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6 09:59:2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集团公司投资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集团公司投资管理

篇(1)

二、投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全面预算

投资总公司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公司的总体目标以及整体的规划,而下属公司则是根据总体目标进行预算以及详细的策划,以总目标为主,将预算的结果交由总公司,这样使总公司对于整体的预算都有了大概的认知,并且,总公司可以以此来对下属公司进行考核审查。

(二)集中控制资金活动

各投资公司要高度集中本公司的融资、筹资等资金的决策权,统一由总公司调动资金,充分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控制投资活动

投资公司要建立对于投资管理的相关制度,设定好下属公司的投资的最大限额,对重大投资项目总公司在投资期限与规模两方面进行管理。

(四)控制利润分配

投资公司要制定利润分配的政策,使公司的资金决策与分配相互协调。总公司可以在不影响公司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将部分的利润分配权交由下属公司,从而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篇(2)

(一)资金密集

电力行业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且资金周转速度较慢是电力行业资金的基本特点。“十一五”期间,电力建设需要资金约17500亿元,巨大的现金流对电力行业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要求。

(二)资金存量分布不均匀

电力集团几乎在全国各省均有资产分布,现金流量受机组大小、当地经济水平、用电量、煤炭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区域分公司、子公司现金流存量差异较大,有些单位有大量资金沉淀闲置,有些单位资金短缺需要大额融资贷款,因此造成集团合并报表货币资金和借款融资双高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融资类资金波动性较大

电力行业投资较大,且资本金投入比例相对较低,国家要求的最低资本金投入比例为20%,其他部分靠企业自筹融资解决,因此电力集团对融资的依存度较高。目前无论直接融资模式还是间接融资模式,资金提款进度受国家货币政策、货币市场供求状况及国家信贷政策影响较大,很难做到融资与项目进度完全匹配,因此存在融资资金一步到位的情况,对企业货币资金存量造成波动较大。

(四)月度生产经营资金波动规律

电力行业尤其是发电类行业,月度生产经营资金有明显的波动规律特点。一般而言企业月中固定需支付煤款、税款、材料科、工程款等,因此月度中间资金支出较大,资金存量较低;而月底电网公司电费结算陆续进账,现金流得以有效回流,资金存量又迅速回升,因此月度资金存量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形分布形态。

二、电力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特点

银监会对财务公司有严格的功能定位,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集团的资金特点决定了其组建财务公司的资金特点,发电集团财务公司资金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资金来源以成员单位活期存款为主,外部融资来源少

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决定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渠道。电力行业尤其是发电集团成员单位,为控制资产负债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货币资金存量控制较严格,基本为保证生产运营的流动资金,因此货币资金的运用形式也基本为现金和活期银行存款。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吸收成员单位存款,从而达到集团系统内资金集中的目的,因此资金负债来源的大部分为集团成员单位的活期存款。财务公司的监管限定了财务公司外部负债资金来源渠道,以保证财务公司必要的流动性安全为主要目的,如与资本金规模相匹配的拆借、回购等短期资金融资来源。

(二)活期存款稳定性较高,可视同部分长期存款

存放于财务公司的成员单位存款,虽然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但成员单位为保证生产经营安全运转,必须保持合理稳定的资金备付余额,因此资金存量会在合理备付余额范围内上下波动,趋于稳定。因此发电集团财务公司存款稳定性相对较高,活期存款有相当的部分形成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资金运用以贷款为主要运用形式

发电行业大量融资需求决定了财务公司集中资金的主要运用途径,是解决集团公司存贷双高的现象,合理降低集团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优化集团公司整体资金配置方向,重点支撑集团支柱产业和单位的融资需求。因此发电行业的财务公司资金的主要运用途径是发放贷款,通过合理的信贷结构优化集团的融资结构,促进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电力集团财务公司资金头寸管理要点

电力集团财务公司应根据集团资金特点和财务公司自身资金特点,充分运用资金市场工具,结合集团公司财务管控要求,对接成员单位资金预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资金头寸管理:

(一)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首要的是对成员单位货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银行账户流量监控管理,这也是资金头寸管理的基础。通过集团公司财务部或结算中心的资金集中管理要求,开展内部统一结算或统一对外收付结算,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公司资金闲置,加强资金运作效率,及时有效地掌握头寸变化,使财务公司头寸能够控制在最低范围。

(二)做好资金计划管理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管理资金的专业公司,依赖集团的集约化管理优势,对成员单位资金计划的掌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集团管控力度的加强,财务统一政策的实施,财务公司可嫁接起内部结算与成员单位财务预算、财务核算、公司ERP无缝对接的全过程现金流量控制系统。通过对成员单位资金计划的提前掌握,可以提前做好资金平衡计划,克服电力行业成员单位现金的大额波动对财务公司资金平衡带来的冲击。财务公司根据较为精确的资金计划,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备付资金的留存限额,进一步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和效益。

(三)丰富资金平衡手段

在资金计划的基础上,丰富资金平衡手段,在月中成员单位资金低谷时期,利用货币市场融资工具,进行资金融资平衡,在月底成员单位货币资金充分回流后,归还融资保持合理的备付水平。对于成员单位突发性的资金支付需求,则选择用同业拆借的形式迅速弥补头寸,保证资金支付安全。

篇(3)

前言

安庆市城投集团公司是2003年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公司主要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和部分城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等任务,是政府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的平台和载体。下辖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近8家,业务涉及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房地产、金融典当等领域。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即提高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发挥集团协同效率,强化监督考核。为此,本文在借鉴其他行业集团公司成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城投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结算管理模式。

一、城投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问题。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众多城投集团公司出现资产多、规模大,子公司分散、现金流充足或参差不齐的特点,随之而来的却是集团公司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其突出表现在资金预算管理“虚”,结算管理“散”,使用效率“低”,运营成本“高”,和监督考核“弱”等问题。一般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的弊端愈加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子公司多,控制力弱,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资金的预算、存量及运行状况无法实施有效、及时的监管、跟踪。

2.资金分散、闲置、利用率低;信贷融资不统一、整体信用等级不高,融资渠道单一、成本过高;导致整个集团存、贷两高,资金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3.资金综合盈利能力低,财务结算成本高;子公司担保、抵押等行为无法全面监控和掌握,给资金管理和企业经营增加了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4.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失真、滞后,共享不畅,信息化管理成本高,为决策提供的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全面。

目前所面临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城投集团公司要求的资金管理模式,通过资金纽带加强财务管理,从而实现集团公司的跨越式全面发展。

二、城投集团公司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模式

城投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企业,主要从事城市基础及民生工程的开发及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融资方面的优势,整合内部金融资源,通过资金集中结算管理(即成立集团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对资金的统一调度、管理、运用和监控, 盘活了存量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减少贷款规模,降低财务费用;以集团公司经济实力、社会影响以及政府的支持,扩大了集团公司的对外信用, 提高企业整体信贷信用等级,扩大信用的功能,丰富融资渠道。同时通过结算中心对各子公司进出资金的审查,从而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资金内部监控的功能。

建立和完善资金结算及管理体制,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资金集中结算、统一信贷融资及还款、资金预算与监控等方面入手,应用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软件系统建立资金集中结算机制。

1.集中结算:

资金集中结算就是资金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模式,各子公司依旧是独立的核算主体,在集团公司建立财务结算中心,所有子公司的资金都通过结算中心与商业银行进行结算。先集中子公司的现金收入,再由结算中心根据各子公司上报的资金预算,向子公司拨付所需的资金,同时监控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往来结算由结算中心通过“走账不走钱”的方式进行内部结算,富余的存款根据需求情况先偿还银行贷款,将大大减少银行贷款的额度,降低财务费用。

2.统贷统还:

统贷统还,即整个集团公司统一对外融资、担保及还款,子公司不单独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和还款,全部由集团公司实行统贷统还。通过集团公司存款和政府背景等资源优势与金融机构谈判,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银行授信额度。统贷统还的办法有利于掌握集团和子公司对外信贷情况,通过整合集团的资源,形成统一的合同台帐分类管理和预测分析平台,把子公司的各自优势集中起来,降低风险和成本。对于内部子公司的资金拆借,采取有偿使用和授信管理的原则,借款使用商业银行贷款的授信评级管理办法,进行审查和借款资金使用跟踪。

3.预算与监控:

资金预算是实现资金良性循环的首要环节,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实行资金集中结算时,资金预算的授权、审批及考核都应集中在集团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如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资金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年度预算总目标,并层层分解至各子公司预算责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各责任单位再进行调整并反馈到上级资金预算管理部门。最终资金管理部门将资金预算上报预算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执行。这样把预算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将集团公司的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又发挥了预算对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全过程的控制和协调作用。

因为资金的收付全部通过结算中心软件平成,该中心根据财务结算中心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预算、合同,对各子公司资金流向及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效益性进行审核,确保资金合理使用,从而使集团内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最终实现资金预算的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和监控的管理功能。

4.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化是最终实现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资金集中结算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实现网上资金结算,各子公司可随时通过网络软件平台了解本单位资金运营情况,实现结算中心系统内部银行网上拨款、收款、对账、打印等业务。既提高了财务结算、资金预算、信贷管理等方面业务流程的速度,减少资金在途时间,降低了管理费用,又提高了资金安全运行和使用效益,保证整个集团公司运营的准确性、及时性、高效性。

5.决策支持:

公司领导的决策需要各种相关信息的支持。结算中心所掌握的资金信息将是最准确和最完整的,以资金集中结算、统贷统还、资金预算和监控等业务数据形成的数据库为基础,根据领导层的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提供原始信息或者经过初步分析的财务信息,帮助集团公司及子公司中高层领导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三、结语

从城投集团公司长远发展角度,资金集中结算管理是必须的,资金集中结算管理带来的弊端通过优化管理程序,确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强化结算中心内部职能,提高管理部门的服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集团决策层从战略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调控,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良好的资金运作,将为投融资和公司运营提供极其重要的决策基础和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C集团投资管理体系介绍

C集团的投资管理体系是伴随着公司发展的历史逐步形成的,是C集团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挑战,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不断学习借鉴,逐步建立的具有公司特色的“投资管理体系”。

(一)投资管理基本思路

第一,C集团投资管理坚持“突出发展重点”的原则,以做大做强六大业务板块为核心,以优化产业链条、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推动C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C集团的投资,坚持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正确把握投资方向的原则,投资放在主业或与主业高度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方向上,同时按照适度相关的原则,投资多元化产业。

第三,C集团的投资管理,坚持不断提高、持续改进的原则,以加强现行投资管理制度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投资决策、管理、运营和评价的科学性,不断提升投资项目管理队伍水平,完善投资管理体系。

(二)投资管理体系概述

1.投资管理模式

C集团的投资管理实行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方式,从提出投资项目到项目正常运营的全周期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管理阶段:投资审批管理、投资实施管理和项目运营管理。

2.投资管理制度

C集团按照投资管理的原则,依照上级单位投资管理的相关规定,首先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了集团各级权力机构对投资管理的基本职责;其次,研究制定了《C集团投资管理办法》、《C集团投资监督管理实施意见》、《C集团投资后评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投资管理制度文件,保证公司的投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下属单位层面,明确要求各所属单位在严格执行C集团投资管理规定的同时,应按照本单位发展实际和投资要求制定相应的投资管理制度。此外,C集团还采取定期对投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实现规章制度的宣贯和管理经验的推广。

3.投资决策审批程序

C集团是2011年实现成功改制的国有企业,正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集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新治理架构下,C集团的投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包括集团总部的投资和所属子公司的投资,根据投资项目分为股权投资类和资本性支出类,再按照投资金额设定不同的审批权限。

投资管理的组织架构分为三级:一是C集团上级单位;二是C集团总部;三是C集团所属子公司。每级机构都设有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投资管理委员会等投资管理决策机构。通过三级决策审批程序实现投资项目从前期论证到投资批复的管理,确保投资项目可行,风险可控。C集团规划与资本运营部是投资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投资管理的日常工作。

4.投资管理流程

C集团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投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投资审批、运营监管、项目后评价等。具体流程(举例)如下:

项目立项流程:

与其他投资管理流程相比较,C集团的投资管理流程更注重严谨与高效的结合,力求避免各环节拖沓给投资带来的时间损失和机会损失,同时关注投资风险的控制,由各级审批机构全方位把控投资风险。

二、C集团投资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C集团通过对投资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公司的投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薄弱环节:

第一,C集团对投资项目决策的前期论证尚不规范、不科学。C集团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运用合作、参股、重组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多个投资项目,从投资的效果来看,大多数投资项目都实现了预期的投资目标,但也有部分项目投资效果不理想。回顾投资项目的论证和决策过程,认识到,由于缺乏投资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前期可行性论证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少数项目在决策前期,论证不够规范、科学,甚至夸大了投资收益和回报。特别是当企业面对短期机会、快速决策的投资业务时,前期论证的不充分、不规范、不科学,对投资决策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二,C集团投资尚不能很好的满足公司主业发展的战略要求。C集团公司近年来实施的多个投资项目虽然基本达到了预期投资目标,但也有少数子公司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缺乏明确的投资规划,投资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使投资的作用大打折扣,或者有的子公司对自身定位不清晰,没有专注主业的发展。因而目前C集团公司的投资还相对分散,不能达到高度集中,不能突出满足重点主业方向的发展要求。

三、C集团投资管理改进策略

(一)坚持投资活动与发展战略相契合

篇(5)

一、筹资管理实论

筹资活动是公司根据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和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及项目投资等特定用途时,从公司内、外部获取资金以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筹资必须充分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和掌握好筹资策略和方法,确保融资成本和风险最低,资金运用效益最佳。下面仅就债权筹资方式作以论述。

1、理智的筹资决策。我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筹资业务最高决策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每笔融资业务规模及运用必须经董事会授权,控制了决策风险。

2、综合的效益测算。新增资运用效益测算和对原有资金占用项目影响双关测评,以评定筹资规模和投放方式。炼治行业库存准备资金和材料预付款以及存货占用资金合理度因原料和成品市场因素很难介定,但我公司通过安全生产储备、效益储备、风险储备测算,来确定合理的资金占用量和借款额以及恰当的借入时机。

3、安全的资金链和还款预案。我公司从流动资金占用或项目建设投入相对讲属资金密集形企业,资金占用和需求量很大,几乎每月都有到期借贷资金,如何保证资金链安全呢?首先,确保专项筹资专款专用,严格区分固定资产借贷和流动资金借贷的使用,避免短贷长投造成资金的风险。其次,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项目预算制定全年借款和还款计划,按月分解和落实。项目建设必须采用固贷,固贷不到位不开工,到位不挪用;每月初根据供、产、销计划编制月份资金调度计划,月底编制本月资金来源运用表,评定资金运用效率。有预有立、远近结合,既维护了企业商业信誉,又保证了公司资金动作安全性和效益性。

4、科学的筹资策略。筹资策略本着全局性、必要性、效益性和长期性目标,作好筹资的风险评价、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组合等工作。必须全面地衡量收益情况和偿还能力,做到量力而行,避免风险。内部融资本着风险小、期限短,外部融资本着以四大银行为主、小规模商业银行为辅的策略。同时,严格控制相关指标:

1)严格控制产权比例和负责比率。股权筹资前提确保国有控股,股权明确;负债筹资确保投资项目或投资经营活动的回报绝对大于资金成本。产权、负责比率基于控制力下的最佳效益的临点。

2)充分论证各种担保方式。特别是基本生产经营设备和不动产用于债务抵押的安全性,抵押方式的成本和限制条款,质押方式物权监管对公司正常运营的影响;评价互相担保人的资信和持续经营能力来控制或有损失。

3)筹资适度,合理安排筹资时间和金额,避免因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资金成本,也要防止资金滞后错过资金投放时机。

4)采用多种筹资方式及筹资组合,分散筹资风险;长短期筹资确定合理比例。

5)在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资时,保证合理占用期限,避免信用危机。

5、严格控制二级公司对外融资。二级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及内部集资,其担保采取抵押或与外单位间相互担保,一次贷款在一定规模以上的或年利率超过同期银行利率一定比率以上的,须报集团公司审批。贷款担保是公司的潜在负债,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原则上各二级单位不准为外系统单位(含合资、合作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子公司之间的贷款担保,也须报请集团公司批准,确保上下利益一致,行动统一。

筹资管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筹资给公司带来经营资本,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筹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最终目标实现资金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资金充实及时而又避免闲置或滞后。

二、投资管理实论

广义的投资活动除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其他投资外,还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我公司将投资管理分为内部投资管理和对外投资管理。

1、内部投资管理。内部投资管理可分为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在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我公司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经营计划,按季、月分解,安排流动资金投放数量和时间。存货投资本着保证生产的安全储备、根据市场预测的效益储备,根据对客户信用评价和适应市场竞争的应收款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首先确定公司中、长期规划,慎重评价新建、改、扩建项目,安评、环评、政策评价、市场份额等,重大项目征得股东会通过。对已确定项目,根据项目进度计划,采取招标方式,以最小的资金投入,保质保量,确保项目及时投产。其次,在立项前充分论证项目投入资金保证,投产后配套工程和追加流动资金保证,投产后对原有项目影响,投产后全公司物料平衡,公司中长期发展,上下游产品链,增容开口,综合效益测算等。

2、对外投资管理。

1)决策保证。我公司对外投资管理最高权力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对外投资经相关部门会专家组论证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必须取得全体董事一致通过才可实施,对部分董事提出异议的必须重新论证或解决后再形成决议。

2)投资原则:风险小、收益高、变现快、符合主体战略。具体如下:

①投资增值程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是分析投资方案最重要的尺度。

②投资保本能力:必须遵循投资后原有价值不下跌的原则。

③投资风险性:投资有风险,事先必须考虑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等。

④纳税优惠方针,在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到尽量享受纳税的优惠条件。

⑤全面、科学、准确预算投资的预期成本。

⑥正确估计公司的筹资能力,严格控制投资额度。

⑦投资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经营思想。

⑧充分考虑实际资产和经营控制能力,对投资项目管得住,控制有力。

3)加强控股公司管理。集团公司对二级控股公司日常监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制度管理,通过下发各项管理制度定性、定量指标管理;人员组织管理,依法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明确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职责;加强统一核算制度,核算办法,核算原则;加强资金结算监管,保证结算安全和效益性;加强资产、存货管理,实行采购定额招标制度,转发存收、发、存制度;加强会计信息报告管理;加强事中、事后检查、监督。

此外,二级单位对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联营企业等,必须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可行性报告、立项、审批、注资额、注资方式都要慎重研究,并注意上述原则,经集团公司董事会通过后,报有关部门审查。

二级单位在用专有技术、商誉、实物等对外投资,要确保主业安全,其计价必须经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核定,报董事会通过。对连续三年亏损或亏损严重,没有发展前途的投资项目,及时退出股份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

篇(6)

如果投资战略不能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相协调一致,就会出现重大的投资失误,影响企业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使企业破产。以某集团公司为例,在“八五”期间,企业的投资战略偏离了企业的总体发展方案,急功近利,结果投资方向多为与企业急需发展的主业无关的其它产业,不仅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而且由于投资过于分散,投资的效果也不好。而企业急需发展的主业,却因为资金不足,技术改造迟迟不能执行,产品技术含量低,规模上不去,市场份额不断缩小,错失发展良机。因而在“九五”期间,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举步维艰。

由于投资战略是进行投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投资管理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投资战略。而投资战略的制定又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只有在准确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科学制定总体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制定企业的投资战略,才能真正管理好企业的投资工作。

企业的投资战略管理

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投资战略进行,而投资战略又要紧密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的时候,随时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部署,对投资项目进行监管,以保证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集中到企业急需发展的关键产业上去。

在进行投资战略管理的时候,主要依据的对象就是企业的投资战略。企业的战略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投资战略就需要随之调整,具体的投资业务也就需要随之变化。如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投资金额等等。投资战略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企业的战略不断对企业投资业务进行调整。

实证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集团公司是由一个地方小企业发展而来,在企业发展中,集团领导层的集权倾向明显。通常投资决策由企业领导层作出,较少通过职能部门参与。1994年集团有下属法人企业300多家。但是在进行投资多元化的时候,由于对投资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缺少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加上政府行为的干预,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由于投资分散,在主业上的投资急剧下降,造成技术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没有新的技改项目,主业竞争力下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以后逐步开始进行调整,收缩产业,使投资集中到主业上来。1996年有60家,2000年压缩为不到10家,现在主要集中在主业上。

集团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为:集团公司作为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依法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价值形态的经营与管理,对所持股企业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和产权转让等权利。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不直接参与下属子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公司法》,母公司委派董事或委派股权代表进入子公司董事会,参与决策,进行调控,并以集团章程和制度的形式对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集团子公司的权利与义务为: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经管的法人财产负保值增值责任。对集团公司现有存量资产,按专业化和市场化原则进行重组,组建股份公司。

根据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和权责明确的原则,建立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或管理机构。集团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依照《公司法》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其法人治理结构,不设股东会。董事会是国有资产授权的代表,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并按授权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能。董事会下设决策支持机构(战略管理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和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室)。决策支持机构主要职责是根据董事会的要求,对董事会决策的集团发展战略、重大投资方向和项目、财务预算等问题进行事前审议并提出方案和意见,以备董事会决策。

(二)企业总体战略

(1)战略指导思想。按照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模式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本经营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争取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著名”的国际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2)战略目标。计划到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争取比“九五”期间翻一番,集团在全国百强企业中的排位跃居前列,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实现国际化经营,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财团,步入世界大公司行列。

(3)战略重点。为了确保上述战略目标的实现,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突出三个战略重点,即资本运营战略、科技进步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三)企业投资战略

集团围绕形成和加强焊接材料、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金刚石、机电产品等四大支柱产业的需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对现有主导产品的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达到1/4以上,集团公司技改投入不少于10亿元,集团各成员企业的技改投入原则上不得少于固定资产原值的1/3,同时要加强重点技改项目的管理,确保集团的产业和产品发展目标的实现。技改项目的预算总额为18.871亿元,资金的来源如下:企业利润及折旧4.871亿元;银行贷款8亿元;债券和股票3亿元;引进外资3亿元。

(四)企业投资管理

集团公司投资管理体制是以集团公司为母公司而投资形成的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为子公司的母子型投资管理体系。

(1)集团计划投资部负责核心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各子系公司设立专管或兼管投资的管理部门。

(2)投资形式可以用固定资产、存货、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资金投资,也可以用产权换产权的形式进行投资。

(3)在集团内部实行计划管理。集团各投资单位及时将投资方案报送集团计划投资部立项。集团领导依据国家政策、集团发展方针,对该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平衡、协调和决策。计划投资部根据集团发展计划下达年度投资方向和项目的框架。

(4)集团内的各投资企业和投资机构对规划投资的项目,先作好可行性调查研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集团计划投资部,并联合组织经济、技术等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和风险评估。

(5)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下列内容:投资单位概况及其经营状况;投资环境是否优良,主要包括:投资地区政策法规是否有利;市场环境是否能有利于投资,如资源条件、交通运输、产品销售网络,产品是否有竞争优势等;开发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是否能占领市场,其开发潜力如何;工艺及工程的基本设计方案;投资收益预测及风险分析;投资数额及形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货币资金);组织机构及劳务安排。

(6)各部门参与项目论证,除对上述投资条件进行充分论证外,还应对投资的资金来源进行平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择优投资。参与项目论证会的人员在结论书上签字。

篇(7)

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或向其他行业转型发展,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不断的增多,企业拥有的长期股权也比较多。因长期股权资金投入较大,运行周期较长等特点,一旦长期股权投资结构不健全,没有实施严格的跟踪管理,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投资风险。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和降低企业所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如果要想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必须对于股权会计核算及其财务状况做到充分了解和管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投资将风险降至最低。

一、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企业集团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是通过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来获取。实业投资主要是投资入股设立子公司形式,即长期股权投资;金融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期货、委托贷款等。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公司按照持股比例或享有份额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企业集团投资目的主要分以下三类:扩张性需求;维持性需求;外在性需求;根本动机是追求较多的投资收益和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包括投资企业按照股权比例应分享的被投资企业的税后利润、股权转让收益、清算收益及其他收益。股权投资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股东的意志在被投资企业得以贯彻和执行,保障股东权益的实现,并争取股东权益最大化。

二、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存在的风险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涉及投资前决策风险、投资运营中管理风险和投资后清算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几年,市场经济发展旺盛,许多企业不仅扩大产能,也向其他地区,其他产业扩张,或独资、或合资投资成立分、子公司,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钢铁、煤炭、水泥产能过剩,很多项目建成后没有市场,连续亏损。盲目投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没有做好对市场的研判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发生投资决策风险。

2、随着集团公司相关多元产业战略的实施,长期股权投资数量与金额大幅增加,但集团公司在被投资单位的战略定位、盈利能力、经营状况、对集团公司的贡献度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使投资目的与收益不能及时实现。

3、集团母公司举债筹措大量资金进行投资,相当数量的被投资单位长期没有回报,导致集团母公司背负大量贷款利息支出,资金被长期占用,利用率低下。已经成立的子公司并无实际的生产经营,每年资产的折旧摊销费用和管理费用较大,使得集团整体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随着被投资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下滑,集团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水平明显下降。占用集团母公司大量投资资金的全资与控股子公司,每年向集团母公司上缴利润(或分红)的很少,收益甚微,其中一些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破产清算,导致集团公司投资损失,造成集团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综合投资收益率远低于其对应的资金成本(机会成本,利率采用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投资效益低下。

5、部分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几年盈利却不给集团母公司分红(或上缴利润),导致集团公司资金短缺而部分被投资子公司现金流充裕的现象,反映出集团公司在全资子公司上缴利润、控股子公司分红方面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6、投资企业虽然对参股子公司无实际控制权,但投资金额大、数量多,而实际取得的收益非常低,反映出集团公司对参股子公司的经营与分配缺乏有效监督。

7、集团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不到位:子公司下属分、子公司发生的对外承包费、股权转让款,因对方公司经营异常,款项有可能无法收回;合资对方未按协议约定时间支付股权投入款,或抽逃货币出资额,有可能给投资企业形成损失,负责管理项目的投资团队成员或派驻投资对象企业的人失职,产生道德风险或管理不到位风险,危害投资者的利益,这些都给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带来重大影响。

8、根据煤炭、钢铁行业整体的发展形势和国家去产能的基本要求及目前资源价格的大幅下跌,资源矿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有些公司已成立,但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项目没有被国家批准、或者未能取得采矿证,加上资金紧张等原因,未能按期开工建设。已购置地块仍然处于闲置状态,存在被国土部门无偿收回的风险。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营,没有合法齐全的手续,公司就会处于停滞状态,母公司的投资长期无回报。

三、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风险防范

防范并控制投资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要重视投资决策和投资后的风险管理,加强投资对象基本面恶化或业绩显著低于预期时的风险管理。具体对策为:

1、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职能部门管控。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实行集中管理,制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标准,划分公司股权投资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权责明确,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制衡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维护出资人权益。

2、对长期股权投资“分门别类”进行监管。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被投资单位在集团公司战略规划中的定位,比如是以实现收益为目的、还是以投资控制资源等其他战略为目的,“分门别类”对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进行监管,实现集团公司既定投资目标。

3、对长期股权投资“有重点的”进行监管。统计集团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金额较大(如上亿元)的公司,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要重点关注这些单位的财务与经营情况,加强其财务与经营监管工作,避免或减少因管理不善给集团造成投资损失。

4、集团公司要根据对被投资单位控股情况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确保收益分配合法、收益资金及时足额收取。(1)全资子公司:完全由集团公司控制,无其他特殊原因,利润全额上缴集团母公司。(2)控股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由子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控股子公司财务与经营情况,会同子公司管理层拟定控股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报集团公司批准,并由集团公司派驻高管人员按集团公司批准的方案在子公司相关决策会议上行使表决权,保证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实现。(3)参股子公司:集团公司派驻高管人员要在其利润分配预案通过前将预案提交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决策意向,上报集团公司批准后,由派驻高管人员在子公司相关决策会议上行使表决权,保证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实现。

5、评价长期股权投资效益,追究管理者责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评价长期股权投资效益,对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企业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决策者和实施者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因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企业应追究董事会等相关决策人员的责任;对在投资过程中违规操作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追究具体实施人员的责任;对子公司被投资单位经营管理者造成损失责任的,应当、停止升迁等制裁。

6、健全对外投资的管理,积极行使股东权利。强化被投资企业的监管,明确投资关系,追偿承包费,对投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对投资行为做出适当的分析和预测,追偿股权转让款或股权投入款,减少投资损失。理顺投资关系,做到整个投资过程合法、合规,及时纳入集团合并范围。

7、保证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与成本相配比。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要以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为限,投资带来的现金流入的规模和时间要与筹资的现金流量尽量保持一致,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选择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应是最优项目,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如果长期股权投资效益低下,资金使用严重浪费,应防范低效项目的投资。

8、对部分投资项目进行处置。对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无实质运营或丧失继续持有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应及时计提减值准备或进行妥善处置,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减少损失,规避集团公司经营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以及《甘肃省工业领域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6〕25号)文件,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将落后产能及时清理。

四、结语

长期股权管理以及优化内部资源,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体系,对加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倩.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73—175.

篇(8)

1、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对企业内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从决策、执行、监督等全方位地梳理优化制度流程、辨识评估关键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最终实现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系列活动。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及实施状况,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公司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管控尤为重要,即关系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实现,也影响集团公司的资产安全。科学设计集团投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既能确保集团公司快速发展,也可保证集团公司健康运营。

2、QC集团投资活动流程设计

QC集团公司是我国精密机床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以机床、工具、功能部件制造为主的多个产业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总部设有23个职能部门,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3家。业务多元化和投资控股经营是QC集团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在此发展战略指导下,集团的经营业绩和实力在近年得到了大幅提升。

2.1 企业投资活动的风险影响因素

2.1.1 外部影响因素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目标市场和市场需求等,属于不可控制因素,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具有不确定性,这势必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

2.1.2 内部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是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其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包括财务状况、技术创新力、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能力、营销策略、综合管理能力等。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经营的单一性、规模的有限性、组织治理结构不健全、资金来源有限等,往往是造成整体企业投资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

2.2 投资活动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目标就是以投资信息为基础,以主要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为依据,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和投资活动的流程,避免投资活动出现风险,保证投资活动的合法性、投资的安全性,控制财务风险,保证投资的效益性和投资信息披露的准确可靠。

2.3 投资活动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投资活动的业务流程一般包括:拟定投资方案、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投资方案决策、投资计划编制与审批、投资计划实施、投资项目的到期处置。

根据QC集团内部机构设置,投资活动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并做简要分析。

2.3.1 授权批准

(1)Qc集团投资管理部门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资金状况以及筹资可能性,拟定投资方案,并根据投资方案编制投资项目可行性方案和投资计划。

(2)重大项目由集团战略委员会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3)投资管理部门按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规定,提交投资可行性方案,由集团董事会及股东大会进行审议、决策,并上报集团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4)集团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投资方案。

2.3.2 实施

(1)投资管理部门根据审批通过的投资方案,编制详细的投资计划,投资活动需要签订合同的,由相关投资方签订投资协议。

(2)投资管理部门推动投资计划的执行,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和有效管控;根据市场条件和政策变化,准确对投资价值进行评估;财务部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行财务控制,核算收益或减值情况,控制财务风险。

(3)内部审计部门对投资活动实施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后评价。

2.3.3 处置

(1)依据后评价结果,根据投资协议或投资单位的情况,投资管理部门对于投资效益差、投资回报率低的项目提出处置意见。

(2)投资管理部门按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规定,对于1000万元以下项目,由Qc集团董事会审议批准;对于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项目,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后进行处置。

(3)投资管理部门组织清理小组,按照投资清理程序实施清理、处置。

(4)QC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对于投资项目清理过程、清理程序、清理结果处置等环节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

2.4 关注投资活动关键风险点

2.4.1 投资决策控制

投资部门要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战略规划,提出投资计划;对投资项目进行预算控制,确保投资计划符合企业整体资金安排;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和科学决策,确保投资决策合法、科学、合理;对被投资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委托具有资质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项目目标、规模、投资方式、投资风险与收益等做科学的评价;董事会实行对投资项目集体决策,严禁任何个人擅自决策;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追究决策失误、决策程序不符合规定的相关部门或个人责任。

2.4.2 投资后的管理风险控制

投资后,投资风险并不因取得投资收益而消失,而是风险才释放出来。要重视投资的追踪分析,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投资后评价指标体系。将分析和投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便于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相关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对被投资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投资决策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差异及其影响;对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分析。评估经营活动对本企业受益影响;后续投资策略评估。

2.5 投资控制措施设定

2.5.1 岗位分工控制

建立投资活动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包括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分离、投资决策与执行分离、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分离。

2.5.2 授权批准控制

建立投资活动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办理和接触投资业务相关协议、副本和会议纪要的保管。

2.5.3 风险评估与决策控制

投资不当,轻则无法实现投资收益目标,严重的则无法收回投资成本,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控制投资风险,应由专业投资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研究和评价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时机、投资风险和应对措施,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投资决策。同时,应建立投资业务集体决策制度、投资实施责任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2.5.4 投资执行控制

首先是方案实施与合同控制。QC集团根据经批准的投资计划实施投资,投资活动设计协议经法律顾问审批;对股权投资项目,指定专门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掌握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并采取针对措施。其次是会计处理控制。投资业务应配备业务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进行计量和核算;加强保管投资业务和各种文件、凭据,定期检查与核对。最后是权证保管控制。QC集团及时将投资业务权证交由档案部门管理,防止投资权证丢失和未经许可的接触。

2.5.5 投资处置控制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主业情况。对失效或无效投资进行积极清理,收回、转让、核销无效投资。

2.5.6 投资监督检查控制

投资监督检查主要通过业务部门内部自查,不同业务部门对上道流程要求复核和内部审计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投资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现象;检查投资活动中各类程序是否健全,制度执行情况是否及时和完整。

3、投资活动内控流程日常管理与优化

集团公司应严格按投资流程进行投资活动日常管理,对投资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汇总,报集团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修订有关流程,每年应对内控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按要求出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不断完善优化流程,持续提升集团管控水平。

篇(9)

一、构建市场经济机制下的投资管理新模式

自1988年起,胜利油田先后历经了石油石化大重组、股份制改造以及法人身份D换等多次体制机制变革。胜利油田在计划经济阶段投资计划管理的主要及特征是按照石油部下达的指标,负责组织、编制生产会战建设中的长期及年度投资计划,并提出年度基建、技改及引进项目计划的资金来源,上报石油部批准后执行。油田为提高生产单位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以全面提高经济效果为指导方针的包干经济责任制,促进了油田原油产量的逐年攀升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油田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从投资权限高度集中的统一计划管理,向扩大二级单位的自转变,油田逐步改进了承包模式,实行项目管理方式下的计划投资管理机制,促使各单位在增收、节支上下功夫,同时加大了存量资产的盘活度。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投资管理模式下,油田投资管理部门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完善投资管理方式,为油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经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市前根据集团公司“母子公司、三个中心”的新型管理体制,集团公司负责核定投资规模,胜利油田负责项目立项与实施,开始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以及实行项目承诺书和项目后评估制度。该阶段油田投资逐步探索和完善老油田项目管理制度,按照“储量、产量、投资、成本、效益”五统一原则,强化“三项成本”、“两率”的考核力度,充分利用内控、ERP等手段进行项目全过程管理。一体化阶段,按照集团公司上市与非上市实行一体化管理要求,油田每年依据上级下达的投资计划和工作量,结合定额及项目,将投资分解,并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在国外石油公司投资管理方式的影响和带动下,胜利油田逐步建立起了投资计划管理新模式,促进了油田科学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二、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体系

胜利油田开发四十多年来,在投资计划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一是依托体制变革和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借助内控制度,完善细化投资管理制度,并建成以项目管理为主线,涉及局相关处室及二级单位相关业务的《投资项目一体化管理系统》。二是推行项目管理模式,确保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在对投资规模进行科学分类基础上,加强项目前期论证评价和方案优化,加强项目实施过程跟踪评价。坚持以效益为中心进行决策,保证了资金的有效使用并提高了投资回报率。三是强化投资规划的编制,实现投资计划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油田年度投资计划和项目服从规划的整体布局,使其针对性更强,同时也发挥了规划的综合平衡和导向作用,使得油田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及计划达到了“三位一体”。四是适度放权,探索出了对采油厂切实可行的投资考核办法。近几年,随着体制机制

变革、政策调整以及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在投资管理运行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胜利油田的发展。

产量与投入不匹配。在“三个中心”的划分上,集团公司虽然把胜利油田定位为成本中心,但在具体执行上,却过分强调胜利油田的产量指标,另一方面还要求胜利油田“低成本、高效益”,这种投资和生产两难的境地,是胜利油田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投资管理程序不适应。集团公司总部投资决策时未能充分考虑油田生产特点,即老油田资源状况的变化,此外,年度项目的投资审批程序较为繁琐,逐级审批,常常导致投资计划实施与生产实际脱节,延误时机,从而为投资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这种总部投资审批程序中的不适应性,直接影响了油田投资管理作用的发挥。投资政策不灵活。总部对老油田的投资限额实行“一刀切”,投资审批限额标准不尽科学,不能充分体现胜利油田特点。油田维护投入缺口逐渐加大。目前集团公司取消了油田维护费,但实际上,胜利油田开发的环境日益严峻,如安全环保标准提高、工农关系协调难度加大以及油田配套设施腐蚀老化等,导致维护费缺口逐年加大,作为投资项目的实施者,油田二级单位受非生产性因素影响过多,同时也增加了油田的投资管理协调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油田投资管理模式的思路

强化投资管理规划与计划的综合平衡职能。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中长期投资规划对年度投资计划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企业在下达投资规划与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二者的匹配关系,要真正的做到规划经过科学严密评估,有效指导前期工作和年度投资计划;同时真正建立支撑规划的项目储备库,达到投资规划与计划协调平衡、一体化管理的效果。

篇(10)

    一、集团公司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链条长,管理效率低

    在集团公司中,随着各层次公司投资的不断延伸,资本的运作方式呈现出以少控多的特点,评价成功集团公司的规模,是看它控制多少资产。母公司用股权这根指挥棒指导着集团的组建、运转、扩张和紧缩。母公司处于金字塔的塔尖,用一倍的集团母公司资本控制并经营着数倍的其他资本,形成了复杂的组织层次,管理链条过长,导致管理效率低。

    (二)监督环节不当,监督成本过高

    集团公司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集团总公司与所属子公司之间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结果。既然有产权的分离,就会有产权的委托,在此过程中集团总公司处于委托方,所属子公司处于方,方要向委托方负责,因此总公司为使子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符合集团整体利益要求,必须对公司财务决策过程实施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以免事后造成损失。有时就会因为对于关键环节的把握不当,形成过高的监督成本。

    (三)信息共享性差,财务信息失真,信息化程度不高

    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的主要支撑和依据,集团母公司不仅是利润或成本中心,更是投资中心和决策中心,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不到位,会造成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甚至财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在各子公司自己处理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很容易被人为操纵。

    (四)资金周转不畅,资金利用率低

    对于集团公司来说,随着经营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下属公司不断成立,很多子公司在建立初期其营运资金完全靠母公司支持,但进入较为稳定的持续经营时期后仍然长期依赖母公司提供贷款和占用应付母公司的账款进行周转,影响母公司资金运转的顺畅和集团整体的资金利用率。在一些企业集团中,由于其内部各二级单位都设有财会机构,都开有银行账户,因此都占用一定的闲散资金,使集团中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和闲置,达不到相对合理的配置,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利润率低。

    (五)母子公司目标冲突,各管理层负担失衡

    集团公司内各子公司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能,从事不同或相近的行业,在生产、技术等诸多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有些情况下,母公司为了资源综合效益的最优化配置,确保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而牺牲个别子公司的利益,这种做法与各子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会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在确保集团目标实施时,母公司集权不利于各子公司管理层积极性的调动,特别是在多元结构中,财权集中于母公司,必然要求集团管理总部对各个方面做出有效的决策,而最高管理层未必具有足够高的素质与能力来做出科学的判断,形成一方面下属公司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总部管理层负担过重的状况。

    随着集团公司的扩张,全球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必然,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讲,资金管理有了更新的内容。本文结合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现代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发展,展望集团公司财务管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二、解决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和发展趋势

    (一)实行资金集团管理,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统一委派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充分考虑资金回报和筹资成本,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同时,要合理运用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法,把母、子公司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由集团公司统一调配,以保证集团重点项目资金的需要,在各子公司内部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定期结算支付资金占用费。

    为解决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分散管理,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协调的局面,对子公司的会计人员实行由集团公司委派制,规定对受委派的会计人员必须进入相应子公司的决策管理层。使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成为实施经营全过程财务监控功能。同时,也使外派会计人员消除了受子公司制约的思想顾虑,能够大胆地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规定,正确、及时地披露存在的问题,从而显着地提高了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实时控制

    1、制定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体系的制定是指由预算编制委员会来制定企业应该编制哪些预算,这些预算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预算之间的关系以及预算的起点等等。在企业集团中,往往首先由集团来确定全面预算体系并将其嵌入到管理会计平台,然后通过网络下发给各下属单位;对于二级单位来说,通过网络接受集团下发的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本单位的内容,然后再下发给下属的基层单位。

    2、编制预算。其是指根据预算体系编制各个预算表。在手工条件下,各种预算表中的数据都是手工填入的,如果目标利润变化了,所有表中数据几乎都需要修改。因此,手工条件下预算编制常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主要是制定各种编制规则,并通过定义规则和存储规则将其嵌入到系统中。只要将一些关键数据填入表中,各种计划表中的大部分数据则自动生成,使编制预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3、实时控制。预算控制就是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问题,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也编制了全面预算,但是,由于没有实现IT环境下的集中管理模式,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导致预算控制都是事后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很多企业只是把预算当成“摆设”,未能真正起到控制作用。在IT环境下,利用预算子系统设计了预算体系、编制了各种预算数据,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经济业务(某一事件)发生时,该事件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接受数据;预算控制器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实时的控制。

    4、预算分析。在网络环境下预算分析是指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提取数据,按照分析要求自动生成预算分析结果,如异常分析、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等等。

    (三)加强投资管理,使企业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

    1、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企业将资本分配于各个投资项目,包括对外投资、技改项目投入等广泛的范围,而项目效益将在未来实现,所以企业的投资项目必然包含风险,应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建立围绕企业长期效益和总体效益为目的的“投资责任中心”来具体实施各项投资管理工作。例如投资方向的选择,应遵循企业专业化,集团总部综合化的原则。使成员企业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减少交叉经营,避免相互蚕食,在总部综合经营的指导下,相互支持,联手购销。投资决策的确定应注重“经营性投资”方案的确定。“事业性投资”、“福利性投资”应相对控制。在“经营性投资”中获取经济效益。

    2、要搞好投资管理,还必须实施规范的投资工作程序和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结合投资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保护投资资金不受损失和有效的预期收回。

    3、对投资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考核,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而这一切都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实现,如建立投资决策模型库,输入投资模型所需的数据后,由计算机自动根据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状况而确定现有资金的投资模式,并利用投资管理模块提供的各种投资模型和实时的投资管理分析模块,确定最佳投资模型,使企业投资效益达到最大化。

    (四)注重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创新

    集团公司网络化的财务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但同时网络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面对网络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集团财务管理的要求,为集团迅速、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在巩固原有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社会的特征,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对集团财务管理从体制、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财务管理集中化、目标多元化,强化信息分析的作用。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篇(11)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也就是我刚参加工作后不久,国务院机构改革将煤炭部撤销,随之,原隶属于煤炭部的国有统配煤矿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在当时宏观紧缩政策下,煤炭价格在低位运行,用煤企业拖欠煤款的现象比较严重,靠贷款过日子的煤炭企业由部属企业变为地方企业后,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煤炭行业的发展在低迷期徘徊。自加入WTO后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后半期开始,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给经济生活增添了活力,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投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进而带动了能源工业的发展,煤炭行业整体经济形势得到了根本改观,煤炭企业摆脱了长期萎靡不振的状态,进入了长足发展期。

尤其近年来政府主导实施的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政策,给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扩张机会,各大煤炭企业通过整合小煤矿,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成立了大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控股子公司,形成了众多的二级、三级,甚至更多级次的分子公司,企业规模不断状大。

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的同时,难免会出现对外投资管理工作及时跟进不到位,进而管理不到位,甚至疏于管理的现象。由于新整合公司的商业模式、发展战略、管理体系、会计政策等与煤炭集团公司的管理体系有较多不契合的方面,加之管理层级较多,使得集团公司的信息传递不够通畅、及时,执行力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了集团公司的有效决策。所以,如何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是煤炭集团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1.1投资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科学决策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决策之后往往是巨额的投资,企业的投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及其状况,而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及其状况是否良好,决定了企业投资收益能力和风险。因此,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与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否科学、是否正确密切相关。

企业进行科学合理决策,同时也是公司治理机构良性运行的基础。《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会“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公司董事会“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公司的《章程》中在“股东会职权”和“董事会职权”中也有相同规定。然而,我们发现一些公司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决策程序,这其中的原因方方面面:或许是受到某些政策的影响左右了公司决策层的意愿;或者是时间紧迫没有做好前期可行性分析研究等相关工作而影响了正确决策;或者是对投资决策的审批、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权限不清所导致。

1.2投资跟踪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企业对外投资而言,科学决策固然重要,但对投资进行跟踪管理更不容忽视,因为跟踪管理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公司对外投资的安全,还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目前,投资跟踪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完善有效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缺乏切合实际的关于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派制和履职制度,以及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控制系统以及投资的处置和收回等制度不够完善等。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集团公司对投资的管理落实不到位,导致对外投资跟踪管理措施不到位,甚至导致投资失控。主要表现在:

(1)对外投资公司的数量不清楚。由于公司管理层级过多,加之对外投资核算不规范,有些将投资计入其他应收款,有些已经清算的公司账面不清理,导致集团公司对所属对外投资公司的数量不清楚,影响公司对外投资的安全;

(2)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清楚。由于对投资跟踪管理不到位,不参与对被投资公司的经营决策,甚至不能及时取得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不了解,包括对有些注册资本的变化不了解、对被投资公司盈亏状况不了解;

(3)未建立健全被投资公司档案,未取得被投资公司的营业执照、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对被投资单位的工商注册情况不了解,尤其在煤炭资源整合期间,有些投资款项已经付出,但由于客观原因被投资公司未完成工商登记,在公司的账面以长期股权投资反映;

(4)未建立投资管理台账,未详细记录投资时间、出资额、出资方式、持股比例、期限及权益变化,未能妥善保管投资协议、出资证明等资料;未能定期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清查;

(5)法人企业未按法人管理。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公司设立的子公司是独立法人,要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经济业务不是以合同或协议方式来约定,而是依据上级公司的文件来执行,剥夺了下级公司独立的人格。忽视法人企业的性质,未按正规的业务处理程序来完成,难免会给公司带来管理风险和纳税风险。

1.3对外投资的会计系统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获取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不全面、不及时,甚至从未获取其财务报告,对其经营状况不了解。企业财会部门对于被投资单位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市价当期大幅下跌等情形的,未能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规定,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2)集团成员之间对账不够及时,导致集团成员之间相互投资关系不清楚、相互资金往来不清楚;

(3)核算方法不正确。企业对外投资的收益,应适用权益法核算的,而某些公司投资全部采用成本法核算,影响公司经营成果;

(4)投资和债权混同。投资是能产生增值收益的资产,债权是只能收回固定金额的资产。有些公司将对外投资作为债权管理,导致被投资单位未能纳入正确的管理体系,随着人员的变化,该等被投资单位存在丢失的可能。

1.4不重视投资处置和收回的问题

对已经停业甚至长期停业的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未能及时处置、尽可能减少损失;对无效益、经营状况不佳的投资不及时清理;对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投资不及时处置。集中体现在账面对外投资效益不佳。

2.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集团公司对外投资是为了利用有限资金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各个投资项目的有效运作亦是集团公司发展壮大的支撑。因此,强化对外投资管理工作是每个集团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履行投资合同或协议,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2.2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及职责

被投资公司应当依据《公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三会制度。集团公司要确实通过参与控股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及监事会对其行使管理、协调、监督、考核等职能。公司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内部控制的各项管理制度或办法,对控股子公司的经营、财务、重大投资、法律事务及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指导、管理及监督。

2.3加强对被投资单位的会计系统控制

根据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建立投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持股比例、期限、收益等事项,妥善保管投资合同或协议、出资证明等资料;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应作出明确规定。企业对于到期无法收回的投资,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2.4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

财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与关键,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均要通过资金流来体现,都要通过财务信息系统来完成。因而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使集团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子公司财务信息等相关资料。定期组织投资效益分析,关注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合同履行情况。

2.5制定细致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

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制定细致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以保证资金的安全,降低财务风险。子公司分月度或季度向母公司报告资金收支计划。按资金的收入渠道和支出的用途,逐项分别列示。

2.6建立预算监控系统,建立预算分析、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