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心理教育的经验,学生所产生的众多心理问题不是几堂简单的心理学教学便能够解决的。在疏导、解决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时,班主任应树立全新的理念,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教育工作,营造健康积极的心理教育环境,教授知识、培育具有强大内心的人,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问题疏导教育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一、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一)发展生心理问题
发展生是成绩优异、学习突出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天资较为聪慧、学习成绩较为优异,光环效应的影响往往使教师和家长主观地认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是很优秀的,致使他们只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与提高而忽视了疏导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这一心理状态的持续,会使得发展生在社会、家庭、学校上保持居高临下的态势。他们所得到的过多的荣誉、赞扬、爱护和关怀,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众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发展生上的主要表现为:嫉妒心理、虚荣心理、自居心理、自傲心理。对于发展生,班主任应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育疏导。
(二)发展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合理自知法
一般而言,发展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突出,他们能够给予别人正确中肯的评价,看待问题也能够深入本质,但是对自己而言则往往会只保留优点、忽略了缺点,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正确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对他们的错误心态与危害有一个正确地认识,继而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疏导、纠正,比如让他们参加自己并不具优势的项目,同其那些平日里他看不上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竞赛,让他们在经历失败后能够辩证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教育他们在今后应对所有问题、所有人有一个辩证地认识,人无完人,不应忙不自大。
2.心态异化法
人在犯错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三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忽略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够意识到所犯错误对他能所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以及自身的缺点。当他们在犯错后处在第三种心理状态时,是教师最佳的教育批评时机,这是因为只有在发展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与不利影响有一个强烈、深刻地认识时,才能够正确判定缺点的所属性质,进而产生错误纠正的欲望,在这一时机所开展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将取得更好地效果。
3.自我内化法
发展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有着一种似本能的对他人的排斥性,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时,对这一类学生过多的批评,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正确方法是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的自我反省,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从易到难、从小到大,进行自我内化、自我约束,持之以恒,逐步完善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自身的升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德才兼备的发展生。
二、可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可发展生是一个班级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性格怯懦、欲进畏难、满足现状、渴求进步。对于可发展生,班主任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教育。
(一)提高认识,正确引导
可发展生有着易于分化的特征,他们是待发展生到发展生过渡的中间环节。班主任应对这一群里有一个辩证的认识,继而用正确的方法对这一群体进行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正确方向。
(二)创造良好的进步契机
在切实详细的了解可发展生的信息资料后,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与政策,例如可选择适当的学生让其担任班级干部;将班级活动任务交给他们去干,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应更多同发展生进行教学互动,使他们能够更为主动地学习、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相应的竞争奖励机制。
(三)分类指导,助力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
可发展生普遍有着渴求进步的需求,教师应善于发掘并利用积极因素。对于那些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可发展生而言,可开展学、赶、帮、比、超的竞争性活动,给他们注入进取奋发的活力。对于有进取心而有畏难情绪的同学而言,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强化他们求上进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如何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多辅导、多家访,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不怕吃苦的精神,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对于胆小怯懦的可发展生,教师应多体贴、亲近他们,帮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在课堂或平时尽可能多创造机会,给予他们表扬与肯定。
三、待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待发展生的教育转化是班主任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这一学生群体转化发展的前提是心理障碍的矫正与疏导,他们一般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障碍问题:戒备性心理、厌学性心理、自备性心理与逆反性心理。这些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待发展生遇到了挫折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育疏导,排除心理障碍,弱化排除不益情绪,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质,大发展生的转化工作则往往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待发展生心理问题教育与疏导的方法主要包括代偿迁移法、心理置换法与宣泄疏导法。
我们不应一昧强调待发展生身上的缺点,还应认识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而现实往往是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学习的失败和品德的欠缺而忽略他们的长处与优点。教师应善于发现待发展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更好地鼓励他们,促进他们转化、成长进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同其他人分享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快乐,重新树立对学习与学校的兴趣,克服畏学、怨学的情绪,提升待发展生群体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内心树立正确的动力。
结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知识渊博、智商超群的人,我们更需要社会整体大众拥有健康的心理与优秀的心理品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的前沿,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素质教育与时代要求的人。
参考文献: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只是一味的强调个人要服从组织、效力组织、贡献组织,强调组织的主导地位和单方作用。所以一旦个体与整体在价值取向上出现矛盾,就简单地提倡以牺牲个体价值为代价去迎合整体需要。这种缺乏人情味与亲和力的干部队伍管理方式,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通过加强人文关怀,可以使广大干部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组织的关怀,让他们享受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优秀成果,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其一,发扬民主,充分保证干部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权利。要运用民主的手段和方法,让干部职工当家作主,赋予他们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既强调干部职工在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他们在促进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组织民主生活会、设立信箱、领导职工民主对话等形式,实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让广大干部职工对组织放心、明白、支持和参与。要不断畅通沟通渠道,倾听民声民意,以干部职工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为导向,指导工作决策。其二,突出个性,切实提供干部职工个体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不同需求、能力差异,尊重人的创造和权利。给干部职工提供一切可能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可以通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和先进工作者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基层干部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个性特长展示活动,给干部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和个人特长的舞台,不断维护个人的荣誉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其三,亲情管理,增强干部职工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亲情化管理,就是要在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上下功夫。还要把干部职工当亲人,从思想上、物质上、行动上贴近职工、爱护职工、关心职工。特别是当干部职工家庭遇到困难,工作出现问题,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把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倾注到干部职工的身上,给予他们最直接、最深厚的关怀。多询问干部职工的家庭、工作、生活状况,经常深入家庭座谈了解,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会对干部职工产生强有力的感召推动作用,从而增强他们投身于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军校学员 心理健康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据调查统计显示:33.3%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中6.6%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2.2%的人曾有过轻生念头;在心理咨询中也常发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逆反心理等类型的心理问题。严酷的事实令人警醒,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雪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做为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军校学员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
当前,由于学员成长经历、年龄特征、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心理问题的类型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恋爱情感困扰。军校学员因恋爱、情感问题易陷入情感的漩涡不能自拔,重者则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当前大学生因恋爱、情感引起的心理问题占心理问题数量的70—80%。
二是学习压力导致。由于不能很快适应大学教学方式或因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产生心理压力,表现出厌学、紧张、自卑等消极的心理状态。
三是交往压力引发。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导致与同学的关系紧张,导致相互误解、讨厌、反感和敌视,引发不良情绪。
四是环境不适产生。新学员要面对离开家乡和父母而带来的孤独感,缺乏生活的依靠、感情的寄托、心灵的慰藉,产生孤独、焦虑、不安、沮丧等心理。
五是理想现实落差引起。学员普遍认为军校生活应该轻松浪漫,充满诗情画意。但现实并非如此。他们失落感顿生,对现实的不满,心理冲突加剧。
六是性心理焦虑激发。青年学员的性心理充满矛盾,性的焦虑普遍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表现出矛盾的行为与心态,如性压抑,单相思等。
二、维护军校学员心理健康几点设想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纳入到党委议事日程,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有计划地安排好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提高全员对心理知识的掌握,增强自我疏导的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水平。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小组
学员管理单位可以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协调解决在心理教育疏导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各学员队的心理咨询联络员的选拔,并负责最后的把关和任用;负责对学员队干部和心理咨询联络员的培训,提高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心理咨询中心的联系,掌握学员存在心理问题的类型,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工作;负责相关制度规定的建立与执行,并根据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改;
(二)设立心理咨询联络员
要在学员队设立心理咨询联络员,选配优秀骨干担任。要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心理素质好、学习成绩优、人际关系融洽、综合素质过硬的骨干担任。制定心理咨询联络员工作职责,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的人员,并进行谈心疏导,对于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建议其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负责发现应激心理危机,及时控制局面,请求领导协助处置;工作情况定期向上级汇报,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必须做好相关人员信息的保密工作,离任时搞好情况交接,学员毕业后相关资料统一销毁。
(三)开展心理学知识培训
对学员队领导和心理咨询联络员(思想工作骨干),要系统开展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方法、技能的学习培训,由学员大队统一组织,请军地专业咨询人员协助。培训活动以心理问题的主要特征、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和应激心理问题的处置原则等为主要内容,使干部和心理咨询联络员提高发现心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了解应激心理问题的处置原则,能更好地解决学员的心理问题,提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因心理问题给教育训练、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
(四)畅通信息掌握渠道
学员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性格特征、婚恋变化、学习困难、重大变故等都可能诱发心理问题的产生。要通过谈心、查阅档案、骨干座谈等形势,了解学员的全面情况,认真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档案。对可能引起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健康的重大事件和挫折经历做到心中有数,做到重点关注,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疏导工作。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求领导或心理咨询师协助解决。
(五)建立家长联系制度
起草《致家长的一封信》,介绍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问题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每学期学员通报学习情况和工作表现,建议家长将其家庭出现的亲人病故、婚姻变故、天灾人祸、下岗失业、婚恋受挫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员心理变化的重要信息,及时与学员队干部沟通,便于学员队干部及时准确掌握学员家庭重大变故,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六)建立谈心登记制度。
一、职业学校为什么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注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在职业学校中得到广泛开展,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1.心理健康教育从普遍规律角度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疏导他们因受生活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会遇到学习新知、处理人际关系及实践运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青年发展时期,其思维和心理正处于活跃和发展阶段。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引导,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职业学校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习生活情况,运用普遍规律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相似的心理问题。从调查数据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半数以上都已经开始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有关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之路发展[1]。
2.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倾诉心理问题和寻求专业人士给予指导和建议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职业学校的学生会遇到很多难以预知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发展带来困扰。在以往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们只能向身边的朋友和老师倾诉并希望得到一些帮助,但这不是专业的,也不是科学的。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学生如果遇到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后,可以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也可以通过向专业人员询问或者讨论的方式排解心中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其他课程提供辅导。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职业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积极影响,起到心理和思想层面的辅助作用。学生们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之后,会变得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随之会对周边的事物及学习的课程更加用心地思考和努力,进而有助于提高职业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其他专业课程的老师也可以运用其中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对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好感度。比如说,会计专业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这时就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心理测试和培训方法。
二、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国范围内很多职业学校已经开展类似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下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兴的活动课,很多老师和学生并不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和目的,也不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在职业学校内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谈开设后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学校中普通的专业课程是不同的,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职业学校的有关辅导人员认为这是一门“形象工程”,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来投入,只需要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即可。学生们爆料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是很不认真的,并不配合教学活动[2]。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生动活泼的开展方法。
目前,我国多数职业学校开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选用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基本上仿照普通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为学生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需要教师为他们做示范,因此普遍采用教师主导教学课堂,学生认真学习并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这并不适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因此在活动中需要学生们打开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沉闷的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只有营造热烈的氛围,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疏导作用。
职业学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扭曲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理解,忽视了它最本质的疏导作用。很多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是非常死板的,对着书本照本宣科,这样做仅仅是让学生们学到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错误的,因为收获新知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们掌握真正的心理疏导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所以教师和学生的扭曲理解是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核心原因。
三、职业学校采取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面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强化是职业学校有关教师需要正视的工作。下面探讨职业学校应当采取的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分别从深化理解与重视、改善教学方法及确立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1.讲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深化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转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和态度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一步。教师和学生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主体,双方在其中积极配合,有利于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作用。职业学校的校方领导应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深化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它的本质与价值。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试图分析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希望运用一定的思维和心理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走上心理健康的道路。当教师和学生真正理解以后,那么他们就会明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多么的重要[3]。比如说,河南省某高等专科职业类院校发动全校师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采取以讨论和探究为主的教育方法。
采取恰当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二步,关系到开展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心理教育健康适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心与心之间交流的方法,呈现的效果为共同讨论和探究等。因此,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学校推广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活动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比如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讲授“如何应对考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应对考试的经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然后由老师对这两种态度的利弊进行评价,探究其中的心理活动。
3.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素质评价体系。
确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素质评价体系是发挥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效果的第三步,从预期与结果两个端点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限定。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解决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传授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科学完善的目标可以为教师的活动提供指导方法和内容范围。它的素质评价体系与普通的课程的素质评价体系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判断案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让学生提出积极的应对方法。这样实践性强的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更能反映学生在其中收获的成果。
四、结语
深化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采取讨论和探究的活动开展方法,确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是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让学生们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7(21):15-16.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视不足、师资匮乏、流于形式、渠道单一、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优化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升高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博学多才且拥有较好心理素质的有用之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足,师资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重心在于对学生的德与智方面的培植,心理健康领域在以前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教育的盲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接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就整体需求而言,这种提升还是远远不足。目前众多的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政策与宣传上,缺乏整体规划,难以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
此外,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匮乏也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普遍问题,就现实情况而言,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往往由辅导员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的老师兼任,由于专业知识不足以及身兼数职,相应的心理指导职能得不到较好的发挥,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
2.流于形式,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但是普遍流于形式,往往有专门的设施而不加以利用,说到底还是对有心理教育的不认同。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往往比较单一,通常表现在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档案,并且往往只针对心理障碍学生的主动咨询,这样就把大众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只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单一服务,推广效果很差。
3.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成体系的教育过程,然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是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来开展工作的,缺乏一套完整的w系。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采用专业的教育模式,而非仅仅是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一对一的疏导模式固然可以解决个性的一些问题,但广大在校大学生学习、就业、情感等共性的问题作用有限,效果不好。
同时,高校一般将自身的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升学、就业这几个核心环节,针对性不够好,对其他环节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很少,比如对信息化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疏导等领域。
三、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师资队伍
各省教育厅应该结合省情制定并完善心理教育领域的激励制度,促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实施,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积极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专业人才入驻本校,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化得到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厅作为职能部门主要在政策引导方面着力,具体的实施有赖于高校进行自觉积极的努力。
2.建立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对一的疏导上,应该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服务更多的人,使心理辅导的受众群体大大提高,同时应该对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行分析汇总,以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分类疏导。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体系化的教育过程,应该健全整个环节,从课程设置到学生心理疏导,对每个环节的责任人以及疏导程序进行完善,使高校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真正地运作起来。
除此之外,结合高校学生信息化水平高的特点,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心理知识,这样的效果比课堂教育可能更具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其中学校广播台,微信公众号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杨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2):144-147.
[2]史济纯,陈玉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5):148-149.
心理疏导方法具体实施多种角度
1.提倡以大学生为教育和疏导的主体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心理疏通方法,应将大学生视为疏导的主体,给以其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贴近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状况,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差异性,尊重和关爱大学生,通过引导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服务大学生,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同时引导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的心理调节,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2.营造良好的心理疏导氛围和校园环境
高校应该重视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创造适合学习和生活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在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氛围下,能够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陶冶情操。大学校园的宽松自由和包容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构建了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疏导的校园环境应该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体现时展的精神面貌,促进和谐文化氛围的孕育。这样促使大学生能够以和谐的理念来处理各种问题,消解各种矛盾,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高校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精神,通过这种科学精神的追求和信念,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而形成无形的精神力量,从而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稳定性的正面积极的影响。高校应设立心理健康主体的网站平台,加强大学生获取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案例的信息资源,活跃大学生对心理知识的互动交流。
提高心理疏导的服务意识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和提高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服务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关心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的困难,如积极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兼职工作和助学岗位,这样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应为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企业实习的岗位,这样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和经验,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这样就将大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境界。
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应进行危机干预,教师在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后,针对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服务,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的服务,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此开展预警和心理危机的干预[2]。这样能够提前进行预防,并且控制大学生心理状况产生不良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有效的沟通,为大学生提高心理倾诉和心理缓释的机会。因此,高校在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后,就能够有效帮助陷入心理困境中的大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回归到和谐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未来成才奠定了价值观的基础,教师引导和培养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大学生由于激烈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惑需要进行心理状态的转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了教师的关注,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相融与互动
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人能否对自我和外界世界有正确的稳定的心态,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调控,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正确审视自己和评价他人,不存在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3]。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针对个性化的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需求,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有利于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相融与互动现象,两者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内在品质[4],共同促进大学生正确的认知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大学生高尚的品质需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心理健康需要通过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两者之间互相渗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了科技人文内容,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以及社会的利益关系,促使大学生的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行动要素相统一。这些依赖于大学生的内在情感的认知与升华的心理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维度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的现实情况,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这样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了不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空间,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5]。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成为提高师生教学互动的有效途径。
随着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应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找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由于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并且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缺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管理,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的心理疾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存在更大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学水平。
2.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虽然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因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正是因为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非专业性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没有充分掌握,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表面形式,从而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不够合理,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队伍应该实现专业化。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简单
这主要体现在用心理健康教育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淡薄;还体现在用思想政治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简单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无法及时得到疏导,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疾病加重,无法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简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非常不利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
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效率。高校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谈心、咨询、小组讨论、邀请心理专家讲座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等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重视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
高校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应该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样,教师对心理学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非常了解,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克服挫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高校通过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4(09).
在对疗养员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疗养员除了生理方面的疾病之外,还伴有不少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本来没有什么大毛病,却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疑心重重,他们不考虑实际需要,总想找名医、吃好药、使用高档设备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心理科在与疗养员做心理咨询时,总是做耐心细致地心理疏导工作。对没有生理疾病的,帮助他们化解疑虑,卸掉包袱;对病情一般的,对他们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让他们了解如何做好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讲清病情和注意事项,耐心说服解释,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科学合理地进行诊治。通过一个疗期,让他们树立一种理念――疗养是短期的,养是一生的。由于我们注重把心理疏导贯穿于疗养工作的每个环节,从而提高了疗养员的疗养质量。
2针对疗养员心理压力大的实际,坚持“虚”实并施
疗养员来疗养院休养,就是为了缓解压力、预防保健、疾病康复。有的老干部退休后,苦闷压抑,有的焦虑烦躁,有的恐惧绝望。基层部队官兵由于平时训练压力大,也存在不少的忧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化解,就会诱发疾病,甚至会导致发生案件事故。因此,我们在对疗养员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把心理健康、化解心理问题作为疗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团训,做各种游戏,让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们还加大投入美化心理疏导的环境建设,在营区建立了娱乐室、图书室,满足疗养员的文化生活需要。2008年8月,58名抗震救灾官兵来我院疗养,针对灾区惨烈情景对官兵心理造成的创伤和影响,我们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干预,对所有人员进行系统心理评估,组织心理健康团体培训,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一位抗震救灾干部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症,疗养院心理科专家为其制定了音乐催眠、心理按摩、神经减压“三位一体”的个性化疗法,不到3 d就能轻松入睡,让他十分感动。
3针对疗养员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坚持究根除源
我们在心理疏导实践中体会到,一些疗养员心理有问题,但他们不轻易表现出来,总是自己闷在心里不与人交流,所以,我们从根上了解情况,治病先治心,通过与他们详细交谈,把疗养员的心理诱因搞清楚,坚持治病与除源相结合,以达到让疗养员真正康复保健的疗养目的。2009年5月,我们在为疗养员做心理咨询时,一位疗养首长老年丧妻,晚年丧子,孤独寂寞的他本想找个老伴共度晚年,互相有个照应,谁想他与新老伴两人感情不和,无共同语言。再婚不但没有使首长从过去的回忆中走出来,反而更让他陷入了对前妻及儿子的无限思念中。令他的生活更加暗淡无光,整日愁眉不展,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长期处于抑郁中。我们了解情况后对其症状做了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这名疗养员主动与新老伴进行沟通,寻找对方的优点,使他的生活逐渐有了变化,对生活重拾信心,主动面对生活。后来这名疗养员来电话说到:“感谢疗养院对我的关心帮助,我现在过得很好,没有你们的工作就不会有我美好的晚年生活,太谢谢你们了。”
我院在长期的业务发展建设中,既重视心理因素在疗养预防、疗养治疗和疗养康复中的作用,又进一步学习和引进了现代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开展心理检测和评估、心理卫生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不同军兵种疗养员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等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为提高心理卫生教育和心理治疗的效果,我们还大力加强心理护理工作,同时配合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和体育活动、景观疗法、音乐疗法、工艺制作等。经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预防心理障碍,树立乐观情绪,消除负性心理因素与躯体病变之间的恶性循环,使他们在疗养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加速心理康复过程起到很好的作用[2]。
参考文献:
1.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流行特征
研究显示,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20%之间。广西某地区小学生在思维内容、注意力、自信与自尊、责任感、学习与工作、情绪反应、社交问题、言语问题、人格问题、睡眠饮食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均超过10%。陈永胜H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多数研究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要差于男生。
1.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许多研究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情绪障碍、违纪、行为问题、欺负行为等问题。情绪障碍是影响学前及11岁以上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多动性障碍是影响6~11岁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6]。男孩多动性障碍高于女孩,女孩情绪障碍多于男孩2,男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女生(P<0.05);在恐怖倾向得分上女生显着高于男生(P<0.05)。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除了要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有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要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心理指导。要从预防心理问题、矫治心理疾病和培养发展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多方位开展工作。
2.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向每一名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传授给他们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让他们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并且能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达到预防心理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正确疏导问题的目的,从而帮助小学生学会学习、正常的人际交往、正确的面对困难、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要针对小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加以集体辅导。如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开展集体辅导,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学校生活,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完成个人的角色变化;针对高年级小学生,要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征,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形式多样且灵活。
开设心理健康课各个学校大多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方式,寓教于乐地将心理健康科学常识普及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作文和体育教学中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要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通过制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命题作文,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利于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资料显示,运动和体力娱乐活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参加体育运动越多,情感困惑的情况越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在身体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进行正确的疏导。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消除消极情绪,还可以通过竞技体育运动,培养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乐观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取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听讲座、咨询、座谈及班主任家访等形式,增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引导家长转变错误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促进家长注重自身的良好素质养成,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健康环境,发挥家教的作用,以父母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孩子健康品格及心理素质的形成。
2.2根据人群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存在多动性障碍的特征,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克服问题,养成好的行为,遵守学校纪律,促进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形成。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情绪障碍问题,学校应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从而促进高年级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
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问题不同。针对男生好动和女生易出现情绪问题,应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疏导男生克服好动的问题,调节女生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由于男女生的青春期表现特征不同,面对身体上的变化,青春期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还要针对于此分别对男女生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健康平稳地渡过这一生理时期。
从本科进入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个体与导师及同学间将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与本科不同的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科研主要是以课题组为单位,班级概念较为淡薄,人际交往面较窄,个人容易变得孤僻,自私,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另外,研究生生源复杂,很多其他院校考入的研究生由于自身学习功底薄弱,容易产生自卑、逃避与他人接触的心理,轻者影响课题和科研进展,重者延误学业从而引发其他心理危机。
2.就业造成的压力
2014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了28万人,毕业生将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就业难现象已波及到研究生这一群体,很多研究生希望通过读研来提高学历层次、提高就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而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且在择业过程中的好高骛远导致择业挫折和失败,极度挫伤其追求成功的积极性,甚至怀疑读研的价值,这种矛盾心态一旦得不到有效化解,则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当前,多数高校没有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而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加,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建立心理健康三级网络。第一级是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及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对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总体的规划与指导。第二级是以学院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及心理辅导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落实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举措。第三级是经过系统培训与培养的研究生心理骨干队伍,以班委、宿舍长、教研室负责人为主,此群体深入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每周不定期召开骨干例会,汇报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便于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建立网络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强有力的服务队伍,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积极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第一,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不定期的对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通过网络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测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跟踪和关注,对心理健康指数较低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及时进行矫正和疏导。第二,把握规律,做好关键时期工作。研究生心理问题有较大的突发性和随机性,但其中存在较强的规律性。经过调查,研究生最易出现心理困扰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开学后的1~2个月,这段时间是研究生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部分读研目标不明确、对研究生生活期望过高、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落差;第二个时期是研究生在课程结束临近阶段,这个阶段学业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在结束课程之后但还未正式进行科研过程,心理最易产生空虚感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毕业前3~5个月,这个时期研究生们承担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因此,有必要把握好这些关键时期,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注重进行引导,及时将心理问题控制在萌芽中。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不定期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邀请学校、校外知名的心理专家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人际交往、恋爱、师生关系处理及科研压力缓解等方面给予研究生专业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进研究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把班组长、生产骨干力量培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疏导的人才。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疏导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作保障。当前支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疏导人才,是制约支队心理疏导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建议厂有关部门注重培养基层单位心理健康教育疏导骨干,在此基础上,支队尽量挑选工作阅历丰富、学历高、热爱心理教育疏导工作、具备一定心理基础知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职工作为支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人才培养,真正在支队建立起一支教育疏导能力强,成员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疏导骨干队伍。
四是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公正公平、民主和谐、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对巡线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应引导巡线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养成宽容大度、和谐相处的交往态度。培养巡线工积极进取、相互协作的精神;要通过各种方式,如支队实行的“三必到”即:“巡线工子女结婚必到,巡线工及其家属重病住院必到,巡线工亲人病逝必到”,让巡线工感受到了单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巡线工心理上亲近,减少消极情绪和逆反心理,形成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要抓好思想沟通工作。支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辖区、深入班组、深入治理现场,既要主动讲解科学理论,又要给职工倾诉自己心声的机会,使之能够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新时期,巡线工的民主意识普通增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事实,不管哪个人讲的道理,如果与事实相符,就乐于接受,反之就会排斥。这就要求我们,用说理教育巡线工,必须做到讲道理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回答和指导现实,不回避巡线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面对,做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让巡线工一听就感到道理深刻实在,
五是建立健全有效机制,及时疏导解决巡线工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同思想教育一样,是一项经常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