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业灾害应对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S316;S1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43-01
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对设施农业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暴雨、风灾、雪害、阴雨寡照、低温冻害等几种。在新疆的多年气候分析实践中发现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具有局部地区与季节性的特点。例如雨害,主要产生在新疆南部,当春季苗期,降水量在5 mm以下时,便会产生碱结皮,其壳在作物幼苗期对幼苗的伤害极为严重,必须要对土壤进行疏松。雪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具有特定地形的条件下,产生吹雪、雪崩等。因此,在新疆的克拉玛依地区发生灾害性天气时,掌握和采取一定的技术与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大风天气的管理
遇到大风天气时,应当仔细检查,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温室大棚白天揭除防寒物时,确保压膜线不会松动,应当尽量收紧,以免大风侵袭导致棚膜鼓起落下,造成棚膜破损。夜间则要注意盖牢防寒物,防止被风吹跑散落而引起棚内温度下降,大棚保温作用无法发挥,致使作物发生冻害。同时,以上措施要灵活掌握,风天盖苫时把苫压牢,拉苫时不要全部拉完。
2 低温天气的管理
低温包括冻害与冷害。冻害是指一般温室气温降到0 ℃以下、地温降到8 ℃以下,便会发生冻害。番茄、辣椒、黄瓜等植株冻害时的表现一般发生在叶片上,首先叶片局部或整个出现萎蔫向下悬垂,出现失水状,最后干枯。冷害通常是由温度骤降所致,当气温≤3 ℃时即会出现冷害。冷害症状在茄子叶片上表现为上翘,向上反卷,后期挂果时会出现畸形果;黄瓜表现为卷须下垂,叶片反卷,边缘会出现白点;番茄表现为叶片反卷。萎蔫或死亡:辣椒则表现为叶片反卷、上翘。遇到低温天气时,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弱,在叶面上喷施肥,可补充根系因吸收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缺素症。气温低时闭棚,人为地补充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发生器或埋施二氧化碳颗粒肥,还可以在土壤中增施有机肥,有机肥通过分解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可增强作物的抗寒力,大幅度提高产量[1-2]。
3 暴风雪天气的管理
一般的温室都以盖草苫或棉被进行保温,从而导致棚上有一定的重量。如加上刮风下雪天气过程,温室南部屋面易出现积雪,加重表面重量,导致压塌温室。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并且不断地清理大棚温室表面的积雪,谨防厚雪压棚。另外注意阴雪天一定要放草帘,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贪图除雪方便,不放草帘等覆盖物,否则等到暴风雪天气过后,积雪融化大量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温度骤降,易导致作物冻死。连续雪天过后,要及时清除积雪。
4 连续阴天的管理
只要室外温度不是很低,连阴天仍然要揭、盖草苫,利用大气逆辐射的散射光,短时间露出太阳也能使棚温升高,可以适当地补充作物对光照的需求。具体管理上,与正常晴天相比,可晚揭、早盖各1 h。在连阴天的情况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很弱,从而导致合成的光合产物也很少,必须降低设施大棚内的温度,从而减少呼吸消耗。具体的操作:夜间的温度一般比晴天时低3~4 ℃为最佳。在设施农业大棚内等到外界温度升至较高时,应打开通风口,进行换气,从而降低温室内部的有害气体浓度。连阴天时,注意增加棚室光照,可采取日光灯补光技术,设置300~375盏/hm2。
5 骤晴天的管理
连续阴天棚外温度很低,突然遇到晴天,光照充足,室内气温迅速上升,植株叶片蒸腾量剧增,但因地温上升很慢,根系活动尚未恢复或活动能力还是很弱,造成上下供求的不平衡,叶片萎蔫,严重时甚至导致枯死。温度升高很快,湿度降低,为了避免受到骤晴天的影响,应当对棚内作物喷清水,然后放草苫,待植株得到恢复后,再逐渐揭开遮盖物,多次反复进行以上操作,直到作物不再萎蔫以后,方可全部揭开。第2天还要注意观察,根据作物情况有必要进行回苫,一般3 d以后可以开始正常管理[3-4]。
6 其他预防措施
在建造农业设施的同时要考虑到各个方面。采光效果好、保温性能优良、配套设施齐全的温室结构具有较强抵抗冬季冻害的条件,结构较合理的日光温室具有优良的保温与透光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气候灾害对日光温室的危害程度。并且在物种的选择上,对冬季耐低温、弱光的品种可以多加考虑。在作物种子发芽期间,可以适当地使大棚内的气温调节的较低一些,这样处理可提高蔬菜在深冬季节的抗寒能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可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反应堆,以便增强土壤的热容量,缓冲热量散失带来的降温。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合理用水,冬前适度控水,降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同时制造一个底墒足、表土干的环境条件。
7 结语
由于灾害性天气在时间上的突发性和危害上的严重性,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故应从保温、增光、管理等方面入手,并配备应急设施,以防为主,做到有备无患。除以上对策外,在冬季,温室通风透气很少,要注意增施CO2气肥和加强对病害的防治,并通过采用覆盖地膜栽培、暗沟灌溉、烟雾剂熏蒸等方法来降低温室湿度、防治病虫害。
8 参考文献
[1] 宋连起.做好灾害性天气预防搞好温室大棚蔬菜生产[J].现代农业,2012(3):69-70.
中图分类号 P429;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24-01
兖州区属于山东省济宁市,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5°43′17″~35°43′17″,东经116°35′21″~116°45′1″之间。其中北部临近宁阳,西部临近汶上,南部临近邹城,东部和泗河、曲阜接壤,占地面积约为651.1 km2,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属于鲁中山地泰沂山区,由于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山前倾平原,东部地区呈倾斜状向西南方向,中部地区地势较低洼,东部和北部地址构造结构明显,是第三系浅埋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明显。
1 气象灾害对兖州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1.1 干旱
兖州地区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盛行风的影响,造成该地区温度过高、湿度明显,容易引发干旱,对该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构成极大威胁。例如某年兖州区发生10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4万hm2农作物深受干旱影响,重灾面积约为3 000 hm2。区境北部贫水区247 hm2农作物近乎绝产。其中受灾人口达到49 84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 603 hm2,直接经济损失约为933.1万元,为该地区财政支出造成过大负担,对农业生产的收获和发展产生极大威胁。
1.2 暴雨
暴雨对兖州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多发生在夏季,由于夏季多雨的特点,以及地区气候的变化,造成该地区夏季暴雨天气频繁,无法满足农作物对光照和雨水的需求,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例如某年该地区全境遭受罕见的暴雨天气袭击,其中风力高达12级,并伴有强降雨,持续时间较长,致使兖州区粮田、经济作物、房屋及公共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统计,兖州区受灾人口约为13 800人,受灾作物约为1 106 hm2,倒塌房屋约为62间,损坏房屋约为1 994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 328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约为425万元。
1.3 大风
大风对兖州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由于季节变化、盛行风明显,造成风力较大,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极大威胁,同时对夏秋季节农作物的收获也造成不利影响[1]。例如该地区某年境内自西向东出现多年罕见的雷雨大风天气,极大瞬间风速29.6 m/s;大风造成兖州区40多条供电线路中断,全区80%的面积停电,京沪、兖石2条铁路中断运行超过10 h;刮倒、折断树木超过73万株,倒塌、损坏房屋超过700间,玉米倒伏超过466.7 hm2。本次雷雨大风天气给兖州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 000余万元。
1.4 冰雹
冰雹对兖州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大的夏季或者冬季,对农作物的破坏严重,农作物的生长期间受到冰雹的影响,容易造成反耕操作;农作物的收获期遭受冰雹的影响,容易造成r作物产量下降,不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2-3]。例如某年该地区颜店镇遭受冰雹袭击。冰雹最大直径3 cm,受灾面积约为1 133.3 hm2,其中重灾面积约为562 hm2,毁坏树木约为1 200株,砸毁瓦房约为300间,据估计损失高达867.1万元。
2 应对措施
2.1 完善气象监测系统
针对气象灾害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其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的现象,应完善该地区气象监测系统,以实现对该地区气象灾害的全面监测,有利于气象部门及时相关气象预警,指示地区各级完善做好应对措施和应急机制的启动[4]。该地区气象监测系统的完善,应根据气象灾害的种类,建立相应的监测措施,结合卫星和计算机的自动分析处理技术,科学判断相关气象灾害,以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科学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2.2 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技术
针对气象灾害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应科学提高其农业生产种植技术,选用适宜本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同时,完善其种植技术,在不同季节,根据气象灾害特点,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促进农作物稳定生长。
3 结语
气象灾害是影响兖州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应根据其季节特点,完善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同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防护措施,以减少气象灾害对该地区农业的破坏,促进农业生产在该地区的稳定生长和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胡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吉林农业,2011(8):158-159.
摘要 以湖南省汉寿县1981―2013年气候资料为例,分析了洞庭湖区汉寿县冬季气候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结合当地主要农
>> 洞庭湖区中秋酥脆枣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分析及灾害防御对策 海南省主要气象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气象灾害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分析及防御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实际防御措施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刍议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嘉祥县冬春季节气象性灾害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气象灾害对密云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建议 人类活动对洞庭湖区钉螺孳生与血吸虫传播途径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影响的评估及防御措施探究 气象灾害对电网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云浮主要气象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气候变化对莘县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 洞庭湖区水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不同时段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退田还湖的影响 黄骅市设施蔬菜生产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其防御措施研究 冬季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防寒措施 浅析城市气象灾害的影响与防御措施 洞庭湖区棉花早衰及其应对措施 冬季雾霾天气对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气象灾害术语和等级:DB.43/1234-2004[S/OL].[2015-06-15]..
[4] 邢光耀.雾霾天气下棚室黄瓜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长江蔬菜,2013(15):55-56.
[5] 蔡淑红,凌涛.无公害蔬菜生产与无土栽培(日光温室)[M]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1长期气象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的意义
在农作物的发育阶段,如果暴发洪涝灾害,玉米、水稻、高粱等农作物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减产,甚至绝产。季节性干旱也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灾害,且其是按气候季节变化来分类的,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干旱,导致农作物枯死。低温冷害、长时间持续下雨等可能导致农作物种子烂根、死苗或诱发虫害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农作物产量的降低。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之深,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危害是极大的。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显著特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也在上升,在这一背景下,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个月以上的预报。预报项目主要是月平均气温距平和月降水量距平以及月平均环流形势。长期气象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随着先进气象设备、技术的应用以及预报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预报的精确率也在逐步提高。长期气象预报可探索较长时间内特定区域的天气变化趋势,从而预测低温、干旱、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大概时间,便于农户提早采取应对措施。根据长期预报,尤其是季报、年报等天气预测,人们可以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选用抗旱、抗低温的品种,避免霜冻、干旱、低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
1.2短期天气预报对农业防灾减灾的意义
短期天气预报指的是1~3d内的天气预报,短期天气预报中短时临近预报对突发性天气灾害更具有服务针对性。短时临近预报一般指0~12h的预报。短期天气预报(包括短时临近预报)也是农户更加关注的天气服务产品,其预报时效短,因而准确率要高于长期天气预报。短期天气预报可以对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根据气象部门的短期天气预报,农业部门可根据实时共享的气象信息及时指导农户进行灾害避险。短期天气预报更加注重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合作,及时将天气信息传达给农业用户是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从而降低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着气象科技化的发展,结合高炮、火箭等技术,可实现人工降雨和人工防雹,从而达到农业防旱、防雹的目的。当然,除了灾害性天气气象与农业的应急联动能产生的防灾效应外,短期天气预报在指导农户根据天气情况做好其他农事活动,从而让作物、蔬菜、果林等充分利用光、温、水、风等天气条件,进而在促产增收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2如何发挥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2.1建立现代化的气象观测站网
近年来,通过天气预报及气象信息共享,我国的农业结构、生产布局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农业防灾减灾也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完善区域性观测网络,建立现代化的气象观测站。现代化气象观测站网络应具备自动化、密度高、要素多的特征,可以准确、及时地收集相关气象资料,随时观察四周的气象观测实况,然后对所收集到的气象资料做好数据统计与分析。
2.2建立健全灾害预测预报体系
只有对灾害进行准确监测预警,才能采取相应的灾害防御措施,达到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可以说,灾害预测预报体系直接决定着农业防灾减灾的成效。要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测预报体系,一方面要做好有关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另一方面要针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开展农业方面的气象预报[2]。就我国而言,当前的农业灾害性气象预测效果还不够理想,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有待提高,预报技术水平需要提升。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测预报体系,需要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开发适合农业生产的气象项目,着重发展特色农业。由于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所以需要对气象产品进行分类,以便采取不同层次的应对措施。
2.3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评估能力
灾害监测评估包括灾害数据评估、灾害风险评估、灾害综合评估等,精确的灾害评估数据是实施救援的前提条件。积极建立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深入进行灾害风险研究,及时通过传输系统上传评估结果,以便于各部门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3]。实地调查是进行灾害评估的有效方法,可以把灾害防御技术更好地推广到农业生产中。
2.4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
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需要政府的领导、相关企业的参与、社会公众的积极配合,各方面互相协调,充分利用可用资源,才能制定不同层次的应急方案,快速地组织灾害防御工作,将灾害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要想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体系,必须做到各级上传下达,密切配合。其中,基层气象灾害相应单位是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乡(镇)、农村多建立信息传播网络,例如用手机播报灾害气象信息,通过电视更新气象预警信息等。
2.5加强气象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中图分类号 S165+.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21-02
济宁市地处平原,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是山东农业和粮食主产区。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每年都有因气象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农业灾害发生,给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农业发展中,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自然因素之一,只有合理利用有利条件,尽量克服不利气象因子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才能实现农作物丰收。因此,加强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中的开展应用至关重要。
1 气象信息在济宁市“三农”服务中的领域及手段
目前,气象部门以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已经逐步建成了包括广播 、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公共 LED电子显示屏、卫星接收机以及人为的报警组织、电子自动报警系统等多种传播手段共存的气象信息平台。这也使得气象信息服务的层面以及服务受众更加广阔,并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现代化、系统化的发展形势。气象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以及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有效解决了农村气象信息封闭的问题。
2 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 气象信息在暴雨灾害中的保障作用
暴雨是农业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往往引起洪涝灾害[2],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济宁市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其中7―8月占暴雨总次数的70%。大雨最早、最晚出现的时间分别在3月、11月,暴雨最早、最晚出现的时间分别在4月、10月。
应对措施:根据的暴雨信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中耕松土,及时增施速效肥,适时整理田间植株。
2.2 气象信息在干旱灾害中的保障作用
济宁市春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秋旱、夏旱(主要为初夏旱),并时常出现连季旱、连年旱,其中冬春连旱较常发生[3-4]。春旱、秋旱、初夏旱分别出现在3―4月、9―10月、6月,分别为10年八遇、10年五遇、10年四遇;连季连年旱、约为10年四遇,且逐年加剧。
应对措施:根据的干旱信息,可选用抗逆性强的主栽良种、适当浇水、微蓄微灌、耕作保墒、补施肥料、防病治虫。
2.3 气象信息在冰雹灾害中的保障作用
济宁地势平坦,境内大风可分为冷空气影响偏北大风、春季偏南大风和强对流天气大风。冷空气大风大都发生在冬春季节;强对流天气大风发生在春、夏、秋季节,时间短但破坏力强。据统计,济宁大风主要发生在3―5月,但是6―8月的强对流大风由于突发性强、瞬时风速大,更容易造成严重灾害。据统计,冰雹出现频次为2年一遇。
应对措施:一是农业生产设施应及时加固,成熟的作物尽快抢收。二是架设临时风障,避免作物和塑料大棚、温室、阳畦等遭受大风的侵袭,可在其北侧架设1~2 m的风障,能够起到有效防风的作用。三是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或调整播种期,使农作物的主要发育阶段避开多雹期,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
2.4 气象信息在霜冻灾害中的保障作用
济宁初霜冻一般影响晚熟玉米和晚熟果树,终霜冻一般影响冬小麦、果树、蔬菜、春播作物播种和苗期。历史资料显示终霜冻受害年份明显多于初霜冻,终霜冻的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初霜冻。主要危害到拔节期的小麦。
应对措施:一是种植耐寒作物,培育抗寒高产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促使作物提前成熟;采取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作物的耐寒能力。三是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及早熟品种,避过霜冻危害时期。四是灌水法。就是在霜冻来临前,田里灌满水,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不散失,提高空气温度。灌水一般可使空气温度升高2 ℃左右。
2.5 气象信息在连阴雨灾害中的保障作用
连阴雨对农业的危害极为严重,济宁主要发生于麦收和秋收期间,麦收期间连阴雨平均5~6年一遇。秋季连阴雨多于麦收期,平均3年两遇,秋季连阴雨对小麦播种有不良影响。
应对措施:一是随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连阴雨天气到来前,抓紧抢收已经成熟的秋作物及各种果品。二是降雨过后,大田内没有及时运出的玉米,要及时运出、晾晒。晚熟棉田适时喷施乙烯利催熟,促使棉铃开裂吐絮,增加产量,多收霜前花,提高棉花品质。三是受连阴雨天气影响,要抓紧时间腾茬,确保小麦及时播种。
2.6 气象信息在干热风灾害中的保障作用
干热风多发生于小麦乳熟期,是影响济宁小麦生产的灾害之一,常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秕、千粒重降低以致严重减产。旬平均出现日数:5月中旬0.5 d,5月下旬和6月上旬各2 d,全年4.5 d,历史上1965年最多,达16 d。
应对措施:一是选育抗干热风的小麦良种,通过肥水管理等手段提高小麦自身抗干热风的能力;二是通过植树造林改良农田小气候,改善小麦的生态环境;三是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气象部门的干热风预报,在干热风发生前2~3 d对麦田灌溉1次,此法可降低5 cm地温4~5 ℃,增加相对湿度5%~7%;四是喷施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和减灾增产剂等化学药剂,有效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新陈代谢,抑制蒸腾作用,增加叶片含水量,达到抗干热风的目的。
2.7 气象条件与农作物病虫害
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与气候背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据统计,凡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农作物重大流行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或与气象灾害相伴而生。
影响农业病虫害发生主要有4个条件:一是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和降雨等气象条件;二是可以提供病虫害营养的农作物;三是天敌的制约作用,包括天敌的数量以及对病虫害控制作用的大小;四是人类采取的管理方法。
气象、气候条件与农业病虫害的关系最直接。昆虫是变温动物,温度升高,可加快昆虫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理生化反应速度,促进昆虫生长,但是如果温度过高,又抑制昆虫的发育。因此,天气、气候对病虫害的影响,主要考虑天气条件是否超出病虫害适宜生长发育繁殖的气象、气候条件范围。
3 发展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对策
3.1 注重需求分析,找准气象为农服务切入点
着重在抓好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5-6];二是在“三农”气象服务中,充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色,发挥气象信息服务优势,争取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多途径开展气象信息为农服务工作、服务产品多样化,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农业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与涉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专家联盟。每年不定期开展联合会商和田间调查,联合制作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存在的问题。
3.2 突出以点带面,凝练气象信息为农服务推广经验
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力求将所有气象信息服务站均建在镇政府内,并列于农技站、畜牧站、水利站、林业站等乡镇部门。
通过信息直通系统实时显示天气预报,当有重要天气过程时,信息服务站内的值班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将预报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镇领导和村干部;气象局也同时通过短信平台将信息发送给气象协管员和信息员,快捷有效地传播了气象信息。
3.3 坚持项目牵引,提升气象信息为农服务质量
紧紧围绕中国局和省局的要求,以需求为引领,以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网、信息服务站、特色示范点”(简称“一网、一站、一示范”)为抓手,建立权威、畅通、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播放气象与农业的适用技术信息,成为农民朋友科学种田、接受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帮手[7]。
4 参考文献
[1] 曹雅杰,李阳,许春艳.浅析“三农”专项气象服务[J].吉林农业,2012(10):186-189.
[2] 高丽娥,邱雪清,高青芳.“三农”应用气象服务探讨[J].绿色科技,2012(4):43-44.
[3] 薛德强,王建国,王兴堂,等.山东省的干旱化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3):60-65.
[4] 苑文华,张玉洁,孙茂璞,等.山东省降水量与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对干旱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0,28(1):35-40.
中图分类号 S16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292-01
滑县气侯温和,物阜民丰,素有“豫北粮仓”之称。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县级之首,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因此,良好的天气条件是滑县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基础,也是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但是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必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这就要求气象人员要认真分析低温阴雨天气对滑县重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金银花和棉花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生产建议和气象防御措施,以达到防灾减灾、降低经济损失的目的[1]。
1低温阴雨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1低温阴雨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使处在生育关键期的小麦抗寒能力普遍下降。由于积温不够,小麦总体生长发育不良,个体偏弱,群体偏小,麦苗长势偏差;如果拔节时遇到0 ℃以下气温,孕穗时遇到2 ℃以下的低温,小麦就会受到霜冻危害[2]。首先,低温阴雨天气会造成小麦播种期推迟。其次,由于土壤湿度较大、地温较低,会导致小麦播种后发芽出苗、分蘖等生育期后推,使冬季来临之前,壮苗形成具有相当的难度。再次,低温阴雨天气会造成耕作层含水量加大,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进而阻碍小麦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此外,天气寒冷,麦田湿度过大,往往减弱了小麦抗病能力,使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加重,红蜘蛛和蚜虫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于部分地下虫防治不合理的地块,还会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最后,如果部分地块播种过深,长期的低温寡照必将导致幼苗生长细弱,抵抗力差,进而造成部分麦田黄苗现象。
1.2应对措施
一是及时清理田内“三沟”和田外渠道,改善田间积水状况,保障植株根系的正常生长。二是要密切关注“倒春寒”天气的出现,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小麦遭受春霜冻害[3]。三是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春季往往是病虫害的多发季节和杂草生长旺盛的时期,阴雨过后,小麦株间持续过湿,天气转好使气温明显上升,有利于病虫草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要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和小麦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 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2.1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低温阴雨天气若发生在玉米出苗期,会造成烂种、死苗较多,出苗率低,缺苗严重,补种补苗量大,即使出苗,也会造成玉米苗品质普遍较弱,根系不发达,活力低,紫色苗居多;发生在生育前期,主要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幼穗分化,造成植株低矮瘦弱,穗粒数少;发生在开花散粉期,会使花粉吸水膨胀破裂死亡,有的花粉黏着成团而丧失散粉能力,形成空秆;如果发生在灌浆期,则会影响灌浆速率,导致减产。
2.2应对措施
一是及时做好查苗补缺工作,保证全苗;多施农家肥,适当追施苗肥以利提苗,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培育壮苗幼苗。二是由于受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植株的发育会较常年偏弱,根系不发达,要做到科学施肥,应适时施一次拔节肥,并且重施攻苞肥,以促进玉米正常生长。三是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滑县夏玉米苗期发生的主要虫害是玉米蓟马,玉米受害后,叶片往往呈现清晰的银白色条纹,受害严重时常使心叶不能展开或呈鞭状,有时还可造成大量死苗。为此,必须及时有效开展玉米田病虫害防治工作,可用40%施可闲除草剂和联苯菊酯杀虫剂。四是为了防止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玉米茎秆倒伏现象发生,应在拔节期后采取培土壮根措施,既可促进生根发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又有利于田间灌排,减轻涝渍危害[4]。五是由于低温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植株干物质积累较少,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该在不延误小麦播种的情况下,尽可能延迟玉米的收获时间,促进玉米灌浆和成熟,降低水分,提高品质,增加产量,以弥补因玉米生长发育迟缓所造成的产量损失。
3低温阴雨天气对金银花生产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3.1低温阴雨天气对金银花生产的影响
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是滑县的特色农产品,其适应性很强,耐寒,耐旱,也是滑县经济创收的重要农产品。但是连续的阴雨低温天气同样会对金银花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金银花每年春夏季发梢,但是滑县春季经常会出现倒春寒,如果持续的低温阴雨发生在金银花播种移栽期,会造成幼苗被冻坏,甚至冻死;如果发生在金银花花期,雨量较多,会严重导致金银花花期花蕾的萎缩、脱落,同时阴雨寡照天气也必然导致日照时数下降,对金银花的开花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减产;如果阴雨天气发生在金银花花期结束后,往往会形成冠下田间小气候,造成根部腐烂,来年整株枯死。
3.2应对措施
低温阴雨天气过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极易造成金银花(下转第294页)
(上接第292页)
病虫害的发生。轻则造成花期中断,产量下降,重则造成成片植株枯死,给花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要及时喷洒农药减少病虫害,做好田间管理,防止根腐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5-6]。
4结语
持续的低温阴雨等灾害性天气虽然给滑县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做好气象服务预警工作,协助群众科学地采取防灾减灾的应对措施,必定可以减少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气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7]。
5参考文献
[1] 陆亚龙,肖功建.气象灾害及其防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 冯秀藻,陶炳炎. 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3] 朱乃海,吴慧,陈汇林,等.重度低温阴雨天气对海南农业的影响及减灾措施[J].中国热带农业,2008(2):10-11.
[4] 张旭阳,李星敏,杜继稳.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7):120-122.
1引言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年降水量在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5~16℃。主要生产棉花,花生,油菜,水稻,西瓜,小麦等农作物。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部分,气候有变化一定会回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经济造成影响。当前全球变暖,极端气候现象增多,襄阳市宜城市的气候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地的农作物品种变异,生长缓慢,产量降低,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2气候改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1气候变化影响土壤等要素的理化特征和农作物生长特性
阳光、水分、土壤、热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要素。由于气候变化都会导致这些条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四要素的理化特征。阳光、水分和热量影响着土壤有机质含量,温度或高或低和降水量减少都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制约土壤资源的生产力。某一区域内适合生产哪种农作物与本地的气候因素紧密联系着。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特性、种类等。气温逐渐上升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季节,如,本市中属于热敏感的农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由于气温升高,直接导致了产量的减少。
2.2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病虫害、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
气候发生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大范围的农业病虫害。特别是暖冬季节,全球温度变暖,非常有助于农作物病虫害过冬繁殖,使得病虫害能安全过冬的数量增多,死亡率减少,从而农作物被病虫害危害的区域范围增大,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气温变暖,引发了众多生物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变化,同时也扰乱了往常的自然环境下食物链的竞争关系和种群之间的关系,病虫害没有了天地的捕捉,使得病虫大量繁殖和生长,出现了病虫害流行。
2.3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产量,减少农民收入、阻碍农业经济发展
气候变化将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处于低纬度区域的作物产量减少更加明显,中高纬区域的作物产量不受影响反而增多,宜城市大部分都是岗地,属于低纬度区域,受灾现象更加明显。由于农作物产量减少,农民的收入也跟着减少,导致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就会降低,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改善农业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3.1增强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减少农业损失
宜城市人民政府应统计近几年气候变化的数据,从中分析气候变化的特点,合理的制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方案。另外,还要加强关于农业方面的自然灾害管理工作,要经常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最新的气象报告,并将气象信息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和个体,使农民和工作人员能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2选择优良农作物品种,增强农作物抵御不利环境的能力
由于气候的不断变化,有些地区的农作物已经不适合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农作物减产的现象,可以适当的选择优良、适应气候变化生长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繁殖生产,从而增强农作物抵御不利环境的能力。通过从别的地方引进新品种是一个不错的有效途径。
3.3加大农田水利技术设施建设,改善给水排水功能
由于宜城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部分工程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立起来的,工程起点相对低,很多水利设施已经无法正常使用,特别是水涝时期排水的功能不足。因此要强化农田水利设施,改善积水排水的功能。特别是要加强设施的防渗功能,优化灌渠的给水功能,降低灌渠漏水和渗水,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使提高农业对气候灾害的抵御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结合实际,重视科学、给水排水灵活,节水灌溉,积极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并能研发出更多能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新型工艺设施,从而不断的强化抵御气候灾害的工程设施。
4结束语
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两者的关系既是相互影响也是相互制约的。掌握气候的变化情况,可以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质量。我们在应对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下,要积极的采取措施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灾害。通过增强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选择优良农作物品种、加大农田水利技术设施建设,将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未来气候变化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正确面对气候变化,及时研究应对方法,让农业生产在适应气候的变化中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军,蒋远胜.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受灾面积的影响分析-基于1951-2009年的数据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11(03):56-59.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99
1 葡萄种植的气候资源分析
1.1 温度条件
温度是葡萄生长发育过程最为重要的气象因子,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不一样。温度为10~12℃时葡萄萌芽;新梢生长发育阶段要求温度为28~30℃;开花阶段以≥15℃为宜;浆果期要求温度>20℃,浆果成熟期间温度要>17℃,葡萄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5~30℃,最热7月平均气温应≥18℃。开花阶段温度
1.2 水分条件
水分在葡萄生长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各个生长阶段对水分要求也不一样。葡萄萌芽、新梢生长、幼果膨大阶段均要求土壤含水量为70%左右,浆果成熟期以土壤含水量为60%左右为适。
1.3 光照条件
葡萄属喜光植物,葡萄产量及品质的90%~95%取决于光照条件,光照时数长短对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有极大影响。葡萄整个生育期要求日照时数在800h以上,光照条件不足会导致新梢生长发育不良,叶片薄,叶色淡,果穗小,还会出现落花落果现象,减少葡萄产量,导致浆果糖分低、酸高,影响葡萄品质。
2 瓜州发展葡萄特色种植的气候资源分析
2.1温度条件
瓜州县年平均气温8.8℃左右,年平均最高气温24.9℃,最低气温-10.4℃,该地区年较差、日较差大,平均年较差温度达35.3℃,平均日较差16.1℃,极端最高气温为42.8℃,极端最低温度为-29.1℃。可见瓜州县可以满足葡萄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
2.2 水分条件
瓜州h年平均降水量45.3mm,而年蒸发量为3140.6mm,年相对湿度39%-41%。4―7月平均降水量7.5mm;8―10月份降水逐渐增多,为18.5mm。瓜州县境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4.2亿m?,有各类水库、塘坝37座,总蓄水量2.53亿m?,其中双塔水库库容达2.4亿m?,是甘肃省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丰富的水利资源能够充分满足葡萄生长用水。
2.3 光照条件
瓜州县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3360h,5―9月为光照高峰期,日照时数高达1800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3.6%,充沛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实现葡萄高产和优质。
3 葡萄生长期主要气象灾害
3.1 霜冻
瓜州县年平均温度
3.2 高温
瓜州夏季有高温天气,如果气温>35℃,会影响葡萄生理机能,叶片稀疏、颜色暗淡、果实生长缓慢等,甚至出现日灼病,使葡萄产量及质量大幅下降。
3.3 干旱
若长时间未出现降水,且灌溉不及时,葡萄根部难以汲取水分及养分,减弱葡萄光合作用,叶片黄化或脱落,甚至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3.4 大风
瓜州易出现大风天气,葡萄开花及幼果膨胀期出现大风,会刮落花朵及幼果,甚至刮折葡萄枝条,降低葡萄坐果率。
4 应对措施
4.1 加强对葡萄产业的气候监测
气象部门应结合葡萄生长对气候资源的需求,在葡萄主要种植区域构建小型气候观测站,全天候观测温度、水分、光照、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变化情况,并完善相关气象观测资料,构建葡萄种植气候指标,提升气象监测及预报服务水平,切实为葡萄种植户增产增收提供服务保障。
4.2 提高灾害天气预警水平
制定专题气象服务方案,加强葡萄生长期霜冻、干旱、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为葡萄种植提供有效气象服务。构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通过电视、广播、乡村大喇叭、手机短信、网络、微信、微博等农业气象信息,及时将天气预报信息传递给农户,提前应对灾害性天气。
5 结语
瓜州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适合发展葡萄种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影响葡萄正常生长,气象部门必须积极采取对策,科学指导葡萄种植,提升葡萄产量和品质。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3月丰都县出现了连续5d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低温阴雨天气。丰都县各乡镇水稻、玉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种烂秧现象。给农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烂种烂秧,大春的栽度等受影响。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遭受打击。做好农用天气预报服务,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措施。引导农民朋友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春播中的烂种烂秧是可以减轻甚至于避免发生的。
如何更好的做好春播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如何做到更贴近于农业实际需要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成为春播期间为农服务思考努力的主要方向。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得到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有限,同时农民朋友对天气预报的重视不够。灾害来临时,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进行必要的田间管理,是灾害得以深度发展的主要原因。下面以2011年3月19日开始的低温阴雨天气农用天气预报服务过程为例加以说明。
丰都县气象局在3月18日通过电话、电视、网络、短信、QQ群以及各乡镇电子显示屏等形式降温降雨天气消息,同时提出降温期间可以采取加盖薄膜、草帘等措施防范低温危害。
图1、图2来自于低温阴雨天气后5d,于2011年3月31日去丰都县粮油种植大镇—社坛镇调查实地拍摄。2块秧苗播种期都差不多,在3月上旬后期播种,他们都可以通过电视收看天气预报,通过手机接收到短信天气预报。两块苗床距离大约20m,不同的是图1在坡地上,图2在稻田。两苗床的秧苗长势截然不同。图1秧苗稀少,秧叶发黄枯萎,出苗不整齐。图2秧苗长势好,整齐。
图 1 受害发育不良秧苗 图 2生长正常秧苗
图1受害发育不良的秧苗,未重视降温降雨天气的来临。3月19~25日的低温阴雨期间未采取任何增温保苗措施。由于劳动力不足,疏于管理。出苗严重不齐,秧叶发黄枯萎。长势差。
图2生长正常的秧苗,通过电视、手机短信获得降温降雨天气消息,3月19~25日降温降雨期间,有人专职看管,低温阴雨期间覆盖2层薄膜,一层草帘。低温阴雨过后加强通风浇水,长势明显比图1好。
图 3
图3受害的玉米苗低温阴雨来临时,应对措施不当。接收到3月19~25日的低温阴雨天气消息。但是为了节省劳动力,揭开薄膜让雨水直接浇灌玉米苗,导致玉米苗叶枯黄、死亡等受害。
以上3张图片,图2由于了解到了低温阴雨天气消息,充分利用低温阴雨天气预报信息采取合理措施进行管理。在灾害来临时采取了加盖薄膜、草帘子等增温措施。低温阴雨过后,采取通风,浇水等措施,秧苗长势好,未受害。图1、图3不了解、不重视低温阴雨天气,未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分别出现死苗、黄枯等现象,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
通过上面的实例分析,结合丰都县海拔高度差异大、5km不同天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要做好农用天气预报,应该做到细致的农情调查,调查应该包括农民朋友实际需要什么样的预报;通过何种方式农民朋友更能接收到天气预报信息,了解春播进展情况、土壤墒情状况等;准确评估前期气候概况对春播工作利弊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是根据最新天气预报资料分析制作准确的农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结果,提出具体的能被农民朋友采纳实施的对策建议措施;通过有效的途径农用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后,应及时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指导大田管理,落实对策建议措施。大田管理看似农民朋友自己的事,其实和为农服务人员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这次服务,深刻的体会到让农民朋友得到农用天气预报信息是为农服务中最重要的一环。了解到了天气预报,通过什么措施去防御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危害,减轻损失,这是为农服务人员应该仔细认真琢磨的,防御灾害措施的落实执行尤为重要。这一环节对为农服务人员来说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通过这次春播期间低温阴雨天气为农服务,笔者认为通过做好作准农用天气预报,采取合理有效的规避措施,春播中的烂种烂秧是可以减轻,甚至于避免发生的。
参考文献
一、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防汛、防雹、地质灾害防治和抗旱工作是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防汛、防雹、地质灾害防治和抗旱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正确认识今年的防汛、防雹、地质灾害防治和抗旱工作形势和巨大工作压力,站在讲政治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立足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坚定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不动摇,把防汛、防雹、地质灾害防治和抗旱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抢险救灾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积极研究应对措施,确保各项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对因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置失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狠抓落实,切实做好防汛准备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做好当前防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完善工作预案,逐级落实防汛责任,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防汛保安措施,确保工程运行正常,抢险物资准备充足,抢险队伍落实到位。要抓好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防汛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做好汛前水雨情测报设施、防洪工程设施、通讯预警设施、蓄滞洪区的安全避险设施等工程的严格检查和安全维护,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防汛工作及时到位。要抓好水情预报、洪水调度和汛期查险抢险三个主要环节,做到领导、队伍、方案和物资“四落实”,提高抗洪抢险能力。要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清理和充实物资储备,确保质量完好、数量充足和应急所需。要加强各类应急训练,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置,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统筹部署,切实做好人工消雹工作
针对我县雹灾较为严重的实际,气象部门要备足人雨弹、火箭弹,做好作业预案,安排好作业点的布局,加强作业调度,严格遵守消雹作业空域申请制度、持证上岗作业制度,进入并保持临战状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开展人工消雹作业,最大限度地减轻雹灾危害。
四、未雨绸缪,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暴雨洪灾极易诱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要抓好地质灾害汛前检查、汛中排查及汛后核查工作,对存在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要登记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同时编制和落实好防灾预案,对极易发生的灾害点必须逐级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测人,做好监测预报工作。认真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上报制度。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认识辖区内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形势,克服麻痹思想,作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要建立应急抢险反应系统,制定落实防灾预案,确保险情出现后尽快应急处理,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防患未然,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36-02
一、农户面临的主要风险
农户风险指农户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些风险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农户的财产安全和收入的稳定性,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户面临的风险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农户面临多种风险,比如按风险损害对象可分为人身风险和财产风险;按风险产生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本文主要就对农户产生较大影响的和农户比较关注的风险进行分析,具体对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展开分析。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所导致的风险,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自然风险也是农户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包括:干旱、洪涝、雪灾、雹灾、暴风及各种病虫害灾害等等。中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自然灾害。这些自然风险的存在极大地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和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并且关系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比如2008年南方经历一场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2010年西南五省所遭受的干旱,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行为的反常或不可预料的团体行为所致损失的风险。当前,农户面临的社会风险有所抬头,主要表现为家庭财产的被盗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家畜被盗事件更是频频发生,以至于到了人畜共屋的地步,农户养一头牛或几只羊也天天提心吊胆的,为了防止被盗只好人和家畜共居一室;还有的农户夜里不敢睡着,时刻警惕着。即使如此农户也难以有效防范偷盗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农户辛辛苦苦养壮了牛、养肥了羊,一夜之间全不见了,可谓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空忙一场。大多数农户在偷盗事件发生后很少报案,即使报了案也很难追回被盗的财物。这不仅给农户直接带来了财产损失,而且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导致由于害怕被盗而不敢养家畜了。因此农户面临的社会风险更值得我们关注。
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动或估计的错误,导致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所致损失的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现在,农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更加突出了。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下,往往出现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矛盾,比如农户看到去年大蒜价格涨了,能赚钱,今年都跟种,大蒜价格又因供过于求而大幅下跌,这就是农户面临的典型的经济风险。同时在农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也始终面临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二、目前农户对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
一般而言,应对风险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有风险回避、防损和减损,即风险防范;风险融资的主要方式包括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一般可分为“事前”预防策略、“事中”控制策略和“事后”融资策略。农户在长期的应对和管理风险的过程中形成的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前”预防策略。“事前”预防策略,即农户想方设法回避所面临的风险,比如采取一些兴修水利、推广学习农林科技知识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各种自然风险的发生;农户为了规避家畜被盗的风险,就不敢养家畜了等。这种策略虽然能够有效防范风险,而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并且带有消极防御的性质,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把增加收入的可能性排除了。
2.“事中”控制策略。“事中”控制策略,即农户在风险损失发生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来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比如通过及时灌溉来减轻旱情、喷撒农药来减轻病虫害等自然风险等,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少损失的好方法。
3.“事后”融资策略。尽管农户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有效防范和减少损失的发生,而有些损失是避免不了的,这样就面临着风险融资问题:即由谁来承担损失的后果更有效,是由农户自己来承担损失的后果,即风险自留,还是转移给他人来承担损失的后果,即风险转移。目前,中国农户大都选择了风险自留,其主要方式包括:(1)动用储蓄,农户在遇到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失时,首先会选择动用储蓄,这也是收入的跨时期转移的一种具体方式。动用储蓄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农户的消费波动,而且带给农户的主观感受较好。但是动用储蓄的局限性是农户通常没有更多的储蓄,而且储蓄资产的分布也不均衡,限制了这种方式的广泛应用。(2)借贷,当有些风险导致的损失超出了农户的储蓄时,更多的农户选择借贷来渡过难关。而由于农村金融抑制的存在和农户借贷的特殊性,导致农户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使得农户转而依靠民间借贷,即主要依靠社会网络向亲朋好友借贷,这也会受到借贷数量有限的限制。并且当农户采用借贷方式渡过难关后,在未来收入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借贷给农户将来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农户面临着较强的还贷压力。(3)减少开支与出售财产,当面临较大的风险损失时,由于储蓄不足以及借贷数量有限,一些农户仍然不能获得安全保障时,不得不采用减少开支、出售财产等措施。减少开支也是农户应对风险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风险损失不大时,农户减少开支首先是压缩非日常支出,当损失很大时,农户才会压缩日常生活开支。但是这种减少开支是有限的,农户很难仅仅通过减少开支来应付较大的损失。出售财产尽管也可以帮助农户渡过一时难关,而却往往受到农户财产有限、急于变卖时会受到流动性约束等因素的制约。
三、如何更好地应对农户面临的主要风险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户面临的主要风险,在目前农户对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风险的原因、特征及其影响来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的防范和化解农户面临的风险。
1.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1)通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来达到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尤其对于应对自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农户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动。对于自然风险而言,通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如通过天气预报,对一些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提前采取一些应对防范措施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通过兴修水利则可以有效防范旱涝灾害的发生;通过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则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等等。(2)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在完善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建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来更好的应对农户面临的风险损失。由于大部分自然风险属于可保风险,因此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转移农户所面临的风险。农业保险是化解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稳定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又由于农业保险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正外部性,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很难实现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当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来应对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另外,可以考虑推出农业巨灾保险来应对大面积的特大自然灾害。
2.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社会风险。由于社会风险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而农户面临的偷盗风险是由于人为的不合法行为导致的。因此通过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公安部门对农村偷盗事件的重视程度,不要以为是小案公安部门就不够重视,因为这不仅直接关系着农户的财产安全和收入稳定,还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治安状况。通过提高破案率,不仅可以使农户的财产损失得到补偿,还可以使农户可以放心地去多养家畜,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可以来有效防范农村偷盗行为的再次发生。因此要通过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来避免农户为了应对社会的偷盗风险而采取的消极的不敢养家畜的规避风险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农户所面临的社会风险。
3.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经济风险。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有效规避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避免“谷贱伤农”事件的发生。首先应当在农村进行广泛的期货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广大农户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防止出现个体理性、集体非理的发生。其次要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并推出新品种,形成相对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使农户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分散。另外,为了克服农户分散、信息不对称和相关知识、业务能力缺乏等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农户组织起来,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和“期货+订单”等有益方式,通过组织的形式更有效的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
这样,通过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社会风险;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经济风险,再配合目前农户已有的应对风险的措施,可以更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农户所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钟明.保险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传波,丁士军.对农户风险及其处理策略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