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2 09:29: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

篇(1)

中图分类号:G621;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16-01

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培育了钱昌照、张光斗等历史名人。2010年,学校异地新建,完成了与马嘶村小的合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新形势下,注重班级文化特色活动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班级文化特色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班级文化特色活动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彰显班级文化,凝聚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奋发的优秀班集体,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班级文化特色活动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本着“对历史有所继承,对未来有所创造,对自然有所亲爱,对他人有所尊崇”的办学目标,班级文化结合学校“真文化”进行布置。每个班级要做到:(1)设计班徽,确定班风、口号;(2)为班级起一个响亮的名字;(3)制订一个班级公约;(4)设计一个班级奋斗目标;(5)制订个人奋斗目标;(6)布置好室内外墙的环境。全校做到“一年级一主题,一班级一特色”。一年级:手拉手,大步走;二年级:快乐童谣,我心飞扬;三年级:珍爱每片生命之绿;四年级: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五年级:崇尚廉洁,安全你我他;六年级:爱我中华,展我风采。以上主题,则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体现:文摘卡、剪贴画、书法作品等。这些内容,布局新颖,色彩鲜明,富有童趣,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学校涌现出了31个各具特色的班级,比如小羚羊班、彩虹班、小蜜蜂班、非同一班、熏衣草班、向日葵班。

二、班级文化特色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学校主张德育回归生活的本真,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以“真情德育”为主线,各班开展书法活动、活力晨会教育活动,以每个班级特色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主线,为学生的成长增添绚烂的色彩。

(1)书法特色活动。2003年初,学校被授予苏州市“书法特色文化学校”,2006年5月被评为“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走进学校和班级,浓浓的书法氛围便会浸染每个人,从教室的内墙、外墙布置,无不体现着我校书法教育这一大特色。在书法文化的熏陶下,引导学生写工工整整字,做堂堂正正人。

(2)活力晨会活动。晨会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布置班级活动、开展健康安全节日等主题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提倡活力晨会,各班晨会内容在原先谈话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比如,学习新摘录的国际国内新闻(新闻播报),举办“新闻会”;给大家读报刊上的好文章(好书推荐);让大家见识自己的一技之长(才艺展示),举办“小小舞台秀”;讲一则笑话或故事(一分钟演讲),进行“激情开讲一分钟”活动。也可事先确定晨会主题,比如“与好习惯交朋友”“夸夸我的好同桌”“雷锋精神在我班”“我的偶像”等。班级活力晨会,寓教于乐,富有启迪作用。

三、班级文化特色活动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学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位于鹿苑的鉴真纪念馆,鹿苑的家乡名人张光斗、钱昌照,百年玉兰树),组织开展踏青、秋游、诵读等班级特色活动。

(1) “东渡精神励我志”活动。“东渡苑”位于鹿苑,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1)班开展“走进春天,走进东渡苑活动”,进行实践体验,接受爱我家乡教育。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学习鉴真大师不畏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五(2)班在清明到来之际,前往东渡苑,听导游讲解鉴真东渡故事,向鉴真像献花,在广场舞台上进行经典诵读,学习他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

(2) “鹿苑名人伴我行”活动。家乡名人,也是开展班级文化特色活动的资源。要用“水利泰斗”张光斗、著名爱国人士钱昌照的故事激励学生,让学生从小打好基础,长大了为家乡多做贡献。六(5)班钱敏琪同学在参观家乡名人塑像活动后,感慨地写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在鹿苑小学度过了六年的学习生涯。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要告别母校。我们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行走在美丽校园,再次站在家乡名人张光斗、钱昌照塑像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身为鹿苑人,我感到无比自豪。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让我们珍惜时间,扬起理想的风帆,迈向成功的彼岸。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3)“百年玉兰下成长”活动。屹立在校门口的紫玉兰树,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了,它承载着鹿苑小学的岁月变迁――从人才辈出的钱家老宅为校,到现在的异地新建,整体搬迁,紫玉兰都默默相随。每年春天,紫玉兰都绽放满树华彩,那硕大的花朵与遒劲的枝干相映成趣,仿佛一位长者,在鼓励着孩子们要厚积薄发,要做有底蕴的学子。四年级十岁成长礼活动,就是在这树下举行。孩子们在百年玉兰下庄严宣誓:我是鹿小学子,我在这儿快乐成长,我们是鹿小学子,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四、结束语

班级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往往能透视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要以班级文化特色活动为切入点,在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熏陶,在特色活动中育人,让学生健康成长。

篇(2)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之始,就应调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准确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

首先,学校定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方向,总思路。学校定位涉及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通过研究学校的历史、现实、未来来定位,在定位时要传承历史,展望未来,具有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还应有长远规划。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应该贯彻到规划中,一所学校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这样的学校才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不在于学校的硬件,而在于以办学宗旨为代表的意识形态内涵,校园文化规划应该符合学校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追求,学校应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来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规划。

再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挖掘。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师生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尊崇民主平等的价值理想,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具有师生个性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有价值的校园文化。

2.以生为本,立足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并且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色。作为育人阵地的校园文化,应有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视觉及学生的物化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紧扣现实生活,提炼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由师生自主开发,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例如在教学楼师生必经的走廊布置学生书画作品,在树木下安置学生书写的树木简介石,办好广播室、校报等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让文化成为师生的文化,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心灵的净化。

3.教室文化,分享魅力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室无疑是学校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在学校的生命时光大部分都在这里度过,学习活动大部分都在这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理应加强教室文化建设,彰显班级特色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班级文化又通常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忽略的地方,很多学校把经费和关注点都投到了校史室等面子工程上,唯独忘记了学生朝夕相处的场所,因此,教室文化建设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学生需要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利用个性班名的设计、征集,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中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例如,“小蜜蜂”班、“雏鹰”班、“阳光”班,以形象的事物象征班级精神,当这些凝聚学生创意和心血的标志出现在教室或每个学生的书本上时,学生怎能不为此而自豪呢?而这份自豪感也正是作为班级小主人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动力。此外,充分利用班级环境造就文化氛围,让每一个角落都能与学生“对话”。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图书角”等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丰富班级环境文化内涵,使师生都受到陶冶和感化,使其如“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让其受益终生。

4.精心组织,活动育人

篇(3)

中图分类号:G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50-02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之一——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一、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方略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班级文化使人身居其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爱生尊师,这种氛围使人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共同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等措施来实现。

(二)建设“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实验班级把这些班级精神文化内容通过物质的形式体现了出来: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班风;教室后黑板上方悬挂班训、上方正中悬挂着班徽;教室右边,是学生书画作品展示;教室后边的墙壁上是同学们出的墙报,其中有一块固定版面是班歌。通过精神文化的物质化,能让同学们随时警醒自己,自己应该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另外,我们也在班内尽量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气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鼓励。

(三)建立“自由、民主、科学”的制度文化

制度是一种行为准则。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自由、民主、科学”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还会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特质

(一)持久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持久的,并不只是短暂的。一种良好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在最初的阶段会直接给予学生以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生活阅读的丰富,以及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起初的影响会持久的影响学生,可能是几个学期、几年,甚至变为学生的终生兴趣与爱好,乃至发展成自己的毕生事业。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持久的,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渗透于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当中。当文化变成人生活的一部分时,变成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中的素养时,这种特色文化自然会对人产生持久影响,这种持久性会以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二)渐进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渐进的,并不只是即刻的。虽然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即刻的效果,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是渐进的。这种渐进性主要表现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也许开始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建设的班级特色文化会逐渐地影响学生,在学生身上的这种影响会逐渐地显现。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缓慢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历时间与个人认知上的发展后,这种影响才能逐渐影响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

(三)启发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有启发性。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有启发性。主要是指,建设的一定班级特色文化可能会对某些学生的认知、情感或行为产生某种启发,开启他们的心智,带给他们一些点悟,进而可能会使某些学生生成深度爱好与认知,使对这些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变成他们的持久兴趣与特长。这是因为在学生最初幼小的心灵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发展成熟,他们需要一定的合理、健康的文化思想引领,否则他们可能会误入歧途。建设一定的良好班级特色文化,是教师精心准备的,是符合学生发展身心需求的。当学生接触到这样的特色文化后,这些特色文化中的某些因素会影响学生,使某些学生对这些文化产生兴趣与引导,进而萌发为他们的欲望与动机,产生启发性。

三、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表征

(一)塑成学生“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

学生具有个人和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之一。中小学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定群体,其价值观念己经有所萌芽或可能初步形成,但还具有可变和不确定性因素。“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体验是指人对情绪或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2]优良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形成学生的体验,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也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一定合理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塑成学生个体和班级群体的“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

(二)建立“健康”班级人际关系

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是学生个体和班集体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在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中,学生个体才能和谐相处,健康成长,由此班集体也才能合作共同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能够培育健康向上、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利于发挥班级舆论功能的导向作用和班级文化的团结凝聚力。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健康人际关系,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外在诉求。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与特长化

一方面,班级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是有差异的。古人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3]但学生的这些个性与差异是他们的财富,是他们发展的基点。“正是在分享别人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自己的观点被相对化、重新审视并获得新的发展契机。”[4]另一方面,班级特色文化可以发展并生成学生的特长。“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生成就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更新,这是一个秉承自持的重要过程”[5]当学生生活、学习于班级特色文化环境中,他们会与这些特色文化产生种种互动与碰撞,久而久之,这些特色文化中的某些因素会生成他们的特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彭耽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36-437.

篇(4)

二、班级布置的思路

1、班级个性命名:勤劳蚂蚁中队

2、班级口号:书香飘飘伴我成长,智慧慢慢润我心田,五二少年阳光灿烂。

3、班级介绍: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班级体,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一个生机盎然的乐园,一片纯真圣洁的心灵土壤。走进五(2)班,迎接您的是56张活泼可爱的小脸蛋,这一张张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上,写满了我们的天真、稚气,也写满了我们的乐观、开朗。我们彼此关心,互相学习;我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我们自我管理,互相帮助。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在读书中汲取勤劳,在勤劳中逐渐成长!

4、班训:快乐阅读,勤劳生活,幸福成长!

三、主题文化板块设计思路

1、“书香伴我成长”——学生读书展示版块内容:展示学生的美词妙句摘抄、勤劳读书卡、好书共同分享、读后感展评等,记录学生读书的点滴、成长的足迹。

2、“小窥一斑”——师生风貌展示版块内容:这是我们全班师生的合影,展示在你眼前的是56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两位亲切睿智的老师。看到他们你就看到了勤劳热情,看到他们你就看见了团结奋进,看到他们你就看见了和谐温馨……这里是爱的港湾,这里是飞翔的起点。

3、“书海拾贝”——图书角:为了有效地抓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果,班级设置图书角,由学生自己提供书籍,鼓励学生自愿从家里拿来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放置在图书角,建立借阅的制度,选好管理员,由学生参与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勤劳,“感激书籍,享受阅读”营造书香教室。

4、“亮点背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孩子并不缺少亮点,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亮点背囊的含义在于让每个学生背负着自己的亮点不停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一样,渺小但不缺少力量,平凡但不缺少亮点。老师和学生都有准备好的空白亮点卡片,各位教师和学生在随时发现班级同学亮点的同时就可以马上写一张亮点卡表扬他。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停地送出亮点卡、收到亮点卡,并把自己的亮点卡放入自己的亮点背囊里,孩子们会一直背负着自己的亮点卡行走在充满阳光的成长之路上。

5、“个性空间”——个性空间是彰显我们特色的舞台,我们要在这里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每周一条名人名言,每个同学的生日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日诗……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财富。我们要在个性空间里把他们展示出来,如学生自制成语卡片、自制格言卡、小小书签、自制生日诗卡片……粘贴在壁报上,让孩子们感受自己的点滴成长和进步。

6、“第三只眼看世界”——黑板报。

四、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篇(5)

黄伟平:我县在2010年9月提出创建教育强县战略,与此同时,县教育局也提出教育创强内涵建设,以文化育人为抓手,以“一校一强项”和“一校一特色”为主线,大力推进教研文化和社团文化建设,整体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力促教育创强名副其实。目前,我县已经完成文化育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结集出版了文化育人丛书《第一阶段成果篇》、《理论篇》、《特色教育篇》、《教师文化篇》等。2014年12月30日,我县文化育人被广东省教育厅列入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记者:您所说的“一校一强项”和“一校一特色”工程建设,其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请您介绍一下。

黄伟平:这是说每所学校都要结合本校实际确定强项或特色建设方向,凸显优势,彰显亮点,集中更多资源大力推进文化育人,确保富有成效。目前,全县特色建设成效比较显著的学校达23所,如和平中学与福和中学推进教研文化育人及社团文化育人、上陵中学实施信心教育、实验中学推进和文化育人、阳明镇第二小学推行阳明文化育人、古寨镇中心小学实验葫芦丝特色教育、礼士镇中心小学实施“青蓝工程”、东水镇中心小学实施爱心教育等,尤其是青州中学、上陵中学、古寨镇中心小学、阳明镇第一小学等应邀在第十一、十二届广东省校长论坛上作特色教育经验介绍,这吸引了全市四个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300人次前来参观交流。

记者: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更需要一个好的育人理念为核心。为了使文化育人取得更大的成效.近年来.贵县着力于“社团文化”建设.其情况如何.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黄伟平:我县将社团文化提高到与教研文化相同的地位,同步推进、同步落实。我县以校园社团组织工作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团数量,使每所学校至少要有12个社团,实现社团工作“三化”(常规化、系统化、科学化)、“三固定”(固定每周活动时间、固定人员负责辅导、固定场所开展活动)、“两覆盖”(覆盖每位老师、覆盖每位学生),促进“人人有社团、个个有活动”,落实“人人有兴趣、个个有专长”的育人观,引领学生多元发展。目前,全县中小学共有800多个校园社团。同时,我县以文化活动为抓手,提升文化活动数量和质量。2014年,我县中小学共开展各项文化活动155l场次,师生共有57万人次参加相关活动,人均参加8场次以上。

我县尤其重视校园文学社的建设工作,让校园文学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全县中小学现有50个文学社,社员近万人,是最为活跃的一种社团。四年来,全县中小学文学社每年出版460多期文学社刊,刊发15000多篇优秀文章,参加文学活动人数多达5万人次。全县中小学文学社均实现一社至少一刊,个别实现一社三刊,如福和中学福风文学社下辖《福风文学》、《福风文摘》、《福风周报》等。

记者:推进文化育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你们是如何推进实施的?

黄伟平:一是抓好规划,出台《和平县中小学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2011-2020)》;二是抓配套措施和制度,相继出台了包括强项和特色建设规划、特色教育学校评估方案等五种规范性文件;三是举办两届校长论坛进行研讨推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战略设计和实质性推动;四是持之以恒地大力推进实施,不断强化执行落实,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增强信心。

记者:实施文化育人十分强调特色教育。请你介绍一下贵县有哪些教育特色?

黄伟平:我县实施的文化育人要求“一校一特色”,全县48所学校有48个特色。例如,实施经典文化育人,既要让学生学习经典、赏识经典,增长智慧,又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客家文化育人活动,充分利用客家人“勤俭和忍”文化传统进行系列教育活动,既传承了客家文化又促进了校风建设;推进阳明文化育人,充分利用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利用各校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教育和实践活动,等等。

记者:教研文化是教育的核心,贵县在实施文化育人过程中是如何抓好教研文化建设的?

黄伟平:我县在文化育人思路中提出“教研文化提质量”,高度重视教研文化建设,使之在文化育人工作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是从教师文化建设人手。从2010年起,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订阅一份教育类期刊,定期学习,定期研讨,定期总结,不断提升教师素养和修养。二是建立学区教研联动机制。我们将全县17个乡镇分成六个学区,每个学区由4-8所学校组成一个学区交流单位,定期举办学区教师交流、教研交流活动,促进学区内部学校之间的学习交流,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建立县级教研中心,强化新课程改革研究,积极组织中小学开展大课题、小课题、微课题研究活动,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胆探索符合山区学校的教学模式,勇于尝试导学案模式、“136模式”、“三段六节模式”以及“梦想课堂模式”等,促进教研成果转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记者:那么.你们将如何确保这些文化育人措施执行到位呢?

黄伟平:我县以教育管理为抓手,增强发展内力,加快发展提升。一是以“星级教师”评选为抓手,调动教师积极性。如组织各校评选“星级教师”,严格按照本校教职工总数10%比例评选校级“星级教师”,由学校给予每人奖励一个月T资;同时,组织县级“星级教师”评选,每年评选100位,由县给予每人奖励一个月工资。与之配套的是,全县每两年评选一届“星级骨干教师”,每人每年给予奖励两个月工资。通过“星级教师”培养、评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较好地落实了教师工作责任,提升了常规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二是以过程和结果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如结合教育创强内涵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文化育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机制,完善校长年度考核机制,增添学校发展内力,激发校长的创新能力;配套出台教研文化建设奖励细则、社团文化建设奖励方案、宣传工作奖励方案等,促使各项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各项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

记者:自实施文化育人以来,贵县取得了那些重要进展?

篇(6)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创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身的办学品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特色就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富有个性的、有所创新立异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整体特征,依据区域、人口、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别,根据自身的特质,力求达到更好的教育水平。开展特色教育,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付诸全力。在不断探索与进步中,当获得实践证实培育出更多优异人才的时候,特色教育就会成为品牌。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基层组织。班级生活质量的好坏,不但关系着其自身的荣辱,关系着学校各项活动的成败,更关系着每个学生的生命质量。这里,笔者就怎样塑造一个品牌班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立班级奋斗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和领导者,应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可行的奋斗目标。设立目标要依据班级成员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素养的要求等因素,来确定自身所要创立的品牌班级的建设目标。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新同学,在建立奋斗目标的时候就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包含近期、远期目标,要形成一个系列。

二、构建有风格的班级文化

新课程标准在“班级建设”中,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土”的指导思想。倡导给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养、家庭氛围以及教师的个性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儿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特有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三、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打造品牌班级首先要打造学生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理念能左右人的行动,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炼自身的理念,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和育人观,以此来统一学生的思想,是建立品牌班级的一项重要使命。

四、打造班级特色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经成为中小学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但是作为一个由不同个性的学生构成的班集体,也要有自身鲜明的特色。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应该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如班级口号的设计便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例子。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笔者便给他们讲了那个经典的“五个手指兄弟”的故事,并使学生从中知道,我们班级要想表现好,就应该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这样才能“百战百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本班的班标――“有力的拳头”和班级口号――“做团结的拳头,做最好的学生”,这便是一种特色。班级特色无处不在,无不以感召同学团结共进。

五、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

积极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堵墙”成为无声的教师。

其一,班级展现牌:荣誉证书,评选栏,班级明星展现。

其二,班级环境布置:在前面是国旗,两旁是《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告栏等板块的基础上,依据班级情况设计其他专栏。比如为了学生的安全,在黑板上开拓一块“平安角”,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室的后面开拓一个“未来作家”板块等。

六、树立学习楷模

学习楷模是构建班级教育品牌的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要求,都盼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和表扬,然则由于学生本身性格、素养的影响,总会有一些差别,所以在班级里树立学习楷模、“班级明星”,就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此外还应该对落后的学生给予表扬和激励,设立“进步之星”的奖励等。

七、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本领的最有效的活动之一。通过活动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各方面的本领以及素养,在活动中也会产生互助、合作、谦让等精神,使班级产生强大的凝集力。班级内要不定期地开展不同的活动,如文艺汇演、舞蹈、体育比赛等。在班级文化的挑选上,要依据班级的特点,展开有特点的班级活动。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小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便可以邀请相关的人员,就偷窃、群体打斗、网络安全等方面从法律的角度给学生讲解,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在开展班级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或者建议。

总之,作为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的班级,应该在推行与普及特色品牌教育上竭尽全力,让这样的特色品牌教育惠及每位教师和学生。

篇(7)

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对高校而言,只有具备了健康的细胞,才会有健康而文明的校园生活。那么怎样使班级成为有活力的健康细胞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因为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有效地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关爱班级的热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

一、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内涵

高校班级特色文化是指一个班级的成员在大学校园这个环境中,基于相互交往而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其内涵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的物资环境及其寓意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等;班级制度文化是将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的载体和基础,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班级精神文化是指被班级大多数同学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它包含班级的价值观、目标、精神、道德风气等精神层面的因素。其中班级物质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基础,班级精神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班级制度文化则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二、当前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

(一)高校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关注不够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高校的办学理念、中心任务等都会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把就业率作为目标中心任务,而对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二)高校辅导员对班级文化建设指导不足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教师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部分辅导员由于工作方式、工作量的影响,忙于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并没有把班级文化建设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一部分已经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也缺乏针对性。还有一些辅导员认为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给他们自由越多越好,只要保证工作不出问题就行。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对班级建设缺乏研究和指导,建设思路不清晰,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划和方案。

(三)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认识不够

根据笔者对所任课班级进行的调查,大多数学生对于班级文化概念很模糊,更不用说能够明确知道自己班级的文化。第一,学生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班级不同文化群之间的冲突,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群体会产生反班级文化倾向,如不遵守班级规章制度,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等。反班级文化倾向一旦形成,就会导致班级组织松散,缺乏凝聚力。第二,学生学习目标差异大,参加文化活动的动机不强。据调查,各个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各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的是想通过学习进一步升学深造,有的是想学一技之长将来找份好工作。这种带有较强的目的性的学习目标,导致部分同学对自己目标以外的事情不闻不问。再加上目前大部分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团队协作意识缺失,很少能够考虑集体和别人。这些都给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高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途径

笔者所在学院职医2009级护理二大班是由136个学生组成的班级。本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根本宗旨,笔者在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优化班级物质环境,构建班级核心价值观念

班级价值观是关于教书育人、学生人格发展的评判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的财富,将引领班级成员塑造自身优秀人格,成为栋梁之材。为此,我们设计了“展翅翱翔”的个性化班名;将“鸽子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班级标志张贴于教室正前方上,寓指学生要相互协作努力向上,护士的双手,就像美丽的白鸽,盛满着人间的情意、托起生命的太阳,这是一种职业的洗礼和追求。同时我们还确立了“健康·自由·快乐”的班风;确立了“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班训;确立了“我是快乐的飞鸽,飞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班级口号;选定班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来增强班级的文化氛围,渲染学生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导入班级核心文化,培养良好的班级学风

张贴一副励志对联。新生入校时张贴的对联“新起点不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打算牢记凌云之志全靠拼搏”对那些刚入学有点迷茫的学生起到一副清醒剂的作用,对那些抱着远大志向而来的学生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节假日开学时张贴的对联“把休闲之心留在门外,将奋斗之志带进室内”可帮助学生收回玩散的“心”,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期末考试时张贴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给了学生最好的鼓励。这些对联由班上的学生来拟,经过集体评选,挑选出最佳的对联,这种物质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

种下一棵许愿树。班级师生用剪纸贴在墙上做的大许愿树,有136片叶子,每片叶子对应一个学生。每位同学将近期小目标写在叶子上,当完成这个目标后,再贴一个新的目标。看着“大树”逐渐“枝繁叶茂”,学生很有成就感。同时辅导员也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针对每个学生的心愿和要求,辅导员的回应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他。“许愿”这一活动是巧妙地将“老师要我做”变为“实现自己追求的愿望我要做”,这在很大限度上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爱心传递,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和长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彼此的愿望。

推荐一部名著,营造绿色的“书香教室”。以宿舍为单位举行读书活动,由宿舍推出代表在每周的班级活动上向全班学生推荐一部名著,介绍名著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自己的启发等,这种现身说法的推荐法效果最好,能够使班级始终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健康的文化氛围。

(三)健全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引入“民主管理”概念

在班级特色制度文化的构建方面,实行班级“民主管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事务的民主决策。在诸如班级干部选举、评奖评优、班级学习目标的制定等方面,每周召开一次班委会议,每月开展一次民主总结与规划会议,对学生们集中关心的问题,班委成员定期组织主题会议,集思广益。并在班级中设有意见箱,悉心收集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好的意见并对提出者给以表扬。笔者所指导的班级因此荣获了在2009~2011年分别荣获了校“学风优秀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级称号,在“”之班级文化展中荣获校“二等奖”等荣誉号,并最终获得了“河南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班级特色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班级管理理论。当班级管理者和学生都能站在发展的角度认识并努力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时,班级成员无疑是最大受益者。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不断探索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许岱民,王斐斐.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7,(4).

[2]周勇,朱文青.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1,(10).

篇(8)

班级是梦想的聚集点,而大学班级则是梦想起飞的踏板。步入大学,就意味着即将进入社会,有很多知识和能力需要我们快速成长起来,大学班级就充当着这样一种载体。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学资源日益紧张使合班上课成为趋势,班级同学流动性增强,班集体观念淡化;其次是学分制的实施,使得班级活动利益化;再加上大多数的大学班级都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和新颖的管理模式,这些当前现状及问题就使得班级凝聚力下降,班级管理难度加大,而这样的大学班级也没有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十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般来说,一个大学班级的优秀程度与班级学生个人发展的优异程度是成正比的,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内,那如何让班级更优秀,怎样提高班级凝聚力也是我们迫切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研读专家学者的相关书籍论文和对大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试引湖北师范学院数统学院1102班为实例,在组建了良好的班级学生干部团队和制定了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的背景下,结合该班的具体措施,在大学班级特色文化活动方面,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大学班级与时俱进,灵动起来。

一、优秀的学生干部团队是大学班级活动的灵魂

该班自入校以来,就采用高度参与式管理模式,以班级学生干部团队为主轴,班主任老师宏观调控的大学班级管理方法。这种模式对班级学生干部的要求很高,在班干部选拔的过程中则需慎重认真考虑。首先要让同学们高度认识到班干部的重要性及随之而来的责任,同学们需经认真思考后报名竞选并发表竞职演讲,由全体同学投票决定班级管理团队的组成成员,老师再根据同学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特点等适当调整工作安排确定出最终的班级管理团队,定期召开班委会,激发每个班委工作热情,培养工作能力,将他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是大学班级活动的骨干

马云说过:“再小的公司也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该班在班级学生干部团队组建完成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们每人根据大学班级现状拟出一两条班规,然后交由班委会讨论、与老师协商得出试行班规制度,在试用两个星期后,由同学们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班委会和老师再讨论综合制定出正式的班级考核制度,班委规章制度、寝室长规章制度等皆由此形式得出。这样的过程看似十分复杂,但在这整个流程中处处都能体现出全班同学对班级管理的高度参与,也能让全班同学觉得自己对班集体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班级考核制度出台后,由监委负责在全班的监督下公平公正的执行,学期末,重点奖励评分排名前几名,也要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后几名同学发表感想以及表演节目。

三、丰富的班级特色文化是大学班级活动的内涵

一个有灵性的大学班级应包含良好的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共同的信念。这样的环境能为其班级同学创造扩展知识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的空间,同学们就自然地接受着各种潜移默化的且有益的感染和熏陶,所以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该班结合以上特点,提出班级活动大家主持的决议。即谁在有利于班级整体发展和同学知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方面有好想法的,该想法经班会表决通过,由其和相关活动班委联合全权负责实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制度,才为以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文对当前大学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点建议,在理论上构建了方法,在实践上验证了效果,希望能与大家分享经验以及改善大学班级管理现状。关于这一命题,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改善,笔者希望自己的一纸陋言能引起大学领导、老师等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班级管理的进一步关注与重视,共同努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创造一个有灵性的大学班级!

参考文献:

[1]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

[2]柳清秀.大学班级管理【M】.湖北:武汉出版社,2003.

[3]代芳芳.大学班级管理研究――基于高度参与管理模式【J】.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5).

篇(9)

主题是文化构建的灵魂,而班级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所以在选择上: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结构,使其能接受,会共鸣;二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使之成为引领学生前进的路标,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养育学生成长的精神营养;三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如“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梦想”“爱国,从身边做起”“我成长,我快乐”等都是符合初中生身心需要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

巧妙布置环境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师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和班级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班级精神,班级环境的文化布置,就是这种精神的物化。班级环境文化的布置,要做到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结合,即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得到教育、得到陶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又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引导班级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某班以“民主和谐,阳光向上”为主题,教室里除了有公布栏、小组竞赛栏和黑板报等正常的布置外,班干部还特别开辟班级“BBS(电子布告)栏”,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发帖子,参与问题的讨论。班主任也先后为班级设计了“中学生形象设计”“中学生该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绿色学校与环保”等讨论话题。班级环境文化的布置,还要注意教育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所谓教育性,就是思想要有先进性,内容要有知识性,形式上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谓创新性,就是要抓住学生的思想脉搏,推陈出新。如“BBS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体现了创新性原则,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吸引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收到较好的反响。

建立健全制度文化

健全的制度,是文化活动得以实施的保障。班级文化建设也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如班级规约、奖惩制度、竞赛规则。而且所有的制度都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明了,使之能指导他们的行为。如“BBS栏”发帖活动,班级制度规定:每个人每天都可以就学月主题发帖子,正方贴在一边,反方贴在一边,班主任每周一次点评,每学月做一次总结。再如小学低年级常见的“看谁红花多”的班级文化活动,就必须让全体学生都明了有了哪些成绩就可以戴红花,从而指导他们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篇(10)

2018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我院在红色花蕊举行了举行“讲文明,守纪律,抓学风”主题教育月千人签字活动。物流与电商学院学院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同学们充满热情,井然有序的到横幅前的帐篷下签字。该活动通过营造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引导我院学生做到“乐学、勤学、会学”,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我院“乐学进取 诚实笃行”的良好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之二、美化校园行

2018年11月23日,为给同学们创造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物流与电商学院生活部举办了“美化校园行”的活动,为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维护文明校园环境树立榜样。期间,同学们相互分工合作,观察细致,沿路捡起一片片垃圾。他们热情高涨,经过他们的辛勤劳动,路面上的垃圾被清扫的干干净净。通过举办美化校园活动提升同学的环保意识,培养同学的主人翁感,号召同学们行动起来,为我们校园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积极的做贡献,让同学们积极地树立环保意识,让同学们真正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去关心去爱护,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之三、学生干部座谈会

12月7日晚上七点,物流与电商学院于E202开展了“讲文明,守纪律,抓学风”为主题的学生干部座谈会活动。我院团学会学检部全体干事及18级各班班委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首先,各班班委讲述了班级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就班级学风、宿舍卫生、心理健康做了总结发言。他们也互相学习,交流班级工作经验,探讨了后期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学检部部长张云基根据各班班委提出的问题及建议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学生干部解决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最后,此次座谈会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成功。此次座谈会不仅为班委更好的解决班级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法从而推动班级整体的发展,而且也加强了团学会与班级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我院学生工作的良好发展。

之四、“讲文明、守纪律、抓学风”主题团课

2018年11月15日,物流与电商学院于b201教室成功举办了“讲文明守纪律抓学风”主题团课活动。在主持人的布置下,团课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每位演讲者声情并茂的朗诵、发言,无不是他们对“讲文明守纪律抓新风”的深刻认识。团课期间,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专心致志的听讲,回答问题态度积极。本次团课的成功开展让同学们都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的热爱,使大家都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当代新青年。本次团课将推动优秀校园文化的形成,以及促进班级学风的建设,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之五、宿舍风采展示

篇(11)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深入开展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校风建设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强制性”“原发性”和“能动性”的感染力,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和促使主动成长意识的养成的功能。因此,高校应在提炼办学历程中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大力宣传校训基本精神,通过回顾、传承、发展的文化建设路径,实现正确价值观的跨时空对接和传承,以网络多样性平台为载体,通过论坛、主题交流圈等具体形式,在师生中开展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大讨论活动,进一步丰富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内涵,为建设健康校园风尚而努力。

2加强班级、寝室文化内涵建设班级和寝室是高校文化有效载体和基本建设单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的核心区域和关键因素。通过班级和寝室文化建设,锻造团结进取、和谐健康、勤奋学习、诚信有礼的优良风气。在班级、寝室文化建设上,要着力构筑班级文化的核心内涵,以班集体共同指向和认同的个性文化符号和形式,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以班训、班旗、班歌、班徽等具体的文化形式以及文化进寝室具体举措,确立集体成员共同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精神导向,进而促进班级、寝室文化内涵建设。3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心态,提升学生协调、协作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要做好学生心理测评、心理疏导和干预、心理档案建设等工作,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做好跟踪、预防和指导工作。用同学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搭建人际交流的平台;通过主题论坛、“话语墙”以及微信、QQ群、意见箱及直接对话等形式,畅通学生的话语渠道,打通人际屏障,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坦诚相对、顺畅对话、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增进感情、融洽关系,为和谐校园建设和学生良好人际能力培养创造条件。4做好节庆、纪念日活动安排工作充分利用相关纪念日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契机,结合本校区位、发展历史及建设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文明礼仪、诚实守信、感恩知报等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校园文化主旋律、传递校园精神文化正能量;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国旗下讲话及各种类型的表彰、颁奖典礼等校内有影响力的活动,开展能触及学生灵魂的主题教育活动,激活学生成长内力,构筑校内正确的成长观和价值观导向。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加强媒体等文化硬件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大管理和建设力度,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各级网站。网站在坚定政治立场、恪守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开辟相关专栏或论坛,直面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主要内容,不回避、不遮掩,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做好答惑、引导和统一思想的工作;发挥校园博客、微信群具有高点击率和兼容性强的优势,与其他舆论载体形成合力,占领学校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办好内刊,不断丰富办刊内涵、提升办刊水平,瞄准文化建设全局,共同构筑立体化文化系统。2做好文化环境建设工作按照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主旨要求、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彰显校园文化建设品质的建设思想,建设好一批体现共青团及青年学生文化项目和工程,按照逐年推进、渐次丰富、规模发展的宗旨,分步、分时段地夯实建设基础,促成建设成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利用学校的宣传资源和平台,宣传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设目标,和展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最新工作动态;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进度和实际需求,加大规划、建设校内大学生活动场所及硬件建设的力度,为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制度文化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要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节奏和步调,逐步构建机制流畅、运行高效、执行有力、落实到位的制度文化体系,宽视野、高角度地辐射工作全盘,目标设定靶向直指具体工作和问题要脉,挤掉水分、细化环节、讲求实效。1构建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根据本校学生管理体系科学、合理运转的实际要求,构建学生管理构架系统,系统下的项目和条款涵盖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主渠道和多分支相协调的一站式统筹,全面加强现有制度的改良和新制度的创立。制度建设实行动态化、灵活性的调整机制,根据制度实际操作情况及工作的需要,顺序推进、逐步完善,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形成流程简化、简政放权、重在指导、科学考核的工作机制。2加强二级单位文化建设系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是系部和班集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班级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班风、学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干部、团支部工作职责,班级有关学习、常规、活动设计及参与情况,早操、早功、卫生值日、班级日志填写等内容以及各项工作的计划、总结等。各班级要根据本班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使班级体各项工作有着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校园品牌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品牌文化是一所高校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品牌特色文化建设要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建设目标,按照广泛建设、重点培植、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按年规划、逐步筛选、重点打造,建设一批具有本校鲜明特征的文化品牌。1举办规模化的综合艺术活动艺术教育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关注参与性、覆盖面,既要有基层的、与专业特色相联系的文化活动,又要有学校层面的、规模化的,体现艺术教育成果的艺术活动。如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在全面整合校内原有文化活动的前提下,进行提炼、重组、再造和提升,在开展好校内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力争赢得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教育局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领衔承办地方高校群体性、规模化的大型综合文化活动,实现校内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和社会层面文化活动的精英化的互动、交融,通过校内普及、校外展示,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放眼全体学生,既要突出专业性,又要强调群众性,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2开展大学生论坛活动加强校内大学生活动基地建设的力度,开展校内“大学生论坛”活动,可邀请校(系)领导、辅导员、任课教师及校外专家参与,明确主体的活动模式,开辟“一起说说”“舌战群雄”“大事小非”“真情话语”“名家明见”等主题板块,在正确引领和指导的前提下,创设自由、宽松的话语环境,让同学敢说话、说真话、听心声、长心智、达共识,用同学自己思想和话语能动锁定并倡导校内正确价值导向,促进同学自觉自愿地与学校伴同成长。3做好识别标志等视听文化建设工作校徽、校旗、校歌等识别文化符号,是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和培养目标和诠释学校文化形象的载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学校已经识别文化基础,做好系部系旗、系徽、系歌的设计和创作工作。工作过程中,要倡导文化共性和代表性,突出专业特点,体现学生文化诉求,为系部特色文化建设提供支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倡导学生戴校徽、穿系服、唱校(系)歌,用实际行动尊重并捍卫主流文化,以文化统领行动,以行动促培养成果。4开展以专业技能大赛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文体科技节活动大学生文体科技节是学校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举办文体科技节,既要立足已有建设成果,又要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进行分流、改造和优化,要以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为先导,成为学校文化系统的组成项目。活动要突出品质的提升、能力的培养和项目的有效定位。在活动中要着力开展分类技能大赛,专业技能竞赛开展要立足实际、科学分类、系部承办、校级评选,要尊重专业个性、打通专业共性通道,既分类又统筹,全面提升技能竞赛水平。5做好学生社团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建立校、系分层次管理体系,开展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向,保证社团项目与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统一性。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社团的常规管理,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创设品牌社团。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宗旨,按照“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原则,全面加强学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要重点培养和锻造几个品牌项目,以品牌的示范性和社会影响力来拉动社团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作用,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此外,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各系部做好落实,各系部要在学校文化建设统一规划下,根据系部专业特色及学生特点,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体系。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

要形成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共识,通过构建学校领导领衔主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学生工作部门实际操作、系部等基层单位积极落实的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管部门和责任人要依照相关管理办法对各种舆论平台实行有效、有度的监管,积极培育和弘扬校园文化建设正能量,堵截错误的思想潮流和低级言论的传播,澄清模糊认识、引导舆情方向,禁止有悖党纪国法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行在校内传播。根据不同文化项目类型和内容,成立相应的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文化建设活动的有效指导,确保建设成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学校应将本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纳入到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去,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系统以及保障系统顺畅运转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分项计划和管理制度,实现校园文化建设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和学生思想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学校应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根据建设进度纳入到当年的经费预算,高度重视文化项目基础工程建设和人财物的投入,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综合保障;要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灵活调整工作方法和手段,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创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作者:李秀华 张国平 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