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10-02 08:52: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

篇(1)

城市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规范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城乡区域整合,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增大,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关键影响;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连接乡镇,工业对接农业的重要纽带,是城市规划的规范性、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世界各个国家对其定义各不相同。作者认为国内的城市规划是综合运用各学科,以促进城市发展为中心,通过区域化的合理建设和合理配置方式,打造适合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所的手段。综合来说,城市规划最终是服务于使用者,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间接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从而推动城市快速发展。

1、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规范的模式:

城市规划需要遵循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来自多种形态赋予,有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必须要做到规范设计,规范规划。从一个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城市规划在本质上就是对城市功能区域进行规范划分,根据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城市发展的需要、人口居住的密集度,规范的划分出对应的功能区间,譬如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等,进一步推动城市规模扩大与城市发展。

2、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合理的布局:

如上述,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规范的划分城市功能区域,所划分出来的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功能区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合理的布局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等各项活动的基础手段之一,譬如休闲广场、购物商场、饮食饭店作为生活、娱乐活动场所,三者必须考虑合理的布局构成商业休闲中心区域,从而产生区域经济效益,扩大区域经济辐射,且对城市规划反作用,使得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加符合自然生活规律的进化。

3、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统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来自统一筹划,既要为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留足空间,又要为今后城市发展谋划预留空间。作者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统筹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天时”代表城市规划的大环境,这种大环境要考虑城市与乡镇,乡镇与社区,社区与村组之间的联系,以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谋求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乡镇、社区走特色创新之路,创造改革试点机遇,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助力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地利”代表城市规划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要考虑“因地制宜”,在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村镇发展,通过上述的规范模式、合理布局,围绕先天的地理位置、地域条件,坚持向城市中心外环发展,坚持向城郊结合部发展,减少城区与郊区建设差距,改变城市仅一个中心圈的格局;“人和”代表城市规划的“添加剂”,要充分考虑人口聚集区所处的位置,聚集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围绕“人”这一主观要素,有针对性的统一建设,统一筹划,统一调配,促进城市规划的成果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人居”。因此,“天时、地利、人和”营造了城市规划上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城市、乡镇发展中的差距进一步缩短。

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建设包含城区道路建设、城郊道路建设及农村道路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投入力度,能有效的缓解城市居住环境拥挤现状,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道路建设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处于建设路程最长,道路建设量最大的国家,所以城市道路建设必须要有超前意识。

1、城区道路建设

城区道路是城市商业区、公共场所、写字楼等城市功能场所的联系纽带,决定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便捷性和效率性,城区道路建设必须要超前规划,超前设计。以南京为例,至2002年底,南京市城市道路总长度为5368.53公里,全市人均道路面积11.31平方米,主城以绕城公路、内环路以及八条放射状连接线的“两环八射”快速路系统初具雏形,“经五纬八”的主干道网络已经形成[[1] 解读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N].扬子晚报,2004年2月25日 ][1]。但是南京城区道路建设仍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区域交通道路瓶颈尚未消除,缺乏建设的超前意识。

2、城郊道路建设

城郊道路是城区通往乡镇,乡镇联系城区的重要通道,城郊道路建设必须要跟上城市发展需要,必须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以及规划布局。以南京新城区江宁区为例,作为南京中心城区南向发展走廊的主要城郊道路,南京老城区进入江宁区的最主要交通枢纽,江宁区仅有两条城郊道路将军路、宁溧路。伴随着南京市城市圈范围的扩大,城郊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建设比例失调,阻碍了南京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在南京南站建设后配套建设高架路等支干道,仍不能达到城区快速通行的要求和缓解日益增大的通行压力。

3、农村道路建设

农村道路建设是满足乡镇第一、第二产业服务城市发展的重要道路保障,为乡镇居民“衣食住行”提供便捷的绿色通道,为乡镇居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输出的“生命线”,为乡镇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机遇。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代表农村,农村代表农民。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推算,大陆范围农业人口超过总人口的半数以上,绝大部分农民还处于生产资料匮乏、生产力中下的环境当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道路建设落后于生产活动的需要,从某方面也助长了城乡差距的增大。有句俗语:“要致富,先修路”,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管理,必将为引进现代化生产工具增加农副产品产值,提高农民收入和缩短城乡差距带来便捷。

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建设两者的影响和利用

据世界银行研究,通常发展中国家交通需求增长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两倍以上,城市交通普遍落后于城市化进程,解决交通问题将是我们长期面对的艰巨任务。作者认为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建设的衔接,加大道路建设投入,让城市规划服务于道路网络建设,让道路网络建设来规范城市规划,两者相结合来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加快。

城市规划影响城市道路建设的合理性。如果不考虑城市规划的影响,遇阻修路,遇山开路,势必造成城市格局条块分割,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阻碍城市转变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需要。所以,规范、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运用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加强对城市道路建设管理,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道路建设制约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性。如果为了城市发展,为了区域经济平衡,盲目的跟风学习欧美发达国家,规划营造出花园城市,风景城市,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城市没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所以,利用自然风景、天然环境通过城市道路建设的延伸,展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的同时转移城市中心圈,加快城市发展。

结语

自古有人活动的地方形成村落,逐步发展成乡镇,再而发展城市,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始终围绕“人”这一根本;又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写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城市规划和城市道路建设都是“以人为本”,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为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篇(2)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065-02

从本质而言,平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交通优势,而山地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形成了一定的阻碍。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山地城市也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在实际建设运行中发现,较之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路网交通容量更小,交通拥堵也更严重。在此背景下,为迎合山地城市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提高交通抗拥堵能力的目标,探究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山地城市空间布局的特征

山地城市布局往往受自然地形条件的限制,形成了分散的点状或带状布局。常见的形式有组团式布局,如重庆、绵阳、宜宾等,主要呈现如下共性点。

(1)受地形影响,山地城市组团规模较小且空间不规则,组团间均存在山体、水体等自然障碍。

(2)受历史影响,山地城市多呈单中心空间布局,老城区组团承担了过重的社会功能,向外功能疏散较平原城市缓慢。

2 山地城市道路路网的特征

城市道路路网依据城市布局,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即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带状式和自由式。山地城市路网由于布局空间影响,不得不采用自由式路网布局,即根据地形特点自由形成道路路网,路网在形态上并无一定的几何形状。具体的特征如下。

(1)特色鲜明。山地城市道路路网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紧密度高,道路多利用山地沟谷、滨河区域展线,因此,每个城市的路网各具特色。

(2)层次鲜明。山地城市道路路网分为城市骨架路网和组团内部路网,城市骨架路网起到连接城市各组团的功能,组团内部路网主要起集散功能。

3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较之于平原城市,主要特征如下。

(1)路网容量。山地城市道路路网交通容量总体有限,且多呈现为骨架路网型拥堵。究其原因,一方面,山地城市组团间地形多为无法开发的大江大河等自然障碍,自然障碍处的可用用地有限,进而导致通行能力减小,引起组团间骨架路网型交通瓶颈;另一方面,山地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对骨架路网的建设难度和投资匡算的预估,导致城市规划骨架路网落地率偏低,骨架路网无法成型。

(2)交通出行。山地城市交通出行主要依赖于汽车与步行,非机动车出行比重受城市地形影响而差异极大,从参与过的城市案例分析,山地城市道路红线往往与平原城市宽度保持一致,这不利于用地集约化发展。

(3)道路建设形态。受历史原因影响,山地城市组团间道路均带有明显的公路特征。影响之一在于公路设计过于追求线路的经济性而并非区域整体经济性,这导致区域交通接入困难;影响之二在于公路设计往往忽视交叉口、公交停泊点等交通瓶颈处交通设计,这为城市区域开发后带来交通拥堵的隐患。

4 城市山地道路规划设计的特点及几点思考

4.1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1)道路工程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原则。在进行城市山地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将道路设计先期纳入到城市路网规划方案中,既要满足城市区域竖向的规划要求,又要结合道路自身设计要求,降低道路工程投入,进而提高山地城市^域开发的投入产出比。

(2)城市统一性原则。针对山地城市路网自由性及道路复杂性的特点,将一个城市制定统一的标准,如制定道路纵坡坡度尺度、非机动车道设计尺度、道路标识系统尺度等。统一的标准为实现居民统一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也避免后期设计中不协调。

(3)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原则。在进行城市山地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以环境保护为设计理念,不破坏山区现有生态结构和自然环境。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问题,要避免在地质较差区域进行道路建设,合理地对挖土、弃土等问题进行处理,保留原始生物通道,以达到维持原有生态平衡的目的。

4.2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1)城市规划与线路设计。建议城市骨架道路设计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中,较之于平原城市,建议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顺序加以调整,总体如下。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意图―骨架道路道路设计及投资匡算―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及用地布局调整―骨架路网详细设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整体场地平整设计或局部地块场平设计―组团内部次支道路详细设计。

(2)道路总体设计。道路总体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

山地城市道路平面主要争议在于路权的使用,为增加组团城市自然障碍处的通行水平,建议山地城市需要比平原城市更加注重公共交通。

山地城市道路纵断面的主要争议为最大坡度,依据对美国洛杉矶等山地城市的经验,建议山地城市在城市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货运与客运道路网络,从而根据不同的道路特性制定独特的道路最大纵坡。

山地城市道路横断面主要有两大争议:一是非机动车道的设置与运行,工程设计发现,许多山地城市存在部分道路设置非机动车道的现象,从运行的使用中发现,山地城市非机动车的使用效率差异极大;二是道路边坡的红线预留,道路边坡用地与城市地块用地冲突频发。建议从规划入手,明确非机动车道和道路边坡的设计要求,这两点对于集约化使用城市用地极为重要。

(3)路基路面设计。路基设计:结合城市山区自然环境特点,参考工程地质学理论知识,灵活处理山区地质地貌特点,路基设计区域要跨越地质结构松软区域,并做好相应的工程措施,以防止土壤岩石风化而阻挡水源流过,发生切坡现象。路面设计:可根据城市山区地势将两幅车行道分别设置在两个水平面上,构建阶梯式道路平面,以避免在行车过程中由于相互干扰而造成行车事故,保证城市居民出行安全。同时,设计人员可以在较宽的道路上设置绿化带,以此将行车道进行有效隔离。

(4)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山区道路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坚持协调性设计原则,将城市山区道路与山区景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重视道路景观体系的空间层次感,强调绿化与景观空间变化,以此区别山区城市与一般城市,构建城市道路特色,形成城市品牌,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可以利用攀附、垂蔓等植物绿化穿山隧道和盘山道,突出山区城市山势特点,提高景观层次感,进而拓展城市山地道路绿化范围。

5 结语

该文通过对城市山地道路规划设计的研究,在分析城市山地道路主要特征与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与线路设计、道路断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和完善城市山地道路结构,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丽.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探析[D].重庆大学,2016.

篇(3)

城市道路系统作为城市的枢纽在四通八达的城市环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市道路的功能和分类开始研究,进一步指出现在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意见。

1 城市道路的功能和分类

城市道路千变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商业性、景观性、交通性和生活性四种类型。

1.1 商业性道路

商业性道路对通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为需要为人们提供足够的步行空间。此外机动车道需要得到控制以保证行人的安全,但是也要兼顾人们的交通目的,因此一般为双向四车道。人车之间需要设置隔离带,并与车站结合设置公交车站及人行横道。道路两侧拥有发达的商业设施,例如购物娱乐场所等。

1.2 景观性道路

景观性道路人行需要较大空间布置,以供行人休闲。道路两侧结合自然条件设计成行人区域与绿地结合的对称或非对称式布置。港湾式车站可设置于车行道与行人之间较宽的隔离处。

1.3 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目的是为了满通需求。这种道路路面宽、车流量大,广泛用于长距离的城市之间交通转移。此外,这种道路不仅会限制非机动车辆的行驶和流量,而且对人行道要求低,采用两辅路的布置形式。

1.4 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目的性较强,它考虑到人的需求,其总体特性是人车同优先。它的交通量主体是有目的的出行人们,一般为上下班或者购物娱乐等生活出行为目的。生活性道路必须考虑公交优先、自行车流量大等因素,这种道路要求人车同样优先,而且对人行道空间及行走环境要求较高。

2 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城市道路网设计结构不合理

城市道路网设计结构不合理。有关部门没有掌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的基本的技能和技术要求儿盲目的施工,在道路施工的安全维护手段上面,也没有下足功夫,以至于造成了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的很多安全隐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是发展城市道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设备条件过硬,输出技术有保证,才能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顺利进行。现在许多城市道路系统功能的紊乱,这是由于路网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城市的干路与交通生产点缺乏过度性的连接设施,这使得城市的交通被严重阻碍。因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压力都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交通分流,使得城市交通不能通畅、快捷,阻碍了城市交通。

2.2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不通畅

城市的堵车现象十分严重,这是由于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不通畅。这种严重影响路段与交叉通的问题是由于设计之初缺乏交工工程理论指导造成的。城市的交叉路口受到来往车辆和人流的影响,并且其红线、车道数与其他路段完全一致,这将使得路段的服务水平严重下降,交通能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节点不通畅。这样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这种存在拥堵问题的路网交汇处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2.3 城市道路整体格局设计不合理

城市道路整体格局设计不合理。城市道路整体格局决定了资源的利用情况和道路的通行能力。不合理的设计会严重制约道路功能效率的发挥。近年来我国的道路规划缺乏交通工程理念,以道路工程设计为指导,因而缺乏科学性。举例来说,市政道路设计者未考虑到道路交通口的通行能力,路网设计中缺乏对绿化、环保和景观灯的整体考虑,对不同路段交通能力的分析也不尽合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道路的有效性。

2.4 城市道路设计施工人员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素质是很关键的,是城市道路系统发展的关键,但是目前很多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的工作人员并不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并且工作责任心也有待提高,这样的工作人员无法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没有人才的输送,也就没有新的技术的产生,那么发展液化城市道路施工工作也只能是空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发展科技,必须先强化教育,引进人才。

3 城市道路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健全相关城市道路的规章制度

很多城市道路设计和施工包括运行方面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相关法律法规。一个明确的科学有效的城市道路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城市道路制度,并且制定出明确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且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来激励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只有这样责任到人,将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解决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2 完善城市道路整体布局和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完善是一项永不停歇的工作,城市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城市道路必须跟上整体的进程速度,道路设计之初,最重要的是把握这个区域城市环境建设规划。城市环境建设中有一个系统论的原理,这就是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具体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应当将上述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规划,尽量避免那些缺乏系统考虑的设计方式。城市的整体规划影响到道路在其中的准确定位,顾局部不顾整体、见缝插“绿”等问题要坚决摈弃。所以,系统性地将一条路考虑入整个城市的规划系统中,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对于城市道路中交叉口的设计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整改,对于已经无法承载车流量的交叉口进行施工整改,或者进行车流量控制,尽力避免严重堵车情况的出现,采取限号等措施缓解城市车流量压力等有效的措施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并要马上付诸行动的。

3.3 增强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索和创新

我国目前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想发展好城市道路工程,还要保证城市道路规划顺利进行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国应该加大对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索和创新,加大力度支持研究出省时省力安全有效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鼓励高校和企业个人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工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于城市道路规划设方案研发做出贡献的企业或者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3.4 增强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课程培训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城市道路发展有效进行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的工作要领和安全规范,城市道路规划才能涨就有效的发展下去。加强对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训,只有负责人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收益。一系列的奖惩制度是对员工管理的有效措施,工作管理人员,要学会调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结语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对于城市道路行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做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的工作,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经验得出的结论,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参考。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不仅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影响。整齐的道路规划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城市道路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规划设计和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协调一致。

二、城市道路规划性质

1、城市道路规划性质

城市道路的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城市道路 规划设计规范》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 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依据不同的功能要求, 城市道路还可以有:机动车专用道、非机动车专用 道、公交出租车(客运)专用道、商业步行街等功能 性道路。在一些规划设计文件中还可以看到:生活性干道、交通性干道、商业性干道等术语。可见,城市道路的性质是可以也应该根据其在城市中所处的用地性质而“因地制宜”的。有关规划道路性质的问题源于对城市道路称之“路”还“街”的思考,应如何协调好交通需求与城市环境的问题。“自盛唐以后,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大发展,出现了店铺为主的商业街道,沿街两旁还划出了种植地带,使古代城市道路的面貌起了重大变化。”。道路设计车速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单幅式(或三幅式) 的横断面形式(必要时中央可设隔离栏)。这样中间 车行道会显得非常宽阔,视觉反而很通畅;将绿化 带集中布置在两侧人行道区域,形成宽阔而开放型的公共绿地空间,结合路边城市家居、休憩服务设施的布置,给行人以宽敞舒适、休闲怡人的交通环境。诸如青岛的香港东路、南宁的民族大道、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和法国巴黎著名的香谢丽舍大街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实践案例。

三、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在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中,其主要是根据城市现有能用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城市交通流量、流向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管理为依据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规划措施。在设计工作中,其一旦出现这几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那么很容易造成道路在运行中出现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阶段,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更是备受人们关注。

1、道路管理规划的目的

截止现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在工作中对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观念和理念等都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索,并且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在规划中,通过合理的对城市人流量、管理策略、交通流量等基础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保障交通管理规划问题能够形成因地适宜的管理模式,避免了由于盲目设计和管理而造成的政策失衡以及经济损失。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在城市交通规划前期要对城市的交通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这样就有利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情况的现状调差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青岛繁荣大街建设的过程中,对大街周围车辆的出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确定了上下班高峰期车辆拥堵的原因,根据此情况对城市道路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减低了在上下班时间内道路的拥堵情况。

(二)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三)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针对当地车辆出行的状况对城市的交通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通往车辆的车型、数量、时间点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四、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

1、曲面半径

曲面半径应该如何取用,就要设计师着重考虑曲面附近的实际运行速度和在前后衔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否达到线性指标的要求,是否解决了均衡的问题,是否保持了连续性,这些不是越大越能满足设计者的需求,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根据道路的情况来进行设计"

2、圆曲线中直线长度

6V是圆曲线中直线的最小长度,这是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对工程进行规划的一个硬性规则,但是这种规则却使得很多老的路面大段被浪费,而且也增加了新的道路因为设计的不合理性而被迫拆迁需要重新建造,这样就耗费了大量的工时,工力,和工费,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道路的通行,也给出行的车辆和人们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3、纵断面设计中的造价问题

考验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是否完好,就要看城市道路是否有暴露现象,从09年开始,我国的洪水事件频频出现,也越来越严重,就是因为很多城市中的排水系统不能够发挥它们相应的作用,甚至在有些时段还会出现雨水倒灌现象,纵断较低的城市道路设计,成了主要原因"

4、道路设计超高

路段设置超高,很容易导致让低速行驶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比如车辆倾倒等现象"根据专业城市道路的设计者结论表明:横向力系数是关键,但是从安全方面来考虑,横向力系数在0.巧是安全"这样的结论已经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用事实说话的方法证明了这个推断是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

5、平纵组合

当城市道路受到设计方面限制的时候,城市道路设计中对于应该怎样对老路进行改造成为了现代城市设计面临的问题,但是老路改造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这里不能片面的强调平包纵"

五、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建议

当前市政道路存在的这些问题值得引发我们深思,加强市政道路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我们要打破传统观念,从市政道路的实用性出发,对市政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1、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机动车车道的宽度。这就要求我们对行驶车辆的横向安全距离以及不同车辆车身宽度进行调查,注意车辆的横向安全距离取决于行驶过程中的偏移和摆动的宽度,以及相邻车道之间的安全距离。我们可以根据城市道路中路面实际情况、车辆行驶速度、交通秩序规则等要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公式计算出机动车车道的宽度。

2 、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考虑,重新对分隔带以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布置形式。分隔带一般包括绿化带、分隔墩、双黄线以及道路分隔栏杆。最经常使用的就是绿化带和双黄线了。一般要求中央分隔带的宽度至少为1.5米至2米左右。在交叉口,车辆通行数量可能会增加,这里可以用分隔带适当增加左转车道,宽度可以放宽在5米到8米之间,当然具体数值应该根据具体交通实际需要与绿化带宽度而定。非机动车道的设置方面,由于我国自行车使用量较多,所以非机动车道的设置要更多地考虑到自行车的情况。

3、注意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的分道设置,国内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三幅路法,亦即在机动车道的两旁分别设置非机动车道,并且使用绿化带等分隔带隔开;二是在机动车道的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市民的安全,更人性化地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矛盾。例如针对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地方,应该要尽量改变道路设计,以便将车流尽量引向城市的支路。总之,道路设计者应该尽量让道路适应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使之不受相互间的干扰,同时确保各种出行的安全。

4、对道路设计年限的参数要进行改进。在市政道路年限设计参数的取值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车辆偏多、道路承载需求大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重载公式对道路年限进行计算。

六、结束语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查找出现问题症结所在,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通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来提高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一、城市道路规划的内涵、原则与功能

1、城市道路规划的内涵

(1)城市道路的类型。按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2)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城市道路规划的内涵。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不仅要考虑交通、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的发展,只有这样的城市道路规划才能真正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

2、城市道路规划的原则

(1)配合城市各功能区布局的原则。城市道路的规划也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在一城多镇式分散布局的城市,各城区之间应建设大容量快速交通通道,以便将各城市功能区联系起来;在大规模的郊区生活居住区、工业区与市区之间应建设方便、快捷的城市高等级道路;在主要风景游览区与市区之间建设专用高等级道路。(2)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城市道路建设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不断向城市边缘区扩展,而这势必会导致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因素来实施。(3)不同道路实行明确分工的原则。城市道路等级不断增多,各种道路的分工日渐明确。一般城市道路可分为五级:高速公路、快速主干线、次干线、支线和街区道路。由于人口多、产业密集、机动车拥有量巨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全城性、全时段的道路交通拥堵。(4)节约用地的原则。城市交通不只是为城市服务,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干道的路网密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居民的乘用公共交通的方便、保持交通通畅、节约建设资金、环境保护等,不宜过高或过低。还要利用已有道路网进行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对旧路进行拓宽改造,尽量少开辟新道路,以节约用地。(5)展示城市物质与精神风貌的原则。道路既是城市的交通通道,又是展示城市的窗口,是人们特别是外来游客最容易观察到的城市部分。因此,城市道路,特别是城市主干线,道路自身以及沿街建筑,构成一个城市的脸面,它不仅体现城市的物质文明繁荣程度,而且能折射出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高低。

3、城市道路规划的功能

(1)城市道路规划的积极功能。交通功能。城市里的各个不同功能组成部分,都必须通过道路加以连接;城市的四大活动(工作、学习、生活、旅游)也都离不开城市交通运输。科学道路规划将加以解决。城市构造功能。科学规划的城市主次干道能够框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划分社区与居住区范围,构成城市平面空间骨架与支撑体系,同时良好的交通网络,将构造城市的骨架体系和筋脉网络,将城市各分区的大小单位组成功能各珠的有机整体。城市空间功能。科学规划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构成城市公共空间与网络走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通风、采光与生活空间,同时也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景观环境美化功能。良好城市道路是能显示城市街道风光、景观,展现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这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方可实现。(2)城市道路规划的消极功能。空气污染。机动车在行驶中,排放了大量的机动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颗粒、铅污染以及二氧化碳等,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以及其它动植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汽车噪音污染。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公害中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道路拓宽、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噪声会愈来愈严重。水质污染。路面上的有害物质可能从道路排水系统流入到地表、河流等,污染了地表和地下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城市空间的分隔。由于道路交通,特别是交通量连续通行的高路堤道路使沿线居民生活和工作区域造成一定的隔离,这对于许多个人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老年人,他们出行不便,更需要依靠社区的方便联系来保持生活质量。

二、对滨园路建设的公众满意度实证分析

滨园路和金山公园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这里是福州市的城乡结合带,与其仅一江之隔即是福州大学城,大学城的教师、行政人员很多在此购置房产。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不难发现,滨园路周围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群达到了总人数76.5%,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人群也将近60%。通过调查数据并结合访谈分析得到,滨园路周围的居民小区配套设施不断的健全,狭长但环境优美的金山公园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良好场所。对于滨园路建设方案的修改,多数居民抱以了支持的态度。受访居民中只有25.5%的民众认为此方案与原方案相比不合理。但是由于滨园路的建设所涉及到的是环境保护和经济、交通发展的矛盾问题,所以有很多居民难以做出判断。道路的修通,过往的车辆必然增加。这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数据显示,有45%的民众认为滨园路的建成带来了噪音污染。噪音污染也成为了他们心中最大的危害。而认为路对环境仍有严重破坏和认为交通日益拥堵的民众分别只占总人口的36.3%和10.9%。这些表明,居民的关注点已经由滨园路对环境的破坏转移到了对噪声污染等上面。原方案虽然更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但是宽广的路面对于周围居民的出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被问及如果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个因素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做如何选择的时候。有78.3%的居民认为环境保护应发在首位。

滨园路建成后凸显的问题:第一,路面狭窄造成诸多不便。由于路面只有两车道的9米,使得大部分出租车不选择这条路。原本开通公交车的计划也搁浅。而与滨园路相交的滨园一路有12米宽,滨园二路和金祥路有15米宽。据调查,周围居民中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已经拥有或者虽然暂时没有但表示近期内准备购买小汽车。其中,表示近期购买的人群占到受访群众的25.5%,这说明将有更多的车辆出入这个路段,道路供需矛盾将日渐突出。第二,配套交通设施滞后。滨园路的路灯始终没有开通,这不仅给周围居民的出行带来的诸多的不便,而且还使得这一带的治安状况较其他地方严重,抢劫等暴力事件不断的发生。部分居民指出,特别在傍晚过后,有很多的社会青年到处乱逛,很多学生放学回家都要经过这条路,这埋藏着严重的治安隐患。最近,小区里有很多孩子失踪。第三,交通事故频发。滨

园路不仅与金山大道相连,还与多条纵向道路交叉。由于路面比较狭窄并且与多条纵向道路的交叉点还未设置红绿灯,滨园路成了交通事故的频发区。另外,随着滨园路附近楼盘的人住人口增加,小区居民中拥有私家车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将使得滨园路的交通状况更加严峻。第四,环境破坏仍很严重。滨园路建成后使公路两侧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首先,金山公园的洪湾河因施工需要而被填埋了很大一部分。这一闽江的重要支流,由于封堵与填埋,河床堆积了大量泥沙,河水变浅,河流的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其次,金山公园的水域缩小三分之一,珍惜动植物栖息地受破坏,这给金山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以毁灭性的打击。再次,滨园路建设所用的沙石资源来自于闽江河床。闽江河床中的泥沙不仅仅起到保护两岸堤防的作用,还是水底植物生长赖以生存的基础。过度的挖沙将加剧福建的防洪形势,还破坏了闽江沙石资源的再生能力。最后,金山公园作为湿地资源,蒸发量大,加之茂密的植被资源,使其有着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但如今湿地资源已今非昔比,城市气候将日趋恶化。

三、改进城市道路规划,构建和谐城区

1、立足长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

在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客观的角度来统筹全局,立足长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上,确保在道路或其他交通设施施工前各项保护措施已经到位,防止基础设施建设对森林、湿地、其他自然生态保护区及文化遗产造成环境影响。提供足够的路网密度比单纯追求干道的宽度重要,滨园路的现有方案难以满足地区发展需求,而原计划又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果能够做好全面协调规划,就不会造成这种尴尬局面。

2、吸引公众参与,努力提高公众对城市道路的满意度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提交相关专家委员会审核之前,应经过公众讨论。公众讨论期间,公民有权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出反对意见、建议或要求。通过调研发现,滨园路附近楼盘的居民对与滨园路建设有关的政务信息和道路施工情况了解甚少,滨园略的也是在背离市民意愿的基础上开工的。因此这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反对,也引发了全市保护生态公园的大讨论。但此时损失已经造成,如果在政策实施之前通过各方的共同参与和讨论就能够避免或者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完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招投标机制,加强施工监理

目前由于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机构,造成了招投标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不科学与不合理。因此我们需要公开、透明的政府决策,让公众充分了解与知情。政府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借助公众与社会各界的力量与智慧,集思广益,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另外,为了保证道路的建成质量与成效,有关部门与负责人必须严格规范施工过程,加强施工项目的管理与监督,真正保证项目按要求完成。

4、健全城市道路建设法规体系,推动依法交通管理

在立法方面,加强交通道路的法律法规建设。道路建设法规应涵盖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建筑施工、使用维护等建设环节的指导和监督,使城市道路建设总体上符合社会发展和环境要求的规律。另外,道路建设法规要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具体环节和项目进行监督。在执法和行政方面,继续加强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依法办事效能和危机处理能力。同时,应制定适当的策略,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项目符合成本效益,并能融入交通需求增长地区的长期发展规划中。

5、加强道路交通供需平衡研究,完善配套交通设施

篇(6)

Keywords: road; traffic safety;

中图分类号:U4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居民的机动车保有量及其出行率大幅增加, 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2012 年, 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21950 起, 造成6387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023 亿元。如何科学地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成为了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城市道路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城市道路的现状

1.1 城市的道路设计随意性

城市的建设,道路规划设计先行。道路的规划设计在建设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设依附与道路的规划。所有的城市建设例如,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难看到完整的道路规划设计,通常表现的很随意。可以理解出很多的原因,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次,从中牟取相应的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验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这都将影响到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问题。

1.2 交警队伍力量薄弱,部分机动车驾驶人素质不高

交通管理部门编制少,警力不足,经费、装备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部分驾驶人专业素质低下,思想素质不过硬,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

1.3 群众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制意识不足

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

2 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

2.1 对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分析不透彻

目前国内在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时, 分析的主要内容为道路条件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但城市潜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交通方式结构等, 交通事故往往是由这些潜在因素造成的。而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缺乏对这些潜在因素的分析, 导致整个规划方案的制定不够全面。

2.2 对城市道路随意设计,盲目改造

首先,盲目的将道路拓宽,我国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普遍较窄,主干机动车道的道数较少,一般只有几条。近些年,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许多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没有经过具体的规划就将一些旧的街道巷子拓宽,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占地面积越来越多,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其次在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在交叉口范围内,车速运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发地。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主干道数不足,通行的能力与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设施不畅,在下雨阴天雨水堆积;其次,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有一定的区别。城市道路功能的多样性,组织很复杂,建筑密集,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布线很多,建设的周期短。由于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标准。有许多主要的干道根本没有采用科学的原理建设,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够牢靠,许多主干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现路面断裂,下沉等一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

2.3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系统性不强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评价主要针对交通事故、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安全管理进行, 大多采用与《指标体系》相对比的方法, 每个指标值对应一个等级, 没有进行综合评价, 无法得到综合评价等级。虽然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中采用了模糊评价方法,最终可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但评价时选取的仍然是与交通事故相关的指标, 无法反映其他影响因素, 忽略了整个评价的系统性。

3 城市道路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3.1 解决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城市的道路红线是普遍较窄,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是比较少的,但是不可以任意的将一些旧的街道建造成超宽的机动车道,使得土地更加的紧张。在交叉口增强交通的信号,避免行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的干扰对交通信号产生影响。对于道路上的排水设施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不能使雨天的积水对道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对与道路中的路面设计的问题,要根据科学来建造,不能因为政府的影响而违背科学的原理,要做好根基工作,将路基做好,不能使得刚刚投入使用的路面就沉降,路面断开等问题产生。还有一些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一个高的道德标准,不能完全的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有序的进行,从源头上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

加强驾驶员的思想和技术素质教育。从法制上严格驾驶员培训制度,在提高驾驶员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交通道德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考虑到深圳市外来民工多聚居在城中村,应加强对外来民工的交通安全教育。

3.3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以下方面:监控并降低机动车辆、自行车和行人受伤、死亡以及发生事故的几率;改进交通设施以便于应急管理,包括自然灾害、有害物质以及其它公共应急事件;提高运输服务、车辆和设施的安全性,以及不利于道路交通的条件的安全性。

3.4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可通过实现人、车、道路的密切配合,极大地提高交通效率,消除交通阻塞现象,从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3.5 重视交通管理队伍建设

适当扩大交通管理者队伍,需要重视复合型交通规划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让一部分交通管理骨干完全参与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决策中的作用。

3.6 设置道路交通事故应急交通方案

首先,由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应急领导小组,设立指挥中心,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应急机动力量,对事故进行分级并建立相应的响应机制,组织警力和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处理事故。

其次,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建议在城区采用智能交通引导,在获得路面交通的信息前提下,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救援;高快速路则严格管理,保障救援车道的畅通。

4 结语

道路交通安全是城市交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在城市交通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经验表明,编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交通应急预案,加强人民群众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岩,杨晓光.主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体系.系统工程[J].2006(1):30-34.

[2]李康.城市交通安全理论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1(3):2-4.

篇(7)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道路设计现状情况

1、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保证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广大群众的出行便利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进行规划过程中,必须将居民的出行便利等因素作为首要的考虑范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规划情况往往决定着整个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布局情况,道路不仅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载体,更是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化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因此,可以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具有科学性的工作。其考虑的因素较多,从城市广场设计、接到、旅游景区、商场、学校等等,这些都是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被考虑在内的。城市道路的整体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资源的利用情况。如果整体格局不合理,会对城市道路功能的发挥造成严重的阻碍。而由于近些年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主要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主,对于交通工程设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得市政道路横断面的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正是因为其涉及人们日常中的方方面面,这也就决定了其设计难度较高,在进行具体的工作中其不能尽善尽美,也造成了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设计情况缺乏合理性的现状。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追求层次不断提高,对城市道路的要求是不断的在变换的。

2、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缺乏人性化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最为直接的受益者应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城市道路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出行与生产互动,道路设计是否符合人性化的需要十分重要。设计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倾听广大居民对城市道路设计的意见或者建议。但是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设计单位往往将领导的个人意志作为规划设计的主导方向,将人民群众的意愿置之不顾。这种规划设计的随意性也造成了道路规划设计不能充分反映居民实际的出行情况,其设计缺乏人化。

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为避免城市化进程中道路建设阻碍城市化发展,其设计规划实际活动中就应当充分考虑综合因素,其中,道路设计的文化意义不可缺少。更加需要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之中。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进步还是一种城市文化底蕴的沉淀。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缺乏对其这个方面的考虑,将众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付之一炬,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作法。

3、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形成的相关问题

我国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红线宽度较窄并且主干机动车道数量少的现象。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城市机动车辆的数目越来越多,交通量不断加大,越来越频繁地发生道路堵车的现象。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缩短堵车时间和尽量减少堵车现象的发生,部分城市盲目拓宽机动车道路,虽然机动车的道路不断得到拓宽,但是其占地面积也不断加大,占用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使得原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另外,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也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交叉口是城市交通进行转换和汇合的重要地点,在交叉口的周围,车辆运行速度慢,通行能力较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是由于传统的交叉口设计没有配备完善的交通设施,主干道数量不足,排水设施不完备,容易发生积水现象。城市道路设计与公路设计存在着不同,较之公路,城市道路功能更多、组织难度更大、布线数量更大、建设周期更短,且城市道路的建设工作属于政府工程,为了按期或者尽早完工,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如果在主干道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采用科学原理容易导致基础设施不够坚固,造成道路出现路面断裂或者沉降,不但对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生产运输造成了很多不便还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二、现代城市公路设计思路分析

落实市政公路设计指标的第一要务就是掌握现代城市公路的要求方向,这是满通改造实效的关键。我国在现实开发活动中还是不能脱离过去传统思路的模式局限,基本依照原有公路网络设计框架进行扩展,这种模式不能完整的应用网络既定资源,造成压力困境的克制力度严重不足。现下公路设计理论样式不断更新和强化,设计策略的应用也应该有所改善,透过现实性需求研究,为了尽量发挥城市宜居水准,满足公路多功能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有关实践主体经过细致考察,对后期结果进行总结,为现实性工程的实施经验的获取一定有所贡献。公路环境的改善在于全面减少驾驶人员的视觉阻碍与疲劳效应,借助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空间,促进城市改造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改进措施分析

1、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

为了使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进行良好的匹配,应对道路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情况加以关注,由系统论的观点得出:系统的整体通常大于系统内部各分项系统功能的单纯累加。因而,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应将系统论的观点在道路设计工作中加以充分应用。应研究目标设计道路在城市全局性建设中发挥何种功能,坚决抵制原有设计方案当中――有空地就做绿地、将关注的重点单纯的禁锢于本工程项目当中的方式。应将目标道路设计同所在地区的整体性布局加以关联,采取系统性设计方法。

2、注重横断面设计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均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构成要素,将上述要素加以科学性配置对于道路横断面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科学的横断面设计需要将下述问题加以考量:将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纳入设计标准范围,在坚持“最大程度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下,确定科学的单排车道宽度;针对道路当前的和潜在的通行状况加以剖析后,应将原车道数量加以修改;将各种道路数量、道路宽度以及配到设施的比例加以合理化确定,使其达到最优;提升关于环保、交通安全的关注,针对隔离带以及绿化区的结构、布局等加以修改。

3、提升“以人为本”原则

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将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充分融合。充分考虑目标设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地区在整体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为其进行清晰的地位界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意图。市政道路设计应秉承“稳定性、权威性”的理念,严禁多次修改的现象发生,否则将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漏洞。道路设计应紧密围绕实际情况开展,以基础工作为起点,依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性研究,确保道路设计做到科学性、可行性。此外,应在道路设计中将发现的问题加以规整。并以此为基础,对道路设计规范加以健全和完善,做到设计规范的可操作性。

4、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应对目标设计所在地区及周边的相关环境加以深入了解,做到设计关联元素的彼此协调。充分尊重自然,坚持减少或者杜绝损害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道路及辅助设施的布局形式应充分考虑关联环境的实际,尽最大可能维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景观设计使现有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范围,形成地区之间的绿色关联网线。

结束语

市政道路设备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市政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道路设计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注度不足”四方面总结了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段落提出了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注重横断面设计、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彬,李玉卫.浅谈当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4,06:40+42.

篇(8)

P键词 城市道路 改造工程 施工 交通疏解

道路改造工程施工期间,将会不同程度封闭车行道,中断交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交通堵塞,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给行人、车辆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做好道路改造工程,必须做好交通疏解工作,提高施工期间交通安全,降低施工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一、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交通疏解的必要性

城市道路改扩建建设周期长,施工期间需占用大量的城市道路资源,为保障道路施工期间城市生活、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切实组织好地铁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工作。交通疏解设计从优化道路施工方案、改善路网结构、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建设疏解道路、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率等方面制定了综合的交通疏解方案。如不进行交通疏解,高峰期间影响区域路网很大一部分信号交叉口将会产生拥堵,主要干路车速全面下降,交通形势将十分严峻,通过合理的疏解后,区域交通运行状况总体能维持在道路施工前的服务水平。从以往工程建设经验表明,通过开展专项交通疏解研究,制定综合的交通疏解方案,可以有效减轻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二、交通疏解原则

1.确保交通安全原则。周边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交通疏解必须确保安全。

2.综合协调原则。交通组织方案应保证道路改造工程的正常顺利施工,尽可能为道路改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因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经济、环境及城市建设等带来的影响。

3.交通系统性原则。应充分考虑区域交通状况,尽量减少对区域路网上的交通压力。

4.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符合环境要求原则。提出的交通组织方案基本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保证所采取的临时措施投资省、经济合理;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城市环境要求。

三、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疏解措

1.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相结合。旧城改造就是改造旧的城区,使其在城市发展中重新拥有活力,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振兴城市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城市为了寻求发展,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改造旧城区,所以就必须着手建立新城区,以拓展生存空间,以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的综合承载力。把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在旧城改造到一定程度后,建设新的更多的城市中心,把旧城区的人口迁移到新城区,减少了旧城区的人口流量,平衡了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大大地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承受能力。

2.加强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之间的配合。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是解决城市交通的关键,不能把两个部门割裂开来。在城市道路规划部门规划时,应该让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共同规划,改变过去单纯以规划设计人员为主的状况,注重发展综合专业化人才设计队伍,使城市道路规划在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更加合理,更有利于交通疏解。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处于交通管理第一线,对各种交通遇到的不合理情况最有发言权,管理部门应该从原来被动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在城市发展的宏观立场参与城市道路的规划工作,配合规划部门搞好道路路网的规划。有了合理的路网,才能更好地管理城市交通,才能确保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3.制定公交优先的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汽车这样代步工具的需求是逐年增长。越是大型城市,对私家汽车的需求量越是庞大。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城市的道路紧张,交通结构复杂,停车设施匮乏的矛盾。如果不加限制私家汽车的购买,势必要大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以满足现今拥挤的交通状况,拓宽道路。旧城大规模拆建无法避免,从而陷入大量的道路重新规划,重新改造施工,造成更拥挤更堵塞的交通。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一个越修越堵,越堵越修的城市道路恶性循环。

4.加强交通管理,保证交通疏解方案的顺利实施。任何疏解方案的实施都需要交通管理措施作为保障,施工期间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可以维持道路有效的运行秩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市民的理解和广泛支持,道路交通疏解对原有的居民出行有一定的影响,如公交站台位置迁移、公交线路的调整、道路交叉口组织形式的变化等等,都需要广泛宣传,取得民众理解和支持,为地铁的施工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总之,交通疏解工程编制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于对施工工期、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应加强对城市交通的整体认识,做到疏解方案技术的全面性,从多方面、多层次论证疏解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施工期内行车秩序良好,确保了公交运营畅顺,不出现严重拥堵现象,将道路施工对市民的出行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篇(9)

Abstract: City road is a complex system of a dynamic, it involves many aspects,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refore, we should increase the rational planning in city road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make our country city road and the city construction of China consistent development, make our city can be harmonious. The main drawbacks of the paper,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y road network and the actual current our country city roa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City Road, on your own point of view,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y road.

Key words: city road; city road network; the future city planning road;

中图分类号:TU984

1 我国城市道路基本现状

1.1 城市道路发展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出现条件有了较高的要求,城市的道路质量成了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通过对我国的城市的观察不难发现我国城市的道路建设出现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原来的脏乱差的道路已经没有了,现在的道路平整宽阔,而且建设也比较合理,可以说我国的道路建设已近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2 我国的城市道路的功能越来越合理。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的城市道路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它的使用寿命也在不断地延长,通过近几年的城市道路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已近把城市的各种功能考虑到了其中,我国的城市道路在建设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了我国城市的发展,把世界先进的技术加入其中。

2 新形势下城市道路网呈现出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城市道路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的城市道路也趋势完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的不足,这些交通道路网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2.1 我国的城市道路网的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混乱。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车辆的数量飞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城市道路网的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纵观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建设不难看出近几年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大都过于重视城市的主干道和次干道的建设,而忽视了支路和交通附属设施的建设,导致我国的城市道路的结构不合理。我国的道路结构的不合理就会导致我国的城市道路的功能混乱,由于我国的城市道路主要集中在主干道的建设,而且主干道的建设过于集中,这样就会导致我国城市的某区域过于交通拥挤,不利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分流。

2.2 道路建设不配套。道路的发展速度远不及汽车的发展速度,道路设施与交通量的增长不相适应。同时,市中心与郊区间、郊区与郊区间、城市中心与卫星城镇间的交通不便,没有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依然依靠道路交通,这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是很不协调的,也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道路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的同步建设被忽略,使得在人员集散频繁的场所,车辆乱停乱放、占道停车,不仅影响了市容,也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综上所述,这些原因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些困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就成为必然。

2.3 道路网的建设加速会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文化遗产。这主要表现在:(1)我国旧的道路两侧都建有大部分的古建筑,而这些古建筑主要代表的是我国城市优秀的文化底蕴,而城市道路的建设,就会使原有的交通道路扩宽,必然会破坏它两侧的古建筑;(2)原有的旧路两侧都建有大量的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已近成为城市的重要景观,成为城市特殊文化,而现在的道路建设就会破坏它的植物,即使在建设完道路后栽植植物也不能恢复原来面貌。

2.4 我国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缺乏前瞻性。目前交通拥挤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通病,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私家车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通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行路难的现象突出显现出来。在许多旧城区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设施缺乏、户外活动空间有限,公众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生活质量。这一切都与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有关,没有在近期或是较长一段时期内给建设留有一定发展空间,导致了大量的拆迁现象。

3 构建和谐城市道路网的建议

3.1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道路交通者的思想意识。道路交通是由人来进行的,一个合理的道路网首先就是人们要相互的尊重,只要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到道路的规划、制定、执行者得思想中,在进行道路建设时充分考虑到城市以后的发展,以及与各方面的关系,是道路的参与者知道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建设和文明进步,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业化城市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应该超前谋划,创新建设。

3.2 要注重城市道路规划的科学性。兴建道路是最为直接增加道路容量,扩大交通流量的方法,但其巨大的花费、土地的有限性和建设的繁杂性都决定了道路的修建一定要注意科学规划。规划不合理的建设,不但不能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而且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的管理职能和道路交通管理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各方均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法行事,缺乏统筹规划,又有在部分问题上争权夺利或相互推诿的弊端。在城市道路规划上只考虑到本部门的一些问题而忽视了整体的一个利益,也就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问题。所以在城市道路规划时要积极开展调研,通过实地的调研广泛听取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尽可能地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在道路规划的时候就尽量避免出现问题,使道路建设更加科学更加有预见性,更加合乎实际。

3.3交通性道路设计中交通功能性设施要以为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护栏、候车廊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生活性街道设计中由于人车混杂,交通情况非常复杂,所以设施规划设计要细致入微。标志标线方面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路面,更有效地组织交通。街道的停车需求较多,合理布置各类型的停车位和组织交通尤为重要,引导和限制性的设施是设计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措施是通过在路边、路中设置各种设施来控制车流、限制车速,以换取居民更多的活动空间。

3.4 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良策之一。据专家测算,一辆中型公共汽车所占的道路面积分别相当于10辆自行车、6 辆摩托车、2 辆出租车所占面积,但从乘载人数上分析,一辆中型公共汽车可代替 15 辆出租汽车。私家车与公共交通是此消彼长的联系。如果公共交通网络发达,更多市民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导致私家车的拥有量减少、出行率降低,随之,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自然也就一定程度得到缓解。客观来看,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目前仍存在上升空间,未来将会有不少市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这对化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无疑是利好形势。

4 结论

城市道路设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必须改变许多老的观念,要重视路网在不断的发展,要重视路网的规划质量,要重视路网于其中相关交通的供求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交通综合治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殷宏鹏,王伟.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村庄整治政策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11)

篇(10)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 modernization, all kinds of traffic problems and traffic problems caused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 energy, urban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Modern city road design, therefore, also wan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specially the road cross-sectional design layout is reasonable or not will be on the road of the health, safety and reasonable and smooth effect on many aspec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safety of road cross section, functionality, design concept, planning period, etc., in China's current urban road cross section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for led, analyses the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urban road; Cross se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advi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道路横断面是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做的竖向剖面,它是由车行道、人行道、履带和城市附属设施用地等组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城市的人口总量和机动车保有量也随之急剧增长。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出行对交通的双重需求,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不仅需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同时还要协调好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问题间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方便人民日常生活为出发点,保证城市建设整体上的健康、和谐、快速的推动。以此为前提,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道路建成后的通行能力、行车环境和交通安全等,同时还对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商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是十分有意义的。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现状和不足

2.1 规划设计对人性化和安全性的考量不足

我国大中城市在新建或改扩建道路时,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主干道越来越多地选用双向六车道甚至八车道断面,这种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往往缺乏对行人的全面考虑[1]。实际表现为,如一些超过16米宽的道路缺少二次过街设施,这就意味着行人需要在一个绿灯信号时间内不做停歇的横穿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路面,这对于步行速度较慢的如老人、小孩和孕妇等弱势群体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道路中央只设护栏而不设绿化带,使得驾驶员夜间在靠近中央护栏车道行驶时,由于护栏无法阻隔对向车辆远光灯产生的眩光,使驾驶员产生短暂的视觉障碍,引发交通事故;自行车道布置不统一连贯,使得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被迫混行,成为事故发生的诱因。等众多诸如此类的现象。

2.2 规划设计缺乏预见性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结合城市未来的规划和目标,才能设计出既符合目前交通需求又足以适应远期发展的道路横断面。目前很多城市的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经常在缺乏足够数据支持和对远期目标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开展,这就导致设计出的横断面无法适应上层次规划要求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加之长期以来,一些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与建设时往往忽视了支路网和支路横断面的合理规划,导致支路不成体系无法形成交通微循环,增加了干道的交通压力,削弱了干道系统的通行能力,造成交通拥堵。

2.3 规划设计重形轻意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在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时候,常常流于形式,而忽视了交通的实际功能。例如道路绿化带设计,常常为了追求景观效果和绿化率,而忽略了植物对交通所产生影响的考虑,如过度茂盛的植物对交通标识产生的遮挡、对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视线的遮掩、对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空间挤占等,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3.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建议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人行和车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等道路使用主体,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在条件允许的路段,尽量地采用机非分离的断面,合理设置中间绿化带,减少机动车之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间的相互干扰,保证交通的畅通。在道路横断面较宽的地段,加设安全岛,避免行人滞留在道路中央造成安全隐患。此外,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道路与两侧建筑物及其他城市景观相协调,在条件允许的人行道或绿化带,设置一些供行人休憩的座椅、电话亭及垃圾箱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现道路规划设计中的人性化的理念。

3.2横断面规划设计应具有适当的预见性

城市道路的规划应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充分考量灵活的近远期实施方案,不仅要能满足现阶段的交通需求,也要通过O-D调查、交通量预测、公共交通发展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未来城市各发展阶段的交通趋势进行研判,避免新建道路通行能力短期内达到饱的现象,同时也要避免设计过于超前,导致道路长期缺少交通流浪费道路运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合理的确定规划年限,尽可能的提高城市道路及其横断面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3.3 全面考虑各种影响要素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即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2]根据不同的现状条件规划设计横断面形式,合理科学地确定道路红线,减少土地资源浪费,追求多元化的道路结构;要合理地设计,充分考虑绿化功能的科学性,既要保证绿化所要达到的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效用,保证道路景观效果,也要避免过度和不恰当的绿化对交通带来的影响和安全隐患;此外,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还要结合城市已有的公交系统、慢行系统、静态交通系统等其他的交通体系,实现城市综合交通的网络科学化。

3.4 科学安排规划设计流程

道路交通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进行包括横断面设计在内的综合交通规划设计时,可同区域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各类管网规划及一些专项规划同步进行,更好地使交通与城市相互协调。同时,在对道路横断面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减少非专业行政部门的干预,以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影响。

4.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是国家经济和政治区的核心场所,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集中地,城市道路则如同城市的血管,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品质高低也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活力,建设高品质城市道路的重要前提就是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道路的横断面,科学、合理、人性化、美观的道路横断面对城市的交通安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和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措施和意见,并循序渐进的加以完善,是将来不断促进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重要课题。

篇(11)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日益发展,城市中车辆越来越多,城市化使交通问题变得集中、强度加大,机动化使交通空间日益局促,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解决城市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1) 增加交通供给即新建或拓宽城市道路; 2) 控制交通需求即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部门只重视道路设计方面,不重视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的系统指导作用,往往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出现交通需求不均衡、交通问题突出,无法进行道路拓宽时,才考虑采取相关交通管理措施。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在宏观方面,在建设前期,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设施所要承担的功能做出规划,利用仿真软件对未来交通进行分析,使交通设施的空间结构形态能与其功能适应; 在微观方面,对其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做出安排,并利用先进的ITS 技术优化交通结构,确保交通构筑物能满通需要,实现高效交通。

1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1. 1 交通功能规划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指导

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着条块分割问题,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沟通不够,道路规划经常忽视交通需求管理,不注重交通功能规划的指导作用,一般情况下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只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没有将交通功能规划设计从道路设计中分离出来,以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来指导城市道路设计。另一方面交通理论与规划设计、施工设计脱节,从而导致交通设计思想夭折,道路规划不合理。同时受专业限制,具体设计人员对功能问题往往研究不够,缺乏基本的交通功能设计素质,交通功能规划设计问题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进行新建城市规划时,必须整合土地使用政策、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三者关系,进而来管理交通需求,即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把交通功能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然后对初步完成的总体规划中的交通功能规划部分通过数学模型和大型仿真软件模拟未来交通状况,以确定交通设计的容量和分布是否合理,并将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或者完成总体规划。进而在论证合理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设计。

1. 2 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是解决城市道路使用存在系列问题的重要保障

1) 城市路网功能结构不合理。在城市道路路网规划建设中,许多城市往往只重视扩大路网的空间尺度,忽视了路网功能结构的改善。在大力推进快速路和主干道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的建设,导致城市道路路网功能级配关系进一步失衡。

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布置不完善。许多城市道路出入口、交叉口设计、立交匝道设计不合理,停车设施功能配置不全,车辆掉头区、行人地下通道设置不尽合理,安全设施、流量检测、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城市道路配套设施不齐全。

3) 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容量小于实际的交通量,公交线路以及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往往过高,导致公交过分集中在某条道路,造成该线路交通拥堵及公交通达性差等诸多交通问题。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有效途径,而目前,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公共交通体系。

4) 交通枢纽布置不当。城市交通枢纽主要是指汽车站、火车站等,是城市主要集散地,包括商业、交通集散、公交枢纽等各种功能,各功能产生与吸引的交通流在此汇合交织,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特性。现代城市未能合理的安排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条件,导致交通枢纽的交通区位不当,造成了各交通流分布不均衡,交通流过度集中而造成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现代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1) 综合土地利用与交通功能规划,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和冗余度; 2) 建设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支路网,提高城市道路交通通达性; 3) 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体系,合理布置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交叉口渠化、道路出入口等,并利用先进的ITS 技术,合理布置交通控制系统及诱导系统,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4) 采用先进的路段交通组织措施,如设置单行线系统、变向交通等,组织微观道路交通的有序、高效运行; 5) 完善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并利用经济杠杆有效调节交通需求; 6) 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系统,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并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系统管理,从各个方面来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

1. 3 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有必要专题研究、专题审查

在工程前期,应充分论证总体方案,对交通功能做出充分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对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确保项目建成后新增交通量与背景交通量不会对未来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的细节方面,应充分听取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立专项交通工程项目,如交通疏导工程、交叉口渠化设计、交通控制系统改善、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等,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提高城市道路的利用率。

2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流程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在城市建设各个阶段所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可以将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道路规划阶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城开发建设中,结合用地规划,对道路进行初步交通功能规划设计,为实施阶段道路详细交通工程设计预留发展空间,保证其交通功能的实现,使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制约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为交通功能规划做指导。具体包括道路功能定位、道路网路功能结构布局、停车设施布置、交通枢纽布置、立交及匝道设计及主要交叉口设计等。

第二阶段为道路实施阶段,在进行道路初步设计之后,施工图设计之前,对即将建设的道路,进行深化细致的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具体内容包括路段交通设施设计、交叉口设计、出入口设计、公共交通设计、人行横道设计、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等。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再由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第三阶段为面向管理阶段,具体内容包括交通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交通诱导系统设计等。

具体的设计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流程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