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学影像技术就业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13年,河南省招收医学类专业的院校共81所,其中13所本科院校招生专业20个,30所大专院校招生专业26个,38所中专卫校招生专业26个。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控制专业,以本科层次招生为主,5所医学专科学校招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其他专科学校招生以相关医学类专业为主。在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学校的招生中,专业设置差别不大,如护理专业开设率为100.00%,药学专业开设率为59.03%,检验专业开设率为44.51%,医学影像专业开设率为33.54%,康复治疗专业开设率为28.04%,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率为27.34%。
1.2河南省各层次医学类主要专业招生情况
护理专业招生数量最多,其次是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位居第三。其他专业招生人数均在5.00%以下。在招生层次比例中,大专比例最高,其次是中专。
1.3河南省卫生技术队伍需求调查
笔者对河南省3986所医疗机构(省级21所,市级174所,县级1444所,乡级2292所,村卫生室55所)的卫生技术队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省81%的医疗机构,其中2013年~2015年各级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需求情况,是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各级医疗单位工作需要,结合单位人事编制数量,填报各单位拟于2013年~2015年招聘人才的实际数量,虽然目前该数据有一定滞后,但从中仍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各级医疗机构对人才需求仍以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其次是药学、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专业。对学历要求以本科层次为主,其次是大专,对中专层次的需求数量很小。
2河南省医学教育现状与卫生人力需求适应性对比分析
2.1河南省医学专业设置“趋同性”现象严重,不同层次院校专业设置差别不大
目前,医学类院校专业特色不明显,千校一面的现象比较突出。河南省医学专业设置趋同性现象严重,护理专业是82所学校招生专业中趋同性最高的专业,各层次学校布点率均达到100%。其次是药学、检验、康复治疗、医学影像等。这种趋同性将会与卫生服务需求多元化和人才需求多元化发生冲突。
2.2医学类专业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失衡,短线专业人才告急
医学类专业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失衡,护理专业存在严重的培养过剩现象。护理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是直接导致河南省护理专业人才过剩、护士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014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十分突出,部分医院招聘呈现“百里挑一”的局面。临床医学专业供需矛盾突出,部分短线专业如麻醉、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专业需求均大于招生数。在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场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临床缺乏的除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层次的人才外,医学影像、临床药学、康复治疗、超声技术、麻醉及医院管理等专业也亟需补充新生力量。严重的人才缺乏,导致某些县医院、乡镇卫生院虽然购置了影像、超声、康复设备,但缺乏使用设备的人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卫生服务的缺陷。
2.3医学类专业招生层次与人才需求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有明显差距
河南省医学专业招生层次偏低,与临床人才需求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有明显差距。本科以上层次需求远远大于招生总数,而大专、中专层次培养明显过剩。尤其是中专层次招生比例大而需求小。2.4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缺乏,县乡医院需求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供需矛盾突出,招生数量不能满足卫生机构需求,尤其是本科以上层次人才缺乏。据原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全国医学类本科招生21.7万人,平均每万人口年均招收医学类学生1.6人。而河南省同期医学类本科招生平均每万人口只有1.2人,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
3对策
以上分析显示,河南省医学教育现状和卫生行业需求有一定差距,医学教育必须调整结构,构建适合当地需求的医学教育新体系。
3.1调整层次结构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已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以“5+3”的培养模式,即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口腔、中医)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河南省第一批培训基地已启动,通过这种举措,可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数量,为临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了稳定的长效机制。目前河南省独立设置的本科医学院校只有2所,从区域卫生规划考虑,应从现有医学高等大专学校中升格一批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扩大医学类本科层次的招生。在目前不可能短期升格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选拔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大专学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和质量控制,是目前加快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应急措施。
3.2调整专业结构
鉴于河南省医学院校专业设置明显的趋同性现象,原河南省卫生厅(现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下发了《河南省高等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设置审核评估办法》,对医学类专业设置提出下述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行业需要、规模适度,坚持标准、从严掌握,支持特色、防止趋同。以省辖市为区域统筹规划单元,区域范围内已设置有能够满足需求的医药卫生类专业,原则上不再新增相同专业,从源头上遏制专业趋同化的状况继续发展。在专业设置评审中,按区域规划合理布局,优先审批人才短缺专业。
3.3整合医学教育资源,促进人才培养层次的合理化
全省现有各种类型中等医学教育办学机构38所,中专层次占招生总数的32.14%。而目前中专层次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目前河南省中专卫校正在进行医学教育资源的调整整合,独立设置的中专卫校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调整:
(1)在政策允许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升格为大专学校;
(2)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并入当地高等院校,目前河南省已经有5所中专卫校整体并入当地高校;
(3)在政府支持下并入当地医院,转型为医学在职培训。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可根据市场需求,举办相关资格考试的短期培训和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人才,如养老护理员、妇幼保健员(月嫂)、健康管理员等。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7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变化以及就业难度的大幅增加,近三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仍能够保持98%以上的高就业率和对口率,通过对2008―2010三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的调研及分析,更加了解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及面临的难题[1]。
一、对象
2008―2010届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共计235人:其中2008级63人,2009级78人,2010级94人。
二、方法
发放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问卷,共发放235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三、结果
1.近几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期望与实际相比过高、就业区域向大中城市涌动,且就业心理压力过大:(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增加。近年来,各高校连年扩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等教育从以往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国家统一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过渡[2]。且卫生医疗相关机构需求与毕业生就业需求失衡,大学生普遍自主创业的意愿不足,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沟通[3-4]。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就业区域向大中较发达的城市涌动,且期待高薪金、高待遇、有编制的工作岗位[5]。
本次调研对2008―2010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做一统计: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在医院检验科就业的比例始终在60%以上,其他40%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各级医院的病理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科研机构和学校、仪器试剂公司、服务社区等。(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多选择大中城市。随着一些沿海城市近年来高速的发展,和一些中小城镇形成了较大的差距,毕业生们都涌向“北上广深”等地,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近三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相同的比例为57.02%,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大城市的比例为42.98%,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小城镇的比例为0。(4)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面对严峻的就业情况,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其实比较脆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紧张、自负自大、盲目跟从、自卑胆怯、虚荣攀比的心理,给当前的就业造成多重压力。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多种多样,社会、学校、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途径,如:市政府及卫生局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政府机关人才中介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市政府卫生局网站提供的网络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自荐、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招聘、熟人介绍等。
通过调研将近三年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予以统计,其中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各高校招聘的成功率较高。
四、讨论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继续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方针。且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求,更加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关键性。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适当限制招生数量,防止每届招录人数盲目上调,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广泛的临床思维能力、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加强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相关形势教育的学习理解,以及就业心理的指导[6]。学校要帮助毕业生抢占就业市场先机,拓宽见习和实习基地,搭建各方面的就业平台[7]。毕业生应该在就业中准确定位,提倡较早抓住机会,应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的新时代就业理念。本着“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的原则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晖.浅谈提高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做法[J].卫生职业教育,2011,2(29)30-31.
[2]刘玉英.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9,(17):12-14.
[3]曹燕,温旺荣,郑仕富.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28-29.
[4]岩磊,刘彦明.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91-293.
[5]陈孟平.浅探高等医学院校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2008,28(3):207-208.
乳山市现有医疗卫生单位24个,共核定事业编1934个,实有职工2715人,其中在编1681人,编外聘用1034人,空编253个。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人才总体表现为,一是人力资源总量不足。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医疗需求逐渐扩大,医疗服务业务量明显增长,业务量增加带来的人才需求也相应增加,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例,市人民医院2011年医疗服务业务量(含门诊、住院人次)为39.5万人次,到2015年增长为54.2万人次,增长幅度为37.5%;中医院2011年医疗服务业务量为15.6万人次,到2015年增长为19.9万人次,增长幅度为28.4%。而近5年医护人员数净增幅仅为4.7%,远不能满足业务量增长的需要。二是招聘难,人员流失多,人才队伍不稳定。近5年来乳山市卫生类毕业生每年的实际录取人数均不及计划招聘数的75%。突出表现在乡镇卫生院招不到毕业生的尴尬,镇级卫生院近5年来,累计招收事业编人员仅16人,近两年来连续为零,甚至连合同工人员也招不足。近5年全系统累计招考新职工399人,其中事业编214人,合同工185人;减员328人,其中流出(含辞职)各类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23人,80%为中高级以上职称。自然减员205人(退休为主)。总计人员净增71人,其中事业编-82人,合同工153人。三是人员配备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尤其医学影像等专业。目前全市镇级卫生院放射科和B超室医生最多各2人,有部分单位放射科只有1名工作人员,连轮换值班人手都没有。普遍存在执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研情况集中分析,人才不足,招聘难、留人难的主要原因为:
1.人才引进区位优势不足。表现为一是地域限制。乳山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南端,离大城市较远,做为县级市,人口较少,医院级别较低,地理位置等基础条件限制,不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来乳工作。加之毕业生就业观念改变,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单位锻炼。即使本地籍毕业生也极少回来就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招聘难。二是竞争条件限制。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强有力的人才政策来争夺各类高层次人才。乳山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若干意见》,旨在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来乳就业。但从卫生的目前情况看,这一人才政策似乎缺乏吸引力。市卫计局及下属2家二级医院多次面向全国,招聘引进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但效果甚微。高端人才少,无法带动医院整体水平提高,医疗机构自身影响力不足缺乏聚积人才的吸引力。
2.分配激励机制不到位。随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渠道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从业人员不再像计划经济年代那样“从一而终”,而是可以根据收入分配情况更灵活地辞职、再就业。近5年来乳山卫生系统无外来调入人员,反之调离、辞职却达100多人,其中不少为工作不满3年的新就业人员,去年以来市人民医院引进的硕士研究生中,就有6人工作不到2年就辞职。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普遍存在执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的问题,使得部分中高层次医务人员对工资待遇收入更加看重,利益驱使就很容易出现“跳槽”。对招聘的合同工人员来说,由于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与在编人员差距较大而提出辞职,转从它业,或者部分地区事业编考试门槛放低而吸引他们去外地应考就业。究其原因,主要分配激励机制不到位,加之灵活的就业政策,加剧留人困难问题。
3.职称评聘晋升难。随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不断深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晋升和聘任与岗位设置紧密相联,在以往没有进行岗位设置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与聘任,通常以符合条件为准,因此大部分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可正常申报晋升职称。但自2011年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以来,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和聘任变得日益困难,原来的评聘分开也不再执行,只是单纯地以岗位设置情况来定。卫生部门由于床位和人员编制等条件限制,基本上都已满岗聘任,在此情形下,只能等自然减员空出岗位才可晋升职称。依此政策 ,卫生单位目前在“消化”完现有已取得职称尚在待聘的人员外,基本5-10年内职工没有机会晋升职称。这样一来,晋升无望或原来取得职称的也得不到聘任,直接影响到他们工资待遇的提升,导致大量中高级职称人员择机调动,加剧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
三、对策及建议
基于上述现状和问题分析,应当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解决好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
1.因地制宜做好人才招聘。建议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改革现行卫生事业编人才招考制度和办法,适当放低招考门槛,允许用人单位参与专业技能考核,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自,对短缺专业人才的招考,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报考条件,落实“用人单位选人,人事部门审查”的进人机制,确保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人才能充实到基层的卫生人才队伍中。对合同工人员由医疗单位根据工作需求自行自主招聘。针对个别紧缺专业,加强与各大医学院校交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或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短缺人才。针对目前面临的村医断档问题,建议当地政府可通过选择农村中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卫校培养的方式,经过实习考核后,承认其从医资质,让其服务基层农村。
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成长保障机制。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支持力度。建立和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不受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由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自主聘任引进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出台鼓励医学专业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优惠政策,比如对自愿到镇卫生院工作的毕业生,在其工资待遇、职称、进修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长期在镇卫生院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和聘任中高级职称方面适当给予倾斜照顾;鼓励上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并给予一定的报酬。对断层严重且招人困难的医技等专业,进行从业人员合并,设立集中的医学影像和检验中心。
3.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科学制定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实际的收入分配方案,建立健全编内、编外用工人员收入水平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补助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标准。同时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对责任心强、工作表现突出的编外合同工人员,可以考虑在教育培训、职称聘用等方面同编制内人员享受均等待遇,重点培养,给予奖励。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40-02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互联网叩响“万物互联时代”的大门。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这为高校探索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医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增多,然而医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却加剧。首先,地域供需失衡。一方面许多医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基层医药人员面临大量缺口。其次,专业供需失衡。社会舆论和高校扩招,导致了临床医学等热门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而像护理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等需求旺盛的专业,由于社会认知度低,报考人数少,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再次,学历层次供需失衡。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日益发展,大部分医院都提高了招聘条件,尤其是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集中,博士、硕士非常吃香,而本科生失去竞争力。
2.医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
医学专业学制长,学习任务繁重,医学生比其他专业投入更大的就业成本,加之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大中城市的三、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希望能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丰厚的福利待遇以及更多的进修机会。然而,医学生的较高就业期望与当前的社会现状存在一定的偏差,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3.医学生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由于文理分科等原因,医学生在入学前的人文知识较为薄弱。入学后,医学专业性强,课业负担较大,使得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人文教育,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而在现代医学的模式上,医学生社会、心理、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等能力都是应聘求职以及醫疗实际工作中的必备素质。
二、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都愈发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院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某些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层次仍然较低,工作重点集中在面向毕业生宣传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开设应聘技巧讲座、签订就业协议等,且服务对象限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多为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数量不足,大部分精力用在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少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以至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不符,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体系构建不完善。
三、互联网视野下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路径
1.更新就业服务理念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更创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就业信息,就业手续办理,更要通过就业指导,让毕业生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投身到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中去。其次,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发生变化,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新问题、新困难和新机遇的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就业工作实践。
2.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高效化
互联网行业的显著特征是信息化,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创新方法。首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模型,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数据库,深入分析其中数据,可以摸清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的相关规律,及时预测就业趋势,调整就业指导方案,引导医学生认清就业现状,做好职业规划。其次,在网络移动终端普及的现状下,建立实用,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例如,用户交流模块,帮助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的顺利沟通;用户管理模块,帮助高校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进行职业规划等在线课程学习;招聘管理模块,帮助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在线投递简历,远程面试等。同时,也应关联毕业生常用的QQ、微信、微博等IT媒介,对毕业生进行实时就业指导服务,做到就业指导的全面覆盖。
3.就业指导服务多元化、个性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千变万化,模拟互联网的交叉载体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多元化、个性化路径。在师资上,吸纳具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医学相关背景的优秀教师,建立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素质高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在人才培养上,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设定创业创新班,根据学生兴趣双向选择,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个别专业可进行订单式培养,为用人单位,农村,西部地区输出急需的医学人才。推行学校、用人单位双导师指导模式,帮助低年级医学生早日接触职业,提高就业竞争力。在职业生涯教育上,根据不同年级、专业、人群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低年级主要开设自我认知,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提升课程,高年级以专业为导向,进行临床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培训和就业形势教育,准毕业生主要开设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就业手续等教育。对学习、心理、家庭方面的困难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将以理论教学、翻转课堂、讲座、就业创业活动等线下教育和以微课、名师同步课、名校课堂实录、创客教育等线上模式相结合。
总之,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顺应时代潮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就业指导服务路径,更好地衔接医学生与用人单位,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凸显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老化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一直使用几年前的自编教材,教材内容单调,没有系统性。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无法紧跟时代,显得有些老化,需要选择更合适的教材。但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缺乏统一的教材,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更达不到培养既通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1]。
1.2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高校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大部分仍然是传统的板书,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是医学名词多,合成词多,单词长,拼写难,长句较多,但句子结构并不难,语法较简单。以板书的方式教学,形式单一,实际讲授内容较少,学生感觉枯燥而且难学,普遍不感兴趣,因此急需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考核方式单一
专业英语期末考核往往是由任课教师从教材或其他英语文献中摘取几段让学生翻译成汉语,这种考核方式太单一,与一般的英语考试也有所区别,而且与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能力考核的要求相差甚远。
2教学改革的3个方面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的实际,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明确: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目标,重新编写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革课程考试方法,真正考察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及英语水平的进步程度。
2.1重新编写教材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学完公共英语的大三学生重新编写一本专业英语教材。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生物学及医学上的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的一门交叉学科,内容广泛,因此在选材时要充分考虑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系统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教材,确保章节、单元内容适应专业课的教学需求。所编教材共有6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包括专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具体涉及的领域及生物医学工程师的具体工作;第二单元是常用生物医学仪器的介绍;第三单元是医学影像学的各种方法、目前医院及科研中常见的各种影像仪器的原理与使用等;第四单元是医院管理,主要介绍医院管理系统HIS及其下属的各个小系统,以PACS为重点进行分析;第五单元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第六单元是康复工程和生物力学。
2.2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专业英语课程使用板书的教学方式会因为书写板书而浪费很多时间,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词、长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演示,将语言、文字、图像等多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授课效率大有提高。比如较长的专业词汇,学生刚学时感到很吃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声音与动画结合的演示,将单词的拼写以动画的形式在屏幕上演示,并在课件中加入单词的读音;而文中的长句则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句子的主干及关键词,这样加深学生对生词和长难句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2.3课程考核方法的改进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77-02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是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包括本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与学生在大一大二时上的大学英语课有所不同。笔者根据近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中的教学经验,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总结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并在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老化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一直使用几年前的自编教材,教材内容单调,没有系统性。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无法紧跟时代,显得有些老化,需要选择更合适的教材。但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缺乏统一的教材,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更达不到培养既通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1]。
1.2 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高校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大部分仍然是传统的板书,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是医学名词多,合成词多,单词长,拼写难,长句较多,但句子结构并不难,语法较简单。以板书的方式教学,形式单一,实际讲授内容较少,学生感觉枯燥而且难学,普遍不感兴趣,因此急需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 考核方式单一
专业英语期末考核往往是由任课教师从教材或其他英语文献中摘取几段让学生翻译成汉语,这种考核方式太单一,与一般的英语考试也有所区别,而且与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能力考核的要求相差甚远。
2 教学改革的3个方面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的实际,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明确: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目标,重新编写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革课程考试方法,真正考察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及英语水平的进步程度。
2.1 重新编写教材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学完公共英语的大三学生重新编写一本专业英语教材。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生物学及医学上的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的一门交叉学科,内容广泛,因此在选材时要充分考虑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系统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教材,确保章节、单元内容适应专业课的教学需求。所编教材共有6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包括专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具体涉及的领域及生物医学工程师的具体工作;第二单元是常用生物医学仪器的介绍;第三单元是医学影像学的各种方法、目前医院及科研中常见的各种影像仪器的原理与使用等;第四单元是医院管理,主要介绍医院管理系统HIS及其下属的各个小系统,以PACS为重点进行分析;第五单元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第六单元是康复工程和生物力学。
2.2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专业英语课程使用板书的教学方式会因为书写板书而浪费很多时间,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词、长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演示,将语言、文字、图像等多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授课效率大有提高。比如较长的专业词汇,学生刚学时感到很吃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声音与动画结合的演示,将单词的拼写以动画的形式在屏幕上演示,并在课件中加入单词的读音;而文中的长句则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句子的主干及关键词,这样加深学生对生词和长难句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2.3 课程考核方法的改进
尽管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取消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毕业挂钩的要求,但由于就业困难,许多大学生仍然十分重视四六级考试。因此,在专业英语的课程考核当中,可以考虑使用四六级考试的多样化题型来考查专业英语的内容,而不仅仅像以前那样简单地出一些翻译题型。这样不仅考核了专业英语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四六级考试的实战练习,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提高了积极性。
3 总结
调查对象包括南京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11所医学院校,以及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9所综合性大学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调查对象主要为本科就业毕业生(毕业三个月)、研究生就业毕业生(毕业三个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中医学、眼视光学、临床检验、妇产科、儿科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11个专业的学生。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包括:(1)基本情况,如学校、专业、性别。(2)从业初衷,包括从医出发点以及职业目标。(3)就业意愿,包括就业去向、医院级别、薪酬期望、就业区域意向等内容。(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影响,包括职业选择的信心等。(5)医患关系影响,包括对就业观的冲击、对理想信念、职业追求、从业方向等方面的影响。此次以2015-2018年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为基础,调查问卷等比共发放1500份,回收问卷1447份,其中有效问卷1440份,有效率为99.5%;男生876人,占60.8%,女生564人,占39.2%。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自主择业时,特别是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下就业意愿、就业动态和就业趋势。
2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因素分析
2.1专业选择和职业定位
抽样调查显示,有41.61%的医学生高考选择读医是出于个人理想,而父母亲属决定、老师的推荐、同学的影响则占到了50.97%,7.42%的医学生没想过报考医学院校,因调剂等因素进入医学院校。这说明在入学时医学生的职业理想相对明确,只有极少部分的医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不够清晰。
2.2就业观念和职业优势
调查结果显示,85.14%的医学生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医生,8.5%的医学毕业生将选择流向企业和报考公务员,但大部分仍从事所在领域的医疗工作;而成为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的仅有5.07%,其他的职业目标更在少数。可以看出,医学生受固有观念的影响,专业性质决定职业稳定性比较强。主要因为医学专业学习时间长、投入精力大,专业学习相比其他专业显得又苦又累,并且可以终身执业且基本不会失业,加上该职业在社会上受到尊重的程度,所以成为一名医生基本是必然选择。
2.3工作待遇与保障
从调研数据看,学生在就业去向中最关注的3个因素依次是薪水及福利待遇、个人的发展、工作环境。近年,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行,中国全科医生的大量空缺,基层医院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存在非常大的空间。大量的岗位需要毕业生应聘,但医学毕业生却对此类岗位的认同度不高。调查显示,88.73%的毕业生选择去往一、二线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9.86%的学生选择去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因医患关系紧张、基层全科医生紧缺等因素考虑去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2015年占63.5%,2016年占73.2%,2017年占74.3%,2018年占75.0%。可见,医学毕业生就业仍然以大城市的大医院为主,去向基层医院就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各级医院待遇和基础保障的差距在缩小也是基本原因。
2.4医患关系因素
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医患关系现状,可以发现国内外医疗保障制度的差异,医疗监督、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同,医疗行业的定位不明确和医生待遇低,双方沟通不够,缺少信任等都使得医患关系状况差别很大。本次问卷就“医患关系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调查发现,认为医患关系对职业选择不影响的医学生仅占25.94%,剩余的74.06%认为医患关系对职业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就业去向选择的分析,再深入以温州医科大学近5年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例,可以进一步了解医学生在自主择业时考虑医患关系等因素形成的就业动态和就业趋势的变化。
2.4.1就业意愿
近4年的调查显示,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大背景下,医学毕业生希望在一类医院(省级三甲以上单位)就业工作占36.45%,考虑二类医院(市级中心医院及省级其他医院)的升至33.55%,意愿选择三类医院(县级中心医院及市级其他医院)、四类(县医院的其他医院)和五类医院(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就业的,分别为22.26%,2.26%和5.48%。
2.4.2实际就业动态
了解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后,我们又对同期的实际就业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近4年的实际就业情况中,选择从医的毕业生最终去向一类医院(省级三甲以上单位)的占32.06%,二类医院(市级中心医院及省级其他医院)的达到39.16%,三类医院(县级中心医院及市级其他医院)的占16.45%,而四类医院(县医院的其他医院)和五类医院(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占4.13%和8.2%。
2.4.3就业趋势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知,实际去往一二三类医院同比呈明显下降趋势,选择四类医院的医学生比例略有上升,选择五类医院的医学生比例较四类医院的比例上升趋势更明显。从以上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医院的选择方面,选择一类和二类医院的医学生仍然占主体比重,说明大部分医学毕业生在能力范围内仍然向往在大医院工作,其原因主要与先前所述的待遇、晋升、工作环境、继续教育等因素有关。但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对比前后数据可知,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开始考虑四类医院和五类医院,以五类医院上升显著。特别是女性医学毕业生这方面的就业趋势更明显。就这一现象,我们单独向选择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生增设开放性问题,即选择五类医院的理由。整理后发现主要有如下理由。首先,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较市级及其他省级工作轻松,工作压力小,且收入不低,相对稳定。第二,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医院规模小,门诊量相对少,发展缓慢,但医患关系相对不紧张,医生较受人尊敬。第三,作为女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兼顾家庭。结合2016年1月1日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女性医学毕业生更多考虑兼顾工作与家庭的最佳方式而做出选择。但因抽样调查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医学毕业生的地域分布、就读医学院校层次的不同等因素,其就业情况必然存在抽样调查以外的差异。
3对策与建议
调研基层全科医生的现状,因工作环境、待遇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原因,基层医疗人才流失严重,违约率较高、工作满意度低。以医患关系为主要因素的影响,医学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选择当不当医生,在城市一、二类医院当医生还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当医生,按照近年的数据调查显示,其趋势在发生变化,主动到基层去的医学毕业生数在一定比例的增多。这一定程度正是顺应了健康中国的提出和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让“双下沉”中的人才下沉得以助推。医学生的就业选择是市场调节的正常表现,也是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表现。如“国标省统县管乡用”培养全科医学人才逐步得以推行,也是优化医疗体制结构的有效举措。
3.1加强就业观引导
一直以来,基层就业不是大部分医学毕业生的理想选择。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医学生就业观念的认知偏差,认为基层医院收入低,发展空间小。医学高等教育应加强对医学毕业生就业观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现行国家卫生的政策和大环境,对就业市场有合理的判断,对自身有合理的定位。本次调查显示,医学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但目前这种趋势发展的体量仍然太小。通过医学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职业论坛讲坛、思政教育、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加强医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和转变。通过毕业心理测试和职业心理测试,可以帮助大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专长、能力、工作经验、个人品质及渴望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制订合理的求职计划,以此帮助毕业生树立起自信心,更新就业观,及时就业。此外,很多医学生总是把自己局限于医生这一行业。其实医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拓宽视野,让选择空间更大。这需要在读期间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参与各类项目、活动,积极培养自身的能力,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应该允许百分之十左右的临床医学生毕业后不当医生,而是做医疗相关工作。
3.2政策引导、提升福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07-02
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转型期的完成,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对学生影响日益加深,给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和主体的特殊性,也给医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些都要求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紧握时代脉搏,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德育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
一、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这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有利于我们与国际接轨,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使得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也使我国的医院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想更好更快的学习外来经验、技术,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需要医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服。
2、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明显,一些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出现了以医谋私、开大处方、吃回扣等腐败现象,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必要加强德育教育,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杜绝社会不正之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重塑白衣天使的形象。
3、这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必然要求
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特点,很容易出现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部分医学生认为只有专业重要,其他的都可以不管不顾,出现了不学公共课,实习中服务态度不好、挑三拣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其职业道德境界与我们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二、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学生的德育教育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新时代的变化给高职高专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接受新的冲击。首先,信息网络化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进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却日益显露。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高职高专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这种情况造就了学生两种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
2、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给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作为教育主体,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虽然同样是作为计划录取的学生,但从成绩上看仅仅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其次,从学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不冷静,走极端,或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三、增强医学生德育培养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和方式
1、注重在医学专业课程当中渗透德育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单位,(上接007页)“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将德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各门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和启迪。医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同时也是专业课程必须重视的内容。对于医学生而言,在学时数量较多的专业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是对医学生进行品德培养的重要平台。大部分医学课程,无论是内、外、妇、儿科课程等临床课程,还是解剖课、生理课、医学影像课、微生物课等基础课程,都可以结合临床中发生过的实例,以及对相关病情的描述来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独自进行善与恶、对与错的道德判断,且更具有说服力,其起到的影响是更为直接的。这里,也需要进一步唤起医学专业课教师的个体意识,尽量结合专业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关于生命、疾病、关怀等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思想上有更高的提升。
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应以模范的行为,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以行育人。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搞好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从而培养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专业素质较强师资队伍。
2、有效利用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宝库,它肩负两项重要职能,即情报信息职能和教育职能。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多注重情报信息职能,往往忽视其教育职能,尤其是德育教育职能。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亦是医学生课堂之外活动最集中的综合场所,它集文献资源、人文环境、管理服务、现代网络技术等多种因素为一体,它在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中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应充分加以利用。此外,应该利用馆内的特定区域专门开辟一些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的园地,使学生有平台传递人文信息,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德育渗透。
4.医德社会教育的媒介背景及其对策分析游小留,YOUXiao-Liu
5.伦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读《中国伦理学60年》时统君
6.医院知识共享的机理与管理模式研究陈洁,黎华,黄辉,CHENJie,LIHua,HUANGHui
7.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公立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陈丞,钱东福,张晓阳,朱根明,沈国民,陈家应,CHENCheng,QIANDong-fu,ZHANGXian-yang,ZHUGen-ming,SHENGuo-min,CHENJia-ying
8.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近况朱小刚,邓弋雁,张前德,ZHUXiao-gang,DENGYi-yan,ZHANGQian-de
9.浅谈新形势下医院文化与核心竞争力杨正文
10.徐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张艳,伏延新,ZHANGYan,FUYan-xin
11.护理依赖等级鉴定与定残后护理费的计算孙之智
12.导医护士在门诊公共区域安全隐患中的应对刘龙秀,LIULong-xiu
1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探析丁新农,雒敏,沈洪清,王宝乾,朱万青,皋霜枫,陆美娟,DINGXin-nong,LUOMin,SHENHong-qing,WANGBao-qian,ZHUWan-qing,GAOShuang-feng,LUMei-juan
14.从独立学院发展谈财务建设管国红
15.高校校办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郑春雷,张前德,ZHENGChun-lei,ZHANGQian-de
16.某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黄琴,孟国祥,HUANGQin,MENGGuo-Xiang
17.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加强法制观念与实践能力的探讨祖勤,ZUQin
18.附属医院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研究赵霞,杨亚萍,ZHAOXia,YANGYa-ping
19.关于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的构想仓伟,徐济达,CANGWei,XUJi-da
20.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的调查及对策——以莆田学院为例周岚峰,ZHOULan-feng
21.党内民主视角下协调人际关系探讨戴荣寿
2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模式探究赵迎欢,ZHAOYing-huan
23.医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实践与思考孙敏,李晓南,范俭雄,孟虓,曹国凡,王锦帆,SUNMin,LIXiao-nan,FANJian-xiong,MENGXiao,CAOGuo-fan,WANGJin-fan
24.解剖学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素质培育的体会王守安,车艳,钟震亚,田国忠,WANGShou-an,CHEyan,ZHONGZhen-ya,TIANGuo-zhong
3.关于侵权责任法在医疗侵权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田侃,吴颖雄,喻小勇,TIANKan,WUYing-xiong,YUXiao-yong
4.侵权责任法与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相关问题顾加栋,巢敏
5.《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之管见时善全,张超,高也陶,SHIShan-quan,ZHANGChao,GAOYe-tao
6.从诉讼时效立法变化视角谈《药品管理法》强化保护基本人权邵蓉,许丹丹,蒋正华,SHAORong,XUDan-dan,JIANGZheng-hua
7.试论医患纠纷中的医疗信息公开问题喻小勇,田侃,YUXiao-yong,TIANKan
8.电子病历的三个法律问题探讨郭婷,王晓东,王启辉,汤建平,GUOTing,WANGXiao-dong,WANGQi-hui,TANGJian-ping
9.关于电子病历法律效力及应用的思考廖晨歌,LIAOChen-ge
10.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张柯庆,ZHANGKe-qing
11.西方国家医院成本管理发展与最新成果评述汪丹梅,唐宝国,郭建军,WANGDan-mei,TANGBao-guo,GUOJian-jun
12.再析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现象顾丽萍,GULi-ping
13.权变思维: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路径选择周俊森,ZHOUJun-sen
14.南京地区部分高校教师人格现状研究殷忠勇,车玮
15.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与分析——以莆田学院为例周岚峰,ZHOULan-feng
16.大学生"偷菜"热的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张叶云,ZHANGYe-yun
17.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祝娇娇,卢建华,ZHUJiao-jiao,LUJian-hua
18.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张敏坚,张桥,ZHANGMin-jian,ZAHNGQiao
19.关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思考达建,刘明捷,DAJian,LIUMing-jie
20.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探析孙兆秀
21.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肇毅,沈历宗,王水,史京萍,凌立君,徐皓,黄华兴,宋兵
22."形成性评价"在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黄华兴,沈历宗,凌立君,肇毅,史京萍,徐皓,吴蔚,王水,HUANGHua-xing,SHENLi-zong,LINGLi-jun,ZHAOYi,SHIJing-ping,XUHao,WUWei,WANGShui
23.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孔祥,陈牧,黄谦,张育,KONGXiang,CHENMu,HUANGQian,ZHANGYu
1.论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之现实价值张晓敏,ZHANGXiao-min
2."关怀伦理"的公民道德价值研究——基于女性志愿者服务经验的视角郑碧强,ZHENGBi-qiang
3.论端午节中的卫生防疫理念王俊杰,张玉贤,WANGJun-jie,ZHANGYu-xian
4.医疗纠纷防范机制的构建途径祝彬,鲁静,ZHUBin,LUJing
5.民法视野下的人体医疗废物初探王晓东,王启辉,曹炎
6.药品不良反应救济法律制度比较秦晴,田侃,QINQing,TIANKan
7.药品经营监督的法律适用与药品安全监管卢军锋,田侃,王大壮,LUJun-feng,TIANKan,WANGDa-zhuang
8.护理工作中要融入辩证思维朱姝芹,许勤
9.论新医改形势下护理发展对策李杨
10.国内外哮喘临床研究现状比较——基于SCI论文的计量分析朱毅,刘利,ZHUYi,LIULi
11.大学教学学术思想及大学教师的成长熊小燕,华党生,XIONGXiao-yan,HUADang-sheng
12.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董选时,王磊,DONGXuan-shi,WANGLei
13.两种对应王庆廷
1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陈培涵,CHENPei-han
15.团体心理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研究薛新力,郑建盛,林志萍,XUEXin-li,ZHENGJian-sheng,LINZhi-ping
16.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思考傅骏蕃,吴汪,FUJun-fan,WUWang
17.应用教育测量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部分试卷质量韩春红,季晓辉,HANChun-hong,JIXiao-hui
18.护理本科生大五人格特质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张磊,孙晓晶,谷芳秋,张林,ZHANGLei,SUNXiao-jing,GUFang-qiu,ZHANGLin
19."理"与"力"王庆廷
20.关于提高外科实习质量的探索宋兵,吴峻立,徐皓,曹晓建,肇毅,苗毅
21.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改革研究洪汛宁,施海彬,王德杭,祝英苏,娄鉴娟
22."五字诀"优化骨髓穿刺培训体系郑潇潇,郑维扬,江千里,徐波儿,何美蓉,孟卫东,ZHENGXiao-xiao,ZHENGWei-yang,JIANGQian-li,XUBo-er,HEMei-rong,MENGWei-dong
23.本科生科研实践的体会李维娜,刘丽芳,陈奕匀,马思瑶,邱丽芳,邱昌翠,刘扣英,LIWei-na,LIULi-fang,CHENYi-yun,MASi-yao,QIULi-fang,QIUChang-cui,LIUKou-ying
24.当前我国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中教材改革刍议沈一平
5.侵犯著作权犯罪中"以营利为目的"问题研究黄斯蓓,张敏
6.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深圳龙岗为例杨梅,甄峰,杜文平,YANGMei,ZHENFeng,DUWen-Ping
7.电子病历应用在病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研究刘云,汤建平,冯源,陈玉华,顾民
8.环境中的法律
9.构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长效机制路径探析鞠永和
10.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探讨顾民,王启辉,GUMin,WANGQi-hui
11.医学人文与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刘明捷,张前德,LIUMing-jie,ZHANGQian-de
12.科学发展观教育与提高大学生哲学素养赵燕斌
13.加强医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探讨汤懿,TANGYi
14.读书知人论世——浅析《朱子家训》的时代背景及其人文意蕴苏文娟,张爱林
15.PBL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胡志斌,彭志行,沈红兵,HUZhi-bin,PENGZhi-hang,SHENHong-bing
16.影像专业实习生导师制带教与管理的探索王书智,顾建平,杨春霞,谢光辉,殷信道,卢铃铨,WANGShu-zhi,GUJian-ping,YANGChu-xia,XIEGuang-hui,YINXin-dao,LULing-quan
17.司法独立
18.在医学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培训的探索与研究周卫红,何忠正
19.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探索郑珏,汤先忻,ZHENGJue,TANGXian-xin
20.加强医学生外科学总论实践教学及规范带教过程的研究与探讨凌立君,沈历宗,黄华兴,胡恺轩,吴蔚,肇毅,史京萍,徐皓,王水,LINGLi-jun,SHENLi-zong,HUANGHua-xing,HUKai-xuan,WUWei,ZHAOYi,SHIJing-ping,XUHao,WANGShui
21.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初探顾爱华,齐泓,王守林,GUAi-hua,QIHong,WANGShou-lin
22.高校管理视角下学生欠费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王春晖,王长青,WANGChun-hui,WANGChang-qing
构筑人才高地
2012年8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和急诊医学科获得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这是该院继重症医学科获得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之后,学科建设上的又一重大跨越。至此,全省仅有的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贵医附院就占据了一半。
重症医学科的工作就是尽最大努力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近年来,该科重症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先后救活了数千名疑难及危重病人。
皮肤性病科近年来先后获省(部)厅级科技成果奖9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中华医学会皮肤病研究基金及省科委基金多项。
贵医附院急诊医学科目前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急诊医学科之一。在综合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上体现了“又好又快”的急诊原则,年处理突发事件20余起。挽救了大量的危急重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诊处理中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全院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3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除重症医学科、皮肤性病科、急诊科被卫生部确立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外,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科、血液科被确立为省医学重点学科,内分泌代谢科等被确立为省医学重点专科。
同时,医院正计划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研究室的基础上,投资千万余元建设国际合作型的多功能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建成使用后,将为全院各学科提供研究平台和实验技术平台,为临床科研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参与公益诊疗
服务改善民生
几年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依靠全省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科研和医疗优势,成为与美国“微笑列车”、中华慈善总会成功合作的20家大型合作医院之一,让唇腭裂儿童乘上“微笑列车”进行慈善医疗之旅。
目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又配合新农合政策,积极实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康复项目,为广大患儿带来了福音。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越早手术越好,学龄前是最佳手术期。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很少,并且大多数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极少数并发症需要外科手术或植入起搏器。
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农合定点医院,贵医附院可对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5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进行手术,治疗费用全部或绝大部分由新农合补助。
按照国家医疗保险政策,对于18岁以下参加新农合的患者,可以享受医疗保险的优惠政策:房间隔缺损医疗保险补助2.5万元,室间隔缺损医疗保险补助2.5万元,动脉导管未闭医疗保险补助1.5万元,肺动脉瓣狭窄医疗保险补助3万元,法式四联征补助5万元。
此外,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即将实施的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将为患有极重度、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贫困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术后康复训练经费。
注重科学研究
提高医疗水平
近年来,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实力显著提升,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大科技课题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共200余项。被SCI收录及中华系列文章400余篇;主编全国规划教材2部,主编、参编专著52部,共有49人任中华医学会委员和省医学会主委。先后开展国内首创单Roux-en-Y胰管-空肠胆管-空肠吻合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原位肝移植术、经自然腔道保胆取石术、颅底显微外科技术和微创介入手术、基因工程干扰素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脐血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省内首创的新技术、新疗法,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医院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华中药科技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思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100余个奖项。
医院还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第一批全国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和获卫生部批准的目前贵州省唯一可以进行肝、肾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设有贵州省肝胆胰脾疾病研究所、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内分泌代谢病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糖尿病中心等省级临床医学专业指导机构。
2011年3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合作创建的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成为全省首家运用自体免疫细胞技术开展肿瘤治疗的医疗及科研机构。
探索多元化办医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近年来,面对城乡居民医疗需求空前释放和地方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现实矛盾,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以替党和政府分忧、协助解决好贵州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为出发点,在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名院集团化”办医思路,积极探索组建医院集团,通过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的输出,在发挥省级龙头医院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探索出一条值得借鉴的创新路径。
2005年5月,“贵医安顺医院”正式挂牌,这家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安顺红十字医院共同创办的股份制医院,成为探索集团化发展路径的“试水”之举。
2007年7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原中铁五局中心医院的基础上,创办第二家股份制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结束全省无肿瘤专科医院的历史。
借鉴创立贵州省肿瘤医院的成功经验,2011年7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集团化进程再次迈出稳健步伐,收购原贵州铝厂职工医院,出资创办的第三家非营利性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标准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贵医白云分院”正式成立。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提升规模化水平、发挥规模效应的同时,还全面提升医院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拓展,优质资源受益面明显扩大。
通过大胆改革创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将原来经营出现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与省内医疗优势资源结合,既解决了人员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医疗行业的发展问题;促进有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公立医院改革和集团化发展进程中,“贵州科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病历所有权;客观病历;主观病历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3—0200-04
discu i0岫ofownership ofmedical records.wang wen-ge.wang hong-yl the stomatology department ofthe afd~ted
hospital ofdali university,yunnan
【abstract】,i’he ownership of medical records has been the problem that disputes very much.according to content,form,
etc.,the authors divide the medical records into three parts,each of which has diferent ownership:the objective part belongs to
the patient,the subjective analysis part to medical staf and.the treatment part to both.the authors proceeded to discuss the us—
age of the medical records.
【keywords】ownership of medical records;objective medical records;subjective medical records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病历书
写基本规范(试行)》的定义,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
疗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
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书写是
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
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
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第4条的规定:在医
疗机构建有门(急)诊病历档案的,其门(急)诊病历由
医疗机构负责保管;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门(急)诊病
历档案的,其门(急)诊病历由患者负责保管。住院病
历由医疗机构负责保管。这一规定是针对病历管理制
【作者简介] ~ (t966一),男,汉族,福建古田人,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兼职律师,供职于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和云南大理苍洱律
师事务所,主要从事i:1腔医学与法律研究。tel:+86—872—2257503;e-mail:wenge517@sohu.corn。
① 参见隋彭生:《合同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__年版,第394~395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2卷(第3期)
度的.但是对病历所有权归谁所有并不明确,《医疗机
构病历管理规定》并未指出病历所有权应当归谁。同
样是记载了患者的病情、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的病历
在管理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别?究竟住院病历和门(急)
诊病历有何区别?这也说明医疗机构对于病历所有权
的认识是混乱的。
可是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其他的规定,
似乎病历所有权应当归医疗机构所有,而患方只是根
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而对病历享有复印、摘
录权以及封存病历的权力等等,这一点法学界人士可
能有不同的看法.从新疆首例侵犯患者隐私权案可以
看出。
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医院护士竟擅自将患者
的病历复印给他人带出医院,从而引发新疆第一例患
者状告医护人员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吴丽因牙龈上火
去何建所在诊所就诊.何建为吴丽注射“胸腺肽”后病
情未见好转.被送往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经救治.病
情好转后出院。后吴丽又住进袁玉所在医院中医科治
疗,病情后好转出院。吴丽因故到袁玉所在医院病案
室复印病历.当打开病历时.发现首页上印有何建的
身份证复印件,吴丽意识到病历已被何建复印。吴丽
即向袁玉所在医疗机构进行举报.医疗机构调查得
知,原来是何建到该院请同学袁玉帮忙复印了吴丽的
病历。事发后,医疗机构将复印病历追回。同时,医院
对袁玉做出处罚。但吴丽认为.医院只对袁玉进行了
处罚,但事件直接责任人是何建.他却一直未受到任
何处理。为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吴丽以隐私权被侵犯
为由将何建、袁玉到法院。天山区人民法院经调
查认为,病历属于病人所有.医务人员私自复印患者
病历,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
法院判决,被告何建、袁玉构成了对患者吴丽的隐私
侵权。故判决何建与袁玉赔付吴丽2万元.并当面道
歉。[1]
笔者虽然赞同人民法院为维护患者的权益(在此
案中该患者享有的是哪些具体权益.究竟是病历所有
权还是隐私 权则有待探讨.记载公民的生理或病理参
数的病历资料是否属于隐私权也有待探讨)所作出的
判决,但是笔者认为对病历的所有权不能一概而论.
要区别不同情况而对待,笔者认为要能够很好地使用
病历,使病历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体现其法律价
值,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病历的所有权.应当根据病
历的不同内容和来源等予以区别
首先要认识到,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和一些通过
辅仪器检查所作出的检查结果如三测单、化验单
· 2ol·
(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是反映公民的自身
身体状况相关信息的生理或病理参数,患者对其应享
有信息所有权。其次要正确区别对待一些通过辅
仪器检查的原始资料和对这些原始资料的分析结果
的所有权.后者类似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如患者在
某一医疗机构做ct扫描.对于ct片所记载的影像学
内容应当归属患者.患者有权携ct片所记载的影像
学内容到其他医疗机构求诊,而对于通过对ct所载
的影像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而得出的影像学结论应
当归属患医疗机构:又如医疗机构为患者测量血压.
应当将测量结果告知患者.至于该患者是否有高血压
病之类的诊断结论以及诊断的过程是属于医疗机构
的:类似这样的辅仪器检查还有很多,如:心电
图、血液的检查等等。正是对这一类问题认识模糊才
导致目前对病历的所有权认识的混乱.正确认识这一
问题似可以解释检查费和诊断费的区别.也可以解释
专家号与普通号区别.既能真正发现医务人员的智力
劳动价值所在(同时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的不
同水平).又能充分体现患者的信息所有权。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病历来源和内容将分为3
部分:一是客观病情部分.包括:体温单、化验单(检验
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
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二是
病情主观分析部分.包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
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
等;三是治疗内容部分如手术记录、医嘱单、处方等。
一
、客观病情部分应归患者所有
从病历中客观部分的内容来看.这部分病历记载
的是患者本人身体生理状况所固有各种信息的生理
或病理参数,比如体重、身高、血压、心率、个人史.婚
育史、家族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体温的日或周的变
化曲线等等,反映的是患者本人身体特有的生理、病
理情况的信息,不同的个体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且有
些内容确实还涉及个人隐私权的问题。这些信息来源
于患者本人身体本身。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患者都可以
获得,某一医疗机构不能因为是自己通过一定的手段
获得这些信息就能获得这些信息的所有权、专有权.
虽然医疗机构为获得此类信息使用了一定的检查手
段,但是患者为此是支付了相关的检查费用的。根据
洛克的观点,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人身享有所有权.除
他之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这也是洛克劳动学说
的基础。根据公民对自身财产和相关信息所拥有的所
有权、支配权,公民有权拥有、处理自身的身体和相关
信息的权利的理念,既然患者拥有身体权、生命健康
· 202·
权.同样也就拥有这些反映的是患者本人身体的生
理、病理的情况各种信息的所有权。根据杨立新在《人
身权法论》中提出的观点,[ 这些信息内容应当属于
人身权的客体,人身权的主体对这些信息内容享有控
制权、利用权和转让权,这一观点也能说明患者应当
对其拥有所有权。这一点也与其他学者提出的患者信
息所有权相似。当然这些信息的获得是在医疗机构通
过一定的手段或劳动而得来的。因此患者有必要支付
相关的检查费用,但在患者支付了费用后,也就应当
知晓、享有对自身的身体和相关信息所有权,以备将
来各种可能的需求,如到另一医疗机构就诊、检查和
就业等等。患者应对这一部分病历资料享有所有权。
从前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和相关医疗设备的
稀有性,获得此类信息需要专业知识和相关设备,医
疗行业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很强的垄断性。因此医
疗机构通常会以此为理由认为,这些信息是医疗机构
通过一定的劳动而得来的。应当由医疗机构享有所有
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知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
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化、大众化和一些医疗设备的
商品化,根据劳动价值学说,获得此类信息所需专业
知识和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含量较以前明显减小。因而
许多不具有高深的相关专业知识的普通人能够读懂
或理解这些生理、病理信息:同时随着法学理念的进
步和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特别是患者在已经支付了
相关的检查费用之后以及知情权概念的提出.且公民
确实在许多场合需要这些信息。因此关于病历知悉、
使用和拥有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目前允许患
者自己选购某些药服用而出现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的区别,手术同意书从由患者家属签字改为患者本人
签字就是很好的说明;又如公民可以通过市场轻易获
得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还有各种早孕试纸等等。
由于这些医疗设备已经成为普通商品。容易从市场轻
易获得,因此患者同样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部分此类
信息(测体温、量血压等),或者容易获得此类信息和
知识,能够对自己身体的生理状况有一个基本的判
断,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相信以后能够获得此
类信息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对待病历所有权的
问题也应当随之变化,应当确认患者对病历这部分内
容的享有所有权。
二、病情主观分析部分应归医疗机构所有
从病历主观部分的内容看主要包括:病例讨论记
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内容.
不是患者身体本身所固有的,这部分来源于医疗机构
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等做出的对病情的分析、判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2卷(第3期)
断、观点等,是属制作者精神层面的智能的结晶,不同
的医师可能得出相异的诊断。[ 是医疗机构中医务人
员的智力劳动成果.这部分病历资料及相关内容主要
用于医学研究的目的,如医疗、教学、科研等,体现了
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整个
人类社会所利用,而不是为某一患者服务,应当不属
于患者所有.而应当参照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予以保
护。归属医疗机构。
虽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不受知识产权
法律制度的保护。但不能因此否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是包含了医务人员创造性劳动的智力活动。根据
专利法的规定:诊断和治疗方法不受知识产权法律制
度的保护是因为其不具有工业实用性:而这些诊断和
治疗方法所得到的内容是医疗机构通过对患者身体
的生理、病理情况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综合并
投入智力创造性的思维而作出的诊断。诊断结论是关
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新信息。与客观的生理、病理信息
不同的是这些信息并不是患者身体的所固有的。也不
是任何人或任何机构都能够得出的.而且对同一患者
(其身体所载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相同的),由于医疗
业务水平的不同。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能会
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说明诊断过程中包含了医务人员
的创造性智力劳动的结果。这也能说明患者需到医疗
机构就诊才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诊
断,也是医疗机构向患者收取医疗费的理由。这一部
分的不同体现了不同医疗机构业务水平的不同。根据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和“劳动增加理论” 的观
点—— “当劳动对他人产生了某种有价值的东西
时—— 超越道德要求劳动者生产之上的某种东西。那
么劳动者对于该物值得拥有某种利益”。在病历的主
观部分中,可以说医务人员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远大
于生理或病理参数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因此应属于医
疗机构的,但是患者在支付诊断费后有权要求医方将
病情告知患者,医方也有这样的义务。因此虽然这部
分内容所有权属于医疗机构。但医方需以必要的方式
将病情告知患者,如给患者开具诊断证明书。
三、有关治疗过程的病历应归医患双方共有
这一部分主要有手术记录、医嘱单、处方、部分病
程记录等内容,其中记载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
况,比如患者的不良反应、不适和医务人员对此做出
的相应处理、治疗及效果等等。治疗方案是医方根据
患者具体身体情况、病情和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等而
制定和实施的。也是医疗机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
结合的结果,而且由于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在治疗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2卷(第3期)
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这些情况也是各不相同
的.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不同的处理,这
些都需要、而且也体现了医疗机构的创造性智力劳
动.这一部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智力劳动价值,其产
生的来源与病历的主观分析部分有相同之处,也应当
参考知识产权制度予以保护。医疗机构应当对其也享
用所有权:但是治疗过程和结果是发生在患者的身体
上的.是由患者用生命来承担的,身体及生命健康的
所有权是属于患者的.因此患者有权确定是否在其身
体上进行相关的治疗等,而且根据《执业医师法》和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对于医疗机构的提
供医疗服务的中医疗活动的行为享有知情、同意权。
同时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医方需将处
方的内容清楚地告知患者。这表明法规也承认.患者
应当对发生在其身体之上的治疗过程享有知情同意
权.对与此相关的信息享有所有权。因此对这部分病
历资料应当是医患双方共同共有。实际上现在许多医
疗机构对出院患者一般都给予病情或出院证明书,上
面都记载了治疗过程.这一点也说明了患者确实对病
历中记载治疗过程的部分享有所有权。只是其内容不
够详细.可能与对此问题认识不够深入、清晰有关。对
于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医务人员的相关处理,一
般都是记载在病程记录中的.因此患者应当知晓这一
部分。医疗机构应当将这部分内容以合适的方式告知
患者。
四、病历的使用权
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病历的使用有了相
应的规定。但是笔者认为那是在对病历所有权认识不
清楚时的相应规定:基于以上对病历所有权的讨论,
笔者认为对于病历的使用权应分门别类予以规制,分
别归属医患方所有的病历资料. 医患方分别有权拥
有;对于属于双方共有的部分,患方有权拥有相应的
病历资料;对于双方共有的或专属于患方的病历资
料。医疗机构应该在病历书写时就给患者看相应的书
写内容。最好是医疗机构将患方有权拥有那部分病历
主动交给患方.而不是在患者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
资料才给予查阅,这样还可以避免这一冲突:在医疗
· 203·
技术鉴定时鉴定部门会要求患者对病历提出意见,若
患者对病历有怀疑。鉴定部门则要求患者提出证据。
这里边的问题是:病历书写时医疗机构并未给患者看
过病历内容.患者并不知晓病历的原始内容,是在患
者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才给予查阅,在这样的
制度下患者事后如何提出证据?事后赋予患者复印或
者复制病历资料的权利又有何意义?至于体现治疗过
程的病情或出院证明书,应对其内容予以改进,描述
应当更具体。
宋晓亭提出了行医权的概念。认为行医权中包含
有7个方面的权力.如获得病情权、处方权、病史使用
权等。 虽然宋晓亭对病历的所有权归属也没有明确
指出.但是认为医疗机构有使用病历的权力和获得病
情权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因此为了维护病历的完整
性。也为了医学的用途如医疗、教学、科研等,促进医
学事业的发展。医方也有权保留一份专属于患方的病
历资料。笔者同意宋晓亭提出的行医权中包含了使用
病历的权力的观点,但对于具体如何使用的问题(特
别是非属于医方的部分。比如:非为患者的诊治原因
而使用其病历资料是否需患者的同意等)则有待于进
一步探讨; 至于专属于医方的部分,如:上级医师查
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内容.患者显然是无权
拥有.但是医方需以诊断证明书或病情告知书的形
式.将医方能肯定性或倾向性的最终病情结论告知患
者,即将结论告知患者,但不必将得出结论的过程及
其中的一些不同意见告知患者。由于医学目前还是需
要依赖临床经验的模糊科学,许多涉及诊断的过程还
谈不上是一个真正完全的科学。内容不便公开。因此
医方在诉讼或鉴定中提供给相关机构的病历.患者无
权对主观病历进行查阅。
参考文献
[1] 沈海燕,孙雅新.新疆首例侵犯患者隐私权案.新华网一法治频道,
20__--08-06
[2] 杨立新.人身权法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__. 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