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海绵城市施工要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6 09:59: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海绵城市施工要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海绵城市施工要点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7102

1 园林景观水景的简介与设计要点

1.1 园林水景

水被誉为园林景观的灵魂,因为有水的参与,才使园林景观不显得呆板,变得灵动有趣,让人的思绪随着水的流动跳跃起来,让人沉浸在缠绵流淌的园林美景中。古往今来,我国十分重视水体景观的营造。在整个园林景观中,潺潺流水的景观为生硬的山石布置注入生机,呈现出一种灵动、活泼的形体。以水为衬托,能让人感受到在水一方,远离尘世的优雅环境。以水为主体,辅以园林植物、构筑物或者动物为衬托装饰,能为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体验,今天,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在很多的公园、住宅小区内,涌现出了大量的人工造山流水,水景也自然而然从传统的园林景观走入到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年来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更使水景景观渗透到我们城市中的每一个角落。园林水景主要功能是为了让人们欣赏、游玩、并且能融入其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因而园林水景设计的初衷是如何展现景观的形式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引入,使其在兼顾美观的同时又赋予了其渗水、滞水、蓄水、净水、提供可利用水、排水等独特的功能,同时成为海绵城市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1.2 园林水景设计要点

1.2.1 水景主要类型

(1)自然型水景。利用地势或土建结构,挖池堆山仿照自然景观而建成。如人工湖、溪流,瀑布、叠水等,这些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较多应用。而今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公园中的人工湖成为自然调蓄池,自然水塘成为了雨水花园,水景被赋予新的概念和使命。

(2)人工型水景。依靠喷泉设备造景。建成各种各样的喷泉如音乐喷泉、程序控制喷泉、旱地喷泉、雾化喷泉等。这类水景是近年来才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应该于大型广场、住宅区入口等。

1.2.2 园林水景设计手法

(1)形――静态水面划分。水的形态因水体的形状而定,风景园林中的静态湖面,多设置堤、岛、桥、洲等,目的是划分水面,增加水面的层次与景深,从而扩大空间感;或是为了增添园林的景致与趣味。城市中的大小园林多有划分水面的手法,且多运用自然式,只有在极小的园林中才采用规则几何式。

(2)声――水声再造。水本无声,但可随其构筑物及其周围的景物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产生丰富多姿的水景。王维的“声暄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是动与静的对比,也是石与林的交替而产生的一种水景。如音乐喷泉,不仅有音乐配合,还可以声控使水体翩翩起舞。

水景设计应与项目实际的基本特征结合起来,使水景景观不显得单一独立,其景观效果及功能性才能得到完美的统一。生态性、节约性、环保性的水景景观及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必然会成为现代人在园林水景设计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2 园林景观水景的施工要点

水景工程的基础工程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管道工程、电气工程三大部分。土建工程是在需要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池底和池壁进行的,在水景工程施工过程中,池底施工必须确保不能使水渗透,保证它的坚实平整,摆脱过湿过软。在进行浇筑时,必须检查钢筋是否绑扎牢靠、位置是否准确,确保浇筑成型后,没有缝隙。池壁的施工比池底施工要求更加严格,处理毛壁两边施工前必须使表面干净,还要保证它的湿润性。在完成浇筑后,有必要对池壁池底进行装扮,增加美感。管道工程是处理水的重要桥梁,关系着园林景观水景设施的正常运行。管道要放置在合理的位置,要确保在维护时能够方便处理。在电气工程中,灯具的可靠性、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在日光照射下还会加速老化速度,极易出现漏电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在施工时,要合理安排线路,对线路包装,安装漏电警报器,接地传导装置。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种情况,才能保证水景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

3 园林景观水景施工的难点以及解决办法

3.1 管道材料的选择

以往热镀锌钢管多应用于园林水景工程,但是热镀锌钢管长时间使用后,表面一般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蚀,致使园林水景景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况且钢管使用的寿命也不长。然而在园林景观建设中采用不锈钢、铜管的造价又过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就水景工程中的管道问题,设计者应采用UPAC管材,尽管这种管材也存在自身的缺点,比如材质耐热性较低、在长时间照射下管道材质老化的速度会加快等,但是这种管道材质的优点是能明显的防止流水侵蚀。因此,在施工时可以用UPAC材质的管道放在水池的最下端,不锈钢或者铜管材质的管道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如此合理的统筹材料应用既能加强水景的美观又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3.2 水泵形式的选择

日前,许多水景工程建设为了能降低工程造价或者建筑面积,都采用了不需要泵房的潜水泵作为水利提升设备。其危害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景经常会出现局部的缺陷,影响了水景观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如若水泵的绝缘设备出现了损坏,将会导致水体带电,可能诱发触电等危险而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如果采用离心泵,就会使管道的长度变大,而必须设置泵房,不仅增加水景的建设成本,还影响了水景的美观。然而综合权衡各个因素,安全性必须置于首位,因此离心泵是水景水利提升设备的首选。

3.3 灯光照明的选择和电气施工

在喷泉水景中必然少不了水下照明,照射灯和彩灯自然成为水景灯具的重点。就我国而言,较多的是使用具有塑料支架的飞利浦水下照明灯具,但这种灯具存在很多不稳定的现象。它的结构易于弯曲或者折断,在水波动很强时或遭到其他外力作用时易于损坏,并且在阳光照射下,会加速塑料的老化,从而易使这种照明灯漏电,使水景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一般采用水下LED灯,这种灯不仅颜色种类丰富,而且使用寿命也长。能为水景景观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3.4 水景基底背景的应用

水景基底背景更多的时候能起到衬托水中景观的作用,水面还可以作为水岸或者水中景物的衬托映照,能引起水面倒影,起到开阔视野,满足视觉效果。在平静的水面,无论水景景观是否规则,是否经过开凿,都可以起到装饰园林的作用,同时平静的水面还可以完全展示出天空,建筑,树木的景物倒影。流动的水面则会加强反射效果,使整个景观看起来栩栩如生。在水体景观方面,要时刻保持水面的清洁,注意水体卫生,让水景为整个园林景观带来别样景色。

3.5 砌石类驳岸施工

施工单位在拿到设计图时要先确定设计图中水位线对驳岸的具体施工位置,用大概22 cm的距离设置水位防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选择人工施工或者机械施工来进行对土方的开挖,土方开挖时一定要注意到驳岸放坡时的坡度,土方开槽后要立即打好基础,确定开槽厚的形状,加固土层,并且要在块石混凝土分隔处进行灌注。在墙体岸边的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水岸墙的平整和形式美,要严格对待每一个步骤,还要确保填充物具有防水性,防止水的泄露问题。在进行填充的时候,填充位置一定要比砌石墙面稍微低点,分隔缝要用水泥或者砂浆填满。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水的理解和审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水体的应用有了质的飞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水体的特性,不仅能给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愉悦感,还能赋予园区灵气,因此,水常常被称之为“园之灵魂”。 在我国传统的园林中,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的说法,使用水景能提升景观的审美趣味,为园林景观加上点睛之笔。水景建设要遵循自然生态平衡,同时要利用好水体的特征,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把水体和环境景观有机相结合,由此才能满足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需要,调节人的思想情操,使水景设计最终能服务于人。

参考文献:

[1]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8~62.

[2]张卫东.园林景观水景工程施工技术分析[M].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7):85~89.

篇(2)

2015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消纳利用70%的降雨。老城区给排水管网中合流制管网易出现溢流问题,因此雨水分流改造势在必行。雨水分流改造中常出现雨污错接混接、生活废水向雨落管排入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排污成效。海绵城市建设进程中,雨污分流改造中应严格把控雨水源头减排,有效控制径流污染。雨污分流是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有效分流雨水污水的必经之路,更是减少城市水系污染、优化城市水环境的必要之策。

1海绵城市建设对于雨污分流改造的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是绿色发展的应然趋势,是城市雨污管理的新型导向,其核心理念在于将城市建设视作海绵,使城市建设具有海绵般的弹性,能够有效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即使在较大降雨量环境下,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仍然能以强有力的弹性减少内涝形成,实现有效的“吸、蓄、渗、净”,使城市雨水污水得到有效的分流与处理,而得以净化与存储,再渗透到地下,形成生态化水循环系统,从而减少水系污染。雨水分流改造与新时代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相契合。城市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模式就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利用其内涝防护功能,实现对雨水的优化处理。传统雨污分流系统较为简单,抵抗雨灾的能力较弱,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分流改造,具有对雨水的吸收、存蓄、渗透、净化等功能,能够实现雨水、污水的有效分流,从而提升城市抵御内涝灾害能力,可见海绵城市建设为雨水分离改造提供了有利发展契机。

2雨污分流改造设计要点

(1)小区海绵设施建设上需符合防治内涝标准,暴雨强度公式则应根据相关暴雨强度公式而定,雨水管道系统不与合流管道系统连接。(2)雨水调蓄设施有效容积计算公式如下:V=10DFψβ(1)式中:V为调蓄池有效容积,m3;D为调蓄量,mm,一般为4~8mm;F为汇水面积,hm2;ψ为径流系数;β为安全系数,取值范围为1.1~1.5。(3)在改造小区建筑内排水立管时,需在原有排水立管上加装雨水立管,确保雨水立管与污水立管有效分离。雨落管采取断接方式,从而确保屋面、地面雨水可流向绿地,达到分散式雨水控制目的,设计建造雨水花园、植水沟等,实现雨水的下渗、收集、净化等功能。(4)在建筑屋顶(坡度<15°)或绿色率较低的老旧小区,优先建造绿色屋顶。无法进行绿化建造的普通屋顶,利用雨水桶或借助雨水口向市政管道排入,通常情况下,雨水口的设置上采取截污挂篮式。(5)小区内没有大型汽车过往的路面,需对人行道、车行道等进行改造设计,将其改造为渗透性铺装。同时,新增管网构建雨污水独立的排放系统;在雨污管道的增设上,优先增设雨水管,及时清淤疏通淤积管道、检查井等。

3雨污分流改造常见模式

3.1截流式改造

城市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时,在河道附近采用主截污干管,在河道截流管道设置截流井,由此能够在实现城市雨水有效分流的基础上提升雨水利用率。降雨时,雨水量不断增加,改造后的截流管道可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混合物排放至污水处理厂。伴随着雨量增大,污水量超过截污管道荷载能力,截流井污水混合物会随之增多。倘若降雨时间长,降雨程度弱化,雨水截流井流量随之减少,溢流量也随之减少,截流管混合污水量为截流管道的荷载量,因此截流管道停止截流。在晴朗天气环境下,截流管道保持原有的污水承载量,实现对污水的技术处理。这种雨污分流改造方式,提升了雨污分流的有效性,提高了污水循环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率,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3.2新增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系统改造上,城市道路增设污水、雨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分流,防止污水在截流式改造影响下出现溢流问题。通过截流式改造,可实现彻底、高效的污水处理,避免污水溢流而造成水源污染,提升污水处理效益。

3.3根据区域排水体质进行分类改造

(1)对原有分流制进行改造时,应重点解决原有道路中雨污分流管道中管道混接、乱接等问题,确保城市内外雨污管道有效衔接,进一步优化城市雨污分流管道。(2)对于原有合流制系统的改造,应将原有管道改造为污水或雨水管,新增污水管道后,构建两套雨水、污水排放系统,分别和城市道路中雨污管道相连,实现雨污分流改造。倘若城市内外仅一条管道,优先改造城市内雨污管道。(3)对于不同区域的雨污分流改造,应核算检测原有的合流制管道,确保原有管道符合改造要求。

4雨污分流改造措施

4.1雨水径流控制

雨水径流控制是雨污分流改造的重点和基础,在雨水径流控制上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遵循雨水径流控制实施标准,减小小区内不透水路面宽度,在停车场、人车行道等路面铺设渗透性好的铺装材料。

4.2防涝系统建设

城市防涝系统建设上可利用排水GIS系统,借助GIS系统的传感功能,实现有效排涝。例如,在暴雨天气下,可实时监控水管承受的水压,当出现水压过大等异常情况时,GIS系统即刻发出警报,便于人工及时接收并处理,发挥防涝能力。为进一步提升预警实效,可在城市公园、道路、小区等建设地下调蓄池,与GIS系统相结合,增强蓄水实效。

5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雨污分流改造模式实践路径

5.1工程概况

某市对市内5个片区进行老城区改造,减少雨季溢流污水的污染。在对该市雨污分流改造上,将河流管道保留作为污水管道,从源头(小区)、过程(市政道路)、末端(雨水管道入河口)、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建设,提升雨污分流成效。

5.2雨污分流改造模式

(1)源头——雨水走地表、污水走地下。老旧小区或小面积小区中,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雨水分流改造采取“雨水走地表、污水走地下”的改造模式,传统雨水管线改造为地表线型排水沟。这种地下线型排水方式有效解决了雨污分流管位落实不到位问题,尤其是适用于面积小的小区,同时可以减少路面开挖施工等工程量。大面积小区则可利用地表明沟的方式,提升小区排水口流量。对于大面积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上述线型排水沟显然无法满足大径流排水需求,对此,需新建地下管线,建构排水管网和雨水收集系统,使得雨水顺沿路缘石布设管道,同时在道路中间增设雨水口,源头雨水减排上重新敷设雨水支管。对于大规模小区雨水分流,建议将合流管改造保留为“污水管、新建雨水收集系统”,由此能够有效降低改造工程量,同时提升雨污处理可行性。(2)过程——雨水管、新建污水收集系统为道路合流管。对于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雨水管道规格大于污水管道,因此采取的改造模式为“合流管保留为雨水管道,同时构建污水收集系统”,由此可以减少改造过程中的工程量。对于道路雨水减排,控制径流污染,可在绿化分隔带上设置生物滞留带,其中溢流排放管为原有的雨水支管,原有雨水口置于绿化带内,这种方法对旧有雨水收集系统的改动较小,也能够从整体上降低雨水分流改造工程量。为防止小区与市政管道混接错接问题,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应将新建污水收集系统与周边小区污水系统联系起来。(3)末端——截污纳管控泔水。城市中泔水乱倒、洗衣后污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等,都是雨水管污水排放的主要问题,影响城市雨污处理效果。对此,要在检查井设置截污管,在雨水入河之前进行截污,将污水截流到检查井,同时,在污水检查井截污处设置防倒流,防止污水倒流。对于末端截污纳管改造,截污管应顺坡设置,其管径满足晴天污水排放处理要求即可,不应过大,避免雨水量过大时,超出其负荷,其规格在D300内。

5.3接口位置需经审批

为防止雨污改造上出现管道混接、错接问题,管道接口位置的确定应经过主管部门审批。此外,市政管理人员还要与施工人员共同到实地核验,防止在改造中出现管道混接、错接情况。若雨水管道改造后,仍然存在晴天排污的情况,则说明其管网中仍有错接混接问题,对此,可开发手机App建构监管平台,监控分析各个监测点流量变化情况,从而锁定错接混接位置,提高改造效率。

6结束语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驱动下,雨污分流改造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雨污分流改造借鉴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措施,能够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增强雨水径流控制实效,有效发挥出防涝功能,实现雨水、污水的有序分流排放,进一步优化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反过来助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典福,鲁艳春.海绵城市建设中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技术研究[J].人民黄河,2020,42(S2):128-129+133.

篇(3)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13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65

对于海绵城市而言就是在建设城市中,发挥海绵一样的吸水效果,完善公园、道路、绿化、建筑等公共设施后,应用新型的排水方式,利用特殊的建筑结构,有效完成蓄水、渗水、净水等环节,同时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做好水资源的再生和重复使用等工作,保证城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1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整体设计结构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中必须完善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建立低影响雨水开发体系,由于城市建设都是根据海绵体系建设的,因此通过一些特殊结构就可以完成雨水的渗透、蓄积和净化工作,这是一个有效循环的过程,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水资源,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还可以调节雨水的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对一些污染地区进行处理;第二,完善管渠排水系统,该系统要和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有效结合,共同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排放,有效对雨水资源进行管理;第三,建立超标径流雨水排放体系,主要作用是对自然降水进行收集,对城市各个地区的水流进行调蓄,同时在特殊时候还可以做泄洪处理。通过上述三个系统的协同合作,能有效收集、管理雨水,避免雨水四处蔓延对城市造成影响,为了深入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理解,O计了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建设运行结构图,附图如下:

2 海绵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2.1 整体规划的重点内容

在建设海绵城市中要结合整体做好规划,避免设计不合理、水资源处理不当等问题。在建设的前期阶段有效利用自然环境十分有必要,根据城市所有的地理环境,在尽量减小对原有排水系统干扰的前提下,设计城市道路时要绕开天然的湖泊,做好城市道路的空间布局,同时做好与在建或已建项目的衔接,在道路两侧设计出天然的绿化带和人行道,有效滞留雨水,让雨水充分渗透到地下,让大地对雨水进行净化,这样形成的径流的雨水量会非常小,再通过其他设施的建设,有效对这部分水资源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径流水量超标等问题,实现道路低影响的建设目标。

2.2 设计城市道路路面的重点内容

一般在传统的道路路面设计中,要求路面必须倾斜1.5%~2%,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降水会自由地流进排水口,建设绿化带时其要比路面高一些,有利于路面积水的流动,但是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路面、绿化带设计中,在建设路面时一定要存在一定的高低差,这样当遇到降雨天气后,雨水落到路面上,汇集成径流,由于路面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高低差,这样雨水会直接向低路面的一侧流动,除此之外,进行绿化带设计中,在其下面设计了排水管,当遇到降雨后,雨水需要先满足周围绿化植被的需求,大部分水资源会渗透到地层中被植被吸收,还有一部分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之后剩余的才会从排水管道中流出。另外,还可以将渗透装置安装到排水管中,在渗透装置的作用下雨水直接进入到地层中,有效对城市地下水进行补给,做好对城市水资源的管理。

2.3 设计道路整体结构层次的重点内容

为了有效管理城市水资源,相关技术人员分析得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路面积水的排放:第一,降雨导致雨水积累在道路表面,可以通过路面之间的间隙将雨水渗透到路面以下,有效排放出雨水;第二,长时间的积水会逐渐渗透到道路的基础层,而在道路两侧设置了排水管道,可以有效排出这些雨水;第三,路面积水直接进入道路基土层进行排放。对于前两种排水方式而言,可以有效降低道路表面的径流系数,达到海绵城市设计的要求,但是没有完成对路面的渗透作用,雨水不能滞留到绿化植被中,也不能有效对雨污水进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规范中对这方面有明确的规定,要求道路基层土壤的渗透系数不得小于7×10-5cm/s,城市道路的车流量非常大,而且很多道路的负载高,不能有效对积水实施渗透。传统方式设计人行道路的时候,预制混凝土是常用的材料或者会使用花岗石,但是在建设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时,必须使用新型的透水材料进行道路的铺装,该材料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有效降低城市地表热量的散发,在生态保护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中,要求所建设的道路渗水系数在1.0×10-3mm/s范围,地下水表面层和透水层的距离控制在1m以上,下面是不同路面的雨水径流取值范围,路面建设中可以作为参考,保证最终的建设质量。

3 城市中具体的排水设计要点

3.1 设计排水管渗透的方法

在排水管道中进行渗透设计时,要使用特殊的材料,材料一般表面存在很多孔洞,直径不超过10mm,有效对排水管道周围进行填充,该材料还设置了多孔层,可以对路面积水进行有效蓄积,这种新型的排水管有很好的协调性,透水效果好,占用空间小,但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管体周围会堆积很多碎石,主要是雨水冲刷,运输车辆上掉落造成的,清理时非常困难,碎石容易将管体孔隙堵塞,如果不及时清除将会影响渗透效果。排水管道的设计贯穿整个城市道路工程,城市道路复杂,出现很多交叉口,排水管道铺设非常复杂,线路布置就显得较为冗长,因此在施工前必须经过严谨的设计,实地现场考察,各项数据资料都合格后才能进行城市施工,保证排水管道的排水效果。

3.2 设计排水沟的方法

进行城市道路两侧的排水沟设计中,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在建设和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生态情况,让排水沟设计和生态有机结合到一起,避免相互影响而出现问题。设计排水沟时其结构层次依次是绿化植被层,土壤种植层,水分渗透过滤层,渗排水层,砂石层。这种结构的排水沟可以对道路雨污水进行过滤,对路面积水进行渗透,同时还能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充分完成水源的循环再生利用。

3.3 设计城市绿化带的方法

绿化带的设计非常重要,可以保证城市路面排水顺畅,海绵城市绿化带设计时其中心一般比周围低,在绿化带中央位置设计溢流式排水口,这样就可以形成下凹式绿化带,有效排除雨水。路面的初期雨水会渗透到绿化带的土壤层中,为绿化植被提供水资源,剩余的雨水会通过排水管道排出,这种设计方式可以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保证土壤的整体渗透系数,当城市绿化通过雨水灌溉达到很好的效果后,植被的灌溉用水量就会相应的减少,节约城市中的水资源。

3.4 海绵城市的优势

传统的排水理念中主要是快速排水,将城市水资源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和湖泊中,导致80%的水资源没有利用就被排掉,但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雨水可以渗透到道路路基层,对周围的绿化植被进行灌溉,合理利用了水资源,同时有效处理了雨水,对地下水资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由于人行道使用了透水透气材料,导致城市不透水面积减少,降雨后减小洪峰流量。当大部分雨水渗透到地下后,在道路避免形成的径流会变小,有效控制了径流产生的污染。在大雨过后,道路没有明显的积水,可以让司机驾驶得更加舒适。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分析,发现想要达到理想的排水效果,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求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相互配合,避免使用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利用绿化带、植草沟、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渗透等,有效排出城市中的雨污水。海绵道路可以很好地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减小洪峰流量,减轻排水系统压力,降低雨水径流污染,改善道路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改善城市微气候,因此在以后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景观设计;构建海绵城市;应用分析

1引言

“海绵城市”设计的目标即为要求城市整体在应对环境的变化或者遭受自然灾害(特别是面对干旱以及洪涝灾害)时具有较好弹性,当雨量较大时,能够有效的进行吸水、渗水以及储水,而当处于干旱时,则能够有效的释放水源。显而易见,这样的城市设计理念对生态原则进行了优先的考虑,并且有效的将自然途径跟人工途径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积存、渗透了城市区域内的雨水,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使得雨水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2海绵城市的相关概述

有句俗语:“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会有的。”这不难说明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其实跟海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即海绵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够吸附的水分较多,而海绵城市的概念也是如此。近年来,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空间越来越多,草木以及花园的空间则越来越少,使得城市的蓄水功能逐渐下降,而在城市建设中,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从而有效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到海绵城市时,务必要包含有“海绵体”,其不但包含河湖这样蓄水池,同时也涵盖了城市配套设施,比如绿地、花园,或是可渗透地面。雨水从海绵体往下渗漏,可以起到滞蓄、精华以及回收功效,剩下水资源通过不同的渠道外排,促进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更好的发挥功效。

3景观设计中构建海绵城市应遵循的原则

3.1整体规划原则

建设海绵城市时,务必要从整体布局出发,为了有效的发挥建设项目的作用,务必要做好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城市的雨水系统要充分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充分的将规划的科学性以及权威性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出规划的控制以及引领的作用。

3.2生态优先原则

海绵城市的理论可以说是依赖生态性而得以实现的。在开发建设城市时,应将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较为敏感的水生态区,优先纳入自然排水系统,有效确保雨水能够自然的积存、自然的渗透以及净化,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使得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有所提高,对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进行维护。

3.3安全防范原则

所谓的减少人工的干预并不是指放弃人工蓄、排水措施,需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安全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工程以及非工程措施进行综合的应用,从而使得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以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将安全隐患消除,使得城市的防灾减灾的能力有所增强,确保城市的水安全。

3.4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地面的环境也十分的复杂,不同地域气候条件相差较大,所以,确定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以及指标时,要按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3.5统筹建设

尽管“海绵城市”的理论出现的时间较长,然而在具体的建筑层面其还属于一种新的事物,所以地方政府的建设要与中央总体规划保持统筹一致。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海绵城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应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低影响开发的相关专题研究,在绿地率、水域面积率等相关指标基础上,增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4.1工程案例

某工程部分建筑屋顶采用绿色屋顶,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削减径流雨水,对城市内涝灾害防控和径流污染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停车场应用草格铺砌,广场应用透水砖铺砌,可有效下渗雨水。停车场和广场周围绿地部分采用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停车场和广场超渗径流雨水可流入其周围的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内下渗。绿地应用了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地表径流,而且还能消纳周围部分硬质地面径流雨水,效果显著。

4.2海绵城市在构建景观设计中的的具体应用

4.2.1保护水生态敏感区

应将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纳入城市规划区中的非建设用地(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划定城市蓝线,并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4.2.2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合理确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和城市规模,防止城市无序化蔓延,提倡集约型开发模式,保障城市生态空间。

4.2.3合理控制不透水面积

合理设定不同性质用地的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防止土地大面积硬化。

4.2.4合理控制地表径流

根据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延长汇流路径,优先采用雨水花园、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

4.2.5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应根据城市的水文地质条件、用地性质、功能布局及近远期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他因素提出城市低影响开发策略及重点建设区域,并明确重点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4.3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要点如下:

4.3.1提出不同类型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

根据绿地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低影响开发规划建设目标、控制指标(如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等)和适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

4.3.2合理确定城市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应统筹水生态敏感区、生态空间和绿地空间布局,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充分发挥绿地的渗透、调蓄和净化功能。

4.3.3城市绿地应与周边汇水区域有效衔接

在明确周边汇水区域汇入水量,提出预处理、溢流衔接等保障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到绿地规划设计中,尽量满足周边雨水汇入绿地进行调蓄的要求。

4.3.4应符合园林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

可通过合理设置绿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局部换土或改良增强土壤渗透性能、选择适宜乡土植物和耐淹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受到长时间浸泡而影响正常生长,影响景观效果。

4.3.5合理设置预处理设施

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初期雨水弃流、沉淀、截污等预处理措施,在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前将部分污染物进行截流净化。

4.3.6充分利用多功能调蓄设施调控排放径流雨水

有条件地区可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占地面积较大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如湿塘、雨水湿地等,通过多功能调蓄的方式,对较大重现期的降雨进行调蓄排放。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速阶段,“海绵城市”理念与跟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针相符,在缓解城市内涝、干旱等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新型城市的建设,务必要对此开展统一的规划、建设。

作者:王玉艳 单位:中方县规划设计室

参考文献

篇(5)

本次对于透水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的研究,以广州某一路面工程为例,工程实施范围LK0+035.449~LK0+998.62全长约963.171m。本工程的非机动车道面层设计为C30透水混凝土路面,非机动车道宽度为1.5m。厚度为8cm。耐磨性≤30mm,透水系数(15oC)≥0.5mm/s,连续孔隙率≥10%。

1透水路面施工工艺

明确透水路面基本结构后,对其展开施工,本文主要通过6步主要流程实现透水路面施工: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物料搅拌→物料运输→物料浇筑→路面养护。针对该6步主要流程的具体设计内容,下进一步详述。

1.1物料选择

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碎石:上层采用6-8mm粒径碎石,下层采用10-25mm粒径;其它配套材料要求:水用普通自来水;增强料应符合CJJ/T135-2009相关技术指标;稳定剂:主要指标应满足:氨含量≤0.1,抗压强度比≥85%(28d),压力沁水率≤95%;双丙聚氨酯密封胶:双组分,故土份>40%,进口固化剂,符合国家标准技术要求。透水混凝土颜料为原色,无机耐候颜料应满足GB/T-1863-2008要求。

1.2配合比设计

根据所选择的物料,经过多次试配,经过比选,最终确定配合比如下:

1.3物料搅拌

此次透水路面施工采用透水混凝土,由于透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较为短暂,因此施工中应利用机器不断搅拌确保物料内的胶结材料充分混拌均匀。为确保搅拌好的物料不在运输途中发生质量问题,物料搅拌地点应设置在施工地点附近,不得超过30分钟的运输时间。在物料搅拌过程中,碎石、增强剂、水泥等原料都需要按照一定顺序加入,将物料充分混匀30分钟后,加入适量水,搅拌时间应根据气候决定,主要是看最后的搅拌效果。当物料搅拌均与即可使用,本工程为原色双层路面,如有不同颜色的双层路面则应分别以不同的搅拌机作业。

1.4物料运输

一般情况下透水路面施工物料从搅拌完成到完成施工工序,由于长时间的运输、放置,容易导致混拌好的材料发生离析现象,因此整个工序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确保物料在最佳状态下被使用,才能保证透水路面的施工质量[1]。

1.5物料浇筑

在透水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水将路基浸湿,但不能有积水存在,以防止混拌好的混凝土物料失水,降低物料间的粘结度。物料质地较为坚硬,只需将透水混凝土物料在地面平铺,用刮尺工具使物料平整,保证松散系数在1.1左右为宜[2]。虽然透水路面不需要过多考虑排水问题,但不排除雨量过大的情况,因此也需设置排水坡,便于后续使用中的排水。在路面浇筑过程中切忌使用高频振捣装置,透水混凝土的优势就在于物料间的孔隙,以此便于后续路面的排水,若使用高频振捣器容易破坏物料间的孔隙,因此应采用平板振动器轻振即可,当然需要根据路面的实际厚度选择合适的装置,若路面厚度大于70mm,采用上述平板振动器即可,若路路面厚度小于70mm则只需采用滚压工具。

1.6路面养护

透水路面施工完成后,需以塑料薄膜覆盖,根据施工季节确定养护时间。另外养护期不得通车,需一直以薄膜覆盖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才可投入使用。若在覆膜的过程中出现温度过高的天气,需适当洒水,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在混凝土完全成型、干燥后,刷封闭剂,可以有效提升路面的耐久性,防止路面结构孔隙堵塞,也可延长透水路面的使用寿命。

2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在完成透水路面施工后,为进一步提高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本文采用质量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此目标。在本文提出的质量控制中,主要步骤为明确质量控制内容,并设计质量控制流程。针对上述两方面的具体研究,详见下文。

2.1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流程

本文设计的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严格遵守透水路面施工中“安全施工”的原则,以提高透水路面路基的稳定性为根本目的,针对传统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缺陷,规范化地设计出一种新型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流程[3]。本文设计的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在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流程中,可以将透水路面施工过程分步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流程,逐步进行质量验收工作,确保透水路面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质量控制。结合透水路面施工工程承包单位的自检,由监理部报送分部工程验收单,按照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进行审核,从内外两方面同步验收[4]。在检查保证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全方面进行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在上述流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不符合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就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通过控制透水路面施工流程,实现透水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

2.2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在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本文从三个方面明确其施工质量控制内容,致力于实现透水路面施工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2.2.1透水路面施工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必须认真检查施工设计图纸。施工设计图纸作为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先决条件,对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5]。一旦发现与标准不符的设计应该及时做出调整,保证施工设计图纸的精度。在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该结合其施工区域的现状,以搭建空间三维坐标轴的方式,全面掌握透水路面现实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搭建的空间三维坐标轴进行整合,合理安排有关工作人员根据透水路面环境现状进行施工中的工作[6]。通过规范化的设计促进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而在设计初期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2.2.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及后期养护

在透水路面施工后,必须定期进行透水路面相关的养护工作。养护是实现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在透水路面的破坏特征还未完全显现时及时维护,能有效地防止其破坏情况的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在面对自然灾害前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使透水路面的受破坏程度最小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资金不足并且坚持以建设为主,养护为辅的思想观念,我国的透水路面养护一直处于附属地位,这是近年来建设公路网的错误思想[5]。必须在透水路面破坏初期得到及时养护,防止破坏程度发展迅速,降低养护难度,减少养护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通过简单的养护进行透水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2.3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对透水路面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建议尽量采用天然的材料作为填充材料对透水路面路基进行加固,并选择可靠的施工材料供应商,进而提高透水路面施工的质量。

3结语

本文通过透水路面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证明了质量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以此为依据,证明此次优化设计的必要性。通过本文设计,能够解决传统透水路面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同样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未对本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全面性。这一点,在未来针对此方面的研究中可以加以补足,以此为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正伟.装配式透水混凝土基层上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9(8).

[2]王锐.海绵城市改造中透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9,001(024):9-10.

[3]陈丽娜.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19,001(012):28.

[4]梁土金.海绵城市改造中透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20,001(009):316.

篇(6)

关键词:清混凝土;小高层宅楼;应用

清水混凝土就是结构成型后,利用其平整、密实的混凝土外表作为建筑物的表面,不再进行基层抹灰找平,基底稍加修补后即可进行室内装修。清水混凝土可用于桥梁、厂房及民用建筑的结构施工中,它是利用特制的模板而使混凝土结构一次成型后表面不再做特殊的装饰。目前该工艺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广泛应用,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在北方地区逐渐应用,但技术不够成熟,需要不断地探索。清水混凝土工艺的应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1工程概况

萝北县凤翔家园小高层住宅楼为全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23448m2,地上29层,建筑总高度78.9m。该工程在17轴~16轴之间设一道伸缩缝,将一栋楼分为两个独立体,两个独立体在设计中分别对称,便于大模板设计与施工,为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创造必要条件。

2清水混凝土的定义及内控标准

2.1清水混凝土

它是一次成型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色作为饰面在。住宅工作中,将清水混凝土定义为:构件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后不出现普通混凝土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表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一致,施工缝接槎平顺,痕迹不明显,气泡不明显,在不需要进行抹灰施工的情况下,主体质量可达到中级抹灰的质量标准,稍加打磨修补后,可直接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涂料工程的施工。

2.2清水混凝土的内控标准

清水混凝土检测标准,目前尚无规范可循,按照国家规范对混凝土的验收标准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制定出清水混凝土企业内控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混凝土振捣密实,无明显的质量通病(如蜂窝、麻面、露筋、夹渣、粘浆等)。(3)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色泽均匀一致、无裂缝、无锈斑、气泡不明显。(4)板、梁底面无挠曲,现浇板面平整密实,无龟裂,楼梯踏步成型准确,无脚印。(5)板、柱、梁几何尺寸准确,标高一致。(6)阴阳角方正、垂直,线条顺直、清晰,棱角分明。(7)洞口方正,位置准确,规格尺寸误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8)施工缝位置留设正确,接槎平顺,无明显缺陷。

2.3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墙体钢筋绑扎预埋梁口沿墙边弹线贴海绵条安装门窗洞口模板并固定校正安装墙体大模板并校正浇筑墙体混凝土拆墙体模板弹50线、梁口边线及顶板底模控制线切割梁口和墙顶清理梁口内杂物和墙顶杂物沿顶板控制线贴海绵支顶板模及梁模绑扎顶板及梁钢筋浇筑顶板混凝土。

2.4墙体大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

(1)大模板在车间加工制作时,在大平台上操作,下料尺寸要精确,拼缝严密,模板面板接缝高差小于1mm,模板间接缝高差小于2mm,模板组拼完成后,用抛光机对接缝处全部进行抛光,把板缝的高低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大模板运到现场后,根据设计图纸在模板上逐块做出标记,并由专人进行指导安装。(3)模板脱模剂采用无色的轻机油,涂刷要均匀,不能漏刷。并要严格控制模板清理检修工作,每周转一次后都应将大模的角模拆下来,清除干净缝隙中的混凝土浆,并校正角钢,防止接缝不严造成漏浆。(4)每次浇筑完混凝土后,及时清理大模板背楞上的混凝土,落地时要使倾斜角α=19°左右,立放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防止因地面不平使大模板变形。大模板落地后,立即清理板面上的混凝土杂质,然后刷脱模剂,检查合格后再吊装使用。(5)大模板拆除时应用撬杠慢慢撬动使其松动,然后再吊走,不能用大锤敲砸或强行吊动。

2.5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原材料控制要点

2.5.1清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要点

在材料和浇筑方法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尽可能小的坍落度和水灰比,坍落度根据浇筑高度的不同也有相应改变,4层以上17层以下的剪力墙混凝土坍落度为(180±20)mm,顶板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0±20)mm,18层以上剪力墙混凝土坍落度为(200±20)mm,顶板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80±20)mm,以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同时控制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2%,初凝时间控制在3h~5h即可。

2.5.2清水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要点

(1)水泥: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要求确定生产厂家、强度等级及批号,最好能做到同一熟料。(2)粗骨料:选用强度高,5~25mm粒径,连续级配好,含泥量不大于0.5%和不带杂物的碎石,要求定产地,定规格,定颜色。(3)细骨料:选中粗砂,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6,含泥量不大于2%,不得含有杂物,要求定产地,定质量。(4)水: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地下水时应进行检验,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时,方可拌制混凝土。(5)外加剂:采用UNF23B复合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清水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子、碎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

2.6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1)结构接槎不外露:这项技术主要是解决楼层顶板和墙体接槎外露以及梁口和接槎外露影响观感的通病,具体做法是:a.在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将墙体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在比顶板高1.0cm,墙体拆模后,在墙上弹出50线和顶板模上平线,顶板模上平线即是墙体混凝土的浇筑标高,然后用切割机沿顶板模上平线切齐,将多余的混凝土除掉,吹净墙头杂质后即可支设顶模。这样浇筑完顶板后,接搓就隐蔽在顶板之内,能保证阴角方正美观。b.梁口预埋时,预埋尺寸要比实际梁口小3.0cm,并且要做成内大外小的喇叭口形状,墙体拆模后,根据轴线弹出梁边线和梁口切割线,梁口切割线比实际尺寸小2.0cm,然后沿梁口切割线用切割机切齐,将梁口内杂物掏干净并用空压机吹净灰尘,即可进行支梁底模和绑梁钢筋,浇筑完混凝土后,接槎就隐藏在梁内。

(2)顶板四周不挂浆:解决这一通病的关键技术就是将顶板四周密封,在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办法来解决:在支模前,在墙体四周沿面板支模墨线粘贴5mm宽,5mm厚的海绵条,它主要起密封作用,然后四周再用方木挤紧海绵条,将漏浆的通道彻底堵死。

(3)门窗洞口四周不漏浆:在以往剪力墙施工中,门窗洞口边缘由于缝隙大,浇筑完混凝土拆模后,经常在洞口边缘出现水印,甚至漏浆等质量通病。在本工程中,专门设计了定型门窗模,尺寸精确,刚度大,与大模板的接合更加严密,施工时在门窗模的边框上粘贴5mm厚的海绵条,使大模与门窗口的接合更加紧密,拆模后没有出现漏浆和水印现象。

(4)剪力墙根部不漏浆、烂根。a.顶板浇筑中,在墙体部位两侧10cm范围内,混凝土表面必须用抹子搓平压光。b.在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先铺10cm厚与混凝土配比中水泥砂浆相同的砂浆。c.在支设模板时,在模板根部提前用砂浆堵缝。

(5)清水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a.落实施工技术保证措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b.合理调度搅拌输送车送料时间,逐车测量混凝土坍落度。c.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保证分层厚度不超过50cm。d.振捣方法要求正确,不得漏振和过振,采用二次振捣法,减少表面气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第二次待混凝土静置20~30min时再振捣。e.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保证深度在10~15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一般为15s左右。

篇(7)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加大,因建设时期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及建设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规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城市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现象。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对其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中,应对其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加以重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并进行科学有效地施工,才能实现建筑工程实施的预期目标。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称为框剪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

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二、城建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要点分析

1、模板施工技术

(1)支模阶段

将弹出模板就位安装线及控制线墙轴线位移偏差在3毫米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为保证混凝土墙高度统一,必须确保找平层施工的质量,将墙体标高偏差在+5毫米与-5毫米之间进行良好控制。为避免墙体出现根部损坏情况,将在其模板根部安装中进行水泥砂浆地垫抹,并将其厚度控制在10到15毫米,如出现露筋、蜂窝麻面等情况,必须指派专业人士进行补浆作业,严禁漏浆等情况在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中出现,为达到最佳效果,还可以在模板边线外侧进行l厘米宽度的自粘式海绵条粘贴。

在模板支护当中,必须先进行阴角模的放置,在进行模板支护。遵循施工工艺流程,分开进行,确保模板全部合拢就位。穿墙螺栓的安装要与模板施工同时进行,允许出现一定墙体宽度尺寸偏差,将其在-2毫米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每层模板立面垂直度偏差要在3毫米的范围内进行良好控制。穿墙螺栓的楔板必须大端朝上,不得出现水平或倾斜情况,确保墙螺栓的固牢性,避免产生松动现象,导致涨模情况的发生。外墙模板选用外挂架支模时,必须将PVC套管设置在模版上排穿墙孔,这样可以为外挂架钩栓通过提供一定便利。

在安装阴角模时,为避免倾倒现象的发生,必须保证阴角模与结构钢筋绑扎牢固。借助暗柱主筋安装阴角模时要在水平方向进行多点定位;以此避免因阴角模压接不牢,导致混凝土浇筑出现扭转情况,进而出现角扭曲、墙面不平的状况。选用企口方式进行内墙模板与角模的连接,大模板板面与阴角模板面交平并预留一定距离,一般为1毫米到2毫米之间,这样可以为后期拆模提供较大的便利。选用上下两道钩栓、压角固定的方式进行阴角模与模板连接。在完成模板合模工作后要严格遵循大模板施工方案》及《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相关规定对其施工质量进行认真检查,确保符合施工要求后在进行下个施工环节。

(2)拆模施工技术

在拆模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先支后拆的原则。完成浇筑混凝土工作后,拆模作业必须等到混凝土强度超过1.2Mpa时进行。并严格遵循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模板拆除施工,如松动-拆除穿墙螺栓-阴角模压角-钩栓-撒出大模板后-拆除阴角模。在穿墙螺栓拆除时,必须先将大螺母松动,并将垫片取下,通过楔片插销进行穿墙螺栓的转动工作,促使穿墙螺栓脱离混凝土,随后对小端进行敲击作业,再从混凝土中将螺栓退出,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掀皮情况。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钢筋工程

实体放样是固定箍筋框钢筋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应进行加工定型模具的制作,如柱筋定位的应用。为确保钢筋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必须对梁柱节点位置进行标注,并确保各个节点位置的正确性。水平钢筋剪力墙结构主要通过剪力墙内水平布设钢筋,可以防止裂缝等问题出现在剪力墙结构中,并能够对剪力墙斜裂缝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在布设中通过合理计算,可以对剪力墙结构韧性进行有效提升,并对剪力墙结构脆性破坏进行有效降低,由此可见,水平布设钢筋对剪力墙施工极为重要。

墙内竖向进行钢筋分布时,可进行一级抗震剪力墙设置,必须错开所有部位的钢筋接头位置,钢筋每次连接的数量必须控制在1/2以下。应在同一个位置连接其他剪力墙钢筋。连接长度必须与设计规定相符合。如Ⅱ、Ⅲ级钢筋d在25毫米以上,其搭接长度应进行一定量的增加。

3、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完工后进行质量验收,在保证模板施工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浇筑混凝土时重点是要做好裂缝的防治工作。首先,优化配合比设计,优选原材料,掺加高效减水剂,控制混凝土水泥单方用量在250kg/m3左右,不掺任何微膨胀剂。其次,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严格控制在30℃以下,降低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升的速度。再次,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板和大梁分开浇筑,均采用斜面分层法,墙体和框架柱采用整体分层法,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水平构件覆盖塑料布,竖向构件外挂麻袋片,外包塑料布,浇水次数以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为准。最后,混凝土构件中设置测温监测点,采用电子测温仪定时监测各测温点温度,为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掌握混凝土的有关数据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加大,因建设时期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及建设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规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城市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现象。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对其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中,应对其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加以重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并进行科学有效地施工,才能实现建筑工程实施的预期目标。

篇(8)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箱涵;市政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也逐渐扩大,市政道路行业也随之不断进步,这为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奠定了良好地基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市政道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市政道路质量的好坏,从侧面表明了一个城市文化生活的品味,

体现了一个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平。市政道路的质量是市政工程十分关注的问题,提升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就是保障市政设施质量的重要手段。雨水箱涵施工是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施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市政道路雨水箱涵的施工要点,注意雨水箱涵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从而对于提升雨水箱涵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道路雨水箱涵施工要点

1.1保证精确测量放线

开工前做好施工资料的准备工作,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根据图纸提交材料、构件采购及加工计划。施工程序首先做到测量放线,根据沟槽基础边线,进行测量放线,要保证钢板桩(或槽钢)的施工边线距管道结构边线不小于1.0m,为管道施工提供足够工作面,同时保证排水沟的设置,以便顺利排水。

1.2合理开挖基础

开挖时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和雨季施工特点选择适当的放坡,由于沟槽较深,分两层分阶开挖,开挖前,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下构筑物的调查,作好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和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干地施工及时制订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并在开挖时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开挖宜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所有的槽基底部的尺寸和高程必须符合图纸要求,不得超挖,同时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采用挖掘机开挖时应保留20cm的保护层,待进行基底垫层施工时用人工修整到设计标高,

1.3垫层混凝土施工控制材料

为保证箱涵截面尺寸,必须严格控制垫层顶标高和混凝土质量。垫层施工之前,应严格检验所使用的材料,确保将投入使用的水泥质量合格。自拌混凝土配制时,必须严格按照质检部门设计的配置比进行,控制砂石与水泥的用量,保证水灰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对路面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工作性(即和易性)和经济性的要求,确定混凝土混合料各组分的配合比例。捣筑时,应在垫层平整的条件下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

1.4箱涵涵体施工

用于箱涵的钢筋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所购进的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钢筋进场后应报监理工程师并提请对所购进钢筋进行试验。钢筋绑扎要严格按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绑扎牢固、位置准确,竖立筋先暂时用木架支撑垂直,待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绑扎侧墙钢筋,侧墙模板完成后,支好顶板底模,再绑扎顶板钢筋,两层钢筋网中间用马蹄筋支撑固定,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每隔一定距离放置砂浆垫块。混凝土浇筑前,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申报浇灌工程量,获取浇灌令后方可进行浇灌。浇筑时,预先对模板进行洒水湿润。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大于 2.0m 时,应使用串筒或溜槽,避免混凝土的离析。浇筑时,底板和墙体的下半幅一起浇筑,墙体中预埋止水钢板,混凝土浇筑到止水钢板高度的一半,另一半作为上下两幅墙体的连接,墙体的上半幅和顶板最后浇筑,从而保证箱涵的严密性。箱涵的分布钢筋接长采取绑扎搭接的方式,搭接长度35d(d为钢筋直径、下同),接头率控制不超过50%;主筋接长使用电弧焊,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不小于5d,接头率受压区控制在50%以内, 受拉区控制在25%以内。焊接时,两根钢筋搭接端部预先折向一侧(角度不超过4度),使钢筋轴线一致。及时清除焊渣。电弧焊接及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距离不小于10d,不宜设于最大弯矩处。橡胶止水带在现场接头,采用生产厂家提供的粘接机具进行硫化热接处理,接缝处必须均匀一致,不允许有裂口,海绵现象凸出高度不大于 1.5mm,接缝处强度必须达到原产品强度。

2.道路雨水箱涵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在广氮地区居住储备用地项目——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施工总承包三标中,雨水箱涵主要设置在二横路,运用结构尺寸为4×1.8~4.5×1.8m,采用C30混凝土,为抗渗等级为S6,基底用砂砾垫层并浇注10c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每15m设置一道伸缩缝;箱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为不小于120kPa。本工程基坑深度约为3~4.8m不等。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施工及验收规范的优良标准,并为争创优质工程打下良好基础,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保证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对整个工程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2.1测量放线保证精准

现场施工准备质量管理阶段,对于施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全面详细的了解到施工现场的各种环境,对此要有全面的把握,按设计标高平整施工场地,测放出渠道的里程控制线、边线控制线。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在场地上使用木桩、竹桩做好标记,并在边线外设置控制桩。这个过程需要极为认真的态度进行,否则将会对施工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测量放线应由专业的测量小组进行, 对于测量仪器与测量工具,要在测量使用前进行检查并校正。

2.2模板工程施工严格遵循图纸

施工图纸对施工建设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施工人员对于设计图纸全面认识,对其中的施工工艺、机械等问题正确的运用与施工施工过程正式开始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应绘出详细的模板安装图,然后施工人员再按图施工,质检人员按图验收。 当钢筋工程完工后,应及时组织进行工序交接检验。 为提高模板质量,要保持模板的垂直平整,确保工程质量。另外,拆模后的模板要及时清理修正并刷上隔离剂。

2.3控制混凝土施工

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特别是对水泥要有计划提前做好化验工作,杜绝不经化验而先使用的现象。混凝土验收时,要关注各种合格证及试验单是否齐全、有效,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本箱涵采用C30混凝土进行浇注,抗渗等级为S6箱涵采用就地浇注工艺分部工程完成。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该分部工程质量的评定,并由质检员核定。在两次浇注的接缝处应设置有良好的企口衔接面(粗糙、干净并不得有堆落的混凝土、砂浆等)。不符合施工工艺标准严令停工修复,直至符合工艺标准才能继续施工。

2.4安全施工以及季节性施工应对措施

安全施工首先要提高市政道路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施工建设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施工过程当中对工程建设质量有着很大影响。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是一个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高素质的施工人员还应具有环保意识,市政道路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提高环保施工意识,尽量使用环保型的建设材料运用到施工建设当中,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走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建设道路。其次保证施工环境安全,在土方未回填的基坑施工段边缘设栏杆围护,并张挂密目安全网,防止地面掉物入坑内;施工阶段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必须时常检查各种电器、机具、电线,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

对于基础开挖、淤泥的清运等项目施工,原则上都安排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施工充分利用雨季间歇时间,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周密组织,在满足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将工期尽量缩短。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在雨季施工时,注意集中力量,分段突击,做到挖、装、运、卸、压等工序衔接紧凑。

3.结语

为保证广氮地区居住储备用地项目——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施工总承包三标顺利进行,严格依据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工程现场调查资料等,结合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和以往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严格遵守《广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从而确保此项目能安全按时竣工。

篇(9)

前言

免抹灰工艺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项重要发展。免抹灰工艺的顺利成功实施,是以建筑构件的混凝土施工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为前提要件的。免抹灰工艺施工要求较高,它要求混凝土构件完工后,其表面在不采取任何装饰措施的情况下,整体表面平整光滑,色泽统一,无色斑、色差和显著气泡存在,同时还要求模板拼接缝按规则分布,不能错乱。为达到上述标准,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各道工序都必须严格管控施工质量,精益求精,务求最好。

1 施工测量放线阶段的技术要点

测量放线是建筑工程项目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所有工序开工和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要件。测量放线的准确程度和后续各道工序施工质量密切相关。精准的测量放线有助于建筑结构几何尺寸和设计参数相符合。对于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来说,更是施工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性环节,施工单位在进行前期放线测量时,必须要下大力气抓好测量放线工作,确保作业质量。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人员按照设计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坐标数据和相关水准点,对施工现场进行投测和保护。水准点是建筑方位竖向控制的基础,建筑施工现场必须要保证有三个以上彼此间距为50米到100米的水准点才能正常施工,这也是后续作业中进行校对审核的基础。

(2)在建筑竖直方向的控制方面,要使用经纬仪进行测量,在测量垂直度控制线时,要在不同的层上选出最终的测点,再通过经纬仪投测取得数据,在这期间还要进行校对,一般以钢尺为校对工具。

2 安装钢筋安装阶段的技术要点

(1)钢筋加工情况和钢筋本身质量对于后续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影响重大。要避免因为钢筋质量不过关给工程安全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发生偏移问题。在加工钢筋前,首先要认真检查入场钢筋的规格、尺寸、平整度和外观质量,确保钢筋产品符合施工要求,并准备好相关辅料。

(2)在加工钢筋时出于混凝土外观和质量要求的考虑,用来绑扎钢筋的扎丝末端必须折向内部,从而保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会出现外漏的问题。另外,也有使用焊接的方法取代扎丝的钢筋加工方法,这样对于降低钢筋加工造价很有帮助。在进行钢筋加工时,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杜绝因为不规范操作导致的质量问题,确保钢筋承重能力达到设计指标,满足相关承载要求,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3)安装钢筋时第一步要用套箍筋对主井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保证钢筋生根位置准确,确保钢筋稳定。此外,其它相关的定位措施也必须认真实施,以在保证剪力墙钢筋的稳定性。为满足工程在稳定性方面的要求,需要的情况下,还要进行横向钢筋设置。

(4)和传统施工方式不同,免抹灰作业不使用水泥垫,而是使用塑料卡当保护层。这个方法有助于减少施工工程浇筑痕迹的发生。同时,钢筋混凝土装置对于环内部分有着很好的保护功效,对原有接触面方式进行了优化,改进了钢筋受力分布,避免了混凝土浇筑作业中钢筋受力发生变形的情况。

3 模板安装阶段技术要点

作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重要工序,模板的安装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模板的安装工作,认知执行相关规范,确保模板安装完成后结构严密,质量达标,满足混凝土浇筑施工相关要求,特别是要防止浇筑时发生漏浆现象。

(1)在进行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柱梁模板安装作业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进行柱梁校正,确保柱梁垂直度符合要求。二要做好放线测量部位的焊接工作。三要清理好柱梁根部,防止积水、异物存在引发柱梁模板底部发生烂根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放线位置,保证施工方向准确,位置精准。当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柱梁的模板吊装工作。为提高模板强度和稳定性,要通过安装固定螺栓的方法加以固定,螺栓要夹有海绵条,以保证固定牢固。为降低后续拆除作业的难度,可以在螺栓外套一层PVC套管。

(2)进行下层混凝土施工时,模板定位十分重要。为保证施工质量,一定要在门洞中间插入短钢筋头,已达到固定门洞口模板的效果,避免模板发生位移。

4 混凝土施工阶段技术要点

(1)要实现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在其施工原料方面就要开始严加控制。为保持完工后的混凝土色泽均匀,其使用的原料就要完全相同。在配置混凝土混料时,要尽肯能使用相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种类、规格和标号是水泥。水泥自身的性能质量也有较高要求。此外,拌合料使用的沙石、集料等必须遵循有关清水混凝土配置有关要求。原理准备好后,要现在实验室配置多个配比的小样对比选出最佳的一个,以保证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和实际可行性。

(2)要坚持梁板同步浇筑、先浇筑次梁、再浇筑主梁的施工原则,浇筑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并严格控制板厚标高,浇筑完成后再用木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刮平。

(3)混凝土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施工质量。为切实保证混凝土质量,施工单位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维护混凝土养护适宜条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在阴阳角结构内设置板条,以增强结构强度,防止损坏。二是用泡沫塑料板对土建结构预留洞进行全覆盖。三是在硬化前的楼梯踏步上铺设踏板,以保护踏步不因行走践踏发生损伤。四是对建筑内水管进行绑扎,绑扎材料可以使用施工废弃的水泥包装袋,既环保又降低施工成本。

5 结束语

篇(10)

中图分类号:S6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57

1 风景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

关于风景园林生态学的研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在1958年3月曾经发表文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直到1999年末钱学森教授已发表各类论述有关园林、城市学的书稿、书信百余封,这意味着老一辈科学家们对于中国的城市、建筑、园林景观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为中国城市的建设指出了方向。在最近20a,虽然中国发展迅速,但也从侧面带来一系列污染、破坏问题。以人文景观为例,开发公园增加旅游资源,取得经济效益,但这使得其他城市纷纷仿效,大力打造各种城市公园,以致于公园建成后的经营难以为继;目前,全国城市中开发的人造景观公园,成功率大概占总数的20%,其余的均为开发不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风景园林生态学也在不断的完善。生态自然观点的提出为城市化建设与自然之间的处理关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在中央城镇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产生的不对等结构使得风景园林规划中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弹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在整个生态环境中的建设中多方向的环境质量改善的措施在不断的颁布和实施。其中2015年国家颁布了“海绵城市”的试点项目,并通过评审选出了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他们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经过专家组的仔细审评确定的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目的是通过建设试点城市来观察海绵城市在生态环境改善中所起的作用,完善海绵城市并使它更大作用的发挥生态建设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使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更为广泛的推广,海绵城市的技术的完善提供相关的技术数据和实践经验,使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更为科学、合理、经济,通过最直接、简单有效的方法,得到最大的生态效益。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扩展到大地综合体,是多个生态系统的镶嵌体由人类文化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1]。

城市化之前,因为土壤的涵水和缓冲作用,大量的雨水在短时间内并不会迅速的汇入地表水系,河流的水位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城市的建设开发之后,的土壤面积在不断地减少,由于雨水无法渗入土壤,进入地下水系而形成的只能在城市地表水流径流,被人们称为“雨水径流”。众所周知在森林、湿地、丘陵、农田等自然环境中,并不会因为正常的降水形成积水灾,这是因为雨水通过地表的土壤可以直接渗入地下土壤中,进入地下的水系循环系统内,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因为城市的道路、硬质铺装景观、建筑面积的大量非渗透性的表面积在不断的扩大,以及对城市中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侵占、围湖造田,河道建设过程中大量采取硬质铺装的处理等,城市原本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面对正在不断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在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水平,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2014年11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年底~2015年初,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并产生第1批16个试点城市。“海绵城市”的产生源于业内和学术界,他们常用“海绵”的吸附特性来比喻园林内对水和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例如澳大利亚人口研究学者布吉(Budge)应用海绵来比喻城市对人ISI的吸附现[2]。“海绵城市”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国的发展特点,进行试点城市的建设。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现在的“海绵城市”理论和技术正不断的完善和进步,早在2003年俞孔坚曾提出“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3]。但是提出这个理论仅仅是针对河道的调洪和蓄水而提出的,现在“海绵城市”的概念转移到城市甚至是整个地带区域的宏观理论。

2 海绵城市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的循环中主要的循环包括大气循环、水循环、碳循环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水系统的循环,水循环是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循环的根本动力,只有在水循环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动植物的生长,物质能量的流动,从而使生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转。

在生水系统循环的过程中,解决地表水径流是解决城市中一下雨就看海的窘况的关键。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新材料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楼房的高度在不断提高,建筑的结构也在不断的提升,城市的路网不断的向外延展,城市的面积不断的扩大,整个城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有机体被视作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对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在更大的层面破坏了自然本身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利用自然过程,收获其提供的免费服务,而不是去剥夺它的能力,那么另一种城市形态,乃至另一种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将赫然在目:人们会在街道旁或者公园种植蔬菜和粮食;洪水也会被城市所利用而非被拒于高墙之外;废物和废水会被自然过程吸收和净化;鸟类和其他本地物种会和人类共同栖息在我们的后院;人们会欣赏真实的自然之美而非训话或高强度人工维护下的自然[4]。面对这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海绵城市的理论提出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3 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系

风景园林规划在城市规划后期的建设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绿地规划为人们提供城市生活所必须的绿色活动场地,降低城市的烟尘,噪音,温室气体等,还能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氧气、水分和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景观规划的合理性。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的发挥城市景观生态对城市空气质量、城市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通过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使得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的整体,抵抗外界的干扰,形成更稳定的生态系统。城市园林不能墨守陈规地采用原来的建设方式,被动地实施养护、管理,应该以生态学的理论重新认识和建设园林并了解风景园林生态学对风景园林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处理好生态植物与园林植物的群落关系,人与生态群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与经济效益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作用。

4 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我国城市的大部分河道中依然是传统模式的建设方式,当面临城市遭遇雨水冲击时,城市河道的作用,也根本起不到吸水、蓄水、净水、供水的海绵体能,也不能减少城市内涝和季节性干旱对城市日常生活中水循环的干扰。这并不是中国自己的专利,比中国还要早的提出相类似的理论的还有很多国家,例如美国提出来的低影响开发(LID)、澳大利亚所提出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还有英国提出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法国提出的替代性技术(ATs)等。这些理论所阐述的共同点就是减轻雨水循环对城市自然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改善雨水的水体质量。

对于雨水进入河道的相关治理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提出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专门进行河道水体质量检测的相关技术标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的不断开发和完善,使得现代技术对水体质量检测的标准也不断的升级。表1,是通过雨洪管理规划软件的基本设计指标,这个指标就是目前比较优秀的雨洪管理软件,由于开发较晚、设计理念相对成熟、商业化运作等,IWM Toolkit 的指标总体较突出[5]。

通过表1的监控测算数据,能够清晰的反应出lWM Toolkit 的直观性,所以能够在市场占有率更为广泛。

4.1 LID思维模式的引入

专家们在不断探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理水方式。20世纪的美国就曾提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雨水管理模式,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6]。LID的核心就是雨水调蓄方式,其中它主要包括雨水的入渗、蒸发、滞留、蓄集等。所采用的基本措施有生物滞留带、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园、储水池、透水路面等。借着这一思潮,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这个理念。

4.2 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相结合

按照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各种生物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7]。绿地空间设计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垂直绿化,而屋顶花园的雨水收集是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应用。屋顶雨水污染程度轻,在绿色屋顶的过滤之后,雨水的净化标准完全可以满足灌溉要求。可以通过收集系统的收集直接进行存储,为以后在枯水期的时候供给社区绿化灌溉、浇洒道路、冲洗厕所以及车辆清洗等使用。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竖向的绿化和横向的绿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形成一个整体,在雨水的净化处理时,收集储存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的结构由内而外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同时设有穿孔管收集雨水,溢流管以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这样既能够满足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同时也不会因为雨水的过量而造成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变对植物的影响,同时能够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4.3 铺设透水装置

在人行广场、停车场等地区,大量采用具有渗水性能的面层铺装,渗水地面不仅可以减少地面的热量反射,还能保持土壤的生态功效。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8]。

以上这些设施可构成一个雨水循环系统,自然降雨通过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装置,利用管道导入地下过滤器,城市广场水渗入蓄水池中城市道路水进入到附近的植被草沟,最终水分通过地下的雨水管网都汇集到生态置留塘中,置留塘水面蒸发,形成降雨,近而形成水循环。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雨水径流,减轻雨水径流污染,并且收集储存的雨水还可以用于景观灌溉等用途,相应地减少了对可饮用水的消耗。

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整个公园是一个很好的“海绵体”,有效利用了之前提到的设施,园区包含雨洪收集、再生水利用、循环过滤净化、湿地净化等各种工程设施,总水系面积84.2hm2,总蓄水量130万m3,这些工程设施的外在形式表现为公园内的景观路面、休闲绿地、下沉花园、龙形水系、森林公园等,既做到了节水养水,同时还营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带。

据了解,整个园区的透水铺装地面约17hm2,下凹式地形17hm2,滞蓄雨水,减少灌溉量,水系滞蓄16.5hm2,雨洪集水池9个,容积7200m3 ,下沉花园蓄洪沟调蓄8000m3,渗滤、收集管网长60多km。整个奥林匹克公园每年的用水量超过1700万m3,其中利用再生水就有800万m3,将近全年总用水量的1/2。

5 风景园林规划在园林景观中的结合

景观生态学和风景园林学结合的范围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扩大。近些年来,随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范畴的扩大,更多的生态学技术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手段被引入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如废旧工厂改造中废物处理[9]。随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和范围的扩大,除现有的主要以生物种群、群落生态学以外,生态系统和生态学等理论将逐渐应用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当中;随着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尺度的扩大,在陆生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等生态学科中,将在滨水生态设计、湿地保护设计、海岛景观设计中也同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在大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数学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学科中的交叉学科,生态学和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关系更加密切;随着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成果的不断创新和科学性要求的提高,在生态学技术手段和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期勘察和数据整理收集过程中的应用,也会大大地提高,更多的生态学的技术手段将会出现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个设计、施工过程中。

6 小结

生态规划与设计已经成为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点和研究的热点之一[10]。实践所证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和生态设计是一体的、协调的,在人类的需求与自然生态关系中,是将人类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转化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投入,特别是需要提高基金项目资助的范围和力度,同时加强与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园林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层面推动我国园林景观生态学科的研究和应用,使得我国的园林景观生态学能够达到世界顶级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1998,14(2):14-16.

[2]Budge T.Sponge Cities and Small Towns:a NewEconomic Partnership[M]∥Rogers M F,Jones D R.TheChanging Nature of Australia’s Country Towns.Ballarat,Australia:Victorian Universities Eegional ff,esearch Network Press,2006.

[3]俞孔坚,李迪华.城市蓄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49-155.

[4]俞孔坚.景观作为新城市形态和生活的生态基础设施[J].南方建筑,2011(3).

[5]鞠茂森.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lWM Toolkit介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5(8).

[6]邢薇, 赵冬泉, 陈吉宁,等.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的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J].中国给水排水,2012,27(20):13-16.

[7]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1998,14(2):14-16

[8]侯立柱, 冯绍元, 韩志文,等. 透水砖铺装地面垫层结构对城市雨水入渗过程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1(4):83-88.

篇(11)

关键词:地铁 盾构管片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Key words: metro shield tunnel segm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前言

随着各大城市地铁交通的迅猛发展,造价低、机械化程度高的盾构法施工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而标志隧道总体质量水平的管片使用数量也越来越多。管片是隧道预制衬砌环的基本单元,管片的类型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管片、钢纤维混凝土管片、钢管片、铸铁管片、复合管片等。管片按拼装成环后的隧道线形分为:直线段管片、曲线段管片及既能用于直线段又能用于曲线段的通用管片,其中曲线段管片又分为左转弯管片和右转弯管片。

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外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盾构管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影响隧道的防水性能及耐久性能,对控制地铁隧道的质量,保持地铁隧道的线形和保证地铁隧道使用寿命起着关键作用。

2010年5月28日南京地铁2号线、2号线东延线、1号线南延线3条新线路正式通车后,南京地铁通车里程已突破85km,极大地缓和了南京市内交通拥堵。而现在,南京市的3号线,4号线及10号线正在同时进行建设。笔者就南京地铁10号线区间盾构管片生产的质量控制作一些经验介绍。

二、工程概况

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D10-TA06标项目工程,包含两个盾构区间:龙华路站~凤凰大街站区间(19+098.950~20+084.000)、凤凰大街站~城西路站区间(20+282.000~20+685.200)。盾构主体线形图如下:

本标段共需生产管片1782环,其中直线环计1046环,左转弯环计363环,右转弯环计373环。

盾构区间管片采用环宽1.2m的标准环及左转弯楔形环和右转弯楔形环三种管片,楔形环的楔形量为37.20mm,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P10,钢筋为Ⅰ(HPB235)、Ⅱ级(HRB335)。管环外径6.2m,内径5.5m,宽1.2m,每环由6片管片组成,混凝土量7.719m3。由南京城市地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片厂按以上要求进行管片生产。

管片结构型式:衬砌环管片分成6块,由1个封顶块(K型,中心角21.5o)、2个相邻块(B型,中心角68o)、3个标准块(A型,中心角67.5o)组成。管片主要采用高精度的钢模具制作。为满足直线段和曲线段施工及纠偏的需要,设计了标准补砌环和左、右转弯楔形环,通过标准环与楔形环的各种组合来拟合不同的线路。楔形环为双面楔形,楔形量为37.2mm。示意如下图:

管片加工精度要求(单位mm):

管片生产工艺流程大概如下图:

三、管片生产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按照隧道施工的进度要求制定管片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各种型号管片的生产方案,并做好管片存放的场地准备。

2、要确保制作后管片有统一尺寸、误差在一定精度的范围内,关键是钢模的刚度、强度及精度,所以要设计加工高精度、拆装方便、刚度大、变形量极小的钢模,来满足管片精度要求所需。钢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管片的尺寸精度、表面裂缝、气泡等问题。

3、管片生产中使用自拌混凝土,使用的水泥、砂子、石子、钢材、外加剂等原材料按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采购、保存、检验,并得到业主同意和监理工程师认可和批准后方可使用,且必须附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证明书。

四、管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模具组装与清理:

模具的组装关系到管片成型尺寸是否标准及浇筑时的安全,而模具的清理和脱模剂的喷涂,则是保持管片外观质量的重要手段,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每日检查一次并填报“管片模具检测记录表”,本工程使用的是麦斯特脱模剂,型号为frise-902。

1)组模前必须认真清理模具,把模具上的混凝土残积物全部清除,清洁后的模具内表面的任何部位不得积有混凝土残积物。

2)模具内表面使用海绵块及胶片配合清理,严禁使用铁器清刮。

3)清理模具外表面时,特别要注意清除测量水平的所有位置的混凝土残积物。

4)混凝土残积物全部被剥落后,应由专人把全部杂物从模具内表面清走,不得有任何残留杂物。

5)喷涂脱模剂由专人负责,喷涂脱模剂前先检查模具内表面是否留有混凝土残积物,如有应通知清模人员返工清洁;务必使模具内表面全部均布薄层脱模剂,如两端底部有淌流的脱模剂积聚,应用海绵清理干净。

2、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的尺寸关系到管片的强度,钢筋笼内部钢筋的位置关系到管片内预埋螺栓孔、吊装孔(注浆孔)的位置是否准确,在钢筋笼加工完成后,按监理工程师按规范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填写“管片钢筋骨架制作检查记录”后才能作为合格的钢筋笼备用。

控制要点:

1)控制钢筋加工尺寸精度。

2)在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对钢筋笼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在钢筋笼检验合格后将钢筋笼放置在存放区,并设置合格标识牌。

3)钢筋骨架采用CO2弧焊机焊接成型时,焊缝不得出现咬肉、气孔、夹杂现象。钢筋的弯曲按设计施工和现行国家标准,焊缝、高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焊接后氧化皮及焊渣必须清除干净。

4)安防预埋管时,现将其套上螺旋钢筋,安放在预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