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教育的英语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2 09:20: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教育的英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教育的英语

篇(1)

我们的前辈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指出我们的英语教学不是一般的教学了,英语作为我们国家去与外国交流我们国家走向世界的一门重要的沟通的工具语言,直接影响我们国家的经济生产的发展,掌握好英语对我们国家是很重要的,为了实现我们国家的很多的重要的目标我们不得不去与国外先进的技术去交流,我们的外语人才是要我们字节高校来培养的,那么我们的学校就有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的学生们接受更好的英语教育而努力,我们应该意识到英语对我们的国家的重要性,对我们以后在进行英语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意识作用,我们要在本文来讨论怎么进行我们的我们的英语的培养和英语教学的改革。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们素质的培养,培养我们学生们的智力能力,开发我们学生们的潜能,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让我们的学生们在大学毕业就能有基本的沟通的能力,我们看看英语教学的核心的是什么呢 就是培养我们的学生们能够应用英语来取交流,这个就是我们的最终的英语教学的目的,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仅仅要培养我们的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还要培养我们的学生们呢的交际的能力,要不,英语学好了但是没有胆量去说还是哑巴的英语,和不能说英语还是结果的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英语的使用是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和场景的,我们的交流能力有的专家说是有两个方面的,那么我们看看都是什么方面的呢,首先是我们的语言的能力,还有就是我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的能力是我们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方面的,包括英语单词的掌握,语法的掌握,句型的掌握,等等方面,语言应用能力是我们的表达的意思,我们能不能很好的很合适的去表达,我们表达的意思能不能适应我们的所在的场合和北京知识呢,我们要懂得语言应用得体的重要性,就是我们常说的你要会说话才行,语言技能的培养当然是离不开我们的老师的指导和我们的教学理论的,我们的教学理论是有他一整套的理论的,事实上,我们应该应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我们应高不让我们的学生们走歧路,我们应该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来结合我们的英语的实际教学环境,我们大学英语的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什么我们也应该懂得的,我们应该在大量的的英语教学方法和实践中找到最适合我们的自己的。

大学英语的教学在培养我们的语言技能和实际的应用能力的时候,我们也该注重我们学生们的智力和潜质的开发和发展,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们在英语的听说读写都有进步的同时,还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们培养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的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要能去很好的理解的别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们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还有知识的联想的能力和知识的联系的能力。

文化能力也是很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对一个语言涉及到很多的背景性的文化应该有很好的了解和学习能力,语言是我们的文化的载体,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是学习英语这个语言而不去了解英语的文化和背景,那么我们都是知道英语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我们是不会很好的理解英语的,我们是学习不好的英语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我们的学生们的文化背景的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心理语言家[M]._L海:_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篇(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层次发展,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并实施通识教育,把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作为改善和提高本科课程体系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有的高校、教师把大学英语教学变成纯语言技能的工具型培训,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够全面,在发展潜力上存在不足。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审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参与国际性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源远流长。“通识教育”这个概念的欧洲语系早期用法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意涵的内容便是要提供古希腊城邦自由民的教育。古希腊属于奴隶制度,所有的生产劳动都由奴隶提供,自由民的教育便不需要技职专业的训练,而专注于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培养,或是哲学思辨、文艺创作、探索世界真理,等等方面知识能力的教养。这正是今日普遍认为通识教育为“非技职、非专业”教育的来源。总之,欧洲大学教育自始便是通识教育。[1]

通识教育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和实践经验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一词最早是帕卡德教授提出的。从已有的关于通识教育概念的表述及其侧重点来看这些表述主要是从教育性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三个方面来界定通识教育的。我国学者李曼丽对通识教育的定义表述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这一概念综合概括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相对而言较为全面。[2]

通识教育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具有统整的知识与学识,其教育目的是以宏观、远大、有器识的基本认识为基础,使学生充分了解人类文化与历史、世界环境与人文素养。 [3]

二、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的关系

大学英语是我国近1800所高校全部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择业或者进一步求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大学英语是指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原称公共英语。1986年11月中国公共外语教学研究会更名为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后,公共英语也随即被称为大学英语。如同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由基本知识技能类课程和非专业知识类课程组成,其中,外语课程在基本知识技能类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

现行的《教学要求》有利于我们从通识教育视角探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一方面,《教学要求》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强调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包含知识、技能、文化和交际,即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最终目标。[4]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实就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学要求》的人文优势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教学目标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在此教学目标下,分层次的教学要求有利于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可能。其次,《教学要求》中的教学评估标准更加人性化,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英语总评成绩,这毫无疑问有利于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5]

三、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把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在:外语教学是纯语言技能的工具型培训,只是单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以便通过各种考试,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够全面,在发展潜力上存在不足。许多大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几乎把一半的时间花在了外语上,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英语词汇,大搞题海战术,有小部分幸运过关。且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绝大多数无法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使大学英语成为了真正的“哑巴”英语。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毕业后真正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阅读英语专业书籍的人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具体表现如下:(1)听力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即《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所要求的“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30一150字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中心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相当多的学生听不懂谈话的大意,更无从掌握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也很不满意。(2)阅读能力是很多学生所认为的强项,而且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布很不均衡,难度适度的文章基本上能掌握中心大意和主要事实,但是对细节的领悟能力、上下文判断推理能力等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3)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有待提高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学生的翻译练习的批改和分析,发现学生的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在汉译英中有理解错误、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措辞错误等等。另外,学生的英译汉练习显示,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中文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4)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不容乐观,这一现象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形式和考试形式都有密切的关系。有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弱,达到较好的口语水平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还不到1%,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是刻不容缓的事情。[6] 转贴于

四、通识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 通识教育视角下教学目标的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应“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而成为“完整的人”(the wholeman),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统整的知识,强调价值体系的教学及学习情境的陶冶,来熏陶学生的情感与启发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精神,在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自由化的大环境中,使大学英语教育成为一种开放的价值理念体系,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创新”、“关心社会”的通才。通过大学英语学习的学生不但要具备高超的外语水平,还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

(二)通识教育视角下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本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而且增长其他知识,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完善人格。教学内容首先要设置丰富多元的大学英语课程;其次,促进跨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文化修养;第三,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教材与时俱进。编写教材的原则应考虑下列因素,即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的题材应该兼顾人文类、娱乐类和科普类,其中以人文类题材为主流;最后,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创建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校园文化。通常所指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被称作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即通常所说的“第一课堂”。我们是在非口标语的大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英语和外国文化交流月活动,邀请中外名人参与交流,举行英语电影节,并组织各种英语讲座、竞赛和娱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用英语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之外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地文化,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修养。[7]

(三)通识教育视角下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的改革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开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部分。自主学习中心建设是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外语教学任务,不断完善外语素材和实验指导等外语听说教学资料。保质、保量开出各项实验,完成教学任务,使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实验的开出率不断提高,确保学生外语听说训练任务的完成。积极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吸收和适应教学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听说能力。

自主学习中心资源丰富、手段先进,安装了自主学习系统和体验英语学习系统,并可以进行网络链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需要,注重学习资料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实现“人机交互”的理想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通过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这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提高英语能力。

(四)通识教育视角下教学评价的改革

考试和评估制度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确的教学评估手段能促进教学,相反,不科学的评估和考核制度会成为教学的桎梏,对教师和学生起误导作用。目前大多数大学都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或者四、六级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成绩。通识教育下评估大学英语应加强对平时英语学习的考察,取消大学英语期中考试,缩小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加强“形成性评估”的力度。平时英语学习的考察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知识面、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完成小组活动的合作态度和效果、完成学习任务的展示等方面的考察。

参考文献:

[1] 郝平. 非通用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N].

[2] 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林孝信等. 什么是通识?新世纪通识教育目标为何?[J]

[4] 刘晓娟.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5] 陆建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人文优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26-28.

篇(3)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也在不断加强。多年来,大学英语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了不断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也在持续进行中;然而,这些改革的效果却不够理想。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将大学英语课时大量削减,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目标过于狭隘,基本围绕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设置,学生的学习动机过于功利,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都围绕过级考试,失去了语言教学本身的乐趣,教师也出现了明显的职业倦怠。诸多问题都暗示着大陆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还需继续走下去。香港,一个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的地区,大学英语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将对香港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对大陆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香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况

 

1、学分足,学时长。香港高校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高于内地学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香港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可以松懈,相反,在新的教学改革中,香港高校均加强了英语教学。香港大学改革前要求学生修6个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而改革之后则要求本科生必须修满12个英语的学分,香港中文大学对大学英语的学分要求是9个学分,大学英语课程被设定为必修的核心课程,香港科技大学则规定大学英语的学分为12个,要求在4年内完成,香港理工大学则要求学生必须修满6个学分的基础英语课程以及8个学分的专门用途英语。

 

2、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ESP)有机结合。香港各所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虽然各有特色,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结合。尽管香港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了基础英语教育,但在大学阶段,基础英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香港高校都在第一学年开设基础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全面的英语能力,为之后专业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学年开始,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包括与学生学术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与职场有关的应用英语,比如:如何写英文邮件、如何写英文的会议纪要、如何参加商务活动、如何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等。例如:香港大学第一学年安排6个学分的基础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第二学年则同样安排6个学分的专门用途英语,并为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ESP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实现语言的应用性。香港中文大学则在第一学年安排4学分的基础英语课程,并在第二和第三学年分别安排了3个和2个学分的ESP课程。香港科技大学则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修满6个学分的基础英语,在第二学年修满6个学分的ESP课程。香港理工大学则安排6个学分的基础英语课程和8个学分的ESP课程。从几所香港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难看出,他们将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并举,在第一学年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加强学生学术专业英语和职场英语的教学。基础英语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门用途英语让学生将英语和自己的专业及未来的职业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实用性。

 

3、丰富多样的英语课程。香港高校的英语课程丰富多样,并不只拘泥于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而是更注重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及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例如,香港城市大学除了为学生安排口语和写作等必修的基础英语外,还为学生提供了8门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其中的三门。这些选修课包括语法、学术写作、语音、辩论技巧、实验报告写作、实事、自主学习、演讲及展示技巧。同样,香港理工大学也为学生安排了55门不同的英语课程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包括职业、学术专业、交际能力、商务参会、学术会议等多个方面,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香港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除了采用最为基本的面授之外,还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例如:香港理工大学英语教学中心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达100多门的英语在线学习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供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中,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无限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二、对内地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保证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和课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英语教学依旧重要,即使内地大多地区英语教学已经从小学开始进行,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对英语运用自如的人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学生仍然无法用英语交流,无法看懂英文的报刊杂志,更不用说完全理解国外的学术文章和用英语交流学术思想;由此可见,我国内地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不能减弱,反而需要增强。目前,在内地的高校里,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和学分大有削减之势。很多学校将大学英语课程从16-20个学分削减至10-12个学分,更有甚者,将学时削减至4-6个学分,尤其在一些重点高校,学生入学英语水平较高,学校便大量削减大学英语课程学时,从而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在大学期间提升缓慢甚至倒退,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兴趣。从香港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即便新生入学英语水平非常高,也需要提供充足的英语课程,以便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我国内地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保证课程的学分和学时,为学生成为全球化的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实现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大陆地区的大学英语教育多年来依旧局限于基础英语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这与中学时期的英语教学一脉相承。随着目前中学阶段英语教学内容难度的不断加大,大学英语的教学变得非常尴尬。基础稍好的同学,中学阶段的英语水平就足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的甚至能达到六级水平。那么,大学英语如果还一味进行基础英语教育,就只能与中学的内容重复,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非常低,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学习的英语在日后工作中用不上。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提供与学生日后工作息息相关的英语课程,即专门用途英语。香港高校英语课程的共同点就是均开设了ESP课程,而且很多学校提供的ESP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基础英语的教育也并未松懈。香港高校均开设一定学时的基础英语,一般为时1学年,旨在加强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为日后开设的ESP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内地地区的高校可以借鉴这种课程的模式,实现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

 

3、丰富英语课程的内容。内地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的内容单一,基本围绕语言基本技能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分专业、不分难度、不分群体,完全统一化。然而,学生由于英语的基础不同,专业各异,对未来职业的期许也有所不同,因此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因素之一。要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就需要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英语课程。例如:准备与各个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英语交际、语音、应用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商务英语等课程。

 

篇(4)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质,将大学教材中的内容与课程体系结合起来。通识教育的宗旨是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为主的一种教育。在当前经济与教育不断深入发展下,通识教育已逐渐成为当下最具有实践和探索的一种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的教育有本质上的区别,通识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向健康全面的发展。博学与会通是通识教育里的核心理念,意思就是拓宽基础,沟通文理。

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通识教育的意义

在大学中,英语作为一门公共的必修课, 实施通识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因素决定了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识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像自然科学、社科与人学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与内容决定了其是一门能够融入通识教育思想的课程。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实施通识教育,可以更快达成教学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及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将通识教育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促进了学生质量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兴趣。

2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我国实施的高等教育只专注于学生英语的语言掌握情况和英语的运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完全忽视。因此,在这种单一的教学环境下,造成我国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教师的听说读写,就是为了提高英语成绩和应付考试,形成了对英语学习的狭隘思想。这种思想的后果就是降低了学生的英语成绩与水平,没有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在最近几年,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教学课程中教学压力最重的科目之一。如何改善这种状况,是当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实施教学目的第一步,因此唯有实施通识教育的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在通时教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将文化与英语中的信息作为文化的载体,让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掌握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到其他科目的信息和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交易的具体方法

通识教育最早起源于一位著名的古希腊的哲学家。通识教育主要是对人们的思想进行熏陶,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成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通识教育的实践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奠定了学生文化素质与人素质发展的基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两个特点。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理念,合理设置课程,及运用恰当的方法。通识教育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具有成熟且稳定的理论指导思路,避免了盲目跟风和走形式出现的现象。

3.1改变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

有好的思想,才能有好的行动,从而达到目标。要完成目标,首先需要先进的理念,通过实践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大学英语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不仅要将教材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与思维能力。英语在所有的学科中是最具有独特性的一门学科,其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是涉及到西方文化,通过英语学习,让学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有初步的认识,并让他们对这些所学的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通过学生的这种评价,及将对英语的学习与思维进结合,从而让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有了更加明显的轮廓。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评价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多元化文化的审美能力。

3.2进行必修和选修的开课模式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英语。基础英语是为好英语奠定的基础。通时英语主要是将西方的文化、文明及文学,将英语作为载体,结合古今中外的文化内涵,来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时,学习到更广的文化。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英语包含的知识。在这三个英语教学阶段的基础上,加上必修和选修的开课模式。在大学中,大一与大二主要是实施基础的教育。这种开课的模式,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英语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还让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达到四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3.3改革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语言教学方法进行。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更着重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课堂讨论的机会,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对西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为了确保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题的深度,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分组来准备专题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将准备的内容进行讨论,最后课后对主题进行总结归纳。在教学中,都要突出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只专注于学生的结论是否解决正确的答案,而是对学在思维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分组辩论,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及逻辑性思维。

4结语

对于学生的英语教育不能只是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会造成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提高英语成绩在学习英语。通过实施通识教育,让学生在独立的语言学习中走出来,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与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明轩,周鹏.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16):11-14.

[2]魏雄玲.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J].吉林教育,2014,10(8):24-25.

篇(5)

一.引言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要求,代表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创业教育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MylesMace在上世纪40年代第一次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有200名左右MBA学生上了这门课程,该课程在世界大学教育阶段被誉为第一门创新创业课程。在此之后,在美国的高校与社会组织里出现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比赛的热潮。在我国,创业教育于1998年正式兴起,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对考评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此后,从国务院至各级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组织机构对创业进行了研讨。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3月印发了《关于发展中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构建众创空间,鼓励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创业,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和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面对高等教育中本科生的一门公共课程“大学英语”,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该课程并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毕业生是当前亟待探讨的一个课题。

二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当前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就业课程,高校相关部门与教师有相应的教学计划,给予了相应的指导,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参观与实习,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或双选会,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提高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这些都是高校统筹性的就业与创业安排,无法满足社会上用人单位形式多样、发展变化的用人需求,也无法满足毕业生自身的需求。尽管如此,高校里存在着一个老生常谈的现象,即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英语能力不强,英语能力好的学生专业知识不够好,以及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其实际运用能力无法适应现实岗位的需求。

三.创业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

“创业”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学领域,首次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而后逐渐传入中国。中国教育学家认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以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沈培芳,2008)。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业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宏观与相对微观的指导性的教育,大学生在经商前受到的教育;二是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事业心、探险精神等良好品质。除此之外,本文作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体性的教育,是一种多学科相互融合的高层次素质教育,还是一种培养健全人格与独立人格的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的工程。

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在大学一年级与二年级开设,这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科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样一来也就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与创业观的平台。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讲授本课程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将创业教育内容带入其中,科学利用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念、教授相关创业技能并激发他/她们的创业精神,让学生学习创业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培养出创业型的复合人才的。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知识层面的培养,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力度相对欠缺。因此,高等院校必须积极主动探索培养创业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让大学生受到创业教育,为将来成为创业型复合人才打下基础。

1.重建教学模式

重建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目标是大学英语课程应朝着实用性、大众化、专业化与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第一、加强校企合作以建立稳定的创业教学实习基地。让在校大学生定期到创业教学实习基地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创业教学实习基地得到应用。“在创业教育的浪潮中,英语教学更要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努力渗透创业教育的意识”(宁晓静,2014)。对英语教学而言,翻译公司、外语培训机构等可以纳入创业教学实习基地的范畴。第二、基于地方经济基础之上,加强大学生的创业体验。地方高校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与此同时,地方经济可以为地方高校提供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两者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创业体验,大学生可以体验到创业的快乐与辛苦,学到创业知识,也能增强创业信心。此外,还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以此增加大学生的创业体验。第三、鼓励大学生微创业。高校对此应加强职业指导,教授创业基本知识,同时利用自身资源为大学生微创业创造机会。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主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各种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内容。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课堂教授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灵活创新讲授相关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

2.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

“创业意识和观念指的是学生对于创业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孟雯,2015)。大学英语这门课程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之外,还要视情况导入文化因素。对于培养创业型大学生而言,创业文化是摆在首位的。创业文化也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最明显的。创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美国,对于成功的美国创业案例,中国的大学生能列举的创业家或创业产品太多了。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这些成功的创业家或创业产品应该把它们作为学习美国创业文化、树立创业观念的一种很重要素材。

3.激发大学生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里是一种开创新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与品质等等。创业精神着重于一种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并且贯穿于该过程的始终。创业精神是成功人士具备的最重要品质之一。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大学生有想创业的冲动与热情,有想当“老板”的冲动,要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励精图治、勤俭朴素、百折不挠与团队合作的精神。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大学英语”授课时间也较长,贯穿于大学一年级与二年级。科学利用该课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对培养出复合型创业人才至关重要。

4.教授相关创新创业技能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必然要培养他/她们的创业技能,创业技能应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创业技能包括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至客户谈判与服务等方面的技能,涵盖了一个工厂或公司的成立、决策部门的成立、工厂或公司相关部门的组成、管理制度的设立、财务制度的制定、市场开拓及公司文化的营造等等方面。这些工作表面上似乎与“大学英语”无关,实则紧密相关。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基础年级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除了要培养大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译、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还要培养大学生搜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其它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必备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单元课程中,可积极运用分组教学法,以商务谈判、BP辩论、英语营销竞赛、创业比赛活动等形式,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基础上,多角度融入创业教育。

5.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大学英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而言属于一门公共必修课,不同专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法学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而运动人体专业学生则相对更差。基于此,一方面要完成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要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评方法上做出改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应增加一些专业英语或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诸如给法学专业学生介绍法律文书的阅读与写作及英语信函的写作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而有趣,学以致用。

五.结语

作为创业教育大学英语教师,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跳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法,把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激发其创业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授相关创新创业技能并分层指导,提高学习效果以培养专业知识过硬、英语运用能力出色、拥有基本创业知识、基本技能与强烈创业欲望并具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的创业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培芳.中英两国创业教育政策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7):100-103.

[2]宁晓静.创业教育背景下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8):49.

篇(6)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覆盖面广和学时多的特点使其在高等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即将颁布,其中强调的大学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指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广泛使用,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和改进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语言类基础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一、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现状和困境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蓬勃发展起来。根据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的定义,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性的应对能力。(张开2003,2006)媒介素养是当今信息时代下人们作为终生学习者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体现。媒介素养教育早已被许多教育先进的发达国家纳入国家课程教育体系,开展的相关课程已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次。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都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在一些高校已经生根发芽,初具规模。近十年,不少高校开设了“媒介素养”课程,一些高校设立了媒介素养教育方向的硕士点,南京师范大学还设立了“媒体素养教育”方向的博士点。(于莹2010:10)然而,相对于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首先,我国教育界缺乏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相关研究多数仅限于理论探讨。目前,除了高校的新闻传媒传播专业教育、少数高校开设的媒介素养课程和中小学的新闻社团以外,我国的教育体系并没有把媒介素养正式归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即使在一些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高校,其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也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这种教育发展的滞后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大众传媒业和互联网信息时代是极不相符的。其次,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对网络信息和大众传媒的认识偏差,缺乏对信息的辨别、分析、鉴赏和创造能力。许多大学生虽然能够快速地查找网络资源,高效地获取各种媒介信息,但是却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和内容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和发展自己,不能对媒介内容进行深层次、辩证地解读和分析。这些问题对旨在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容轻视的方面,直接关系高等教育的成效。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性适合在教学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首先,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英语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维持时间平均长达两年的公共必修课,这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最佳渠道,具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基础。(陈真真2014;方芳,李方华2011)此外,大学英语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发展,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已经实现纸质课本、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三位一体”式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学习资源和课件许多都来自互联网媒介,英语教学过程也成为了学生接触、理解、分析和评价英文媒介资料的过程,英语教学和媒介素养教学完全可以实现渗透和融合。再者,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一直走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前列,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教学与建设都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这就具备了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硬件和软件优势,也符合媒介素养教育的最根本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兼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性,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重使命。媒介素养作为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高度一致的。2.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向纵深发展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而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媒介素养教育与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成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大学英语教改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和“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也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介融合的自主范式”相吻合(蒋学清,陈杰2012),两者可以充分地实现互补互促的发展目标。此外,语言、文化和媒介的关系密不可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学生可以通过解读和分析英语媒介,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也可以通过操练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媒介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再者,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并通过营造生动真实的语境促进英语各项技能的操练,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鉴赏能力,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益尝试。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宏观政策上,教育部门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确立媒介素养课程的重要地位,指导和促进广大英语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建立媒介素养教育意识。大学英语课堂是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最佳场所,只有明确媒介素养在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才能促使教研人员深入研究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具体操作策略,才能促使英语教师加强自身媒介素养学习和培训,才能真正实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具体教学上,教师可以从教材选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渗透媒介素养教育,使语言学习与媒介素养充分融合、互补、互促。大学英语课程在内容设置和课堂组织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大量借助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媒介资源使其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实施媒介素养教学的有利环境。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需求、认知阶段、兴趣和动机等方面合理选择媒体资源作为教材,同时充分考虑所选教材的时效性、适用性和易获得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正确地获取媒介资源。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英文媒介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多元的、互动的灵活教学方法,把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英语媒介素材进行深度讲解和剖析,同时布置学生定期浏览和摘抄几个国外主流媒体的相关文章,并定期组织小组汇报学习和讨论,形成固定的英文媒介资源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还应发挥英语课程教学的特性,从语言学角度指导学生了解和学习英文媒体的特点,培养媒介语篇意识,提高媒介资源的分析能力和赏析能力。此外,教师和相关教学部门应及时完善和更新网络教学系统功能,积极进行媒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方式,从硬件、软件和考核方式上保证媒介素养教学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媒介素养教育既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是高等素质教育的迫切呼唤,也是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英语教学和媒介素养教育因其各自的特性可以实现完美的渗透和融合,两者互补互利,相辅相成。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应根据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使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一门普及的公民素质教育课程,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1):166-168.

[2]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4.

[3]于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10):9-15.

[4]陈真真.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6):64-69.

篇(7)

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教育具备了社会化的特征,正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我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缺失合理定位,而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外文化交流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这就对英语这门国际化的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作为国际化通用语言,在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英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英语水平的提升关系着文化的交融交流,关系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而伴随英语教育市场比重在我国的不断扩大,大学英语教育受利益驱动,在走向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大学英语功能定位的扭曲。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是: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都在不停地学习英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可是英语能力的提升却并不理想。投入和产出严重的不对等性就是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学生为了应试而学,陷入了应试的泥潭不能自拔。大学英语教育也围绕着四六级的指挥棒在转,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甚至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出现哑巴英语。

二、大学英语教育现功能定位不足和模糊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大学英语教育这门学科赋予了更多社会化、政策化的要求。英语教育传在我国历史已达一百多年,在近代就开设该科目,而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英语教育的功能定位也随之变化。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车轮,带起大学英语教育的兴盛,但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教育定位的模糊甚至错位,也让大学英语教育的负面效应在社会上有了更多的反映。一是在教学工作实践脱离人才培养目标,英语教育目的和英语教育本身的功能定位都出现了扭曲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也很复杂,但仔细梳理,仍可以牢牢聚焦一点,那就是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问题。定位不准确,就会引发教育指导思想的混乱,引发教学实践的混乱,进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失位。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合理性还要不断校正,这个问题急需要解决好,需要更好地审视定位英语学科的追求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需求,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大学英语教育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推进大学英语教育的一大关键就是合理科学的功能定位,把教学资源和社会效益追求相结合,调整角色功能,明确功能,有效发挥功能,避免功能扭曲。现在很多学者对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批评较多,也把大学英语教育置于极其尴尬的境地,这对大学英语既是爱之深,也是责之切。在爱责转换互变之间,也容易模糊和扭曲大学英语教育的功能定位。二是英语教育狂热发展,其盲目过热容易导致对我国汉语教育重视不够和汉语教育质量下降。中国英语教育在课程设置中作为外语科目,要避免在实施改革教学中滑向二语教育或通用语教育。否则会导致英语教育过热而产生定位问题。有识之士指出,“今日之中国英语教育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损伤汉语,消磨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这需要引想我们深醒。三是应试教育功能定位影响仍然较大较深。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当前大学生在校投入英语的学习时间在各门课程中是最长的,所下的苦功最大,但是最后所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育功能定位的模糊,单一的应试教学目的、呆板的灌输式教学要求和教学主体专注不够等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不仅极大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对学生英语应用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对此,英语教育工作者要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始终坚持站在时代前沿,准确认识梳理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完善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

三、解决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的着力重点

1、大学英语教改力度要加大。要做好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总结大学英语教育的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有效巩固大学英语教改成果,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要完善改革教学理念、方式手段及课程设置体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认识,主动推进教改工作,着重培养创新交流应用型人才。2、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更加准确定位。要对照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文化交流交际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好教学考试二者的关系,着力培养提升学生英语综合交际能力,不能让考试取代了原有的教学目标。目标梳理和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对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准确,这是关键所在。3、大学英语队伍建设要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高校要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教学的整体水平。大学英语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更新学科知识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作为老师,要成为多面手,既要熟悉教育理论,掌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解,又要精通汉语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更要掌握现代多媒体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多媒体等电子设备教学技术手段能够熟练使用。4、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大学教师要提高认识,提升综合素质。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要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大学英语教育的特点,明确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培养创新型思辨型交流型高素质人才的高要求,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理念,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质量,充分发挥好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价值。5、要加强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随着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发展,要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化标准化,要对教学考试目前的评估手段作出相应改革,特别是要对照理论标准,要加强对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思辨能力的测评,并应考虑不同区域、不同水平等差异状况不断推进该项工作。对评估方式的科学合理要重新确定,重点要集中在如何更有效地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构建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等,建立一个更加多元科学合理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估体系。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对外走出去文化战略的实施。解决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问题见仁见智,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这不仅需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还要考虑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综合施策,才能让大学英语教育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作者:耿歆瑶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田素萍.大学英语教学的功能反思及优化措施构建[J].大学教育,2014.

[2]李庆华.从教育价值的多元性反思当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

[3]李薇薇,华广道.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

篇(8)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媒体素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尽管当前的各种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资源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在繁杂的媒体信息中,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大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是对各种媒体的鉴赏能力不足。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手机、电脑、平板等信息终端产品在逐步得到普及,这些产品将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影像整合为一体,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电子传媒在带给我们直观、真实感受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在不断的加剧。其负面影响集中表现在网络的黄毒屡禁不止,学生的网瘾现象严重,学生的鉴赏力、识别力在下降,审美趣味上趋于低俗化。由此看来在大学中贯彻媒体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媒体鉴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媒体素养教育即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的途径首要的是加强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当前,虽然大学生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来自媒体,但有关媒体教育的内容并未引起相关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是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的关键之举。当前,将媒体素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学生的英文课本渐趋媒体化,学生很多的阅读教材、视听说教材都带有媒体色彩,而且在目前看来在大学课堂上进行媒体素养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还应该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媒体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媒体信息的鉴赏,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篇(9)

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可以说一批又一批,人数也逐年攀升。但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死学英语。英语不过关,就是得到再高的分数,也很难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甚至连入学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每一个想继续深造,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的大都必须先掂量下自己的英语水平,英语成了是否被淘汰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它决定着考生的命运。而对已经工作多年的那些专业人员来说,几乎都要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英语也就成了他们一个必不可少的门槛,非得迈过去。但对于已经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来说,虽然他们的技术精湛,专业水平一流,但英语水平也就是在上学时保留下来的一点底子,平时工作也很少用到。要想通过职称评定,英语就成了他们的大门槛,只要外语不过关,一切无从谈起。

(二)英语课外班的弊端

考研热,也促成了课外班的热火朝天的兴起,这种异常火爆的场面让许多刚刚步入考研队伍的大学生惊诧万分。据调查显示:90%的“考研人”都参加过辅导班,而这些人当中几乎100%的参加英语班,这足以看出英语辅导班的火爆。可以说,在以往的任何考试中,没有一门学科像英语这样受到如此“青睐”,拥有如此多的课外课堂。这种现象真的应该得到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认真反思,仔细思考。学生为何有如此高地学习激情?如此高的学习外语的激情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这背后到底有何缘由?这种激情到底是真的激情还是被激情?假如这种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激情转化在某一门专业课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或什么样的效应呢?也许这是一次很好的假设和猜想,也许转化之后,广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不敢接受这样的后果。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对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持有不同的观点,很多单位都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理论知识也不是那么扎实,而这些理论知识还只能等到工作以后才能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这样的效率用人单位是不满意的。怎么样才能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有效、快速地转换成实际的工作能力,这需要我们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抱有一份热情,有克服艰难险阻来攻克难关的能力。而大学就担任这样一份重任。如何将这一重任落到实际,值得每一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二、对大学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

面对以上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作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或管理者应该拿出什么的对策和应对办法来改变这一不良的循环呢?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多年反思,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思考。

(一)大学英语的教育应与现代化相结合

虽然我们已经步入到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中,比如我们的教具,从最普通的、最简单的粉笔头加黑板的教育模式到投影仪、各种音响设备、各种电脑设备和录音、录像设备的现代化设备。但是这只是教具上的现代化的发展,是硬件设施的改变,而我们的教学思维模式、教学观念是否也与时俱进,也跟的上时代的变化呢?纵观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大多采用的依然是那种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老传统模式。大学英语教师传授的主要是知识和枯燥的语法,而给学生留下的课下作业也主要是背单词、做习题,“哑巴英语”依然存在于大学校园里。这种落后的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早已不匹配,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大学的英语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英语教育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具的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观念、现代化的思维模式来指导教育过程,引领教育理念。应转变教育目的,改变培养目标,去吸收和借鉴其他高校包括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放在重要位置。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教育观念的改变必然会使教学模式随之改变。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应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来改变教育模式。应让学生去实地操练,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的魅力,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互动模式,尽量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译等全方位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篇(10)

清末时期,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我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上至清朝官员、下至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寻求改革之道,力求挽救民族危机。和维新变法的兴起大大推进了中国各项制度的变革,教育界的变革也是其中之一。为了兴办新式教育和培养新式人才,中国开始以西方教育为参照系在中国大力兴办教育事业,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都是由教会开办的。传教士在这种新式学堂及教会学校中开始了最早的英语教学实践,为了更好的介绍西方的文化知识,他们把英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开设了各种课程。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英语素质的过程,也是使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的必须途径。因为国家的快速发展也为新世纪的人才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掌握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可以更快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技文化等诸多知识,来用到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中去,使中国真正的与世界接轨。因此大学生的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是这样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可见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交流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和外国的跨文化交流,因此,仅仅掌握了语法规则、会做题并不代表掌握了一门语言,能够交流才算真正掌握了。语言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顺畅的交流可以使彼此更好的了解彼此的文化,更好的与他国沟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教学根本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三、传统英语教育中的弊端

(一)现行教育制度的不足导致了英语教育中的“费时低效”

近年来的大学英语教育开始偏向功利性的追求,这种追求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及英语所能带来的利益,英语在文化教育的各门学科中成了学习时间长、任务重的学科,在“考研热”、“出国热”的推动下,大家将英语放到了一个过高的位置,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考研、出国等各种应试考试展开,四六级考试也是获得毕业的条件之一,学生们接受训练的内容也是各种考试的题型,这样的人才可称之为标准化的人才,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概括为“麦当劳化”似的流水作业教育。

(二)教学方式的英语教育方式导致“哑巴英语”

采用翻译法教授英语的老师,主要讲授英语的规则、词的解释及文章的翻译,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也和这种现象类似。老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语言现象机械的传授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老师的素质。但长期以往,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显出了它的弊端。

(三)学生心理状态的不良会影响英语教育的目标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所以学生的心理状态肯定会影响到教学的结果。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之间要有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逐渐完成的。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仍然以应试作为学习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并不适应大学英语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手段的要求。再者,在中国学生的眼里,从高中进入大学,意味着从地狱进入了天堂,没有了考学的压力,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开始变得自由散漫。英语在大学是作为公共课出现的,大多数学生对于考试也是应付过关,学习英语仅仅成了个形式。

四、对策

(一)优化大学英语教育的资源投入结构

在应试教育的考试体系中,考试制度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学生在为考试而考试,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能力,使英语不能发挥它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作用。目前现行的考试制度不能改变,我们就要通过优化大学英语教育的结构,使之与社会的需求挂钩,在现行的制度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笔者认为,各行各业对英语的需求要求不一样,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行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首先要通过相关信息了解自己以后就业方向对英语的需求度,对自己以后的从业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自己就业方向所需外语水平较强,学生自然会加大英语学习的力度,这样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调整学校有限的资源。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语言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我们首先要重视的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英语是为了与人交流,这才是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做到:首先,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改变传统的只重读写、不重听说的现象,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展开教育,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其次,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再次,老师在教学中应加入情感因素,和学生形成多层次的互动,积极回应学生的反馈,这样学生更容易对老师产生信任和好感,更加认同老师的教学,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学。

(三)树立良好的心态

篇(11)

二、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主要着眼于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将英语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语言课程,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事实上,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才能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人才”,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培养成“才”。本着这样的思想,英语教学才具有强大生命力。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汇聚了人类文明和智慧,蕴涵了丰富的人文内容。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善于挖掘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发展认知、丰富情感、完善人格,使外语学习成为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英语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人生当中难忘而美好的经历,通过真挚的沟通,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师生人文素质,同时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三、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1.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内涵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大学英语》这套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中生动感人的故事,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中的闪光之处。这种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1)善待老人,宣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大学英语》第一册“ThePresent”一文中记叙了老妇人80寿辰之日,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热切期盼着女儿迈拉的生日礼物,结果等来的却只是一张简单的贺卡和一纸支票,最后老人伤心欲绝撕碎支票。文中没有出现对迈拉批评的话语,却处处在抨击迈拉忽视老母亲的行径。用她获得为老人做事的奖章来讽刺她置生身母亲于不顾却获得奖章;用邻居上到莫里森太太下到六岁的约翰尼向老妇人表示生日的祝福,可她这个唯一在世女儿却无动于衷于老妇人的生日。在教学过程中穿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教育,突显文章主题:血浓于水,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亲人(特别是年迈的亲人)比其他的人更重要。(2)从悲观失望中走出来,提升人生境界。真正意义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摈弃狭隘的自我,树立起对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以博大的胸怀悦纳整个世界。“GoingHome”一文中主人公的妻子以宽厚的胸怀包容他曾经的错误,用爱为处于人生迷途中的男主人公照亮回家的路。(3)藐视困难和疾病,坚忍不拔的乐观精神。“SailingRoundtheWorld”一文的主人公奇切斯特,在身患肺癌,即将65岁的时候,依然起航去完成环球航行的梦想,最终获取成功,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他教会我们不要对梦想说不,不管你多少岁,只要有梦想并付诸行动你就会成功。(4)珍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自然,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IsThereLifeonEach?”“TheVillainintheAtmosphere”等课文关注的都是环境的。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肯注重挖掘课文的人文素质材料,那么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就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2.注重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经历。人文主义教学理论强调语言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趋势和情感走向,要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情感需要的完整的人来对待,因而在努力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增强学生情绪智力即情商的培养。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体会文章思想内涵,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只有自己先被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打动,才能将深刻的情感共鸣传递给学生,才能将文章中深层次的隐性情感传递给学生。因此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探索新知,大胆设计课堂,深刻挖掘教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声情并茂,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思考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此拨动学生心弦,达到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会贯通。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鸣共振中,教材所蕴涵的语言点和思想闪光之处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情操。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设计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教材,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问思想与情感的双向交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