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发展生产业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学者主要从分工、专业化及产业互动角度等进行了丰富的研究,Riddle(1986)认为服务业(包括生产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过程的产业,服务业是经济的粘合剂。Hansen(1994)认为在日益增加的信息指向的经济中,生产业部门的增长实际上扩大了劳动分工和生产率,而且生产业的出口或外销也加速了区域的发展,它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郑吉昌(2005)认为现代生产业一方面推动分工的深化,另一方面又是分工经济“黏合剂”,从而使现代生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助推器。张亚斌,刘靓君(2008)实证研究表明,生产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深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集群、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以及与工业、其他服务业的互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Goe(1990)的研究阐明了生产业与其他活动的联系:认为生产业销售的最大部分是其他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对大多数生产业而言,市场是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需求。程大中(2006)在对中国与英国、美国的生产业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生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后向联系效应较弱,对经济没有产生应有的拉动作用。
从以上的文献梳理中发现:对于生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分析和经典的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由于变量普遍存在的空间依赖性,从而违背了经典计量经济样本观测值相互独立的假设,因此导致经典的OLS估计失效,本文将空间的相互作用纳入到回归模型的分析中,实证分析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模型构建
(一)研究区域、样本数据
根据已有实证研究对生产业的普遍划分方式以及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生产业细分为以下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下文分析中分别用字母C、D、E、F、G、H、I代替。
研究区域是除了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简称各省份。样本数据区间为2006-2008年,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利用Open Goeda空间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为消除物价水平的影响,以1978年为基期,用各省份CPI指数对GDP进行平减。由于统计年鉴中没有各省份生产业细分行业的产值数据,因此本文用就业数来代替产值进行计量分析。
(二)空间计量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
第一,采用空间统计分析Moran指数检验被解释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本文用来检验生产业与经济增长是否具有空间依赖性,由于采用的是各省份的相关数据,而且各省份之间有共同的相邻边界,因此,采用K值临近的空间权重矩阵(K-Nearest Neighbor Spatial Weights)进行分析。
第二,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空间计量估计和检验。首先构建一般的非空间模型,即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在其基础上通过引入空间依赖性,建立相应的空间计量模型, 本文采用了刘伟、李绍荣(2002)提出的计量模型,并对其进行简单处理,修正成为双对数一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如下所示:
lnY=α+βlnXi+ε(i=1,2,…,7) (1)
式中Y表示全国不同时期GDP,用来衡量经济增长;Xi代表不同时期的以就业数为衡量指标的生产业和内部细分行业的发展水平;β为相关系数;α为常数项;ε为误差项。在建立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一个空间权重矩阵W,将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引入模型,根据模型设立时对空间依赖性的体现方式不同,空间计量模型主要分为两类: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选择使用何种模型进行检验,根据Anselin和Florax(1995)提出的判别标准进行判断。
实证分析
(一)空间自相关检验
采用全局空间相关系数对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和生产业在空间上是否存在自相关和聚集特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看出,省域经济增长、生产业及其内部行业的Moran's I系数都大于0,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以外,生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通过率5%的显著性检验,经济增长、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行业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和生产业及细分行业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的Moran's I系数为0.317,显示更强的聚集特征。区域之间存在近邻效应,某个区域的省域经济增长、生产业及其内部行业的发展水平与邻近区域的发展水平有关,这表明对于生产业及其内部行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经典计量模型假定的空间事物没有关联及均质假定存在局限,采用忽视空间效应的OLS估计存在模型设置偏差,导致研究结果缺乏应用的解释力。
(二)空间计量模型选择
从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nY和lnXi的全局Moran's I系数都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因此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业及内部细分行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进行空间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相应的空间计量模型,数据输出结果如表2。
根据空间计量模型判别标准:从表2空间相关性的检验中发现无论生产业整体行业还是单个行业,他们与GDP的LMLAG统计值较LMERR在统计上更加显著,且相应的R-LMERR统计值都要比 R-LMLAG显著。因此,判断应建立空间滞后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
(三)空间滞后模型分析
表2的分析结果可知,应建立空间滞后模型来分析生产业及内部细分行业与GDP的关系,并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生产业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经济增长对生产业就业的弹性系数为1.003,说明生产业就业每增加1%,就会引起经济增长增加1.003%。从单个行业与经济增长的检验结果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1.015,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945,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1.121,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772,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682,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924,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生产业还是内部细分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在考虑了空间因素的作用下,经济增长对金融业的弹性系数最高为1.121,因此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超过其他行业;经济增长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弹性系数最低为0.682,因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结论
从经济增长和生产业的全局Moran's I系数看,经济增长、生产业及内部细分行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区域之间存在近邻效应,某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生产业的发展水平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生产业发展水平有关。
从生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滞后模型分析看,生产业总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明显,对于单个行业,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较小,即传统生产业仍然对经济的贡献起主导作用,相比新兴生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较小,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应有的拉动作用。因此对于生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传统生产业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增强其在地区间的溢出效应,促进相邻省份生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兴生产业,不断提高其在生产业中的比重,扩大对其他省份生产业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现在大都市化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或者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最近的这些年着重发展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等几个发展速度比较快而且国家也非常支持鼓励的经济发展区域。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区域都是沿海地区,这样的有利地形对他们这些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我国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持鼓励态度的。
一、 对产业集群这一理论的诠释
产业集群的现象就是许多企业非常集中的另外一种说法,这种现象在如今的社会是非常常见的,不仅是我国,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这种情况,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现在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目前世界产业组织的形式之一,那些经营类型比较相似的公司集中在一片区域内共同发展,可以相互之间有一个借鉴以及帮助,让这些企业能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地方的集体发展正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主流发展形式。
二、 海洋环境的一些概念
1. 海洋环境的容量
海洋环境容量这一说法是建立在环境容量之上的,只不过是把原来的环境研究对象变成了现在的海洋环境而已。海洋环境的容量指的是海洋对污染物质的承受能力强弱,海洋对污染物质能够承受的数量。这种数量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由于海洋环境的特点是在不断流动的,海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小型环境基地,相比于内地的那些湖泊和江河来说它的容量会大很多,所以对其能够容纳的污染物的量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有着非常大的争议,因为每片海域和每片海域之间也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
2. 环境的效率问题
在之前的里约地球峰会上曾经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环境效率的概念,那些巨头对环境效率的价值和经济增长联系到了一起,简单来说就是单位环境能够支撑的价值是多少,这个价值比较大证明企业的活动能够在比较小的环境成本之上取得比较大的经济利益。所以,环境效率这个概念就是基于这种观点而来的,能够依靠比较少的环境条件就可以创造出更好的经济利益的公司其环境效率就比较高,那些为了公司的发展而不去保护环境的公司其环境效率就很差,因为他们必须要依靠对环境的不同污染才能够让企业的经济能有一定的增长。
环渤海工业区比较集中的工业集团来说,那些企业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基本上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放到了渤海中去,这样对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环境是一个非常大的污染,生活在环渤海地区的人们会受到很严重的伤害,他们的人身健康得不到保障。我们引进的环境效率的概念对经济增长有了一个更加明确地目标,让那些企业真正的明白企业的效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保证企业效益的前提之下必须要保证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受到大的损害,因为工厂是私人的,环境是大家的,就算是在工厂生产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污染,那也必须要对这些污染进行一定的治理,应该能够保证环境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才可以。
三、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废水的排放情况
在我们的国家,陆地的污染物质能占到海洋污染物质的85%,这些污染物质的成分主要是一些化学物质、油类物质、氨氮以及磷酸盐等污染物,以上这些污染物可以占到总污染物的95%以上,我国的陆地污染物质主要是由工业的废水、废物、废气、城镇人民的生活垃圾和农户使用的化肥、家禽的粪便以及农药等物质组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陆地上的污染物质归为四类:
第一,工业污染源;第二,生活污染源;第三,农业污染源和养殖污染源(陆上养殖)。陆地上的污染物质排放对海洋的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有的时候还可能会引发比较大规模的赤潮的发生,据最近一些年的统计来看,渤海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超过十起。一些海洋方面的专家称我国海洋发生赤潮的次数居高不下和这些陆地污染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四、 对我们来说,环境是非常稀缺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探讨。第一,环境的绝对稀缺。在我们还没有得到非常富有的自然资源之前我们能够掌握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得到的利润不是靠自然资源的消耗而来的,所以这时候根本就不存在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名词根本就不会联系到一起,只有环境因素和经济利益联系到一起之后,也就是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然资源是非常稀缺的,而且很多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说环境是绝对稀缺的。第二,环境是相对稀缺的。当我们开始消耗资源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生活的空间的环境质量就会下降,这时候环境的稀缺程度就会上升,当物理性的稀缺变成了依靠价格形势去评判环境因素的好坏的地步,这种经济增长的 形势会让某些自然资源处于相对稀缺的现状,但是对整体的经济增长形势不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区域这些因素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对不同的地区进行不同的分析,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区的废水排放情况对环境的影响做了一个比较简略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工厂排出来的废水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渤海的海洋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然后,这些废水对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民的人生安全有一定的威胁;最后,这些依靠自然资源和对环境高度污染的企业并没有取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周静,杨桂山.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地理研究,2007(5).
作者简介:刘铁鹰(1985-),男,河北廊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李京梅(1966-),女,河北冀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生态经济。
摘要:扩展性地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容量统一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中,在理论上放宽了基本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除环渤海地区外,其他沿海省份的实际入海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均小于其环境容量,除辽宁、河北等省份污染物排放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外,其他省份没有超过环境阈值。
关键词:环境容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拓展性分析;区域分异
中图分类号:F205;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8-0011-04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开始起步,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和利用。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于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然而,在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污染速率依然很高,污染范围比较集中,部分地区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了环境容量。目前,海洋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瓶颈”。如何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日益关注的问题。因而,基于环境容量视角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将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早是由Grossman和Krueger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时,参考传统的经济学库兹涅茨曲线提出的,旨在说明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1]。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增长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这一时期为了发展经济忽视了对于环境资源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一污染会达到最高的污染程度;当经济继续发展,污染就会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所致。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传统的环境与经济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简化,随后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适用性的经验检验,主要是对现有理论在不同国家环境经济活动中进行以计量检验为主的研究[2,3];(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争议,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研究,重点是对内在机理的作用机制进行逻辑论证[4~9];(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性研究,主要是对现有的理论假设进行扩展研究[10~12] 以及将这一理论和能源利用、贸易转移、产业布局等相联系的研究[13~16]。
经典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即在环境容量范围之内满足倒U形曲线的经验形式,如果环境损害的程度超过了环境容量就不会形成拐点,进而造成严重的甚至不可逆转的情况[17]。就目前来看,环境容量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统一框架下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此,本文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既是对既有理论重要假设的扩展,同时,在实证上也可以对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检验论证。
2 理论模型
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模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模型形式及其各种变化可以归纳为:
(1)
其中,Yit代表第i省市在第t年的污染物排放量,Xit代表第i省市在第t年的经济发展水平,γit代表其他影响环境的变量,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 β0表示截距项。若β0=0,β20,曲线为U型;若β3=0,β2=0,曲线为直线型;β3≠0,曲线有可能为N型。
22 环境容量的理论模型
在提到环境容量时必须要明确具体的污染物如COD、氮、磷等,还需要明确研究范围,本文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入海排放量为例进行分析,因而建立的是海洋环境容量模型。海洋环境容量是针对某种污染物而言,海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数量。计算海洋环境容量要考虑环境质量标准,即超过标准的海洋环境容量会被认为超过了环境容量限制,同时海洋环境容量是一种上限的阈值界定,即海域最高的特定污染物数量[17]。本文界定的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是与海洋环境承载力相区别的,即在特定时间范围下,海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数量,这很大程度上与可持续发展的允许排污量相关。参考曾光明[18]和王修林[19]的研究,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海洋污染物的环境容量[17]。
(2)
其中,L为环境容量;P为既有的环境容量标准量;M为环境容量流量;η为有机物的净化系数;Cs为有机物的水质标准;S为分配海域面积; h为平均海深; Q为工业废水入海排放量。
3 实证分析
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
31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利用1992~2010年沿海省际面板数据对EKC曲线进行拟合检验,选择的变量包括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入海排放量(Y)、按照可比价格折算的人均GDP(RGDP)、可比价格折算的对外贸易依存度(γ)和反映经济结构的变量(二次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其中,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经济结构变量均以2010年为基期。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入海排放量是通过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入海量和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含量在排海工业废水占比分摊进而折算得到。
312 实证结果
在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排海量为污染指标的前提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除福建外,所有地区人均GDP三次方系数均显著,因而原则上不存在所谓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关系,且不同地区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差异,人均GDP二次方系数和人均GDP系数同样存在地域性差异,总体上拟合优度较好,所有省份的总体变化趋势是N型曲线形式(表1)。
32 环境容量实证分析
321 水质标准与净化系数
水质标准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水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或最小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在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标准下要求不同。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COD这一项目,一类标准采用100mg/L,二类标准定位300mg/L,三类标准定位1000mg/L。海域水体净化系数是指海洋水体对于污染物的降解从而改善海洋水质程度。既包括水域自身的净化,也包括人工对于环境的改善。由于各海区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其净化系数也存在区域差异[17],按照下式进行分析:
(3)
其中,Sn为第n年的严重污染面积;S0为初始第一年的严重污染面积;η为净化系数;p为海域污染水域的增加速率; y为每年新增加的污染水域平均面积。根据《全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相关数据,计算各个海域的净化系数如表2所示。
322 分配海域面积与水深
本文以省域视角从现有数据中剥离出已有的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排海量中的污染面积,而关于影响面积,参考历年的环境质量检测结果进行面积确定,由于海洋监测到的COD含量既包括生活污水也包括工业废水,所以计算也需要将生活废水中COD污染面积和含量进行剥离[17]。因而,采用公式(4)进行海域影响面积的分析:
(4)
其中,S是受影响的海域面积;S*是所要计算的省份的初始面积,各个省份的初始面积以海岸线比重作为折算系数,选择未达标的海域面积作为初始值; m是沿海COD分摊系数;r是工业废水COD分摊系数;Qe是沿海地区总的COD排放量;Qt是全国总体COD排放量;Qecod是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的排放量;Qcod是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中总的COD排放量。根据国家海洋调查规范标准,本文选用表层海水的深度即1米水深作为衡量参数。
323 环境容量分配
从区域分异规律上看,以天津为例,其环境容量与实际排污量的关系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2010年)外,天津的实际排污量超过其本身的环境容量,所计算的差额容量事实上是当年天津应该减排的工业废水中COD的入海量[17],尽管2006年以后天津工业废水COD入海排污量有所下降,但是环境容量也随之下降,多数年份差额减小,说明近几年天津的海洋环境治理程度较好,但是环境容量下降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也说明环境破坏后对其修复的成本将是相当大的。从2004~2010年的平均水平上看,天津年超标排放600吨COD入海。
33 基于环境容量的EKC关系的实证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天津、河北和辽宁的环境容量超过实际排放量,其差额容量为负值,而这些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说明此地区的环境破坏程度明显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其中辽宁的污染差额量是东部地区最为严重的,山东的环境容量与实际排放量的正差值最大,主要是因为黄海的自净能力大于渤海,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海海域,同理,江苏、广东亦是如此。从总体差异趋势上看,各个区域的环境容量差额容量基本上是平稳变化趋势,而单向的环境容量和实际排放量存在N型的曲线关系[17]。
在拐点值确定的情况下,以假设为基础预测拐点值出现的时间,进而判断各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与工业化进程间的关系。纵观国家宏观经济的数据和国家发展宏观趋势,在没有大的战争和宏观经济没有巨大动荡的情况下,假设国内生产总值以8%的速度增长,而人口的增长每年不足1%,稳定在800~1000万,以8%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进行预测分析可以看出,除上海外,其他省份已经越过了拐点呈下降趋势,上海预计2013年达到排放极大值(表5)。
综上所述,在将环境容量纳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中,首先计算不同省份的海洋工业废水中COD的环境容量,把这一反映承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引入到以工业废水的排海COD和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可以得出以下分析:(1)总体上不存在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但是实际上很多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环境污染的增长速率,从而使得其并没有表现出拐点后污染下降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一定的虚幻性,即需要考察变量的变化速率问题。(2)总体上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入海COD的环境容量高于现有排放的污染物的实际量。各年的排放量相当于当年环境容量的1/4,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沿海总体上具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四大海区的净化条件较好所致。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配额容量的差异,使得部分省份的排污量已经超过了本省的配额环境容量,对于一些净化条件不是很好的海域,例如环渤海地区,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结论
本文以1992~2010年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中COD入海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环境容量进行统一分析,放宽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假设,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传统问题的扩展。同时,本文关于环境容量相关参数的计算尚属国内首次,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提供了一套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环境容量的参数体系,亦属本文的创新。
通过环境容量的计算,发现部分省份(辽宁、天津、河北)的工业废水中COD入海量存在超标现象,这是亟待治理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程度总被限定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但是如果不加以治理,污染水平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就会达到难以恢复的水平。部分省份如山东、江苏的环境容量远高于自排量近十倍,主要是由于黄海地区的自净能力高于其他海域,但其实自净系数以及污染面积等相关参数是在动态变化的,特别是这两个省份都是重要大江大河的入海省份,因而,同样应该严格限制污染物的入海排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力度,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海洋自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基于环境容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中,选用1992~2010年入海工业废水COD量与经济增长的指标,发现存在N性的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入海工业废水COD量呈现先下降到低点再上升至高点再下降的变化关系,大部分地区污染物排放已于近两年跨过了拐点呈下降趋势;同时大部分省份人均GDP达到计算的拐点时,实际排放的COD并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以2010年数据为标准,多数省份的COD排放量已经接近环境容量,辽宁省已存在明显的超标现象。在环境容量与拐点极大值的对比分析中,辽宁、河北等省份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说明对这两个地区重点研究的时候必须考虑环境阈值,即超过环境容量之后的入海工业废水COD量的变化很可能不存在拐点的问题,而是环境污染速率与经济发展速率的关系,从而导致最终的结论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Gene M Grossman, Alan B Krueger Environment Impact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R]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39141991
[2]S M de Bruyn, J C J M van den Bergh, J B Opschoor Economic Growth and Emissions: Reconsidering the
Empirical Basi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 25(2):161-175
[3]包群,彭水军, 阳小晓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2):3-13
[4]James Andreoni, Arik Levinson The Simple Analytic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1, 80 (2): 269–286
[5]Robert J,Hill, Elisabetta Magnani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Ba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2002, 41(2):239-254
[6]Soumyananda Dinda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A Survey [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4, 49 (4):431-455
[7]陆旸,郭路 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和环境支出的S型曲线:一个新古典增长框架下的理论解释[J]世界经济,2008(12):82-92
[8]林伯强,蒋竺均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27-36
[9]Masaaki Kijima ,Katsumasa Nishide , Atsuyuki Ohyama Economic Models for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 Survey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 2010, 34 (7):1187-1201
[10]Ariaster B Chimelia, John B Brad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5, 49 (2):366-380
[11]Shen Junyi A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vidence from Chin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6, 17 (4):383–394
[12]丁焕峰,李佩仪 中国区域污染与经济增长实证: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 49-56
[13]Dale S Rothm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real Progress or Passing the Buck? A Case for Consumption——Based Approach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 25 (2): 177-194
[14]Jean Agras, Duane Chapman A Dynamic Approach to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8 (2): 267-277
[15]刘扬,陈邵峰,张云芳,等能源Kuznets曲线: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8(10)S1:648-653
[16]孙浦阳, 武力超, 陈思阳.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强度非线性关系探究——基于开放条件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37(8):79-90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80-02
一、东西部工业经济碳排放特征与差异
(一)东西部工业经济碳排放估算
本文从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两个指标对工业经济碳排放的东西部差异进行分析。碳强度是碳排放强度的简称,是碳排放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C=■Ei×Ek
式中C为碳排放量(万吨);Ki为第i种能源碳排放系数;Ei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按万吨标准煤计;i为能源种类。选取我国工业部门主要消耗的九种能源:原煤、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和电力,估算东西部工业经济碳排放量。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的参考系数如下表1:
各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如下表2:
本文中,各种能源用于工业的消耗量来自各年度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工业GDP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但资料中、海南2002年和宁夏2000年至2002年的数据缺失,但因为碳排放量比重较轻,不影响结论,予以忽略。
(二)东西部工业经济碳排放差异
1.碳排放总量的差异
东部工业经济碳排放总量远远高于西部,2010年达到西部的1.68倍。东西部工业经济碳排放量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东部的年均增长率为12.75%,西部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12.38%。东部在2006年至2007年间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年份,且在2010年末,有加速增长的趋势。西部总体呈现平缓上升的态势。东西部工业经济碳排放量差距总体上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2.碳排放强度的差异
西部工业碳排放强度一直高于东部。这说明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性相对西部较好。西部碳强度逐年下降,年均减速为4.77%。这说明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好,随着经济发展,单位GDP增量带来的碳排放增量越小。东部11年间变化幅度很小,总体上经历小幅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二、东西部碳排放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西部重工业占比大,能源消费多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除云南、广西等少数省区外,西部其余省区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重工业中采选业、冶炼业等耗能高的产业占有很高的份额。西部地区重工业能源消费占西部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的比例一直在75%以上。
(二)东部工业结构优于西部
有研究表明,工业经济中,东部在高技术水平的行业总产值比重高于西部,而西部的行业总产值主要依赖于技术水平低的传统行业。西部虽然发展了一些高技术水平的行业,但是技术水平低的行业比重仍然相对较高,不同技术等级的行业发展有较大的差异,不能有效促进工业结构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西部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
西部相对东部缺乏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西部长年依赖资源开发以拉动经济增长。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劳动和资本等要素具有挤出效应,各种经济要素向资源型行业流动,使高耗能行业得到发展快速。西部地区粗放型的能源利用,使碳排放进一步增加。
(四)东西部发展阶段和理念不同
高耗能企业可以就地转化当地的资源,且关联度强,与采矿、电、煤、运输业依存度大。为了经济总量的上升,对待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西部没有全面提高“绿色门槛”。东部的企业由于成本不断上升,投资报酬递减,纷纷寻求新的低成本市场。通过“梯度发展”向新的腹地挺进是东部企业的必然选择。西部通过低廉的电价、低成本的土地征用等招商政策正好满足了东部地区不能容纳的“双高”企业。
三、政策建议
(一)分区域制定减排政策
东部的工业结构进入优化阶段,重工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占较大比重。西部工业发展滞后,轻重工业比重失调,重工业又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水平落后。中央政府有必要结合东西部各省市的具体发展阶段件制定不同的减排政策。对于因经济发展落后、工业企业技术水平低而不能短时间内达到减排目标的地区,可以适度放宽碳排放的约束指标。
(二)提升重工业技术水平
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单位产成品的能耗越低,碳排放越少。东部的碳排放量高于西部,但碳强度却远远低于西部,正是东部工业技术水平高于西部的反映。因此,西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工业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源依赖型经济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使高耗能企业不再耗能高,才是缩小东西部工业企业碳排放差距的根本途径。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减缓碳排放必须依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后者的实现需要借助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目前我国已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西部应适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进行传统产业改造,由GDP主导型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史安娜,李淼.基于LMDI的南京市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10).
[2]刘源.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构想[J].经济纵横,2000,(8).
[3]肖黎姗,等.中国省际碳排放极化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
中图分类号: 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02-03
一、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
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也是国家和地方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全国几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央直辖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见效果,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
“十一五”期间,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先后实施24个重大科技专项、15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投入近10亿元,取得了混合动力汽车、3G芯片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2010年,重庆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68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761个。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25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7.95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48.6%。
2010年重庆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7%。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6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1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1个;博士后流动站70个;1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目前全市企业创新研发平台已基本涵盖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直接依托企业构建的研发平台占全市总量的75%以上。
(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及布局
从分布领域看,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涉及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环境保护等领域。其中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领域工业总产值占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4%,产业规模已经凸显。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三个领域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6%,产业规模正在形成。
从产业布局看,2009年重庆市拥有重庆大学科技园、北碚大学科技园两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拥有47个工业园区,其中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重庆北部新区挂牌成立于2001年,面积130平方公里,2009年北部新区生产总值GDP达54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累计签约项目3551个,合同投资总额1265亿元。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68户,世界500强入驻近40家。在2010年6月18日,适逢重庆直辖市成立13周年,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于此期间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建设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制造聚集区,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两江新区”建设将标志着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时代的到来。
从产业技术创新影响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重庆市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技术创新影响力的高新技术标杆企业。如长安集团形成“三国五地”的研发格局,跻身我国汽车第一阵营;轨道交通公司成功研发并运营国内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获得全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全国交通建设领域十大科技成就奖;康明斯公司全新引入电控大马力发动机平台实现本地化生产,填补国内空白;金山科技、华邦制药、亚德科技、大唐测控等5家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十强”。
二、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工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根据重庆高新技术产业近12年来的发展情况,计算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加以分析,同时通过弹性计算,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与重庆工业增加值的关系,以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
按照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2011》中的计算说明,得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公式: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的工业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量/工业增加值的增量×100%
利用以上公式,采用时间序列对1999年至2010年重庆的工业总产值、总产值增加值及其增量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量进行计算得出下图,并进行分析:
图1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0~2011年)
从图1可以看到:重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9~2006年一直高于40%,2007~2010年都保持在30%左右。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9~2004年一直保持在45%左右,最高达到52%,2005~2009年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保持在30%左右,其中在2008年,尽管受到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其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到22%的高贡献率。在“十一五”的结束之年2010年,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增长,达到了41.95%。同时可以看到,虽然最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占重庆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有下降趋势,但是其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稳定保持在30%左右,并且从2008年开始该比重有逐年上升趋势。以上都表明了高新技术产业对于重庆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很显著的支撑作用和巨大的影响力,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引擎。
(二)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对重庆工业经济增长的弹性测度与分析
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增加和技术进步引起的。然而,资本、技术和劳动是在一定的产业结构中组织生产。对于给定的资本、技术和劳动,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增长表现。根据这一思路,列出以下模型:
表示重庆工业增加值,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表示工业其他产业部门增加值,A表示经济的制度和技术因素。需要说明的是从工业增加值核算的角度来说,工业总增加值等于各工业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产业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作用,利用弹性测度模型可以很好的测度某一产业部门对于经济的影响敏感度。对上述函数全微分。得:
将该方程两边同除以Y得:
系数表示各部门的增长弹性,以标记,根据上式得到计量经济模型:
该方程的系数表示了不同工业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弹性,反映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采用了重庆1999~2010年的工业增加值为
,重庆1999~2010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为,重庆1999~2010年的工业其他产业部门增加值为,进行回归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很好。达到99.99%以上,拟合优度很高,通过拟合优度检验。F值很大,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方程通过F检验。各系数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回归结果合理。
由结果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对重庆工业增加值的弹性为0.3659,即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重庆工业增加值将随之增加0.3659%。以2010年为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重庆工业增加值32.82%,代入弹性公式,则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个单位,重庆工业增加值将随之增加1.12个单位。这表明了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拉动作用,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重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三)重庆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渝府发[2011]35),特别在“意见”是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内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这使重庆迎来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都很巨大。
根据“十一五”时期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速15.2%,预计到“十二五”末,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5000亿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新阶段。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自1999年以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对重庆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大,有着非常显著的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以及巨大的影响力,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同时可以看到,重庆地处我国中西部,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央直辖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都很巨大,是未来重庆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源泉。重庆必将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成果不断涌现的热土。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2000-2011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林中元.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预测分析[J].重庆与世界,2011,(11).
[4]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 王敏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
[6] 陶庆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竞争力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探究―基于28个省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实证分析
8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呈现4增4降的情况:四增是水泥完成33.5万吨,同比上升413.02%。焦炭完成48万吨,同比上升24.7%,铁合金完成277吨,同比上升118.1%,发电量完成7039万度,同比上升30.78%。四降是:原煤完成85.58万吨,同比下降6.01%,精锌完成929吨,同比下降17.1%,黄磷完成208吨,同比下降57.1%,陶质砖完成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4%。
一、强化发展理念,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在强大投资和消费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拉动下出现回升向好趋势,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有所好转,上半年的企业工作重心逐步转向推动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1、开展调研,全面总结县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情况,制定县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2、加快调整,落实全县工业生产技术产能基本情况,抓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计划,加大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经过努力上半年,落实完成焦化有限公司15万吨焦化生产能力的淘汰上报工作。
3、加快在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指导、服务,促进企业加快投资,形成新的产能,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确保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经过努力推动明丰公司60万吨水泥技术改造项目继续实施。
4、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县百货公司,云师青酒厂通过招商引资改善计划,并完成基础性工作。
5、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素质,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上半年组织耗能万吨以上企业进行了节能培训。
6、加强对项目投资的管理。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投资管理,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入,确保项目的按计划实施,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7、努力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和乡镇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全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民间投资的不断增加,全县的非公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20__年非公经济有企业户数7522户,同比增长9.48%。有从业人员26730人,占年计划29679人的90.1%,同比增长8.24%。实现上缴税金11233万元,占年计划24049万元的46.7%,同比增长11.35%。实现注册资金142655万元,同比增加0.12%。实现增加值47384万元,占年计划24.8亿元的19.1%,同比下降18.1%。
20__年1—5月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34239万元,占年计划138619万元的24.7%,同比增长146.93%,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6164万元,占年计划62571万元的25.8%,同比增长73.55%。实交税金1378万元,同比下降1.36%。
二、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增强对企业的服务,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和平稳运行
1、强化对全县工业企业的跟踪监测、调查分析,总结全县工业经济上半年存在的各种情况,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企业挖潜增效,确保全县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2、加强对企业调研工作,强化综合协调,加强同各部门的协作,努力解决企业融资瓶颈,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
3、积极开展企业减负工作,维护企业权益,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加强盐务管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三、加强机关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1、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规范单位各项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机关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单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3、认真做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的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困难时期与广大群众一道,自觉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4、认真开展抗旱振灾帮村工作。面对百年未遇的旱灾,经济局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为抗旱振灾捐款8000余元,并积极通过各方协调抗旱资金18万元。
5、认真做好了县委、政府及市经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政令畅通。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上半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支持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出现回升向好趋势,但鉴于我县工业经济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和抵御危机能力不强的结构特点。虽然在增量的带动下各项经济指标虽有增长,但整个工业经济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是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增幅不大,流动资金、生产技改资金短缺。二是因我县规模以上企业大多属于资源型、耗能型、短腿产品型企业,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 较大,产品销售半径较小,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务艰巨。四是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生产利润空间较小。五是新建、技改项目推进速度不快,竣工投产项目不多,难以形成新的增量,致使工业总量一时难以迅速扩大
五、20__年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和安排
指导思想。在20__年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淘汰与发展并举,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经济生产要素的快速聚集,推动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入,努力提高全县工业经济的总量和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创新,以建立节约型社会为目标。
1、切实强化和完善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和手段,确保20__年企业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努力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优化。
2、抓增量,确保各项技术目标的实现。积极配合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争取上级对我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努力搞好新建项目的各种协调服务工作。
3、抓好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鼓励加快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和吸纳工业废弃物产业的发展。
4、着力抓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支持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聚群化和循环发展水平、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5、努力促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全面发展。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在强大投资和消费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拉动下出现回升向好趋势,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有所好转,上半年的企业工作重心逐步转向推动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1、开展调研,全面总结县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情况,制定县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2、加快调整,落实全县工业生产技术产能基本情况,抓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计划,加大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经过努力上半年,落实完成焦化有限公司15万吨焦化生产能力的淘汰上报工作。
3、加快在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指导、服务,促进企业加快投资,形成新的产能,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确保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经过努力推动明丰公司60万吨水泥技术改造项目继续实施。
4、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县百货公司,云师青酒厂通过招商引资改善计划,并完成基础性工作。
5、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素质,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上半年组织耗能万吨以上企业进行了节能培训。
6、加强对项目投资的管理。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投资管理,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入,确保项目的按计划实施,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7、努力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和乡镇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全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民间投资的不断增加,全县的非公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增强对企业的服务,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和平稳运行
1、强化对全县工业企业的跟踪监测、调查分析,总结全县工业经济上半年存在的各种情况,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企业挖潜增效,确保全县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2、加强对企业调研工作,强化综合协调,加强同各部门的协作,努力解决企业融资瓶颈,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
3、积极开展企业减负工作,维护企业权益,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加强盐务管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三、加强机关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1、切实强化和完善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和手段,确保2012年企业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努力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优化。
2、抓增量,确保各项技术目标的实现。积极配合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争取上级对我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努力搞好新建项目的各种协调服务工作。
3、抓好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鼓励加快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和吸纳工业废弃物产业的发展。
4、着力抓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支持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聚群化和循环发展水平、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5、努力促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工业经济呈现加速回升态势
2017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6%(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去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值增速创下2015年以来季度最高增速,工业经济呈现加速回升态势。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和消费小幅上升。2017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2%,增速比1―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2017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9%,增速较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2017年3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107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9%,(去年同期为下降3.0%),增速较上年全年加快9.9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同比增长10.3%,较1―2月份和去年全年分别提高1.5个和9.9个百分点,成为2012年以来季度最高增速。(见图1)
(二)采矿业增速由正转负,汽车制造业增幅回落
分三大门类看,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增速由正转负(1―2月份为同比增长3.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增速较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较1―2月份提升1.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3月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增加值涨幅居前,分别增长16.1%、13.9%、13.4%、12.4%、11.6%和11.5%,比1―2月份加快2.0个、2.5个、1.9个、-4.6个、0.9个和16.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1%、2.8%、2.4%,降幅比1―2月份扩大0.6个、1.0个和0.3个百分点。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均下降0.2%,降幅比1―2月份分别收窄8.9个和6.6个百分点。(见图2)
(三)西部地区工业增长最快,东北地区工业持续正增长
分地区看,3月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增速为7.6%、8.5%和8.8%,较1―2月份分别加快1.0个、1.1个和1.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0.8%,增速与1―2月持平,今年以来东北地区工业经济持续正增长。(见图3)
(四)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高位小幅回落
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043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比1―2月份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利润增长23.8%,增速比1―2月份回落7.7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结构分化。分类别看,1―3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228.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9.7亿元;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4913.6亿元,同比增长23.4%,较1―2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900.6亿元,同比下降29.4%,降幅较1―2月份收窄4.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3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6倍、93.8%、67.1%、50.7%、25.6%、22.2%、22.1%和19%。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则是同比下降35.3%。(见图4)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工业利润跳涨主要归因为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特别是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8%,涨幅比上年12月份提高2.3个百分点,创2008年以来新高。按照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7.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1664.3亿元,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约9362亿元,收支相抵,利润增加约2302.3亿元,增量比上年12月份明显扩大。而价格的上涨又较多地依靠煤炭、钢材和原油等价格的快速上涨。
二、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课题组采用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和IIE景气指数判断工业经济的景气程度。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主要用于对工业经济运行进行监测预警;IIE景气指数主要用于预测分析工业经济月度同比增速变化和工业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2017年3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向好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7年3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呈向好趋势,综合得分45分,呈现出一个新的高点(如图5所示)。本次工业经济运行向好趋势由对外贸易主导、国内多数指标维持在正常区间。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7.6%,较1―2月份上升1.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额仍处于偏暖区间,而一般贸易出口额则从过冷区间回升至偏暖^间;发电量、货运量维持在正常区间,且增速有小幅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虽然小幅上升但同比仍处于下降区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月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处于荣枯线上,自去年8月份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向好,今年3月份提升至51.8,表明制造业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7.6%,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5个月扩大后开始回落。货币政策持续积极稳健,M1-M0连续12个月保持偏暖区间,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
吉林省敦化市工信局近日围绕省州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机关整体素质,提高行政效能,为使全市工业经济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市工信局党委在全市全力开展“帮企服务”活动。活动前制定了细致的实施方案。
近年来,市工信局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原则,将改革创新和扶持服务贯彻于工业发展各个环节,以“服务企业、提质增效”为主题,以“帮企服务”活动为载体,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新思路和方法,为企业送政策、提信心、送服务、解难题,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企业的良好氛围,集中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此项活动,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六个一批”,使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生产运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政府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企业生产能力、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力保障今年工业和信息化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2亿元,同比增长11.7%;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11.7%;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8.5%;工业利润预计完成9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7.9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技术改造投资预计完成48.3亿元,同比增长10.6%;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实现465.6亿元,同比增长7.5%;实缴税金12.1亿元,同比持平;从业人员11万人,同比增长3.6%;企业户数1947户,同比增长5.7%;个体工商户3.21万户,同比增长6.8%。
今年的“帮企服务”活动按照延边州“六个一批”工作总体要求,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好服务。一、开展生产组织服务。全体干部开展“一对一”定向服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活动,定期巡访了解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困难情况,每名机关干部包保2-3户规模企业。一是围绕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开展重点服务。二是围绕企业生产要素需求开展全方位服务。三是围绕企业新上项目和技改创新开展直通车服务。四是围绕企业间产品协作配套搞好协调服务。五是围绕软环境建设,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开展专项服务。六是协助企业做好统计一套表的上报。
工信局积极培育工业增量,积极创造条件使现有工业产能得到最大程度释放,努力培育工业新增量,力争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一是对年内工业增量大企业或投达产项目重点给予扶持,促进生产负荷提升。二是重点扶持14户小微企业,力争6户小微企业成长为小型企业,重点培育6户小型企业,力争2-3户企业纳入规模统计口径。三是积极辅导企业掌握统计一套表要求,确保全市规上工业运行指标平稳上报。四是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双停”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五是针对部分亏损大户,采取“一厂一策、一厂多策”的办法,制定控亏、扭亏方案,千方百计帮助实现扭亏增盈。
(敦化市手工业联社―刘祚智、)
一、20*年工业工作
从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形势不错,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增长比例。但是,对当前全县的工业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盲目乐观,特别是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第一,正确认识当前发展形势,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
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到*%;外贸出口额*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倍;工业技术改造投入*亿元。*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
(二)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纳入市上考核的重点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而*、*、*户重点优质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了去年近*个百分点,这种局面可喜亦忧。喜的是重点骨干企业始终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和增速,忧的是其他企业发展缓慢,折射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逐渐显现
一、三产业的比量逐渐倾向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逐渐倾向于新型工业、高技术产业,化工工业的比重逐年提升,已由原建材、轻工领军逐步向化工、医药、电子工业转化。
(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国有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企业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民营经济增加较快,增幅达*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减少,扭亏脱困工作有新的进展。从我县“工业*亿工程”的重点企业来看,已呈现出在行业、产品、所有制结构和布局上较往年更为合理的发展格局。
(五)化工企业效益良好,建材行业呈下滑趋势
*等化工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比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等水泥生产企业的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建材行业呈现亏损的态势。
第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发展速度也不算太快,与许多兄弟县一样都存在着思想理念不新、体制较重、结构性矛盾突出、外向度不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产业链条不长、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共同的问题,为此,我们首先要结合全县实际,针对*工业发展自身特点和状况,找出当前工业发展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结构仍不合理。传统工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大,发展缓慢,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现代工业特征不多,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能源、原材料供应偏紧,特别是煤炭、矿石、电力供应十分紧张。20*年我县煤炭用量缺口达到*万吨以上,用电量缺口日平均为*万千瓦左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加之新的交通法规出台后,对企业运输形成冲击。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销售价格多数不升反降,个别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三)有效供给不足,企业发展滞后。我县大多数企业缺乏原始积累,加之货款回收难度大,融资渠道狭窄,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短缺无力进行技术大幅度的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加之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后,银行的贷款额度收缩,企业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陷入了缺资金—发展慢—更缺资金的恶性循环。
二、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明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同志们,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资源约束的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压力的急剧加大,面对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艰巨任务,面对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路,探索驾驶和推动我县工业发展新的途径和举措。明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着力实施工业“*亿”工程。按照省、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头等大事,坚持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盘活资产存量;坚持招商引资,狠抓新上项目,努力扩大增量,制定和落实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
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方针,着力实施工业“*亿”工程,即力争在20*年发展*户产值过5亿,*户产值过2亿,*户规模以上企业,使工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链条迅速延伸,产品结构迅速改善,对财政的贡献迅速增加。
第二,工业抓两手,推进工业发展新突破。一手抓做强做大现有骨干企业,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支持*等*户企业进行扩张,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奖励企业技术改造(对1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实行贷款贴息),对新增规模企业进行奖励;另一手,要围绕加工业、区域特色与状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搞开发,想办法做出一批项目,引进一批企业,打造特色工业聚集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第三,发挥后发优势,在高起点上奋力,推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和工业经济超常发展。用现代新型工业的视野审视工业现状,进一步增强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的紧迫意识。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坚持用内涵、外延两种模式发展工业,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以*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充分利用优势资本和先进技术,狠抓现有工业各个产业层次项目的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于高起点,与现行工业布局和特色相衔接,从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两个方面入手,引进化工、纸业、电子、医药等先进项目,聚集资本,扩大工业规模,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突破性扩张。
第四,以“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模式为重点,巩固基础,整合资源,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崭新的县域工业布局。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发展的要求,思考和调整工业布局。以做大做强核心企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展中小企业,形成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共荣的产业集群。要以*三大骨干企业为依托,构建以铬盐系列产品、浆纸一体化系列产品、磷化工系列产品为主导的轻化工产业集群;以*为依托,引进电子、医药等新型工业项目,打造新型工业集群。加快壮大轻化工、建材、食品、制药、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加快壮大*等一批大企业,加快*等一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全面优化工业布局。
第五,抓好对工业的预测和分析。认真分析研究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希望工业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超前性,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准确地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态势,特别是要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趋势性的情况和问题找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六,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完善的引资奖励措施,坚持全民招商的原则,特别是各个工业主管部门要抓好各自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同时,要特别抓好今年以来已签约重点工业项目的落实工作,认真研究解决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尽最大努力把这些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落到实处。
第七,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一是政府带头,为建立好的银企关系搭建平台。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增进银企双方的隐妥与合作。二是进一步推动金融生态模范城建设。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培植扶持一批诚信企业,促进投融资环境的根本改善。三是金融机构要尽最大努力增加信贷投放。*,*银政企融资项目洽谈会的召开,农行*支行和*公司等*对合作单位法定代表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书》,达成双方合作协议,工业企业一定要抓好、用好这一难得的机遇。
第八,加强督查促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县委和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奖励方面的政策措施,对这些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执行。县委、政府要组成督查组,对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落实缓慢和执行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九,创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这里主要是指软环境,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政务风气的根本好转。主要领导要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抓发展中去。每年我们的书记、县长都要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办公会定板的事情,有些部门落实起来缓慢,没有跟上县委、政府的步子,使县委、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承诺在某种程度停留在口头上。这里,请监察部门牵头,对于那些工作不在状态,甚至对企业的事情拖着不办,“吃、拿、卡、要”的,进行严肃查处。按照*的要求,县上专门成立了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任副组长。以后企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们协调小组,涉及到资金问题,我们一起找银行;涉及到电的问题,我们找电力部门;涉及到气、水,我们找相关部门协调;涉及到办事和服务环境的问题,该打谁的板子就打谁的板子,决不姑媳养奸。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措施,为*的工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思想市九届二次全会和县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年工业发展的思想是以十七大精神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县”战略要求,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发展道路,着力在经济总量、转变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提升我县工业总体实力和发展,努力产业结构、竞争优势、技术管理先进、信誉和效益双高、制度环境优化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主要经济指标布置
同比增长19.6%工业销售收入658亿元。
同比增长22.2%工业值88亿元。
同比增长18.6利润总额35亿元。%
固定资产投入不低于40亿元
二、年工作和措施
面对新的发展和艰巨工作任务,年是县“十七大”精神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县工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在总量、产业集聚、自主创新、优化结构、环境上下功夫,努力我县工业济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抓好七个工作:
经济总量。强化增量投入。要把强化增量投入发展的首要任务,健全和“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全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40亿元。强化项目建设。要全力抓好年年结转项目和年新上项目的建设、投产,实力和增长点。抓好招商引资。紧密我县,顺应世界产业转移趋势,措施,瞄准国内外大财团、大企业、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县产业项目上增长,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上的大幅提升。加大技改投入。市县两级技改资金的作用,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技术改造,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可继续发展能力。全年技改投入资金不低于15亿元。四是抓好企业扩能。鼓励发展态势好的企业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规模,做优做强;鼓励生长型企业兼并、收购、联合等,实力,发展主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产业集聚。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历史经验标明,2强化园区建设。产业集聚,才干从上集约、节约、生态同步发展。产业集聚,抓好:强化园区建设。要市《关于我市乡镇工业区发展的意见》精神,扶持政策,工业园开发建设。拓展发展空间。项目、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原则,抓好三个县级园扩区工作,要整合存量土地,投资强度,开拓立体空间,园容积率。各乡镇闲置厂房和闲置非农建设用地招商;对分散、简陋厂房整合改造,建设高标准厂房,使现有土地存量资产最大效益。对乡镇工业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出台《县乡镇工业区工作实施意见》每个乡镇都要整理出1平方公里的乡镇工业新区用以衔接项目,要乡镇工业新区规划,成立开发建设公司,科学规划,布局,投入密度和产出强度。四是产业集聚。工业布局,现有和新上规模企业向工业园区,产业,产业优势,园区竞争力。
做大做强。工业布局结构不尽、主导产业竞争弱化的问题,
强化结构。年,要在现有基础上,对我县的产业定位狠抓“十一五”规划的抓好布局结构,发展支柱产业和规模企业。支柱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钢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和深加工、装备制造、轻工和现代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制药和再生资源综合“四大产业基地”发展规模企业。要对现有年销售收入亿元60个企业扶持,促其做大做强;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到县投资;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联合等措施低成本扩张;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搞联合,内外资本,企业的发展。上述措施,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企业实力,市场竞争力。
提升发展。年,强化自主创新。要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率。强化自主创新。全年创建市级技术中心2个、累计7个,申报市级技术创新项目5个、累计22个。并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维护。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率。实施名牌战略。年力争创天名牌2个,累计21个,并品牌效应,打造区域品牌,创建集团品牌,开发一牌多品,品牌企业发展能力。企业认证。全年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企业20家。上述措施,企业软实力,企业整体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