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图书管理发展趋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摒弃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并将新的技术如信息化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来收集信息、整合资源,在将信息化和图书馆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管理系统,将管理模式系统化、科学化,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新形势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图书馆中的资源信息化管理,对于其提高服务质量非常重要。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将资源分配得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更加效率化。在提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同时也满足读者的需要,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资源和服务。当前的信息管理技术已经运用到图书的编目、借阅、分类等工作中。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开发者针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图书管理软件,来适应不同的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管理模式中,符合当前信息化的潮流。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有助于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这种管理模式既可以降低资源之间成本共享,又能够提高信息利用率,为将来其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使图书馆工作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封闭性,完善了相关管理工作。
三、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创造了基础条件,实现了图书馆资源信息化、数字化。目前包括中国在内,国际上许多国家在积极研发数字化处理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等相关技术,“数字图书馆”也成为当前国际上信息产业主要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图书馆资源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即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图书馆的文献等资源加工并储存。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分布式系统,它充分利用数字处理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存储不同形式和地理位置的信息,是为读者提供网络查询以及信息传播的资源系统。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产业化。图书馆信息资源隶属于信息服务行业,是信息业组成的重要成分。当前,我国图书馆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其发展趋势更加多样化,较之传统管理模式更具有开放性,并且其发展更具有现代化产业特征,促进了资源、文献的流通,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在资源的丰富度、知识的全面性等方面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其知识门类齐全,整合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也非常强大。此外,图书馆作为服务大众的部门,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拥护,这些用户也是在图书馆信息化产业化后最忠实的消费群体。因此,图书馆产业化拥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景。
在实现图书馆资源产业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制定符合现实的特色数据库并整合资源开发。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图书资源,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各种信息,在这个背景下,图书馆馆藏文献就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如数字化、产业化等。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实际状况,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并实施符合自身特色的数据库开发工作,在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工业化,创造经济效益。如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市场流通上实现产业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馆内资源相对丰富的图书馆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馆藏相对匮乏的图书馆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图书馆资源,并通过加工处理实现共享。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图书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将人性化作为其服务发展的基本理念。在这个高度文明的信息化时代,要以为读者服务为根本原则,在满足广大读者的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1.知识是思维创造的成果,而人是知识管理的重心,所以知识是通过人的创新创造知识而产生的,所以人和知识密不可分的,直接目的就是知识的管理要通过人的不断创新,这就决定了知识的管理需要人去运用,人就成了知识探究的核心。
2.知识管理的工具是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才加速了知识经济的到来。
3.知识的创新是对知识管理的前提,而管理的两个重要是人和信息技术,对这个目的就是要求人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社会,环境的信息来实现创新,从而到达用正确的决策来维持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二、知识管理中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1.信息资源下的图书馆,专业集中,学习性强,高校的图书馆是学校知识的交流地,它的建设重点和现代化科学的发展目的一致,图书馆的资源和院校的学科特征进行了分类规划。专业性强。
2.管理知识的类容丰富多彩,信息数字化程度高,学院对图书馆的利用包括了传统介质,现代介质多种类型的知识信息,如报刊,书本,数据库,网络资源等,体现出现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数字化程度较高,也让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3.信息资源能让学生对检索需要的知识的达到最高的效率,检索范围广,检索方式多样化,检索速度快,让其特点更加鲜明。
三、知识管理中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发展的趋势
1.图书馆的主要体现在:馆内图书的多元化,业务自动化的工作,信息网络化等,图书馆多元化是说知识的载体多样化,学院图书馆是由传统的印刷和非印刷文献并存发展的。业务自动化是指学院图书馆的如编目,流通,统计,查阅等工作都由计算机全权代劳进行管理,而信息网络化学院图书馆和信息计算机的结合,解决了图书馆文献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达到在网络共存共享的网络化进程。
2.为在校师生教学,科研学习是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参照知识经历的观念,让知识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突出图书馆直观的,内在的价值。[2]让传统的社会文化功能改变成管理知识的创新,创造功能,传统的收藏功能向能持续利用的功能转变,把单一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推向广阔的网络信息功能中,从而来改变学院图书馆的各方面业务的工作。
3.开展学术和研究作为高校的任务目标,提升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具的标准配置,加速学院图书馆对业务工作的研究,不断地创新改进,提升业务的工作,使图书馆的文献更有规范性。服务更有效,让图书馆的效益更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
四、知识管理中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可持续操作
1.知识的管理是通过知识去支持人和人们的工作,对于图书馆来说就是要让图书馆组织和图书馆的人员掌握好图书馆的工作知识和方式方法,从而使的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具体一些来讲,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主要由图书馆人员和读者组成。[1]而作为图书馆人员来说,就要针对文献的资料收集,资料订购,分类排置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支持,支持的知识文献有:图书管理的基础知识,工作的进程和方式,图书资料的信息,工作的方法方式和工作经验等等。
知识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它通过共享与沉淀,处理与统计,优化与评价,应用于推送,培训与演讲,关联与固话等一系列方式来进行管理,最终让图书馆的所有人共同分享知识,都能用最快最好最简便的方式进行工作,事实上,知识的管理这些过程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平台才能得以实现,还要通过知识管理人员的推动和管理的制度来保障,学院的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以管理人员为核心的模式去发展建立灵活的知识组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平等参与,在图书馆内塑造了一种公平竞争的良好气氛,充分的发挥了人积极性和自主创造性,还可以塑造一种知识的共享文化,让其形成一种知识的自由流动环境。
在现如今个院校开放性的教育和良好的环境下改善下,院校的图书馆不单单只是提供知?R文献学习的知识中心,也要成为院校对知识探究,知识传播,文化分享的信息交流和研究中心,院校的读者不在知识一般的借书阅读阶段,而是更加需要获取对信息和知识构造和再次结合后产生的新知识,新信息。所以,它就要求院校图书馆工作员具有思维创新,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基本综合素质条件和发现挖掘,组织,传播引导新知识的专业工作能力,成为移动的资料库,信息的导航员,这样才能开展知识创新全程高质量的服务,帮助文献知识向活化知识的推进和转变。
2.“读者至上,一切满足读者的需求”院校图书馆知知识管理要贯彻以读者为圆点,针对读者阅读倾向,阅读者群体的数量和比例,利用好图书馆的方式和频度,去服务和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连续收集读书的阅读数据,了解读者的阅读信息需求,建立好明确的读者反馈和有效,科学,系统化的评判指标,借助数据客观,准确的了解图书馆的服务运行的持续性状态和效率,指出需要改善的环节和项目,针对性的对问题做出调整和整改,从而广大院校的图书馆知识信息和服务。
3.在深度的服务内容上,应该特别主要增加知识所带来的内涵。采用“知识挖掘”,在知识信息的组织和累积基础上,制定特定的目的进行更加深沉次的探究,分析,融合院校图书馆人员的智慧,让原有的信息实用化,综合化,系统化,成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再生知识。
数字图书馆是高技术的产物,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继而成为国际科技文化的焦点,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
美国一直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数字图书馆作为“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计划(HPCC)”的子课题“信息基础技术应用(ITTA)”中的挑战性课题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1994年NSF联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和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共同支持了“数字图书馆研究(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DLI)”项目,其中DLI-1分别由美国六所著名大学承担。DLI的第二期,即DLI-2,改变DLI-1以IT领域的开发人员为主导的倾向,开始注意IT和图书馆的合作研究。
除美国之外,法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制订并大力实施各自的数字图书馆计划。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
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
数字图书馆在中国从1998年开始升温,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协调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设立了数字图书馆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这是一个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大文化工程。该工程于1999年启动,首都图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
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的开发。同年3月,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成立,扫描年产量3 000万页以上。与此同时,部分省、市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也开展起来,如辽宁省数字图书馆项目、上海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研究。
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年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推荐使用资源加工的标准规范。
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
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数字图书馆虽然还处在理研究开发阶段,但它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次革命,它必然会对图书馆界及整个社会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从逻辑上经历过以技术为主导、以资源为主导和以服务为主导的三个先后的发展阶段,数字图书馆也相应地出现了技术主导型、资源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三种模型。现在,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资源以及服务实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元数据、标准化、本体论、知识管理等数字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也取得一定的突破,为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管理服务工作与图书馆资源相互脱节
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高校的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各高校在数字资源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甚至部分学校在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传统纸质资源的投入力度。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大力建设为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也为图书馆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但是,在现代高效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图书馆传统的纸制资源以及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形成以有机结合的网络体系。这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一体化的进程,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引进了LRS6检索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者之间的独立的现状。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管理方向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比较落后,对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相对滞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发展明显落后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系统针对的是传统图书馆,面对数字化图书馆的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旧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弱点。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纸制的各种图书馆资源,而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就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急需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三)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形式,我国图书现有的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够集成全部的业务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独立的系统不断增多,信息孤岛现象向得越来越严重。众多的服务系统给读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独立的服务系统也严重地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后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项服务的整合。同时,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高校采用的系统是不一致的,导致了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出现严重的阻碍,也导致了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重复登陆等问题,也提高了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以及云时代的到来以及手机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工作带了极好的机遇,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高效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面临的机遇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只是新技术层出不穷,目前大数据技术、云技术以及手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成熟,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历史性的绝好机遇。大数据技术以及云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将会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为平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可以加快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充分的通过于多种之间的合作,建立一个立体的管理系统网络。可以根据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需求,建立一个全天候、多层次、立体化的高效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从而真正的实现对高效数字化图书馆的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图书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高效数字化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各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传统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传统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在新的时代受到忽视,传统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遗忘。数着数字化图书馆进程的不断加快,图书馆的资源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的特征,同时,各高校的服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也日渐趋向于数字化。但是,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处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传统图书馆建设之间的冲突,却一直以来被各高校所忽视。如何通过现代技术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与传统图书馆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将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与传统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的有时像花结合起来,互相弥补,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是,在传统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这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特别是在移动服务、云存储以及嵌入式学科服务方面还没有实现重大突破。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转变管理理念,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系统的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
(一)在图书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转变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图书馆管理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灵魂,是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系统工作建设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难掩其片面性。当前大部分图书馆管理系统难以体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仍然以图书期刊管理为中心而构建。因此,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用户为主的建设理念,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该从传统的管理内容转变为管理工作要注重管理、服务、资源三大要素上来,综合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源管理能力上来。要认识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三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管理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要秉持开放性理念
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的转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比如,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哪些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急需的,那些数字资源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比较少的。除此之外,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本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管理系统,以杜绝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要在图书馆的建设的过程中解决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整合问题和服务整合问题,图书馆在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与信息资源的供应商以及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商保持联系,及时处理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发挥用户在图书馆系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总是尽可能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满足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要求。但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很难具体的感受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学校图书馆用户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要广泛的采纳意见,明确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的严重不足,有针对的进行建设,才能真正解决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在网站开辟相关的留言献策专区,广泛搜集用户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指导进行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建设。也可以通过系统管理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图书馆的管理的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
(四)云计算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的应用
云计算是随着信息时展出现的新技术,云计算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高端系统由于价格昂贵,由于高校资金有限,云计算的使用,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SAAS模式,小型图书馆通过缴纳较少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各项专业服务。采用云计算架构的管理系统将为中小型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可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现状
2.1不重视全面平衡发展。各类型图书馆管理研究不平衡。环顾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领域,很多研究成果多倾向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相对不多,相对薄弱。作为国内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该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相对平衡。
2.2忽视实践研究。没有健全的实践研究,对理论借鉴比较生疏。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将实践深入其中,对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没有提高重视,只是为了研究而进行研究。过多的理论研究占据近十年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半壁江山,而实践研究相对不足,也很少看到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这将导致今后图书馆事业的畸形发展。因为相对滞后的实践活动无法跟上先进的理论研究的步伐,将会失去理论研究的意义。
2.3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具备完善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的研究,研究内容和现代社会极不相符。多数有关图书馆的研究和如今图书馆的内外在因素极其不符,是一种非常被动的反应,没有针对环境变化而存在的主动性反应。不管是在图书馆业务管理上,还是知识管理的研究上以及关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管理的研究,都缺少应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即使有所涉猎,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少实践的根基,难见可以操作的方案。管理的有效化和精细化必然伴随着管理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只有法规和制度相对完善,图书馆管理才会规范有序,才会科学、合理、高效,图书馆繁荣发展才会有所保障。
2.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落后的原因
2.1图书馆管理实践相对传。图书馆管理实践极大的影响了图书馆管理研究。即使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方式,可是图书馆管理实践方面还是被传统的思想方法影响,以经验管理为主,使得管理相对滞后。因而提高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实践能力,并积极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提高图书馆管理能力的新要求、新思想,是弥补以上研究不足的主要举措。随着实践需求的不断增长,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内容也将更加丰富,研究也会更加深入。
2.2馆员的参与度不够。图书馆管理的主导因素就是馆员,馆员的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额管理。只有馆员积极主动的参与搭配图书馆管理研究中,才能够收获相关的经验和方法,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图书馆管理的研究且研究成果的实践性也会较强。从目前研究来看,虽然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关于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问世,但多数成果缺乏立足实践的深入调研,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说较多,可为实践参考借鉴的观点或案例鲜见。
2.3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乏力。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问题长期被研究者关注,但往往是只闻雷声,不见雨下。传统的管理机制多年来并没有大的改观,一成不变的管理实践让管理研究创新成为空中楼阁,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因而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活力。
3.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审视图书馆管理实践,图书馆管理研究应该对以下几个领域高度关注。
3.1管理理念人本化。图书馆管理理念应逐渐向人本化方向发展,重点以人的管理为核心,图书馆员严格管理,有效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
3.2管理方式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工作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完整的融入,并将图书馆管理的客观实际需要作为目的,逐渐采用现代化的文献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传递使用的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等,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呈现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使读者(用户)服务工作更加经济、高效、及时、准确。
3.3关注图书馆管理实践的新课题。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正承受着新的改革机遇和挑战,围绕这些主题所开展的研究,将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研究提出新的课题。馆员的自我管理研究、用户心理研究、用户行为管理研究、当前各种创新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以及基于隐性知识的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研究都是一些新的研究生长点。同样,图书馆的一些传统的职能、结构都将基于网络环境和用户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图书馆管理变迁所衍生的一些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模式也应成为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4.图书馆管理实践创新的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开始在图书馆里使用。成熟的管理系统不但可以让人们在书籍的借阅上更加便捷,还可以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国外很早就开始开始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但是我国引进的比较晚,在管理系统方面略显不足,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有效地解决。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代表我国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非常有发展空间。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应用范围很小
调查发现,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对整个图书馆的使用和涉及上,范围很小。虽然近些年我国对于引进图书馆管理系统非常热衷,并且很多图书馆以及拥有图书馆管理系统,但是比较来说,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引进数量跟国外的图书馆相比,差距甚大。这就代表,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大部分还是在使用传统方式,也就是人工管理方式。即使是部分引进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图书馆,也存在着由于引进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不能完整的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的问题。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使管理速率得不到提升。
(二)技术服务滞后
和更早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比较,我国已经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的带动下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但是比较来说,国外成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自动化方面还是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警示,警示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自动化方面还是非常落后和初级的。我国的大部分图书馆不能及时的更新图书信息,也不能及时连接起各个管理模块间的信息。并且,在服务上,也非常的滞后,很多读者不能满意于现有的服务状态,因为无法达到自己的需求,比如图书馆在数字方面的资源比较来说很少,或者资源之间不能很迅速的转化等等,都会造成读者对服务状态的抱怨[1]。
(三)整合共享水平低
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资源的互通性提出了高要求,对于图书馆这种集合资源的场所,就更加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出来。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其传统的经营模式使得他们的管理系统非常不开放,而且思想意识的局限性也使得他们认为开放管理会降低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在想要经过一个图书馆查阅其他图书馆资料时,往往是做不到的,这对读者来说,非常的不便利。
二、研究图书馆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将进入大数据时代
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系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图书馆管理系统正在向信息技术方向靠近,未来必然会与高科技信息技术结合到一起。其中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为了方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会对书籍、资料、文献等进行储存和管理,但是人工操作起来数量多、文件杂,是非常麻烦和复杂的[2]。在未来发展趋势中,当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大数据以及云技术结合后,会建立成一个综合的数据库,所有信息都会涵盖。当所有图书馆实现了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后,不但大量的资源可以供人们随意使用,而且图书馆还能够及时的对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按照目前来看,未来的发展趋势很乐观,人们在查阅时会变得十分方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会变得十分轻松。
(二)更人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必将往人性化服务方向发展,因为带给读者更完善的服务和更优质的体验是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终极目的。所以,在技术水平到位、管理更加完善的的情况下,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必将越来越人性化,例如增加在线咨询、实时咨询等。在线咨询的意义在于让读者和图书馆增加沟通,并且在沟通中认真聆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图书馆的书籍类型和服务水平。这对管理人员本身也是一种进步,不仅能在每次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而且还能不断改善自己的服务水平,在对书籍的采购上,也会得到帮助,一举两得。而比如实时咨询可以让读者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对书籍有疑问的时候,能够快速解决疑惑,更加方便快捷。虽然这是对未来的展望,但是就目前的信息发展速度来说,这些将会很快得到实现。
(三)整合共享能力提升
图书馆书籍数量繁多,所以在管理上应当是有秩序的。在对资源进行整合时,很多图书馆还做得不到位,在资源共享上,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也没有很好的达到。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这些问题必然都会得到解决,因为信息技术必将呈现更高速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安全性上逐步提升,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也会随之提升,我国的书籍资源也会越来越广阔。图书馆之间只有建立各自的资源库并且资源能够共享互通,才能产生一个更大的资源平台,更大范围的为我国书籍存储工作和弘扬教育文化事业做出贡献[3]。
三、结语
虽然现在图书馆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上,要重视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便捷的借阅模式,更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不断的完善数据库功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达到图书馆管理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琴.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才智,2013,(10):298-298.
1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各类知识渴求的提高,促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加快,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具体问题如下。
1.1 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和图书馆中的资源没有融合
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信息化和数字化,高校的图书馆的各类的学习资料日益丰富全面。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投入比例增高,甚至可能有超过纸质资源的现象。虽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发挥。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中,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纸制资源两者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依然各自独立地存在,没有融合,这会严重地阻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发展。
1.2 图书馆的管理方向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设,高校图书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为其管理系统的落后,没有构建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与程序较落后。现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不能满足其发展建设的程度。在原有的图书馆中管理的是纸制的资源,但随着图书馆的建设,数字资源的比例增加,这无疑需要寻找适合数字资源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摆明图书馆的管理方向,改变原有的管理观念。
1.3 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多而杂
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与管理系统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在图书馆中各类型的应用和服务项目类别的管理系统都独立化,且多而杂。这种管理系统不仅不利于学生查找检阅,还严重地妨碍了图书馆后续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以及各类服务的系统地规划与整合。另一方面,在我国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中,因全国各个高校所使用的系统不同,造成各个高校资源不能进行高效的交流与共享,甚至使得学生在应用高校的图书馆系统时,可能会出现重复登陆[2],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的管理难度。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加快,亟需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因此,可在图书馆的建设中改变管理的观念与方法,将新型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建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方向。
2.1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应该改变服务理念
在我国实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完善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增加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是实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合理的图书馆管理理念能够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不能够反映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而是将图书期刊作为管理的核心。因而,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时,应营造为读者服务的建设与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心需要转向管理、服务以及资源3个主要的因素,增强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C合服务的水平、进行资源整合的水平与实施资源管理的水平。使得管理、服务以及资源之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与协调,形成整体,以便于增加图书馆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需秉承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模式与管理理念的更新都不能从根本上避免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全部问题。例如: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搜集过程,可设置能够方便学生快速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资源的快速、高效的检索方法与程序。高校图书馆还需进行各种系统的整合,尽量选用一种常用的、合理的管理系统,以便解决在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资源与服务两方面的整合问题,图书馆需要在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定期和信息资源的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的开发商进行沟通[3],及时完善图书馆管理系统,解决其中的问题。
2.3 充分发挥读者在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功能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建设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从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方便读者的检索与查阅,以便于满足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图书馆相关资源的需求。但是,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切身地感知读者的需要,可能会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出现失误与不足。因此,需要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充分发挥经常在图书馆检索资料的高校的学生的功能,大范围地搜集这些学生对于图书馆管理与建设的意见,认识到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缺陷,进行具有针对的建设与完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以便于增强高校中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水平与效率。
高校的图书馆还能够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与微博中开设与图书馆管理体系有关的留言建议专栏,或者在学校中开展调查问卷,将统计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最终结果指导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2.4 通过云计算技术建设经济化与综合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一、图书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借阅服务的快捷性。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建立,特别是信息技术引入图书馆领域之后,图书信息化成了当下的发展趋势,大大的方便了读者。读者只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就可以快速、高效的浏览图书。图书信息化所带来的效果,不仅减轻了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2.网络服务的便捷性。图书馆管理网络化的实现,使图书服务突破围墙的限制。人们通过网络,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查阅到图书资料的信息,从而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这对推动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的交流与文明的进步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3.容量增容的无限性。现代的科技手段为图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图书馆图书增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个有条件、信息化程度高的图书馆可以存储巨大的图书目录、图文和电子图书,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
二、图书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1.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投入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图书馆事业是一项非赢利性质的服务,发达国家图书信息化进程较快,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投入多,要加速图书信息化进程,必须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硬件方面的投入,如网络建设,设备购置等。此外,软件开发与引进也是一项重要的投入。因此,各级主管领导部门了解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及当前图书馆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提高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在经费上向图书馆倾斜。同时应多方筹措各类社会资金,积极推进图书信息化进程。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图书信息化建设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既是图书馆适应信息时代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要求,又是知识经济和创新性国家建设对其服务对象素质的要求。因此,图书信息化建设应当以图书馆自动化为基础,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发展方向,结合图书馆自身实际,进行全面调研、论证,确定发展目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进而实现图书信息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图书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咨询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掌握的丰富资源和先进的技术理论,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图书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内容服务。
2.1系统性原则。在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图书馆资源体系中各要素的联系,注意图书馆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
2.2协调合作原则。在网络环境下,每个图书馆只是网络整体的一部分或一个节点。各图书馆可以联合议价、联合采购,同时,要注意协调与共享,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2.3实用性原则。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服务任务是不一样的,各类型图书馆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各类读者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及服务对象的需求着重发展某一方面的数字化馆藏。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图书信息化管理需要专门的技术管理人才。他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既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心理素质,又要具备现代科学管理能力;既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又要有娴熟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既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协调和公关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独立处理信息的本领。因此要着重培养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补充专业或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图书管理工作,尤其要专门组织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促使图书管理逐步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由事务型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型转变。
三、图书信息化是图书发展的趋势
1.图书信息化可以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图书馆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源,但由于纸质的图书资料不能满足进入现代化阶段的的急切需求,再加上它分类有可能不科学等原因,常常使需要查阅资料的读者无法找到急需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科研的发展。图书信息化之后,按专业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加强信息服务鲜明的专业特色,便于读者准确快速的查找资料。
2.图书信息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整体资源的作用。纸质图书通常是摆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但有些或因出书年代久远,或因书架容量限制而被忽视,它们的价值被埋没,成了一堆可有可无的死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运用电脑网络等载体和手段,把馆内多年汇集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图书变为信息资料上传电脑,把零碎的图书信息变成系统的现代信息,并通过电脑网络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通道,把这些经过整理的图书信息非常流畅地输送给读者。如此,一些曾经的所谓的“无用”的图书资源一切就重新发挥了作用,成为图书资源共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从而可以使整体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其最大的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50-01
现在所保留的古籍是古人智慧和辛勤劳作的象征,对现代文化教育有重要的影响。而图书馆则是这些古籍保存和学习的地方,对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起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由于旧的管理方式是仅靠人力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所以在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下,图书馆人工管理的效率明显降低。随着科技的进步,在21世纪,各地的图书馆逐渐实行自动化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方式还有不足之处。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跟随着时代的进步来进行一些改革,以此来实现图书馆新型化、自动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跟随时代改革,才能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让读者体会到服务的优质感。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
1.信息孤岛现象
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在的图书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图书馆存在的独立性业务体系,相互之间没有信息交流,就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这种现象使读者不能方便地查找信息资源,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服务不到位。例如,大学生在使用个人图书馆进行毕业论文提交操作时,还会出现重复登录的问题,这样耽误读者的时间,影响论文的提交,而读者的论文提交情况图书馆也无法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获得。
2.集成思路不明显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把重点放在了对纸质图书和文献的管理上,不关注对数字信息的管理,难以将网络信息服务集中化处理,无法顾及到图书馆的全部业务,集成化思路不明显。例如,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电子文章、资金管理等不能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更加需要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改善。
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性小
因为图书馆管理业务的增多,图书馆管理系统满足不了全部的需求,若要体现图书馆的集成思路,图书馆管理系统就需要与其它应用进行完美关联和互操作。例如,现在电子书更符合读者的要求,以高效快捷的优点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是,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仍注重纸质图书的借阅,没有与其他应用相互关联,没有很好地利用数字图书资源,从而导致了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的降低、资源消耗量增大,不能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问题
1.欠缺资源和信息整合
图书馆每日信息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逐渐增大,数字化图书馆在现代图书馆中尤为重要。数字图书馆和纸质图书馆是图书馆中的两大类别,但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未将两个信息进行统一。数字图书馆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纸质图书馆中传达的信息,容易误导读者,降低图书馆操作的效率。因此,图书馆需要将数字图书馆和纸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使图书馆的信息得以统一,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2.业务内容局限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在登记用户信息、还借书等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并没有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作用。这些功能不能有效的管理图书馆资源,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发展更多的业务,如电子文档、资金管理、人员管理,来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
3.图书馆管理核心不明确
现如今,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将图书作为中心。但是,图书馆真正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读者,应该以读者服务体验为中心,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图书管理系统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多数系统不能综合评价图书馆的运行情况,也无从得到读者体验图书馆之后的满意程度,缺少信息交流,容易阻碍图书馆管理,导致图书馆管理效率降低。有效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书籍资源进行整理,还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图书馆服务,从而使读者更加满意。
三、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1.加强合作理念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慢慢走向人性化。但是图书馆管理系统还存在不少的题。首先,图书馆管理系统无法兼容多个方面的信息;其次,设计者设计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也有一定的问题,例如,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仍未改善的主要原因就是图书馆管理系统不能及时、迅速地将各类纸质资源和数字型资源整合起来。因此,图书馆应该与各方面相互合作并达成一致协议,保证各类资源的整合,只有这样才可以迅速开展各类工作,给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完善图书馆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对管理服务的深入认识,如果图书馆管理服务缺少管理理念,那也就只是能自动的完成一定的工作程序,难以将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思路体现出来。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大多不能体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清楚谁是真正的服务对象,更加注重图书的管理,而忽视了读者真正的需求。所以为了实现以读者为重心的管理思路,图书馆应该以读者为中心,设计者应该重新设计和完善对读者有利的新型管理系统。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将资源、服务、管理三者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保证服务质量。
3.采用数字化新技术
当前,想要进行内部整改和提升的各行各业,都会选择利用数字化新技术。那么数字化新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改革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图书馆运转中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都仅靠人工操作,那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但如果利用数字化新技术对图书馆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处理,也许还会挖掘更多的信息。同时可以通过数字化新技术分析各类数据,比如通过读者对各类图书的喜好程度,来对读者做出适当的推荐,使图书馆的服务令人舒适。
4.提高服务评价系统
服务评价系统可以将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系统的采集,查看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搭建交流的桥梁。若提高服务评价系统,则可以根据读者反馈的信息对管理系统进行调整,给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四、结语
随着当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需要满足更多的需求,那么图书馆管理系统就应该跟随着当展脚步与时俱进,始终以读者为中心,解决图书馆管理系统现存的问题。此外,还应利用新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善,更大程度的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传递信息传承文化。
参考文献
Abstract: Although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people's daily life, but the library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people to get. The management of the library is mainly for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libra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management mode is no longer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ibrary wants to continue keeping its social value, we must reform its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library; management mode;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前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而现代人同样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文明增添色彩。图书馆作为承载这些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就成了发挥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逐渐转变,从注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再到注重文献收藏的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对知识信息的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充分发挥着它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对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着,逐渐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愿意利用网络来完成对信息的查询与使用,这样图书馆的社会存在价值被降低。另外,阅读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也为图书馆管理带来机遇与挑战,所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需要改革,才能满足阅读者的需要。
我国市场经济在国家积极的宏观调控下,快速地发展着,市场的竞争也从国内竞争扩大到国际竞争。国外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进入中国信息市场,为国内的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机遇,同时更带来了挑战。如果国内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不进行改革,创设自己独特的品牌,以优质的服务吸引阅读者,那么国内图书馆将很难在信息市场的竞争中站住脚跟。
国内多数的图书馆运用信息管理模式进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规划、控制、集成与利用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与利用过程中,都出现了观念传统、方法老旧的现象,图书馆的管理手段,服务内容、模式等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不利于图书馆发挥其社会存在价值的。
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同样提高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图书馆要想发展,管理人员就必须时刻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实施新的措施,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当然,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创新意识与较高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但是,从国内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上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对变革管理模式意识薄弱,自身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对变革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建议
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实现图书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说,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该从静态的组织结构与动态的管理机制两部分进行改革,提高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以便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服务。
(一)组织结构变革
1.改革现行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文献、信息不断更新,人们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人们在不断吸取知识与信息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消化知识,创新知识。所以,阅读者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好、更新的信息资源。但是,管理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质限制了图书馆创新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组织变革以促进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另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外信息技术进入国内市场,为图书信息事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那么,变革组织结构成为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
2.组织结构变革的建议
新型的组织结构需要在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完成,改变各个部门之间封闭的状况,建立组织管理小组,将知识传播作为小组工作的重点。例如,可以根据图书馆某一领域文献、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传播小组”,设置组长一名。这些管理人员将对该领域的所有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入了解,以便能够解答阅读者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阅读参考。设置专门的图书采购部门,并参与管内图书的分编、上架、管理等工作,使图书馆的每个管理人员都能有“图书馆即是家”的意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二)管理制度变革
1.改革现行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管理制度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的约束,也是激励管理人员创新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现行的管理制度将图书馆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作为管理的三要素,图书馆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吸取外界信息,进行革新。所以,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管理制度变革的建议
新型的管理制度将管理三要素变为人、科技、资本,这三种管理要素相互作用,在加强与社会环境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将数理统计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中,提高管理人员的劳动效率与创造性,实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图书馆社会价值效益的管理目标,这是人力资源与资本之间的制度管理。而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之间进行文化制度管理,即将知识与能力作为管理系统的价值基础,根据管理人员的不同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进行有效的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文化价值,营造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促进信息的交流与知识的传播。在两种管理制度的共同进行下,提高管理人员传播知识的效率,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三、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资源共享化
在数字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图书馆如果只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读者对信息量的需求,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图书馆的开放与合作显得极为重要,数字图书馆因运而生。数字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将各种信息资源单位或者图书馆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这些结合在一起的信息进行分类,不仅便于管理,还方便用户进行信息的搜索和查找。如此一来,用户在查找信息的时候,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能随时随地的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合作的体现,它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单位或者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还实现了信息资源单位或者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建。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还为各使用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数据库团体采购、文献传递合作、馆际互借等,这些服务进一步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
(二)传递信息网络化
就数字图书馆的存储目的而言,就是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即:为了便于计算机对信息进行识别,将所有信息资料(如图片资料、文字资料、音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变为数字信息资源,供计算机进行识别。就数字图书馆的特征而言,信息存储数字化以及业务管理的网络化,是其最为主要的特征。实现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网络化,能很好的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质量。服务、数据库、工作站不同,要想互相操作的可能性似乎是没有,但是数字图书馆却能办到。数字图书馆只需应用协调性软件或者是联合式软件,就能查询出具有相似性的服务内容或者是数据信息。在没有数字化图书馆的情况下,读者在用计算机对信息资料进行搜索的时候,需要检查每一个站点,显得十分麻烦。数字化图书馆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读者在搜索信息资料的时候,只需给出一个搜索点,就能获得与此相关的全部信息。数字图书馆是一种虚拟的电子信息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服务理念主动化
就服务理念来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有很大的差别。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当今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服务模式,其服务理念比较保守,图书馆是服务的中心所在,教师和学生必须到图书馆中自己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服务理念被动而保守,不符合现代对服务的要求。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读者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故而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迫在眉睫。图书馆应该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树立主动化的服务理念,实现服务的主动化,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多维立体的服务模式。那么何为主动服务呢?主动服务就是创建各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便于读者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中建立一个“数字资源中心”显得极为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建立“数字资源中心”,能够更好帮助图书馆对区域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管理;第二,建立“数字资源中心”,便于图书馆对一些重要信息和资料进行存储,使其不受损害;第三,建立“数字资源中心”,便于图书馆对图书馆的主流数据的管理,尤其是双备份方法,使图书馆的主流数据更安全。
四、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25-03
一、数字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一)数字资源的概念
数字资源,即凡图书馆引进(包括购买、租用和受赠)或自建(包括扫描、转换和录入)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主要包括馆藏数字化资源、数字化馆藏资源、虚拟化馆藏资源。数字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开展数字化资源的服务;便于用户进行跨平台检索;能够提供网上资源导航服务;有利于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有利于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1]。
(二)数字资源的特点
1.数字资源具有通用性和开放性。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通用性、开放性。数据库结构的标准化、数字资源的多样化及数字资源不重复性,使终端读者能很好地在网络环境下共同使用这些数字资源,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数字资源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数字资源比传统出版物具有更丰富更生动的表现形式。数字资源借助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中介,利用个人电脑所传递的诸如新闻、博客、网络文学、网络杂志、论坛邮件、RSS订阅和各种教程等为对象,通过人机交互交流并获取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加快了信息交流和反馈的速度,是一种新的阅读交流、学习交互的互动方式,具有跨越时空性、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可参与互动等特征。
3.存储介质的方便性。数字文献资料的储存介质是服务器或光盘,内存巨大,存储内容多,而且价格便宜,极大地满足人们的阅读内容和范围;存储信息密度高容量大,不用占很大的馆藏空间,能有效地缓解馆藏空间无法满足传统文献资料日益增加的矛盾,并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4.利用上的便捷性。数字资源不仅能存储文章、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能提供各种检索途径,检索速度快,检索功能齐全,而且具有打印输出及磁盘输出等多种输出方式,为读者在资源利用上提供了便捷性。
二、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状况的研究综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成为人类知识信息传播与利用的主要形式。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会日益增加,馆藏资源会逐步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长效利用日益成为国际上关注的战略焦点,也是今后数字图书馆在发展中重点研究的方向。
(一)国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状况
国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现在已经达到成熟期。美国在1993年就率先开始了数字化图书馆的研究工作。1995年起美国国会图书馆全力开发“美国往事”数字图书馆工程,实现了500万件文献的数字化。仅2000年,美国正在进行的资源数字化及数字图书馆项目达400项左右,批准金额超过1.3亿美元 [2]。芬兰的赫尔辛基科技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11月开始使用该国Portalify公司开发的Liblet TM系统,以短信息方式为读者提供到期通知、馆藏查询、预约等服务[3]。在2009年召开的第二届移动图书馆会议上,面对手持设备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地的图书馆界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厂商交流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其中,来自爱尔兰的Ivan Ganchev等专家提出了移动图书馆系统架构,倡导“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服务方式,致力于向用户提供移动资源与服务[4] 。
(二)国内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状况
虽然中国图书馆数字化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资源逐步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收藏日益增加,不少图书馆每年用于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甚至已达全年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1/3,数字资源占全部馆藏的比重越来越大,数字资源建设已成为各个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在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国家图书馆从2008年9月推出手持阅读器的借阅服务,2009年9月实行外借服务。上海图书馆在2009年2月开始推行手持阅读器的外借服务 [6]。为了方便北京大学师生体验新一代阅读,2009年5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引进汉王电纸书,首批共50套,向北大读者提供免费的借阅服务,帮助读者实现“数字移动阅读” [7]。特别是广东省的东莞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建立了学习中心,为读者提供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服务。2005年开发了“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实现24小时的自助图书馆开放服务,截至2011年底东莞地区已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阅服务点38个。
三、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
(一)版权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将会得到合理解决
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中版权问题是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想数字资源得到很好地利用,打消用户的顾虑,就要加强版权及知识产权的研究,在引进和使用数字资源时要妥善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理顺版权方、终端厂商、读者、交易平台的关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首先,加强与技术商、设备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相对灵活的版权策略,避免与供应商的冲突,解决版权所有者的顾虑,取得购买和使用阅读器的优惠政策等。其次,加快数字图书馆版权立法,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再次,加强对馆员和读者知识产权法普法教育的培训,让馆员和读者都能全面的了解知识产权法的一些相关规定,尊重知识产权,依法合理使用电子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设定不同的资源访问权限,图书馆接入读者涉及一般读者、高校、科研院所和立法机关决策机构等,因此应对接入读者的资源访问权限进行分类,以满足各类个层次读者的需求[8]。
(二)新技术、新理念将会广泛应用到数字资源中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新的服务理念不断应用到数字资源中,数字图书馆会超越时空,无所不在。像网格(Grid)、P2P(Peer-to-Peer)、流媒体(Streaming Media)、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都已在数字图书馆中得到应用。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将会消除系统异构障碍、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共知,使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资源能互联互通,用户可以随时交换、共享。一是使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服务范围广,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灵活性的信息资源和“看不见的”服务;二是信息服务呈交互性和灵活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可以通过网络即时视频、信息互动,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选择流媒体信息服务[9];三是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数据资源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用户在资源获取和使用上将会更简便。
(三)图书馆将趋向信息资源共享与图书馆联盟建设
信息资源是用户服务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图书馆联盟也是以后各类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组织中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共建、共知、共享能提升信息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其他公共图书馆,都应该适时调整馆藏资源的采购策略,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加强各馆之间的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多种资源的深度融合和共享。
1.加强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建设,建立个性化图书馆网站,重点解决图书馆的软硬件配套、网络数据安全、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存储与管理的层次化、人力资源共享等问题,让数字移动资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2.加强自建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在进行现有资源数字化进程的同时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自建数据库和虚拟图书馆的建设。加快本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特别是加强各馆特色馆藏的数据库建设,根据区域特色,形成各种特色数据库,适当增加或扩大数字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原创文学、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物的购买比例,并将其进行分类、编目、整合等深加工,揭示其知识内容[10]。
3.通过“云计算”、“云服务”的方式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商等组成图书馆联盟,进行馆际之间的合作,形成全国性、区域性、系统内和系统外联盟协调的共享局面,避免资源重复,节约成本,扩大现有数字文献资源的流通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又便捷的数字资源,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真正实现图书馆在时间上的无时不移动,在地点上的无处不移动,在内容上的无所不移动。
(四)图书馆的服务将趋向泛在化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机制将日趋完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的建立将逐渐普及,图书馆的服务趋向泛在化,读者空间变得丰富多彩,24小时的自助服务,自助借还、自助文印、自助管理将能为读者提供任何用户、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
1.加大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力度,提升馆员的服务能力,面对读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技术的支持,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首先,加强学科馆员和信息技术馆员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精通计算机、图书情报、文献数字化管理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对现有馆员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馆员数字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的能力。调整素质构成结构,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把馆员从日常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从事技术研发,向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人员转型,对网上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组织、整合,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对口服务、知识的增值服务。
2.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应该改变以前的服务模式,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在制度管理上,做好日常的工作规范、岗位职责、馆员继续教育、文献建设的制度管理,提升图书馆的文化价值。其次,在馆藏结构上,调整文献资源的结构比例,调整文献资源的建设策略,注重基础学科书目、期刊的构建;加大数字资源建设,选择适合的数字阅读内容,为读者提供合理、全面、快捷的借阅方式。再次,在服务内容上,除了继续做好纸质文献的借阅工作外,更要的是做好数字资源的服务工作,利用手机短信或者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为读者提供图书的到期提醒、图书预约、图书催还、新书通告、参考咨询、信息定制服务、公共信息等工作。
总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加速图书馆的转型,在未来,“数字资源服务”、“知识服务”、“移动阅读服务”、“移动信息服务”、“移动个性化服务”将是今后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形式,当用手持设备访问的时候,尤其是手机,对应的是读者的身份、读者的个性阅读需求等,将可以实施很多个性化服务,如分享搜索词、分享收藏、精确的文献评价、定制文献推送等[11]。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将使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更高效、更便捷、更随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类型化、个性化、互动化的阅读需求,能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文献内容的快速传递;能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无缝链接,真正实现图书馆在时间上的无时不移动,在地点上的无处不移动,在内容上的无所不移动,让读者真正体会到图书馆的泛在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丽梅.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8):51-52.
[2] 美国数字图书馆发展之启示[EB/OL].hi.baidu.corn/数图科技/blog/item/186bd88f4,2007-06-21.
[3] Pasanen I.Around t he world to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ew library services for mobile users. Library Hi Tech News,2002,(5):25-27.
[4] 魏群义,侯桂楠,霍然.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2,(1):80-85.
[5] 高云,屈小娥.对陕西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1,(2):4-6.
[6] 解小毅,李春明,王燕荣.手持阅读器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6):23-27.
[7] 唐勇,张春红,张京凤,等.手持阅读器——拓展图书馆的服务[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7):7-10.
[8] 文为民.互联网环境下读者服务模式的延伸[J].新世纪图书馆,20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