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药保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知识营销的作用何其巨大!在我们通常所接触到的药品、保健品营销中,广告宣传和地面推广是主要形式,知识讲座以及专家培训是一种辅助方式。在传统的营销观念里,知识营销是附属的,也是偶尔采用的营销手段。很少企业把知识营销作为营销推广的主要方式来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执行——这是一个误区。医药保健品的研发、制造以及效用原理是属于消费者比较难理解、但是又急需了解的知识,只有通过知识营销的传播,才能让消费者明白药品、保健品的真正作用,从而达到完整传播品牌信息、产品信息的作用;从而引导消费者自觉地把自己的需求和产品的效用、机理对比,引发消费或不消费的动机。知识营销尤其对于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品牌的有效传播意义重大。
不少医药、保健品企业在广告上大动干戈,但是和消费者之间总是还有一段距离,原因何在?这种距离的产生就是因为消费者对于医药保健品知识的缺乏,对医药保健品品牌缺乏深入了解;而广告宣传又难以传播更多的产品信息造成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广告的说服程度相比知识营销的说服程度要弱。品牌知名度的高绝对值不等于品牌销量的高绝对值。实现销量主要的环节还是在于和消费者的沟通。知识营销不是单纯的义诊,也不是一场两场学术讲座,而是充分调动企业在研发、销售以及应用方面的优势,把消费者的沟通作为推广的重点,从而避开激烈的终端竞争、耗时耗力耗财的地面推广,更加准确地锁定目标消费者,形成品牌和消费者需求的互动。
如何运用知识营销来实现品牌互动呢?
首先是对于研发环节的把握。一定要让产品自己能够说话。确切的疗效是进行知识营销的前提,这是科学技术对品牌的保证。研发环节的各种数据、科学资料以及验证报告是知识营销的素材,特别是针对专业机构,如医院的学术领头人、药店的药剂师以及各种专业人才,研发的知识营销素材特别重要。
第二是目标消费群体的确认。目标消费群体需要什么知识?这些知识能够给目标消费者带来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接受有没有难度?是否存在抗拒接受的心理?这些问题是知识营销的关键,关系到知识营销的传播效应,关系到消费者能否在知识营销的教育下动起来。
第三是突出与竞争品牌的差异。几乎所有的产品或者品牌都提供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知识;也就是说,不能让你的知识陷入竞争对手知识的海洋,必须创造自身知识的亮点。这个亮点就是差异化。知识的差异化表现在技术知识的差异、效用知识的差异以及知识传播的差异化。
第四是确认知识营销的实施步骤。是从高端发起,还是从终端实施;是面对广泛的潜在消费者,还是只针对某一特定需求的消费者?知识营销的实施步骤必须形成一个系统,并且贯穿营销的始终,这是知识营销成功的保证。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的医药市场正面临一个信息爆炸、媒体泛滥、产品趋向同质化、消费市场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极大地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下,医药企业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在市场营销中进行不断的整合,变得十分关键。
而一个企业要进行招商,需要选取一个恰当的时机。这个时机就是企业在整个发展链环上的一个突破口。找准了招商这个突破口,才能最大程度地节约企业资金。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医药企业仅仅把招商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看作是一个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这种整合招商营销传播理念的缺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很容易让企业丧失发展的良机。
事实,也越来越证明:招商不是简单的小事,相反招商在现实阶段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难。
一句话:医药保健品招商,不好做!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找不到以前的招商大获成功的,面对一次次招商不容乐观的冷酷现实,他们陷入反思:为什么现在的药品、保健品招商,不好做?
不容置疑,目前,经销商仍然是大多数药品、保健品企业推广产品不可或缺的渠道。在每一种药品、保健品新产品上市之时,绝大部分企业都会通过各种媒介,或者参加各种专业展览会等方式招商。
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常规操作手法弊端的浮出水面,药品保健品的招商受到极大挑战。
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到底在哪里?
根据蓝哥智洋机构2005年8月,对市场上112家药品保健品企业、50家药品保健品经销企业招商进行的较长、较全面的调研显示,药品保健品企业招商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大体有8点:
一、目的不明,定位不准
“圈钱就是唯一目的。” 这是一部分人的目的,这还不明确吗?
答:不算明确。
我们把招商营销的目的分为3种:一是回笼资金,缓解压力;二是打击竞争对手,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巩固老市场,增加竞争力。
招商策划是招商过程的第一步,那么,招商策划的第一步又是什么呢?策划程序的第一步是确立目标,只有目标确立了,策划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确定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第二,围绕目标进行随后的一切工作;第三,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
可见,只知道圈钱,但步骤不清晰,岂能算是目的明确,定位精确?
企业的招商目标一定要围绕企业的产品特性、企业资源、策划能力、竞争企业和竞争产品现状,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招商目标。另外,接受新进入者,医药行业名声在外的高利润每天都在吸引大量资金和人才进入这个行业;而吸引这些资本进入自己的加盟商行列,则是招商需要致力争夺的,并通过强化培训会使之快速成长为优秀的经销商。
招商的目标不同,招商的方法就不同。招商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才能保证招商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注重形式,而没有明确的招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招商计划,招商工作怎么能做好?
二、策划空洞,文宣乏力
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虽然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药品、保健品企业,意识到了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招商策划对招商成功的重要。但目前,高达39%的企业在招商前,没有对招商产品进行任何策划,或者策划力过于薄弱。
招商广告文案粗枝滥造,大多数企业产品没有一个新奇、合理、抢眼的卖点和核心差异化诉求,专题片说不到点子上,投放随意性非常强,比如中老年产品xx心护通口服液居然选择在都市类媒体上投放,笑话啊!
突然冒出的一些产品,如xx地黄丸、x降糖胶囊等……没有任何策略可言。即使有简单的策划,也根本不到位,大多数是东拼西凑的策划案的“堆彻”。
在当前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局面下,企业如何通过策划规划自己的产品经营路线、向经销商展示产品与众不同的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战术,已经成为经销商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指标,也是众多药品、保健品企业在招商中脱颖而出的诀窍。
如果药品、保健品企业都不能在产品的策划上下功夫,形成有卖点、有核心差异化的产品文宣体系,想从准经销商那里获取人民币,很难。
三、承诺夸大,难以兑现
在我们长期调研的200家企业中,大概有40%的企业的招商广告和招商书存在乱承诺的现象。
我们知道,给经销商提供的支持好,优惠优,招商就越容易成功。
很多企业把它当成招商成功,解决企业当前销量问题的“金科玉律”。
于是,为取得经销商的欢心、表示自己招商的“气魄”,很多企业在给经销商开列的各项经销支持和优惠待遇等等方面,都远远超出了企业自身实力的范围,开出了众多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
结果,企业和经销商往往一开始合作的时候,都满意,但合作一段时间后,当企业实力被经销商识破、经销商发现企业的承诺不能兑现之后,合作就逐渐进入“冷战期”,企业也因此陷入倍受谴责的尴尬境地,所以企业最终还是得面临经销商开出的要求进行弥补工作,甚至双方会闹个形同陌路,不欢而散的结局。
四、条件苛刻,目光短浅
很多企业在制定招商政策和规则的时候,很多的加入条件都存在过于苛刻的现象:首批进货量、销售指标、退货机制等严之又严……让很多势单力薄的商望而却步。
可见,在当前的形势下,很多企业缺乏市场意识。在制定招商政策的时候,不结合市场实际,不能客观的分析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味跟着感觉走。试想:有多少财大气粗的经销商会接受?不能只关心赚到钱,还得想到合作方。
如果缺乏双赢的思想,经销商肯定不买你企业的帐,企业当然要在招商中失败了。要知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谱,在如今异常激烈的竞争下,经销商也已经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理性了。明白的说,经销商不是墙头草、企业怎么说,他就相信什么。
同样道理如果企业是经销商的话,面对这样的苛刻条件,你会怎么想?
所以说:没有永恒的合作伙伴,只有永恒的利益,不能双赢,经销商也不会买单!
五、缺乏参照,难以信任
样板市场是低成本运作医药保健品市场的思路和实践,是检验一个产品的市场前景、营销策略等各方面因素的最佳方法。产品好不好、市场大不大,样板市场至关重要。
因此,厂家要成功招商,首先要运作出一个成功、赢利的“自控市场”出来,有了医药保健品运作赢利的样板,无形中打消了商的大部分后顾之忧,产品招商成功系数大大增加。所以,招商前先运作相对成功的样板市场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调查中的100家企业,发现:运作样板市场的产品占49%。但并非样板市场都获得极大成功,而其他一些产品招商书和招商广告中,居然也妄称样板市场赢利可观。
的确,行业中样板市场成功系数被无情放大的浮夸现象也很多,而经销商们也不是傻子,他会实地考察,住上十天半载的,什么破绽都会被识破!
招商中获得成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大造成功的样板市场更非一朝一日的事情,必须务实、务实再务实。样板市场成功了,那么企业招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六、卖点陈旧,效果不佳
我们知道,不远万里,千里迢迢前来参加招商会的都是带着自己新产品,新力作有备而来的厂家、商家。
可是,在盲目跟进、终端拦截、仿制药大行其道的背景下,3成以上产品没有新的卖点,或者老产品新包装,差别只在于价格、包装、商标的不同或者成分细微的改变,并且在这些产品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疗效被过度放大的现象。
由于没有新颖、真切卖点的产品差异化诉求,甚至面对产品在市场中更多、更激烈的竞争,而效果扩大化,因此,准经销商们望而却步,基本上不会考虑这样的产品。
所以,因缺乏自身的卖点和差异化诉求理论,没有实实在在的功效,招商产品难以吸引“伯乐们”的眼球,产品就会被无情的抛诸脑后。
七、淡旺不分,错过良机
招商企业在招商淡旺季的选择上要公私分明。
业内普遍存在这样的思想,无数不少的企业认为:产品好,招商不分淡旺季,所以一味忽略招商的时令、气候。
企业花费颇丰,不惜忍痛斥重金搞了一场大规模的招商会,经销商来了不少,可是签约订货率却很小,让老总白白放血、流汗。
究竟为什么?
我们团队发现:上述招商结局之所以不乐观,还是因为企业产品招商的时机没把握好。淡旺季营销因素影响很明显的药品、保健品产品,比如清热解毒、感冒药、补血补钙等等,被企业放在淡季招商运作。显然,希望立马赢利的10元产品卖百元的商,谁愿意进了厂家的货,却销售不出去。
可见,某些厂家不把握销售季节,不在旺销季节前进行招商,却搞淡季招商,错过了销售的黄金期,失去迅速见效益的最佳季节,白白的流失了大量经销商。招致招商失败。
八、专业不精,缺乏培训
招商团队是确保经销商与企业紧密联系,信息互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桥梁和纽带,显得尤为重要。
经销商审视考察能否与企业进一步确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的窗口,也在招商团队中。因此,可以说,招商队伍素质的好坏、管理程度、层次关系的清晰度直接关系到招商效果的高下。
蓝哥智洋专家组结合历次招商策划的成功案例,分析得出:服务的企业客户招商大获全胜,都有一支训练有素,接受专业培训的招商团队。
回过头来看看,医药保健品行业的招商现状,虽然我们常强调招商人员的素质很关键,但目前仍然有高达3成以上的企业的招商团队,没有接受比较正规的招商培训,队伍素质不高。甚至可笑的是,很多企业往往是在招商前才临时招聘人员,或者干脆抽调业务人员、内勤人员充当招商人员。
更有甚者,企业的招商过程中,团队人员产品知识掌握不熟练,公关知识和技巧甚至于沟通没有技巧而言。因此,经销商再高的兴趣,碰到不知所云的招商团队的解答,也会被搞的焦头烂额,企业招商成功系数能高吗?
调查中,分析手头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很多保健品企业因为将招商过程中的大大小小的细节忽略了,并且执行不到位,而无形中丧失了一部分准经销商,把他们需要关起门来,进一步和企业洽谈经销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给企业招商带来不可小视的损失。
让人痛心的是,还有些药品、保健品企业仍然还存在“传错资料”、“电错电话”的现象。执行不到位,甚至乱执行。
一、集团企业自主经营,打造自我网络渠道,成为一道风景。
目前市场上集团企业自主经营的步伐正在加快,医药集团已通过跨跃式发展向稳健渡过,努力使自己的品牌与服务自主经营。“三九”集团是国内诸多企业突破地域界限,成功上市运作的一种典型,其他保健企业紧跟其后,也在打造自主经营的模式中有质的飞跃,比如“安利”的连锁与“珍奥”的进军都是自主经营的典范。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自己掌握网络渠道的实质性意义大大超过品牌的延伸,无论在销售、管理中都将有其特殊的优越性,特别适合于我国国情,比如地方税收的增加与政府管理的相对性有明显的区别,这一点在营销中深有感触。当然,自主经营打造自身网络渠道,目前仅仅是一个开端,尚有许多摸索,但在2003年中肯定会是一道特殊的风景。
二、“挂靠式“营销概念已经出笼
许多企业在涉及医药保健品行业时期都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的原委已不再是企业的拓展与规模的增长,而是被市场“无形地夸大”的迷惑,直至如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营销中就十分紧迫,迫使企业寻求适合自身的经营良方,去占领市场份额。
“挂靠式”营销概念,仅指在特定时期内,一种自主市场下的跟随策略,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能通过市场目前比较容易实施的营销方法进行运作,比如终端的促销与拦截,户外广告的传播、媒体的小范围运作等等,了无创新,也无创意,所以已经会在一定时间靠这种“挂靠别人“的做法进行营销,这也是2003年绝大部分企业或产品所沿用的营销策略、销售政策、人力资源延用等。
三、走“精兵”之路,个个击破的市场演绎正在形成
2003年局部区域的竞争仍然是医药保健品产业的残酷现象,如何进行有效运作局部区域,使销售稳中增长,已是一个命题,好在经过市场绝大部分洗礼后的产品,能够达成共识,走“精兵”之路,个个击破的方式将在2003年中不断深化演绎,并且会形成一种规律出现在企业的营销策略中。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某些企业在局部地区的投入与产出会很大,造成区域巨大的广告辐射能力,形成区域传播互动的格局。
走“精兵”之路,不仅指的是策略,还有是企业单个品种的率先突破与带动共同品牌发展也是一种方式,所以目标市场、目标产品的合理规划是正在市场演绎且较为成功的一条道路。
四、职业化的销售队伍已成定局
在我们的营销队伍里,随着不断的淘汰与锤炼,已经具备一大批具有职业化素养的销售队伍。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里,什么样的营销人员符合市场的运作,已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储备战略 。在现实中,“乌龟与兔子赛跑”的故事中有很大部分营销人员共有这样的一种心态,总把自己当作乌龟,希望其它的竞争对手能象在半路上倒头大睡的兔子,总是在平实的环境下的实现销售任务。这一点已经将被抛弃,换句话说,营销人员不锐意进取,会被无情淘汰,幸亏在2003年中,我们的大批实战型营销人员将在现实的市场环境里撑得住,会在危机下进行创新,富有时代特点!
产业格局的悄然变化,使我们在努力中不断找寻自己的位置,2003年创新是一种机会,是个人、企业、社会互相进步的“变革”。 企业目标制定“调门”低下
2003,也许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企业在这一年里将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保健品企业蓄势待发的时机成熟了吗?我们又将如何看待这一年的发展趋势?
一、中小型企业在摸爬滚打中求生存
中小型企业一直在市场中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方式,“路演”、“推广”、“促销”、“讲座”等等的地面运作,量大而灵活,成本低、见效快为特点,有自己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不追求规模量,但求小地域突破,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力量相对较弱,只能通过最为直接的销售方式,甚至不惜破坏市场,不遵守行业规则进行市场运作,结果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这一点,中小型企业仍然会在2003年中集中体现,但好景不会太长了。
二、集团企业主打1~2个品种,稳步推进
集团企业注重企业信誉,推行品牌战略仍是2003年的一大市场运作手法,会在各个区域主打1~2个比较成熟的品种进行炒作,进行集团资金优势运作,采用高压势态,夺取市场。
集团优势企业利用其无形资产的重组,对健康产业的公益性投入与转化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已经从央视等多方面媒体中能够看到集团在走软性广告,实现名利双丰收的局面。2003年也是集团企业运作的一种尝试。
三、外企进入小心戒备
2003年保健领域也会随着WTO的市场开放而有许多国外健康品进入市场,但在国内市场尚不具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也就是国内企业都有特色在自己的市场里生存与发展,因此,不会有太大的冲突。然后外企进入市场也是小心翼翼,会在较长的时间里熟悉、了解市场特点,并不着急与国内企业进行短兵相接,但会有新的创意加入,这一年也可以说是国内企业学习的一年,由于国内市场处于转型期,因此,新生力量的加入,也能够促进行业的不断发展。
在2003年中,国内众多商家对于展望都采用“调门”低下策略,在静观中偷偷浓缩力量,时机成熟时,便是时。 市场重点转变方向
打造什么样的市场?市场以什么为中心赢得消费者?已成为2003年市场营销实际战术的关键问题?根据现阶段市场发展的实际现状,2003年有以下四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也为支撑2003年保健品信誉作些努力。
责任与信誉
保健品信誉问题已经十分紧迫,迫切需要有一种责任来加以改进。什么是责任?怎样运作?各个企业根据不同的消费对象,针对性作出一些符合实际的健康责任,加强产品信誉度,追求客观市场的最大效能。
服务与质量
产品质量的优先保证是服务消费者的最佳传播方向,通过服务举措,强化产品的渗透力是2003年保健品发展潜力的最好证明。服务重点在于售后、售中、售前三者的有机结合,因此要从产品上市到渠道运作,到推广模式都有一个完美的策略,支持消费者权利,就是支持企业产品本身,服务与质量是一把双刃剑。
广告与公关
2003年的广告传播,已从央视到地方台都有下降,媒体广告的缩水,说明保健品对广告传播的策略发生转变,更多寄望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因此公关在2003年的传播中会有非常鲜明的亮点,特别是一对一的消费公关更加突出,对行业政策的公关手段也将从传统的人际转变为服务型公关,倡导人文公关,倡导服务,口碑公关仍是2003年的企业准备方向,为此,许多企业已有所动作。
标准与品牌
医药保健品要想成就品牌,市场热卖,定位策略是基石。按医药保健品的市场特征分析,可分为八种策略。
一、明确病症,功能诉求
这是药品保健品最常见的定位方法,几乎所有的成功OTC品牌,都或明或暗采用此策略。即使采用其他定位点,也是以“明确症状”或“消费者已熟知症状”为前提的。
这种定位策略,直接点明核心病症,既能圈定目标消费者,使之易于理解,对号入座,又能进行潜移默化式市场教育,如慢严舒柠“刷牙恶心干呕”等症状来提示慢性咽炎,从而整体性完成“我是谁(WHO)-我能干什么(WHAT)-适合谁(WHOM)”的传播诉求。
最终结果是,通过反复诉求,使消费者需求与品牌直接对接,一旦发病出现最主观的症状或感觉,就能第一联想到该品牌,更有力地影响购买决策。
以病症切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病症具备典型性,覆盖面广,发病率高,常能“一症”对应“多病”,如斯达舒通过“胃酸、胃痛、胃胀”三大症状,使胃病患者有上述症状,就条件反射想到该产品,从而抓住整个胃病市场;
第二,病症具有迫切性,消费者解决意识强,如恩威洁尔阴“止痒、止白带,消除异味,有效治疗阴道炎”,达克宁在“杀菌治脚气”后,又诉求“脚痒,水泡,脱皮”三大症状,都是消费者深感痛苦、急需解决者,这样才能激发消费者购买冲动;
第三,病症必须简单、直接、生活化,容易被消费者理解,是消费者最主观、最迫切的感觉,要让人看懂、听懂,用消费者所熟悉的语言,引发共鸣。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不要把消费者当专家,如润洁用“眼干眼涩眼疲劳”提示视疲劳市场, 新博牌柴黄颗粒“感冒发烧,持续低烧,反复发烧”诉求感冒市场,江中药业健胃消食片“肚子胀,不消化,找江中”则占领了“日常消化不良”市场。
而珍视明诉求“防治假性近视”,曾经“一病两药,分型论治”的治疗“胃寒”的温胃舒、治疗“胃热”的养胃舒,仁和可立克诉求流行性感冒,某退热感冒药诉求“退热”而不云“退烧”,都因为消费者无法辨识专业术语或不符合生活习惯,无法完成概念认知,而影响了传播和销售。
二、从消费群出发
直接指明产品消费人群,按人群来细分市场,突出产品专业性和个性化,从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信任和偏好,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常见方式有两种。
一种按年龄和性别分割,主要有中老年市场、女性市场、男性市场和青少年市场。比葵花胃康灵用“专治老胃病”主打中老年胃病市场。黄金搭档把产品分“中老年型”、“女士型”、“儿童型”三款,分别覆盖一个市场,展开不同诉求;成长快乐则直接针对儿童维生素市场;再如护彤,直接定位为“专治儿童感冒”;“好娃娃”则用单一品牌统领多种产品,定位在儿童市场,将祝愿和希望传递了品牌价值;处方药再林以颗粒剂定位在儿童,以胶囊剂定位于成人。
很多品牌在成人市场成功后,纷纷进行品牌延伸,也是想扩大市场占有,如小金施尔康、小快克、小儿江中健胃消食片等,在配方、包装、广告、诉求上进行针对性调整,增强个性化和独特价值。
还有一种是按消费者社会阶层水平,在消费者者心目中按价值高低区分为不同的档次。如主打中高端市场的美罗牌胃痛宁片,用“胃痛,光荣”诉求,以忙于事业而致胃病的社会精英为对象,以赢得青睐和好感。感康诉求“大品牌”,价格相对较高,就用陈宝国作为代言人,将其正统、庄重的气度,融入品牌个性中,说它“值得信赖”;感叹号体现平民化,价格相对较低,就用范伟做代言人,凸显其幽默、亲民的个性,说它“效果杠杠的”。
三、依托购买目的
消费者购买药品和保健品,目的无非两种。
第一种是自我治疗和保健,呵护自己,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格调。有的传统,崇尚节俭,喜欢简单,有的新潮,重视品味,喜欢活泼。其心理无非重视安全、有效、新奇、流行、地位等心理。针对不同购买需求和购买动机的顾客,挖掘出针对性的定位点,往往能出奇制胜。
如新盖中盖牌高钙片“一天一片,效果不错,还实惠”定位平民,九快九减肥茶打低价牌,吴太感康和咽炎片反复诉求“大品牌”,都源于此策略。
第二种是作为礼品,送与他人,表情达意。通过定位点挖掘,融入亲情、关爱、爱情、温暖等情感,唤起共鸣,换得信任。这种策略往往能突破功能诉求的局限和同质化,拨开云雾见月明,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和精神利益。
最典型的莫过于“脑白金”,用“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定位于礼品,体现“孝心文化”,再结合产品利益点“睡眠香,肠道好”,做到功能利益和情感利益的结合;与之类似的是“静心送给妈”,椰岛鹿龟酒“送给父亲的补酒”。
再如体现夫妻关爱的。女性对男性,汇仁肾宝“他好我也好”,丽珠得乐的“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男性对女性,太太口服液“每天一个新太太”,血尔口服液“脸色红润我喜欢”,都巧妙运用关爱心理,引导消费。
四、产品物理属性
挖掘产品本身所特有的差异化卖点,作为定位手段。包括:
1、药材独特性,地域特征:仲景六味地黄丸诉求“药材好,药才好”,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定位是“药材地道,补血有方”。尤其是藏蒙苗维等民族药,能利用药材体现天然、神秘特征,如西藏药业诺迪康“雪域高原植物药”,使“护心脑”诉求有了更强的基础。乐力螯合钙,则诉求“美国”概念。
2、剂型领先,开创品类:如海外安神补脑片“安神补脑换片了”, 江苏颐海药业推出赛福林六味地黄滴丸,请杜雨露代言,用“小滴丸,大学问”诉求剂型先进性,试图切分六味地黄丸市场。
3、独特包装,建立区隔:如三精葡萄糖酸钙和酸锌,用玻璃蓝瓶的包装专利,建立壁垒,阻止竞争对手的进攻。诉求“纯净的,好喝的”,来规避其他同类产品和锌钙同补产品如澳诺制药的“锌钙特口服液”。
4、提示使用情境:通过产品使用的时间、地点等,建立生活场景关联,以唤起消费者在特定情景下对该品牌的联想,增强品牌好感: 如“20、30、40,没问题时用清水,有问题时用湿痒洗液”体现爱心;润洁滴眼液两个广告“上网,看电视,带隐形眼镜,请点润洁”、“刻苦的学习,投入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眼疲劳,点润洁”都是采用此策略。
5、诉求历史感,树立品牌形象:一是凸显企业历史悠久,如九芝堂六味地黄丸诉求“300年好品质”;二是凸显多年畅销,树立领先品牌形象,如葵花胃康灵“20年大品牌”,排毒养颜胶囊“畅销12年”等。
五、产品差异化利益点
药品和保健品的核心是功能。深度洞悉产品利益,并对接消费者需求,从而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理由。包括概念、机理、功能利益等。辅之以各种支持证据,建立品牌信任度。这种策略常常与“明确症状”统一使用。
特别是对一些病症无需教育或病症多样市场,无需教育和症状提示,可直接诉求利益,如感冒市场,不必非要把感冒症状,一一列明,可直接诉求利益,白加黑“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泰诺的“30分钟起效”,三九感冒灵的“中西结合感冒灵”, 新康泰克“12小时缓解感冒症状”等就是如此。
再如吗丁啉“恢复胃动力”,荣昌肛泰强调“贴肚脐,治痔疮”等,也是点明差异化利益,建立品牌区隔;润洁则用红蓝白三色包装,分别定位在“抗过敏”、“视疲劳”和“滋润”功能上,实现了细分市场的覆盖。
从产品利益进行定位,一要从产品卖点出发,但以消费者卖点为终点;二要为竞争对手所未有或未诉求;三是利益点要简单、锐利。
六、新品类定位
怎样找到市场空档和机会?这要求对产品创新,或对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进行洞察,进行传播上和定位上的差异化,创立品类,成为第一,使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为某类产品的代名词或领军品牌。也就是说,在消费者心智中再搭起一个梯子,再建一个品牌目录。
如曲美是第一个减肥药准字产品,采乐是首个去头屑特效药,王老吉第一个成为“预防上火的饮料”,脑白金第一个把“礼品”叫的山呼海啸,丹参滴丸的天士力,第一个按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生产的中药注射液痰热清,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七、攻防式定位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抢占其他品牌地位或防止其他品牌进攻,就需要制定有效的攻击和防守定位点。
攻击领先品牌,就是要审时度势,分析同类产品的弱点,结合自身产品优势,提出针对性的攻击策略,抢竞争品牌的市场份额。目的就是要重新定位竞争对手,主要有三种策略,一种是找到其软肋,与之“对着干”。如红桃K定位在“补血快”,集中在农村市场,打中低端,血尔口服液就另辟蹊径,定位在“补血持久”,并将市场集中在城市高端白领女性为主,进行有效区隔。
另一种方法是深化竞争对手诉求,在其基础上升级或细化。既能同步教育市场,又能抢占其份额。如一品堂芦荟排毒养颜胶囊“深层排毒”,美多“松排毒不腹泻”深化了排毒概念,三九感冒灵针对中药好和西药快争论,诉求自己是“中西药合剂,快而且好”; 为突围胃药市场,洛赛克集中在胃酸,强调“控酸到位,健康归胃”,达喜强调胃痛,诉求“胃痛不能等”。
达克宁早期功能定位为“杀菌治脚气”, 孚琪以“杀菌更强力”为产品诉求定位,后来者兰美抒则定位为“重症脚气”,达克宁马上调整为“脚不痒后,再用七天。”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传播产生联想,与成熟品牌划开界限,却又隐含攻击。黄金搭档上市时,宣称自己不含“磷铜”,隐含其它同类产品含有“磷铜”,而“磷铜”的有毒性又深入人心。起到了良好的攻击竞品的作用。
八、品牌个性、文化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市场的保健品消费与日俱增。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进口保健品的急剧增长。截止2010年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了10,606个保健食品,其中国产保健食品为9,971个,进口保健食品为635个,但以销售量和利润额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口产品是中国保健品市场的主力军。2009年,中国保健食品销售额已跃居全球第二,但在整个医疗保健体系中仅占5%的份额。2010 年,进口保健品的金额已经占了整体市场的半数以上。不难看出,中国本土生产的保健品整体竞争力薄弱,所占市场份额非常小。
二、上海医保进口保健品的SWOT分析
(1)优势:
首先,上海医保多年的保健品贸易经验使得企业在从事保健品进口业务上得心应手,对国外市场和产品的风险评估能力较强,专门从事贸易这一专业化分工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上海医保作为上海医药保健品协会理事单位,在上海本地影响力较大,知名度高,作为国有公司,政策优势明显。其次,上海医保所选择的进口保健品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第一,所选的保健品在国外市场已经是成熟产品,生产流水线和原材料的供应都已无虞。第二,这些保健品最主要的功能性成分都需要通过高科技生物酶技术水解才能取得,不经过任何化学方法,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这种保健品的成分功效及作用机理十分明确,在推广上可提供消费者科学精确的描述,指向明确,消费者更易明白产品的特点。第三,这种海洋型保健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新资源产品一直给国内消费者以良好的印象。通过调查数据显示,除了传统的中草药类产品,国内目标群体对于国外产品的关注度要强于国内的相似产品。实地调研也证实了这一点:59%的被调查者会优先考虑进口产品。
(2)劣势:
首先,上海医保虽为进出口贸易公司,但出口额远远超过进口额,公司对国内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低于传统保健品企业或者本土保健品企业。其次,企业尚不具备医疗保健品的生产能力,且缺乏自主品牌。仅作为贸易商,使得企业处在供应链中的从属地位,很难获取供应链的管理者地位。再者,新产品知名度尚低。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保健品时考虑因素排序是:产品的功能效果—服用安全—品牌口碑,该产品的效果口碑尚未建立,在当今琳琅满目的健康保健品中想要脱颖而出还需一定时间的积累。
(3)机会:
首先,当今社会,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人们所面对的升学、就业、工作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强,失眠等亚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因此人们对于具有改善睡眠等功效的保健品的需求也日益高涨。上海医保准备进口的产品取材天然,在欧美市场已经证明其有效性,主要成分不同于传统的褪黑素为主的产品,基本无副作用,所以这类进口产品实行差异化战略可以快速准确地满足当今消费者追求更安全有效的消费心理。其次,国家对保健品行业加强监督,保健品市场已经从原先的无序竞争时期慢慢步入有序调整阶段。上海医保联手国外客商,正是大好时机。再次,便利的电子商务系统业已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大大开拓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4)威胁:
首先,保健品十多年来“疯狂营销+轰炸营销+欺骗营销”带给消费者恶劣印象并产生心理抵触,如何让消费者充分认识新产品及其功效又避免陷入上述误区,这是极具挑战的。其次,海洋保健类产品目前在中国市场中已有很多,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品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三、上海医保拟进口产品(保健品)的营销组合
(1)产品组合
1、产品A:该产品主要成分是水解鱼蛋白、磷酸三钙 - 氧化镁,香蜂草提取物、矿物质和抗结块剂,有安神、抗焦虑等功效,针对睡眠质量不佳的人群。
2、产品B:该产品主要成分为水解胶原蛋白和海洋软骨提取物及帕哥斯、脂肪酸、透明质胶、硅以及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该产品的功效是增强患者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炎引发的疼痛,因此中老年人是该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3、共同特点:两款产品主要成分都取自大西洋海洋鱼类的胶原蛋白和鱼骨,通过高科技生物酶技术水解而成,不经过任何化学方法,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
(2)市场定位
根据进口产品差异及其成本定价,结合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竞争情况,上海医保要利用差异化战略突出产品的特色,将市场定位于中高端。首先,随着国内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中高端保健品市场潜力较大。其次,国内消费者更加关注无污染,无副作用,使用安全有效的产品。目前低端市场竞争激烈,而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差异比较大,替代性比较差,竞争性相对弱一些。随着互联网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中青年消费者接受国外文化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大于他们的长辈,对国外的产品也易产生了好感,更偏好进口产品。因此,产品在中高端市场中具体应定位于高教育程度、高收入以及中青年人群。
(3)产品定价策略
根据经济学理论,保健品作为一种非生活必需品,其消费开支随着收入的提升而增加。人们保健意识日趋强烈,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对于缓解疲劳、关节疼痛等保健品的需要日益旺盛。进口保健品的目标客户(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不仅有购买意向,而且会将这种意向、偏好转化为购买力,为企业带来切实的营业额。从进口保健品的目标客户愿意承担的月支出价格来看,系列保健品的每月消费支出定价在400元以上。
(4)销售渠道与宣传途径策略
拟进口保健品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中高等教育水平及收入的中青年人,现将目标人群进细分为四个子市场,将年龄锁定在25—50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探究每个细分消费市场的消费行为特性(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
B本专科学历高等收入
D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等收入
A本专科学历中等收入
C硕士及以上学历中等收入
第八计 围魏救赵
产品达成销售的过程中会有三个角色,一个是决策者,一个是购买者,一个是使用者,这几个角色,有时是二合一,有时甚至是三合一。当使用者并非购买者时就会采用围魏救赵,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达成销售。比如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他们往往神智不清,生活不能自理,但他们恰恰需要长期用药,而买药的人是他们的亲属,出现了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的状况。所以在进行产品宣传时,更多的是针对患者家属进行诉求,例如“没有不孝的儿女,只有无用的药”“让中风患者站起来,走出去,儿女再无后顾之忧”。另外,当产品的短期效果不够明显的时候,通过诉求长远利益来促进购买。比如近视、增高、防驼背的产品,使用者是孩子,购买者是家长,因此诉求的内容一定是家长担心的,感兴趣的。而这些产品很难特别直观地见到使用后的效果,所以给消费者的利益更注重的是远期的。例如,孩子近视了,除了一辈子要戴镜子外,近期要忍受同学的嘲笑,影响学习成绩,远期就会影响到报志愿、就业,甚至整个家庭生活,通过这些方面恐吓父母为孩子购买该产品。
第九计 现身说法
老百姓都相信眼见为实,尽管有些是不实的。当代言人或者普通的患者通过现身说法来佐证产品的效果时,消费者还是容易相信的,这些现身说法的人,要有代表性,典型性,有大多数患者的共性特征和症状,便于看到广告后患者自己能够准确对接,他们会说,我也有这些症状,他们吃这个药好了,我吃了当然也能好。当然这些证言里有托的成份,真假证言可以互相依托,便于利益传达得更加准确到位。证言往往通过服用前后的对比,展示药品起到的效果,在平面里通过对比图片进行展示,在专题里,通过前后的录像进行对比。现身说法是解决可信度问题的,只有相信了产品的效果才可能去购买。比如凤保宁在平面广告中展示了栓剂被拉出来后排出阴毒的效果图片,七粒清把这样的图片用到了电视上,效果也不错,一些减肥的产品、皮肤病的产品、去皱去斑的产品,在电视专题里不断的进行前后对比,用药前怎么样,用药后怎么样,非常立体直观。
第十计 捕风借影
人们通常只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或目前的热点的事件产生自然的联想,前者是定式思维,所以在传播时应该有效的对接他们的生活经验,后者是短期刺激,可以把热点的新闻、事件嫁接到产品上,为产品镀金添光彩。这样做一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借力打力,二是消解受众看广告时的戒备心理,三是让消费者能够对产品快速认知,缩短教育周期,四是形成产品的记忆点。比如某妇科产品拿梅艳芳的子宫癌说事,某壮阳产品拿柯受良服错药物死亡说事,某枕头的记忆海绵拿航天员说事,甚至在名称上也可以捕风捉影,如女性美容产品大长今、壮阳产品精力来,鼻炎产品撒气儿,矫姿带产品哈利波特等等。但一定要进行良性的嫁接,否则易引起反感。 第十一计 抛砖引玉
要想畅销,就要制造起热销的氛围来。在医药保健品的策划中,制造热销的氛围是惯用的手段了,比如某某减肥品热销京城,因购买该药某药店排起长龙,甚至药店的门被挤碎,某产品因畅销,大家都在托关系购买,大家送礼都在送某保健品。营造氛围的目的是制造一种假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比如某鸡尾酒疗法的产品在长春因滞销,竞然自己组织人拎着产品走遍大街小巷,感觉全市的人都在用它,调动起了人们的盲目从众心理,此产品因此真的畅销起来。
第十二计 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也是策划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敦促你赶紧买,给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感觉。人们在一些感觉紧俏的产品以及实惠的利益面前,往往会放松警惕,从而进行感性消费。在广告中,有意制造产品紧俏的气氛,无论是因为人们的抢购,还是国家的禁售,总之来晚了,你有可能买不到。比如说试题猜想一书,某市书店出现几千人大抢购的场面,再通过传播国家可能禁售该产品的信息,进一步制造产品紧俏的氛围。在促销时也经常是欲擒故纵。比如距离某产品买三送三的日期还有十天,还有八天 还有二天,或者某产品的今天优惠10元,明天就优惠8元,后天就优惠5元,大后天就没有优惠了,所有的这些促销都是事前策划好的。
第十三计 高来低走
很多炒作类的药品往往是自主定价,所以在上市时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竞品的价格以及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设定一个高价位,通过各种权威佐证,让你相信这一定是个好药。高质高价、一分钱一分货是中国人普遍的消费心理,再通过1-2个月的高密度传播,让你耳熟能详,不断蓄积你的购买欲,当这种欲望一旦跨跃价格的门槛后,就会象决堤的洪水一样被释放出来,产品自然开始热销。而价格的瓶颈是上市之初有意设定的,当可以买几赠几时,价格一下被拉了下来,消费者自然就蜂拥而至。比如说产品的实际定价应该是100元,而上市会定到300元,在传播完毕后,就会买一赠二,消费者会感觉太实惠了,实际上单盒的价格依旧是100元,商家没有任何折让,产品却早已热销。这一般是短线的操作手法,需慎重采用。
第十四计 临门一脚
促销是完成销售的临门一脚,对于销售是至关重要的。当你的产品信息消费者理解了,你的产品效果他也相信了,他还要衡量产品的性价比,而促销恰恰是与竞品竞争天平上的一颗砝码。促销的手段五花八门,但核心一定是围绕消费者的利益进行的,也就是说是消费者有用的、想要的、轻易不好获得的。常见的促销手法主要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买赠型。买几大盒赠几小盒,买几盒本品赠几盒本品,买几盒本品赠几盒相关联的产品、买产品送积分卡等。比如买心脑血管的产品,送药枕,买矫姿带送护眼灯等。第二种是承诺型。比如无效退款、签约治疗、达不到什么治疗效果赔偿多少钱等,第三种是检测型。比如上门检查、仪器免费检测、专家免费咨询等,第四种是免费型,完全免费提品,一般是上市之初,既用来扩大知名度,又可收集患者证言。这种情况往往用某某救助工程正名。第五种是服务型的。完全义务为目标人群提供一些服务,在合适的时机推广产品。比如参花消渴茶在会馆的免费喝茶、药酒产品在服务中心的免费按摩、到糖友家里做家务等
第十五计 千金一诺
每一个药品上市卖的是广告,长期销售靠的是疗效。所以对患者的疗效承诺变得很关键,一是患者能够清楚吃多少盒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心中有个清晰的治疗目标,二是可以根据疗程计算产品的性价比,三是能够对照产品的效果进行服药,便于自行诊病。
疗程疗效表现的最初方式为服用一个疗程后怎么样,服用二个疗程后怎么样,现在在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服用多长时间后怎么样,或者通过案例的形式描述整个产品的使用效果,使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承诺不可过度夸张,期望值打得高,当疗效不作主时,失望值会更大,影响产品的长期销售。
第十六计 狐假虎威
有些产品的疗效往往不作主,不适合炒作。这些产品要么是温补的,要么是疗效比较差,要么是需要在国家的审批功能之外寻找新市场,所以推广时一般会采取产品组合、买赠或违法添加的形式。本品“狐”的效果不好,就找来效果好的“虎”作挡箭牌,狐假虎威,达成市场销售。比如抗疲劳产品通过加一些伟歌粉达到壮阳的目的,治疗糖尿病的苦乐康在胶囊壳加二甲双胍起到迅速降糖的效果,有些美容的口服产品赠送外用汞超标的面膜达到美白润肤的效果,疗效不作主的药品赠送疗效作主的保健品,疗效不作主的保健品赠送疗效作主的食品。狐假虎威是短期内中国医药市场的一种现象,是违法行为,短线操作,是以伤害整个产业的大局为代价的。
第十七计 循循善诱
一、 新产品开发更加注重疗效和技术含量;
新产品的开发是医药保健品市场发展的持续动力,只有在新产品开发上获得突破,新产品才能在未来的市场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而这种突破更多地体现在产品的使用效果上和科技创新上。纵观市场上的医药保健品,大多是互相模仿、跟随下的市场结果,虚拟技术、杜撰概念、扩大疗效宣传是这类产品常用的营销手法,这种“产品弱、营销强”的营销行为在短期内对市场进行过度挖掘,导致营销环境的恶化和产品持续销售难以为继。营销行为和产品价值不对等是当前医药保健品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新产品开发上,要避免在同质化的产品中跳来跳去,要把新产品的使用疗效和科技含量做为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参考指标,只有从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上满足消费者,新产品才能深深扎根于市场,成为推动医药保健品营销的持久动力和市场发展的源泉。
二、 医药保健品定价回归产品价值逐渐走低;
价格与价值的矛盾是医药保健品在营销上的突出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医药保健品市场便无法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目前市场上的医药保健品定价,90%以上都存在虚高定价的行为,在竞争激烈的医药保健品市场上,企业费劲九牛而虎之力成功把产品推向了市场,还没等收获期的到来,产品就快速衰落了,究其原因,就是消费者通过使用产品获得的使用价值小远远小于购买产品所付出的价格,因而,消费者往往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产品自然也就无法形成持续性的销售了。当然,说医药保健品定价逐渐走低,并不否定“高价”的定价行为的特殊性和合理性,而是针对整个医药保健品市场而言,目前中国的老百姓还没有真正富裕到都需要服用保健品,更多的人们其实把保健品当作药品来进行服用的,医药保健品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市场并不成熟,在此情况下,只有让产品的定价趋向于产品的实际价值,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市场才能走向成熟。
三、 营销手段从简单、粗放走向精细和整合;
谈到医药保健品营销,内蒙营销军团不得不谈,不可否认,内蒙军团曾在昔日的医药保健品市场上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奇迹,过去的“五0五、鸿毛药酒、长寿长乐补酒、速立特、溶栓胶囊”等产品,在营销中无不留下内蒙军团的身影,依靠发小报、租专柜,打广告等传统粗放的营销手法,内蒙军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粗放的营销手法已经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对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医药保健品营销要从简单、粗放走向精细和整合,固守传统简单、粗放的做法,必然将被市场淘汰出局。在后来的市场上,由于内蒙军团未能及时地适应这种营销上的转变,后来绝大部分经销商被市场淘汰出局。在如今的医药保健品市场上,依然采用传统经营手段的经销商依然大有人在,但市场营销的效果已经远非昔比了,如果不及时改变传统的营销行为,终将被市场所淘汰。所谓精细,就是要用专业人做专业的事,关注营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而整合,就是强调营销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起到1+1>2的市场效果,精细和整合是医药保健品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经道路。
四、 传统市场投机、炒做短期行为走向没落;
说医药保健品市场是一个投机性市场,一点也不为过,很难说目前医药保健品市场的经营企业和经销商不带有投机思想,正是由于这种投机思想的存在,导致在医药保健品的营销上出现极为短视的营销行为,“价格虚高、编造概念、虚拟技术、夸大疗效”这些都是市场投机行为在产品宣传上的体现,直接造成医药保健品市场环境的不断恶化,出现行业信任危机,大大地阻碍医药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过去的医药保健品区域市场上,“热销”的产品往往不是知名企业的产品,而是些无名的中小企业的产品,这正是由于市场投机行为所致。在营销行为上,大企业可能要受到更多的行为约束,投机行为会导致企业付出更大的风险成本,而中小企业则没有象大企业这样的市场担忧,这样的市场营销环境,对大企业来说是缺乏公平的,是不符合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的,因此,国家对医药保健品行业的规范和整顿,就是要规范的行业环境,打击市场“短期投机”行为,建立公平的竞争体系,促进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传统市场投机行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马上消失,但随着行业环境的成熟,加上国家的政策规范,传统市场投机、炒做短期行为必将走向没落。
五、 诚信营销逐渐抬头,必将成为市场主流;
短期的市场投机行为,直接导致医药保健品行业信任危机的出现,可信度成为医药保健品营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市场障碍,产品不诚信、服务不诚信、营销不诚信、企业不诚信严重阻碍了医药保健品市场的良性发展,使医药保健品的市场发展进入了营销的怪圈,“骗销”屡屡得法,诚信营销举步为艰,诚信成为医药保健品市场最为稀缺的市场资源,如果不及时扭转这种不良的市场局面,医药保健品整个行业将要为此付出沉重的市场代价。要扭转这个不利的市场局面,不仅要需要行业众多企业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去规范和要求。然而,在过去竞争激烈的医药保健品市场当中,谁坚持诚信营销,谁就将付出更多的市场教育成本和市场竞争成本,所以,即使有坚持诚信营销的想法,又有几个企业能够长久坚持下来呢,这种不良的市场环境最终还是需要政府利用法规来进行净化,2005年,国家对医药保健品市场的整顿,就是要使医药保健品向诚信营销的方向转变,“骗销”,作为一种市场的投机行为,将要受到根本性的遏制,“骗销”,也将为其行为本身付出沉重的市场代价。医药保健品诚信营销的市场环境逐渐形成,诚信营销也必将成为医药保健品市场营销的主流。
六、 广告营销短期作用降低,地面营销作用加强;
在医药保健品广告等营销行为规范的前提下,传统的违法性广告失去了生长、繁殖的土壤,依靠“夸大疗效”的传统营销手段在新的环境下无法再用了,在长期医药保健品营销环境的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广告上的诚信可能被消费者产生误解为,科技含量低、疗效不佳等,因此,和传统的夸大性广告相比较,新环境下的医药保健品广告在短期内效果肯定会大大下降,众多的中小医药保健品企业会将传统的广告营销转向地面营销,如社区营销、会议营销、体验营销都是医药保健品政策市场环境下的产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实现营销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逃避国家政策的监管。通过地面营销活动的开展,医药保健品企业可将传统的一些广告的手段和措施,逐渐渗透在地面的营销活动中,继续推动产品市场的发展。然而,地面活动的对市场的影响力,毕竟不如媒体广告对市场的影响力,从长远来看,地面营销,只能作为主流营销的辅助和补充手段,短期作用的加强只是适应当前医药保健营销的特定环境,在未来的市场上,在媒体参与下的营销行为才能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七、 营销从快速歼灭战走向市场持久战;
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投机心态决定其营销行为本身带有很大的短期性,这种思想体现在营销上,要更多的强调打快速歼灭战,拒绝持久战,在医药保健品的市场操作上,有三个月市场启动期之说,一个产品要是在上市三个月内没有形成良好的销售势头,这个产品很有可能被企业或者经销商所放弃,至少也在未来市场操作的信心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医药保健品的经营主体缺乏长远安全感的集中体现,是传统医药保健品营销环境的产物,又反作用于医药保健品的营销环境。然而在激烈的医药保健品市场竞争中,产品同质化现象不断增强,原来行业经销商所提倡的三个月启动市场,30万启动市场的市场预期越来越难以实现,盲目放弃,则意味着前功尽弃,市场不得不转入持久战。在新的行业环境下,医药保健品的营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不可否认,现在的市场启动的周期更长了,投入的成本更高了,难度加大了,这一点,众多的经销商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作为经销商,应该用新眼光看待变化后的新市场,调整营销心态,正确认识新环境下的营销特点,树立起打长久战的心理准备,否则,会导致预期目标难以实现,逐渐丧失营销信心,在未来的医药保健品市场上,被市场淘汰出局。
一、没有核心竞争力、股东会陪你玩吗?
“做品牌,钱少了干不了”这是股东说的话。只有在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支持下才能拥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消费者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这种能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其次,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医药保健品在几年的乱仗中已经在市场留下了“坏孩子”的印象。技术门槛低:一个小小的外包车间就能生产出各类茶剂、胶囊剂。加上精美的外包装和几个整版广告的投放似乎就OK了。成本是低了,但质量却无从保证。这种产品易模仿、广告易复制的 “品牌”操作,即使股东有再多的资金也玩不起啊。
二、难于确定长期的战略目标、经销商会陪你玩吗?
“投入别的产品,一月赚几万,做你的产品,一月才赚几千,傻子才干”这是经销商的心里话。特别是医药保健品行业,渠道里的经销商常常“见利忘义”,这不得不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容易出现“见异思迁”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有这样一种现象,经营者在制定战略时思想坚定而专注,但没过多久他们就“见异思迁”了。企业和经销商往往经不住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利润增长点”的诱惑,热衷于“哪里热闹哪里赶”。忽而补肾好,忽而减肥好,忽而生物制药好,忽而“卖锅”好,不能一如既往地执行既定的战略。原先的战略被抛至脑后,企业和经销商被短期利益所左右,经销商变成“游击战”,“打一枪换个地方”,结果企业被经销商拖累“在运动中消灭了自己”。没有经销商在渠道网络上的支撑,品牌的确立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第一件事,提出一个品牌承诺。 中美史克的承诺是“让人们能够做到更多,感觉更舒适,生活更长久,从而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所以他们推出了系列的高品质药品,有新康泰克、芬必得、必理通、泰胃美、史克肠虫清、兰美抒等;美国强生多年来一直秉承“因爱而生”的品牌理念,致力于中国的公益活动,围绕婴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等人群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如婴儿抚触项目、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培训,“儿童安全”系列项目,参与“国际青年成就组织”项目,关爱打工子弟健康教育、支持中华骨髓库扩容项目,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等项目等。 中药行业翘楚同仁堂,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形成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并得以世代弘扬,为中药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第二件事,品牌承诺要量力而行。
在医药保健品市场放开,尤其是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以来,医药保健品市场呈现高速发展的活跃态势,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医药保健品的利润一直是各行业中比较高的,甚至到了一种可以称之为暴利的地步,长期居高不下的医院药价自不必说,就是药店里所销售的各种新药价格也是不菲,让普通消费者在经济上承受着重重的负担。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直以来,除了实行国家定价的普药等医药品种体现了比较合理的价格和利润空间之外,大多数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医药保健品都维持着比较高的利润空间,当然,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有难于言表的苦衷,产品本身的生产还不说,光是销售的宣传成本、渠道成本、终端人力成本现如今都是高的吓人,没有办法,只有将其零售价格定在一个比较高的价位上,无形之中,产品的价格便高了起来,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便成了很大的一种消费负担。
不管怎样说,客观上讲,这类医药保健品的利润仍然是十分惊人的,有的时候高达100%甚至更多,高额利润催生了众多的企业及医药人的出现,他们在市场上不断的推出各种医药保健品,在为消费者带来解决病痛的产品的同时,也赚取着丰厚的利润,毫不客气的说,医药保健品市场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完全可以称之为暴利的经营阶段,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面长期存在,与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消费能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与消费者对于产品及疾病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受广告宣传的影响也是有关的。
一个行业如果长期维持着较高的利润,甚至说是暴利的话,必然会吸引大量的资本介入,而介入的直接后果就是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医药保健品市场近几年的发展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现如今,随着医药保健品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与激烈,健康类产品品类的丰富甚至是同质化,整个市场开始在寻找一种突破口,或者说,整个市场需要一种更为理性和合理的秩序来促进顺利发展。
在中国,但凡是某一行业竞争到一定的程度,竞争到难于分胜负,竞争到不可开交的时候,要赢,首先祭起的大旗便是价格,虽然摆脱竞争泥淖的最好办法,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增强产品的核心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医药保健品市场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很多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医药保健品打折、降价、买赠等总是围绕大批消费者,“勾引”着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消费欲望。而在现时的消费环境之下,价格策略显然将成为炸开市场最有利的武器,如果说,这是健康类产品体现的一种理性的回归的话,那么价格的下降,从暴利到微利,显然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不可抗逆的作用。
2004年医药保健品的消费数据表明,虽然销售总额仍然在以良好的速度在增长,可是企业产品的利润率却正在下降,而这可能恰恰体现了两点,一是产品的推广成本在上升;而另一点则可能是产品价格的下降。综观医药保健品市场,价格下降与成本上升均成为重要的原因。
价格的下降,是健康产品理性回归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方面体现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导致销售成本的上升,同时多种产品争夺市场,份额或者说销售额也随之下降,医药保健品的经营者必然在促销上大做文章,价格自然首当其冲,而实践证明,价格也确实体现了其应有的杠杆作用。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医药保健品价格的关注由来已久,要求降低价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所以,商家或厂家顺利民意,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零售价格,不失为一种明智的行为,而这将直接导致市场的追捧,不管怎么说,一个便宜三个爱,同样的效果,没有多少人愿意多花钱,尤其是医药保健品这样一个缺乏更多品牌,缺乏消费忠诚度的行业。
医药保健品基本上分为三类销售模式:医院专业线模式,药店、商超线模式和会议营销模式。此文只讨论药店、商超线模式下的渠道与广告问题。
人人坐庄时代
近年来,一些有影响力的医药保健品企业,老牌如张华的傅山(运作速立特、络心通、谓尔舒、天曲、金时雨等品牌)、新锐如马华章(运作肠清茶、旗人、香薰睡眠枕等品牌)都全方位借助于称霸一方,即拥有地政、媒体、渠道、人力及资金资源的区域经销商们,进行产品快速分销而获得一时的市场成功。产品的销售政策是“大包”,即底价供货,区域经销商拿钱打广告。
那些有资格被列入并共同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区域经销商们,我们称之为大经销商,在每个重要城市(按GDP和人均购买力综合评定)约有3至6家,而全国算得上重要的城市共约有50个,全国共约有大经销商200至300家。这里不包含那些专做大流通的“二批”性质企业,因为他们是静态的、不思进取的坐商,除了拥有一点计划经济时代的遗泽之外什么也没有。这200至300家大经销商是中国医药保健业最活跃、最具创造力、最可期望的群体,这是一个可怕的、令人垂涎的医药保健品物流高速公路网络。
干经销这行的,从几个熟悉的和要好的开始,形成若干小圈子,小圈子最终套成了大圈子,大家都成了圈里人。圈里的哥们姐们都干得不错,也要学那些曾呼风唤雨、创造神话的昨天老大或今天大佬一样“坐庄”。也就是,弄个产品,包装、策划一下,向圈里的哥们姐们发出急促的求偶之声:“俺也要做全国总商啊!”
这是一个崭新的、充满想像力和自信心的时期,蜥蜴团队将其命名为“人人坐庄的时代”。
医药保健品业的第一阶段正式宣告结束,它持续了有十五年,我们称之为“零散化的风云时代”,它以小型企业为主,闪烁着几个过眼烟云的大企业。而“人人坐庄的时代”是医药保健品业的第二阶段,大致始于2000年。它将会持续十年左右。它以中型企业为主,簇拥、流动并夹杂着大量蠢蠢欲动、贼头贼脑的小企业。
将会是在下一个历史阶段,而非现在,才能整合形成以一小撮大型企业为主的、富于秩序的、广大民众以健康至上为理念的黄金岁月。需要指出的是,与目前流行的媚俗的某种说法不同,未来成就、左右和操控着全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的那些航母式的大企业,未必就是那些今天拥有资金优势,或所谓研发力量的企业,更不是所谓的“狼来了”的外国企业。
我们之所以放眼世界并谈及世界市场,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以中药为代表的植物药(保健品)必将成为未来时代的主旋律。因为,我们已不可逆转地、昂首阔步地迈上了一条以预防疾病为主,而非以治疗疾病为主的金光大道。
在今天这个“人人坐庄的时代”,如果你的产品还是通过“大包”形式,那么你就是不可避免地选择了一个快速捞钱之路、短线之路、非品牌营销之路。因为,你的产品不是别人亲生的“孩子”,无人愿意将他养大,以待晚年福报。对别人来说,它只是一只鸡,下人民币的蛋鸡,对其功能的需要与期盼,只是快下蛋多下蛋,等不及了呀!我们要杀鸡取卵!
这是近些年产品一上来就狂炒、竭泽而渔之风日盛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医药保健品业屡屡招致外界非议轻视、幸灾乐祸,即所谓“火不过三五年”的原因之一。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对这种做法沉浸其中的人,你将无法拥有未来。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全力以赴建设自己的直营自控渠道体系吧!因为,这是一个结构性、而非随意性的支持体系,一个主体性的、而非配套性的支持体系。
直营自控是必由之路
把一个产品做成品牌是长期战略的问题,而以“大包”形式运作的、短线的产品通常强调战术。战术在空间轴向上只是一个断面,在时间轴向上只能无迹可寻,而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一个跨时空的、非线性的球面,它的饱满暗合了宇宙的基本形态,是刚柔并济的太极。
具体到渠道来说,如果不能形成一个主流性的直营自控渠道体系,过多地依赖经销商,很难完成。
建立你的直营自控渠道体系吧!做品牌吧!医药保健品企业的悠悠发展之道,惟此才有出路。这是那些已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有雄心抱负的企业,在上产品、做市场时,必须考虑的战略问题。
直营自控渠道体系的建设有两种主要类型:分公司制与办事处制,即直销与协销。
分公司制就是自己搭班子、建队伍,直接做渠道和终端:铺货、送货、维护、结款及管理与促销等事宜,不经过任何中间的分销环节;地政关系亲自建立与摆平,媒体投放亲自考察谈折扣,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所谓人流(人力资源)等,一切尽在自己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