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基础护理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4 10:42: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基础护理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础护理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

1.1 提高护理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必须爱岗敬业,有积极进取的心态。要求“精师艺、立师德、铸师魂”,实现自我超越,还应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要丰富自身的阅历和经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护理教学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掌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自身的提高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1.2 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节奏

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及接受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度,人就进入了疲劳状态,如果这个时候教师还继续讲重点课程,学生就无法很好地吸收理解,还有可能产生抗拒学习的心理。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学生接受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方法,如重难点就着重讲解,该举例的地方就举实例等。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3 巩固学生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高职护理学生成才的方向标,是促进学习的有效动力。护理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同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其他人对他们的影响,也有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但总的说来,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专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教授护理学基础中教师要把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和对护理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授给学生。

1.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讲是很重要的。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喜欢你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程。在课间,和教室里的女孩子聊天,寻找共同话题,缩短和学生之间的差距,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从而提高她们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2.1 演示法

演示法主要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者是直观教具、操作教具的方法和步骤等等。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边讲解边演示操作,学生边看教师演示边学习。演示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字印象更深刻,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丰富视觉效果,形成更正确的概念意识。但是教师在使用演示法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在演示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演示的目的和要求,还要让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第二,教师在使用演示法时,要找最佳的演示环境,保证学生都能看清演示。第三,要计算大概的演示时间,要与授课时间相吻合。如果在一上课就演示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太迟演示有可能还没演示完下课时间就到了,还会给学生一种课程内容没上完缺乏逻辑性的感觉。所以,要合适安排演示时间,在演示完后,将教具及时收起来,方便下次再用,也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各种相关活动的场景,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的互动教学。在实践操作(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23页)中设置情景,结合各种案例,让学生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引出案例时,要将学生引入如身临病房中病人床前的情景,从而进行情景教学。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整个实践操作流程,然后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三四个学生,每个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病例中,分别扮演“护士”、“病人”、“病人家属”等角色。在扮演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心态的“病人”或“病人家属”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而扮演“护士”的学生要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整个教学中,教师来回巡视,看每组学生表现如何。学生在扮演中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当场提出,教师给予解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换位思考,以此来提高护理技能和对护理的感悟。进行角色互换扮演形式,使学生既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又能体验到病人当时的感觉,从而能更好地体贴关怀病人。

2.3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主要是指通过多媒体的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也可增加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文字变成图像和动画形象、直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和记忆。加强多媒体的教学,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影音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能充分拓展教学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了教学效果,同时也解决了不同时间地点对学生学习的限制。

2.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个别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然后引导学生对病历进行分析,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想,等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来做点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教师呈现案例,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集中发言,教师进行最后总结。有多种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 实验操作竞赛教学法

实验操作竞赛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鼓励和激励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以防止学生出现学习疲劳和学科知识太多导致遗忘。在学过几个章节的实践教学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时,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操作竞赛。课堂上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个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师在课堂上出的题目进行实验竞赛,几组学生做同一组实践操作。一组同学在做的时候,教师和其余同学观看操作,全部操作结束后,教师按照各个组的知识运用,操作能力,完成结果评分。由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由老师点评,评分得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标准。实验操作竞赛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同时也能巩固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能力。

3 总结

总而言之,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完善,每个教师都要寻找到一个最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珍亮.自主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医学信息学,2010.23(6):1804-1805.

篇(2)

1,对象。我院2004级护理大专生21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人)与实验组(90人)。2组都是女生,均为高中毕业,年龄18—20岁,学制3年,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

2,方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授课结束后,在考前复习及考试方法上实施改革。实验组:将学生分为13组。在教师带领下,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骨外科、烧伤科、妇产科采集病历。各组根据病历查阅相关资料并组织讨论,提出用护理学基础技术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根据操作内容分角色组织练习。考试时,每组成员从本组病历涉及的操作中随机抽取一项进行考核。对照组:考前教师指定考试内容,学生依据教师的安排逐项强化练习。考试时从这些练习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作为考核内容。

3,统计学处理。采用x检验。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协作精神、爱伤观念、沟通技巧及操作后处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分析,考核方式的改革。对护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明显促进作用。

讨论

1.激发了护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病例讨论的方式,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她们均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使之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思维,护生们认真讨论病例、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向教师请教,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发挥,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生获得学习动力,获得更多的快乐、自尊、自信,从而促进成功的学习。

2.提高了护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组护生围绕病例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过程中,护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锻炼r她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鼓励其大胆思维,勇于创新,激发了护生的探索欲,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了护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病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给护生创建了一个模拟的“情境”,在“情境”中,护生面对活生生的“患者”,比模型人更具真实感,利于全身心投入到护士角色中,在练习时不只注重操作步骤的完成,更注重患者的具体感受,重视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对“患者”表情变化的观察及操作后的嘱托?。使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与患者的交流,询问患者的感受,能主动征询的患者的需要,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爱伤观念明显优于对照组。

4.培养了护生的职业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护生面对没有反应的“模型人”,往往忽略或羞于沟通,只注重熟练地完成操作,导致护生为考试学习,护生之间、护生与“患者”缺乏交流。实验组的护生通过采集病历,分角色组织练习,共同讨论,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合作练习,锻炼了护生间相互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了她们的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使其职业素质得以提高。

篇(3)

1前言

基础护理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最基本、最贴近患者的护理方法,对于护士观察病情至关重要。随着近代护理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医院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观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好基础护理这一重要工作,因此,对有关基础护理中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方法方面的探究,也越来越引起许多护理工作者思考。

2基础护理现状

在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21世纪,基础护理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同时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提出新挑战和新要求,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许多医院的护理部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程度,可以说,基础护理工作已越来越规范化和标准化,但应看到其中的不足。

首先,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局限在被动的执行医嘱的范围内,许多护士尚未树立为病人主动服务的思想,这严重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其次,护理队伍人数不足、素质不高。一支高素质护理人才队伍是护理事业良性发展的保障,现阶段,许多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难以与飞速发展的医疗科技水平相适应。再者,“重医轻护”现象仍大量存在,不少护士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工作繁重,导致他们在进行基础护理工作使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护理的发展。最后,缺乏严格的护理质量指标、功能制护理模式[1]等阻碍着基础护理事业前进的步伐。

3如何更好地进行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基础护理水平和质量,减少或避免“重治疗方案,轻视基础护理”的现象,总的说来,要强化基础护理中的护理管理、掌握科学的基础护理方法,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强化基础护理管理要想稳步提升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必须要做好基础护理管理工作,这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医院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员是完成基础护理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才能建立良好的护理团队。医院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能力高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长再根据各科的实际情况,聘用科内各级护理人员。此外,医院还应聘用部分护理员来承担病区环境卫生清洁、物质供应保障等一些非护理、非技术工作,有效弥补护理编制的不足。其次,建立健全各项有关基础护理的规章制度。医院根据基础护理工作特点,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并且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例如,有的医院就通过在全院定期开展评选“星级护士”、“护理标兵”等活动,以此作为奖励机制对护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3.2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护理队伍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护理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提高护理工作者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对护士队伍加强培训,要求他们掌握科学的基础护理方法,使基础护理工作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除了要掌握基础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这也是优质的基础护理服务的保障,医院可组织护士学习礼仪规范,对护士进行沟通能力方面的训练。

为了适应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特点,医院应更多着眼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性护理人才,可以通过适时开展全院性护理知识讲座,宣传富有代表性、先进性的护理知识,从而提升护理工作者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3.3建立健全基础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良好的护理工作还需要各医院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健全各种质量控制体系来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这也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可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医院要强化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基础护理工作要打造护理质量品牌,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地渗透、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使护理团队努力做到“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等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医院可在护理工作中实行责任制,使护理工作得到持续性的质量改进,确保护理质量稳步提高。例如,有的医院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长、区护长三级负责制[2],旨在落实护理工作监督职责,从而把好基础护理质量关。

4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医院基础护理现状,提出强化基础护理管理、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护理队伍以及建立健全基础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等建议,从而强化基础护理中的护理管理,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科学的基础护理方法,最终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篇(4)

在护理专业中,《基础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科目,主要是让学生最终形成一种固定的医学思维模式,让每个学生掌握必备的护理学知识、扎实的实践技能及高尚的职业素质,使其具有最基本的护理工作能力,这也是专科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着种种的局限和弊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基础护理学》实践方法进行改革,下面就是对改革教学方法所做的一些探讨。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不仅仅是需要技术型的护理人员,更需要综合型的护理人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首先要进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要培养护理技术人员具备理性的思考、能够主动解决问题,大胆创新思维;从护理的技能上,不仅仅是以病人为中心,还要发展为整体的以人为中心;从使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具备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将他们培养为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及专业素质的综合性护理人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示教法

《基础护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示教法。比如说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等基本操作。示教法的具体方法是,教师采用直观的操作方式对学生进行示教,通过演示操作技能的具体步骤,可以形象的解释操作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教师同时操作和讲解,学生还能边观察边思考。教师要明确自己讲课的目的以及要求,并根据课程进度随时进行提问,促使学生不断地认真思考。比如说注射器在抽吸药液时,对什么部位是不可以触摸的?怎样操作才能保持护士的形象等等。运用持物钳夹取距离较远的物品时,怎样才能保证无菌操作?如何放置无菌容器的盖子是正确的?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保证戴好无菌手套的手没有被污染?干净的手在穿脱隔离衣时,可以触碰什么部位等等。而且教师要能够主导教学的流向,比如说教师在示教前,要事先告诉同学,一会要邀请同学进行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是示教法的最大优点,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病例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来,进行病例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主要是根据临床上的真实病例进行实际教学。把课程和临床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病例的症状表现提出问题,学生要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三)小组练习法

在《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教学中,通常都是固定的几位老师共同教学,形式显得枯燥无味。其实可以进行一些实验课程,比如说对各种患者的搬运、对起床不方便的患者更换床单及安置经常使用的卧位等等,进行临床实践,试着进行组成小组进行练习。在课堂上教师把操作的要求、重点及难点讲解清楚,暂时不讲解具体操作方法,把操作模型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护理操作规范,自己尝试着进行操作,发现问题时及时记录,如果小组对问题的答案意见出现不统一时,可由教师根据问题进行讲解,然后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性、创新性及操作规范性进行评分和总结。进行小组练习法的最大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学习内容和操作步骤,而是在轻松的环境下,牢固的记住了所学的知识。组建成学习小组,可以突出教师的主导位置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加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能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加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是一种多优势的学习方式。

(四)角色扮演法

在《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数的实践项目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的学会知识。例如,进行口腔护理或者各种注射方法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病人和护士之间进行角色转换,进行实际操作。护士要在每一次的操作前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再按照具体步骤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护患之间的沟通和对患者的关怀,操作完成后,要病人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评分。角色扮演法进行实践的优点,可以以真人为例,不但可以真正的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在做病人时,通过角色互换,能够真切地体会病人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吸收知识,使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结语

在医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护理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这种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更新,对《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护理学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要灵活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大胆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6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38-01

1 备课

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学生的准备主要在于对书本的预习,将不懂的地方划出等待上课时向老师提问,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而教师需要做的课前准备就要复杂许多。

1.1 有针对性的备课。中职学校的生源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但是当代中职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求新意识强、社交能力较高,我们要针对这些变化特点来备课。

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来备课。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不能过高,在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可行性强的目标。可以避免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如:在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的实验教学中,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在符合无菌操作的原则下操作主要输液步骤。至于详细步骤,我们可以在下学期的护理实训课中再让学生具体操作。

1.2 参考护士执业考试备课。护士执照考试对护生来讲是一个难关,尤其在2008年新的护士条例颁发以后,分数线的设置和考生的范围扩大更加重了护生的心理负担。于是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护生而言无疑像注入一针兴奋剂,极大地提高护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3 按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掌握能力备课。根据学龄层次和知识储备的不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的掌握也有差别。故在备课时对学龄层次低的应更详细、分析清晰、逻辑合理,导课生动、叙事活泼、投其所好;学龄层次高的则可有所收敛,在解惑之余着重开发护生的举一反三和自学归纳能力。

1.4 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备课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后要直接和病人接触,怎么来理解关心病人,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操作中按照要求做等。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针对每一项操作来给学生进行德育和素质教育。

2 教学方法

2.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已经不胜枚举,有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如传统的板书、教具展示和热门的多媒体教学等。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和特点灵活选择,切忌墨守成规和乱无章法,如理论课:方法上以提问导入课程,吸引护生的兴趣,引导后在叙课中插入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的慎重(如:在住院期间遇到剖宫产后护士忘记交待病人和家属不排气不能进食,病人进食后发生肠梗阻。腰穿后未予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后发生脑脊液外漏后的严重后果等)。若有演示性的课程(如入院和出院护理)可让护生上台演示,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课程结束前将本堂课的内容归纳,当场出题考察护生掌握该课的程度,布置课后作业给护生加以巩固。

实验教学一般采用的是示教―分组练习―指导―小结模式,但这些模式不要固化,要经常改变,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比如让护生先试着操作一次,由其他学生讨论指出问题,并就此予以指导;或者加入竞赛机制,让护生更有动力反复的练习操作;再或者由一个护生口述一遍操作流程后,由另一护生立刻按此操作一遍,由此鼓励了护生的自主能动性。上述种种不管如何应用,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才能保证护生达到教学目标。

2.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间常进行交流和学习,但这种学习,只是相互教学方法的探讨却无法将双方的个性化教学融合。教师要从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个性化教学更会锦上添花。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受其形象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个性魅力所影响。学识魅力最能让学生敬服,需要对知识掌控的博而精,深而广,能随时解答分析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疑问。个性教学因人而异,一样的知识点,有的教师逻辑明确,分析有度;有的教师表达风趣,语言生动;有的教师思想刻板,语言乏味。一堂课的整体风格和效果也会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而不同。

3 布置作业

3.1 纸质与实物作业共存。中职学生的作业应既有纸质作业,又有实物作业。纸质作业主要是为文化理论课而设,实物作业主要是为专业技术课而设。纸质和实物作业共存正是中职学生作业的一大特点,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纸质作业,学生的技能得不到强化,只有实物作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3.2 理论作业与实践作业共存。就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来说,是一个先理论后实践,而后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应用,最终都要用到临床护理中,缺一不可。

4 课后的心得体会

4.1 教师方面。备课过程中在信息收集(开扩眼界,掌握新资讯)、授课时的突发状况(学生的质疑)和授课后的全新感悟理解,都可让教师从中得出很多经验,在再次写教案的同时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这对护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

4.2 学生方面。课后,学生会对课程的内容提出很多疑问,及时解答能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对于今后进入到临床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会根据理论基础结合临床作出正确的处理。

学生在经过教师的德育教育后,在临床中会加强自己的严谨、审慎、负责的职业精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5 总结

在教学中有很多好的方法,如“自学-辅导”模式教学法;PBL教学法等。作为护理专业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不断创新,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用之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篇(6)

1.1缺乏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1];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内容单一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3手段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全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2、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

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2]。

2.1案例教学法

根据讲授的内容设置案例,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促使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个案往往会包含多个疑难问题,而教师通常要进行一步步引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设计最佳的讨论方案,并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对讨论问题的进程加以控制,有效调动学习气氛,最终概括、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3]。

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2.2角色扮演法

在课堂上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且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及需要[4]。例如在讲静脉输液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以及家属等,自行编排情节模拟现实。一方面可以有效训练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患者的心理,培养其人文关怀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角色扮演法让每个学生分担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可增强其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且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2.3同伴教育法

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实践内容需要学生自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难以满足所有护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选定各组中一部分同学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和纠错,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再由他们负责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课堂、课下练习,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5]。

同伴教育法可以细化护理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学的能力,有利于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考核,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如今的课堂已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与黑板的讲授模式,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多样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消除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收到更良好的效果[6]。如讲解鼻饲法时,利用动画和图片,可将插管的动作及深度有效生动的表现出来,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02-02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开设《中医学基础》的目标是让业已形成现代医学观念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的认知差异,进而拓宽学生的临床视野,优化思维方式,丰富诊疗手段。然而,对于中医知识的困惑和无所适从,使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如何让背景知识极度匮乏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有所得,进而能学以致用,是富有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将学生的专业特点、情趣爱好、思维方式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能够提高这门课的授课效率。

1 引经据典,教学生熟悉中医文化

中医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承载这门自然学科的精髓。对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这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门槛。加之以往主修的现代医学注重实证,想要完全理解人文因素浓厚的祖国传统医学实非易事。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生命科学,中医学只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壤之中,才会根深叶茂,本固枝荣[1]。有鉴于此,指导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贯穿《中医学基础》教学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刻意将中医学的发展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医史的时候,介绍历朝历代的名医,并特别指出其中一些大医多有弃文从医的经历或是德艺双馨,他们在文学和医学两个领域都能独领。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记载了数十种药物的形态、性味、功用以及栽种方法;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唐人孙思邈年少得志,官居显位,后中隐于市,潜心医药,留下传世之著《千金方》;南宋爱国主义大诗人陆游,早年立志光复中土,仕途失意后,转而研修岐黄之术,著书立说阐发中医理论,并身携药袋深入病家为人治病。再如,学生们对“阴阳八卦”和“相生相克”等表述有浓厚的兴趣。笔者就在介绍相关章节的时候穿针引线、深入浅出,将文化与现象联系起来。同学们知道抽签的时候抽到下下签不好,但不清楚什么才算是下下签。笔者就借用八卦之中“否卦”的卦象抛砖引玉,结合阴阳学说之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对其阐释。笔者还时常引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或文学典故片段,让大家在“玩文弄字”的同时,体味诗词文化中所体现的朴素的医学思想。比如,在解释“春之主气是风”的时候,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印证春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在说明“思伤脾”的时候,引用“为伊消得人憔悴”证明过度的思虑对脾胃功能带来的影响。用范进中举的故事来说明“喜伤心、喜则气缓”,用林黛玉的结局来说明“悲伤肺,悲则气消”。在讲授过程中,笔者努力引导学生暂时摈弃习得的西医思维方式。通过讲授鲜活、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同学们头脑中建构中医的思想理论。

2 触类旁通,教学生认识中医现象

“天人合一”道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基础上的传统医学具有的特点。高深的理论,需要从业者具备不俗的悟性。自古以来,医家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都非常重视启迪学生的智慧。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潜能的挖掘。中医研究的对象都是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研究的范围包括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病因病机和防治原则。既然中医研究的是活体的人,那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通过取象比类的方式,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艰涩难懂的中医理论。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学生往往心存疑虑,他们迫切希望从中医的角度得到合理解释。利用这一契机,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巧妙对比和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深入分析生活经验中透射出的中医学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发散,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结论。比如,在介绍六致病具有外感性的特点时,学生熟悉病邪从口鼻侵入的起病途径,对于病邪易从皮毛侵入不得其解。这时,可以提示大家回忆自己的感冒经历,想想是不是晚上不盖被子也会感冒,进而找出发病的原因,从而解除学生们的疑惑。再如,火邪致病具有“其性炎上”的特点。联系平素耳闻目睹的“上火”现象,指出自然界中的火都是向上的,没有谁看到火是向下的,这也就有了“上火”之说。平时我们感受到的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牙龈肿痛、口臭、吃得多且饿得快,目赤口苦、头痛眩晕等现象,实际分别是心火上炎、胃火上亢、肝火上炎带来的后果。又如,在介绍湿邪具有“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致病特点时,询问“为什么饭前大量饮水会影响食欲和适量”;在阐述“气随津脱”的理论时,提出“为什么中暑的患者在大量出汗后会精神疲惫、四肢倦怠、少气懒言”。通过生活体会和生命现象的结合,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中医现象无处不在,亲身体会到中医学的返璞归真。

3 学以致用,教学生用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工作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指导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传统医学[2]。与西医理论来源于各种实验不同,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中医理论多来源于临床实践。前贤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就充分体现出临床实践在中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3]。中医是“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在具备基础的中医理论后,这种个体化的医疗模式可以合理地运用到常规护理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对患者进行日常起居护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患者的病证特点来安置床位、调试病室光线和温度。具体地说,寒证、阳虚证患者多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患者感到舒适;湿盛患者,房间湿度宜低;燥证患者,湿度可略高些;热证、阳亢的患者,病室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应用黑窗帘遮挡。此外,要嘱咐患者随四时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夏天不要当风乘凉,秋天不宜大汗淋漓,冬天最好减少室外活动,避免风寒。这些蕴含中医理论的起居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如,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中医学的“七情”理论。俗话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常人的情感尚易波动,何况身处窘境的患者。对初入院或病情反复的患者,可运用“情志相胜法”等传统心理干预方式,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具体地说,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患者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患者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通过开导法的运用,可解除患者不良的情绪,从而使患者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再如,中医强调“三分药,七分养”、“食补胜于药补”,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时候,运用中医学的食疗理论,能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具体地说,根据中医学的“五味”理论,实热证的患者,宜食用苦味的药物;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患者,宜食用甘味的药物;多汗、二便失禁的患者宜食用酸味的药物。另外,在食疗或药疗时,中医还强调“忌口”。例如,黄疸患者忌食油腻;温病高热患者忌食辛辣荤腥;脾虚泄泻患者,忌食生冷瓜果;产后、经期忌食寒凉食品。服用中药一般忌嗜茶,服参类补品,忌食萝卜,服蜂蜜忌葱,食天门冬忌鲤鱼,鳝鱼忌犬肉等。

中医学的价值和生命力源于其本身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那种深层次的、对人与生命和自然的尊重[4]。结合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必定能使他们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创立一个与医师、患者良好沟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贾秀敏.高等中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416-418.

[2]李柏.浅谈《中医基础理论》课的兴趣教学[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6):643-644.

篇(8)

【中图分类号】R-4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84-01

助产特色专业是以培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具备一定医学基础常识,并且具有较强的助产技能的专业性人才[1]。助产特色专业培养的人才的实质是培养助产士,而助产士是属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范畴。因此助产士需要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基础护理课程是其中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助产士的入门课程之一。基础护理对于每一名护理工作人员来说均是重要且基础的核心课程。但实际很多的助产学生会误将基础护理等同于与一般的照顾病人,认为实际临床中需要用到这门课的专业知识不大,另外对于该门课程的专业认识性不高,往往忽略该门课程的重要性,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以及培养人员的素质下降等情况[2]。本文主要是探讨助产专业特色的基础护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于基础护理这门课程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级的高职助产专业二个班的学生共125人作为本次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两个班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和65人。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德育评价成绩方面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1),两组具有可比较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先进行理论课学习,老师对临床实际操作做示教,学生模仿并在分组条件下在课堂利用模型进行简单实习。

实验组学生则采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

课堂理论学习。课堂上除了教授必要的专业知识外,然后可以进行操作教学,先利用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于一般的护理操作有一定的基本认识。

临床实习。根据上课的内容和进程,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实际的临床工作的旁观学习,一般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旁观察带教导师的实际临床护理操作,能避免学生在实际临床操作时的盲目性,同时也是给学生观摩的一个好机会[3]。带教导师可以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临床讲解,需要提醒学生一些临床操作的细节。在临床示教中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跟学生讲解临床实际基本护理的一些操作要点。这样的目的可以加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还能对书本理论知识做出一定补充,补充理论学习中没有提及的临床操作细节[4]。学生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观摩学习后,对护理专业会有一个较为深刻和专业的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其专业的责任感,以及对于基础护理中的理论的认识能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认识和学习。

学生结束临床旁观学习后,可以在导师的监督指导下适当分配学生一些简单的临床护理工作,如一些护理日常的工作,护理的一些常见操作如测量血压、探测患者体温和打针等。在进行一些复杂的护理操作时,可以让已经观摩过相应的实际临床操作的学生在旁作为副手,一边学习一边帮忙。让学生参与到一定的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比让学生单纯在旁观摩学习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要好。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临床护理中,能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能遇到更多实际的问题让其思考。

在每天结束实习后,要求学生简单讲述其学习到的护理工作和感受,同时可以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一些其对于临床实际护理操作的一些认识和不清楚的细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基础护理的各项细节。能使学生操作实习过的基础护理工作都能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查漏补缺的作用。对于带教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调整教学模式的好机会。通过学生对于实际临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映,带教老师可能从中知道有哪些细节是在带教中被忽略或是学生普遍不明白。这样的相互交流过程中,牢固了学生基本护理操作知识外,还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水平[5]。

如何与病人沟通是基础护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项目。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校到一些理论基本技巧,因此需要在临床实习中将这些理论技巧运用起来。在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注意其与患者以及学生交流的语言和态度。由于护理工作涉及人文关怀,情感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工作人员在医患关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护理工作人员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一个枢纽。护理人员需要向医生汇报患者的日常情况,而患者也同时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意见等[6]。例如如何跟患者说明其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的目的,其病情的具体状况以及对患者进行一些心理干预护理等都在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之类。因此学生在跟着老师旁观学习时,老师要注意同时要教导学生如何跟患者沟通,以及相应的技巧等是基础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程。

1.3 评价指标 :根据学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学生评定其最终成绩。另外需要学生对于基础护理课堂教学效果的进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包括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两方面,学生评价的分为3个级别,分别是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由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结果综合评定两种基础护理的教学效果。

2 结果

在课程结束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评价情况,具体的评价如下表。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评价的满意度均高于95%,而对照组学生的满意度则明显低于实验组学生,两组学生评价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传统的单纯教师教授过程欠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本文的教学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知识掌握,说明注重学生的教学参与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总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何路明. 助产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分析与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 2005(6): 511-513.

[2]简雅娟,赵平,甘西西. 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9): 832-834.

[3]周芳,谭迎春,石红丽,等. 影响本科助产专业学生实践学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校医. 2011(4): 318-319.

篇(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03-01

护理程序是现代护理的核心。是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础上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工作方法。这种模式以促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使病人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根据基础护理教学的特点及临床课中实施护理程序教学的要求,我们在基护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护生在学习和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步骤去思考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用护理估计的方法,编写授课计划及指导备课

授课计划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它包含了教学进度,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及方法等,过去我们制定授课计划时,只依据章节内容多少、深浅程度,而很少考虑教学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这样的计划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按护理程序模式,我们把估计作为教学活动的最初阶段,来指导教师编写授课计划,指导备课。

1.1 教师通过课前与学生交谈或问卷形式及平时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章节内容有何初步认识和感受,其目的是对学生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有认识和正确理解的问题。在讲授时应不做重点阐述,以免浪费时间。

1.2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但作为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思维。现代医学正处于突飞猛进高速发展时期,教材落后于护理模式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现状。但如何把医学最新发展状况与教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既学到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又接收了新信息。这样课前教师必须经常查阅教学资料,阅读各种医学期刊等。

1.3 有目的地收集临床上护理工作成功与失败的典型病例,结合教材讲授时做到即理论又有实例,学生学起来不再枯燥死板,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避免教材与临床实际脱节。

1.4 在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找出教材不足之处,并予以弥补,使教学内容完善。

2 模清学生情况,确定教学“诊断”

3 在教学计划中分解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和掌握的情况,构思一个较为完善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制定计划。

3.1 设定课时教学目标及项目目标

教学目标又称预期结果,它是指学生在接受教学后,教师期望学生达到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书写公式: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

注:主语是指学生,强调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谓语是一行为动词,是指学生经过教育达到的学习目标。例如:说出…概念;列出…步骤等。

行为标准:反映谓语动词出现的频率、时间。

条件状语:指教师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包括实验、练习、参观等。

例如:学生经过4学时隔离技术实验,能规范地进行穿脱隔离衣和手的消毒。

3.2 课时目标及项目目标应具备以上特点

3.2.1 目标陈述要简单明了切实可行,学生认可并能接受,属于教学工作范围之内的。

3.2.2 目标陈述针对一个具体问题。

3.2.3 目标陈述中应有时限,并可被观察和测试到的。

3.2.4 运用以下动词:解释、描述、叙述、简述、说出、讨论、概述、执行、学会等动词。不用含糊不清、不明确的动词,如了解、掌握、好、坏和尚可等。

4 教学措施的实施

按护理程序组织教学,教师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努力达到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演示、练习、个案分析、角色扮演和小品等。

例如学习“沟通技巧”时,设定教学目标为:学生能自然大方的与患者沟通,完成入院登记工作。我们改变了以往在课堂上教师一个人讲或教师扮演多个角色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经过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分组准备,每人学生均有角色,以小品形式表演出来。这样做可使用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同时也段练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临床实习进行人际沟通打下了良好基础,从中使学生又一次受到护士素质的教育。

实施中,注意不断反馈教学效果,以便修改完善计划。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支持和赞扬,以强化良好信号,增强自信心。

4.1 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

评价是将学生学习效果与原定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相比较,是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评价按实现程度分为;目标完全实现;目标部分实现;目标未实现三个等级。并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常用的评价手段为:考试、实验、提问、实习、座谈会、自我评价、上级评价等。实际上评价也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每当出现一个问题,就有一个评价,一个反馈,就要修改一次计划或重新估计。

总之,(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何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将护理理论准确地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既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护理教改所追求一种境界。我们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进行了两轮的教学实践,与使用常规教学方法的教学班比较,效果还是好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这种方法对教师要求更高了,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劳动去组织教学内容,构思教学方法,使护理教学逐步走上一条较为先进、科学、规范的教学轨道,进一步促进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

篇(10)

1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目标

护理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职业、面向就业的方向”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护理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全面护理师。笔者认为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现代化医院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护理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为护理学基础课程定位并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护理学基础属于护理专业学生临床阶段的课程,是所有护理专业临床阶段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

2 护理学基础实验的教学方法探讨

2.1 实验教学过程中引进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一个与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相反的学习顺序,即用“这里有一个问题,学习它”来取代传统的方式:“学习这些,你将能解决问题。” 而在护理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病例导入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及自学的能力,比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笔者采用了此教学方法用于“静脉注射法”内容的教学。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是:①在授课前一周,教师设计病案,确立问题,将要学习课程的题目及病案中提出的问题告诉学生;②学生预习病案中提出的问题,利用课外时去查阅有关的资料; ③学生实验设计:根据现有的条件及所获得的资料写出实验目的、评估内容、用物、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设计一套实验方案;④教师点评设计:主要是检查、评价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用物准备等有什么漏洞,方案是否合理;⑤学生展示:让每组同学展示自己实验设计方案,实施拟订的计划,实施时,同学创设了不同的情景,运用具体的材料,选择讲解、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提醒、暗示、建议和鼓励;⑥学生评价:评价时,我们采取了自评(小组同学首先进行自我评价)、他评(由其他各组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依靠学生相互之间的辩论来否定错的实验方法,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内容,教师再进行引导分析;⑦教师示范:概括以上实验现象,再结合理论知识,给学生一个正确而完整的操作过程;⑧学生练习。

2.2 实验教学过程中引进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制造或模拟一定的现实生活片段,由学习者扮演其中的角色,将角色的言语、行为、表情及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以学习新的行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施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①由于每位学生的加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充分表达了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③提高了学生的沟通技巧。

2.3 课程实施过程中引进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达到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上篇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章中我们采取了小组讨论法。具体的实施程序是:

2.3.1 选择合适的题目

如何让学生认识压力源、医院中常见的压力源及如何为患者减少压力源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选择这个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3.2 分组

让学生自行分组。分组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方法:随机分组法、兴趣分组法、成绩分组法、友谊分组法。我们采取的友谊分组法,即学生自由组合。分组后,每组选出一位学生作为组长,组长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分工及组织讨论。因为有5个压力源,所以将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每组负责1个压力源。

2.3.3 分配

由小组长根据本组讨论的内容进行组内的分工,并从小组成员中选择1位作为讨论时的记录员,记录员不参与讨论,其任务是将小组成员讨论的情况如实进行记录,为后续的综合报告做准备。分配任务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收集资料,准备讨论。

2.3.4 讨论

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报告讨论的内容,说明注意事项,设定每个人发言的时限及鼓励组员积极参与和发言。在讨论中我们要求注意下列几个问题:①使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较为完满的解决;②妥善控制时间,发言力求简练;③记录内容要简明扼要;④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并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论题的焦点上,使讨论能步步深入。

2.3.5 集中

讨论结束后,全班再聚集在一起,由组长进行中心发言,共同享受学习心得及讨论结果,彼此交流经验。在中心发言时,要求注意下列问题:①若其他小组对本组的内容提出质疑时,需由本组的发言人或组内其他同学答复或补充说明;②每组除口头发言外,并向教师提出书面报告,作为考核的依据;③在中心发言期间,教师应根据各组发言的内容及技巧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初步的绩评定;④中心发言结束后,教师对发言情况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总结的主要内容有:对学生发言内容加以归纳和评价;补充教师对论题的基本观点,即带有结论性的意见;对本次讨论的优缺点,尤其是讨论方法加以总结,以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2.3.6 评价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准备、合作、目标、内容、表现等。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发言提纲和讨论中的表现。

参考文献

篇(11)

【摘 要】和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相比,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法因其优越性越来越被教育界所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与激发的培养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对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问题;基础;实验;教学方法;应用

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只有当大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积极参与者时,大学生才能保持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但另一方面,我国在政策导向方面却往往强调学习资源和教学环境等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的作用。

1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基础护理学》的概述

1.1《基础护理学》的现状

《基础护理学》作为一门护理学专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临床基础课程,对于学习者投入精神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先在课堂上由教授们通过理论性质的教课,让学生们对护理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然后再带领学生们进入实验室,先由老师进行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的过程重复一遍,再继续由老师演示,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学生学会为止。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导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早已经不再适合于当今广大临床医学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了。

1.2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式虽然满足了大班教学的需求,即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却是以扼杀每个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作为代价的,每个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过程不能发挥自身的特长,长此以往更是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需要各种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人才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已经落伍于时代潮流了。

1.3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的概述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先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授课,然后指定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们自学,进一步让学生将自己自学到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最终有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归纳并评价彼此之间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将学习中的主体由老师转为学生,极大地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能够够更加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的作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后,我们就能发现其优越性,其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的能力,还能构建一种异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新教学模式。

2.1 提高教学效果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因为其对于启发式教学的注重,故而整个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个分割的个体,而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学生从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几个过程中,不仅能得到专业知识的积累,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极为科学的思维模式,从而让教学不再是简单对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而是专业知识和思维模式双管齐下的共同教育。并且,相比于老师单方面的灌输式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真正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查找资料,信息分析,也能让老师的授课内容更加深刻地被记忆在学生的脑海里。

2.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将一个个学生从各自为战的状态拉回到共同合作的状态,其也能对学生的合作精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今时代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少不良思想渗入大学校园,而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越来越多。而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则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团结合作,实践真知的过程中发现个人的力量不如整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有通过不断的合作才能最有效率地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样,就能使得《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不仅仅只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的护理知识,还能使得他们养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2.3 促使老师提高自我

尽管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一再强调学生作用的重要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等重要。尤其是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由于国内还比较少的学校采用,不少学校的老师对其的认识也远远不足,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相关知识学习,通过网络等方式,逐渐认识到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能在讲授《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益处中来。

3 结语

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具有个性的人才,而传统教学方式则因为其必须满足于大多数人的根本目的,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化假设对于人才的需要。因此,让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应用到《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来也就成为了培养更多有着专业知识和健全人格的人才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俞志明. 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02).

[2] 赵西梅, 杨伟松, 姚鸣放, 高蕴雅. 医学物理学教学手段改革尝试[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04).

[3] 姜振环, 胡伟新, 张霞, 陈克功. 合理选择教学媒体进行手术学教学的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