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旅游业的财务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旅游企业 财务特点 对策建议
财务管理是影响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点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同样也不例外。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旅游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对本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企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了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关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希望对我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一、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分析
旅游企业实际上指的是通过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以及交通和游览等服务,并以此来取得经营收益的企业。而随着近些年来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开始逐渐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旅游企业的投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通过一系列的资料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企业的资金主要是用于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转和经营活动,很少有企业能够拥有多余资金来用于投资。而据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零散资金开支和应收账款占据了很大的比率,除此之外,再加上日常企业正常运作所必须的资金,就导致出现了能够用于投资的资金非常少的情况。另外,由于旅游业是属于服务业,旅游企业也是属于第三产业,因此绝大多数旅游企业的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均较低,以至于很难利用抵押贷款的方式从银行取得大笔的贷款,以至于很多旅游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能力。
其次,旅游企业的财务机构不够健全。目前我国旅游企业财务机构不健全十分普遍。很多旅游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都过于随意和混乱。例如我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多数都是以财会部门的会计为主。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会部门承担的是会计和财务两个主要的职能,然而由于我国旅游企业受企业规模、产业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旅游企业财会部门的职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很多企业日常的工作都是以会计为主的,而却对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财会工作的重视却不够,以至于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除此之外,旅游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缺乏也是我国财务机构不够健全的一个重要表现,财务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从而也因此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第三,旅游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旅游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在面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要面对市场上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而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却因为对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的过度关注导致了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然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队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如果不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一旦遇到风险因素对企业的打击就会非常严重。因此,我国旅游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急需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二、科学开展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策与建议
1、注意提升企业的投资能力
要提升我国旅游企业的投资能力,首先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我国旅游企业多余资金少的问题,虽然说这一问题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和扭转,但是可以通过拓展融资渠道等方式来加以缓解,而且还可以通过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投资素质和投资能力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展企业的投资能力。
2、注意创新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
为了改变目前我国旅游企业财务机构设置混乱、单一的问题,应积极创新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应根据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但要保留原有的会计职能,还要在此基础上增设财务部,并招聘专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和管理。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的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管理工作中,违规操作的问题,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高效运行。
3、注意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意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要提高旅游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最为首要的一点就是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要注意引导财务人员在全面了解和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和可能为企业带来风险的各项因素的基础上,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目前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企业目前的生产要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尽可能的发现和掌握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和规律。
二是,要注意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建立清楚、全面的财务原始记录等方式来完善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机制,以极可能减少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
三是,重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识别、预测、检测并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旅游企业应重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从企业的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检测和评价,以最大程度的规避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一)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旅游企业作为中介服务性质的企业,因为效益不高、资源垄断以及产品单一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融资难成为各个中小旅游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各个中小企业也在进行着快速的拓展,所需的资金也在不断膨胀,而融资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企业的发展,导致旅游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与企业现有资金之间的缺口不断增大。
(二)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滞后
因为旅游业本身的特户型,大量资金垫付是各个旅游企业无法规避的问题,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三角债问题,再加上大部分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方面的滞后性,导致其自身不得不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倘若发生突然事件,大部分旅游企业都不具有抵抗风险的能力。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操作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当前,因为旅游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教育,部分中小旅游业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甚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弄虚作假以及信息失真等现象屡禁不止。
二、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一)通过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升资信度
为打破旅游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各个旅游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与会计核算机制,保证全面的监督并反映旅游企业相关的经济业务,能够为银行提供可靠、系统、真实的财务信心,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资信度。与此同时,旅游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发票管理与合同核销制度,建立健全业务流程的设计,从而有效避免一手包的情况,即从最初的操作到最后的收款必须安排同一个业务员进行完成,并且需要科学评估与论证对内对外的各种投资,避免违约拖欠等各种不良信用现象,使得旅游企业的信用等级得到不断提升,为解决融资困境构建有利的条件。
(二)构建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具有较高敏感性的行业,非常容易受到宏观环境因素的干扰,本身的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各个旅游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导致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针对上述情况,政府与旅游企业应当共同努力,积极构建旅游行业风险预警体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行业主管机构应当建立专门的部门,构建一套精准、敏捷的信息检测系统,针对整个旅游行业进行全面的监测,保障第一时间收集并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与处理,能够及时向各个旅游企业传递相关的环境信息与市场信息,进一步提升整个旅游行业的风险防范水平。其次,旅游企业内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有效加强领导层与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水平,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将风险防范始终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综合参考旅游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预见性的、系统的检测、识别以及评价潜在的各种风险,包含风险的具体类型、发生的因素与强度、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对企业资金产生的影响等,以便于旅游企业能够及时掌握风险的具体情况,能够及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旅游企业在构建与运行内部预警系统的进程中,应当时刻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进行有效的交流、协调,真正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高度共享。
(三)加大财务队伍建设力度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需求量增大,从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然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较短,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我国旅游企业当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企I财务管理的不足
(一)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
我国部分旅游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财务管理不重要,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和人员来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由企业管理者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的情况屡见不鲜。而旅游企业的这种人员设置违背了“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工作的独立性无法保证,财务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督。因而极易导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二)旅游企业资金不足
旅游企业具有中介服务的性质。部分旅游企业存在资源匮乏,产品种类少的问题,国内金融机构出于对其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考虑,在对其提供贷款支持时有所顾虑,因而这部分企业很难在银行取得贷款。而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量上升,该部分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没有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应收账款坏账率大幅提升,这种情况也极易导致旅游企业资金不足。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实施者,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由于部分旅游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考核,部分录用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对旅游行业相关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不了解,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录用之后,公司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从这方面来说,企业成本增加。因此,旅游企业的领导者及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都需要加强。
二、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财务机构设置
部分旅游企业领导者应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设置专门机构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同时应在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基础上设置人员,明确财务人员分工,使得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从而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这样不仅增强了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同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进而做出适应企业发展的策略。
(二)加强融资管理
旅游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从而提高自身资信度。同时,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债务人信用状况的了解,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率。除此之外,旅游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减少所有操作由一人完成现象的发生。通过不断提高企业的资信度,从而降低中小旅游企业融资难度。
(三)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实施者,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对于提高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要有过硬的思想品德素质。因此,旅游企业应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注重对财务人员进行多方面考察,引入综合素质优秀的财务人员。同时,旅游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旅游企业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定期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水平等进行综合考察,并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建立相关的防线防范机制对于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极其重要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债务人信用状况的调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债务人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降低应收账款坏账率。同时,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程序,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预估,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风险。
(五)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
企业经营必须以信息为媒介,这些信息必须准确、全面、传递及时才能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旅游行业作为一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行业,及时获取有效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旅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财务信息化的理念,认识到财务信息化不只是用电脑操作来代替手工操作。另外,旅游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规范会计信息处理流程,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趋势判断
(一)旅游企业投资方向面临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期,旅游企业在国际旅游产品方面的投资方向将更倾向于针对发展中国家旅游市场。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储蓄率和消费率不平衡的现实变得更为突出,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提高储蓄率和发展中国家提高消费率成为一种发展态势,这会深刻改变着两大类国家的经济结构和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这也将对旅游企业国际旅游产品的开发产生作用,影响旅游企业的投资方向。一直以来,国际旅游产品的投资与开发一般是把国外发达国家旅游者视为市场主体,定位倾向于高端开发。发展中国家旅游者则在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得到企业市场定位的足够重视。随着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两类市场在储蓄与消费上出现的动态变化趋势将使国际旅游者的构成比例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在市场动态变化的背景下,旅游企业的投资方向必将要符合发达国家潜在市场相对缩小而发展中国家潜在市场相对扩张的现实,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旅游企业项目投融资转向务实趋势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在旅游市场和旅游者消费能力缓慢恢复的阶段,旅游企业投资项目选择不再盲目求大、求全,而是转向具有明确赢利点和较小财务风险的务实的投资项目。不论是景区开发还是饭店、旅行社等企业的扩张,谨慎决策和务实投资将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趋势。针对旅游企业的财务分析总会出现这样的现实,即旅游项目开发若以赢利性为标准进行划分,那么事实上企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项目上。因此,旅游项目投资或拓展往往分为赢利性项目投资以及辅项目投资。两者虽然相辅相成,但其重要性程度仍存在区别。例如,一些景区花大价钱建设广场或标志性建筑,虽然这构成了旅游吸引力的一部分,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而且也并不能产生直接的赢利点。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对于类似好看却“不中用”的项目投资将会更为谨慎。
(三)旅游企业过去落后的财务管理意识面临转变
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意识对于在社会经济环境尚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旅游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一些旅游企业因并未给予财务管理职能应有的重视,只将其作为一般性的行政辅助部门,财务管理也并未成为企业经营与战略发展的支撑,影响了财务分析在风险预测、企业问题诊断等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同时,一些会计等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也不了解国家对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更是无法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旅游市场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将成为确保企业在相对不利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一)存在的机遇
1.政府扶持政策
历经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包括我国旅游产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领域均得到了政府政策的扶持。我国政府为了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果断出台了40 000亿政府投资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2009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发4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并赋予了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新定位。上述政府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危机对旅游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负面效应,也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旅游企业及其财务管理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趋好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环境开始趋好,这为旅游企业及其财务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相关研究表明,2008年之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月度走势中,预警指数、先行指数以及弹性指数等都已经触底反弹(王化成、高升好,2010)。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为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创造了物质条件。
3.融资成本下降
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利率处于历史的最低水平,资本成本比较低,有利于旅游企业融资拓展业务范围,延伸产业链。目前,从一年期贷款利率的基本走势上看,目前贷款利率与2002年基本持平,正是历史的低点,为5.31%。在存款利率只有2.25%,CPI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实际存款利率已然为负,通胀预期已经形成。但总体而言,利率仍然在低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这对于旅游企业筹措资金非常有利。
1.自主理财式的风险管理
来说,为了最大化地降低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一部分刚刚起步的旅游企业往往会采用主动规避风险的管理模式,在经营过程'中,通常会从事风险程度较低的筹资以及投资的活动,小规模地接触高风险的筹资以及投资活动,长此以往,这就使得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资金自筹、项目自择”为特点的自主理财式的风险管理形式,虽然在应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旅游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中遇到风险的几率下降,但是,也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影响。
2.以收定支式的保守经营
与自主理财式的风险管理形式相契合,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是以收定支的策略,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财务出现收支失衡的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往往需要精打细算,对企业员工以及日常的运营费用保守支付,还会预留出一部分流动资金以便于应付意外,这就大幅度的降低了员工的工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企业破产危机,但是也制约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使得企业长远发展受到限制。
二、当前旅游企业财务风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就目前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虽然能够依靠内部自我筹资的方式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但是暴露出了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旅游企业借助这种渠道进行融资,所能够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而且周期较长,很难能够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再加上当今投资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因为企业资金的缺乏而失去良好的投资机会,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外资进入以及融资渠道拓展的背景之下,各个行业都在不断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旅游企业如果要想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时的对自身的融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升资金储备。
2.决策机制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旅游企业都是延续着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这就使得企业的决策权出现了过度集中的现象,而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当今形势之下获得长远发展的机会,旅游企业就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并不是对风险的逃避,而是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之下,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通过财务风险考验旅游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然而,由于过于集中式决策机制的限制,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陷入到了困境,固步自封只能够被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所淘汰。
3.经营策略较为保守
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最为根本的是人才,优秀的人才能够推动企业的成功发展,但是要想将优秀人才留住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当前部分旅游企业往往采取的是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过度重视企业财务的收支状况,错误的认为节俭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而忽视了创造的重要性。同时,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就需要加强对利润分配的重视,一旦分配失衡,就会对企业的经营效果造成影响,但是在保守型的经营策略之下,当出现这种状况之时,企业员工的工资就不得不下调,从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旅游企业要想建立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关键的则是离不开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当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的现象,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对经济运行以及政策调节的深入了解,并且企业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不能够顺应时展的新要求,导致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时有发生。
三、提高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1.转变观念,拓宽投融资渠道
分工协作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当前背景之下,旅游企业要想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就需要逐渐转变以往落后的观念,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的去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旅游企业需要与政府部门以及景观管理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担保或者是抵押的形式向银行贷款,并且积极创新自身的组织管理形式,开展主题旅游式的旅游形式,调动消费者的兴趣以及热情,向投资者展示旅游项目良好的预期前景,吸引风险投资;另一方面,旅游企业需要逐渐突破原有格局的限制,拓展新型的投资领域,将企业的资金流动起来,做好相应的投资工作,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工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开发新型的旅游项目,从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突破。同时,还需要从自身行业之外寻找新的投资领域,降低投资的风险性,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尽可能的使企业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改变策略,调动员工积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守式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愈加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旅游企业需要逐步改变保守经营的策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员工工作利益的保障为重要目标,即使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一定的风险,也需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保障,不能够损害员工应得的利益。同时,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限交到专业的人员手中,并赋予其一定的决策权力,确保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出科学的决策,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对于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而言,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重构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单纯的是记录以及核算,还需要在这一基础之上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以及预测,帮助企业经营者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因此,在当前背景之下,旅游企业要想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就需要重构财务管理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招聘专业的管理人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并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降低财务管理中风险出现的几率,促进旅游企业的平稳运行。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一、旅游企业融资现状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企业大小的标准之一就是企业规模和资本实力,当今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旅游企业中小型居多,以旅行社为例,企业实体规模不大,注册资本所需资金较少,员工人数通常8—10人以下,主要负责与游览线路的制定、游客住宿和交通的安排,业务单一且简单,从客观的角度决定了旅游企业最常用的投资方式就是向银行贷款、内部集资和业主投资,然而旅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信誉度有限,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有限,更多的依赖于民间借贷和商业贷款,为此旅游企业要付出比到正规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更高的成本。除此以外,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管制的加强,加剧了旅游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旅游企业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旅游企业融资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旅游企业自身因素影响。旅游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主要是企业自身因素引起的。一是旅游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旅游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意识较差,财务透明度较低,财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对银行而言,融资给旅游企业会增加其不良贷款的风险,极易产生坏账。二是旅游企业与工业企业、制造业相比,其规模较小,投资成本较低,在向金融机构贷款的过程中缺少有价值的可抵押资产,从而不易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得融资。三是旅游企业的所有权制度是出资者的所有权和治理权合二为一,在企业治理过程中极易导致一人独大,冲动决策和盲目决策的发生。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任,从而提高了了对旅游企业融资的审查和监管力度,提高了融资门槛。
2.银行等金融机构因素影响。当前,银行业主要把大企业作为其放贷对象,甚至提供优厚的信贷条件,吸引大企业到银行融资;而大多数旅游企业归属于中小企业类型,融资金额不大,借贷周期短,时效较快,这无形中会致使银行的监督费用、经营成本等增加。故银行通常会严格限制旅游企业的借贷条件。除此以外,其他金融机构,例如证券公司、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因为同样的原因对中小企业采取的融资政策和银行业基本趋同,因此旅游企业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的渠道亦非常困难。
3.融资制度因素影响。当今,我国虽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倡信贷开放,鼓励企业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但并没有对作为主要融资目标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具体融资制度有明确的要求说明,使得金融机构在融资的过程中倾向于把大企业作为首选的重要融资对象,而与以旅游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融资对象则被边缘化,导致旅游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三、旅游企业融资对策
1.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制度。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通过建立旅游企业信用查询系统,随时了解掌握融资旅游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信誉度高的旅游企业实施信贷奖励措施,提高信贷额度;反之则降低信贷额度甚至拒绝对其融资;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应转变传统目标顾客观念,在金融业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把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做为潜力市场并对其进行开发,扩大业务量和市场份额;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应与信誉度高、实力雄厚的担保机构合作,一方面降低坏账损失,一方面降低成本等费用。
2.旅游企业自主拓宽融资渠道。旅游企业在面对融资困境的现状,首要发挥的就是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精神。除了传统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旅游企业还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对于一些非货币性资产旅游企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就可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向租赁公司或不同类型企业等进行融资租赁,既缓解了资金压力又得到了非货币性资产的使用权;此外可以通过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机构进行借贷,这些中小银行以
间资本为主,把效益性和安全性做为经营原则,由于这些中小银行在资金实力、业务规模等方面与四大行以及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趋于劣势,故主要把中小企业、普通散户作为其目标客户,因此旅游企业向其融资相对较易成功;除此以外,旅游企业还应通过向企业或个人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
3.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从政策上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制度的监管,取缔或减少其对旅游企业借贷的苛刻限制条款,放宽旅游企业的借贷门槛;此外,政府鼓励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民间租赁公司等企业的发展,从而间接推动旅游企业通过这些渠道顺利地融资。另外,政府还应积极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民间企业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监督机制,从制度上、技术上两方面主动监控财务动态,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而降低财务风险,敢于加大对旅游企业的融资力度。
四、进一步改善旅游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为旅游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融资环境,保障旅游企业顺利融资,进而改善其在融资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建立有效的旅游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基于旅游企业的融资风险具有危害性、不规律性、激励性和客观存在性四个基本特点,故旅游企业在面对融资风险时首先要求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从思想意识上对其予以重视,并贯彻在行动上;其次培养融资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的融资风险管理人才不仅熟知国家财经法规,具有财务风险敏感性,了解融资活动的风险类型并能灵活组合运用各种融资风险的分析与预防措施,帮助企业制定正确地财务决策,使财务风险率降到最低;最后健全融资风险监督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会约束旅游企业严格按照融资风险管理程序制定融资风险管理措施,并对各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事前检查、中期检查、事后考核和反馈,综合评价旅游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活动成效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其不足的原因并据此对今后的融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而激励旅游企业提高其融资风险抵御能力,保证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通过创意性项目带动融资。旅游企业面对融资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民间资本不愿与旅游企业形成借贷关系,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收益低、成本高,风险较大。而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第一、二产业的技术革新、第三产业的文化和服务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中流砥柱,是企业最有竞争力的武器,创意性项目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旅游企业也不例外。为此旅游企业自身可通过开发一些富有创意性、品牌性、经济价值较高的经营项目,带着这些项目与个人、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谈判,以项目本身将会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效益作为担保,推动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旅游企业还可通过这些创意性项目与个人、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经营,按一定比例分享收益,解决融资难题。
[参 考 文 献]
[1]刘国光,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2]刘曼红.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彩娟.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探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4(4)
[4]韩刚.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商场现代化,2006
[5]张晓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现代会计,2007(4)
【中图分类号】F590-4
在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高职培养模式的同时,我国高职教育大力探索、推行“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国内外现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总结“承接旅游服务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以期对推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推动高职办学模式的突破性转变有所裨益。
一、中外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一)国外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及特征总结
综观世界各国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形式:
1.企业主导型。典型代表为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是一种职业教育完全“由学院承担”变为“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的培养模式。
2.学院主导型。以新加坡“教学工厂”、澳大利亚“TAFE”等为代表,是一种以“学院办学为主,企业参与”的改革模式。
3.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发达国家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以推动合作教育的结果。
国外成功的高职教育大多体现出这么几个特征:一是能力本位主导教学;二是产学结合培养人才;三是结合本国或本地的条件与环境,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内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特征总结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被冠以行业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双证书制,产学一体化等多种名称;其实施形式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暑期实践,生产性实训、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订单培养、 2+1等等不一而足。尽管名称多、形式多,但都呈现出一种科学的观念:高职教育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必须面向企业、行业,要紧密地与企业、行业结合,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纵观中外工学结合模式,可以用威尔逊―莱昂斯报告来总结其特点。美国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支持下进行一次调查,形成的“威尔逊―莱昂斯报告”认为: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企业录取的机会”。
(三)F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1.未能实现多方共赢
现实中困扰高职院校的是企业参予工学结合的积极并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认为这种方式对其提高效益并无裨益。追求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但企业在培训、指导学生、管理学生等等方面花费人、财、物力,并且还要让出部分岗位、生产线让学生去锻炼;
更何况学生认为自己到企业只是去锻炼动手能力的,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否为企业盈利并不是他的责任;更让校舍方、企业头痛的是校方和企业谈得来,但学生对工学结合单位、岗位、待遇等意见多多;有的企业甚至因此怕招惹麻烦,干脆不接受实习生,造成“工学结合”的难以为继。
在学生应到生产线上锻炼的观念指导下,学校在企业把实习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时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这些都是“现实的无奈”。是否找到一条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捆绑到一起,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真正能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的新途径呢?
2.未能注重生产(服务)全过程动手能力和质量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时,有如此两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关意:一是只顾某一服务环节或某一制造工艺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没有针对生产、服务的全过程的锻炼,即“只顾点,未顾面”;另外只是满足于动手能力水平的提升,未能考虑到要训练学生能生产、提供合格产品与服务的动手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即“只顾数量,未考虑质量、效益”;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认为掌握某一工作岗位的能力就行了;而且还以为只是实习生,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质量如何、效益如何,并不是他所关心的,甚至“实习生”的身份给了他推脱责任的好“借口”。
3.未能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最大的缺限在于未能考虑学生的意愿:学生在不了解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的情况下“入围”订单班、定向班,最后发现这种职业方向、岗位并不是自己愿意所在。另外,当前高职院校生源中农村学生占很大的比例,他们在报考时并不了解学校所开专业的性质、就业方向,既不明白所学专业将来做什么,也搞不清楚自己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更不知道应如何去锻炼能力,所以出现学生“被工学结合”的情况。
4.未注重学生的能力递进、市场调研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并不是培养简单的、廉价的、机械的劳动力,也不只是单纯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俗地讲高职教育不是培养白领、金领、蓝领而是培养灰领阶层。但现行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恰恰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市场眼界和调研能力,由基层向中层甚至高层不断递进的能力、构建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5.未能有效突破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取“放羊”方式,交一份实习心得或调查报告或文章,只要安全返校就行;有的仍然沿袭试卷考试的方式;有的搞个调查表,让合作企业评价评价等等;工学结合的效果最终显示为培养质量,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些专业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服务,其服务质量还不能是只企业说了算,必须是消费者能满意,所以必须在考核、评价方式上要有所突破。
二、“承接服务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的创新分析
“承接旅游服务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湖南省高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承接服务外包”模式,是“工学结合”形式的一种创新,倡导将教师、学生置身于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生产劳动活动、顶岗劳动,是既包括技术的、管理的、服务的劳动,也包括体力的劳动;通过”边教、边学、边做、边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懂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是如何开始,过程如何,最终是什么样的;这种模式是以生产合格产品(顾客满意的服务)为目的,引入“第三方”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改变只顾动手能力的培养,不管生产(服务)效益的思想,最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
(一)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承接服务外包”这种形式显然就是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消费者(市觯,必须把自己生产和提供的产品、服务卖给顾客,然后才能取得收入。特别是高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些专业因为是“面对面的对客服务”,是“现做现卖”,顾客是体验者、检验者,顾客的满意就是质量标准、就是效益,学生已经不是“学生”,此时他就是“生产者”、是“老板”,服务卖出去就成功了,卖不出去就失败。学生成为企业盈利的创造者,让企业偿到了“甜头”,企业自然就会毫不吝啬地把岗位、生产线让给学生;这样,企业欢迎、学生愿意、学校放心的局面才会出现,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二)实现“生产(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的动手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的本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生产或提供合格产品、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
对高职学生而言,动手能力是其“真本事”,也是日后谋生的手段,如果不能生产合格产品或服务,那么,这种动手能力就不“值钱”。“承接服务外包”模式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生产合格产品的动手能力,锻炼出“值钱的动手能力”。将学生置身于生产线上,让学生懂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是如何开始,过程如何,最终是什么样的,这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动手能力”;同时,由于服务业具有“即时生产,即时消费”的特点,即使只是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造成消费不满意,就可能使整个服务(产品)被认定为“不合格”。只是掌握了工作过程中某一环节、某一岗位或者某一工艺的技能是不够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着眼于“生产全过程”的能力培养。“承接服务外包”模式强调的是生产合格产品、服务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全过程每个岗位的动手能力培养。
(三)彰显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培育
“承接服务外包”模式要求将某一企业的不同岗位、某一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和岗位全部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分批轮换把学生输送到不同的企业(岗位),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实训后,能真正明白自己的特长、兴趣所在,了解、认识所学专业,为今后的就业增添资本、积累阅历打下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就业培养强大的竞争力。
(四)培养具有市场眼光、职业上升能力的行业“灰领”以至职业精英人才
承接服务外包模式把学生置身于生产线上,而且需要学生能生产(提供)合格的服务,所以,学生必须炼就把握市场的眼光、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而不是埋头苦干的流水线上的作业工人,这是一种务实的观念;高职学生要成长为有一定职业上升空间的“灰领”阶层,只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应注重锻炼学生的市场调研、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和职业上升能力的培养。
(五)建立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评价体系
新型“质量评价―反馈”评价体系的建设,将“课堂”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延伸到了实训室、实训基地和企业岗位,真正实现岗位就是教室、游客满意度就是标准;适应高素质生产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前途,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行业欢迎度、社会认可度必将出现显著提升。
四、“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
实施“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办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为保障顺利实施,应切实解决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构建新型校企合作理念。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工学结合”、“学生是廉价劳动力”以及在实习期间难以轮岗,更不用说让学生去接触本专业的不同方向或本行业的不同岗位等等情况。“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学生构建这样的舞台:旅行社、景区――讲解(导游)服务,酒店――客房服务(包括餐饮服务、前台服务等)以及旅行社、景区、酒店的旅游产品销售服务等岗位,将学生置身于生产线上,了解整个服务过程,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以顾客满意为评价标准,而且是以消费者接受是最终评判标准。因此学生必须炼就把握市场的眼光、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而不是埋头苦干的流水线上的作业工人。所以说这种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注重锻炼学生的市场调研、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和职业上升能力。
二是实现“弹性学期制”和“分批轮换”。“弹性学期制”就是根据“企旺校淡,企淡校旺”的原则,即根据旅游市场的季节性特点,在企业用人旺季时,多派学生进入岗位,在市场淡季时多数学生就在学校就读。“分批轮换”之意就是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多批,同时进入行业的不同性质的企业和岗位,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进行轮换(包括轮换企业和岗位),然后不同班级或年级的学生成批次跟进,形成循环。
三是推行顶岗实训课程化。实行顶岗实训课程化,建设顶岗实训课程化课程,把顶岗实习纳入课程化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化设计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及成绩评定,切实解决顶岗实习的效果问题。
四是要实现考核方式要突破。实施“边教、边学、边做、边评”,引入“第三方评价”即在教师、企业考核的基础上引入顾客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考核方式;
总之,实施“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方向的认识,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2] 姜大源.职业教育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J].基础教育参考,2006(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2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58-02
在我国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多是围绕各项收入与利润的增长开展,而相对忽略了资本的实际利用效率及其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国内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进一步体现财务管理在旅游企业中的价值增值,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以及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等关键问题,必须引起国内旅游企业和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所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管理,实现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其中财务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项目之一。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理念、方式、方法的影响,国内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行为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会计电算化时代,但是部分旅游企业仍然存在财务管理行为滞后的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例如:在旅游企业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分析与审核等方面,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严重制约企业的未来发展。由此可见,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行为必须引起重视,也极有可能影响到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实际价值。
(二)各项费用的开支缺乏合理性
在国内部分旅游产业的财务管理中缺乏长远的目光,片面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当企业账面中稍有资金积累时,就无计划进行非生产、非营利性开支,这必然导致企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滋生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问题的发生。总之,各项费用的开支缺乏合理性,是影响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价值增值的主要因素。
二、如何体现财务管理在旅游企业中的价值增值
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国内旅游企业必须注重财务管理活动的深入研究,并且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进一步体现其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增值,这是国内旅游企业共同面临的关键性研究课题之一。
(一)以价值创造为核心,重新设计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程序
1、价值规划。在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应坚持以价值理念为基础,合理进行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计划与分析,并且对企业现有的各项业务进行科学的评估,以确定各项业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可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同时,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规划中,要合理设定关键的价值标准,并且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价值增值氛围。
2、价值控制。在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设计中,要坚持以价值创造为中心,根据价值衡量的理论基础进行预算体系的编制,并且根据价值控制的相关标准进行各项财务控制活动。在现代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加强价值控制是实现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途径。
3、价值评价。在完成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设计方案的评估后,企业高层领导应协同财务部门共同进行管理程序的重新设计,其核心思想就是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并进行员工薪酬方案与业绩评价方案的设计。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本分配
在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强化资本分配,服务企业的价值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国内旅游企业在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
1、旅游企业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时,必须适时引入战略发展思维,将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从而增强预算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发挥其潜在的价值。
2、在旅游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要突出集成化管理的特征,即要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推向“全面、全额、全员”发展的方向,企业全体人员都要明确预算管理的机制、模式与目标,并且加强预算管理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
(三)在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实现价值创造
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投资、经营等项目,其中投资与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投资、筹资以及经营活动,其中投资与经营活动是旅游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在旅游企业的筹(下转49页)(上接58页)资活动中,要全面分析自身的资本结构,并且选取资金成本最低的相应筹资方式;在旅游企业进行相关项目的投资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循“净现值”法则,只有当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现金流量净现值大于零,才可以进行投资活动的筹划;在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一定要将价值链管理、竞争战略与企业的长期价值驱动要素相结合,从而不断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合理利润进行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
在现代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利润分配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即通过利润的合理分配,有利于调节旅游企业与社会相关经济组织的关系,也有利于调动企业内部的良好工作氛围。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更为合理的进行利润分配,更好地发挥其所具有的经济杠杆作用,是财务部门和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也要引起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组织与协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潮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与模式,进而才能在加强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其在旅游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由专科升格而来,缺乏本科办学经验,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何在以往积累的专科办学经验与本科办学要求中找到结合点,在本科培养中构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身竞争力,值得探讨。
一、新建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存在的误区
新升格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对本科层次人才的内涵认识不够,定位不准,且由于无本科办学经验,因此,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要么受原先专科办学思想束缚,要么缺乏自信,全盘否定自己,一味采取“拿来主义”,照抄老本科院校的做法,在思想认识上可能存在以下误区:
1.专科升本科无非就是多加些理论课
这种观点认为,本科为四年制,与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案就是按照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增开些英语、经济学、管理学类的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等课程即可,造成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层次内涵上远远不能达到本科层次“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的要求。
2.只要参照老本科院校培养方式即可
专科升格为本科后,新建本科旅游院系会认为,自己没有本科办学的经验,老本科院校办学经验丰富。既然都是本科层次,按照老本科院校的做法一定没错。于是,复制老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这种做法没有分清自身办学的优劣势,势必造成“东施效颦”的效果。
3.本科层次培养不需要学习岗位技能
从专科到本科,人才培养从操作型升级为管理型,主要为旅游企业、事业及其行业管理和机构培养输送的管理创新人才,因此,部分新建本科旅游院校片面认为,本科层次管理型人才不需要培养具体的岗位操作技能。此外,由于受办学资金和场所限制,我国相当部分的老旅游院校所没有校内实践场所,这更促使新建专升本院校认为旅游管理校内实训场所可有可无,最终导致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不符合市场要求。
4.本科实践教学就是岗位技能培训
在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原有专科办学思想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就是指学生旅游岗位服务技能,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会做”的层次上,没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将直接导致将本科生培养降格为专科甚至中专层次,无法保证人才培养内涵的真正提升。
5.本科生不安心旅游工作与学校教育无关
与专科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相比,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旅游管理专业任何层次的毕业生均需从基层岗位干起,部分本科毕业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纷纷跳槽。。有些岗位的工种较为单调,使得一些旅游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情商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学校对此认为是用人企业自身的问题或社会问题,没有意识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缺失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若以上述误识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将导致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省部属重点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定位差别不大,可又由于生源素质和师资水平的限制,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在理论高度上赶不上省部属重点院校,实践操作水平又落后于职专学生,再加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素养教育没有跟上,极有可能导致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各方均不满意,新建本科院校的声誉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二、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在认识上产生误区,究其根源,是没有分清不同层次旅游管理人才之间的差别。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人才培养定位。
1.专科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旅游管理专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综合素质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基层、中低层管理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专科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岗位型的,注重训练一线操作能力,毕业生中产生部分一线劳动者、大量潜在的低层管理者和少量的中层管理者,即通常人们所称的“蓝领”、“灰领”。
2.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可分为研究型(以部属重点旅游院校为培养主体)、教育型(以省部属重点师范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培养主体)、应用型(以新建本科院校为培养主体)。与专科相比,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在培养时需以学科来设计专业。当然,基于旅游行业自身特色,与多数专业相比,研究型和教育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性。从人才定位看,研究型人才培养主要为未来的学者提供后备人才,少部分为中高层旅游管理者,即旨在培养通常所说的“学者”、“金领”和“白领”;教育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培养“教师”、“学者”、“白领”及少部分的“金领”和“灰领”。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白领”、“灰领”及极少数的“金领”。新办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认真分析自身在过去技能应用型专科人才培养经验及自身限制,明确自身的培养定位既不能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和师资培养的研究型或教育型,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教育、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即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为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口径强调与行业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接。
三、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在明确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即可消除误区认识,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自身不足,发挥自身所长。
1.人才培养把握“本科+应用型”双重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力,能胜任旅游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一方面不仅要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比专科生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又要比学术型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需要,能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方案要体现其业务培养要求,主要包括:(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3)具备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旅游职业经理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能;(4)具备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作为本科层次人才,特别要求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理论教学坚持“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规范而又凸显特色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教学是区别本科与专科层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不能认为只向学生灌输了规定的理论课程知识就达到了要求。理论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达到本科层次的“宽知识、厚基础”,更应让学生从中获取“强能力”,因此,理论课程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创造和应用能力,多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及自我学习意识。除了学院教师授课指导外,学还需安排野外考察、实际案例分析,并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旅游行业权威人士开设专题讲座,以求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对接,使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又具有直接的行业指导意义。
3.实践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行业管理能力”培养
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使管理者必须掌握基层岗位工作技能,但对旅游职业经理而言,更重要的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注重岗位技能和行业管理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和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好方法,旅游管理专业中许多知识节点都十分适合采用该类教学方法,如中西餐饮摆台、客房清理、全陪和地陪导游服务、旅游项目策划等等。可在校内模拟客房、餐饮、导游室、酒吧等实训室,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担任管理者、服务员、客人,通过对各种假设任务和突发事件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4.加强职业“挫折商+情商”培养
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就业主要在旅游企业,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本科生必须从基层做起。而作为本科生,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比大专生、中专生有更高的期望值,一旦发现仍和大专生、中专生甚至职高生处于一样的工作起点,往往有挫败感,因此对在校生提前进行情商和挫折商教育尤显必要。此外,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应用型人才的社交能力、公关能力、协作能力十分关键。在校期间,学校需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组织或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外活动,如旅游风情艺术节、导游大赛、旅游策划大赛、旅游创业设计大赛、旅游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文化节事活动,锻炼学生公关和协作能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
5.加强“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师资建设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一支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授课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存在两类教师:一类是由企业调入的教师,有丰富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旅游行业联系密切,但总体理论研究能力较弱;还有一类是从高校毕业分配而来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理论研究能力较强,但缺乏实践经验,此类教师往往是由于新建本科院校面临本科评估硬性指标压力而被迫引进。今后应针对两类教师,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如针对实践经验缺乏的高学历教师,可安排其在对口实习基地挂职,参与企业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增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对于企业引进的管理人才或原专科师资队伍,可通过人事政策倡导在职进修,激励青年教师访学或接受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结语
新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专科升格为本科初期往往缺乏经验,但只要明确自身办学优势,找准定位,以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为导向,把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一定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我国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开始迅猛发展。作为第三产业,具有低碳、环保特点,资源消耗低,加之凭借其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直接间接解决了我国一部分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增长。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不同文化区域的交流,增强城市文化气息。作为服务性行业,直面服务、产销合一是它主要的特征,近年来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
二、旅游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旅游财务决策信息滞后
我国旅游业财务和业务目前还没有实现系统集成,信息化还处于应用阶段。在旅游企业或旅行社中,财务信息通常由业务人员反馈,而财务部门没有一项制度来制约规范业务人员,只能从财务人员手中的票据进行核算,中间很多地方存在漏洞,信息失真性就在所难免。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时效差,那么财务决策时会出现诸多问题。在市场经济中,随时把握行情,及时调整策略,才能够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夺得先机。这种财务决策信息滞后还会导致进行资产负债评估时,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估结果,最后让旅游企业或旅行社背上资不抵债的风险。
(二)旅游财务机构不明确
如今很多的旅游企业或旅行社中设置的财务机构设置不明确,甚至出现混乱的状态。财务机构设置存在着交叉冗杂,分工不明的弊端。这主要还是归结于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只看重业绩,认为财务管理就是核算,忽视了财务中的任何信息对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这样直接带来了预算编制虚,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产流失以及内部控制混乱。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不重视财务管理,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没有接受过财务系统的知识,旅游企业也没有对其进行过专业的系统培训,缺少必要的财经知识和低业务素质的管理人员就直接上岗,导致工作中出现了会计账目缺乏条理,诸多漏洞的现象。在发生财务问题的时候,解决财务能力低,如收账不能及时回收整理,降低了旅游业的盈利可能性。加上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缺乏长远的市场眼光,使旅游业面对激烈的、复杂多变的、开放的市场竞争,容易遭受被淘汰的命运。
(四)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不严格
旅游业财务监督机制不严格,财务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导致财务管理受领导的影响过大,部分领导干部有机可乘,设置假账,弄虚作假,行贿受贿等等不良行为多有发生。对于财务报表审查的时候,多是流于技术上的差错,忽视了真实性。就是发现了错误,也没有明确的对违规现象进行责任追究和惩罚措施。
三、旅游业财务问题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旅游业财务管理控制机制
为了更好的改变旅游业信息滞后现象,应该改革财务信息流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便于结合数据更好的进行投资成本和收益解读,从而及时对市场做出正确的投资回应,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二)明确财务机构分工
分工不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财务部门更好的独立处理业务,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目前的旅游企业中,尤其要重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分工明确,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基础,二者不能混同,做好财务会计工作的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的工作,有利于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促进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内部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一旦开展了整改工作,财务工作的难度必然会增加,目前的财务管理人员必然会感觉到难以胜任工作,这就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提高。所以要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知识水平的更新,业务水平的提高,将财务人员奖励措施同业绩考评挂钩,使财务人员更能自觉加强自身学习,培养自己岗位责任感,敢于接受财务审核和监督工作。
负责财务审核的员工,应该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对于不真实、不合规,甚至领导干预的不合法财务要敢于指出。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财务报表,应坚决予以退回,要求更正、重改。确保财务管理每一步做到到位、准确,避免延误企业做出正确及时的调整措施。
(四)发挥外部对旅游业财务监督管理
旅游行业中,审计队伍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稍有不慎,就会有许多漏洞让人有机可乘,损害集体的利益,所以必须要加强重点投资资金的监督,加强质量保证金的监督,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不定时的突击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向高级负责人直接汇报,有利于及时解决,化解旅游业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当前,我国旅游业收入主要是通过旅游企业获得的,旅游企业肩负着发展旅游业和推动旅游经济的重大责任。旅游企业是指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借以取得旅游收入的经营性组织。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在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满足旅游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
一、变革企业管理模式,确立财务管理战略核心地位
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旅游企业的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其次,企业领导要定期听取本企业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员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通过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切实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旅游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是否拥有一套运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有长远的发展。由于国家的会计准则与企业的实际执行存在一定的差距,各旅游企业应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结合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制定要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七拼八凑,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旅游企业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形成有效的内部相互制衡机制,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另外,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这些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三、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
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旅游企业受外界影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代性,因此,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对于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旅游企业的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范围,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的一系列流程和规范,随时对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各环节信息为辅的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加强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旅游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理念,关注一切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利用和反馈信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四、加强旅游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做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队伍。目前,旅游企业中财务人员队伍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专业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后续教育接受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应有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不能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财务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旅游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财务人员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培养和选拔具备较高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其熟悉本职工作和相关财务知识,还要求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熟悉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企业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财务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渠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技能。其次,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用人制度。在财务部门开展岗位竞聘,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等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聘任、行政职务的任免、奖金的发放等挂钩,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旅游企业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及时向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其次,旅游企业一定要增强风险理财意识,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把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有预见地、系统地识别、监测和评价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风险的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原因、强度、影响范围以及对企业资本经营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等。通过对风险的跟踪监测,旅游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另外,旅游企业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后,政府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保障基金。风险基金由各旅游企业按规定比例缴纳,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一旦发生经营危机或财务危机时,一方面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减少政府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