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医学影像原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1 10:00: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学影像原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学影像原理

篇(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此专业开设关于X线机、CT、磁共振等医疗设备的课程,这些医疗设备均应用了单片机。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学好用好单片机,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医疗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工作特点,又贴近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就业方向,从而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

但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综合性强,既要学习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和功能,又要学习与硬件型号配套的软件编程,加之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和硬件的配置情况有关,内容抽象,学起来艰涩难懂[2]。良好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核心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目前,关于单片机实验教学的研究很多,但大都是工科院校针对本校各工科专业进行的研究,针对医学影像专业的研究很少[3-9],所以任课教师和实验师从医学影像专业单片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着眼实际运用,对医学影像专业的单片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一、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

目前医学影像专业的单片机实验教学普遍现状是使用工科专业的教材和仪器,实验项目也与工科专业相似。对于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来说,单片机的学习本身就比较困难,如果不考虑此专业与工科专业的差别实施相同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案,其结果就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学过之后既不会编制应用程序,也不会设计应用系统。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验教学方法滞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在学完简单的汇编指令后开始上实验课。实验的内容、步骤以及实验电路和仪器等都提前安排好,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安排就能顺利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课缺乏设计性和自选性,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基本相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致使实验课成为形式课。此外,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布置好实验任务后往往只看学生的实验结果,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注不足,这样容易使问题被忽视,还容易使部分同学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这些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2.实验项目内容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项目都是从实验仪器配带的实验项目中选取。这些实验项目虽然可以紧扣理论知识,但各个实验项目独立性强,几乎没有考虑知识的前后贯穿和最后应用系统的设计,这容易使学生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自己设计简单的应用系统更是无从下手,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3.实验环境受限,不利于实施实验前指导,实验后答疑的教学全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指导,但实验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实验前指导和实验后答疑的另外两个实验教学过程几乎缺失。实验课前学生拿到实验项目后至实验开始实施的这段时间里,学生几乎得不到老师的实验指导,学生做完实验后出现的疑问也得不到及时解答,这会使学生刚刚激发的学习兴趣又没有了。

4.实验考核方式落后,不利于树立学生的正确学习导向

目前单片机实验课的成绩大多取决于实验报告,由此学生往往对实验过程草草了事,而对实验报告很认真,并互相抄袭,这对实验成绩的评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此外,课程的期终考试多为闭卷形式,考察的知识点多为记忆性的,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考察。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只加强原理知识的死记硬背,对实验技能的培养不重视,从而树立了错误的学习导向。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

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传统单片机实验教学的各种弊端,探索构建新的单片机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

三、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传统单片机实验教学的弊端,拟对医学影像专业的单片机实验课进行以下改革:

1.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学生熟悉了实验环境后,摒弃原来学生照实验指导书做实验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具体实验项目实施前一周,给学生实验项目和实验目的及思考题,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程序以及电路设计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期间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并鼓励团队协作,由2至5名同学组建一个实验小组,共同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在上实验课时,老师随时关注实验过程并及时与同学交流,而不仅仅看实验结果,由此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2.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根据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时安排,重新设计实验项目。新实验项目不仅紧扣理论知识,还注意知识的前后贯通和实验项目的前后联系。所有的实验项目均围绕十字路通信号灯系统进行设计,学生在由浅入深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自己一步步完成一个十字路通信号灯系统,这不仅可以达到复习理论知识的目的,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完成一个应用系统的设计,由此培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创造环境,认真实施实验前指导、实验后答疑的教学全过程,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前安排三到五次的实验前指导,指导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自己完成实验电路及实验程序的设计。实验课上指导老师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对出现的情况及时解决,由此督促学生认真做实验。实验课后安排一次答疑时间,对学生实验课上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由此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变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

改变传统实验的考核方式,把每次实验的全过程作为实验的主要考核依据,实验报告只做辅助参考,由此得出实验的平时成绩。最后一次综合实验课老师不给任何指导,完全由学生完成,作为实验的期终成绩。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和实验平时成绩及实验期终成绩组成,由此改变学生只加强原理知识的死记硬背,对实验技能培养不重视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

以上措施在医学影像专业实施两年来,取得良好效果,学生不但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理论知识掌握的也扎实了,而且学期末大多数同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完成综合应用设计实验项目。

四、总结

本文针对当前医学影像专业单片机实验教学的现状,从实验项目、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单片机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近两年的实践效果表明,新的单片机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还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丰谈.医学影像设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张富贵,黄海松等.单片机设计性实验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35-138.

[3]唐炜.基于“项目驱动”的单片机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30-134.

[4]宋蕴璞,周文泳,徐鸣谦等.高校单片机教学实验设备与方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6-8.

[5]倪志莲.单片机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43-844.

[6]郝凤涛,祝名钰.采用应用型题目提高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效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24-226.

[7]张晴,刘为.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4):27-29.

[8]廖平.单片机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36-38.

[9]张慧.医修专业《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0,12(4):23-25.

[10]张文昭,李艳芳等.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整合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2):99-101.

[11]曹建树,薛龙,万力培等.单片机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4-6.

篇(2)

X线发明至今100多年来,X线设备从最简单的X线装置,发展到CR、DR、CT等但其基本原理相同。随其应用原来越广泛,X线电离辐射危害也成为医生和大众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大家对放射辐射危害的认识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过度恐惧,另一种是满不在乎。X线检查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这要视其照射剂量而定。均有关专家测定,胸部正位摄影时,肺接受的X线照射剂量,仅为造成人体损伤的单次最大剂量的1/20000。另外,根据国际放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推算,一次X线摄片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为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有一点值得得注意,胸部透视检查的射线剂量是胸部摄片的几十倍,因此应尽量用摄片替代透视。

CT成像的X线剂量大约是普通X线成像剂量的100倍,但越来越多的CT设备增加了辐射剂量控制措施和低剂量扫描方式,来降低辐射。随着设备的更新,临床诊断率逐步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因重复检查受到的辐射。尽管如此,与摄片CT的辐射剂量还是很高的。合理检查是减少辐射损害的唯一途径,因此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检查。X线摄片检查和CT检查,对于身体不同部位各有优缺点。X线摄片可更好地现实宏观表现,CT则能搞好的显示内部细节。有一点可以肯定。CT不能安全代替X线检查,因为两者是互补关系。多数病列在拍片检查发现了可以病变时,才需要进一步做CT检查。这样即可以减轻患者负担,又可以避免不必有的检查。对与一些临床表现比较明显的患者,可以直接使用相对高级的检查方法。这也是最经济有效的做法。

CT检查简单一易行,安全、无创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使用于各种急症的急诊检查,对包括中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各种急腹症和全身外伤都有极佳的诊断效果。虽然CT是一种有射线辐射危害的技术,但正是CT的应用,使无数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逐步普及到县级以下医院,CT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降低生命质量的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根据病因不同,该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种。由于两者的治疗方法截然相反,一旦误诊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在CT问世以前,临床医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仅为67%左右,而CT的应用将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提升到接近100%。正是CT的临床应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CT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20项科技成就充分说明人们对医学影像学所做贡献的认同。对中风患者进行CT检查,虽然患者会受到一定的射线辐射,但是是其生命却能得到挽救,所以CT检查十分必要。

各种检查方法都各有其使应证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有时要一起使用才能准确地对疾病作出鉴别诊断。CT和MRI也是各有特点,比如CT有辐射、而MRI没有:CT成像快,MRI却成像慢,因此CT更适合于急诊检查;CT空间分辨率高能更好的显示细小的结构;MRI组织分辨率好,更适合软组织的检查;CT对骨质和钙化的显示更好,而MRI对骨质和钙化则显示不清晰。

总之:各种影像学技术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各种技术不能彼此替代。而是相互补充。选择影像学检查时。应该遵循从简单-复杂、普及-不普及、无辐射-有辐射、无创伤-有创伤、经济-昂贵的原则,具体到某一种疾病,应该遵循优选检查线路,进行合理检查。除超声和MRI外,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都属于射线性检查方法,对患者会造成辐射危害。医生在决定进行某种影像学检查时,必须权衡利弊,应该进行利大于弊,进行合理检查。

篇(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PCB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1]。这一理论为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够满足于培养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对于不同个体应开发其不同的智能,从而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够更加的多元化,人性化。基于影像设备学的课程体系,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

一.课程设计依据

现阶段医学影像学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对于三年制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而言,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从事现代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的操作,能够利用与开发医学影像学设备的专业人员。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成为医学影像医疗体系坚实的基层结构。[2]

二.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作为影像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其特殊的一面。课程涵盖面较广,包含了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医学影像学等学科。[3]对于这样一门课程,其实践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作为一个理论基础教学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来说,实践教学现有的能够展开的项目大部分是演示和示范性实验。比如在所有的实践课程中,部件实物展示教学和示范性操作教学占到了总课时的60%以上。我们必须跳出以前的定势思维,大胆的开发一些具有实操性的实验,让实践教学恢复其原来的功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非常提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课程的交叉选择。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只要在修完一定的必修课学分的基础上,可以任意选择其喜欢和感兴趣的课程。一位留美回国的教师回忆其在美期间教授半导体物理学课程的情景,发现在一个课堂中除了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外,还包含许多如生物学,医学,经济学和农学类的各专业学生,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科间的交叉和互动已经相当的频繁,从事一个行业,只具备本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在毕业后保持长期有效的职业竞争力,就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广阔的科学视野和全面的能力和素质。正是这种要求使得多元智能理论在如今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又有了其用武之地。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训课程探索性设计

1.课程设计目标

作为一门实训课程,要在不多的课时数内完成一项任务并且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必须有相当好的实操性和综合性。并且课程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有益于促进一项或者多项的智能元素。由于医学相关课程从基础课到专业课无一例外的大量运用学生的记忆力,相对应的就是语言和逻辑智能。本门实训课程的设计理念在于开发医学影像学学生平时很少用到的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继续强化逻辑智能。同时在树立学生团队精神上培养了人际关系智能。可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实训课程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2.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基于以上目标,选取整门课程中既能够反应课程基本知识要素,又能够联通影像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知识,同时能够容易添加各种多元智能设计元素的教学内容。

选取教学内容,实际是确定了教学的载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载体的选择必须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这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由于个体智力元素的偏向性和差异性,对于同一项内容的兴趣和关注度,以及完成情况会不尽相同。

3.课程设计过程及细节

本项实训课程的内容是让学生制作完成一块X线机控制电路板。实训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参数设计,实践制作,测试评价。每一部分的开展都是紧紧围绕着智能的培养和激发。

① 第一部分是电路参数设计。以这次选择的旋转阳极启动保护电路为例。这块电路的特点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在X线机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非常适合医学影像系的学生来学习制作。由于我们影像设备学的教材主要以原理、功能介绍为主,所以很少涉及电路的参数,学生必须自己来设计这些参数。

②第二部分是关键的实践制作。根据设计的参数用Protel 99SE设计成PCB并加工出板。

焊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元件管脚走向和方位,这就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智能和动觉智能。同时怎样有序合理的安排器件安装的先后顺序,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整块电路的焊接而不会造成后续器件的安装困难,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逻辑能力。

③在完成焊接工作以后学生当然还需要调试电路,测试其功能实现。测试环节是课程中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学生需要将一切所知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到这一环节当中。在调试中,除了要有很好的观察,逻辑分析和动手能力外,还很有可能用到语言与人际交流方面的智能。只有充分运用这些智能因素,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

④最后在测试基础上学生自行进行整个过程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和思考。通过对自己在整个课程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行为和结果的分析,提高了对自我的认知水平,同时在书写自我评价报告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4.课程设计总结

医学影像设备学作为一门医学影像专业必修课程,其医学相关性相对较弱。但是课程用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大胆回归高等教育的能力培养的本质,以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各种智能、发展其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和追求,很好的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五.讨论与展望

现代影像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的交叉学科,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着面向未来的专业人才,不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和智能来因为这个新兴行业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未来,随着影像学科交叉性的进一步提高,相信这类课程的设计将更好地将实用性和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结合,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效率和价值,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更好地利用其黄金时间。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ssociative Memory and Independent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WANG Chuyan, PAN Hong

(Sanya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02)

Abstract Associative memory in terms of efficiency and fun memory word has certain advantages. For independent school students' basic English is weak, small vocabulary features articles on how to help students memorize words, increase vocabulary problem, put forward opinions on application of associative memory in independent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Key words associative memory;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0 前言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量不足会严重制约一个人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的水平”(俞敏洪 2009)。而一谈到英语学习,学生总会抱怨单词记不住。对于多数大学生觉得记英语单词很恐怖。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弱的问题,而词汇量则是硬伤。词汇教学成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词汇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单词意思,而是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会记单词并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忘记。目前,联想记忆法深受青睐。相较于只是简单地将孤立的单词死记硬背的方法,联想记忆法犹如在大脑中留下了触发器,能够激活学生大脑中的一系列词汇,从而高效记忆单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感受,提出联想记忆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用中的几点看法。

1 联想记忆法的基本形式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另一事物或概念的过程。联想记忆法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孤立的单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记忆链。联想记忆法给学生展示了英语词汇的系统性和联系性,让学生了解英语构词规律,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减轻单词记忆过程的难度。联想记忆发大体概括为词形、词义、语音和语境联想。

(1)词形联想:词形是单词最直观的层面。英语单词一般有词根和词缀两部分。词缀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如re- 表示“再,又,重复”,bi- 表示“双,两个,两倍”, -tion表名词词性, -able表形容词词性。前缀影响单词的意义,如:在think前加上re-变成rethink,表“再考虑,重新思考”。后缀往往影响词性,如:词根care为动词,加上-ful后得到形容词careful,而再加上后缀-ly,得副词carefully。另外单词之间也有相似性,如:huge与hug,mess、mass与smash等,可联想记忆。“词根、词缀记忆法可以帮助考生将枯燥乏味的单词记忆转化成高校有趣的‘拼词游戏’”(俞敏洪 2009)。

(2)语音联想:语音联想包括拟声词联想和相似音联想。世界上所有语言都有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构成的,直接、形象、生动,容易被识别和记忆。英语是拼音文字,其音和形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声音联想到拟声词的读音,并进一步联想到其词形。例如:tick tock(滴答声),meow(猫叫声),ouch(哎哟)等。再者,一些英语单词的读音相同或相似,学生由某个单词的读音联想到其他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单词。如:bare与bear,cite、site与sight读音相同;mess与mass,list与least读音相似。将词形与语音联想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篇(5)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当代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将比任何时期都有可能面临着一个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课题。而在这种国内外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他们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必须掌握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顺利交往的法则和规范。但近年来,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严重,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不相称,与高校和谐校园不相称。因此,大学生学习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什么是国际商务礼仪

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规范化行为。商务礼仪是指商务人员在其商务活动中所应恪守的行为规范。具体内容之一是律己之规,主要指商务人员自身的言谈话语、举止行为、仪表仪容、穿着打扮等方面的规范。具体内容之二是敬人之道。主要指商务人员面对交往对象时进行交际与应酬的基本技巧。

二、商务礼仪的功能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商务活动中,商务礼仪的应用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还反映一个人的气质、阅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因此,学习、运用商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有助于“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2.有助于美化大学生自身。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商务礼仪对这几方面都有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运用商务礼仪,将有益于人们更好、更规范地设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

3.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运用商务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商务交往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之外,其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具体的交际行为,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帮助大学生取得交际成功,进而造就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取得事业的成功。

4.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商务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如荀子所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因此,遵守、应用商务礼仪,将有助于净化社会空气,提升个人乃至全社会的精神品位。

三、学习商务礼仪的必要性

1.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智力开发,而是要让所培养的人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礼仪教育实质上是培养人的教养,教人如何尊重人,以及与人相处。

2.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大学生中实施礼仪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学校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的重要切入口。

3.是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遵从。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会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

4.是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手段。独立学院是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人们对它还比较陌生,甚至怀疑,所以,要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取胜,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十分关键。独立学院从创办开始,就瞄准市场需要确定办学目标,走应用型、实用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能力、管理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独立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知书不达理,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四、加强大学生礼仪文化知识教育途径的探索

1.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1)深入挖掘教材情境,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理念。(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启迪学生崇高现代文明礼仪的道德信念。(3)充分利用商贸洽谈等机会,现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礼仪知识。(4)充分利用现代煤体教学,展示现代商务礼仪及商务礼仪形象的培养。

2.利用课堂主渠道,专题讲授现代商务礼仪的知识。时代在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独立学院的礼仪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要有时代特征,更为人性化。对于新生,主要是加强仪容仪态、校园礼仪、自律礼仪等;对于老生,主要是加强社交礼仪、恋爱心理礼仪,以及校园礼仪之外的其他场所礼仪等;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则侧重于求职应聘礼仪、商务礼仪、服饰礼仪等。

3.以学生为主体,塑造现代职场必备的礼仪素养。(1)通过率领学生实地考察,使学生感受现代职场礼仪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恰当展示礼仪形象。(2)通过组织互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素质能力及良好的人文精神。(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煤体手段,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学会现代礼仪知识。

4.阅读有关资料及书籍,提高教师素质。(1)提高理论水平,拓宽知识面。(2)提高改善知识结构。(3)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加强现代职场礼仪素质能力的教育培养,目的是塑造学生的职场必备礼仪,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及健全的国格人格。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商务礼仪[I].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篇(6)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注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艺术教育为大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舞台,创造了条件。”

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通过舞蹈、电影、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审美活动实现教育目的。狭义地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广义地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①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艺和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应包括通过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一、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1.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人类高科技与高情感相结合的知识经济时代,不仅需要人们具有高智商,还需要具有高情商。一方面,社会向人类提出全方位发展的需求:随着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口号的提出,强调了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也有着强烈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国民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愈加强烈。我国理工科院校由于沿袭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分科过细,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过窄,除本专业相关知识外,罔顾其他,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艺术教育可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成为社会主导教育模式,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作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旨在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切合社会发展现状,在高校教育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艺术教育工作,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调开发,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校园文化的需要。加拿大著名学者斯蒂芬・利考克教授认为:“在大学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其重要出发点之一。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利于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其内在气质和修养,培养其创新意识。由于受到学科布局及专业特点的影响,理工科院校师生多以严谨、求真的理论研究和精确的数据分析为教学理念,专业课程也相对繁重,因此理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的构建,普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系统性、主题性,校园文化活动参与面、覆盖面较小,互动性不足等现象。据国家教委调查表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还很薄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并且艺术教育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充分切实地开展艺术教育,能够烘托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品质,增添校园人文气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学生逐步了解和体验艺术带来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愉悦,缓解压力。

3.艺术教育本身的需要。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类教育,其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易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理工科学生这样一群特定群体,可以成为艺术教育的素材,作为丰富艺术形式的载体,使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在理工科学校中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广艺术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扩大艺术教育的受众面,避免曲高和寡,使艺术教育民族化,大众化,延长艺术形式的生命线,是艺术教育本身延续并发展的需要。

二、几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对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影响

艺术形式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总和。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舞蹈,音乐,戏剧及电影艺术形式。虽然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的,但是艺术本身的目的都是创造性地反映人类对自身或世界的认识,反映人类的真实情感。开展艺术教育的优点在于能够突破理工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局限性,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使得学生在大学中真正完成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要在高校中有序、有效地开展相关艺术活动,应考虑到参与受众面、开展场地、形式、经费等现实因素,其中,绘画、舞蹈、音乐、戏剧、文学这几种形式较易开展,以下对其影响进行分别探讨。

1.绘画。理工科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空间想象力的现象,对专业中的机械构造、图纸设计、产品研发等一系列涉及空间想象力方面的课程存在“短板”。绘画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观念、形象思维能力,塑造空间感、三维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从而对理工科院校的工程制图等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绘画作品的鉴赏、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绘画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手指的灵活性,以及近距离的视觉敏锐度。

2.舞蹈。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是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人物、事物及其深刻内涵。理工科学生通过对不同种类的舞蹈的欣赏和学习,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交能力,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思想,丰富与人交往的形式;而大多数舞蹈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情节性、故事性及教育意义,通过学习或者欣赏,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音乐。音乐具有“不可翻译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刺激。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强调音乐对管理和改良社会及完善人格的作用,而在现代社会中,通过音乐引发的灵感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和发现力。学生通过欣赏和参与学习一方面了解了很多音乐专业知识,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其艺术魅力,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大量的事实证明,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音乐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能力较为发达的理工科专业人员,通常在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更具创造力,更易获得一定成就。

4.戏剧。戏剧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舞台剧,通过肢体表现、音乐烘托、语言表述等表现方式反映社会万象和传达精神状态。学生在排演、观看戏剧的过程中,更深刻的体会和分辨善与恶、美与丑,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性光辉、人生哲理,唤醒他们对社会正义、美德良知的拥护,作品中反映出的道德准则、行为礼仪等方面内容,通过对剧中人物情节做分析评价,引发不同的观点立场,探讨正确的解决方式,换位思考品味人生,从内心深处的思想道德教育,到外在表现的行为举止,有着显著的启发作用。

5.文学。一个人的素质表现为对环境的认识及认识环境的能力。优秀的文学作品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具体而典型形象表现了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及认知的过程。现代社会,理工科学生不仅需要懂得专业知识,还需要懂得社会时政、国家历史、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以深刻地了解过去、准确地把握现在。阅读健康优秀的、反映历史的文学作品,一方面有助于理工科院校学生了解和适应当代社会,可以从典型人物、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文学素养的培养进而提高道德修养。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其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阅读、写作、理解、口语交际的语文能力。

三、对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建议

1.转变理念。目前高校教育观念普遍认为就业率是首要的,艺术课程教学并不重要,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在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今天,高校应该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造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确立艺术教育在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地位,重视艺术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和艺术实践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功能,从理念上彻底转变,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上加大力度。

2.优化物质艺术氛围。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先生提出,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常决定大学风格,常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性和文化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②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中,无论是建筑、雕塑、壁画、公共设施都充满艺术气息。例如,在公共场所建立艺术走廊、树立格言标牌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兴趣。此外,还应重视标志物的建设,包括校训、校徽、校歌、校服、礼仪、雕塑、楼名、路名、校园风物、文物景点、学校标志、室内环境等,创造既有自然美又有人文美、科学美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潜移默化地凝聚人、熏陶人、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

3.开设相关课程。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是相对开放的,适用于集体活动组织,通过教学的方式达到丰富学生精神需求的目的。理工科院校应开设一些比较系统的艺术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重点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校内推行艺术公选课学分制,后迅速在全国高校中普及开来。学生可自主地选择,修满学分方可毕业,从而明显提高了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应在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形成一套适合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及方式、组织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实施方案。

4.开展实践活动。将丰富的艺术理论寓于各活动中,通过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使艺术教学与活动相结合,互相补充促进,并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在艺术的氛围下,有效地凝聚学生,对理工科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影响。定期举行大中型的文艺汇演,包括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红歌会、五四青年艺术汇演等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例如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使学生不出校园就能欣赏到高雅音乐,印发观众须知,让学生了解出席音乐会的相关礼仪,并在音乐会进行的过程中由主持人介绍有关作品的背景和赏析,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可将艺术教育活动结合不同理工科院校的专业特色进行合理整合,将科学理念注入艺术教育的表达形式中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校园里最具活力的教育形式之一,高校开展以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各种艺术活动为主导的艺术教育,改善、补充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能、培养创新思维、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让艺术教育渗透进理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人才综合素质的发展。

注释:

①彭琛,马春明,周松竹,薛睿韬.大学艺术鉴赏.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

②丁冬,王彬彬,等.大学沉思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6.

参考文献:

[1]林玎.工科院校开设艺术舞蹈公选课的必要性浅析[J].

篇(7)

一、引言

项目教学是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中,通过教师将项目分解为功能独立的子项目,并对项目进行示范讲解,然后由学生对该项目讨论,协作学习,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而考查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则是通过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的。

国内、外高校均将《编译原理》列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等专业的主要课程。《编译原理》课程强调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和素质这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该课程中介绍的一些经典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传授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都是难得的生动案例,同时也是一些实用的工具和软件研制的基础,如自然语言理解、网络信息处理、网络协议的分析与实现等领域。

因此,《编译原理》课程不能片面地被看作为是仅仅介绍编译程序的课程,而应当把教学放在培养专业素质的层面加以认识,该课程中的理论深度和实践要求并重,其中理论知识既要依靠理论教学讲解,还要依靠实践教学的实验,更要依靠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真正庞大的编译器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无法深入讲解。因此,通过将传统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依托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将编译器的各部分与项目的各实现功能相结合,在一个个典型“项目任务”驱动下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收的知识是相对完整而不是零散的。通过科研项目任务的操作过程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运用编译程序的构造原理和技术完成相关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二、编译原理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的结合

结合理论教学与项目结合的理念和项目驱动教学思想,该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制定项目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辅导、课程整体评价阶段。

1.项目教学计划阶段

面向对象软件度量主要针对计算机面向对象软件进行度量,通过对一个软件系统、组件或过程所具有的某个给定属性进行定量测量,并给出该面向对象软件客观的评价。

面向对象软件度量能够充分全面的应用该课程各部分的知识,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等部分,因此,结合项目《面向对象软件度量工具的研究》所实现系统的各部分功能,与《编译原理》课程的各章内容结合起来,设计了教学方案,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

2.教学实施阶段

作为项目教学的中心环节,实现“三个中心”的转变:即由教师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课本到以项目实现过程为中心的转变、由知识到以实践为中心的转变。

在首次授课中创设让学生学有所用的教学情境,通过演示《面向对象软件度量工具》系统,指出是利用《编译原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设计出来的软件,明确告知学生要做什么,学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到该课程的结构及划分。

在随后的教学中,每个学习情境学习前,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个实际可见的运行结果,即实例演示系统的相应部分,由每一部分所完成的功能作为教学内容引入要采用的技术,进而引出实现这些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论,即《编译原理》课程中对应的基本概念、算法等理论知识;接着,讲解相关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如用到的数据结构、具体实现等知识点,由于有理论知识所处的情境-具体的实例,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相对容易很多,更能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知识;最后设计一个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与该部分相关的小实验,即最终将知识归结于去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编译原理中抽象的概念和算法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配以传统的板书,使课程的进度有张有弛。

3.教学辅导阶段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尽量做到及时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辅导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学生在习题课的主动性,由学生作为讲授者进行习题的讲解和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思考和学习,活跃了习题课的气氛,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培养了创新意识,而且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吸取优点以便于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二是为学生提供包含有部分源代码的实验教学辅导资料,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辅导资料中的源代码改进并反复实践;三是为使学生课下能获取更多的辅导和知识,设计了教学网站,提供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电子教案、实验程序、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而且提供了作业、答疑、讨论等交流平台,通过网站,方便了学生在课外的自学和复习,以及师生的在线交流。四是用开放性实验拓广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随时操作,加强实验环节,提升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4.课程整体评价阶段

一是通过课程结束后的闭卷考试,由考试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情况,也可以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和运用情况。二是通过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对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传统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在项目开发的各项过程和活动的驱动下完成学习活动,使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找到恰当的融合点,教学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而且使学生亲历理论结合实践的乐趣,促进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有很大的提高,便于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篇(8)

    高原缺氧是影响进驻高原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人力无法改变高原低氧环境,因此,寻找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对抗高原缺氧的有效途径之一[1~2]。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on,HBO)医学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广泛的新学科。近年来有人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原性疾病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3~4],但在高原现场用高压氧改善高原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尚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在海拔3 700 m 对某部官兵进行了高压氧干预性研究,以观察高压氧对高原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受试者为进驻海拔3 700 m 已经过半年体格锻炼的20名男性官兵,年龄18~24(20.05±1.47)岁,平原出生,上高原前经全面体检确认健康。

    1.2  方法   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高压氧前(对照组)和高压氧干预2次(A组)及5次(B组)后进行比较。两组在海拔3 700 m 进行高压氧预治疗前在上午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安微电子计算机厂生产)检测血流动力学,在28项参数中选取脉率(P)、每搏量(SV)、平均动脉压(mAP)、主动脉排空系数(BK)、总周围阻力(TPR)、肺动脉楔压(PAWP)、冠状动脉灌注压(CCP)、有效血容量(BV)、全血黏度(η)及微循环半更新时间(ALT)等10项有代表意义的参数对比观察。高压氧预治疗采用浙江康健医疗设备厂生产的HKC18型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方案:0.2 MPa[2ATA],(30’×2+10’),每天1次。两组在进行完高压氧预治疗后第2天上午用同样方法和指标检测血流动力学对照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以(x±s)表示,组间差别显著性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见表1、2。可见高压氧两组较对照组P、TPR、ALT、η、PAWP、CCP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SV、mAP、BK、BV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 表1  两组血液循环及周围阻力参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表2  两组心脏功能及血管状况参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义(P﹤0.05)。

    3  讨论

    在高原特殊低氧环境中,机体可吸入的氧减少,肺泡氧分压相应降低而影响血液中的氧含量,使组织细胞出现缺氧;另外,低氧可致细胞内产能装置线粒体结构破坏,酶失活,因而影响细胞对氧的利用,其最终结果是能量代谢障碍和造成血液循环受影响。由于在高原人体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流速减慢,使人体血流动力学的脉率、总周围阻力、全血黏度、微循环半更新时间、肺动脉楔压及冠状动脉灌注压增高;有效血容量、每搏量及平均动脉压降低[5~6]。我们曾研究并分析青年人在高原长时间居住后血流动力学出现低血容量、低排出血量、微循环迟缓、高周围阻力等一系列不利于血液循环的改变[7]。

    高压氧的作用机制是调整人体呼吸系统肺泡通气/血流比例,提高肺氧分压和血氧张力,高压氧可以提高血浆溶解氧的浓度,增加血液与组织的氧含量和氧储量,提高血氧弥散率和增加组织内氧有效弥散距离,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恢复正常代谢及功能,有利于改善组织细胞的无氧酵解,减少酸性物质的产生,纠正酸中毒,调整酸碱平衡,利于泌尿,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维持[8]。

    高压氧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高压氧干预是通过提高组织氧含量和储氧量,对组织的缺氧起着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两组高压氧组较对照组血流动力学的脉率、总周围阻力、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全血黏度、肺动脉楔压和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降低(P﹤0.05);每搏量、平均动脉压、主动脉排空系数和有效血容量明显增加(P﹤0.05)。两组高压氧组间各参数对比差别不显著。说明高压氧2~5次后均有降低血液黏度,减轻周围阻力,增加有效血容量,纠正机体供氧状况,增加心脏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在高原用高压氧可以迅速而明显的改善进驻青年的血流动力学,这对于加速机体对高原的适应,改善高原工作能力和提高未来高技术军事作业效率与作战能力有一定的深远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 伟,朱永安,张 芳,等.富氧室在海拔3 700 m 对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02,12(5):386-389.

[2] 王 伟,哈振德,张 芳, 等.不同药物对海拔3 700 m 移居青年做功量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14(4):217-219.

[3] 段晋庆,张喜年,刘宏斌,等.特高海拔现场高压氧治疗对高原肺水肿病人肺动脉压的影响[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25(4):301-304.

[4] 王 伟,陈占诗,张西洲,等. 高压氧与一氧化氮对人体高原脱适应的作用[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 ,1998,5(4):225-227.

篇(9)

【关键词】 高海拔; 西地那非; 血流动力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ildenafil on the hemodynamics in migrants at high altitude. Methods In a randomized trial, 20 subjects who had migrated to an altitude of 3,700 meters were pided into drug group (n=10) and control group (n=10), and then their hemodynamics was detected using type XG-III blood circulation function tester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edicine for one hour.Result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ulse rate (HR), 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TPR), ALT, η (viscosity), 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PAWP) and CCP reduced and stroke volume (SV), mean artery pressure (mAP), BK and blood volume (BV)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drug group (P

Key words: high altitude; sildenafil; hemodynamics

高原缺氧是影响进驻高原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人力无法改变高原低氧环境,因此,寻找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对抗高原缺氧的有效途径之一[1~2] 。西地那非(sildenafil)的药理和治疗作用一直被世人广泛关注。其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高原能迅速改善低氧血症,具有增强运动能力的作用。我们在海拔3 700 m 采用口服西地那非1 h 后检测血流动力学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受试者为自平原进驻海拔3 700 m 半年的某部男性官兵2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一组为服药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前经体检确认健康,均自愿参加本次试验。年龄19~24岁,平均(20.71±1.42)岁。

1.2 方法 采用双盲实验法。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528),每片50 mg,研碎后装入胶囊。对照组口服装入炒面的同一型号胶囊。服药组上午口服西地那非50 mg,1 h 后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安微电子计算机厂生产)检测血流动力学,在28项参数中选取脉率(P)、每搏量(SV)、平均动脉压(mAP)、主动脉排空系数(BK)、总周围阻力(TPR)、肺动脉楔压(PAWP)、冠状动脉灌注压(CCP)、有效血容量(BV)、全血黏度(η)及微循环半更新时间(ALT)等10项有代表意义的参数对比观察;对照组服药时间和检测方法及选用参数同服药组。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见表1、2。可见服药组较对照组P、TPR、ALT、η、PAWP、CC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mAP、BK、BV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血液循环及周围阻力参数比较表2 两组心脏功能及血管状况参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①P

3 讨论

在高原特殊低氧环境中,机体可吸入的氧减少,肺泡氧分压相应降低而影响血液中的氧含量,使组织细胞出现缺氧;另外,低氧可致细胞内产能装置线粒体结构破坏,酶失活,因而影响细胞对氧的利用,其最终结果是能量代谢障碍和造成血液循环受影响[3]。由于高原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流速减慢,使人体血流动力学的脉率、总外周阻力、全血黏度、微循环半更新时间、肺动脉楔压及冠状动脉灌注压增高;有效血容量、每搏量及平均动脉压降低[4~5]。我们曾研究并分析青年人在高原长时间居住后血流动力学出现低血容量、低排出血量、微循环迟缓、高周围阻力等一系列不利于血液循环的改变[6]。

西地那非口服后有迅速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流通状况,提高高原人体生理功能,提高内源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7],增强运动能力的作用。有实验表明[8],在模拟高原(海拔3 874 m)条件下,给予西地那非(50 mg、100 mg)1 h 后的工作效率测试中,西地那非能显著增加心排出量和SaO2。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服药组较对照组血流动力学的脉率、总周围阻力、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全血黏度、肺动脉楔压和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降低(P﹤0.05);每搏量、平均动脉压、主动脉排空系数和有效血容量明显增加(P﹤0.05)。说明口服西地那非后在1 h 内有降低血液黏度,减轻周围阻力,增加有效血容量,纠正机体供氧状况,增加心脏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在高原服用西地那非可以迅速而明显的改善进驻青年的血流动力学,这对于加速机体对高原的适应,改善高原工作能力和提高未来高技术军事作业效率与作战能力有一定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 伟,朱永安,张 芳,等.富氧室在海拔3 700 m 对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02,12(5):386-389.

[2] 王 伟,哈振德,张 芳, 等.不同药物对海拔3 700 m 移居青年做功量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14(4):217-219.

[3] 张彦博,汪 源,刘学良,等.高原疾病[M].第2版.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375-401.

[4] 王 伟,张 芳,朱永安,等.富氧室在海拔3 700 m 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西藏医药杂志,2002,23(2):1-2.

[5] 王 伟,曹荣成,白国顺,等.吸液态氧对高原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3):1-2.

篇(10)

随着3G乃至4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无线网络的逐层覆盖,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媒体,其140个字符的碎片化语言表达、从关注到评论再到转发的一体化流程、个性化的信息资源、裂变式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化的媒体平台等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成为当今社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之一。伴随着微博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迅速普及,微博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一、微博的概念

1.微博的定义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微博的三大特性

(1)草根性。微博的草根性很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与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2)背对脸:创新交互方式。微博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一个人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他背后看着他怎么玩,而他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博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3)原创性:演绎实时现场的魅力。微博网站现在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大多数传统媒体。

二、微博与独立学院大学生

1.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

(1)独立学院大学生目前普遍为“90后”,是网络时代的“原著民”。“90后”是目前的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普遍在青少年时期就早早接触到了互联网,学会有效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与“70后”“80后”们后天习得互联网使用技术相比,可谓是互联网时代的“原著民”。他们的交友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同学聚会、家庭聚会等形式,人际交往呈多元化趋势。

(2)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与人沟通存在一定障碍。独生子女家庭是“90后”所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这类家庭往往趋向于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加之网络使人的实际沟通能力远远低于虚拟沟通能力。因此,容易形成一种在网络中的虚拟人格,影响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从而更加依赖微博等网络沟通方式。

2.微博吸引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原因

(1)微博能提供个性化的发展需要。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生理上已成年,但他们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他们对自我满足及个性张扬的需求较大,渴望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造力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微博发表看法、上传图片和视频、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进行情感的宣泄,从而满足其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

(2)微博能提供情感化的发展需要。微博之间的交流由于没有面对面的尴尬,加之独立学院大学生情感活动相对强烈,容易激动和冲动,思想活动和行为易受情感的支配而表现出易变和犹豫不决。大学生利用微博更容易表露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方便快捷地与他人沟通,进行网络信息交换。

(3)微博能开拓人际交往的范围。独立学院大学生通过微博建立人际网络,对自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博通过即时交流,以开放、平等的交流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发展空间。

三、微博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它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对大学生的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微博带来了新的机遇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了解、掌握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进行网络舆情分析,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它既便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又便于把握学生的社会心理,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促进校园稳定。

2.微博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微博”为载体构建的网络社会,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信息鱼龙混杂,缺乏正确的指导和把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它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载体都形成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篇(11)

一、形体与礼仪课程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

形体与礼仪教育是人们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对于个人外在形象以及内在涵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形体与礼仪课程的开展对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形体与礼仪教育有助于优美体形的塑造

形体与礼仪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优美体态以及得体动作的重要途径。通过礼仪知识教育以及形体训练能够使学生身体的平衡性、柔韧度以及协调性得到良好的锻炼,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体能、体质以及适应性有效达标,使学生青春向上的朝气与活力得以体现出来。

(二)形体与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形体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形体与礼仪教育能够使学生的仪表更加端庄、姿态更加优雅、表达更加恰当、表情更加得体,能够使学生真正学生尊重自我、尊重他人,能够坚持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学生通过将形体与礼仪教育所培养出的良好习惯应用于社会实践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形体与礼仪教育有助于构建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

通过形体与礼仪教育能够使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认可度以及社会认可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获取来自自身与社会的精神激励,从而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形体与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提升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信程度,对于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有效把握并完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形体与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科学培养

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输出。职业院校学生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势必会遭遇一系列的困难、迷茫、挫折以及痛苦。通过形体与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懂得如何有效地同他人进行沟通,能够在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充分运用礼仪教育中方法去有效地解决。

二、职业院校有效开展形体与礼仪课程教育的对策措施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职业院校形体与礼仪课程教育的有效开展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职业院校形体与礼仪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的礼仪教学活动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形体与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针对学生之间专业的差异开展不同的礼仪教育活动。例如,笔者针对房地产销售专业的学生,就比较注重其着装、化妆、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接待技巧;对于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就注重对其内在素养方面的训练,比如电话接待能力、与人交流的技巧、随机应变水平等方面来进行。当然,不管是哪个专业的形体与礼仪教育都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更加注重一些,目的都是为了配合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规范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形体与礼仪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各专业学生所学到的形体与礼仪知识进行运用与强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们参与形体与礼仪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模拟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那么针对形体与礼仪课程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笔者所在院校在进行形体与礼仪课程考核时除了进行卷面考试外,还为不同的专业设置了不同的情景模拟考试。比如针对房地产销售专业学生的考核可以通过沙盘讲解、房地产二手交易所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考核;针对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模拟物业管理办公室处理日常接待的情境进行考核。学生通过这些情景模拟把自己所学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几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是可以让礼仪知识更具体化,二是能体现职业礼仪的规范化和普及化。从而时刻提醒学生礼仪的场合性和随时随地性。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卷面考核的方法外,与礼仪相关的行为都成为对学生考核及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形体与礼仪课程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形体与礼仪课程教育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日后社会交际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形体与礼仪课程的开展,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们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