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手术护理的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9-14 09:29: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手术护理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手术护理的特点

篇(1)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一经确诊,采取手术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患者来说,入院就手术,有很多顾虑和担心。此时,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急诊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感情交流,提高患者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手术顺利进行起到关键性作用。

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河南省镇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宫外孕86例,年龄在20~42岁之间,期中23~35岁发病率较高,患者妊娠部位均为输卵管,破裂5例,出血性休克3例,全部手术治疗,均身心康复。

2心理特点及护理

2.1术前护理要点

宫外孕患者一般发病较急,多数患者毫无心理准备,当得知自己因宫外孕而致宫腔出血时,精神极度紧张和恐惧,害怕出血多危及生命,担心手术切除输卵管后生育困难。忧心重重,痛哭流涕。针对患者此时的心理状况,护士在做手术准备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沟通,讲解疾病的发病原理和手术方式,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的精湛技术;取得家属的理解和信赖,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得以积极配合,为手术顺利实施赢得有利时机。

2.2手术中护理要点

护士送患者入手术室,同时详细介绍其主刀医生、麻醉师的技术资质,使之对手术成功充满信心。在进入手术后要进行的每一项操作前告知患者其目的、方法及步骤。教会患者摆正及术中注意事项,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安抚患者,使之有一种踏实感。医护人员要做到步履轻盈、语音轻柔和谐,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氛围;并主动与患者沟通,把自己介绍给患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在手术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准确,做到无器械碰撞声,避免刺激患者。对术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告知其手术步骤进展情况。术中不但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若过度紧张的表情,应给予安慰。术中一旦有病情变化或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处置;切记惊慌失措,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

2.3术后护理要点

篇(2)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口的控制越来严格,计划生育是一项实现人口控制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计划生育手术主要包括人工流产术、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中期妊娠引产术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实施手术,很可能会导致疼痛并引发一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我院对324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心理特点,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4例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自愿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年龄为24-46岁,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可知:(1)学历:18例为小学;160例为初中;146例为高中及以上;(2)生育情况:73例为未生育,141例生育孩子为1个,110例生育孩子为2个及以上(3)手术类型:158例实施宫内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9例实施输卵管结扎术;134例实施人工流产术,23例实施中期妊娠引产术。所有患者计划生育手术均顺利完成。

2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 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1 抵触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一些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并且会引发恐惧,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干预工作,详细向患者讲解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义务。

2.1.2 恐惧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取得相关的计划生育知识,担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会产生较大风险,产生一些手术后遗症,担心对自己术后的性生活和生育造成影响等,很容易引发恐惧心理,并且会产生焦躁和不安等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计划生育手术方法,结合手术的要点,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保持亲切和热情的态度,运用合适、体贴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患者顾虑,有利于计划生育手术的顺利完成。

2.2 术中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部分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上受到手术室气味的刺激,在听见手术器械的声音后,会产生恐惧感,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率加快、言语增多和面色苍白等。出现这种情况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感觉进行询问,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及时向患者解释,并对患者进行安慰,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平定心绪。护理人员在做各项准备操作时,应该让患者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患者的暴露,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医护人员应保证轻柔动作,减少刺激声响。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紧握患者的手,向患者传递温暖和支持,如出现紧急情况,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保证患者可安全度过手术期。

2.3 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篇(3)

324例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自愿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年龄为24-46岁,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可知:(1)学历:18例为小学;160例为初中;146例为高中及以上;(2)生育情况:73例为未生育,141例生育孩子为1个,110例生育孩子为2个及以上(3)手术类型:158例实施宫内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9例实施输卵管结扎术;134例实施人工流产术,23例实施中期妊娠引产术。所有患者计划生育手术均顺利完成。

2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 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1 抵触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一些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并且会引发恐惧,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干预工作,详细向患者讲解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义务。

2.1.2 恐惧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取得相关的计划生育知识,担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会产生较大风险,产生一些手术后遗症,担心对自己术后的性生活和生育造成影响等,很容易引发恐惧心理,并且会产生焦躁和不安等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计划生育手术方法,结合手术的要点,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保持亲切和热情的态度,运用合适、体贴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患者顾虑,有利于计划生育手术的顺利完成。

2.2 术中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部分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上受到手术室气味的刺激,在听见手术器械的声音后,会产生恐惧感,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率加快、言语增多和面色苍白等。出现这种情况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感觉进行询问,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及时向患者解释,并对患者进行安慰,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平定心绪。护理人员在做各项准备操作时,应该让患者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患者的暴露,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医护人员应保证轻柔动作,减少刺激声响。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紧握患者的手,向患者传递温暖和支持,如出现紧急情况,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保证患者可安全度过手术期。

2.3 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7-02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护理发展,在外科手术中心理护理占据重要地位[1]。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进行分析,帮助患者纠正其不良的心理行为以及满足其心理需要,对于完成手术成功率及促进尽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研究主要针对2010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外科进行手术患者104例,分析其心理特点并进行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外科进行手术患者104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4-70岁,平均(42.8±7.2)岁。

1.2 心理特点

1.2.1 焦虑、恐惧 患者面对手术时,担心手术不成功,甚至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从而会使患者产生心理焦虑不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进食以及睡眠质量,并会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上升。

1.2.2 疑虑 患者对周围事物感觉尤其敏感,特别是诊断不明及慢性患者最为明显。同时,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技术也存在质疑,若病房内看到别人低声私语,一般情况下认为在对自己的病情议论;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对主管医师也存在疑虑,对于医师的医疗水平高低在心理常会进行揣测,手术是否能够很顺利,诊断水平是否准确,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经验也存在很大程度上担心。

1.2.3 抑郁、孤寂 医护人员的情趣以及病房的特殊气味等均会致使患者情绪不稳定,同时也会引起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如抑郁、烦躁,患者的康复受到严重影响。

1.2.4 依赖性升高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创伤以及手术后的疼痛均会引起不同程度上的依赖心理,对于个性较为懦弱的患者则依赖性表现更为强烈。手术后患者不愿早期进行活动,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均依靠护理人员及家属完成。

1.2.5 不适应角色的转变 有些患者通过确诊为某种疾病,但不承认患病。有时在手术大的压力下,导致患者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常会表现易激动、愤怒、否定及震惊。并且患者会把这些不良情绪发泄在护理人员及家属身上,甚至拒绝进行治疗。

1.3 护理对策

1.3.1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消除与缓解患者由于疾病而引起的悲观与恐惧心理。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将手术基本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手术中麻醉的作用及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增加患者安全感。

1.3.2 常与患者交谈与接触。护理人员应对于患者感觉猜疑及很敏感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同时医护人员在查房巡诊时尽可能避免在患者与他人低语,防止患者产生焦虑情绪。

1.3.3 在患者入院前,医护人员应加强入院介绍,并对手术成功病例、医师的素质、医院的医疗条件及住院环境进行介绍。

1.3.4 对患者必须采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鼓励及安慰,并告知患者手术很顺利,已将病灶成功切除,患者能够进行大胆排痰及咳嗽。同时嘱咐患者可早期进行下床活动能够促进肠蠕动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1.3.5 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患者进入角色,并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该疾病,面对现实,只有积极有效地配合医师的治疗,才能够尽早康复出院。

1.3.6 对于患者的要求要尽量地满足,并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必须进行耐心的解答,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紧密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至新的生活中。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结 果

本组104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其中68例患者满意,所占比例为65.38%;31例患者一般满意,所占比例为29.81%;5例患者不满意,所占比例为4.81%。总满意率为95.19%。总满意率为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

3 讨 论

外科手术中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手术治疗成功率尤为重要[3]。在外科手术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从而促进患者消除顾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进行手术[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04例患者对护理满意68例,一般满意31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95.19%。综上所述,只有首先对患者可能存在心理行为表现进行了解掌握,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采取合理及周密的护理措施,最终确保患者手术的成功以及安全性,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苗秀英.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0,3(7):93.

篇(5)

1.1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一是恐惧.害怕疼痛;二是担心.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是否会出意外.甚至有人把上手术台当成与家人永别的最后一幕。对于术前疾病的性质无法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者.则更是惊慌失措。他们多数表现为人院后盼早日手术.一旦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的在手术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或肌注镇定针.仍难以入睡。有1例肾移植的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刚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而不得不改期手术。曾有1例等待’肾移植的病人由于对手术的恐惧,看到手术室的推车来接她.突然出现四肢发冷、意识模糊.不得不放弃等待已久的移植机会而在病房里进行抢救。有的病人临手术前替自己立下遗嘱。在泌尿外科,病友们将手术病人送到门1:3都说声“祝你成功!”以示祝福。

1.2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快慢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预后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证明.病人的这种术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大量失血、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术前应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应有思想准备,努力放松、深呼吸.可以减轻疼痛。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以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如心电监护仪.术前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惧怕。如术后需面罩给氧.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如用手比划.或写在纸条上。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护士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1)介绍医院实力.说明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让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2)对需要进监护室者.在术前让病人参观术后观察室.介绍术后护理措施,做好心理上的准备。(3)将施行过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介绍给病人.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可以康复。让康复病人现身说法给病人以信心.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1.3手术环境对病人的心理影响: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深刻。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给病人以安全感。术中医生和护土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患者过度紧张时应给予安慰,可耳边细语,让病人感觉犹如亲人在身边,不至于过分紧张。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能闲谈嬉笑,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应尽量减少、减轻各种手术器械的碰击声,尽量减少对病人造成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慌和紧张。

2术后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者一旦从麻醉中清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安全,深感幸运,他们渴望了解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如: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尤其是老年人术后应有效咳嗽排痰,但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以致严重者引起术后肺部感染。我科肾移植病人,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欠佳,术前由于急切盼望术后解除痛苦,对术后的相关问题考虑不多,等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昂贵的费用,加上术后终身服药,期间还可能出现排斥反应,虽然当时手术顺利,但不可高枕无忧,大都出现忧郁的症状。所以绝大多数病人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起先,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开始担心效果了。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2.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回到病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清醒,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其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此时,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有效咳嗽方法,鼓励大胆咳嗽排痰,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7-02

临床上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不仅治疗的病程较长,而且疾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患者会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1]。疾病本身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就已经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压力,患者内心会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现将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以及相关护理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78例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19-88岁之间,平均年龄48.2岁。均能良好的进行语言沟通,并无其他严重的合并症。选择的均为择期手术的患者,腹部手术的患者48例,胸部手术的患者30例。

1.2 方法 针对此组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心理问题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以及患者心里最为担心的问题,调查内容有医护人员认真填写。并在术前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与术前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比较。

2 结 果

由于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创伤性比较大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以及术后会发生相应的并发症。由于患者及家属对于自身疾病手术治疗缺乏了解,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特点,对于不同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现将术前为心理护理干预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问题发生率作为比较如图一所示,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心理状态有很大的改善,有利于手术的成功与术后治愈。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见表1。

3.1 入院评估 对于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入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以及等方面,通过语言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变化,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与对自身疾病治疗的方法认知程度。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从中了解心理问题制定一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2]

3.2 疾病宣教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手术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基本知识,让患者知道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讲解患者患有此类疾病采取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愈后的效果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缓解和消除因手术治疗而产生的悲观和恐惧的心理。护士可以适当的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过程,讲解麻醉方式,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讲解以前成功病例以及手术成功率高的病例,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风险以及愈后问题的担心。护理人员还要讲解手术的费用以及对于国家医保的患者采取部分费用由医保承担,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心理问题。告知患者愈后可以正常工作,不影响日常当中的各项基本生活[3]。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任以减轻心理负担。

3.3 心理护理技巧 针对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采取:倾听、安抚、解释以及建议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语言得体,态度和蔼真诚耐心的关心患者,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细心准确的给予解答[4]。在沟通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增加患者的个人修养,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对于过于紧张和恐惧的患者可以给予各种松弛疗法如音乐疗法、谈心式方法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同时向家属讲明患者现在的心理变化特点,教会家属安慰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3.4 特殊的心理护理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手术费用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的心理,加之对疾病的认知不全面,从而有放弃治疗的想法。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与安慰与支持,鼓励与疏通患者,为患者最大限度的减轻经济费用,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住院期间感受到医院及社会的温暖,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日常工作中进行查房与护理操作时多与患者接触、交谈。针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解释回答,尽量满足患者需要,随时进行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能密切的配合医务人员工作,以保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迎接手术。

4 具体实施方案

4.1 手术前1天对手术患者的进行心理护理,不论手术大小,严重与否,对于患者来说都会产生一种压力,越是接近手术时间,患者的越是出现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术前1天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访视时,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既往史、现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前的各种检查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手术室的相应护理计划[5]。护士应微笑并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微笑是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以微笑的方式及乐观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的对术前准备、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麻醉、术前用药等向患者细心地讲解,并告知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到手术的安全性,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认真耐心的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并教会患者术前精神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和亲人朋友聊天等,使得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4.2 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术后密切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饮食指导,相关各项护理技术、健康教育等必须严格进[6]。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流程,为患者减轻痛苦,加强在护理过程的每一项护理操作要熟练操作规程以及对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紧急问题的处理,均会减少患者抑郁、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4.3 护理人性化管理 对护士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思想,并有高度的事业心,职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以及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责任心。医院要经常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职业思想教育活动和优质的服务活动,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还要提高全体护士的整体业务素质并充分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护理人员言行的人性化,根据人性化的服务的护理模式。实施岗位服务用语,应用敬语尊称对待患者,规范语言语调,手势、站姿、走姿、恰当的手势,得体的语言,提高护士沟通技巧;操作失误先道歉,操作结束先谢谢,既塑造了护士的良好形象,又不至于对病人造成心理创伤[7]。

5 讨 论

针对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明显的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要充分的了解患者在不同时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针对患者家属也给予心理疏通,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配合治疗。由此研究证明,给予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心理问题的分析并针对问题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消除或减少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苗秀英.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7(8):962.

[2] 马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8(12):281.

[3] 巴德玛拉.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健康必读,2010,2(9):634.

[4] 景璐石,冯军.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康复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2012,6(16):2309.

篇(7)

例1:患者,女,90岁,以间歇性右上腹疼痛3月,皮肤巩膜黄染一周之主诉入院,入院时T 36.8℃,Bp160/90mmHg,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化验检查:直接胆红素3.02 umoI /L,间接胆红素27.76 umoI /L,总胆红素30.78 umoI /L,AFP阴性,余检查均正常,入院诊断:①慢性胆囊炎,胆结石。②梗阻性黄疸。入院后行消炎、利胆、解痉等治疗,腹痛较前缓解.但黄疸日益加深,总胆红素升至47.88umoI/L。遂行术前准备,于2月3日在硬外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术后黄疸渐退,但于术后13日突然嗜睡,口角歪斜,左侧肢体肌张力减退,左足巴比彬氏征阳性。CT示:左基底神经核腔隙性梗塞,脑萎缩。即按脑梗塞常规对症处理,效果不佳,术后31日患者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例2:患者.女,60岁,以间歇性右上腹疼痛3年,加重6小时之主诉急诊入院。入院时T 38.2℃,Bp140/90mmHg ,皮肤、巩膜无黄染,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结石。入院后行消炎、利胆、解痉治疗。腹痛缓解,体温正常。于3月30日在硬外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但于第三日夜家属自行搬动床位,患者自感烦闷.呼吸急促,T38.8℃.R34次/分。进而失语,两侧瞳孔不等大,左足巴彬氏征阳性,CT示“脑出血,枕骨大孔疝形成”。先后行抗炎、止血、脱水等治疗,均无明显疗效。第4日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 讨论

2.1 老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老龄手术患者常于术前产生恐惧、焦虑、忧虑和心理冲突等负性心理反应,所以术前准备除了对患者的身体准备外,还因包括心理准备。心理准备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调整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认识、动机、期望与情绪反应,解决患者的心理冲突,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从而不仅使手术得以顺利实施,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恢复[1]。因此我们就应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心理护理,以减轻或解除其思想顾虑。

2.1.1 责任护士对手术患者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

责任护士要做好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同时应告诉患者术前所做的一切检查和准备工作都为手术成功起着保证作用。在术前还必须交待术后注意事项,让其有心理上的准备,避免术后盲目过份依赖心理,而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胆道手术者,术前必须向患者详细交待T型管灭菌和固定之重要性,让患者理解.作自我保护。

2.1.2 手术护士、麻醉师术前探望病人的制度

手术护士和麻醉师术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去史,过敏史,并做心、肺、血管等方面的体格检查。如老龄患者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应做相应处理,待病情稳定方可安排手术。并且通过交谈,减少或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添其对手术的安全感。

2.1.3 采取情绪支持与行为应对方法来进行心理调节

医务人员的鼓励及安慰可调动患者的动机及信心,调整心理防御策略,从而振奋精神,克服治疗中的挫折与痛苦。教患者学会配合手术,应对痛苦与不适的具体方法,可有效增强其信心与驾驭感(1),这样可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最佳状态。

2.1.4 术后并发脑血管意外后,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一切精神刺激,尽可能使患者保持安静。 转贴于

2.2 临床特点及护理

2.2.1 未明确诊断前的观察及护理

(1)密切监测术后生命体征.使用多功能监护仪,每30-60min测量血压一次,待病情稳定后改为2h或4h测血压一次,血压过高者按医嘱给降压药,控制血压是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关键(2)。

(2)镇痛泵的使用可缓解患者的疼痛,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利于防止患者术后因刀口疼痛不敢咳痰而导致的肺不张。

(3)对于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的老龄患者如术后数日出现烦躁不安、失语、嗜睡等一系列进展性意识障碍的表现,在排除手术损伤造成的原因外,则应考虑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与其他疾病加以鉴别。

2.2.2 明确诊断后的观察及护理

(1)意识的观察:意识状态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征。观察患者的神志,以估计病情及预后,以便尽早处理。

(3)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当患者处于深昏迷、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说明脑疝形成:进一步当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说明患者处于临终状态。

(4)生命体征的观察的变化:a血压:发病早期血压可升高,这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并按医嘱及时使用降压药,到后期血压急剧波动、下降,甚至测不到。b体温:脑出血初期高热,多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的征象,若初期体温正常,以后逐步升高者,多为合并感染所致,始终低热者为出血后的吸收热。c脉搏:颅内压升高的早期患者其收缩压升高,脉搏洪大而缓慢,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但仍不能保证脑血供时便迅速下降,脉搏变为不规则,细数而快。d 呼吸:不规则呼吸是颅内压增高、呼衰的特征,呼吸深而慢,预示病情危重,潮气呼吸、叹气样呼吸为临终前表现。

2.2.3 T型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在并发脑血管意外后,除进行常规对症处理外,还应加强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引流物的

性质、量、颜色,并准确地在护理文件上纪录反映出来。避免患者烦躁时牵拉引流管,使其脱落、扭曲、阻塞,形成胆汁性腹膜炎。

2.3 预后及临终护理

我科这两名患者虽经积极抢救,最终仍死亡。在此阶段,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要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免增加患者痛苦。

2.3.1 尽量安排单间病房,保持房间安静,减少陪护,治疗护理集中操作[2]。

2.3.2 采取正确,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头高脚低位,床头抬高15°~30°,头偏一侧或取侧卧位。切忌无枕仰天平卧,造成误吸或窒息。有呕吐物或分泌物时要及时清除,防止舌后坠,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2.3.3 女性患者由于留置尿管,易患泌尿系感染,要经常观察其尿量及尿色,定时冲洗膀胱,消毒尿道口[2]。

2.3.4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3.5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床铺平整清洁,预防压疮。

2.4 医疗纠纷及其涉及到的护理问题

主管医生应在术前数日做好术前谈话工作,并行手术协议书签字。详细对家属讲明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让其心中有数,避免滋生术后出现脑血管意外是手术直接造成的想法。同时随时交代病情及预后,争取家属谅解及配合。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工作态度端正,服务态度好,杜绝家属滋生不满情绪,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篇(8)

整形美容的目的在于通过手术手段来美化人们的容貌与形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整形美容手术比一般整形术的要求更高、更严,这样才能确保手术成功,进而焕发人们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4]。为此术前医师与受术者对美的要求和认识应进行充分沟通,取得共识显得尤为重要。整形美容手术不仅是矫正受术者的生理形态,而且还要端正或正视他们在心理上对美的认识,这是整形美容医护人员的职责[5]。

2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2.1术前心理特征及护理

2.1.1术前心理特征:①焦虑心理[3]:受术者大多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接受手术,因此受术者希望即来即做,可由于手术量较大,一般须排队等待手术,在等待的过程中,受术者可能出现焦虑心理,不断询问何时能接受手术;②畏惧心理:以前未接受过整形美容手术的受术者很容易出现畏惧心理,担心是否出现意外、疼痛与否等。这种情绪随着手术的临近而越发增强;③整形美容受术者的期望值高[7]:受术者希望手术能达到整形美容的目的,“一劳永逸”地改变自己的容貌。

2.1.2护理:①受术者需要得到友谊、重视、医疗信息及周到的服务,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诊时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态度和蔼,使受术者感到应有的尊重,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②受术者交费后将手术通知单交给接诊护士,接诊护士应立即安排好手术顺序,告诉受术者大概的手术时间,让其在休息室或找地方安静休息等候,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受术者畏惧、焦虑心理。也可避免过多受术者在手术室外讨论手术情况,增加一些受术者的畏惧和猜疑;③降低整形美容受术者的期望值。护理人员要针对受术者的术前动机、需求、性格特点及心理状态,来帮助受术者树立正确审美观,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④有些受术者是因为心理问题要求手术,接诊护士一旦遇到此类受术者,应告诉手术医师及时与其沟通,以便决定是否进行手术,这样既可以解决受术者的心理问题,也可以避免术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⑤对于年龄较大的受术者,应询问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这样医护人员可在术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以便更好地完成手术。

2.2术中心理特征及护理

2.2.1术中心理特征:①紧张恐惧:进入手术室后,受术者紧张程度达到顶峰,尤其是受术者躺在手术台上等待医师的过程。这时受术者会提出各种问题,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②需要被关心:由于受术者内心感到孤立无援,希望医护人员像亲人一样给予特别的关照。随着手术的开始,受术者的情绪趋于平缓;③疼痛耐受性差:大多数受术者都害怕疼痛,许多受术者进入手术室的第一话就询问是否会疼。这种紧张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受术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8]。

2.2.2护理:大部分的整形美容手术都是局部麻醉手术,受术者是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术中护士应主动与受术者交谈,通过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由于此时受术者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要避免谈论与手术有关的事情,护士应关切询问受术者有无不适感,如有不适感应及时表达[9]。若受术者对疼痛反应较大,护士可将受术者的手握住,使其觉得可靠,消除其紧张心理,顺利完成手术。

2.3术后心理特征及护理

2.3.1 术后心理特征:①对术后效果期望值高:整形美容受术者术后最关心的就是手术效果,一部分受术者由于一时无法接受容貌的改变,就认为手术失败,从而显得焦虑、烦躁[10];②关注术后护理:手术后受术者感到最多的就是疼痛和忧虑。一般情况下麻药作用消退后,受术者会感到疼痛。多数整形美容受术者术后无需住院观察,往往带药回家,这时受术者常担心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出血及感染等,此时受术者特别关注术后注意事项[11]。

2.3.2护理:①由于审美观的不同,有的受术者会对手术表示没有到达其理想的结果,术后医师应向受术者解释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只有等到术区消肿后才能达到其理想效果[12]。如受术者仍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可根据其要求再做修改,从而消除受术者的焦虑心理;②术后要详细对受术者或其家属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具体的换药、拆线时间,如何保护伤口、预防感染等,如有异常情况,请随时与医师联系,并给予受术者书面的注意事项,同时留咨询电话,让其在家安心修养,术后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医护人员会随时解答有关术后的疑难问题[13]。

3结论

心理护理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只有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才能使整形美容受术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都处于一种最佳身心状态[14],从而获得形体和心理美感的统一,使受术者在手术后能充满自信,心情舒畅地重返工作岗位,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朱希山,唐胜建,王少华,等.美容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 2006,15(6):723.

[2]陈小平,宋建良,朱晓华.问题患者与体象障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4):306.

[3]汪丽萍. 整形美容外科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19.

[4]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16.

[5]张其亮,杨希德,向雪岑.医学美容实用技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

[6]奕 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97.

[7]杨晓惠,李健宁.实用整容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

[8]尹凤英,袁文莉.整形外科门诊受术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6):725.

[9]黄立,冯幼平,吴欣.美容整形患者的个人心理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9(2):109.

[10]岳文浩,赵耕源.现代临床心理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0-149.

[11]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9:870.

[12]彭庆星,何 伦,秦守哲. 美容医学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13-419.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84-02

在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新、个体化、整体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本研究以护士特征与手术室护理为研究主题,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1]。当前对手术室护理人性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与手术室护理的环境创建、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的方法等方面。本研究从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出发,就手术室不同阶段的人性化护理做了分析。为更好地解决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中遇到患者的生理不适、心理不适等问题,提出见解。

1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内涵

所谓的个性化护理就是要求合理者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全面性、独特性的科学的护理模式。个性化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能够使他们的身理、心理得到满足,保持一种舒适的状态,减轻病痛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心理不适感。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本质充分地展现了现代个性化护理的内质。个性化服务能够充分地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和手段,使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健康。在进行护理之前,先对患者的需求进行充分地了解,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方式,这一改变充分地体现了个性化护理的服务理念。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既体现了现代化护理的实质,同时又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人生价值和专业水准。被誉为“提灯女神”的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是一个没有翅膀的天使,是人类真善美的结晶”。从她的这话中可以看出,一个有效的护理者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优雅的仪表,同时还要在进行护理的同时充分地体现出对患者的情感帮扶。

2 提升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水平的措施

手术室护理和一般的临床护理部同。但是随着现代化护理的不断深入,手术室护理也应该在满足护理工作整体性的同时,为手术患者提供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护理服务。

2.1 做好手术前的护理

由于手术具有一定风险性,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其心理和心理都会存在一定的变化。这时,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就需要不断地和术前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减轻患者因手术而产生的各种不安和焦虑,增强患者参加手术的信心,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的概率。

手术室接受到患者手术通知以后,由护士长组织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小组,完成术前的探视工作。个性化服务小组首先要对患者的病例进行仔细地查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细致地了解,明确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以及术前的各项检查结果等。然后跟病房的护士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案,科学地制定出个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方案。完成这些工作以后,对患者手术的麻醉、手术以及相关的手术信息等进行充分地了解。

在患者进行手术室之前,护理人员还要跟患者进行当面交流。从而对手术患者的个性进行了解,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和患者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础,对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有一个充分地掌握。当然要想在较短地时间内和患者建立友谊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只要能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就一定能够取得一定的收获。首先,要给患者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我们于患者建立友谊的基础。然后,还要注重交谈的语态、形式等,规范文明用语[2]。

2.2 加大对患者的术中关怀力度

在手术室中,个性化的手术护理小组要以热情地迎接患者。在术前交流的基础上,护理小组一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一边和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对手术室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降陌生环境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讲解手术麻醉以及手术过程中和医生配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在手术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爱好,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一些音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紧张程度和不安感。除此之外,根据患者的手术的情况,巡回护士还可以通过抚摸患者手术之外的皮肤,这种方法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和关怀。

当患者麻醉起效时,这时患者已经基本失去了肢体的活动能力,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心理特征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手术室的温度,时刻监视患者的心电状态,保持输液的正常进行。在手术过程中,护理小组不要谈论与患者手术无关的事情,充分地尊重患者,在麻醉缓解以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将患者送回病房,并将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病房护士交接清楚,嘱咐病房护士要严格按照患者的护理要求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2.3 做好手术后的探访工作

患者手术一天以后,个性化护理小组还要对患者术后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患者当面交流,了解患者术后的疼痛、肠蠕动以及有无手术感染和并发症等。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在术后产生的不适感进行解释,让患者充分地感受到护理小组的专业性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消除患者的手术的忧虑,让患者充分地感受到护理小组的诚心和爱心。

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要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进行及时地改正,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满、称赞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提高个性化的护理和服务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优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3]。

3 结语

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在患者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亲人般的关爱和照顾,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以“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充分地体现出护士的多重角色的功能,为患者实施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转变以往传统的医学服务理念,在手术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不可以片面地围绕手术来实施护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责任心和人文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准,积累更加丰富的护理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汝新,王金芳.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5):1339-1340.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18-01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革新与完善,在整体护理工作别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对于手术患者而言,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在术中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协助患者消除各种不利心理因素,顺利完成手术[1]。2010年-2011年本院加强手术患者的术中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011年的手术患者260例,男性158例,女性102例;年龄2-81岁,平均(39.5±3.6)岁。本院对病人在手术前,发放责任护理需求表,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术中心理护理方案。本组病例中,多数患者在术前表现出恐惧、焦虑、易怒、烦躁、心悸、睡眠欠佳等心理状态,小儿则多表现为哭闹不安,仅有少数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2结果

本组病例中,平静接受手术246例,因年龄小而惧怕手术7例,但是在患儿家长的配合下都接受手术,因文化程度低,缺乏医学知识,恐惧手术7例,在护理人员耐心的心理疏导下,讲解相关知识,最终从容接受手术。在术后随访中,本组病例对于术中护理的满意程度为:很满意162例(62.3%),基本满意74例(28.5%),不满意24例(9.2%),总满意率为90.8%。

3讨论

手术患者术中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协助患者消除恐惧与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医护人员自信、礼貌的言谈举止,使得患者感觉到被爱护、被尊重、被理解,以最佳的状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治疗,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及早日康复[2]。因此,在现代临床手术治疗中,术中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于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临床护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3.1根据术前260例病例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手术有顾虑者190例,焦虑者164例,恐惧者162例,精神紧张者144例,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50例。经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86例,焦虑者降至78例,恐惧者降至80例,精神紧张者降至76例,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127例。

3.2手术患者术中心理护理的措施主要包括:1)患者为满足安全的需要迫切希望能得到高水平的主刀医生和态度和蔼、技术娴熟的护士的治疗与护理。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尽量为患者提供舒适、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在术中应特别注意保持手术室的整洁、安静,温度、湿度应适中,使得患者产生舒适安全的感觉,逐渐消除心理负担与压力;2)为了保证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自身的语言艺术,以取得患者的信赖。多数患者可能表现出依赖他人、伤感、自怜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时,其态度、语气将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所以,护理人员应特别注重术中与患者的交流,形成良好的语言修养与表达能力,恰当运用肢体语言,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同时,协助其消除不良情绪[3];3)对于患者在手术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状态、情绪,护理人员应保持诚恳、尊重的态度,以免伤及患者的自尊心,导致手术操作无法顺利完成;4)在术中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保持每项操作都细致、轻柔、熟练、准确,尽量减轻患者的术中疼痛感,并且增强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降低发生医患纠纷的机率;5)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就是焦虑、恐惧,所以,在术中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尽量做好术中解释工作,加强对于患者的鼓励与指导,从患者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完成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应在进行每一项操作前向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并且告知其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表情变化,及时判定患者的心理状态,适时加以心理疏导。

综上所述,在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并且认识到心理护理是一个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护理活动。作为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对策的实施者,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提升,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手术类型、受教育程度、心理状况、生活方式等,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以协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情绪,并促进护理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54-02

自然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而健康的过程,是女性一种本能行为。但是,由于许多因素,胎儿急性宫内窘破,脐带脱垂等因素,必须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是最常见的手段。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护理人员要认真掌握剖宫产术产妇的心理特点。采用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心理状态最佳。人的心理活动影响生理活动。突发心理变化,影响生理功能。降低免疫力。影响疾病预后。护士应该仔细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加强医患沟通,解除产妇的心理压力。顺利完成手术。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11年5月住院行剖宫产手术病人300例,实施精心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将手术前后患者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11年5月住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300例,年龄21-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6±3.1.)岁,孕龄为35-41周。

1.2 护理方法

1.2.1 手术前心理与护理 剖宫产产妇个人素质不一样,接受手术心理反应也不一样。产妇住院后,做剖宫产手术时,最常见心理反应焦虑和恐惧,表现有担心疼痛,担心费用多经济负担重,担心身体健康恢复问题,担心医生医疗水平,担心自己怕留后遗症。担心婴儿健康。担心麻醉致植物人。患者心理想通过各种渠道,找责任心强,技术高超的医生实施手术。以获得心理安全感。

护理人员手术前探试过程中,就要给产妇精神安慰,高血压病人,给予降压镇静药物,消除不应该有的顾虑和担心,解除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介绍医院相关先进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高超技术,使产妇相信诊断准确性,详细讲解,医院先进麻醉设备,精湛的麻醉技术,避免手术带来疼痛和痛苦,具有先进的急救措施和抢救应急手段,能避免手术风险和手术后遗症。消除患者悲观、疑虑和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鼓励同病室手术后产妇,讲解自己经历并劝导产妇,讲诉手术前后感受和手术前后感受,使产妇消除不良心理。

1.2.2 手术过程中心理问题及护理 产妇入手术间,恐惧感加剧,使血压上升,精神高度紧张,对各种刺激敏感。医护人员言行影响产妇情绪,手术中神志清醒产妇,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安慰。手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话题,避免使产妇认为医生护士对手术不重视、不认真工作,失去信任感。手术过程中不主动配合。影响手术效果。

1.2.3 手术后的心理问题和护理 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和家属产生心理、生理刺激,产妇身体受到创伤,患者、健康状况和素质不同,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患者心理关系到剖宫产手术成功,手术后产妇健康恢复有重要意义。对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对症梳导、安慰。对患者当亲人一样对待,患者对医护有信任感、安全感、亲切感。医护注意自己言行。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减少产妇心理应激反应。产妇顺利恢复健康有意义。

产妇手术后胃肠胀气、留置导尿、缺乏母乳喂养经验,容易烦躁、紧张。有饥饿感,增加烦躁心理。耐心细致向产妇介绍过早进食危害,取得产妇理解和配合。产妇怕切口疼痛拒绝喂奶,怕没有乳汁喂养婴儿。产后面临压力,身体和生理上的。出现产后抑郁。

护理人员在剖宫产顺利完成后,及时告知产妇和家属手术成功。告知婴儿性别、健康发育情况,应用母乳喂养好处。取得家属配合,鼓励产妇战胜疼痛,让产妇看到婴儿,产妇心情愉快。指导产妇正确喂奶姿势。向产妇家属介绍婴儿喂养护理知识,早喂养,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消除不必要的心理顾虑。向产妇耐心讲解区分生理性宫缩与疼痛,详细讲解生理疼痛原因、持续时间、个体差异、作用,学会分散和转移疼痛。

2 结 果

本组资料我们依据产妇手术后烦躁、焦虑、疼痛、对护理人员要求做好心理护理。299例积极配合。1例出现手术中低血压。经过抢救治疗,病情缓解。做好剖宫产产妇心理护理,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对尽早母乳喂养积极作用。

3 讨 论

自然分娩是健康过程,是女性自然生理过程。由于一些因素,行剖宫产术。必须结束分娩。医疗模式的变革。心理护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单是简单的操作。根据病人在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心理干预。产妇在不同时期都以轻松健康的心理接受治疗。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保证患者护理的完整性,连续性。缓解恐惧。焦虑,紧张不良情绪。心态放松、愉快手术。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安全感。建立相互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该认真学习,以人为本护理信念,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手术顺利完成。产妇婴儿安全。产妇有良好的心态,有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出院后强调在2年内避免妊娠和生育。确保产妇和婴儿按时来院随访。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及途径,积极影响病人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自身条件下获得适宜的身心状态。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仅应该具备医学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求护理人员做到耐心、细致、宽容心理素质及敏锐观察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是护理质量提高,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患纠纷,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谢金婵,张燕.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前病人心理反应影响的比较[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年05期.

[2] 张巧云.剖宫产产妇心理特点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01期.

[3] 张月琴,王凤玲.剖宫产261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