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临床教学实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临床教学是医学院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胸外科临床教学的特点是理论性强,临床不易理解。同时,心胸外科的临床课程涉及的病种多,内容广泛,老师需要讲授相关的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诊断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高等教学本科的心胸外科课程时间近12节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矛盾突出,因此,心胸外科教学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多年的胸外科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心胸外科的临床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探讨如下。
1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采用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诊治外科疾病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加强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训练,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讲授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知其然,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掌握疾病之间的因果、互助、转变关系。如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授课,引入病例讨论进行外科教学,引入外科教学的病例具有真实性、代表性,与教材的理论内容紧密配合,这样的讨论分析的过程就是对疾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加强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心胸外科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情急、重、凶险,治疗时容易引起轰动效应。笔者将工作中的实际病例在课堂中讲授,将对病情轻重的判断和急诊处理方法传授给学生,通过经验与教训的讲授,加深学生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多媒体在心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不仅从手段和方法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形式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了教学以新的含义。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清晰醒目的大屏幕投影,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因受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限制而无法展示的难题。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采用动漫画面,使讲课生动有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从感知上直接了解到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救治方法,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介绍与心胸’外科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图片信息、动画、手术录像、疾病实例录像或三维虚拟现实等使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收到常规教学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课后复制教学软件并结合教材,有助于增强记忆。因此,充分运用各种媒体,不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展示各种新的教学思想,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1.2精心准备课件: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留学生授课为全英模式,这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若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充分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除教科书外,还需阅读相关的英文版专业书籍,记忆大量的相关医学专业词汇。西医留学生的教科书是由美国医学专家编著的。因此介绍的是美国医学模式,与中国学生的教科书侧重点不同,某些观点、理念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讲解教科书上的内容,同时也有责任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发展历史和医学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传授讲解。其次,以幻灯形式准备好相关课件和英语版医学视频,使用声像并茂的现代电教手段进行理论课的教授,重视边讲解边讨论,务必使学生听清、弄懂相关医学知识。
2提高素质教学兼容
2.1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是我们不断提高留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进行知识更新,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时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留学生教育对我的影响很大,它迫使我仔细研读英文原版教科书,强记内科英文词汇和术语,用英文写教案和制作PPT,指导学生时,要讲英语,要听懂学生的话,要练听力,通过这样的教与学,我的阅读能力、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备课时,由于要阅读英文原版教材,通过与国内教材的比较,使我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更准确了,重点、难点的把握更到位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更注意细节,更注意准确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的内科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注意带教用语的问题。笔者做过临床带教口译员经历,总感觉到由于译者与带教者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不同,有时不能将带教老师的原意或讲课的内涵传达清楚,会影响带教质量,造成留学生对带教者的不满,从而影响整个带教过程的顺利进行。如果我们带教者自己能用英语或留学生的母语讲授,会减少口译中难免产生的偏差,提高教学质量和时间的利用率。比如,以前我在作口译员时,常有碰到搜索枯肠也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原意的时候。因为有的带教者为了解释一种治法,一种药物,往往会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舀不绝;有的带教者诙谐幽默,变枯燥乏味的医学术语为妙趣横生。因此,译者不但要译字,也要译意;不但要译情,更要体现出带教者的用心之处,否则的话,很难将带教者的水平充分显示出来。如果带教者自己用外语教,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词汇,最能代表自己风格的句式,最能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言语来与学生们对话,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会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除去可能引起误会的支点,加深与学生们的感情沟通[3]。
3临床教学
1.1片面思维:一些学生在进行病例分析时,不能全面细致地对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分析,过分看重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忽视系统分析,考虑问题局限、狭窄。
1.2简化思维:一些学生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盲目相信某些先进检查方法提供的数据或图像护理论文,直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1.3表面思维:把现象当作本质,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运用医学的基本理论,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使临床症状体征表面化,缺乏综合判断的能力。
1.4印象思维: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符合自己印象的病史、体征或辅助检查资料感兴趣,对资料进行任意取舍,把一些支持自己论点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临床判断的资料任意删去,做出偏面的诊断,制订出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治疗方案。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客观规律。
2对策
毕业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实践最多的一年,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笔者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供同道参考。
2.1在带教过程中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加强床边教学:查房时应针对病人,应用新的医学模式,讲解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一定要重视用系统化整体观综合分析,不能停留在更改医嘱、对症处理。对给予的处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当观察员、记录员,应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并注意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实习效果。
2.1.2增补临床专业新知识,重视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定期举行讲座。目前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故应举办专题讲座,疑难病案、大手术病案、死亡病案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参加会诊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与经验,扩展视野,增强责任心。在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带教老师引导,使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在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转变观念,不能只依赖现代技术设备,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医学事业的人道主义本质。随着社会进步,疾病谱的演变,对医护卫生保健服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后者包括保健康复需求的扩大。医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技能、价值及态度的获得和发展,要让医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职业能力和价值观,并重视以下能力的培养。
a)临床技能:是要求医学生掌握的最核心的技能。除进行诊断学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应加强人际交往技能、职业行为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机械操作。
b)学习技能:医学生不能满足书本知识,套用书本知识,应养成主动地、自觉地更新知识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激发兴趣建构主义教学观源于1966年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一种教学法[2],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作用。运用激发兴趣、设置情境等要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帮助他们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如图1所示。
情景设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3],创建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实景),使其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场景、问题及事件上来,充分利用手术间、示教室、参考文献、多媒体、音像资料及医学类互联网等来达到学习目标。如虚拟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包括无菌操作规范(手术衣、手套穿戴及无菌手术包打开)、静脉留置针穿刺,以及抢救设备除颤器使用等,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合作支持,其特点是互动体验、整体投入、主动学习,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的记忆,深化和巩固课堂教学。
参与关注建构主义模式教学的前提是关注和参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创建符合临床护理学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实践要求的情景,一起引导他们参与到临床实习中来。强调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与发现,创建符合临床护理学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实践要求的情景,一起引导他们参与到临床实习中来。
利用临床多元化教学内容
模拟教学旨在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如导师可以提出问题课外查阅自由分组情景模拟师生观摩共同点评,最终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能力。借助临床科室、手术房间、标准化患者,及多媒体教学等设施,如模拟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器械配合、上肢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选取、截石位避免着力点受压及折刀位时上肢托起支撑及腰部前后固定等,了解对患者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影响,观察手术的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教学则采用典型临床手术病例示教,零距离接触患者,了解各种术式、疾病典型症状与体征,评估手术、麻醉及药物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促其建立横向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上肢静脉血管选取,手背皮下组织浅薄致密、静脉血管纤细迂曲、注药阻力增大,因此手术患者胀痛的发生率高而疼痛程度加重;桡静脉位于手腕关节处,血管滚动而不易固定给穿刺置管带来困难,况且穿刺时疼痛明显;肘正中静脉相对较粗而固定,穿刺成功率高,局部疼痛的发生率也最低等[4]。
特色教学护理干预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包括与患者充分交流与沟通,详细讲解整个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物使用等,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虑、困惑及术中涉及到的问题,针对个别患者具体情况与个体差异有所侧重,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患服药情况等,并协助签署麻醉协议书。护理干预包括术中出现疼痛的穴位按摩与指柔,旨在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出现恶心则辅以内关、外关、合谷、曲池等多穴位指揉按压,嘱其深呼吸放松腹部,面罩吸氧等则能明显改善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柔法属推拿和法范畴,“揉以和之,和气血,活筋络,消肿痛”,简便易行,效果确切。总之,减轻患者的初始疼痛与不适,取得患者心理上的慰藉与配合,则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痛阈与顺从[5]。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优势
情景教学则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在不同情境下探讨所学知识,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做到主动、自觉参与。
融入案例式立体教学[6],活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刻意改变传统带教模式,采取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力求“点”(临床注重点)“线”(专业延伸线)贯穿,彼此融合,相互渗透,培养多向思维能力,达到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目的。如静脉留指针选取及穿刺部位选择不仅决定穿刺成功与否,关键根据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来调整输液速度,这就要首先了解术式、麻醉方法,以及三者之间默契配合。通过这样一次次情景设计与主动参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已学到多学科知识横向、纵向相互联系,活跃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凸显理论联系实际,从“体验式感觉”到“感觉式理解”如根据临床特点建立干预基础[4],旨在干预手术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和抑郁等,有效调节其心理、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开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护理学的临床带教实践与探索,切实起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推动与导向作用,新模式优势已逐渐凸显,得到“教”与“学”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足以见得护理学临床带教激发兴趣是前提,情景设计是基本,模式构建要素是关键,多元化教学是方法,思路方法得当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带教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金华.浅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8):91-92.
2 欧叶涛,王培军,陈乃峰.医学解剖课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3):97.
3 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案例——基础教学改革发展译丛·教学模式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5-45.
设定6个不同的对话模式,对患者进行渐进性的了解,这6个问题包括:1.问患者来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患者将会怎么样?3.怎样改善患者目前的病情??4.怎样来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呢?5.患者将要怎么办?6.家属将要怎么办?我们就以新诊断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查房为例。在采集病史、查体、汇总辅助检查结果后,总结性的按渐进性沟通方式对患者说:
1.1 回答第1个问题。(问患者来医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了解患者病史及检查情况,分析病情:您的病情,我们已有了初步的诊断。您目前虽然没有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典型的肝炎的症状,但根据最近1年以来查2次乙肝六项呈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核心抗体IgM阴性(即所谓的小三阳),乙肝病毒DNA高于7log,肝功能检查ALT大于正常值,但未高于两倍以上,可考虑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虽然您过去未曾化验肝功和乙肝六项,30多岁体检时才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指标阳性,但是您母亲、姐姐和弟弟都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据此可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能是母婴传播所致。
1.2 回答第2个问题。(那么得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您会怎么样呢?)限于目前全世界医疗水平,母婴传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还不能根治。您目前的病情是肝功异常、病毒在高水平复制,它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损害自身肝脏,也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也就是说您的肝功ALT控制不好、乙肝病毒DNA不能转阴、E抗原不能转阴,将来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如不注意休息、长期疲劳、低蛋白饮食等,病情会很快发展,严重时发展成重症肝炎、肝衰竭、肝肾综合征等等。
1.3 回答第3个问题。(怎样改善患者目前的病情?我们(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和医师)准备做什么?)作为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和医师,我们会根据您上述化验检查结果,完善相关检查,用一些保肝、提高免疫的药物,及时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病毒性肝炎并发症相关检查指导您如何通过饮食提高免疫以及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安排您定期复诊。(具体饮食、体育锻炼、治疗用药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等略)。
1.4 回答第4个问题。(怎样来了解您病情发展情况呢?)我们会建议您定期监测肝功ALT、乙肝病毒DNA、乙肝六项和腹部B超等相应的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5 回答第5个问题。(患者将要怎么办?)我们的治疗也需要您的积极配合。请您注意食用适量的优质蛋白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按时吃药、打针,定期复诊监测肝功ALT、乙肝病毒DNA、乙肝六项和腹部B超等相应的检查,争取更快更好的控制病毒复制,使ALP恢复正常,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6 回答第6个问题。(家属将要怎么办?)家属应配合医师监督患者服药、打针等治疗,必要时适当的护理患者,给予日常生活上的关爱与帮助。开导病人不要有精神负担,以平稳、愉快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疾病。
2 教学实施
采用模拟示范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示范1次,实习医师小组间分别模拟1次,再由带教老师带实习医师正式接待一位新患者,评价反馈、重复提高。
3 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渐进性对话方式,进行边示范边学,即时反馈、重复提高,大概在3-4次接诊患者之后,约1周左右,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即可熟练掌握这种方式的语言沟通。通过这样的训练,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可与患者形成较流畅的语言沟通,沟通内容比较有条理、有层次,能够较好地将临床诊断及治疗信息传输给患者,并取得患者较好的依从和配合。被带教的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的自我评价均认为与患者语言沟通较以往明显改善。
4 应注意以下问题
4.1 带教老师应给予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足够的尊重,在称呼上应当把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称为医生,特别是在给病人介绍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时更应这样,使学生有名正言顺的感觉,能够以一个医生的角色来面对病人。也可取得患者的信任,禁止称呼小王、小李等。信任是医患沟通的基石。
4.2 带教老师应肯定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及时指出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在与患者语言沟通中的不足之处,评价以赞扬和鼓励为主,这样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指出错误与不足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用描述性语言,而不是打击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你如果这么说,患者可能更容易接受。
4.3 对于医学基本功弱的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带教老师要尽量在场,以免患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答不出,或者答得不准确,而影响医患关系或使患者有情绪。
4.4 要教会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比较谨慎地表达意思,包括:可能、不除外、不支持、不符合、基本上等词语的正确使用。教会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尽量避免使用太绝对的语言,如:肯定、绝对、不可能等。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38-02
目前,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许多临床教学医院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已远远满足不了临床教学的需要,许多课程的讲授和临床带教都是由年轻教师,特别是毕业不久的硕士生承担。一方面他们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制度和教学上岗选拔制度,对临床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不熟悉,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其次,他们在知识结构上本身实践知识就贫乏,临床内容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单一、落后,很少有经验可谈;加之医疗、教学近期效益的悬殊差距致使部分教师工作重心的偏移,教学意识薄弱,存在重医疗,轻教学的思想,对教学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缺乏奉献精神,或不肯带教,或带而不教,甚至把教学当作一种负担,应付了事,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变成了“参观性见习”[1,2],严重打击了学生临床实践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使命、教学水平等已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如不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建立高效的临床教师师资培养新途径,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从2013年开始,本课题组通过制定临床实践教师遴选标准,修改传统临床教师师资培养的模式,采取“教学―临床―教学”轮换的新型师资队伍模式,在我院见习的2010级中医学类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方案的验证,有效的提高了教师临床实践的带教水平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首先在我院中医内科随机抽取20名教师进行分组,其中专职教师10人,对其进行教学能力培训1个月后进行转职教学6~12个月,其余10名教师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带教,两组教师在年龄、性别、学历、教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后在2013年在我院见习的2010级中医学类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方案的验证。将中医本科专业医学生21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5名,两组在年龄、性别、平时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给予专职教师进行带教,对照组由另外10名教师进行带教。
二、研究方法
1.新型培养模式。大力选拔和培养一批有3~5年的临床经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学程序等内容,使他们逐步从具单纯临床经验的“医师”转变成能运用学理论结合临床经验的“临床教师”。通过增加集中学习培训的时间,邀请教学名师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授课或示范教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带教经验;定期选送教师至区内外成功的教学医院进行观摩学习及组织教学竞赛等方法手段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实行临床实践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各专科每位教师专职临床实践教学6~12个月后轮换,再次进入临床进行医疗工作。
2.传统方法。临床医师毕业后经过国家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后获得教师资格证即可进行临床见习带教,带教教师不固定,根据科室工作安排,每次见习为不同的临床教师。
3.评价方法。定性法采用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法,发放“见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让见习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和监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态度是否严肃认真,是否严格要求学生;是否能正确解答学员在见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注意发现学员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学员学习兴趣的效果如何;采集病史时老师是否在场指导;病例准备是否充分,提问是否得当;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成效等。同时对参与见习的医学生进行考核,从临床病史采集及中医四诊能力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4.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主要采用归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定量资料采用Excel软件录入,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等,并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临床教师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5.结果。课题组共发放带教教师评价表210份,回收204份。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专职教师的带教能力满意度为85%,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非专职教师组的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对两组医学生进行临床病史采集及中医四诊能力进行考核,实验组成绩优秀率(80分以上)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医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是临床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是医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时期的关键时期。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在临床教学基地进行,在临床带教教师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活动,实现学习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经验对于保证医学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临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本课题组通过改革常规临床教师师资培养模式,对具有教学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轮训、培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学程序等内容,使他们逐步从具单纯临床经验的“医师”转变成能运用学理论结合临床经验的“临床教师”,甚至向新型临床教学队伍应涵盖理论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以及科研教师的“三师型”(讲师型、临床医师型和实验员型)转变,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为临床教师师资培养开辟一条新途径。从上可见,临床实践教师定期轮换制度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师在经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式与CBS是“以病例为基础(Case basedstudy,CB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自学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此方法的应用明显地提高了学生见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题组还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督导检查,进行评教、评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办法,以提高带教水平。将临床教学质量的考核纳入到教师的职称评定当中,增强临床医生的教学意识,将教学压力变为动力;将临床教学工作与医生个人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将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情况纳入到考核体系;同时要把考核结果与聘任、奖惩、晋级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临床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当然,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还需要临床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霍勤.试探中医专业临床教学的困惑与出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2]陈刚,焦旭芳,王庆成,等.新时期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
【关键词】:教学改革;临床教学;医学生
培养为社会、为患者服务的医学生是医学院教学的目的,青年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部分,需要良好的交流、合作技能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高等教育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技能,还必须包括将要伴随学生终生的求知态度、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师应该激发和指导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积极态度。近年,西方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往学生被动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医学教育,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学习、个性发展、以问题为基础、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1]。
1、 在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中采用难题为基础的学习、事例学习、小组调查与研、模拟、问题讨论、板报、概念图绘制以及小课堂与传统大课授课的结合等教学方法。PBL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的启发和老师的暗示诱导,使学生在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评价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2]。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病例的检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简单病史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判断病例的病理生理状态和脏器功能状态。通过要求学生对病例问题的确定、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把自己的策略与其他同学或指导老师的方案相比较,而产生自己的学习策略,促进自我调节式学习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该教学方式运用临床实例,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改革了原来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模式,从只注重老师讲解和实验操作向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诊断能力改变。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2、 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偱证医学思维,提高其通过现代手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进度,引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课堂讨论纲要,教研室提供中文CNKI检索系统、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INE),学生根据临床问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件,查询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对收集的偱证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EBM教学实践,学生的病案分析能力、病历书写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均明显提高。偱证医学思维教学法要求学生掌握实践偱证医学的各种知识与技巧,培养捕捉临床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期刊、网络和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等[3]。
3、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诊断学教学中,开展了基于网上资源的诊断学教学改革试验。网络化学来成为全球探索性学习的新模式,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目前,广东省教育厅正在省高校推行“151”工程,目的是形成符合广东经济发展条件下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模式,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教改需要的、熟悉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善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协作交流学习的创新人才。我们在2002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诊断学教学中,利用学院网络教室的资源,开展了基于网上资源的教学改革试验。此教改试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在电子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概念图绘制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和直接化,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概念内容之间的关系。
4、 在内科实习过程中,改革教学查房形式,以学生为主,主要采取事例学习和问题讨论的方式。以往的教学查房是以老师为主的带教,老师讲,学生听,难以锻炼学生自主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事例学习和问题讨论是适用于教学查房的学习方式[4]。我们对2001级医本内科实习的教学查房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由教师对每组实习同学指定一个教学查房病例,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然后由学生充分运用其学到的临床医学知识,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的结果,对该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的思路,思考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并提出处理和治疗的方法。
5、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立,使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手段和方法从本质上得到改变[5]。目前,院校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受到很大的挑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某些病种在临床已罕见,教学资源缺失,医学生得不到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是病人的保护和维权意识增强,相当一部分病人不愿意配合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我校在2005年建成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置了各种先进的医学教学模型,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难题,该中心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而且实现了实际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 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向研究型人才发展。从大学三年级起,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申报科研项目,医学院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近年来本教研室采取了以上各种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了医学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了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实用型医学人才。目前该教学模式已经普遍地应用于本教研室的临床医学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熙.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主导主体思想[J].教育研究.2000,27(4):19-23.
[2] 夏锋,王曙光.“问题教学”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J]医学教育.2003,4(2):48-49.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40-01临床实习作为医学生后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的十分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专业人才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是由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过程。[1-2]总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全军各军医大学临床教学工作。2001年我院与大连医科大学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成为大连医科大学非直属临床教学基地。在几年的教学合作中,我院积极制造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层次和规模,通过相互学习,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临床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带动了我院医、教、研工作,使我院的临床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领导重视、医教并重,确保临床教学工作的实施
我院承接地方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工作后,由于教学规模的扩大,加上部队医院受编制所限,给临床医疗教学工作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和压力。在师资的配备上,科室工作的安排上,出现了带教人员不足,科室轮转学生过于集中,教学计划难以实施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作好临床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科室要医教并重,克服困难,认真安排教学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医院还采取了责任分工、分级管理的办法。由院一名副院长主抓临床教学工作,训练科由一名专职助理具体负责。科室由科主任宏观抓,教学秘书统筹抓,带教老师具体抓的办法,把实习工作确实落实到实处。同时教育医务人员克服“重医疗轻教学”及带实习学生是“累赘”是“负担”的思想,认识到承担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把带教任务与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联系起来,认识到通过带教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还能实现教学相长。由于组织思想工作准备充分,各科室都能以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合理安排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2.作好岗前培训工作,确保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
岗前培训工作是实施好临床教学计划的第一步,在岗前教育计划的实施上,一是通过向学生们介绍总院的历史、现状及学科建设情况,使学生对总院有个概括的了解和认识,使其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二是根据地方学员多,思想活跃,难于管理的特点加强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如:《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学员管理细则》《请销假制度》《一日生活制度》等。通过学习强化学生的制度意识,规范学员的行为举止,使他们能从行为规范上有一个良好的养成。三是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医生职责》,进行《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听《病例书写常见错误》《医院感染监控和预防》《医疗保险知识》等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法规意识,规范学生的诊疗操作程序,使学员下科后能尽快熟悉工作环境,胜任日常医疗工作。四是强化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展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作为一名优秀医学专业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广博的社会内涵。不仅要追踪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要关心人类的价值。做一个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人际关系和谐的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合格的医学人才。我们从职业道德入手,强调加强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对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师生关系、举止言谈、行为衣着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通过教育,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人格素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学员下科后,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的工作态度、遵纪守时的工作作风,受到科室老师的好评,科室对学生的满意率达95%。3.严抓教学质量,以创新精神搞好临床教学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走上医疗岗位的必经之路。[3]临床教学在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是培养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关键时期。学员下科后,在师资的配备上,我院各科室坚持选拔德才兼备、优秀的主治医师以上的老师担任带教工作。训练科的把学校的实纲、实习计划、考核评测表下发到各科室,要求科室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在抓好三级医疗查房,小讲座,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出科考试等环节的同时,我们还请院内资深专家作专题讲座并鼓励学生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面,使学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并且了解了专业的最新动向和一些前沿理论,同学们普遍反映这种学习受益匪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能力为主”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临床操作和手术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通过定期反馈信息,监控临床教学工作质量。一是通过学生的平时考试成绩、技能考试、出科考试成绩监控老师的带教情况。二是定期组织学生开会,让学生对带教工作提出意见作出评价,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及时与科室沟通,弥补一些漏洞和不足。三是把教学质量的好坏作为年终评优的一项考核指标并与学分挂钩,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其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有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有效的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添鸭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工作技能,与人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收到了预想的效果。4.严格管理,抓好规章制度落实
临床教学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管理是否到位,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如果这些问题抓不好,试必影响临床教学工作。为了作好这项工作,我们重点抓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①点名制:定期开点名会,奖优惩劣,表扬好人好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②查岗制:对不按时上下班,迟到早退,晚上不按时归队的现象,除了批评教育外,我采取了相应的监督措施。一是不定时到科室查学生的在位情况;二是白天上班查宿舍;三是晚上查归队的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堵住学生违纪的漏洞。同时用制度去制约他们,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四是在管理上作到放手不放眼,发挥各实的作用,形成一个监督网,这样有效遏制了各类违纪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去年防“非典”期间,在院党委和医务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的配合下,由于严格管理,严格教育,在学生脱离临床工作二个多月即不能回家,又不能回学校的情况下,保证了学生安全无事故发生,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受到校方的表彰。
几年来,在临床教学工作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校方的肯定。同时我们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通过我们的相互磋商,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使临床教学工作在探索、改进、实践、完善中,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不断规范教学活动,使临床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参考文献
【关键词】临床教学;内科;实践
临床教学实习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阶段:是继续完成和达到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目标的最后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院针对影响内科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找出对策.加大对内科实习生的管理,增强内科带教安全意识.尽可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1 加强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院是一所公益性教学医院,除了具有救死扶伤的共性任务之外.还具有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责任。一直以来,我院在教、医、研三个方面瓦相促进、协调发展,并始终坚持重教强医、科技兴院的办院方针,把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放在首位。选派教学意识强、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负责、思想端正的教师承担实习生教学任务,并且分出承担大学、大专、中专医学生教学任务的层次,并与职称聘任挂钩。另外,对带教老师实行聘任和任期制.每年对带教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资格考核,评学评教,在已设立优秀教学科室奖、优秀带教老师奖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力度。提高老师的带教积极性。从而鼓励带教老师不断进步。
近年来,针对临床老师带教工作出现的问题,相继修订出台了《临床教学管理制度》、《临床带教与住院医师培训导师职责》、《临床教学工作考核标准》、《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规章制度.使临床教师认识到,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合格人才的塑造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医院必须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认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鼓励教师多学写论文。把教学质量作为年度考核奖惩的重要标准。加强教学查房,每次查房做到有督导,有改进。从而调动了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提高了内科临床教学质量。
2 加强素质培养和管理
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和改善临床实践教学。各科室严格按照实纲的技能训练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某些基本操作。加强日常带教中对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分别以笔试、口试和实践操作的形式对实习生逐一考核。要求学生撰写不少于2份的住院大病历.按照指标逐项评分,提高其病历书写能力。通过典型病例、疑难病例的临床教学,提高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的横向和纵向分析能力,提升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科教科及有关科室参加与实习生一起讨论是否完成了实习目标,同时总结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之处与需改进的部分.尽力为实习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医患互动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个临床医生的必备能力。因此,如何与带教老师、护理人员、患者进行交流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在学生刚来院实习时带教老师就要积极鼓励和指导他们与医、护、技工作人员积极交流。使他们了解医疗工作中与各岗位人员的相互协调和合作关系,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能与各岗位人员顺利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要求学生尊重带教老师的同时又能主动积极与老师保持沟
通。保持与老师的平等对话.能与老师共同探讨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医疗活动中学会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需求,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4 加强实习生医德教育
4.1 注重带教老师的形象。2007年以后在我对带教老师的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有基础理论扎实、医术水平高、工作作风好、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的老师才能成为带教老师。把品学兼优的医务人员纳人临床带教队伍,使学生找到崇拜的对象、效仿的榜样。当实习生看到带教老师在诊疗过程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处处为患者着想,待患者如亲人,不怕脏不怕累,拒收钱物等,就能从中受到教育。
4.2 加强实习生医德教育。学校和医院管理部门急需制定医德教育监督、考核和奖惩制度,可通过挂牌上岗、患者评议实习生等制度,把实习生的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带教老师经常到学生宿舍、办公室明查暗访,对实习生的思想动态、出勤、病历书写、实习手册填报、出科考试等均从严要求,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绝不姑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表现优秀的实习生予以表扬和奖励,并作为评选优秀实习生、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培养实习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以严格的管理督促实习生养成良好的医德和行医习惯,使医德教育落到实处。
4.3 开展“双优”评比活动开展“双优”活动。即:评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实习生,其中优秀实习生的条件是“三好”.即思想品德好、实习工作好、劳动纪律好。开展“双优”活动在儿科带教中起到激励作用,促使带教水平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课堂进入临床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堂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为以后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通过改革毕业实习带教方式,使得学生既能掌握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实行双重教师带教。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和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铭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加强实习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2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84-01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以提高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加大实践技能训练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特别是本科生的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但是,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生、护士执业许可制度的建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病人维权意识的明显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愈加紧张,使得在病人身上进行医学实践技能操作的困难与弊端愈加凸显。临床实践教学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大大地影响了医学实践教学的质量。为解决上述矛盾,临床模拟教学应运而生,以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学实践教学。临床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临床情境,以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1](训练真实性、时间方便性、病例多样性、训练可调性、病人安全性、操作纠错性、过程可控性、记录和回放、成本低耗性、团队合作性)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目前医学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1.1 缺乏现行法律法规的支持:《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对医师的权利、义务和医疗事故的认定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实习医生可以从事的临床诊疗活动、书写的医疗文书的效用等并未提出具体要求。医学生参加直接针对患者的临床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合法性,使学校、医院和带教教师在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2]。
1.2 在患者身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加之近年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学生像过去那样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有创操作难以在病人身上多次操作。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下,病人有选择医院和选择医师的权利,多数患者不愿让实习医学生为自己诊疗疾病,而愿意选择资深大夫为自己诊疗或手术。
1.3 教学医院和带教教师承担着巨大风险:医疗行业本身属于高风险行业,而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差无疑又加大了医疗行业的风险性,但社会对医疗服务高风险性和医疗技术有限性的认识不足,在医疗纠纷中媒体和社会往往偏向“弱势”(患者)一方,而对医生缺乏相对科学和公正的法律保护和保险保护。在现行体制下,优良的带教传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不少情况下,临床实践教学被认为是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更重要的是,医学生的实习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出现纠纷和差错一律由医院和带教教师承担,因此,相当一部分带教教师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引起纠纷和投诉,影响自己的声誉,给医院、科室和个人带来麻烦。
2 模拟教学的运用价值
2.1 模拟教学的优势:医学模拟教学即利用模拟病人、模拟操作系统和标准病人等手段对学生进行临床诊疗的教学和训练。目前在各大院校已得到广泛重视。模拟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病例可以多样化随机再现,操作安全,纠错性强,有利于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3]。在当前形势下,大力发展模拟教学无疑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各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应不断扩大对模拟教学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建设,将现代化的技术和理念应用到教学当中去,使学生在严格的模拟训练后再走入临床,最大限度地缓解实践教学中的矛盾,降低教学风险。
2.2 模拟教学的实践: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建立,使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得以很好地结合,同时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完善。实验教学课小组化,学生操作的次数和时间增加,多种学习方式如扮演病人、SP病人、模拟病人、小组合作等都在模拟医院被有效的应用和实施。各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掌握在操作过程中与病人的语言沟通技巧。平时结合标准化病人和模拟设备进行技能教学和训练,考试时分作多个考场,按照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要求进行临床客观结构化考试,主要包括:采集病史、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辅助报告认读等方面的考核。利用模拟技术可以创造出多种真实的甚至凶险的病例进行住院医师实践技能训练,以减少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临床教学要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遵循医院管理机制,医学模拟教学就是医学教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将会带动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医学模拟教学必然是临床教学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校院合作;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三年,时间较短,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真正学有所成,成为各高职医学类院校积极探索的课题。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泉州医高专)不断深化校院合作办学机制,校院双方共同实践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1+2”教学模式,努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农村和社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
1“1+2”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我国传统的三年制高职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主要采用“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医院实习1年。这种模式的弊端有:教学方法单一,以填鸭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晚接触临床,实践能力不足;较不利职业道德养成。因此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新形势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泉州医高专根据教育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基于校院合作共育人才的“1+2”教学模式,即学生第一学年在校部学习人文学科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年进入教学医院和附属医院完成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任务,第三学年在教学医院和附属医院实习。这种“1+2”教学模式以“校院合作”为基石,搭建对接临床工作岗位和融通执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
2“1+2”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2.1有序安排教学工作
学校目前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附属教学医院为临床专业专业课教学基地。根据各教学基地的实际,分别安排50~80名学生进基地教学班。校部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给临床学院教学办,并指导院办统筹安排各教学基地的教学任务,各教学基地教务科召集相关教研室开会研究,落实分配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各项工作,保障专业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各临床教研室负责某一专业课的教学安排、组织大讲课、小讲课、床边教学、病历讨论、评教评学、考核等教学具体工作。建立关于备课、授课、实训见习、课程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保障教学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2确立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
通过调研,按照基层医生岗位能力需求与工作任务的要求以及执业助理医师准入标准,确立临床专业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重新设计、开发实训项目、改进实训条件、增加实训时间,加强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与临床岗位的无缝对接。为适应教学内容改革,校院共编特色校本教材。
2.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采取案例、情景(床边)、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训见习按照1∶1或1∶1.5的比例交替进行。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资源和教学优势,注重围绕多形式床边教学这一关键环节〔2〕,通过教学查房、临床情景、病历讨论、问诊查体示范、社区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丰富生动了床边教学内容,高效地将理论授课、床边教学、技能培训三者有机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临床岗位能力的培养。
2.4教学管理组织与实施
2.4.1组建教学管理机构,形成院系合一的管理机制:为保证附属及教学医院按质按量完成第二学年临床专业课的教学,校院联合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明确学校、教学医院和附属医院的教学任务。专业课教学工作在学校由分管教学校长负责,在教学医院或附属医院由1名副院长负责,医教科负责统筹、协调、落实教学工作。每个教学医院或附属医院为1个教学点,成立教学办,可以单独设立或与医务科合署,配备1-2名专职医务人员负责专业课教学。根据医院实际和教学的需要,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业课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由临床各科主任或副主任担任,各教研室配备至少1名教学秘书,教学秘书须由高年资医师担任〔3〕。学校至少派出1名教师负责联络每个教学点的工作,上传下达,其职责是:协调安排教学工作;协助抓好学生管理;做好学校与每个教学点的沟通联络等。通过整合临床医学系与附属、教学医院的关系,形成比较健全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深化院系合一。院系合一的管理机制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搭建了平台。
2.4.2制订管理制度:校院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办法》、《专业课教师选聘管理办法》、《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临床专业课的教学设计、过程控制、师资管理、教学考核、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管理,为专业课教学的正常进行及按质按量完成提供制度保障。
2.4.3规范教学环节:依据“1+2”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临床岗位职业核心能力需求与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准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建立教学文件制定、备课、授课、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实训见习、课程考核等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以临床工作岗位任务为依据,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制订并推行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训见习,体现临床医学专业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工学结合”教育理念,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4.4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4〕。校院联合组成教学督导组,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与评价:①对各教学点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阶段性地掌握教学状况、教师授课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②深入课堂随机听课、访谈等形式,监控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提高。③深入开展评教评学活动。评教由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等环节组成,根据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对教师教学进行综合评价;评学主要是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定性评价,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④由教学秘书及学校派出教师进行常规教学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⑤建设理论和实践试题库,坚持教考分离。⑥实行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结合、阶段性综合考试与实习前综合技能考核结合、毕业前理论考试与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
2.4.5实训场所管理:实训教学是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所必需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校院共建了实训教学场所。由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提供场地,学校投入设备,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各病区多媒体示教室、体格检查实训室、急救实训室、仿真手术室、动物手术室等,为教学提供硬件支持。
2.4.6教学质量评价:校院合作共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以“督导、反馈、评价”为总体思路,校院合作共同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开展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进行教学质量纠偏。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制定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细则,检查督导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实行医院临床实践教学月报制度,学生定期座谈反馈教师教学与带教情况;校院每月信息互通。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制定听课评课制度、“以老带新”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和用人单位评价制度,采取教学检查、教学反馈、督导评价、领导听课、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信息员反馈等评价方法,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教师教学活动由校院双方给予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由校院双方给予相应奖惩。
2.5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校院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教学团队建设。
2.5.1教学团队“准入”条件:按照《专业课程教师选聘管理办法》的规定,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且必须具有较好的临床教学能力。保证专业课教师全为有经验的临床一线医生,实现专业课教师双师资格的预定目标。
2.5.2教学能力培训:根据各教学医院师资状况,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对任课教师采取岗前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定期培训,加强其医学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课堂艺术培训,增强教学基本功,提高其教学能力。每年寒暑假,学校对每个教学点的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能力集中培训;每年派出2~3名教学名师到各个教学点举办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讲座或示范课教学活动。
2.5.3“双师型”教师培养:为加强临床医学专业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泉州医高专“建站立室”,即建立临床医学专家工作站和教师工作室。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是学校教师不脱离临床岗位,课余参与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将理论付诸临床实践、丰富临床经验,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二是充分利用医院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强化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丰富其临床经验,提升工作热情和职业素养,完成了“双师”教师的跨越;三是临床医生更多机会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不仅自身理论知识得到夯实和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且能将临床实际案例、诊疗经验融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受益匪浅。
2.5.4教师激励机制:为调动临床一线医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设立了“双师型”教师专项津贴,给予教学医院专业课程教师的课时津贴明显高于校本部教师,有效地激发了临床医师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临床教学基地优秀教师评选办法》,对在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医院将教学工作作为业务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使专业课程教师自觉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凡教学点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学校为其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并创造条件支持其申报或转评为高校教师职称。
3“1+2”教学模式实践效果评价与展望
为考察“1+2”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成效,泉州医高专委托独立第三方(麦可思)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近五年校院合作的“1+2”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效果评价主要从2个维度进行:①临床教师评价。向4个教学点共发放临床教师调查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8%。调查结果显示,98.8%的临床教师支持此种教学模式。按照《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质量量化考评细则》对82名临床教师进行考核,其平均分数为(84.5±2.7)分,优于以往校本部专业课程教师的考核成绩。②学生评价。设计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表,从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97份,其中有效问卷5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7%。调查结果显示,98.9%的学生赞成或接受此种教学模式。在4个教学点学习的学生,其实习前理论考试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毕业理论考试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相关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近3年来,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5%以上(2013年97.5%,2014年97.9%,2015年98.1%);基层就业率达到85.5%以上(2013年85.5%,2014年86.9%,2015年85.9%);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4.7%以上(2013年94.7%,2014年95.1%,2015年95.6%);2014年专科升本科考试上线率达98.7%;执业助理医师初次过线率达68%以上(2012年68.9%,2013年68.4%,2014年69.2%);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对学校培养的满意度(2013年98.2%,2014年97.9%,2015年98.5%)、各用人单位对泉州医高专临床专业毕业生满意度高(2012年97.9%,2013年98.6%,2014年98.5%)。从2006年来,校院合作共同实施“1+2”教学模式,在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岗位工作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可以说是成功的实践。但是在深化校院合作、培养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如校院合作机制应当更加完善、全面和科学,以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师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等等。今后,将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深入探索,改革与完善校院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医学人才。
作者:吴海容 黄幼霞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参考文献
〔1〕夏玲,宋建军.校企深度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