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6 09:13: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篇(1)

为了避免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四大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当前我国各旅游景区(点)或相关单位在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过程中需要首先以市场需求为杠杆,只有满足旅游者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品价值。

(二)个性化原则旅游景观能够吸引旅游的关键点就是要有鲜明的个性,这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灵魂。然而,现如今,我国依然有许多景区存在着旅游项目开发雷同、旅游产品开发单一、旅游方式单调等问题,现已成为各地区旅游开发工作面临的巨大难题。因此,想要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就必须要结合本地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尽量突出地域性、文化性等差异。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要建立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上,正确衡量开发区生态资源的重要性,确定合理旅游环境容量,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综合性原则主要包括开发内容、开发形式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发展,以实现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协调统一。

二、当前我国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重要性

(一)当前我国各地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重要作用随着旅游业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大,许多旅游城市都开始注重旅游文化深度的进一步开发,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基础设施得到深度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该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成熟与否。以海东市为例,该市极为重视景区基础设施的深度开发,强化旅游交通(辅助旅游的“六纵六横”公路网络)、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接待、周边综合环境配套、餐饮住宿、旅游商品开发等多个方面的建设。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该市共计实施此类旅游项目达到35项,共完成投资7.6亿元,且争取到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250万元。不仅如此,海东市还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举办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体育赛事来拉动当地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不断研发和壮大本地区特色产业,例如互助盘绣、化隆回绣、循化博艺黄河石等,有力的提升了海东市旅游文化内涵。

2、统一营销,凝聚旅游品牌虽然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各地区接待游客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但是许多地区在景区(点)建设上依然难以实现“多点合力”。事实上,结束“满天星”状态,避免各自为战是实现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山东淄博市为例,该市整合规划了全市旅游资源(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0家),不仅提出了“齐风陶韵•生态淄博”的旅游品牌口号,更是逐步结束以往单打独斗的旅游营销策略,以本地区旅游主管部门为媒介,统一对外宣传,并策划统一主题,以整体关注度来提高本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对外竞争力。

3、突显特色化、体验性由于当前我国旅游产品较多,旅游者的选择性增加。各旅游城市势必需要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特色,以增加旅游吸引力。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为例,该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对自身旅游产品文化进行了合理定位,并深度挖掘旅游特色,以体验性旅游为核心,不断深化旅游文化内涵。一方面,潮阳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此该区旅游部门深入挖掘海洋旅游市场,并结合“海洋文化、潮汕人文、华侨文化”三大主题,打造旅游海洋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潮阳区海洋资源形成了五大平面(内海、外海、滨海、海滨、海滩)和三大立面(海空、海面、海下),开辟了包括“海洋农庄旅游”、海滩旅游、海滨旅游等平面旅游特色,以及海空水上滑翔伞、海面快艇、海底潜水等全方位立面旅游特色。不仅如此,该区针对不同的旅游项目还设置了文化体验、立体式海洋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使得旅游产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国传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极为宝贵,许多旅游城市也开始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旅游业。以信阳茶文化为例,其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茶俗文化开发。包括客来敬茶、客云顶上茶、亲朋送茶、香茗献茶等。茶馆文化开发。例如元贞茶社、龙潭茶馆等都极具文化特色。禅茶文化开发。例如净居寺禅茶的“净”、灵山寺禅茶的“灵”。茶艺茶道开发。这种深度开发茶文化的旅游文化开发形式深受旅游者的追捧,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二)旅游文化深度开发重要意义综上可见,旅游文化深度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

篇(2)

2002年,聊城市委、市政决定举办“2002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大做水文章,精心打造“江北水城”这一旅游品牌。通过文化活动旅游文化节的开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进而带来经济效益,成为城市发展旅游业的一条突围之路。除了城市本身要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以外,这条突围之路,也需要服务、宣传等各个方面的突破。

困惑 历史悠久 文化渊源 为何旅游产业发展乏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聊城就是齐国的重要城邑。明清两代运河漕运发达,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聊斋志异》、《老残游记》中描述的许多与“水”有关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聊城。一个城市能不能被别人关注,要看有没有自己的特色。东昌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内湖泊,水面总面积近5平方公里。在聊城39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内,湖河水域面积多达13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的三分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聊城丰富的水资源一直“藏在闺中人未识”。 然而,聊城的知名度却并没有那么高。

聊城为什么会被边缘化,打破这种局面的出路又在哪里?聊城人在反思、在探索。

探索 上下齐心 百花齐放 文化活动对旅游发展推动作用凸显

2002年,聊城市委、市政决定举办“2002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大做水文章,精心打造“江北水城”这一旅游品牌。2004年,聊城举办了首届全国钓鱼锦标赛,来自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等城市的钓鱼高手齐聚水城,东昌湖上人欢鱼跃,东昌府里宾客盈门,一时间,钓鱼给这座古城带来了人气、商气、名气。

2006年,我市又请来了美国明星划水队、英国伯明翰子弹队,让水城的市民们大饱了眼福。伯明翰子弹队还与山东金斯顿队到各县城打了几场表演,在当地是一票难求。龙舟竞赛为 中国传统节日 端 午 节 的习俗之一,现已发展为一项水上 体育 运动。在2010年于 广州 举行的 亚运会 ,

龙舟 竞赛首次成为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我国北方地区龙舟赛不是很多,聊城有很好的水域,也不缺大赛经验,所以完全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我市的一个品牌赛事来推广。

2012年6月23日,聊城市“水文化”节“金柱杯”龙舟锦标赛暨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在东昌湖凤广场附近水域举行。这次龙舟比赛是由市体育局、江北水城集团承办,我市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市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技工学校、驻聊部队单位派队参加比赛。活动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同样,2012聊城水文化节全国公开水域游泳大赛顺利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泳爱好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给水城人民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趣味性十足的游泳比赛。这次活动再次将“江北水城”的城市名片推向了全国。通过一次名不见经传的活动,打响了聊城的牌子。一些成功的活动或做法应该长期坚持下去,慢慢地进行培育,时间长了就形成规模了,正所谓“酒香’也须勤吆喝。2002年时,全国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有5000多个,而目前已增长到10000多个,但是像青岛啤酒节、云南的泼水节、潍坊的风筝节等这样成功的节庆活动却不多。实践证明,文化活动的举办会有利于打响城市知名度,同样,只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才能真正行得通走得远。

据聊城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首届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78.18万人,比上年增长158.9%;旅游收入2.34亿元,比上年增长766.7%,节庆效应可见一斑。

反思 昙花一现 杯水车薪 多数文化活动难以形成产业化、品牌化

不可否认,举办形式不一、内容各异的文化活动对聊城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聊城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不过,仔细审查这些文化活动我们会发现,由于诸多原因,虽然都取得了一时的成功,能够铸成品牌、形成产业的文化活动却寥寥无几。据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举办文化活动的初衷是什么,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毕竟,只有将诸多文化活动产业化、品牌化,才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到真正地推动作用。否则,就只是昙花一现、杯水车薪,虽有短暂繁华,却不能为聊城旅游发展带来永远的暖春。

举措 资源整合 做好宣传 推动水城旅游业发展升级

1.在整合旅游资源、彰显文化内涵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升聊城文化旅游的产品竞争力。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资源是基础,产品是核心。聊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关键在于整合提升,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竞争优势。实施文化解读。通过在景区设置解读碑、编撰导览手册,穿插特色工艺制作展示、小型文艺表演等方式,唤起历史记忆,增强文化认同,赋予静态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感”;通过组织编撰文化解读丛书,加强对聊城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整理,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资源;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登坛论道,进一步提升扬州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

2.在激发产业活力、壮大产业规模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升聊城文化旅游的产业竞争力。举办文化活动必须以充满活力的产业主体和发达的产业规模为支撑和标志。做强产业主体。通过市场机制、政府扶持和优化发展环境,激励景区、旅行社、酒店及旅游服务等产业主体做大做强。放开旅游领域,吸引更多的外资、民资和社会资本进入,构建多元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主体;敞开城市大门,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旅游企业集团来聊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的优势,积极构建大旅游的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和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共同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文艺演出精品,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篇(3)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省交界处,是全国三十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人口68.01万,有藏、汉、回、土、撒拉、满等24个民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合作市、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夏河七县一市。甘南州自古以来就是汉族与藏族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滑地带和重要通道,与中原地区有经济文化往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甘南州在内地与藏区之间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 我国藏区地广人稀,藏区旅游业的发展以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原始性,强烈吸引着各地游客。同时,由于甘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在藏区旅游开发中,旅游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甘南州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甘南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热的兴起,甘南州逐步成为独具魅力的西部藏区旅游中心和感受青藏风情、体验藏族文化的黄金热线。甘南州各级政府均选择旅游业作为支撑区域发展、协调人地矛盾的、推行富民战略的关键性支柱产业加以培养,并卓有成效。旅游业是藏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藏区的中心的兴起、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的优化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将民族文化作为旅游目的地独有的文化资源,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展现,同时又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而随潮流发生改变。

二、甘南州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分析

城镇是主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应该重点放在城镇。服装和礼仪等能直接表达藏民族元素。目前,甘南州藏区的民族文化保护潜存危机,许多城镇在规划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城镇的旅游功能,因而没有按照旅游城镇的要求进行规划。长期居住在藏区的藏族人民对于他们传统的日常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没有意识到民族文化的珍贵性,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汉地文化的影响。在城镇建设中一味模仿汉地城镇的建设风貌,而摒弃自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现就以郎木寺镇和拉卜楞镇为例加以说明。

近年来,郎木寺镇区及相关街巷总体的无序开发和过度建设而导致的破坏,已对郎木寺当地人居环境和乡土景观造成了巨大影响。该镇区街巷建筑虽然在前几年进行藏式风貌改造,但未能完全体现藏文化特色和朗木寺地域风情。中心街区除少数民居与经营商铺有一定藏式文化元素体现外,其余样式均较为现代,且建筑方式较为粗陋(如大量外墙的瓷砖贴面)。郎木寺虽处于甘南藏区的重要地带,但离汉地较远,受汉地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近年来藏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使自身的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当地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郎木寺实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正逐步恢复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藏传佛教的,拉卜楞镇一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圣地。拉卜楞寺和县城过渡带的建筑主要是传统藏式建筑和汉式建筑的融合。拉卜楞镇主干道两旁的建筑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加上藏式建筑相的,显得十分杂乱,与其所在的环境很不协调。在室内陈设方面,一些年轻人由于具有现代意识,使得这几年所建的房屋在建筑材料及装饰上均受到影响。旅游餐厅、青年旅舍、马队和民族手工艺商品店这些店铺中,除少数已对游客需求有明显感知,能够将藏式元素反映,在外墙装修、标牌设计上,能尽量与藏文化元素相关联。

三、甘南州藏区旅游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发展方向

篇(4)

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借助旅游加以开发、利用与发展,这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现代社会并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随着世界、国家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列入名录的遗产项目给遗产地带来的知名度的提高和人们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好奇与探究是必然的,无形中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集中在偏远地区和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大了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民族成分构成最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云南省为例,云南省率先确立了“文化立省”大战略,旅游业作为云南省文化产业的主导行业,并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云南省还设计了多条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二月街”民族节、苗族“赶花节”等。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1.生存环境恶化,开发工作困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逐渐失去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条件的变迁、技术的发展使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第一,是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状况、存在种类、数量和消失的状况等认识不清,调查了解和掌握不够;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法律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适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第三,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

2.开发模式单一,缺少吸引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遗产地居民大打“旅游牌”的信心和决心。但在旅游规划过程中,遗产地居民的极大热情往往会导致对科学规划工作的干扰。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民俗村、寨、博物馆在一些地区比较时髦,致使有关民族文化旅游的人造景观越建越多,且形式上大多雷同。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人造景观泛滥,导致其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仅发挥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反而会使遗产地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3.资金投入不够,开发力度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得较好的地方一般都位于西部地区或偏远的民族地区,而“老、少、边、穷”一直是用来特指这些地区的同义语。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却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进行开发,则不可能变成现实的旅游产品。由于缺少资金,导致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开发力度,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至今还未开发利用。多数地方没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不能正面主导、参与这项工作。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旅游开发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只有采用开发式的保护措施,文化遗产才会活生生的传承下去,才不会让我们的文化遗产消失。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开发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越发达,当地居民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就越是依赖于旅游业,他们对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就越重视,自然也就会自愿和竭力地加以保护。事实上,许多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品、传统食品、戏剧曲艺、民风民俗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得到重新发掘、整理、更新和提高的。如果这种源于经济原因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能够同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相联系,则这种保护就将获得更为有力的保证。

(二)旅游开发可以为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发展旅游业,资源是基础,吸引力是关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地方与传统文化,进一步惠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如过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靠国家或地方政府十分有限的财政拨款,旱涝不保,难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而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将参观游览的门票等旅游收入,全部或部分地用于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使得保护工作有了更充足的资金。

(三)旅游开发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贡献,民族文化因它在旅游市场上占据的优势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许多原先几乎被抛弃的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民族旅游文化的商品化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这些具有民族历史价值的人文旅游景观的再现和重组,一方面展示了少数民族自身文化智慧和创造力,重新唤起了各民族成员的历史记忆,增强了内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使得主流文化群体的旅游者在民族旅游中获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的认知和再认识,总之,民族旅游文化的商品化推动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变迁朝着健康的方向进行。

参考文献:

[1]梁学成.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6,(6).

[2]杨丽.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刍议[J].经济地理.2003,(1).

篇(5)

一、引言

动漫旅游是动漫业和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步走向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旅游形态与旅游形式。黄雪莹、陈能等(2008)较早提出动漫旅游的概念,即以动漫资源为基础,进行深度综合开发的新型专题旅游活动,是一种以动漫产品作为亮点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目前,发展动漫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被国家列入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规划,其作为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经济文化渗透力。

以日本、韩国、美国为代表,国外的动漫旅游发展相当火爆,各种动漫观光景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动漫迷和旅游者前往,动漫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为成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山村高淑(2008)提出日本的动漫旅游活动主要分为展馆式、节会式、物品式等多种形式,体验式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动漫旅游不仅能够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是宣扬日本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Carson charles(2004)以美国的迪斯尼公园为例,分析了其以动漫式主题乐园为平台,已经拓展至广播、杂志、电影、电视、出版、玩具、服装等文化产业的诸多领域,从而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国外的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动漫产业是一项潜力巨大的无烟产业,先进的动漫技术和产品在主题公园、博物馆、体验型旅游景区中已经得以广泛的应用,对旅游体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动漫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动漫旅游逐步兴起,目前的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主要关注了动漫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问题。向丹等(2010)提出动漫旅游的主要类型是动漫观光体验旅游、动漫节事体验旅游、动漫角色体验旅游和动漫整体情境体验旅游。李美云(2008)总结了旅游景点业与动漫业相融合的几种模式,即动漫主题公园式、旅游景点动漫化、动漫产业园区景点化和动漫节会式。动漫旅游作为一种专题式旅游,具有极强的体验性、趣味性、文化性和明显的市场吸引指向性,加之旅游的弱季节性等特点,动漫旅游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其学术研究的空间也十分广阔。

近年来,杭州借助“中国国际动漫节”这一国际化平台,实现了动漫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形式已然多样化,市场规模也日渐庞大,目前已经形成白马湖动漫广场、中国动漫博物馆(在建)、杭州动漫节、中南卡通城、杭州烂苹果乐园等旅游景点,在助推城市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方面显现出巨大的正面效应和潜力。本文将以杭州白马湖动漫广场为例,引入IPA的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方法对杭州动漫旅游市场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基于此提出今后动漫旅游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二、研究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共设置了15项满意度评价指标,分别在2015年5月和2015年10月期间在杭州白马湖动漫广场向300名旅游者发放了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95.3%,信度测算0.802,达到较高的可信度。在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主要形成了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旅游满意度的因子分析,从中获得动漫旅游市场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二是满意度指标的重要性―表现性评价,从而对各项满意度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通过IPA象限得出具体的动漫旅游开发策略。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人口统计特征结果分析

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可支配收入和来源地等7个方面。在被调查者中,女性占57.2%,男性占42.8%;20岁以下占33.4%,21~30岁占31.0%,31~40岁占20.5%,其他年龄段占15.1%,主要的市场群体为学生、青年和家庭;与年龄调查相符,职业和文化程度方面,高中生和大学生占据显著份额,且游客的普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月可支配收入方面,学生群体相对偏低,而家庭游客则相对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月可支配收入在1001~5000元范围的占了绝大部分,达到61.7%;游客来源地集中于杭州本地,同时包括一部分浙江省内和长三角地区游客。其中,杭州本地游客占63.1%,浙江省内游客占19.0%,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游客占17.9%。

(二)旅游满意度因子分析

本研究对旅游满意度的14个变量进行了因子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783%,用于检验因子分析的首要准则条件的KMO值为0.928(KMO样本测度越接近于1,越适合做因子分析),此外,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 on Sphericity)的Sig.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小于0.05,表明统计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做因子分析。

其中,旅游满意度的14个因子变量,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到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旅游环境满意度、旅游设施与服务满意度和旅游活动满意度。一般采用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α值来验证量表信度,如果α系数在0.8以上,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经测算,3个公因子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α值分别为0.937、0.936和0.935,说明本研究的数据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确保了公因子的信度。

(三)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性―表现性(IPA)评价

IPA(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模型是对产品期望和产品表现两个方面的消费者满意度的函数体现,能够客观地评价各因子的满意程度,该方法由Martilla和James于1977年提出,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较多的将其运用于旅游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测评。旅游满意度是旅游期望与旅游体验之间的对比结果,可进一步通过重要性―表现性评价和IPA指数予以技术呈现,其中满意度因子的重要性代表了游客在出行前的期望值,满意度因子的表现性则代表了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实际感知与满意水平。IPA指数的测度公式为:

其中,IPA代表重要性―表现性分析指数,I代表重要性,P代表表现性。IPA指数越低,则旅游满意度越高。通过对前文中满意度评价的14项指标因子进一步进行重要性―表现性的评价,可得出各项因子的IPA指数,具体评判标准为:≤3.0为很满意,3.0~6.0为比较满意,6.0~10.0表示一般满意,10.0~20.0表示不满意,≥20.0表示很不满意。

IPA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杭州动漫旅游的满意度指标可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很满意的有3项,分别为周边景观、交通、安全与卫生;比较满意的有3项,分别为动漫旅游主题、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动漫节主题活动;一般满意的有5项,分别为总体消费价格、餐饮休闲设施、旅游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水上娱乐项目;不满意的有3项,分别是动漫旅游文化氛围、动漫旅游体验项目、其他休闲活动。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运用IPA矩阵图将对动漫旅游满意度因子的重要性和表现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做出更为直观深入的研究。根据14个指标因子的重要性和表现性程度划分IPA象限,以重要性的平均值3.8为纵坐标,以表现性的平均值3.5为横坐标,划分出四个象限,如图1所示。

其中:

A象限所包含的满意度指标有:2.动漫旅游文化氛围,11.动漫旅游体验项目,14.其他休闲活动,是评价的重要指标,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偏低。

B象限所包含的满意度指标有:1.动漫旅游主题,4.交通,7.旅游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13.动漫节主题活动,是评价的重要指标,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较高。

C象限所包含的满意度指标有:5.总体消费价格,6.餐饮休闲等设施,8.旅游服务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10.旅游公共服务设施,12.水上娱乐项目,是评价的辅指标,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较低。

D象限所包含的满意度指标有:3.周边景观,9.安全与卫生,是评价的辅指标,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较高。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杭州白马湖动漫广场为例,分析了动漫旅游市场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在进行了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动漫旅游的重要性―表现性IPA评价,主要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杭州动漫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杭州动漫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以静态观赏为主,休闲与体验参与功能不足;(2)动漫节会的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力偏弱;(3)配套服务设施和项目建设滞后;(4)动漫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碎片化,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连接。以白马湖动漫广场为例,周边交通、景观、公共服务等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一定的旅游开发基础,但是内在的主题产品和项目相对单一,动漫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远未体现出来。

(二)杭州动漫旅游发展的体系构建

篇(6)

(二)有效性原则在旅游服务企业接待游客的时候,要运用合适的礼仪方式来对待,也就是对游客要产生适当的效果,此处亦指合宜性原则。礼仪文化是长期发展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默许的习惯方式。在旅游服务中,礼仪的合宜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的旅游项目及场合要进行不同的礼仪文化活动,这也是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重要原则。

(三)主动性原则旅游服务人员在接待游客的时候应该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招待游客。同时,在于游客交流的时候,也应该主动向游客展示旅游服务的独特风采。服务人员接待游客的时候,应该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带领游客讲解的时候要能够观察到游客关注什么,同时也应尽量讲的符合游客的想法。在游客游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某种需要,服务者也应该积极主动帮助游客,做到手勤腿勤。

二、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一)促进旅游国家形象的宣传任何一个国家在进行旅游国家建设的时候都离不开对旅游业大力发展,因此旅游业的兴衰与旅游国家是分不开的,旅游业是国家的窗口行业。此时,旅游服务中的礼仪文化传播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旅游服务中,服务者通过向游客介绍国家旅游景点的历史、传记等情况,给游客以兴趣和好奇心。进而促使游客能够对国家的旅游业产生一定的兴趣,促进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宣传了旅游国家的形象。

(二)用交流带给游客美的享受旅游服务中的礼仪文化重在服务,即通过服务者的行动来带给游客美的享受。在游客游玩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带给他们的舒适、安心的环境和感觉。旅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欣赏美的活动,而在旅游的过程中,发现美则在于服务者的引导,能够成功把握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的服务者能够通过与游客的交流来释放游客的身心,帮助游客感受到美的存在,结合游客眼前所呈现出来的美景,便能够从整体上把游客的心思引导到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从而让游客感受到美,体验到美。

(三)帮助化解旅游产生的纠纷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以及在与旅游服务企业的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有矛盾就必须要化解,成功的礼仪文化能够帮助化解旅游产生的纠纷。在游客旅游中,起初服务者与游客多是不相识的,但通过交流与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服务者与游客能够渐渐地熟悉起来,这样一来,在游客与旅游服务企业发生纠纷的时候游客便会根据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来选择是否投诉,于是服务者留给游客的好印象便在此时发挥了作用。同时,好的礼仪文化要求处理纠纷的公正性,若是服务方有错,则当面认错并致歉,若是游客的错,则妥善宽容处理,这亦有利于纠纷的和平化解。

(四)加强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礼仪文化对于人的影响是由内而外的,既有内在的礼,又有外在的仪,凸显出社会控制中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旅游服务中,礼仪文化对游客的影响亦是如此,服务者通过自身的礼和仪给游客以表率和模范,既能够从身心方面带给游客文化观念,又能够从形象上让游客感受到礼仪的价值,这就能够促使游客主动参与到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中来。

篇(7)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20-04

1 引言

旅游业作为一种“朝阳性产业”,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100a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亚型趋于多元化发展。矿山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矿山旅游是以矿山资源为基础,以各种矿业活动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它对于依靠当地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如何解决资源枯竭问题,实现产业转移,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途径。所以,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开始把研究视野聚焦在这个领域。国外学者对矿业旅游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定性研究【1-3】。国内学者虽有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例如南岭山地评价[4],民族文化――以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5],滨海旅游资源评价[6],南京宗教开发潜力评价[7],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资源评价[8],但对于矿山旅游资源定量评价还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采用AHP法对铜陵市矿山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做初步探讨,通过挖掘、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对铜陵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环境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东接繁昌县,距芜湖市80km左右,西与池州市毗邻,与无为县、枞阳县隔江相望,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距省会合肥市130km。南北长约42.5km,东西宽约40.6km,总面积1 113km2(其中市区面积280km2),总人口74.21万人(截止2012年末)。

2.2 旅游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铜陵市旅游业发展劲头出现强劲的增长态势。作为铜陵市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向,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促进该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2年全年旅游总收入4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41.8万美元;接待海外游客2.7万人次,增长28.1%;接待国内游客790.56万人次,增长35.8%。共有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2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景区(点)14个。

3 方法介绍

AHP(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萨迪正式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分析各个层次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请专家对其各因素的权重进行客观的判断后,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决策目标的重要性,给予总排序。其特点是将复杂的问题,进行阶梯分层,使其简单化,并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将客观的评价分析结果给决策者,对于解决那些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它的应用几乎涉及任何科学领域[9-10]。其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阶梯层次结构。应用AHP法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明确决策问题,将其条理化、层次化,理清阶梯层次。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因子很多,在其准则层将主要的、重要的方面提炼出来,而后对其再进行分解,按其隶属关系排列为若干子因素,因此组件类推下去,构建合理的阶梯层次结构。

(2)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根据阶梯层次结构很容易就构造出判断矩阵。信息基础是对阶梯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次因子重要性的判断,对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构成判断矩阵。重要性判断可采用向专家反复询问,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同一层次同一结构中的两两元素进行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重要性标度值见表2。

铜陵市古采矿遗址是一个历史“巷道”,可以重建模拟古代不同时期的矿山内部实景,使旅游者能“再见”当时矿产发展的繁盛期,所以开发古采矿遗址是铜陵市矿山旅游资源开发中重中之重,这项旅游资源还可以面对国外游客,打开国外客源市场。现代采矿活动可以集中展示采矿的流程和工序,使游客能清楚、深入地了解矿产采掘活动,更好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还可以建立采矿体验园,使游客学习使用现代的工具,动手采掘矿石。铜陵市特色植物有很多种,譬如鸭跖草、海州香薷、东南景天、铜草花这些植物,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注重这些植物的作用,将为铜陵市的旅游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铜陵市的特色植物还可以与尾矿库有效结合起来,在尾矿库上种植特色植物,一方面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一方面带来旅游效益。铜陵市矿山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年都会举行青铜文化节,使八方来宾都能详细地了解青铜文化,铜陵市区亦有城市铜雕、铜文化广场、铜都景观大道等,展示青铜雕塑的景点,还有铜陵天井小镇文化和铜文化艺术村,这样集展示、销售、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区,宣传了铜陵的传统工艺和文化,也方便游客购买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

5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对铜陵矿山旅游资源价值的研究和分析,表明铜陵矿山旅游资源发展较为缓慢,虽然抓住主要核心资源―矿产,但开发力度较浅,与同类型景点差异性不强。但在皖、浙、赣、苏等周边地区,还是有较好的客源市场和景点独特性,所以要紧紧抓住这个客源市场,主打以凤凰山风景区和金牛洞采矿遗址为主的旅游线路。当然,本研究和分析只是笔者一家之言,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选取评价指标方面,可能还有一些因素未考虑进去,以及在数据权重方面,只考虑专家组的意见,可能不够全面。今后的研究将会在这些方面有所完善,继续探讨AHP法在不同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从而使其在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中更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Owen.R.Elwvn,A case stud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lsh Heritage[M]. Cardiff: Wales Tourist Board,1984.

[2]Michael Pretes. Touring mines and Mining touris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439-456.

[3]Cezar Morar.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European and National Funding programs:in the Bihor county’s disadvantaged mining areas[ J]. Revista Rom?nde Geografie Politic,2012:99-108.

[4]黄静波.基于AHP法的南岭山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J].经济地理,2009(5):865-869.

[5]姚莉,屠飞鹏.基于AHP法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36-41.

[6]吴小伟,陈彦,仲崇庆.基于AHP法滨海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以连云港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3(6):53-60.

[7]方法林,魏文静.基于AHP法的南京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潜力研究――以栖霞寺、灵谷寺、鸡鸣寺为例[J].南京小庄学院学报,2013(3):97-101.

篇(8)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7—0041—08

1 引言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文化与旅游结合的趋势日趋明显,旅游需求也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向文化旅游。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为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因此,将文化融入各类景区尤其是山岳型景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已成为提升景区质量的关键。山岳型景区是我国开发比较早且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类景区,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旅游产品开发雷同,与旅游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旅游者需求的调查。因此,如何深度挖掘与提升山岳型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改变景区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已成为各景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景区旅游产品的供需匹配也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旅游经营管理者是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他们易于根据自身的偏好开发旅游产品,而供需双方(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偏好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旅游产品供需不匹配的状况。因此,本文以天柱山风景区为案例地,通过对比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找出双方的契合点和不同点,利用IPA模型帮助旅游经营管理者识别出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优势、劣势,并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比供需双方对景区的整体印象及文化印象的差异,为旅游经营管理者开发景区文化旅游产品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文献综述

2.1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研究进展

文化旅游资源偏好是文化旅游研究的重要方面,但目前学术界对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借鉴的文献多数是对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偏好的研究。国内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等方面。旅游偏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行为偏好、旅游方式偏好、游憩偏好、旅游购物偏好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文献均是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很少有从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双方视角对文化旅游资源偏好进行研究的,笔者通过研究供需双方对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利用IPA模型得出文化旅游产品供需匹配的状况,为旅游经营管理者开发景区的文化旅游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偏好是人们趋向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作为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旅游偏好包含了认知、情感和意向因素。因此,可以将文化旅游资源偏好定义为:潜在或现实旅游者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所表现出的以认知因素为主导的具有情感和意向因素成分的心理倾向。

2.2重要性—绩效性分析(IPA)

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最初是由马缇拉和詹姆士提出,应用于对某汽车经销商服务部门工作绩效的考核中,即用于评价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最早将此方法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是埃文斯和千(Evans&Chon),研究的是旅游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此方法以重要性和绩效性的中位数或平均值为交叉点,然后,基于该交叉点进一步画十字架,形成四象限的方格图(图1)。第一象限重要性高,绩效显著,为继续努力区域;第二象限重要性低,但成效显著,为过度表现区域;第三象限重要性低,绩效也低,为低优先改进区域;第四象限重要性高而表现性差,为重点改进区域。

在国内旅游研究领域,最早运用IPA方法的文献是由黄宗成等人对台湾中高龄族群长住型旅馆经营管理进行研究。此后,IPA被用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旅游目的地的评价、会展旅游特征感知和会展旅游者满意度研究等方面。

本文以旅游者和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值为横轴和纵轴画十字架,从而形成四个象限,为景区开发提供建议。因此,将IPA法运用到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3 研究设计

3.1案例地概况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因主峰如“一柱擎天”而得名。自古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史称“南岳”,春秋时称“皖公山”。1982年,天柱山与黄山、九华山同批次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相继获得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近几年,天柱山风景区发展较为迅猛,在对自然景观开发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营销也由自然营销渐渐转向文化营销,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天柱山风景区的发展对整个皖西南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带动作用。因此,以此为案例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2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而设计的21项文化资源要素,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来测定(1=非常不喜欢,5=非常喜欢);第二部分是测量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整体印象和文化印象,也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来测定(1=非常不好,5=非常好);第三部分是涉及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游览的次数等基本信息。

笔者于2010年8月16~22日在天柱山管理委员会、潜山县各政府部门发出问卷90份,天柱山风景区内的旅游集散中心发出问卷370份,总共回收436份,回收率为94.8%,其中,有效样本共计397份,有效问卷率为86.3%。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本文的旅游经营管理者主要为天柱山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和潜山县各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3.3样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中男女旅游者比例适中(男性51.8%,女性48.2%),主要客源地为安徽(51.2%)、长三角地区(23.2%)和武汉(18.1%),以15~44岁的中青年游客为主(15~24岁占46.7%,25~44岁占39.7%),多数是企事业单位人员(31.7%)和公司职员(29.9%),学历层次高的人较多(大专以上占67.8%),大部分游客是首次游览天柱山风景区(第一次来占68.3%)。这些特征与天柱山旅游的区域吸引指向性,靠近武汉与长三角客源区位,以及天柱山营销的主要客源市场等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样本具有均衡性和代表性。

4 结果分析

4.1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因子分析

对天柱山21项文化旅游资源要素进行Cronbach’s a系数检验,得出系数为0.737,意味着各项目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用度较高。同时也对因子作适用性检验,KMO值为0.863,且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当以特征根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4作为确定因子的条件时,共提出5个因子(表1)。因子一包含5个项目,为社会历史文化因子;因子二包含4个项目,为饮食文化因子;因子三包含7个项目,为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因子;因子四包含3个项目,为宗教文化因子;因子五包含2个项目,为养生文化因子。这与旅游文化学科的旅游资源分类基本一致。

4.2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供需双方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旅游经营管理者来说,排在第一位的因子是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4.067)、接着依次为天柱山饮食文化(4.017)、宗教文化(3.973)、社会历史文化(3.896)、养生文化(3,635);而对于旅游者来说,5个因子的偏好程度排序依次为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3.798)、养生文化(3.615)、宗教文化(3.500)、社会历史文化(3.488)、饮食文化(3.452),从总体上来看,除饮食文化和养生文化2个因子在排序上有所不同外,其他3个因子在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心中的排序完全相同。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旅游者平时生活或工作压力大,对养生等有益健康的活动较为偏好;另外,旅游者来自全国各地,口味不一,对当地偏咸偏重的菜肴或小吃的口味可能不适应,因此,对其偏好程度相对偏低。

从整体上来看,旅游经营管理者对5个因子的偏好程度明显强于旅游者,符合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本地文化存在优越感的一般规律。从文化资源要素上看,除“天柱山武术”项目外,其他20项文化资源要素,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程度均强于旅游者。并从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双尾概率p值只有5、12、13、14、21五项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说明这5个项目的差异性不显著,即供需双方对太平塔、潜山弹腔、天柱山根雕艺术、天仙配和武术这5个项目具有一致的偏好。主要由于太平塔为安徽第一塔,潜山弹腔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天柱山根雕和武术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天仙配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且天柱山的宣传语为“七仙女的故乡”。而其他16项均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表明样本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4.3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IPA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此处采用IPA模型对比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并据此探讨天柱山风景区未来旅游开发的方向。以旅游者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为横轴,以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为纵轴,以两者的均值为象限划分点绘制IPA方格图。

象限Ⅰ为继续努力区域,包括8、10、11、12、16、17六个项目(图2),说明供需双方对天柱山茶、孔雀东南飞、天柱山摩崖石刻、天仙配、黄梅戏、三祖寺的偏好程度均很高,其中有4项属于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因子,说明天柱山风景区在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方面开发和宣传做得比较好,主要由于此类资源禀赋较高,如孔雀东南飞和天仙配的知名度较高;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各代名人大量的珍贵题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黄梅戏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有较高的知名度。饮食文化类的茶文化也受到旅游者的偏爱,主要由于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茶文化中渗透了儒、道、佛诸家的哲理和思想。总体而言,天柱山风景区的开发较为成熟,但仍未完全达到旅游者的期望,表现为旅游者对这6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程度均低于旅游经营管理者,还需继续努力。未来可通过开展节庆和艺术表演等活动增强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也可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互动性、亲近性和观赏性。

象限Ⅱ为过度表现区域,包括1、2、6、9、18五个项目,说明旅游经营管理者对二乔故里、薛家岗遗址、天柱山土特产、天柱山菜肴、佛光寺的偏好程度高于整体均值,因此,对这5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比较大。目前,已利用二乔故里的胭脂井等资源建成乔公庄园,利用薛家岗遗址开发了薛家岗古人类生活遗址展示园,并在佛光寺举行了佛诞节、浴佛法会等一系列佛教活动,同时旅游经营管理者也以本地的高山蔬菜为原材料,收集制作民间菜肴的传统烹调方法,打造出“天柱山高山菜”的品牌。但旅游者对这5项旅游资源的偏好程度却低于整体均值,说明旅游经营管理者重点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旅游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因此,该部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呈现超前开发的状况,且对遗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未来应放缓该区域旅游开发的速度,避免资源和资金的不合理使用。

象限Ⅲ为低优先改进区域,包括3、5、7、19、20五个项目,说明供需双方对汉武帝拜岳台、太平塔、天柱山小吃、天柱山气功、左慈炼丹房的偏好程度均偏低,反映了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不大,吸引力较小。因此,该区域的资源仅可作为中远期开发的对象。

象限Ⅳ为重点改进区域,包括4、13、14、15、21五个项目,说明旅游经营管理者对程长庚、张恨水故居、天柱山根雕艺术、潜山弹腔、桑皮纸制作工艺、天柱山武术的偏好程度均低于整体均值,而旅游者对其偏好程度却高于整体均值。由于非物质文化的无形性和开发的难操作性,使得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重视程度偏低,但旅游者对其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今后应加大该区域旅游的开发力度。可通过恢复程长庚和张恨水故居,展现京剧鼻祖和文学大师一生的风采,促进戏剧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建非物质文化演示馆,通过传承人现场演示或与旅游者互动等活动,展现潜山的根雕艺术、弹腔和桑皮纸制作技艺等。

4.4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整体印象以及文化印象的差异性分析

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整体印象均值分别为4,17和3,98(表3),按照图桑(Tosun)的观点:李克特5点量表的均值在1~2,4之间表示较差;2.5~3.4之间表示一般;3,5~5之间表示较好。因此,两者对天柱山的整体印象均较好,并根据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双尾概率p值为0.097,大于显著水平(α=0.05),说明供需双方对天柱山的整体印象差异性不显著。另外,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文化印象均值分别为3.92和3,32,表明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印象高于旅游者,并且双尾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α=0.05),说明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5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景区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尤为迫切,但景区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往往与旅游者的需求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文通过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因子分析,得出5个因子,分别为社会历史文化因子、天柱山饮食文化因子、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因子、宗教文化因子和养生文化因子,这与文化旅游学科的旅游资源分类基本一致。

(2)根据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整体印象差异性不显著;而对其文化印象却有着显著差异,其中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印象较好,而旅游者对其印象却很一般;从文化旅游资源要素上来看,供需双方对绝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偏好具有显著差异,且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程度总体强于旅游者。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第一,供需双方对旅游地有着不同程度的地方依恋和恋地情结。地方依恋由地方认同与地方依赖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人与地方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恋,而地方认同是一种情感性依恋。由于旅游经营管理者基本是本地人,他们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旅游地,更是“家园”。因此,相对于外地旅游者而言,他们对旅游地有着更为强烈的地方依恋感和恋地情结,从而使他们对本地文化旅游资源较为偏好。第二,供需双方有着不同的地理文化背景。旅游经营管理者大部分生活于大别山,生活形态、方言土话、审美情趣等与本地文化一致,对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以及地方特有的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而外地的旅游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短暂的旅游行程不能使他们很快地理解当地的文化,有些旅游者甚至还会出现排斥心理,从而使得供需双方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有显著差异。

(3)采用IPA模型对比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得出4个区域,分别为继续努力区域、过度表现区域、低优先改进区域、重点改进区域。其中,继续努力区域与低优先改进区域为文化旅游产品供需匹配区域;而过度表现区域、重点改进区域为文化旅游产品供需不匹配区域。

继续努力区域的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内在品质与价值均较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供需双方对其均有较高的偏好,从而使旅游经营管理者在此区域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旅游者的需求基本一致,达到了供需平衡。低优先改进区域则为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较小区域,供需双方对其均不重视,也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

过度表现区域为旅游经营管理者过高地估计了某些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使他们对其开发投入较大,而收益甚微,呈现超前开发状况,最终导致投入浪费、供需失衡。重点改进区域为旅游经营管理者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较小,从而使他们对该区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较小,而旅游者却对其偏好较大,有很大的需求,因此,该区域也处于文化旅游产品的供需不匹配状态。导致文化旅游产品供需不匹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第一,旅游经营管理者对旅游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确。由于缺少对市场的调查,使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的文化旅游产品可能是旅游者偏好较小的。在旅游反馈系统等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了解到旅游者对旅游地文化旅游产品的实际需求状况,因此,旅游经营管理者易根据自己的偏好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第二,与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关。旅游经营管理者对旅游地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主要以有形的物质文化为主,且内容泛化。另外,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静态的和视觉的表现形式为主,缺少动态的以及融合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全方位集合的表现形式。因而,往往会出现文化旅游产品供需不匹配的状况。

篇(9)

为了避免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四大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

当前我国各旅游景区(点)或相关单位在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过程中需要首先以市场需求为杠杆,只有满足旅游者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品价值。

(二)个性化原则

旅游景观能够吸引旅游的关键点就是要有鲜明的个性,这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灵魂。然而,现如今,我国依然有许多景区存在着旅游项目开发雷同、旅游产品开发单一、旅游方式单调等问题,现已成为各地区旅游开发工作面临的巨大难题。因此,想要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就必须要结合本地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尽量突出地域性、文化性等差异。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要建立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上,正确衡量开发区生态资源的重要性,确定合理旅游环境容量,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综合性原则

主要包括开发内容、开发形式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发展,以实现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协调统一。

二、当前我国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重要性

(一)当前我国各地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重要作用

随着旅游业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大,许多旅游城市都开始注重旅游文化深度的进一步开发,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基础设施得到深度开发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该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成熟与否。以海东市为例,该市极为重视景区基础设施的深度开发,强化旅游交通(辅助旅游的“六纵六横”公路网络)、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接待、周边综合环境配套、餐饮住宿、旅游商品开发等多个方面的建设。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该市共计实施此类旅游项目达到35项,共完成投资7.6亿元,且争取到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250万元。不仅如此,海东市还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举办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体育赛事来拉动当地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不断研发和壮大本地区特色产业,例如互助盘绣、化隆回绣、循化博艺黄河石等,有力的提升了海东市旅游文化内涵。

2、统一营销,凝聚旅游品牌

虽然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各地区接待游客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但是许多地区在景区(点)建设上依然难以实现“多点合力”。事实上,结束“满天星”状态,避免各自为战是实现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山东淄博市为例,该市整合规划了全市旅游资源(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0家),不仅提出了“齐风陶韵•生态淄博”的旅游品牌口号,更是逐步结束以往单打独斗的旅游营销策略,以本地区旅游主管部门为媒介,统一对外宣传,并策划统一主题,以整体关注度来提高本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对外竞争力。

3、突显特色化、体验性

由于当前我国旅游产品较多,旅游者的选择性增加。各旅游城市势必需要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特色,以增加旅游吸引力。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为例,该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对自身旅游产品文化进行了合理定位,并深度挖掘旅游特色,以体验性旅游为核心,不断深化旅游文化内涵。一方面,潮阳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此该区旅游部门深入挖掘海洋旅游市场,并结合“海洋文化、潮汕人文、华侨文化”三大主题,打造旅游海洋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潮阳区海洋资源形成了五大平面(内海、外海、滨海、海滨、海滩)和三大立面(海空、海面、海下),开辟了包括“海洋农庄旅游”、海滩旅游、海滨旅游等平面旅游特色,以及海空水上滑翔伞、海面快艇、海底潜水等全方位立面旅游特色。不仅如此,该区针对不同的旅游项目还设置了文化体验、立体式海洋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使得旅游产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中国传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极为宝贵,许多旅游城市也开始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旅游业。以信阳茶文化为例,其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茶俗文化开发。包括客来敬茶、客云顶上茶、亲朋送茶、香茗献茶等。茶馆文化开发。例如元贞茶社、龙潭茶馆等都极具文化特色。禅茶文化开发。例如净居寺禅茶的“净”、灵山寺禅茶的“灵”。茶艺茶道开发。这种深度开发茶文化的旅游文化开发形式深受旅游者的追捧,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二)旅游文化深度开发重要意义

综上可见,旅游文化深度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

1、有利于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凝聚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将会大大提高该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资源价值。例如上述提到的山东淄博市、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等,其在合理规划自身旅游资源基础上,通过统一营销或者体验式营销的方式让顾客产生旅游需求。这种“人本主义”的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持续发展性。

篇(10)

恩施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复杂的地理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长期制约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从2000年起 ,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全州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对恩施交通网络进行全面的改造与调整,以“两路”、“两港”为枢纽为基本,对高速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同时铁路的开通,也为恩施的交通带来了新的发展起点。

近年来,恩施州在州政府的准确规划与精确定位下,突出“土(家)苗风情园——中国健康旅游基地”的形象定位,加强优秀景区的建设、多样化的宣传促销和行业创建三大工作重点,抢抓旅游市场大好的形势,集中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名牌,大力提升恩施旅游形象,构建全州旅游产业健康体系。

·恩施旅游经济教学现状

目前恩施旅游教育以大中专院校为主,绝大数的旅游教育有恩施所在地的院校承担,恩施大中专院校的旅游教育以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素质、人文精神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社交礼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在这些教育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培养大中院校学生要有基本理论知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恩施旅游教育的基石,而学校往往是通过课程内设置,增加课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改革来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恩施旅游经济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培养学生个性化教育

我们知道,我国大中专院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发展严重缺失,已经影响了大中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他们无法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精心的投入工作,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职位,而此时的大学成为大中院校学生逃避社会压力的港湾。要培养大中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应先认清培养大中院校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意义。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中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我们应该加强个性化教育队伍的建设,高素质、多元化的工作队伍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组织保证。个性化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专业骨干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对个性化教育实施负有重要责任。努力建立健全个性化教育监督评价体系大中院校学生个性化教育来自学校,院校有义务为大中院校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发展方案,尤其旅游经济的学生应当有一套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开朗的旅游人才。

·结合市场环境,推动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恩施旅游社会宣传

篇(11)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李天元,1991)。旅游资源类型数量体现了一个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旅游产品多样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才能全面地衡量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明晰资源的发展潜能,从而准确地进行旅游市场定位,积极稳妥地寻找旅游经济的“增长点”,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以甘南州为研究区域,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对甘南州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够为本区域旅游开发以及旅游资源保护做出相应的指导。

一、研究区域概况

甘南州位于东经100°45′―104°45′,北纬33°6′―35°34′,全州幅员面积4.57万平方公里。属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其北下接临夏盆地,以东连接陇南山地。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自然景观渐变表现明显。

甘南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自治州辖合作、夏河、碌曲、玛曲、舟曲、迭部、卓尼、临潭八县(市)。其西方和南方均同为藏族自治地区,同属历史上三大藏区之安多藏区。甘南自古就与中原地区产生经济和文化交流,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隔山而居,州内还有回族聚居地。

甘南处于藏、汉民族文化的结合部,西接藏区,东连汉地,是汉族与藏族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和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甘南州在内地与藏区之间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素有“汉藏走廊”之称,实亦多民族交流之地。同时甘南州也是我国牧区和农区的结合部,是离内地最近的藏区,这里既保留了丰富的藏族文化传统,又融合了不少外来因素,更是集中展示藏区现代化的形象展示区。

通过对甘南州旅游的保护,不仅能有效推动区内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人们提供一个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研究、教科普及和文化娱乐场所,而且对于提高本区的知名度,加速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因子的构建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大类,两大类评价方法又包括诸多不同的评价方法。笔者主要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对甘南州旅游资源作比较性的定量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通常简称为AHP,它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 Sat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通过将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 从而使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 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为分析、决策、预测或控制事物的发展提供定量的依据。其基本思路是先按所要分析的问题要求构建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两两比较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相应的比例标度,构造上层某因素对下层相关因素的判断矩阵,以确定相关因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序列。在满足一致性(通过检验)原则前提下,进行目标下的因素单排序,最后将各子目标下因素的排序逐层汇总后,给出总目标下各因素的总排序。AHP分析法的主要步骤如下(杨启帆,边馥萍。1990):

第一,对景区内的各评价要素进行分组,并按照它们之间的支配关系划分层次,构建总的目标评价模型。

对甘南州景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首先要对其旅游资源系统进行分层。一个完整的景区主要包括资源系统和服务系统两大部分(郭来喜,2000)。旅游资源系统是指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事物和对象,能为旅游者提供直接的旅游享受,主要包括资源价值和景区环境。服务系统是景区中为旅游者提供正常旅游活动的一切保障,包括住宿、餐饮、交通、服务设施等方面。根据上述分类,对甘南州旅游资源评价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总目标层,B层包括资源价值、景区环境、设施管理。C层是B层的子层,其中资源价值包括观赏价值、科考价值、娱乐价值;景区环境包括气候环境、生态环境、景点分布、环境容量、藏民俗风情;设施管理包括食宿、交通条件、可进入性、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甘南州景区旅游资源分层次评价模型:

图1 甘南州景区旅游资源评价层次模型

第二,在建立目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按标度定量化,对同一层次的各因子间相对于上一层的某项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给予专家打分。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标定系列(表)得出相应的标定值。

第三,列出各因子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标定值矩阵(表),并计算判断矩阵的每一行元素乘积的n次方根Ti:

Ti=■(i=1,2…,n;k==1,2…,n)

其中:n为评价因子数目;Xik(i=1,2…,n;k==1,2…,n)为第i个因子与第k个因子相对重要性比较而获得的标定值。

表1 因子重要性的标定值矩阵

注:Xr(r=1,2,…,n)为第r个评价因子,Xik(i=1,2…,n;k==1,2…,n)为第i个因子与第k个因子相对重要性比较而获得的标定值。

第四,求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Qi:

Qi=■(i=1,2…,,n)

第五,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XijQj

进行一致性检验:

CI=■

三、甘南州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评价结果

为了确定各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向有关旅游专家发出问卷40份,收回37份,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并根据上述方法,经相关的处理,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各个因子的位次(见表),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层次排序结果是满意的,可以接受上述判断矩阵的结果。

表2 B 层和C 层评价因子排序权重及位次表

(二)结果分析

从资源系统B层排序结果来看,在资源价值、景区环境、设施管理三个方面,资源价值所占的权重值为46.13,大于景区环境和设施管理,这表明资源在甘南州三大因子评价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景区环境所占的权重值为42.08,这一结果与以往其他景区的评价结果有较大不同,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甘南州生态的重要性所决定的。设施管理的所占权重值为11.79,这表明在甘南州旅游地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一般,但是笔者认为虽然所占比重较低但是在旅游开发中也不能忽视。因此,在甘南州的旅游开发中,资源价值与景区环境应当是最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需要打造精品和品牌以及做好景区环境规划,其次考虑旅游管理实施和服务条件。

从评价项目的C层13个因子的权重值排序结果来看。观赏价值排在第一位,权重为19.09,这表明甘南州景区的旅游资源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其游览欣赏价值;第二位是科考价值权重为18.35,这说明甘南州景区的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的功能;生态环境排在第三位,权重值为16.36,表明甘南州景区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绿化覆盖率高以及大气和水体质量好;第四位的是藏民族风情,其权重值为9.69,表明甘南州景区藏民族风情浓厚,能给游客留下特点鲜明的异域文化气息;娱乐价值、气候环境分别排在五、六位,这说明甘南州具有较强的休闲娱乐功能,能够带给游客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的切身感受;同时气候环境也是游客是否决定前往的一个重要因子;景点分布、可进入性、交通条件分值相近,分列第七、八、九位,这三个因子实质上是反映旅游者在客观上对景区景点的游览效率、景区是否能够“进得来,出的去,合得拢、散得开”的较高要求,现代旅游讲求实效性,旅游者不希望把较多的时间花费在路上,而是希望花费较少时间去游览较多景点;环境容量排在第十位,这表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对景区环境容量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在使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和环境;管理水平、餐饮住宿、人员素质三者权重值较低,这表明甘南州景区的旅游开发还处于初步开发或没有开发,尽管得分较低但是也不能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者素质的提高,他们对景区的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2]尹泽生,宋关福.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基本原理[J].旅游学刊,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