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10-08 09:51: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施工环节复杂、参与者多、周期长、风险因素多等特点,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灾害事故风险率。所以在高层建筑的土建施工过程中, 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事实证明,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 为风险管理而付出相应成本来挽回不必要的项目损失, 这种努力是值得的, 而且是必要的。

1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的特征

高层建筑的建设风险更大, 风险发生的概率更高, 其特点总结为: ( 1) 前期投资大, 前期资金运营风险比较大。( 2) 施工周期相对较长, 比普通项目层数多很多, 有很大的工程量。( 3) 火灾在高层项目上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4) 工程风险的责任承担者相对较多。( 5) 土建施工的垂直运输量很大, 高空作业多, 吊装作业风险高, 且在调试和安装垂直运输设备时安全风险大。( 6) 工程施工的协调工作难度大, 作业的种类繁多, 波及的范围大, 且工种和工种间的交叉配合很多。( 7) 结构复杂, 施工和设计不仅量很大, 技术难度也很大。( 8) 场地相对限制条件比较多, 施工环境、施工的自然条件都比较复杂。

2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过程

针对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 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四步, 从风险识别到风险估计, 然后是风险评估, 再到风险应对, 最后是风险控制( 见图1) 。其中风险估计和评价可以看作是一个步骤, 统称为风险评估。

图1 风险管理流程图

2. 1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识别

依据项目的工程概况、项目规划、工程项目常见风险种类、历史经验对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选择核对表法和德尔菲法联合的方式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首先对风险因素通过专家讨论, 形成初始的风险指标, 制定初始风险核对表, 然后再对初始风险指标进行专家匿名讨论, 形成最终的风险核对表, 如表1。

表1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风险指标

2. 2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评估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评估分为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大部分, 风险估计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对建立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概率的计算和估计; 而风险评价则是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 对风险指标进行严重程度的计算, 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出风险损失度从大到小的指标排序。

现有的风险估计方法虽然很多, 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现实中类似的工程项目实例和历史数据是很难得到的, 所以专家调查法、主观测验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办法。

采用德尔菲方法进行风险估计, 首先进行风险指标的概率估计, 通过专家打分, 得出每个风险识别指标的综合概率值, 其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度量统计表

再对项目风险因素发生后产生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从施工工期、施工质量和经济损失三个方面的维度来衡量。施工工期的影响权重占20%; 施工质量的影响权重占20%; 造成的经济损失权重占60%( 以上权重都是假设值, 在具体每个工程中, 权重会有相应变化) 。根据此评判标准, 进行问卷调查,将专家们的回答归纳统一, 得出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因素发生后果严重程度度量表, 如表3所示。

表3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风险因素发生后果严重程度度量表

接下来要对所有的指标层各指标进行归一化权重处理, 指标层指标权重与准则层指标权重相乘, 得到指标层指标的综合权重值, 如表4 所示。

表4 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由表2、表3 和表4 联合, 可以解出各个风险指标的综合评估值, 如表5 所示。

表5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指标综合评估值

在计算出各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估值之后, 将项目风险按其综合评估值的大小划分为A 类、B 类、C类三种。各类风险因素的划分标准为: A= ( 1, +] ) , B= ( 0. 5, 1) , C= ( 0, 0. 5) 。A 类表示主要风险指标, B 类为次要风险指标, C 类为一般风险指标,具体分类见表6。分类的目的是可以看出哪些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整体风险管理目标影响大, 而根据不同的归类可以使项目管理者关注这些主要的风险指标, 随时监测这些风险因素的发展变化,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表6 风险指标的综合评估值排序

2. 3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控制

A 类风险是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主要风险指标, 它们将对高层建筑的施工顺利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应重点控制, 使这些风险降至最低。

B 类风险是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次要风险指标, 仅次于主要风险指标, 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因为一旦风险发生, 产生的严重后果将对整个项目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C 类风险是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一般风险指标, 是评估值最小的一类风险指标, 不需要很强的风险控制力度, 但是也需对风险指标进行跟踪, 随时监督和检查各指标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偏移计划的现象, 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

3 风险管理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3 .1 保险不能替代施工风险管理

保险是施工企业为了转移和回避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保险并不能替代施工风险管理。

(l) 保险业只承办由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而目只承办其责任项下的业务, 其他损失不属于理赔范围, 保险人均不予赔偿;

(2) 保险业务的扩展完全不能与施上生产的发展同步, 保险条款难以全面反映施工过程中施工风险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

(3) 施工企业负责风险管理的人员更应了解本工程施工的内外环境, 能制定和实施比保险人更有效的处理方案;

(4) 保险单中的许多条款都给施工企业限定了不利的条件。因此, 施工企业不能完全依靠保险公司来解决风险问题, 必须实行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问题。

3 . 2 加强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

施工合同作为施工过程当事人的行为准则, 具有法律效力。施工过程就是施工合同的履行过程,所以要慎重分析和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在合同谈判和签汀时, 要尽量避免承担风险的不利条款; 在合同履行中要采取有效措施, 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 要采取有效办法分散或转移风险, 尽可能降低因风险造成的损失。预测和识别风险, 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并不意味着风险间题的解决。在错综复杂的合同实施过程中, 还必须进行风险跟踪, 进行风险动态管理, 才能更好地解决风险问题。

4 结论

本文将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阶段。对十八类风险因素按其综合评估值的大小分为三类风险, 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原则, 可以为加强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提供参考。施工风险管理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强化风险防范能力,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以减少施上_ 风险带来的损失及不良后果。只有这样, 我们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 1] 邱苑华. 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 . 科学出版社, 2003.

[ 2] 周直, 等. 建设项目基本风险空间研究[ J] .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7, ( 3) .

篇(2)

【正文】高层建筑物的防火问题一直是消防部门防火管理的重点内容,面对当前高层建筑物防火安全性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坚持性能化的防火控制,从程序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控制防火设备,明确疏散设计要点,全面规划高层建筑物的性能化防火安全设计。

1. 高层建筑物防火安全性能设计存在的问题

1.1高层建筑的火灾威胁性严重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方面往往为了楼房建筑需要而设计竖井,这些竖井本身就是火灾发生后的严重安全隐患,火势可以通过竖井进行大面积的快速蔓延。加上,高层建筑内部人员众多,通道设计狭窄,使得人员扩散成为问题。为了控制这些问题,在建筑物防火设计方面必须要重视预防,进行全面的灭火系统控制。但是,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内设有预防性能较高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却很少,即使有内部也缺少全面的预防控制,对于会议室、餐厅和图书室等特殊地点往往会忽视火灾防护,进而不安装自动报警系统。[ 崔静. 某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研究[D]. 天津大学, 2010 .1-55.]

1.2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困难

高层建筑物的建筑条件决定了消防设备的扑救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消防员也很难进入建筑物内部进行全面抢救,如果超过消防登高车辆的高度则无法从室外扑救,只能依靠自救,即依靠室内的消防疏散设施。这些消防安全问题都需要建筑物内部设有自动灭火装置,避免出现严重的火灾问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被保护建筑物的性质和火灾发生、发展特性的不同,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系统形式。在火灾发生时,火源处温度上升,使火源上方喷头开启,首先排出管网中的压缩空气,于是报警阀后管网压力下降,干式报警阀阀前压力大于阀后压力,干式报警阀开启,水流向配水管网,并通过已开启的喷头喷水灭火。但目前多数高层建筑物,特别是居民住宅内部缺少这种高效自动化灭火系统,即使在建筑物监察之初有设备装置,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设备的检查和监督,自动灭火装置往往容易出现老化、不能使用的现象。[ 赵诗万.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应用技术及案例分析[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02):87-88.]

2.高层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原因

高层建筑的火灾威胁性决定了采用全面性能好的消防安全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优势作用明显,其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包括:设计指标制定、评估方案设计、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这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流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这些设计内容都为高层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提供了高效保证。[ 庄巨勇. 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12) :89-91.]

3.高层建筑物防火安全性能设计的相关问题分析

3.1性能化消防设计的程序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程序包括:(1)确定火灾场景。在建立火灾场景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火灾荷载及分布状态;火灾可能发生的位置;室内人员的分布与状态;火灾可能发生时的环境因素等。(2)综合考虑火灾场景中燃料、点火源、通风状况、空间分布、火灾发生时主动式消防系统的动作情况等因素,确定火灾载荷、火灾规模的大小和增长趋势、以及发生轰燃的可能性。(3)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评估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例如:增加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淋装置、对通风特征的修改、变更建筑材料、内装修和建筑内部摆设等因素,都在该步骤进行评估。而性能好消防设计的优势作用也十分明显。第一,性能化防火设计特别注意建筑物的特殊方面、用途以及业主特殊的需要,或者说考虑那些适当的更广泛的一致性;第二,多种工具可以被用来进行火灾风险分析,这样使得工程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加;第三,性能化设计能够导致一种综合的防火战略的形成;第四,这种综合的工程方法通过对损失可能性的认识的改进,可以提供更加节省而有效的防火系统。第五,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考虑建筑的全部防火系统的相互作用,其结果通常导致设计超过处方式规范的需要。

3.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设备问题

在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的过程中要在确定火灾引况(也就是确定火灾场景)的前提下,安装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报警装置不必连接至探测传感器位置,但应该设计成可以通知楼内人员,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及其响应能力,他们需要做什么。这包括使用中央报警控制板和监视器通知有关负责人。自动灭火设施的安装要尽可能地全面,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与保护区内燃烧物的燃烧特性相适应,还应该采取防误报的措施,而对于雨淋系统来说,必须要做到大面积控制,系统一旦动作,必须保证保护内部将全面积喷水。同时,要设置应急雨淋开启装置,保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手动控制,应急装置应设置在室外。另外,对于消防设备在按照之后,必须进行常规检查,制定社区防火责任人制度的落实到位,避免出现火灾隐患。完善建筑材料的防火性措施,加快研制新型的防火涂层材料和建筑材料。研制新型的民用防火产品,加大推广使用家用防火材料生产的日用产品。加强防火安检期的不定性检查和教育宣传。加快研制家庭民用快速自动灭火器材的研制。

3.3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问题

火灾发生后高层建筑物内部的疏散问题属于关键的安全控制问题,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同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容纳人员人数、火灾时人员的心理特点,根据这些基本因素设计安全通道。通道要尽量利用屋顶平台,转向室外安全通道楼梯;室内的安全通道要靠近电梯设置,保证一定的宽度和防火性能,通道设置的防火门应该保证全面的防火和可关闭状态,全面确保疏散的安全性。

4.结论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总高度不断攀升,建筑形式也更具多样性,消防规范也随之更新,消防设计、商住楼中住宅疏散楼梯设置、地下室等的楼梯间设计及相应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要求正在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而日益更新。对于高层建筑物而言,安全防火的性能设计必须要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着眼于设备、疏散设计、全面监督多方面的控制,保证能够伴随着规范、设计的不断进步,安全规范、设计和配套的设施、日常维护、管理、监督也要跟上更新步伐,力求建立全面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性能化管理程序。

【参考文献】

篇(3)

引言

现代的房屋建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土地资源为宗旨。因此,利用有效土地资源,向楼房高层发展。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极其重要,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潜在隐患包括高处作业、地质、环境、设备、材料、人员等各方面的因素,属于安全生产的高危之一的项目。不仅是结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精华和新工艺的应用,而且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的要求标准高,同时安全管理风险也是并存。安全管理风险取决工作环境的的不利施工,较多处于露天高空作业,多种工种相互配合协调,机械设备的设置,电源线路的安置,在这狭小的空间极其拥挤,包括施工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不完善的作业条件等这些决定了安全管理风险潜在的隐患。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施工环节复杂、参与者多、周期长、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灾害事故风险率。所以在高层建筑的土建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事实证明,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为风险管理而付出相应成本来挽回不必要的项目损失,这种努力是值得的,而且是必要的。

1风险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风险管理思想的雏形源于公元前916年国外的共同海损(GeneralAverage)制度和公元前四百年的船货押贷制度,虽然属于保险思想的雏形,但因保险是风险管理技术,所以认为其是风险管理思想的雏形。18世纪产业革命,法国管理学家亨瑞・法约尔(HenriFyaol)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书中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经营,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才将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工程的当事人风险意识淡薄,工程不确定性多,风险复杂多变,风险识别困难;工程项目具有不重复性,忽视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造成工程施工数据的积累有限;风险评价的误差大;风险管理手段的落后,风险手段只有风险回避、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种种原因制约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

2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的特征

高层建筑的建设风险更大,风险发生的概率更高,其特点总结为:

1)前期投资大,前期资金运营风险比较大。

2)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比普通项目层数多很多,有很大的工程量。

3)火灾在高层项目上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4)工程风险的责任承担者相对较多。

5)土建施工的垂直运输量很大,高空作业多,吊装作业风险高,且在调试和安装垂直运输设备时安全风险大。

6)工程施工的协调工作难度大,作业的种类繁多,波及的范围大,且工种和工种间的交叉配合很多。

7)结构复杂,施工和设计不仅量很大,技术难度也很大。

3管理施工风险的途径

综合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出安全建设的途径,发挥安全管理的价值,构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途径。

3.1风险立法

针对高层建筑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构建法制环境,通过立法方式,体现风险管理的价值。根据高层房屋建设的实际,严格贯彻安全建设的法制、法规,履行立法要求,如此可以正确对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规避能力。详细研究立法制度内的风险源,对比实际工程,判断是否有相同或类似的内在风险,提前做好风险防护的准备,体现风险管理的价值,结合风险立法的实际,制定风险管理的对策,加强风险法制建设,实现完善的立法环境。

3.2风险控制

站在施工安全管理的角度考虑,风险控制需要实现最终的风险规避,即使无法完全规避风险,也需将其控制在最小状态。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以规范化的建设环境为主,防止来自各个方面的安全威胁,例如:对高层建筑工程内的每一项工程,实行规范化的处理,尽量多方面的排除安全风险的影响,然后制定流程化的施工方案,实际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保障施工内容的合理性,确保施工过程中,可以实现风险控制,避免风险影响,体现安全管理的价值。

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高层房屋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常用方式,利用合作的方式,实现风险分担。例如:施工企业将部分施工项目,以外包的方式承包给其他施工企业,签订责任合同,促使承包企业自行承担施工部分的项目风险,由此施工企业不用承担全部风险内容,既可以实现安全风险的控制,又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近几年,风险转移在建筑工程中比较适用,保障各个参建单位的效益,维持风险平衡状态,而且风险转移不仅可以推进工程业务承包,还可以为承包单位提供效益获取的方式。

3.险内消

风险内消属于技术性的管理措施,具有直接、稳定的管理特性。风险内消将全部安全风险集中到施工企业内部,促使施工企业根据建筑工程可能发生的各项风险,进行策略研究,划分风险预算,一旦出现在预算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立即进行事故补偿,风险损失由施工企业承担。如此以来,虽然可以解决风险问题,但是着实面临成本消耗,此类风险安全管理的方式,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不常用。风险内消的基本特点为:掌握全面的风险来源,实施力强,对应性高,基本可以正确辨别风险,以成本管理的角度理解,则会降低评价性。

4总结

工程风险管理不是单靠某一阶段、某些风险管理者就能得到实施,不同的参与者,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面临的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实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标。

(1)风险管理是项目全过程、全面的管理:在工程的各个阶段,从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到工程项目的交付使用,不同的参与者,保证风险管理实施的连贯性。

(2)风险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针对每一阶段,每一种风险,项目管理者应系统、全面的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各方面的影响,制定风险计划。

(3)风险管理的措施全面,包括技术、经济、性质、合同及管理等手段。建筑承包商作为建筑产品实体的最终实现者,在项目施工阶段,与建设单位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是施工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在面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施工难度的增加要求施工企业不断创新提高。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施工企业提高自己的施工管理和专业水平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针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重视和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规避手段,运用风险管理尽可能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从而恰当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将会有效控制风险,减少风险的损失,使风险降到最低,如期保证工程的顺利交付使用,达到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的目标的统一,投资商和承包商均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有志.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03).

[2]陈津生.建设工程保险实务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09).

[3]陈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07).

[4]刘书玲.高层建筑施工细节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篇(4)

Abstract: Since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sperous, all kinds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large building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some big cities, not only in some ZhongXiaoCheng is springing up in the city. For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building, because of its intensive and high floor, all kinds of complete functions, various equipment pipelines are mutually staggered, the combustible and flammable material also more, make more dangerous hazards such as fire in high-rise buildings. If a fire carelessly, will make the fire spread quickly, and give us a huge lif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rge buildings on fire control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arge buildings; Fire safety system; Fire safety analysis methods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大型建筑的消防安全特点

大型建筑一般指多层和高层公共建筑和大厅型建筑。这类的建筑一般是单独设计的,功能要求高,结构和构造复杂,设备考究,外观突出,个性明显,单方造价高,多采用钢、石、混凝土及中高档装饰材料为主。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产生,大型建筑物越来越普遍,既充分利用了城市的建筑空间,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火灾风险。在大型办公楼和高层公寓等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紧凑,人员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大量浓烟会弥漫通道且不宜消散,不利于人的逃生。在大的商场内,人口流动大,货物存储量大且大多是易燃物品,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在短时间内在连通的空间内迅速蔓延。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大型商场内发生火灾的情况持续增加,而且由于商场的特殊环境,火灾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都十分巨大。大型商场内用电设备多,起火原点多,火灾荷载大。空间连通,火灾蔓延迅速,蔓延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人员流动大,疏散救援困难,易造成人身伤亡。大半商品怕水,经济损失大。大型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成员,面对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就要用完善的消防安全系统来阻止火灾的发生,即使发生火灾,也要把损失降到最低。

2.大型商场的消防安全系统和消防管理制度

商场的消防安全系统应该由消防系统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成,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排除消防安全隐患,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最快地作出反应。

一个完整的消防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火灾发生时的报警系统、发生火灾后的灭火系统和消防联动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又可以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自动报警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器、报警显示器和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等构成。手动的则由人为使用报警阀报警。灭火装置可分为水灭火装置和其他常用灭火装置。其中水灭火装置又可以分为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感应式喷水灭火系统。其他的常用灭火装置可以分为气体式灭火系统、干粉式灭火系统、泡沫式灭火系统、蒸汽灭火系统和移动式灭火器等。消防联动系统可以分为减灾装置、避难应急装置、广播通信装置。常用的减灾装置有防火门、防火卷帘门、防排烟装置等。专用的应急避难装置有应急照明、火灾事故广播、消防专用电话通信、消防电梯及高层建筑的避难层等。火灾广播及消防专用通信系统包括火灾事故广播、消防专用电话等。

在大型商场的建造设计过程中,就应该把消防系统包括在内,根据不同的建筑构造和将来用途,采用不同的灭火系统和防火材料。在建造消防系统上注意保持消防系统的独立性,要有独立的电源、水源等,保证在出现火灾后仍然能够有水救火,有电可用。在实施建筑时要建有专门的防火通道和安全通道,以供发生意外事件时人员逃生。

消防安全制度可以分为对人员的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在商场内的不间断防火巡查制度、安全设施疏散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消防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制度、对于可能存在火灾隐患的整改制度。每个部门都要对应有专门的人员,保证制度的实施。对在商场工作的人员,要经常组织消防教育培训,加大消防安全宣传,让每个人都能清醒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防火巡查要不间断进行,保证商场内无人吸烟,无人乱接电线、乱用大功率电器。时刻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无阻,绝不许任何原因阻碍消防通道的通畅,不许阻挡住消防标识。在监控室内执勤人员要做到认真负责,对于出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反应。在对待消防设施上,要定期维护和更换,保证消防设施在出现状况时可以正常使用。

3.消防安全的分析方法

3.1消防安全分析因素

影响大型建筑消防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在进行安全性分析上不能仅凭专业人员的主观判断,而是需要利用层次化的分析法分析原理,解决大型建筑构造上特殊化、使用上多元化及设备复杂化等带来的在防火安全设计上的复杂化问题。通过把专业人员的主观判断变成数学形式上的表达,进行数学量化处理,为决策分析提供量化式的标准,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无论如何在对大型建筑进行消防安全因素评估时还是要遵循可操作性、独立性和主导性这三大原则。根据现有规范和标准以及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火灾特点,影响大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的因素由建筑自身情况、建筑消防设施、消防日常管理3个主要方面构成,因此大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因素可细分为:建筑物自身的分类、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需求、总体上平面布局、立体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防烟分区的建筑构造、安全疏散通道、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电梯、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单位的管理体制、工作人员消防技能、工作人员态度、人群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设施的保养水平等一系列因素。

3.2消防安全分析方法

大型建筑的评估是一种集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评估。常用的火灾安全评估方法有很多,分类也很复杂,按照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经验系统类分析法、逻辑推理分析法、系统解剖分析法、计算机模拟火灾分析法、人为失误分析法等。以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法为例,它是以计算机为手段模拟出火灾模型,分析火灾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可以明确地定量比较出不同消防方案的火灾风险。可以通过比较,根据每个建筑物的不同特点选择出最合适的消防方案。

按结果又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定性火灾安全评价方法是一种出现得比较早的方法,主要是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近几年出现的发展比较迅速的分析法,主要有确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和概率风险分析法。

4.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前进,大型建筑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都市当中,对大型建筑的安全分析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大型建筑的消防安全分析可以确定本建筑是否具有合理的消防措施和设备,不仅使自己能了解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做好防范,而且消防部门也可了解单位的消防安全现状,对他们实施消防宏观调控提供支持,同时还可以明确自己的消防安全投资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建立和谐安全的都市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莉,苏国强,兰月新.新陈代谢GM(1,1)模型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2] 张家明.从“11·15”上海教师公寓火灾谈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火灾扑救对策[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0(12)

篇(5)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的环境障碍。尤其是在建筑的防火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这一群体的无障碍使用,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在无障碍建筑防火设计中,我国需要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并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

建筑的防火设计概述

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建筑防火设计的规程,相关规范正在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也在加强规范的实施力度。按照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指导方针,我国制定一系列了相应的防火设计政策,总的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积极防火对策,即通过预防起火,设置火灾探测自动报警系统,初期灭火,同时设置消防联动自动灭火系统等相关措施,尽最大限度的做到不起火或者火灾初期就得到及时控制,而不扩散;

第二类是消极防火对策,即通过以耐火材料来划分防火分区,以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设置安全疏散楼梯,设置防排烟系统等相关措施,尽最大限度做到不使火势扩大蔓延,也就是说在火灾扩大且高温的持续作用下,要求建筑物楼板(或是屋盖)、柱、梁、墙等主要结构部件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传播火灾、不被破坏,起到阻止和延缓火灾作用,并且为消防人员进入内部建筑物内部扑灭火灾、抢救物资、和人员安全疏散,提供足够的安全时间,同时也为火灾后建筑物结构的修复营造条件。

三、建筑结构的防火重要性

建筑物积极防火对策的目的是进行防火,其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数量,但却不能够排除发生重大火灾的可能性;而建筑物消极防火对策的目的是,纵然火灾会发生,但是却大大的减少了发生重大火灾的概率。建筑物结构的耐火设计采用耐火等级设计措施,从建筑构件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绝热性或完整性或稳定性为止这段抵御火的作用时间。针对不同类型性质的建筑物分别做出各种耐火等级要求,是为达到一方面有利于建筑物的消防,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约建筑基本项目投资保证建筑防火措施能够得到实施的根本保证,由此可见建筑的结构防火的重要性。建筑物结构耐火设计是建筑抗灾和消防工程设计的重要研究领域,结构材料耐火性的研究是建筑结构耐火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

四、无障碍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分析

防火设计分析是无障碍建筑火灾风险分析的一种形式。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通过防火设计分析,定量计算,将分析这种火灾对建筑内的人员、财产及建筑结构本身的影响程度,用某些物理参数描述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采取合理的消防对策提供基本依据。防火设计分析是防火方法的核心,它更加强调量化分析,在进行防火设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各种火灾防治系统的设计的行动,对各种可采用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估,选出具体最优的设计方案。

1.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旦发生火灾,正常人可以通过火灾事故广播感知火灾,还可以通过直接的呼叫、通知邻里或者通过通讯等多种方式进行求助。由于存在视觉障碍、听力障碍、机能障碍、精神不足、智力障碍等等不同类型的信息障碍,残疾人感知火灾是较为困难的。聋哑人因语言障碍,在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更无法像健康人那样利用电话进行有效的求助,有特殊提示功能的火灾警报器对残疾人非常重要。

我国现行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要求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才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但听力残疾者在火灾发生时听不清消防广播。所以无障碍建筑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外还应设置闪光信号灯,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可以唤起周围听觉障碍者的注意,同时也可以对其他人传达警报。通过对闪光信号灯进行颜色划分,不仅可以区别信息的种类及性能,而且与标识连动还可通过画面传达其它必要的信息。老年人因白内障而发生的模糊不清及视野狭窄的状况,醒目明晰的疏散指示标志、标识可增强视觉冲击力,增加老年人正确获得信息的机会。

2.疏散设计

(一)“以人为本”消防安全疏散设计要点

疏散通道的设计。从美国“9·11”和上海“11·25”火灾的教训来看,高层的疏散楼梯宽度应以能通过三股人流设计为最佳设计方案,其中用于向下疏散的占总通道的213,其余通道用于向上救援。

避难区间设计。应设置一定的避难区间,在无法逃离建筑物时可用于临时避难等待救援人员前去救援。避难区应能防火防烟以保证避难人员的安全。

无障碍建筑每层设置避难设施,有别于我国《高规》中一般超高层建筑每隔15层左右设置避难设施的要求。一般建筑里的避难设施包括:室外阳台、屋顶平台、避难间、避难层。在电梯、走廊尽端、楼梯口处设置避难间或等待求助阳台等安全场所,可以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暂时躲避火灾的威胁。在避难间的设置要求上,避难间应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及防火门与其它部位分隔,其入口的门应设为甲级防火门,房间内不应有可燃物,此外还应设置应急照明。由于在进入避难间和等待求助阳台的入口,若没有适当的引导标识,一旦发生火灾,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

无障碍建筑中还应设置声光引导装置及供盲人使用的专用盲道方便残疾人找到并进入避难设施。从烟气控制理论来分析,对封闭避难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不但可以保证避难间内一定的正压值来阻止烟气的侵入,而且也可以为避难人员的呼吸需要提供室外新鲜空气。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在每层客房楼层的合用前室都设有一个面积约为20m2避难间,可供无法自行疏散的残疾人使用。

屋顶避难广场以及停机坪设计。高层建筑楼顶宜应设计楼顶避难场所以及停机场所,在火情严重,较高层居民不能向下逃离时可以选择向上疏散,以暂时逃离火灾区域等待直升机救援。设计时应能保证直升机的停机空间,以及人员的避难场所足够大。

(4)应急照明设计。高层建筑物应按照国家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设计相应的应急照明系统。加强日常维护于检修,保证火灾发生时应急照明系统及疏散指示系统能正常使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设置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的设计是组织安全疏散路线中的重要环节。疏散楼梯应设于明显易找的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电梯不能作为疏散用楼梯。疏散楼梯的数量与形式疏散楼梯的多少,可根据规范中规定的宽度指标进行计算,并结合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的数目确定。

楼梯扶手是防止人员疏散时跌倒的重要设施,在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中即使对人员密集场所也没有这方面设置的具体要求。残疾人坡道除坡面应平整防滑外,坡道两侧也要求设置扶手。无障碍设计还要求在国家机关对外办公建筑物和商业服务、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建筑物接待大厅、通道沿墙设置扶手,楼梯则应两侧设置扶手。一般建筑的楼梯扶手高度为900mm,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两侧扶手的高度则宜为650mm。此外,在楼梯扶手的设置数量上,无障碍建筑的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楼梯宽度达3股人流时则应两侧设扶手,达4股人流时还应加设中间扶手。

设置残疾人坡道

无障碍设计要求无障碍建筑物入口应设置轮椅坡道。而《高规》中要求登高面一侧必须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且不能设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裙房等设施影响消防登高车操作的设施。设计时应注意高层建筑登高面一侧的轮椅坡道、台阶不应影响消防登高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火灾扑救工作。我国的无障碍建设近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无障碍程度较低、缺少理论指导、无障碍观念不普及等原因,我国的无障碍建筑设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无障碍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制定完善对提高我国无障碍建筑设计水平意义重大。

五、结束语

无障碍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防火设计有其许多特殊性,它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减少火灾的发生和火灾的损失的同时,在消防系统设计上,优先考虑特殊群体在面临火灾发生时的防护措施,更好的实现特殊群体的转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hina's economy, the increasing high-rise buildings, but the tall building major fires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The cause of this situation, often with high-rise buildings, large number and function also features more complex is closely related to. Due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all building is the main place for people life and production, but also the property of highly concentrated place, so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damage to people is the most direct, the most serious is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o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aspects of fire prevention is the high layer building fire. In recent years, fires with commercial buildings increases, component showed a rising trend. To commercial buildings, fire prevention and safe evacuation design in its mass, large space, multi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tend to be more difficult than ordinary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focus of social commercial building fire safety and evacuation design is how to prevent and reduce fire losses. Therefore, research on high-rise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and evacuation design,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ire; evacuation design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prosper,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increase, but the major high-rise building fires have also occurred. The reasons for this result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rise buildings quantity, body mass and functions are more complex features are closely related. Because different types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people's lives and production of the main sites, it is also the property of the highly centralized plac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harm to people is the most direct, the most serious is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s, so in recent years a major fire prevention aspect is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With fires in recent years the growing number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components, showing a rising trend. To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fire and safety evacuation design in its large-scale, big space, multi-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ten under more than ordinary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Thus, social current commercial building fire safety and evacuation design focus is how to prevent and reduce fire losses. Therefore, the study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afety and evacu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ire; Evacu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

1.引言

中国13亿人,既有非常发达的城市,也有相对落后的农村,城市里面既有现代化的建筑,不亚于纽约、东京的高楼大厦和商场餐馆,又有消防安全基础较差的城中村、小胡同,消防基础设施不配套。很多城市建设很快,道路修得很好,大厦修得很好,但是公共消防设施配套并不齐全。公安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指出,高层建筑防火、地铁火灾等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外国先进经验和中国情况相结合,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新路。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突飞猛进的高楼设计技术和发展形势相比,高层灭火救援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对落后,消防救援难题越来越凸显。

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怎么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好我们的消防工作。要创新,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比如高楼大厦、地铁的消防安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比我们多,有一些经验是可以拿来借鉴的,学习人类优秀科技成果也不丢人。但是,有一些东西又不可能完全学习,要结合中国的情况,水土不服也不行,要结合我们的情况走出一条新路。

比如高层建筑防火怎么办,地铁防火怎么办?在国外也是世界性的难题,美国也没有完全解决,日本也没有完全解决。还是要用综合的办法,从防范入手,从抓点滴入手。我到上海的时候看过日本投资最高的大楼。

浦东由日本投资最高的大楼,消防安全管理非常严格规范,哪一层什么状态,一目了然,监控得非常清晰,监控员非常认真负责任,大楼里面这么多电气,这么多人,不用火是不可能的,还有饭店和酒吧,安全用火、规范用火非常的重要。如果发生了火灾,已经大面积过火再救,即便救下来损失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高层建筑防火是一个综合问题。又比如地铁火灾怎么能防范,现在社会安全意识都提高了,地铁安检是非常好的措施,危险品不带入车站,就为大家的安全提供了一个保证。这些课题正在进行研究,这需要一个过程。

2.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比一般建筑大得多,楼层高、人员多、蔓延快,扑救和疏散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1火势迅猛,蔓延途径多

高层建筑内的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等各种竖向管井,就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易形成“烟囱”效应,使火势迅速蔓延扩大。另外,高层建筑特别是有豪华装修的建筑,其内部陈设和装修材料大多是可燃或易燃材料;燃烧后产生有毒的气体。建筑物内起火后烟火先是向上扩散,遇到顶棚等转向水平方向,再沿着墙壁向上、下运动,随着空气的对流,愈烧愈烈。一旦烧透房顶、门窗或设备孔洞等,就会迅速向外蔓延。据测试,火灾时烟火水平方向的流动速度为0.3~0.8米/秒;垂直方向为2.4米/秒。烟气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对一座长百米左右的建筑物,只要2~5.5分钟就可以从一端扩散到另一端;在垂直方向不到1分钟就可以蔓延几十层,不要很长时间,整座大楼就可能形成一片火海。

2.2人员疏散困难,伤亡严重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比较困难,往往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这是因为:一是楼层多,建筑物高,垂直疏散距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而且人的疏散正好与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不得不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进行疏散,进一步增加了疏散的艰巨性和危险性,疏散人员往往会被烟火熏倒。二是人员集中,疏散设施少。由于普通电梯井拔烟火的作用强,容易扩大火势,不能保证疏散安全,只能使用楼梯疏散。高层民用建筑容纳人数较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难度很大,而且在慌乱中,难免发生挤伤等惨剧。

2.3高层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欠佳,存在火灾隐患多

由于高层建筑的使用管理单位火灾防范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将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制度落到实处,普遍存在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善、违章关闭消防设施等隐患。高层建筑大多数都有自动消防设施,但由于使用单位缺乏技术过硬维护管理人员,日常管理维护不善,再加上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强,导致了自动消防设施的运行质量差。

3.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3.1消防给水问题

消防加压泵的选型必须满足流量和扬程的需要,经计算,消防流量为20L/s,消防泵所需扬程为105m。水泵选型时,很难选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泵。

3.2防排烟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室外风向、风速对室内烟气流动有显著影响。风力作用在建筑物外墙时,迎风的一面产生正压即压力,背风的一面产生负压即吸力。当着火的房间位于背风面时,房间内烟气在负压作用下沿外墙窗口排出;当着火的房间位于迎风面时,房间内的烟气在正压作用下不能向外排出,而是沿内墙门、窗及通风管道向同楼层其它部位扩散,风速越大,风压越大,扩散的速度就越快。

3.3安全疏散问题

在消防审核、验收的过程中,凡应设置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均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封闭或防烟楼梯间。但发生火灾时,这些理论上安全的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安全值究竟有多大?因此,对封闭及防烟楼梯间中防火门的设置有必要进行探讨。

3.4消防安全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与《消防法》相配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共消防安全评价机制、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单位、企业内部高层消防安全检查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多产权、多使用权的高层建筑无统一的消防管理机构,业主职责分工不够明确,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和维修费用不落实,消防器材投入不足,自动消防设施未实行年度专业检测维护。物业公司人员老化、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理想,部分消防控制室监控设备未发挥应有作用,值班人员未经消防专业培训,不具备对自动消防设施的维护、操作技能。相比较而言,旧小区和商住一体建筑内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更为令人担忧。

3.5高层建筑用途变更带来消防管理隐患

一是办公用房租售为商业用房。部分楼层在开发设计时为办公用房,没有喷淋、报警、机械排烟等消防设施设置,租售出去后转为商业用途,必然形成先天性火灾隐患。二是商业用房变为居民住宅。少数下部商业、上部办公和宾馆式公寓的高层综合楼,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上部改为住宅出售,业主因与开发商的各种矛盾,导致公用区域大量占用,公共消防设施无人、无资金维护管理,消防设施损坏或被盗,形成消防真空。三是消防通道不畅。高层商业部分装修分隔影响了原有疏散通道布局,货架隔断和广告牌设置封堵外窗,影响自然排烟和火灾扑救,不利人员疏散。消防管理环节的缺失,必然导致隐患滋生。

3.6高层建筑施工、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增加火灾隐患

一是户外消防障碍多。高层商业楼户外停车区域设置和管理不规范,设置石墩、铁桩,影响消防车通行和靠近扑救;高层住宅区车位设置数量不足,停车占用消防车通道,户外新增停车泊位和绿化景观占用消防车的扑救面和回车场地。二是施工现场可燃材料多。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支模架、防护网为可燃材料,内部大量使用可燃装修材料,有的内部还有员工宿舍,施工期间无临时消防给水设施,违章用火用电极易导致火灾发生。三是部分业主安全意识不够强。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大量使用可燃物装修,常有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规范、不安全的行为。四是公民自我保护的能力弱。一些居民不懂得灭火器的操作使用方法,缺乏火灾预防、初起火灾的扑救知识及逃生自救能力。

4.世界各国高层建筑防火经验

4.1法国

高层建筑分成若干防火区

法国要求高层建筑划分成若干个防火区,各区间以耐火极限为两小时的隔墙分开。

在结构布局上,他们还规定如果不能在外立面墙设置消防设施,除主楼梯外还需另外设置疏散用的消防、防烟楼梯。该楼梯宽度相对于主楼梯可稍窄,但位置要求在与主楼梯不会同时受到烟雾包围的地方。

此外,高层建筑应避免地下室和地上各层直接相通,地下各层的楼梯间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烟火蹿入地上的居住层。如果地上需与地下室直接相通,就要在相通处设置过厅,并安装能自动关闭的实心门和耐火极限为1.5小时的防火装置。为了在火灾初起时能迅速疏散居民,法国还要求在设计中每户出口与最近楼梯间的距离不超过20米。

4.2美国

超过30层楼顶必设停机坪

美国在上个世纪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代火灾模型,并尝试利用大型计算机模拟高层建筑火灾发展。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美国的高层建筑防火立法已趋完善。

在建筑设计上,美国规定高层民用建筑必须安装紧急照明设备、紧急排烟设备、感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装置以及安全疏散设施。超过30层的公共场所,其楼顶必须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在建筑物的室内装修上,美国通过立法限制建筑物的火灾荷载,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如高层建筑内禁止采用可燃性物质进行装修,禁止铺设可燃性化纤地毯。同时规定室内家具,如沙发、床等,也应具备一定的阻燃功能。

4.3香港

每25层应有1个避难层

香港《疏散方法规范》要求,在非工业建筑中,至少每25层应有1个避难层。避难层可以为疏散中的人群提供休息,为残疾和受伤人员提供保护,也可用作救援队的疏散指挥点,便于建筑内人员有序疏散。避难层面积应满足预期避难人数的要求,在结构上具备充分的净空高度、防火分隔、耐火和灭火系统以及防止烟气滞留的通风系统,在设备上具备灯光和信号指示。

5.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对策

根据高层建筑的使用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应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5.1严格把好设计、施工关、验收关

坚决杜绝高层建筑在设计或施工时留下隐患。严格把好高层建筑的二次装修审批验收关,严格控制可燃、易燃材料装修,防止随意改变使用功能,破坏原建筑消防安全布局。

5.2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防火安全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层层负责的消防管理机制,定期地进行消防模拟演习,加强消防宣传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

5.3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要加强维修保养,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高层建筑内消防设施比较完善,如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淋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等。这些设施可以及时地发现火灾和尽快地扑灭火灾,减少损失和伤亡,有效地提高高层建筑的自防自救能力。因此加强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是确保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5.4加强用火用电管理,是高层建筑避免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从历年火灾发生的情况分析,电气火灾发生率占比例最大,因此必须加强高层建筑用电的管理,在用电管理方面,不得随意增加用电设备,不得乱接乱拉临时电线,电器设备的安装要严格按电气安装规程的要求设计施工。在用火方面,必须严格管理,公共场所要防止烟头可引起可燃物起火。酒店的厨房用气用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油烟机必须经常清洗,防止积油过多引起火灾。高层建筑的电焊作业应遵循三级动火审批规定,确保动火安全。

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要从设计施工入手,避免遗留先天性火灾隐患。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加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提高高层建筑使用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是做好高层建筑防火工作的重要措施。

5.5大力推广使用建筑防火材料

在传统装修中,内部装修所用建材产品的防火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建材产品的耐火性普遍不高,因此在火灾发生时,建材产品便成为大火的“推手”,普遍使用以木材、板材为代表的建材及装饰用材。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防火法规,关于耐火等级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因受成本及利益驱使,按规定办事的少之又少。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预防超高层建筑火灾。

5.6大力加强工程施工防火监管

《消防法》和《消防条例》都有相关条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也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有更为明确的管理要求。但施工中经常因缺乏有力监管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据在建工地火灾案例查阅,一个月内就会发生好几起,可见这类事故的发生机率之大。

5.7大力发展城市防灾救援能力

俗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城市高层建筑迅速增多,对防灾装备和救援能力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上海火灾中警用直升机也参与了此次救援,但因为现场浓烟太大,无法靠近大楼。原本考虑将楼内居民从楼顶通过直升机疏散的计划没能实现。救援的困难在于云梯难以到达20层以上,20层以上火势难以控制。从周边高楼向该楼喷射的水因力量不足灭火效果不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消防救援能力与高层建筑发展的失衡问题。我们在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同时,更要重视及时跟进消防安全和救援能力,甚至应该超前发展,以防止出现“有灾救不了”的局面,城市发展与城市防灾需要综合考虑。因此要加大财政投入,研发新型防灾科研成果;配备和更新常用消防救援器材装备;加强消防队伍力量建设;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增加公共消防设施等等。

5.8进一步加强建筑固定消防设施操作方法训练

5.8.1积极开展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要编印相应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进行课堂教学。需要请聘请关消防专业人员作为教员,结合典型案例并结合相关工程图纸与图片等资料进行讲解。这样的培训方式使得理论培训不仅仅是对固定消防设施的相关操作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理论学习,更是结合了本区域的固定消防设施的实际情况。

5.8.2科学、全面地开展固定消防设施训练

开展固定消防设施训练应该从建筑环境、设备状况出发,因地制宜制定训练计划,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必须遵循“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原则。

5.9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体现了对每个人宝贵生命的珍视。近两年,一些大中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接连发生,一起比一起影响大,一起比一起损失重。上海公寓大火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长春在建高层建筑突发大火直接经济损失600万,重庆29层居民楼大火住户财产损失巨大,火灾后的现场让人惨不忍睹,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灾民悲痛欲绝。海安县城与周边县市相比,高层建筑最多,号称“市中心”,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形势比周边县市严峻,我们要把别人血的教训变为我们自身加强全县高层建筑安全防范的实际行动。做好城市规划,确保高层建筑协调有序发展,避免一味求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关系,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放在比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工业生产安全还要重要的位置,不断推动上级的政策、规定、要求的落实,形成社会化全员化齐抓消防工作的新格局。前不久,我省出台了《江苏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于6月1日施行,我县也应该根据本县实际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提升重视程度,细化工作责任,为建设大美海安构筑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

5.10要立足自身、立足长远,认真抓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消防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物业管理队伍的消防安全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消防管理的基本常识,实现持证上岗。公安消防部门要积极会同住建、房产、城管、广电等部门,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知识。社区、街道应组织开展消防灭火演练,熟悉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高层建筑使用单位、业主要成立志愿消防组织,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救生设备(如缓降器、安全带、手电筒、呼吸面罩等),开展日常火灾自救互救演练。

高层建筑的增多是时展的必然,预防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坚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严格的规划设计、规范的施工监管、防范措施的落实,消防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6.高层商业建筑防火实例分析

6.1商业建筑防护与安全疏散的常规要点

6.1.1正确理解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概念,重视生命的逃生之门。

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从建筑消防设计角度来讲,是生命的逃生之门,设计必须要确保安全可靠。消防规范对安全出口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解释,指的是通向疏散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室外安全区域,从疏散安全的角度解释就是室外地坪,不能看作安全区域。室内安全区域指的是地下建筑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或者是高层建筑中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1400平方米的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其中一个可以作为另外一个的安全区域。在设计时,对安全出口的概念要正确理解,绝对不能和平时联系的通道口混为一谈,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室内安全区域概念中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其中一个作为另外一个安全区域的情况仅针对地下建筑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和高层建筑中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1400平方米的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而言,并没有延伸到建筑中其他情况的防火分区。其次,即便是地下建筑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或者是高层建筑中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1400平方米的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把相邻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相邻防火分区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疏散条件直接将人员疏散到地面。消防规范对疏散出口的概念没有作明确的解释,笔者认为疏散出口指大开间的出口、房间的房门等直接能通到疏散走道上的出口。开向其它房间的房门不能视为疏散出口。因为通向其它房间的房门很有可能会因为使用者的不同而上锁,或者到另外一个房间之后,由于分隔的阻挡或家具的影响不能通向安全出口等等。在设计时,对疏散出口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6.1.2疏散走道的设计必须要简捷,疏散楼梯首层必须要直通室外

(1)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地面、墙面、吊顶一般均不得采用可燃材料装修,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场所等规范另有规定的除外。

(2)疏散走道必须设置门与房间隔开,起到一定的隔火作用。

(3)走道上距安全出口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台阶,走道上也应尽量避免设置踏步,宜采用缓坡代替。

(4)疏散楼梯在首层位置宜直接将出口开向室外。建筑中情况比较复杂,疏散楼梯必须设置在建筑中部时,疏散楼梯应设置简短封闭的走道或门厅通出室外。封闭是指与其它部位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或房间隔开。绝对不能将功能复杂的大堂、餐厅、商场营业厅等视为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扩大的前室来对待。

(5)疏散楼梯间内除设置与疏散走道相通的防火门外,开水房、厨房等其它任何房间的门均不得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大开间办公区、多功能厅、商场等,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可以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应控制大开间内装修材料的燃烧等级。

6.1.3要严格控制好安全疏散的距离。

全疏散距离在规范中基本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在计算时难以把握。

2.4人员疏散宽度的计算非常重要。

设计时,对人员疏散宽度中的人数的统计计算应掌握以下要点:

(1)无论高层还是多层,商业营业厅实际人数均可以参照2006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商业营业厅人数的计算方法确定。

(2)录像厅、放映厅的人数按建筑面积1人/㎡的计算确定,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按0.5人/㎡确定。

(3)剧院、电影院、体育馆等按总座位数加上实际工作人员最大数量确定。

(4)其它场所按实际统计的最多人员数量确定。

6.2高层商业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实例——以观演商业建筑为例

观演建筑的防火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舞台防火,人流组织,安全疏散。

6.2.1舞台防火

舞台防火方面主要以下几种技术措施来实现:

(1)设防火幕。这里的防火幕主要是指防火台幕或是在台口上方的防火水幕,因为舞台范围内包括布景,灯光,设备等易燃物品,按术语来说就是火灾荷载较大,设防火幕可以阻断或延缓火情向敞开的观众席蔓延,利于人员密集的观众厅疏散。

(2)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保证墙体和结构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由于观演需要,一般观众厅的结构设计上要求跨度大,高度高,所以结构构件遇到火情时,需要有必要的耐火极限承受高温,以保证观众疏散的时间。

(3)舞台上部设出烟口。按以往经验火灾中,对于人员的最大伤害并非高温,而是烟气,在舞台上部设排烟口,就是为了防止烟气向观众厅扩散。

(4)设消防控制值班室,这点也是常规建筑所要求的,便于预警火情,以及控制相关消防设备,以及组织扑救和人员疏散。

6.2.2人流组织

人流组织主要是指平时人流的集散的迅速、方便;剧院人流的特点是人员多,疏散时间集中,多属非常驻人员。这就对于人流组织的提出了如下要求:

(1)明确、短捷,进出场口要明显,并有足够的数量和宽度;

(2)厅的布置要合乎人流特点;

(3)楼座与池座人流分开设置;这时针对有楼座的观众厅提出的要求,需要避免集散人流重叠,造成拥堵。

(4)要充分发挥中间过道和前厅的作用;在过道和前厅可以充当过渡和集散的作用,需要保持通畅,切忌堆放过多不必要的物品

(5)保证上下场观众的合理组织,最好出口和入口分开,防止上下场的观众人流冲突。

6.2.3安全疏散

以下是安全疏散的一些一般规定,这其中一些关键数据时需要设计人员牢记的:

(1)应设置足够数量、足够宽度并分布合理的内、外安全出口和相应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出入口人流避免交叉和逆流。

(2)计算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宽度所取人数规定:池座、楼座按满座计算,门厅、休息厅内候场人数计算:

(3)池座和楼座应分别设置至少2个安全出入口(楼座小于50个可设一个),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4)观众厅每个安全口的规定:采用双扇外开,净宽不应小于1.40m,门口正面1.40内不应设踏步;严禁用推拉门、卷帘门、折叠门、转门;应设自动门闪;

(5)观众厅走道设计规定:布置应有利于分区疏散;袋形走道不宜大于6m;

(6)室内楼梯净宽不应小于1.40m;

(7)室外疏散楼梯宽不应小于1.10m;

(8)疏散楼梯要求:踏步宽度不小于0.28m,高度不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步;超过18步,每增加一级踏步放宽0.01m,高度相应降低,但不超过22步,平台宽度不小于梯段宽度,且不小于1.10m。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火灾的发生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组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给而高层建筑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在其大规模、大空间、多功能的特点下往往会比普通建筑的更加的困难。因此,社会目前对高层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的关注重点就是如何预防和减少火灾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上少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8):167-170.

[2]王伟.浅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从大型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几点启示[J].安防科技,2006,(4):23-25.

[3]吴帆.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防火技术的探析与研究[J].大江周刊(论坛),2011,(6):147-148.

[4]傅梦.牢筑高楼"防火墙"——从上海胶州路公寓大火谈高层建筑防火[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20(1):18-24.

[5]吴雪佳,王伟.高层建筑防火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几起大型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几点启示[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1):15-20.

[6]孙跃.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及电气联动控制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1,(11):77-78.

[7]张念农.有关高层建筑防火给水设计的几点看法[J].建材世界,2009,30(4):88-90.

[8]刘晗.军事思想在高层建筑防火灭火工作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1,(5):247-248.

[9]金侃,贾瑜欢.基于多米诺骨牌理论浅析高层建筑防火问题及安全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417.

[10]雷中英,陈微.基于物元可拓方法的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安全评估[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9,6(2):104-107.

[11]高云,张浩,弋俊楠等.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149-153.

[12]李义雷.设有中庭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疏散的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07,(3):183-184.

[13]赵春梅,卢兆明,郑惠怡等.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估的不确定型群组决策方法[C].//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2004:67-74.

[14]张楠,金禾.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系统优化方法初探[J].昆明大学学报,2001,12(1):75-76.

[15]赵航.浅谈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9).

[16]竹为民.高层建筑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设计安装中常见问题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9):15-16.

[17]潘雨顺.论高层建筑防火正压送风与排烟的快速优化设计[C].//1999城市火灾安全国际学地议论文集.1999:37~44.

篇(7)

1.被动防火设计评价要素

被动防火设计,主要采用以耐火构件划分防火分区,提高建筑结构耐火性能,尽量不使火势扩大。其基本作用就是在火灾发生和蔓延的过程中,将火势尽可能地控制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不出现倒塌破坏等。被动防火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物总体布局、耐火等级、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以及防火分隔物设计等方面内容。

1.1总平面布局防火:

公共建筑的种类很多,有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讯建筑和交通建筑等。在进行各类型公共建筑的总体布局时,除须考虑一般的要求外,在防火设计上还应保证方便直捷的交通联系,处理好主体与裙房的关系,保持与其他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合理安排广场、空地及绿化,并提供消防车顺利接近建筑物的良好条件。

1.2一般要求

在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1)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公共建筑的位置。

(2)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

(3)建筑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4)根据建筑的用途、重要性、规模等,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合理设置消防车道。

(5)在高差较大的地区布置建筑物时,应充分考虑地势条件对相邻建筑物消防安全所构成的威胁。

1.3防火间距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灾除了在建筑物内部蔓延扩散外,有时还会通过一定的途径蔓延到邻近的建筑物上,从而严重威胁相邻建筑的安全。为了尽量减少外来的威胁,十分有效的措施是在相邻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防火安全距离,即防火间距。从消防方面考虑,防火间距还起到了为消防灭火战斗,为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的紧急疏散提供场地的作用。在建筑总体布局中,控制好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如辐射热、风向、风速、外墙上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开口面积大小、室内的可燃物种类及数量、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室内消防设施情况、着火时的气温和湿度、消防车到达的时间及扑救情况等。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都可以从规范中找到相应的规定。

当用地周边相邻建筑物的关系确定时,应该既要防止相邻建筑物火灾时遭受延烧,又要采取措施减少外来的威胁;当相邻的建筑物没有特定关系时,应该在相邻建筑物具有最低限度的防止加害性能的前提下,对该建筑物采取防止加害和防止受害的措施。对于重要性程度高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建筑物应该考虑在规范的基础上适当增大防火间距。

1.4消防车道

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在于,一旦发生火灾时确保消防车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火灾。

建筑起火后除利用内部各种设备灭火和疏散以外,还须依靠专业消防队伍来扑灭火灾和抢救遇难人员。为了使消防车辆能迅速靠拢建筑,就要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但是由于原来城市建设中遗留的问题,重庆市在满足消防车通行,保证消防车顺利到达火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些高层建筑规划不合理,造成建筑间通道狭窄,车辆进出通道不畅;另外违章建筑侵占消防车道等情况也十分严重。对于这些情况,建议政府应尽快立法以保障城市安全,对侵占消防车道的违章建筑应予以拆除。在设计中,建筑师应按照规范规定设置合理的消防车道,确保消防扑救的顺利进行。消防车道的布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1)有些高层建筑的长度超过150m,甚至少数达到220m,扑救这种建筑物的火灾很不方便。所以,根据灭火需要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有些体量宏大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展览中心等,单栋建筑的规模就超过150m×80m,为了保证这些建筑物内部空间一旦起火能够有效的救援,在设计中可布置进入式的消防车道,使救援车辆能够进入建筑内部进行扑救。

(2)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的净宽和净高,都不宜小于4m。

(3)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管沟,应有承受大型消防车重量的能力。

2.建筑的耐火等级

足够的耐火等级可以防止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受火后被破坏,国内外建筑火灾案例说明,只要建筑主体承重构件耐火能力高,即使着火后室内装修、物品、陈设、家具等被烧毁,其建筑主体也不致垮塌。例如50层的美国纽约第一商场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970年8月发生火灾,火灾燃烧时间达5个多小时,主体结构柱、梁、楼板局部被烧坏;7层的杭州西冷宾馆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981年8月发生火灾,火灾燃烧9小时左右,仅有少数承重构件烧损。灾后建筑修复过程中,只要对火烧较严重的承重构件进行修复补强,就可继续使用。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所谓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它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者决定的。建筑构件本身的燃烧性能对建筑火灾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进而可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根据所用材料遇火后的燃烧特性,一般将其分为不燃、难燃、可燃三大类。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除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之外,还有建筑构件的最大耐火时间。所谓耐火极限指的是该构件在标准火灾试验炉内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的这段时间。

由于各种类型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重要程度、规模大小、层数高低和火灾危险性不同,所需要的安全贮备也会不同。所以,国家划分了若干的耐火等级。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因为对建筑物来说楼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构件。在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定各耐火等级建筑物中楼板的耐火极限,然后将其它建筑构件与楼板相比较,在建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比楼板重要的,可适当提高其耐火极限要求,否则反之。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其他国家的标准,我国把建筑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并对建筑各个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分别作了规定。

3.结论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可适当提高下部结构的耐火极限。相关资料统计,一般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率是越到下层越多,结构受到破坏的可能性也越大;以疏散而言,集聚在上层的人数多且疏散距离长,而下层结构在烈火中是否稳定,是关系人员能否安全疏散的关键问题;从结构受力的角度看,由于下层主要构件(特别是墙、柱)承受着建筑上部传来的荷载,其断面必然增大。以上三者均导致下部结构耐火能力应相应增强。具体来说,上层即使被烧毁,对生命财产的危害仍属局部,修复也较容易;下层主要构件如若在火灾中垮塌,则不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伤亡损失,整幢建筑也可能需要重新建造了。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增强下部结构的耐火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

篇(8)

一、前言

现如今,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建设步骤越建越复杂,建设过程中天气、资金、材料、人工等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随着过程中不可控因素的增多、或大或小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风险本身又具有长期性及潜伏性,往往会伴随在项目执行的整个过程。因此,如何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

二、施工风险的分类

施工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风险识别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征,使得风险因素的识别更客观、更准确,常见的施工风险分类有:

1、设计技术风险

设计方案是否确定应作为是否开展招标工作的先决条件。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实施的龙头,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无从谈及招标及合同。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应尽量完善设计工作,只有避免在设计方案不确定时招标,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2、施工技术风险

在设计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应研究施工方案,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局限。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使用最佳的施工方案。

3、自然及环境风险

地震、火灾、台风等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风险,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4、政治、社会风险

政治、社会风险表现方面很多,项目管理人员除了要求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还需具备政治头脑。

5、合同风险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起草合同文件时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三、施工风险的分析

风险分析与评价与风险识别紧密相关,是指在定性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评价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影响的范围、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以及多种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的总体影响等,达到更清楚地辨识主要风险因素,有利于项目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减少风险对项目目标的不利影响。

四、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分析

风险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或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减小损失。当前,建设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成本急剧增加,其原因主要在于施工单位盲目赶进度、降成本,没有注意规避风险。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小损失,在施工中一般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事前预防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事后控制则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尽可能防止事态扩大和情况恶化,并就产生损失的大小和原因进分析、确认,属于业主的责任要提出索赔。

1、风险回避

通过回避风险因素回避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和不确定性。 这是风险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具有以下特点:

(1)回避也许是不可能的。风险定义越广,回避就越不可能。

(2)回避失去了从中获益的可能性。

(3)回避是一种风险,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风险回避对策经常作为一种规定出现,如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等。因此,风险管理者为了实施风险回避对策,在确定产生风险的所有活动后,有可能制定一些禁止性的规章制度。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方法是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所发生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风险。同样,损失控制是以处理风险本身为对象而不是设立某种基金来对付。根据不同的目的,损失控制可分为:

(1)损失预防手段,如安全计划等;

(2)损失减少手段,包括损失最小化方案、损失挽救方案。

损失预防手段是减少或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损失减少手段是试图降低损失的潜在严重性。损失方案可以将损失预防手段和损失减少手段组合起来应用。损失的发生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在众多风险因素中,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设备风险,材料风险和环境风险是引起损失发生的五个基本因素。预防损失的发生和降低损失发生就要进行全面控制,而且以人为因素最为重要。因此,损失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对项目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查,以识别潜在的损失发生点,并提出预防或减少损失的措施,从而制订一系列指导性计划,来指导人们如何避免损失的发生、损失发生后如何控制损失程度并及时恢复施工。安全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是风险控制计划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安全计划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的预防损的发生;灾难计划则为人们提供处理各种紧急事故的程序;而应急计划的目的是在事故发生后,以最小的计划使施工恢复正常。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则是将可能出现的一些施工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并不能减小风险的危害程度,只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同而已。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是保险,通过缴纳保险费,将施工中的大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即其主要有合同转移和工程保险两种形式:

(1)合同转移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明确自己和发包方之间的风险承担责任。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

(2)工程保险

通过保险,投保人将自己本应承担的归咎责任和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与其他风险处理手段相比,工程保险更优越,在目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种方法相对简单,在此不再赘述。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后果。这种手段有时是无意识的,即当初并不曾预测的,不曾有意识地采取种种有效措施,以致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时也可以是主动的,即承包商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若干风险主动留给自己。在施工中,对于那些可能造成的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通过加强管理能够规避的风险是适合于自留的。

五、结束语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取得利润,同时也要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就需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和对策,从而就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93-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风险越来越大,由于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施工索赔事件也会随之产生。施工索赔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对索赔风险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价,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工程索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工程索赔风险评价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影响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种,只有全面地对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工程索赔的特征和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构建合理的工程索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风险作出有效的评价。

1.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本着指标与评价目标一致性的原则,并结合索赔风险体系的特点,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为综合评价指标,要素层为分类评估指标,指标层为单向评估指标。完整的工程索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是一个相对概念,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由于各特征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不同,应根据各指标相应影响程度确定其权重,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两种。主观赋值法主要包括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客观赋值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离差最大法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其步骤如下: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为减少单个专家判断的主观性,一般采用多专家共同决策的“德尔菲法”判定矩阵。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并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确定各个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将步骤4过程传递,得到每个元素的最终权重。

三、工程索赔风险评价灰色关联模型的构建

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依据各因素数列曲线形状的接近程度做发展态势的分析。在工程索赔风险评价问题中,风险因素、评价指标的标准风险级别以及指标量值组成最基本的评价集。本部分内容以灰色关联度理论为基础,构建工程索赔风险评价灰色关联度模型。模型构建的相关步骤如下:第一步,建立评价因素集,如表1所示。第二步,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第三步,根据相关专家及管理者的经验和知识,就现有项目问题确定初始量值,初始量值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到原始矩阵Xi=(xi(1),xi(2)…,xi(n)),xi(n),量值的范围[0,100]。将初始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Xi'=X/100=(xi'(1),xi'(2)…,xi'(n)),得到标准值矩阵。

四、案例分析

某施工企业负责的5个施工项目(I~V),各风险指标的标准值、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结合表2,根据灰色关联度公式及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计算步骤,计算出各指标的一般关联度及其指标权重(表略)。

结合上述数据,计算出各项目索赔风险的改进灰色关联度的各项指标值,得出各个项目工程索赔风险目标层评价值,同理可得出各个项目工程索赔风险整体关联度情况。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施工项目的特点不同,最大索赔风险表现的方面不同:项目I中最大风险为支付风险,相对较小的风险为合同风险与施工条件风险;项目II中最大风险为技术风险,相对较小的风险为不可抗力风险;项目III种最大风险为技术风险,相对较小的风险为施工条件风险与不可抗力风险;项目IV中最大风险为管理风险,相对较小的风险为合同管理风险与施工条件风险;项目V中最大风险为技术风险,相对较小的风险为施工条件风险与不可抗力风险。综上所述,技术风险在大多数项目中处于首要风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者要密切关注技术风险相关内容,着眼于重大索赔。

五项工程的工程索赔风险排序为V>IV>I>III>II,根据项目的风险排序,施工企业要对项目V的风险予以密切关注,对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索赔机会进行有效识别。

五、结语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程索赔风险评价模型。该方法既有科学性,又结合了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工程索赔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工程索赔风险进行识别,对工程风险进行排序,另一方面风险管理者可以根据风险排序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索赔人力、物力资源,降低索赔成本,提高索赔效率。

参考文献:

1.唐万梅.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多层次综合评价研究――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6)

2.万金保,熊友强,孙蕾.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估[J].工业建筑,2010(40)

3.邓聚龙.灰色预测与决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

4.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篇(10)

2004 年以来,火力发电厂的建设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从开始的 200,300,600 MW 机组,直至目前主流的 1 000 MW 超超临界机组。同时,火力发电厂对消防系统设施的投入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生产环境恶劣以及后期运行管理不到位等各方面的原因,消防系统在投入运行后存在很大风险,严重威胁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安全。

一、火力发电厂生产环境特点及消防系统配置

(一)火力发电厂生产环境特点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环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①电气设备多,分布面广,构造复杂; 如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各类监控仪器等; ②高温高压设备多,如锅炉、汽轮机、压力容器和热力管道等; ③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多,如燃煤、燃油、强酸、强碱、氢气及氨气等; ④工作环境恶劣,如煤仓和输煤区域的煤粉尘,高温压力容器、热力管道、磨煤机的高噪声,汽轮机、发电机、锅炉等工作时候的振动。这些特点表明,火力发电厂生产环境相当复杂,本身潜伏着诸多不安全因素,潜在危险性大,消防系统管理中稍有疏忽,潜在的危险会导致安全事故。

(二)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配置

根据 GB 50229 - 2013《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结合火力发电厂设置的建( 构) 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规定、电厂各建( 构) 筑物安装设备的种类及设备的特殊性,对单台容量 300 MW 机组及以上容量的发电厂,科学设置了以下几类固定式灭火系统及移动式灭火系统。固定式灭火系统包括: ①火灾报警系统,包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广播系统及消防电话系统; ②自动水消防系统,包含雨淋阀组灭火系统、湿式报警阀组灭火系统、水幕防火隔火系统及防火冷却系统; ③气体灭火系统,包含 IG541、低压二氧化碳、七氟丙烷、气溶胶、SDE、蒸汽等气体灭火系统;④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⑤消火栓灭火系统; ⑥干粉灭火系统; ⑦火探管灭火系统; ⑧ 消防给水供水系统;⑨其它被动防火系统,如防火封堵、防火涂料等。移动式灭火系统包括: ①手提式、便携式灭火器;②手推车式灭火器; ③消防沙箱等。

二、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风险分析

(一)力发电厂消防系统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故障。消防系统设备故障是指设备在运行中,由于老化、磨损、外部干扰或人为因素等,部分丧失所要求实现的特定消防功能。譬如报警控制器液晶面板显示模糊、探测器经常误报警、信号闸阀不能完全密闭、气体灭火控制盘显示灯失效等。设备故障会造成消防系统局部工作不正常,最终影响到整个消防系统正常工作。

2.损坏。消防设备损害是指设备的运行受到自然或非自然的因素完全丧失所要求实现的特定消防功能。譬如探测器不能报警、储气瓶阀门损坏、水或气管道破裂等。设备损坏造成消防系统局部瘫痪,严重的损坏将使整个消防系统瘫痪。

(二)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风险的产生原因

1.消防系统设备自身老化。消防系统设备特别是火灾报警系统设备是由电子元件、电缆电线、晶体管等组成,这些设备本身具备一个正常的老化寿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自身会老化直至不能使用,譬如电缆橡胶皮的硬化,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减低等。

2.消防系统设备的正常磨损、消耗。消防系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正常的磨损和消耗,而这些损耗件在经过长期的使用后,会超过其自身的使用寿命,导致受保护的主设备及相关设备直接受到磨损,如水系统的一些垫片、经常开闭的保护继电器,收到压力水冲击的密封片、减压阀门等。

3.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火力发电厂生产环境恶劣,粉尘大,有毒有害气体环境多,光照强烈,都会对消防设备进行物理化学侵蚀; 电气设备多且杂,输送电及控制电路长,电磁场干扰大,对消防系统设备,特别是带电控制盘柜造成电磁干扰; 高温高压设备多,使消防设备在高温和辐射下老化加速; 设备振动及噪声大,譬如汽轮机、发电机、锅炉、磨煤机等运转时,消防设备受到振动和噪声影响而故障或损坏。

4.人为因素。相关人员的操作不当、无意损坏、有意损坏、挪作它用甚至偷盗等,会对消防系统设备造成故障和损坏。譬如使用者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造成电气设备短路、断路等; 输煤栈桥洒水降尘时对消防设备冲水而造成电气设备短路、非防锈设备受潮腐蚀等; 消防设备部件被盗等。其中,设备自身老化及设备的正常磨损、消耗是导致消防系统存在风险的内因―――即内在因素; 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及人为的因素是导致消防系统风险的外因―――即外在因素,其中,外在因素占主导地位。

三、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风险与投运时间、各灭火子系统及生产区域的关系

(一)消防系统风险与投运时间的关系研究

消防系统设备随着投运时间的增长,老化时间增加,设备磨损消耗增大,消防系统风险也随着增大; 系统投运时间的增长会增大非自然因素的积累效应,使消防系统的风险变大。2013年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灭火理论研究室抽样调查了内蒙古 10 个火力发电厂,对消防系统风险次数进行了统计,汇总处理以后如表 1 所示,为了方便对比,将表内的数据绘制了如图 1的直方图。

被调研的各个火力发电厂主要集中在内蒙地区,地理位置接近、气候条件相似,消防系统设置情况类似。研究小组对各个火力发电厂的消防系统风险次数进行统计分析,进而研究消防系统投运时间与风险大小的关系,调查中虽有个别案例与总体走向趋势不一致,但如图 1 中趋势线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消防系统投运时间越短,消防系统数风险相对越小; 消防系统投运时间越长,消防系统风险就较大。

(二) 消防系统风险和各灭火子系统的关系研究

按照规范设计要求,火力发电厂需设置固定式灭火系统和移动式灭火系统,由于移动式灭火系统定期会更换,故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以火力发电厂常规设置的固定式灭火系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①火灾报警系统; ②自动水消防系统; ③气体灭火系统; ④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⑤消火栓灭火系统。对各个灭火子系统发生的风险次数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可得出如图 2 所示的火力发电厂各灭火子系统的风险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风险主要集中在火灾报警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及自动水消防系统上,三大系统风险占所有风险次数的 91. 49% ,其中最多的是火灾报警系统。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

1.火灾报警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及自动水消

防系统在火力发电厂内分布范围广,设备数量多,特别是火灾报警系统是全厂分布,设备数量最多,因此发生风险的次数也多。

2.火灾报警系统内电气设备多,容易受到粉尘、潮湿、高电磁、高温高压的干扰,造成的设备风险最多。消火栓及自动水消防系统在正常运行中一直充满 0. 5~ 1. 0 Mpa 的压力水,同时受到外部粉尘、潮湿和高温高压的影响,因此设备风险相应较多。

3.气体及其它固定灭火系统由于设备主要集中在固定的消防间,受到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设备风险相对很少。

(三)消防系统风险和火力发电厂生产区域的关系研究

从图 3 我们可以看出输煤系统区域的消防系统风险最大,集控楼、锅炉房、汽机房的消防系统风险次之、网控楼区域的消防系统风险最小。输煤系统由于生产环境最为恶劣,出于降尘需要,输煤系统频繁冲水,因此环境潮湿,在粉尘和水汽的作用下,消防系统设备会受到腐蚀、水冲刷,造成电气设备短路、金属管道及设备腐蚀,系统风险增大。集控楼、锅炉房及汽机房消防系统设备数量多,在高电磁干扰、高温高压设备影响下,风险概率也随之增加。网控楼、脱硫区域等区域生产环境良好、设备数量少,因此风险概率低。

四、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一)消防系统管理及维保的核心内容

1.由具备专业消防维护资格的消防系统管理人员对消防系统进行的风险管理: ①对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设备的安装和分布了解全面,并能够准确掌握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②针对设备自身老化及正常磨损和消耗导致的消防系统风险,及时的填报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计划,及时更换存在风险的零部件,保证消防系统设备处在正常运转状态; ③同时针对消防系统风险大小,先处理大的消防系统风险,后处理小的风险,将整个消防系统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 ④对图纸资料及设备台账不全的火力发电厂,将在管理及维保期间建立起完善的消防设备图纸及台账。

2. 对火力发电厂的消防设施进行日常巡检、修理、维护及保养,建立消防系统维保档案: ①日常的巡检管理,即周期性的设备巡查,能够避免消防系统设备在外界不利因素及人为因素的情况下发生系统风险,及时有效的维修、更换和补充因故障、损坏或丢失的消防系统设备,保证消防系统处在正常状态; ②在风险管理期间的建立管理台账,详细记录风险出现和排除的时间、原因及处理对策,留下历史记录以方便后期管理备查。

3. 定期对消防系统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配合企业定期开展消防演习,制定消防应急预案: ①由具备专业消防维护资格的消防系统管理人员定期对消防系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由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导致的消防系统风险; ②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将风险点记录在案,以便后期备查和研究; ③配合企业定期开展消防演习,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将有效的提高火力发电厂生产人员的火灾应对措施,避免火灾发生时的错误行动导致的伤亡和损失。

4.为火力发电厂生产管理人员提供专业消防培训,协助火力发电厂制定消防系统设备管理制度,并配合消防监督管理部门的年检: ①为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减小人为因素导致的消防系统风险; ②协助火力发电厂制定消防系统设备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消防系统的有效管理,杜绝由于人的因素导致的消防系统风险; ③配合消防监督管理部门的年检,将方便消防监督部门了解火力发电厂的消防设备状况,能够进行合理的决策。

(二)对策

1.根据不同的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投运时间的长短,合理配备消防系统管理人员,在同等规模大小的火力发电厂范围内,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投运时间越长,消防系统管理人员数量应越多,消防系统的管理和维保就应越完善,投运时间越短,管理人员就应适当减少,减低成本投入以符合经济原则。

2.火力发电厂各个灭火子系统的风险概率各不相同,则在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时,针对风险概率高的灭火子系统,应加大管理力度,增加巡检次数,缩短巡检周期、申请更多的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制定更为详细的管理档案,针对风险概率低的灭火子系统,则应适当减少巡检次数,加长巡检周期,降低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的数量,譬如应每天对火灾报警系统进行巡检,而对于泡沫灭火系统则可以一周巡查一次。

3.各生产区域消防系统风险概率不一样,则应对风险概率高的生产区域加大管理力度,增加巡检次数,缩短巡检周期并申请更多的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反之亦然。譬如对输煤系统,应每天进行巡检,并更多的申请输煤系统消防设备的备品备件,而对于网控楼区域则可减低巡检力度,减少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的供应量。同时根据各生产区域的地理位置,消防系统管理人员应设置合理的巡查路线,以保证能够迅速、及时、准确的发现消防系统风险并将其排除,以减低风险,节省人力和物力。

参考文献:

[1]周波.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消防系统方案设计及现状[J].安装,2011.(06).

[2]朱红.超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消防给水设计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1.(09).

[3]王建旺.运行中老旧变电站消防系统改造[J].农村电气化,2011.(08).

[4]赵凌俊.浅析火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企业导报,2011.(12).

篇(1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key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oul link,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reasonable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engineering to achieve controllable state, is the foundation to guarantee construction, hazard analysis and risk analysis of reasonable, deployment of existing human resources and material resources, control of security in maximum, achieve the goal of safe prod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isk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 施工企业虽然具备技术、经济人才, 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但是由于缺乏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统一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 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安全控制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甚至经过专家认证会的方案在操作中仍出现重大安全险情或事故。如何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已成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热点问题。

1、目前,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施工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重大危险源施工辨识能力不足

因城市发展进程需要,特别是对一些经济发展中地区,新建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然而施工、监理企业因技术管理上滞后,仍旧保留着传统的、陈旧的安全管理思路,对深基坑、悬挑脚手架、高大模板系统等新型施工认识不足,继续沿用着老套的管理思路,凭经验施工现象依然非常突出。 施工前期思想上不重视, 对重大危险源施工辨识能力不足,准备工作不到位,导致后续管理混乱。

1.2.重大危险源施工方案的论证审批把关不够严格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施工不仅仅是危险性大,而且技术要求也很高。 一些二、三级施工及监理企业因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重大危险源方案的论证审查缺乏有效控制手段。论证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邀请的专家专业条件不符合、方案编制与施工图纸严重不符等问题。 论证结束,未将专家意见落实到施工方案中而直接进行审批实施,这些都为今后的施工安全埋下了隐患。

1.3.监理单位未能认真履行安全旁站监理职责

随着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施工的不断普及,监理单位安全旁站监理的职责和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包括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施工技术要求有否达到施工方案要求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重大危险源施工的安全性。然而监理单位一方面因待遇低、不愿学习,技术力量薄弱;另一方面,“重质量、轻安全”的思想仍很严重,认为施工安全是过程性的,敷衍一下就可以了。

1.4 重大危险源验收程序执行不够到位

在建筑工程中,无论是安全还是质量,验收程序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步。 验收通过与否,直接影响到下一道施工程序的开展。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施工进度或者为了简化程序,在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直接进入施工阶段,使重大危险源施工安全失去了最后一道保障。

2、辨识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建设施工中的危险源是指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等潜在的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危险源,事关能否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根据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对施工现场危险源风险的管理应该包括对其辨识、评估和应变策略。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进行,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危险源管理小组,依据 GB 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合自身企业的施工特点和具体项目的施工内容、工作条件,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事故树分析以及安全检查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应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主次分明、不留死角”的原则,还应发动全员参与,与现场有机结合。建筑施工的主要危险源来自施工现场机械、材料、施工方案等的不安全状态; 指挥者和作业人员的麻痹思想、不安全的行为举止; 还包括施工环境、季节、气候等复杂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 脚手架( 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附着式升降架等) 、模板及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大型机械的安装、使用及拆卸、超过 5 m 的深基坑开挖、基坑失稳与排水、高度大于 2 m 的高空作业、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失稳、焊接及切割、打桩作业、火灾爆炸、食物中毒、高温中暑等。考虑到施工作业现场危险源的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和紧急; 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和将来,危险源清单应根据具体项目特点、规模和施工工程种类的不同进行及时动态更新。

3、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控制策略

在对建筑施工中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施工作业中的每个重大危险源,都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明确责任主体,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施工单位应建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审查专家库”,对分部分项工程中存在的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编制控制目标、技术及管理措施、责任部门,检查部门,实施时间。例如,重大危险源土方开挖,控制目标: 确保无管线事故、气体泄漏、倒塌、坍塌等。技术及管理措施: 1) 编制专项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和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2) 土方开挖前对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进行调查和勘察工作; 3) 对不明管线加以保护措施; 4) 对土体裂缝采取打土钉等技术措施; 5) 基坑内及时排水,坑边设防护栏; 6) 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责任部门: 公司技术部。检查部门: 项目部及监理部门。完成时间: 施工前及施工中。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专门技术人员编制,并交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签字。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最终还必须经过专家库的审核批准。在对具有重大危险源的部位进行施工前,施工单位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证技术及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应急救援预案是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施工单位应针对各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落实应急责任。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措施、应急救援小组人员的联系方式、就近医院的地址及电话。项目部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平时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实施危险源的评估,检查应急响应准备和应急预案状态,发生安全事故后做好指挥与协调,并保证应急物资的储备。

4、如何进行安全施工方案编制

4.1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审核、审批及专家论证审查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审核、审批及专家论证审查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走过场。

4.4.1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的要求

1)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经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后方可实施。

2)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应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完善、补充,同时需突出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和特殊质量、安全技术要求。

3)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编制依据、分部分项工程概况、影响质量、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关措施、施工准备和部署、设计计算书和设计施工图等设计文件、质量检测和相关观测预警措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专项工程安全检查评价方法,应急预案。

4)专项施工方案中有关设计计算必须由施工方委托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或经设计单位复核审查认可加盖正式设计出用章后方有效。

5)监理单位对专项施工方案审核的重点是方案的编制、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可行性、组织、程序和行为主体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规程。

6)专项分部分项工程安全评价依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 J/T77-2003)执行。

4.4.2 专家论证审查办法

1)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2)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企业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

3)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审核、审批及专家论证审查停留在应付政府主管部门检查的层面上,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施工单位在没编制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

(2)有的施工单位编制好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后,不经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就开始实施。

(3)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只负责签字盖章,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质量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