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路运营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0-08 10:13:24

公路运营管理

篇(1)

现阶段的营运管理工作中,从稽查队的组建、人员结构的设立、稽查工作的执行、稽查结果的公示及反馈到最后的通报考核,是对营运工作的监督、控制及查缺补漏逐步完善,具有实效性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稽查机制,不断完善内部稽查的内容、方法及措施,从根本上发挥内部稽查的作用,努力提高湖北京珠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收费稽查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是内部稽查制度的主要依据

湖北京珠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的内部稽查机制的内容主要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部分。定量指标是选取有代表性,能反映“政策执行”、“窗口服务”和“业务指标”等有关收费稽查工作要求的指标,建立起定量考核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定性指标主要根据上级和管理处有关政策、文件规定,以及收费稽查管理实际需要选取,用于评定管理所对有关政策文件的执行情况,以及收费稽查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确定定量和定性指标评价基准值的依据是:凡省厅、省高管局有关文件中已对该项指标作出具体要求的,作为管理处的考核评价标准;未作出具体要求的,则根据管理处近年来达到的平均水平作为考核评价标准,为综合反映基层单位收费稽查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定量和定性考核评价分的基础上,将这两类指标的考核得分按不同权重予以综合计分,进行考核评价,管理处将月度考核评价分值与绩效考核挂钩,其扣分值将按月累积到季度一并考核。

各项指标的制订该如何更趋于合理性,是随着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完善,近几年来,每年都会修订完善稽查管理制度,对不再适应现行收费稽查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和调整,还包括完善对外稽查的稽查补助制度,细化明确补助标准和审核程序等等,其目的是激发内部稽查活力。其次是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在开展对外稽查工作的同时应该做到坚持不懈抓内部稽查,全面推进营运管理内部稽查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二、采取不同的稽查方式是内部稽查的一种手段

稽查方式以录像稽查、现场稽查和突击稽查等多种方式。在实施内部稽查过程中,稽查组人员把特情处理流程、录像资料作为稽查的重要内容,认真查看每个细节,切实堵塞漏洞。通过重点稽查收费人员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是否规范、着装是否规范、各种记录是否及时准确、操作是否符合程序等,从细节出发,努力提升收费窗口整体形象。

日常的营运管理过程中,内部稽查环节强调逐级管控,分层管理,对各管理所的要求同样是要采取多种稽查方式,但在实际运行环节,我们更应重视事前稽查、事中稽查,相对而言弱化事后稽查,道理很简单,基层管理所日常营运管理工作中忽视班前讲评、现场稽查、当班时的监督和提醒,营运岗位人员思想上容易放松,误操作容易产生,违规违纪事件也容易出现,问题一旦产生,事后监督意义不大。当然,不是说不执行事后监督,在细节上采取事后监督能起到防漏补缺的作用,比如在接班后对上一班次工作情况进行稽查、复核,堵塞因疏忽产生的漏洞。

三、对于内部稽查管理重在提高执行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稽查的功效和主动性,以查促管,努力提高收费管理水平,在提高执行能力上下功夫势在必行。

一是营运内部稽查管理是一场“持久战”,要想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就必须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完善岗位考核制度,严格减免管理,严格各级收费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控制特情处理,严禁擅自减免车辆通行费,提高通行费实征率;进一步加强特情车、免费车等有关政策的培训和检查力度,确保在政策理解和执行上不出现偏差。同时加强营运监管力度,严把票卡审核关、特情处理关、规范操作关、监控核查关,切实做到应征不漏、应免不征。

篇(2)

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体系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营运管理对于高速公路实现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具有信息量大、范围广、模式多样化以及对象复杂的特点,因此要做好管理工作,则应采用流程化以及规范化的方法,并同时强化信息管理[1]。本文分析了信息管理的相关问题,旨在提升营运管理效率。

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速公路运营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实现监控设施管理、交通管理及收费管理的管理信息化,而且实现了环境监测管理、通信设施管理以及事故处理、救援管理的信息化,同时还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因此,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管理工作中必须予以重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完善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使高速公路结构以及总体布局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能够提升高速公路建设以及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助于其他管理工作的完善[2]。另一方面,在运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要改善运营管理现状,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

二、关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完善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

当今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有:关注于部门、行业内部管理,不重视外部面向社会大众的信息服务。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例如交通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是公路营运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却由两个部门负责管理,即公路管理机构与公安部门。这样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多缺陷,且已经无法有效适应当前的交通管理需要,如出现突发交通事故时,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及时的响应,对营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管理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

由于受到建设规模以及投入资金的影响,大部分高速公路中的管理系统,如收费系统、监控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等均以独立运作形式存在,此种营运管理模式限制了信息的有效交流以及网络平台的建立,同时也影响到了监控体系的平衡发展。对于国内高速公路而言,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公路收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收费系统在整个监控系统当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形成了轻交通状况管理、重通行收费的问题。

三、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当中的信息管理完善对策分析

(一)对当前的信息管理体制进行改善

为了能够建设出相对健全的信息管理机制,则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公路养护信息管理制度、联网收费制度。根据高速公路发展情况,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起养护信息数据库,将交通设施、路基以及路面等状况录入到数据库当中,并采用计算机编排出详细的维护计划,确保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改善收费信息管理体制,可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收费系统,实现收费统一化以及信息管理统一化,同时通过联网收费系统对路网运作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提高管理效率[3]。

(二)对信息报送以及信息共享制度进行完善

在管理公路营运信息的过程中,信息报送以及共享机制是否健全,会对工作效率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报送制度以及共享制度进行完善。首先,可对信息报送时限进行统一规定。例如,可以规定突发交通事故填报时限要求,保证营运信息能够得以及时;对于监控中心在管理过程中所收到的路段信息,则应保证在十分钟内及时报送;对于特殊时间段,如节假日以及夜间时段,则应规定固定的报送时间点。其次,应对信息报送方式进行统一规定,如应及时优化突发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状况等特殊情况的报送方式,从而保证信息报送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对信息以及交通监控设备进行改进

实践证明,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则改进硬件设施是一个必备的条件;要完善硬件设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进一步增设用于信息的设备,提高设备的设置密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监控中心,并将监控中心当中的信息传输给交通情报板,利用情报板及时诱导信息,从而保证拥堵的交通得到及时疏导;也可以将当地的交通疏导情况作为依据,适当增加关键区域的信息设备数量,以提升在交通分流等特殊情况下的营运管理能力。其次,在充分考察高速公路车流量情况之后,对视频监控终端数量进行调整。对于部分路段的监控点,可以适当增加,以免形成视频监控盲区;此外,应对外场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有效地改造,定期检查视频监控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可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互通立交部分增设监控设备,保证实时监控关键路段,改善营运管理水平[4]。第三,对交通监控设备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水平进行提升。对于特殊路段,则可以设置部分自动化交通事故监测设施、智能车辆检测装置等,以便于营运监控中心、路政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可以迅速获得路况信息,在短时间内做好交通疏导,确保道路畅通。最后,对现行公路收费管理终端进行升级。收费管理是营运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此,应及时升级现行的收费操作终端,从而保证高速公路当中的一线收费人员能够及时获取路况信息以及交通调度信息等。

四、结束语

高效的营运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而管理好高速公路在营运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将有助于有效提高其营运管理水平以及加快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进程。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措施改善信息管理水平,提升信息管理效率,从而促进营运管理模式的改进,使高速公路工程得到更好以及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轰,王瑞,杨根成.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2): 113-115.

篇(3)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出现了多家企事业单位引进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管理模式的现象。本文则就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进行展开描述,与此同时,分析了其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其作用,对企事业单位更好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想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管理。而通过事先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估算,进而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源进行相关的分配、管理,以其达到企业资源的最大合理分配以及各部门最优工作效率的运营管理模式就是全面预算管理[1]。全面预算管理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它能够更快地使企业完成所定的运营目标,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除此之外,全面预算管理还有灵活的市场适应性,它能使企业更快的调整市场方案。当然,主动性和综合性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闪光的优点。

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大多呈现一种集百家之长的现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就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了自己的管理体系中。这种融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它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资源和人力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了其运营的效率。但同时,这种结合也存在一些十分明显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思想没有充分理解和认识,管理单位组织体系的构建并不全面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常常会有一个错误认知,就是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是属于财务部门负责的范围内,单位并不需要单独设立一个部门来进行相关工作。这种只是停留在表层认知的错误看法导致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常常出现过度重视财务的查算而忽视了预算管理的现象,从而导致人员分配不合理,相关岗位并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不完善等问题。财务查算人员对预算管理一窍不通,而预算管理人员也对财务查算一知半解,全面预算的整个运行体系严重脱节,导致各部门的配合出现延滞,信息流通速度十分缓慢,财务查算人员和预算管理人员的参与性和执行力大幅度下减,进而出现运营目标没有得到及时完成的重大问题。这种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运营单位事前对财务所进行的相关估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它会导致有效性的大幅度降低和可行性的大幅度下降。

(二)预算的编制质量存在问题

现今,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预算编制大多存在质量问题。原因可能如下:一是运营单位使用的方法相对落后。现在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是增量法。当然,减量法也常常被使用[2]。所谓增量或减量法就是指在给定的一定量的预算基础上,结合一些可能发生的变量因素从而得出的一个整体预算。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各个收支项目不同,其特点也会有所不同的这一因素,所以方法并不是十分适合实际情况。二是对预算金额的确定不合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和通常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它有其自身的专属特征。但是现今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仍采用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定额标准,这导致了预算金额和实际花费有很大差异。三是预算编制内容不详尽。有些必要的花费没有预算来源的原因就是并没有将当前的预算计划整合到整体的预算项目中。四是预算编制的时间不合理。预算编制的特点是工作量非常大,这就需要全部人员的参与,同时还要经过多方的反复论证。但是大多数单位并没有对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导致时间上的捉襟见肘。多数单位并不能及时完成当年的工作,少数完成的单位也是匆忙完成,预算质量并不高。(三)预算管理模式并未得到科学实施日常的有效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预算编制模式的正确选择,编制方法的准确使用,预算流程的科学遵循都属于日常控制的范围内[3]。当然,全面的执行和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科学的实施预算管理模式,最先应该做的是市场调研来获取相关信息,进而根据相应信息来做出适合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特点的预算方案。接下来采取适合的编制方法,结合各部门的相应职责和任务,分清层次和重点再进行相应的预算。最后从机制和体系出发,建立完善的预算审批和监督体系。监控部门各司其职进而充分地对预算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从而保证了预算的实施以及管理能够准确运行,同时反馈的信息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因此,整个预算管理模式有条不紊地得到实施。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如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能够及时地解决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规划作用。预算管理是通过对财务的预算进而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利用从而使企事业单位完成运营目标,这其中包括了对企事业单位各部门相应职责和任务的规划。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来加快运营目标的完成。二是协调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单位进行整体的考虑,它将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和资源结合起来,并不是单方面的预算管理。它的资源配置也并不是着眼于当前的状况,而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全面预算管理将单位各部门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以及工作人员间的沟通,避免了工作矛盾的产生。三是参照作用。企事业单位对运营管理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对各部门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通常是参考全面预算的运营目标。单位首先建立一系列考核的奖罚措施,然后通过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考核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员工工作完成的状况。四是控制作用。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流程,主要包括:编制,执行,调整以及后期的分析和考核。编制是从整体上对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的控制,这是一种事前控制。而执行和调整是指通过分析执行中所得的相关差异进而对预算进行相应的改变,这是事中控制的一种。最后的分析和考核则是事后控制的一种。通过分析预算支出和实际支出的差异原因,总结相应的经验,然后考核预算,探究工作中的问题,进而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铺垫。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作用显著、成效良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运营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霞.浅谈如何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4,(5):217-218.

篇(4)

目前,很多中小公路运输企业仍旧以传统的关系客户为依托,进行货物的配送、运输。如果这些关系客户因某些因素停产,无货物运输,这些中小企业的车辆就会闲暇下来。这无疑造成了很大资源的浪费。这些浪费都源于传统企业获得信息资源渠道的有限性,只能依靠人际关系获知信息,不能更加广阔的获知其他需要运输车辆企业的信息。

(二)成本浪费大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得到客户的指令后,会派相应车辆前往客户所在地进行货物的装配并运输到目的地。而很多需要出货的客户,由于一时出货量很大,需要的中小运输公司不止一家,这样好几家运输公司的车辆同时派到客户所在地,这势必造成很多车辆排队等候装货。而车辆转载货物完毕运送到目的地时,又会出现很多车辆排队等候卸货的过程。往往会出现等待的时间比装货、卸货的时间要长的多的情况,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等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三)运营管理混乱

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出现车辆空巢、车辆闲暇的情况很多,这势必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同时也会影响到对其他客户的服务质量。人员安排上也会出现时紧时松的情况,长此以往,职工会对公司产生怨言,消极怠工;客户也会对公司进行重新评估,衡量是否继续签订合同;备件消耗、填充也不能进行有效的计划;在人员、客户、备件等都出现问题时,公司的运营管理也将会越来越混乱。

二、物联网对中小公路运输企业的促进作用

由于物联网能够深入到物体的全生命周期监控,它能够促使物流向上下游延伸带来新的增值业务,而中小公路运输属于物流业的部分业务,这对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营发展带来大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扩大市场空间,增加经济效益

企业面向市场,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服务保障能力,自行投资物联网建设。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平台感知物流,进行生产、配送、仓储、供应链管理,实现物流信息的自动采集,货物的可靠配送、安全保管和可视化跟踪。开阔了企业以往只立足在关系客户业务基础上的视野,开拓了市场,这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能实时、准确的获知各环节信息

借助物联网技术,传统的公路运输企业能够及时了解上下游客户的需求信息,同时也能提前预知货物量大小、货物在途时间、装卸货时间、以及排队等候时间等信息,这些信息的提前获知能够让企业管理者提前对车辆做出正确的指令,根据预知各环节所需时间,提前安排好车辆发车时间、路途消耗时间等,也可大大减少车辆各环节的排队等候时间,做好各备件的计划准备工作,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许多的增值服务。

(三)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

物联网帮助运输车辆与企业信息系统之间能够随时进行信息传递,改变了传统公路运输中只能在传统渠道才能获知货物信息的旧状,保证了货物的实时化管理,真正实现可视化物流,这样客户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运输情况。根据研究说明,客户如果能随时随地的获知货物在运输途中的详细状况,会大大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也会很好的树立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良好口碑,而且对于保持其对企业的忠诚度有很大的好处,对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带来隐性资源。物联网技术能够大大改善运输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的信息,分析并设计出包括使用车辆数量、最优行驶路线等信息在内的运输方案,车辆可利用预备运输方案和在途路况随时调整实际行驶路线,并与企业调度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以应变突发事件,从而保证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的安全性和快速性,真正做到运输方案最优,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三、物联网技术下中小公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及模型分析

物联网包括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的作用是感知和采集信息。感知层包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气体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和射频识别技术等各种设备和技术。属于物联网的最底层。从业方向包括RFID、传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统芯片,RFID在国内已经大量的应用于物流运营管理中。网络层的任务是将感知层的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企业内部网、各类专网、小型局域网、各种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应用层的任务是对网络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终端设备与人进行交互。应用层涵盖了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包括物流方面。

(一)运营管理流程模型图

利用物联网的三个层次的功能及中小公路运输企业的不足,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提出创新型的流程模型。

(二)模型分析

中小公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创新模型分为三个部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通过RFID、传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统芯片,对车辆行驶状况、货物追踪状况和其他企业想了解的状况进行感知,并获得数据,感知层将获知的数据传递到网络层。网络层通过企业内部网、小型局域网或是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应用层将对网络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终端设备与人进行交流。网络服务管理应用层是以企业内部网为基础,依靠现代高科技手段来远程控制客户信息,车辆派送、闲暇信息,与客户实时沟通信息,车辆维护信息和其他所需信息等,来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篇(5)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0-0135-02

高速公路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模式及管理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国内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建设事业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是运营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相关政令无法畅通实施

交通政令的实施畅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效率,然而在一些上市公司独资以及合资经营企业、集团公司中,对于交通管理意识非常淡漠。不仅不积极主动地执行行业法规、技术标准,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能配置不到位,公众利益受影响

从经济本质上来讲,高速公路运营产业是处在一个不完全的竞争市场环境下,自然垄断性质非常明显;在该种市场结构条件下,因同方向路段供给表现出来的稀缺性以及捆绑收费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导致高速公路经营者多凭借着自己的垄断优势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尤其在高速公路运营养护实践中,上述现象更为突出。比如,有些公司将短期效益凌驾于社会长远利益基础上,未能结合实际路况提供。对于国有独资以及控股高速公路公司而言,政府股权管理以及政府行政管理问题凸显,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特许协议制定收费费率区间、收费期限,未能充分体现服务质量水平以及养护维修水平,导致交通主管部门执法的不当,进而影响到公众利益。

(三)运行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缺乏有效的行业监管手段

传统意义上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主要是按照行政命令运作。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管理方式,而且有机协调、技术以及行政法律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运营管理效率。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虽然国家通过颁布并实施公路管理法律、条例,使公路运营管理工作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立法为例,虽然早在1997年我国就颁布了公路法,并且对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运营收费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内容、手段以及执法主体等要件进行具体规范。从当前国内实践来看,依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高效、普遍适用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行法,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所参考的依据只有普通公路运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性以及通用性远远不够。

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策略与管理模式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职能一定要明确

通过明确政府职能范围,来有效减少高速公路公司经营行为职能外的行政干预,并且要确保政企分开,企业进行自主经营。对于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而言,其主要的职责是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明确现行法规和政策倾向,以此来规范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行为,然后适度引导高速公路公司宏观发展。从微观层面来讲,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应当严格按照职能部门审批的经营期限、范围以及服务标准和收费空间,以此来有效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效率。在此过程中,还要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内部行政监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并非否定或者拒绝政府职能参与,而是因高速公路具有效益、公益双重特点,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由政府部门负责;同时,交通管理、路政以及监控和收费等部门,应当严格遵守政府标准,并且接受监督。

(二)加快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球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卫星定位技术、CAD数字成图技术、GIS技术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和物流技术等。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依赖政府财政投入,而是应当对运营管理市场化主体进行全面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标准,使资金应用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在选用技术方案时,应当经竞争者与主管部门之间的质疑和可靠性论证,然后再确定最优技术方案,从而有效促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三)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从本质上来讲,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本管控空间非常的大,其中包括用工、奖金、福利、采购固定资产以及高速公路维修和养护费用等。结合以往经验可以看出,交通主管部门运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因管理成本惯性而导致成本管控不尽如人意;通过市场化竞争,可以优选高效率的运营管理公司,虽然需支付一定的额外费用,但是有能力制定科学的经费预算方案并执行。在此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控制经费划拨及应用,而且还要通过内部管理来确保基础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有效降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本。

(四)常用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逐渐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而且运营管理主体的组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其投资主体也会呈现出多样性,一方面是政府拨款,另一方面则是民营企业的投入等。在多元化投资主体模式下,高速公路的运营模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1.自行运营管理模式。所谓自行运营管理模式,即高速公路单位自己拥有运营管理队伍,由自己的管理队伍完成对高速公路的运行、养护施工和管理任务;一般只是对于那些技术要求比较高、无法有效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会聘请其他企业和单位参与;养护管理模式。以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为例,在沪杭甬高速运营管理模式下,该公司下属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日常的施工、养护以及运行管理等),均由运营管理中心完成,仅在发生大修以及重大突发性事件时,运营管理中心无法应付的情况下,才会聘用其他单位。从实践来看,该种运营管理模式下,建设单位、管理单位属于同一单位产物,其中建设单位在完成任务后直接转化成管理单位,施工队转化成养护队。在自行运营管理模式下,除成立运营管理中心,目前部分地方还通过成立运营管理公司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相关业务;虽然运营管理公司以独立经济单位形式存在,但是业务仍以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任务为主,该方式更能够有效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对参与市场竞争非常有利。然而,运营管理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根据规定需缴纳相互的税费,易产生利益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运营管理成本增加。

2.对外承包运营管理模式。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所谓对外承包模式,即高速公路单位仅设立管理部门,不参与或者仅参与少部分较为简单的任务,将全部、大部分任务采用对外发包形式由其他单位完成。以完全市场化管理模式为例,最为典型的是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高速公路单位运营管理任务全部采用市场化运作,利用市场手段在市场上寻找合作单位完成既定任务。比如,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养护管理过程中,其内容主要包括日常小修保养、绿化以及大修工程和专项工程等,无论从技术要求,还是对相关机械设备要求,在市场化操作过程中均需多支队伍才能完成。对于沪宁高速常州段而言,养护管理工作均由管理处养护科负责;日常小修保养和绿化工程以及基础防护设施的损坏恢复,均由专业公司负责;而专项工程以及大修工程等,则采用全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交给具备资质的公司完成。

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其管理模式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应当向着以下两个趋势发展。

(一)专业化方向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由建设、管理一体化模式,逐渐向着建设和管理分离模式转变。长期以来,国内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均由相同的机构负责。虽然各方面的工作可进行统一协调,但是对多条公路集中管理以及统一规划非常不利。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运营专业化管理公司的不断出现,运营管理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所以专业化是主流发展趋势。

(二)规模化方向

规模化经营管理模式,对于节约运营管理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效、统一的运营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高速公路运营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

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任何一种组织管理体制都是由组织运作目标、职能配置以及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要素构成,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也不例外。从功能层面来讲,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关系着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运营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才能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宪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11(5).

[2]潘静,张阿斌.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市场化效应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3]潘成贵.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4).

[4]刘凤凤.基于服务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2).

[5]丁桂花.探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J].北方经贸,2015(7).

篇(6)

一、高速公路营运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通过收取高速费、集资和借贷等方式建设高速公路,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在投入大量资金后经济效益甚微,甚至背负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让高速公路得到有效的营运管理,减少经济负担,是现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概念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高速公路营运团队面对的工作对象分为三类:顾客、高速公路所有者及高速公路投资者。顾客,即高速公路的通行者;高速公路所有者,即国家;高速公路投资者,即国家和投资人。面对不同的工作对象,高速公路营运团队肩负着不同的责任。面对顾客,高速公路营运团队担负着保证通行优质、畅通的责任;面对高速公路所有者,他们担负着创造投资回报的责任;面对高速公路投资者,他们担负着充分利用资产和为国民经济做贡献的责任。身上肩负着如此多的重任,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团队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众多人的利益,提高营运效率是减轻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团队负担的关键。

三、高速公路营运公司的组织管理

高速公路营运公司的高素质组织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回报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营运公司结构模式

在营运公司现有的形式上,推广聘用专业化公司的管理模式。原有分散的高速公路营运模式是市场经过分散投资和建设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适合以往单一分散营运的需求,但如今全国联网的高科技运作发展趋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广聘用专业化公司管理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业主界限,整合内部资源,规范组织内部结构和部门设置的体系,能够让营运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监理完整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进行不定期和定期的全面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缺点,为更好地提高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提供情况反馈。建立灾害预防机制,制定灾害处理紧急预案,在可能发生的告诉公路灾害用运用新型有效的科学技术,最大程度的保证高速公路全天的畅通无阻。

(二)营运公司部门职责

部门职责细致化分配,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可有效加快工作进度,实行人对工作的方式,规范化的指导思想为:统筹业务、整合资源、控制范围、相互平衡。在分配工作的时候要按照业务流程,将业务责任局部化,分具体人负责,将关联度较高的业务聚类。同时,利用已有信息,按照关系定位、技术定位、装备定位等要求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对职责进行调整,再加上部门之间协调商定后的管理幅度和监督制度,监管好工作的传达,将会达到有效、明确的效果。

(三)营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重大问题,工作量大的同时,招收人数随之上升,但人员过多和不合格是高速公路营运花销高、工作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源管理是高速公路营运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控制营运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表征各营运公司规模的主要指标。

人力资源包括了有薪酬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人员招聘、人事管理等多项的职能。从实际出发,本项目把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事管理三点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置,主要有以下的几个办法:根据本项目研究实际,将人事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问题作重点研究。依据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实际需要,主要针对通信、收费和监控三大系统的管理岗位的人员配备标准,以及通行费征管单位的人员配备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可有如下整治措施:

(1)规范高速公路营运公司部门设置

减少单位路程路政管理人员人数,延长公司管理里程长度,控制中层管理人员数目。

(2)改革下设收费站管理方式

县乡级收费站可下划至市级收费站麾下,统一集中管理,减少站长、副站长及后勤人员配置,统一监管。

(3)业务外包

将开支较大的路政养护工作通过招标竞争承包给专业公司,可省去养护人员的工资开支和养护设备的保养开支。

(4)后勤外包

可将保洁人员和监控人员通过招标竞争承包给专业公司,可省去 其工资开支,且提高工作效率,能获得较好收益。。

(5)一专多能

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使职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更加丰富饱满。

(6)领导兼职

包括站长、书记、、工会主席、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在内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均兼职编制,均分工作,每人担负多种职责,减少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配置。

(7)合理配置收费人员

收费人员人数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保证一线收费人员人数足够,确保收费工作的稳妥进行。

(8)窗口服务标准化

收费窗口是高速公路直接和人民群众接触的平台,是体现服务标准的重要方式。标准而体贴的服务是告诉公路运营管理中所应该实现的要点之一,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服务、设备、展示等多个标准一体化,应当完善为一体化的统一体。

四、高速公路营运公司的经费控制

高速公路营运公司花销支出主要在于五个方面:员工薪酬福利、设备管理费用、业务及后勤开支、不可预见费和专项费用。其中,员工薪酬福利、设备管理费用、业务及后勤开支是花销较大的经常性的、相位稳定的项目,包括员工的基本工资、补贴及效益工资、社保及福利、行政管理费、工会活动经费、路政维护费、用生产性水电费等,是与营运公司人力资源和业务量相关联的。不可预见费是经常性波动幅度向上的预留额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没有固定数值。而专项费用是不易确定的、对照可变成本的费用,要按照每年业务量和工程大小来衡量。员工薪酬福利是内外最为关注的支出之一,它既与人员安置相连,又与向投资人回馈相关。解决此问题可有如下几点:

(1) 规定公司员工职务级别,包括公司正职、公司副职、部门正职、部门副职、主管职员、一级到五级各级员工,共十级。

(2)确定每个职务级别的工资系数。

(3)明确各级员工的基本工资,并依据相关规定和工资系数对最后的工资进行计。

(4)根据相应政策、企业福利水平和鼓励积极分子原则确定补贴、效益工资和社保及福利的系数,并依此和基本工资计算出各职级员工的补贴及效益工资和社保及福利。

(5)每个职级员工的基本工资、补贴、效益工资和社保及福利之和即是其个人总收入。

(6)每一级员工个人总收入与编制人数之积的和就是公司全体员工薪酬福利的总和。

按照标准的规定执行,经费支出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向社会清晰的公示,有助于高速公路营运公司工作的开展。

五、高速公路营运的现代化管理

(一)高速公路营运公司的科学化创造技术效益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行为标准的今天,科学技术在高速公路营运中充分体现,现代化的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一定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支持,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在管理上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原有的老旧技术很难在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下得到全面的融合。要真正使科技的能力有效融合到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之中并得到长远发展,这是高速公路营运公司的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从收费技术革新入手,逐渐向养护、路政、综合调度等方面迈进,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在整个的营运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技术带来的是最直观,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提高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系统的科学化,最终实现营运的科学化,将直接实现营运的经济效果。

(二)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人性化创造服务效益

有良好的服务才会招来更多的顾客。良好的服务形象将是高速公路营运过程中一块无形的金字招牌。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出行便捷需求的同时,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服务质量的高要求。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营运公司形象。因而,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过程中,为人民群众营造舒适、优美、安全的高速公路的营运环境,将是营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作为面向社会群体的收费站,收费服务是高速公路整体服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塑造良好的收费服务形象及作风,既要紧抓服务质量.同时又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实现服务工作的标准化、奖罚措施的制度化、思想工作的常规化,就会让在营运过程中参与进来的人对营运公司的形象持有高度评价。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将无时不刻的提高营运管理的经济效益,也将大大提高营运工作的效率。在解决营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多方的支持和谅解,并迅速的对问题作出反应做出应对措施,这样即使遇到营运的难题的时候.也不会因为问题使得营运的效益降低,反而会因为问题的解决提升整个营运的口碑,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营运的经济效益。相比科技化在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中带来的是最直观的效益,人性化带来的是长久的效益。

(三)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规范化减少成本支出

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规范化是重要工作要求,它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联网收费系统基本配置及维护标准的设立,联网收费系统是高速公路营运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经营系统,联网系统的正常运作是高速公路营运的重要保障,每年在联网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方面消耗的资金数目也十分巨大。如何在确保联网系统正常运转前提下,实现营运系统的节俭化是营运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是经济效益得到提升,顾客、高速公路所有者和高速公路投资者的三方利益可以得到平衡。

结束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日趋成熟,其工作重心已从单纯的建设逐步向建、管、养并举的发展模式转型,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工作已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高速公路营运公司的管理,全国各省都有各自工作经验,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可持续和跨越式的发展,应该做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在多年的高速公路管理实践中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参考值,在实际工作运用中优化了管理,但这仅是个人意见,希望抛砖引玉,有更多的高速公路管理人士能一起讨论。(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1 引言

高速公路处于新的发展管理环境下,原有的成本管理不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因此,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应创新成本管理的目标,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这样才能促进高速公路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2 我国高速公路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宏观上高速公路成本控制难度大

我国高速公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样导致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混乱现象。由于多体制并存,高速公路存在着不同管辖级别间的矛盾。高速公路存在着地域分管,高速公路设置了多个专门管理部门和多种收费标准,造成属地管理和全线管理的矛盾[1]。高速公路经营主要采取的是分散的经营管理模式,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导致了重复建设,资源的浪费,运营成本的增加。高速公路的债务比率高,资金成本大。高速公路的建设依赖于高额的资金的投入,导致了债务比率高,资金成本大。这样导致高速公路的运营压力大,增加了高速公路还债负担。

2.2高速公路的营运成本控制落后

我国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在管理上的理念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部门缺乏成本意识,还未能建立成本指标控制体系,导致高速公路的营运成本控制落后。

在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的控制方面,其养护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重大。由于高速公路的地形的复杂,存在着特殊路段,增加了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难度。很多高速公路车辆超载,损害了路面,导致高速公路养护周期缩短,加大养护成本的支出。高速公路养护所用的材料等再生废料回收使用的落后,导致养护成本加大。在高速公路上的电力能源的消耗方面,运营中的日常消耗电力支出比较大。因此,高速公路遇到落后的管理制度的障碍,导致了运营成本控制困难,加大了运营成本。以往的高速公路成本管理系统重视经营价值耗费,采取的是实时实地成本控制,还不能适应战略管理环境对成本信息的要求[2]。

3 高速公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高速公路的战略成本管理促进了高速公路运营的战略管理和成本管理,增强了对高速公路成本行为及成本结构的分析能力。

3.1 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分析工具包括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这三种[3]。价值链分析寻求确定运营竞争优势的工具。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对运营中的成本进行分析,对各项经营成本进行比较,以此为根据采取相应的成本战略。高速公路战略成本分析,可以在价值链上降低成本,重点控制高速公路运营的财务费用和折旧两项成本。高速公路应采取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财务费用。提高高速公路保障机电设备正常有效运行等投入,制定合理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措施。对高速公路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包括经济结构和执行作业程序,高速公路的结构性成本动因的因素包括投资主体、投资规模、建设区域范围[4]。高速公路的战略定位分析,根据高速公路经营的目标确定与市场深度结合采取战略,以此明确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的方向和管理运行机制的成本管理战略。

3.2 高速公路的战略成本控制

高速公路应加强基础管理水平,促进营运的科学化。要使运营管理规范化,明确工作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高速公路的收费计量实现标准化,按照定额和计划价格目录执行。设计一套统一的核算用表,高速公路的成本控制实行程序化管理,促使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应重点对公路养护成本控制、电费支出的控制、资金成本的控制[5]。在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控制方面,应加强科学的养护观念和方法,改善节约大量的施工养护成本,提高了高速公路的营运能力。在高速公路电费支出的控制方面,应科学制定照明方案,加强用电调度管理,并且应采用新型节能型材料和技术,节约高速公路的能源成本。在高速公路的财务费用中资金成本的控制方面,应为高速公路运营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提高资金的运作效果,降低财务成本。在高速公路营运成本控制体系方面,建立完善的成本指标体系,以养护成本、电费支出、管理成本、财务费用建立成本控制指标。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主要是日常保养、维修费用、交通监理费。高速公路的电费支出为照明支出,根据用电指标进行节约能源。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成本包括办公费用、年审费等。高速公路的财务费用为利息支出何融资手续费。高速公路应制定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建立职能部门指标、管理处指标、收费站指标,形成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高速公路运营中应建立成本考核体系,增强成本控制能力。高速公路的成本考核要遵循严格科学的标准,公平合理的评价。

4 结论

高速公路的战略成本管理能够提高其成本管理效率,应在各方面创造条件,促进其实施的顺利进行。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交通服务,也促进了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更加规范。我国高速公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运营,促进了高速公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苗,文保同. 战略成本管理的功能定位及其基本模式探讨[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 (01) .

[2] 汤志飞. 物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创新研究[J]. 中国商贸, 2010, (23)

篇(8)

一、引言

管理标准化是指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为根本目的,以管理领域中的重复性事物为对象而开展的有组织的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活动。标准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国内外众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搞好标准化工作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1.标准化体系构建模型

湛江分公司结合公司的实际营运管理需要,从高速公路的营运特点出发,将标准化管理的内涵界定为:在营运管理实践中,公司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有关营运的各项工作、评价等标准,以获得公司营运最佳的管理秩序和管理效益。并依据此界定,构建了以专业化、流程化和规范化为具体表现形式的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标准化体系。

2.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标准化的基本要素

考虑到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特点,湛江分公司为了打造专业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公司形象,成为高速公路行业的优秀示范,从运营模式、服务规范、路养标准、站场管理、系统管理和标识等六个方面,设定营运管理标准化的基本要素。

(1)统一营运模式。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呈现投资主体多样化、融资方式多元化的趋势,推行高速公路委托营运管理模式,可以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统一,彻底消除目前高速公路运营多头管理体制和“一路一公司”、“分而管之”的管理格局所带来的弊端。

(2)统一服务规范。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的各公路收费站的服务参差不齐、随意性较大的状况,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制定了统一的制度和规范服务,确保员工们以统一的着装、一致的行动,时时一样,站站一样,让驰骋在高速公路上的每一个人舒服、舒心,给司机旅客留下和蔼、亲切的深刻印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统一路养标准。路政管理和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公司运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建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路政和养护管理标准的统一是重中之重。从路政内业管理到路政外业管理,从科学的养护管理到养护的巡查制度,从路面、桥涵系统的管理到公路的绿化环保,公司根据不同业务板块、分成不同层次,将标准、流程、措施等制度化,以便于移植和复制。

(4)统一站场管理。收费业务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收费站管理是高速公路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高速公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为了能使收费站正常、高效工作,湛江分公司统一站场管理,合理设置岗位,规定各岗位的权责,同时制定收费站管理制度。此外,还合理制定并实施了对收费站各岗位监督与考核。

(5)统一系统管理。对于公司内部,采用统一的机电系统、供电系统等,以营运业务管理为中心,实现对高速公路营运的三大业务(路政、养护、收费)、两大控制(人员定岗定编、费用)和一大事务(综合事务)的高效规范信息化管理,为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标准化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6)统一标识。依据CIS理论,统一公司标识。

三、营运管理标准化的实现途径

标准化要跟随企业市场运作的步伐不断改进和提升,才能体现出标准化的作用和价值。要实现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标准化,就必须有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基于国有企业的性质,湛江分公司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主要从制定管理标准、优化运行机制、重视人才培养、创立品牌形象等四个方面推动营运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1.制定管理标准。湛江分公司明确树立企业愿景,做中国高速公路的先行者,努力营造快乐、创新的企业文化,用“与时先行,同道共进”的企业精神,把领导班子、中层管理骨干、管理技术团队、基层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在宏观上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在细微处也积极确立营运管理各节点的服务标准或管理标准。

2.优化运行机制。湛江分公司在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格局的同时,切实抓好落实,推行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3.重视人才培养。湛江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注重人性的自然属性,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对员工尊重,有高的幸福指数,有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为优秀人才的生存与脱颖而出创造宽松的环境。

篇(9)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加强高速公路管理的必要性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世界各国的高速公路没有统一的标准,命名也不尽相同。高速公路营运组织面对的相关方和顾客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高速公路的投资者,包括投资人和国家;二是高速公路的所有者,即国家;三是顾客,即高速公路的通行者。高速公路营运组织面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责任。以高速公路为对象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它主要是对公共产品的运营活动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模式与政府的政策关系十分紧密,它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营运管理是提高高速公路营运效率、有效控制营运成本的重要手段。

2、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高速公路营运公司进行分析,虽然目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已经得到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公路运行体制改革力度不还不够大,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进展不是很明显,养护生产活力不足,竞争机制不完善,体制上仍然存在职责不清、机构重复重叠、管理主体不明的矛盾。

(2)公路法制建设很难满足现实生活中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与《公路法》相配套的法规一直都没有出台。目前我国实施管理的依据都是依靠普通公路的法律条款,缺少一套全国统一适用的高速公路的单行法,普通公路的法律条款的完备性与通用性远远不够高速公路的需要。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不够高,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3)高速公路营运主体的市场化不明。高速公路作为一个营运的主体,在市场中,虽然他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享有公共产品的一系列特性,但他处于市场中,也需要按市场的要求和规则来进行公司的运转。

(4)宏观社会效益与公司微观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其管理必然要受到政府的管制;而高速公路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政府决定在某一地区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因为该路可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但高速公路公司却因为该地区经济不发达,短期内难以获得经济效益甚至可能会亏损而并不乐意修建。又如高速公路公司根据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希望提高费率,以增加收入;而政府则出于宏观上的考虑,往往对其收费进行限制。

(5)高速公路公司的收费期限有限性与永续经营的矛盾。高速公路公司经营的资产是有期限性的,而本身是一个永续经营的法人实体。在高速公路收费期限到期时,其高速公路就不需要高速公路经营公司来管理。因此,高速公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受让其他高速公路收费权或建设新路来维持,但不管怎么做,高速公路的收费期限总有一天会到期,这就意味着高速公路公司总有一天会没有高速公路可经营。

(6)高速公路公司免税与纳税的矛盾。高速公路是一般投资者都不愿掏钱干的事业,它的见效慢、投资大,高速公路公司主要是建设经营高速公路。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特征,国家应该给高速公路运营公司一个免税或者是减税的优惠。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中,有很多高速公路是属于亏损性的运营,政府应该对这些亏损运营的高速公路一个优惠,以保障其能继续运营,也能为以后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者提供一个保障,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以此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对于那些运营效益比较好的运营公司,虽然由于其垄断经营可能取得超额利润,但为今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政府依然应该对该类企业给予适当税收优惠,这有这样企业才会更加的努力,为今后的高速发展打好基础。但目前国家对高速公路公司仅给予象征性的优惠政策,没有任何实际上的优惠,由此导致目前高速公路不是很快。

(7)高速公路管理中“裁判员”和“运动员”身份重叠。在目前很多省的高速公路营运项目中大部分属于交通集团,交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在行政隶属上属于省国资产委,行业主管属于各省交通厅。

3、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改善措施

(1)经济与行政手段通常而言,在这种条件下引入竞争从经济角度看并不具有合理性。这时就应该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由政府出面对市场进入进行干预,赋予特定企业的垄断经营权。但这样有可能造成损害消费者利益、不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现象。所以高速公路的自然垄断性常常使政府陷入一种企业利益与社会福利取舍的两难困境。面对这种两难选择,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允许企业垄断经营某条高速公路,但允许企业垄断经营同时政府还是需要对其进行治理,其中治理方法一般都是采用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微观规制。

(2)运用法制“依法治路”是保证我国高速公路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公路交通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及时将有效的行政管理成果通过立法手段固定下来,我国要尽快改变高速公路立法建设滞后于实践需要的这种局面,此外,为了使高速公路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还需要积极修订、调整现行法律法规法。相互掣肘、多头执法是一些地方高速公路处于低效运行状态的重要原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迫切还需要实行综合执法,这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之所以管理发展、有序健康,与其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是分不开的。高速公路的执法问题,是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维护高速公路安全,提高路政执法效率,必须有先进的配套管理和管理设施的信息系统。

篇(10)

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建设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早期主要以计划经济的方式修建并由高速公路专门管理机构进行运营。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能够满足双向各四车道保持至少八十公里r速的通行。在运输和客运方面更加经济,因为高速公路道路质量好,设施完善,耗时短、车耗小。更重要的是,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带动周边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近年来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运营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投资主导,政府的管理角色越来越灵活。

上述的发展局面却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不成系统而没能将效益和效率实现最大化。在我国,不同的高速公路主建方不同,经营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采取行政隶属的形式,按片区或按具体线路进行管理;还有的采取事业型管理或引入特许公司进行转包管理。这样的多样管理体制应当终归趋于统一,统一于一种最优化的运营模式,而非持续各行其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现存弊端,将能够大致清晰勾勒出应当改进的方向。

一、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的弊端

在我国,高速公路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弊端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显得更加突出,主要在于体制凌乱、管理机构重叠、执法不严、职责混乱等方面。下面将作具体列举和分析:

(一)建设和管理在全责和时间上分属两方,相互并不统一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当严格,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因此,政府在规划和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的时候,工期设计相对较长,规划用地面积较大,这些直接导致了投入资金战线长、总量大。不论是政府全资还是引入社会资金,建造方都应当承担后续运营管理中的保养维护和质量担保。但是,各地在兴建高速公路时往往由于投资体制不健全或管理模式不科学的缘故,使得建管周期不能同步,规划时构想的一些管理模式在建设时没能获得应有的体现,而是在建造完成后另行探寻管理方式,实际上受到了高速公路建造的制约,阻碍了高速公路运营的高效发展。

(二)多部门交叉管理,职能重叠、归属难分

从管理职责上来分析,道路的养护将有路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而相关的修缮和建设又需要政府规划部门或经济职能部门组织实施。一旦发生事故,路政部门还将引入交通管理部门甚至司法部门进行接手。在日常的工作实际中,如果需要保持常态化管理,还将持续地引入上述部门参加运营建设。这样一来,职能的交叉和重叠造成了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甚至相互诘难、频抛难题。毫无疑问,这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不利的,只会降低其效率和效益。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不少专业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公司来承接这样的管理服务职能,但是面对这样的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如何评级评价、如何特许转包,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政府在职能转换的进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三)各地段对同一线路的管理模式不统一

高速公路为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并结合地形地貌实况,在设计和建造的时候往往会经过多个行政区域。在高速公路的实际运营管理中,各行政区域对分属路段各自开展管理,往往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这也是利益制衡的结果。而恰恰因为职权或利益的制衡,导致了不同地段的管理竞相比高,造成资源浪费和服务质量降低,不仅影响管理效率,还损害了政府相关部门和高速公路自身的美誉度。要对同一线路的不同路段实施相同的管理,阻力十分大。这不仅要考虑的各地的经济现实状况,还要考虑不同行政管理区域之间的权力分属,这就造成了上述局面长久不消的情形。

(四)市场竞争力不高,运营资质和背景制约大

回顾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并延续至今的高速公路大量建设时期,也正是我们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变的时期。在这期间,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来源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政府全面投资逐渐走向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投建。在运营管理方面也是如此,随着高速公路管理运营专门公司的出现,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也越来越与市场接轨。但需要了解的是,这些公司有不少都具有政府事业单位成分或背景,这样不仅会在公司运营管理中带来一些原有的公办因素,也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缺乏更多的活力和有利的竞争地位条件。

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合理化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对于各相关部门对高速公里管理的交叉重叠问题,要仔仔细细、心平气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逐渐厘清各自权责,不能搞“一刀切”;对于改革的力度要拿捏得当,在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刚柔并济地开展举措,该取缔的取缔,该合并的合并,该划转的划转,但不能因为举措唐突或发力过猛导致高速公路系统丧失工作积极性或造成运营真空、瘫痪;在学习国外相关经验时,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实际,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要认识到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应当做足持久战和应对困难的准备。

(二)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以服务民众为核心

高速公路管理运营体制的改革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政策资源和深化改革的春风,围绕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来制定方案并付诸实施。还要以服务大众为核心,将各类举措和理念统一到“便民利民”这一中心上来。

(三)专业挂帅,注重效益

在优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时,必须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设计。要认识到高速公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因为管理模式优化而丧失其竞争力。同时,结合市场在经济领域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参考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设想

(一)机构上:权责明确,容纳各方,统一高效

应当通过精简或改编改组等方式,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独立专门管理机构,对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管理进行具体地操作。该机构可以由路政、交警等部门互相监督,专业养护团队配合运作,避免各部门互相推诿的权责不清局面继续出现。

(二) 法规上:专业指向,操作性强,健全完备

建立更加完善的有关高速公路管理运营的法律规章体系。现有的《公路法》等法规虽然是保障的基础,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效力不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具有专业性,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时应当充分结合这一特点编撰条款,使其操作性增强。

(三)模式上:政企分开,各司其职,效益提升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基本模式要避免政府和企业交织不分。应当明确政府和企业在高速公路运营模式中的角色定位,谁来监管、谁来实施必须搞清,这样将有利于效益的提高。

四、结论

结合我国当下的改革环境和经济发展前景,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是必然之举。要在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管理和特殊性和专业性基础上探讨论证更加合理的运营模式,努力在我国构建起一个统一高效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机制,更好地在市场基础上提高收益,为社会各界更好地利用高速公路的民用功用和生产建设功用创造服务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哲婧.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J].工程管理,2016(10):118-119.

篇(11)

(1) 我国对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十分的重视,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这些管理制度的落实,给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造成通行费用的流失。

(2) 在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应急机制,就导致工作人员很难科学的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导致问题的恶化,而且可能会导致破坏相关单位协调性,进而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给通往车辆带来不便。

(3) 我国有很多的高速公路使用年限已经达到了十年以上,不仅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不断的下降,而且公路收费站的相关设施也越来越落后,不能满足当前收费管理的需求,严重地影响到高速公路收费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出现了很多投诉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地处理。

(4) 在高速公路收费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收费的质量和水平。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人员的素质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到该队伍的整体质量,也影响到管理部门的形象。

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的强化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高速公路收费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实施有效手段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整体质量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推动我国交通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推动力。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根据我国高速公路运营收费管理情况制定出想听的解决措施,并从自身出发提高思想意识,坚持依法收费和依法管理,不断地额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实现和世界交通建设事业接轨。

(1) 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组织建设高速公路所需的资金一部分来自财政拨款,而大部分是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补充,这是受到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高速公路的收费运营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让公众了解收费的目的,并且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公众听证会的形式确定相关管理项目和具体收费数额,其目的是通过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实现我国高速公路收费运营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另外,在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还要坚持“四位一体”的基本原则,即公路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部门共同参与其中,并且坚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核心,促进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工作实际的效率和质量。

(2)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在我国今后的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是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而不是单存依靠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实施强化管理。在国内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中,服务意识的提升要与品牌战略相联系,在不断强化窗口意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服务工作的水平,进而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应牢固树立“品牌第一、争创一流”的长期发展目标,并且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依照上述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文明服务制度体系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的文明、优质服务。

(3) 逐步推行规模化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