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各大银行的优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与网上银行整体发展情况
从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走势上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与网上银行整体发展情况处于不断发展、向前的大方向,但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不仅在银行的交易规模、市场的竞争力在银行的服务范围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并占据较大优势,如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消息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交易总额在2015年底同比增?L22%左右、国内网上银行注册用户已经达到8亿左右,在2014年建设银行个人网上银行交易达到35万亿元左右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条件下各银行发展的趋势一致,但商业银行与网上银行也有自身的差异与不足并且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网上银行技术有漏洞导致安全系数低、银行业务无较高创新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挑战、银行整体营销模式单一、银行服务有待提高等,有关专家预测这些问题将严重阻碍各商业银行与网上银行的发展,如果相关银行面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市场的新形式下不做出改变、转型,未来的发展前景堪忧。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商业银行呈现的特点
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情况,总结出商业银行的以下特点:
1.具有“操作快捷、高效”的特点:这是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最大的特点,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网上银行这一平台为客户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不仅可以改变传统银行的经营、运行模式还可以完成商业银行自身服务理念的优化。其高效、便捷等的特点可以使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在处理业务方面更加方便有效,因为开通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自己的相关信息,所以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相关工作量、节约了时间,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运营的效率。
2.具有“运营成本低、信息量大、数据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网上银行是以电脑网络系统为基础而进行正常运行的,网银用户可以通过该银行网络系统进行相关操作,所以运营成本较低;既然是以网络系统为基础,那么网上银行就自然而然带有信息量大、数据更新快的优势,正是因为网上银行具有这些优势,所以可以为网银用户提供更多的金融信息、业务信息、投资途径信息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得到用户的相关反馈消息,从而解决用户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具有“突破时空的限制、操作性强”的特点:网上银行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服务,如今,很多银行还推出了通过手机就能开通的服务,这样不仅极大的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减少了银行运营的成本还实现了自身的转型,这也是网上银行存在的巨大优势之一。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是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的驱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管理实践等方面都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从而可以更好的顺应时展的潮流、实现自身的转型,所以影响最深入的就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范围包括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并且零售业务与个人、家庭具有密切联系。而我国客户多、市场较大的优势也得到了各大银行的在内的金融机构和平台的重视。正是由于这种经济新常态的现象,各大商业银行早在我国2013年国民经济新常态下就迎来了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2013―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幅度在8%左右等。可见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具有较大的市场、良好的机遇,所以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是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的驱动。
三、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创新转型发展的不足
(一) 各地域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差异大,中西部网络基础设施较落后
虽然我国正处于信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但由于客观条件(经济发展、地域差异、技术设施、交通、计算机的普及等)的限制,各地域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差异大,东部网络基础设施普遍较好,而中西部普遍较落后并有待进一步提高,导致部分地区网上银行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正由于中西部网络基础设施较落后,从而使网上银行普及程度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进而阻碍了各地域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二) 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机制不完善,有待提高
虽然网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信息安全机制不完善,具有安全隐患,这也是阻碍网上银行发展的一大因素。另一方面,网络银行缺乏配套的法律机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发展网上银行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所以要对这方面的问题引起重视并进行网络技术的革新、网上银行平台的优化等,从而减少不安全的因素。
(三) 国内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取得的效益不显露
在进行国内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等的推广过程中所取得的效益不明显。意思就是网上银行所得到的利润主要靠主营业务,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创新传统业务等从而实现壮大银行规模,再加上部分商业银行处于起步阶段,更加注重资本的收益和积累,所以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盲目的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所取得的效益不明显。
四、国内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对零售业务营销服务的转型创新
(一)转型发展具体策略
1.各大银行机构和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如果要想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下立足,就要积极推动零售业务和市场渠道转型并进行相关经营发展理念的转变。所以,各大银行有必要对银行内部的运营管理机制进行革新与完善,将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模式和理念融入到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中并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内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并进行贯彻实施,从而使支付、投资、融资、交易、客户服务等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建立创新型银行是目标,所以各大银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各大优势并结合经融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各大银行也要通过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具体特点、技术优势等来加快服务模式创新,从而建立创新型银行,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型,进而创建更大的经济价值。
(二) 国内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渠道的创新转型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66-04
自1974年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以来,经过了接近四十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1G,2G到目前正在大行其道的3G网络手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能够更加轻松快捷的连接到网络,人们已经开始逐渐摆脱有线网络的束缚,享受无线通信所带来的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面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上网人数的激增,各大商业银行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巨大商机,在网络银行推出不久后,各大银行开始纷纷推出其手机(WAP)银行业务。并且,在各大银行手机(WAP)银行业务的起始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各大银行都默契的选择了渗透定价策略进行手机(WAP)银行的推广。然而,面对目前尚不明晰的手机(WAP)银行服务市场形式,渗透定价策略是否有适用性或优势,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从目前手机(WAP)银行服务的成本特性,价格敏感度,定价能力角度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手机(WAP)银行服务市场现状
手机(WAP)银行是指银行依托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基于WAP技术,为手机客户提供的账户查询、转账、缴费付款、消费支付等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业务,以下简称WAP银行。1999年,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率先推出覆盖26个城市的手机银行业务,在2004年底,交通银行推出了国内第一家采用无线上网技术、能同时联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银行,此后各大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自己的WAP银行服务。截至2010年12月,国内已有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在内的10家银行开展了WAP银行服务业务。据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交易额达到44.9亿元,环比增长5.2%,估计至2012年交易额将突破1 000亿元 [1] 。除此以外,2010年,全国地级市以上人口中,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5.3%,比2009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1] 。可以发现,目前中国WAP银行服务市场依然处在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这一方面是与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国人日益增长的对更加及时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密切相关。但是,在看到WAP银行巨大的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依然存在着很多会对WAP银行产生巨大冲击的服务的存在与发展。诸如网络银行服务,手机(STK)银行服务,手机(SMS)银行服务等等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其中尤以手机非WAP银行服务对WAP银行的影响最为巨大。而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WAP银行服务最终是否能够真正异军突起,成为银行未来的主要盈利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前WAP银行的定价策略的选择。
二、WAP银行的成本特性
在很大程度上,WAP银行具有和其他包括网络银行在内的电子银行产品类似的成本特性,其最为显著的成本特性依然为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
WAP银行服务是基于无线网络的一种银行服务,其技术基础是数字技术和网络应用。而在传统上成本高昂的数据量的增加和减少以及数据统计以及管理带来的巨大成本均由于数字技术的引进而得到了大大的削减,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数据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因此,银行目前WAP银行的主要成本即是一次性的设备投入,软件投入,网站维护费用等,而这些投入对于用户数目的变化是高度不敏感的。因此,对于银行而言,其面对着一条递减的成本线。
递减的边际成本意味着对于银行来说用户数目是影响其盈利的关键因素。从简单的利润计算公式I=P0Q-C0可以看出当价格不变,成本不变时,用户数量就是银行盈利的决定因素。因此,可以看出,用户数对于银行发展WAP银行业务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此外,WAP银行的成本还具有另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即其成本具有外溢性。与一般网络银行不同,其对于安全性的投入有一部分会外溢,由移动通信公司来承担。这一部分外溢的成本主要为升级无线网络的资本投入造成的。尽管可能有部分该成本会以服务费的形式向银行收取,但是大部分则会分摊给无线网络的其他用户。因此,银行承担了更少的成本,使得从成本角度来看,银行具有更多的动力采用趋势定价策略抢先占领市场。
三、价格敏感度分析
价格敏感度是指产品价格每变动1个百分比引起的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因此可以看出,银行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产品的价格敏感度相关。并且,对于银行而言,较高的价格敏感度意味着更加谨慎的定价,因为,略高的定价将会导致大量的客户转移,从而造成银行利润的大幅度下;与之相反,如果银行面对着较低的价格敏感度,则意味着其在定价上将有更大的自由度,稍高的定价有可能并不会导致银行利润的缩减,反而会由于价格的提升带来利润的增加。因此,可以发现对于银行目前开展的WAP银行服务来说,趋势定价策略是否适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WAP银行服务的价格敏感度。而影响价格敏感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品差异程度,产品比较难易程度,市场细分程度,其他产品的销售,价值认同程度[2]。
从产品差异程度上来看,WAP银行服务并不具有显著的产品差异程度。通过表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WAP银行市场占有率较大的银行在提供的具体服务方面,相差较小。其中主要服务有查询服务,包括存款账户余额查询,信用卡账户查询,基金、证券账户查询等;转账服务,包括同行不同账户之间的转账服务以及跨行、异地转账服务;缴费服务,包括水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等等;账户管理服务,包括账户别名修改、密码修改、挂失等。WAP银行业务产品差异度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目前金融服务的现状有关。目前,无论是WAP银行还是其他电子银行在中国均属于起步阶段,其开发者均为实体银行,并且被主要应用于实体银行业务的扩展,并且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不够,这两点综合导致了WAP银行产品差异程度较小的情况。
从产品比较难易程度上来看,WAP银行服务的比较对消费者来说较为简便。信息化时代带来了信息的高度公开和透明,对于各大银行而言,传统的不明晰的服务特点和费用信息在信息化的要求下被明细清楚的列示在其网站,使得消费者可以清楚的看到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有哪些,其费用为多少。并且,过去高昂的人工查询、比较成本(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信息以纸质文件形式保存,查询、比较这些信息意味着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而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因此,目前在WAP银行服务的比较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
在市场细分程度上,各银行目前所提供的WAP银行服务并没有十分显著的特点。正如上文所说,由于目前WAP银行服务主要是以传统银行服务的扩展形式出现的,因此,受到传统银行服务的影响。如果,银行的传统银行服务具有一定的市场定位,有一定针对的客户群,那么WAP银行也相应的继承了这部分客户群;如果,原有银行服务没有特定的客户群和市场定位,那么其WAP银行服务也往往没有较为特殊的市场定位。因此,对于目前的WAP银行来说还没有形成更加细致的市场细分。
最后,在其他产品的销售和价值认同角度来看,目前,WAP银行的主要特点集中在其本身所独有的移动特性上,而与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和其他电子银行服务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各大银行也并没有针对WAP银行设计更多的、更符合WAP银行自身特点的独有服务,也就是说目前WAP银行上的几乎全部服务都可以通过传统的柜台模式或其他电子银行服务模式获得。除此以外,诸如交通银行WAP银行的手机到手机转账特色服务以及手机无卡取款服务尽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是许多客户出于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依然没有给其以合适的价值评价。因此,目前单纯的WAP银行无论是在其他产品的搭配上还是在价值认同度上并没有太多可以显著降低价格弹性的优势。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可以看出,目前,WAP银行并不具有显著较低的价格敏感度,相反,WAP银行服务很可能具有较高的价格敏感度,这一较高的价格敏感度不仅仅体现在不同银行同类型WAP银行服务方面,也体现在整体WAP银行服务与其他非WAP银行服务,包括其他电子银行、短信银行以及传统的柜台银行服务上。即较高的定价一方面很可能导致该银行WAP银行客户外流至其他银行;另一方面整体较高的WAP银行服务费用可能使客户停止使用WAP银行业务,而转向其他业务。因此,从WAP银行较高的价格敏感度角度来看,趋势定价策略,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趋势定价策略中,前期较低的服务费用甚至是免费的服务费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客户的流失,并为未来企业在WAP银行服务上有利可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趋势定价策略与取脂定价策略的比较
目前,尽管从第一家开办WAP银行服务银行至今已经经过了几年的时间,但是无论从消费者认知程度上来看,还是从WAP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交易额占银行服务总用户数、交易额的比例来看,WAP银行服务依然是具有新产品的特性。传统上来看,新产品一般有两种定价策略,其一为趋势定价策略,而另一种即为取脂定价策略。取脂定价策略,即指在新产品上市之初,就把价格定的很高,以便在短期内获得厚礼,迅速收回投资,减少经营风险 [3] 。因此,与趋势定价策略相比,取脂定价策略往往在产品的差异性和价格弹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取脂定价策略要求该新产品与其他产品有较大的差异性,以便消费者认同高价格;另一方面,取脂定价策略也要求该产品有较低的价格敏感度,以防止消费者由于过高的价格而转而购买其他替代品或停止购买该类产品。除此以外,在其他方面,取脂定价和渗透定价也有着明显的条件要求区别(如表2所示)[3]: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目前WAP银行服务无论是在产品差异性上还是在需求弹性上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很难满足取脂定价的要求,并且,由于取脂定价策略往往导致短期内利润可观,长期发展潜力不足的特点,作为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银行主要业务之一的WAP银行业务采用屈指定价策略无论是从条件上看,还是从影响上来看都不应该采用取脂定价策略,而应该采用趋势定价策略。
五、总结
通过前文的论述可以发现,无论是从WAP银行的成本特性角度出发,还是从其价格敏感度角度或是与其他新产品定价策略的对比来看,趋势定价策略都是目前WAP银行服务定价策略的一个较优的方案。但是,并不是说趋势定价策略就是目前WAP银行服务的最优定价策略,本文仅从理论的角度,以目前一般的WAP银行服务为基础来进行讨论,对于趋势定价策略是否适用于目前某一种特定的WAP银行服务定价,由于各个银行目的不同,面临的市场条件不同,政策条件不同等一系列因素,本文未作考虑。而对于未来WAP银行业务的发展以及如何具体实施趋势定价策略,均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参考文献:
正是因为手机银行的便捷性等特点被认同,2011年签约客户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幅最高的中行,增加了27倍,光大与建行也分别增加166%、109%。不过签约用户最高的是建行,达到4695万户,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已超6500万户。2011年年报公布年交易量的有3家银行,建行为2.06亿笔,招行和兴业分别为215万笔、408万笔。建行和招行交易量同比增幅各为93%、343%。
通过综合比较,建设银行成为《投资者报》评出的2012“最佳手机银行国有银行”;招商银行与光大银行成为2012“最佳手机银行股份制银行”。
中行客户净增27倍
从公布2011年手机银行签约用户的银行看,建行用户数最多,达到4695万户,农行和中行分别为3483万户、1700万户,其他公布的银行都在千万户以下,如招行449万户、兴业372万户、中信53万户。
建行不仅基数大,还保持了强劲的增幅,达到109.22%。2011年建行手机银行交易量2.06亿笔,增长93.25%。而同期其网银客户数量和交易量增速都不足50%。2012年上半年末,其银行客户数增加到6517万户,增长38.81%,上半年交易量达1.36亿笔。
公布交易量的农行,2011年手机银行交易金额1563亿元;中行在手机银行上虽然起步较晚,但迎来突破性增长,较去年末增长27倍。截至6月末,中行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3271万户,增长91.78%,交易量暴增了461.3%;工行也表示,2011年手机银行客户数量增长63.3%,全年交易额增长261%。
在交易频率和交易额上,招行领跑股份制银行。2011年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总数为449万户,累计交易(不含手机支付)214.9万笔,同比增长343%;累计交易金额达1187亿元,同比增373%。招行2012年半年报显示,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已达709万户,累计交易金额达1281亿元,同比增长185%。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有效客户累计372.09万户,较期初增长40.9%,手机银行累计交易407.86 万笔,交易金额192.61亿元;增幅较大的还有光大银行,客户同比增长166.19%。
加速攻占“微金融”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4.3亿户,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7亿户;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2000亿元。未来几年移动支付产业有望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
随着手机银行成为各大银行必争的阵地,各大银行纷纷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免手续费等方式刺激用户。目前五大国有银行和各大股份制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iOS和安卓版手机银行。
在手机银行的市场抢占上,首先满足的是便捷性。如2011年工行打造涵盖WAP、iPhone、Android、短信银行、iPad个人网上银行等系列移动金融产品的“工银移动银行”子品牌,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支付缴费、贵金属买卖、理财产品和结售汇等丰富的移动金融服务。
在网络营销的方式和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传统的图文广告形式无论在宣传效果、还是创意表达等方面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网络营销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交互性,可以充分利用包括FLASH、视频、游戏乃至桌面工具下载等手段,形式生动鲜活、互动体验丰富,这些交互式营销方法已经被广泛认同和使用。
面对激烈的金融竞争,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准确定位网站服务内容,进而优化服务方式、迎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是摆在银行网站面前的一道课题。为了把传统的银行业务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推广,各大银行网站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地采用交互式营销手段展开竞争。近期,中国工商银行网站成功策划并推出了全新的互动专区――E动天地。它以活跃、时尚的休闲娱乐内容为主,使人们在轻松惬意、愉悦身心的方式中体验工行电子银行的良好品牌形象和高品质服务,并且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使银行网站更具亲和力、更加人性化。
优秀的银行网站不仅需要提供高效、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还要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时尚、新颖的互动功能,借此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服务的品质。工行“E动天地”专区涵盖了目前各类主要的交互宣传形式,分为FLASH剧场、精品漫画、开心乐园、视频欣赏、下载专区等五个子栏目,囊括了工行成功举办的“我与工行电子银行同行”动漫征集大赛的优秀作品、“我爱我家”系列电子银行FLASH短剧、电子银行视频欣赏、FLASH游戏、电子银行主题屏幕保护程序和桌面壁纸等内容。专区内容丰富有趣,形式多样,交互性强,给广大客户十足的新鲜感。人们可以在轻松的互动娱乐中,逐步熟悉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加深对电子银行的认识、提升工行电子银行的品牌形象。
交互式营销使银行网站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信息传递载体,而是成为一个企业与客户交流的平台。银行网站通过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吸引消费者主动了解、体验银行业务,既提升了网络推广的效果,也使客户能在轻松愉悦的休闲体验中感受到网络银行的优质服务。因此,采用交互性营销手段、让消费者在时尚休闲中体验银行服务,成为目前各大银行网站建设的重点,也是银行网站提高服务水平的一种典型体现。
与几大电商巨头相比,银行在电商平台方面的运营经验有限。虽然各大银行极力想借助本身的合作商户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手机商圈平台,但报告显示,在银行网上商城购物过的用户中,32%为习惯性购买用户、60%为偶然性购买用户。显然,相比淘宝、京东等知名度较高的电商,手机银行的电商还未被用户所习惯认知。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手机商城必须细分市场,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类别进行经营发展才有竞争力。
富人还在增加
银行争先抢滩
各大银行已经领先一步,估算出了中国目前的富人究竟有多少。而波士顿咨询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的《2012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超过73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14%。并预计到2012年底,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将达到174万户。
高净值人群增加的速度也并不低。中国民生银行与麦肯锡公司联合《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认为,未来3年可投资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或以上的高净值人士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其数量在2015年将达到200万人。
如此庞大的一块蛋糕吸引了各大中外银行,首先在布局上就展开了明争暗斗。
自2007年以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纷纷涉足私人银行业务。2012年,城商行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北京银行成为首家开办私人银行服务的城商行,随后吉林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紧随其后。
截至2012年6月,已有约16家中外资银行在近22个城市开设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专营机构。
那些早就完成部署的银行已经实现了私人银行领域的盈利。据相关统计,花旗银行有近35%的利润来源于私人银行业务。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2011年税前利润已达8.4亿元。这些数据无疑成为各大银行奋力争夺私人银行领域的最好理由。
尽管财富管理市场仍然存在基金、信托等多种机构竞争者,商业银行的优势仍显很明显。相比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第三方理财机构,商业银行进行财富管理的最大优势在于零售客户基数大,可以通过联动对公业务进一步拓宽客户获取的渠道。
然而相比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发展私人业务在全行资源整合方面仍然存在难点,在产品设计上也无法满足高净值客户对产品多元化的要求,整体财富规划能力的提高是目前市场参与者普遍面临的一个挑战。
基于自身面临的种种薄弱环节,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合作大于竞争。波士顿咨询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的研究指出,“在分业经营的限制下,银行必须借助证券公司、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研发能力,搭建私人银行开放式产品架构,培养混业服务平台”。
家族办公室
离中国富人有多远
最早出现于日内瓦的私人银行业务在欧洲得到了富裕阶层的认同,然而这种虽然古老却依旧新鲜的财富管理方式能否得到中国富人的认同,也不得而知。
然而目前中国的家族财富管理模式似乎时机不够成熟。“中国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家族传承,目前中国的富人既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拥有者,跟欧美的想法并不一样。”法兴银行中国私人银行CEO李晓芸分析称。
私人银行的经营以富裕人群为主要对象,外资银行财富管理的准入门槛是100万美元,而中资银行多为1000万元人民币。这些可投资财富并不包括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
不管准入的门槛高低与否,私人银行其实就是一个专业的团队为客户进行需求采集、客户分析、制定方案、落实执行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未来中国私人银行的价值主张,首先需要从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上满足客户的最主要需求;其次,需要逐步提升顾问咨询服务能力,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对专业意见和长期关系的需求。”民生银行同麦肯锡联合《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指出未来私人银行在非金融服务方面,需要强调细节上的差异化和因人而异的解决方案,通过专属和远程渠道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而目前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往往被理解成产品销售商。对此李晓芸对记者表示,“私人银行的本质是为客户的财富人生做好个性化的长期规划”,她认为私人银行不仅仅是投资和理财这么简单,真正要做的是私人财富的传承,即建立家族办公室的服务模式。
人才专业性决定粘合度
然而,目前商业银行的人才瓶颈依然存在,特别是私人银行领域的专业人才更是极为稀有。《2012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或投资顾问多为零售银行出身,综合金融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较为匮乏,综合财富规划、财富代际传承规划、财富全球配置等能力更是短板,加之服务高净值客户的经验不足,往往很难满足高净值客户复杂的金融、非金融服务需求。”
然而稳定而专业的人才队伍不仅决定了客户体验尊崇服务的可靠性,也有利于保护客户的隐私。
“在私人银行人才很重要,道德品性、生活态度、沟通能力等都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合格的客户经理”。李晓芸认为,客户经理必须能让客户信任和折服,使客户无法放心将自己的财富交由其打理,“客户经理不但要有深厚的金融知识储备,良好的道德观、富有亲和力以及一定的人文素养都是必备的。”
体现在具体的业务上,李晓芸认为私人银行要能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当客户需要进行一个跨境的收购时,客户经理就要有全球的视野和精湛的服务理念,为其提供一个综合全面的规划方案。”
私人银行的服务非常个性化,每个客户的需求不一样,“成功的老板通常不会特别愿意同一个二三十岁的客户经理谈自己的财富问题”,李晓芸说,私人银行服务最重要的是建立于客户之间的信任度。
从2001年开始,国内银行开始大量发行信用卡,尤其在2003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180038.92万张,其中信用卡发行量14232.9万张,同比增长57.7%。截至2009年3月底,信用卡发行量为15047.31万张,人均拥有量0.11张/人,同比增长42.9%,总量比上一季度增多814.41万张,比2008年同期增多4574.35万张,约为2007年1季度的发卡量的3倍。截至2010年8月底,我国信用卡发行量已经突破1.9亿张。在这种行业总体的发展趋势下,到2012年国内的信用卡发行量将接近3亿张,这虽然为我国的各大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同时也会使我国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1]。
二、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卡业务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1.信用卡业务管理体系尚不成熟。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比较短,没有建立起统一、完整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依然沿袭着银行内部部门管理的组织结构,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着许多与信用卡业务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成为了阻碍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其中包括职能部门和框架设置的不配套、部门设置与银行分支机构在层次与数量上的高度对应、部门职能的定位模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信用卡业务的管理水平。
2.缺乏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国内的发卡银行所构建的业务系统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阶段,各方面的管理系统还不够成熟,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现阶段国内缺乏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和高效的风险作业生产平台,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信用卡账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透支催收、信用额度调整的针对性和生产效率比较低,前置风险控制环节的管理要求需要进一步得到强化落实。
3.信用卡业务在技术上缺乏安全感。技术是基础建设,落后的技术水平会大大制约业务的发展。例如银行卡催收取证工作的风险;卡初始密码带来的风险;坏账核销造成的风险打卡、制卡环节上的风险等,这些风险给银行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经济损失[2]。
4.信用卡业务在经营管理上竞争优势不强,缺少差异化的服务。信用卡的产品结构单一,客户一般只分为一般客户和VIP客户两级,没有一套成熟的客户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服务标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不能够针对目标客户的信用等级来采取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对银行及发卡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信用数据的有效使用造成限制。
从国内信用卡市场来看,由于缺乏一套有效的客户数据库系统,影响了国内各大银行对客户的综合评价,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才是优质客户,所以优质客户的差别化服务难以体现,造成目前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以信用卡的年费为标准,严重影响了信用卡业务市场的发展[3]。
(二)信用卡业务在营销战略中的问题
信用卡的产品缺乏差异化,经营模式单一,造成了目前国内呆板的营销战略,国内银行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信用卡年费的比拼上。我国银行信用卡的销售渠道主要有网点销售、银行直销和销售外包三种,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尽可能的普及信用卡,追求销售的数量。
我国信用卡的营销没有结合本国的文化特色,不能迎合客户的消费需求,只是一味的追求数量、发卡的规模。各大银行的信用卡营销方式大同小异,很多客户办卡的目的纯粹为了获得礼品,造成了休眠卡数量十分大,一个人拥有多张信用卡的想像比较严重。为了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各家银行扩大发放信用卡的范围,大力宣传信用卡的透支型消费特点,产生大量休眠卡,给银行带来资源浪费,大大增加了信用卡的管理成本,同样给客户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损失。
国内的各大银行将信用卡营销业务外包虽然一定程度的降低了业务成本,但造成了银行信用卡管理上的漏洞,反而加剧了风险。
(三)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法规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
1.我国信用卡业务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目前,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信用卡业务的限制性条款,对银行及发卡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信用数据的有效使用造成一定的制约。因为我国信用卡的系统化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使人为驱动执行在风险管理中占的比重过大,这导致了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增添了操作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对打击银行卡犯罪的相关法规存在很多法律漏洞,使得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行诈骗等犯罪行为,导致持卡人对消费环境严重缺乏安全感,不利于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我国的刑法对有关信用卡诈骗的界定范围不够清晰,内容比较简略,不能够全面覆盖信用卡业务的各环节中所出现的犯罪行为,对内部人员作案的情况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惩罚机制,缺乏对骗领银行卡、诈骗银行资金等行为的相关规定和处罚条款[5]。
由于我国有关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信用卡产业的发展过程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例如,在我国部分地区信用卡非法复制、盗刷现象严重,持卡人缺乏安全感,这些都是不利于信用卡业务健康、平稳的发展因素。
2.我国信用卡业务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尚不健全。国内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信用意识比较淡漠,对于信用重视程度不高,企业的办公网络信息化程度和网络硬件设施也相对落后,制约着信用消费的大面积开展,也导致建立在广泛信用基础上的信用卡业务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依然面临着数据的收集存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问题。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存放的数据只是客户的历史信用数据,这只能杜绝已有违约记录或贷款过多的恶意贷款,对新发生的贷款和没有逾期记录的贷款不能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及管理,这种状况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信用风险,同时会造成发卡机构的损失,大大增加了经营的成本[6]。
(四)外部环境对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制约
1.外资银行的强劲竞争力。近年来,外资银行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基础上,凭借其良好的品牌价值效应、优质的服务品质、优秀的创新能力、先进的信用管理经验以及风险监控能力迅速抢占国内金融业务的市场占有率,给国内的各大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2.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还尚未被大众广泛接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信用卡业务始终并没有真正的走进百姓的生活,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社会福利水平比较低,社会保障还不健全,国民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覆盖率低,子女教育费用支出越来越大,对未来的收入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对超前消费积极性并不高,众多家庭只能减少开支,增加储蓄。由此可见,传统的消费观念对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造成了必然的阻碍。
三、完善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促进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成熟的信用卡业务管理体系中国信用卡业务要争夺国内市场,必须对信用卡业务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我国的各大银行采用的是信用卡中心的操作模式,实施公司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与内部企业化管理机制等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为公司化运作的管理体制,以降低成本、集中发卡、集中经营管理、集中核算及后台支持,方便管理,提高信用卡的竞争力。
2.建立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国内各大银行之间没有统一的账户管理系统,交易环节复杂,涉及多种硬件和软件,影响了业务处理的效率,成功率较低。所以,国内银行必须加快建立业务集中处理模式,银行与银行之间加强友好合作,实现一个方便、快捷的信用卡账户管理系统。信用卡业务还应加强与网上银行的合作,逐步将网上银行服务拓展到信用卡的业务领域中去,例如账户查询、转账等。
3.完善信用卡业务技术上的缺点。做好技术防范,加强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增加硬件投入。目前,三维激光防伪标记、防伪签名条、密码确认及智能卡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尽快淘汰安全性没有保障的老式信用卡设备,开展清理工作,完成各银行之间的共享系统,加快建设统一的信用卡交易网络,全面拓展信用卡受理的渠道。
4.形成差异化的信用卡服务体系。走出一条专业化服务的道路,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不仅可以减少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还能实现信用卡业务健康快速的发展。要不断的开展个性化的创新服务,改变传统以账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管理模式,尽可能推出新点子、新服务,拓展信用卡的附加功能和价值,生产差别化的产品,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服务功能的信用卡,从而更好的吸引客户。[8]
(二)注重营销战略的运用,提升核心竞争力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信用卡营销人才,要求对信用卡业务具有无限工作热情,拥有强烈的事业心,要有精通信用卡业务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善于沟通,服务态度热情,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转变信用卡业务传统的营销理念,由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模式转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采取新的信用卡市场营销策略。[9]
(三)注重营销战略的运用,提升核心竞争力
政府应加快规范管理信用卡相关的立法,明确规定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力度打击信用卡违法犯罪的应有惩罚,打造信用卡业务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优质用卡环境。全面推广消费信贷的保险、担保制度,从立法角度规消费信贷行为,不仅降低了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而且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利,促进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让那些恶意分子寸步难行。
(四)加快完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负责收集个人的相关资料,相关机构集中个人信息数据,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统一的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和信用卡担保制度,由专业性的公司进行管理,在各大银行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实施市场化运作,为信用卡的推广提供信息保障。
面向社会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先进的信用理念和价值观,强化信用意识和加快信用制度建设,培养积极的信用文化,提高大众对信用卡消费的认识水平,减少信用卡违反犯罪行为,降低信用卡使用的风险。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变革。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见,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情况要求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谋求发展。
本选题旨在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现在存在的问题,以便商业银行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适宜的经营策略,迎接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提高竞争力。
(二)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中国的商业银行甚至中国金融市场都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现实意义。
对中国的商业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必须在理念上发生转变,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进一步挖掘并高效的运用市场资源,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中找寻发展的机遇,深化业务领域的开拓,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本文对经营现状的研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中国金融市场而言,商业银行的健康经营有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且快速的发展,加快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的步伐。在保证银行自身利益以及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逐渐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来使资金得到有效的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从而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提供贷款获得盈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商业银行SWOT分析
经营现状的分析是商业银行健康经营的前提和关键,所以,有必要对经营现状进行研究。本文使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进行分析,明确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剖析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一)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资产规模优势
商业银行与其他类似功能的机构相比,具有较明显的资产规模优势和信誉优势。在中国国内,工农中建四大行现有资产均超过了10万亿,明显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在我国整个经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仅有较大的规模,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积累了一定的声誉并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很多储户的首选银行。
2.业务垄断优势
商业银行由于多年经营专门业务,已经在某些专门领域占据相对垄断的地位,短时间内是难以撼动的。比如中国银行的业务优势在于外币业务,其前身是人民银行国际业务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行都开立有分支机构,拥有非常广泛的国际网络。
3.营业网点优势
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这是中国的商业银行非常大的一个优势。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产,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营业网点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二)中国银行的劣势分析
中国的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运作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在营销理念以及营销策略的应用上都比较落后,同时缺乏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营经验,在诸多方面与国际银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上的劣势
中国的商业银行一般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转变而来,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原则、竞争原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经营管理,在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上都有所不足。中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架构,虽有利于银行决策权力的集中统一、业务的专业化分工和管理以及各级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但由于委托链条过长,管理层次较多,分支机构数量庞大,也存在着管理费用、内部协调成本偏高,易于滋生本位主义等弊端。
2.金融产品品种多但缺乏创新性
近些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开创了很多新的金融产品。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个人金融、资金业务、资金国际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等。但是,中国商业银行所做出的金融创新水平仍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多集中在传统银行业务上,还很少利用微电子技术等新兴技术开发更深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技术主创型的创新。每年上市的新产品中失败的不少,而且很少有能够代表各大银行形象和业务特色的名牌产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仍然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从国际上一些银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非利息收入同银行的发展水平以及优秀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显然中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存在很大劣势。
3.营销方面的不足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己经在运用营销理论,但是一般商业银行的营销目光短浅,对市场的分析、定位和控制能力不足,只是简单的运用促销、创新等基本的营销手段,这与高层次、高水准的银行营销管理所需要的精确市场定位和周密的总体策划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营销的实施上缺乏合力,在方针和落实上存在偏差。
促销手段基本上以广告和友好服务为主,分销渠道发展较快但效益低下,热衷于盲目布点但没有传略规划,热衷于外包装但不注重自身的形象经营,忽视引导客户消费,分销渠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的机遇分析
机会为商业银行营销提供了根本的生存动力,只有分析机会,并抓住机会,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法规建设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等,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金融法规的完善
金融法规是金融业务中的法律知识,日益完善的金融法规为中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制度保障,金融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近年来监管当局对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限制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政策也有所松动。一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金融业分业框架下的业务交叉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更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条件。
2.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出现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在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有用户规模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近些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商业银行的营运之中。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在观念上已经将银行信息化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工具,并且把技术作为自身的一项核心竞争力,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抢占市场。信息技术不仅简化了商业银行相关的模拟和计算,还推动了金融市场交易和结算方式的创新,另外,信息技术还使银行可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3.国际化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外资银行的涌入加快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商业银行也是如此。国际化为中国商业银行在业务运作、技术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经验。同时,大量外资银行参与国内竞争,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外资金融机构在技术、金融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改进和金融创新的进程。
(四)商业银行的威胁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其他类似机构的压力,还有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产品的威胁。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并且妥善处理这些威胁,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1.市场份额和业务的竞争
现在而言,中国商业银行依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体制、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商业银行在某些业务领域已经有所弱化,在负债业务、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均存在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2.互联网金融的威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发展,而且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由于其便捷性、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等原因,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金融门户等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不仅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这些都对中国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3.对优质客户的竞争
优质客户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二八”理论被各个企业所认可,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针对优质客户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大银行瞄准优秀客户群体,在经营手段、服务方式、服务品种等诸多方面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内外向型企业和高端个人客户将成为各家银行首要的追逐目标,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的获取更为容易,各大银行针对优质客户,提出了更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对优质客户的竞争极其激烈。
三、总结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至今,有其优势,但也有劣势,有环境带来的机遇,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威胁,要统筹兼顾。中国商业银行的优势有:资产规模优势、业务垄断优势、营业网点优势和客户优势。中国商业银行的劣势有: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上的劣势、金融产品品种多但缺乏创新性以及营销方面的不足。中国商业银行的机遇有:金融法规的完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化趋势。中国商业银行的威胁有:市场份额和业务的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威胁、对优质客户的竞争以及激烈的服务竞争。
了解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清晰认识到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商业银行的优势,弥补劣势,并紧紧抓住经营环境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避免陷入威胁之后甚至将商业银行面临的威胁转化为机遇,这些都是中国商业银行要做的。相信中国商业银行在清晰认识经营现状的前提下,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余额宝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上线已有一年多时间,从最初的高收益,焦点集中、光彩占尽,到现在收益率逐渐下降,我们不禁想知道:余额宝怎么了?事实上,余额宝的成长有着自己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在此,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低起点、存取灵活、随时网上消费和提现,余额宝以一种极低的姿态拥抱百姓大众,让民众欢呼雀跃,普大喜奔,上至白领阶层,下至大学生群体,无不对这一新兴投资渠道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这也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挑战,马云成熟的营销和几倍于银行利率的诱惑,成就了余额宝迅猛的发展。
随着余额宝异军突起,银行与余额宝的战争正式打响,这是一场客户争夺战、一场存款保护战。而马云确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取得了胜利,优势一:低成本,余额宝实际是货币基金,只是T+0的赎回更方便快捷,余额宝与天弘基金合作,0.25%的手续费,更大的空间让利于民。优势二:余额宝1元起存,起点低,客户群广,而银行由于成本考虑,更愿意服务大客户,余额宝积少成多,2013年6月末,余额宝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251万客户,总投资额66亿元。
余额宝收益的顶峰是2013年底至2014年2月,平均收益都在6%以上,并曾接近7%,投资者暴增,但是2014年春节过后,余额宝呈下跌趋势,现已跌破5%,引起了投资者们的质疑。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余额宝的本质是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所以余额宝的收益与市场资金的紧张程度紧密相连的,余额宝成立初期,2013年二季度末,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高达30%,余额宝此时7%的收益也不足为奇,一直延续到年底的钱荒造就了余额宝的高收益,而2014年春节过后,市场资金宽松,同业拆借利率下降,余额宝、其他货币基金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也随之下降,这也在情理之中。在大的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收益率的下行可能是以后的常态。
余额宝的诞生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货币基金,天弘基金公司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迅速发展成规模超千亿的基金公司,这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挑战,也是一种颠覆。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的竞争,银行业长期的低存款利率,与余额宝的高息快捷相比,迫切要求银行业改革创新,而推动这一切的却是金融业外人士――马云。
2.这些服务不适用于以营运为目的的车辆,且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区。
3.车辆维修期间,免费3天以内标准4星酒店住宿。或提供回家交通费:1000公里以内――软席火车票或汽车票;超过1000公里――单 程经济舱票。服务均限本人。
4.维修结束后,免费提供取车交通费:(1000公里以内:软席火车票或汽车票;超过1000公里:单程经济舱机票,限1人)。
5.中国银行还提供以下服务:维修养护服务及年检提醒,全程监控服务,紧急口讯转达。
信息来源:各大银行官网和客服中心。详细情况以各大银行公布为准,其中招商银行目前已取消该项服务,但不排除后期再次推出的可能。
注:部分服务限于服务商覆盖范围之内。
中国银行此次当选白金客户最贴心的“护驾行”,可谓实至名归。该行道路救援服务覆盖了持卡人驾车途中汽车故障和交通事故两种可能的情况。服务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亮点一:继续行程服务。
等候车辆维修期间,妥善安排持卡人的继续行程。当故障发生于持卡人居住地,报销返程的出 租车费;倘若事发地点离持卡人居住地较远且维修时间较长,免费提供标准四星级酒店住宿,或返程软席火车票、单程经济舱机票。这是该行此项服务为持卡人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最大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客户的理财需求的多样化,各大银行陆续推出了理财产品的业务,银行与客户双方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在理财产品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关于银行理财产品能否用于质押担保的法律争议,银行理财产品的质押不但具有巨大的现实需求,而且在法理上也符合权利质押的相关要求,我国应该继续将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为银行的理财产品质押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从而进一步活跃市场经济。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概述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
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是指我国的各大银行针对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开发、设计、销售的一种资金管理计划。银行通过接受客户的特定授权来合法为其管理资金,银行和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是指在特定银行进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所有人将其因理财合约而享有的全部合法权益进行出质的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手段可在适度的缓解质权人的融资难题,满足短期融资需求,同时也为银行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根据其收益类型不同,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和不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其中,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又可以继续细分为保本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不保本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根据银行理财产品的客体不同可以分为货币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和贷款来理财产品等。按理财产品的标价货币不同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外币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双币种理财产品。
(三)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其兼具储蓄、信托的共同特性,又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质。
1.理财产品安全性与收益性共同存在。众所周知,银行的储蓄业务往往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收益性却明显不足。信托产品则虽具有较大的收益性,但是产品的安全性不高,存在较大的风险。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均处在储蓄和信托中间,是一种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业务。
2.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不高。在具体的操作实际中,银行的理财产品业务与储蓄业务是分开进行的,银行大多将理财产品运用到短期内不可赎回的方向,这就决定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不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只有银行享有提前终止合约的权利,客户若想提前终止理财合约,则一般需要承担一定的损失。
3.理财产品的多样性。虽然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但是在产品种类上却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银行针对不同的理财产品设计了不同的收益率和安全系数以及投资周期,给客户准备了充分的选择性,这一点极大促进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
二、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发展分析
(一)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发展现状概述
近年来,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周期一般较短、投资方式简单易学、投资安全系数较高、投资门槛较低以及收益性较好等特点,银行理财产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1世纪以来,多样化的理财产品为居民提供了较储蓄更为灵活的资金配置选择,理财产品已经成为继股票业务、基金业务、保险业务等业务的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银行理财产品尚且不能出质,投资者还不能透过理财产品来进行质押贷款,理财产品的财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运用。并且,目前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都不能提前赎回,否则就需要承担一定的亏损。相比与股票、基金等投资产品都能进行质押贷款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不能进行质押贷款是不甚合理的,而且阻碍了理财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从目前各大银行开展的业务来看,银行一般都只接受由本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质押,这样的操作风险可以掌控,但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银行在开展这项业务的时候,其质押权将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理财产品质押没有取得合法地位,相关质权的规定则不能适用于理财产品的质押,不能更好的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
(二)银行理财产品质押业务优点
1. 理财产品质押业务基础雄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都产生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就产生了大众的理财需求,此时银行开展的理财产品业务正好迎合了大众的理财心理,同时,也为银行的理财产品质押活动提供了大量的业务资源。
2. 理财产品质押业务丰富了融资渠道。目前理财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不能无偿提前赎回的,客户投资理财产品之后就只能等待银行来兑付。理财产品的质押业务更进一步的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效率,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为客户拓宽了融资渠道,除抵押贷款、债权质押以外,极大的丰富了盘活资金的通道选择。
3. 理财产品扩大了银行的发展空间。各大银行开展理财产品质押业务,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客户的短期资金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理财产品业务的发展,使银行获取更多的收益和利润,为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和空间。
(三)银行理财业务质押的必要性
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业务质押业务的经营主体大多为中小银行,而且只接受本银行开展的理财产品的质押,质押条件比较严格,多为短期贷款,虽然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效力认定不清晰,但是理财产品质押业务的开展仍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理财产品质押可以为客户解决应急资金需求。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不能提前回赎,但是每个企业或个人都会遇到需要应急的情况,此时就需要理财产品质押业务来为其解决应急资金的问题,最大化的合理化的利用闲暇资金。
2.银行理财产品质押业务可以增加银行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虽然较储蓄和信托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其不能提前回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业务的发展。此时,多数银行创新能开展了银行理财产品的质押业务,进一步弥补了理财产品不能提前回赎的劣势,为其再添发展优势。同时,通过这两项业务的开展,银行也从中获得了收益。
3.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是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的必然。从银行的理财产品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定会出现销售规模和销售数量的迅速增长,理财产品的质押业务需求也会随之旺盛。并且,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关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规范日渐规范化、合理化是发展的大趋势,银行理财产品质押业务在这个层面上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风险
银行的理财产品相较于股票、基金等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加突出的财产价值稳定性,但是由于我国的现行法律框架对理财产品质押的规定,银行和客户在开展理财产品质押业务都承担着较高的风险。
(一)理财产品质押缺少合法依据
根据我国的相关的法律规定,权利质押要求具备客体必须是除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利、具有可转让性、具有一定的权利凭证等条件;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并不能明确看出理财产品是否具有可质押的特性,但是如果单从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来看,投资者与银行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出质的条件。虽然如此,但是法律尚且没有明确规定,这对于银行来说,开展此项业务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二)在偿还优先性上讲,理财产品后于司法强制措施
在司法机关执行相关的财产强制执行措施时,其执行顺序要受到相关法律规定的约束,由于目前法律上尚且没有对理财产品质押进行明确的定性,若遇到投资人的财产需要强制划拨、冻结的时候,银行是不能先于这两者受偿的,银行也因此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三)理财产品质押受到理财产品种类法律的制约
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国债、基金等多种产品。面对众多的理财产品开展质押业务,有一部分的理财产品是不适合进行质押的,如股票型基金等较易受到市场影响的理财产品,其风险高,本金尚且无法保证,因此不适合进行质押,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理财产品的种类的法律规范的制约,因为银行一旦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势必将减小理财产品的质押率,将影响理财产品的融资效率。
四、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风险控制
当前,在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波动不断,法律法规的保护缺失的大形势下,银行开展理财产品质押业务需要更加谨慎和慎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一)要慎重选择理财产品质押的对象
理财产品质押的产品选择上,要尽量选取具有稳定收益的国债、有保本的基金等进行质押,要慎重择取或者不选择风险性较大的QDII 、股票型基金等开展质押业务。目前,尚处于理财产品质押业务的探索阶段,银行应该保守创新,优先选择由本银行发行的、具有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进行。
(二)合理确定质押率
理财产品质押业务开展的成效,与理财产品的质押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质押率也是银行进行竞争的主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银行要根据理财产品的种类不同合理确定质押率,对于具有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其质押率应适当高于风险性较大的理财产品,而且应该增大具有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质押业务的比重,合理化解风险。
(三)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信息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