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6 09:13: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篇(1)

关键词: 粉煤灰;磨细系统;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Key words: cocal ash;coal ash grinding system;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economic benefits;social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055-02

0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如影相随的就是污染。去年全国多地连续出现雾霾、扬尘天气之后,各地都加大了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满足环保要求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火电企业而言,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对同类企业的充分调研,结合陕西清水川发电有限公司的地域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对加装粉煤灰磨细系统的技术方案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论证了该方案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切实可行性。同时,也为同地区同类型火电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借鉴和案例支持。

1 概述

陕西清水川发电有限公司地处陕蒙晋三省交界的府谷县。一期(2*300MW)机组2008年建成投产,年均粉煤灰排放约为55万吨。建成后所排放的粉煤灰为原灰,其细度值一般在20%~50%之间(325目筛余),达不到国家标准(GB1596-91)规定的I级灰和Ⅱ级灰标准要求。2010年公司实施了60t/h粉煤灰干法分选技改工程,将原灰进行粗细分离以获得成品细灰。技改三年以来减少了粉煤灰外排量,实现综合利用量达16万吨,高峰季节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50%,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但分选后的粗灰(一般细度值75%左右),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仍运至储灰场就地排放或者低价出售。二期(2*1000MW)机组建成后年均粉煤灰产量将达到160万吨。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灰场的库容压力异常大。灰渣的运输费用、灰场的征地建设费用以及环保达标费用等一系列运行成本将摆在企业面前。如何综合利用粉煤灰,达到减排、减负、增收,已成为公司即将面临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榆林地区立足于煤炭能源开发,经济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基础建设及工业开发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程度也在逐年提高。2012年下半年以来,公司现有的粉煤灰分选设备产能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基于此,通过市场调研,公司拟加装粉煤灰磨细系统,对分选后大量的粗灰进行磨细加工,以提升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

2 工艺技术方案及主要设备

2.1 工艺原理 粉煤灰磨细系统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两种。开式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出力稳定、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国内被广泛采用。粉煤灰专用超细磨机系统就是将分选后的粗灰进行超细研磨,使之具有一定的水硬活性,有效地拓宽粉煤灰开发和利用渠道,达到粉煤灰完全利用的目的。

2.2 工艺流程及技术方案 经过对同类企业的充分调研,并结合一期(2*300MW)日均排灰量,我厂拟选用开式磨细系统,出力定位30t/h。利用现有的粉煤灰库和分选系统,保证原有分选系统运行不变情况下,磨机系统直接在分选后的粗灰库下取灰,经手动闸板阀和变频调速稳流螺旋机,粉煤灰连续不断送入计量称称重后,由空气斜槽输送进入磨粉机进料口,入磨后的粉煤灰经过研磨体的研磨达到Ⅱ级灰的标准要求,经过研磨的成品灰通过微正压管道输送至成品细灰库中储存。乏气则经过库顶收尘器直接排入大气,磨尾设1台布袋式除尘器及排尘离心风机,通过二者的共同作用将磨内含尘的湿热气体及时抽出。同时,实现了磨机的冷却通风功能,提高了研磨效率。乏气净化后直接排入大气,排尘浓度小于50mg/Nm3,符合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

该方案拟建在一期灰库西侧的空余场地,通过管道对其连接磨机系统可直接进行磨细及储存装车,具有系统流程简单,设备少,投资省,操作简便的优点,同时减少磨细系统储灰库及装车装置系统的再投资,与现有的分选系统的储灰库、装车装置形成一体,便于管理,可减少运行及管理费用。

2.3 主要工艺设备 粉煤灰磨细系统由螺旋给料机、电子计量称、粉煤灰专用研磨机、选粉机、气箱脉冲布袋除尘器、引风机、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给料机、电气控制系统及辅助系统等组成。

本厂选用的设备主要工艺参数如下:①主要设备名称:粉煤灰管磨机;②主设备型式:卧式、筒形、双仓;③系统设计出力:30t/h;④成品灰细度:Ⅱ级商品粉煤灰。

3 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3.1 投资估算 经市场调研,该选型的粉煤灰磨细系统估算投资约为8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约为170万元,设备购置费约为610万元,其他费用约为20万元。该项资金完全由企业自筹解决。

3.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3 经济效益分析

3.3.1 年销量和销售收入。本系统投运后,高峰季节(4-10月份)按7个月计算,日运行按照16小时计算,年合计运行小时数约为3400小时。年产Ⅱ级商品粉煤灰约为10万吨。按照当前Ⅱ级商品灰的售价50元/t计算,年销售收入为500万元左右。同时,减少粉煤灰弃运量10万吨,节约灰渣运输费用约150万元。

3.3.2 年总成本费用。本系统固定资产投资为800万元,固定资产按照平均年限法20年进行折旧。投资净残值按照4%计算。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当期贷款年利率按5%;工人工资5万元/人·年;机组年运行3400小时,年耗电量约为255万千瓦时,厂用电为0.4元/度;磨细钢球消耗为0.8g/t,年消耗钢球为18t;设备维修费用按照设备原值的2.5%考虑;所得税按照25%征收;则年各项成本费用为:

①年平均折旧额=800×(1-4%)/20×100%=38.4万元;

②每年的财务费用=800×5%=40万元;

③人工工资=5万×6人=30万元/年;

④燃料动力费用=2550000×0.4=102万元;

⑤其他费用(备品备件)=1.8×10=18万元;

⑥年修理费用=610×2.5%=15万元;

⑦年所得税额=(500-38.4-40-30-102-18-15)×25%=64.15万元。

3.3.3 年净利润额。净利润=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500-38.4-40-30-102-18-15-64.15=192.45万元。

3.3.4 资本金净利润率。

ROE=(NP/EC)×100%=(192.45/800)×100%=24.06%

3.3.5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BEP)=年固定总成本/(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100%

=[(38.4+40+30+15)/(500-102-18-64.15)]×100%

=39.07%

3.3.6 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TI/A=800/192.45=4.16年;

(其中:TI-项目总投资,A-每年的净收益)

经测算,本系统实施后,年均收益为192.45万元,资本金净利润率为24.06%,生产能力达到总生产能力的39.07%即可实现盈亏平衡,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16年。依据测算数据,本项目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 社会效益分析

4.1 减少环境污染

粉煤灰同其他粉状物料一样,极易产生二次扬尘。另外,就粉煤灰本身而言其主要成分为酸性氧化物。与此同时,大多数电厂为了提高电除尘的效率,往往在电除尘前端加装烟气调质系统,粉尘在通过烟道时被喷射的酸性气体包裹,在其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体,这些粉尘经过电除尘后直接被弃置灰场,遇降水后随着时间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灰场的渗井滤水呈不稳定的酸碱变化状态.经过综合利用后可以减少扬尘及滤水对电厂厂区及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4.2 减小库容压力、节约占地面积

随着电厂二期(2*100MW)的建成,粉煤灰的年排放量剧增,本系统实施后,每年将减少灰渣排放量10万吨,减少了灰场的库容压力,节约了灰场的占地面积。

5 结论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加装粉煤灰磨细系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实施后,年减少灰渣外排量10万吨,降低了灰场的库容压力,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提高了企业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具有显著地社会效益。从设备选型的角度考虑,本厂选用的开式磨细系统具有技术成熟、系统可靠、布置灵活、设备简单、控制方便、投资省等优点。可以与本厂现有的分选系统储灰仓以及装车系统形成一体,便于管理。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项目实施后,正常年份的情况下,年净利润预计为192.45万元,资本金收益率达24.06%,收益较为可观。加装磨细系统不仅实现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还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该项目切实

可行。

参考文献:

[1]方景光.粉磨工艺及设备[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篇(2)

【中图分类号】TB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58-02

1 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简称VE。它是一门新的管理技术,是一种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的定量分析方法[1]。

从建筑工程管理的角度考虑,价值工程是在满足工程所需性能、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前提下,使总费用达到最小的一种系统方法。在这里,价值是作为一种“尺度”提出来的,即“评价事物(产品或作业)有益程度”的尺度。

价值可以表示为:

一项工程技术的应用应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许多室内的试验和实际工程的应用实例[2],在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可以提高楼板的抗裂性、抗渗性,改善楼板的防水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其功能可以显著提高。由公式(1)可知,通过研究纤维混凝土成本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其价值的高低。以下就分别讨论它们的材料成本和全寿命期综合成本。

2材料成本分析

2.1 现浇混凝土楼板不同抗裂防渗措施的成本分析

现以100mm厚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内分别掺入聚丙烯纤维、钢纤维、设楼面上层钢筋网等措施来提高楼板的抗裂防渗性能为例进行成本分析比较,见下表1。

掺钢纤维、设钢筋网、掺聚丙烯纤维的100mm厚现浇混凝土楼板,每平方米需增加外加材料费分别为53.04元、44.00元、3.6元,如果再计安装和运输过程中的费用差额及施工中的工艺费用差额,则掺钢纤维和设钢筋网的费用较掺聚丙烯纤维的还要高。

2.2素混凝土楼板与相同厚度的纤维混凝土楼板建造成本分析

根据材料成本分析,素混凝土楼板与相同厚度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楼板建造成本,由于多掺入了聚丙烯纤维,建造费用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每平方米的成本比较见下表2。

材料单价按2008年2月南宁市市场参考价

从上述计算来看,聚丙烯纤维现浇混凝土楼板和普通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每平方米造价相差不大(价差约3.6元),但以上计算过程未考虑因为掺加纤维而可减少楼板中的构造钢筋(如板角的放射钢筋),而且目前我们的楼板设计也是比较保守,为了防裂而加大了楼板的配筋量约15%左右,这就使得楼板工程的材料成本大约增加了4-6元/平方米。综合以上因素,使用聚丙烯纤维现浇楼板是可以降低初始投资成本的,甚至可比普通现浇楼板更低。

3 全寿命期综合成本分析

楼板的全寿命期综合成本包括材料费用、施工管理费用及养护维修费用等,是使用年限内所有费用的总和。纤维混凝土楼板与素混凝士楼板相比较,其材料费用和施工管理费用相应增加,但由于纤维混凝土具有更为优良的性能,它们的设计使用年限比素混凝土的要长,并且在设计寿命期内,维修管理费用会明显下降。

济南东兴商住楼是一座大底盘双塔楼建筑,总建筑面积88755m2,高99.9m(最高处111.7m),地下3层,地上30层。地上1至4层为商业用房,地上5至30层为住宅,双塔楼剪力墙结构,第4层为转换层,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有950mm×2500mm、1000mm×2500mm、1150mm×2800mm三种,转换层现浇楼板厚150mm,转换层为C50高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存在受压时高度脆性及大体积高强混凝土的大面积开裂等缺陷,使得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有关部门通过对转换层现浇楼板的全寿命期综合成本模拟分析和对各种抗裂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终决定在转换层混凝土中掺入济南产改性聚丙烯纤维(0.9kg/m3)及NF-2高效减水剂。该工程转换层混凝土经检测质量优良,未发现可见裂缝,28d抗压强度即达到56.7MPa。由此表明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降低其全寿命期综合成本方面,在混凝土材料中适量掺入聚丙烯纤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虽然纤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建设成本高,但是全寿命期综合成本一般比素混凝土要低。

4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

聚丙烯纤维由于能积极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使混凝土高性能化,适用性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在工程界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纤维混凝土应用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

(1)减薄楼板厚度,减少楼板中因为防裂而设置的构造钢筋,缩短施工工期,从而能节省应此而可节约的一切费用。(2)楼板质量好、使用寿命长、减少维修费用等因此而节省的费用。(3)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可节省养护的时间和费用及相关成本。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经济性是显而易见的。

4.2 社会效益分析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关建筑地下室墙板、现浇混凝土楼屋面的开裂、渗漏等问题成为建筑质量投诉的热点之一。如有一开发商就南宁市的某二十多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赔偿和检测及维修费用,就付出400多万元。

纤维混凝土用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而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1)由于纤维混凝土对成本的节省,节省了国家资源。(2)由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使用寿命增加,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3)纤维混凝土优越的抗裂防渗能力使得现浇混凝土楼板经久耐用,给业主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条件,并增加了居住的安全性。(4)优质的基础建设,有利于展现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综上所述,纤维混凝土使用的社会效益是难以直接核算的,但它的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5 小结

通过运用价值工程原理来分析和评价纤维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看出采用聚丙烯纤维纤维应用到现浇混凝土楼板中节省了成本,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纤维混凝土优越的性能和品质,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这进一步证明了纤维混凝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黄定显,杜晓玲,曾铭.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2] 盛黎明.邓运清混凝土聚丙烯纤维的发展与应用[J]桥梁.2002.6.

篇(3)

关键词:生猪养殖保险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问题分析 探索

一、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现状

1.1 四川生猪养殖特点

四川是我国的一个畜牧业大省,肉猪出栏头数居全国第一,猪牛羊肉类总产量占全国的9.16%,居全国第一,而生猪出栏数、猪肉产量及省际间猪肉贸易量均占全国的10%左右,长期居全国首位,且外销出口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养猪大省。

全省着力推进“六方合作+保险”机制和“寄养”、“订单”、“期货”等多种生产模式,大力实施生态养殖和高效养殖,使养殖户“存栏有订单,出栏有市场”。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2010年全省生猪存栏6053.1万头;出栏肉猪9014.3万头;猪肉产量652.12万吨。无论是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人均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生猪产业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优势资源之一,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已挑起农民增收的大梁,托起了“农业经济的半边天”。

1.2四川生猪养殖保险特征

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实行的是政府制定统一的收费、补贴制度,保险公司对其进行适合公司的微调,农民以自愿原则进行投保。(如图1)

而针对于能繁母猪和育肥猪,政府具有不同的补贴方式目前,主要承包生猪养殖保险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和中航安盟财险公司。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2.1 社会福利的提升

农业保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猪肉价格的稳定,在排除粮食(以玉米为主)等因素的影响后,猪肉价格波动较为稳定(如图6),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猪肉的价格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而这与农业保险的实施密不可分。从微观上看,在笔者调查的贾家镇以及邛崃市中,农民普遍表示,在国家实行农业保险后,他们更加愿意去饲养生猪,因为生猪的死亡有所保障,他们投资失败的损失大大减小;同时,出于降低生猪死亡风险的目的,国家和保险公司都会自主为农户提供技术的支持、免费的疫苗,降低了农户损失的风险,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

另一方面,从宏观上看,对于社会而言,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实施激发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了整个市场猪肉的供给,平抑了物价,为整个社会带来福利;此外,除了带来价格的相对稳定以外,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促进了四川省猪肉市场的规范化,提高了民众购买的猪肉质量。在笔者的调查中,不少农户提到,在以前猪只死亡没有任何的赔偿时,农户为了降低他们自身所受的损失,会选择将死猪出售给非法市场,再流向社会大众,严重降低了民众所食用的猪肉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政策性生猪保险的落实,也提高了政府在民众中的知信度,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这样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与社会两方面的社会福利,在降低农户风险、提高其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2.2 经济效益的改善

随着四川生猪保险的推行,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微观上看,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农业保险实施之初,保险公司的发展处于一种艰难的摸索状态中,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农民进行参保,对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而在农业保险实施之后,为保险公司的发展又多打开了一扇门,虽然农业保险现在的盈利还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其提升的保险公司形象使得附带的农村保险(农村其他寿险、财险)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对于农户而言,该政策鼓励了农民更多的投入到养殖业,为农民自身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利益,实现了多元化的农村建设。

从宏观上看,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农业保险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工作者参与进来,因此,也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村GDP的增长(如图7)。为社会整体的经济运转增添了一份力。就笔者调查的邛崃市显示,农业保险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村的建设、发展,使原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农户都投入到农业发展中来,增加了由养猪业所带来的收益,带动了农村农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农村的建设,增加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篇(4)

固定资产与绩效

在职职工数与人均固定资产的相关系数为0.717,P<0.01,随职工数增加,固定资产以更快的速度增加。随固定资产增加,万元固定资产工作量产出快速下降,固定资产与万元固定资产工作当量相关系数-0.44,P<0.01,固定资产与人均工作量相关系数0.372,P<0.01,随着固定资产的增多,人均工作量有轻度上升,但万元固定资产产出效率下降很快。张彦琦等对重庆市县以上医院的规模效率研究指出多数医院为规模效益递减型[2],也可说明多数医院固定资产在现有工作量情况下不需要再增加;即使工作量增加,多数医院固定资产不增加也可满足需要。平均万元固定资产工作当量为74.44诊疗人次,或者每万元固定资产平均产出2.17出院人次和24.21诊疗人次。

政府财政补偿与绩效

按农民年纯收入分为上、中、下3个水平代表所在的县市的贫富,富裕县市医院平均得到1146万财政补助,而中、下经济水平县市医院分别得到448万元和449万元。分别占其总支出的6.61%、4.39%和4.76%;占其业务支出的6.85%、4.45%和4.88%。政府补偿量与医院人均工作量、人均业务支出、业务支出、业务收入相关系数都小于0.1,政府补偿的多少与业务支出、工作效率没有直接数量相关关系。政府补偿与医院规模无关,与在职职工数的相关系数是0.107,与实有床位的相关系数是0.055。政府补偿与出院病人人均费用、每诊次平均费用、每床日平均费用的相关系数在0.1左右,政府补偿多的也没有产生病人费用下降的作用。医院得到补偿多的是因为县市财政情况好,贫困县市即使医院规模大补偿也不多。这与众多专家以医院绩效为基础的补偿意见不一致[3-5]。

业务收入与绩效

医院业务收入与工作当量的相关系数为0.948,说明业务收入密切地随服务量增加。业务收入、人均业务收入与每床日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费用的相关系数在0.5至0.6之间,P<0.01,即业务收入多的医院人均业务收入也高,床日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费用也高。

县市经济、居民收入与绩效

县市人口数与医院规模有密切相关关系。县市经济状况对医院规模有影响,农民纯收入与县市人口没有相关关系,但与医院在职职工数和实有床位数有正相关关系。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医疗费用相关,收入水平下、中、上的诊次费用分别是83元、90元、103元,P=0.060;平均住院日分别是6.9天、7.2天、8.6天,P=0.000;住院床日平均费用分别是442元、485元、586元,P=0.000;出院病人平均费用分别是3024元、3490元、5003元,P=0.000。富裕县市出院病人费用比贫困县市多近2000元,有3种影响因素:(1)居民需求高,使用了一些非基本医疗或药物;(2)医院收费价格高或诱导需求多;(3)医院技术水平高,吸引了较多重症疑难病人。3种因素各占多大比重是一个很难分清的问题,特别是病人需求高与医生诱导需求,在病人经济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医生提议用较贵药物或多检查病人容易遵从。通过大量抽样并由专家对病历、处方进行检查讨论能够大致分清三者的比重,但是是很繁重的工作。对于那些可能给病人带来一些好处的诱导需求,如增加免疫力的药物、看似无关紧要的心电图检查等,专家的评判意见也常不一致。从现有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指标上如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住院病人手术率等看不出与县市经济水平有相关关系。医院规模,即在职职工数与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有低度相关,r=0.245,P<0.05,与其他质量指标无明显相关关系。医疗质量与医院规模、经济环境等没有明显关系可能是两种原因,其一是资料可靠性差,如有的医院为提高声誉而作假;其二是指标不科学,收入危重疑难病人亡率高,抢救成功率低。

业务支出回归分析

业务支出代表了医院的业务运行成本,医院得到相当这个成本的资金就可正常运行。把众多可能的影响因素放入业务支出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决定系数高达95%的回归方程,但对于政府以绩效为依据的补偿有些指标不适合,如业务支出与实有床位数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当前希望控制医疗费用,根据需要增设床位,政府按床位补偿可鼓励医院单纯增加床位,所以不应把实有床位数放入回归;农民收入高医疗需求增高,业务支出增加明显,在医院的筹资能力上不得不考虑。社会效益的主要指标是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医疗质量和费用控制也是社会效益,但当前医疗质量指标不科学,难以真正代表医院的服务质量。固定资产因为必须有维护费用,所以放入回归,回归结果见表2、表3。贫困县市收费低,费用控制指数与业务支出有明显关系,在政府补偿时也需要考虑,放入回归后见表3。费用控制指数采用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每床日平均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4项指标合成,收费水平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低者给以较大分数。

篇(5)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15-0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社会化服务侧重于其经营效益上,而关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的信息资料掌握甚少,因此本文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科学化、合理化对策,这些对策对加快现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品,提高农机化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及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义

1.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机械化程度为基础的,只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程度,才能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手段,只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才能实现高效优质的农业。由于农村资金和技术有限,难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配备大量机械设备,因此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3.当前,农村已基本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但是各地区农机利用系数较低,很多农机都闲置未投入使用,使得农机经营效益下降,限制了农户购置农机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农机机械的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

1.分散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将农机经营服务进行分化,形成新的服务形势,包括:农户继续保留基本机械设备,主要依靠专业农机经营单位提供服务,农户拥有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机械,一些特殊生产作业依靠专业农机经营单位提供服务,农户以农机经营为主,组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农机专业经营企业。

2.集体经营,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专业化发展,将其作为新的发展领域,其经营规模、技术及资金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主要向当地资源优势的项目发展,建立各种专业化农机服务公司,如农产品加工、技术咨询、机械租赁等社会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

3.合作经营,该种经营方式包括机械联合、资金合作、集体经营三种模式,以此解决分散经营规模下、效益低等缺陷,其自主性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对策

1.优化农机技术结构

经调查表明,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水稻插秧和玉米收获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农产品耕种、收获等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加快薄弱技术环节的开发力度,不断优化机械技术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过程统一化、协调化,降低农机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

2.优化布局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根据具体情况,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化布局,促进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调发展,优化适宜作物作业服务规模和农机服务组织的数量,提高农机利用率,以此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有效控制不合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因市场需求而引起的不规范、不合理竞争,稳定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秩序。

3.优化政策制度

一方面,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格局,国家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惠农政策,例如,农机燃油价格调整,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农机作业所需燃油成本,还能够提高农户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较高的燃油成本与农机操作水平、农机性能及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技术更新速度等息息相关,所以制定和实施农用燃油惠农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额度。在农业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成本投入最高的环节是农作物收获环节,其成本较高主要是收获环节的折旧成本和燃油成本较高所致。而收获机械以大型居多,价格较为昂贵,其维护和保养费用较高,因此,在实行农用燃油惠农政策之余,应加大农业生产收获环节的机具购置补贴额度,缓解农机服务组织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机械技术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加快技术革新和区域优化布局,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机社会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国家政府部门还应制定一系列惠农政策,实现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稳定、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己越加突出和尖锐。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加快建筑企业节能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减少建筑耗能,节约能源;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传统建筑业的改造和提升,转变城乡建设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是当代建筑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建筑节能经济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随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能耗的大幅度增加。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对此国家一直提倡低碳建筑、节能建筑的概念。建筑节能经济也备受关注。

因为建设成本的增加,让很多人对其市场前景心存疑虑。以广州省为例,广州市政府已批准下发《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如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将不颁发施工许可证。

根据这一规定,广州四类项目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立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和管理:一是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或者国有资金占主导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项目(含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二是旧城改造项目;三是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白云新城、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智慧城、白鹅潭商务区、南站商务区、琶洲片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大学城南区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四是2014年起,广州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

二、社会效益分析

(一)不同的专业人士所给予社会效益不同的定义:

1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也称外部间接经济效益。任何柔层通常是指地面较其上部楼层软弱的那些建筑。

2、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消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二)社会效益评估的特点:

1、外部效益的多角度和定量分析难度大

项目社会评估所涉及的间接效益和外部效益通常较多,例如产品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稳定与国防安全等等。

2、多目标性与行业特征明显

项目社会评估要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因此具有多目标分析的特点。由于各行业务类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多样性,而且各行业项目的特点不同,反映社会效益指标的差异也很大。因此,社会评估指标的行业特征较强,一般各行业能通用的指标较少,而专业性的指标较多;定性分析所涉及的范围和指标差别也很大。因此,各行业项目的社会评估指标设置要

3、注重宏观性和长远性

项目社会评估是对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全面分析评估,它不仅包括涉及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宏观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等,还包括更广泛的属于纯粹社会效果的非经济社会效益。而且有些社会发展目标所体现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具有相当的长远性,例如项目对居民健康、寿命的影响,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对居民文化生活、人口素质的影响等。

(三)评估的作用: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可以促进在投资决策中全面衡量项目的财务,经济和社会效益,减轻项目对社会的不利影响,防止社会风险,促使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达到项目的持续发展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项目成功率,增进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政策的顺利实现。

三、两者的关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业的深入,绿色建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经济因素是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关键所在,一般建筑开发商只看到绿色建筑所带来成本增加的一面,而绿色建筑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被忽略了。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和费用效益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节能收益是指建筑由于采用节能措施而带来的能耗收益、运行维护收益和舒适性收益的总和。其中能耗收益为最直观的收益。

建筑节能技术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建筑节能节约了大量社会能源和社会资金。以北京为例,截止2001年全市建成符合节能50%标准的住宅达3600万平方米。这部分住宅每年就可以节约采暖耗能40万t标煤,从而节省大量能源和资金,建筑节能是缓解当前电力紧张的有效手段,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筑经济节能对社会效益的意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建筑企业节能的意义 企业实施节能改进,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成本,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对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2.建筑节能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3.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居住建筑节能效果较差,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容易导致用电高峰(夏季拉闸限电)

4、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生活水平

5、拉动建筑节能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温隔热性能、门窗的热工和气密性、采暖空调系统等相关技术和产业的进步。

建筑节能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货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绿色建筑推广仅靠政府一些强制政策和社会道德力量是不够的。要充分做到建筑节能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必须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总结:

要想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做好各种经济节能工作。尤其是建筑业的节能经济,占很大比重。建筑项目建设如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该项目有利于传统材料领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增加传统材料的技术附加值,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带动全省农林业的快速发展,节省资源,对促进人员就业、社会稳定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就回去的很大社会效益。我们要努力做到建筑经济节能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

篇(7)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42

土地整理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显著地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土地整理后形成的效益已作为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基础性内容,也是科学测评土地整理效果的标准。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整理项目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1 项目区基本概况

项目区地处邯郸县西南部,涉及康庄乡的吝家河村、东望庄村、中庄村和户村镇的霍北村4个行政村,研究区共分一片。研究区4至: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霍北村地,东至中庄村地,西至吝家河村地、东望庄村地。项目区的地理坐标:N36°28′24″~36°44′0″,E114°16′50″~114°38′48″。

2 3大效益分析

2.1 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指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即从社会角度出发,土地整理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所做的贡献与影响程度。

通过该研究的实施可新增土地面积151.4241hm2,新增耕地率72%,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研究实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指土地整理行为主体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使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生态效应。

2.2.1 土地整理能有效保护耕地,改善水土流失

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研究区建设达到的有路必有林、路树相依效果的减缓风害,既发展生产,又推进土地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2.2.2 通过土地整理建立防护林提高了农田抵御灾害能力

通过研究区防护林建设,使研究区内林网控制面积有了提高和保障,林网参与形成了生物生产力高、稳定性强的复合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形成合力能量流,对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抗逆性,能有效抵御干热风对农作物的侵害。

2.3 经济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指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整理土地过程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对土地整理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法对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2.3.1 新增耕地经济效益

根据近3a统计资料显示,研究区耕地在土地开发前,小麦单产可达3720kg/hm2,据目前市场价格,小麦为1.6元/kg,玉米为1.5元/kg,按产值的40%扣除成本。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

2.3.2 改造中低产田的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实施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和产出得到明显改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例。玉米、小麦单产分别由2835kg/hm2、2205kg/hm2 增加为3720kg/hm2、2925kg/hm2,总产值分别由23.48万元、19.48万元增长为30.8万元、25.84万元,纯收益分别由14.71万元、12.18万元上升为19.3万元、16.15万元。

2.3.3 静态经济分析

静态投资收益率=新净增纯收入/项目总投资=101.79/1073.36=9.48%;静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新净增纯收入=1073.36/101.79≈11a;项目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新增耕地数量/项目总投资=151.4241/1073.76=0.141(hm2/万元)。

篇(8)

医院资深的发展一方面要承担其应有的社会公益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效益来维持其正常的运作。医院的运营发展中医疗服务的提升,社会效益的发挥有赖于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来维持,因此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是医院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充分掌握社会医疗制度与环境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促使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新医改对医院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转变医院经济收入形式

在传统的医疗经济制度中,缺乏对医院费用收支具体情况的清晰规定,相关经济管理制度较为缺乏,进而会导致医院在医疗收费上存在多种乱象,例如多收费或者乱收费等问题,患者由于医疗费用的高昂而无法及时有效就医,甚至疾病治疗出现延误,经济压力较大。新医改制度的出台督促医院更好的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切实的为患者利益考虑,出台多种惠民医疗制度,降低民众就医费用,减少就医中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让患者有更强的治疗自,促使医疗经济收支形式产生变化。让部分药物捆绑性的销售问题得到缩减,降低了常规性就医费用。同时对医疗结算定额做清晰规定,结算需要依据不同状况来实际情况定额处理,促使定额标准有效减少,由此也会促使传统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下的医院经济收入水平下滑。

(二)医院面临的监管力度加强

传统医院管理背景下,患者更多的依赖于医院,从而导致医院在管理运营中缺乏透明性,在医疗服务中存在大量的不透明、不清晰的收入项目,患者更多的处于被动性的服务接收,医院自身缺乏良好的监督。而新医改制度让患者就医支出更为透明化,患者对医院的依赖性相对降低。例如医保中的“总额控制”、“按病种付费”等处理,让患者在就医中的自主选择能力提升,同时患者也更加注重医疗用药、费用、服务态度等有关内容,同时也提升了医疗相关的监督意识与法律意识,懂得对自身权益更强的保障。这种监督导致医院需要在各项工作的推进中保证更强的透明化、公开化、具体细致化,进而对医院形成一种监督力,促使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在新医改中,有关规定更是强调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监督管理内容,医院受到的监督更为严格,同时开拓了更多渠道的监督途径,患者可以便捷的对医疗服务进行投诉与服务反馈,让医院也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多种问题,从而督促自身完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才能获得医院所具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医院管理制度,控制医院运营成本

要扩大医院经济效益,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开源节流的管理理念。要采用医院管理的精细化管理,避免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做好医疗核算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医疗成本。缩减传统医疗管理中的严重浪费的支出项目,注重对医疗设备、器械的有效管理,避免设备器械的耗损,压缩其运用成本。同时要合理的调配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设备利用价值,提升设备运用频率,减少医疗设备闲置所产生的医疗资源浪费。优化人员制度管理,保证医院人员使用量的同时,提升单个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福利待遇,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缩减不必要人员设置。做好人员规范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减少医患矛盾,提升医院整体服务品牌,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中,提升患者对医院的认可度,从而形成医院的品牌效应,为医院经济效益稳固基础。

(二)注重人才综合素养培养

医院效益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投入较大的资源做好人才的培训管理,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优化医疗队伍水平。另一方面在医院经济管理方面要引入专业人才,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要充分的意识到将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融合,注重良好的经济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运用医院的人才资源、物资资源、资金资源与社会资源。确保各科室、各部门中经济管理人才水平,对各部门的运用起到监督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对现有的部门经济管理人员做专业培训管理,让其明白创新、先进的医院管理方法运用,让医院管理顺应时展的需求,注重医院管理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注重医院管理的创新化与先进化

篇(9)

在中国,有34个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人,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人。进入90年代以来,交通需求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道路设施增长的速度,中心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和中心区道路的改造困难使得中心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地面交通方式的相对饱和使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国家计委资料显示,除北京、上海、广州外,目前重庆、青岛、沈阳、武汉、长春等多个城市也在筹建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系统,拟建的轨道交通线路超过20条。“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城市交通投资将达8000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有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这表明,我国的一些大城市正在兴起一股兴建轨道交通的热潮。

事实上,城市轨道交通除了起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作用,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按照其是否可采用货币衡量的原则,可以分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按是否与项目主要目标相关的原则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按受惠的群体又可以分为民众效益、企业效益、地方效益、环境效益等。

1 社会经济效益分类

1 .1 民众效益

1 .1 .1 节约时间。从乘客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准时性和高效性,选择轨道交通系统使乘客的旅行时间大大缩短。

1 .1 .2 减少交通事故、增强安全性。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专用的运行线路,其本身事故比地面交通事故要少的多。而且由于轨道交通对地面公交客运量的分流,缓解了地面道路交通的拥塞程度,从而间接减少了地面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这不但减少了交通事故损失,提高了乘客本身的安全性保障, 而且为社会和家庭的幸福创造有利条件、增加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所形成的巨大社会效益。

1. 1. 3 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在途时间短,乘车疲劳度下降,轨道交通舒适度可使乘客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根据前苏联“固定基金、基本建设投资和新技术经济效果研究会”与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运输疲劳使劳动生产率降低的数值:轨道交通为l.4%,公交车为7%。乘客选择轨道交通系统就意味着选择了舒适的交通工具。

1 .1 .4 扩大就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本身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将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渠道。

1 .2 企业效益

1 .2. 1 提供需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这不仅产生对土木建筑、机械、电子等产业的直接需求,而且会促进与轨道交通系统有关的材料、仪表等行业的发展。而与这些技术、材料、仪表相关的行业更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轨道交通项目的启动将为相关的各企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量。

1 .2 .2 提供商机。沿线企业可以利用轨道交通体系效益的外溢性获得间接经济效益,如在轨道交通枢纽站地域建设大型商业服务机构,利用轨道交通的车站进行小型的商业开发等,都可以很好的利用客流提高购买力。

1 .2. 3 经验积累。轨道交通系统,尤其是新型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攻关和科研过程。在此契机下,集中国内相关行业的优秀企业和科研单位,通过国家扶持、市场竞争的方式,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以及技术成果,并形成产业化。将使企业和科研单位积累宝贵的研发基础。

1 .3 地区效益

1. 3. 1 房地产升值。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成通车,改善了沿线的交通条件,提高了沿线居民和企业可达性,造成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和房产的需求增加,从而使沿线的房地产增值。地税值也会相应提高。

1 .3. 2 节约用地。城市轨道交通在市内繁华区域基本采用地下或高架通过形式,对地面占用比较少。这对土地日益稀缺的城市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土地不断增值的规律,使城市轨道交通的此项节约效益从长期来看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益。

1 .3. 3 促进区域建设。一个成熟化的大都市,往往在已有的中心区发展潜力有限,需要不断的扩充其影响范围,形成多个卫星城,而轨道交通系统的途径的区域往往会迅速升值,成为新的城市中心。从而对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以建成的日本东京地铁12号线为例:

12号线环线部1990年开通后,沿线建设住宅楼、商业楼等,车站附近将呈现新的繁荣。预计环线部开通30年后,沿线将增加居住人口约38,000人,从业人员111,000人。新宿、上野、浅草、锦系町、龟户、临海等各副都心地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进而刺激居民小区、小规模商业区的商业活动,对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产生积极影响。对刺激地域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效果。

进一步的预测表明:8000亿日元的投资(不包括土地购置费)在全国范围带来约2万1000亿日元(投资额的2.64倍)的经济拉动效果,在东京则带来与投资额同等的经济拉动效果。此外,这些经济拉动将在全国增加13.9万人的就业机会,创造出5200亿日元的收入。

转贴于 1 .4 环境保护

1. 4 .1 节约能源效益。轨道交通系统与公交系统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振动小、节能、运量大、方便快捷、运输效率高等特点。无论是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讲,还是从节约燃油的能源政策来讲,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常规“绿色交通”都具有公共汽车难以比拟的节能特性。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如磁悬浮系统以及直线电机轮轨系统在降低振动及噪声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1 .4 .2 降低污染效益。直线电机轨道系统的建成具有不受交通堵塞的优势,因而可以促使原来的汽车用户转为乘坐该系统,随着汽车交通量的减少,可以降低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降低造成地球温室化的二氧化碳,从而为环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间接效益。仍以日本东京地铁12号线为例:汽车交通量的减少会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降低47.7t/a、118.4t/a。另外,造成地球温室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5566t-C/a。这相当于42万户家庭每天少看1小时的电视带来的效果。

1 .5 其他

轨道交通系统所形成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十分广泛的,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增加城市活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等等。这部分社会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2 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2.1 利用轨道交通沿线可产生新城市中心的特点,做好城市区域规划,建设卫星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2.2 加强对现有轨道交通模式的国产化步伐,加快企业的研发步伐,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降低系统造价。

2 .3 根据城市特点,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安全、有效的轨道交通模式。如广州引进的直线电机轮轨系统及重庆引进的跨坐式独轨系统等。

2. 4 加强人性化服务和指引,加强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优化设计换乘路线,加强辅助设施建设。

3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将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的统一起来,是具有巨大国民社会经济效益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工具。大运量、快速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方式的巨大变革,也是城市演进的物质基础。它支持沿线区域的高密度开发,并可以通过建立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开发新模式(TOD)引导城市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最终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民众、企业、地区乃至国家带来更广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魏庆朝、孔永健.磁悬浮铁路系统与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陈世勋、陶小马.上海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

[3] 胡方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明天.建筑机械,2003,(2).

篇(10)

在医药分开后,大多数医院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整体经济效益如何得到保证,同时如何持续有效增强医疗服务的社会效应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值得各方加以关注。只有实现医院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增长,才能在确保医疗服务公益性的前提下,实现医疗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医药分开背景分析

医疗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医药分开成为了新一轮医改的重中之重。简单来讲医药分开就是将医疗服务和医疗用药分开,使医疗行为与药品提成之间脱钩,医就是医治,而药不随医,通过医药分开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医疗的整体普适性,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增强其社会效应。在医药分开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平衡性,在政策指导下,实现医药分开,完善创新医院收入分配制度,维持并逐步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合规收入。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围绕经济效益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药养医的不良风气,药品加成收入已经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条件。想要实现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取得医疗改革的重大突破,我们需要从医药分开入手。医药分开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长时间以来药品利润都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来源。在缺乏配套政策和机制制度保证的情况下,盲目实施简单化的“医药分开”,直接切断药品提成,则将使医疗机构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影响医疗从业者的从业积极性,进而最终背离医疗机构改革的初衷,可见医药分开的有效实施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二、医药分开后医院社会效应分析

医药分开后,患者单次医疗成本普遍下降,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北京市在2012年开始先后在全市范围内选定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北京市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这五家公立医院进行医药改革试点。经过试点后,可以看出试点医院的普遍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一方面,医院开始增收医事服务费,使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时能够获取到更为合理的回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和鼓励医生尽职履职的作用,进而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在医药分开后,患者的医疗成本下降,优质医疗资源难以满足与日俱增的社会需求,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实现了对三甲等综合医院的扶持力度,使医院能够实现自身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为更多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总体来看医药分开后,医院社会效应更加突出,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生在开药时少了倾向性,更注重于理性医疗服务。没必要做的检查就不做、高价药变为低价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医院的公益性、公共性更多被呈现出来。

医院社会效应具体体现在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度上。医药分开本身是利好于广大患者的,同时也是促进医院收支改革的重要措施。医药分开医院社会效应将持续放大,医院的公益性具体体现在药品零加成上,过往医院类似于企业,将药品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加成销售,进而使医疗服务行为本身的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淡化,在药品加成取消后,通过医保制度的构建和实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创新转变,患者利益最大化。公众对于医院的认知和评价发生改变,过往存在的负面评价逐渐减少,公众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医疗服务本身,进而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医院社会效应的释放。

三、医药分开后医院经济效益分析

医药分开政策实施之前,一些人认为医药分开后,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必然要下降,进而导致医疗工作者的自身收入减少。通过试点后,可以看出如北京友谊医院,将所有的药品一律取消加成,给患者的药品价格即为成本价,同步该院还取消了挂号费、诊疗费,结合实际设置了医事服务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等级的医疗服务,这其中按照医生的职级不同,患者所要承担的医事服务费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医事服务费为主治医生医事服务费为42元,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分别为60元、80元和100元。看似医事服务费相对较高,但北京市医保将为参保患者报销40元,总体来看接受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提供医疗服务的支出有所增加。在医药分开后,试点医院加强了内部管理,积极探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整体水平,虽然患者在医事服务费方面的成本较高,但相比较取消的挂号费等费用及药品加成,患者总体医疗支出是下降的。

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改变并没有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出现大幅下降,反而有所增长。一方面因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得到体现,更多患者乐于到试点医院就诊,就诊患者增多,医院的收入就得以增加,医生按劳取酬,通过多付出劳动获取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医保政策的完善实施。医保放宽了用药的标准,扩充了药品种类进而使医院能够为医保患者提供更多优质药品,同时增加自身收入。同时在财政保障方面,实施医药分开后,各级财政部门均加大了对医院的财政保障力度,通过调研和规划后,在医疗领域投入了更多财政资金,进而更好满足于医院的发展和建设需要。

在新的医疗改革下,医院实行零差价率,药品成本价销售,这部分收入通常能够占到医院业务收入的三成以上,为了能够顺利实施医药分开,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医改前后医院合理收入的差额部分将由财政资金予以补贴。作为医院如何将财政资金用到实处,合理化收支,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将成为一个现实课题。医院应坚持规范化管理和创新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在实施医事服务费的基础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医疗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同时适度调整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使绩效收入占比提升,将绩效工资倾向于业务精、服务好的人员,营造一个公开、公正的内部氛围,使职工能够将心思放在服务上、放在提高医疗技能水平上。财政资金加大了对医院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使医院能够加快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仪器,增强了诊疗水平,进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扩大了医疗业务总量,在为患者提供合理和必要的医疗服务后,实现了医院的规范化增收。总的来看医药分开后,医院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稳步增长,医院的收入来源发生了改变,内部分配方式产生了变化,这些改变和变化都是积极和向好的,有利于医疗服务的长期稳定推进。

参考文献:

[1]宋进民,张会锋.关于健全完善医改多渠道补偿机制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2]赵丽影.从医疗谈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3

[3]孟向东.浅谈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方法[J].全国商情,2013

[4]刘建.北京友谊医院医药分开工作分析报告[J].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

[5]方洁,邓丽琼,林双宏.医药分开对公立医院职工收入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3

[6]娄懿,王淑翠.国外医药分业改革的背景与实践[J].健康研究,2013

[7]沈远.新形势下推进医药分开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2

篇(11)

中图分类号 S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19-02

Analysis on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Monitoring of Forestry Key Project in Haiyan County

LI Qing-y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orestry Bureau of Haiyan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Haiyan Qinghai 812200)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s in Haiyan County was introduced,including forestry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n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forestry key project of Haiyan County.

Key words forestry key project;economic benefit;social benefit;status;suggestion;Haiyan Qinghai

海晏县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东北部,西邻刚察,北接祁连、门源,东至大通、湟中,南抵湟源、共和,西南频临青海湖。东西宽85.7 km,南北长102.2 km。县政府所在地三角城镇距西宁90 km,全县国土总面积44.46万hm2。

海晏县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实施单位)辖2个镇4个乡和1个国营牧场,26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14个、牧业村12个,共50个合作社。2013年全区总人口35 000人,9 537户,其中农业人口19 396人,非农业人口15 60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2013年全区共农业总产值15 5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 139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 44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20万元,林业产值32万元,牧业产值2 997万元。粮食总产值达到2 398 t,农民人均产量123.6 kg。海晏县财政收入686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 162.22元。

工程区交通、通讯、水利设施、电力、信息等产业发展迅速。距西宁90 km,距海北州政府所在地西海镇13 km,315国道、青藏铁路贯穿县境,乡村道路、电力、邮电较为发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移动通讯基本覆盖全县。文化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现有学校26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24所,在校学生3 654人,教职工2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群众生活和取暖能源来源不完全统计,城镇居民生活和取暖能源主要靠集中供暖、煤等约15 459人,农牧区生活和取暖主要靠煤、太阳能和自产的畜粪为能源约20 000人。

围绕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这一主题,通过对海晏县、近26个村(林场)、9537多个户进行跟踪监测,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基础,真实反映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运行、政策执行情况,科学地评价工程区内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效果,以期为有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1 海晏县林业资源现状

1.1 林地分布

海晏县林地面积14.96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3.65%;非林地面积29.50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6.35%。林地中,有林地313.33 hm2,灌木林3.89万hm2,未成林造林地3 560 hm2,未成林封育地9 433.33 hm2,苗圃地33.33 hm2,灌丛地2 946.67 hm2,宜林地9.45万hm2,分别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0.07%、8.74%、0.80%、2.12%、0.008%、0.66%、21.25%。全县森林覆盖率为8.8%。生态产业方面优势:海晏县土地面积广阔,草地资源丰富,是一个以主要经营畜牧业为主的先,全县牲畜达到144.28万头(只、匹),牧业渔业总产值的86.95%。

1.2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经营管理工作,主要以海晏县国有林场为主,主要管护对象是全县范围内分布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管护总面积5.22万hm2,其中,纳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区面积3.03万hm2,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380 hm2,另外,未纳入的面积2.152万hm2。

2013年森林资源管护情况:2013年填报工程森林管护面积3.03万hm2,其中灌木林地2.80万hm2,未成林地2 273.33 hm2。涉及全区7个乡镇场,共177个林班、1 217个小班。工程区共划分8个管护站,即:甘子河、拖勒、青海湖、三角城、哈勒景、金滩、水峡;11个管护点,即大水塘、沙岛、新泉、海东、东大、永丰、那日、海峰、三角城、哈勒景口、乌兰哈达;总管护人员74名,其中行政人员13名、事业编制人员17名,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27名,乡村护林员17名。行政与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工资总额98.52万元,由县财政支付作为地方配套,社会护林员年工资总额9.38万元,由天保资金支付。

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财政资金投资及使用不到位

天保工程一期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国家林场职工工资的发放,20%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由于地方财政拮据,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又难以落实,一些应建设项目无法完成,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顺利实施。由于海晏县经济困难,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影响工程任务完成,建议地方保证配套比例。

2.2 林牧矛盾突出

天保工程实施以后,完全杜绝了天然林的采伐和占用林地的现象。但天保区是青海省以主要经营畜牧业为主的县份之一,草原面积24.15万hm2,各类牲畜46.28万头(只匹),不仅在宏观上包围着森林,而且在林区内部也占有很大面积,畜牧业的近期经济效益比林业高,且林地又都宜牧,在土地利用上的林木矛盾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局面,大面积的疏林、灌木林地被作为草场分配到户,分户承包,省政府禁牧令无法执行下去。在“二类调查”工作中,一经多方努力将绝大部分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由以往的草地调整规划为林地,但在具体的林业生产中造林或封山育林的难度会很大,特别是造林后的管护难度更大[1-2]。林业建设除了需要巩固林业成果,还应当重点解决管护问题。

2.3 管护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海晏县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是乔木林面积小、灌木林面积大、树种结构单一、分布分散、点多面广。近几年,虽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护林工作的需要,各基层管护点及护林点大都处在非常遥远的深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且无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简陋、营林设备十分落后,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紧急状态下,难以应对当前的局面。特别是护林防火工作,随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林、封山育林、人工种草面积逐年加大,封育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加,冬春季节火险等级也随着上升,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加之防火道路不不畅等,给防护工作带来了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3-4]。

2.4 人员多,业务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

工程区森林资源管护职工中,大多数职工是从企业调入或下岗后在就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差。特别是林业方面的专业人员比较缺乏,目前管护队伍中林业技术人员仅1名,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适应现代化林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严重不足,基层林业生产人才奇缺,对森林资源保护管护、营林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为此,要求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林场职工的业务素质。

2.5 低效林比例大,森林生态防护效益不高,低效林改造任务重

低效林比例增大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由于树种单一,加之长期过牧、混交林少、自然更新能力较弱等诸多因素。林分病虫害发生严重,自然枯死亡量较大,生长缓慢,稳定性与森林资源质量差,抗御自然灾害及病虫害能力弱。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水土流失控制、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效益差。全县有林地中低效林面积为120 hm2,占林地的37.28%,集中于黄水流域河谷两岸;灌木林中的低效林面积为2.91万hm2,占灌木林面积的75%,多数集中于北部查拉河两岸、包忽图、黄水流域河谷南北山一带。低效林改造刻不容缓。要求增设森林抚育和病虫害鼠害防治经费,确保森林资源健康有序发展[5]。

2.6 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低下

多年来,海晏县国有林场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中发挥了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培育国家后备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林场还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严重不足、森林资源只强调管护、对培育经营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虽然,国家、省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远远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距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国有林场总体上仍未走出困境,与新时期林业和海晏县生态建设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不相适应。

2.7 政社性人员情况

森林公安派出所是天保工程实施中的一支生力军,至目前天保工程政社性人员共23名,其中行政人员13名,事业编制人员10名。经费方面除县财政保障工资和天保工资工程投资资金6万元外,无其他渠道资金来源。与地方公安相比,装备十分落后,主要是车辆、通讯设备落后,刑勘设备单一,无痕检等刑侦工具,人员素质低等,办案条件差,破案率低,严重阻碍森林警察的规范执法。因此,应增加天保工程政社性费用补助的人员。

2.8 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缺口

由于县财政困难,只能维持保障职工工资发放,养老保险金支付缺口大,不能按时足额上缴。要求工程给予补助,弥补缺口。

2.9 档案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扩大规模,规范档案管理。以“二类调查”图形库和数据库为主,采取先进手段加强档案管理,充分利用配备的微机对工程实施的有关情况和基础数据,建立电子和网络化档案,实行森林资源管护计算机管理。初步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自动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部门将加强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省天保工程“四到县”考核办法》,制定检查验收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期坚持下去,严格对管护人员进行奖罚,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强化工程意识,领导亲自抓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天字一号工程”,位于各项林业重点工程之首。根据海晏的实际,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每年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工程设计一定要及早进行,实地落实,因地制宜,确保天保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宋立梅.森林的管护与造林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77,180.

[2] 李秀侠,冯荣芳.森林生态化经营模式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