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概述
按照财务管理过程及内容,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以及现金流量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人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如果一个企业现金缺乏流动性,就意味存在无力履行己到期的付款义务的可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了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应积极采取应对和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应对外部经济条件变化的能力不足
在公司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公司面临的外部经济条件的变化会对其财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公司做出的财务决策受到其财务管理经济环境的外部约束,只能被动的适应它们的变化和要求。财务管理所处的经济环境包括经济走势、产品供求、物价水平以及汇率波动等,它们的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公司的财务风险往往源自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这些公司无法掌控的外部因素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
2、公司经营不善、投资决策失误
公司财务决策失误集中表现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在新产品投资项目决策中,财务决策部门忽视了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没有认真的去搜集全面真实的成本信息,没有去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产品需求,导致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在项目实际运营中,由于对收益的错误预期,使得难以按期收回固定投资,公司面临巨大的损失。同时,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减少了公司的投资效益,降低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使公司处于更大的财务困境之中。
3、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公司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日标,盲目扩大财务杠杆比率,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导致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公司过度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比率,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过高的负债比率使得公司借款的风险溢价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导致公司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当公司用自有资金所创造的正常利润难以弥补借款利息时,公司财务状况就会恶化。
4、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公司没有建立成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使得资金管理混乱无序,财务信息传输滞后和缺乏准确性。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等缺陷,导致当面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时,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缺乏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无法科学的预见财务风险。同时,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混乱,在管理和使用资金时权责不明,利益分配等方面缺乏有效监管,从而造成资金使用缺乏效率,极易发生资金流失,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及风险降低机制。企业对理财的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在保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风险的目的。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投资,企业可以寻找投资伙伴,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从而投资风险损失分散了,降低了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公司财务风险与其资本结构与理财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公司规避财务风险。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筹资决策,公司在筹资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对有关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长期筹资决策中保持该最佳比例。公司筹资决策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筹资对象、筹资金额以及筹资期限。管理者应权衡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与筹资对象,恰当的筹资金额和筹资期限有利于公司降低偿债压力,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
4、增强企业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
虽然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但公司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这种外部变化,无法对其施加直接影响。但是,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并非无所作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公司可以把握环境可能将要发生的变化,预测公司将要面临的风险。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公司应制定多种应变措施,对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适当调整,从而增强公司应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能力,减少环境不利变化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冲击,以此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财务风险。
5、加强财务风险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6、加强日常资金管理
防范财务风险,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根据企业自身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收支活动,使企业能保证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并且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筹措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在赊销商品之前应该确立信用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控制好日常管理,有利于确保信用政策的全面落实。建立信用限额管理制度,信用额度是指企业给予某客户赊购商品的最高额度;做好账龄分析;加强对坏账的管理。严格审批坏账损失,防止各种弊端的发生,积极参与客户破产善后事宜,尽量减少损失,仍然要关注逾期未收回的已作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
四、结语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各项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财务风险涉及到企业的很多方面,而其防范的方法也会因为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正确分析和防范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在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威胁的同时,又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邓长才.浅谈企业财物风险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6):31-33.
一、为什么会产生银行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概念
从狭义角度上来讲,银行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因为财务结构不合理所承担的风险。从广义角度上来讲,财务风险就是银行在各项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因为无法预料或控制的原因影响了财务状况,让财务状况有了不稳定性,让这些可能造成损失的情况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表外业务风险构成了银行财务风险。
2.为什么会产生银行财务风险
(1)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银行的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是非常复杂,而且充满变化的,很多存在于银行管理之外的因素对银行财务管理和产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像,比如说,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等。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为了避免种种变化给银行带来的风险,银行必须要建立一个灵活的财务管理系统,但是,因为银行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因此,很难创建出一个健全的,完善的能够面对大部分问题的财务管理系统。
(2)控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完善
银行在内部控制制度上的建设在近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依然没有依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没有让它更加的系统、程序化。会计内部控制还是不能作为一个个体,是分解到各个管理制度当中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等等都无法达成统一的关系,这样就导致计划部门做得只是资金的筹集工作,信贷部门在扩展规模上运用资金,会计部门就为资金账务处理而核算,三者完全分立,这对高效运营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阻。
二、我国银行财务风险的现状
银行的发展建设的是否完善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进行有着莫大的关系,现在的银行虽然历经了常年的整治,但是还是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的,财务风险很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问题上。
1.银行不良资产率过高
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大概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之间,这个数字的排名基本处于世界前一百名的行列中里,我国的银行除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不良贷款以外,由中小企业带来的信贷风险也非常的大,这对于银行的生存,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危害,银行在承受信贷风险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各个银行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
2.银行的资本金太少
至2008年年初,我国的金融机构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百分之七点一,为了增高平均资本充足率,国务院动用了四百五十亿美元,但这也仅仅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百分之八,而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只达到了百分之五点五四,农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仅仅为百分之一点四四而已。
3.银行的经营方面,表面盈利,实际亏损
1993年财务体制进行了改革,把大量的应收,却没有到账的利息作为收入记账,将银行的账面盈利夸大了,另外,我国的呆账准备金计提的方法是按照风险资产状况,分别的提取零到百分之百的呆账准备金,一律按照贷款余额提取百分之一,这和国际通行标准不能相结合,因此,我国的银行的盈利质量很低。另外我国的大型银行,比如商业银行,建行等都是股份制的企业,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上必然存在着分离的情况,也就必然有问题的产生。这些银行的董事会、行长阶级的管理层就构成了银行的高级层,因此,他们的管理能力,风险偏好对银行的治理结构有十分强大的导向性。
4.仅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业务处理功能重视,忽视数据分析
人们总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其业务的处理功能上,对于数据分析还有决策上面的能力完全忽视。
和传统的财务管理组成的内容相比较的话,信息支撑系统、信息支持系统、信息决策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分别组成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个大银行现在的现状就是,重视前台服务,忽视后台管理决策系统,所有的工作都是为荣这柜台业务处理和自动服务系统来转圈的,决策和分析系统仅仅作为一个小部分去处理,这样的做法,就让财务管理系统提供不出来一些相关的数据处理信息,决策建议等等。
5.不能快速的对使用软件进行开发升级
通常,银行现在所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在各个银行的的开发部门完成开发之后,再使用于相对应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但是这样的做法容易造成科技管理和信息管理之间相脱节,在银行体制的影像之下,科技管理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在信息管理部门的人不懂得信息技术还有软件开发,科技部门的人又不懂得金融的业务知识,这样的偏差就让业务部门对于引进掌握新的技术带来了很大的阻挠。
一所银行的某个零售系统,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把这个问题及时的反映给了技术部门,技术部门对这个问题进行检查,放入一个补丁,进行暂时修复,过段时间,又出现了这个问题,然后在按部就班做这样的处理,这份系统就一直处于修复的状态,从这个问题上就能看出科技部门只能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的要求而工作,显得很被动,在金融业务现代化上没有办法做到主动出击,没有办法进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业务处理的水平上就会永远的落后。有很多银行把财务管理的系统外包给专业的软件公司来进行开发,当完成开发以后,这份工作就算结束了,责任自然也就没有乐,软件在后期就不再负责跟踪维护了,有的软件开发公司都已经倒闭了,银行依旧使用的这一套系统,在后期的维护上完全没有保障,这些情况都会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对于银行的使用。
三、 对于银行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实行的防范措施建议
1.将财务决策水平的科学化提高
不同水平的决策会带来不同的利益和风险,在财务管理上来说,发挥银行所有的的有助于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特征,将不利因素分解掉,将运用资金高水平的利用起来,以此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银行必须讲过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考虑周详,尽量采取定量计算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来进行决策,绝对不能过分的主观。
2.预算管理需要完善
预算是控制和评价的一种方式,是银行财务指标的预算,而且还是包括具体银行业务在内的全面经营管理的预算,包括营销部门的预算,还包括银行资金回收即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预算,人力资源的预算等等,只有创建良好的全面预算体系,银行才能在规划、沟通、控制和业绩平加上创造多方面的功能,把风险有效的控制住,把银行发展目标和经营预算的关系有效的平衡,并调整内部流程,划分客户群及相应风险,加大价值链的产值。
3.对银行财务管理实施信息化
为了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实施管理信息化,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财务管理师银行管理的最核心内容,是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融合。财务和业务处理是一体化的,让资金、信息都产生在同一个数据源头里面,采用信息技术让财务管理的集约化管理得到实现,它师现代信息科技时代在财务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在银行的应用中,不管师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商,或者是结算方式上,信息化都是一迅速来占有市场的,但是,对于风险的估计一旦低估乐,势必会造成极重大的损失。
4.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银行需要在现有的员工中选拔出优秀财务人员,在财务业务的学习上进行专项的培训,让其尽快上岗,对现有业务的需求及时的添加人才。银行中最好应当实行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充分的发挥客户经理的职责,它需要了解综合金融理论,财务分析基础知识,具有市场分析能力还要有投资的能力,同时还得具备职业道德操守。要加大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于信贷人员的岗位实行责任制,把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的提高。
任何一个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通过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来实现。盈利性是企业的首要特征。作为盈利性组织的企业,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获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追求的是把自己做大做强,进而提高竞争能力。可以说,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其根本途径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数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并不断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也就是要投入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改进技术和管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因此,企业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筹集资金问题。
企业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效,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就可能实现其经营效益目标,避免财务风险。但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失控,负债资金使用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就产生了筹资风险即财务风险。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会和利用他人的资金经营自己的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运筹财务的艺术,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偿债能力受损,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应对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有充分认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入手,采取合适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计如何应对预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制定科学的投资和资金计划
对新项目投资要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超出预算,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在生产经营中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定单采购原材料,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要预测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资金缺口,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负债结构要合理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率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流动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能力的机会越大,债权越有保障。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提,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五)负债规模要适度
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量力而行,随时衡量自身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等,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资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但资产负债过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为筹资带来困难;对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风险越小。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理想是控制在30%-50%左右。
(六)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来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团企业的发展和母子集团企业体制的建立,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危机问题愈加突出,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相当多集团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集团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集团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集团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审计也走过场,以至于有的集团企业假数据真做账、真数据作假账,不同的场合报不同的账,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不良资产有增无减,该提不提、应摊未摊、盈亏不实的现象广泛存在。
2.监控不力。
目前我国的集团企业中,出资人对集团企业、母集团企业对子集团企业、企业集团管理层对各资金运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集团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集团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集团企业难以及时掌握子集团企业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集团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
3.风险管理系统缺乏。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集团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变化的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复杂,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逐渐加大。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为了提高集团企业的竞争能力,加快企业的发展,集团企业急需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集团企业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则有可能降低财务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并明显减少集团企业因财务风险而发生破产或被它方收购兼并的概率,从而减少集团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期成本。有研究根据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及未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两种集团企业所做的比较分析表明,凡是采取了有效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和手段的集团企业,其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要明显低得多。
4.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是指集团企业资金总额中不同来源的资金各自所占有的比重。企业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资金的不同来源,集团企业的资金可以分为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按照资金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一般来说,集团企业在形成自身资金结构时,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应相互搭配,以保证集团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而现在许多集团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并不注重资金按不同的来源及不同的时间进行搭配,常常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这种资金周转问题的出现并不是集团企业资金不足,而是资金结构出现问题,从而加大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降低集团企业的价值。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指集团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因财务风险的存在而放弃既定的目标,而是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设法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报活动的风险控制。
1.筹资风险控制。
集团企业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是集团企业债务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延伸造成的结果。集团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需要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控制风险的措施。不过由于集团企业筹资风险的类别不同,产生成因对集团企业财务的影响也有差别,为此,实务中应根据不同类别的筹资风险提出不同的防范对策。对于集团企业的现金性筹资风险,从其产生的根源着手,应侧重资金运用与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学安排集团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集团企业的负债期限与负债周期做到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话,则集团企业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所以,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控制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之一。因此,集团企业就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集团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由此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2.投资风险控制。
由于集团企业投资具体形式的不同,每类投资可能遭受风险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风险估量和控制的方法均将有所区别。当前很多集团企业都喜欢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我们认为,投资组合的关键在于投资者应根据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担的风险水平,去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确定各项目所占的比例,这将是投资决策所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决策是根据投资风险与期望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从各选投资方案中选择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案。集团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①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②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③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的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的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规避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具有多样化、不可控的特点,而财务风险越高,企业发展的阻力就会越大。因此,有效的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宏观层次的原因
伴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政策条件、市场环境、法律制度、资源供给等都发生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信贷环境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非均衡等这些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风险的宏观原因。
1.国家政策的调整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政策的调整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会产生不可预期的风险,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存货管理等方面带来不稳定性。首先,信贷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动,直接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再贴现率的调整,当国民经济发展过热,出现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会适时的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收紧信贷规模,贷款利息上升,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的贷款受到限制;同时,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削弱,致使中小企业的负债风险逐渐增大。其次,产业政策的调整。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所从事的行业往往是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与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极不适应,加之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家势必对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进行“撤、并、改”的调整,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政策的扶持,无疑会加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
2.市场环境的影响
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市场环境中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原材料成本变化以及物流运输等方面都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环境中,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使得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减慢、周期延长,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保证,当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时,企业资金回笼周期缩短,现金持有水平提高,有利于减轻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同时,市场上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物流成本的增加都将对中小企业的生产、销售、运输成本增加,利润低于预期值,甚至会导致企业亏损,加大财务工作的风险。
(二)微观层次的原因
1.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缺乏必要的认知,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管理工作定义为简单的成本核算、借贷记账。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缺少监控,资金来往较为混乱,产品销售到资金回笼周期拉长,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企业资金使用的风险。同时,财务管理风险意识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对企业未来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和判断,导致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位
中小企业为了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财务岗位人员相对较少,甚至会计、出纳由一个人负责,并且所聘用的财务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财务管理经验有限、风险意识淡薄等特点,制约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制度的建立。致使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存在各种潜在的、不确定的风险,势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筹融资渠道单一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往往受制于国家金融政策、商业银行信贷的变化。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偏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致使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为了避免信贷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审查制度,加剧了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加之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进行融资,资金的制约使得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其他风险性极高的债权性质的融资方式,势必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中小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单一的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量和成本优势的竞争发展到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经营战略等的软实力的竞争,因此增强企业管理者管理的风险意识,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的规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是现代中小企业成功的关键。并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逐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优化财务工作的人员结构,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采取有效地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法将财务风险分解、弱化和规避,尽可能地将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当前,在中企业的内部几乎很少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财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监控。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及时地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内部财务监督和控制制度,从企业的成本核算、资金流动、投融资监管等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着手,逐步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制度,实现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全程监控,为企业及时有效地规避和分解财务风险建立起必要的防范屏障,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优化企业资本的构成
资本结构是反映企业各种资金来源构成及比例关系,在中小企业融资时,除了利用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外,还要积极地拓展企业社会融资的渠道,以降低融资风险。通过逐步壮大企业的规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度,增加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渠道。同时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行业合作、资金合作、技术合作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最终实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青枝.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会计师,2013年6月.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128-02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都依市场需求为原则,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商品生产和流通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这就为财务风险存在的提供了基础。一方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加上市场的变化莫测,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市场的认识具有滞后性,再有财务管理的可控制范围相对较小,这就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产生提供了条件。
(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及财务活动的复杂性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资源等外部环境密不可分,时时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政策方针的调整都或多或少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如果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对外部环境变化随时做出快速反应,那么产生财务风险便是一种必然。
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面较广,虽以内部活动为主体,但与外部联系密切,所以问题是又多又复杂,贯穿整个企业活动的始终。比如企业筹资中的自有资金与借款的比例以及相关的负债经营问题,企业投资中的多元化投资问题,企业利润分配中的比例问题,企业日常资产管理中的存货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与外部联系越发密切,市场变化瞬息万变,这些都使得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盘根错节、复杂多样。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的滞后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由于文化水平及自身素养的原因,往往风险意识淡漠或根本就没有风险意识,看不到风险或者看不到风险的本质,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风险概念狭隘,只注重管好用好资金,看不到未来的风险存在。
(三)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财务管理过程始终都是以人为主体来管理的,不同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知识积累、阅历等因素往往会导致管理过程犯主观臆想的错误,完全凭个人的感觉判断。因为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时必然要有所依据,这些依据主要是依赖市场分析、经营分析、财力分析、会计报表等信息,这些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总结都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会和市场有个时间差,虽然这些信息可能接近真实情况,但却不可能对事实进行完全反映,管理的依据不可靠性造成了财务风险产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全员风险管理,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行各业竞争十分强烈,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高收益高利润必然如影随形地跟着高风险,企业在享受着高收益的同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赏花品月的同时必须要想到暴风雨会随时到来。企业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风险的发生,应注意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企业应建立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完善财务信息系统,使其能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作用。将风险引入企业内部,实行全员风险管理,让风险责任由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发挥团队防范效应。
(二)充分掌握市场动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市场动态虽然变化万千,但也并非不可捕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主动积极地进行市场调研,采集来自市场的真实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总结,根据其变化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客观的财务管理方案,掌握其变化规律和趋势。企业要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三)财务决策要科学化,防止产生财务风险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流转的起点,而过度举债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受市场环境变化、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资金运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而产生企业筹资方面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股东、出资人的投资。二是借入的资金。股东和出资人投资的资金,可以被企业长期使用,不存在还本问题,但是其风险存在于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对预期股价和股利的期望值降低方面。对于企业借入资金,在资金使用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不能偿还到期借款本息的风险。
(四)规范内部制度,建立约束机制来控制财务风险
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而促进企业业务的持续发展,推动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财务控制制度的完善要求企业内部建立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财务治理机制,通过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效率,降低财务风险,理顺监督管理人与执行责任人的关系。同时,建立管理职能部门通过政策性和制度性的方式实现对执行责任人监督管理的机制和流程;建立执行责任人自我控制、自我调优的机制和流程;建立在责任制下的项目执行管理体系和组织,配合完善企业财务控制工作的全程审计制度,使得做事的有责权,监督管理的有章法可依,从而形成良性的财务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投资控制制度、分配制度。
在市场经济中,对于每一个经营者和企业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从其注册之日起,风险就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风险是很难控制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财务风险呢?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财务活动是在有风险有情况下进行的。所谓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1 按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
第一类:现金性筹资风险
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时点上,资金流出量超过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它是一种个别风险,表现为某项债务或某一时点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它对企业以后各期和筹资影响不大。它又是一种支付风险。与企业是否盈利无直接关系。 第二类:收支性筹资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如果企业收不抵支,即发生亏损,将减少企业净资产,从而减少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额。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低。这种风险是整体风险,它对于全部债务的偿还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风险不仅仅是一种支付风险,它不仅源于理财不当,而且主要源于经营不当。
2 按财务风险的可控性分类
第一类:可控企业财务风险
可控风险指通过人们有意识地干预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的风险。可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指对于企业相关财务主体而言,通过合理制定财务政策、科学进行财务决策、加强日常财务监督等方法可以弱化的财务风险。
第二类:不可控企业财务风险
不可控财务风险是指无法左右和控制的风险。不可控企业财务风险指对于企业相关财务主体而言,不可能或无能力对其施加影响的财务风险。
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
无论哪种财务风险,它的集中表现方式都是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资金周转不灵,严重地将导致企业破产。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第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第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2 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第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三,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第四,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第五,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识别
首先,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
第一,从偿债能力方面考虑。
第二,从营运能力方面考虑。
第三,从获利能力方面考虑。
第四,从资产管理水平方面考虑。
其次,进行财务弹性分析。
财务弹性是一个企业在面临突发事项而产生现金需求时做出有关反应的能力。如何通过企业财务弹性识别企业财务风险?
第一,阅读会计报表。
第二,从不确定性与风险两方面因素考虑。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不确定因素越多,不确定性水平越高,所需应付的突发现金需求也就相应增加,因而弹性较弱,相应地,其发生财务风险的比例也会大大上升。
第三,通过表外项目分析。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中都附有报表附注。仔细阅读这些附注可以找出未能在报表项目中反映的流动性指标。
三、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处理
(一)财务风险的技术性防范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第二。动态地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结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与之对应的是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
第三,切实依照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确保决策科学化
财务风险的控制原则主要包括确定财务目标、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财务方案的
实施与控制。当然,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方法还应包括重视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坚持积极稳健的财务会计政策等。
(二)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管理必须对各种财务风险作出反应,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不同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这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1 现金性筹资风险的控制
首先,应注重资产占用与资金来源的合理的期限搭配,搞好现金流量安排。
其次,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监控制度,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确保资金收支顺畅,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快。资金沉淀的可能性越小,支付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2 收支性筹资风险的控制
第一,注重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及资金结构。
第二,选择最佳资本结构。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第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以降低财务风险。
第四,实施债务重组,减轻企业还债压力。
(三)财务风险的处理
财务风险的处理主要是在衡量分析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阻止或抑制不利事态的发展,减少损失程度。
1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从事某一事件。可以看出,风险规避是避免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但其只能在非常窄的范围内使用,因为人不能为避免交通事故而足不出户。企业也不能为避免风险而不进行经营。这里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讨论:
首先,财务风险的宏观规避。第一,加强风险教育,树立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保障投资人权益。第二,加大资本营运力度,实施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第三,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多元化资本市场。第四,继续进行财务会计改革,完善会计准则和企业信息披露规则。
其次,财务风险的微观规避。第一,保持资产流动性。第二,台理控制经营风险。第三,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2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在风险发生后转移给他人的行为。一项风险是否转移除了取决于风险当事人对风险的态度和承受能力之外。主要取决于风险转移的成本,就是企业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种风险转移给对方。这里主要介绍风险转移的四种方式:一是以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由保险公司承担;二是将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委托专门的机构完成;三是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四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企业在转移风险时应基于合法、合规、平等、公正的原则,决不能采用欺诈手段使其他企业蒙受损失。
3 风险承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
一、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规模扩张。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第二,资本结构不合理。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
第三,内部控制不力。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加强财务预算,并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问题明确之后那么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因此只有清楚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实践工作中也就能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在这里根据上述后两种观点概括出以下几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一,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这是从财务风险的本质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
第二,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三,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第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第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
第三,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重要。
第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中心,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将其控制在企业风险容量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企业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加强对现金收支的控制,可以增强优化现金流量的意识,增强企业防范与化解风险的意识,强化财务监督,从而确保经营有序地进行,确保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曹欣.中国创业投资退出方式研究[J].当代财经,2003(6).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加强,央企或者整体上市或者聚集优质资源上市,无论哪种方式,上市部分占据了央企集团公司的大部或者全部资源。上市公司逐步成为央企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这降低了企业集团发展对银行的过度依赖和金融风险,为集团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上市央企在其发展中需要面临各种类型的财务风险。
一、目前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国内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释义。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指因为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不当、资金结构不平衡等引起的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各个生产环节的经营风险引发的,例如原材料采购中存在的风险、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产生的风险、销售过程中客户群维护存在的风险、原材料及产品运输中产生的风险、产品定价决策产生的风险、外汇市场的汇率变化产生的风险等,这些经营风险充斥于并影响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部分。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所有上市公司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
2.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目前,上市央企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在融资即筹资过程中由于决策、规划等原因带来的企业集团收益变动的风险。例如,长期融资必然存在利息费用稳定但缺乏灵活性的特点,而短期融资虽具有灵活性,又必然存在上下波动而带来的不稳定性。又例如,如果企业过度负债,使债务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例超过安全合理的比例,将产生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将资金投入企业经营中,在经营及销售过程中,市场份额波动、市场本身风险等原因,导致投资收益与目标收益率不一致,影响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而产生的风险。现有企业集团投资大概划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类。直接投资中,可能存在投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达到目标投资收益率等产生直接投资风险;间接投资中,可能由于股价下跌、被投资者破产等原因导致债权无法收回而产生的间接投资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集团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运营环节产生的,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现金流不畅通而导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采购方面有可能产生原材料供应市场价格上升、货品短缺等风险,生产方面有可能产生生产工艺不佳导致无法顺利生产合格产品,销售方面有可能产生销售不畅、货款无法收回等风险。
3.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目前央企面临的财务风险又可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激烈、政治因素及汇率变动的发生,上市集团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大量风险。非系统风险主要存在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项目利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亏损,影响整个集团公司盈利水平以及偿债能力。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基于上述企业集团风险类型的分析,我们从外部原因和企业自身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四个方面。其中,自然原因是指由于天灾人祸和物理原因等导致企业财务的风险;社会原因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不一致性的因素导致企业财务的风险;经济原因主要为社会资源配置情况、社会总供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导致的人财物和产供销方面出现偏差;政治原因是指由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集团产生财务风险。
2.集团企业自身原因。集团企业自身原因是造成集团面临各种财务风险的最本质的原因。具体包括:
(1)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欠佳。在企业集团资本构成中,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经营状况,存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合理的负债和权益资本的比例。负债是一把“双刃剑”,负债融资由于利息可以抵税等原因,存在杠杆效应,优点是不影响企业股权、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但是负债经营如果比例不合理,将会产生无法偿还债款的财务风险。如果集团企业为了杠杆效应,使企业集团过度负债,势必会导致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加大。
(2)投资管理不慎。多数企业集团会跨行业经营,但如果进入某个行业时缺乏行业信息收集和分析,凭主观感受进行投资,将会导致决策失误,产生财务风险,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而且会导致企业产生巨额的损失,让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3)资金管理不善。由于经济形势下行的因素,导致现有企业销售普遍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保证销售量,就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应收账款激增。实际财务管理中,由于缺乏应收账款管理的机制、措施,再加上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坏账增多,更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的不安全性,产生流动性较差的现象,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关系不明晰。集团企业内部各控股公司之间财务关系不明晰,资金使用不规范、利益分配不规范等,容易导致资金使用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5)连带担保。由于集团公司内部的各子分公司大多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如果某个公司需要贷款,其母公司或者其他公司替该公司提供担保,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担保公司无法及时发现该担保可能产生的债务风险,如果多个公司互相提供担保,在连环担保的情况下,容易引发集中的财务危机。
(6)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健全,就无法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防范财务风险点的产生,控制风险的发生和传导,将会引发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具有很强的动态传导性,由于风险源和风险传导载体的存在,企业财务风险不仅在企业内部进行传导,而且还会随着传导的加热、加快而扩散到企业外部进行传导,从而导致企业风险的破坏面不断扩散,而且传导载体往往与利益相关。
(一)财务风险传导的原因及特性
国家信用体系及法制方面的缺失导致的企业集团信用体制的不健全,会给风险传到机制提供发展的环境。财务风险传导具有复杂性、路径依赖性、方向性、突发性及不可逆性等特性。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系统复杂,而导致其财务风险传导系统的构成因素也很多,在财务风险出现过程中总会有某一路径使风险得以实施,财务风险模式分为单向风险传导与双向风险传导以及多向风险传导,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财务风险虽可提前预知,避免其发生,然而一旦发生的话就不可逆转,只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损失。
(二)风险传导要素及机理
1.财务风险传导要素。企业风险传导四大要素包括财务风险源、财务风险传导载体、内外部供应链,以及风险阙值。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各个环节和部分,风险源、传导载体和中介体、风险结果等,任何部分涉及到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称为是财务风险传导要素。上述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环相扣,带有一定的逻辑性,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不可逆性。无论哪个要素发生问题,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从另一方面来说,上述四个要素也成为我们进行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的突破口所在。
2.财务风险传导机理。财务风险传导在传递链条节点间具有传递效应,体现在具体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企业管理的环节中,上述四大要素之间形成动态效应的传递,并且财务风险在发生过程中具有起伏性和继起性。通常,财务风险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一股推动力,作用到风险传导媒介链条节点上,在企业内部由此及彼的进行传递,并通过一定的传递时间、传递载体进行风险的传递。风险的运动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出多种复杂的、复合的状态,表现形式也分为多种,例如筹资方面产生的财务风险,有可能因为过度债务产生,也有可能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方面的缺陷导致,还有可能因为企业集团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产生。而且,风险传导的结果也是一个链条动态的集成。
三、基于风险传导机理,多方面健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内在机理分析透彻,从根源上和从内在机理上有针对性地找出防范关键点,将有效地达到防范和管控的目的。财务风险传导的四个要素及传导机理所在,也就是防范的关键点所在。从财务风险传导的四个要素分析,找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关键点,将财务风险控制到位,就可以将财务风险传导进行终止,从而最大化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集团要注重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风险源、阻滞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等相应的传导控制策略,力争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具体如下:
(一)完善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及财务风险管控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明晰的企业内部分工和责任落实,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和数据真实,让管理者及时掌握真实的财务活动信息,将财务预警落到实处,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并将风险各环节进行分解落实,做到企业内部管理的风险判别、风险预警及评估等方面的协调一致。
(二)健全产权管理体制和资金管理机制
通过资金统一管理等方法,使得母公司能整体把握资金的投向,操控资金的运作过程和效果,建立产权关系顺畅的企业集团组织架构和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连接纽带的治理模式;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股东,行使相应权力,承担出资人职责,促使集团内部风险管控规范进行。
(三)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在正式投资之前,加强对投资项目的预测、评估,搜集投资外部环境和投资项目本身现金流量、经济效益、环境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并对以上信息深度挖掘和分析,如果发现该项目各方面均具有可行性,再去实施投资,这将大大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密切关注资金流动性,加强应收款项管理
由于经济形势的下滑,部分煤炭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量,纷纷使用赊销等方式促进销售,然而,如果不顾资金风险,盲目赊销,则会使款项滞后收回甚至无法收回,不仅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企业整体价值。煤炭企业集团应根据市场行情及企业自身状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信用政策体系,确定本企业应收款项收回平衡率,在对客户进行赊销时,要对该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详细的评价,降低应收款项收回风险。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应收款项管理,实时监控款项的收回状况,并适当的向客户提供现金折扣吸引,促进款项的尽快收回,增加资金的流动性。
四、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两项有效提升点
煤炭企业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同时,如能加强财务风险评价和预警的准确性,将从前提上和源头上提高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强风险防控的力度和效果,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切实降到最小化。
(一)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的评价指标,采用统计学或数学上的研究方法来实现,只有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状况的观测指标,才能更好实现风险评价的功效。财务风险的发生,究其根源,与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会受到股权结构和利益相关者一定程度影响,因此,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应注重考虑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股权结构、利益相关者等因素。
建立一个适用于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才能对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进行准确的预测。其中,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式方法和评价的标准等因素是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
1.评价主体。财务风险的评价主体,是由受财务状况影响的相关对象构成,即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诊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因此,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时,评价主体应该既有内部主体,又有外部主体。内部主体主要是煤炭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该模型和体系的构建和评价,能够尽早地了解企业经营和财务的现状,提前发现财务风险容易发生的环节,在风险发生之前就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达到提前防范和化解的功效。外部主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业务活动相关者和监管部门,外部投资者等外部主体可以通过该模型和评价体系,更好的对公司经营和财务现状进行评价,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
2.评价客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客体应界定为企业和环境两个层面。其中,在企业层面,主要通过偿债能力、筹资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及股权结构、管理层管理水平等方面,对煤炭企业经营现状、资金结构、公司治理等因素进行评价。在环境层面,主要是指对煤炭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价,包括行业经济、国家行业政策等方面。环境层面是因为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外部环境通过改变企业所触及方面将自身的影响渗透于其中,因此评价财务风险,不能忽视企业外部环境的作用。
3.评价目标。财务风险评价的目标应为通过该评价模型和系统,清晰地了解煤炭企业经营和财务管控现状,进而准确地了解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易于发生财务风险的环节所在,为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提供依据。
4.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分为管理型、财务型和经济型指标。管理型指标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分析影响财务状况的因素,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其中,财务指标主要来源于煤炭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煤炭企业财务结构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经营效率指标等。非财务指标只能由企业信息披露或某些外在特征体现,非财务指标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经济型指标存在于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如市场竞争风险,税收、汇率变动等。
5.判定标准。煤炭企业应在国际、国内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参考行业内部标准、企业经营情况等因素,建立适合煤炭企业的评判标准,对于常见的用来评价的财务指标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一些新兴的用来评价的财务指标和不可以量化的非财务指标可以行业内部对比得到判断标准。
6.评价方法。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是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取评价结果的具体手段。现有评价主要包括统计类的方法,例如多元线性判别法等。
从以上核心要素出发,通过对核心要素的正确选取和评判,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更有效地评价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风险防范工作,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将现金流量分析思想融入风险预警模型中
现行的多种实证性预警模型主要有财务比率分析模型、单变量模型、多变量函数模型及CBR(case-base reasoning)模型。这些模型在评判现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管控状况,进而加大财务风险防范的针对性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以上方法归根结底属于静态分析,即都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财务报表的时点性,使得上述风险预警模型普遍缺乏时间上的发展观、空间上的立体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缺乏立体的预警能力,从而降低了预警模型的准确度。
由于企业理财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最核心的表现为现金流量,因此,企业理财的终极目标是现金流量的数量和质量的最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单盈亏状况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财务风险所在,只有现金流量才能从本质上反映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和危机。因此,应把现金流量分析融入到风险预警模型中,才能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同时,融入的过程中,应把握超前性、敏感性、监控性及适用性原则。
将现金流量分析思想融入到财务风险预警之后,风险预警模型应分为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分析模块和动态的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模块两个部分。其中,在现金流量预算分析模块中,进行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性评价、煤炭企业现金流量的经营效益反馈等有关现金流量预算的业务分析,该分析结果侧重于企业内部经营者使用,突出显示预警模型的超前性和监控性。动态的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模块主要进行煤炭企业现金流量运营效益方面的相关指标收集和分析,该分析结果主要给外部利益相关者使用,使其更加简便地得到煤炭企业现金流量经营效益的评价结果。将上述两个模块的分析结果综合分析,从现金流量运营效益方面,将清晰地反映出煤炭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现状,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环节,大大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融入了现金流量分析思想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与上述所提到的静态分析模型相比,具有多项优势。一方面,该模型是引入了现金流量的流入、流出、净额、预算等方面的概念,使得评价模型具有动态性、立体性,而且,现金流量的运营状况和企业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是真正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的本质指标,这样就能大大增加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另一方面,相比于企业利润指标,现金流量相关指标因为受外部金融机构的监管,其数量和质量更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当然,将现金流量分析思想融入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获得更大的预警能力,关键点在于编制现金流量动态预算,煤炭企业应加大现金流量预算的投入和管控力度,才能编制出合理和切实有效的现金流量动态预算,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风险传导机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并提供了两项风险评价及预警的模型,希望对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有所裨益。J
参考文献:
[1]侯俊芳.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和防控措施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
[2]王雍.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
[3]王万朝.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风险管控[J].财经界(学术版),2016,(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
一、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规模扩张。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第二,资本结构不合理。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
第三,内部控制不力。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加强财务预算,并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问题明确之后那么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因此只有清楚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实践工作中也就能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在这里根据上述后两种观点概括出以下几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一,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这是从财务风险的本质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
第二,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三,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第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第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
第三,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认识 防范 控制 措施
一、引言
就财务方面而言,风险是指在各类财务活动中,企业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因而无法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的可能性。无论企业处于哪一阶段,财务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也是有效地认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通常,财务风险产生的有两种原因,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内部财务风险,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例如会计核算工作,可以通过技术性方法、有效监督、审查或培训等完善内部控制度的方法来防范;外因主要指外部财务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这方面只能通过强化企业管理和采用适当金融衍生工具的方法来改善。通常,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是指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如企业的债务越多,限期越长,经营情况越差,财务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风险会直接导致企业经济收益减少,严重者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加大对风险的认识,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特征
1.客观性。企业的财务系统是客观存在的,他所产生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是不可能消除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风险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的反映就是财务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背离。
2.不确定性。虽然事前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的因素过于复杂,并且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3.共存性。风险与收益是相依的,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收益越小风险越小。风险与收益并存。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的小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具体有如下内容:
1.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下,并要受到这些环境的制约,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莫测,环境的不确定性必然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而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大多都基础薄弱,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面对环境变化反应滞后,财务风险必然产生。2.企业财务管理与宏观环境不相适应。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之一是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等。他们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重大。宏观环境的变化是无法改变的,必然会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3.对财务风险认识的滞后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有许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财务风险就不会产生。这种想法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4.可控范围的局限性。管理过程中依据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并且存在主观判断。企业会计报表、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可控范围的局限性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5.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企业与内部存在很多权责不明的现象,导致管理不到位,造成资金的安全性差、使用效率低的情况,加重了企业财务负担。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措施
(一)防范财务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中, 树立风险意识是成功的关键。企业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各种结果,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立足于市场,并制定财务计划,以此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
(二)规范内部制度,建立风险约束机制
将内部制度规范化,建立良好的风险约束机制,管理水平提高了, 经济效益才能增强,企业财务风险就会降低。可从三个方面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防范财务风险
1.回避风险策略。在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财务风险,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回避财务风险。2.控制风险策略。一是预先可确定发生的损失,预防风险。二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减小损失。 3.转移风险策略。指企业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方式很多,因地制宜。例如,购买财产保险、订立反担保合同等。4.分散风险策略。主要是通过资产组合分散风险 ,增加资产的个数,但资产数目不能无限制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没有太大作用了。
结束语:
风险无处不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要想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必须要对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正确识别风险, 并对风险进行正确分析, 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的存在势必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因此,加强企业中财务风险的管理,对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找出隐患并且远离,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王亚南.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