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9-10 14:48: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篇(1)

㈡以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原则,是教学中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唯一选择。现代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发展的意义上,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这已是当今教育界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亦是非常重要的,他肩负着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重任,这个任务是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毫无疑问是实践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那么,如何来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学生这一对主体之间的关系呢?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便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具体说,即是通过学校规范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养成爱美的情趣。达成这个目标除了教师这个外因之外,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的内因。学生必须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在学习科学小品文时,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科学发现的过程,亲身体验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获取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游记类文章时,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在学习人物类文章时,让学生更多的从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去作认真体验。这样,使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个科学认识,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充满了生命的色彩,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学生只有真正被当作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尊重,才会高质量地完成应有的学习任务。在这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任务不仅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以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为手段,促进自我发展;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亦不可忽视,课堂教学活动毕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主体间的活动,即师生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但从本质上说,教师这个主体是为学生这个主体服务的。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实践主体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共存,并统一、有序、和谐的活动在同一个实践过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篇(2)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知难而进,寻找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我认为:重视阅读、背诵和练习,达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写作文难,教学生写作文更难,就是:

(1)难在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没有基本的写作想法和意念,没有兴趣;

(2)难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也就是说没有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写作素材从何而来;

(3)难在学生不理解作文题目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范围,面对教师给出的作文题目无从下手,但是不能不去写,因为教师布置的是作业,作业就是任务。

其实,在学生感到写作文难使,教师的心理不是退缩不前,而是知难而进,寻找多种多样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改变学生对于写作文难的实际问题。那么,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我有三种思考:

一是作文教学课要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就像有位哲学家所说:“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把作文表达的方式方法回归到童心童趣中,使学生觉得好玩;

二是作文教学中要发挥儿童的个性特长:儿童不但有其个性,也有其天性,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就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富有个性,所以,教师不能把作文题目定的“太死”;

三是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写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和儿童的学习心理,创新作文的教法、学法和写法,而主要方法是激发。

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重视作文教学,重视作文教学的前提条件是重视阅读、背诵和练习:(1)阅读的过程能使学生能够寻找到写作的表达方法,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2)背诵的目的是为了积累,使学生感觉到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词可用;(3)练习也可以仿写,就是“照猫画虎”,根据教材上的范文,让学生仿照去写,寻找规律、悟出道理、举一反三。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潜移默化,锻炼观察习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其次我认为:重视细节、指导和督促,实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持之以恒的把写作指导渗透到教学中,需要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在写作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并且养成习惯,观察要细致入微,包括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个人的思想发展变化等等细节,在平常教学中给予引导和指导,同时必要时还得“硬性”督促,把观察人、事、物的习惯当做一项任务一定要让学生来完成。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独具慧眼,善于提醒引导,加强学生写作兴趣,再次我认为:重视方式、方法和效果,增进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采取不同的方法,就能增强不同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发现班级的“才人”和“人才”,发现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把具有写作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学生挑选出来刻意培养;首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写作文的体会,其次阅读学生的作文范本再次提供学生演讲的机会最后举办小学生作文竞赛活动;方式多样可以激发兴趣、独具慧眼能够发现人才、提醒引导还会造就人才,通过大量的各种活动,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不爱写作的学生和不会写作的学生,以便促进班级整体学生的写作素质全面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出奇制胜,运用童真好奇,鼓励学生写作兴趣,最后我认为:重视平等、和谐和课改,巩固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出奇制胜、运用童真好奇呢?那就是实行课程改革教学、和谐教育教学氛围、确立师生平等关系。

其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扎实有效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需要学习的技能。”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和自信心,巧妙的运用童真好奇心就能够在作文写作中鼓励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和质疑,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理论原理把时间、空间和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甚至争论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篇(3)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可见,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把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职业中学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职中语文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运用能力的训练。况且,职业中学没有升学的压力,为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那么,我们如何来进行语文的实践活动呢?

一、要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

根据职中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比如,我经常选择一些现实性、教育性比较强的文章,在课前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要求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这样既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再如,应用文一直是同学们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比较枯燥无味,常常台上讲,台下打瞌睡,效果极差。其实,在讲这一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应聘”一节时,我设计了许多招聘情境,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知识的运用。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

二、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注重知识的迁移,布置一些课外的练习,但是这些练习更多的局限于作习题,或进行小练笔。应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来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不错,与大家共勉。

1.根据课文内容,建议学生多读课外作品

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此我建议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晚自习时,我把自己读书的乐趣和感受讲给学生听,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课上,我还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名著片段,然后鼓励学生课下补充阅读。在我的鼓励下,就业班的部分学生也有了读书瘾,晚自习时,有的学生把我的书借去,能够专心致志读两节课。这些就是好现象,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2.鼓励学生写日记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在教06级餐旅班时,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在周记中,或记录看到的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学生写完以后,我及时评阅,把自己阅读完以后的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这样,周记就成了师生沟通对话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刚教这个班的时候,学生交周记的情况不太好,随着兴趣的提高,学生们不但能够主动交,而且不差一人,这就是进步。如果长此以往,收获是可观的。

3.开展现场采访、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4)

一、借助计算机网络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动机

讲授《故宫博物院》时,我们紧紧依托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组织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其做法是:

1.整体学习导航。全班共48名学生,分成3个小组。

第一小组:以故宫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到网上和图书馆去收集资料,并写出简短的介绍,突出对故宫的第一感性认识,为学习与研究故宫的历史创设感官素材,提供感知与联想最佳的网络保障。

第二小组: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研究故宫的旅游线路及各个景点介绍,分化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通过外围材料感知对故宫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旅游热情,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第三小组: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研究故宫的典故和人物传说。其目的是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扩展与提升,特别是通过故宫的典故和人物传说进一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和掌握课文的基本内涵,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自主化学习新意识。

2.学习观察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介入,给学生们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带来了可能。学生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将共同研究和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形成有关故宫的学习与体会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发言。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查询内容,主要是文字和图片的下载,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来进行多媒体文稿的制作,一步一步讲述自己的查询与研究成果,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内展示。

第一小组:他们收集了大量有关故宫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找到了许多有关故宫的网站,学生能从上面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要区分网上信息的真伪。

第二小组:通过上网查阅,找出了不少书本上未列出的景点,并下载了文本对此景点进行的详细的描述。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发现了“原来我也行”。 转贴于

第三小组:主要研究故宫的典故和一些相关人物。同学们不但在网上查阅到了与故宫直接、间接有关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如建造故宫的原由、龙凤上下的起因,还了解到不少诗文对故宫的描述。诗文之间,既有对故宫建设的记录,也有对此旷世之作的赞叹,既有对它所受摧残的哀戚描述,也有对它青春再现的欢欣称颂。读来如临其境,掩卷良久,其情其景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魂牵梦绕、神游不归。

最后,由遴选出的6位同学,分3个小组,根据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制作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文字稿件。虽然在技术和画面上有所欠缺,但仍基本符合教学要求,达到了学习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声画并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可感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

篇(5)

一.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1.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践性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以可具操作性的语文活动来充实语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成才和终身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结合职业教育强实践能力的教育特点和语文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综合成才和终身发展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教学特点,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点、以书本为蓝本来展开教学。

2.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手段和形式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动起来,具体一点就是听、读、说、写、做。

听示范。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经典名家名段,如诗词和优美的散文。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听名家的朗诵示范,直接接受熏陶和感染,无形中受到影响。由于中职生的学习自律能力较差,注意力较难集中,所以在选择听的对象时要稍加选择,考虑到学生可以接受。同时为了增加听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还可以选择有画面的播放音频,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读经典。听完示范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与文化的魅力,强化听示范的效果,我们接着可以让学生读起来。选择适合学生的片段,让学生开口读,在读中来进一步感受真,感受美。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读经典,可以在读经典时采取一些辅的活动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读书和朗诵比赛。通过这个活动来丰富和强化学生读的内涵。

说自己、生活。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基础课,目的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开口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中出现的现象和当下社会发生的热点事情让学生说,通过引导学生说来提高能力和拓展思维。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说、说得更多,在选择说的话题时最好采取既跟课文相关,又能跟社会热点联系起来的,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个环节也可以辅以演讲和辩论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写感想。写作能力也是语文课要着重锻炼学生的一种能力。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且习惯不好,他们往往排斥和拒绝写作文,觉得无话可写。因此,语文课堂可以以写感想的形式来引导其写作。这样既可以打开学生无话可说的心结,做到有话可写,同时还可以让老师来了解这些学生的心声,从而更好地了解受教育对象、推动语文教育有效地进行。

做活动。为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环节,完全可以模拟真实场景来进行,让学生真正做起来,通过种种实践活动来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加强的教学点,如应用文的学习与写作,条据类、书信类、启事类、招聘和应聘都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来进行教学,以尽可能逼真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现阶段教育大力提倡素质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综合成才为目标。语文作为一们文化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任。通过实践性教学能极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以就业为目的教育,其优势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也必须加强实践性,让学生达到开口能说、提笔能写、动手能做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难以集中,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性教学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实践性教学更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性,达到语文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的。

2.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可能性

(1)目前社会和教育大环境提供背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家都认识到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这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基础。

(2)职业教育特点提供可能。职业教育属于就业教育,强实践能力的教育要求使得实践性教学易于在学校内推动。同时,职业教育非升学教育,没有中小学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相对来说时间充沛、精力充分,可以展开实践性教学。

三.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中应打破传统中学里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尽量把实践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主,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能增加课堂的效果,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载体,只有他们真正学到东西,这堂课才是成功的。

2.难度适中,形成坡度,易于学生接受。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和特点,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形成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参与、乐于接受。太难和太易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效果的提升。

篇(6)

学生的德性是学生的人性与人格的综合体性。人性是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需要性、生长性、适应性等是人的生物性的表现,语文教学促进人的发展,就是教学要更有利于学生的需要、生长、适应能力增强。人的思想交流表达、人的工具的使用、人的审美与自我实现等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语文教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地为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工具的使用提供实践机会,就是要重视语文知识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以文本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增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提高学生自我实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水平。语文教学中关于“文如其人”与“文与其人”的两个教学原理就是关于人格的教学原理。

二、初中语文德性教学的实践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从德性教学实践上讲,有以下几点做法:

1.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重在对于学生德性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初中语文教学为了应对作为德性实践的教学,需要教师坚持“德品”养成、“德知”学习教学,需要教师加强必要的“德能”修养,养成值得重视的道德敏感、道德推理、道德宽容和道德信任四种“德能”。语文教学作为德性培养的教学需要对话交流,需要平等讨论与互相认同,需要角色体验与感悟写作。

2.初中语文德性教学需要立足于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随时代和教学研究发展而愈发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思想,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题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不能搞“一刀切”。因材施教,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尊重,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要求。

3.初中语文德性教学质量提高应发挥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唯一的信息源,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辐射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全方位地获得信息,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互联网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图片、文字、声音、课件、教案、作业等资源应有尽有,如《背影》一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进行学习,就能使学生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4.初中语文德性教学应重视生活教学。语文教学因生活而精彩,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从知识化转化为德性化的语文教学,应走生活化的道路,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就是“生活教育”。如课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傅雷家书》,是著名的学者傅雷和音乐家傅聪的艺术交流;《致女儿的信》,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等。这些文章或洋溢着充沛的激情,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

篇(7)

在小学课程的教学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义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语文课堂内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生活的积累,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把语文的学习带进社会和生活,把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注意培养小学生对实践的兴趣,把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融入课堂教学中,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语文的实践性习惯。

二、丰富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形式

小学生需要借助一定课外实践才能把自己的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经验,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作品,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才会让小学生对语言有更好的把握;小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习过的课文或者阅读过的文章、书籍等的感想通过书面语言记录下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办理黑板报或者学习小报等方式,为小学生增加实践学习的机会;小学教师还可以把学习语文课变成朗读比赛或者表演课,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程序,细致组织教材。通过读、说、画、写多种实践活动,来刺激学生的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三、将创新贯穿到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课实践性教育中,小学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索性实践。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要起到指导和鼓励的作用就好,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操作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多次尝试,并对不同的实践过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允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多走弯路和多犯错误。学生只有经过一次次失败的探索,掌握的知识才能更深刻。例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要多次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实践活动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造,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充分发挥、大胆想象,有所创造。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53-01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是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校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对语文的要求很低,被教师和学生误解为是纯粹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情绪不高,课堂氛围较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甚至不会运用。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平台,但不是唯一的平台。语文存在于生活,教师应该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在教学上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上来看,现在对于教育的评价大体上还是停留在以“分数”论好坏的层面上,那么和分数扯上关系的往往就会走向应试教育,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以及它内在的美感,孩子们的天性也在教学中逐渐地被消磨,创造能力也渐渐淡化,使语文教学变得相对困难,缺乏趣味性,学生厌学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不光要从表面上解决问题,更应该在根本上找原因。好比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例如,课文中经常出现对动物的描写,对景观的描绘等,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通常会对其进行讲解,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去体会并且思考,但老师却忽略了一点,学生的思考与描绘是否贴近生活?或是一味的参照呆板的作文辅导教材?或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冥思苦想、抓耳挠腮的写着驴唇不对马嘴的文章呢?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何不让孩子们去生活中细细体会呢?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是否想过朗读也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呢?基于对小学语文现状的分析可知,语文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小学语文与实践教学二者有机结合

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做到密不可分?我们以写作为例,如作文题目为《描写你所喜欢的小动物》。仅从题目上来看,就是观察一种小动物,包括它的外貌、生活习性等,在学生的脑海中,身边的小动物无非就是小猫、小狗,不经常看见的动物,学生很容易仅凭想象去描绘它们的特性,而不去认真仔细的观察周边的环境,作为老师,应该带领孩子们到室外去参观学习,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礼物,除了猫、狗,我们身边还生活着很多动物,例如小松鼠、青蛙、蝴蝶、蜗牛、蚂蚁等,学生可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进行写作,内容既充实又详尽,且来源于生活,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绝不能让学生们由于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基质知识,从而视野受到限制,思想受到束缚。应该让孩子们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鼓励学生多去观察身边的实物,哪怕是一株植物、一种自然现象、一个季节等,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将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发现,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其实来源于生活。

三、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从咿呀学语到写字、认字,语文充当着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学语文是我们识字的开始,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没有语文的情况下,任何学科都不能独立存在。其次,在教学上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这些知识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为什么要去学它?”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生观,要有学以致用的思想,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让我们发现语文中的美,学着用美的眼光看世界,从而更好地学会用优美的句子去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最后,实践教学既能满足于教学现状,又能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及涵养。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内涵以及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结束语

教师要切实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学习探究以创造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精细设计,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课堂氛围。对实践教学要从根抓起,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56-02

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是教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逐渐壮大。开放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兼有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其内涵为一方面要培养职业专门人才的学科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开放大学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强调学科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是开放大学教师的核心力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其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语文教学呼唤“双师型”教师

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在职语文教师由于学历相对较低,观念陈旧,实际教学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不能满足新的语文教学提出的能力需求,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很大困难。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以下几项能力缺陷:一是缺乏口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需要良好的口才。但由于以前在高校没有对此进行过专业训练,许多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教学重点不突出,虽完成教学任务,但达不到教学目的。二是文才有限。部分语文教师写作水平不高,文不达意,对文法、语法、结构等不太了解。三是教育心理学应用能力不强。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教育心理学应用能力的缺失成为其成长为合格教师的短板。四是教材教法知识的缺乏。因材施教提倡的是教学方法的探究。但是由于近年从事教师行业的部分教师没有接触过教材教法知识及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这些缺陷和不足,阻碍了他们成为“资深语文教师”的梦想。要胜任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教师们就应重塑自我,努力重建与现代语文教育相适应的能力与素质结构。开放大学是培训在职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阵地。面对这些语文教师当前的尴尬处境,开放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教师应积极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状况的变化,主动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寻求实践性、应用型和创新的语文教学之路,从而促使这些在职进修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和教学实施能力得到提高,以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建树,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为了满足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其应用性的特点。根据学生再就业时的能力需求,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必须构建一个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这种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应包含高素质、应用型两个关键要素。“高素质”是基础,包含了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开放大学教育的树人目标,尤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学生来说,高素质不仅意味着自身人格的养成,而且因为将来出去从事的是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这种素质还要求他具有推广传播功能,把现代人文精神传播到学生中。“应用型”是提高,即基于一定的语文知识体系,以实际的操作技能来展示其教学能力水平。

针对现行语文教育教学这些新的特点,它对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教师“双师”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首先,面向生活,锻造实践教学能力。语文实践性课程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智慧,开设灵活而实用的第二课堂活动,精心设计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系列讲座。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上,则可以通过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社会调查、阅读实践(作品鉴赏)以及论文撰写等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及写作能力。而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强调“生活即课程”,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次,掌握现代信息和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能力。在各层次语文教育中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显示出它独有的优势,成效显著。语文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赏析能力。但对于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开放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学习过程的进行和学习资源的整合,等等,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师具备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熟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全部或相关技术手段,包括制作网页,制作、运用课件,操作自动答疑系统、交流系统,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上教学等。

再次,具备语文课堂实际教学操作、掌控和生成能力。这一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应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外,还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教师精通语文教学的各种方法,学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随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在学生主动探索的状态下轻松生成。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目前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热爱本职,进取敬业,这是主流。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某些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缺少必要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还处于弱势;缺乏完整科学的师资培训体系,因而实践教学能力不能及时提高,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甚至缺乏专业学科带头人,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相应地造成跨专业教学,使这些学科的实践教学更差。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开放大学能否办出特色,关键在教师;开放大学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开放大学能否成为时代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放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部文件多次指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应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进行衡量。但目前开放大学还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教师分离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迫切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科技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很快,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装备应用广泛,如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操作此类先进的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识。培养这种先进设备的操作者,要求授课者应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相分离的状况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的要求。

第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放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措施。以往开放教育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使得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开放教育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是改变以前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有了改革的意识还要有改革的主体,而推动开放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师。这只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开放教育改革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篇(10)

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现代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我们中职学生就业增添压力。而中职语文教育者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将会为学生就业服务。

一、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实用性的必要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实用性

2006年11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核心思想是: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学生就业服务。2009年1月15日,总理在谈“教育需要研究和解决问题”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基础课要为学生的专业服务,也就要为将来的就业服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及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

(二)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实用性

关于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要求的问题,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等上百个研究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不单单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发展能力。而培养综合能力中的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正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从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使语文课成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为学生“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习有基础”服务。

(三)中职学生现状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实用性

目前我校少数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在语文等基础课上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基础薄弱。大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偏低,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足;二是缺乏正确认识,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生认为,他们到学校来是学技能的,语文可有可无,从而忽视学习语文。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渗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五注重”发挥语文实用性

我们的学生两年之后,要以成人的身份进入社会,他们能否尽快得到领导的认可,是否会做事,是否会做人,与语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

(一)注重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

中职学校语文课应结合社会,特别是企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来筛选、组织、实施教学内容。与高考相比,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要求较低,而在口头表达方面则有相应的要求,中职语文课应该相应降低读写难度,突出实用性,向综合职业能力渗透,让学生学有所用。例如教学撰写求职信时,可以结合就业面试训练,从而达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学前教育专业则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目:“课间,本来一起玩得好好的两个小朋友扭打起来了,原因是他们要玩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但谁都想扮演孙悟空不肯演妖怪,你怎么劝说这两个小朋友?”这样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筛选训练材料,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和职业能力。

(二)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往往决定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教学中,把学生学习、生活中碰到的最想解决的问题设计成训练题目,课堂上学生互相出题,模拟训练,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能促进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学生吃饭时间在厕所门口看见教师,有礼貌的同学怎么说话才恰当呢?这样,所学内容是是学生期待解决的,学生既是答问者,也是设问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地位及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同时,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让学生朗读、即兴讲话等,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可建立其信心。

(三)注重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文中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强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用职场或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模拟情境——学生模拟情境角色获得体验——分享体味形成知识和方法——教师补充促进应用——反思提高。近年来,这种让学生在“行”中获得知的行为导向教学法逐渐被普遍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它强调实践,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形成经验和能力。

(四)注重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会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协作,学会做人

篇(1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可见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把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了解学生语文学情的现状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的话,那么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障碍,都能得到行之有效地解决。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是有效的。

1.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1 社会现状

1.1.1 教育观念狭隘

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深入、广泛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了中职语文教育思想的狭隘,体现在教学中,主要为两方面:一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文以载道"的特点;二是紧抓语文的人文性作不必要的架空分析,而忽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1.1.2 教学模式僵化

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知识嚼碎,详尽地“喂”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繁琐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1.2 学生现状

1.2.1 学生知识结构零乱、能力水平偏低

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零乱,对于基本的文学知识都是“一问三不知”,表现的比较肤浅。同时,他们的能力水平普遍偏低,部分同学无法独立完成一片记叙文的写作。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2.2 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

当前中职学生都为90后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基本特征有: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这一优点给抹煞了,往往把自己的理解强给学生,较少关注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发展,因而失去了引导学生创新的可能。

2.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对策

2.1 要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

根据职中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比如,我经常选择一些现实性、教育性比较强的文章,在课前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要求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这样既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再比如说,应用文一直是同学们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比较枯燥无味,常常台上讲,台下打瞌睡,效果极差。其实,在讲这一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应聘"一节时,我设计了许多招聘情境,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知识的运用。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

2.2 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注重知识的迁移,布置一些课外的练习,但是这些练习更多的局限于作习题,或进行小练笔。应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来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不错,与大家共勉。

2.2.1 根据课文内容,建议学生多读课外作品

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此我建议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晚自习时,我把自己读书的乐趣和感受讲给学生听,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课上我还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名著片段,然后鼓励学生课下补充阅读。在我的鼓励下,就业班的部分学生也有了读书瘾,晚自习时,有的学生把我的书借去,能够专心致志读两节课。这些就是好现象,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2.2.2 鼓励学生写日记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在教12春季幼师班时,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在周记中,或记录看到的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学生写完以后,我及时评阅,把自己阅读完以后的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这样,周记就成了师生沟通对话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刚带这个班的时候,学生交周记的情况不太好,随着兴趣的提高,学生们不但能够主动交,而且不差一人,这就是进步。如果长此以往,收获是可观的。

3.开放教学方式

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来讲比较差一些,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3.1 开展现场采访、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有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对职中生来讲是多么重要。就业班学生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从上课的情况来看,他们不仅不会说,而且还不想说。为了让他们能够会说,我开展了多种活动,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比如,学习“提问、采访”一节,组织学生对听课教师进行现场采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2 幼师专业讲“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

我鼓励学生到各幼儿园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训练,教师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包揽包干,也不随意放羊,而要时时关注,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总之,职业中学的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厚,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孩子,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