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预算的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2 09:20: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预算的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预算的管理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零基预算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udget management;zero-based budgeting

中图分类号:F8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38-02

0 引言

高校预算是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中解决了许多问题,同时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将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工作的重心。因此,研究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管理的建立和实施问题,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依据国家部门预算的思路,建立了二级单位预算管理体制。二级院系在学校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财务收支计划和资源配置下,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和分配的教育资源自主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但执行中遇到诸多问题,这是因为相关部门对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高职院校财务工作开展被动。

2 我国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这与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预算供给体制有关。由于高职院校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学校无偿使用。许多高职院校在资金使用上没有形成节约意识,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不注重提高资金利用率。

2.2 预算编制不合理

2.2.1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部分高职院校编制财务预算采用增量预算法,即根据上一年的基数与本年的增减情况来确定本年度的支出规模。但是严格来讲,虽然该方法简单,却也违背了行业规范,有失公平。它是基于以往的编制方法,承认过去的收支是合理的,无需改进,而因循沿袭下去,容易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及预算的不足。

2.2.2 预算编制程序不合理 实际上,财务部门是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者,负责将预算指标下达给校内的管理、科研、教学等部门,编制出财务预算大都存在主观、片面的问题,难免打击相关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前,对学校的业务活动往往缺乏全面的认识,预算编制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造成财务预算指标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资金供求与学校发展规划相互矛盾,失去资金保障,学校发展规划很难顺利实施。

2.2.3 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 在预算支出编报中,部分支出项目编写的过于笼统,专项业务费用支出数额过大,各个科目并未进行细化管理,为后期的分析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2.3 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2.3.1 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预算管理明显弱化。由人代会批准下达的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任意调整、追加的违规操作行为,部分高校擅自扩大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混淆开支渠道的现象,挪用、挤占、截留项目基金的违规操作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操作者还虚列支出项目,这不仅与政府部门设立财政基金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严重违反了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资金使用率明显低下,“好钢”用不到“刀刃”上,无疑加重了资金供给矛盾。

2.3.2 预算管理过程缺乏考核和奖惩制度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没有建立起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不利于调动各预算责任单位勤俭持家的积极性,部门之间都争着要经费、上项目,降低了学校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管理大都停留在制订预算和执行预算的水平,只注重资金的投入和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对资金的使用结果、效益、效率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查,忽视了对资金支出的管理和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评价。

3 建立一种适合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模式

针对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希望设计一种预算管理模式,规范和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即建立一种在财经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由各部门积极参与,以部门预算为编制形式,以“两上两下”为编制程序,以零基预算为主要编制方法,由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监督预算执行的预算管理模式。

第一,建立财经领导小组,规范理财程序。成立由分管财务的院长、财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处、所)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学院财经领导小组,统领预算管理工作。对各院(系、处、所)及附属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及全校的总预算草案进行审核,使预算编制的结果更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在编制阶段,预算从基层部门编起,即有支出的部门都参加,要具体阐明财务政策和预算分配指标,使参与预算管理的所有人员对预算指标及其执行过程都有清楚的认识。在预算方案实施过程中,学校管理、教学及科研等部门应该严格遵照校内财务部门批准的预算指标开展申报预算支出项目,如有追加或追减的要求,应根据法定程序逐级申报,经批准后方可执行,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违规操作的发生。

第二,采用完整的预算编制形式。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包括学校预算及其下属校办产业预算,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和专项支出预算;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和财政预算外划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它收支计划。部门预算是根据每个资金使用部门的具体情况,将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这些部门,确保部门预算完整无误。

第三,执行严谨的编制与审批程序。根据《预算法》要求采用“两上两下”,内部预算与上报预算职能上各有分工,互为补充。上报预算是基于高校和主要财力提供者之间的信息及保障、约束关系而构建的财务体系;而内部预算处理的则是校内及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及保障、约束关系。内部预算与上报预算组成一个统一的预算过程,形成了一个分层次的预算体系。

第四,使用科学的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有多种,目前零基预算法是使用较广泛的一种编制方法,根据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 轻重缓急程度 重新预测 各个科目、款项的支出定额。

第五,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根据行业规范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对财务内部机构设置进行严格的管理,使预算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同时,以国家财政规范和本校财务制度为依据,严格监控财政资金的使用流程,并与上级主管部门通力配合,对学校事业发展项目进行研究和论证。

参考文献:

[1]高雷.从高校发展战略谈绩效预算管理[J].2006,(35):5-7.

[2]安川金.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7):23-25.

[3]高雷.从高校发展战略谈绩效预算管理[J].2006,(35):5-7.

篇(2)

合理工程的造价就是在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面的经济权益而对建筑工程造价及建安工程价格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而对工程造价预算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管理更是对加强企业的管理、工程成本的考核、经济核算的实行、工程造价的明确、工程招投标的报价以及施工计划的编制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工程项目造价预算存在的问题

1.行政的过多干预。管理工程项目的造价不管怎样,都是政府部门经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此,政府部门设置了很多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对各机构自身的职责范围以及权限进行了认真地划分。但是由于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过多地参与到该工作中来,对市场经济进行过多地干预,导致行业间出现一些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如贿赂官员,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工程项目的建设,通过一些关系改变实际造价等。

2.管理制度较落后。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土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管理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一些单位未构建相应的建设监理制度,没有按照工程项目监理相关规定以及其实施的细则对工程项目投资进行有效地控制,未将责任落到实处,导致土建工程项目的投资出现失控问题。同时其造价管理工作不够完善与全面,造成工程项目造价预算编制的相关内容和其实际工作脱节,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以及造价等。

3.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其经常会受到市场或者其他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工程建设经常出现一些变更,当工程项目建设在发生变更以后,其原来的造价预算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使原有造价预算产生变差。同时建设单位对于这变更问题并不是很重视,当其发生变更以后,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和造价预算相脱离,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及价值,不仅使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逐渐下降,同时还影响了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合理规划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要点分析

1.正确取定预算编制依据,尽可能多地准备基础资料,为预算编制做好准备。预算的编制工作离不开大量的基础资料,预算依据的质量非常影响工程造价工作的效果。预算工作人员要向有关工程人员询问情况,了解工程有关内容,并对有价值的资料和有助于预算编制工作的资料及时收集。这样才能取得正确的概预算编制依据。因此,预算人员在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之外,还应该注重现场勘查,搜集第一手的现场资料。 预算人员应注意收集施工设计图纸、地形测量图、工程勘察报告等相关资料,深入现场勘查、调查施工环境并进行施工方案研究,总之,尽可能多地准备基础资料,为预算编制做准备。

2.全面掌握建筑材料价格市场动态。建筑材料和人工费一般占工程总价的60%-80%,而市场上的建筑设备和材料品种繁多,价格参差不齐。材料价格的市场波动也直接影响工程预算,存在动态变化风险。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对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价格一定要心中有数,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动态变化状况。在编制报价时必须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预测其变化趋势,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

3.强化预算编制的自我审核,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概预算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急、工程数量复杂、难免多算、漏算、重复计算,这就要加强审核力度,提高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首先,审核工程量、采用的清单、定额、指标是否正确。根据设计图纸、设计说明、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审核工程量;根据建设主管部门、造价站、造价相关指导性文件审核采用的清单和定额名称、编码、计量单位、套用的定额所包含内容等是否满足设计施工方法要求;根据相关造价指导性文件结合当地厂商价格信息审核清单、定额单价是否符切合实际。

篇(3)

预算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搞好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预算编制的起点。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入并运用的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都表现出很大局限性,应通过利润观(或每股收益)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加以改进。

一、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局限性

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模式是指以销售预算的结果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的一种预算编制模式。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基点,适应市场状况,得到普遍采用。然而,这种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不能达到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提高公司价值的预算管理目标。

(一)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依据的假设不具有现实性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隐含的两个假设是:(1)预算编制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其唯一限制是销售;(2)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于增彪,2002)。现代公司制度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契约、公司利润内涵都内生地决定了这两个假设都没有存在的现实土壤。

现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有者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而经营者则关心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报酬、社会薪金、隐利等),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在预算编制上,公司所有者处于直接生产经营之外,经营者编制预算并执行;所有者当然追求利润,而经营者就不一定像所有者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去追求利润,他往往从自身当前利益出发进行管理决策。或者不计成本和风险,片面追求销售的增长,不正常扩大市场而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本;或者在可以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时,极端保守,怕冒风险有损当前稳定报酬而对市场机会视而不见。可见,作为预算编制者的经营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将销售视为利润的唯一限制也不合理,至少利润目标须考虑销售与成本两方面因素。

公司利润的内涵内生地决定了销售与利润增减变化并非简单的一致性关系。从数量上看,利润=(销售)收入-成本,收入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利润的增长,须考虑对应的成本变化情况,过分追逐销售,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开发,忽视对成本的管理,会因经营风险过大而陷入困境。山东秦池酒厂通过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迅速占领国内白酒市场,但2亿元的广告成本却压得它销声匿迹。从质量上看,利润是否会带来净现金流量的流入是关键,否则,利润增加往往成为呆账、坏账,造成虚假繁荣的陷阱。最后,从利润与公司战略关系看,需要考虑不同的战略类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如市场竞争程度、规模经济、政府政策等,不仅仅是销售的问题。

(二)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反映的经营观念的落后性

公司经营观念经历了产品经营和市场经营两个阶段,正处于向资产经营转变的时期。资产经营是指把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集中等方式进行有效地运转,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它强调要考虑资产的机会成本,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产产能配置,使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市场化,达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销售量决定生产数量的预算编制思路,使得公司内部在是否生产(或外包,公司产能转移),如何生产,生产多少决策上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从本部门资产实际产能出发,结合公司目标利润(或每股收益)进行成本效益考核和模拟市场核算,决定本部门资产收益最优化生产预算。

(三)销售观起点论的核算模式可分析的视角具有狭隘性

首先,这种预算模式与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相分离,仅反映销售及相关的计划的执行情况,不能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及时信息,提高管理、决策质量。其次,这种预算基本上没考虑外部信息使用者,既不能通过预算信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发出企业现时和未来价值的信息,又不能通过外部相关市场的对管理者经营的施加约束,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治理困境。

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优越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就是以目标每股收益或利润水平为起点,分别编制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进行反复平衡,直到实现目标利润为止的预算编制模式。这种预算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公司计划和控制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来影响公司股价,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解决公司委托问题,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一)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将所有者利益与公司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将预算与企业的战略衔接起来追求利润是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之一,公司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的利润追求不一定是管理当局的目的和方向;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在目标一致的最大可能限度内保障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战略的设计和实施符合所有者的利益。

(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强化公司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

按照杜邦分析法的思路,每股收益综合而详细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上,在杜邦分析法下给出的是投资报酬率,增加负债率就可以得到权益资本报酬率,进而得到每股收益数据;反之,从每股收益推出投资报酬率,该指标经过杜邦分析法的层层分解后,各指标所组成的体系就与公司经营的各方面息息相关,通过控制每股收益就可以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财务指标体系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可及时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反馈信息。

(三)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顺应资产经营的趋势

以每股利润为预算的起点,内在地强调公司经营结果必须达到资产提供者最低投资报酬率(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的要求,否则,所有者就会采取各种形式撤走资本。

(四)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困境

在我国,公司的财务预算由董事会编制,由股东大会批准,由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当局负责执行。预算管理涉及三方主体,且三方的利益考虑和掌握的信息都不同,管理当局有更大的管理内部信息,董事会次之。如何通过预算管理降低信息不对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提供了通过每股收益借助市场力量的思路。每股收益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础性的财务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股票价格的变动直接反映着公司执行预算,加强经营管理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经营行为,对其造成外在的压力,促使其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勤勉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当局也有通过每股收益引致股票价格变化表明良好经营的动机,这都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困境。

(五)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有利于与财务报告体系衔接,增强信息有用性

随着所有者对公司经营信息需求的增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规范,财务预算的披露问题就十分突出。在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做盈利预测披露的情况下,对财务预算的信息需求不迫切;随着监督规范仅要求在配发、增发、发行可转债时强制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财务预算的披露就显得格外突出。因为监管部门要求,凡在股东大会上提及财务预算的,也必须在股东大会决议中披露,这导致只在董事会上讨论财务预算成了普遍做法。我们认为,将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公开披露,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外部决策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在期初编制的预算报告中的三张预算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有助于对公司年度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分析股票价格,决定是否购买或持有。在期中,将定期或适时取得的预算实际进度报告或实际的三张报表与预算比较,确认差异并予以公开披露,为实现预算提供了保障,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基于期初预算所做的决策的修正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这种预算的数据结构与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层次的单位或个人都对应着一定的明确数据,与其权利和责任相联系,从而使财务报告明细化。

三、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可行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它给了决策者更大的决策空间和视角,有助于协调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促使公司经营活动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在我国,一般是以销售为预算起点,且大都不太成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模式将更有适用性。实际上,邯钢经验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成功运用。邯钢经验可概括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运用到推法确定目标成本,即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在市价外在确定前提下,首先确定目标利润才可确定单位目标成本,在预算编制上实际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预算编制从选择投资报酬率、利润水平或每股收益开始,且这种选择由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别进行,通过既定的程序协调决定,增强其可执行性。经营者依据协调后的指标计算成本总额和产品数量,拓展为包括成本预算在内的利润预算,与现金预算、资本预算一起构成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4号公告盈利企业分部报告[M].1976.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31号公告企业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M].1997.

[3]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余绪缨等。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篇(4)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财政局和各级财政机构对于会计预算的管理愈加重视,单位的发展需要有力的财政保障,实施有效的会计预算管理将会为单位提供一定的财政保障同时可以使单位更稳定"安全的运行#如今,会计预算管理在经济体质的改革下不断变化,对财政局的发展状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财政局和各级财政机构不断采取更为有效"针对的措施对会计预算工作进行更实际的管理,保证财政单位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1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现状

虽然我国各级财政机构对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该项工作进行完善。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较深,从而导致当前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万,严重阻碍了会计预算作用的发挥。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2财政局在会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会计预算范围过小。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财政局对于会计预算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当前的会计预算并不能将所有的资产进行核算,许多政府直接围绕政府的支出进行核算,并没有将所有的经济资产进行核算,经济体制的发展使许多政府的投资形式更为多样化,从单一的发展形式演变为更为多样化的发展形式,政府可才有直接控股和间接控股的方式进行管理,但当今的会计预算范围过小,只对政府直接支出进行相关预算,却忽略了国有股份和有价证券的核算,导致会计预算的不完整性和不真实性,同时,也导致财政局在会计预算管理上的苦难,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2.2会计报告信息过于单一。当前财政会计报告的形式过于单一,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过于单一,财政机构的会计预算通常是对财政的如实报告和反映,其主要对财政机构的财政支出情况的反映,形式和内容都过于单一,并不能对单位资产和负债进行更有效的反映。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于财经局在会计预算方而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过于单一的会计报告形式并不能满足财政局在会计预算管理的需求,反映并不充分、实际的会计报告导致会计预算工作的不透明,将会导致一些询私舞弊的行为的产生,因此,保证会计预算报告形式的多样性将有助于提高财政局在会计预算管理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2.3固定资产核算缺乏完整性。行政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缺乏一定的完整性,财政部门对于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会直接反映在财政报告上,但对行政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实际价值和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却不能直接反映在财政报告上,财政部门记录固定资产的同时,忽略固定资产损耗情况和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不能直观、准确的反映损耗的直接成本,这样的会计预算方式虽然简单快捷,但是存在十分严重的不完整性,对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使用情况和资产的减值并不能直接进行有效的查询,容易存在舞弊行为,导致固定资产的不一致性,对于固定资产会计预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会计预算的准确性,影响财政局对于会计预算方而的管理力度,降低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导致整个会计预算过程存在相关的财政问题,不利于财政部门的有效管理和资产核算的完整。

2.4收付实现存在局限性。收支平衡是财政的主要目标,在会计预算中,收付实现的同时,要求会计预算记录本期所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收付实现存在的局限性,导致会计预算在本期核算中不能准确的记录和反应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况,这种收付实现的局限性提高了财政的风险。在会计预算中,实际支付和本期支出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一致性,导致一些负债的情况并没有被实际的反映出来,进而导致对收入和支出的高估,对于财政可支配的收入进行虚假的预算,忽略负债信息,使财政风险逐步增人,并对其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降低了财政部门对于会计预算的管理力度,对收支结余的真实评价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会计预算过程中,不能真实的反映情况,增加了会计预算的不真实性,收付实现存在的局限性将对财政局在会计预算的管理上产生不利的影响。

3财政局加强会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3.1财政局应该完善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预算管理,首先要保证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对监管体制和收支约束制建立有效的执行力度。预算制足完成后,首先要选择负责人保证预算资金的落实,并选择其他人来监督预算的执行过程,保证资金的使用透明,让纳税人对政府放心。

3.2明确监督管理内容。财政局行使监督权利必须与法足的要求相符合。查看的重点应该放在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否足够完整或者足够真实。各单位的财务记录是否与国家法规规足的相符合,是否按照要求记录了单位的固足资产、折旧率、现在的价值、单位负债等内容,这些都是财政局进行会计预算的监督时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

3.3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曾经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唯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进行预算数据的统计和上报,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来杜绝弄虚作假的事情发生,最大程度上保证财政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政府规划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面对日益复杂的会计预算工作,唯有从源头上提高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保证预算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财政局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学习会计预算相关法律法规,在收支目标计划中纳入收入、财务经营活动,相关的工作人员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根据会计预算工作的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

当然,也可以从社会上招聘高素质的会计预算管理人才来作为新鲜血液,唯有不断提高预算管理人才队伍的质量,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提高。

3.4创新会计预算管理方法。对于政府的资产核实不准确的情况,财政局首先应该创新会计预算管理方法,加强对于单位经费预算的管理,对于无形资产的统计要完全,可以采用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来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数据,着重分析单位的财务经营活动,经过科学而全面的分析之后得出高质量的报告,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单位各项资产的情况。充分发挥会计内控制度的积极作用,以此提高执行盘点、对账工作的效率,确保会计预算操作流程清楚,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

3.5实行全面核算管理,提高会计预算管理质量。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财务局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预算核算会计方法,采用多样化、多元的方式进行会计预算管理。在具体的预算核算上,不仅要核算财政资金支出,还要对国有股份等进行核算。同时,将预算核算与财务管理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加强对单位的经费预算管理,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然后对报告进行分析总结,通过监管手段充分发挥预算执行的积极作用,提高盘点、对账等工作效率,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在预算执行监管上,要切实加大监督督察力度,通过随机抽检、突击检查等方式方法不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规范执行操作,也可以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效率。当然,为提高会计预算管理质量,紧靠过程中的执行监管及责任制度、奖惩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对此,要进一步规范预算报表编制,加强财务工作公开化建设,尽量使预算管理实现公开化及阳光化,力争准确、全面、客观的反应风险及预算执行状况。还要坚持依法理财,依法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惩做出违背职业道德及不法行为的会计人员。从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角度看,财务局又必须定期组织专业业务培训活动,构建一支专业的、职业素质高的高水平财会工作队伍。

4结语。总而言之,我国政府财政局不但要高度地重视会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还应当重视加强会计专业素质的必要性与时代同步,和社会共发展,树立一个能与适应当今形势的新概念,不断反思与改进,为今面临的会计预算管理提出有力的建议,认真详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积极地组建会计预算探讨小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我国财政部门的管理制度,在竞争中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创造出新颖的管理建议,充分地提到预算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存利.推进预算又好又快执行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2(07)

[2]关于1958年农林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情况和经验[J].财政.1958(14)

[3]彭天喜,秦新锋.中南地区第三次预算管理工作协作会议综述[J].武汉财会.1988(09)

[4]徐良荣.健全预算法制 硬化预算约束――预算法国际研讨会综述[J].武汉财会.1988(11)

[5]闵峰卿.如何搞好预算执行检查分析[J].武汉财会.1990(04)

[6]周延良.谈预算论文撰稿技巧[J].预算会计.1995(08)

[7]傅贤胜,刘志勇.试论如何做好部门预算的管理工作[J].广东水利水电.2007(S1)

[8]倪风标.论做好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及措施[J].民营科技.2009(06)

篇(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事业单位是保障社会公益利而存在的具有服务性质的机构,其主要任务就是发展各项社会公共事业,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可是由于受到体制、制度以及自我意识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预算编制准备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的问题,这都影响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度。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事业单位领导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不予重视,缺乏财务管理观念,并没有能够将财务管理所具备的辅助决策、监督管控的功能充分有效的利用。部分领导不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与财务管理方面相关的政策规定,不知道该如何对单位的财务进行分析,这就导致很难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财务人员知识简单的将参悟管理看作是对账、算账,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另外,还有一些领导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分开管理,没有对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有统一的认识,财务管理的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这并不利于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深层次的问题。很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还不能达到要求,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单位缺乏对其的系统培训,这些都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正常实施。

(二)财务预算编制准备的不充分。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是以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作为前提,财务预算工作涉及到每一个部门,具有很长的时间跨度。所以,在编制财务预算的时候,应该要成立专门的预算小组,由主管财务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的成员为组员,然后充分考虑社会宏观环境以及事业单位本身的情况等因素,从而对事业单位实现财务预算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难度。可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成为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即便是成立了财务预算小组也不能够真正发挥财务预算小组的作用。另外,在编制财务预算时,由于财务人员平常很少参加单位的业务讨论和决策,所以只能够依据单位上面所统计的业务数据进行预算编制,这编制出来的结果与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不符,所以不能得到用款单位的全力配合。

(三)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都缺乏内部监督机制来对事业单位进行制约监督。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并不重视,要知道内部升级是内部控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有些单位只设置了内部审计这一岗位,安排的工作人员也都缺乏财务审计知识经验,这就使得内部审计监督无法实施。对事业单位无恶法有效的监督导致很多违规行为的出现,再加上单位领导者与财务管理人员的财经法规观念薄弱,财务管理所需信息不具备真实性,不利于事业单位发挥其职能。

(四)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收支管理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编著不予重视,虽然国家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作出了明确要求,一定要根据是也发真的计划来编制财务预算,可是一些事业单位在编制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客观分析,知识简单的采取增量预算法,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系数,重新进行计算得出新的预算,这种预算结果与事业发展规模速度不符。除此之外,有些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收支管理存在不规范行为,预算资金本应该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范围,并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核算,可是有些事业单位却没有按照要求去实行;还有些单位对支出审批宽松,对资金的用途随意更改,扩大开支范围,促使事业单位经费使用前松后紧。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对策

(一)完善监督机制,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要做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人员的配备,消除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而国家应该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法规体系,促使事业单位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同时还得建立起量化的财务监督模式,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化,让事业单位的财务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政府部门还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对事业单位进行严格的财务监督,认真严格地执法。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还需要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不断进行财务创新,树立起经济效益的观念,充分有效的利用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充分做好编制预算前期准备工作。

在编制财务预算的时候,财务预算喜爱哦组应该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先是对上年度的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预算与实际存在差别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于预算实行的影响。其次,对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与单位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有所充分认识,找出影响工作目标实现的具体原因,对可能的收入来源进行清理,对单位资金支出项目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处理。

(三)加强预算管理,对收支规范进行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单位应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进行完善,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预算编撰工作。事业单位还需要对预算方法进行改革,细化各个部门的财务预算,利用预算的结果来对单位资金的使用率进行衡量。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是预算管理中一个必要的环节,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不仅能够对预算进行控制还能够及时纠正偏差,为下一年的财务预算编制奠定良好的基础。事业单位应该要将单位每一项收入都纳入核算管理的范围,单位各项收费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此外,还需要健全服务收入的分配制度,将进一步拓展服务经营范围与处理好社会经济效益关系同步实行。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资金开支范围和标准,对资金的收支规范进行管理。

(作者单位:吉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和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管理方式的选择中,预算管理以其在企业经营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和合理应用。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树立预算管理的意识。并且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将预算管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为企业的经营服务。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三超”现象起着关键作用。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建立一套完整的制约体制,使工程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一、工程预算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预算是施工企业保障成本控制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关健所在。在编制施工作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形象进度和施工顺序,还要有工程预算工作量和工料消耗。同时,工程预算又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更保证了施工组织设计的高效、科学合理,使任务按期或提前完成。另外,工程预算确定工程的预算造价,反映施工企业产品的预算成本,同时工程预算又与施工定额相关,因此是成本管理依据,能使施工企业认真备工备料,对人工、材料定额限量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因其政策性、经济性强,能帮助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标准,为企业准确进行财务核算、成本控制等提供详细资料及依据。

二、目前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预算管理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大多是处于联合阶段性的管理工作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招标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和较少勘察施工现场,导致设计不准确、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按原图施工,以至于发生大量的变更,结算价偏离概预算,重新调概。

在施工招投标阶段,投标限价不超概。但是很多实际情况是,概算还未审批完,已进入招标阶段,虽然有施工图预算,但是设计不完善处尽有。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和投标限价不准确,会导致流标或者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成本管不严,导致投资管理失控,工程不能按期完成。同时由于贷利息不断增加,致使原本紧缺的资金在恶性循环中运行,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工程预算定额尚不健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需借用部颁标准,房屋建筑工程需参照工民建定额等。这类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企业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的影响。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建议依据地域差异和工程实际施工水平的不同,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定额进行调整,即在基础定额之上,增加相应的难易系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

另外,需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总结、汇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和管理。

3、工程预算确定方法滞后。由于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不断涌现,编制预算时,需要经常进行定额换算。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并且新增补的定额往往缺少代表性,造成了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

这种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

4、有些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偏差,不能适应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现有的工程造价顾问或咨询公司,其主要业务大多是依靠定额进行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其人员往往只具有从事概预算工作的资格。

因此在推行预算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不适应现代造价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专业技术素质差,不能独闰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投资预控能力差,大量的工作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二是不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三是缺乏经济和法律知识,处理索赔能力差,尤其是缺乏对国际工程管理中的FIDIC合同条件的理解。

5、编制的预算不符合实际,好的预算管理在于其贴近企业实际,具有可行性。但有些企业编制的预算脱离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很大,难以反映问题和进行分析,编制预算的手段和方法落后,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不足,对数据形成的原因分析不透,造成误差较大;对预算的因素考虑不周,造成重大预算项目的遗漏;没有一套科学合理、逻辑性严密的预算表,预算编制粗放,执行起来误差较大,致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故意造假立项,超高预算,这是目前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好多单位和部门在立项、特别是在涉及国家投资的项目时,为了套取国家投资,人为编制超高预算,致使出现很多“钓鱼工程”。而一旦工程预算确定之后,超高部分的资金没有真正用于工程,而是通过暗箱、违规、甚至违法手段进入个人腰包,最后是“钓鱼工程”变成了“豆腐渣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造假预算是“豆腐渣工程”源头。

三、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若干对策

1、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预算管理。通过对竣工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和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通过加强投资估算管理和推行限额设计,合理确定工程的静态投资,充分预测动态投资,保证建设项目决策打足资金,不留缺口。加强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

2、适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调节的力度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度调整人工和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对比,差距越来越大。

这就需要行政部门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措施,由市场经济所引去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的反映到工程造价中,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促进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

四结语

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总之,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融经济、技术、管理于一体的投资管理科学。它应符合我国的国情,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篇(7)

一、工程概预算的内涵及意义

(一)工程概预算的内涵

工程概预算指的是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有关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依据有关的定额标准、指标及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整体建筑工程全部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

(二)工程概预算的意义

工程概预算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其实和工程造价是相同的涵义,工程的概预算编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工程概预算以整体建筑项目为前提而展开的,是由建筑工程总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分项综合单价等构成的价格计划体系,概预算编制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据资料表明,占工程建设整体费用1%的设计费,却产生了超出75%的价格影响度,所以一定要加强概预算工作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使编和管有机结合,是合理科学的降低投资,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最直接的方法。

二、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从实践可知,预算定额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借用定额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的施工环境、参差不齐的施工水平却运用同一定额标准,这充分的说明建立一套包罗万象、来源于实际的完整预算定额体系势在必行。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各地区建设各异的预算定额管理、预算编制规定又不利于跨区域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待提高。

通常来讲,预算管理工作由各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的部门、成立的机构专门人员来负责完成,进行审核预算、宏观监督与调控。据了解,我国除了一些大型建设单位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外,多数中小企业却极度缺乏工作胜任能力强、成绩突出的管理人才,常常准备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才开始组建人员、熟悉业务,而随着工程竣工的完成,此项工作业务则立即终止,而刚刚积攒了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又会将预算工作搁置。另外,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缺乏对预算管理人员的政策激励、成绩肯定也是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无法热情的投入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根本原因。

3、工程预算咨询机构管理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从事工程造价咨询等工作的中介组织发展很快,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不配套,审批与认定中介组织过程不严谨;中介组织对承担的咨询服务不负经济责任,也没有完善的赔偿制度和回避制度等。很多中介组织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他们借助于行业主管部门的权力,不按规定办事,搞行业垄断,缺乏公正性,影响了造价咨询机构的声誉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4、综合管理意识不强、确定方法滞后。

目前,我国多数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均处在阶段性的子项目管理上,很难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单位、设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为政,而工程监理部门则只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很少参与到决策分析与投资管理中。虽然,预算管理包括单位预算及工程概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控制,因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设计保守、投资偏高、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另外,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大多停留在静态、滞后的层面,没有跟上时代的形式作创新的调整,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日益变化的扩张需求。

三、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认真勘踏工程现场的概况

在概预算前期,预算人员要亲身到工程现场勘踏,像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诸多因素,掌握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依据具体地形结构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概预算结果,并考虑材料和设备等进场所需加的运输费等。

(二)熟悉掌握设计图纸,详细理解设计意图

设计图纸是设计概预算的第一个环节,仔细看设计说明并认真查看平面图,清楚的掌握建筑工程的规模、位置以及施工标准,再根据各种不同的立面、剖面图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整体工程量的计算,并在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还要对工程的施工部位以及构件的详细尺寸,仔细的比对和分析,以确定每个细节需要追加的价格费用。

(三)详细了解设备和材料的总体预算费用

由于建筑工程所需设备和材料品种复杂、数量繁多,在造价构成中占很大比重,就需要正确掌握材料、设备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并及时准确的掌握材料的供应价格、设备中能源消耗的费用,以及由于运输及其它原因所增加的费用,设备、材料的预算价格即是供货厂家运输货物至施工工地后的出库价格,这是已加上附加费的价格预算。

(四)全面准确的计算其它各项费用以及取费

编制工程概预算,包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人工、材料、设备等基本设备的费用,间接费用是指与施工活动有关的产生间接影响关系的费用,不同地区关于间接费用的计取也有不同的规定标准,取费的标准、费率的大小等都是依据建筑工程的工程类别或等级来进行记取,而且与工程地点、工程性质和承包方式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有关概预算的文件标准,如果发生物价的波动,价差预备费根据有关规定不予计取。

(五)正确熟练运用定额计算以及全面完整的计算工程量

定额是工程定价遵循的预算执行标准,合理的利用定额来进行概预算是有利于整体造价的控制,概算定额是以预算定额为基础来进行编制的,在编制定额时,依据不同的功能,来确定概预算的定额,并且确定工程量清单单位和定额保持一致,避免单位误差引起的重大损失;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编制概预算时要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以依据数据资料规定的类似结构的定额作参照;施工工艺相同,材料不同的施工结构,可依照类似结构的定额标准来调整和进行抽换;关于全新结构的工程,要仔细查找类似的结构和工艺,也可将结构分解,研究其产生的工效,并编制补充定额。

(六)客观的掌握价格标准,对价差要实施动态掌控

篇(8)

一、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企业先进管理经验, 是以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科学预测为前提, 以销售预算为起点,进而延伸到如生产、成本和资金收支等重要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以目标利润为中心,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经营所涉及的经济资源进行整体控制的一种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把经济活动中的物质和人力资源,通过货币(价值)形式予以量化,通过确定、执行、考核、奖惩进行全面控制。

二、编制预算的意义

(一)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生存雨发展的必然条件

企业只有活力才有生存雨发展的可能。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自愿总是有限的,对有限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方面的配置预先做出合理的规划,把涉及企业目标利润的经济活动连接在一起,使影响目标利润实现的各种因素都发挥出最大潜能,避免因出现“瓶颈”现象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是企业管理者所必须考虑的。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从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企业的短期预算到资本预算、研究开发费用预算等企业的种茶昂起预算,都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进行编制的。实施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大道控制和改善企业物流和资金流,最终提高经营管理的目的。

(二)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工作目标,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中,目标利润通过预算分门别类、有层次地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延伸细化到每一位员工,这些目标就成为他们在特定期间的具体工作目标。企业预算期间的目标利润具有一定的内激力,当遇到困难或阻碍时,他能激发员工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当一步步接近目标利润时,它能给人以鼓舞当目标利润得以实现时,他又给人一种满足感、荣誉感雨归属感,推动员工向着新的目标迈进,可以全面调动职工为此而努力的积极性。

(三)实施预算管理可以使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协调一致

目标利润是管理过程中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统帅着企业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以目标利润代表企业整体的最佳经营方案,是各级各部门都能了解到本部门在全局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看到自己部门的活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障碍和阻力及薄弱环节等,以便区别轻重缓急、从而达到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循环,有助于企业高层领导者、各级主管和职工在更大程度上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达成一致共识,为采取同意行动创造条件,形成一种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是企业成为一个有几率、高效率的整体。

(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审计是财务战略效益实现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其次,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三、如何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

预算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

(一)坚持以集团发展战略为导向

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战略为导向才能对集团发展战略起到支持而不是相反的作用。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蕴含着集团管理的战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依据,是集团的整体作战方案。没有战略导向,或者战略导向性不强,就很难确定预算目标与预算起点,而没有预算目标与预算起点,也就不可能有很好的预算。全面预算管理要加强战略的可操作性,使战略能指导企业预算,即把战略目标指标化,并将其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加以考核,强调预算对战略的调整作用,提高集团战略的适应性。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在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指标和关键控制点的选择,预算编制流程和方法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集团战略的导向作用。

(二)预算编制原则和程序

预算的指标应具有可控性、客观性,必要重视对市场的调研雨预测,企业编制预算,应按“上下结合,分组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进行。先由企业管理者提出企业的总指标,各基层单位或部门据以本单位活部门的预算方法,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最后,预算管理委员会会审查各单位或部门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给个单位或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想成最终预算,经企业管理者或董事会审批后,成为正是预算,逐级下达各单位或部门执行。

四、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定期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奖惩制度应是一种责、权、利相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严密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强化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管理和考评。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控制薄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激励机制的设置上,应该将考核的目标定位在对费用以及成本的控制上,因为财务预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企业最有效的节省资金,或者说使企业资金得到效用最大化,要细致分解各项指标,科学确定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单元。通过预算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发展内部控制。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到预算管理的环节中,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指标细致分解、层层落实,使各个部门的方向明确、责权利清晰。其次,为了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析存在的差异,按照经济责任制落实奖罚措施,并把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预算指标责任人工作业绩的硬性指标。做到事前、事中控制,还要做到事后分析,对年度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要结合年终财务结算的编审情况,搞好综合分析。对每项预算的执行情况都要作出详细分析说明及评价。

(二)企业应不断完善财务预算考核体系建立一套完整考核与奖惩制度

将预算指标值与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进一步完善对预算工作的管理,也是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以便以后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努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业绩考核指标不仅包括结果性预算数据,更要注重过程性业务指标;既要考核预算最终目标的实现情况,又要评价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要根据每一责任单位的特点建立日常监控制度,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相应的考评,将预算过程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环节,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三)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避免“编一套,做一套”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宗会有些偏离,甚至有大的出入,就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预算的结果必须和部门的考核挂钩。在很多公司,与预算相关的工作并没有完全纳入考核体系,尤其是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造成各个部门在编制中认为控制的因素过多,同时,对超预算和上报预算不执行等情况比采取全面的考核措施,使得预算编制“编一套,做一套”。针对这些情况,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篇(9)

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积极推广限额设计制度,严格合同条款,加大施工预算人员的管理[1]。设计人员和工程经济人员要密切配合,做好方案的技术比较,有效的控制工程预算。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园林绿化工程预算失控进行分析,就如何控制园林绿化工程预算提出一些意见。

一、预算失控的原因

1投资决策行政干预多缺乏科学性

园林绿化工程属市政公益工程,实施的好坏对园区功能和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长官意识作崇,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靠人脉关系取胜,一些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得不到重用。这样要做好工程预算的控制就十分困难。

2控制艺术性与投资金额的矛盾

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艺术性、多元化的特征,设计师的意图很容易因投资人的局限性受到禁锢。园林设计方案存在着不透明性,作品过度依赖投资人的观点,设计主体思想缺乏统一,导致优化、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被肢解,造成园林绿化项目投资成本的递增。

3园林绿化预算人员稀少,导致工程预算的不合理

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园林绿化投资金额相对较少,设计单位在有限的设计业务中很难在专业上进行细化。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本专业的概预算定额、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受市场份额和企业运作人的影响,在专业上分工不细化,存在严重缺位或配置不合理,导致设计预算控制不严或失控。园林绿化项目设计费的多少取决于工程总预算的高低和建设面积的大小,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工程规模和建造成本,人为地提高了工程预算[2]。

4前期调查工作不到位,导致预算成本难以控制

一是城市园林绿化多为城市配套工程建设,其城市地下管网、地质水文、周边环境、服务对象等都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成本。二是园林绿化工程是要体现一种精神意境、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必须对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地方特色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二、预算控制的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预算管理分为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施工、竣工结算等,各阶段都有管理和控制的重点[3]。

1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预算管理是控制总体预算的基本环节,在图纸未实施之前做好工程的预算管理是控制总体工程预算的基础。设计任务书中附上详细的工程预算,建设方明确园林绿化工程的投资总额,根据设计方案建立预算模块并随着方案的变化及时调整。这样设计师才能精选优化设计方案,设计出经济、观赏俱佳的方案,使工程预算在设计阶段就得到控制。

2工程招标及合同的管理

招投标、合同管理是工程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加强招标书条款的严密性的评审,防止不平等交易发生,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重点关注合同中涉及质量、价格、工期的条款[4]。园林绿化工程还需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标准及工程计价方法。例如:同样是地面石材碎拼铺贴,应明确是自然碎拼还是机械碎拼、离缝的大小是多少等。

绿化养护期的要求。绿化养护期一般分为:种植后养护期、成活率养护期、日常养护期。提出养护要求并明确费用。

土方工程。土方工程对工程投资费用和苗木后期生长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施工前明确土方要求及计量方法。土方工程分为普通回填土、种植土。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土方工程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原有地形标高、土质均符合设计要求,不需进、出土方,只需重新堆置地形,平衡调整土方。②原有地形标高、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清除原土,购进种植土,重新造地形,达到设计要求。③局部土质或地形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需适当增加种植土或调整地形后,方能达到设计要求。根据工程实际区别对待,在合同中明确价格及计量方法。

苗木的价格。苗木是地域性较强的活体产品,价格差别较大。施工时间不同,苗木采购地区也有差异,其价格是随市场变化起伏的。招投标时,可通过对苗木的品种、规格等确定苗木价格。大乔木苗木最好由建设方与施工方一起到苗木产地实地选购,确定苗木价格,收取一定的起掘、运输、假植、种植等费用,减少价格风险。表1是胸径12 cm不同品种的乔木价格。

3,施工阶段的预算管理

施工阶段预算管理的重点是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以及工程预算的管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设计变更较多,变更费用也较大。工程预算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合同办事,加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做好各项资料和隐蔽工程的记录,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的额度,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力求把工程预算控制在投资总额范围内。

施工阶段严格控制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6]。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减的内容,必须征得设计师、建设方、监理方的确认;现场签证应严肃认真,不允许追加投资,若不符合设计标准则要重新调整方案后再进行施工。

4,竣工结算阶段的预算管理

篇(10)

(一)预算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预算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全面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对高校而言,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对于高校的整体发展更具有多重的积极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可以将财务预算渗透到高校各部门和环节,便于高校决策者和管理者全面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并根据资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制定符合高校整体发展的战略和计划。其次,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和降低各个环节产生的资金流失,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助于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剖析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从其表面原因找到其症结所在,以便不断改进财务管理体系,规范高校各类工作。

(二)高校实施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1)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主要办学经费来源于国家拨款,学校在预算编制上通常只是简单的按照上级批准的拨款计划管理各项开支,这种预算编制的往往较为粗放,对于一些具体事项上的开支没有更细一步的计划。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经费来源有所变化,从单纯依靠国家拨款变为国家拨款加自筹资金的复合型收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校的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对财务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办学主体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促使其对资金进行最优化配置,从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是高校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都开始按照制定的战略目标,不断完善自身的各项管理职能。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紧跟高校快速发展的步伐,加快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型的转变。

二、高校实施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要点与思路

(一)高校实施财务预算精细化的要点 主要包括:

(1)转变工作职能。实施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转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职能。首先,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职能要从单一依靠财政拨款阶段的记账核算转为市场经济下的运营和管理。其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财务预算活动不再是静态的资金分配和管理,而是从财务事后核算转变为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模式。第三,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财务人员不只是简单的进行预算编制,还要参与到高校的财务战略制定过程中,从全局角度对各个部门、各个项目以及每一笔费用的支出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规律,真正做到精准制定计划,彻底改变传统财务预算的粗放型模式。

(2)细化预算管理内容。高校精细化预算具体到内容方面就是要对高校内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细化、分解和重组,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拓宽财务预算的范围,使高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预算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并且精细化管理由于更注重对重点项目预算的控制,其往往能够有效堵住一些资金流失的缺口,更好的抓住预算控制的重点,进而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更为精准的财务指标和财务信息,提高高校财务决策有效性。

(3)对资金进行优化配置。通过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便于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进行量化的分析和评价,对各项预算指标的判定结果能够帮助资金管理部门做好资金优化配置,全面提高高校各项资源的转化率,使高校资金达到最佳配比,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二)高校实施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具体包括:

(1)降低预算定额。高校可以通过对近年来的各项支出进行跟踪分析掌握各个部门的实际资金需求情况,并根据预算执行部门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定额标准,从而改变传统财务预算管理中经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具体到实践上,高校需要重点进行预算定额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人员支出预算实行定编定员定额管理,高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分配制度进行预算编制;第二,用于教学方面的支出必须严格按照支出类型确定不同的定额标准,以便在满足不同学科、院系实际需求的同事避免资金浪费;第三,对于大额公用支出实行指标量化管理,如水电费等指标,要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奖惩措施,以达到控制预算的目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定额并不意味这预算指标一成不变。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财务预算的精准化,因此,预算定额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予以调整,从而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运用先进技术对财务预算进行精细化控制。高校过去对于预算的编制往往较为简单,大多数指标的生成和调整都是手工完成的,而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还难以对预算指标进行实时调整。而基于预算指标基础上的数据分析等工作更难以开展。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在实施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可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引入一些专业的财务统计和分析系统,这样便于财务部门对各类经费和项目进行实时的归类、汇总和分析。运用计算机系统代替手工核算和分析还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预算编制不准确,从而达到编制精细化预算的目的。

(3)建立预算编制事后监督系统。在传统预算编制模式下,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权责,对于预算编制误差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没有体系和专人对其进行评估。因此,要强化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应在高校内部建立一条预算编制时候监督体系,这样就可以比蒙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确保预算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完善的事后监督系统还可以有效分析各项收入和支出与预算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对于差异原因做出系统全面的评估,如实际支出数高于预算支出数太多,则应根据其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预算编制改进建议,从而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并形成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4)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长期以来,高校预算编制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系统的评价和考核。因此,要实施预算精细化管理,必须明确预算执行考核的各项数据,并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等指标与部门业绩考核挂钩,从而约束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最大限度的避免资金浪费。

三、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提高高校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意识 精细化管理不止是高校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其要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依靠高校内部各部门共同完成。从教学、科研到财务、人事等部门都应树立精细化预算管理意识,从工作中的点滴细节入手,切实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安排好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全面提升人员财务管理意识。

(二)制定完备的预算精细化管理制度首先,要确保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度,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制订制度时,有关部门要将对具体工作环节的控制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切实保障每一项业务、每一笔资金都能够有迹可循,避免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流失。在实践中,要细化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制度编制应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第一,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第二,涉及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具体管理办法;第三,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具体预算编制实施细则;第四,各层级的具体岗位职责和会计核算程序、工作标准以及考核细则。其次,预算管理制度应具有一定的刚性。朝令夕改很难令高校内部各个部门认同,因此预算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出来,在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上应是相对固定的,这样能够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肃性,让相关人员认识到预算编制的严肃性。此外,要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以保障预算目标的落实。可将精细化管理内容纳入对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的业绩考核体系中,并建立预算管理目标责任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奖惩,以便更好的激励相关人员自觉参与对预算指标的精细化编制和执行过程中。

(三)细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 对于任何单位,人员素质都是决定运营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实施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必须从细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入手,实施系统化管理。一方面,在岗位设置时,要根据具体业务事项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安排好组织架构,以便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不会因人力不足等原因而大打折扣。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核定相关人员工作量的基础上,将工作量量化到每个人身上,在保障财会人员满负荷工作的同时确保其不会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要选择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财务人员从事精细化管理工作,这一工作由于其涉及的指标数据往往较为细小,因此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在兼顾专业性的同时具有缜密的思维。针对这一特点,高校科研采取引入高素质人才和对现有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训等两种途径来确保人员素质。

篇(11)

2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装饰工程项目成本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人工成本。

指的是装饰工程内所支出的人工工资、器具费用、劳动力管理费用、医疗保险费用等。其占据了装饰工程总成本的30%。

(2)材料成本。

指工程中装饰的半成品以及成品材料,其占据了总成本的60%左右。

(3)机械成本。

指的是项目内所使用的机械有关的费用,包含了购置费、维护保养费以及折旧费等。

(4)管理成本。

指的是施工过程里的管理人员的工资、通讯费用、水电费用以及办公费用等。在以上几方面中包括了装饰工程项目所囊括的大部分成本,因此,对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的良好控制变得十分关键。

3装饰工程的特征

装饰作为建筑施工的一部分,其品质的优劣对施工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装饰工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繁琐性。

装饰工程包括的内容较多,不只是建筑装潢,还包含了家居设计、弱电设备安装等方面。装饰施工所涵盖的内容也较多,需要进行大量的筹备工作以及管理工作,以此确保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品质。与其他工程相比,装饰工程的施工更为繁琐。

(2)不被气候左右。

装饰工程施工与土建工程施工以及电气工程施工不同,它不会被天气所左右。由于此工程是施工建设整个过程中的最终环节,施工基础为已经完工的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地点大多为室内,因此不会被气候所影响。

(3)工程设计标准化程度较低。

因为装饰工程在施工中需要运用的材料类别较多、价格差别较大、品质也良莠不齐,无法在施工初期进行全面品质管理,所以较易形成施工管理失衡、管理标准化欠佳的状况。并且,装饰行业发展尤为迅猛,许多新型工艺、新型材料不断出现,令建筑装饰市场变得十分混乱。

(4)工期短,施工面窄。

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工期通常较短,并因为工程施工面较为狭窄,施工时并非会运用到大型机械设施,大部分通过手工操作形式施工。且由于一些大型设备较难运输及安装,使得施工过程相对复杂。

(5)现代装饰工程投资较大。

装饰工程施工繁琐、设计欠缺标准化、工期短,从而导致工程预算管理难度加大,使得工程预算需要思考更多因素。

(6)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不严格。

目前,因为消费者为了迅速完成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的施工,则会快速设计施工方案,并没有真正制定出施工图。这会导致装饰工程项目的招标过程存在工期紧的现象,令施工品质与施工图的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别,从而在招标过程中产生恶意围标现象。

(7)装饰工程欠缺事中控制。

有些装饰工程项目在招标过程中,通常欠缺科学的事中控制,许多装饰工程造价控制更多处于事后审计,欠缺积极的介入过程以及事中控制,以此令装饰工程在造价结算过程里,出现有些审价内容无法被核实的现象,还会导致装饰工程双方扯皮,甚至导致装饰工程出现索赔问题,这是因为有些工程装修图纸产生变更或自身不完善等因素。

4装饰工程管理预算的原则

在真正意识到装饰工程管理预算的重要性后,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可以通过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多变性等层面进行探究。

(1)科学性。

对于装饰工程预算成本而言,材料的比例较大,因此,装饰企业需要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核算出使用材料的数额,不但不会浪费,还可以准备充分,在这一过程里则需体现出装饰工程管理预算的科学性。并且,为了更为合理的规划出预算方案,装饰人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对市场材料的价格进行核实,以免由于市场规律引起价格波动,并及时协调相应的预算成本。最后,进行装饰材料保管时需要进行有效保存,以免形成不必要的浪费,且需要有专人进行保管和支配,确保材料的安全性。

(2)合理性。

对于装饰工程预算而言,不但包含了装饰材料的预算,还包含了人工费、材料维护费等不同层面,所以需将预算更为合理、更为细化,从整体上控制装饰工程预算,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并且,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装饰成本,需抵制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提升工人专业技能显得尤为关键,聘请一些有经验的工人,选择损耗率较低的材料并充分运用。确保装饰工程的品质,在细节处做好合理预算,才可掌控全局,比如在所有环节都配备相应的人员、设备、材料,并合理运用,提高机械化的使用,降低人工费用,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从而降低施工成本,也为施工工程的品质给予保障。

(3)多变性。

对于工程预算而言,不仅需要注重常规因素,还需要注重非常规因素,所以预算管理也具有多变性的原则。由于装饰工程的不断发展,行业法律条例以及政策都会随之变更,所以预算也需依照政策提出相应的改变。并且,装饰行业在设计技术能力方面持续提升,许多新型技术的运用使得工程成本有所提高,所以要及时对预算方案进行协调。对于工程预算而言,重视非常规因素尤为关键,并对相应的管理预算进行协调,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以此规划出最优的预算方案。

5装饰工程管理预算的注意事项

对于装饰工程管理预算的注意事项而言,首先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则为工程材料的核算以及材料的管理,对于这方面来讲,当前大多运用投标的形式进行。在重要材料方面,通过众多企业进行参标、竞标,以此选择出符合自身性价比的企业,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确保运用的材料性能以及价格的合理性。其次需要加强装饰施工的支出费用,通过大多数装饰企业产生的工程款项支出问题可以发现,各类更换材料或移花接木的方式时常出现,虽然暂时看到了利润,但实则会对自身及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身为企业管理人员,则需强化这一层面的财务以及产品记录监督,以防内部人员。对于施工后期的工程维护而言,需要相应的经费给予支持,而当前这些费用大部分体现在预算当中,在运用时当做装饰工程进展款项进行应用,而这一现象则具有一定的漏洞,因此身为装饰工程管理,需要在财务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监管方面给予严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