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7 10:46: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

篇(1)

1.多元文化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深刻影响。一元与多元的社会文化矛盾,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利又有弊。多元文化在促进文化、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多元文化导致多元价值观,使大学生无所适从,缺乏分析、判断和选择的统一标准,从而引起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二是多元文化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多种价值标准,增加了价值选择和价值比较的机会,使大学生们失去了明确的文化权威和价值评判标准。大学生在文化冲突中处于被动境地,既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还缺乏对丰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常常陷入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困境之中。特别是个体本位思想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在促使他们摆脱依附性、从众性、趋同性的同时,也导致他们的整体和全局观念淡化,甚至导致了各行其是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也导致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自主性、分化性逐渐增强,进而表现为个体选择性的逐渐增强。如果再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相结合,又容易导致他们在利益选择上偏重物质利益而忽视政治、道德利益;在思想道德目标和内容选择上,注重个体目标忽视社会目标,注重多样性内容,忽视主导性内容。

2.多元文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复杂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复杂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也是复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社会要求与大学生需求,提升和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和灌输,是以意识形态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从过程看,它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又是一个文化过程。教育者把教育内容传输给大学生,大学生通过思考、鉴别形成认识,相信并接受教育者的观点这一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完全在思想领域内进行,通过思维发生作用,由外化到内化,由他律到自律;同时,受到各种现象和思想理论的影响,大学生要经过长时间的比较、分析、选择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思想意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呈现出多变性、动态性,思想变化的结果呈现出更加突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反复性。这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握和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大了难度,也为我们及时、准确地把握和引导这些变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增强的个体选择性强化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意识,导致他们对来自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产生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必然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多元文化并存,使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空间非常广阔,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参差不齐,相互差别不断扩大,认识问题的起点、角度和标准也多种多样,甚至大相径庭。另外,在单一文化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主流文化来组织,成为传承单一主流文化的工具。而在多元文化社会,多种文化和道德价值观都是合理性存在,若继续进行单一主流文化的传承,既不符合多元文化社会的要求,也没有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那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取得真正的实效。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是坚持只传承单一主流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将其他文化和价值观剔除在外,还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提倡多样化,取代“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感到无所适从。

二、多元智力理论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智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因对文化的选择不同而造成智力特点不同、认知模式不同,都以自己的方式来认识、理解事物和发展自我,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自觉选择和认可的特点不同,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也能够做出多种选择、因材施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具有启发意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1999年在《智力的重构》(Intelligence Reframed,1999)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强调智力具有文化性,即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跨越不同文化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的某种特质,而是随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的为特定文化和社会所珍视的能力。加德纳教授特别强调文化环境及文化价值标准与智力的关系,认为智力是与一定的文化环境有关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的能力。在多元智力理论那里,文化被提升到了讨论智力问题的核心要素:文化不仅是人类多元智力发展的背景和源泉,而且不同文化珍视不同的智力模式并促进不同智力的发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其智力组成和智力特色不尽相同,其智力模式和智力发展方向有着鲜明的区别。指出智力的实质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将“智力”从无形的东西发展成为有形的东西,并将“智力”从学校教育的领域拉回到了现实生活中,避免了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智力具有实践性;指出个体身上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元智力,在个体的生活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智力结构具有差异性;指出智力的发展方式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建构起来的,智力是可塑的,具有发展性;指出智力的潜能有对后天文化环境进行选择的作用,智力具有选择性。

三、多元智力理论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启示

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载体,创新是根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过程中,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把握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来开展,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载体建设的思想性和选择性,使载体能够适应和承载得起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能够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

2.实践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活动,其载体创新也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它的载体建设决不能从概念、意义出发,而必须立足于现实,从客观实际出发。我们既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失,又要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取得新成效。二是可操作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是能为教育主体所操作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和主体性的突出表现。载体必须能为教育主题所把握和操作,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能将教育主题的要求转化为教育客体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自觉、有为的要素。

3.相容性原则。大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具有相容性,与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心理需要、发展和完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相一致。因此,载体建设必须立足于面向广大学生,尊重差异,促进载体的丰富多彩,使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有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兴趣、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的大学生,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出发,以自己的方式来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并发展自我,以能够启发和增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注意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真理。

篇(2)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价值是通过大学生、社会及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当中建立起来的,这是一种以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其发展作为衡量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方面的关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符合大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对学生的行为及思想品德予以正确的引导、规范及调节,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深入的进行依据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形成的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广泛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养成明礼诚信、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勤俭自强、团结友善的基本的道德规范,这就体现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德行为的调控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人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情操格调、思想境界、品质、品格等,这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人的意识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通过认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为了某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奋斗,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通过组织一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巩固。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向大学生传输相应的行为规范及价值准则,并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得大学生的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在大学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人所表现出的一种认真负责、自觉、勇敢顽强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即可以称之为积极性,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好的启发,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创造性思维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了有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信心,将民族精神教育与创新改革联系起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将自身的发展进步与建设中国夜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情怀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了学生的改革精神、爱国情怀及创新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会运用教育、启发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渐的扩大,大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向健康、积极的方向上引导,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及社会责任,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

现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传统的单纯的理论教育模式,改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教育等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良好的体现,下面将就具体的措施予以探讨。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场所,课堂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人文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等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的课堂教育,能够使学生逐渐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制观,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对学生进行有关形势政策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时化,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及责任感,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吸引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专业课的教学中,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的途径,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的组织各类社会实践,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性的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的各方面的品格得到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

良好的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及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文化环境包括的有两方面的内容,即社会环境及校园的文化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既坚持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积淀传承,又注重校园文化的创新,坚持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良好统一,使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能在美的校园文化中陶冶;社会环境通常指的是学校周边的环境及网络环境、舆论环境,学校的网络建设要注重各类信息的过滤,既要保证学生的眼界开阔,又要保证学生所接触的信息的健康性,学校的周边环境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环境,学校要做好协调工作,做好学校周边的环境建设,使学生生活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到良好的发挥。

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篇(3)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工作非常重视,明确提出了应该积极探索其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要不断的改革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真正的提高其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目的。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不足和优点进行分析。

首先,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提升大学生能力、培养大学生情操、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有积极影响。但是,少部分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不稳定、消极、不健康的情况,对政治信仰呈现着缺失、理念模糊、价值观扭曲等现象,这些问题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组织,遏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其次,很多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其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效果不良的现象。

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呈现出学习兴趣薄弱的现象。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磨练学生意志力,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有积极影响。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强化课以及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完善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所遇到的困境。并且,在进行课以及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从真正的达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根本上提高其理论教学的意义,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第二,强化与时俱进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大学生具有一定过得好奇心,能够在短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和知识。因此,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掌握党的心理的理论和政策。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德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融入到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通过视频中所阐述的实际内容和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增强理论知识的说服力,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解,真正的将道理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融入到学生的眼里,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意识。

第三,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好与坏。因此,要不断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其教学水平。首先,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拥有坚定的政治思想和立场是根本,其次,高校思想政治人员应该通过经常了解国家政事和整改政策了解其政治思想的理论意识,达到具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的目的。再次,高校思想政治人员应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达到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的目的。从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和支持,少一点批评和批判达到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的目的。最后,强化高校思想教育人员的创新意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

第四,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从而强化其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网络热点新闻对学生实施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约束的意识,从根本上地质不良思想的诱惑。同时,还可以运用网络特点,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具有学习功能、娱乐功能的信息平台。并且,高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定期为学生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从校园中的每个角落提升学生的对思想政治的感知认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有一定的帮助。在本论文中,笔者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四点建议认为通过强化思想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与时俱进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这四点建议必然会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现状与基本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篇(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通过情感交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激发、培养和调控,唤起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交流双方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将正确的认知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从而培育大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情操,养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情感交流,离不开情感教育,它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对于促进师生相互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重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对某一事物、某种观念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和保持大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抑制和改变不良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从而使得教育能够更好地进行。

2.情感教育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强调二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思想交流。为了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向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拓展。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大学生的前提下与大学生开展交流,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改进交流的方法,掌握与青年大学生交流的艺术,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在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简单的说教模式在今天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所以,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交流、交往和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情感交流缺失。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很多,有辅导员的日常教育,有教师的教书育人,有社会因素的影响,然而在这些教育因素中我们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在快速增长的大学生群体面前,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师生之间不要说深入的情感交流和思想观念引导,连认识都困难。而肩负日常教育与管理的辅导员本应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本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情感教育方面,然而大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滞后、行政性事务不断增加,使得大多数辅导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与大学生们面对面的思想情感交流减少。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缺失。教育者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常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往往会忽视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要,认识不到大学生强烈的主体独立意向。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仅仅是理论灌输,空洞说教,在大学生实际教育过程中缺乏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使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缺乏情感的共鸣,久而久之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他们消极、失望的情感情绪,也阻碍他们接受教育者对自身的教育,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内心高尚的情感世界以及不利于外化为更好的行为习惯。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建议与思考

1.关爱学生,合理解决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大学生正处在矛盾彷徨期,又正在心理塑造阶段,最渴望与人倾诉、受到人们的关怀、受到社会的认可。作为大学生密切交往的老师,要以情感为基础,尊重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严谨的作风感染熏陶学生,要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关怀。辅导员与大学生们朝夕相处,日常应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情感上的迷茫,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上引导与内化,注重他们的心理引导与疏导,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竞争观念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

2.尊重学生情感需要,突出教育针对性和时代性。大学生情感教育一定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入手,今天的大学生在知识渴求、消费观念、个性发展、尊重需要都有别于以前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经常研究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规律,善于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情绪情感反映的特点,重视情感教育,根据大学生多元化的需要,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向积极情感的“生长点”、“兴奋点”,利用舆论宣传手段,不失时机的赞扬学生,用真挚的语言、表情,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培养、激发、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篇(5)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

(一)尊重大学生的需求和利益

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了解人的需求,还要了解他们的利益。在社会生活中,人的需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的,而且人与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这就造就了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尊重大学生的利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二)高度重视以人为主体

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承认自我的主体性,也要承认他人的主体性。这不是单向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正是因为人的主体性,才决定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不只是单纯被规定的对象,而是能够凭借自身理性去审视,去自主选择、建构、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将学生置于目的境地来看待,双方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的。教学的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弘扬,所以我们时刻都要重视以人为本,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而大学刚好是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因此,在这里,一定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面对未来的社会,学习成绩并不是致胜的法宝,现在公司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品行,在大学期间,我们教育的重点并不只是要让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我想,这三点里面,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你学习成绩多么好,工作能力多么强,如果你不具备良好的品德,那你就是失败的,是这个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追求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使每位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方法论原则

1.公平、公正

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促进公平、公正的教育永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任务。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是不平等的,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往往觉得是高人一等,而学生永远是要“服从”教师的。注重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这里,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和理念的工作,而是一个引导学生正确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者,教师自己要放低自己,其工作的过程也是个完善自我的过程,要努力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要想真正的实现这种平等的关系,就必要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长期以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我们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水平,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象是每个大学生,这些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用同一种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学生,这样会使部分学生难以接受,达不到健康成长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是以显性教育为主,而我们现在提出了要注重人文关怀,那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发展隐性教育的方法。让这两种教育相互渗透和补充,共同发挥出最大效益。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机制

1.构建大学生问题的信息收集、反馈和解决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也是一个对信息进行传递、收集、反馈和调整的过程。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中,一定要主动的关怀学生、靠近学生。我们可以定期的开办座谈会,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学生有什么问题或困惑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请求老师的帮助。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倾听,耐心的指导。

2.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

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在全员育人中,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资源,积极寻求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要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全方位育人中,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总之,要发动一切力量,寻求一切支持,努力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将人文关怀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3.构建心理疏导机制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面临来自人际交往、情感、职业规划、学习压力等等心理问题,毕业后又会面临着就业的困惑。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9%的学生表示经常出现心理问题,68%的同学表示偶尔出现,仅有3%的学生表示从未出现过任何心理问题。而当出现心理困惑时,有些学生会选择通过与家长沟通来解决,有些则是想朋友倾诉,还有很多的学生是选择自己承受,然而,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去进行心理咨询。而有效的心理疏导恰好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所谓有效的心理疏导,正是需要在疏导中重视人文关怀,根据大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依据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重视他们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梁家峰.人学视野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05).

篇(6)

1.1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大学生政治参与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重大的社会意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其一,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最通常和广泛意义的实现。青年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就读期间是其获得政治意识、信仰、知识、情感、能力,逐步树立政治观的过程;是掌握社会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进而成为符合主流社会政治要求的社会成员的过程[3]。其二,扩大政治参与是国家政治民主化对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群体积极的政治参与,将会带动全社会广泛和普遍的政治参与,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养和民主意识,全面促进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最大的政治功能在于影响政府的行政和决策,使之尽可能地照顾到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使国家政治体系的举措避免或减少对“公平性”的可能偏离,以提高政治体系的稳定程度。亨廷顿等[4]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了公式: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说明政治制度化不良、政治参与无序都会造成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笔者认为,从另一角度讲:社会发展∝政治参与×稳定的社会政治,即在社会政治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将会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产生大量的社会精英。

1.2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国内理论界从20世纪80年代末便开始了对政治参与的研究和探讨,近十年更是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然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参与”依然是一个罕有人提及的理念。大学师生对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知识相当缺乏,对于政治参与的途径、渠道、方式方法所知甚少,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听说过“政治参与”术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加强该领域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寻求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各地问卷调查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比较一致,认为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以下特点:其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流积极向上,同时存在政治情感冷漠。大多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比较强,能主动关心时事动态,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政治情感冷漠,政治兴趣缺乏,忽视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更不重视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政治责任。其二,大学生政治认知与实际的政治行为不协调。尽管他们有较强的参政意向,但政治素养不高。表现出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相对专业的政治理论知识,政治认知模糊,往往在认知层面选择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差异,政治情感不稳定,政治态度不明朗,实际参与能力较低。其三,大学生政治参与动机多元化,个人本位主义趋势日益显著。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源利益分配机制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造成大学生中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蔓延[5]。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

与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类似,美国的社会教育、德国的政治教育、法国的公民教育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行的教育。西方社会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在法制建设、课程设置、行为参与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完善政治认知、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这三个政治教育中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层面[6]。综合考虑,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

2.1全面提高政治参与的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责任与义务,着力加强政治参与的宣传、学习和教育,将其作为党政、团学、学工的关注议题,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在教学、实践、思想教育等各个环节,并逐步列为评估高校对社会贡献和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考核指标。

2.2加强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教育

从概念的辨析中,本研究认为政治参与属于行为范畴,但这些具体的行为必然受参与者的政治认同支配和政治认知左右。加强文化通识教育、丰富政治理论课程,是明确政治认知,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辨别能力,提高政治素养的基本要求。开展丰富的文史哲美伦理等文化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历史观、社会责任感,提升其政治素养与人文涵养。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政治教育功能,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位卑不敢忘忧国”等思想,可以激励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而儒家学说中的“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则体现了“以德治国”“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个具有丰富人文底蕴的人,通常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政治学角度看,该个体必然有着强烈的政治情感,理智的政治认同,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达到了政治社会化的目标[7]。另外,还要强调公民责任意识,形成政治态度。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入政治参与的内容,加强宪法教育,加深大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和公民社会政治责任的认识。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精英,更应具备现代文明的法制意识和民主精神。

2.3重视政治参与技能,培养公民政治意识

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素养,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时下的政治热点问题,并努力提高认识的全面性、准确性。政治体制确定以后,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手段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性和方法学范畴。政治参与涉及每个公民,要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的政治参与行为学的教育环节,注重政治参与实务技巧训练,诸如行政管理的技能技巧、常用法律文书常识、信息获取与诉求传递、选举和被选举、辩论诘问与质询听证、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公务员法规等实务课程和训练,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政治参与的知识、程序、渠道和方法,学会合法行使权力,了解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如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合理合法捍卫利益的权力,反对社会腐败的权力,遵守法律的责任,伸张社会正义的义务,必要时应征服兵役的义务等。政治理论要结合社会实际,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的情怀,用民主、法制的精神,理智辩证地审视社会矛盾,客观全面地分析和判断政治问题,唤起政治兴趣,掌握政治知识,提高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

2.4营造政治参与环境

大学校园文化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可使大学生检验和修正自己政治思想和理论,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不断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技巧,完善政治人格。大学生本着政治参与的意识深入社会,结合社会现实调查研究是很好的形式。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分析归纳,学生可以学会综合、质疑、批判、分析、创新和实证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深思熟虑,客观公正地作出政治判断,给出相应建议或反应。尽管目前大学设有军训、学习参观、社会调查、大学生村官计划、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例行实践过程论及广度和深度是不充分的,社会和大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学校要以培养政治参与实践的态度让大学生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关心学校的发展计划,关心社区发展情况。设立校长信箱、校长热线、校务公开日、领导接待日、后勤监督委员会等,倾听学生的诉求,提高学生的参政地位,关切校务管理的途径和方法,都是让学生在校园里践行政治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理念,避免非常态的极端化做法,是对未来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公益的前期准备和锻炼。在校园内可以创建一些模拟的社会管理模式,例如辩论会、模拟施政演讲与质询会、听证会、网络交互论坛等,有意识地为政治参与锻炼服务。要引导政治意识、组织管理、行政能力、工作作风比较突出的学生骨干学习和依法实践政治参与过程,假以时日,他们将是未来的国家英才。要为其创建实践平台,发挥各种学生社团的作用,扩大政治参与面。基层民主是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完善机制,调动学生热情,在校园范围内开展合理、合法、合规的团学干部和社团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培养大学生发表自己的施政主张、诘问对手和上任承诺的能力,也养成接触群众、兑现承诺的习惯。这种模拟政治选举的活动,既可以锻炼有政治意向的学生干部,也可以使学生得到作为选民的政治体验和人生经验,对未来参与正式选举和被选举是一种预演和准备。

2.5发挥社会政府职能

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政治参与应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政府和社会应当疏通信息渠道,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功能,将听证公告信息联通高校;广开参与门户,为大学生政治参与营造和谐良好的参与环境,欢迎大学生参政议政。政府的招标会、听证会、法庭庭审等涉及社会公开公正公平的形式,应向高校开放旁听,让大学生了解政府或政府机构如何行政管理,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是否得到保证,参与的方式何为有序。长期以来,多处高校所在社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大学生接触甚少,应当改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脱离选民的状况,社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定时按约与大学生选民沟通,如开通网络议事,以了解他们的诉求,解释他们的疑虑,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一种真实体现的政治参与过程。要鼓励大学生自觉地投身政治参与,上通“天气”,主动学习领会党的政策方针;下接“地气”,积极下基层进社区,习惯与群众结合,习惯面对挑战,习惯参与竞争,习惯接受监督,习惯保持诚信,习惯恪守廉洁,习惯为民施政,习惯兑现承诺,习惯承受来自于公众的压力。使大学生树立起“我是国家未来管理者”的观念,树立起“我是国家栋梁”的自豪感。

篇(7)

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与思维方式,积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适应国际发展的新形势,解决新环境下的新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反映着时代的基本特征,引领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在新形势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的各个环节,把握两者有机结合的实践纬度,不仅关系到大学四年期间能否有效地、高质量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也至关重要。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高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与逻辑体系、精神实质与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研究。其次,在实际教学中应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做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作为统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研究促教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线,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最终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形势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现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日益强烈,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学生思想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在平等互助、真诚交流中不断的陶冶情操、提升品格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其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他们思想上细微的变化,对个别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予以高度重视,指派专人谈心开导,在生活等方面关心备至,及时避免了一些即将出现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空间,这种安全与稳定,一方面指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指师生思想情绪的稳定。要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突出重点,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使大学生早点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

(三)与时俱进,推动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主要有:大学生行为的选择和道德的困惑,理想信念的困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脱离迅速发展的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价值观上必然重视自我价值,重视自我奋斗和主体意识,讲公平、讲竞争、讲贡献与索取、讲公私兼顾,而对大学生的教育往往是超越了这种经济基础,而是从纯理论且只有少数学生能达到的高度去讲述和灌输,有时甚至回避了学生提出的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问题。新时代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紧密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再是枯燥的教条,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践行的基本人生信条。在实际的理论教学过程中,除了一般的理论教育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以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注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要与制度的规范、激励、约束、惩治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健全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制度执行的自觉性、道德性和自律性。高校应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体素质等都应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规范要求,而且这种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这样就可以按目标要求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作为衡量学校质量的重要指标参数,将科学的德育考评成绩与学生的奖励、评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其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一切探索都是增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努力。而制度的规范和健全有助于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成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雪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走向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马庆存;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篇(8)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64-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获取了些许成就,但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较少,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成为热门课题。[1]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1.思想政治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并不是历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发展和进步,经历了历史的演变,成为人们现如今了解认识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涵盖较广,是广大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的结合体。在某些领域,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是:在一定政治目标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行为。

2.思想政治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教育具有政治性。上文说过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历史演变而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主要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给民众传达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思想政治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范畴,其价值改变依据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改变,所以在政治活动中必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的教育,具有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是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律,这些道德规律在实践过程中既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同时又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实践活动中最关键的内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进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特征不断体现出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征是在思想教育自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政治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整体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具有整体性,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具有整体性特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多样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不同导致教育内容的不同,包括教育理念的不同、教育方法的不同、教育内容的不同,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的特征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只有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才能更好的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的途径。对大学生思想的认识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不能以偏概全,关注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二是结合历史和现状,纵向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慎用横向分析的方法;三是注重关键领域关键时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依据上面三个原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今时代下,大部分大学生都政治立场坚定,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在社会主义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都热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持积极态度,大多数大学生政治立场明确,坚信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

2.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各种社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关注各种社会现象,并且能够客观理性分析社会问题和各种政治问题。

3.大学生都有成熟健康的价值取向,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等观念在不断增强,有成熟的人际交往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4.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随着年龄增大和社会发展,大学生压力来源越来越多,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都伴随着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问题。

5.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强,手机、电脑、无线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也使大学生更加了解世界,但是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

6.除了上述值得肯定的特征,大学生思想上也存在问题,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席卷高校,给大学生思想价值观造成消极的影响。[3]加上大学生自身就业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在社会实际活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一门大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基本规律为基础。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大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特点,社会对大学生的培养也有一定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据大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必须符合教育实践的规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须遵循实践性要求,遵循实践规律。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基础上,分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路径,树立正确的理念,利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同个体对路径的选择也会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大学生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路径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政治性、根本性原则。[4]因为政治性原则把握着每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指出正确的道路,根本性原则要求每个大学生在选择路径时抓住主要矛盾,注重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政治性原则和根本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思想认识的科学化、教育理念科学化、制度建设科学化和教育内容与方法科学化。

(一)思想科学化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不仅关系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素质,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所以,高校必须开展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教育发展科学化的潮流。思想认识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基础,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认识的科学化。

(二)教育理念科学化

教育理念的科学化是指高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坚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围绕着“育人无价”和“科学指导”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三)制度科学化

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须建立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保证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科学的制度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提高。[5]制度建设科学化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1.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循环科学有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合作,保证制度的科学化必须依靠学校、社会与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化。2.学校应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科学化的投资力度,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政治教育自身学科特点相结合,形成完备的保障体系,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促进思想政治制度科学化的研究,联合各个部门,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3.组织高校协调网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做到吃苦耐劳、热情助人、团结合作,始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将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

(四)教育内容科学化

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所以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在实际的基础上科学化,教育方法的运用合理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五、结束语

如何利用科学的手段、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技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人们的认知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想政治实践,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提高的关键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不断探索,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2]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3]杨碧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202-203.

[4]黄倩.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构建――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05):68.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10-02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进步,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的环境,使其教育方式不得不发生了变化。伴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强大的替代能力。当今,网络传播成为继报刊、电台、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也会成为宣传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教育如果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把许多无法单纯地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变成思想交流探讨,引导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在思想交流中顺其自然地接受指引和教育。

(二)加速了信息传播的传播速度

由于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而多,并且表现自然、亲和没有强迫性,并且大众传媒可借助的媒介多种多样,形式灵活多变,因而对大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大学生通过大众传媒,主要是网络途径,可以快速准确地寻找相关信息,因而对大学生的吸引及影响力非常强大。大学生借助网络可以随时了解新闻事件,对国内外政治变化、经济形式、政策出台、军事动态有个及时客观的掌握。而且对于思想政治从业人员而言,大众媒介传播的及时性也为他们的授课以及大学生教育提供了素材,他们可以及时根据新闻动态和形式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方法,从而有效的与时俱进,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及速度,可以加强网络媒体的正确引导,实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是可塑性极强的群体,由于其生理及心理的特点,他们对于流行文化非常敏感并且反应迅速。于是在大学生中,不断出现一些代表着流行文化的时尚现象,如“追星族”、“哈日哈韩”、“网络流行语”等。因此,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顾及到大学生们的个性和喜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不能过度拔高,不顾实际。学生通过大众传媒,主要是网络途径,可以迅速标新立异,了解时事,发现最新资讯。它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以及新闻大事的关注度,拓展了大学生的空间,让新时期独立意识日趋强烈、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大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

(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由于大众传媒的覆盖面广,穿透力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由隐性、渗透代替原来的公开、正式,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和单调以及陈旧的缺点,它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素材和信息,降低了大学生的抵触心理。而且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方式取代传统的单纯语言表达,形象地表述、公正地披露和抨击了一些阻碍社会进步的丑恶现象,从而净化和提升了人类的精神,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渐渐地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了印象,大大增强了吸引力,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二、注重大众传媒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

(一)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大众传媒更好地展开工作

大众传媒负有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的职能。因此,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尽快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争取使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早日实现与大众传播结合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神圣使命。为此,首先是必须具有开发运用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其次是要掌握重要的传播理论和知识,要积极运用大众传媒信息资源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再次是要思考在大众传媒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大众传媒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赖的合作模式。最后是加强对传媒的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传媒的监管,加强对校园文化组织、社团的管理。

(二)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宣传主流信息

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断拓展尽管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但是不可否认,其负面因素也是存在的,尤其是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正因如此,严肃地对大众传媒进行监查、监督和控制,制止一些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在当下是非常急需和可行的。对于大众传媒的监视和管理,国家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尤为重要,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大众传媒中信息、传播、过程等方面严格进行全面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的媒介法规,以强制性的国家法律方式对大众传媒进行规范化、透明化、法制化的监督和管理,对电视、电影等媒体在大学生寒暑假以及“黄金时段”等时间播放的文娱类节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并加大力度,阻止某些以迎合某些人制作的质量低劣、口味低下的作品进入市场。对网络视频、游戏网站等加大督查力度,引导其提高思想强化伦理和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监督,过滤有害内容。与此同时严格把关外来文化产品,阻止不良文化流入,冲击现有优良文化。使流行文化的内容托积极向上,符合文化先进性的标准,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层次与要需求。同时,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强化对大学生的传媒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来建立、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培养他们自觉回避有害信息和消极影响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满足大学生求知欲的前提下,为新时期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三)利用大众传媒、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大众传媒进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对其正确引导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最终实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社会是否给予大学生流行文化以适当的位置,一个是都具有宽容的文化心态,是以尊重大学生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偏好为主要标准。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让大学生喜欢的校园偶像进入课堂,发扬偶像的榜样教育作用,将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等内容揉入校园偶像文化其中,将偶像的内涵及外延拓展,使其成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有效手段。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因为偶像的洗涤而得以提升。同时也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喜闻乐见的“流行”方式,自己创作、展示主流文化的内容。支持鼓励大学生用时下流行的RAP(说唱)或者MTV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某些传统道德观的内容,加强学生的传媒素养,支持有才华的学生用网络动漫等形式来创作表达有关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当对大众传媒的特点、利弊具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和了解,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运用传媒方式展开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篇(10)

(二)面对面的互动性。过去,由于社会的开放度不够,信息相对封闭,传媒单一,因此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渠道受阻、资源占有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人对于信息过多占有而绝大部分人对于信息的缺失,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将信息从拥有者向信息缺失者灌输,实现教育者想受教育者的传输。现在,我国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加上多种媒体广泛迅速的信息交流,使得信息共享趋于扁平化,大家占有的信息量落差逐渐变小,单向灌输性思想政治工作比重小了,而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优势更加明显。面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其实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沟通、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除此之外,由于接受能力不同和信息传递过程中本身的缺失,信息的接受者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知,甚至情绪上的抵触。在这种面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交流中,通过互相倾听对方的表述,达到相互心神领会,从而使沟通顺畅地进行。在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采用非言语交流的方式,如一个微笑、一个手势等,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将教育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学习想相融合,摆脱教条式、程式化的语言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加生动活泼,在双方之间构筑起心灵沟通互动的工作桥梁。

(三)面对面的情感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在一定的程度上,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地生活态度、实施的关心关怀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情”,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推心置腹、以情感人,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真正做到感人、服人、帮人。所以要使情与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情到之处,理也通达。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将心比心的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真诚地对待对方,从实际出发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托的抓手

开展思想工作面对面活动是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体现,对于增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要深入调研、基层试点的基础上,以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为依托,以学生工作约谈为主要形式,深入开展学生思想工作“面对面”活动,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结合实际,科学设计“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约谈内容。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设计《“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约谈卡》,在约谈卡内容上,对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适应性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管理时间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专业思想教育;对二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基础性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对三年级学生主要进行针对性教育,重点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就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对四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实践性教育,重点加强就业政策教育、法规教育、职业道德、就业技巧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强化措施,将学生工作“面对面”落到实处。政工干部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要从事一定的学生约谈,并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利用团体辅导或集中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约谈的效果和针对性,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约谈效果的舒适环境,为学生敞开心扉吐露真情营造良好氛围;还要加强督促指导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三)分类指导,促进学生约谈工作向纵深发展。政工干部应该成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面对面”专家团,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全面实施“四个服务”工程: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助;以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依托,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跟踪服务;重视帮困与育人相结合,在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同时,组织他们参加义务服务队,在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中全面锻炼成长;通过专题讲座、就业实践、模拟招聘等方式,强化对毕业生的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主动就业。

三、开展“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优化约谈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除坚持面对面约谈指导外,继续鼓励辅导员、班主任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高效利用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加强与学生沟通;另一方面,班主任、辅导员在约谈中要注重谈话的艺术与技巧,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需要与自己所喜爱或信任的老师约谈,切实达到双向沟通的效果。

(二)积极创新约谈活动及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形式和方法。辅导员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问题,积极开拓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特色的学习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学习专题会、报告会、座谈会,运用宣传媒体开辟专栏、专题、专版开展学习讨论,深化约谈效果。通过“面对面”约谈,全面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筛查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分类建立各类学生档案,为开展各项指导和学生资助等项工作提供基本依据。辅导员、班主任要树立学生思想状况动态发展的理念,在新一轮约谈活动中全面掌握和理解约谈内容,注意工作方式方法,逐一开展,切忌流于形式,准确、全面把握学生思想发展动态状况。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09-01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的高校由于受到传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影响,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过多强调方向性,同样也缺乏一定的基础性和层次性,在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上,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中国国情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各个方面,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没有能够引起学校的重视,对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方面的要求不高,教师也没有进行很好地教育,并且在制定相关的教育目标上,也没有进行很好地确定相关的目标和对象,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促使学生养成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现状分析

1、价值取向偏离

在新时代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生活方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社会组织上形式多样,同时对于就业形势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元化趋势,这些都给当前的大学校园风气建设带来一定的困扰,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教育者要能够特别注重西方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对于我国大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在我国有些大学生对于价值观念出现一定的偏离发展的趋势,出现了以功利性看待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没有和现实进行有效结合

在对我国长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还是显得比较空洞,一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心理上的需要,不仅仅要能够强调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利益,没有很好地注重对于他人的需求,学生在对于目标上普遍出现难以理解,格式化比较严重,教师者对学生的远大理想没有精确到个人,所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在另外一方面,大学生中对于现实中遗留中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不仅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功效。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显得空洞,缺乏实践性

一方面,教师仅仅是注重对学生的理性灌溉,往往忽视了将理论和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结合,将整个教育主体的学生放在一边,将教学者当成课堂上的主体,这就造成本末倒置。同时,在大学校园管理方面,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是存在着方法单一和封闭的特性,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发展需求,这主要是由于高校领导者对于实践特征不够重视,一直对以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仅仅是将大学生的最为教育对象来看,这就存在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缺乏必要的关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大学生生活情境,更为致命的是大学领导者都认为是等同于智力发育的认知过程,而教育方法还是局限在大学教师授课为主,没有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也没有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所以造成大学生和教师没有进行很好地交流和沟通。

在大学思想政治管理方面,考试中的书面成绩成为当前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手段,考试成绩只是作为一项评价优秀的学生的唯一途径,但是这些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显得格格不入,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有效举措

1、加强对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作用

各大高校要能够坚持对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方向,并能够不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对于不断提升我国的教学针对性和高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魅力性。要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重视对于专业教师的素养培训,并能够出版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形成一批优质的教学成果。

2、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对大学生个体认识的重视程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育人”的方针提出后,就体现出对于学生个体的关注,同时,对于“育人”方面的认识要能够加强,在教育内容和方法和以及途径方面都必须要能够以“四有”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养分,要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调整和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够不断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能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营造各种思想政治方法,能够形成良好的教育资源合力。

3、对高校的管理机制创新

要能够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机制,就必须要能够紧紧围绕学校的实际情况,能够不断解决重点的问题,又能够着重解决好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首先,就是要能加强和健全的党政同管、队伍齐抓共建,从而形成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完美结合,同时,要能够建好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体系建立,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成学校重点发展的精品课程,集中人力、物力、不断改进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另外,要能够重点考核教师的特征以及工作的时效性,不断完善相关的专业技能准则。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管理机制的创新。

只有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作用。不断强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并切实注重做好相关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实现对高校的管理机制创新。同时还要能够建好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体系的健全,这样才能够不断实现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大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