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美国的护理教育
1910年由美国Flexne总结欧洲和美国办学经验,提出建立以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能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体现现代医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但是它的缺点也明显: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相互独立、忽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不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美国护理教育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进了这一课程体系。多数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既包括传统的学科课程,还包括保持健康、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经济学等内容。而且美国各护理院校均设置有讨论课和辅导活动课,实习课(包括生产实习)安排在每门课程开设的同时进行,始终贯穿在课程学习中。如美国南卡罗来那州鲍伯琼斯大学,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两个半天必须去医院实习,四年级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
二、国内护理课程设置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对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多集中于高等护理课程方面,而较少有研究者关注卫校的中级护理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的研究,胡卫珍提出了根据社会对劳动者的需要、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本地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和学校办学的实际需要来调整课程的设置的策略;田贞尚等则从理论的思辨的层面对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朱秀丽在系统的分析了美国护理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提出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要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改进教学方法,改灌输式学习为合作式学习;优化师资队伍,加强课程设置的评价等。濮丽萍等也从荷兰的社区护理教育模式中吸取了经验,为我国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1998年黄金莲提出应该开设康复护理课程,2001年张红兵、单伟颖认为应增设社区护理课程,2007年赵艳、赵玲提出护理课程体系应注重人文教育,2008年文旭东认为中等护理专业应该开设姑息护理课程等,这些研究关注的是课程设置的某个具体的方面。
刘静慰提出传统的护理转向以小组责任制为形式,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给患者提供以身心、社会、文化等需要的最佳护理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钟继海、模玉泉、潘立珍提出了中专护理教育,他们认为护理教育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趋向于整体化,即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建立。李靖提出未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会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国际化进程也将得到推进。
三、中美护理教育比较
1.护理课程设置的理念
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纽约大学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重视社会系统中专业护士的终末行为,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旨在对学生素质、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除此之外,他们也成立许多护理团体、组织,经常召开工作研讨会,每个学院组成专门的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课程评价,院系之间也可以相互选修课程。借鉴其经验,濮阳市卫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强调科学文化素养、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职业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意识等在护理工作中同样是必不可缺的素质,卫校护理课程设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应明显。
2.开设课程门数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本科专业共4个学年分8学期完成,总共开设31门课;而我国的濮阳卫校的护理专业共3年分6个学期,总共开设了32门课。文化课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前四个学期,后两个学期主要是实习。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讲座等几个模块。
3.开设课程门类的比较
根据美国纽约大学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难看出,在纽约大学四年的课程计划中,护理专业的学生从大三才开始学习护理课程,学生需要修满128学分,其中文科课程44学分、科学及相关课程20学分、护理和医学课程64学分。其课程中人文社会课程开设比例大,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生活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而濮阳卫校在人文课程设置方面有所欠缺。
4.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较
在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占的比例很大,且种类繁多,可以让学生接触各个方面护理实践,比如从儿童到成人、从健全人到精神病人、从个人到社区等。卫校的实践课程只设置了几门临床护理课程和社区保健课程,比较单一,不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护理实践。纽约大学的实习课安排在与每门课程开设同时进行,始终贯穿整个课程学习,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必须去医院实习两个半天,毕业前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濮阳卫校的学生见习集中安排在第二学年1~2周,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实习与学校教育对立这是我国护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5.教学方法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逐渐由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他们认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评论知识和护理文化的能力,因此,他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在中国,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大多数是灌输式的教学,这也是近几年来一直被人们批判的诟病,卫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逃脱不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同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为了尽快让学生接受知识与临床见习,就应该尽快完成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加强社会实践性教学。这也有益于稳定专业思想。
四、合理设置护理专业课程的建议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
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基本的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更多的心理、伦理、法律等人文知识。因此,卫校的护理专业应该增加人际沟通、护理美学与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等社会和人文学科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减少医学基础课程
中专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去向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更多从事的是社区护理工作。根据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应适当减少医学基础课的课时,根据护理学科的特征,把一些基础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删掉一些重复的内容,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
3.调整实验课的比例,灵活安排课间见习
中专卫校设立的护理专业是培养初级实用型护理人才,他们所掌握的根本优势就是专业的护理技能,只有合理增设实验课,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为了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灵活安排见习时间,把见习分批次进行,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便于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 病理学 课程设置 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一、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男生管理的问题分析
1.五年制护理专业的男生管理的特殊性
首先,专业特点就导致了该专业男生的数量较少。传统的思想认为护理专业是女生干的事情,男生进入到这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心理就会存在抵触的情绪,男生很难及时的融入到学习环境当中,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男上学这个专业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而男生本在选择的时候,也并不是基于喜欢此专业而选择的。在五年制的护理专业班级中,有超过95%以上的都是女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甚至有的班级根本没有男生,这种男女比例的失衡给学生管理带来了重重难题;其次,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给护理专业男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难度。在护理专业中的男生,大部分都是中考失利或在原来初中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在初中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自由散漫,平时总是逃课、抽烟、酗酒。这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总是缺少被关注和关爱,因此,进入到高职学校进行学习过程中,这些陋习改正不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给课堂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困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男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后,学习基础差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不足。五年制的护理专业男生的行为和不习惯普遍都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漫不经心,学习兴趣不足,这就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与课程改革的需求相结合,逐渐加强对男生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摒弃之前的不良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五年制护理专业男生德育环境的复杂前行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思维形式和价值观不断对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思想产生剧烈的冲击,对这些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产生偏离的现象。学生在受社会转型以及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双重撞击下的同时,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也必然会受一定影响。护理专业的男生在整个五年的学习阶段过程中,如何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文明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法律制度面前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做到科学合理,从而全面到达医院对男护士提出的职业要求,已经成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五年制护理专业男生管理对策分析
1.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建立一致学习型的德育工作队伍
首先,必须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班主任和辅导员,其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学校而言,应充分重视导员及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合理规划,通过各种途径为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学习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其次,不断总结经验,强化自身建设。德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大量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先进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学校和专业系部的领导还要重视德育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能力;最后,保证教师与时俱进,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2.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首先,应该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学校的教师和导员要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队伍的建设工作,积极的鼓励班级的优秀学生干部,同时由于护理专业的男生数量较少,班主任应该认识到男生在班级中的作用,让其承担相应的职责,承担必要的活动。在每个学期还可以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系列的讲座,在讲座过程中要精心的挑选教师,通过培训和教育实现对护理专业男生的有效教育和管理;其次,依托团委和学生会的力量,在五年制护理专业中积极推行学生自我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的宿舍为单位,对全体男生宿舍进行全面的自治管理,严重杜绝违纪现象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宿舍文化。
3.做好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对在技能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应该更多的进行鼓励和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身学习理念,及时的对护理专业最为前沿的科学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不断完善自己,保证护理专业的全体学生都能很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需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保证有一技之长,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4.做好后进生的管理工作,使他们树立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信心
护理专业的男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遭受挫折,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收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这是对于班级和教师来说,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进行鼓励和教育,关心和爱护他们,不要用过去应试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个人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延伸到专业实习、训练和职业生涯规划中。
5.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8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工作选取两个班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制定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探讨解决老年护理教学问题的措施,制定了改革方案。主要从教师业务改革、教师备课改革、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进行。
1.2.1 教师业务改革 从事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教师每周至少听资深教师讲课一次,每学期阅读老年护理方面的书籍或资料3-5本;周末组织就近参观敬老院、托老所、老年病房等,亲身和老年人交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和健康状况。
1.2.2 教师备课改革 本校护理专业班级较多,由两到四位多年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老师共同授课。改变个人单独备课的方式,采用课前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每节课程的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2.3 观念改革 教学中,加强对当前国内外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现状的剖析。老年护理的发展无论从护理理念上、内容形式上、提供服务结构上都由原来单一的家庭护工式服务向复杂多元化、专业化、整体护理发展,护理服务会趋于专科化。改变老年护理只是老年人生活照顾的传统观念,增强了学生对老年护理课程的重视。
1.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角色扮演。在老年护理中的家庭护理、老年期心理问题及护理、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等章节中选择8-10个相关内容。课前两周将全班学生分为8-10组,每组10名左右。由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找病例、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编排剧本,设置情景;角色分配,排练剧情等。在角色扮演课时按小组顺序展现给大家。②小讲课。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特点,选择小讲课的内容。课前一周将全班分为八组,每组选择一节内容,时间为20min。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资料、做课件、写教案、选择代表讲课等。讲课结束后同学提问、教师总结,课后进行教案展品。该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③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老年常见的健康问题。如空巢综合征、老年抑郁症、老年便秘、尿失禁、安全用药等,精心设计1-2个典型病例,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书籍目录或可查阅资料的网址供学生自学。上课时利用10-15min由学生代表将分析研究后的结果以及疑问陈述出来,其他同学再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概念模糊的问题做出解答,分析归纳总结。④案例讨论。在学期的最后设置案例讨论课。由学生回顾并说出身边的真实案例,如老年痴呆、老年骨折、老年老视眼等,教师组织大家集体分析该患者,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全面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把生涩的理论知识与活生生的现实实例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的成就感。
1.3 评价指标 制定问卷,针对学生对老年护理的学习兴趣、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具备的老年护理人员素质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对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比较 针对两组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和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两个方面的情况,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采用方便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学习的兴趣及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习期间实施跟踪随访 根据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制定问卷,对实习医院中设有老年科或老年病房的学生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由实发给带教老师并回收。两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中,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的良好评价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年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急剧的增加。老年护理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实用技能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的老年护理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知识枯燥,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后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也极少。通过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师方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方面采取角色扮演、案例讨论、PBL、小讲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老年护理的人才培养打了坚实的基础。在老年护理的教学中,所有医务工作者还在不断探索与改善,努力为老年护理教学提供更多资料与经验。
众所周知,课程设置在整个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中处在重要核心地位,其可以直接反映一所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水平,也将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在不断调整中更贴近市场需求,并受到学生所欢迎的课程设置。这里,我们所说的合理科学其实只是相对于某个特定时期或特定范围内较适用的一次课程设置而已;而一个相对合适的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是集各开设的课程一个统筹而又能相得益彰的课程体系的总和。科学合适的课程设置总是在不断改革和调整当中的。在此,我们就关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整依据作一初步研究和探讨。
要想了解关于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调整的依据,我们必须先要了解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依据和要求。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首先是以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颁布的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为基本依据来制定的。在《基本要求》里对高职护理学生的英语能力、英语教学的基本课时等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其次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应该是综合考虑到这个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教学规划,并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目标而制定的;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是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对象的层次以及各院校的教学环境及师资力量等因素息息相关的。
由上所述,我们在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要依据以下几方面来作相应的调整。
一、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整要以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颁布的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在《基本要求》里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其中对于高职高专生的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我们在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中和调整中都必须始终遵循着这个基本要求。就此,笔者了解到安徽三联学院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和调整中灵活把握了“必须”和“够用”这两条原则。“必须”原则具体体现在英语课程课时设置满足了上述《基本要求》中的最低学时数180学时,从而在学时上更好地保证了其他专业课的开展;理论学时也从原先的150学时调整为130学时而相应地增加了听说读写等实践课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既遵循了《基本要求》,也顺应了医护国际化的趋势;基础英语课程也根据需要调整到高职阶段中第一、二、三学期进行,从时间上为高职护生从第四学期起完成至少不低于8个月的临床实习提供了保证。
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调整要以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重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决定着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课程设置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1]通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是将重点放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上面,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是让学生最终能胜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和保健护理工作,而英语课程则属于素质文化公共基础模块范畴,相对于护理医学的专业模块,英语课程这门公共课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是在为专业服务。换句话说,英语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的定位便是为专业服务的,其课程设置应该紧紧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目标来制定。其实在前文提到的“够用”原则中,已经体现了这一主旨。如何既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又能让学生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护理人才,这便是我们研究一个动态调整高职护理英语课程设置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整要以国内外的护理教育和护理行业的现状为导向。随着护理行业越来越呈现出市场化、国际化、社区化等多种趋势,尤其在中国加入到WTO后,全球的经济、文化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背景下,国内的护理教育必将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我们在调整课程设置时务必要适应这种新形势,以就业为导向,借鉴国内外护理教育的先进经验,适时适度地调整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很显然,护理课程设置中的英语课程也包含在人才培养方案其中。
四、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整要以高职护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为参照依据。在研究调整课程设置方案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这个关键的主体。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英语的接受能力和要求不尽一样。同样的护理专业,高职生和本科生能力和水平总体上必定有差距;高职护理专业里也同样存在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材施教则要对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不同类别的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要区别开来,就要全方位地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综合的调整及至创新。例如,我们可以在保证课程设置相对是稳定的情况下,我们不妨适当地为底子薄能力差的学生增加英语选修课的学时等举措。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高职生总体层次呈现下降的趋势的背景下,在专业方案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如果在同类别同层次的护理院校中英语各方面的考核仍能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那么这种调整方案仍不失为一次成功的调整方案。
五、高职护理英语课程设置调整还应该考虑到师资队伍的力量,教学条件等其他因素。有力的师资队伍是调整英语课程设置的保证,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等教学条件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保障。反过来,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整也依据这些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是否完全胜任或具备。如果没有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提供的保障来谈调整,那也只是空谈而已。
这里,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安徽三联学院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至少到目前为止应该认定是一次成功的范例,当然包括英语这门课程的设置调整。学院为更好地适应对高职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曾数次开展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整的工作会议和论证报告,不断结合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及时调整了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在高职生总体层次呈现下降的趋势的背景下,三联学院2010级与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用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中一次通过率分别为96.5%和88.5%,远远超过全省实用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平均通过率。同时,在不久前公布的2013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中,三联学院护理系2010级189名学生全部考试合格,合格率达100%,这是很难能可贵的。由此可见,三联学院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在改革调整的过程中总体来说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调整必须在既有的课程设置实施一定阶段的基础上,以同样不断调整中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入地总结、探讨和论证,力争使这门课程调整越来越趋向合理实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护理毕业生自毕业后3年内这个时间段内发展相对不稳定,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和打算的毕业生而言,这一阶段是就业中的不稳定期。转行,跳槽,继续深造等情况比较多见,针对这个时间段,选择了护理这个专业进行调查研究。
1 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发展方向调查开展现状
本次发放问卷共10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调查问卷共计890份,有效率为89.5%。本次调研中A卷针对护理专业完成大学教育后选择考研的学生,B卷针对选择就业以及有其他出路的学生。结果显示,在调研人群中选做A卷的比例为33.5%,选做B卷的比例为66.5%。
调研结果总体分析,护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教育后选择考研的人数较选择就业的人数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我国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国际市场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国家对于护理专业的重视与需求使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减轻,从而使一大部分学生大学教育后选择了就业。①而对于考研的护理专业学生据调研结果分析是为了得到自我提升和较深层发展。
2 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样本的整体分析并结合护理本科毕业生发展现状的实际,剥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总结发现问题的产生出主要集中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与考研两个方面。
2.1 护理本科毕业生考研存在的问题
(1)对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了解尚需提高。在对我国目前护理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的调研中,了解一些的所占比例最高为77.97%,完全不了解的占22.03%。此结果表明大家对研究生教育现状并没有深入了解,选择考研的学生认为,考研是避免就业压力改变现状很好选择。但是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业压力仍然存在,这就使就业压力一再循环。
(2)考研学生压力大的问题亟待解决。调研人群中选择考研的学生考研压力程度中的人数占多数44.07%,只有较少学生考研压力轻为16.95%。而压力主要来源于考试和复习时间安排分别为47.46%和35.59%,出于经济原因的比重最小为6.78%。理本科毕业生考研时面临较大压力,如何调整好心态,高效备研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不同工同酬现象严重。在调研人群中从事省级医院的人数比例为63.25%,从事市级医院的人数为36.75%。在工作类型的选择上三甲和二甲医院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9.83%和31.62%,而私企、国企、学校、政府部门或其他行业的选择人数较少共占8.54%,选择外企和创业的人数在调研人群中为0。有统计结果看出,工作稳定是选择职业时最重要的因素,其占比例为40.17%,其次是工资福利和发展机会分别占29.06%和22.22%。兴趣爱好和工作环境占较少为5.98%和2.56%。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工作稳定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工资福利和发展机会,不同工同酬现象严重。②
(2)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环境亟待改善。在数据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对工作持一般的所占比例最多为57.26%,非常满意的为37.61%,而非常不满意的只占5.13%。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在选择就业时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集中在一般,达到57.26%。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护理专业的就业环境亟待改善。③
3 提出建议
(1)深入了解研究生教育现状,摆正心态,高效备研。2012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这一政策对日后的考研人数势必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是解决该问题最便捷的途径。
(2)完善“同工同酬”制度。虽然我国目前涉及同工同酬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是普遍比较空泛,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实现同工同酬,立法上必须做到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同工不同酬”的内涵,规定具体实施办法,提高立法针对性,采用案例形式推动同工同酬的贯彻,增加对违法单位的处罚制度。④
(3)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各级政府和中央级媒体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实行同工同酬,加强执法和监管,加大惩戒力度,提高政府执法部门行政执行力,为劳动合同法保驾护航,为建设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营造氛围。
4 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一方面清晰的看到了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就业与考研的不同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不同发展方向中存在的问题。⑤希望能通过本次调研帮助护理本科毕业生明确未来的目标,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就业环境,同时对在校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成,获得学校2013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13-13
注释
① 万美玲,王惠珍,刘宏华,高钰琳.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1).
护士素质是指做一名护士所应具备的条件,包含着思想观念、业务能力、心理特点、道德品质和健康水平等各方面的内容。现代护理观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精湛的技术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同时还应具备人文知识,有很好的涵养和礼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
现在的护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娇生惯养,他们养成了任性和被人照顾的习惯,敏感,争强好胜,缺乏自控及调节能力,面对激烈的竞争缺乏承受能力,怕脏怕累,吃苦耐劳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爱面子,不愿多问,缺乏沟通能力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培养合格护士的最主要的障碍,因此,护士素质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从2006级入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开始,以护理技术、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为契机,将护士素质养成教育寓于其中,经过2年对15个教学班级的实施,除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之外,还结合教学与实践总结经验,形成了教师特有的自我反思,现总结如下。
1自我反思的内容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它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以真正的实施。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把护生培养成符合患者与社会期望的、能够适应护理岗位、持久热爱护理岗位,并能在护理岗位有所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现代护理合格人才,自我反思的内容包括如何使护理学基础、护理技术教学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如何使护生将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中;怎样提高护生对职业内容的认同度;怎样通过教师的垂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
2自我反思的过程
教学自我反思分为教学前、中、后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从教材各部分的不同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制订教学目标,优化重组教材,统筹安排教材各部分的知识点,尤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最大限度地体现教材的学习价值。其核心是通过护理教学培养和训练护生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情景,怎样引出新课,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使教学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等。
第二阶段,在教学中反思,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首先,护理专业课教师是护生认识、了解护理专业的窗151,教师的专业态度、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给护生以样板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护生的整体发展,重视护生的日常生活,使护生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形成乐观豁达的性格、磊落大度的胸怀、优雅得体的语言行为习惯,这样护生在将来才能扮演好符合社会期望的职业角色。其次,要把这些静态的专业知识信息激活并传递给护生,使护生易于接受,护理教师就必须具有研究性思维和化繁为简的能力。另外,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影响信息的传输,语言的科学性与通俗性、语调、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等都会对信息的传输起到很大作用。再次,教师不要凌驾于护生之上,要主动搞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客体互动、互换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护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唤起护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还有,教师在向护生传授技术时要动之以情,对专业教学中每一件教具的选择、安排,对每堂课教学环境的布置,对每一项技术操作示教动作的设计都应讲究合理、规范化。教师通过自己的精心备课,刻苦练习技术去反映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如教师面对“护理模型人”示范操作时,总是动作轻柔,和声细语地与“患者”讲话等。教师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护生。为了优化教学,我们在护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护理礼仪学课程,每周2学时,共计30学时。通过实例举证,讲清楚护士礼仪的基本原则、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讲解护士的仪容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言谈礼仪、交往礼仪,在讲授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如观看教学光盘、情景模拟等,同时教师示范,由教师身着洁白的护士服,用优美的姿态、温柔的语言在示教室进行护士的面部表情、站姿、坐姿、蹲姿、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例夹等行为的示范。第二、三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第四学期进行操作实训强化,使护士素质的养成教学接续下去。
第三阶段,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反思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在今后改进等。
(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长期积累,这样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教师在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护生情况。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反思护生的反馈信息,把护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同时,护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将其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4)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护理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多,护理教师和实验场地相对不足,对护生素质训练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我校护理专业招生尽管有一定的准入条件,但实施起来很难严格把关,一部分达不到护士素质要求的学生选择了此专业,增加了素质训练的难度。如果实施淘汰制,即对经过训练后仍然达不到护士素质要求的学生实行转换专业或退学,这样培养出来的护士质量会高一些。
3自我反思的讨论
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育”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自我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以往我校护理专业的课程实验多,各班每学期需要安排的实验项目至少有12项(只限于仪器使用类和机能学实验,形态学课程实验基本采用多媒体进行,所以不计算在内),平均每项实验需用时间按3学时计,每天按时计,需要4天时间。这对于开放教育在职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要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这么长的时间是很困难的。我们根据本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征得中央电大专业责任教师的同意,将实验必做总项目数由原来的36项变为18项,选做实验既可以由分校组织完成,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在所在医院完成。这样每学期学生一般需要2天时间即可完成实验。2010年秋季、2011年春季,我们对直属学院、兰州分校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参与单项实验的比率较实验项目调整前有明显提高。课程实验教学的总参与率均达到了95%以上,较调整前提高约1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结果,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师生双方也顺利实现了教与学的目标。
2考核内容的改革
以课程为单元,以课程所属实验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是实验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从2001年开放教育护理专业开办以来,我校对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的考核仅限于考查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忽略了实验前预习、实验动手能力、实验结果记录和讨论以及实验理论等方面的考核。而对实验报告书写的真实性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考证,致使考核结果无区别,且可信度不高。我们在参考全国普通高校、其他成人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在职的特点,建议在考核内容方面作出如下改革。
2.1将课前实验预习纳入考核范围
2009年的调查数据表明,能够做到实验前预习的学生为78.38%[2],这些学生是否真的做了预习?预习效果如何?无从考察。为了鼓励学生主动预习,我们建议将学生的预习情况纳入实验考核,可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前、中、后用提问的方式检验预习的效果,即以小组提问的个人成绩代表全组成员的成绩。虽然提问不能针对每一位同学,但可以促使学生自主预习,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参考已有的一些做法,我们建议本部分的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20%较为合理。
2.2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我们在2009年的调查表明,54.76%的学生认为部分实验难度较大,不敢操作。35.71%的学生认为实验时间少,不能完成操作[2]。鉴于此,我们建议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验。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强调实验的目的是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单纯地追求实验结果,以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其次,对于每一项实验,教师应先确定其关键环节[3],以便通过观察其操作是否规范、仪器使用是否正确、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来判断学生的动手能力。调查中认为时间不够的学生为35.71%,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实验时间安排不合理而影响了实验进程。再次,教师应针对不同操作环节,逐项打分。也可以实验小组的整体参与程度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便于教师操作;另一方面迫使胆怯、有惰性的学生参与实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相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操作过程能更加直观地体现实验教学目的和效果,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此项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40%。
2.3将实验报告关键部分作为考核重点
一般实验报告书写包括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过程和步骤、实验结果、结果分析等几个部分。其中实验结果正确与否、结果分析是否到位,既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进展情况,更反映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目的的体现,建议在考核的时候适当加大这部分的比重。为了体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考核的公平性,对实验报告的评判建议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允许实验结果有所不同,甚至是错误的实验结果,但要求学生针对出现的非预期结果能够从实验过程中查找原因、分析不足、总结经验,只要原因分析合理、到位就可给予相应的成绩。其次,针对机能学实验的讨论分析,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般实验报告的结果分析都是学生结合本课程理论知识进行的,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已经从事了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所学的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往往有自己的不同认识,应允许他们在相应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认识进行分析,既可以是理论分析式的,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式的,只要言之有理,能够支持实验结果均可给予高分。对于讨论分析有特点、有创新的报告,可作为典型向大家展示,以鼓励、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建议实验报告的考核占单项实验总成绩的40%,其中各部分占实验报告总成绩的比重如下:实验目标不计分、实验原理为10%、仪器试剂为10%、操作步骤为20%、结果记录为30%、结果分析为30%[4]。
3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的实验考核结果只在学生的形成性考核(简称形考)成绩中占一定的比重。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形考成绩一般只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而实验最多只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比例过低,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建议对实验考核方式进行如下改革。
3.1加大实验考核占形考成绩的比例
从学科特点以及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考虑,建议加大课程形考成绩比例,提高实验的形考比例,甚至可以考虑实行课程理论考核和实验教学考核各50%的双及格制,即只有二者考核全部及格才能视为本门课程考核合格。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重视课程实验教学,另外可体现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和医学类课程的实践特点。
3.2将实验教学和理论考试相结合[6]
随着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护理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护理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被市场化的就业环境考验着。提高综合竞争力是专业教育的方向,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是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所在。因此,本文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的学风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心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本科生175人,参加调查的高中升本、中职升本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5%、45%。
2、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风状况、心理情感状况和理想的实习地三个方面。采取不记名方式调查和收集资料,当场发放,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
1、学风状况
(1)课堂学习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上课精力不集中现象,“经常”的占20%,“偶尔”占73%,“几乎从不”的占7%。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的原因问题上,多数同学选择了对该课程不感兴趣、老师讲的不好和被其他事情吸引(如玩手机),分别占总人数的37%、13%和27%,中职班的同学更倾向于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37%)及老师讲的不好(占总人数的21%),高中班的同学更倾向于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37%)及被其他事情吸引(如玩手机)(占总人数的30%)。
在出勤方面,偶尔旷课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2%,几乎从不旷课的占78%,并且高中班较中职班的出勤状况好。高中班的几乎从不旷课人数比例为88%,中职班为67%。而旷课的原因则是高中班与中职班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相同的是高中班与中职班在旷课原因上都在对课程不感兴趣、厌学选项上占大部分比例,不同点是高中班因参加社团活动或工作而旷课所占比例非常高(占总人数的51%),见图1。
(2)学习成绩方面。影响自身成绩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集中在专业兴趣、刻苦程度、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四个选项上,其中学生们认为学习方法很重要的占学生总数的27%,见图2。
在影响学习成绩的学校因素方面,学生们有32%都认为学习氛围对自身成绩影响最大,尤其是高中班的学生,有35%都是这样认为的,高出中职班7个百分点,如图3。
学生中的大多数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却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大都不能完成自定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在课余时间利用方面,用来学习的占28%,上网的占38%、逛街的占18%、恋爱的占6%、闲聊的占14%、打工的占5%、看课外书的占17%、文学创作的占1%、其他的占2%。可以看出在课余时间同学们花在学习的时间还不是很多,多数同学存在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学生们在评价自身所具有的学习能力时有39%学生认为自己有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39%学生认为自己有课堂笔记记录的习惯,17%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较好地分配各科目学习时间,仅有5%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以上能力,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能力持肯定意见,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还不是很高。
(3)学习动力方面。在学习动力来源方面,有44%学生是为了工作而有学习动力,但中职班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较比高中班学生分散,高中班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主要集中在为了工作(占总人数的55%),而中职班则在为了实现理想、为了本科毕业证、为了工作三方面,分别占总人数的26%、29%、28%。见图4。
(4)期末复习安排方面。调查显示,55%同学选择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复习,以教材和笔记为主;15%学生采用短期突击,只看练习册,采取押题的方式;28%同学会注重平时积累,全面复习,中职班和高中班的情况大体相同,只是高中班学生在期末考试前短期突击的情况更明显一些,占总人数的21%,而中职班则仅有7%,见图5。
(5)未来学习规划方面。学生们对未来大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在对大学毕业后的计划,学生们有41%选择从事护理专业,高中班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读研,占高中班总人数的29%,而中职班的学生读研的则比较少,仅占8%,见图6。
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学生们大都有自己的未来规划,但有规划且执行较好的仅有12%,有规划但执行不够占66%,其余同学是没有规划的,可见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确有深刻认识,但却没有毅力一直坚持。见图7。
2、未来理想的实习地
有13%同学选择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12%同学选择了大连市中心医院,有11%同学选择了其他(包括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阳市中心医院、安阳市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山西省中心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春吉大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市中心医院、河北承德附属医院、湘雅医院、重庆三峡医院、盘锦市兴隆台区中心医院、正大附属、贵阳医院)。由以上调查可知,学生们对自己职业生涯和未来都有各自的考量和规划,但还欠缺足够的毅力来完成规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学习方面,学生们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一部分同学眼高手低,过于高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认为偶尔旷课没有什么严重的;在学习成绩方面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最终导致空有计划却没有得到实质的进步。
3、心理情感状况
在心理情感方面,有26%学生恋爱了,74%学生没有恋爱,有2%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有5%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很大,有22%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一般,有20%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很小,有51%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几乎没有,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习的影响几乎没有或很小。在交友方面,95%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在现实中交友,仅有5%的学生赞同网络交友。
在压力方面,8%学生感觉自己心理压力非常大,32%学生感觉自己心理压力很大,50%学生感觉自己心理压力一般,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有心理压力的状态,但并不是很大,是可以调节的;而压力的主要来源方面,36%的学生都选择学业作为主要的压力源,见图8。
三、讨论与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学风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职业生涯规划”[1],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分析和总结主客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确定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2]。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做规划时,仅有一个模糊的想法,调查显示部分同学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没有切合实际的制定目标,只是一味的追求最好的、理想的目标。而规划恰恰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只有真真正正的脚踏实地实现目标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在高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积极性和信心都会受到重创。以班级为单位或以班团的形式,让每位同学阐述制定的规划目标,并一一记录,在其优秀时予以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促进竞争,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2)“一帮一”活动。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底子薄。在老师讲授内容时似懂非懂,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自制性差,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且学习兴趣不足,大部分同学仅仅是为了以后工作而读书。所以,要深入落实“一帮一”活动,使学生们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这样学生们会互相监督保证出勤及学习效率,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
(3)以评选促优秀。期末复习时,有部分同学是在考前一个月才开始复习,更有甚者在期末考试前短期突击,背练习册,押题,不注重平时积累和学习笔记的重要性。所以,应每学期组织开展两次评选优秀学习笔记活动,重点考量内容及形式,对内容完整,丰富,有自己想法和思考的,予以适当奖励,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学习笔记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笔记。
(4)专业态度教育。护理专业态度是护士对护理专业的知识、情感以及决定自己专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3]。肯定的、积极的专业态度是推动人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内在动力,有无良好的专业思想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的素质基础和事业的成败[4]。调查结果显示,从事护理专业的人数比例不超过一半,这与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劳动强度有关,因此,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业、就业观,注重榜样的引导作用,组织开展护理专业的专题讲座,经常性的学业交流,可从思想和情感上逐步端正专业态度,强化专业思想和职业认同感。
2、环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1)改变授课形式。调查显示,同学们更容易被老师幽默诙谐授课方式所吸引,在轻松有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应以独到的授课方式传授晦涩的医学知识,使学生产生更大的乐趣去学习。
(2)增强学习氛围。调查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必须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要加强学生的早操制度、自习制度、课堂考勤制度、学生课余学习制度等一系列的学生约束机制,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学习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使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寝室文化形成,深化学习意识。
3、学生心理对学习的影响
要注重多层次心理辅导。调查显示,就恋爱观、交友观来说,学生的基本认识是正确的,但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应在每学期召开一次心理主题年级大会,心理辅导员老师为学生们指导什么是正确的恋爱观交友观。
针对大部分同学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可以班级为单位由心理委员组织主题为倾诉或排压的班会,帮助学生们释放压力,并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正确的解压方式。
【参考文献】
[1] 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公务员,2003(0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81-02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学生能顺利就业是一所职业学校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招聘市场对求职者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学历要求亦随之提高。高等院校培养的专科和本科护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与之相比,中职护生的就业形势相对不容乐观。
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社会阅历浅,初中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在心理上普遍反映出自尊心强与自卑的矛盾状态。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业和工作有期望,但对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从本校招生10届至今,每届95%以上的学生都会主动报名自考大专,但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意识到学历与能力并非一体,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往往是经历了实习的磨砺才初步成型。笔者对所带班级学生的入学原因做过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中职护生选择本专业学校初衷的调查结果
在上述专业选择的背景下,班主任如果能在学生接触卫校之初有意识、有规划地针对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培养,与通常让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时自行摸索或是临近实习再开始训练相比较,显然更具有指导性和优越性。在贯穿于整个中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会让中职护生能够更加坦然、顺利的融入岗位,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竞争力。基于这种设想,笔者将中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以时间划分,具体分为预备阶段、指导阶段和总结阶段。
1.预备阶段
预备阶段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招生时,二是在入学前。
1.1招生阶段
家长对护生职业定位的不准确,对就业形势的盲目乐观通常表现在:认为进入卫生学校学习护理专业就一定能做护士或者一定能去大医院工作。家长的这种认知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认识,不但给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阻碍,也埋下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面对实习,他们通常有两种反应:一是实习前对实习医院挑三捡四,眼高手低,或者在发现现实与他们想象的愿景有明显反差之后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逃学或厌学。一旦这类心态成为一个班级的主流想法,将会对班级的班风、学风以及学生的在校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1.2入学阶段
中职学生并不是一味反感所有规定的群体,对于中职护生,医院的要求和学生的要求时常存在差异。与其强制他们“绝对不能做”,不如在开学伊始就向他们讲解每项规则的内在原因。
(1)以守时观念为例,新生的守时观念停留在初中时期“准时到校,不迟到”这一层面,而临床护理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实际上要求学生不能仅做到准时到,而且必须提前做好上班准备,有序进行交接班。当学生从入学开始,笔者就强调这一点,并向他们分析原因,这是从事护士职业者所必需做到的,如果不能守时,忽视交接班制度,就存在照顾病患不周,甚至其他不良后果。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于2010级学生仅在日常强调不能迟到,但至二年级下学期临近实习时,学生迟到现象明显增多。究其原因固然有离校前的放松和实习前的焦虑所影响。而笔者对于2011级和2013级学生,在入学阶段即军训之前就做了提前到校的要求,并从护理专业的角度阐明缘由,说清道理,这两个班级的学生累计迟到次数就有明显下降。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中职护生以不同教育方式减少迟到次数效果的调查结果
(2)培养学生与其他护士和医生沟通时的细节习惯。学生在初中时通常会有两个遗留习惯:一是,老师说过的事情听过就忘,不做文字记录;二是,求助老师,不讲究场合、时间和语气。而医院的护理工作强度很大,没有条件反复提醒护生接下来做什么,随身带小本子和笔,将工作任务记录下来是学生实习时很好的习惯。
2.指导阶段
学生对实习、就业的自信心是无法通过突击学习达到的,而是需要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建立。同时,护士的职业素养也是在这一阶段潜移默化养成的。学生个人能力上的缺点通常会在中专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笔者在与学生的几年相处中深刻地体会到,中职学生与高中生的差距并不能简单以中考分数的差距来区分,更显著的差异集中在他们的学习动机、自控力和缺少寻求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意识。
2.1 一年级的指导
一年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自信。在中职的专业课学习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的老师,仅仅依靠专业课老师的授课时间很难让学生了解应该用何种方法去学习、理解、记忆专业知识。班主任需要运用教育学中的高层迁移理论,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和策略运用到不同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知识是重点,能够独立将知识点有系统的归纳。“上学期学的解剖学和基础护理学与内科护理学有没有知识重合的部分呢?”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拓展训练,例如:
(1)学习能力的培养之一:技巧性的理解、记忆专业知识。中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大多数都依靠死记硬背。而护理知识一方面与传统的数理化知识相差甚远,另一方面知识量极大。学生普遍反映背过就忘;在考试时,如果将题目换个问法出错率就会增高。
(2)学习能力的培养之二:学会记笔记。学生的笔记多半是照抄老师的板书,笔者以非护理专业人员的背景在学生一年级时与学生一起听专业课,将自己做的课堂笔记与学生比较。以解剖为例,笔者的笔记会采用画结构图代替文字罗列,而学生一开始仅有一俩名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归纳系统图;章节与章节的串联是由老师总结,学生照抄并不思考。
(3)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之一:责任意识训练。通过观看医疗类影片对影片中的情况进行分析。例如,班会课上我们组织观看《实习医生格雷》时出现了两种与实习相关的情境。一是实习医生向病人保证手术绝对会成功,然而手术发生意外病人去世;二是在病房主治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对实习生提问。与护生的教育联系起来,提出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避免对病人做出承诺,以免出现意外时病人家属情绪激动而引发纠纷。
(4)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之二:服务意识训练。包括:①情景模拟病房,进行角色扮演;②操作技能展示:尤其对于不擅长学习又很努力的学生以及不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在一年级初期,如果能让她们发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考到不错的分数,更容易诱导形成良性循环。
2.2 二年级的指导
医院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包括:时间观念强,能够准时交接班;有较好的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同时懂得自我保护,不引起医患矛盾;护理的基础知识扎实,对带教老师的提问能够正确回答;护理操作中细心,避免职业暴露,不出医疗差错。班主任可以将医院实习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几个方面融入日常生活中:
(1)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即沟通能力训练。模拟实习生与患者、护士、实习老师、医生的沟通情境,进行讨论,交流体会,从中学习正确的、合适的沟通方式。以笔者与学生讨论的情境为例:如果病人不愿意让实习生打针时怎么办?当你得知其他同学很多都已经在练习操作,而你还没有机会时怎么办?让学生先思考,寻找解决难题的途径和办法。
(2)请老生对应届学生进行指导:包括面试的体验,实习期间的感受等等。实习老师工作的侧重点往往在于安全和纪律,老生对实习的看法更考虑新手时期的焦虑。笔者2011级的学习委员曾提出:“刚刚开始实习不要急于表现,因为刚去往往会很紧张,反而容易表现不好,多看几遍书,在心里模拟几遍再尝试”。这种体会对于即将进入实习的学妹们而言,就是一个非常有帮助而实用的模式。
综上所述,预防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习惯的培养和指导贯穿于整个护理中专学习过程中。其价值除了体现在未雨绸缪,避免学生出现安全问题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自助意识和激发其主动解决问题的潜能,使之能够更快的投入实习和适应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在校护生的技能训练与考核是基础护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校基础护理学成绩总评是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成绩考核的结果,可涉及到护生对学习专业的自信心及个人的利益(如评定奖学金、三好生等)。护生的技能操作考核时常可见,例:学校、省、全国的各种技能比赛、毕业前的临床技能考核、求职应聘时技能考核等。为了减轻护生技能考核压力,提高自信心和绩效,本人于2012年9月~2014年1月期间.分别对学校护生在技能考核时的心理压力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及内容
1.调查对象
我校 2011级、2012级三年制中专、大专护理专业在校生共200人,均在完成基础护理理论课程的学习基础上,于期终进行技能考核。
2.调查方法
通过对学生考试前的观察、交谈;考试时的面部表情、语言表述、操作动作观察;考试结束后的学生反应得出调查结果。
3.调查内容
根据学生基本情况,结合实验课教学的内容和实验教学环境.设置主要内容有:
3.1个人一般情况:是否独生子女,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
3.2选择护理专业的动机:毕业后好就业、喜欢护理专业、不喜欢护理专业、学习是家长的意愿。
3.3实验课的认知及需求:实验课是否重要、不同角色扮演注射时是否有紧张感、课后开放实验室训练的愿望。
3.4技能考核中个人心理状况: 紧张、自然平静、考试前一天晚上失眠。
3.5老师对学生评价尺度的差异性:标准是否统一、扣分偏差值大小、公证性。
3.6技能考核教学环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二、技能考核方法
我校在完成基础护理课程后于本学期期终进行常规的技能操作考核。考核方法以班为单位,一般按学号排序,每一个同学都参加。考试项目从训练过的21项中抽取一项。在入考场前20min自行抽签,准备物品。采用统一的操作评分标准,每名教师分别在一个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考核。
三、结果
1.一般情况
独生子女55人占27.5%,来自农村145人占72.5%。
2.选学护理专业的动机
为了毕业后好就业者156人占78%,喜欢护理专业148占74%,学习是家长的意愿157人占78.5%、不喜欢护理专业36人占18%。
3.对实验课的认知及需求
认为实验课重要186人占93%、注射时不同角色扮演有紧张感192人占96%、课后要求开放实验室训练176人占88%。
4.技能考核中个人心理状况
紧张170人占85%、考试前一天晚上失眠42人占21%。
5.老师评价学生
老师虽然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但学生技能考核的分值偏差较大(即考核同一项操作,学生熟练程度和规范操作基本一样,而分值差距较大),这也是学生认为运气好坏的环节(即有的老师打分偏高有的偏底)。
6.技能考核教学环境
满意60人占30%、基本满意100人占50%、不满意40占20%。
四、讨论与对策
1.通过成绩分析及操作观察,独生子女和城市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文关怀与交流为优势,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相对要欠缺。独生子女从小在长辈的细心呵护下成长,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不强,来自农村的学生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的意志要坚强些。为了让他们正确面对压力、正确应对挫折,提高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施以爱心,严格要求,态度和蔼、亲切与学生和平相处,忌用指责语言刺激学生,让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大胆操作,减少失误,变压力为动力。对交流欠缺的同学鼓励他们多参加第二课堂,掌握适应自我特点的放松技巧,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参与,即可获得一定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2.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不是本人选择的专业,而是为了就业或父母建议索性来学习。对他们要进行正确引导,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其懂得护理工作担负着“保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使命。同时抓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及部份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机会,使她们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需要,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培养专业兴趣,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3.实验教学重要性普遍认同。在模型训练的基础上,同学间开展注射、输液实验项目的同时大多数心理紧张。原因为有的同学没有接受过注射,对疼痛的忍耐心中无数,有的怕对方同学疼痛等。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耐心开导,做完演示后,先让自愿主动而心理素质好的同学操作,之后老师点评,同学之间互相谈感受体验,通过类似方法之后,多数同学的紧张心理大大降低。技能操作时间不够,有的项目仅训练1-2次就开考,同时多数是模拟操作,以假当真、有的护生不认真去模仿练习,导致操作不熟练,缺乏自信心。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高,都期望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考出好成绩。因此,我们还应该要加强课外训练,培养学生自己管理物品和实验室的能力,有计划的按排训练项目及同学,延长或增加课外开放时间,尽量满足护生要求。
4.减轻心理压力,加强健康的情绪情感的培养:
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原因:教师在场压力大、自信心不足、害怕语言表达不清、操作及训练时间少导致自身操作不熟练等。
4.1健康的情绪情感主要表现为:在明确诱因作用下,情绪反应适度,稳定而灵活,在自我控制基础上,达到良好的适应水平,并促进机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授课时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强调在小组内每个同学操作之后大家点评.老师再总结。通过边练习、边总结的方式,使每个同学在操作上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信心。
4.2设置考试情景,营造选拔、考核、应聘时的紧张气氛,让同学在这种情境下完成操作的心理体验,增强承受力,提高学生适应考试环境的心理应激水平,增强稳定情绪的经验,保持健康的情绪情感。
4.3正确认知自己,预定适度的目标。个体认知评价的差异,对待相同的压力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压力感受。如目标过高,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个体的行为就会发生紊乱;如目标过低,就难以调动个体行为的积极性,两者都会影响活动的效率。部分学生对自己期望目标过高,力求完美;有强烈的虚荣心,惧怕操作失误丢面子;急于求成致使心理高度紧张,出现情绪情感不稳定而导致怯场。老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判断估计自己的能力,预定适度的期望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意安排一些学生达成目标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发展,体验成功喜悦,激起更高的热情,产生较强的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