系统,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回收利用和企业管理内容等方面实现快速实时、灵活可控的协同合作,真正实现业务流程上的整合。生态旅游业应建立B2B战略联盟,开设生态旅游资源详细推介、网上组团、网上导游、网上购物和旅游资源调配等模块,促进旅游资源共享和优化整合,构建新兴生态旅游热地。同时还应大力推进经济区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保险、证券、文化等现代网络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层次和水平的提升,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协同商务还将在区域生态产业圈内全面拓展, 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环保产业之间从产品或资本层面的合作扩展到底层信息系统的链接,各行业共享关键性的信息资源、知识,实现业务交互和共享。这种相互依存的生态产业系统,能实现生态产业圈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梯级使用和信息的联结,使区域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达到纵向闭合、横向共生、内外协调、技术集成的局面。

(三)区域层面的协同支撑体系

区域生态经济除了垂直关系的业务合作外,同时还需水平方向上以外部相关组织为后盾的协同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行业协会的信息门户网站以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协同等。

1.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为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可构建一个基于协同商务理念的政务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将生态经济纳入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发展轨道。设立环保治理技术数据库查询网页、求援电子信箱和论坛等,及时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方便企业利用和交流。通过对生态产业园区的电子商务管理加强对宏观指导和具体服务,提供引进资金、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等功能,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内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保和资讯的纵向闭合。利用政府电子政务大厅这一载体向社会公众各类涉税信息资讯,通过网络银行、网络税务等电子金融方式完成绿色税的征收和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发放,鼓励绿色行业的发展。政府还必须以身作则参与协同商务活动,带头进行区域生态经济的需求调查,对环境工程项目从事电子订货订购,如生活污水处理、水利工程、自然保护区的野外监控系统等项目在网上招投标,提高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我国公民环境法制观念依旧薄弱,对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相当不了解。2009年1月,我国网民数量突破3亿,网络群体的力量不容忽视。政府完全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博客、论坛、公益广告等方式进行政策引导,帮助人们提高对环保的关注程度。

一是对区域生态资源优势进行宣传造势,设立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网页,开辟专栏进行网上环境调查、网上投诉和举报,提高全体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二要打造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区域生态经济网络品牌。开展基于生态文化的网络公益广告、环保图书、歌曲等网上娱乐业,树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三是通过电子政务厅向公众提供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信息服务,提高政府网上办公的效率。

2.行业协会的电子商务社区。目前,作为非政府的社会民间组织的行业协会已经成为维护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中介力量。在协同商务视角下,行业协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建立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产业信息服务中心。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为区域生态经济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公布社会能耗指标、污染排放行业标准,在产业内推广使用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另一方面,生态企业以集群的方式来共享电子商务社区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通过整合物流、资金流和知识流加强业务扶持,并向政府部门提交行业运行情况和政策建议,扩大区域生态产业在国内、国际生态产业界的影响。与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建立生态产业教育、培训、人才技术交流中心,完善知识交换、联合开发与在线招聘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和技术的协同;通过举办一些网络公益活动,倡导绿色消费方式,促进全民绿色消费方式的形成。

3.科研院所的协同技术攻关。传统产业低技术水平的过度扩张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区域生态经济技术研发的需要,建立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技术攻关网络,完善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协同技术攻关平台不但提升了生态企业绿色技术运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而且为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示范实验场所,多方合作和交流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开发带来的时间上和金钱上的浪费,逐渐成为生态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极为重视的战略问题。从协同商务视角来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充分发挥协同商务的资源配置职能和生态效益优势,有效地整合整个生态经济区的各种资源,提高生态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为我国生态经济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5)

财务危机,就是指企业丧失了应有的赔偿以及支付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不能再按时负担经营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广泛一点来讲,财务危机主要是指企业在财务和经营方面的失败,如本金没有按时收回、投资的成本没有给公司带来预期的效益、运行成本太高、不能向银行借贷新款甚至不能延缓还款期、控制不了企业账面的资金流等,这些都是财务危机的种种表现。

(二)财务危机的特征

财务危机的特点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财务危机的首要特点是危害性,陷入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危害性是最大的,部分企业根本不思考应对财务危机的对策。这样一来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当电信企业面临着财务危机被迫宣告破产时,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自身损失。譬如,对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样下来即便渡过了危机,但是也浪费了不少资源。其次是动态性,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到财务危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按照财务危机的周期来讲,企业领导者对组织内部潜在风险以及市场变化不敏感,未能预料到将要面临财务危机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步履维艰。多样性也是一大特点,财务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为:企业的效益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经营费用的支付能力较弱、在经营方面效益基本是处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企业财务危机是风险和错误促使下的产物,并不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一失误就产生的,主要是外环境发生不断的恶化才造成的。譬如,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或是政府出台的相关调整政策等,都会使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完善自身发展的企业面临财务危机。另外,企业在自身经营方面所产生的失误也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财务危机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两重性,财务危机对部分企业来说,虽然存在危险性但也是企业拓展的机会,危险性使企业受到不小的损失,而机会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财务危机中每个阶段都存在转机。若企业认识到了有利点并合理利用起来,不但能减少企业的损失,还能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足,更便于健全财务的运行体制。另一方面,若企业能安全度过危机,将会从中学到合理的管理经营模式,对危机意识也会有所提高,这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财务危机的成因

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企业管理经营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主要是控制和监管企业的运营,同时也是一种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进行规范和义务分配的制度体系。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制,既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分配,又使企业在遇到重大事件决策方面有规章可循。当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统一时,就会产生委托人和人两个权利的代表,公司的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和防范社会道德风险,最终目的就是要求经营者要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但是,我国大多数公司采取此结构的管理措施较晚。因此,部分企业会发生内部权利失衡的情况,及公司内部责任和权利不对等的情况。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还会导致内部控制力度越来越小,甚至失去了这个制约体系。如此一来,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将会出现问题,逐步演化成财务危机。其次,盲目地扩大投资,具体来讲就是企业自负于自己经营能力与和盈利能力,看轻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及市场的变化,还是遵循固定的经营模式,因而不能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还有一点就是,盲目地实行企业多元化经营,大多数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同时,还涉足不熟知的领域。造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弱,使得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加,消耗费用也随之增加。这时如若突遇市场供需的变化与竞争对手双面夹击的情况,将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部分财务控制力薄弱的企业在追求市场占有率时,为了增加销售额而使用了赊销的方式,销量虽然提升了,但是在后续的工作中会出现财务掌控能力不足,使应收账款难度增加,导致企业账面的流动资金减少。长此以往,会使资金链断裂,致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

二、企业经济危机管理理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时,企业经济危机管理理论就被一家西方的跨国公司提出来了。其主要内容是,在企业承受各类的外部打击时,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付,且针对受到此类危机电信企业应如何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顾名思义,这就是危机管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由于市场环境等各个方面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也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发危机。所以,企业则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危机处理方案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纵使危机发生了,也可以根据事前制定的危机处理方案,再加上决策者的应变能力和处理危机事件的手段,来确保企业的安全经营。

三、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特点

第一,能预测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对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在经营过程中能及时地发现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并在企业财务危机发生之前,就通过敏感指标反馈给经营者。第二,防止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及扩大,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能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就通过敏感指标发出危险预警提示。指示出会使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因素,让经营管理者了解到企业自身运营中所存在的弊端,并采取措施来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及控制事件扩大。第三,能避免发生相似的危机,财务预警体系在预测到危机时就会指出促使该危机发生的因素。经营者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之后,再根据现实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改善。如此应对财务危机,并吸取经验,当企业再面临类似的财务危机时就能够应对自如。

篇(6)

1 研究背景和相关概念

公安海警学院的前身是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原名为“武警水面船艇学校”,始建于1983年7月(国务院[1983]149号文件),当时隶属于武警总部,1985年9月开始招生开学。1993年8月,学院移 交公安部领导,归口公安部边防局管理,更名“公安边防水面船艇学校”。1996年开始组织申办专科的筹备工作,1997年9月终止中专招生、依托武警学院(廊坊)实施大专教学。1997年下半年,由教育部组织的在长沙召开的会议上,顺利通过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1998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同意建立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教发[1998]18号文件),学校更名为“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公安部直属的一所普通学校。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海警学院网上自助订餐系统在海警学院正式运行。

1.1 物联网的概念

随着信息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考所基于的起点各异,对物联网的描述侧重于不同的方面,短期内还没有一个权威、完整和精确的物联网定义。

大多数比较偏向的物联网定义是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在物品之间、物品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环境之间实现高效信息交互方式,并通过新的服务模式使各种信息技术融入社会行为,是信息化在人类社会综合应用达到的更高境界。

1.2 物联网技术体系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这也体现出了物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警学院网上自助订餐系统物理基础

订餐系统采用了160×98点阵的显示屏和超小的输入键盘,整个机身小巧美观,重量只有70克。无线数据下载功能,无需使用连接线即可进行系统数据的下载,真正实现了无线双向通信。采用了国际先进的信号放大技术,使其空旷通信距离可达1000多米室内可达200米以上。采用了国际通用的ISM频段,不需要申请无线频率、无需支付信道使用费,具有通信稳定可靠、费用低廉等优点。实现了餐饮业向规范化、智能化、现代化的飞跃,具有高可靠性、稳定性、无线集成等特点,利用RFID射频技术,在每一个餐具底部植入RFID射频芯片,餐具进入结算区后(射频天线感应区),通过对餐具底部RFID射频芯片进行读写操作,借助于计算机及其通讯技术,实现对餐具底部RFID射频芯片的通信和管理,实现快速结算。主要为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餐厅、快餐连锁店等提供自选式快速结算服务,通过在餐盘底部植入射频芯片的方式,实现快速结算,与传统的结算方式相比,智盘系统具有速度快、核算准、体验佳、无人值守等特点。

该方案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涵盖用户自助开台、自助选菜、自助结算、自助服务功能,通过智慧餐台对餐厅进行智能化布控,全方位升级改造,有效降低餐厅运营成本、提升顾客用餐感受,打造智能化、现代化的餐厅。

2.1 方案介绍

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的智慧餐台智能结算综合解决方案。主要通过读取智慧餐具中RFID标签的方式,进行统一计价,并通过一卡通账户中的卡片进行支付。数据信息交予一卡通系统进行汇总管理,智慧餐台通过液晶显示屏将各类图文信息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客户。

集成一系列智能化、自主化的应用设备,并应用在充值、结算、就餐等各环节,对餐厅实施智能化布控,实现自动结算、自助充值等功能,节省餐厅人工,降低运营成本,打造智能化、现代化的餐厅,可广泛应用在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餐厅及快餐连锁店。

系统能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故障率低,并且能确保在发生故障时,交易流水等重要数据不丢失。系统具备快速支付、安全高效等特点。

2.2 系统结构――分为两大部分

智慧餐具:智慧餐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各种色彩的碗碟,每一种色彩对应一个价格,内置RFID标签,供智慧餐台读取菜品和价格信息进行结算。

智慧餐台结算系统:在每一个餐具底部植入RFID射频芯片,餐具进入餐台结算区后(射频天线感应区),通过对餐具底部RFID射频芯片进行读写操作,借助于计算机及其通讯技术,实现对餐具底部RFID射频芯片的通信和管理,实现快速结算。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警学院网上自助订餐系统特点

由于打印系统所使用的串口通讯线路较长,很容易受外界电磁脉冲的干扰(如大型用电设备开启与关闭的瞬间都会产生高压脉冲),会导致信号传输失败或烧坏打印机和电脑设备,针对此问题特别自行设计制作了光电隔离器(打印长线驱动器)。系统特点为:

3.1 人机交互

系统界面通过色块对各类信息进行区分,重要信息将在界面上突出显示,我们为您呈现更多精彩;触控操作灵动流畅,强大功能,一触即发;可自定义的语音提示,伴随整个流程。

3.2 安全稳定

工业级的系统环境,8mm厚度的钢化玻璃台面,台身采用高强度冷轧钢板静电喷塑,轻松应对高温、潮湿、油污,为您全天候待命;数据本地存储并自动上传服务器,支持脱机使用,数据安全双重保障;内置工业级读头天线,信息读取更稳定,更灵敏!

3.3 操作简单

智慧餐台使用全中文触控操作,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功能操作简单,前端操作员数量少,员工只需经过简单快速的培训就能立刻上岗,整套系统运作不会因员工流动和缺乏培训受到影响。

3.4 安装方便

智慧餐台由于采用工业级硬件配置,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大容量数据存储等优点,只要接通电源,连接网线,智慧餐台就能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瞿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3).

[2]Peter Norton著;杨继萍,钱伟等译.计算机导论(第6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1).

[3]郭卫斌,杨建国.计算机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8)。

[4]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7).

[5]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03).

[6]张凯,张雯婷.物联网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4).

作者简介

篇(7)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当前的经济领域中一个最为热点的问题,物流配送则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必须分析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地区分布、商品品种、成本与规模、库存控制等因素,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优化。在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对于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管理和调配的要求也愈加显得重要,企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促使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成化,企业通过建立现代的物流体系,不但可以实现生产和销售的集约化,并且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实力。企业在物流作业中的成本来自于运输、搬运、仓储、拣货等各个成本因素。仓储的营运成本除了直接受到企业生产、销售和内部管理的因素影响外,更直接取决于拣货质量和订单处理速度。所以,改进和优化拣货作业,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主要为配送物流。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成也配送,败也配送”这句话用于形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非常恰当。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则是交易执行的保证,没有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物流配送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二)传统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配送问题就具有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特点,要使物流配送过程优化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用户数量多、用户需求变动大、对时间要求较高时,运输配送调度优化仅凭人工经验配送调度就显得相当困难,由此不仅造成配送效率和配送服务水平低下,也将造成配送成本高昂。因此,建立配送管理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目前,国外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并已开发出相应的系统。例如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为了解决某个工厂仓库每天为几百个客户配送而出现的订单难以合并、车辆难以派遣、路线难以安排的困难,同沙尔公司合作开发了重油产品的计算机辅助配送系统。这个系统利用订单、距离以及卡车运输的比例等信息能够生成详细的、较低成本的配送计划,该系统不仅使其配送工作效率大大增加,而且每年还可为其节省100多万美元。以前国内物流配送的开展尚处于初期阶段,配送基本上处于人工经验阶段,无法适应大规模的集中配送、统一调度、低成本的要求。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运作模式的引入,更为复杂,使商品在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的优化实现更为困难,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方面的工作并不多见,本文主要基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展开,提出一种计算机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并给予技术实现,可以更好地完成对货物配送的管理,并提高货物的配送效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的业务功能定义在以配送计划、运输仓储为主线,贯彻到管理配货、运输、仓库、分货、送货、信息服务等物流活动的一系列基本环控制物流服务的全过程。其主要业务功能如下:

(1).出入库管理模块功能

帮助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物料的入库、出库盘点等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通过期初余额管理功能,完成库存物料初始化,并完成一般出/入库单的输入、审核等各项管理功能,以达到降低库存、避免物品积压及短缺的目的。

(2).仓储管理模块功能

包括三维立体仓库、计划控制、库存管理、调拨管理、货位管理、库存台帐、盘点等功能。

(2).配送管理模块功能

利用资料库中的信息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配送线路进行优化,自动产生优化的配送方式和路线,完成货物配送业务管理,实现多级配送,满足货物配送管理的需要。包括订单管理、制定配送方案和路线、调整配送计划等功能。

(3).运输管理模块功能

系统能够自动完成货物运输作业,如:接单、发运、到站、再发运、再到站、签收等操作,可以处理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多式联运、全程/分段结算和多种支付方式。包括:币种管理、费率管理、费用管理、单据处理、运输管理、调度管理、车队管理、保险理赔索赔等功能。

(4).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功能

建立和维护客户资料,通过对客户信息和信用级别的统一管理和分析,为市场销售、物流服务提供准确的依据,为客户提供基于计算机、电话、网络的服务,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包括客户管理、客户服务等功能。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

该系统采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一般模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运用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强大,跨平台性,应用范围广的JSP 动态网页语言和JavaBean 相结合的开发模式,数据库使用SQLServer 2005,服务器采用Tomcat 5.0软件,系统开发工具:Dreamweaver 8.0 和NetBean 4.1。实现了系统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伸缩性。

(五)结语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在现代物流经营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系统的应用将使配送企业在提高配送速度、降低运作成本、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拓宽服务内容等方面达到新的水平。该系统能够满足多种物流配送企业的业务和管理需要,特别适合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企业在配送中的指挥调度工作,帮助物流企业实现信息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谢勇等.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物流技术,2008,27(189).

篇(8)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 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 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治理结构失衡, 公司管理层管理混乱等诸多原因, 导致公司业绩逐下降, 出现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资不抵债等严重情形, 最终受到特别处理, 面临退市危险, 使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巨大损失。但如果能够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相关信息, 构建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化逆境为顺境,就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财务预警系统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一、我国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现实意义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能实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地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发现财务状况异常的征兆,并迅速报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在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可以发挥四个作用:

1.财务监测作用。监测、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比较,进行核算、考核,找出偏差,并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2.财务诊断作用。它是根据跟踪检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诊断技术对公司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公司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即分析“警度”,告知“警情”的程度。并使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3.财务治疗作用。财务治疗功能是在监测、诊断的基础上,识别病根、对症下药,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到正常运转的轨道。准确来讲,治疗功能并非财务预警系统的本质功能。但是,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不仅应该能够找出企业的“症结”所在,而且应该能够提出改进方案和应对措施。

4.保健作用。通过财务预警分析,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弥补公司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预替系统,从而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即“防警”。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动态财务预警系统不仅仅包括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要使其能发挥作用,还要配合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内控系统。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状况的制约,使我国在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1.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财务数据,真实及时的财务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 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委托关系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拥有过大的权利,而且现行的监督机制和独立审计机制难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这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势必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有关利益各方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2.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的国有控制权不明确,使得投资主体的监管形同虚设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的“一股独大”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显著特征。在这种体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多人并不能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导致企业的内控失效。有的虽然也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内控制度,由于制度本身不切合实际,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有的虽然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合自身实际并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却由于外部监督不力,企业不愿执行,将其束之高阁。

3.上市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为也不够规范。上市公司有关决策层往往受到“第一大股东”,代表国有股或法人股的“关键人”的控制。甚至存在着控股方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圈钱”,利用关联方交易恶意造假,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特权消费现象。在这种不良但又比较普遍的行为当中,一般的投资者是利益受损方,而上市公司决策层是既得利益方,使得上市公司决策层作为受益者,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成为正常现象。

4.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有的财会人员忘记了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冒着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风险,为单位领导的不法行为出谋划策,粉饰经营业绩,甚至侵吞国家财产,更加加大了预警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难度。

三、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实施的建议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量化的财务指标能对财务状况进行总量控制,而某些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可对细节即具体过程进行控制,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从微量上找出影响公司长期财务状况的动因。

财务预警是一种量化分析,它有利于清晰、直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但它难以全面满足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程度的需要,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定性分析,特别是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和审计质量等因素会直接决定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维度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具体来说,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的规则是:企业定期监测容易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的各种因素,报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并利用有经验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作定性分析评价。 同时,定期运用预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由于模型预测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年度财务报告,因此,量化分析的时间可定为一年一次,而非量化分析相对容易些,可把时间定为一月一次,甚至更短一些,以便使预测更加及时有效。另外,在年度财务危机预警时,可把平时非量化分析结果和年度量化分析结果进行相互修正。例如,企业按助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出在财务危机警戒线以上,即企业不会发生财务危机,但根据企业当年报表外的非财务信息(如或有负债等表外因素)、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计算出企业的定性评价指标总分在预测警戒线以下,反映出企业存在着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出相反的矛盾,这就需要作出仔细判断,专业人员的主观性是否过强,还是定量分析模型因行业因素的变化需要重新建模。企业在仔细分析后,再重新预测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

3.关注重点指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首先,关注主营业务指标,加强主业监管。如果频繁变更主营业务,上市公司的业绩无法得到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投资者很难有一个合理的业绩预期,这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风险。 如果主营业务急剧萎缩,并且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根本性的,持续性的,那么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能力强弱的直接市场表现无疑是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上市公司市场竞争的优劣态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指标经常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成持续走低杰势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研究的话,便意味着上市公司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如果不及时扭转,将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上市公司要强调突出主营业务,在评估上市公司主业竞争能力时要关注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其次,关注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判别盈利公司与财务危机公司的财务差异,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有着中长期的判别作用,而盈利能力及回报能力、资产流动性和公司增长能力指标则短期判别能力强。在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时,应侧重于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

3.进行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变动对预警结果的影响程度,重要指标的变动会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预警系统一旦报警,管理曾首先要确定是哪些指标偏离造成的危机,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调整可以针对某一个指标,也可以是某几个指标。选取哪种方式更有效、更经济,管理层有必要在敏感性和调整难度之间进行权衡,选取适当的调整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张艳秋王彤彤: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3)

篇(9)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Key Word: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对外贸易管理模式下,“国际经济合作”涵盖了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外的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工程承包等内容;与此相应,全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普遍设置了《国际经济合作》课程。这本应是一门内容丰富且实践意义较强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课程,然而由于缺乏核心理论体系的支撑和国际上同类课程的借鉴,课程体系发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步伐比较缓慢。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任务十分迫切。

一、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知识点庞杂。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只是蜻蜓点水般地介绍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加工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国际工程承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和国际发展援助等国际经济合作现象以及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现状,课程知识点庞杂,具体教学内容难免肤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与其他课程知识点重复。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涉及的“国际投资”内容与《国际投资学》重复、涉及的“加工贸易”内容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复、涉及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内容与《国际经济组织》重复,导致《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特有的内容仅仅限于国际技术转让、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发展援助等,而有的院校若增设了《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项目管理》课程,那么《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开设意义就不大了。

(三)教学手段单一。传统《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还是以文字灌输的方法传授知识,学生对之兴味索然。为了活跃课堂,教师往往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案例,但由于课程核心理论体系的缺乏,案例分析往往难以深入经济现象的本质,因而也难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回应。在实践中,《国际经济合作》课堂沉闷的现象并不鲜见。

二、课程建设目标及实施方案

(一)以“合作”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从国际贸易专业学科体系的角度来看,《国际经济合作》涉及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外的对外经贸业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构成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基础知识模块,是国际贸易专业高年级的综合应用型课程。针对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知识点缺乏联系主线的问题,新建设的课程以“合作”为主线,即以“国际合作现象识别――国际合作理论解析――国际合作策略与解决方案――国际合作合约拟订”的思路整合国际合资、国际并购、国际战略联盟、国际外包、国际特许、国际技术许可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贷款等教学内容。

(二)基于真实合约的全过程案例教学。为了增强课程的应用性,新建设的课程以真实的国际商务合约为每一教学单元的基本素材,首先以简要陈述案例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程内容之中,而后向学生介绍特定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基本原理,接着详细介绍合作双方的经营背景和合作动机,然后分析合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解析相关解决方案并指导学生拟订关键合同条款。

在采集真实商务合约方面,课程教学团队一方面通过网站收集国外有关国际经济合作的合同文本作为案例教学素材;另一方面采集与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紧密相关的案例并收集相关合同文本,从而进一步增加课程教学内容与经济现实的联系。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商务合作思维方式。新建设的课程通过对多种国际合作方式的深入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合作成败的内因与外因,并运用相关理论设计解决方案和合理拟订合同条款。如,国际战略联盟教学单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企业不同的商务战略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国际特许教学单元引导学生分析引起特许商和加盟商利益分歧的根源,并学会如何拟订合同条款以达到协调双方利益的目的。

(四)着重培养学生对合同(英文)的经济分析能力。目前,在国际贸易专业的商务语言应用课程序列中,有关商务合同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对合同法律词汇和相关条款的翻译和解释,经济法学和语言学特征比较明显。而本课程应侧重对商务合同的订立背景、订立动机和发挥的作用进行经济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商务合作的内在经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结语

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与其他课程重复且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课堂体验不佳,而以“合作”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并采用基于真实合同文本的全案例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提升课程的理论层次和实践意义的作用,是进一步完善该课程建设的一条途径。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篇(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092-0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加速器,而上市公司对于区域经济,尤其是主导产业的发展必然发挥重要作用。上市公司基本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潜能的大小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上市公司所聚集的行业通常决定了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镜子般折射企业的生命力,同时也透析出区域主导产业的未来发展态势。

一、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区域经济体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单元,决定着区域经济运行的规模与结构。区域经济增长既是区域内产品和劳务不断增加的过程,也是区域内微观主体经济活动规模扩大与效益提高的过程。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跨区域的经济活动不仅会改变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和市场供求关系,引起区域经济增长变动,同时还会促进技术、管理人才、企业文化的跨区域交流,有利于技术与制度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步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加速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创造力、最有活力、最富竞争力的微观主体。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与一般公司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具有跨区域、跨国界的公众公司的社会属性。因而上市公司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决定的作用。

(二)区域是上市公司必不可少的成长空间

区域经济发展依赖于区域内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发展。不同经济基础的区域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依赖程度不同,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与拉动作用会更加直接和有力,对上市公司发展的要求和依赖程度会更高。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与阶段,对区域内各类经济主体,特别是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要求会不断提高,如借助上市公司品牌效应提升本区域社会知名度、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运行环境等;破坏区域环境形象的行为,包括上市公司可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区域内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人员违背诚信等行为,都会因公开市场的传导被放大,导致社会广泛关注,企业风险可能由此转化成区域性金融风险甚至形成社会风险,因而区域的经济环境成为上市公司的稳健成长的保障。

(三)上市公司引领区域经济主导产业

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产业是由一群提供类似且可相互代替的产品或服务之公司所组成的。”产业作为正在从事类似经营活动的一群企业总称,与企业的关系非常密切。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上市公司发展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环境和基础保障,上市公司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常区域内的上市公司所集中汇聚的行业往往形成了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上市公司的发展水平代表了行业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区域内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南通市经济发展和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生产总值2012年约为4 558.7亿元,2011年约为4 080.22亿元,增加11.8%,近年来经济增长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国家政策导向对南通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发展有明显的作用。南通市的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7.0:54.5:38.5调整为7.0:53.0:40.0。南通市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业、船舶及重装备业、电子信息业、房产建筑业等产业。截至2012年12月底,南通市共有28家上市公司,其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6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7家,在境外上市4家,天津股权交易所有1家。从1994年5月南通科技挂牌上市,南通市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其后综艺股份、中南建设陆续上市。近年来上市公司迅猛发展,尤其2010年A股上市7家,2011年A股上市5家,两个年度,南通A股的数量从11家突变成23家。本文主要以南通现行A股上市的2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A股上市的23家上市公司2010—2012年3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出发进行研究。依据中国证监会的2012年4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23家上市公司涉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行业,22家属于制造业,仅文峰股份从事商业零售行业。上市公司比较集中于纺织业(4家)、电气机械业(4家)、通用设备制造业(4家)、房产建筑业(2家)等产业,这些产业正是南通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区域分布上看,上市公司已经覆盖南通市所有县市。

三、南通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针对南通市现行A股23家上市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能力角度选取部分核心指标进行分行业的趋势分析。行业选取基于相对集中分布的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业、机械设备业、房产建筑业等4个行业予以分析(见表1)。

四、南通市主导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一)纺织服装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过去十几年中,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是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也是最具市场化和竞争程度最激烈行业之一。该行业的南通上市公司代表有罗莱家纺、江苏三友、联发股份、金飞达四家。罗莱家纺连续三年毛利率水平维持在40%左右,净资产收益率在20%上下,在南通市整体盈利能力中名列前茅。但由于近年来欧美市场消费能力的下降及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致使竞争优势逐渐下降。2012年度,服装原材料及辅料价格虽未延续上年大幅上涨的趋势,但仍处于高位徘徊,随着人员工资、加工费的上涨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服装加工行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家纺业在过去几年经历了高速增长态势。然而,中国经济整体增速回落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预计该行业整体增速将有所减缓。但与此同时,由于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观念升级,预计品牌家纺产品消费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速。

1.纺织服装业面临的风险

(1)汇率变动。南通纺织业上市公司在较长的时间内,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销售收入以美元结算为主;同时,公司使用的主要机器设备多数通过进口取得,进口支付的外汇中有部分非美元外汇支出。由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当汇率波动幅度较大时,对公司折算为人民币计量的产品出口收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对于依赖于出口的纺织业企业,面临人民币继续升值导致的风险。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0.25%,低于2011年全年的升值幅度。据有关专家预测,人民币在2013年将有可能继续升值。如果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将进一步削弱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削减企业的利润空间,可能给公司经济效益带来不利的影响。

(2)原材料价格波动。纺织业所用原材料以棉花为主,棉花供应及价格主要受到市场需求、气候、产业政策、棉花储备、人民币汇率波动、国家棉花进口配额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棉价的居高不下导致上游原辅材料价格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涨等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对家纺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产业的多品牌矩阵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3)劳动力成本上升。因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而造成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行业竞争导致人才引进和人才忠诚度的培养难度加大,所以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及研发创新能力,以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应对策略

纺织服装业应建立关联的产品群,从纺织、服装等延伸于家纺、延伸家居行业,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建立快速反应的产品研发、供应和市场营销体系,在各个细分市场打造强势品牌。继续巩固和加强在纺织业领域的国内优势地位,努力将产品打造成令人尊敬的全球性行业领先产品。

(1)多管齐下,规避汇率风险。为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下列措施:①加强财务管理及人员培训,及时收集外汇信息,积极开展对汇率走势的判断,以提升公司积极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②公司适当增加原辅材料、机器设备及零配件进口比例,对冲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部分影响;③合理安排结算期,与银行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锁定产品销售利润,有效地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通过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此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合理利用结汇规则,保证结汇利益最大化;加快资金回笼速度,及时结汇,加快资金的周转率;通过与银行协商,在中间价的基础上提高售汇汇率;充分依靠公司的规模、质量优势和良好的信誉,发挥议价能力,接单过程中全面考虑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在出口合同中附加相关条款,减少汇率风险。

(2)营销渠道的多元化。通过开店、电子商务、现有渠道、直营与团购的不同经营渠道,促进业务增长。开店策略:纺织业延续拓展连锁店,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新增店铺来有效拉动销售收入增长;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重要的销售增长渠道,对电商的重点发展策略是在厘清线上和线下冲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电商渠道;现有渠道:对公司目前现有渠道的策略是通过管理提升、有效促销、提升终端形象和服务等手段有效提升其经营效率,力争把单店平均销售收入节节提升;直营渠道:加强直营体系建设,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效提升直营渠道的经营效率。寻找合适的市场机会,稳步新增直营渠道的店面数量。

(3)紧跟市场,强化材料供应管理。纺织业应该紧跟市场注重存货管理,加强对原材料、库存商品的管理,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将有效改善公司现金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将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具体而言:专门成立原料采购小组,跟踪棉花市场变动,判断棉花市场行情,准确把握棉花市场的波动,适时合理增加或减少棉花储备;与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订单协议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积极取得我国棉花进口配额,获取灵活调配国内、外优质棉花采购比例的主动权。通过上述措施,努力减少原材料采购的价格波动给生产成本带来的影响。

(4)经营管理强调精细化和人员效率。在提升经营业绩的同时,注重控制人员增长速度,提升人均利润和人均效率。在客户方面,使消费者感觉产品具有多选择性,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终端形象、服务;加强客户的服务工作;做好加盟商服务工作,减轻其存货压力,为加盟商盈利性和持续发展做出努力。在内部管理方面,合理降低产品成本、缩短供应链周期,完善产品质保体系,优化产品企划,降低各项费用,提升财务核算及分析能力;同时,不断优化客户管理流程及加强营销创新和执行,提升核心品类竞争力、标杆学习与改进的创新流程工作;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提升关键岗位胜任力,优化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及组织的优势,加快推进终端门店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研发和直营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大在渠道、品牌、研发、供应链等方面的投入,在竞争环境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机械设备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1.机械设备业面临的风险

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机床行业持续十年的高速增长在 2012 年戛然而止,不仅如此,企业在手订单和新增订单下滑,企业利润也同比下滑,出口增速也在下滑。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cn)分析,2012年1—12月,机床工具行业销售产值整体出现大幅下滑的态势。其中,切削工具制造、金属切削机床制造行业的增速下降幅度占比较大,同比增速分别下滑了31.18%和15.28%。上述数据都突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2012年整个国内机床工具行业都处于经济运行的低谷状态,面临的形势也更为严峻。

与之对比明显的却是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额的持续高位运行,这说明国内市场对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还在。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中国从日本、德国进口机床的数额合计已超过 60%,而从进口的机种来看,精密生产、高效高速的中高档数控机床需求明显增加,表现出我国机床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专家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30%,其中,中高端机床将成为增长的主力。在新颁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重点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2.应对策略

面对市场新形势,机床行业必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主动淘汰低附加值落后产品,坚持把提高高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目标之一。国内机床企业必将着力突破核心技术,使产品精度在保持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真正得到用户认可,特别是致力于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彻底解决国产高端机床与进口机床相比“形似神不似”的问题,推动行业进入持续、理性、稳定的增长阶段。

(三)电气机械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目前,中国的电力线缆行业年产值达7 000 亿元,产出规模超过日本、美国,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以及近年来特高压等电网工程的加快建设,中国仍将是世界上电力线缆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十一五”期间。由此可见,电网投资建设的步伐逐渐放缓,电气设备行业还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呈现洗牌格局。

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面临的风险

(1)行业风险。受宏观经济和国家行业政策的影响,未来电气设备行业的需求将会放缓,甚至有可能出现下降,这对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光纤光缆、电力线缆以及射频电缆行业的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受电力、交通、建筑、通信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影响较大。全球光纤光缆行业在经历了本世纪初的低谷以后,伴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2005年起,市场需求量逐步回升。2007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通信市场需求增长放缓,进而影响到全球光纤光缆市场的复苏步伐,射频电缆各下游应用领域需求量也有所下降。但进入2008年以后,由于受到3G和FTTX投资等需求拉动,国内光纤光缆市场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行业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

(2)市场风险。该行业面对的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客户集中风险。对主要客户的销售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稳定的收入,但如果主要客户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或自身经营状况的变化,导致对产品的需求或付款能力的降低,则可能对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通信、电力线缆行业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随着国家陆续出台鼓励性的产业政策,所处行业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行业领先企业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会吸引新竞争者进入线缆行业,加剧市场竞争程度。从国内光纤光缆的竞争态势看,不具有光纤和光缆一体化生产能力的企业的生存空间正不断受到挤压,国内领先企业均已启动预制棒项目力求取得制棒、拉丝、成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在电力线缆行业中,普通导线等常规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使整个行业的小规模生产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激烈。

(3)财务风险。随着部分上市公司的中标份额的加大,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重要客户的付款方式发生了改变,资金需求愈加强烈,财务费用呈上升趋势,未来可能存在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

(4)人才风险。人才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为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限制,公司将面临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导致人才缺乏等相应风险。

2.应对策略

(1)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品转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转型,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通过以电网系统为主导市场、以江苏及华东地区客户市场为主体、以海外市场求拓展、以新能源市场为发展方向,着力搞好市场转型、产品升级,促进整个营销业务订货量的全面增长,实现总量规模的扩增。

(3)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制订人才开发目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同时,进一步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公司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3.房产建筑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1)政策风险。房地产行业与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高度相关,受经济发展周期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的影响较大。未来中央及相关部委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从紧取向,政府为引导和规范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不断运用行政、税收、金融、信贷等多种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在这样系列的调控措施之下,将对房地产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应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坚持顺应地产调控政策的要求,坚持主流市场,产品以适应调控政策的刚性需求产品为主。

(2)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己进入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等综合实力竞争阶段,加之政策调控的不确定风险,加剧了行业竞争和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会对市场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从而加剧了市场风险。

应对措施:应该将加强市场监测,适时调整营销策略,继续以“高周转”为原则,从项目设计、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工程进度、市场营销等全方而提升公司综合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针对性的开发区域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3)业务经营风险。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开发流程复杂,涉及合作方多,项目开发、设计、销售、工程质量等各环节都蕴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项目开发周期延长、成本上升,造成项目预期经营目标难以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